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7703B - 配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配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7703B
CN111267703B CN201910957748.3A CN201910957748A CN111267703B CN 111267703 B CN111267703 B CN 111267703B CN 201910957748 A CN201910957748 A CN 201910957748A CN 111267703 B CN111267703 B CN 1112677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argo
storage chamber
travel path
tra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77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7703A (zh
Inventor
原康洋
鹤田彩乃
渡边淳也
宫原谦太
菊入菜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267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7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7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7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1/00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 B60P1/43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using a loading ramp mounted o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1/00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 B60P1/43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using a loading ramp mounted on the vehicle
    • B60P1/435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using a loading ramp mounted on the vehicle the ramp being attached to or making part of the side- or tailboards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6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for carrying vehicles
    • B60P3/07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for carrying vehicles for carrying road vehic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送系统,获得在通过车辆以及被储存于车辆的移动体来配送货物的配送系统中能够收纳更多的货物的车辆。配送系统(10)具备收纳货物(P)的车辆(12)和被储存于车辆(12)并且能够从车辆(12)向车外移动的行驶机器人(40)。行驶机器人(40)包括:收纳室(44),对从车辆(12)交接的货物(P)进行收纳;和盖体(46),覆盖收纳室(44)的上部并且能够沿水平方向开闭。车辆(12)包括:车辆储存室(32),储存行驶机器人(40);和货物室(22),设置于被储存的行驶机器人(40)中的收纳室(44)的车辆上方侧,对将移动至收纳室(44)的货物(P)进行收纳。

Description

配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对货物进行配送的配送系统。
背景技术
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16009573号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在货物空间中储存了多台作为移动体的配送用机器人的车辆。另外,在该文献中记载了如下内容:配送用机器人从车辆接受货物并自主地行驶而配送至配送地。
另一方面,为了在储存多台配送用机器人的车辆的内部装载更多的货物的基础上进行基于配送用机器人的配送,而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在通过车辆以及储存于车辆的移动体来配送货物的配送系统中能够收纳更多的货物的车辆。
第一方式涉及的配送系统具备:收纳货物的车辆、和被储存于上述车辆并且能够从上述车辆向车外移动的移动体,上述移动体包括:收纳室,对从上述车辆交接的上述货物进行收纳;和盖体,覆盖上述收纳室的上部,并且能够朝向水平方向或上述收纳室的内部动作,上述车辆包括:储存室,储存上述移动体;和货物室,设置于被储存的上述移动体中的上述收纳室的车辆上方侧,对将移动至上述收纳室的上述货物进行收纳。
在第一方式的配送系统中,在车辆收纳货物并且储存有移动体。该移动体从车辆接受货物,能够朝向车外移动。另外,移动体构成为覆盖收纳室的盖体能够朝向水平方向或收纳室的内部动作,在车内构成为货物从车辆上方侧的货物室移动至位于车辆下方侧的移动体的收纳室。即,根据该配送系统,与盖体向车辆上方侧动作来敞开收纳室的情况相比,能够获得可抑制移动体的储存空间的高度而收纳更多的货物的车辆。
第二方式的配送系统在第一方式的配送系统的基础上,上述移动体包括盖体,该盖体以能够沿水平方向开闭的方式覆盖上述收纳室的上部,上述车辆包括:行驶通路,设置于上述储存室的内部,能够供多个上述移动体行驶且具有弯曲的弯曲部;第一斜坡部,能够设置在上述行驶通路的一方的端部与车外之间;以及货物转运部,设置于上述货物室中的上述弯曲部的车辆上方侧,将上述货物室的上述货物向车辆下方侧转运。
在第二方式的配送系统中,在车内设置具有弯曲部的行驶通路,并且能够对于停止在弯曲部的移动体进行货物室的货物的交接。另外,移动体构成为通过盖体沿水平方向移动来敞开,若朝向弯曲部的外侧使盖体敞开,则盖体位于行驶通路的外侧。因此,根据该配送系统,通过使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盖体向行驶通路的外侧敞开,能够在行驶通路上以缩短间隔的方式配置多个移动体,能够在车辆中收纳更多的移动体。
第三方式的配送系统在第二方式的配送系统的基础上,在上述车辆还包括第二斜坡部,该第二斜坡部能够设置在上述行驶通路的另一方的端部与车外之间。
根据第三方式的配送系统,在车内能够设置可从车外穿过车内并再次移动至车外的行驶通路,能够将车辆作为中枢来高效地进行基于多个移动体的配送作业。
第四方式的配送系统在第二或第三方式的配送系统的基础上,具备:充电空间,与上述储存室中的上述弯曲部的外侧邻接设置;和上述移动体用的充电装置,设置于上述充电空间,与在上述车辆的地板下配置的上述车辆的驱动用电池连接。
根据第四方式的配送系统,能够进行利用了车辆的驱动源的充电。
第五方式的配送系统在第二~第四方式的任一个配送系统的基础上,上述移动体包括以能够沿水平方向开闭的方式覆盖上述收纳室的上部的盖体,在上述车辆的上述行驶通路中,上述弯曲部的地板面比上述弯曲部以外的地板面高。
在第五方式的配送系统中,移动体构成为通过盖体沿水平方向移动来敞开。另外,在行驶通路中弯曲部的地板面比周围的地板面高。因此,根据该配送系统,即便从弯曲部朝向行驶通路使盖体敞开,盖体也不会与邻接的移动体干涉,因而能够在行驶通路上以缩短间隔的方式配置多个移动体,能够在车辆收纳更多的移动体。
第六方式的配送系统在第二~第五方式的任一个配送系统的基础上,上述车辆包括机械臂,该机械臂从上述移动体的上述收纳室取出上述货物并朝向上述货物转运部搬送。
在第六方式的配送系统中,能够从未完成向配送地的配送而返回至车辆的移动体回收货物。由此,能够在新的配送中利用移动体,能够实现配送的效率化。
根据本公开,能够获得一种在通过车辆以及储存于车辆的移动体来配送货物的配送系统中能够收纳更多的货物的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送系统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2A是对实施方式中的货物被配送的流程的进行说明的图。
图2B是对实施方式中的货物被配送的流程进行说明的图。
图2C是对实施方式中的货物被配送的流程进行说明的图。
图2D是对实施方式中的货物被配送的流程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对车辆的构造进行说明的侧剖视图。
图4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储存室的构造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5是对行驶机器人的构造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6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储存室的构造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7是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储存室的构造进行说明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亦即配送系统进行说明。其中,在图3~图7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箭头LH表示车宽方向的左方,箭头RH表示车宽方向的右方。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送系统10的简要结构的框图。
(概要)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送系统10具备作为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辆12、作为移动体的行驶机器人40、处理服务器14、以及作为终端的智能电话16。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2能够实现收纳特定的用户的货物P并配送该货物P的行驶机器人40的搭载。
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12具备控制装置200,行驶机器人40具备控制装置400。而且,在配送系统10中,车辆12的控制装置200、行驶机器人40的控制装置400、处理服务器14以及智能电话16经由网络N1相互连接。另外,控制装置200与控制装置400构成为能够不经由网络N1进行通信。其中,各装置间的通信例如基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Wi-Fi(注册商标)等标准。
在图1中,对于配送系统10而言,相对于一个处理服务器14,车辆12、行驶机器人40以及智能电话16仅各设置有1台,但并不局限于此。实际上,相对于一个处理服务器14,车辆12、行驶机器人40以及智能电话16分别设置有多台。
图2A~图2D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配送系统10涉及的货物P被配送的流程。本实施方式的配送系统10将特定的用户C通过因特网等购入的商品配送至用户C的住所。具体而言,用户购入的商品作为货物P被从集散中心A收纳于车辆12(参照图2A),车辆12朝向用户C的住所亦即配送地D行驶(参照图2B)。在到达了配送地D附近的车辆12中,货物P被移动至行驶机器人40。而且,若车辆12抵达了在配送地D附近设定的目的地B,则行驶机器人40行驶至配送地D(参照图2C),将货物P收纳于配送箱60(参照图2D)。此外,也可以将货物P平放于规定的场所或直接将货物P交给用户C而不收纳于配送箱60。
(车辆)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2的构造的侧剖视图。如图3所示,车辆12具备大致箱型的车身20,该车身20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为3层的舱室21。在舱室21的上层设置有收纳多个货物P的货物室22。另外,在舱室21的中层的车辆前方侧设置有分拣货物P的分拣室24,在车辆后方侧设置有排出货物P的排出部34。分拣室24被设置为车辆12的全长的约3/4的范围,排出部34被设置为全长的约1/4的范围。其中,分拣室24的车辆后方侧且与排出部34的邻接区域被构成为用于将货物P向行驶机器人40或排出部34的任意一个转运的货物转运部24A。
并且,在舱室21的下层的车辆前方侧设置有作为储存多台行驶机器人40的储存室的车辆储存室32,在车辆后方侧设置有单元室25。车辆储存室32被设置于分拣室24的车辆下方侧。另外,单元室25被设置于排出部34的车辆下方侧。在该单元室25收纳有车辆12的驱动装置、自动驾驶所涉及的控制单元以及货物P的配送所涉及的控制装置200。在车身20的上部设置有GPS装置210,在车辆前方以及车辆后方设置有多个环境传感器220。
在舱室21的地板下、即地板33的下部收纳有作为车辆12的驱动源亦即电池的驱动用电池29。驱动用电池29与单元室25的驱动装置连接。
图4是表示舱室21的下层的构造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在车辆储存室32设置有行驶通路35,该行驶通路35沿着单元室25从车宽方向左侧的端部延伸至车宽方向中央部,并从车宽方向中央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至车辆前方侧的端部。该行驶通路35的地板面(即车辆储存室32的地板33)的高度恒定,行驶通路35是平坦的。另外,行驶通路35在俯视下形成为倒L字形。这里,在与单元室25的邻接部分,行驶通路35弯曲的部分为弯曲部36。该弯曲部36被设置于货物转运部24A的正下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弯曲部36的成为外侧的车宽方向右侧邻接地设置有充电空间37。在该充电空间37配置有用于对行驶机器人40的后述的内置电池450充电的充电装置38。充电装置38经由线缆39与收纳于地板33的下部的驱动用电池29连接。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行驶机器人40被驱动用电池29充电。此外,充电空间37也可以与弯曲部36的成为外侧的车辆后方侧邻接设置。
其中,在车辆储存室32的四角设置有轮胎箱30,行驶机器人40无法进入。
在车辆储存室32的作为车辆前后方向的一端的车辆前方侧的门开口部32A设置有被支承为能够通过向车宽方向的滑动而开闭的滑动门20A(图4表示敞开状态)。另外,设置有作为第一斜坡部的斜坡部23A,该斜坡部23A能够实现行驶机器人40从行驶通路35的端部亦即车辆前方侧的端部朝向行驶路的行驶。该斜坡部23A能够向地板33的地板下收纳。根据本实施方式,若滑动门20A敞开,则行驶机器人40能够通过门开口部32A从斜坡部23A下来而来到行驶路上。另外,若滑动门20A敞开,则行驶机器人40能够从行驶路上爬上斜坡部23A,并通过门开口部32A而进入车辆储存室32。
另外,在车辆储存室32的作为车宽方向的一端的车宽方向左侧的门开口部32B设置有被支承为能够通过向车辆前后方向的滑动而开闭的滑动门20B(图4表示敞开状态)。另外,设置有作为第二斜坡部的斜坡部23B,该斜坡部23B能够实现行驶机器人40从行驶通路35的另一端部亦即车宽方向左侧的端部朝向行驶路的行驶。该斜坡部23B能够向地板33的地板下收纳。根据本实施方式,若滑动门20B敞开,则行驶机器人40能够通过门开口部32B从斜坡部23B下来而来到行驶路上。另外,若滑动门20B敞开,则行驶机器人40能够从行驶路上爬上斜坡部23B,并通过门开口部32B而进入车辆储存室32。
滑动门20A、20B通过可动机构自动地进行开闭,各斜坡部23A、23B通过该可动机构与对应的滑动门20A、20B的开闭动作配合地可动。此外,也可以代替滑动门20A、20B而设置以车辆上方侧能够相对于门开口部32A、32B转动的方式将车辆下方的侧端部支承的门,使门的上端侧敞开至与行驶路接触为止,将门的内侧的面作为斜坡部使用。
如图3所示,在排出部34的车辆后方侧的门开口部34A设置有以车辆下方侧能够转动的方式将车辆上方侧的端部支承的铰接门20D。在本实施方式中,若铰接门20D敞开,则例如能够实现用户C对货物P的接受。另外,在铰接门20D敞开的状态下,该铰接门20D从门开口部34A的上方侧的缘部向后方侧突出而形成屋檐状的屋顶。铰接门20D通过开闭机构自动地进行开闭。此外,也可以代替铰接门20D而设置被支承为能够通过滑动来相对于门开口部34A开闭的滑动门。另外,在铰接门20D的车宽方向以及车辆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窗部20C。
货物室22在车宽方向中央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以及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通路,在通路的车宽方向两侧设置有载置货物P的架子22A。另外,在通路设置有堆垛起重机26,该堆垛起重机26用于使货物室22的货物P向上下前后移动,并且使货物P移动至分拣室24。另外,在包括货物转运部24A的分拣室24的地板部设置有输送机28,该输送机28用于使货物P向前后移动。并且,从货物转运部24A至车辆储存室32设置有机械臂27。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配送特定的货物P的情况下,首先,在货物室22中通过堆垛起重机26将货物P从架子22A载置于分拣室24的输送机28。在分拣室24中,从多个货物P之中将一个货物P通过输送机28移动至货物转运部24A。
在向排出部34移动货物P的情况下,货物P被输送机28转运。另一方面,在向车辆储存室32移动货物P的情况下,货物P通过机械臂27被收纳于后述的行驶机器人40的收纳室44。
(行驶机器人)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移动体而应用了无人的行驶机器人。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行驶机器人40的构造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行驶机器人40构成为包括大致箱型的车身42、在车身42的内部收纳货物P的收纳室44、以及将收纳室44的上部的开口45封堵的盖体46。
盖体46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在开口45的车宽方向两侧设置的导轨沿车辆前后方向动作。该盖体46通过从开口45的上部向车辆后方移动来敞开开口45。另外,行驶机器人40包括用于使货物P从收纳室44向车外移动的机械臂48。
在车身42的上部42A设置有GPS装置410,至少在车辆前方的侧部42B设置有环境传感器420。另外,在车身42的内部设置有作为行驶控制部的控制装置400和驱动用的内置电池450。这里,环境传感器420与车辆12所具备的环境传感器220同样,包括照相机、毫米波雷达以及激光雷达。
(到配送为止的流程)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配送系统10中,车辆12中的货物P的配送的流程如下所述。
首先,车辆12的控制装置200若检测到车辆12到达了配送地D附近,则朝向智能电话16发送货物P的抵达所涉及的抵达通知。此外,也可以代替车辆12的控制装置200而由处理服务器14检测车辆12的位置,并且由处理服务器14发送抵达通知。在接收到抵达通知的智能电话16中,用户C能够进行是否接受货物P的选择。这里,在用户C选择为接受货物P的情况下,朝向车辆12的控制装置200发送表示为用户C同意接受货物P的同意信息。
在控制装置200中,若接收到同意信息,则收纳室44为空的行驶机器人40在行驶通路35行驶至弯曲部36。这里,当行驶机器人40在车外停车的情况下,行驶机器人40会爬上斜坡部23A,从门开口部32A进入车辆储存室32。若行驶机器人40到达弯曲部36,则将行进方向从车宽方向右侧方向转换为车辆前方侧并停车。
在弯曲部36停车的行驶机器人40中,例如盖体46向车辆后方侧滑动来敞开收纳室44。然后,通过保持着货物P的机械臂27从位于收纳室44的正上方的货物转运部24A朝向收纳室44延伸,并且在收纳室44内机械臂27释放货物P,来将货物P投下并收纳于收纳室44。
若货物P被收纳于收纳室44,则行驶机器人40在行驶通路35朝向车辆前方行驶,从门开口部32A下到斜坡部23A而前往车外。然后,行驶机器人40行驶至配送地D并配送货物P。
此外,行驶机器人40在内置电池450的余量降低的情况下向充电空间37移动。在移动至充电空间37时,行驶机器人40自动地与充电装置38连接。而且,行驶机器人40在充电空间37待机至内置电池450的充电结束为止。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利用了车辆12的驱动源的充电,即便是小型的行驶机器人40也能够长时间运转。
(总结)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配送系统10中,在车辆12收纳货物P并且储存有多个行驶机器人40。行驶机器人40构成为覆盖收纳室44的盖体46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开闭,在舱室21中,构成为货物P从车辆上方侧的货物室22移动至位于车辆下方侧的行驶机器人40的收纳室44。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盖体46向车辆上方侧动作来敞开收纳室44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行驶机器人40的储存空间的高度而收纳更多的货物P。
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应用无人机那样的飞行器而应用在地上行驶的机器人,由此还能够应对有重量的货物的配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配送系统10中,在舱室21设置具有弯曲部36的行驶通路35,并且能够对于停车在弯曲部36的行驶机器人40进行货物室22的货物P的交接。而且,若朝向弯曲部36的作为外侧的车辆后方侧或车宽方向右侧使盖体46敞开,则盖体46位于行驶通路35的外侧。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盖体46向行驶通路35的外侧敞开,能够在行驶通路35上以缩短间隔的方式配置多个行驶机器人40,能够在车辆12中收纳更多的货物P。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2中,能够设置可从车外穿过车内并再次移动至车外的行驶通路35,能够将车辆12作为中枢(hub)来高效地进行基于多个行驶机器人40的配送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具备斜坡部23A、23B,使得行驶机器人40能够借助自身力量乘上车辆12。另外,在舱室21中不经由人就能够将货物P交接至行驶机器人40。并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2为自动驾驶车辆,所以即便不存在驾驶员以及配送员双方,也能够进行配送。
此外,在用户C拒绝接受货物P、或行驶机器人40无法行驶至配送地D的情况下,行驶机器人40会以收纳着货物P的状态返回至车辆12。该情况下,行驶机器人40移动至弯曲部36,并且将收纳室44内的货物P通过机械臂27返回至货物转运部24A。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配送系统10中,能够从未完成向配送地D的配送而返回至车辆12的行驶机器人40回收货物P。由此,能够在新的配送中利用行驶机器人40,能够实现配送的效率化。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行驶通路35在俯视下为倒L字形,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构成俯视下为倒U字形的行驶通路35。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舱室21的下层的构造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在车辆储存室32中设置有沿着单元室25从车宽方向左侧的端部延伸至车宽方向中央部、并在从车宽方向中央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至车辆前方侧之后沿着车宽方向延伸至车宽方向左侧的端部的行驶通路35。该行驶通路35在俯视下为倒U字形。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弯曲部36除了包括与单元室25的邻接部分亦即后方弯曲部36B之外,还包括车辆前方侧的前方弯曲部36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方弯曲部36B的正上方配置货物转运部24A,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前方弯曲部36A的正上方配置货物转运部24A。
在车辆储存室32的作为车宽方向的一端的车宽方向左侧与门开口部32B并排地设置有门开口部32C。在该门开口部32C设置有被支承为能够通过向车辆前后方向的滑动来开闭的滑动门20C。另外,设置有斜坡部23C,该斜坡部23C能够实现行驶机器人40从行驶通路35中车宽方向左侧的另一端部(门开口部32C侧的端部)朝向行驶路的行驶(图6表示敞开状态)。该斜坡部23C与斜坡部23B同样能够向地板33的地板下收纳。
根据本实施方式,若滑动门20B敞开,则被储存于车辆12的行驶机器人40能够通过门开口部32B下到斜坡部23B而来到行驶路上。另外,车外的行驶机器人40能够爬上斜坡部23B并通过门开口部32B而进入车辆储存室32。另一方面,若滑动门20C敞开,则被储存于车辆12的行驶机器人40能够通过门开口部32C下到斜坡部23C而来到行驶路上。另外,车外的行驶机器人40能够爬上斜坡部23C并通过门开口部32C而进入车辆储存室32。
根据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配送系统10,会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即便是不存在向车辆12的车辆前后方向展开斜坡部的空间的情况,也能够设置可从车外穿过车内并再次移动至车外的行驶通路。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行驶通路35中,其地板面的高度在任意场所均为一定,但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使弯曲部36处的地板面的高度变化。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7是从车宽方向左侧观察车辆储存室32的侧剖视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地板33包括弯曲部36处的地板面33A以及弯曲部36以外的地板面33B。另外,地板面33A位于比地板面33B高的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行驶机器人40从车辆前方侧进入并在弯曲部36停车的情况下,即便从弯曲部36朝向行驶通路35使盖体46敞开,盖体46也不与在车辆前方侧邻接的行驶机器人40干涉。因此,能够在行驶通路35上以缩短间隔的方式配置多个行驶机器人40,能够在车辆12中收纳更多的货物P。
除此之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送系统10,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备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行驶机器人40中,盖体46沿水平方向进行开闭,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朝向收纳室44的内部转动的盖体、或沿着收纳室44的侧壁可动的卷帘门。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的车辆12中,在车身20的2个部位分别设置了作为出入口的门开口部以及斜坡部,但即便是1个部位也能够进行货物P的配送。
在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行驶机器人40作为移动体,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无线电控制车、步行机器人等作为移动体。

Claims (7)

1.一种配送系统,具备收纳货物的车辆和被储存于所述车辆并且能够从所述车辆向车外移动的移动体,其中,
所述移动体包括:
收纳室,对从所述车辆交接的所述货物进行收纳;和
盖体,覆盖所述收纳室的上部,并且能够沿水平方向开闭,
所述车辆包括:
储存室,储存所述移动体;
货物室,设置于被储存的所述移动体中的所述收纳室的车辆上方侧,对将移动至所述收纳室的所述货物进行收纳;
行驶通路,设置于所述储存室的内部,能够供多个所述移动体行驶且具有弯曲的弯曲部;
第一斜坡部,能够设置在所述行驶通路的一方的端部与车外之间;以及
货物转运部,设置于所述货物室中的所述弯曲部的车辆上方侧,将所述货物室的所述货物向车辆下方侧转运,
在所述货物的配送目的地的用户同意了所述货物的接受的情况下,所述移动体移动至所述弯曲部,所述盖体在俯视下朝向所述行驶通路的外侧敞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系统,其中,
在所述车辆中还包括第二斜坡部,该第二斜坡部能够设置在所述行驶通路的另一方的端部与车外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送系统,其中,
所述行驶通路在俯视下为大致L字形,
所述第一斜坡部以及所述第二斜坡部中的一方设置在所述储存室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一端,
所述第一斜坡部以及所述第二斜坡部中的另一方设置在所述储存室的车宽方向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送系统,其中,
所述行驶通路在俯视下为大致U字形,
所述第一斜坡部以及所述第二斜坡部都设置在所述储存室的车宽方向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送系统,其中,具备:
充电空间,与所述储存室中的所述弯曲部的外侧邻接设置;和
所述移动体用的充电装置,设置于所述充电空间,与在所述车辆的地板下配置的所述车辆的驱动用电池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送系统,其中,
在所述车辆的所述行驶通路中,所述弯曲部的地板面比所述弯曲部以外的地板面高。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送系统,其中,
所述车辆包括机械臂,该机械臂从所述移动体的所述收纳室取出所述货物并朝向所述货物转运部搬送。
CN201910957748.3A 2018-12-04 2019-10-10 配送系统 Active CN1112677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7696A JP7087972B2 (ja) 2018-12-04 2018-12-04 配送システム
JP2018-227696 2018-1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7703A CN111267703A (zh) 2020-06-12
CN111267703B true CN111267703B (zh) 2022-12-02

Family

ID=70993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7748.3A Active CN111267703B (zh) 2018-12-04 2019-10-10 配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87972B2 (zh)
CN (1) CN1112677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67638B2 (ja) * 2020-08-28 2023-10-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配送システム及び配送方法
JP7367648B2 (ja) * 2020-09-29 2023-10-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配送用車両
JP7354980B2 (ja) * 2020-09-29 2023-10-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配送用車両及び配送用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JP7409276B2 (ja) 2020-09-30 2024-0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EP3978197A1 (en) 2020-10-02 2022-04-0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Logistics robot and logistics system
JP7338615B2 (ja) * 2020-11-25 2023-09-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荷物搬送システム
JP7135165B1 (ja) 2021-06-21 2022-09-12 株式会社クボタ 農業機械の運搬システムおよび農業機械
JP2023158962A (ja) * 2022-04-19 2023-10-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搬送システム、貨物車両
JP2023165349A (ja) 2022-05-02 2023-11-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荷役システム、スタッカ、および、荷物の受け渡し方法
JP2023165348A (ja) 2022-05-02 2023-11-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トレージコンベア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ストレージコンベアシステム
WO2024085163A1 (ja) * 2022-10-18 2024-04-25 ソフトバンク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配送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8654A (ja) * 1992-06-09 1993-12-21 Taya Seisakusho:Kk 積み重ね収納箱
JP3037595B2 (ja) * 1995-10-13 2000-04-24 岐阜プラスチック工業株式会社 運搬容器
JP4688000B2 (ja) * 2008-02-06 2011-05-25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収納設備
RU129887U1 (ru) * 2012-12-20 2013-07-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газо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ПЕТЕРБУРГГАЗ" Передвижная мастерская с крано-манипуляторной установкой
US9875454B2 (en) * 2014-05-20 2018-01-23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Accommodating mobile destinations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JP6628123B2 (ja) * 2015-03-27 2020-01-08 株式会社カイスイマレン 開口部の開閉構造
DE102015010871A1 (de) * 2015-08-18 2017-02-23 Son Hao Vu Beladungs- und Transportsystem für Automobile
CN108139754A (zh) * 2015-10-13 2018-06-08 星船科技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自主或半自主递送的方法和系统
JP3203362U (ja) * 2016-01-15 2016-03-24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タンク密閉装置
US10909648B2 (en) * 2016-02-15 2021-02-02 V-Sync Co., Ltd. Delivery system
WO2017191695A1 (ja) * 2016-05-02 2017-11-09 株式会社ブイシンク 配送システム
JP6438910B2 (ja) * 2016-05-02 2018-12-19 株式会社ブイシンク 配送システム
EP3272581B1 (en) * 2016-07-21 2020-02-12 Air Liquide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and transport vehicle for distributing goods to final customers
DE102016009573A1 (de) * 2016-08-05 2017-11-23 Daimler Ag Fahrzeug mit Bestückungsvorrichtung
CN107392547A (zh) * 2017-08-08 2017-11-24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货物运送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00861B (zh) * 2017-09-29 2020-03-0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物流传站车及其内部货物调动方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87972B2 (ja) 2022-06-21
JP2020090151A (ja) 2020-06-11
CN111267703A (zh) 2020-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67703B (zh) 配送系统
CN111267704B (zh) 车辆以及配送系统
CN111242526B (zh) 配送系统以及处理服务器
CN109205157B (zh) 用于服务无人物流配送载具的配送站点及配送方法
JP7103259B2 (ja) 配送システム
US20230206165A1 (en) Systems for autonomous item delivery
CN107600861B (zh) 物流传站车及其内部货物调动方法、系统
NL2008671C2 (nl) Voersysteem en werkwijze voor het voeren van dieren.
CN112074853A (zh) 自主食物产品配送车辆系统和方法
US20230242001A1 (en) Battery conveying system and battery swap station comprising same
KR101721234B1 (ko) 다수의 게이트가 설치된 택배차량 및 이를 이용한 운송방법
MX2014012190A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clasificar o encontrar piezas.
CN106080349A (zh) 一种配置有无人机货物装卸平台的快递配送车
CN110065757A (zh) 一种用于运输工具的货柜
JP2020070159A (ja) 配送システム
CN114906639A (zh) 用于将包裹从车辆转移到路边储物柜的自动化系统和方法
US2022022727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leasably Securing a Robot in a Delivery Vehicle
CN205737142U (zh) 一种配置有无人机货物装卸平台的快递配送车
RU246604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мещения предметов, в частности, багажа в багажном отделении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JP2020128287A (ja) 車両
US20230347809A1 (en) Vehicle for parcel delivery
JP7447765B2 (ja) 配送システム、配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17159332U (zh) 一种充电宝配送装置及共享充电宝配送系统
WO2023203931A1 (ja) 搬送システム、貨物車両
CN109887105B (zh) 一种基于车票扫描的车站服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