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0733A - 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0733A
CN111300733A CN202010214683.6A CN202010214683A CN111300733A CN 111300733 A CN111300733 A CN 111300733A CN 202010214683 A CN202010214683 A CN 202010214683A CN 111300733 A CN111300733 A CN 111300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plate
push
mold
p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46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川
戴丛林
黄朋朋
王廷永
孙鹏
李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Lic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Lic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Lic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Lic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146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07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0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07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3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 B29C45/04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us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halves
    • B29C45/0408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us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halves involving at least a linear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2045/645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using magnetic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注塑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指一种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包括注塑机和控制系统,注塑机进模侧设有双工位换模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注塑机注塑腔内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上分别设有引导滑轨机构,双工位换模台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从上至下间隔设有推拉升降机构和换位机构,换位机构上设有移动平台,移动平台上并列设有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经推拉升降机构驱动进入注塑腔内与引导滑轨机构滑动连接并经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挤压注塑,本发明注塑生产效率高、机外可保压、工件产量高、操作方便快速。

Description

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指一种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称注射成型机,20世纪50年代随着第一台螺杆式塑料注射成型机问世,注塑机在塑料机械中开始迅速发展,现代生产中大量塑料制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日用品、工业材料等领域,注塑机的应用变得不可或缺,近年来,随着工业4.0的推进,注塑行业也开始一步步向无人少人化生产、自动化生产、柔性化生产方向发展,中国专利CN202439154U,名称为注塑机模具自动更换系统,包括移动式的换模台,换模台与注塑机的模板换模架配合,更换的模具通过换模台安装到模板换模架上,换模台设有电控系统,所述换模台包括移动台体和固定台座,移动台体上设有至少一组用于模具移动的换模辊筒,换模辊筒间设有模具定位气缸;移动台体安装在固定台座的直线轨道上,在移动台体上还设有减速电机I,减速电机I与固定台座上的滚珠丝杠连接,通过减速电机I与滚珠丝杠的配合驱动移动台体移动,所述换模台包括移动车体,在移动车体上还设有至少一组用于模具移动的换模辊筒,换模辊筒间设有模具定位气缸;移动车体安装在地面的导轨上,在移动车体上设有减速电机I,减速电机I驱动移动车体的车轮在导轨上移动,所述换模辊筒与所述减速电机I通过皮带或链条连接,所述换模台与注塑机的模板换模架间设有过渡换模台,所述过渡换模台包括过渡台体,在过渡台体上设有用于模具移动的过渡换模辊筒,在过渡台体上设有减速电机II,减速电机II通过皮带或链条与过渡换模辊筒连接,所述模板换模架在注塑机定模板及动模板上各装有一套,模板换模架配有滚轮,减速电机III通过链条或皮带驱动滚轮转动,模具通过模具夹紧器与模板换模架连接,所述电控系统为PLC控制系统,上述专利实现了一套换模系统为1台至多台注塑机服务,轮流更换模具,实现的模具的快速更换,类似的专利还有中国专利CN204749113U,名称为一种注塑机的自动换模装置,中国专利CN109940824A,名称为无人状态下的模具自动搬运换模系统及方法等等,但是上述这些专利中,当模具在注塑机内部进行生产时,模具需要在注塑机内进行长时间的保压保温等操作,此操作过程中注塑机不能进行其他工作,达到特定时间后才能取件进行下一次注塑,这严重影响注塑机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如果使用两台注塑机,虽然提高了整体换模效率,但是单个注塑机的工作效率仍然没有提高,而且两台注塑机同时工作也提高了工件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轮流注塑、机外保压、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省电省力的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
一种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包括注塑机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进模侧设有双工位换模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所述注塑机注塑腔内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上分别设有引导滑轨机构,所述引导滑轨机构与动模磁力模板或定模磁力模板相连接,所述双工位换模台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从上至下间隔设有推拉升降机构和换位机构,所述推拉升降机构和换位机构分别与支撑架相连接,所述换位机构上设有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由换位机构驱动,所述移动平台上并列设有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分别与移动平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经换位机构驱动换位后交替与其上方的推拉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经推拉升降机构驱动进入注塑腔内与引导滑轨机构滑动连接并经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挤压注塑,以利于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交替进入注塑机注塑,然后拉出,通过模具保压机构保压,在此过程中,注塑机不闲置,提高了注塑机的使用效率。
本发明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分别包括模具动模板、模具定模板、垫块和模具磁力模板,所述模具动模板和模具定模板相对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模具动模板两侧分别设有模具磁力模板,所述模具磁力模板与模具动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模具磁力模板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模具定模板两侧分别设有垫块,所述垫块与模具定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模具磁力模板与垫块相对经模具磁力模板的磁力与垫块紧密连接使得模具动模板和模具定模板中间形成模具保压空间,以利于当将两个相配合的模具放置在模具动模板和模具定模板之间时,模具动模板中间和模具定模板中间分别形成保压面并与模具外表面相配合,方便挤压模具,模具磁力模板通过充退磁操作实现模具动模板和模具定模板的连接和分开,当模具定模板和模具定模板因为模具磁力模板充磁后可紧紧锁紧模具,方便模具在注塑机外通过模具保压机构保压。
本发明所述换位机构包括换位直线导轨、换位滑块、换位滚珠丝杆、螺母、螺母安装座、连板、滚珠丝杆安装板、换位电机、第一模具滑道和第二模具滑道,所述支撑架中间设有换位支架,所述换位支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换位支架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换位直线导轨,所述换位支架中间设有换位滚珠丝杆,所述换位滚珠丝杆与换位直线导轨相互平行,所述换位滚珠丝杆上套有螺母,螺母与螺母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换位滚珠丝杆下方设有连板,所述连板上间隔设有滚珠丝杆安装板,所述连板两端与换位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换位滚珠丝杆前后两端分别经轴承与滚珠丝杆安装板相连接,所述换位滚珠丝杆一端穿出滚珠丝杆安装板经联轴器与换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换位电机固定在换位支架上,所述换位电机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移动平台下端与螺母安装座铰接,所述移动平台下端两侧分别经换位滑块与换位直线导轨滑动连接,以利于通过换位电机驱动换位滚珠丝杆旋转,螺母安装座带动移动平台在换位支架上前后移动进行换位,所述移动平台上并列设有第一模具滑道和第二模具滑道,所述第一模具滑道为两条间隔平行设置的导向滑轨,所述第二模具滑道为两条间隔平行设置的导向滑轨,所述导向滑轨下端与移动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与第一模具滑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与第二模具滑道滑动连接,以利于通过第一模具滑道和第二模具滑道支撑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通过换位电机驱动移动平台换位,使得第一模具滑道和第二模具滑道交替与注塑机内引导滑轨机构对接。
本发明所述推拉升降机构,所述推拉升降机构包括推拉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推拉机构包括推拉钩支架、推拉直线导轨、推拉滑块、推拉滚珠丝杆、推拉滚珠丝杆安装板、螺母、螺母安装座、同步轮、同步带、推拉电机、推拉钩固定座和推拉钩,推拉钩支架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推拉直线导轨,所述推拉钩支架中间设有推拉滚珠丝杆,所述推拉钩支架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滚珠丝杆安装板,所述推拉直线导轨与换位直线导轨相垂直,推拉直线导轨上端与推拉钩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滚珠丝杆两端分别经轴承与滚珠丝杆安装板相连接,所述推拉滚珠丝杆上套有螺母,所述螺母与螺母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滚珠丝杆一端穿出滚珠丝杆安装板设有同步轮,所述同步轮与推拉滚珠丝杆固定连接,所述同步轮经同步带与推拉电机输出轴上同步轮相连接,所述推拉电机固定在推拉钩支架上,所述推拉电机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推拉钩固定座位于推拉钩支架下方,推拉钩固定座前后两端分别经推拉滑块与推拉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推拉钩固定座中间与推拉滚珠丝杆下端的螺母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推拉钩固定座下端固定有推拉钩,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远离注塑机的一端设有推拉把手,所述推拉把手一端与垫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推拉钩配合连接,以利于通过推拉钩带动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在注塑机和双工位换模台之间移动和更换,所述推拉钩支架上端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板、升降板、气缸、限位螺钉、导向杆、浮动接头、第一无油衬套、第二无油衬套、螺杆、弹簧支撑、弹簧、垫片和螺母,所述固定板位于支撑架上端,固定板两端分别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下方设有与固定板相平行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下端与推拉钩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中间设有气缸,升降板四个角上分别设有导向杆,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导向孔和限位孔,所述气缸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经浮动接头与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气缸两侧分别设有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下端穿过限位孔与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下端与升降板固定连接,上端依次穿过第一无油衬套和第二无油衬套置于固定板上端,所述第一无油衬套位于升降板和固定板之间,第一无油衬套与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无油衬套位于导向孔内,第二无油衬套外壁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内壁与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上端中间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下端经螺纹与导向杆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从下向上依次穿过弹簧支撑、弹簧、垫片和螺母并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弹簧支撑下端与固定板上端面相触,上端与弹簧相接触,以利于通过气缸带动升降板进而带动推拉钩支架上下移动,导向杆为升降板升降提供导向,通过弹簧和限位螺钉限位气缸的最大行程。
本发明所述引导滑轨机构包括引导滑轨和导轨支撑座,所述动模磁力模板下端和定模磁力模板下端分别设有导轨支撑座,所述导轨支撑座上设有引导滑轨,所述引导滑轨与导向滑轨等高设置,所述导轨支撑座与动模磁力模板或定模磁力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滑轨下端与导轨支撑座固定连接,以利于引导滑轨与导向滑轨对接,方便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从第一模具滑道或第二模具滑道滑入注塑机内引导滑轨上。
本发明所述模具动模板下端和模具定模板下端分别设有导向滑块,所述模模动模板和模具定模板相对面下部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导向滑块与模具动模板或模具定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滑轨上和导向滑轨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导向滑块与引导滑轨或导向滑轨配合滑动连接,以利于提高模具保压机构从模具滑道滑入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之间的引导滑轨上的准确性,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座、连接板、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和调节螺钉,所述固定座和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向下开口的开口凹槽,所述开口凹槽两侧的固定座上设有固定螺纹孔,所述开口凹槽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并与第二调节板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第一调节板上设有横向贯穿的调节板螺纹孔,所述调节螺钉穿过固定螺纹孔和调节板螺纹孔与第一调节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上间隔设有两个竖向螺纹槽,所述第二调节板经螺钉穿过竖向螺纹槽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下端面为倾斜面,所述连接板盖在固定座、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上,所述连接板上端和周边经螺钉穿过连接板、固定座与模具动模板或模具定模板固定连接,以利于通过转动调节螺钉,调整第二调节板下端面的倾斜度和第二调节下端漏出固定座的高度,所述动模磁力模板下端两侧和定模磁力模板下端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端面呈倾斜状并与第二调节板下端面相配合,所述定位块与引导滑轨间隔设置,所述定位块上端面的高度高于引导滑轨上端面的高度,所述定位块下端设有定位块固定板,所述定位块固定板上端与定位块固定连接,定位块固定板侧面与导轨支撑座固定连接,以利于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上引导滑轨与第一模具滑道或第二模具滑道上导向滑轨对接,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在推拉钩带动下经导向滑轨滑入引导滑轨上,置于注塑机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之间,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下端的定位机构的第二调节板下端面与定位块相配合,将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抬起,此时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下端的导向滑块与引导滑轨分离开,方便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挤压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进行模具注塑。
本发明所述导向滑轨上的凹槽和引导滑轨上的凹槽截面均呈V型,所述导向滑块下端截面呈V型,所述导向滑块下端的宽度小于导向滑轨或引导滑轨上V型凹槽的宽度,以利于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在移动平台和注塑机之间左右移动过程中可小范围内前后移动,提高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定位的准确性,同时保证模具进入注塑机内时,模具定模板或模具定模板不与注塑机内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相接触。
本发明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朝向注塑机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模具动模板或模具定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定模磁力模板或动模磁力模板沿着模具进入注塑机方向的右端上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定模磁力模板或动模磁力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进入注塑机,限位杆抵在限位板上,将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限位,以利于快速定位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进入注塑机到位的准确位置。
本发明所述第一模具滑道左端前后对称设有限位挡板,所述第二模具滑道左端前后对称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与导向滑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具滑道左端和第二模具滑道左端分别设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与移动平台固定连接,以利于通过限位挡板快速定位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回到移动平台上的位置。
本发明所述气缸两侧分别设有限位螺钉,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螺钉下端穿过限位孔与升降板固定连接,以利于控制气缸的推出行程,升降板下降到一定位置时,限位螺钉的头部卡在固定板上限位孔上端,防止气缸伸出过长。
本发明所述第一无油衬套侧面设有限位竖板,所述限位竖板侧面与无油衬套外壁固定连接,限位竖板上端与限位横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横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以利于通过限位竖板和限位横板提高升降机构的稳定性。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轮流注塑、机外保压、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省电省力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图2中A出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中双工位换模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4的后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双工位换模台上换位机构和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6中移动平台抬起后下端换位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推拉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推拉升降机构的仰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推拉升降机构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图10中B处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中推拉机构的部分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中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图13的后视图。
图15是本发明中图13的部分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中图13的另一部分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中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图17的部分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中移动平台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图19中C处放大图。
图21是本发明中图19的俯视图。
图22是本发明中定模磁力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中动模磁力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中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与定模磁力模板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一种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包括注塑机1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1进模侧设有双工位换模台2、第一模具保压机构9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10,所述注塑机1注塑腔3内动模磁力模板58和定模磁力模板59上分别设有引导滑轨机构4,所述引导滑轨机构4与动模磁力模板58或定模磁力模板59相连接,所述双工位换模台2包括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从上至下间隔设有推拉升降机构7和换位机构6,所述推拉升降机构7和换位机构6分别与支撑架5相连接,所述换位机构6上设有移动平台8,所述移动平台8由换位机构6驱动,所述移动平台6上并列设有第一模具保压机构9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10,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9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10分别与移动平台6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9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10经换位机构6驱动换位后交替与其上方的推拉升降机构7连接,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9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10经推拉升降机构7驱动进入注塑腔3内与引导滑轨机构4滑动连接并经动模磁力模板58和定模磁力模板59挤压注塑,以利于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交替进入注塑机注塑,然后拉出,通过模具保压机构保压,在此过程中,注塑机不闲置,提高了注塑机的使用效率。
本发明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9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10分别包括模具动模板11、模具定模板12、垫块13和模具磁力模板14,所述模具动模板11和模具定模板12相对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模具动模板11两侧分别设有模具磁力模板14,所述模具磁力模板14与模具动模板11固定连接,所述模具磁力模板14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模具定模板两侧分别设有垫块13,所述垫块13与模具定模板12固定连接,所述模具磁力模板14与垫块13相对经模具磁力模板14的磁力与垫块13紧密连接使得模具动模板11和模具定模板12中间形成模具保压空间,以利于当将两个相配合的模具放置在模具动模板和模具定模板之间时,模具动模板中间和模具定模板中间分别形成保压面并与模具外表面相配合,方便挤压模具,模具磁力模板通过充退磁操作实现模具动模板和模具定模板的连接和分开,当模具定模板和模具定模板因为模具磁力模板充磁后可紧紧锁紧模具,方便模具在注塑机外通过模具保压机构保压。
本发明所述换位机构6包括换位直线导轨27、换位滑块、换位滚珠丝杆28、螺母、螺母安装座、连板、滚珠丝杆安装板、换位电机30、第一模具滑道31和第二模具滑道32,所述支撑架5中间设有换位支架33,所述换位支架33与支撑架5固定连接,所述换位支架33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换位直线导轨27,所述换位支架33中间设有换位滚珠丝杆28,所述换位滚珠丝杆28与换位直线导轨27相互平行,所述换位滚珠丝杆28上套有螺母,螺母与螺母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换位滚珠丝杆28下方设有连板,所述连板上间隔设有滚珠丝杆安装板,所述连板两端与换位支架33固定连接,所述换位滚珠丝杆28前后两端分别经轴承与滚珠丝杆安装板相连接,所述换位滚珠丝杆28一端穿出滚珠丝杆安装板经联轴器与换位电机3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换位电机30固定在换位支架33上,所述换位电机30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移动平台8下端与螺母安装座铰接,所述移动平台8下端两侧分别经换位滑块与换位直线导轨27滑动连接,以利于通过换位电机驱动换位滚珠丝杆旋转,螺母安装座带动移动平台在换位支架上前后移动进行换位,所述移动平台8上并列设有第一模具滑道31和第二模具滑道32,所述第一模具滑道31为两条间隔平行设置的导向滑轨34,所述第二模具滑道32为两条间隔平行设置的导向滑轨34,所述导向滑轨34下端与移动平台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9与第一模具滑道3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模具保压机构10与第二模具滑道32滑动连接,以利于通过第一模具滑道和第二模具滑道支撑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通过换位电机驱动移动平台换位,使得第一模具滑道和第二模具滑道交替与注塑机内引导滑轨机构对接。
本发明所述推拉升降机构7,所述推拉升降机构7包括推拉机构35和升降机构36,所述推拉机构35包括推拉钩支架37、推拉直线导轨38、推拉滑块、推拉滚珠丝杆39、推拉滚珠丝杆安装板、螺母、螺母安装座、同步轮40、同步带41、推拉电机69、推拉钩固定座42和推拉钩43,推拉钩支架37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推拉直线导轨38,所述推拉钩支架37中间设有推拉滚珠丝杆39,所述推拉钩支架37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滚珠丝杆安装板,所述推拉直线导轨38与换位直线导轨27相垂直,推拉直线导轨38上端与推拉钩支架37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滚珠丝杆39两端分别经轴承与滚珠丝杆安装板相连接,所述推拉滚珠丝杆39上套有螺母,所述螺母与螺母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滚珠丝杆39一端穿出滚珠丝杆安装板设有同步轮40,所述同步轮40与推拉滚珠丝杆39固定连接,所述同步轮40经同步带41与推拉电机69输出轴上同步轮相连接,所述推拉电机69固定在推拉钩支架37上,所述推拉电机69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推拉钩固定座42位于推拉钩支架37下方,推拉钩固定座42前后两端分别经推拉滑块与推拉直线导轨38滑动连接,所述推拉钩固定座42中间与推拉滚珠丝杆39下端的螺母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推拉钩固定座42下端固定有推拉钩43,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9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10远离注塑机1的一端设有推拉把手15,所述推拉把手15一端与垫块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推拉钩43配合连接,以利于通过推拉钩带动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在注塑机和双工位换模台之间移动和更换,所述推拉钩支架37上端设有升降机构36,所述升降机构36包括固定板44、升降板45、气缸46、限位螺钉66、导向杆47、浮动接头、第一无油衬套48、第二无油衬套49、螺杆50、弹簧支撑51、弹簧52、垫片53和螺母54,所述固定板44位于支撑架5上端,固定板44两端分别与支撑架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4下方设有与固定板44相平行的升降板45,所述升降板45下端与推拉钩支架37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45中间设有气缸46,升降板45四个角上分别设有导向杆47,所述固定板44上设有导向孔和限位孔,所述气缸46一端与固定板44固定连接,另一端经浮动接头与升降板45固定连接,所述气缸46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气缸46两侧分别设有限位螺钉66,所述限位螺钉66下端穿过限位孔与升降板45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47下端与升降板45固定连接,上端依次穿过第一无油衬套48和第二无油衬套49置于固定板44上端,所述第一无油衬套48位于升降板45和固定板44之间,第一无油衬套48与导向杆47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无油衬套49位于导向孔内,第二无油衬套49外壁与固定板44固定连接,内壁与导向杆47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47上端中间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50下端经螺纹与导向杆47螺纹连接,所述螺杆50从下向上依次穿过弹簧支撑51、弹簧52、垫片53和螺母54并与螺母54螺纹连接,所述弹簧支撑51下端与固定板44上端面相触,上端与弹簧52相接触,以利于通过气缸带动升降板进而带动推拉钩支架上下移动,导向杆为升降板升降提供导向,通过弹簧和限位螺钉限位气缸的最大行程。
本发明所述引导滑轨机构4包括引导滑轨55和导轨支撑座56,所述动模磁力模板58下端和定模磁力模板59下端分别设有导轨支撑座56,所述导轨支撑座56上设有引导滑轨55,所述引导滑轨55与导向滑轨34等高设置,所述导轨支撑座56与动模磁力模板58或定模磁力模板59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滑轨55下端与导轨支撑座56固定连接,以利于引导滑轨与导向滑轨对接,方便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从第一模具滑道或第二模具滑道滑入注塑机内引导滑轨上。
本发明所述模具动模板11下端和模具定模板12下端分别设有导向滑块19,所述模模动模板11和模具定模板12相对面下部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机构16,所述导向滑块19与模具动模板11或模具定模板12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滑轨55上和导向滑轨34上分别设有凹槽65,所述导向滑块19与引导滑轨55或导向滑轨34配合滑动连接,以利于提高模具保压机构从模具滑道滑入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之间的引导滑轨上的准确性,所述定位机构16包括固定座20、连接板21、第一调节板22、第二调节板23和调节螺钉24,所述固定座20和连接板21之间设有第一调节板22和第二调节板23,所述固定座20上设有向下开口的开口凹槽,所述开口凹槽两侧的固定座20上设有固定螺纹孔25,所述开口凹槽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调节板22和第二调节板23,所述第一调节板22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并与第二调节板23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第一调节板22上设有横向贯穿的调节板螺纹孔,所述调节螺钉24穿过固定螺纹孔25和调节板螺纹孔与第一调节板2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23上间隔设有两个竖向螺纹槽26,所述第二调节板23经螺钉穿过竖向螺纹槽26与固定座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23的下端面为倾斜面,所述连接板21盖在固定座20、第一调节板22和第二调节板23上,所述连接板21上端和周边经螺钉穿过连接板21、固定座20与模具动模板11或模具定模板12固定连接,以利于通过转动调节螺钉,调整第二调节板下端面的倾斜度和第二调节板下端漏出固定座的高度,所述动模磁力模板58下端两侧和定模磁力模板59下端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块57,所述定位块57上端面呈倾斜状并与第二调节板23下端面相配合,所述定位块57与引导滑轨55间隔设置,所述定位块57上端面的高度高于引导滑轨55上端面的高度,所述定位块57下端设有定位块固定板,所述定位块固定板上端与定位块57固定连接,定位块固定板侧面与导轨支撑座56固定连接,以利于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上引导滑轨与第一模具滑道或第二模具滑道上导向滑轨对接,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在推拉钩带动下经导向滑轨滑入引导滑轨上,置于注塑机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之间,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下端的定位机构的第二调节板下端面与定位块相配合,将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抬起,此时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下端的导向滑块与引导滑轨分离开,方便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挤压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进行模具注塑。
本发明所述导向滑轨34上的凹槽和引导滑轨55上的凹槽截面均呈V型,所述导向滑块19下端截面呈V型,所述导向滑块19下端的宽度小于导向滑轨34或引导滑轨55上V型凹槽65的宽度,以利于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在移动平台和注塑机之间左右移动过程中可小范围内前后移动,提高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定位的准确性,同时保证模具进入注塑机内时,模具定模板或模具定模板不与注塑机内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相接触。
本发明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9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10朝向注塑机1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杆60,所述限位杆60与模具动模板11或模具定模板12固定连接,所述定模磁力模板59或动模磁力模板58沿着模具进入注塑机方向的右端上侧设有限位板61,所述限位板61与定模磁力模板59或动模磁力模板5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9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10进入注塑机1,限位杆60抵在限位板61上,将第一模具保压机构9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10限位,以利于快速定位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进入注塑机到位的准确位置。
本发明所述第一模具滑道31左端前后对称设有限位挡板62,所述第二模具滑道32左端前后对称设有限位挡板62,所述限位挡板62与导向滑轨34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具滑道31左端和第二模具滑道32左端分别设有限位挡块64,所述限位挡块64与移动平台8固定连接,以利于通过限位挡板快速定位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回到移动平台上的位置。
本发明所述第一无油衬套48侧面设有限位竖板67,所述限位竖板67侧面与无油衬套外壁固定连接,限位竖板67上端与限位横板68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横板68与固定板44固定连接,以利于通过限位竖板和限位横板提高升降机构的稳定性。
如附图1和附图2,本发明中的注塑机为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机,注塑机内注塑、保压、卸压均与现有技术操作类似,注塑机内动模墙板和定模墙板之间相对设有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动模磁力模板与动模墙板固定连接,定模磁力模板与定模墙板固定连接,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控制系统可为PLC控制系统,本发明通过在注塑机的注塑腔一侧设置双工位换模台,如图4到图24,移动平台上第一模具滑道和第二模具滑道通过换位电机驱动交替与注塑机内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上引导滑轨等高对接,方便第一模具保压机构从第一模具滑道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从第二模具滑道滑动至注塑机内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上引导滑轨上,同时第一模具滑道或第二模具滑道上导向滑轨和引导滑轨上的V型凹槽大于导向滑块下端的宽度,可以消除移动平台重复定位的误差,同时通过移动平台上限位挡板和限位挡块为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限位,保证了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在移动平台上的精确定位,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通过模具磁力模板的充退磁状态对其内的模具进行保压和打开取件,模具一般分两部分,并相对,将两部分模具相对放置在模具动模板和模具定模板之间,模具动模板或模具定模板与模具相贴的一面与模具表面相配合,模具动模板和模具定模板相对,模具磁力模板通过磁力与垫块紧密连接将模具锁紧在模具动模板和模具定模板内,从而对模具产生保压力,使用前,将移动平台上限位挡板和限位挡块拆下,通过一个移动换模车来运输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移动换模车上承载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的平台与移动平台对接,将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推入移动平台上第一模具滑道和第二模具滑道内,然后将限位挡板和限位挡块安装在移动平台上即可,本发明中双工位换模台,也可以在换模台下端安装万向轮,方便移动、安装和运送模具保压机构,然后调整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上的定位机构,调节调整螺钉,使得第二调节板下端漏出模具动模板或模具定模板下端面,但是又不会触到移动平台上,确保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进入注塑机到位时,定位块将第二调节板抬起,第二调节板向上抬起第一调节板进而抬起固定座,因为模具定模板和模具动模板相对面下部均设置了定位机构,这样四个定位机构足以抬起并支撑起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操作时,通过双工位换模台上推拉升降机构带动推拉钩下端下降移动在上升勾住要进入注塑机内的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上的推拉把手,然后驱动推拉机构带动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进入注塑机内,升降机构在将推拉钩下降移动后上升与推拉把手分开,通过推拉机构将推拉钩收回,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通过限位杆与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上限位板配合快速定位,同时定位机构与定位块相配合将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抬起,使得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脱离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上引导导轨,方便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将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合模注塑,注塑完毕后,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分开,推拉机构将推拉钩伸入注塑机内通过升降机构勾住推拉把手,然后带动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回到移动平台上,然后移动平台移动,更换工位,使得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交替进入注塑机内,具体操作如下:初期状态如附图1,第一模具保压机构位于注塑机内处于锁模状态,双工位换模台移动平台第二模具滑道上设有第二模具保压机构,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已经注塑完毕并通过模具磁力模板的磁力与垫块紧密连接使得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内的模具处于保压状态,第一模具滑道上导向滑轨与注塑机内引导滑轨对齐,满足换模要求;
步骤1:注塑机合模将第一模具保压机构保压并注射;
步骤2:第一模具保压机构通过模具磁力模板充磁锁住模具,同时,注塑机内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退磁;
步骤3:注塑机开模,开模尺寸比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宽度稍大;
步骤4:气缸将推拉钩支架推到下限位,推拉钩移动到注塑机内第一模具保压机构的推拉把手处停止,气缸换向,推拉钩支架受到弹簧和气缸的力上升并与推拉把手配合拉住第一模具保压机构;
步骤5:推拉钩后退,将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拉回到第一模具滑道上,拉回过程中受到移动平台限位挡板和限位挡块的限位并导向到指定位置;
步骤6:气缸换向将推拉钩下推,推拉钩与推拉钩把手脱离,见图3;
步骤7:双工位换模台通过换位电机移动移动平台,将第二模具滑道上导向滑轨与注塑机内引导滑轨对齐;
步骤8:气缸换向,推拉钩支架受到弹簧和气缸的力上升并与第二模具保压机构的推拉把手配合拉住第二模具保压机构;
步骤9:推拉钩前进,将第二模具保压机构推到注塑机内,通过定位机构与定位块配合以及限位杆与限位板配合,如附图24将第二模具保压机构推到指定位置;
步骤10:推拉钩下降并退出注塑机;
步骤11:注塑机合模,模内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启动将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吸附,同时,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上模具磁力模板退磁;
步骤12:注塑机将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开模,将工件取出;
步骤13:注塑机合模将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保压并注射;
步骤14:第二模具保压机构通过模具磁力模板充磁锁住模具,同时,注塑机内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退磁;
步骤15:注塑机开模,开模尺寸比第二模具保压机构的宽度稍大;
步骤16:气缸将推拉钩支架推到下限位,推拉钩移动到第二模具保压机构的推拉把手处停止,气缸换向,推拉钩支架受到弹簧和气缸的力上升并与推拉把手配合拉住第二模具保压机构;
步骤17:推拉钩后退,将第二模具保压机构拉回到第二模具滑道,拉回过程中受到移动平台限位挡板和限位挡块的限位并导向到指定位置;
步骤18:气缸换向将推拉钩下推,推拉钩与第二模具保压机构的推拉把手脱离;
步骤19:双工位换模台通过换位电机移动移动平台,将第一模具滑道上导向滑轨与注塑机内引导滑轨对齐;
步骤20:气缸换向,推拉钩支架受到弹簧和气缸的力上升并与第一模具保压机构的推拉把手配合拉住第一模具保压机构;
步骤21:推拉钩前进,将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推到注塑机内,通过定位机构与定位块配合以及限位杆与限位板配合,将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推到指定位置;
步骤22:推拉钩下降并退出注塑机;
步骤23:注塑机合模,模内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启动将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吸附,同时,第一模具保压机构上模具磁力模板退磁;
步骤24:注塑机将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开模,将工件取出;
重复步骤1至步骤24;以上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设置双工位换模台,通过换位机构和推拉升降机构与注塑机内引导滑轨机构配合,使得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交替进入注塑机内进行注塑,然后在换模台上通过模具保压机构进行保压,保证注塑机内始终有模具在注塑或者保压取件,大大提高了注塑机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工件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件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轮流注塑、机外保压、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省电省力等优点。

Claims (10)

1.一种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包括注塑机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进模侧设有双工位换模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所述注塑机注塑腔内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上分别设有引导滑轨机构,所述引导滑轨机构与动模磁力模板或定模磁力模板相连接,所述双工位换模台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从上至下间隔设有推拉升降机构和换位机构,所述推拉升降机构和换位机构分别与支撑架相连接,所述换位机构上设有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由换位机构驱动,所述移动平台上并列设有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分别与移动平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经换位机构驱动换位后交替与其上方的推拉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经推拉升降机构驱动进入注塑腔内与引导滑轨机构滑动连接并经动模磁力模板和定模磁力模板挤压注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和第二模具保压机构分别包括模具动模板、模具定模板、垫块和模具磁力模板,所述模具动模板和模具定模板相对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模具动模板两侧分别设有模具磁力模板,所述模具磁力模板与模具动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模具磁力模板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模具定模板两侧分别设有垫块,所述垫块与模具定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模具磁力模板与垫块相对经模具磁力模板的磁力与垫块紧密连接使得模具动模板和模具定模板中间形成模具保压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位机构包括换位直线导轨、换位滑块、换位滚珠丝杆、螺母、螺母安装座、连板、滚珠丝杆安装板、换位电机、第一模具滑道和第二模具滑道,所述支撑架中间设有换位支架,所述换位支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换位支架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换位直线导轨,所述换位支架中间设有换位滚珠丝杆,所述换位滚珠丝杆与换位直线导轨相互平行,所述换位滚珠丝杆上套有螺母,螺母与螺母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换位滚珠丝杆下方设有连板,所述连板上间隔设有滚珠丝杆安装板,所述连板两端与换位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换位滚珠丝杆前后两端分别经轴承与滚珠丝杆安装板相连接,所述换位滚珠丝杆一端穿出滚珠丝杆安装板经联轴器与换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换位电机固定在换位支架上,所述换位电机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移动平台下端与螺母安装座铰接,所述移动平台下端两侧分别经换位滑块与换位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平台上并列设有第一模具滑道和第二模具滑道,所述第一模具滑道为两条间隔平行设置的导向滑轨,所述第二模具滑道为两条间隔平行设置的导向滑轨,所述导向滑轨下端与移动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与第一模具滑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模具保压机构与第二模具滑道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升降机构,所述推拉升降机构包括推拉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推拉机构包括推拉钩支架、推拉直线导轨、推拉滑块、推拉滚珠丝杆、推拉滚珠丝杆安装板、螺母、螺母安装座、同步轮、同步带、推拉电机、推拉钩固定座和推拉钩,推拉钩支架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推拉直线导轨,所述推拉钩支架中间设有推拉滚珠丝杆,所述推拉钩支架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滚珠丝杆安装板,所述推拉直线导轨与换位直线导轨相垂直,推拉直线导轨上端与推拉钩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滚珠丝杆两端分别经轴承与滚珠丝杆安装板相连接,所述推拉滚珠丝杆上套有螺母,所述螺母与螺母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滚珠丝杆一端穿出滚珠丝杆安装板设有同步轮,所述同步轮与推拉滚珠丝杆固定连接,所述同步轮经同步带与推拉电机输出轴上同步轮相连接,所述推拉电机固定在推拉钩支架上,所述推拉电机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推拉钩固定座位于推拉钩支架下方,推拉钩固定座前后两端分别经推拉滑块与推拉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推拉钩固定座中间与推拉滚珠丝杆下端的螺母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推拉钩固定座下端固定有推拉钩,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远离注塑机的一端设有推拉把手,所述推拉把手一端与垫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推拉钩配合连接,所述推拉钩支架上端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板、升降板、气缸、限位螺钉、导向杆、浮动接头、第一无油衬套、第二无油衬套、螺杆、弹簧支撑、弹簧、垫片和螺母,所述固定板位于支撑架上端,固定板两端分别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下方设有与固定板相平行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下端与推拉钩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中间设有气缸,升降板四个角上分别设有导向杆,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导向孔和限位孔,所述气缸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经浮动接头与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气缸两侧分别设有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下端穿过限位孔与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下端与升降板固定连接,上端依次穿过第一无油衬套和第二无油衬套置于固定板上端,所述第一无油衬套位于升降板和固定板之间,第一无油衬套与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无油衬套位于导向孔内,第二无油衬套外壁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内壁与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上端中间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下端经螺纹与导向杆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从下向上依次穿过弹簧支撑、弹簧、垫片和螺母并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弹簧支撑下端与固定板上端面相触,上端与弹簧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滑轨机构包括引导滑轨和导轨支撑座,所述动模磁力模板下端和定模磁力模板下端分别设有导轨支撑座,所述导轨支撑座上设有引导滑轨,所述引导滑轨与导向滑轨等高设置,所述导轨支撑座与动模磁力模板或定模磁力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滑轨下端与导轨支撑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动模板下端和模具定模板下端分别设有导向滑块,所述模模动模板和模具定模板相对面下部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导向滑块与模具动模板或模具定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滑轨上和导向滑轨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导向滑块与引导滑轨或导向滑轨配合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座、连接板、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和调节螺钉,所述固定座和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向下开口的开口凹槽,所述开口凹槽两侧的固定座上设有固定螺纹孔,所述开口凹槽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并与第二调节板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第一调节板上设有横向贯穿的调节板螺纹孔,所述调节螺钉穿过固定螺纹孔和调节板螺纹孔与第一调节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上间隔设有两个竖向螺纹槽,所述第二调节板经螺钉穿过竖向螺纹槽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下端面为倾斜面,所述连接板盖在固定座、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上,所述连接板上端和周边经螺钉穿过连接板、固定座与模具动模板或模具定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动模磁力模板下端两侧和定模磁力模板下端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端面呈倾斜状并与第二调节板下端面相配合,所述定位块与引导滑轨间隔设置,所述定位块上端面的高度高于引导滑轨上端面的高度,所述定位块下端设有定位块固定板,所述定位块固定板上端与定位块固定连接,定位块固定板侧面与导轨支撑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轨上的凹槽和引导滑轨上的凹槽截面均呈V型,所述导向滑块下端截面呈V型,所述导向滑块下端的宽度小于导向滑轨或引导滑轨上V型凹槽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朝向注塑机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模具动模板或模具定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定模磁力模板或动模磁力模板沿着模具进入注塑机方向的右端上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定模磁力模板或动模磁力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进入注塑机,限位杆抵在限位板上,将第一模具保压机构或第二模具保压机构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滑道左端前后对称设有限位挡板,所述第二模具滑道左端前后对称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与导向滑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具滑道左端和第二模具滑道左端分别设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与移动平台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油衬套侧面设有限位竖板,所述限位竖板侧面与无油衬套外壁固定连接,限位竖板上端与限位横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横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CN202010214683.6A 2020-03-24 2020-03-24 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 Pending CN1113007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4683.6A CN111300733A (zh) 2020-03-24 2020-03-24 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4683.6A CN111300733A (zh) 2020-03-24 2020-03-24 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0733A true CN111300733A (zh) 2020-06-19

Family

ID=71155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4683.6A Pending CN111300733A (zh) 2020-03-24 2020-03-24 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073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9103A (zh) * 2020-12-30 2022-01-14 连云港威晟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级球形硅微粉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6901348A (zh) * 2023-07-14 2023-10-20 广东力劲塑机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循环多模位注塑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9103A (zh) * 2020-12-30 2022-01-14 连云港威晟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级球形硅微粉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3929103B (zh) * 2020-12-30 2022-06-14 连云港威晟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级球形硅微粉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6901348A (zh) * 2023-07-14 2023-10-20 广东力劲塑机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循环多模位注塑机
CN116901348B (zh) * 2023-07-14 2024-04-30 广东力劲塑机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循环多模位注塑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0733A (zh) 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
CN111283956A (zh) 模具保压交替上模系统
CN212193924U (zh) 双工位模具交替注塑外保压系统
CN211993909U (zh) 换模装置及换模台车
CN211868446U (zh) 汽车外壳塑料件注塑用的双色注塑系统
CN115071072A (zh) 一种具有曲线轨道抽芯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15150986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分体式模具
CN211941785U (zh) 模具保压交替上模系统
CN213891109U (zh) 一种自动化出模夹具
CN111941755A (zh) 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转子组件的注塑及其注塑方法
WO2022110632A1 (zh) 一种矩形磁芯自动挤压成型机的组合芯模给送机构
CN210676497U (zh) 多模弯管机中的送料装置
CN219724321U (zh) 一种带梯度复合刀头冷压成型模具的自动定位装置
CN212498767U (zh) 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转子组件的注塑设备
CN215661472U (zh) 一种模仁导向安装装置
CN220638780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模具导料顶出机构
CN219213959U (zh) 一种气缸脱模机构
CN215845213U (zh) 多工位复杂模具精加工装置
CN220841286U (zh) 一种弹顶式双推板二次顶出机构
CN211919957U (zh) 一种芯模输送装置
CN217412212U (zh) 一种全自动连续缩管机
CN220973206U (zh) 一种自动注塑设备
CN218171163U (zh) 一种注胶治具的传输装置
CN219380451U (zh) 一种汽车门锁加工用埋件夹具
CN217434886U (zh) 一种树脂拉链的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