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4053A - 移动设备中的透明传真呼叫处理 - Google Patents

移动设备中的透明传真呼叫处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4053A
CN111264053A CN201880066611.2A CN201880066611A CN111264053A CN 111264053 A CN111264053 A CN 111264053A CN 201880066611 A CN201880066611 A CN 201880066611A CN 111264053 A CN111264053 A CN 111264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fax
incoming call
call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66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4053B (zh
Inventor
K.A.弗里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sensus Cloud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Publication of CN111264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4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4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4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 H04M19/04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09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005Automation of particular receiver jobs, e.g. rejecting unwanted calls
    • H04N1/3201Rejecting unwanted ca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037Automation of particular transmitter jobs, e.g. multi-address calling, auto-dialing
    • H04N1/32048Auto-dialling or Auto-c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1/00Electronic components, circuits, software, systems or apparatus used in telephone systems
    • H04M2201/52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fax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72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using a pop-up wind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用于由移动设备中的传真软件程序透明地处理传真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识别移动设备处的入局呼叫。在识别后,程序防止移动设备的显示屏幕输出入局呼叫振铃警报。程序接听入局呼叫并分析呼叫以检测所接听的呼叫是否为语音呼叫。在检测到所接听的入局呼叫为语音呼叫后,程序经由显示屏幕输出入局呼叫振铃警报。否则,如果所接听的入局呼叫为传真传输,则程序使呼叫与传真服务器合并,使得传真服务器接收传真传输。本文还描述并要求保护其他实施方案。

Description

移动设备中的透明传真呼叫处理
本PCT申请要求2018年10月13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申请15/784,030的较早提交日期的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涉及传真消息传递,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向移动设备的入局呼叫的透明处理,以检测其中包含的向移动设备的电话号码发送的传真传输。本文还描述了其他实施方案。
背景技术
尽管涌现了电子邮件消息传递服务,传真消息传递仍然是全世界个体之间传递安全消息的重要途径。传统传真消息传递服务需要专用传真机和专用传真号码两者来接收传真传输。现代传真消息传递服务(诸如加利福尼亚州好莱坞的j2云服务公司(j2 CloudServices,Inc.,Hollywood,California)所提供的那些)已消除了对专用传真机的需求,其利用互联网来为订户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以经由电子邮件传输和接收传真消息。现代传真消息传递服务的订户被分配了直接拨入(DID)电话号码,订户将该DID电话号码分发给希望向订户发送传真消息的他人。DID电话号码实际上是订户的个人传真号码。当在特定DID电话号码的传真服务器中接收到入局传真传输时,传真消息传递服务以适用于通过数据网络(诸如互联网)传输的格式由传真传输生成传真消息,并且将传真消息发送到订户(例如,发送到订户的电子邮件地址)。
如上所提及,传真消息传递服务通常向每个订户分配单独DID电话号码。DID电话号码是与订户的其他电话号码(例如,移动电话号码、家庭电话号码、工作电话号码)不同的独特电话号码。分配的单独DID电话号码具有缺点。例如,传真消息传递服务的订户被迫记住并告知他人该分配的单独DID电话号码,以及可能需要分发的任何其他电话号码(例如,工作/家庭电话号码)。不得不记住多个电话号码可能很不便,并且会产生混淆。为了解决该问题,具有传真服务器的传真消息传递服务可提供在移动设备(例如,移动电话,诸如蜂窝电话或智能电话)中运行的软件。该软件使订户能够接收作为传真传输发起的传真消息,该传真传输寻址到订户的移动设备的电话号码,因此减少或消除了对单独DID电话号码的需求。该能力还减轻了传真消息传递服务的提供商的管理负担,这是由于提供商不需要为每个订户分配和保留DID电话号码。
例如,该软件可按如下方式处理传真传输。当订户接听移动设备处的入局呼叫时,该软件“侦听”所接听的呼叫并(例如,基于可听传真音)检测该呼叫是否包括传真传输。如果是这样,该软件将在移动设备的触摸屏上提示订户是否应接受传真传输。如果是,则该软件将向传真服务器进行出局呼叫(同时入局传真呼叫处于保持状态),并且一旦传真服务器接听,其就会使入局呼叫与出局呼叫建立会议(conference)(或合并),以便随后在传真服务器接受传真传输的情况下该传输可继续。一旦已完成该传输,就终止入局呼叫和出局呼叫。然后传真服务器将使其刚刚接收到的传真传输以一定格式提供,该格式可通过互联网下载以便在订户的移动电话中运行的应用程序内查看或推送到订户的电子邮件地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是由移动设备中的传真软件程序执行的方法,以自动地且透明地处理向移动设备的入局呼叫,从而检测其中包含的向移动设备的电话号码发送的传真传输。为了执行该任务,传真软件程序(其存储在移动设备的存储器中,并由移动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包括“透明模式”,其允许软件程序处理入局呼叫而无需移动设备的用户的即时指令或干预,且无需向移动设备的用户警告入局呼叫(例如,防止图形用户界面(GUI)在移动设备的显示屏幕上显示向用户通知入局呼叫的入局呼叫警报)。换句话讲,传真软件程序透明地操作,使得用户不知道具有传真传输的入局呼叫被接收到并且正由该程序处理。
具体地讲,传真软件程序(在用户不可见的低级别下)识别在移动设备处接收到的入局呼叫,并且接听该入局呼叫以接收下行链路通信或呼叫内容信号,而无需即时用户输入(例如,无需移动设备的用户通过例如以下方式发出指令来接听该呼叫:选择物理按钮或移动设备的显示屏幕上显示的GUI选项或说出语音命令,以引导移动设备接起入局呼叫)。传真软件分析所接收到的下行链路通信信号以检测该信号是否指示入局呼叫包括或为传真传输(与例如语音呼叫或语音传输截然不同)。在检测到所接听的入局呼叫为传真传输后,该程序可向传真服务器进行出局呼叫,然后会使入局呼叫与(向传真服务器的)出局呼叫建立会议(或合并)。传真服务器接听该出局呼叫,然后传真服务器可通过该出局呼叫接收下行链路通信信号,通过与传真传输的发端设备通信来接受传真传输,之后对下行链路通信信号进行解码以便生成可采用任何合适电子图像文件格式(例如,标记图像文件格式,TIFF)的传真消息。一旦传真传输完成(例如如发端设备的信号指示),移动设备或传真服务器就可终止出局呼叫。传真服务器可向移动设备传输刚刚接收到传真消息的通知。移动设备可使用所接收到的通知来警告移动设备的用户。该通知可为从传真服务器到移动设备中运行的移动应用程序的推送通知,该移动应用程序立即在移动设备的显示屏幕上生成弹出窗口和/或生成声音效果,指明传真消息可供查看。另选地,传真服务器可作为寻址到移动设备的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消息来传输其通知。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可基于与入局呼叫或与发端设备(例如,入局呼叫的呼叫者ID)相关联的电话号码来确定是否要使包括传真传输的入局呼叫与向传真服务器的出局呼叫建立会议(或合并)。换句话讲,该程序可屏蔽入局传真传输,以便防止某些传真(例如,请求)被发送到传真服务器。为了实现这一点,传真软件程序可包括存储在移动设备的存储器中且应由此向传真服务器发送传真传输的电话号码的传真名单(或白名单)。例如,该程序可将与发端设备相关联的电话号码和存储在传真名单中的电话号码进行比较。如果与发端设备相关联的电话号码不匹配任何所存储的电话号码,则该程序可终止(或断开)该呼叫,这是由于该呼叫中包括的传真传输不是移动设备的用户希望接收的传真传输。然而,如果进行匹配的电话号码在传真名单中,则传真软件程序可继续向传真服务器进行出局呼叫,以便使入局呼叫与出局呼叫建立会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作为传真白名单的补充或替代,可定义传真黑名单,其包含不应由此向传真服务器发送传真传输的电话号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与发端设备相关联的电话号码与所存储的黑名单电话号码匹配,则该程序可终止(或断开)入局呼叫。应当注意,该黑名单操作(或白名单操作)可在接听该呼叫之前发生(并因此在一些情况下避免接听该呼叫)。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确定所接听的呼叫是语音呼叫而不是传真传输后,传真软件程序可提示移动设备的用户接起该呼叫。由于在该确定之前未向用户警告该呼叫,并且该程序已经接听该入局呼叫,因此该程序可输出入局呼叫振铃警报,该入局呼叫振铃警报模拟用于向用户通知未接听的入局呼叫的正常入局呼叫振铃警报。例如,可通过作为入局呼叫振铃屏幕的移动设备的GUI来呈现入局呼叫振铃警报,该入局呼叫振铃屏幕包含用户通常在正常入局呼叫振铃警报中接收的任何信息(例如,呼叫者ID)以及接起该呼叫的选项(例如,可选择触摸屏按钮)。除了经由GUI提示用户之外,传真软件程序还可通过触发铃音的回放来提示和/或激活振动电机以使移动设备振动。因此,虽然已经接听了入局呼叫,但在提示移动设备的用户接起语音呼叫时将该入局呼叫置于保持状态,从而给用户留下尚未接听该入局呼叫的印象。
以上发明内容不包括本发明的所有方面的详尽列表。可以设想,本发明包括可利用以上总结的各个方面的所有合适组合来实施的所有系统和方法,以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公开及随本申请一同提交的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那些系统和方法。此类组合具有未在以上发明内容中明确叙述的特定优点。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附图中是以示例的方式而不是以限制的方式来示出的,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类似的元件。应当注意,本公开中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提及并不一定指同一实施方案,并且它们表示至少一个实施方案。另外,可使用给定附图来示出本发明的不止一个实施方案的特征,并且对于给定实施方案而言可能不需要附图中的所有元件。
图1是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示出传真消息传递系统的框图。
图2是流程图,其示出了由传真发端设备、移动设备和传真服务器执行的操作,包括由移动设备中运行的传真软件程序执行的那些。
图3示出了示例性GUI配置屏幕,该GUI配置屏幕示出了传真软件程序的设置。
图4是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用于自动地且透明地处理移动设备处的入局呼叫的过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移动设备如何从待机模式屏幕进展到入局呼叫警报屏幕,并从待机模式屏幕进展到传真消息收到通知屏幕,同时处于透明模式。
图6是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示出移动设备的框图。
图7示出了流程图,其示出了由传真服务器执行的操作。
图8是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示出传真服务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案。每当未明确定义此处所述的实施方案的各方面时,本发明的范围都不仅限于所示的部件,这些部件仅仅意在用于说明的目的。另外,虽然阐述了许多细节,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可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在其他情况下,没有详细示出众所周知的电路、结构和技术,以免模糊对该描述的理解。
本说明书中提及的“一个实施方案”或“实施方案”是指结合该实施方案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但是每个实施方案可不一定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此类短语不一定是指相同实施方案。
图1是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示出传真消息传递系统的框图。传真消息传递系统包括耦合到语音/数据网络140的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130。如图所示,发送方的发端设备110耦合到PSTN 130,并且接收方的移动设备100经由蜂窝塔145和/或无线路由器155耦合到语音/数据网络140。语音/数据网络140和蜂窝塔145可为支持移动设备的语音呼叫的通信网络(例如,4G长期演进(LTE)网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语音/数据网络140和(例如,无线)路由器155可为支持设备110与移动设备100之间的IP语音(和IP传真)的其他通信网络(例如,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一部分。位于云计算系统150中的传真服务器120耦合到语音/数据网络14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发端设备110并不耦合到PSTN 130,而是可通过其他方式(诸如蜂窝塔和/或无线路由器)耦合到语音/数据网络140。
发端设备110可为独立专用传真传输和接收设备(例如,传真机),或其可被集成为具有传真调制解调器的计算机或服务器的一部分。因此,设备110可使用合适的传真协议诸如由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局(ITU-T)定义(例如,如ITU-T建议T.30和T.4中所定义)的群组3协议通过PSTN130发送传真传输。发送方可操作设备110,因此通过例如以下方式向接收者发送传真传输:将纸质文档放入设备110中并且将接收者的电话号码输入到设备110中。电话号码可以是已向与接收者相关联(例如,接收者所拥有)的特定移动设备分配的移动电话号码。设备110扫描纸质文档并且将该文档的内容转换成电子传真格式。另选地,设备110可将电子文档转换成电子传真格式。然后设备110(例如,使用数据网络上的IP语音或IP传真)将该文档的内容以声频音(例如,依据群组3协议的传真音)的形式通过PSTN 130和/或其他通信网络传输到由接收者的电话号码识别的目的地。
与拥有传真能力(例如,传输和接收)截然不同(或相组合),发端设备可具有电话能力,诸如通过支持IP语音的PSTN 130和/或其他通信网络来接收和传输语音呼叫(例如,发端设备是陆线电话、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等中的任何一者)。发端设备110可通过拨打接收方的电话号码(例如,(222)222-2222)经PSTN 130发起呼叫。然后PSTN 130可将该呼叫路由到移动交换中心(例如,其可为语音/数据网络140的一部分),该移动交换中心经由蜂窝塔145将该呼叫与移动设备100连接。
移动设备100可以是能够接收从PSTN 130、语音/数据网络140或类似通信网络发起的电话呼叫的任何移动设备,例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电脑或膝上型电脑。例如,移动设备100可以通过PSTN 130、语音/数据网络140、其他通信网络或它们的任何组合来接收设备110所发起的入局呼叫(例如,如果发送方将传真传输发送到移动设备100的电话号码的话)。然而,移动设备一般不被配置为处理或应对入局传真传输(作为入局电话呼叫)。例如,如果接收方(例如,用户)使用移动设备100接起来自设备110的入局呼叫,则接收方将听到人类无法理解的传真音,并且接收方没有任何办法从传真传输接收消息内容或者以其他方式对传真传输的内容进行解码或解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下文将进一步描述,移动设备100可自动地且透明地向传真服务器120进行出局呼叫并且使入局呼叫与出局呼叫建立会议(或合并),使得传真服务器120可接收到入局呼叫并且对其中包含的传真传输进行解码。
传真服务器120可由基于云的传真消息传递服务操作并且能够处理去往传真消息传递服务的订户的传真传输。(移动设备100的用户也可为传真消息传递服务的订户。)传真服务器120可接收旨在用于订户的传真传输,由该传真传输生成传真消息(或对该传真传输中的消息内容进行解码),其中该传真消息采用订户可查看的格式,例如便携式文档格式(PDF)、标记图像文件格式(TIFF),并且使该传真消息可供订户使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服务器120存储或者有权访问数据库,该数据库存储传真消息传递服务的订户的帐户信息。订户(例如,用户)的帐户信息可包括订户的移动电话号码(其被分配给移动设备100)、订户的电子邮件地址以及与订户的帐户有关的其他信息。如图所示,传真服务器120是云计算系统150的一部分。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独立服务器计算机或服务器计算机集群可实现传真服务器120。
传真服务器120可通过各种方式使传真消息可供接收方使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服务器120将传真消息发送到接收方的电子邮件地址–所谓的“推动”机制。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服务器120将传真消息存储在数据存储器中直到接收方通过网络在此处访问传真消息–所谓的“拉动”机制。例如,传真消息可保持存储在通过互联网可访问的网页服务器上。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将指示新传真消息可用的通知连同有关如何访问新传真消息的信息(例如,包含到所存储的传真消息的超链接(诸如统一资源定位符(URL))的电子邮件通知)一起发送到(寻址到)接收方。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将该通知作为文本消息发送到移动设备100的已知电话号码。接收方可向传真消息传递服务的提供商指明接收方希望何时及如何接收传真消息和/或通知。例如,接收方可向提供商指明接收方的任何新传真消息应作为电子邮件中的附件发送到接收方的电子邮件地址。合适的网页服务器或邮件服务器可作为传真消息传递系统的一部分来提供以实现此类功能。
为了消除如前所述对传真服务器处的单独DID电话号码的需求,传真消息传递服务可提供移动设备中运行(执行)的移动传真软件,例如作为移动应用程序的一部分。移动传真软件使订户能够接收作为寻址到订户的移动设备的电话号码的传真传输来发起的传真消息。为了做到这一点,移动传真软件可按如下方式处理传真传输。当订户接听移动设备处的入局呼叫时,移动传真软件“侦听”所接听的呼叫并(例如,基于识别可听传真音)检测该呼叫是否包括传真传输。如果是这样,该软件将在移动设备的触摸屏上提示订户是否应接受传真传输。如果通过订户对指示这种情况的提示作出响应(例如,通过订户按下提示上的“确定”按钮),由此订户希望接受传真传输,则该软件将向传真服务器进行出局呼叫(同时入局传真呼叫处于保持状态)。一旦传真服务器接听,移动传真软件就会使入局呼叫与出局呼叫建立会议(或合并),以便随后在传真服务器向传真发端设备发出接受传真传输的情况下该传输可继续。一旦已完成该传输,就终止入局呼叫和出局呼叫。然后传真服务器将使其刚刚接收到的传真传输以一定格式提供,该格式可通过互联网下载以便在订户的移动电话中运行的应用程序内查看或推送到订户的电子邮件地址。然而,应当注意,在该场景中,移动传真软件需要订户主动参与以便启动传真服务器对传真传输的接收。例如,如此前所述,当在移动设备处接收到入局呼叫时,需要订户1)指示移动设备中的电话软件接听入局呼叫,以及2)在订户希望接受传真传输时对进一步的提示作出响应。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通过以下方式克服了与移动设备用户主动参与寻址到该设备的移动电话号码的入局呼叫(其可为传真传输)相关联的缺点:移动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传真软件程序以自动地且透明地处理入局呼叫,从而检测其中包含的传真传输。换句话讲,传真软件程序此时自动地执行此前需要具有用户输入的操作(例如,接听入局呼叫以及向传真服务器进行出局呼叫)。另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在不警告移动设备的用户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操作。具体地讲,传真软件程序在无需即时用户输入的情况下自动地接听入局呼叫,并且决定是否要使具有传真传输的入局呼叫与向传真服务器的出局呼叫建立会议(或合并)。如果入局呼叫被检测为传真传输,则发起出局呼叫,并且通过该出局呼叫(通过合并所接听的入局呼叫)将传真传输路由或发送到传真服务器。然而,如果入局呼叫被检测为“语音”呼叫而非传真传输,则传真软件程序可不进行出局呼叫并且将(例如,通过铃音的回放和/或电话振铃GUI的呈现)提示移动设备100的用户接起语音呼叫。用户可例如通过以下方式指示该软件接听该呼叫:致动移动设备100上的物理按钮或致动移动设备100的触摸屏显示器上显示的GUI中的虚拟按钮。
为了透明地操作,移动设备可包括传真软件程序的透明操作模式,这允许软件程序处理移动设备处的入局呼叫,而无需用户干预且无需向移动设备100的用户警告入局呼叫。图3示出了移动设备100的显示屏幕上显示的示例性图形用户界面(GUI)配置屏幕305,该GUI配置屏幕示出了传真软件程序的配置设置。GUI屏幕305包括用于在“手动模式”与透明模式之间切换传真软件程序的控制选项310。在透明模式下,该程序处理入局呼叫,同时移动设备100保持处于例如“待机”(或睡眠)模式,而无需在显示屏幕上或通过扬声器(例如,扩音器或相连的耳机)输出正常入局呼叫振铃警报。因此,例如,在处于透明模式下时,传真软件程序将接听每一个入局呼叫,而不需要即时用户输入(例如,无需用户选择指示移动设备接听该呼叫的GUI项),同时显示屏幕保持处于待机模式(或睡眠)。这也可被描述为“防止”GUI显示典型入局呼叫振铃屏幕,该典型入局呼叫振铃屏幕也可具有供用户选择的GUI项以指示移动设备接听该呼叫。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果用户正在使用移动设备(例如,正在运行另一个应用程序,诸如游戏),则透明模式确保在处理传真传输时不打断用户。这样,传真软件程序可将传真传输发送到传真服务器120,而无需让移动设备100的用户知道该传真传输。
如果传真软件程序确定入局呼叫是语音呼叫而不是传真传输,则传真软件程序可(例如,通过在移动设备的显示屏幕上呈现入局呼叫振铃屏幕或回放铃音)输出入局呼叫振铃警报以提示用户接起入局呼叫。例如,传真软件程序可激活移动设备的显示屏幕以显示入局呼叫振铃屏幕的GUI;并且传真软件程序可通过移动设备的扬声器触发铃音的回放。一旦用户接起该呼叫,移动设备就可例如通过以下方式“连接”已经接听的呼叫:允许通过所接听的入局呼叫来传输由移动设备的麦克风捕获的上行链路通信音频信号,同时(通过入局呼叫)回放从发端设备接收到的下行链路通信音频信号。
与传真软件程序自动地且透明地操作的透明模式不同,手动模式更类似于此前所述的传真消息传递服务,其在入局呼叫的处理期间需要用户输入。例如,在处于手动模式时,当移动设备接收到入局呼叫时,该设备可立即输出正常入局呼叫振铃警报以提示用户接听该呼叫。一旦用户指示该软件接听该呼叫且随后在所接听的呼叫中检测到传真传输,该软件就可提示用户决定是否要向传真服务器发送传真传输。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被集成为移动设备100的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是在移动设备100的操作系统之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例如,移动应用程序)。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可具有被视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的一些部件以及为移动应用程序的一部分的其他部件。传真软件程序可作为移动设备100的后台过程来执行,并且可根据需要(例如在用户希望手动地改变其配置设置时)激活(例如,被带到前台)。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启动但随后保持处于后台中,并且在移动设备100接收到入局呼叫时激活(例如,被带到前台)。具体地讲,传真软件程序可在识别移动设备100处接收到入局呼叫时变为激活的。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可保持处于后台中,并且一旦接收到入局呼叫,移动设备(例如,在移动设备中执行的另一个软件部件)就可激活该程序,以便其处理可包括在入局呼叫中的潜在传真传输。
图2是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流程图,其示出了由发端设备、移动设备和传真服务器执行的操作(包括由移动设备中执行的传真软件程序执行的那些)以自动地且透明地处理入局呼叫,从而检测是否在移动设备处接收到传真传输。
如此前所述,移动设备100包括传真软件程序205,该传真软件程序用于自动地且透明地处理向移动设备100的入局呼叫,以便检测其中包含的向移动设备100的电话号码发送的传真传输。传真软件程序205在该示例中以透明模式操作,这允许程序205处理入局呼叫,而无需即时用户指令或干预且无需向用户警告入局呼叫,如此前所述。发端设备110向移动设备100的电话号码(即,电话号码(222)222-2222)进行呼叫并且移动设备100接收该入局呼叫。此时,传真软件程序205(其在移动设备100接收到入局呼叫之前可能已在后台中操作)响应于程序205(在方框210处)识别入局呼叫而被激活(例如,被带到前台)。除了识别入局呼叫以外,程序205还可识别与入局呼叫有关的信息,诸如电话号码(例如,通过呼叫者ID来识别发端设备110的(333)333-333))。程序205接听入局呼叫,并且(在决策方框215处)确定(例如,分析)入局呼叫是否为或包含传真传输。该确定可基于传真软件程序205是否识别与传真音相关联的信号或解析指示该呼叫包括传真传输的元数据。
如果所接听的入局呼叫被确定为传真传输,则程序205(在方框220处)向传真服务器120进行出局呼叫。然后传真软件程序继续(在方框225处)使入局呼叫与出局呼叫建立会议(或合并),其中其可在传真服务器120已接听来自移动设备100的出局呼叫后进行这种操作,以便传真服务器120此时可接收传真传输。换句话讲,传真服务器120通过与移动设备100的会议呼叫来(在方框230处)从发端设备接收入局传真传输。例如,一旦传真服务器120接听来自移动设备100的出局呼叫,传真软件程序就可立即使入局呼叫与向传真服务器120的出局呼叫建立会议或合并,使得传真服务器120还接收入局传真传输。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建立发端设备110、移动设备100与传真服务器120之间的三方呼叫,以使得传真服务器120可接收到设备110所发起的传真传输。
留在传真服务器120处时,传真服务器120可(在决策方框235处)确定其已接收到的入局呼叫是否用于新用户,例如不用于现有订户。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服务器120通过确定与传真服务器120建立会议的移动设备100的电话号码是否与现有订户相关联(例如,通过使移动设备100的已知电话号码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订户帐户信息进行匹配)来确定移动设备100的用户是否为新用户。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服务器120可使用呼叫者ID技术来识别与传真服务器120建立会议的移动设备100的电话号码。如果该用户被确定为新用户,则传真服务器120可(在方框240处)为用户创建用户帐户。为该用户创建新用户帐户可涉及传真消息传递服务向用户请求信息(例如,通过传真软件程序、通过网站或其他方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服务器120或由传真消息传递服务操作的其他服务器可自动地从传真软件程序获得有关用户的信息,而无需主动地请求用户,这是由于传真软件程序透明地处理入局呼叫,从而使移动设备100的用户不知道发生的操作。例如,传真软件程序可能已知悉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并且可响应于来自服务器的查询而将该信息(例如,通过数据网络,诸如互联网)发送到传真服务器120或由传真消息传递服务操作的其他服务器。然后传真服务器120可在为该用户创建用户帐户时将该电子邮件地址与该用户相关联,例如,以与随来自该用户的移动电话100的入局呼叫一起接收到的呼叫者ID相关联的方式存储电子邮件地址。之后传真服务器120可使用该电子邮件地址将传真消息(该传真服务器通过来自该用户的移动设备的入局呼叫来接收的传真消息)发送到该用户。
如果传真服务器120确定该用户不是新用户(即,该用户是传真消息传递服务的现有订户或此前已对传真消息传递服务创建帐户),则传真服务器120(在方框245处)立即由所接收到的传真传输生成传真消息。还应当注意,传真服务器120可被共享,因为其可处理来自与不同用户或订户相关联的多个不同移动设备100的入局呼叫。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服务器120以纠错模式(ECM)执行以检测并纠正可能已在传真传输中发生(例如,由噪声引起)的错误。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服务器120以在移动设备100或其他类型计算设备上可查看的数字格式生成传真消息。例如,传真服务器120可使传真消息以便携式文档格式(PDF)格式来格式化。然后传真服务器120(在方框250处)向移动设备100发送指示传真消息准备好被查看的通知,和/或直接向用户的移动设备100发送传真消息。移动设备100接收通知和/或传真消息,并且(在方框255处)将其显示在移动设备100的显示器上,例如作为推送通知。传真服务器120可通过各种方式(例如,通过电子邮件或通过将传真消息存储在用户可访问的网页服务器上)使传真消息可供移动设备100的用户(即,接收方)使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消息传递服务可在使传真消息可供用户使用之前请求移动设备100的用户付款(例如,通过传真软件程序)或以其他方式处理用户的付款(例如,通过从用户的帐户扣除付款信贷额)。因此,这些操作允许用户接收直接作为传真传输发送到移动设备100的电话号码的传真消息。
返回到移动设备100中运行的传真软件程序、特别是决策方框215,如果该呼叫被确定为语音呼叫而非传真传输,则传真软件程序(在方框260处)输出入局呼叫振铃警报以提示用户接起所接听的入局呼叫。如此前所述,由于到目前为止用户一直不知道所接听的呼叫或其处理,因此传真软件程序可向用户输出警报,该警报可模拟通常用于向用户通知未接听的入局呼叫的振铃警报。例如,可通过作为正常入局呼叫振铃屏幕的移动设备的GUI来呈现该警报,该正常入局呼叫振铃屏幕包含用户通常在振铃警报中接收的任何信息(例如,呼叫者ID)以及接起该呼叫的选项。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除了显示GUI之外(或作为其一部分),传真软件程序还可通过移动设备的扬声器触发铃音的回放来提示。该振铃可一直持续到用户接起该呼叫或持续预定时间量(例如,30秒),此时如果用户仍未接起该呼叫,则传真软件程序使所接听的呼叫与基于云的语音邮件服务建立会议以记录(或产生)语音消息。
一些实施方案执行图2所述的操作的变型。例如,可能不会按所示和所述的确切顺序执行该图的具体操作。可在一个连续操作系列中执行这些具体操作,可省略一些操作,并且可在不同实施方案中执行不同具体操作。例如,传真服务器120所执行的操作可采用与该图所示不同的顺序。例如,传真服务器可先(在决策方框235处)确定其已识别的入局呼叫是否用于新用户,再(在方框230处)实际接听该呼叫并接着接收入局传真传输。
图4是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过程400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流程图,该过程用于自动地且透明地处理向移动设备100的入局呼叫,以检测其中包含的向移动设备的电话号码发送的传真传输。可由传真软件程序205(其存储在移动设备的存储器中,并且由移动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执行该流程图的操作,同时传真软件程序205处于透明模式,如图1至图3所述。在图4中,过程400在传真软件程序205(在方框405处)识别移动设备100处正在接收入局呼叫时开始。例如,传真软件程序识别移动设备的收发器正在(例如,从蜂窝塔145)接收控制信号,从而指示已向移动设备发起入局呼叫。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205通过移动设备100的操作系统OS(例如,ANDROID操作系统)可获知或可识别入局呼叫。例如,OS可在发生各种系统事件(例如,入局呼叫的电话状态变化)时自动地发送广播消息。为了接收广播消息,传真软件程序可以以从OS接收某些广播消息的意图来声明广播接收器。在该特定情况下,传真软件程序可以以接收广播消息(由OS发送)的意图来声明广播接收器,该广播消息指示移动设备处的电话变化(例如,从蜂窝塔145接收到指示入局呼叫的控制信号)。因此,当从OS接收到指示这种电话变化的广播消息时,传真软件程序识别或获知入局呼叫。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在移动设备100接收到入局呼叫时启动或激活(例如,被带到前台)。例如,当OS广播指示入局呼叫正被移动设备接收的消息时,此前所述的广播接收器可启动传真软件程序。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程序可保持处于后台中,并且连续监测移动设备100(例如,其收发器)的任何所接收到的入局呼叫。此时,该程序可变为完全激活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除了识别正在接收入局呼叫之外,传真软件程序还可识别有关入局呼叫的信息,诸如发端设备的电话号码(例如,(333)333-3333)(例如,使用任何呼叫者ID机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由于传真软件程序处于透明模式,因此移动设备不会向用户警告所接收到的入局呼叫。换句话讲,传真软件程序可防止移动设备输出入局呼叫振铃警报,而通常在接收到入局呼叫时会发生入局呼叫振铃警报(例如,在处于手动模式时)。例如,传真软件程序将防止GUI在移动设备的显示屏幕上显示入局呼叫振铃屏幕,该入局呼叫振铃屏幕向用户通知入局呼叫,并且提示用户接听入局呼叫。传真软件程序还可防止触发铃音的回放并且防止振动电机的激活,而振动电机通常会振动以向用户指示正在接收入局呼叫。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防止在识别入局呼叫后输出该警报。
过程400(在方框410处)在无需即时用户输入的情况下接听入局呼叫。由于传真软件程序处于透明模式,因此该程序不会提示用户接听该呼叫,从而将接听该呼叫而无需从用户接收指令(例如,无需移动设备的用户通过例如以下方式发出指令来接听该呼叫:选择(或致动)物理按钮或移动设备的触摸屏显示器上显示的GUI选项或说出语音命令,以引导移动设备接起入局呼叫)。这与例如手动模式截然不同,在该手动模式下,在移动设备提示用户接听呼叫(例如,通过呈现入局呼叫铃声屏幕和/或触发铃音的回放来输出警报)时,响应于即时用户输入而接听该呼叫。为了接听入局呼叫,传真软件程序可(通过OS中提供的应用编程接口(API))指示OS接听该呼叫。具体地讲,传真软件程序可被配置为与API一起工作以调用OS的TelephonyManager类别中的方法(例如,“answerRingingCall”),从而指示OS接听入局呼叫,而无需接收(即时)用户指令。一旦OS接听该呼叫,传真软件程序就可通过API来与移动设备的OS通信,以通过蜂窝塔145来与语音/数据网络140(例如,移动交换中心)建立信道(经收发器)。一旦建立该信道,移动设备就将开始接收由设备110传输的入局或所谓下行链路通信音频信号或者呼叫内容信号或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一旦传真软件程序指示移动设备接听该呼叫(例如,指示移动设备中的收发器将信号传输回发端设备),该程序就可将入局呼叫置于保持状态,从而防止发端设备从移动设备接收音频(例如,已被移动设备中的麦克风拾取的环境声音)。例如,通常,在启动语音呼叫时,麦克风路径将上行链路通信音频信号生成为被移动设备的麦克风(例如,内部麦克风或外部麦克风(诸如耳机麦克风))捕获的声音。然后(例如,通过语音/数据网络130)将音频信号传输到参与语音呼叫的其他设备。然而,在透明模式下,传真软件程序205可在处理入局呼叫时指示移动设备(例如,OS)使麦克风静音(例如,通过不接通或者关断麦克风路径)。在接听入局呼叫时,移动设备100可接收到下行链路通信信号,但尚未传输上行链路通信信号,这是由于麦克风路径未生成上行链路音频信号。防止上行链路音频信号的传输具有优点。例如,如果入局呼叫是传真传输,则在入局呼叫与向传真服务器的出局呼叫建立会议时,移动设备100处的声音不会干扰传真传输,这是由于不存在上行链路通信音频信号。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并不防止麦克风路径的启动,而是可以以不同方式使麦克风静音,并且转而传输静音或无声的上行链路通信信号。
过程400(在决策方框415处)确定(或分析)下行链路通信信号是否指示所接听的入局呼叫为或包含传真传输(与例如语音呼叫或语音传输截然不同)。具体地讲,传真软件程序可在事先获知传真音的情况下通过对下行链路通信信号应用数字音频信号处理以找出入局呼叫中是否存在传真音,从而确定(或检测)入局呼叫是否为传真传输。一个示例是来自设备110的1100Hz呼叫音。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可分析(例如,解析)伴随下行链路信号的元数据,以确定入局呼叫是否包括传真传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可对下行链路信号内包含的声频带控制信号执行谱域和时域分析以作出该确定。
在检测到所接听的入局呼叫是传真传输后,过程400(在决策方框420处)确定与发端设备相关联的发端电话号码(例如,(333)333-3333)是否在传真白名单上,该传真白名单存储在移动设备100的存储器中。具体地讲,将发端设备110的电话号码与存储在传真名单中的电话号码进行比较。传真名单包括应由此向传真服务器发送传真传输的设备(例如,发送方)的(一组)电话号码。这确保了该程序屏蔽入局呼叫,以便防止某些传真(例如,请求)被发送到传真服务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程序可能能够允许移动设备的用户通过传真软件程序的GUI来在传真名单中输入附加电话号码(或移除电话号码)。如果与发端设备相关联的电话号码不匹配任何所存储的电话号码,则传真软件程序(在方框425处)挂断(终止或断开)所接听的呼叫。例如,为了断开该呼叫,传真软件程序205可传输向发端设备110通知入局呼叫将被断开的消息(例如,T.30断开消息(DCN)和任选的过程中断断开(PID))。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作为传真白名单(包括应由此发送传真传输的设备的电话号码)的补充或替代,传真名单可包含不应由此向传真服务器发送传真传输的电话号码(例如,黑名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与发端设备相关联的电话号码与所存储的黑名单电话号码匹配,则该程序可(在方框425处)终止(或断开)入局呼叫。应当注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方框420中所述的该黑名单操作(或白名单操作)可在接听该呼叫之前发生(并因此在一些情况下避免接听该呼叫)。
在与发端设备相关联的电话号码匹配传真名单中的特定号码(或在传真名单为黑名单的情况下,该电话号码不匹配该名单中的特定号码)后,过程400继续(在方框430处)向传真服务器120进行出局呼叫(例如,使用移动设备100中的多呼叫功能)。因此,该程序向传真服务器进行出局呼叫以将所接收到的下行链路通信信号发送到传真服务器。为了发起该呼叫,该程序可能此前已存储传真服务器120的电话号码(例如,在下载/安装该程序时),当向传真服务器120进行出局呼叫时,其从移动设备100的本地存储器访问该电话号码。该电话号码可为共享号码,因为其将由消息传递服务的多个订户的移动设备中运行的传真软件程序使用(以便呼叫传真服务器120)。一旦传真服务器接听,过程400就(在方框435处)使入局呼叫与向传真服务器120的出局呼叫建立会议或合并,使得传真服务器120还接收正在进行的传真传输。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是建立发端设备110、移动设备100与传真服务器120之间的三方呼叫的中介,以使得传真服务器120可接收到设备110所发起的传真传输。因此,传真软件程序充当中介来建立设备110与传真服务器120之间的会议呼叫,以便传真服务器在无需移动设备100处的用户输入的情况下接收到传真传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移动设备100使发端设备110与传真服务器120之间的呼叫建立会议时,移动设备可继续使其麦克风关断(或静音)以便确保移动设备100处的声音(例如,噪声)不会随传真传输一起传输到传真服务器。
在语音/数据网络采用长期演进(LTE)无线电信协议的实施方案中,移动设备100可例如通过向核心网络传输非接入层(NAS)服务请求(例如,经由无线电接入网)来进行出局呼叫。如上所提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可能此前已存储传真服务器120的电话号码(例如,在下载/安装传真软件程序时),当向传真服务器120进行出局呼叫时,其从移动设备100中的本地存储器访问该电话号码。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可能此前已存储可用于呼叫由传真消息传递服务操作的传真服务器120的多个电话号码,并且移动设备100可选择这些电话号码之一来向传真服务器120进行出局呼叫。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基于移动设备100的当前位置来选择电话号码。例如,传真软件程序可选择移动设备100的当前位置本地的电话号码以便避免产生长途费用。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可通过(例如,经互联网)访问存储传真服务器120的电话号码的服务器来获得传真服务器120的电话号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传真软件程序确定传真服务器120已完成从发端设备110接收传真传输时,传真软件程序可使移动设备100结束会议呼叫。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传真传输已完成:分析下行链路通信信号以确定是否仍存在传真音,如果不存在,则其可指示传真服务器120成功接收到了传真传输。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一旦从发端设备检测到指示发端设备已挂断的呼叫方控制(CPC)信号,就可确定传真传输已完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传真服务器120已接收到传真传输时,传真服务器120可终止正在进行的呼叫。此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随后可终止发端设备110的初始入局呼叫。
过程400(在方框440处)从传真服务器120接收到指示由传真传输生成的传真消息准备好(并可用于)被查看的通知。移动设备100可使用所接收到的通知来(例如,通过来自移动传真应用程序自身的推送通知,该移动传真应用程序生成移动设备的显示屏幕上的弹出窗口和/或生成声音效果)向移动设备的用户警告传真消息可供查看。该通知可包括链接,移动设备100的用户可(例如,通过移动设备的显示屏幕的弹出窗口上的轻击手势)在该链接中选择,以便下载传真消息。如随后将描述的,如果用户有待成为订户(例如,尚未对传真消息传递服务创建帐户),则一旦选择了该链接,就可提示用户创建帐户。而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消息可附加到该通知。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由于移动设备100处于透明模式,因此如随后将描述的,该警报是移动设备100的用户接到传真传输的通知的第一时刻。换句话讲,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对传真软件程序的(即时)用户输入。过程400(在方框445处)从传真服务器120接收由传真传输生成的传真消息,以便显示在移动设备100的显示屏幕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服务器一旦已确认允许用户检索传真消息(例如,已确认用户为订户),就发送传真消息。
返回到方框415,如果过程400确定入局呼叫是语音呼叫而不是传真传输,则过程400(在方框450处)输出入局呼叫振铃警报以提示移动设备的用户需要接起入局呼叫。该确定可基于下行链路通信信号中不存在传真音这一事实,该信号中包括的元数据未指示其包括传真传输,或呼叫者ID指示与发端设备相关联的电话号码不是传真号码(例如,该电话号码是存储在移动设备的存储器中的联系人名单中的家庭电话号码)。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确定可基于语音识别。例如,传真软件程序205可通过将下行链路通信信号中的语音模式/签名与预先存储的语音模式/签名进行比较来识别在发端设备处讲话的个人。由于到目前为止移动设备100的用户一直不知道入局呼叫(例如,因为传真软件程序可在处于透明模式时执行过程400),因此传真软件程序可以以与未接听的入局呼叫类似的方式警告用户。例如,传真软件程序可输出入局呼叫振铃警报,该入局呼叫振铃警报模拟通常用于向用户通知所识别的未接听的入局呼叫的入局呼叫振铃警报。可通过移动设备的传真软件程序的GUI来呈现所输出的振铃警报,该GUI类似于“正常”入局呼叫振铃屏幕(例如,由移动设备100的制造商安装的电话应用程序呈现给用户使之接听入局呼叫的入局呼叫振铃屏幕),其包含(或提供)用户通常在振铃警报中接收的任何信息(例如,呼叫者ID信息)以及用于接起入局呼叫并使入局呼叫与语音邮件服务建立会议的按钮或选项(例如,移动设备100上的物理按钮或移动设备100的触摸屏显示器上显示的虚拟按钮)。除了经由GUI提示用户之外,传真软件程序还可通过触发铃音的回放来提示,和/或激活振动电机以使移动设备振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移动设备可将振铃音传输到已置于保持状态的发端设备。例如,当发端设备向移动设备进行呼叫时,发端设备将(例如,从PSTN 130)接收(例如,通过发端设备中的扬声器)回放的振铃音,同时向移动设备警告入局呼叫。一旦移动设备接听入局呼叫并且振铃音停止,移动设备就可(例如,通过关断移动设备处的麦克风路径)将发端设备置于保持状态,同时其分析入局呼叫以确定该入局呼叫是否包括(或为)传真传输。然而,一旦传真软件程序确定入局呼叫是语音呼叫,移动设备就可传输振铃音的上行链路通信信号,该振铃音可类似于在移动设备接听该呼叫之前发端设备所接收到的振铃音。具体地讲,传真软件程序可指示移动设备100的收发器向发端设备传输模拟振铃音的音频信号。传真软件程序可继续传输音频信号,直到移动设备的用户接起该呼叫,或直到该呼叫与语音邮件服务建立会议,如下所述。这给发端设备110的发送方留下了该呼叫有待被接听的印象,而实际上,移动设备100已经接听该呼叫并接收到用于分析的下行链路信号。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可传输不同振铃音,以便向发送方通知这些过程正被传真软件程序处理。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并非在接听该呼叫(例如,在方框410处)时向发端设备发送静音的上行链路信号,而是可立即传输振铃音。如果该呼叫被确定为传真传输,则传真软件程序可停止传输振铃音。
过程400(在决策方框455处)确定用户是否已接起该呼叫。如果用户接起了所接听的入局呼叫(例如,致动物理或虚拟按钮以接起该呼叫,或通过语音命令),则移动设备会(在方框470处)将该呼叫连接到用户(例如,通过将该呼叫路由到移动设备的扬声器和麦克风)。例如,一旦用户接起该呼叫,移动设备就脱离保持状态,并且耦合到移动设备的扬声器将下行链路通信信号转换为声音;且耦合到移动设备的麦克风将移动设备处捕获的声音转换为上行链路通信信号,然后由移动设备(例如,其收发器)将该上行链路通信信号(通过语音/数据网络140)传输到发端设备11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扬声器和麦克风可处于移动设备中;而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任一者可通过无线方式(例如,通过蓝牙链路)耦合到移动设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一旦用户接起所接听的入局呼叫,移动设备就可停止向发端设备传输振铃音。
然而,如果用户未接起该呼叫,则过程400继续(在方框460处)向基于云的语音邮件服务所操作的语音邮件服务器(例如,作为图1中的云150的一部分,但未示出)进行出局呼叫,该语音邮件服务器能够记录语音消息。与(例如,在方框430处)在接收到传真传输时向传真服务器进行呼叫类似,该程序可(使用移动设备100中的多呼叫功能)向语音邮件服务器进行出局呼叫以向语音邮件服务器发送所接收到的下行链路通信信号。为了发起该呼叫,该程序可能此前已存储语音邮件服务器的电话号码(例如,在下载/安装该程序之后由移动设备的用户输入,或在此前已下载时存储在传真软件程序内)。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可等待预定时间量(例如,十秒)才从用户接收指令来接起该呼叫(例如,通过选择按钮或GUI选项)。如果未从用户接收到指令,则该应用程序将自动地向语音邮件服务器进行呼叫。一旦语音邮件服务器接听,过程400就(在方框465处)使入局呼叫与向语音邮件服务器的出局呼叫建立会议或合并以使语音邮件服务器能够使用下行链路通信信号来记录语音消息,并且将语音消息远程地存储在语音邮件服务器处。类似于与传真服务器的会议呼叫,传真软件程序205可在会议呼叫在进行中时指示移动设备使麦克风静音。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语音邮件服务器可通过互联网来访问。一旦传真软件程序确定语音邮件服务器已完成记录来自发端设备的语音消息(例如,通过检测预定时间量内不存在可听声,或检测指示发端设备和/或语音邮件服务器已断开该呼叫的CPC信号),传真软件程序就可使移动设备结束会议呼叫。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移动设备100可从语音邮件服务器接收通知(类似于方框440),该通知指示语音消息准备好被移动设备100的用户收听(或下载)。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移动设备上执行的单独语音邮件应用程序(或过程)可执行语音邮件服务。例如,作为传真软件程序执行步骤460和465的替代,传真软件程序可要求单独语音邮件应用程序进行该呼叫并使入局呼叫与语音邮件服务器建立会议。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语音邮件应用程序(或传真软件程序)可在移动设备处记录语音消息(而非与语音邮件服务器建立会议),并且将语音消息存储在移动设备的存储器中,以便移动设备100的用户在稍后时间收听。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果语音邮件服务不可用,则移动设备可简单地断开该呼叫。
一些实施方案执行过程400的变型。例如,可能不会按所示和所述的确切顺序执行过程400的具体操作。可在一个连续操作系列中执行这些具体操作,可省略一些操作,并且可在不同实施方案中执行不同具体操作。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过程400在(方框410处)接听入局呼叫之前,(在方框420处)确定发端设备的电话号码是否在传真名单(白或黑名单)上。换句话讲,传真软件程序并非连接(或接听)入局呼叫,而是可作出该确定,并且如果该号码不在该名单上,则该程序可指示移动设备的收发器拒绝接起该呼叫。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决策方框415处)检测到所接听的入局呼叫是传真传输后,传真软件程序可(在方框430处)立即向传真服务器进行出局呼叫以将所接收到的下行链路通信信号发送到传真服务器,而无需检查以看看与发端设备相关联的电话号码是否在传真名单上,如此前在图2中所述。
图5示出了移动设备如何从待机模式屏幕进展到入局呼叫警报屏幕,并从待机模式屏幕进展到传真消息收到通知屏幕,同时处于透明模式。具体地讲,该图示出了当传真软件程序205在处于透明模式时自动地处理入局呼叫时移动设备100的显示屏幕(例如,触摸屏显示器)的四个阶段500-515。将参考图4描述该图的各个阶段。
阶段500示出了当传真软件程序识别并接听入局呼叫时移动设备处于“待机”(或睡眠)模式。待机模式是指移动设备100处于通电状态的模式,其允许一些应用程序/程序保持激活(例如,以允许接收SMS消息、电话呼叫、电子邮件和警报),同时在移动设备100上向用户呈现待机模式屏幕。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待机模式屏幕是空白屏幕,其中移动设备的显示屏幕未显示任何GUI。换句话讲,显示屏幕可为关闭的。该阶段示出了移动设备如何保持处于待机模式,从而向用户呈现待机模式屏幕,同时开始处理入局呼叫,如例如图4的方框405-415中所述。具体地讲,该阶段示出了在传真软件程序识别该呼叫、接听该呼叫并且确定该呼叫是否包括传真传输时,未向移动设备的用户警告入局呼叫。这与手动模式截然不同,在该手动模式下,电话应用程序(例如,由移动设备100的制造商安装的电话应用程序)可在识别入局呼叫时在移动设备的显示屏幕上显示入局呼叫振铃屏幕的GUI,以提示用户手动地(例如,通过选择GUI选项)接听该呼叫。换句话讲,在处于透明模式时,传真软件程序例如在识别入局呼叫后防止GUI在显示屏幕上显示入局呼叫振铃屏幕。具体地讲,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可指示移动设备100的OS不向电话应用程序通知入局呼叫,以便防止其显示其入局呼叫振铃屏幕。例如,与传真软件程序类似,电话应用程序可(例如,通过广播接收器)请求OS发送入局呼叫的电话状态变化的广播消息。传真软件程序可通过以下方式干预该指令:通过使用权限来将这些类型的广播消息限制于仅由OS广播到传真软件程序。例如,传真软件程序可调用特定方法(例如,“sendBroadcast”),在该方法中,传真软件程序可指定权限参数,从而限制其他应用程序(例如,电话应用程序)接收广播消息。因此,当移动设备接收入局呼叫时,电话应用程序仍然不知道电话状态变化,这是由于OS可被指示不将电话状态变化消息广播到电话应用程序,从而防止电话应用程序显示入局呼叫振铃屏幕。因此,由于移动设备处于待机模式,移动设备的用户不知道所接收和接听的入局呼叫。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即使用户可与移动设备交互(例如,玩游戏),由此呈现不同于待机模式屏幕的情形,传真软件程序仍可处理入局呼叫而不通知用户。
阶段505示出了在传真软件程序确定所接听的入局呼叫为(或包含)传真传输之后移动设备保持处于待机模式。具体地讲,该阶段示出了移动设备如何保持处于待机模式,从而继续向用户呈现待机模式屏幕,同时传真软件程序向传真服务器进行出局呼叫并且将入局呼叫与向传真服务器的出局呼叫合并,以便将传真传输发送到传真服务器,如方框430和435所述。因此,当传真软件程序将传真传输发送到传真服务器时,进一步防止原本将向用户呈现的入局呼叫振铃屏幕被呈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果传真软件程序确定与发端设备相关联的电话号码不在传真名单上(如决策方框420所述),则移动设备将终止该呼叫并且继续呈现待机模式屏幕。因此,如果从设备接收到未被用户授权发送到传真服务器的传真传输,则传真软件程序将屏蔽包括该传真传输的呼叫,而不警告用户。
阶段510示出了移动设备通过显示如图4的方框440所述从传真服务器接收到的(例如,推送)通知的弹出窗口520来将待机模式屏幕改变为传真消息收到通知屏幕,如此前所述,所显示的弹出窗口通知520可为如下形式:带有用户可选择来从网站下载传真消息的链接的消息(例如,SMS),或用户可选择来检索传真消息的可选择弹出窗口通知。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弹出窗口520是所接收到的电子邮件的通知,用户可访问该电子邮件以查看传真消息(如果其附加到电子邮件的话)或遵循指令以便从网站下载传真消息。
阶段515示出了在传真软件程序确定所接听的入局呼叫是语音呼叫而不是传真传输之后,移动设备离开待机模式,并且呈现入局呼叫警报屏幕以提示用户接听该呼叫,如图4的方框450所述。例如,在检测到入局呼叫是语音呼叫后,传真软件程序可输出警报,该警报模拟通常用于向用户通知未接听的入局呼叫并且提示用户接起该呼叫的振铃警报。该警报指示移动设备激活其显示屏幕并且呈现入局呼叫振铃屏幕,其中该警报通过GUI 525来呈现,GUI 525可类似于电话应用程序(例如,由移动设备100的制造商安装的电话应用程序)通常为向用户通知未接听的入局呼叫而显示的GUI(例如,诸如在移动设备处于手动模式时可显示的GUI)。这将为用户提供一致性,而不必基于传真软件程序是否激活来查看两个单独GUI。GUI 525为用户提供在用户选择后指示传真软件程序接起所接听的入局呼叫的第一可选择选项501,以及在用户选择后指示传真软件程序将所接听的入局呼叫转移到语音邮件服务的第二可选择选项502。另外,GUI 525还包括有关入局呼叫的信息,诸如与发端设备相关联的电话号码(例如,通过使用呼叫者ID机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警报可包括振铃警报的其他方面。例如,通过使用该警报,传真软件程序可通过扬声器触发铃音的回放来提示,该铃音为用户提供用户需要接起呼叫的指示。另外,传真软件程序可通过激活振动电机以使移动设备振动来提示。应当理解,移动设备可通过任何常规机制向用户警告入局语音呼叫。
图6是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示出移动设备的框图。移动设备100包括无线收发器610、处理器620和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30。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30中存储有手动呼叫处理部件640和传真软件程序650。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CD-ROM、DVD、磁带、光学数据存储设备、闪速存储器设备以及相变存储器。
无线收发器610允许移动设备100通过通信网络(例如,经由蜂窝塔145或经由路由器155通过语音/数据网络140)与其他设备(诸如设备110和/或传真服务器120)无线地通信。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无线收发器610是可与蜂窝塔145交换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收发器。而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无线收发器可与路由器155交换无线电信号,以便经过通信网络传输和接收数据。
处理器6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电路(此处一般被称为“处理器”),其可包括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应用处理器或片上系统。处理器620可执行手动呼叫处理部件640和传真软件程序650以执行上文针对与移动设备100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描述的一些或所有移动设备操作和方法。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手动呼叫处理部件640和传真软件程序650任一者执行的操作和方法的量基于移动设备100处于什么模式。例如,在处于手动模式时,处理器620可执行手动呼叫处理部件640以接收和接听入局呼叫,(例如,向传真服务器120)进行出局呼叫,使入局呼叫与出局呼叫建立会议,以及终止(或拒绝)入局呼叫。处理器420可执行传真软件程序450以识别入局呼叫是传真传输,引起或示意手动呼叫处理部件向传真服务器120进行出局呼叫,引起或示意手动呼叫处理部件使正在进行的入局呼叫与向传真服务器120的出局呼叫建立会议,以及从传真服务器接收由传真传输生成的传真消息。另一方面,在处于透明模式时,处理器可执行传真软件程序650以执行上述手动呼叫处理部件640的(至少一些)操作和方法。例如,传真软件程序650可接收和接听入局呼叫,进行出局呼叫,以及终止入局呼叫。另外,在处于透明模式时,处理器620可执行传真软件程序650以执行附加任务,诸如确定与发端设备相关联的电话号码是否在传真名单上,向用户警告所接听的入局呼叫是语音呼叫,以及在用户接起时将该呼叫与用户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软件程序可被配置为与OS(例如,ANDROID OS)中提供的API一起工作。例如,传真软件程序可向OS软件栈发起呼叫以识别是否在移动设备处接收到入局呼叫,(例如,自动地且在无需即时用户干预的情况下)接听在移动设备处接收到的入局呼叫,以及限制其他应用程序(例如,在移动设备上执行的电话应用程序)的某些权限。应当理解,传真软件程序可(通过API)指示OS执行任何其他此前所述的操作。例如,图1至图5所述的任何操作。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移动设备100还可包括其他部件。例如,移动设备100可包括振动电机,该振动电机在被激活时(例如,在传真软件程序警告用户接起该呼叫时)使移动设备振动。该设备还可包括捕获声音的麦克风,该声音将被转换成上行链路通信信号,在移动设备和设备110都参与语音呼叫时,该上行链路通信信号将被移动设备的收发器610发送到设备110。该设备还可包括输出声音(例如,铃音和下行链路通信信号)的扬声器。另外,如此前所述,设备100可包括用于显示传真软件程序的GUI的(例如,触敏)显示屏幕。
图7是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流程图,其示出了传真服务器为处理传真传输而执行的过程。传真服务器120可执行该图中的流程图的操作。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传真服务器120从移动设备接收到呼叫(方框710)时启动该过程。可能已响应于移动设备100从设备110接收到传真传输而由移动设备100启动了该呼叫(例如,如图4中的方框430中那样)。传真服务器120识别移动设备的电话号码(方框72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使用呼叫者ID技术来识别移动设备的电话号码。传真服务器120确定移动设备的电话号码是否与传真消息传递服务的现有订户相关联(决策方框73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服务器120通过使移动设备100的电话号码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订户记录进行匹配来确定移动设备的电话号码是否与传真消息传递服务的现有订户相关联。如果移动设备100的电话号码不与现有订户相关联,则传真服务器120创建与移动设备100的电话号码相关联的订户帐户(方框74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服务器120可获得与移动设备100的用户有关的附加信息(例如,电子邮件地址、通知偏好)并且将该信息与订户帐户相关联。可例如通过移动设备100上运行的传真软件程序、网站或其他方式获得该附加信息。
如果移动设备100的电话号码已经与现有订户相关联或已创建与移动设备100的电话号码相关联的订户帐户(例如,如方框740中那样),则传真服务器120由该呼叫中的传真传输生成传真消息(方框750)并且使传真消息可供与移动设备100的电话号码相关联的订户使用(方框760)。传真服务器120可通过各种方式使传真消息可供与移动设备100的电话号码相关联的订户使用。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服务器可将文本消息发送到移动设备100的已知电话号码,该文本消息指示传真消息准备好查看并且还提供有关如何访问传真消息的信息。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服务器120可将传真消息作为电子邮件中的附件发送到与订户相关联的电子邮件地址。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服务器120可将传真消息存储在由订户(例如,通过门户网站)可访问的服务器上。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服务器120可将传真消息直接发送到移动设备100,使得订户可直接从安装在移动设备100上的传真软件程序查看传真消息。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传真服务器可将通知传输到移动设备,然后移动设备使用所接收到的通知来(例如,通过来自传真软件程序自身的推送通知,该传真软件程序生成移动设备的显示屏幕上的弹出窗口和/或生成声音效果)向移动设备的用户警告传真消息可供查看。因此,该过程允许传真服务器120处理在来自移动设备100的呼叫中接收到的传真传输。
一些实施方案执行过程400的变型。例如,可能不会按所示和所述的确切顺序执行过程400的具体操作。可在一个连续操作系列中执行这些具体操作,可省略一些操作,并且可在不同实施方案中执行不同具体操作。
图8是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示出传真服务器的框图。传真服务器120包括通信接口810、处理器820和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830。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830中存储有传真处理部件850。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CD-ROM、DVD、磁带、光学数据存储设备、闪速存储器设备以及相变存储器。
通信接口810为传真服务器120提供接口,以通过语音通信网络(例如,PSTN 130或语音/数据网络140)从移动设备100接收呼叫。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信接口810还为传真服务器120提供接口,以通过数据通信网络(例如,互联网)与移动设备100交换数据。
处理器8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电路(此处一般被称为“处理器”)。处理器820可执行传真处理部件850以执行上文针对与传真服务器120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描述的一些或所有传真服务器操作和方法。例如,处理器820可执行传真处理部件850以从移动设备接收呼叫,识别移动设备的电话号码,确定移动设备的电话号码是否与传真消息传递服务的现有订户相关联,创建与移动设备的电话号码相关联的订户帐户,由该呼叫所传输的传真传输生成传真消息,以及使传真消息可供与移动设备的电话号码相关联的订户使用。因此,传真服务器120可执行本文所述的至少一些功能以处理从来自移动设备100的呼叫接收到的传真传输。
一个实施方案可为制品,其中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部件(此处一般被称为“处理器”)编程为执行上述操作。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由执行存储在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的处理器来执行上述过程(例如,图4的过程400和图7的过程700)。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为移动设备100或传真服务器120的一部分。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这些操作中的一些可能由包含硬连线逻辑的具体硬件部件执行。这些操作可能另选地由编程的数据处理部件和固定的硬连线电路部件的任何组合来执行。
虽然已经在附图中描述和示出了某些实施方案,但应当理解,此类实施方案仅仅是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广义发明,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和所述的具体构造和布置,因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想到各种其他修改形式。

Claims (20)

1.一种由执行移动设备中的传真软件程序的处理器执行的方法,包括:
由所述传真软件程序识别所述移动设备处的入局呼叫;
在识别所述入局呼叫后,由所述程序防止所述移动设备的显示屏幕输出入局呼叫振铃警报;
由所述程序接听所识别的入局呼叫;
由所述程序分析所接听的入局呼叫以检测所接听的入局呼叫是否为语音呼叫;以及
在检测到所接听的入局呼叫为所述语音呼叫后,由所述程序经由所述显示屏幕输出所述入局呼叫振铃警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输出所述警报包括激活显示屏幕,所述显示屏幕显示入局呼叫振铃屏幕的图形用户界面(GU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入局呼叫振铃屏幕为所述用户提供1)接起所接听的入局呼叫的第一选项以及2)使所接听的入局呼叫与语音邮件服务建立会议的第二选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用户可配置的设置来进入透明模式,所述透明模式防止输出所述入局呼叫振铃警报,直到所接听的入局呼叫被检测为所述语音呼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设备包括扬声器,其中输出所述警报包括通过所述扬声器回放铃音,所述铃音向所述用户提供所接听的入局呼叫尚未被所述用户接起的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分析所述入局呼叫时及在输出所述警报时,将所接听的识别的入局呼叫置于保持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入局呼叫来自发端设备,其中将所接听的识别的入局呼叫置于保持状态包括在输出所述警报时,将振铃音传输到所述发端设备。
8.一种其中存储有供移动设备执行的指令的非暂态机器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所述移动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移动设备:
识别所述移动设备处的入局呼叫;
在无需即时用户输入的情况下接听所述入局呼叫以接收下行链路通信信号;
分析所接收的下行链路通信信号以检测所述信号是否指示所述入局呼叫为传真传输;以及
在检测到所接听的入局呼叫为传真传输后,向传真服务器进行出局呼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暂态机器可读介质,其中存储器存储附加指令,所述附加指令在被所述移动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移动设备防止所述移动设备的显示屏幕在识别所述入局呼叫后显示入局呼叫振铃屏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暂态机器可读介质,其中在所述移动设备接听所识别的入局呼叫、分析所接收的下行链路通信信号并且向所述传真服务器进行所述出局呼叫时,进一步防止所述显示屏幕显示所述入局呼叫振铃屏幕。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暂态机器可读介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附加指令,所述附加指令在被所述移动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移动设备:
使所述入局呼叫与向所述传真服务器的所述出局呼叫建立会议,使得所述传真服务器接收到所述传真传输;
从所述传真服务器接收通知,所述通知指示所述传真传输的传真消息可供查看;以及
在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显示屏幕上显示传真消息收到通知屏幕。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暂态机器可读介质,
其中所述存储器进一步存储具有一组所存储的电话号码的传真名单,所述一组所存储的电话号码指示哪些传真传输要被发送到所述传真服务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附加指令,所述附加指令在被所述移动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移动设备将发端电话号码与所述一组所存储的电话号码进行比较,以确定所述发端电话号码是否匹配所述传真名单中的特定电话号码,并且
其中,在确定匹配后,所述移动设备向所述传真服务器进行所述出局呼叫。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暂态机器可读介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附加指令,所述附加指令在被所述移动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移动设备通过使所述移动设备的麦克风静音来将所接听的入局呼叫置于保持状态,所述移动设备的麦克风被配置为捕获所述移动设备处的环境声音。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非暂态机器可读介质,其中在将所接听的呼叫置于保持状态时,执行分析所接收的下行链路通信信号并进行所述出局呼叫的所述指令。
15.一种移动设备,包括:
处理器;和
其中存储有指令的存储器,所述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移动设备:
识别所述移动设备接收到的入局呼叫;
在不向所述移动设备的用户警告已识别入局呼叫的情况下,接听所述入局呼叫;
分析所接听的入局呼叫以确定所述入局呼叫是传真传输还是语音呼叫
在确定所接听的入局呼叫为语音呼叫后,输出入局呼叫振铃警报;以及
在确定所接听的入局呼叫为传真传输后,1)向传真服务器进行出局呼叫,以及2)使所接听的入局呼叫与向所述传真服务器的所述出局呼叫建立会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设备,还包括扬声器、显示屏幕和振动电机,其中输出所述警报的所述指令使得所述移动设备:
在所述显示屏幕上显示向所述用户通知所述入局呼叫的图形用户界面(GUI);
通过所述扬声器回放铃音,所述铃音向所述用户提供所述用户要接起所接听的语音呼叫的指示;或
激活所述振动电机以使得所述移动设备振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显示屏幕是触敏显示屏幕,其中所述GUI包括1)接起所接听的语音呼叫的第一可选择选项,以及2)使所接听的语音呼叫与语音邮件服务建立会议的第二可选择选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语音邮件服务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由所述移动设备执行的语音邮件应用程序或通过互联网可访问的语音邮件服务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设备,还包括用于捕获所述移动设备的环境声音的麦克风,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附加指令,所述附加指令在被所述移动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移动设备通过使所述麦克风静音来将所接听的入局呼叫置于保持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在将所接听的呼叫置于保持状态时,执行分析所接听的入局呼叫并输出通知所述用户的警报的所述指令。
CN201880066611.2A 2017-10-13 2018-10-02 移动设备及其中的透明传真呼叫处理方法、以及非暂态机器可读介质 Active CN111264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784,030 US10334119B2 (en) 2017-10-13 2017-10-13 Transparent fax call processing in a mobile device
US15/784030 2017-10-13
PCT/US2018/054032 WO2019074726A1 (en) 2017-10-13 2018-10-02 TRANSPARENT FAX CALL PROCESSING IN A MOBILE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4053A true CN111264053A (zh) 2020-06-09
CN111264053B CN111264053B (zh) 2021-07-02

Family

ID=66097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6611.2A Active CN111264053B (zh) 2017-10-13 2018-10-02 移动设备及其中的透明传真呼叫处理方法、以及非暂态机器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334119B2 (zh)
EP (1) EP3695590A4 (zh)
JP (1) JP7011071B2 (zh)
CN (1) CN111264053B (zh)
AU (1) AU2018347492B2 (zh)
CA (1) CA3076243C (zh)
WO (1) WO20190747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68152B2 (en) * 2020-04-20 2022-10-1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Audibly providing information during telephone call
US11373425B2 (en) 2020-06-02 2022-06-28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n audience of media based on thermal imaging
US11595723B2 (en) 2020-08-20 2023-02-28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termine an audience composition based on voice recognition
US11553247B2 (en) 2020-08-20 2023-01-10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termine an audience composition based on thermal imaging and facial recognition
US11763591B2 (en) * 2020-08-20 2023-09-19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termine an audience composition based on voice recognition, thermal imaging, and facial recognition
US11503182B2 (en) 2021-03-01 2022-11-15 J2 Cloud Servic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ecial processing of fax transmissions
US11533404B1 (en) * 2021-06-03 2022-12-20 J2 Cloud Services, Llc On net bus for distributing fax transmissions
US11689681B2 (en) * 2021-09-13 2023-06-27 Consensus Cloud Solution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and receiving fax transmissions via a data connection that is owned by a service provid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5955A (zh) * 2005-06-22 2006-1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网发送传真的方法
US8428228B1 (en) * 2012-09-18 2013-04-23 Weerawan Wongmanee Unifie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7034647A (ja) * 2015-08-03 2017-02-09 アドバンスド・メッセージング・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モバイル機器を用いるファックス送信の処理

Family Cites Families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1240A (en) 1983-08-12 1986-02-18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Catheter having encapsulated tip marker
US5200991A (en) * 1989-06-23 1993-04-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a mobile telephone set and a facsimile device
CA2035318C (en) 1990-01-31 2001-09-11 Chusei Takahashi Mobile facsim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off-hooking a facsimile device
IL103230A (en) 1991-12-16 1995-12-0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ing data loss in a mobile cellular system
US5388150A (en) 1992-07-28 1995-02-07 Schneyer; Robin Automatic incoming telephone call identification and disposition system
US5497339A (en) * 1993-11-15 1996-03-05 Ete, Inc. Portable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ltiple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media
JP2004140851A (ja) 1994-08-03 2004-05-13 Canon Inc データ通信端末を接続可能な携帯電話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5946386A (en) 1996-03-11 1999-08-31 Xantel Corporation Cal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call control from user workstation computers
US6020980A (en) 1996-09-30 2000-02-01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Facsimile delivery to electronic mail
JP3252806B2 (ja) 1998-08-28 2002-02-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US6625642B1 (en) 1998-11-06 2003-09-23 J2 Glob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process for transmitting electronic mail using a conventional facsimile device
FI991582A (fi) 1999-07-09 2001-01-10 Alma Media Oyj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faksin vastaanottamiseksi ja käsittelemiseksi
JP2001127906A (ja) 1999-10-26 2001-05-11 Fujitsu Ltd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およびサービスおよび支援システム
US6402771B1 (en) 1999-12-23 2002-06-11 Guidant Endovascular Solutions Snare
SE522704C2 (sv) * 2000-10-09 2004-03-0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Överföring av ljuddata och icke ljuddata mellan en bärbar ch kommunikationsapparat och en extern terminal
KR100365357B1 (ko) * 2000-10-11 2002-12-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단말기의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WO2002056272A1 (en) * 2000-12-27 2002-07-18 Nokia Corporation Portable vibrating device with adjustable amplitude
US7684383B1 (en) * 2002-01-30 2010-03-23 3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call type detection for circuit and packet switched networks
US7018339B2 (en) * 2002-02-25 2006-03-28 Polar Electro Oy Method for processing heart rate information in a portable computer
US7239693B2 (en) * 2003-06-30 2007-07-03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Network-based timed ring suppression
US20050037810A1 (en) * 2003-08-15 2005-02-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acsimile reception in mobile devices having simultaneous voice and data capabilities
US20050096023A1 (en) * 2003-11-04 2005-05-0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incoming call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050153739A1 (en) * 2004-01-08 2005-07-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Receive and send fax services for mobile device
US20050159168A1 (en) 2004-01-21 2005-07-2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support for forwarding incoming fax call to mobile fax device
US7480065B1 (en) 2004-03-05 2009-01-20 Callwave, Inc. Facsim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7474432B1 (en) 2004-03-05 2009-01-06 Callwav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fax routing
KR100642195B1 (ko) 2004-04-07 2006-11-03 공태호 휴대전화기에 내장된 팩스 송수신 장치
JP2005311508A (ja) 2004-04-19 2005-11-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axシステム
US9399121B2 (en) 2004-04-21 2016-07-26 Acclaren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nasal dilation of passageways in the ear, nose or throat
US20080248828A1 (en) * 2004-09-17 2008-10-09 Kaoru Tomiyasu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Printing System, Prin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of the Same
US7006612B1 (en) * 2004-10-15 2006-02-28 Sbc Knowledge Ventures, Lp Fax transmission denial by sensing for CNG tones within a telephone network
US20060154654A1 (en) * 2005-01-07 2006-07-13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automated answering and holding of a call
JP2007005979A (ja) 2005-06-22 2007-01-11 Masamitsu Masako ファックスデータ受信システム
US7990950B2 (en) * 2005-08-09 2011-08-02 Global Communications Fax messaging for new users
JP2007208810A (ja) 2006-02-03 2007-08-16 Sony Corp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
US20080056466A1 (en) * 2006-08-31 2008-03-06 Nishimura Ken A Method of Responding to an Incoming Call
JP2008092229A (ja) * 2006-09-29 2008-04-17 Toshiba Corp 携帯電話機
US8041014B1 (en) * 2006-10-19 2011-10-18 Avaya Inc. Automated call handling based on caller ID
US8081748B2 (en) * 2006-11-09 2011-12-20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Call answering
CN101232629B (zh) 2007-01-23 2010-12-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手机直接接收传真的方法
WO2008156782A2 (en) * 2007-06-19 2008-12-24 Sand Holdings, Ll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reset of monitored network network equipment
US8940003B2 (en) 2008-02-22 2015-01-27 Covidien Lp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ow restoration
US8817315B2 (en) 2008-04-30 2014-08-26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Integrating targeted ads in faxes
JP2010087877A (ja) 2008-09-30 2010-04-15 Fujifilm Corp 受信fax閲覧システム及び受信fax閲覧方法
US8675220B2 (en) 2008-10-22 2014-03-18 J2 Global Communications, Inc. Internet fax message searching and fax content delivery using keyword detection
US8780383B2 (en) * 2008-11-25 2014-07-15 Ringcentral, Inc. Authenticated facsimile transmission from mobile devices
JP2009141974A (ja) 2009-01-22 2009-06-25 Akio Arakida 携帯電話機・PHS・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移動通信機能が付加された携帯型ゲーム機の移動通信機器にFAX送受信用の単独キーを配し、仮想FAX機を構築する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JP2010251884A (ja) 2009-04-13 2010-11-04 Fumiichiro Noma サー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357179B2 (en) 2009-07-08 2013-01-22 Concentric Medical, Inc. Vascular and bodily duct treat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US20110053562A1 (en) * 2009-08-26 2011-03-03 Self Michael 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pt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a Facsimile
US8433365B2 (en) * 2010-06-22 2013-04-30 At&T Mobility Ii Llc Mobile devices having fax capabilities
JP5631694B2 (ja) 2010-10-27 2014-11-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およ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548848B1 (en) 2011-06-21 2013-10-01 Google Inc. Mobile interstitial ads
US20130188228A1 (en) * 2012-01-20 2013-07-25 Tai Cheung Po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faxes sent from different time zones
US9211132B2 (en) 2012-06-27 2015-12-15 MicoVention, Inc. Obstruction removal system
US8706096B2 (en) * 2012-07-12 2014-04-22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Call management and notifications in media player applications
US8706912B2 (en) * 2012-09-18 2014-04-22 Weerawan Wongmanee Unified LTE cloud system
US8532627B1 (en) 2012-10-19 2013-09-10 Shary Nassimi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treatment of callers
US10456552B2 (en) 2014-07-28 2019-10-29 Mayank Goyal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ntracranial vessel access
US9723121B2 (en) * 2015-03-18 2017-08-0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ultiple devices ringing coordin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5955A (zh) * 2005-06-22 2006-1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网发送传真的方法
US8428228B1 (en) * 2012-09-18 2013-04-23 Weerawan Wongmanee Unifie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7034647A (ja) * 2015-08-03 2017-02-09 アドバンスド・メッセージング・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モバイル機器を用いるファックス送信の処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56786A1 (en) 2019-11-21
US10334119B2 (en) 2019-06-25
AU2018347492A1 (en) 2020-04-09
EP3695590A4 (en) 2021-07-07
CA3076243A1 (en) 2019-04-18
JP2020537460A (ja) 2020-12-17
US11190646B2 (en) 2021-11-30
AU2018347492B2 (en) 2021-07-08
CA3076243C (en) 2023-04-18
EP3695590A1 (en) 2020-08-19
US20190116272A1 (en) 2019-04-18
WO2019074726A1 (en) 2019-04-18
JP7011071B2 (ja) 2022-01-26
CN111264053B (zh) 2021-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64053B (zh) 移动设备及其中的透明传真呼叫处理方法、以及非暂态机器可读介质
US11096019B2 (en) Text alternative to established voice call session
KR101919858B1 (ko) 모바일 개인 비서를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10334136B2 (en) Processing a fax transmission using a mobile device
WO2016074385A1 (zh) 呼叫处理方法、通信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JP4583949B2 (ja) 3者通話システムおよびボタン電話装置に関する。
JP2007074151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規制方法、及び通信規制プログラム
KR20220073140A (ko) 자동 응답 기능이 구비된 모바일 장치 및 모바일 장치의 자동 응답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KR20160052497A (ko) 전화와 연계된 컨텐츠 서비스 제공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KR20040046899A (ko) 영상 전화 시스템 및 그 운용방법
KR20160012627A (ko) 발신자가 선택한 벨소리를 출력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이 방법을 실행시키기 위하여 매체에 저장된 프로그램
WO2014197929A1 (en) Call handling in mobile telephones and mobile telephone networks
KR20160012625A (ko) 착신측 벨소리를 설정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이 방법을 실행시키기 위하여 매체에 저장된 프로그램
JP2011188098A (ja) 迷惑電話判定方法、通信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652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6

Address after: Irish Dublin

Patentee after: Consensus Cloud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Limited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