CN111356496B - 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以及留置针组件 - Google Patents

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以及留置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6496B
CN111356496B CN201880050192.3A CN201880050192A CN111356496B CN 111356496 B CN111356496 B CN 111356496B CN 201880050192 A CN201880050192 A CN 201880050192A CN 111356496 B CN111356496 B CN 1113564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end side
filter
hemostatic valv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01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6496A (zh
Inventor
中神裕之
阪本慎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r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r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ro Corp filed Critical Nipr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56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6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6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64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36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with means for eliminating or preventing injection or infusion of air into body
    • A61M5/38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with means for eliminating or preventing injection or infusion of air into body using hydrophilic or hydrophobic filters
    • A61M5/385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with means for eliminating or preventing injection or infusion of air into body using hydrophilic or hydrophobic filters using hydrophobic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9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hub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61M25/0606"Over-the-needle" catheter assemblies, e.g. I.V.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75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filters
    • A61M2205/7536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filters allowing gas passage, but preventing liquid passage, e.g. liquophobic, hydrophobic, water-repellent membra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6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6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 A61M39/0693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including means for seal penet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39/26Valves closing automatically on disconnecting the line and opening on reconnection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65Filtering accessories, e.g. blood filters, filters for infusion liquid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排出内部流路中的空气的新型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在前端侧具有经皮插入于血管中的插管12,并且在基端侧具备连接连接器14,形成有从该插管12至该连接连接器14的内部流路18,并且在该连接连接器14的内部配置有止血阀16,在所述连接连接器14中形成有使所述内部流路18在比所述止血阀16靠所述插管12侧的位置与外部空间连通的排气通路118,在该排气通路118上以被压缩的状态装配有使气体通过但液体不通过的过滤器120。

Description

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以及留置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进行输液、采血、血液透析等时刺穿血管并留置在血管中的留置针以及留置针组件,尤其是涉及在内部流路上配置有止血阀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以及留置针组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像透析那样的长时间的采血、输液(包括输血)、对住院患者进行的多次的采血、输液等时,使用具备保持为对血管的经皮刺穿状态的插管的留置针、留置针组件。作为该留置针、留置针组件,例如如日本特许第5877196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如下结构:在前端侧具有经皮插入到血管中的插管(导管2),并且在基端侧具备能够与外部流路连接的连接连接器(导管座3),在该连接连接器的内部配置有止血阀(阀体7)。
然而,在将外部流路与连接连接器连接时,理想的是避免空气向体内混入,优选将从插管至连接连接器的内部流路中的空气排出。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留置针(留置针组件)中,在连接连接器与止血阀的内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排气用的通路(连通部9),通过在插管内配置的过滤器(密封构件10)将该通路的开口封闭。该过滤器使气体通过但不使液体通过,在防止血液漏出的同时实现内部流路中的空气的排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8771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留置针(留置针组件)中,只不过是配置为将圆筒形状的过滤器重叠在连接连接器的内周面上而已。因此,已判明有可能因血液等的压力作用而容易变形并产生微小的间隙而使血液漏出。
本发明是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排出内部流路中的空气的新型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以及留置针组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一种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其在前端侧具有经皮插入于血管中的插管,并且在基端侧具备连接连接器,形成有从该插管至该连接连接器的内部流路,并且在该连接连接器的内部配置有止血阀,所述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连接器中形成有使所述内部流路在比所述止血阀靠所述插管侧的位置与外部空间连通的排气通路,在该排气通路上以被压缩的状态装配有使气体通过但液体不通过的过滤器。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从插管至连接连接器的内部流路通过排气通路而与外部空间连通,因此通过刺穿后的回血将内部流路内的空气挤出,并通过排气通路向外部空间排出。在该排气通路上设置有使气体通过但液体不通过的过滤器,因此允许空气通过排气通路排出,并且能够防止血液的漏出。
尤其是,由于过滤器以被压缩的状态装配于连接连接器,因此即使对过滤器施加压力,也能够避免过滤器的变形,或者将变形量抑制得较小。因此,能够防止在过滤器与连接连接器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血液的漏出。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一种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其在前端侧具有经皮插入于血管中的插管,并且在基端侧具备连接连接器,形成有从该插管至该连接连接器的内部流路,并且在该连接连接器的内部配置有止血阀,所述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连接器中形成有通过在周壁上开口的空气流出口而与外部空间连通的排气通路,所述内部流路在比所述止血阀靠所述插管侧的位置通过该排气通路而与外部空间连通,并且以被多个硬质构件夹持的方式在该排气通路上配置有使气体通过但液体不通过的过滤器。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过滤器被夹持在硬质构件之间,由此将过滤器稳定地保持在排气通路上,能够以较高的可靠性通过过滤器实现防止血液的漏出。
进一步地,由于排气通路的朝向外部空间的开口被设为在连接连接器的周壁上设置的空气流出口,因此例如能够降低连接连接器的内部压力对通过排气通路的空气的排出造成的影响,从而能够稳定地排出内部流路中的空气。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所述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所述硬质构件的至少一个是构成所述连接连接器的构件。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通过将硬质构件作为连接连接器的构成构件,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结构的简化等。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所述第二方式或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所述硬质构件均被设为筒状。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通过被设为筒状的硬质构件,能够遍及整周地夹持过滤器,能够更稳定地保持过滤器,因此能够更有利地防止血液的漏出等。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在所述第二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所述硬质构件中的任一个具备环状支承部,并且所述过滤器具备环状的嵌接部,该嵌接部以外插状态安装于该硬质构件的该环状支承部。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通过将过滤器在嵌接部以外插状态安装在筒状的硬质构件上,能够将过滤器与一方的硬质构件一起进行操作,容易进行将过滤器组装在硬质构件之间的作业。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在所述第五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所述过滤器的所述嵌接部在径向上被夹持压缩在所述硬质构件之间。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通过在径向上对过滤器的嵌接部进行压缩,能够通过被压缩的过滤器更有效地防止通过硬质构件的径向之间的血液等的漏出。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在所述第二方式至第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所述硬质构件配置为在轴向上相邻,并且所述过滤器在轴向上被夹持压缩在所述硬质构件之间。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通过在硬质构件之间在轴向上对过滤器进行压缩,硬质构件的轴向之间被过滤器液密地密封,防止血液等在硬质构件的轴向之间通过。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在所述第七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配置为在轴向上相邻的所述硬质构件分别被设为筒状,所述过滤器遍及整周地被压缩在上述硬质构件的轴向之间,并且在上述硬质构件的轴向对置面的至少一方突出形成有遍及整周地对该过滤器进行按压的环状的压缩肋。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通过将过滤器遍及整周地夹持压缩在被设为筒状的硬质构件的轴向之间,从而在上述硬质构件之间通过过滤器进一步有效地防止液体的通过。而且,通过在硬质构件上突出形成有压缩肋,在压缩肋的形成部分,过滤器被硬质构件强力按压,能够更有利地实现由过滤器的稳定的保持等带来的血液的通过限制作用。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式至第八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连接器构成为包括具有构成所述内部流路的流路的引导连接器和供该引导连接器的前端部插入固定的连接器罩,在该引导连接器与该连接器罩之间设置有间隙,包括该间隙而构成所述排气通路。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连接连接器构成为包括引导连接器和连接器罩,包括上述引导连接器与连接器罩之间的间隙而构成排气通路,因此通过将引导连接器的前端部插入固定于连接器罩,能够容易地相对于连接连接器而形成排气通路。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在所述第九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所述过滤器以被夹持压缩的状态装配在所述引导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罩的径向之间。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过滤器以被夹持压缩的状态装配在引导连接器与连接器罩的径向之间,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过滤器装配于连接连接器。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在所述第九方式或第十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在所述引导连接器的外周面设置有向外周侧突出的卡合突起,另一方面,在所述连接器罩的周壁设置有在径向上贯通的卡合孔,通过将该引导连接器的前端部插入于该连接器罩而使该卡合突起与该卡合孔卡合,从而使该引导连接器与该连接器罩相互固定,并且使该卡合孔与该引导连接器和该连接器罩之间的所述间隙连通。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设置于引导连接器的外周面的卡合突起与设置为贯通连接器罩的周壁的卡合孔卡合,由此将引导连接器与连接器罩相互固定,因此能够防止将它们组装后的引导连接器与连接器罩的周向上的相对移动(相对旋转)、轴向上的相对移动。尤其是,设置于连接器罩的周壁的卡合孔与引导连接器和连接器罩之间的间隙、即排气通路连通,因此将内部流路内的空气通过卡合孔排出到外部空间。简而言之,能够将用于与引导连接器的卡合的卡合孔巧妙地用作排气的孔(通路),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制造效率的提高。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在所述第九方式至第十一方式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在所述连接器罩的内周面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开口部被所述止血阀覆盖,从而形成由该止血阀和该连接器罩包围而成的隧道状的通路,并且包括该隧道状的通路而构成所述排气通路。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设置于连接器罩的内周面的凹槽的开口部被止血阀覆盖,从而形成由止血阀和连接器罩包围而成的隧道状的通路,并且包括该隧道状的通路而构成排气通路,因此能够容易地相对于连接连接器形成排气通路。尤其是,通过将止血阀设置在引导连接器与连接器罩之间,例如能够通过在引导连接器的前端配置止血阀并进一步地从其前端侧覆盖连接器罩来组装连接连接器和止血阀,从而能够同时且容易地实现向连接连接器组装止血阀和在连接连接器上形成排气通路。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在所述第八方式至第十二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所述过滤器由使气体通过但吸收液体的材质构成。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通过由过滤器将血液吸收,从而阻止该过滤器中的血液的通过,通过将血液积极地保持在过滤器内,能够防止血液通过排气通路漏出。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是一种留置针组件,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式至第十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从所述内部流路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插通有能够拔去的内针。
根据本方式,能够制造发挥所述第一方式至第十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记载的效果的留置针组件。
然而,存在如下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在留置针的流体流路上设置弹性阀体和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的按压件,通过按压件的向前端侧以及基端侧的移动使弹性阀体开闭,与之相伴随地能够连通以及阻断流体流路。本发明的申请人例如在日本特开2016-13359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该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
即,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通过从按压件的基端侧推入外部流路而使按压件向前端侧移动,由此将该按压件插入弹性阀体而将弹性阀体推开。由此,使流体流路连通来实施输液、采血等。另一方面,在输液、采血结束时、中断时,通过拔去外部流路,通过弹性阀体的弹性复原变形而使按压件向基端侧移动,从而使弹性阀体封闭并且阻断流体流路。由此,防止拔去外部流路时的血液等的漏出。
在此,为了稳定地阻断流体流路,要求伴随着弹性阀体的弹性复原作用而使按压件更可靠地向基端侧移动而将弹性阀体稳定地封闭。
以上述情况为背景,本发明的第十五方式是一种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通过使按压件向前端侧移动而插入于弹性阀体,从而将该弹性阀体推开,并且通过该弹性阀体的复原作用使插入于该弹性阀体的该按压件向基端侧移动而将该弹性阀体封闭,所述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按压件的向所述弹性阀体插入的插入区域,在轴向中间部分的外周面设置有倾斜角度比前端侧的倾斜角度大的急倾斜面。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在按压件的向弹性阀体插入的插入区域设置有倾斜角度比前端侧的倾斜角度大的急倾斜面,因此在连接外部流路时(使按压件向前端侧移动时)通过使弹性阀体与急倾斜面相互抵接,例如与像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带有隔壁构件的座组件)那样将按压件的插入区域设为具有单一的倾斜角度的锥形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在拔去外部流路时作用于急倾斜面的弹性阀体复原力的轴向上的分量。由此,能够稳定地对按压件施加使其向基端侧移动的力,能够更可靠地实现按压件的向基端侧的移动、即弹性阀体的封闭以及流体流路的阻断。另外,在使按压件向前端侧移动的情况下,能够使得移动阻力较小,另一方面,在使按压件向基端侧返回的情况下,能够较大地获得使按压件向基端侧移动的力。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式在所述第十五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在所述急倾斜面的前端侧以前端变细形状而设置有前端侧倾斜面。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例如即使在外部流路的压入量、即按压件向前端侧的移动量较小、连接外部流路时(使按压件向前端侧移动时)急倾斜面与弹性阀体的抵接量较小的情况下,通过使被设为前端变细形状的前端侧倾斜面与弹性阀体相互抵接,在拔去外部流路时,也能够使弹性阀体的复原力有效地作用于前端侧倾斜面,能够使按压件更稳定地向基端侧移动。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式在所述第十五方式或第十六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在所述急倾斜面的基端侧以前端变细形状而设置有基端侧倾斜面。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例如即使在外部流路的压入量、即按压件向前端侧的移动量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作用于基端侧倾斜面的弹性阀体的复原力,能够使按压件更可靠地向基端侧移动。
本发明的第十八方式在所述第十五方式至第十七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所述急倾斜面被设为前端变细形状。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例如与急倾斜面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扩展的情况相比,在按压件的插入区域中相对于轴向的角度变化变小,因此能够更顺畅地实现弹性阀体的弹性变形,并且能够实现相对于弹性阀体的插入阻力的降低。另外,在使按压件向前端侧移动而使弹性阀体弹性变形时,能够降低在按压件的急倾斜面与弹性阀体之间产生间隙的可能性,能够较大地确保急倾斜面与弹性阀体的抵接面积,因此能够使弹性阀体的复原力更可靠地作用于急倾斜面。
本发明的第十九方式在所述第十五方式至第十八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所述急倾斜面具有恒定的倾斜角度。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也能够减小使按压件向前端侧移动而使弹性阀体弹性变形时的、按压件的急倾斜面与弹性阀体之间的间隙,也能够较大地确保急倾斜面与弹性阀体的抵接面积,从而使弹性阀体的复原力更可靠地作用于急倾斜面。
本发明的第二十方式在所述第十五方式至第十九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在所述急倾斜面的前端侧和基端侧分别以前端变细形状设置有前端侧倾斜面和基端侧倾斜面,该前端侧倾斜面的倾斜角度比该基端侧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通过设置被设为前端变细形状的前端侧倾斜面以及基端侧倾斜面,能够同时发挥上述第十六方式以及第十七方式的效果。即,无论外部流路的压入量(按压件向前端侧的移动量)的大小如何,都能够在拔去外部流路时使按压件稳定地向基端侧移动。尤其是,通过将前端侧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设定为比基端侧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能够使弹性阀体的复原力稳定地作用于前端侧倾斜面,并且能够充分地确保基端侧倾斜面、进而插入区域的轴向尺寸。
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式在所述第十五方式至第二十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在所述急倾斜面的前端侧和基端侧分别以前端变细形状设置有前端侧倾斜面和基端侧倾斜面,该急倾斜面、该前端侧倾斜面和该基端侧倾斜面均具有恒定的倾斜角度。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也能够将插入区域整体形成为大致前端变细形状,也能够降低向弹性阀体插入时的插入阻力。另外,在弹性阀体的弹性变形时,也能够使插入区域的大致整体与弹性阀体大致无间隙地抵接,也能够使弹性阀体的复原力更稳定地作用在按压件上。
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式在所述第十五方式至第二十一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所述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具备容纳配置所述弹性阀体和所述按压件的筒状的壳体,另一方面,在该按压件的比所述插入区域靠基端侧的外周面设置有抵接部,并且在该壳体的内周面设置有卡合突部,通过上述抵接部与卡合突部的抵接而对该按压件的向基端侧的移动进行限制。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设置有在拔去外部流路时对按压件的向基端侧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移动限制机构。即,通过采用所述第十五方式,虽然在拔去外部流路时按压件容易向基端侧移动,但是通过设置本方案这样的移动限制机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拔去外部流路时按压件从壳体中脱落。
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式在所述第十五方式至第二十二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所述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具备容纳配置所述弹性阀体和所述按压件的筒状的壳体,该壳体构成为包括相互内外插而组装的外周侧壳体和内周侧壳体,另一方面,在该弹性阀体的外周部分设置有向基端侧突出的筒状支承部,在通过该外周侧壳体和该内周侧壳体在径向上对该筒状支承部进行夹入的压缩状态下由该壳体对该弹性阀体进行支承。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将壳体设为外周侧壳体和内周侧壳体的分割结构,并将弹性阀体夹入支承在上述外周侧壳体与内周侧壳体之间,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弹性阀体组装在壳体上。尤其是,通过在弹性阀体上设置向基端侧突出的筒状支承部,并将该筒状支承部以压缩状态支承在外周侧壳体与内周侧壳体的径向之间,在连接外部流路时、即将按压件从基端侧插入于弹性阀体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弹性阀体从壳体中脱落。
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式在所述第十五方式至第二十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所述急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25度~75度的范围内。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通过将急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设定为上述范围内,能够使弹性阀体的弹性复原力作为使按压件向基端侧移动的力有效地作用在按压件上。
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式在所述第十五方式至第二十四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基础上,在所述按压件的前端部分的外周面设置有构成为包括所述急倾斜面的前端变细形状的锥状外周面,该按压件的该锥状外周面的形成部分的轴向尺寸被设为4mm以上。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通过在按压件的前端部分设置被设为上述尺寸以上的锥状外周面,例如也能够以充分的轴向尺寸形成上述第十六方式所记载的前端侧倾斜面和/或上述第十七方式所记载的基端侧倾斜面,也能够更稳定地发挥上述第十六方式和/或第十七方式所记载的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被设为依照本发明的结构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以及留置针组件,通过将过滤器以被压缩的状态装配在排气通路上,由此发挥稳定的排气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纵剖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图2中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IV-IV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3中的VI-VI剖视图。
图7是表示构成为包括图1所示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留置针组件的具体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留置针组件的纵剖视图。
图9是放大表示图8中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纵剖视图。
图11是放大表示图10中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2是放大表示图10中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且是表示内部流路的连通状态的图。
图13是以外部流路的连接前的状态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纵剖视图。
图15是放大表示图14中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6是进一步放大表示图15中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7是以外部流路的连接状态表示图13所示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纵剖视图。
图18是放大表示图17中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9是进一步放大表示图18中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更具体地明确本发明,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图1~图6中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该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在前端侧具备作为中空针的插管12,并且在该插管12的基端侧具备作为供外部流路连接的壳体的连接连接器14,在该连接连接器14的内部容纳配置有作为止血阀(弹性阀体)的盘阀16。而且,包括上述插管12和连接连接器14的内部而构成内部流路18。通过将该插管12经皮插入并留置在患者的血管中,由此通过内部流路18而进行输液、采血,并且伴随外部流路相对于连接连接器14的连接和拔去,来切换盘阀16的开放和封闭、即内部流路18的连通和阻断。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是指各构件的中心轴方向,大致相当于作为中空针的插管12的针轴方向,是指作为长度方向的图2中的左右方向。另外,前端侧是指作为插管12的所刺穿的一侧的图2中的左侧,另一方面,基端侧是指作为使用者进行操作的一侧的图2中的右侧。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插管12由软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前端部分的外周面被设为外径尺寸朝向前端侧而逐渐变小的锥状外周面20。另外,在插管12的前端部分的周壁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2,从而使血液等容易通过该贯通孔22而流入插管12内。此外,插管12的材质并不限定于软质的合成树脂,例如也可以由金属制成。
该插管12的基端部分被针座24固定支承。该针座24具备大致筒状的周壁26,例如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而且,通过将插管12插通于该针座24,并将插管12的基端部分通过粘接、熔接等而固接于针座24,从而使插管12从针座24向前端侧延伸。
在该针座24的基端侧连接有弹性管28。该弹性管28例如由软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弹性管28的前端部分在针座24的基端侧开口部被针座24的周壁26和插管12夹持,根据需要而实施粘接、熔接,由此将弹性管28连接在针座24的基端侧。由此,将插管12、弹性管28牢固地固定于针座24。
该弹性管28的基端部分固接于连接连接器14的前端部分。该连接连接器14作为整体被设为大致筒形状,通过从连接连接器14的前端侧开口部插入弹性管28的基端部分,并根据需要实施粘接、熔接的处理,由此将弹性管28与连接连接器14连接。即,该连接连接器14的前端部分被设为供弹性管28连接的管连接部30。
而且,由上述插管12、弹性管28、连接连接器14(尤其是设置于连接连接器14的内部的后述的按压件90)的各自的内孔构成从插管12至连接连接器14的内部流路18。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连接器14被设为均呈大致圆筒形状的作为外周侧壳体的连接器罩32和作为内周侧壳体的引导连接器34在轴向上相互连结固定而成的形状。即,通过将引导连接器34的前端侧插入并组装于连接器罩32的基端侧,由此将连接器罩32固定于引导连接器34的前端部,从而构成连接连接器14,连接连接器14的周壁由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和引导连接器34的周壁38构成。另外,在引导连接器34的周壁38中,插入于连接器罩32的前端侧的部分被设为大致圆筒状的插入部40。另外,另一方面,在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中,供引导连接器34的插入部40插入的基端侧的部分被设为大致圆筒状的被插入部42。
而且,该引导连接器34的基端以规定的轴向尺寸比连接器罩32更向基端侧延伸。因此,连接连接器14的周壁在作为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的连结部分的、插入部40与被插入部42的内外插部分被设为双重壁结构,另一方面,连接连接器14的前端侧的周壁由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构成,并且连接连接器14的基端侧的周壁由引导连接器34的周壁38构成。即,通过使连接器罩32的内周面44的基端部分(被插入部42的内周面)44a与引导连接器34的外周面46的前端部分(插入部40的外周面)46a相互重叠,从而构成上述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连结而成为双重壁结构的部分。
连接器罩32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具备大致筒状的周壁36。在该周壁36的轴向中间部分的内周面44,向内周侧突出地形成有环状壁部48。而且,从连接器罩32的前端侧开口部插入的弹性管28的基端与环状壁部48的前端面抵接,通过连接器罩32的比环状壁部48靠前端侧的部分而构成供弹性管28连接的管连接部30。
在该连接器罩32中,在作为前端侧的管连接部30中,内径尺寸以及外径尺寸在轴向的大致全长范围内大致恒定。另外,在作为基端侧的被插入部42中,内径尺寸以及外径尺寸比管连接部30大,且在轴向的大致全长范围内大致恒定。
进一步地,在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的被插入部42中,在径向的一个方向上的两侧(图2中的上下方向两侧)形成有在厚度方向(径向)上将周壁36贯通的一对卡合孔50、50。上述卡合孔50、50分别被设为俯视时的形状为大致矩形形状、且以不足1/2周的周向尺寸而形成。另外,在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中,在周向上偏离上述一对卡合孔50、50的位置形成有从基端侧开口部52的开口缘朝向轴向内侧(前端侧)延伸的切口5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一对卡合孔50、50的对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图2中的纸面近前进深方向两侧)以规定的宽度尺寸形成有一对切口54、54。
更进一步地,在连接器罩32的被插入部42的内周面44,在基端侧开口部52形成有一对倾斜面56、56。上述倾斜面56、56形成于与卡合孔50、50的对置方向相同的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两侧),且周壁36的厚度尺寸朝向基端侧而逐渐变小。而且,通过该倾斜面56、56和该倾斜面56、56的周向两侧的壁部,在连接器罩32的基端侧开口部52形成有向内周侧开口的一对倾斜槽58、58。此外,倾斜面56、56的宽度方向尺寸与卡合孔50、50的宽度方向尺寸大致相等,卡合孔50、50和倾斜槽58、58在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上沿周向局部地形成在周向上的对应的位置。即,在倾斜槽58、58的前端侧形成有卡合孔50、50。
另外,也如图4所示那样,在连接器罩32的内周面44上,在环状壁部48的基端面48a上形成有沿径向延伸并且进一步从该基端面48a向基端侧延伸的凹槽60。该凹槽60具有大致矩形截面,在环状壁部48的基端面48a上向基端侧开口,并且在周壁36的内周面44上向内周侧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形成有四个凹槽60、60、60、60,一对凹槽60、60形成在与卡合孔50、50在周向上对应的位置,并且另一对凹槽60、60形成在与切口54、54在周向上对应的位置。而且,上述凹槽60、60、60、60分别以规定的轴向尺寸而形成。
另一方面,引导连接器34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具备直径比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小的周壁38。该周壁38的内径尺寸在轴向的大致全长范围内大致恒定,另一方面,外径尺寸在轴向上发生变化。
即,在引导连接器34(周壁38)的内周面62上,在轴向中间部分,向内周侧突出地形成有作为卡合突部的环状的卡合壁部64。而且,在该引导连接器34的内周面62上,比卡合壁部64靠前端侧的位置被设为对后述的按压件90的轴向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面66,且内径尺寸大致恒定。另一方面,比卡合壁部64靠基端侧的位置被设为内径尺寸朝向基端侧而逐渐变大的锥状面68。
另外,引导连接器34的外周面46的前端部分46a、即插入部40的外周面46a的直径朝向前端侧而阶段性地变小。即,在插入部40的基端侧设置有外径尺寸大致恒定的抵接部70,该抵接部70的外径尺寸与被插入部42的内径尺寸大致相等。
进一步地,在插入部40的外周面46a上,在轴向中间部分形成有沿径向扩展的环状的台阶面72。即,比台阶面72靠基端侧的位置被设为上述抵接部70,并且比台阶面72靠前端侧的位置被设为外径尺寸比抵接部70小的环状支承部74。该环状支承部74具有规定的轴向尺寸,并进一步地在前端侧形成有外径尺寸更小的插入筒部76。
更进一步地,在插入部40的外周面46a中的抵接部7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向外周侧突出的卡合突起7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径向的一个方向上的两侧(图2中的上下方向两侧)形成有一对卡合突起78、78。上述卡合突起78、78的俯视时的形状被设为与连接器罩32中的卡合孔50、50大致对应的大致矩形形状。而且,卡合突起78、78的前端侧端面被设为朝向前端侧而卡合突起78、78的突出高度逐渐变小的倾斜面80、80,另一方面,基端侧端面被设为沿大致与轴成直角的方向扩展的垂直面82、82。此外,卡合突起78、78的倾斜面80、80相对于轴向的倾斜方向与倾斜槽58、58的倾斜面56、56相对于轴向的倾斜方向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两个倾斜面56、80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也大致相等,倾斜面56与倾斜面80在轴向上相互大致平行。该卡合突起78、卡合孔50的个数并不限定于两个(一对),也可以在周向上设置一个或三个以上。
另外,也如图5所示那样,在抵接部70的外周面,在卡合突起78、78的前端侧形成有向外周侧开口的凹部83、83。上述凹部83、83具有与卡合突起78、78大致相等的周向尺寸,在抵接部70的外周面上遍及比卡合突起78、78靠前端侧的全长而形成。即,上述凹部83、83向前端侧开放。通过设置该凹部83、83,使得抵接部70的外径尺寸在凹部83、83的形成位置以外与被插入部42的内径尺寸大致相等,另一方面,在凹部83、83的形成位置,与被插入部42的内径尺寸相比,减小了与凹部83、83的深度尺寸(径向尺寸)相应的量。
进一步地,在插入部40的外周面46a,在与一对卡合突起78、78的对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图2中的纸面近前进深方向的两侧)突出形成有被设为与连接器罩32中的切口54、54大致对应的形状的一对定位突起84、84。
此外,在引导连接器34中,比插入部40靠基端侧的位置以比插入部40小的外径尺寸大致笔直地延伸,并且在基端侧开口部86形成有向外周侧突出的大致环状的凸缘部88。在该凸缘部88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在连接后述的外部流路时,能够连接鲁尔锁接型(luer lock type)的外部流路。
在被设为该形状的引导连接器34的内周侧容纳有筒状的按压件90,在该按压件90的中央具备在轴向上贯通的内孔89。此外,如后所述,由于包含该按压件90的内孔89而构成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的内部流路18,因此换言之,引导连接器34具备构成内部流路18的流路(按压件90的内孔89)。该按压件90的内径尺寸在轴向的大致全长范围内大致恒定,另一方面,在按压件90的外周面形成有沿与轴成直角的方向扩展的环状的台阶面(抵接部)92。而且,在按压件90的外周面,比该台阶面92靠前端侧的位置被设为朝向前端侧而直径逐渐变小的锥状外周面94,另一方面,比台阶面92靠基端侧的位置被设为外径尺寸大致恒定的直线状外周面96。此外,锥状外周面94的基端侧部分的最大外径尺寸比直线状外周面96的外径尺寸大。另外,在按压件90的向盘阀16插入的插入区域设置的锥状外周面94在轴向的中间部分具备被设为前端变细形状的急倾斜面97,急倾斜面97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大于锥状外周面94的比急倾斜面97靠前端侧的位置(前端侧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并且大于锥状外周面94的比急倾斜面97靠基端侧的位置(基端侧倾斜面)的倾斜角度。
在此,在连接连接器14的内部,在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之间容纳配置有盘阀16。该盘阀16被设为大致圆板形状,由橡胶、弹性体等具有弹性的材质形成。而且,在盘阀16的中央部分98形成有在轴向上贯通的狭缝100。该狭缝100的形状没有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为朝向周向的三个方向大致均等(每隔大致120°)地延伸的放射状。此外,在组装于连接连接器14之前的盘阀16的单件状态下,盘阀16的外径尺寸比连接器罩32的内径尺寸大,通过将其组装于连接连接器14,例如从外周侧朝向内周侧对盘阀16施加径向上的按压力,使狭缝100稳定地成为封闭状态。即,在连接连接器14的内周面设置有沿径向对盘阀16的外周面进行按压的按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单件状态下的盘阀16的前端部分的外径尺寸比连接器罩32的内径尺寸大,通过将其组装于连接连接器14,例如从外周侧朝向内周侧对盘阀16施加径向上的按压力,使狭缝100稳定地成为封闭状态。在此,盘阀16的基端部分(后述的筒状支承部102的基端部)的外径尺寸在整周或者在周向上局部地比连接器罩32的内径尺寸小。由此,在盘阀16的基端部分,在盘阀16与连接器罩32的径向之间设置有作为内部空间的减量部101。因此,即使在将盘阀16组装于连接连接器14时通过按压盘阀16的前端部分而施加使得盘阀16的基端部分向径向扩展这样变形的力的情况下,也通过减量部101而准备有压缩力的退让部,因此,使盘阀16的组装变得容易。
在该盘阀16的外周部分设置有向基端侧延伸的筒状支承部102。另外,在盘阀16的基端侧表面104的外周部分,在比筒状支承部102靠内周侧的位置,形成有遍及周向的整周连续地延伸并且向基端侧开口的环状的周槽106。
包括被设为上述那样的结构的连接器罩32和引导连接器34而构成连接连接器14,在该连接连接器14的内部组装有盘阀16以及按压件90。
即,从引导连接器34的前端侧开口部插入配设按压件90。此时,通过使设置于引导连接器34的内周面62的卡合壁部64与设置于按压件90的外周面的台阶面92相互抵接而对按压件90的基端位置进行规定。另外,在该按压件90的容纳状态下,按压件90的直线状外周面96与卡合壁部64的内周面抵接或者稍微分离,并且按压件90的锥状外周面94的基端部分的外周面与引导连接器34的引导面66抵接或稍微分离。由此,按压件90能够一边被引导连接器34的内周面62引导一边在轴向上移动。
而且,在该引导连接器34的前端部分,覆盖并支承有盘阀16的筒状支承部102。即,在设置于盘阀16的基端侧表面104的周槽106内插入有成为引导连接器34的前端的插入筒部76的前端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筒部76的前端部分的内外周面分别与构成周槽106的内表面的内外周面抵接或者稍微分离。此外,也可以在插入筒部76的前端面与周槽106的槽底面的轴向之间设置间隙。
另外,盘阀16的筒状支承部102的内周面与插入筒部76的外周面抵接,引导连接器34的前端部分嵌入于盘阀16的基端侧。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盘阀16的支承状态下,按压件90的前端与盘阀16的基端侧表面104抵接,按压件90被定位在盘阀16与卡合壁部64的轴向之间。此外,按压件90的前端不一定需要与盘阀16的基端侧表面104抵接,按压件90的前端与盘阀16的基端侧表面104也可以在轴向上相互分离。
从该盘阀16的前端侧组装连接器罩32。即,基于在前端覆盖并支承盘阀16的状态而将引导连接器34的前端部分从连接器罩32的基端侧开口部52插入,并使引导连接器34的卡合突起78、78与连接器罩32的卡合孔50、50卡合,从而将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在轴向上排成一列地连结固定在大致同一中心轴上。此外,在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的组装状态下,在作为卡合突起78、78的前端侧端面的倾斜面80、80与构成卡合孔50、50的内表面的前端侧内表面50a、50a的轴向之间形成有间隙108、108。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卡合突起78、78的前端侧端面被设为倾斜面80、80,因此卡合突起78、78容易嵌入卡合孔50、50内。另外,由于卡合突起78、78的基端侧端面被设为垂直面82、82,因此防止卡合突起78、78从卡合孔50、50中拔出,即防止引导连接器34从连接器罩32中拔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罩32的基端侧开口部52形成有构成为包括倾斜面56、56的倾斜槽58、58,因此在将引导连接器34插入于连接器罩32时,通过将卡合突起78、78插入于倾斜槽58、58中,能够防止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在周向上的相对旋转。另外,由于通过倾斜面56、56的引导作用将卡合突起78、78稳定地引导至卡合孔50、50,因此能够使卡合突起78、78更可靠地与卡合孔50、50卡合。
更进一步地,在将引导连接器34插入于连接器罩32时,通过将引导连接器34的定位突起84、84插入于在连接器罩32的基端侧开口部52设置的切口54、54中,由此容易在周向上对连接器罩32和引导连接器34进行定位,从而能够使卡合突起78、78更可靠地与卡合孔50、50卡合。
在该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的组装状态下,就在引导连接器34的插入部40设置的抵接部70而言,除了凹部83、83的形成位置以外,其外径尺寸与连接器罩32的被插入部42的内径尺寸大致相等,因此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大致无间隙地抵接。另一方面,在凹部83、83的形成位置,抵接部70的外径尺寸变小,因此,也如图5所示那样,凹部83、83的外周侧开口部被连接器罩32覆盖,由此在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的径向之间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间隙110、110。该间隙110、110在其基端与卡合孔50、50连通,具体而言,与卡合突起78、78和卡合孔50、50之间的间隙108、108连通。简而言之,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的径向之间的间隙110、110经由卡合孔50、50(间隙108、108)与外部空间连通。
进一步地,在引导连接器34中,在比抵接部70靠前端侧的位置形成有外径尺寸比抵接部70小的环状支承部74。由此,也如图6所示那样,通过将连接器罩32和引导连接器34组装,由此在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与环状支承部74的径向之间形成有大致环状的容纳区域112。而且,该容纳区域112和位于其基端侧的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的径向之间的间隙110、110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容纳区域112以规定的径向宽度尺寸A(参照图6)而形成。
而且,在该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的组装状态下,通过将盘阀16的外周部分以在轴向以及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定位的方式保持在相互组装的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之间,从而以嵌合于连接器罩32和引导连接器34的嵌合状态来组装盘阀16。即,盘阀16的外周部分被夹持在设置于连接器罩32的环状壁部48的基端面48a与作为引导连接器34的前端部分的插入筒部76的轴向之间。另外,在盘阀16中,向基端侧突出的筒状支承部102优选以压缩状态被夹持在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与插入筒部76的径向之间。进一步地,盘阀16以被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向径向内侧压缩的方式组装。此外,盘阀16的筒状支承部102的基端面与后述的过滤器120的前端面在轴向上大致无间隙地抵接。
这样,通过使盘阀16的外表面与连接器罩32的内周面44重叠,也如图4所示那样,由盘阀16的外表面将设置于连接器罩32的内周面44的凹槽60、60、60、60的开口部114、114、114、114覆盖,从而形成有由盘阀16和连接器罩32包围而成的隧道状的通路116、116、116、116。即,该隧道状的通路116、116、116、116的前端侧向环状壁部48的内周面开口,与内部流路18的比盘阀16靠前端侧(插管12侧)的空间连通,并且基端侧与容纳区域112连通。此外,盘阀16的外周面以压缩状态与连接器罩32的内周面44重叠,由此将上述重叠面的除凹槽60、60、60、60的形成位置以外的部分液密地密封。
由此,内部流路18的比盘阀16靠前端侧的空间通过隧道状的通路116、116、116、116、容纳区域112、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之间的间隙110、110以及间隙108、108而与外部空间连通。换言之,将内部流路18的比盘阀16靠前端侧(插管12侧)的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的排气通路118在连接连接器14的内部构成为包括隧道状的通路116、116、116、116、容纳区域112、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之间的间隙110、110以及间隙108、108。该排气通路118通过在构成连接连接器14的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开口的卡合孔50、50而与外部空间连通,卡合孔50、50被设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流出口。
在此,也如图6所示那样,在位于排气通路118上的容纳区域112设置有过滤器120。该过滤器120整体呈大致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120的前端面的外周部分向排气通路118(隧道状的通路116、116、116、116)露出,并且过滤器120的外周面的基端部分向排气通路118(间隙110、110)露出。而且,该过滤器120具有使气体通过但液体不通过的性质。作为该过滤器120,只要具有上述性质就没有任何限定,例如可以优选采用将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与包含亲水性、水溶性或水溶胀性聚合物的材料烧结而成的烧结多孔体、疏水性无纺布、多孔质体等。尤其是,在采用含有高吸水性高分子(SAP)的烧结体作为过滤器120的情况下,在水分接触过滤器120之前的初始状态下使气体通过,并且在水分与过滤器120接触时与水发生反应(吸收水分)而溶胀,由此阻止水分通过,因此能够稳定地发挥后述的排气以及血液的漏出防止效果。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120被设为整体为环状(筒状)的嵌接部。
该过滤器120的组装于连接连接器14之前的单件状态下的径向宽度尺寸B(在图6中以双点划线图示)比容纳区域112的径向宽度尺寸A大。即,大致筒状的过滤器120外插于引导连接器34的环状支承部74的外周侧,并且该引导连接器34的前端部分插入于连接器罩32中,从而使得过滤器120以被连接器罩32和引导连接器34在径向夹持并被压缩的状态来装配。简而言之,过滤器120以被按压于环状支承部74的外周面与连接器罩32的内周面44(44a)的径向对置面的状态组装。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径向上夹持过滤器120的硬质构件由构成连接连接器14的连接器罩32和引导连接器34构成。另外,过滤器120以也抵接于盘阀16的基端面与引导连接器34的台阶面72的轴向对置面的状态组装,优选以被上述面也在轴向上压缩的状态组装。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120的轴向两侧面以及径向两侧面分别以一半以上的面积被按压于各按压面。
此外,关于上述连接器罩32、引导连接器34、盘阀16、按压件90以及过滤器120的组装,通过以前端侧为上方来进行组装,能够有效地防止组装时盘阀16从引导连接器34脱落等,从而能够实现组装效率的提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罩32中,夹持过滤器120的部分的内径小于基端侧的开口部的内径,在夹持部分与基端开口部分之间形成有倾斜台阶面121,并且该倾斜台阶面121被设为前端变细的锥形形状。由此,在将以外嵌状态安装于引导连接器34的过滤器120向连接器罩32的内周推入时,过滤器120与倾斜台阶面121接触而被引导,由此能够实现过滤器120的缩径变形方式的稳定化,能够以作为目的的夹持状态来配设过滤器120。
通过如上述那样将插管12、针座24、弹性管28和连接连接器14在轴向上连结,由此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就该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而言,例如通过将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作为外针单元,并供构成为包括具备针尖的内针的内针单元插通从而作为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组件来使用。或者,通过将插管12设为具有针尖的金属制等的中空针,也能够使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直接刺穿并留置在患者的血管中。
在图7~图9中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留置针组件的具体的一个例子。通过将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作为外针单元,并将内针单元124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插通于该外针单元10的内部流路18中,从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留置针组件122。
即,内针单元124具备在前端具有锐利的针尖126的内针128、安装于内针128的基端的内针座130、以及以能够相对于内针128在针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装配的针尖保护器1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针128为中空针,由不锈钢、铝、钛或它们的合金等公知的材料形成。在设置于内针128的前端的针尖126形成有相对于针轴方向倾斜的刃面134,能够容易且低刺激地进行向生物体的刺穿。另外,在内针128的前端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外径尺寸较大的大径部136。也可以通过利用无心加工来制造内针128而遍及周向的整周地形成该大径部136,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内针128实施压扁加工而在径向的一个方向上的两侧(图8中的上下方向两侧)形成有一对大径部136。
另一方面,安装于内针128的基端的内针座130被设为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有以埋设状态将内针128的基端固定的大致圆柱形状的台座部138、从台座部138的前端以比该台座部138大的外径尺寸突出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保护器容纳部140、以及从台座部138的基端突出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连结部142的结构。此外,在保护器容纳部140的前端形成有直径更大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帽容纳部144。
进一步地,在连结部142的基端侧开口部,以能够脱离的方式组装有内针帽146。内针帽146被设为在针轴方向中间部分设置有台阶部的带台阶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合成树脂构件。此外,在内针帽146的内部设置有未图示的通气过滤器,该通气过滤器具有使气体透过但阻断液体的性质。作为该通气过滤器,例如可以采用与设置在连接连接器14内部的排气通路118上的过滤器120相同材质的通气过滤器。通过将该内针帽146组装于连结部142,将内针座130的基端侧开口部液密地覆盖,使通过内针128的回血不会向外部漏出。另外,通过由透明的构件制造内针座130、内针帽146,能够容易地进行回血(flash back)的确认。
内针单元124的针尖保护器132构成为包括大致圆筒形状的保护器主体148。该保护器主体148的前端部分的直径比基端部分的直径大,即构成为包括前端侧的大径筒部150、基端侧的小径筒部152、将上述大径筒部150和小径筒部152连结的锥形筒部154。另外,该保护器主体148的基端侧开口部(小径筒部152的基端侧开口部)被沿与轴成直角的方向扩展的底壁156封闭。在该底壁156的中央形成有沿针轴方向贯通的基端侧针插通孔158,并且在底壁156的前端侧端面固接有金属制的卡止环160。此外,上述基端侧针插通孔158以及卡止环160的内径尺寸小于内针128的大径部136、136的外径尺寸,并且大于内针128的除大径部136、136以外的部分的外径尺寸。
另一方面,保护器主体148的前端侧开口部(大径筒部150的前端侧开口部)通过组装作为整体而呈大致平板形状的盖体162而被封闭。在该盖体162的基端侧沿针轴方向贯通地形成有中间部分针插通孔164,并且在前端侧沿针轴方向贯通地形成有前端侧针插通孔166,上述中间部分针插通孔164和前端侧针插通孔166设置为在针轴方向上相互具有规定的分离距离。此外,上述中间部分针插通孔164以及前端侧针插通孔166的内径尺寸比内针128的大径部136、136的外径尺寸大。另外,从基端侧针插通孔158至中间部分针插通孔164为止的针轴方向上的长度尺寸与内针128的从大径部136、136至针尖126为止的长度尺寸大致相等,或者大于内针128的从大径部136、136至针尖126为止的长度尺寸。而且,通过将内针128的比大径部136、136靠基端侧的位置插通于针尖保护器132的基端侧针插通孔158、中间部分针插通孔164、前端侧针插通孔166中,从而将针尖保护器132以能够相对于内针128在针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外插装配在内针128上。
另外,在盖体162的比中间部分针插通孔164靠前端侧的位置设置有遮蔽构件168和固定构件170,上述遮蔽构件168和固定构件170容纳配置在针尖保护器132的大径筒部150内。上述遮蔽构件168和固定构件170分别被设为块状,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夹持内针128地设置于内针128的两侧,遮蔽构件168在图8、图9中设置于内针128的上方,另一方面,固定构件170在图8、图9中设置于内针128的下方。另外,遮蔽构件168能够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进行位移,与此相对地,固定构件170固定地安装在盖体162上。而且,上述遮蔽构件168和固定构件170中的一方被设为磁铁,并且另一方被设为磁铁或铁等强磁性材料,相互施加磁吸引力。由此,在遮蔽构件168上始终施加有向固定构件170接近的作用力,通过与内针128抵接而对遮蔽构件168的向接近固定构件170的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制。
此外,上述保护器主体148、盖体162例如能够由硬质的合成树脂适当地形成。
通过将被设为上述那样的结构的内针128的基端插入于内针座130的台座部138,并根据需要实施粘接、熔接的处理而将内针128固定支承于内针座130,并且通过将针尖保护器132外插装配于内针128,从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内针单元124。而且,在该内针单元124中向前端侧突出的内针128从外针单元10的基端侧开口部、即引导连接器34的基端侧开口部86插入,将盘阀16以及插管12贯通,内针128的针尖126从插管12的前端突出。
在此,在外针单元10的引导连接器34与内针单元124的针尖保护器132之间设置有连接帽172。该连接帽172作为整体被设为大致筒状,在轴向中间部分形成有向内周侧突出的大致环状的中间壁部174。即,连接帽172具备将中间壁部174作为底壁部而向前端侧开口的连结筒部176、以及将中间壁部174作为底壁部而向基端侧开口的卡合筒部178。
在该连结筒部176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180,能够与设置于引导连接器34的基端侧开口部86的凸缘部88的外周面的外螺纹螺合。另外,在连结筒部176的内周侧,从中间壁部174的内周缘部朝向前端侧突出有嵌合筒部182。该嵌合筒部182的外径尺寸与引导连接器34的基端侧开口部86的内径尺寸大致相等,嵌合筒部182的外周面被设为与引导连接器34的内周面62的锥状面68大致对应的锥形面。另一方面,嵌合筒部182的内径尺寸比按压件90的基端部分(直线状外周面96)的外径尺寸稍大。
另一方面,在卡合筒部178的基端侧开口部,在径向的一个方向上的两侧部分(图8、图9中的上下方向两侧部分)分别形成有朝向前端侧延伸的一对狭缝184、184。上述狭缝184、184在周向上以规定距离而相互分离,在上述狭缝184、184的周向之间、即卡合筒部178中的图8、图9中的上下方向两侧的部分被设为能够在厚度方向(径向)上挠曲变形的挠性片186、186。而且,在上述挠性片186、186的突出前端(轴向基端)遍及周向的大致全长地设置有向内周侧突出的卡止爪188、188。该卡止爪188、188的对置方向之间的距离(图8、图9中的上下方向距离)小于针尖保护器132的大径筒部150的外径尺寸。
通过将被设为上述那样的结构的连接帽172设置在引导连接器34与针尖保护器132之间并将它们相互连结,由此在留置针组件122中将外针单元10与内针单元124相互连结。
即,通过将连接帽172的嵌合筒部182插入于引导连接器34的基端侧开口部86,并且使设置于连结筒部176的内周面的内螺纹180与设置于凸缘部88的外螺纹螺合,由此将连接帽172与引导连接器34连结。另外,通过使设置于卡合筒部178的挠性片186、186的卡止爪188、188从外周侧卡止于针尖保护器132的锥形筒部154,由此将连接帽172与针尖保护器132相互连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卡止爪181、188与锥形筒部154卡止的卡止状态下,针尖保护器132(盖体162)的前端侧端面与连接帽172的中间壁部174的基端侧端面相互抵接。这样,通过将引导连接器34和针尖保护器132经由连接帽172相互连结,由此防止外针单元10从内针单元124意外脱落。
此外,在该外针单元10与内针单元124的组装状态下,在初始状态下,针尖保护器132的小径筒部152容纳于内针座130的保护器容纳部140中,并且包括卡止爪188、188的连接帽172(卡合筒部178)的基端容纳在设置于保护器容纳部140的前端的帽容纳部144中。即,挠性片186、186从外周侧被帽容纳部144覆盖,防止了该挠性片186、186的向外周侧的挠曲变形。由此,能够防止挠性片186、186意外地向外周侧挠曲变形而解除卡止爪188、188与锥形筒部154的卡止。
使被设为上述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留置针组件122在图7~图9所示的、内针单元124插通于外针单元10的状态下刺穿患者的皮肤。之后,通过将内针单元124从外针单元10向基端侧拔出,从而将外针单元10以经皮插入的状态留置在患者的血管中。
即,将内针128向基端侧拔出,使内针128的针尖126到达比遮蔽构件168靠基端侧的位置,由此解除内针128与遮蔽构件168的抵接,遮蔽构件168随着作用力而向接近固定构件170的方向进行位移。由此,遮蔽构件168向内针128的针轴上进行位移,从而由针尖保护器132对内针128的针尖126进行保护。
在此,通过使内针座130相对于连接帽172向基端侧进行位移,由此使连接帽172的基端从帽容纳部144中脱离,从而使挠性片186、186能够向外周侧挠曲变形。在该状态下,通过将内针128向基端侧拔出,使内针128的大径部136、136与设置于针尖保护器132的基端部分的卡止环160(底壁156)卡合,伴随着内针128的拔出,针尖保护器132也相对于外针单元10以及与该外针单元10连结的连接帽172向基端侧进行位移。伴随着该针尖保护器132的向基端侧的移动,利用针尖保护器132的大径筒部150使挠性片186、186以向外周侧扩开的方式挠曲变形,从而解除卡止爪188、188与锥形筒部154的卡止。由此,针尖保护器132在对内针128的针尖126进行保护的状态下从连接帽172上脱离,并将内针单元124从外针单元10拔去。
此外,通过在针尖保护器132的基端部分设置卡止环160,能够实现内针128的大径部136、136与针尖保护器132的卡合力的提高。另外,在将针尖保护器132向基端侧拔出时,直到卡止爪188、188越过大径筒部150为止,使用者能够感觉到比较大的拔出阻力,并且由于通过使卡止爪188、188越过大径筒部150而使拔出阻力变为大致为0,因此能够使使用者仅通过操作的触感就能够把握针尖保护器132从连接帽172中脱离这一情况,即,能够以良好的节度感从外针单元10中拔出内针单元124。
在将该内针单元124拔去后,通过解除设置于引导连接器34的基端侧开口部86的凸缘部88的外螺纹部与设置于连接帽172的连结筒部176的内表面的内螺纹部的螺合,从而将连接帽172从引导连接器34卸下。由此,将外针单元(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以图1~图3所示的状态留置在患者的血管中。此外,通过将内针单元124从外针单元10拔出,盘阀16弹性地复原变形而将狭缝100封闭。由此,在留置于该血管的留置状态下,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的内部流路18被盘阀16阻断。
然后,通过将注射器等外部流路连接在该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的连接连接器14的基端侧开口部(引导连接器34的基端侧开口部)86,从而由注射器等的阳鲁尔对按压件90向前端侧进行推入,使盘阀16的中央部分98向前端侧扩开,并且使盘阀16的狭缝100开放,从而使内部流路18成为连通状态。由此,能够通过构成为包括插管12的内孔、弹性管28的内孔以及按压件90的内孔89的内部流路18来实施输液、采血、血液透析等。
在此,在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被留置在患者的血管中的状态下,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的内部流路18中的比盘阀16靠前端侧的空间通过排气通路118而与外部空间连通,因此血液通过插管12以及弹性管28在内部流路18中回流。而且,通过像这样使血液在内部流路18中回流,通过血液将内部流路18内的空气推出,并通过排气通路118向外部空间排出。由此,在连接外部流路时,能够避免残留在内部流路18内的空气混入体内。此外,通过使留置针组件122刺穿患者,血液可以通过设置于插管12的贯通孔22以及插管12与内针128之间的间隙而回流,即也可以在将内针单元124拔出之前实现内部流路18内的空气的排出。
另外,由于在该排气通路118上设置有过滤器120来防止液体的通过,因此能够防止血液通过排气通路118漏出。尤其是,该过滤器120被连接器罩32和引导连接器34在径向内外夹持而以压缩状态来装配,因此例如即使在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被留置在动脉等而对过滤器120施加如动脉压这样的比较强的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过滤器120的变形,能够降低在过滤器120与连接器罩32和/或引导连接器34之间产生间隙的可能性。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血液的漏出。而且,通过对过滤器120进行压缩,例如在海绵过滤器等情况下,使过滤器120的密度增加而减少空隙,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血液的通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排气通路118构成为包括通过用盘阀16将连接器罩32的内周面44的凹槽60、60、60、60的开口部114、114、114、114覆盖而形成的隧道状的通路116、116、116、116、以及在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之间形成的间隙108、108、110、110,因此通过组装连接器罩32、引导连接器34和盘阀16,能够容易地形成排气通路118。尤其是,通过在连接器罩32上设置倾斜槽58、58、切口54、54,或者在盘阀16上设置筒状支承部102并以覆盖引导连接器34的方式进行装配,能够实现连接器罩32、引导连接器34与盘阀16的组装作业性的提高,能够实现在内部具有排气通路118的连接连接器14、进而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留置针组件122的制造效率的提高。
在图10中,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90。该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90在前端侧具备作为中空针的插管12,并且在插管12的基端侧具备供外部流路连接的连接连接器192,在该连接连接器192的内部容纳配置有作为止血阀的盘阀16。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构件以及部位,在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连接器192被设为均呈大致圆筒形状的连接器罩32和引导连接器194在轴向上相互连结固定而成的形状。即,通过将引导连接器194的前端侧插入并组装于连接器罩32的基端侧,由此将连接器罩32固定于引导连接器194的前端部,从而构成连接连接器192。
引导连接器194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也如图11所示那样,具备直径比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的直径小的周壁196。该周壁196被设为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周壁38而省略了插入于盘阀16的筒状支承部102的插入筒部76的结构,周壁196的内径尺寸在轴向的大致全长上大致恒定,另一方面,外径尺寸在轴向上发生变化。
另外,在引导连接器194的内周侧配置有按压件198。该按压件198作为整体被设为筒状,并且在轴向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向外周突出的凸缘状的突起部200,由突起部200的基端侧端面构成台阶面92。进一步地,按压件198的前端部分形成为朝向前端侧而变薄。另外,在按压件198的外周面,在比突起部200靠基端侧的位置设定有直线状外周面96,并且在比突起部200靠前端侧的位置设定有以大致恒定的外径尺寸延伸的直线状外周面202,锥状外周面94设定在比直线状外周面202靠前端侧的位置。此外,锥状外周面94的基端侧部分的最大外径尺寸与直线状外周面202的外径尺寸大致相同,并且比直线状外周面96的外径尺寸大。
该按压件198的内径尺寸被设为在基端部分在轴向上大致恒定,并且在前端部分以在前端侧小且在基端侧变大的方式发生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件198的前端部分的内周面199被设为在轴向上以大致恒定的变化率发生变化的锥形形状。由此,能够在按压件198的基端侧确保流路截面积,并且在按压件198的前端面,使被按压于盘阀16的最内周边缘位于接近中央的位置。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形成于按压件198的内周的流体流路(内部流路)的流动阻力的增大而确保较小的流动阻力,并且能够实现盘阀16的推开容易度的提高。
进一步地,按压件198的前端部分比引导连接器194更向前端侧突出,从引导连接器194突出的按压件198的前端部分向阀支承构件204的内周侧插入。阀支承构件204作为整体被设为筒状,由硬质的合成树脂、金属等形成。进一步地,阀支承构件204具备筒状的插入筒部206,并且具备从插入筒部206的基端部向外周突出的环状的嵌合部208。阀支承构件204的插入筒部206被设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引导连接器34的插入筒部76大致相同的形状,其内径尺寸被设为与引导连接器194大致相同,并且基端部向内周突出而局部成为小径。另外,在阀支承构件204的嵌合部208中,在周向上等间隔的四个部位分别沿轴向贯通地形成有在外周面开口的凹槽210、210、210、210。进一步地,在阀支承构件204的基端侧的轴向端面(基端面)211上突出形成有以大致恒定的截面形状沿周向连续的环状的压缩肋212,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肋212被设为朝向突出前端而在径向上成为窄幅的三角形截面。
该阀支承构件204的插入筒部206嵌入于盘阀16的筒状支承部102,盘阀16安装于阀支承构件204的前端部分。而且,阀支承构件204插入于连接器罩32的内周,阀支承构件204的嵌合部208与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嵌合,从而固定于连接器罩32。由此,盘阀16在被阀支承构件204支承的状态下容纳于连接器罩32的内周,在连接器罩32的内周空间被定位于规定的位置。
进一步地,设置于阀支承构件204的嵌合部208的凹槽210、210、210、210的外周开口被连接器罩32覆盖,由此,由凹槽210、210、210、210形成在连接器罩32与阀支承构件204之间沿轴向延伸的四个间隙214、214、214、214。
另外,引导连接器194的前端部分在比阀支承构件204靠基端侧的位置插入于连接器罩32。而且,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引导连接器194的卡合突起78与连接器罩32的卡合孔50、50的内表面卡合,由此将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194相互连结。另外,配置于引导连接器194的内周的按压件198的从引导连接器194突出的前端部分插入于阀支承构件204的内周,并且前端位于比盘阀16的中央部分98靠基端侧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与引导连接器194的环状支承部74之间形成有大致环状的容纳区域216。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连接器194和阀支承构件204配置为在轴向上相互分离地相邻,容纳区域216在引导连接器194的前端与阀支承构件204的基端之间的轴向之间向内周开放。而且,容纳区域216与位于其基端侧的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194的径向之间的间隙110、110连通,并且与位于其前端侧的连接器罩32和阀支承构件204的径向之间的间隙214、214连通。
由此,内部流路18的比盘阀16靠前端侧的空间通过隧道状的通路116、116、116、116、连接器罩32与阀支承构件204之间的间隙214、214、214、214、容纳区域216、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194之间的间隙110、110以及间隙108、108而与外部空间连通。换言之,将内部流路18的比盘阀16靠前端侧(插管12侧)的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的排气通路218在连接连接器14的内部构成为包括隧道状的通路116、116、116、116、连接器罩32与阀支承构件204之间的间隙214、214、214、214、容纳区域216、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194之间的间隙110、110以及间隙108、108。此外,排气通路218通过作为空气流出口的卡合孔50、50与外部空间连通。
在此,在容纳区域216中配设有过滤器220。过滤器2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120同样地具有使气体通过但液体不通过的性质,可以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120相同的材料形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220一体地具备外嵌于引导连接器194的嵌接部222、以及配置于引导连接器194与阀支承构件204的轴向之间的内周突出部224。嵌接部222被设为大致圆筒形状,在单体状态下,其内径尺寸比引导连接器194的环状支承部74的外径小,并且其外径尺寸比构成容纳区域216的壁部的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的内径尺寸大。内周突出部224从嵌接部222的前端部分朝向内周突出,其轴向尺寸相对于引导连接器194的前端面与阀支承构件204的基端面211的轴向对置面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或稍大。
通过在内周突出部224与引导连接器194的前端面重叠的状态下使嵌接部222以外插状态嵌合于引导连接器194的前端部分(环状支承部74),由此将该过滤器220安装于引导连接器194。而且,通过将引导连接器194安装于连接器罩32,从而将过滤器220容纳于容纳区域216中,并配置于排气通路218上。这样,通过将过滤器220以外插状态安装于引导连接器194,能够与引导连接器194一体地对过滤器220进行操作,因此能够与连接器罩32和引导连接器194的组装同时地完成过滤器220向容纳区域216的配设,使过滤器220的配设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例如,通过在将预先装配有盘阀16的阀支承构件204组装于连接器罩32之后,将预先装配有按压件198以及过滤器220的引导连接器194组装于连接器罩32,从而以容纳有盘阀16、按压件198以及过滤器220的状态来形成连接连接器192。
在组装于连接连接器192之前的单件状态下,过滤器220的嵌接部222的径向上的厚度尺寸比构成容纳区域216的壁面的连接器罩32的内周面与引导连接器194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上的距离大。由此,过滤器220的嵌接部222在被连接器罩32和引导连接器194在径向上夹持并压缩的状态下组装于连接连接器19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径向上夹持过滤器220的内外硬质构件由连接器罩32和引导连接器194构成。
进一步地,在组装于连接连接器192之前的单件状态下,过滤器220的内周突出部224的轴向上的厚度尺寸比阀支承构件204的压缩肋212的突出前端与引导连接器194的前端面之间的轴向上的距离大。由此,过滤器220的内周突出部224在被引导连接器194和阀支承构件204在整周的范围内在轴向上夹持并压缩的状态下组装于连接连接器19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向上夹持过滤器220的硬质构件由引导连接器194和阀支承构件204构成。另外,内周突出部224在被夹持于引导连接器194与阀支承构件204之间的状态下,其内径比引导连接器194以及阀支承构件204的内径大,使得过滤器220不会比引导连接器194以及阀支承构件204更向内周突出。
这样,通过将过滤器220以嵌接部222和内周突出部224被压缩的状态组装于连接连接器192,由此将容纳于连接连接器192的容纳区域216中的过滤器220的大致整体设为压缩状态,从而将过滤器220稳定地定位保持于连接连接器192中。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过滤器220的硬质构件由构成连接连接器192的连接器罩32、引导连接器194和对盘阀16进行支承的阀支承构件204构成,因此能够不增加部件数量地设置硬质构件。
此外,就过滤器220而言,既可以是内周突出部224的整体被夹持压缩在引导连接器194与阀支承构件204的轴向之间,也可以是内周突出部224的被压缩肋212按压的部分等局部地被夹持压缩。同样地,就嵌接部222而言,既可以是在轴向上的全长范围内在径向上被夹持压缩,也可以是局部地在径向上被夹持压缩,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设置有内周突出部224的前端部分位于比引导连接器194靠前端侧的位置,因此也存在未在径向上被压缩的情况。另外,即使在单体状态下过滤器220的嵌接部222的轴向尺寸小于引导连接器194的台阶面72与阀支承构件204的基端面211之间的轴向距离,例如通过由连接器罩32和引导连接器194在径向上对嵌接部222进行夹持压缩,由此也能够使嵌接部222沿轴向延伸而将嵌接部222按压在台阶面72和基端面211这两者上。简而言之,只要是在配设于容纳区域216的配设状态下由连接器罩32、引导连接器194、阀支承构件204对过滤器220进行夹持即可。
当然,过滤器220被硬质构件夹持不仅包括以压缩状态被夹持支承在硬质构件之间,例如也包括相对于硬质构件以零接触(非压缩的接触状态)抵接而被硬质构件以大致非压缩状态夹持支承的情况。此外,在过滤器220为实施方式所示例那样的立体的过滤结构体(例如海绵过滤器、烧结体)的情况下,通过在与空气的流动正交的方向上以压缩状态被夹持支承,能够极其有效地防止液体从过滤器220通过。进一步地,过滤器220也可以不必仅由基于硬质构件的夹持来支承,例如,也可以并用粘接、熔接等,也可以经由软质构件来实现基于硬质构件的夹持。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罩32和引导连接器194在过滤器220的装配部分均被设为筒状,因此过滤器220的嵌接部222在整周的范围内在径向上被夹持压缩在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194之间。进一步地,引导连接器194和阀支承构件204在过滤器220的装配部分均被设为筒状,因此过滤器220的内周突出部224在整周的范围内在轴向上被夹持压缩在引导连接器194与阀支承构件204之间。
被设为这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9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在内部流路18中插通内针单元(未图示)而成为留置针组件,在作为外针的插管12中插通有内针单元的内针的状态下刺穿于患者的皮肤。之后,通过将内针单元从作为外针单元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90中向基端侧拔出,从而在将插管12经皮插入于患者的血管中的状态下留置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90。
在像这样将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90留置于患者的血管中的状态下,血液通过插管12以及弹性管28而流入于内部流路18的比盘阀16靠前端侧的空间。而且,通过使血液在内部流路18中回流,从而通过血液将内部流路18中的比盘阀16靠前端侧的空气向排气通路218挤出,并通过排气通路218向外部空间排出。
另外,从血管向内部流路18内回流的血液无法通过配置于排气通路218上的过滤器220,因此能够防止其通过排气通路218向外部空间漏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排气通路218上的过滤器220的嵌接部222在径向上被压缩在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194之间,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通过过滤器220的嵌接部222来实现防止血液的通过,使得血液难以向外部空间漏出。
进一步地,过滤器220的内周突出部224配置于引导连接器194与阀支承构件204之间,因此通过内周突出部224来防止血液向内周的通过,使得血液难以进入引导连接器194、阀支承构件204与按压件198之间,防止由血液凝固导致的按压件198的工作不良等。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阀支承构件204的基端面211突出有压缩肋212,该压缩肋212被过滤器220的内周突出部224强力地按压,由此内周突出部224在轴向上被较大地压缩。因此,在引导连接器194与阀支承构件204的轴向之间,实现由内周突出部224的压缩引起的过滤器220的稳定保持、基于过滤器220的血液的通过防止性能的提高等,从而防止血液向内周通过。此外,压缩肋212只要设置于在轴向上夹持过滤器220的部分即可,例如,也可以设置为从引导连接器194的前端面向前端侧突出。
另外,夹持过滤器220的连接器罩32、引导连接器194、阀支承构件204均被设为筒状,过滤器220分别在整周的范围内连续地被夹持在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194之间以及引导连接器194与阀支承构件204之间。由此,过滤器220更稳定地被保持为规定的装配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血液向外部空间、内周空间漏出。
此外,留置在患者的血管中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基端侧连接有注射器226等。即,如图12所示,通过将注射器226的外部流路228连接于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中的连接连接器14的基端侧开口部(引导连接器194的基端侧开口部)86,由此插入到引导连接器194中的注射器226的阳鲁尔230对按压件198向前端侧进行推入,通过按压件198使盘阀16的中央部分98向前端侧扩开,并且使盘阀16的狭缝100开放。由此,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的内部流路18与注射器226的外部流路228连通,因此能够通过构成为包括插管12的内孔、弹性管28的内孔以及按压件198的内孔89的内部流路18来实施输液、采血、血液透析等。
在图13~图16中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310。该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310在前端侧具备作为中空针的插管312,并且在该插管312的基端侧具备作为在内部容纳配置作为弹性阀体的盘阀(止血阀)314的壳体的针座壳体(连接连接器)316。而且,包括上述插管312和针座壳体316的内部而构成内部流路318。通过将该插管312经皮插入并留置在患者的血管中,由此通过内部流路318而进行输液、采血,并且伴随着外部流路的相对于针座壳体316的连接和拔去来切换盘阀314的开放和封闭、即内部流路318的连通和阻断。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是指各构件的中心轴方向,大致相当于作为中空针的插管312的针轴方向,是指作为长度方向的图14中的左右方向。另外,前端侧是指作为插管312的所刺穿的一侧的图14中的左侧,另一方面,基端侧是指作为使用者进行操作的一侧的图14中的右侧。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插管312由软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前端部分的外周面被设为外径尺寸朝向前端侧而逐渐变小的锥状外周面320。另外,在插管312的前端部分的周壁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322,从而使血液等容易通过该贯通孔322而流入插管312内。此外,插管312的材质并不限定于软质的合成树脂,例如也可以由金属制成。
该插管312的基端部分被针座324固定支承。该针座324具备大致筒状的周壁326,例如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而且,通过将插管312插通于该针座324,并将插管312的基端部分通过粘接、熔接等而固定于针座324,从而使插管312从针座324向前端侧延伸。
在该针座324的基端侧连接有弹性管328。该弹性管328例如由软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弹性管328的前端部分在针座324的基端侧开口部被针座324的周壁326和插管312夹持,根据需要而实施粘接、熔接,由此将弹性管328连接在针座324的基端侧。由此,将插管312、弹性管328牢固地固定于针座324。
该弹性管328的基端部分固接于针座壳体316的前端部分。该针座壳体316作为整体被设为大致筒形状,通过将弹性管328的基端部分从针座壳体316的前端侧开口部插入,并根据需要实施粘接、熔接的处理,由此将弹性管328和针座壳体316相互连接。即,该针座壳体316的前端部分被设为供弹性管328连接的管连接部330。此外,也可以理解为包括上述针座324、弹性管328和针座壳体316而构成针座,也可以理解为针座壳体316是构成针座的一个构件。但是,该弹性管328不是必须的,也可以是从针座壳体316的前端部分延伸出插管312。
而且,包括上述插管312、弹性管328、针座壳体316(尤其是设置在针座壳体316的内部的后述的按压件396)的各自的内孔而构成从插管312至针座壳体316的内部流路318。
本实施方式的针座壳体316被设为均呈大致圆筒形状的外周侧壳体(连接器罩)332和内周侧壳体(引导连接器)334相互内外插并固定而成的形状。即,通过将内周侧壳体334的前端侧插入并组装于外周侧壳体332的基端侧,由此以在轴向上连结的状态将外周侧壳体332固定于内周侧壳体334的前端部,从而构成针座壳体316。因此,针座壳体316的周壁由外周侧壳体332的周壁336和内周侧壳体334的周壁338构成。另外,在内周侧壳体334的周壁338中,插入于外周侧壳体332的前端侧的部分被设为大致圆筒状的插入部340,另一方面,在外周侧壳体332的周壁336中,供内周侧壳体334的插入部340插入的基端侧的部分被设为大致圆筒状的被插入部342。此外,上述插入部340和被插入部342也可以相互相反地设置,也可以将内周侧壳体334的基端部分插入位于基端侧的外周侧壳体332中。
而且,该内周侧壳体334的基端以规定的轴向尺寸比外周侧壳体332更向基端侧延伸。因此,针座壳体316的周壁在作为外周侧壳体332和内周侧壳体334的连结部分的插入部340与被插入部342的内外插部分被设为双重壁结构,另一方面,针座壳体316的前端侧的周壁由外周侧壳体332的周壁336构成,并且针座壳体316的基端侧的周壁由内周侧壳体334的周壁338构成。即,通过使外周侧壳体332的内周面344的基端部分(被插入部342的内周面)344a与内周侧壳体334的外周面346的前端部分(插入部340的外周面)346a相互重叠,从而构成上述外周侧壳体332和内周侧壳体334内外插而形成双重壁结构的部分。
外周侧外壳332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具备大致筒状的周壁336。在该周壁336的轴向中间部分的内周面344上,向内周侧突出地形成有环状壁部348。而且,从外周侧壳体332的前端侧开口部插入的弹性管328的基端与沿与轴成直角的方向扩展的环状壁部348的前端侧端面抵接,通过外周侧壳体332的比环状壁部348靠前端侧的部分而构成供弹性管328连接的管连接部330。另外,环状壁部348的基端侧端面沿与轴成直角的方向扩展,由此,在外周侧壳体332的内周面344上形成有环状的台阶面349。
在该外周侧壳体332中,在作为前端侧的管连接部330中,内径尺寸在轴向的大致全长范围内大致恒定。另外,在作为基端侧的被插入部342中,内径尺寸被设为比管连接部330稍大,并且在轴向的大致全长范围内大致恒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周侧壳体332的内周面344上,在被插入部342的前端部分、即在基端侧与环状壁部348相邻的部分,遍及周向的全长地或者在周向上局部地形成有向内周侧突出的按压肋350。
进一步地,在外周侧壳体332的周壁336的被插入部342中,在径向的一个方向上的两侧(图14中的上下方向两侧)形成有在厚度方向(径向)上贯通周壁336的一对卡合孔352、352。上述卡合孔352、352分别被设为俯视时的形状为大致矩形形状、且以不足1/2周的周向尺寸而形成。另外,在外周侧壳体332的周壁336中,在周向上偏离上述一对卡合孔352、352的位置形成有从基端侧开口部354的开口缘朝向轴向内侧(前端侧)延伸的切口35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一对卡合孔352、352的对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图14中的纸面近前进深方向两侧)以规定的宽度尺寸形成有一对切口356、356。此外,该切口356的个数并不限定于两个(一对),也可以在周向上设置一个或三个以上。
更进一步地,在外周侧壳体332的被插入部342的内周面344,在基端侧开口部354形成有一对倾斜面358、358。上述倾斜面358、358形成于与卡合孔352、352的对置方向相同的方向(图14中的上下方向两侧),且周壁336的厚度尺寸朝向基端侧开口部354而逐渐变小。而且,通过该倾斜面358、358和该倾斜面358、358的周向两侧的壁部,在外周侧壳体332的基端侧开口部354形成有向内周侧开口的一对倾斜槽360、360。此外,倾斜面358、358的宽度方向尺寸与卡合孔352、352的宽度方向尺寸大致相等,卡合孔352、352和倾斜槽360、360在外周侧壳体332的周壁336上沿周向局部地形成在周向上的对应的位置。即,在倾斜槽360、360的前端侧形成有卡合孔352、352。
另一方面,内周侧壳体334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具备直径比外周侧壳体332的周壁336小的周壁338。该周壁338的内径尺寸以及外径尺寸在轴向的大致全长范围内大致恒定。
即,在内周侧壳体334(周壁338)的内周面362上,在轴向中间部分,向内周侧突出地形成有环状的卡合突部(卡合壁部)364。而且,在该内周侧壳体334的内周面362上,比卡合突部364靠前端侧的位置被设为对后述的按压件396的轴向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面366,且内径尺寸大致恒定。另一方面,比卡合突部364靠基端侧的位置被设为内径尺寸朝向基端侧而逐渐变大的锥状面368。
另外,内周侧壳体334的外周面346的前端部分346a、即插入部340的外周面346a在其最前端部分外径尺寸被设为较小,由此,在内周侧壳体334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向前端侧突出的大致筒状的支承筒部370。
更进一步地,在插入部340的外周面346a设置有向外周侧突出的卡合突起37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径向的一个方向上的两侧(图14中的上下方向两侧)形成有一对卡合突起372、372。上述卡合突起372、372的俯视时的形状被设为与外周侧壳体332的卡合孔352、352大致对应的大致矩形形状。而且,卡合突起372、372的前端侧端面被设为卡合突起372、372的突出高度朝向前端侧而逐渐变小的倾斜面374、374,另一方面,基端侧端面被设为沿大致与轴成直角的方向扩展的垂直面376、376。此外,卡合突起372、372的倾斜面374、374相对于轴向的倾斜方向与倾斜槽360、360的倾斜面358、358相对于轴向的倾斜方向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两个倾斜面358、374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也大致相等,倾斜面358与倾斜面374在轴向上相互大致平行。该卡合突起372、卡合孔352的个数并不限定于两个(一对),也可以在周向上设置一个或三个以上。
进一步地,在插入部340的外周面346a,在与一对卡合突起372、372的对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图14中的纸面近前进深方向的两侧)突出形成有与外周侧壳体332中的切口356、356大致对应的形状的一对定位突起378、378。
此外,在内周侧壳体334中,比插入部340靠基端侧的位置以与插入部340大致相等或稍小的外径尺寸大致笔直地延伸,并且在基端侧开口部380形成有向外周侧突出的大致环状的凸缘部382。在该凸缘部382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在连接后述的外部流路(注射器414)时,能够连接鲁尔锁接型的外部流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凸缘部382的周向上的局部(图14中的上方)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定位凹槽384。由此,例如将本实施方式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310作为外针单元,在与未图示的内针单元组合而作为留置针组件使用时,通过将从构成内针单元的内针座向前端侧突出的定位凸部插入于定位凹槽384中,由此防止内针单元与外针单元(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310)的相对旋转。
在此,在针座壳体316的内部,在外周侧壳体332与内周侧壳体334之间容纳配置有盘阀314。该盘阀314被设为大致圆板形状,由橡胶、弹性体等具有弹性的材质形成。而且,在该盘阀314的中央部分386形成有在轴向上贯通的狭缝388。该狭缝388的形状没有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为在周向的三个方向上大致均等(每隔大致120°)地延伸的放射状。
此外,在组装于针座壳体316之前的盘阀314的单件状态下,盘阀314的外径尺寸比外周侧壳体332的、尤其是按压肋350的形成位置的内径尺寸大,通过将其组装于针座壳体316,通过按压肋350从外周侧朝向内周侧对盘阀314施加径向上的按压力,使狭缝388稳定地成为封闭状态。即,通过设置于外周侧壳体332的内周面344(344a)的按压肋350,对盘阀314的外周面向内周侧进行压缩。
在该盘阀314的外周部分设置有向基端侧延伸的筒状支承部390。另外,在盘阀314的基端侧表面392的外周部分,在比筒状支承部390靠内周侧的位置,形成有遍及周向的整周连续地延伸并且向基端侧开口的环状的周槽394。但是,该筒状支撑部390并不是必须的。另外,周槽394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通过将支承筒部370的前端向盘阀314的基端侧表面392推入来形成周槽394。
在此,在内周侧壳体334的内周侧,在比盘阀314靠基端侧的位置容纳有筒状的按压件396,在该按压件396的中央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内孔398。在该按压件396的外周面,在轴向中间部分形成有作为沿与轴成直角的方向扩展的环状的抵接部的台阶面400。即,就按压件396的外径尺寸而言,在前端侧与该台阶面400相邻的部分的直径比在基端侧相邻的部分的直径大,比台阶面400靠基端侧的位置被设为外径尺寸大致恒定的直线状外周面402。另一方面,比台阶面400靠前端侧的位置被设为以在前端侧与该台阶面400相邻的部分为最大外径部分而朝向前端侧直径逐渐变小的锥状外周面40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压件396中,也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将按压件396的前端部分的内周面199设为朝向前端而直径变小的锥形形状,能够同时实现盘阀314的推开容易度的提高和内部流路中的较小的流动阻力。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按压件396的比台阶面400靠前端侧、即锥状外周面404的形成部分的大致整体被设为在连接外部流路(注射器414)时在使按压件396向前端侧移动时插入于盘阀314的插入区域406(参照图18)。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锥状外周面404的基端部分的基端侧倾斜面410(后述)的从轴向中间部分起的前端侧被设为插入于盘阀314的插入区域406。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锥状外周面404作为整体形成为前端变细形状,构成为包括分别被设为前端变细形状的前端侧倾斜面408和基端侧倾斜面410、以及在锥状外周面404(插入区域406)的轴向中间部分将上述两个倾斜面408、410连接的前端变细形状的急倾斜面412。简而言之,在锥状外周面404中,在比急倾斜面412靠前端侧的位置设置有直径相对较小的前端变细形状的前端侧倾斜面408,并且在比急倾斜面412靠基端侧的位置设置有直径相对较大的前端变细形状的基端侧倾斜面410。上述前端侧倾斜面408、基端侧倾斜面410、急倾斜面412分别被设为遍及周向的整周地延伸的环状锥形面。此外,通过将基端侧倾斜面410的直径设为大于前端侧倾斜面408的直径,例如与被设为仅具有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单一的倾斜角度(例如,与前端侧倾斜面408相同的角度)的锥状外周面的情况相比,还能够实现向盘阀314插入按压件396时的密封性的提高。
该急倾斜面412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α(参照图16)大于前端侧倾斜面408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β(参照图16)(β<α),在本实施方式中,大于基端侧倾斜面410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γ(参照图16)(γ<α)。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侧倾斜面408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β大于基端侧倾斜面410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γ以上(γ≤β)。此外,上述前端侧倾斜面408的倾斜角度β与基端侧倾斜面410的倾斜角度γ可以相互相等(β=γ),基端侧倾斜面410的倾斜角度γ也可以大于前端侧倾斜面408的倾斜角度β(β<γ)。
进一步地,上述前端侧倾斜面408、基端侧倾斜面410、急倾斜面412的倾斜角度β、γ、α分别在轴向上大致恒定,前端侧倾斜面408和急倾斜面412、以及急倾斜面412和基端侧倾斜面410分别以平滑的弯曲面连接。由此,锥状外周面404的大致整体平滑地连续。此外,前端侧倾斜面408和急倾斜面412、和/或急倾斜面412和基端侧倾斜面410也可以弯曲地连接。
上述前端侧倾斜面408、基端侧倾斜面410、急倾斜面412的倾斜角度β、γ、α没有任何限定,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优选急倾斜面412的倾斜角度α大于前端侧倾斜面408的倾斜角度β、基端侧倾斜面410的倾斜角度γ(β<α、γ<α)。即,在倾斜角度α小于倾斜角度β、γ(α<β、α<γ)的情况下,根据后述的注射器414的阳鲁尔416向针座壳体316插入的插入长度,也可考虑到倾斜角度较陡的前端侧倾斜面408、基端侧倾斜面410不与弹性变形的盘阀314抵接的情况,其原因在于,倾斜角度较陡的部分难以形成稳定地与盘阀314抵接的结构,有可能无法稳定地发挥后述的按压件396的向基端侧的推回效果。
另外,前端侧倾斜面408、基端侧倾斜面410、急倾斜面412的倾斜角度β、γ、α分别优选设定为前端变细形状、即0度~90度的范围内,更优选前端侧倾斜面408的倾斜角度β、基端侧倾斜面410的倾斜角度γ分别设定为5度~20度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β=γ=11.5度。尤其是,若基端侧倾斜面410的倾斜角度γ超过20度,则基端侧倾斜面410、进而插入区域406的轴向尺寸会变短,因此不优选。进一步地,急倾斜面412的倾斜角度α更优选设定为25度~75度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设定为35度~60度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45度。即,若急倾斜面412的倾斜角度α超过75度,则弹性变形的盘阀314与急倾斜面412不能紧密地抵接,抵接面积减少,有可能无法充分地发挥后述的按压件396的推回效果。通过将上述前端侧倾斜面408、基端侧倾斜面410、急倾斜面412的倾斜角度β、γ、α设定为上述范围内,能够更稳定地发挥后述的按压件396的向基端侧的推回效果。
更进一步地,前端侧倾斜面408、基端侧倾斜面410、急倾斜面412的轴向尺寸也没有任何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急倾斜面412设置在锥状外周面404的比中央稍靠前端侧的位置,即,与前端侧倾斜面408的轴向尺寸相比,基端侧倾斜面410的轴向尺寸较大。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入区域406中,急倾斜面412的形成部分的轴向尺寸被设为0.2mm~0.3mm。另外,急倾斜面412的至少一部分优选位于与按压件396的前端相距1mm~3mm的位置,更优选位于约2mm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急倾斜面412的前端位于与按压件396的前端相距1.7mm的位置。简而言之,前端侧倾斜面408的形成部分的轴向尺寸被设为1.7mm。进一步地,锥状外周面404的形成部分的轴向尺寸优选为4mm以上。通过像这样设定各部分的轴向尺寸,如后所述,即使在市场上流通有各种阳鲁尔长度的外部流路的状况下,也能够使弹性变形的盘阀314与急倾斜面412稳定地抵接。
进一步地,前端侧倾斜面408、基端侧倾斜面410、急倾斜面412的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尺寸根据按压件396、盘阀314的尺寸等设定,没有任何限定,例如在盘阀314的中央部分386(例如周槽394的内周侧)的直径尺寸为3.8mm的情况下,急倾斜面412的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尺寸H(参照图16)优选设定为0.1mm~1.0mm的范围内。
包括被设为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外周侧壳体332和内周侧壳体334而构成针座壳体316,在该针座壳体316的内部容纳配置有盘阀314以及按压件396。
即,从内周侧壳体334的前端侧开口部插入配设按压件396。此时,通过使设置于内周侧壳体334的内周面362的卡合突部364与设置于按压件396的外周面的台阶面400相互抵接而对按压件396的基端位置进行规定。另外,在该按压件396的容纳状态下,按压件396的直线状外周面402与卡合突部364的内周面抵接或稍微分离,按压件396的锥状外周面404的基端部分(基端侧倾斜面410的基端部分、即锥状外周面404的最大外径部分)的外周面与内周侧壳体334的引导面366抵接或稍微分离。由此,按压件396能够一边被内周侧壳体334的内周面362引导一边在轴向上移动。
而且,在该内周侧壳体334的前端部分,覆盖并支承有盘阀314的筒状支承部390。即,在设置于盘阀314的基端侧表面392的周槽394内插入有作为内周侧壳体334的前端的支承筒部370的前端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筒部370的前端部分的内外周面分别与构成周槽394的内表面的内外周面抵接或稍微分离。此外,也可以在支承筒部370的前端面与周槽394的槽底面的轴向之间设置间隙。
另外,盘阀314的筒状支承部390的内周面与支承筒部370的外周面抵接,内周侧壳体334的前端部分嵌入于盘阀314的基端侧。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盘阀314的支承状态下,按压件396的前端与盘阀314的基端侧表面392抵接,按压件396被定位在盘阀314与卡合突部364的轴向之间。此外,按压件396的前端不一定需要与盘阀314的基端侧表面392抵接,按压件396的前端与盘阀314的基端侧表面392也可以在轴向上相互分离。
从该盘阀314的前端侧组装有外周侧壳体332。即,在前端覆盖并支承有盘阀314的状态下,从外周侧壳体332的基端侧开口部354插入内周侧壳体334的前端部分,并使内周侧壳体334的卡合突起372、372与外周侧壳体332的卡合孔352、352卡合,外周侧壳体332和内周侧壳体334以内外插状态且在轴向上排成一列地连结固定在大致同一中心轴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卡合突起372、372的前端侧端面被设为倾斜面374、374,因此卡合突起372、372容易嵌入卡合孔352、352内。另外,由于卡合突起372、372的基端侧端面被设为垂直面376、376,因此防止卡合突起372、372从卡合孔352、352中拔出、即防止内周侧壳体334从外周侧壳体332中拔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周侧壳体332的基端侧开口部354形成有构成为包括倾斜面358、358的倾斜槽360、360,因此在将内周侧壳体334插入外周侧壳体332时,通过将卡合突起372、372插入倾斜槽360、360,能够防止外周侧壳体332与内周侧壳体334的周向上的相对旋转。另外,由于通过倾斜面358、358的引导作用而将卡合突起372、372稳定地引导至卡合孔352、352,因此能够使卡合突起372、372更可靠地与卡合孔352、352卡合。
更进一步地,在将内周侧壳体334插入外周侧壳体332时,通过将内周侧壳体334的定位突起378、378插入于在外周侧壳体332的基端侧开口部354设置的切口356、356中,从而容易在周向上对外周侧壳体332和内周侧壳体334进行定位,能够使卡合突起372、372能够更可靠地与卡合孔352、352卡合。
而且,在该外周侧壳体332与内周侧壳体334的组装状态下,通过将盘阀314的外周部分以在轴向以及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定位的方式保持在相互组装的外周侧壳体332与内周侧壳体334之间,从而以嵌合于外周侧壳体332和内周侧壳体334的嵌合状态来组装盘阀314。即,盘阀314的外周部分被夹持在作为设置于外周侧壳体332的环状壁部348的基端侧端面的台阶面349与作为内周侧壳体334的前端部分的支承筒部370的轴向之间。另外,在盘阀314中,向基端侧突出的筒状支承部390优选以压缩状态被夹持在外周侧壳体332的周壁336与支承筒部370的径向之间。进一步地,以被外周侧壳体332的周壁336的、尤其是按压肋350向径向内侧压缩的方式来组装盘阀314。
通过如以上那样将插管312、针座324、弹性管328和在内部具备盘阀314以及按压件396的针座壳体316在轴向上连结,由此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310。就该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310而言,例如将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310作为外针单元,并供构成为包括具备针尖的内针的未图示的内针单元插通而作为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组件来使用。即,在以外针单元(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310中插通有内针单元的状态刺穿患者的皮肤后,将内针单元310从外针单元310中向基端侧拔出,由此将外针单元310以经皮插入于患者的血管中的状态留置。或者,通过将插管312设为具有针尖的金属制等的中空针,也能够使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310直接刺穿并留置在患者的血管中。此外,在留置于该血管的状态下,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310的内部流路318被盘阀314阻断。
然后,在该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310的针座壳体316的基端侧开口部(内周侧壳体334的基端侧开口部)380例如连接注射器414作为外部流路。由此,如图17、图18所示那样,由注射器414等的阳鲁尔416对按压件396向前端侧进行推入,使该按压件396的前端部分插入于盘阀314,从而使盘阀314的中央部分386向前端侧扩开,并且使盘阀314的狭缝388开放,从而使内部流路318成为连通状态。由此,能够通过构成为包括插管312的内孔、弹性管328的内孔以及按压件396的内孔398的内部流路318来实施输液、采血、血液透析等。
另一方面,在输液、采血、血液透析的结束时或中断时,通过将注射器414从针座壳体316中拔去,利用盘阀314的弹性复原作用使盘阀314复原变形为初始形状,并且按压件396被复原变形的盘阀314推回而向基端侧移动至上述图13~图16所示的初始位置。由此,使盘阀314的狭缝388封闭,使内部流路318成为阻断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于按压件396的外周面的台阶面400与设置于针座壳体316(内周侧壳体334)的内周面362的卡合突部364的抵接而对该按压件396的向基端侧的移动进行限制。
在此,通过从针座壳体316的基端侧开口部380连接注射器414并使按压件396向前端侧移动,由此将按压件396的前端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如图18、图19所示那样将从基端侧倾斜面410的轴向中间部分起的前端侧插入于盘阀314中,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基端侧倾斜面410的轴向中间部分起的前端侧被设为插入于盘阀314的插入区域406。因此,伴随按压件396的向前端侧的移动而向前端侧弹性变形的盘阀314的中央部分386从前端侧倾斜面408跨越至基端侧倾斜面410地抵接。由此,如图19所示,在连接注射器414时(按压件396向前端侧移动时),盘阀314的弹性复原力A(在图19中以白色箭头图示)作用于急倾斜面412。但是,该弹性复原力也作用于前端侧倾斜面408、基端侧倾斜面410,但省略图示。
该弹性复原力A作为轴向上的分力ax(在图19中以细线图示)以及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分力ay(在图19中以细线图示)而作用于按压件396,因此按压件396伴随注射器414的拔去而根据轴向上的分力ax向基端侧移动。
另一方面,例如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在按压件396的前端部分的锥状外周面404仅具有单一的倾斜角度的情况下,即如图19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在假设为具有与前端侧倾斜面408相同的倾斜角度的假想的锥状外周面418的情况下,盘阀314的弹性复原力B(在图19中以双点划线图示)作用于该锥状外周面418。该弹性复原力B作为轴向上的分力bx(在图19中以双点划线图示)以及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分力by(在图19中以双点划线图示)而作用于按压件396。因此,通过比较上述轴向上的分力ax和bx也可知,通过在锥状外周面404设置倾斜角度较大的急倾斜面412,能够增大弹性复原力的轴向分量。此外,在图19中以双点划线图示的具有单一的倾斜角度的锥状外周面418的倾斜角度被设为11.5度。
即,在按压件396的向盘阀314插入的插入区域406中,通过设置倾斜角度比前端侧倾斜面408(例如,倾斜角度为11.5度)大的急倾斜面412,能够使盘阀314的弹性复原力向基端侧更有效地作用于按压件396,因此在拔去注射器414时,能够使按压件396更稳定地向基端侧移动。因此,以往结构(例如上述专利文献2)的插入区域是仅具有单一的倾斜角度的单锥形形状,但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310在插入区域406设置有倾斜角度比前端侧的倾斜角度大的急倾斜面412,就这一点而言具有新颖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前端侧倾斜面408被设为前端变细形状,因此前端侧倾斜面408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β被设为0度~90度的范围内。即,例如在注射器414的阳鲁尔416向针座壳体316的插入量、即按压件396向前端侧的移动量较小的情况下,盘阀314与急倾斜面412的抵接面积较小,因此,盘阀314的弹性复原力变小,按压件396难以向基端侧移动。但是,通过设置具有上述倾斜角度β的前端侧倾斜面408,在按压件396向前端侧移动时,使前端侧倾斜面408与盘阀314抵接,能够容易地从盘阀314的弹性复原力得到有效的轴向分量。由此,即使在按压件396向前端侧的移动量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伴随注射器414的拔去而使按压件396稳定地向基端侧移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基端侧倾斜面410被设为前端变细形状,因此基端侧倾斜面410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γ被设为0度~90度的范围内。即,例如在注射器414的阳鲁尔416向针座壳体316的插入量、即按压件396向前端侧的移动量较大的情况下,在将按压件396推回至初始位置时,需要更大的盘阀314的复原力,但是通过设置具有上述倾斜角度γ的基端侧倾斜面410,不仅能够从急倾斜面412获得有效的轴向上的力,还能够从基端侧倾斜面410获得有效的轴向上的力。由此,即使在按压件396向前端侧的移动量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伴随注射器414的拔去而使按压件396稳定地向基端侧移动。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310中,无论是注射器414的阳鲁尔416向针座壳体316的插入量较大的情况还是插入量较小的情况,简而言之无论阳鲁尔416向针座壳体316的插入量如何,都能够使按压件396稳定地向基端侧移动。另外,已确认当前在市场上流通的能够与该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310连接的外部流路的阳鲁尔416的长度为各种各样,最大存在1.7mm的差异。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与按压件396的前端相距1.7mm的位置设置有急倾斜面412的前端,因此无论阳鲁尔416的长度如何,都能够使盘阀314更可靠地与急倾斜面412抵接,从而能够稳定地获得使按压件396向基端侧移动的移动力。
尤其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将前端侧倾斜面408的倾斜角度β设定为大于基端侧倾斜面410的倾斜角度γ,能够如上述那样获得朝向基端侧的有效的移动力,并且充分确保基端侧倾斜面410的轴向尺寸,进而能够充分确保向盘阀314插入的插入区域406的轴向尺寸。由此,使按压件396更可靠地插入于盘阀314中,能够稳定地维持内部流路318的连通状态。
此外,急倾斜面412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α例如可以为90度、90度以上,但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为前端变细形状、即将倾斜角度α设为0度~90度的范围内,在使按压件396向前端侧移动时(盘阀314的弹性变形时),能够降低在盘阀314与急倾斜面412之间产生间隙的可能性,能够有效地对急倾斜面412施加盘阀314的弹性复原力。尤其是,通过将急倾斜面412的倾斜角度α设为在轴向上大致恒定而不形成局部的凹凸,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盘阀314与急倾斜面412之间产生间隙的可能性。
另外,通过将前端侧倾斜面408以及基端侧倾斜面410的倾斜角度β、γ设为在轴向上大致恒定,也能够降低在前端侧倾斜面408以及基端侧倾斜面410与盘阀314之间产生间隙的可能性,因此能够将盘阀314的弹性复原力作为朝向基端侧的移动力而有效地施加在按压件396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针座壳体316(内周侧壳体334)的内周面362上设置有卡合突部364,并且在按压件396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作为抵接部的台阶面400,通过使上述卡合突部364与台阶面400相互抵接,从而对按压件396的向基端侧的移动进行限制。由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即使在拔去注射器414时通过盘阀314的弹性复原作用而使按压件396容易向基端侧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按压件396从针座壳体316上脱落。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外周侧壳体332和内周侧壳体334内外插而构成针座壳体316,盘阀314支承在上述外周侧壳体332与内周侧壳体334之间,因此,能够容易进行针座壳体316与盘阀314的组装。尤其是,由于盘阀314的筒状支承部390以压缩状态被夹持支承在外周侧壳体332与内周侧壳体334的径向之间,因此,即使在按压件396向前端侧移动时、即盘阀314向前端侧弹性变形时,也能够防止盘阀314从针座壳体316上脱落。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应由该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的记载而进行限定性的解释,能够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施加有各种变更、修正、改良等的方式来实施。
例如,构成留置针组件的内针单元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可以采用构成为包括内针和内针座的以往公知的内针单元。即,针尖保护器的形状也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其中,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留置针组件122中,针尖保护器132不是必须的,另外,连接帽172也不是必须的。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中,弹性管28不是必须的。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插管12被固定支承在针座24上,但也可以将插管12固定支承在连接连接器14上,简而言之,连接连接器14也可以具备针座的功能。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连接器罩32的内周面44上设置凹槽60,并且由盘阀16将该凹槽60的开口部114覆盖,由此构成形成排气通路118的隧道状的通路116,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即,可以通过在盘阀16的外周面设置凹槽60,并由连接器罩32的内周面44将该凹槽60的开口部114覆盖而构成隧道状的通路116,也可以通过在连接器罩32的内周面44和盘阀16的外周面的双方设置凹槽,并使上述凹槽的开口周缘部相互对接而构成隧道状的通路。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个(两对)凹槽60、60、60、60,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是一个、两个(一对)、三个以上,对其数量没有任何限定。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排气通路118构成为包括隧道状的通路116、116、116、116、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之间的间隙108、108、110、110,将内部流路18中的比盘阀16靠插管12侧的空气通过卡合孔50、50而排出到外部空间,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即,排气通路118的形状、向内部流路18的开口位置或者向外部空间的开口位置等没有任何限定。例如,也可以在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设置贯通孔,由该贯通孔构成排气通路。在该情况下,过滤器以被压缩的状态装配在该贯通孔内。另外,排气通路的向外部空间的开口位置例如可以设置于引导连接器34的内周面62,即,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10的内部流路18中的比盘阀16靠前端侧的空间可以通过排气通路而与比盘阀16靠基端侧的空间连通。在该情况下,通过引导连接器34的基端侧开口部86来实现内部流路18中比盘阀16靠前端侧的空间的排气。此外,也可以并列地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排气通路。
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排气通路118上设置有大致环状的容纳区域112,在该容纳区域112中配置有大致筒状的过滤器120,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即,例如在容纳区域在周向上被分割而成为半环状的情况下,也可以与该容纳区域的形状相配合地将过滤器设为半筒状,过滤器120的形状可以根据排气通路118、容纳区域112的形状而适当变更。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组装前的过滤器120的径向宽度尺寸被设为大于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的径向对置尺寸,过滤器120被夹持在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的径向之间,从而在径向上被压缩,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即,组装前的过滤器120的径向宽度尺寸也可以与连接器罩32和引导连接器34的径向对置尺寸大致相等或稍小,例如,也可以通过在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的径向之间夹设其他构件而对过滤器120在径向上进行压缩,过滤器120也可以由于在盘阀16与引导连接器34的轴向之间被压缩而向径向膨胀,并由此在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的径向之间被压缩。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连接连接器14构成为包括连接器罩32和引导连接器34,但连接连接器也可以由基于一体成形品的一个构件构成。进一步地,即使在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由多个构件构成的情况下,上述多个构件例如也可以是单纯的筒状体。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导连接器34的前端部分插入于连接器罩32中,但例如也可以将连接器罩32的基端部分插入于引导连接器34中,也可以使连接器罩32的基端侧开口部52与引导连接器34的前端侧开口部相互对接,并通过粘接、熔接等进行固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用于连接器罩32与引导连接器34(194)的定位的卡合孔50、50来构成空气流出口,但是也可以在卡合孔50、50之外设置空气流出口,例如,也能够以在连接器罩32的周壁36的比卡合孔50、50靠前端侧的位置进行开口的方式来形成空气流出口。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由连接连接器14(192)的构成构件、对盘阀16进行支承的阀支承构件204来构成夹持过滤器120(220)的硬质构件的例子,但是例如也可以在连接连接器14、阀支承构件204之外设置硬质构件。另外,在采用薄膜状的膜过滤器的情况下,也可考虑采用将膜过滤器的外周端部按压于连接器罩而进行夹持的环状的硬质构件。此外,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优选不仅由硬质构件和连接器罩对膜过滤器的外周端部进行夹持,而且将膜过滤器的外周端部与硬质构件和连接器罩中的至少一方熔接。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过滤器120在径向上被夹持而以压缩状态装配的方式,并且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过滤器220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径向以及轴向)上被夹持而以压缩状态装配的方式,但是也可以在相对于径向以及轴向倾斜的方向上被夹持而被压缩。进一步地,例如也可以是,非环状的弯曲板状的过滤器在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周向上被夹持而被压缩。此外,在使用如上所述的膜过滤器的情况下,过滤器并非必须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压缩状态配置,由于过滤器为薄膜状,因此有时也以不被压缩的方式进行装配。
更进一步地,过滤器的配设位置并不限定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方式,能够在设置于连接连接器的排气通路内的任意的位置配置过滤器。具体而言,可以根据排气通路的方式,例如在止血阀的外周侧、比止血阀靠前端侧、基端侧的任意的位置,将过滤器以在径向或轴向上进行压缩的状态或非压缩状态配置于排气通路内。
此外,对过滤器的滤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各种材质、结构,例如,除了实施方式所示例的立体的过滤结构体以外,还可以采用膜过滤器那样的平面的过滤结构体。另外,例如,除了还能够在过滤器上负载吸收液体的高吸收性高分子之外,还能够为了使液体更难以通过过滤器而进一步赋予防止液体通过的功能。进一步地,虽然采用使气体通过但液体不通过的过滤器,但是当然不限定于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完全的液密性的过滤器。即,过滤器虽然不容易使液体通过,但由于存在过滤器的液体不透过性能的极限,因此在液体以过大的压力与过滤器接触的情况下,如果超过过滤器的液体不透过性能的极限,则液体有可能通过过滤器。
另外,例如,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急倾斜面412被设为前端变细形状、即急倾斜面412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α被设定为0度~90度的范围内,但急倾斜面412的倾斜角度α可以为90度,也可以大于90度。即,在急倾斜面412的倾斜角度α被设为90度的情况下,该急倾斜面412成为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扩展的台阶状面。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端侧倾斜面408以及基端侧倾斜面410也被设为前端变细形状,即前端侧倾斜面408以及基端侧倾斜面410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β、γ也被设定为0度~90度的范围内,但前端侧倾斜面408以及基端侧倾斜面410的倾斜角度β、γ也可以为0度。即,急倾斜面412的前端侧和/或基端侧也可以是相对于轴向不倾斜(相对于轴向平行)的环状面。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前端侧倾斜面408、基端侧倾斜面410、急倾斜面412的倾斜角度在轴向上大致恒定,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分别设为倾斜角度在轴向上逐渐变化的弯曲面。即,例如设置于按压件396的前端部分的锥状外周面404也可以由倾斜角度在轴向的大致全长范围内平滑地变化的弯曲面构成。
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在锥状外周面404的轴向中间部分设置有一个环状的急倾斜面412,但也可以设置在轴向上相互分离的多个急倾斜面412。即,急倾斜面412的前端侧和/或基端侧可以具有屈曲或弯曲而倾斜角度发生变化的部分。简而言之,可以在急倾斜面412的前端侧和/或基端侧设置一个或多个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扩展的台阶状面,例如可以将按压件396的前端部分设为在大致整体上前端变细的台阶状。在该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在轴向上相互分离地设置有多个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扩展的急倾斜面412,也可以理解为比一个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扩展的急倾斜面412靠前端侧以及靠基端侧的部分分别被设为台阶状。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针座壳体316构成为包括外周侧壳体332和内周侧壳体334,但针座壳体316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另外,即使在将分体的构件相互组装并固定的情况下,也无需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内外插进行组装,例如也可以在轴向上排出一列地连结。进一步地,分体的构件的固定手段并不限定于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卡止结构,可以采用熔接、粘接等以往公知的固定手段中的任一种。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按压件396的前端部分作为大致整体由被设为前端变细形状的锥状外周面404构成,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在按压件396的前端部分的外周面设置具备急倾斜面412的突起等。但是,不优选盘阀314从基端侧与该突起抵接而妨碍按压件396向基端侧的移动的方式。
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在按压件396的锥状外周面404中,从基端侧倾斜面410的轴向中间部分起的前端侧被设为插入于盘阀314的插入区域406,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只要使向前端侧弹性变形的盘阀314与急倾斜面412抵接即可。即,例如也可以将从急倾斜面412起的前端侧设为插入区域406,在本发明中,对从急倾斜面412起的基端侧的形状没有任何限定。
此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按压件396中,基端侧倾斜面410的基端部分位于比直线状外周面402靠外周侧的位置,在上述基端侧倾斜面410与直线状外周面402之间形成有台阶面400,但该台阶面400不是必须的,即,例如也可以与直线状外周面402的前端部分连续地形成急倾斜面412、基端侧倾斜面410。但是,可以通过使基端侧倾斜面410的基端部分突出至直线状外周面402的外周侧而巧妙地形成台阶面400,通过将该台阶面400与设置于针座壳体316的内周面362的卡合突部364组合,能够设置对按压件396的向基端侧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机构。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压件396的外周面中,优选至少在弹性阀体(盘阀314)所抵接的部分(例如,插入区域406的外周面)涂布润滑剂,特别优选涂布于急倾斜面412。由此,在拔去外部流路时,使按压件396顺畅地向基端侧返回。即,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按压件396中,由于急倾斜面412的倾斜角度较大,因此,作用在将插入于弹性阀体的按压件396向基端侧推回的方向上的基于弹性阀体的反作用力的效率提高,但摩擦力增大。因此,通过用润滑剂来降低按压件396与弹性阀体的接触面的摩擦力,能够进一步提高伴随着弹性阀体的复原变形的按压件396的向基端侧的返回性。此外,所采用的润滑剂的组成、粘度等具体的规格根据按压件、弹性阀体的设计而适当选择即可,润滑剂向按压件396的附着方法也没有限定。另外,优选将润滑剂涂布于按压件396的外周面,但也可以在涂布于按压件396的基础上或者取而代之地涂布于盘阀314的表面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190、310: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外针单元);12:插管;14、192:连接连接器;16、314:盘阀(止血阀、弹性阀体);18:内部流路;32:连接器罩(硬质构件);34、194:引导连接器(硬质构件);36、连接器罩的周壁;44:连接器罩的内周面;46:引导连接器的外周面;50:卡合孔;60:凹槽;74:环状支承部;78:卡合突起;89:内孔(构成内部流路的流路);108、110、214:间隙;114:凹槽的开口部;116:隧道状的通路;118、218:排气通路;120、220:过滤器;122:留置针组件;128:内针;204:阀支承构件(硬质构件);212:压缩肋;222:嵌接部;316:针座壳体(壳体、连接连接器);332:外周侧壳体(连接器罩);334:内周侧壳体(引导连接器);364:卡合突部(卡合壁部);390:筒状支承部;90、396:按压件;92、400:台阶面(抵接部);94、404:锥状外周面;406:插入区域;408:前端侧倾斜面;410:基端侧倾斜面;97、412:急倾斜面。

Claims (13)

1.一种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其在前端侧具有经皮插入于血管中的插管,并且在基端侧具备连接连接器,形成有从该插管至该连接连接器的内部流路,并且在该连接连接器的内部配置有止血阀,所述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连接器中形成有使所述内部流路在比所述止血阀靠所述插管侧的位置与外部空间连通的排气通路,在该排气通路上以在径向上被压缩的状态装配有使气体通过但液体不通过的过滤器,
所述连接连接器构成为包括具有构成所述内部流路的流路的引导连接器和供该引导连接器的前端部插入固定的连接器罩,在该引导连接器与该连接器罩之间设置有间隙,包括该间隙而构成所述排气通路,
在所述连接器罩中,夹持所述过滤器的部分的内径小于基端侧的开口部的内径,在夹持所述过滤器的所述部分与所述开口部之间形成有倾斜台阶面,并且所述倾斜台阶面被设为前端变细的锥形形状。
2.一种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其在前端侧具有经皮插入于血管中的插管,并且在基端侧具备连接连接器,形成有从该插管至该连接连接器的内部流路,并且在该连接连接器的内部配置有止血阀,所述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连接器中形成有通过在周壁上开口的空气流出口而与外部空间连通的排气通路,所述内部流路在比所述止血阀靠所述插管侧的位置通过该排气通路而与外部空间连通,并且以被多个硬质构件在径向上夹持的方式在该排气通路上配置有使气体通过但液体不通过的过滤器,
所述连接连接器构成为包括具有构成所述内部流路的流路的引导连接器和供该引导连接器的前端部插入固定的连接器罩,在该引导连接器与该连接器罩之间设置有间隙,包括该间隙而构成所述排气通路,
在所述连接器罩中,夹持所述过滤器的部分的内径小于基端侧的开口部的内径,在夹持所述过滤器的所述部分与所述开口部之间形成有倾斜台阶面,并且所述倾斜台阶面被设为前端变细的锥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其中,
所述硬质构件的至少一个构成所述连接连接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其中,
所述硬质构件均被设为筒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其中,
所述硬质构件中的任一个具备环状支承部,并且所述过滤器具备环状的嵌接部,该嵌接部以外插状态安装于该硬质构件的该环状支承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其中,
所述过滤器的所述嵌接部在径向上被夹持压缩在所述硬质构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其中,
所述硬质构件配置为在轴向上相邻,并且所述过滤器在轴向上被夹持压缩在所述硬质构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其中,
配置为在轴向上相邻的所述硬质构件分别被设为筒状,所述过滤器遍及整周地被压缩在上述硬质构件的轴向之间,并且在上述硬质构件的轴向对置面的至少一方突出形成有遍及整周地对该过滤器进行按压的环状的压缩肋。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其中,
所述过滤器以被夹持压缩的状态装配在所述引导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罩的径向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其中,
在所述引导连接器的外周面设置有向外周侧突出的卡合突起,另一方面,在所述连接器罩的周壁设置有在径向上贯通的卡合孔,通过将该引导连接器的前端部插入于该连接器罩而使该卡合突起与该卡合孔卡合,从而使该引导连接器与该连接器罩相互固定,并且使该卡合孔与该引导连接器和该连接器罩之间的所述间隙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其中,
在所述连接器罩的内周面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开口部被所述止血阀覆盖,从而形成由该止血阀和该连接器罩包围而成的隧道状的通路,并且包括该隧道状的通路而构成所述排气通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其中,
所述过滤器由使气体通过但吸收液体的材质构成。
13.一种留置针组件,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从所述内部流路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插通有能够拔去的内针。
CN201880050192.3A 2017-08-02 2018-08-02 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以及留置针组件 Active CN1113564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0204 2017-08-02
JP2017-150204 2017-08-02
JP2017216744 2017-11-09
JP2017-216744 2017-11-09
PCT/JP2018/029139 WO2019027024A1 (ja) 2017-08-02 2018-08-02 止血弁付留置針および留置針組立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6496A CN111356496A (zh) 2020-06-30
CN111356496B true CN111356496B (zh) 2023-07-04

Family

ID=65232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0192.3A Active CN111356496B (zh) 2017-08-02 2018-08-02 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以及留置针组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839752B2 (zh)
EP (1) EP3662959A4 (zh)
JP (2) JP7209948B2 (zh)
CN (1) CN111356496B (zh)
CA (1) CA3071818A1 (zh)
WO (1) WO20190270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42019A (ja) * 2019-03-08 2020-09-10 ニプロ株式会社 弁付き針組立体
US11338114B2 (en) * 2019-07-09 2022-05-24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Magnetic catheter system and methods
CA3158895A1 (en) * 2019-11-26 2021-06-03 Benjamin W. Close Infusion and blood collec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JP7410453B2 (ja) * 2019-12-24 2024-01-10 ニプロ株式会社 弁付き針組立体
WO2021210484A1 (ja) * 2020-04-17 2021-10-21 ニプロ株式会社 針組立体
WO2022214490A1 (en) * 2021-04-06 2022-10-13 B. Braun Melsungen Ag Vent device, port assembly and vascular access assembly
WO2023220845A1 (zh) * 2022-05-16 2023-11-23 百仕韦(长汀)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带有摆动闸片的血液透析针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2012A (zh) * 2011-03-28 2014-01-01 泰尔茂株式会社 导管组装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0246A (en) * 1991-01-18 1994-03-01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Piercing needle
US5911710A (en) * 1997-05-02 1999-06-15 Schneider/Namic Medical insertion device with hemostatic valve
US6749588B1 (en) * 1998-04-09 2004-06-15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atheter and introducer needle assembly with needle shield
JP3892168B2 (ja) * 1999-03-30 2007-03-14 テルモ株式会社 留置針組立体
JP4344433B2 (ja) 1999-08-04 2009-10-14 メディキット株式会社 留置針
JP4996015B2 (ja) * 2001-03-12 2012-08-08 メディキット株式会社 留置用カテーテル
DE10307722A1 (de) * 2002-03-07 2003-11-13 Enomoto Co Ltd Medizinische Vorrichtung
US8066669B2 (en) * 2006-11-06 2011-11-29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Vascular access device housing venting
US7947018B2 (en) 2008-05-05 2011-05-24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Rotationally activated blood control
US8469928B2 (en) 2009-02-11 2013-06-25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flushable catheter assembly
JP5578488B2 (ja) * 2010-12-22 2014-08-27 ニプロ株式会社 留置針組立体
EP2730308B1 (en) * 2011-07-04 2016-12-28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Introducer sheath
WO2013047205A1 (ja) * 2011-09-28 2013-04-04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US8758307B2 (en) 2012-06-15 2014-06-24 B. Braun Medical Inc. Self-priming, anti-free flow valve for infusion pumps
US9717887B2 (en) * 2013-12-04 2017-08-01 B. Braun Melsungen Ag Catheter assembly blood control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JPWO2015141366A1 (ja) * 2014-03-20 2017-04-06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JP6617397B2 (ja) 2014-07-03 2019-12-11 ニプロ株式会社 隔壁部材付きハブ組立体
JP6834120B2 (ja) * 2015-09-11 2021-02-24 ニプロ株式会社 医療用コネクタ
US20170119977A1 (en) * 2015-10-30 2017-05-04 B. Braun Melsungen Ag Valved catheters and relate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2012A (zh) * 2011-03-28 2014-01-01 泰尔茂株式会社 导管组装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09406A1 (en) 2024-01-11
EP3662959A4 (en) 2021-09-29
US11839752B2 (en) 2023-12-12
JP2023026682A (ja) 2023-02-24
CN111356496A (zh) 2020-06-30
CA3071818A1 (en) 2019-02-07
US20200254195A1 (en) 2020-08-13
EP3662959A1 (en) 2020-06-10
JPWO2019027024A1 (ja) 2020-07-27
WO2019027024A1 (ja) 2019-02-07
JP7209948B2 (ja) 2023-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6496B (zh) 带有止血阀的留置针以及留置针组件
CN109562253B (zh) 带有阀的针组件以及留置针组件
JP5562130B2 (ja) 雄コネクター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輸液ラインの接続装置
US11529474B2 (en) Valved needle assembly
WO2010038471A1 (ja) 針先保護用プロテクタ及び留置針組立体
JP5619793B2 (ja) コネクタ
JP6617397B2 (ja) 隔壁部材付きハブ組立体
JP7134410B2 (ja) 留置針および留置針組立体
JP5578488B2 (ja) 留置針組立体
CN211245180U (zh) 导管组件
JP6735024B2 (ja) 留置針
CN113365688A (zh) 导管组装体
JP2023080198A (ja) 弁付き針組立体
JP6678379B2 (ja) 隔壁付きハブ組立体
CN113613699B (zh) 带有血控制系统的导管装置和相关方法
JP6858942B2 (ja) 隔壁付きハブ組立体
JPH11332991A (ja) 留置針組立体
WO2021210484A1 (ja) 針組立体
JP2013154066A (ja) コネクタ
JP7470292B2 (ja) 留置針組立体および医療用弁
US20220409864A1 (en) Indwelling catheter, medical valve, and catheter assembly
EP3884990A1 (en) Male connector
JP2019195721A (ja) 隔壁部材付きハブ組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