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86014B -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86014B
CN111286014B CN201910713992.5A CN201910713992A CN111286014B CN 111286014 B CN111286014 B CN 111286014B CN 201910713992 A CN201910713992 A CN 201910713992A CN 111286014 B CN111286014 B CN 111286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epoxide
copolymerization
catalyst
double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39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86014A (zh
Inventor
罗铭
毛红兵
王慧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Puli 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Puli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Puli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Puli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86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6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86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6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2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 dioxide
    • C08G64/34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 dioxide and cyclic 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2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208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satur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Catalysts (AREA)
  • Polye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结构式为M1 a[M2(CN)bLc]dXi,所述催化剂通过将金属M1的配合物M1LX、金属M2的氰化物和金属盐M1 eXf混合并在机械球磨下反应得到;其中,M1LX具有如下式(II)结构的化合物;M2选自Co2+、Co3+、Fe2+、Fe3+、Cd2+、Mn3+中的一种;X选自F、Cl、Br、I、NO3 、SO4 2‑、或有机羧酸根阴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催化剂制备方法简便绿色,催化效率高、活性好,稳定性好,在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反应中,可以实现在相对更低的催化剂浓度和更高的引发剂浓度时对聚合反应体现更高的催化活性和聚合物产物以及聚合物主链上聚碳酸酯链节的更高选择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 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所述催化剂用于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共聚反应的应用。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可直接共聚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所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可作为工程塑料、低温热分解材料、生物降解塑料母粒、耐油橡胶原材料、聚氨酯原材料、特殊结构用途的陶瓷、金属材料等使用。有关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的研究,特别是新型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催化剂的开发受到广泛关注。1969年Inoue(Inoue S.,Koinuna H.,Tsuruta T.,Macromol Chem.,1969,130-210)首次报道ZnEt2/H2O催化剂体系催化CO2和环氧丙烷合成聚碳酸酯,用该体系每生产一千克聚碳酸酯树脂需要耗用0.3千克的对水和氧敏感且价格较高的二乙基锌,产品成本较高。稀土体系具有较高催化活性(CN1257753,CN00136189),其制备时需要大量对水和氧敏感的二乙基锌,价格较高。羧酸锌催化体系(US 478344,EP 358326,US 4943677,US4960862,JP 9128227,US4789727)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然而其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同时,其用于聚合时反应时间较长,一般在48h以上。铁氰化锌与二甘醇二甲醚的络合物是环氧化物均聚的一种催化剂,将它用于本反应时通过每克催化剂能获得44克聚碳酸酯,同时环氧化物转化率可达到71%(US4500704,US 1747983),但每制备1克这种催化剂需消耗13克较贵的二甘醇二甲醚,制得共聚物的成本较高,另外,该催化剂所制备的聚碳酸酯中,碳酸酯基团含量较低,一般在7%左右,接近于聚醚而并非聚碳酸酯。
双金属氰化物(Double metal cyanide,简称DMC)催化剂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通用轮胎橡胶公司首次报道,最初用于催化环氧化合物开环聚合制备聚醚多元醇的一类催化剂。近年来,经过改进的DMC催化剂可有效催化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共聚。DMC催化剂改变了传统催化剂结构,使得催化效率大大提高,合成得到一类结构中同时含有聚碳酸酯链节以及聚醚链节的聚合物。现有技术中,DMC催化剂的通常合成方法可以总结为:使用含有如锌、钴或其它种类的两种金属的水溶性金属盐或水溶性金属氰化物在水溶性溶剂中共沉淀,在水溶性溶液中也可以同时加入配体或者鳌合剂或者有机络合剂,得到沉淀后,对沉淀进行洗涤和干燥,最终得到DMC催化剂。陈立班等人(CN 1044663)采用高分子量有机络合剂,如聚乙二醇、聚醚、聚乙烯基烷基醚、聚甲醛、聚酯等,制备出具有较高活性的负载型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多元醇,所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中碳酸酯基团含量为40~50%;然而该催化剂用于聚合反应时间较长,一般在24~60小时,用于工业生产时,聚合物成本也较高。刘保华等(CN 101024685)也制备了一种负载型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制备脂肪族碳酸酯多元醇,缩短了催化剂用于聚合物时的反应诱导期。然而所采用的催化剂制备方法中,金属卤化物及螯合剂用量一般远远过量,一般是金属氰化物的3-20倍,而在工业应用时,螯合剂的回收成本高,当使用高分子螯合剂时,螯合剂的回收经济上并不划算,处理这些含有大量螯合剂的废水成本十分高昂,催化剂制造成本高,影响了工业应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更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制备方法简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剂,在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催化剂加入量比例的条件下(催化剂与环氧化物质量比≤1/1000,即0.1wt%)实现在更高的引发剂加入比例(引发剂加入量是环氧单体摩尔数的1/50~1/90)条件下依然保持高催化活性(反应时间1~2小时,单体转化率大于50%),制备得到分子量分布窄,二氧化碳固定率(即聚合物主链上碳酸酯结构)>50%的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
为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结构式如式(I)所示:
M1 a[M2(CN)bLc]dXi (I),
所述式(I)化合物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金属M1的配合物M1LX和金属盐M2 eXf、金属M2的氰化物混合反应得到;
其中,M1LX具有如下式(II)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GDA0003472960630000031
上述结构式中,M1为Zn2+;M2选自Co2+、Co3+、Fe2+、Fe3+、Cd2+、Mn3+中的一种;
X选自F-、Cl-、Br-、I-、NO3 -、SO4 2-、或有机羧酸根阴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R1、R2、R3独立地选自氢、C1-6烷基、C1-6烷氧基、卤素、C6-10芳基;a、c、d、i、e和f选自1~3的整数,b选自1~6的整数,n选自0~4的整数,m、l选自0~5的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的M2选自Co2+、Cd2+、Mn3+,优选为Co2+
进一步地,R1、R2、R3选自氢、甲基、乙基、丙基、甲氧基、乙氧基、氟、氯、溴、苯基,优选m、n、l为1~3。
进一步地,所述式(II)化合物选自如下化合物:
Figure GDA0003472960630000032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含:将金属M1的配合物M1LX和金属盐M2 eXf、金属M2的氰化物混合,加入溶剂,在机械力作用下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混合溶液对产物进行洗涤,过滤,干燥即得到产物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所述金属M1的配合物M1LX和金属盐M1 eXf、金属M2的氰化物的摩尔比为(1~5):(1~5):(5~20);所述反应的溶剂选自乙二醇、丙三醇、叔丁醇或丙酮,其加入量以上述反应物的总重量计为每10g加入1~5ml;所述混合溶液为醇类溶剂与水以(2~5):1的体积比例配制而成。
所述的金属M2的氰化物选自六氰基钴酸钾、六氰基锰酸钾、六氰基铬酸钾、六氰基高铁酸钾、六氰基钴酸钠、六氰基锰酸钠、六氰基铬酸钠、六氰基高铁酸钠。
进一步地,所述的金属盐M1 eXf选自氯化锌、溴化锌、碘化锌、硫酸锌、醋酸锌。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在机械球磨中进行;所述机械球磨是在行星式、滚筒式、搅拌式、振动式球磨机中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醚类溶剂选自叔丁醇、异丙醇、乙醇;所述醚类溶剂与水以(2~3):1的体积比例配制。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用所述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DMC)用于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共聚的用途。具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真空泵脱出反应器中的水分和氧气后,在常温下,加入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DMC),控制催化剂的浓度保持在0.05-0.5g/L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开启搅拌和加热,聚合反应温度控制在50~150℃,反应压力为1~20MPa;优选地,反应温度为60~120℃,反应压力为2~15MPa;更优选地,反应温度为70~110℃,反应压力为3~10MPa;更优选地,反应温度为80~100℃,反应压力为4~6MPa。
所述的环氧化合物选自环氧乙烷、环氧丙烷、1,2-环氧丁烷、2,3-环氧丁烷,氧化苯乙烯,氧化环己烯,环氧氯丙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聚合反应还包括将反应原料预混步骤,所述预混步骤的压力为0.1~2MPa,温度为10~60℃;优选地,预混压力为0.2~1MPa,温度为30~50℃。
进一步的,所述预混步骤的时间为0.1~12小时;优选地,预混时间为1~6小时;更优选地,预混时间为1~3小时。在此压力下体系不会提前发生共聚反应。
进一步的,在连续反应器中平均停留时间为0.5~10小时。优选地,保留时间为1~8小时;更优选地,保留时间为3~6小时。平均停留时间可以由体积流速和反应器容积之间的比率测定,其中反应器容积由管或各个管的内径或管的长度或各个管区段的总长度得到。如果停留时间太短,转化通常不完全,太长的停留时间在空间-时间产率方面通常是不利的并由此使得该方法经济上不太可行。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续反应器为管式反应器。所述管式反应器是由连续的管段构成的。
连续反应器优选由不锈钢制成,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条件是所述材料在原料/产物、压力等方面是相容的。连续反应器可以由连续的管段或一个或两个及以上串联或并联在一起的管构造而成,管构造可以具有不同性能如不同的内径。所述连续反应器的内径在整个长度上可以相同或可以变化。所述管式反应器的内径为10mm~500mm。优选地,内径为50mm~400mm,更优选地,内径为100mm~400mm。所述管式反应器的管长L与管直径dR之比为L/dR>50。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相比现有其他方法制备得到的DMC催化剂,采用机械球磨机制备,制备方法简单、工艺简单,耗时少,避免采用大量的金属盐或螯合剂,所得的DMC催化剂产率高;
2)本发明提供的双金属催化剂实现了供电子配体L与M2的配位,从而获得了活性中心不同于传统DMC的新型金属氰化物配位催化剂,并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催化效果,缩短了共聚反应的诱导期,提高了环氧化合物的转化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大于550g聚合物/g催化剂,反应产物具有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分布指数;碳酸酯链节含量大于68%,二氧化碳固定率达到30%,环氧丙烷的转化率达到92%以上,选择性大于99%,在反应时间1~2小时,单体转化率即大于75%。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相比于传统的DMC催化剂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在空气中稳定,生产成本低,非常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二氧化碳聚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本发明通过举例而非给出限制的方式来进行说明。应注意的是,在本公开文件中所述的“一”或“一种”实施方式未必是指同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而是指至少有一种。
下文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然而,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根据本发明的仅一些或所有方面来实施本发明。为说明起见,本文给出具体的编号、材料和配置,以使人们能够透彻地理解本发明。然而,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无需具体的细节即可实施。在其他例子中,为不使本发明费解而省略或简化了众所周知的特征。
将各种操作作为多个分立的步骤而依次进行描述,且以最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方式来说明;然而,不应将按次序的描述理解为暗示这些操作必然依赖于顺序。
将根据典型种类的反应物来说明各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使用任意数量的不同种类的反应物来实施,而不只是那些为说明目的而在这里给出的反应物。此外,也将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混合示例。
实施例1
配合物M1LX的制备:
(1)a)配合物L-1的制备:
Figure GDA0003472960630000061
在氮气氛围下,将(2-苯基亚胺基甲基苯基)苯胺0.3g溶于18mL甲苯中,在-78℃下加入等当量的氯化锌,升到室温下搅拌过夜,脱除溶剂,粗产物用二氯甲烷和环己烷重结晶。得产品0.42g。产率:90.1%。
元素分析结构:C:61.22;H:4.10;Cl:9.55;N:7.47;Zn:17.43
b)配合物L-5的制备:
Figure GDA0003472960630000062
用上述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了配合物L-5,其中将反应物溴化锌替换a)中的氯化锌,收率93.7%。
元素分析结构:C:54.63;H:3.81;Br:19.11;N:6.62;Zn:15.71(2)配合物L-2、L-3、L-4、L-6、L-7、L-8的制备:
采用(1)中相似的方法制备得到了配合物L-2、L-3、L-4、L-6、L-7、L-8,其配合物收率和相关核磁数据如表1:
表1:
Figure GDA0003472960630000071
实施例2-9
DMC催化剂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金属M1的配合物M1LX和金属盐M2 eXf、金属M2的氰化物,分别加入球磨罐中,加入少量溶剂(乙二醇/丙三醇/叔丁醇/丙酮),再放入钢球。将球磨罐置于转速频率为25-60Hz的球磨机中运行10-60min。催化剂磨好后,用醇类溶剂与水的混合溶液洗涤数次、过滤,将白色不溶物置于60℃的真空干燥箱干燥至恒重,研磨后备用。实施例2-9的各制备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GDA0003472960630000072
Figure GDA0003472960630000081
实施例10~17
所有反应条件、参数以及产物参数如表3所示,反应步骤如下总述:
使用实施例2~9中制备的DMC催化剂,在预混容器中悬浮于引发剂和环氧化物中,使得在混合液中达到指定的催化剂浓度,各组分在指定温度和气压下混合一定时间,混合物未发生反应。将混合悬浮液以合适流速由混合器泵送到连续反应器中。连续反应器控制在指定反应温度和压力下。各组分在连续反应器中停留指定的保留时间。将所得产物(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和环状碳酸丙烯酯以及未反应的环氧化物)收集在容器中,对粗产物进行核磁氢谱表征计算粗产物中聚合物与环状小分子的比例,对聚合物纯化后再进行核磁氢谱测试,计算得到聚合物主链上聚碳酸酯链节与聚醚链节的比例,聚合物主链上仅有聚碳酸酯链节和聚醚链节两种结构,二者的百分比相加为100%。对聚合物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数均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结果如表3所示。参数中催化剂在浊液中的浓度(wt%)即上文提到的催化剂与环氧化物的质量比。
表3
Figure GDA0003472960630000082
Figure GDA0003472960630000091
1所用催化剂来源。2引发剂:环氧化物摩尔比例。3转化率:在指定反应时间后体系中环氧化物原料的转化率,根据粗产物核磁氢谱(1H NMR)计算得到。4粗产物中环状小分子(碳酸丙烯酯)的摩尔百分比,根据产物核磁氢谱(1H NMR)计算得到。5聚合物链节中聚碳酸酯结构和聚醚结构的摩尔比,根据产物核磁氢谱(1H NMR)计算得到。6聚合物数均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定(GPC)。7聚合物分子量分布,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定(GPC)。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说明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的DMC催化剂可以大大缩短了共聚反应的诱导期,反应时间段,环氧化合物的转化率大大提高,共聚反应所得到的反应产物具有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分布指数,碳酸酯链节含量在68%以上,二氧化碳固定率达到30%,环氧丙烷的转化率达到92%以上,选择性大于99%,在反应时间1~2小时,单体转化率即大于75%。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相比于传统的DMC催化剂具有更显著的优势,且制备方法简单、工艺简单,耗时少,避免采用大量的金属盐或螯合剂,非常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Claims (13)

1.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结构式如式(I)所示:
M1 a[M2(CN)bLc]dXi (I),
所述式(I)化合物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金属M1的配合物M1LX和金属盐M1 eXf、金属M2的氰化物混合反应得到;
其中,M1LX具有如下式(II)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3429741810000011
上述结构式中,M1为Zn2+;M2选自Co2+、Co3+、Fe2+、Fe3+、Cd2+、Mn3+中的一种;
X选自F-、Cl-、Br-、I-、NO3 -、SO4 2-、或有机羧酸根阴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R1、R2、R3独立地选自氢、C1-6烷基、C1-6烷氧基、卤素、C6-10芳基;a、c、d、i、e和f选自1~3的整数,b选自1~6的整数,n选自0~4的整数,m、l选自0~5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2选自Co2+、Cd2+、Mn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2为Co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R1、R2、R3选自氢、甲基、乙基、丙基、甲氧基、乙氧基、氟、氯、溴、苯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m、n、l为1~3。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I)化合物选自如下化合物:
Figure FDA0003429741810000012
Figure FDA000342974181000002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将金属M1的配合物M1LX和金属盐M1 eXf、金属M2的氰化物混合,加入溶剂,在机械力作用下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混合溶液对产物进行洗涤,过滤,干燥即得到产物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所述金属M1的配合物M1LX和金属盐M1 eXf、金属M2的氰化物的摩尔比为(1~5):(1~5):(5~20);所述反应的溶剂选自乙二醇、丙三醇、叔丁醇或丙酮,其加入量以上述反应物的总重量计为每10g加入1~5ml;所述混合溶液为醇类溶剂与水以(2~5):1的体积比例配制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M2的氰化物选自六氰基钴酸钾、六氰基锰酸钾、六氰基铬酸钾、六氰基高铁酸钾、六氰基钴酸钠、六氰基锰酸钠、六氰基铬酸钠、六氰基高铁酸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盐M1 eXf选自氯化锌、溴化锌、碘化锌、硫酸锌、醋酸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在机械球磨中进行。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在行星式、滚筒式、搅拌式、振动式球磨机中进行。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溶剂选自叔丁醇、异丙醇、乙醇;所述醇类溶剂与水以(2~3):1的体积比例配制。
13.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或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用于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共聚的用途。
CN201910713992.5A 2018-09-29 2019-08-02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286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5851X 2018-09-29
CN201811145851 2018-09-29
CN201910108123X 2019-02-02
CN201910108123 2019-0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6014A CN111286014A (zh) 2020-06-16
CN111286014B true CN111286014B (zh) 2022-04-12

Family

ID=700283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3997.8A Active CN110964192B (zh) 2018-09-29 2019-08-02 一种用于制备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的混合酸改性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1910713992.5A Active CN111286014B (zh) 2018-09-29 2019-08-02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3997.8A Active CN110964192B (zh) 2018-09-29 2019-08-02 一种用于制备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的混合酸改性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09641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4191B (zh) * 2018-09-29 2021-02-02 杭州普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酸改性的锌钴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46667B (zh) * 2021-07-01 2023-08-0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33908B (zh) * 2021-12-13 2023-02-28 淄博尚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高强度快速固化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4808A (zh) * 2007-10-18 2008-03-05 吉林大学 一种催化环内酯聚合的方法
CN101942081A (zh) * 2010-08-13 2011-01-12 浙江大学 金属氰化物配位催化剂催化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17155A1 (en) * 1998-04-09 2001-08-30 Erika Bellmann Hole-transporting polymers
US20050209438A1 (en) * 2004-03-19 2005-09-22 Browne Edward P Starter feed stream acidification in DMC-catalyzed process
DE102005011581A1 (de) * 2005-03-10 2006-09-14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MC-Katalysatoren
CN101928390B (zh) * 2010-08-13 2012-05-23 浙江大学 一种金属氰化物配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4808A (zh) * 2007-10-18 2008-03-05 吉林大学 一种催化环内酯聚合的方法
CN101942081A (zh) * 2010-08-13 2011-01-12 浙江大学 金属氰化物配位催化剂催化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4192B (zh) 2022-05-17
CN110964192A (zh) 2020-04-07
CN111286014A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86014B (zh)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42081B (zh) 金属氰化物配位催化剂催化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03974996B (zh) 制备聚醚碳酸酯多元醇的方法
CN110964191B (zh) 一种混合酸改性的锌钴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78143B (zh) 一种高效的不饱和二氧化碳基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03622B (zh) 一种负载型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28390B (zh) 一种金属氰化物配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3045887A1 (zh) 一种二氧化碳基四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1440303A (zh) 一种循环环路式气液接触工艺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WO2020062816A1 (zh) 一种混合酸改性的锌钴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84984C (zh) 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6084197A (zh) 一种窄分布聚醚的制备方法
CN112679721B (zh) 一种高分子量低粘度山梨醇基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及得到的聚醚多元醇
TW201916938A (zh) 高活性雙金屬氰化物觸媒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
CN101914200A (zh) 一种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CN105254786B (zh) 一种C‑C桥连[ONNO]‑β‑酮亚胺金属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2336850B (zh) 一种催化乙烯链穿梭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14479045B (zh) 一种二氧化碳基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62974A (zh) 一种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的生产工艺
CN115181248A (zh) 带有季铵盐结构的多孔有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303217B (zh) 一种salen型席夫碱改性DM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10653005B (zh) 一种非均相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的应用
CN100358634C (zh) 一种金属多配体配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06117B (zh) 含有Nd和Al元素的ZnPF-1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在制备聚丁二烯中的应用
CN109897072A (zh) 一种含铁配合物及其制备及包含其的催化剂组合物和利用所述催化剂组合物的己内酯的聚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Factory Building 16, Zhongk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Anhui Juchao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o. 16 Qilu Road, Chaohu City,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1500

Patentee after: Hefei Puli 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22, building 1, qixianqiao village, Liangzhu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PULI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bimetallic cyanide catalyst for co polymerizat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epoxide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

Pledge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oration Huainan Branch

Pledgor: Hefei Puli 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2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