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3672B - 降低由脱箱造型机造型、合型后的上下铸型的型偏移的产生的方法和脱箱造型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降低由脱箱造型机造型、合型后的上下铸型的型偏移的产生的方法和脱箱造型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3672B
CN111263672B CN201880067462.1A CN201880067462A CN111263672B CN 111263672 B CN111263672 B CN 111263672B CN 201880067462 A CN201880067462 A CN 201880067462A CN 111263672 B CN111263672 B CN 1112636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lower molds
allowable range
receiving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74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3672A (zh
Inventor
花井崇
杉野刚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okogi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63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3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3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36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1/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parts of same
    • B22C11/02Machines in which the moulds are moved during a cycle of successive operations
    • B22C11/08Machines in which the moulds are moved during a cycle of successive operations by non-rotary conveying means, e.g. by travelling plat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1/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parts of same
    • B22C11/1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parts of same with one or more flasks forming part of the machine, from which only the sand moulds made by compacting are remov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5/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acting mechanism;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2C15/02Compacting by pressing devices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9/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oulding machines
    • B22C19/04Controlling devic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mould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25/00Foundry moulding pl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测定推断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采取适当的对策,由此降低由脱箱造型机造型、合型后的上下铸型的型偏移的产生的方法和用于使用该方法的脱箱造型生产线。上述方法具备测定在上下铸型(1、2)的制造和搬出过程中可能成为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部位的固有数据的工序、和判定测定出的固有数据是否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的工序,并降低由脱箱造型机(200)造型、合型后的上下铸型(1、2)的型偏移的产生。

Description

降低由脱箱造型机造型、合型后的上下铸型的型偏移的产生 的方法和脱箱造型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降低由脱箱造型机造型、合型后的上下铸型的型偏移的产生的方法和脱箱造型生产线。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将上下铸型同时造型后,将该上下铸型合型,其后,从上下砂箱抽出该上下铸型,并在仅上下铸型的状态下从造型机搬出的方式的脱箱造型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具备这样的脱箱造型机的脱箱造型生产线,有时在该生产线的运行中产生上下铸型的型偏移。现状是操作人员在每次产生型偏移时验证产生了型偏移的重要因素。因此,存在有时重要因素查明需要大量的时间,另外,有时因重要因素不明确而不能采取适当的对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针对脱箱造型生产线,提供一种通过基于测定推断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采取适当的对策,由此降低上下铸型的型偏移的产生的方法和用于使用该方法的脱箱造型生产线。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772859号公报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形态所涉及的方法例如如图1、图3、图14以及图15所示,是降低由脱箱造型机200造型、合型后的上下铸型1、2的型偏移的产生的方法,其具备:测定在上下铸型1、2的制造和搬出过程中可能成为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部位的固有数据的工序;和判定测定出的固有数据是否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的工序。
若这样构成,则根据可能成为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部位的测定出的固有数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定量地推断型偏移的重要因素,因此能够采取适当的对策,从而能够降低上下铸型的型偏移的产生。这里,“可能成为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部位”是指在包括脱箱造型机在内的脱箱造型生产线中,在上下铸型的制造和搬出过程中,例如将上下铸型造型、搬运合型后的上下铸型、对上下铸型进行某些作业的部位,是使上下铸型移动的轨道、进行作业的单元等。“对于可能成为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部位测定出的固有数据”是指在那些轨道、单元中可能成为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数据,例如测定污垢的附着、移动的单元的加速度等而得的数据。
本发明的第2形态所涉及的方法例如如图14和图15所示,还具备判定上下铸型1、2的型偏移的有无的工序。若这样构成,则清楚测定出的固有数据与允许范围的比较、与型偏移的有无的判定的相关关系。
本发明的第3形态所涉及的方法例如如图14所示,还具备根据所判定的型偏移的有无来调整固有数据的规定的允许范围的调整工序。若这样构成,则根据所判定的型偏移的有无来调整固有数据的允许范围,因此能够将允许范围最佳化。
本发明的第4形态所涉及的方法例如如图15所示,还具备使用测定出的固有数据和在调整工序中调整后的允许范围来预防型偏移的产生的预防工序。若这样构成,则使用最佳化后的允许范围来执行预防工序,因此能够预防型偏移的产生。
本发明的第5形态所涉及的方法例如如图16所示,选择性实施调整工序和预防工序。若这样构成,则能够通过调整工序将允许范围最佳化,并通过预防工序预防型偏移的产生。
对于本发明的第6形态所涉及的方法而言,例如如图16所示,从调整工序向预防工序的切换以实施了调整工序的次数、或者没有产生型偏移的次数、或者作为产生了型偏移的次数相对于实施了上述调整工序的次数之比的不良率为基准进行。若这样构成,基于实施了调整工序的次数、或者没有产生型偏移的次数、或者不良率进行从调整工序向预防工序的切换,因此能够在将允许范围最佳化的状态下向预防工序切换。
对于本发明的第7形态所涉及的方法而言,例如如图16所示,从预防工序向调整工序的切换以在预防工序中判定为没有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但在判定型偏移的有无的工序中判定为产生了型偏移的次数、或者不适当率为基准进行,上述不适当率是判定为没有上述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但在判定上述型偏移的有无的工序中判定为产生了型偏移的次数相对于实施了上述预防工序的次数之比。若这样构成,使用在调整工序中最佳化后的允许范围,并基于在预防工序中判定为没有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但产生了型偏移的次数、或者不适当率进行从预防工序向调整工序的切换,因此能够在允许范围的最佳化不充分的情况下向调整工序切换。
对于本发明的第8形态所涉及的方法而言,例如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判定为测定出的固有数据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进行用于消除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操作。若这样构成,则能够预先消除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因此能够防止型偏移的产生。
对于本发明的第9形态所涉及的方法而言,例如如图1~图8所示,制造和搬出过程具备:向上箱250和下箱240填充型砂290的工序、通过上压板(未图示)和下压板220按压填充至上箱250和下箱240的型砂290的工序、通过模脱箱缸230将所按压的上铸型1和下铸型2从上箱250和下箱240向模接收板210上推出的工序、以及通过模推出缸120将模接收板210上的上下铸型1、2向上下铸型1、2的搬运单元300推出的工序;固有数据是下述项目中的至少一个,即:下压板220的附着物的大小、所填充的型砂290与下压板220的温度差、模接收板210的附着物的大小、搬运单元300上的附着物的有无、驱动模推出缸120的压力或者电流值的波形、作用于推压上下铸型1、2的模推出缸120的推出板122的冲击、作用于模接收板210的冲击、模接收板210与搬运单元300的水平差、从浇注完成到铸型拆分的经过时间、模推出缸120的上下铸型的推出方向的加速度。若这样构成,则能够高效地进行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确定、用于避免型偏移的处置。
对于本发明的第10形态所涉及的方法而言,例如如图1~图8所示,代替通过模推出缸120将模接收板210上的上下铸型1、2向上下铸型的搬运单元300推出的工序,而具备通过模推出缸120将模接收板210上的上下铸型1、2向模交接板110上推出,进而向上下铸型1、2的搬运单元300推出的工序,固有数据是下述项目中的至少一个,即:下压板220的附着物的大小、所填充的型砂290与下压板220的温度差、模接收板210的附着物的大小、模交接板110的附着物的大小、搬运单元300上的附着物的有无、驱动模推出缸120的压力或者电流值的波形、作用于推压上下铸型1、2的模推出缸120的推出板122的冲击、作用于模接收板210的冲击、模接收板210与模交接板110的水平差、模交接板110与搬运单元300的水平差、从浇注完成到铸型拆分的经过时间、模推出缸120的上下铸型的推出方向的加速度。若这样构成,则能够高效地进行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确定、用于避免型偏移的处置。
本发明的第11形态所涉及的脱箱造型生产线例如如图1~图7所示,具备:脱箱造型机200,向上箱250和下箱240填充型砂290并通过上压板和下压板220按压,从而将上下铸型1、2造型,并将在该造型后合型了的上下铸型1、2从上箱250和下箱240向模接收板210上推出;上下铸型1、2的搬运单元300,将上下铸型1、2从脱箱造型机200经由从浇注机800浇注的场所搬运至铸型拆分装置500;模推出缸120,将模接收板210上的上下铸型1、2向上下铸型1、2的搬运单元300上推出;测定单元124、126、128、140、212、224、226、270、338,测定在上下铸型1、2的制造和搬出过程中可能成为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部位的固有数据;以及控制装置700,存储测定出的固有数据的规定的允许范围,并判定上述测定出的固有数据是否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若这样构成,则根据在由脱箱造型机造型、合型后的上下铸型的制造和搬出过程中在可能成为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部位实时测定的固有数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能够实时判定在现在的循环中是否产生型偏移,因此成为能够基于判定结果进行迅速的应对,也能够在循环途中防止型偏移的产生的脱箱造型生产线。
本发明的第12形态所涉及的脱箱造型生产线例如如图2和图13所示,还具备检测上下铸型1、2的型偏移的型偏移检测装置3;控制装置700判定型偏移的有无。若这样构成,则清楚测定出的固有数据与允许范围的比较、与型偏移的有无的判定的相关关系。
对于本发明的第13形态所涉及的脱箱造型生产线而言,例如如图2和图14所示,控制装置700构成为根据所判定的型偏移的有无调整固有数据的规定的允许范围。若这样构成,则根据所判定的型偏移的有无调整固有数据的允许范围,因此能够将允许范围最佳化。
对于本发明的第14形态所涉及的脱箱造型生产线而言,例如如图2和图15所示,控制装置700构成为:使用测定出的固有数据和调整后的规定的允许范围,执行用于预防型偏移的产生的工序。若这样构成,则使用最佳化后的允许范围来执行用于预防型偏移的产生的工序,因此能够预防型偏移的产生。
在本发明的第15形态所涉及的脱箱造型生产线中,例如如图1~7和图10所示,测定单元是以下测定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即:下压板附着物测定单元226,测定下压板220的附着物的大小;测定所填充的型砂290的温度的砂温度测定单元270和测定下压板220的温度的下压板温度测定单元224;模接收板附着物测定单元124,测定模接收板210的附着物的大小;搬运单元附着物测定单元338,测定搬运单元300上的附着物的有无;模推出缸波形测定单元126,测定驱动模推出缸120的压力或者电流值的波形;推出板冲击测定单元128,测定作用于推压上下铸型1、2的模推出缸120的推出板122的冲击;以及模接收板冲击测定单元212,测定作用于模接收板210的冲击。若这样构成,则能够高效地进行产生了型偏移的重要因素的确定、用于避免型偏移的处置。
本发明的第16形态所涉及的脱箱造型生产线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具备处于在模接收板210与上下铸型1、2的搬运单元300之间搬运上下铸型1、2的搬运路径的模交接板110,并且具备测定模交接板110的附着物的大小的模交接板附着物测定单元124、或者测定模接收板210与模交接板110的水平差的模接收板和模交接板水平差测定单元124、或者测定模交接板110与搬运单元300的水平差的模交接板和搬运单元水平差测定单元140作为测定单元。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从脱箱造型机向上下铸型的搬运单元顺利地搬运上下铸型,并且能够高效地进行产生了型偏移的重要因素的确定、用于避免型偏移的处置。
根据本发明的降低由脱箱造型机造型、合型后的上下铸型的型偏移的产生的方法或者脱箱造型生产线,根据可能成为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部位的测定出的固有数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定量地推断型偏移的重要因素,因此能够采取适当的对策,从而能够降低上下铸型的型偏移的产生。
本申请主张于2017年10月19日在日本国申请的专利2017-202337号的优先权,其内容作为本申请的内容,而形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另外,能够通过以下的详细的说明更加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然而,详细的说明和确定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仅为了说明的目的而进行记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该详细的说明,明确各种变更、改变。
申请人未打算将所记载的实施方式全部公诸于众,在所公开的改变、代替案中,可能存在词句上未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部分,但是在等同原则下也成为本发明的一部分。
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名词和相同的指示语的使用只要没有特别指示或者上下文没有明显否定,则应解释为包含单个和多个两个方面。在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任一例示或者例示性用语(例如,“等”)的使用也只不过是为了容易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只要权利要求书中没有特别记载就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生产线进行说明的局部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脱箱造型生产线的局部俯视图。
图3是脱箱造型生产线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测量向脱箱造型机供给的型砂的温度等的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对脱箱造型机的下压板周边进行说明的局部俯视图。
图6是对脱箱造型机的下压板周边进行说明的局部侧视图。
图7是对下压板的加热器和温度计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8是对脱箱动作进行说明的图,(a)表示在模接收板与上下铸型接触前通过模脱箱缸推出上下铸型的形态,(b)表示在模接收板与上下铸型接触后通过模脱箱缸推出上下铸型的形态。
图9是对从与上下铸型的搬运单元的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到的刮刀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10是对从与图9正交的方向观察到的刮刀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11是对与图9的刮刀不同的清扫单元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清扫单元的侧视图。
图13是对型偏移检测装置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14的(a)~(i)是将固有数据的允许范围最佳化的操作(调整工序)的流程图。此外,将一个流程图分割为(a)~(i)9张来表示。
图15的(a)~(e)是使用最佳化后的允许范围来预防型偏移的产生的操作(预防工序)的流程图。此外,将一个流程图分割为(a)~(e)5张来表示。
图16是对调整工序与预防工序的切换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对相互相同或者相当的装置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2以及图3对脱箱造型生产线100进行说明。
图1是脱箱造型生产线100的局部主视图,图2是局部俯视图。另外,图3是表示脱箱造型生产线100的整体的俯视图,箭头表示上下铸型1、2的移动方向。脱箱造型生产线100包括:脱箱造型机200,将使用型砂290造型的上下铸型1、2合型并送出;上下铸型1、2的搬运单元300;套箱和铅锤移动放置装置400,为了防止搬运时的型偏移,在上下铸型1、2套上套箱,并且装载铅锤;以及铸型拆分装置500,将冷却并固化的铸件从上下铸型1、2分离。
搬运单元300具有搬运轨道,上述搬运轨道将从脱箱造型机200送出的上下铸型1、2载置于平台推车310(参照图9、图10),从浇注机800搬运至浇注的场所,还将所浇注的上下铸型1、2冷却并且搬运至铸型拆分装置500,通过刮刀330和清扫单元360清扫平台推车310的槽和上表面并返回至脱箱造型机200的位置。在搬运轨道平行地铺设有直线状的轨道。在图3中示出进行一次往返的搬运轨道,但也存在具有两次往返以上的搬运轨道。在直线状的轨道,通过设置于两端的推动器390和缓冲件391而每隔1个间距(1个铸型量)间歇地搬运平台推车310。在直线状的轨道的末端,通过转车台392将平台推车310移送到邻接的直线状的轨道上。
如图1和图2所示,脱箱造型生产线100具备:模交接板110,提供用于将由脱箱造型机200造型、合型后的上下铸型1、2从脱箱造型机200的模接收板210向上下铸型的搬运单元300搬运的搬运路径;和模推出缸120,将上下铸型1、2从模接收板210经由模交接板110向搬运单元300推出。
模交接板110是以其上表面的高度与模接收板210和搬运单元300的上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平台推车310{参照图9、10}的上表面)几乎相同的方式设置于模接收板210与搬运单元300之间的平板。上表面平滑,使得易于推出上下铸型1、2。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不具备模交接板110,而将上下铸型1、2从模接收板210向平台推车310上直接推出。以在脱箱造型生产线100中具备模交接板110的情况进行说明,因此在不具备模交接板110的情况下,对于模接收板210与模交接板110之间、和模交接板110与平台推车310之间的说明,可适当地替换为模接收板210与平台推车310之间的说明。
模推出缸120在图1中以回缩的状态表示,在图2中以伸长的状态表示。模推出缸120的伸缩可以是流体压力式(气压、液体压力),可以是机械式,也可以是电气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流体压力(液压)式。在模推出缸120设置有测定驱动气缸的流体压力的波形的模推出缸波形测定单元126。模推出缸波形测定单元126可以是公知的压力计。此外,在模推出缸120的伸缩为电气式的情况下,模推出缸波形测定单元126为测定电流波形的电流计。在模推出缸120的附近设置测定使气缸伸长的长度的编码器130。通过编码器130能够推算通过模推出缸120将上下铸型1、2推压至哪里、即上下铸型1、2的位置。
在模推出缸120的前端设置用于推压上下铸型1、2的推出板122。推出板122具有与上下铸型1、2的宽度几乎相同的宽度(图2的Y方向),以避免从模推出缸120向上下铸型1、2作用局部的力,并且提高与上下铸型1、2的接触性。在推出板122,在其宽度方向设置多个二维激光位移仪124。在图2中,示出四个二维激光位移仪124,但个数并不局限于4个,配置为能够进行模接收板210与模交接板110的整个宽度方向的测定。二维激光位移仪124测定模接收板210和模交接板110上的附着物的大小(面积、高度),另外,测定模接收板210与模交接板110的水平差。对于模接收板210和模交接板110上的附着物的大小的测定而言,最好在模推出缸120伸长并将上下铸型1、2向平台推车310上推出时、和在将上下铸型1、2推出至平台推车310上后模推出缸120收缩时,进行两次测定。即,二维激光位移仪124作为模接收板附着物测定单元、或者模交接板附着物测定单元、或者模接收板和模交接板水平差测定单元发挥功能。此外,模接收板附着物测定单元、模交接板附着物测定单元、模接收板和模交接板水平差测定单元也可以分别使用其它的测定装置例如激光位移仪。作为二维激光位移仪124,优选使用基恩士公司(日本)的LJ-V7300等。另外,在推出板122的背面(推出上下铸型1、2的面的相反的面)或者其附近设置三维加速度传感器128。推出板122与上下铸型1、2的接触性较高,因此例如若在模接收板210或者模交接板110存在附着物,则被推出在其上方的上下铸型1、2在移动时受到冲击。那时的冲击向推出板122传递,因此能够通过三维加速度传感器128测定其冲击。即,三维加速度传感器128作为推出板冲击测定单元发挥功能。这里,测定冲击是指受到了冲击的三维加速度传感器128测定冲击的方向、即移动方向(X方向)和上下方向(Z方向)的加速度。此外,也可以测定横向(Y方向)的加速度作为冲击。此外,在本发明中,在提及“冲击”的情况下,也包括振动。振动也能够通过测定加速度来测定。
另外,为了测定模交接板110与搬运单元300的阶梯差,在该二者的上方设置激光位移仪140。在图1中设置两台激光位移仪140,测定模交接板110的上表面的高度和搬运单元300的上表面的高度,并根据各自的高度测定其水平差。然而,也可以通过1台激光位移仪140测定水平差。
沿着模接收板210和模交接板110,设置吹送装置160。吹送装置160具备多个空气喷嘴162,使得通过吹气除去附着于模接收板210和模交接板110的上表面的附着物。在图1和图2中,示出3根空气喷嘴162,但以能够向模接收板210和模交接板110的整个上表面喷射空气来除去附着物的方式设置多根空气喷嘴162。吹送装置160具有供给加压空气的压缩机等加压空气源(未图示),但可以是公知的构造,因此省略说明。另外,也可以具备1根空气喷嘴162。
参照图4,对向脱箱造型机200供给的型砂(也称为“造型砂”)290的温度测定进行说明。将型砂290从砂储藏装置(未图示)等通过输送机280运送,并向脱箱造型机200供给。通过砂分割装置272采集由输送机280运送的型砂290的一部分。砂分割装置272在筒体的内部具有螺杆,通过旋转的螺杆分割输送机上的型砂290,并向砂特性自动测量装置270供给。砂特性自动测量装置270测定所供给的型砂290的温度和其他的特性。此外,关于型砂290的温度,例如可以直接测定脱箱造型机200内的型砂290的温度,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测定。
脱箱造型机200向由上箱250(参照图8)、分型板(未图示)以及上压板(未图示)、和由下箱240(参照图8)、分型板(未图示)以及下压板220(参照图5、图6)包围的上铸型用空间和下铸型用空间导入型砂290,并用上下压板按压,从而将上下铸型1、2造型。
如图5和图6所示,脱箱造型机200为了测定下压板220的表面的附着物,具备作为下压板附着物测定单元的二维激光位移仪226(例如,基恩士公司的LJ-V7300)。二维激光位移仪226也可以设置于脱箱造型机200以外的机器,例如设置于脱箱造型机200的旁边的架台。此外,作为下压板附着物测定单元,也可以是图像识别装置。另外,如在图7中示出详细结构那样,为在下压板220的背面或者内部设置加热器222从而能够将下压板220加热的构造。优选加热器222以能够将下压板220的整个面加热的方式配置为曲折状。而且,设置作为测定下压板220的温度的下压板温度测定单元的温度计224。温度计224也可以埋入至下压板220。
如图8所示,将所造型的上下铸型1、2在除去分型板后合型,通过模脱箱缸230经由铸型推出板232从上方向下方推出,从而从上箱250、下箱240脱箱。此外,根据脱箱造型机200,也可以将模脱箱缸兼作铸型推出板232。
由模接收板210承受从上箱250、下箱240脱箱的上下铸型1、2。模接收板210能够通过模接收板缸218进行升降。如图8的(a)所示,若在模接收板210与上下铸型1、2接触前通过模脱箱缸230经由铸型推出板232推出上下铸型1、2,则上下铸型1、2向模接收板210落下,从而冲击作用于上下铸型1、2,容易产生型偏移。因此,如图8的(b)所示,优选在模接收板210与上下铸型1、2接触后,铸型推出板232与上下铸型1、2接触而将其推出。如图1和图2所示,在模接收板210设置三维加速度传感器212,作为模接收板冲击测定单元测定模接收板210承受的冲击,即测定由上下铸型1、2的落下等引起的冲击。三维加速度传感器212可以是公知的加速度传感器。另外,通过限位螺栓214(参照图1)调整模接收板210下降时的等级、即推出上下铸型1、2时的等级。
参照图9和图10,对上下铸型的搬运单元300进行说明。搬运单元300将上下铸型1、2从脱箱造型机200向将熔液浇注于上下铸型1、2的浇注机800、和在将熔液冷却固化并成为铸件后将铸型粉碎并将铸件与型砂分离的铸型拆分装置500搬运,或者向临时保管的区域(未图示)搬运上下铸型1、2。这里,搬运单元300是通过辊子312在导轨320上行驶的平台推车310。在平台推车310上载置上下铸型1、2,并在导轨320上行驶,由此搬运上下铸型1、2。
在搬运单元300设置清扫平台推车310的槽和上表面的刮刀330。刮刀330具备通过橡胶保持用于除去平台推车310的上表面的槽的附着砂等的钢板的结构的槽用刮刀332、通过橡胶保持用于除去平台推车310的上表面的附着砂等的钢板的结构的上表面用刮刀334、以及与平台推车310的槽及上表面接触并进行修整清扫的修整用刮刀336。并且,具备作为检测平台推车310的槽和上表面上的附着物的搬运单元附着物测定单元的触摸开关338。触摸开关338是若存在附着于平台推车310的槽和上表面的突起物(附着物),则与突起物接触的检测用板倾斜,倾斜的检测用板与针状的接触元件接触来检测附着物的开关。搬运单元附着物测定单元只要是能够测定附着于平台推车310的槽和上表面的突起物即可,也可以是其他的公知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与模接收板附着物测定单元、模交接板附着物测定单元、模接收板和模交接板水平差测定单元等二维激光位移仪124相同的激光位移仪,测定平台推车310的槽和上表面的附着物。
槽用刮刀332、上表面用刮刀334、修整用刮刀336以及触摸开关338安装于刮刀吊挂棒344。刮刀吊挂棒344从通过横行缸340在安装于框架梁352的导轨351上滑动的台车342垂下。框架梁352跨在设置于两侧的一对框架柱350之间。因此,通过使横行缸340伸缩,从而槽用刮刀332、上表面用刮刀334、修整用刮刀336以及触摸开关338在平台推车310的宽度方向上往返。
参照图11和图12,对与刮刀330不同的清扫单元360进行说明。清扫单元360具有:旋转刷370,具有绕旋转轴372旋转并清扫平台推车310的槽和上表面的多个刷;和橡胶刮刀362,通过柔软的橡胶摩擦并清扫平台推车310的槽和上表面。旋转刷370支承于在纵向框架380固定的支承台386。旋转刷370通过作为旋转驱动装置的马达374而经由旋转轴372进行旋转,并且马达374也支承于纵向框架380。在纵向框架380的下端固定有在平台推车310的行进方向Y1上延伸的横向框架382。在横向框架382,在比纵向框架380靠平台推车310的行进方向Y1下游的位置固定朝向上方的橡胶刮刀用框架384。在橡胶刮刀用框架384固定橡胶刮刀362。旋转刷370和橡胶刮刀362具有能够清扫平台推车310的宽度几乎整体的长度。也可以在橡胶刮刀用框架384的比橡胶刮刀362靠平台推车310的行进方向Y1下游的位置设置有检测平台推车310的槽和上表面上的附着物的搬运单元附着物测定单元(未图示)。搬运单元附着物测定单元是与触摸开关338相同的构造。
此外,优选在脱箱造型生产线100的搬运单元300设置刮刀330与清扫单元360双方。在设置两方的情况下,优选配置于下游侧的刮刀330或者清扫单元360具有搬运单元附着物测定单元,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搬运单元300也可以设置仅刮刀330或者清扫单元360的一方。在仅设置一方的情况下,该刮刀330或者清扫单元360具有搬运单元附着物测定单元。在脱箱造型生产线100中,如图3所示,清扫单元360设置于下游侧,刮刀330设置于上游侧,但刮刀330具有搬运单元附着物测定单元、即触摸开关338。
图13所示的型偏移检测装置3设置于脱箱造型生产线100的规定位置。此外,型偏移检测装置3在位置上一般沿着上下铸型的搬运单元300设置。型偏移检测装置3在沿上下铸型1、2的搬运方向(图13中的Y方向)延伸的升降框架7上具备三个距离测量单元4、5、6。距离测量单元4、5、6可以是激光位移传感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接触式位移传感器等公知的位移传感器。升降框架7以针对三个位移传感器4、5、6测定的距离能够测定到上铸型1的距离、和到下铸型2的距离的方式进行升降。因此,通过三个位移传感器4、5、6,能够测定到上铸型1的3点1a、1b、1c的距离S1、S2、S3、和到下铸型2的3点2a、2b、2c的距离S4、S5、S6。这里,三个位移传感器4、5、6的坐标已知,因此获得上铸型1的3点的坐标和下铸型2的3点的坐标。上下铸型1、2的形状分别已知,因此若获得3点的坐标,则能够推算各自的中心位置和水平方向的旋转角。根据所推算出的中心位置和水平方向的旋转角的偏移、或者根据中心位置和水平方向的旋转角推算出的上铸型1与下铸型2的角点的坐标的偏移,能够判定上下铸型1、2的型偏移。型偏移检测装置3可以具备上铸型用的三个位移传感器和下铸型用的三个位移传感器,也可以具备任意个数的位移传感器来判定上下铸型1、2的型偏移。另外,并不限定于上述情况,也可以具有其他的结构。
如图2所示,脱箱造型生产线100具备控制装置700。控制装置700控制脱箱造型生产线100的运转。控制装置700可以兼作控制脱箱造型机200或者搬运单元300的运转的控制装置,可以是专用的控制装置,或者也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控制装置通过未图示的配线或者无线通信控制升降框架7、模推出缸120、吹送装置160、脱箱造型机200(包括上压板、下压板220、加热器222、砂特性自动测量装置270等)、上下铸型的搬运单元300、刮刀330、清扫单元360等的运转。并且接收来自距离测量单元4、5、6、二维激光位移传感器(模接收板附着物测定单元、模交接板附着物测定单元、模接收板和模交接板水平差测定单元)124、模推出缸波形测定单元126、推出板冲击测定单元128、模交接板和搬运单元水平差测定单元140、模接收板冲击测定单元212、下压板温度测定单元224、下压板附着物测定单元226、砂温度测定单元270、搬运单元附着物测定单元338等的测定数据,并根据需要进行与允许范围的比较,从而进行后述的调整工序或者预防工序。此外,对在测定出的固有数据的判定中使用“允许范围”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使用作为允许范围的边界值的阈值。
接下来也参照图14~16,对脱箱造型生产线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脱箱造型生产线100中,通过搬运单元300搬运由脱箱造型机200造型并合型后的上下铸型1、2。上下铸型1、2被模推出缸120推压,从脱箱造型机200的模接收板210上经由模交接板110上转而载置于搬运单元300的平台推车310上。载置了上下铸铸型1、2的平台推车通过推动器390、缓冲件391以及转车台392每次以1个间距间歇地搬运,从而依次搬运上下铸型1、2。由搬运单元300搬运的上下铸型1、2首先通过型偏移检测装置3检测上下铸型1、2的型偏移。接下来,通过套箱和铅锤移动放置装置400在上下铸型1、2上套上套箱,另外,装载铅锤。接下来,从浇注机800浇注熔液。被进行浇注的上下铸型1、2在搬运单元300上被搬运较长的距离而消耗时间,从而将熔液冷却固化。熔液冷却固化而成为了铸件的上下铸型1、2通过套箱和铅锤移动放置装置400卸下铅锤和套箱,其后,通过铸型拆分装置500进行铸型拆分。即,粉碎上下铸型1、2,并取出铸件。将粉碎上下铸型1、2而产生的型砂经由砂回收装置(未图示)和混炼机(未图示)等向脱箱造型机200供给。通过铸型拆分装置500去除了上下铸型1、2的平台推车310,又通过刮刀330和清扫单元360而除去附着于其槽和上表面的附着砂等,再次从脱箱造型机200接受上下铸型1、2。
图14是作为调整工序去除型偏移的重要因素并且将固有数据的允许范围最佳化的操作的流程图。此外,将一个流程图分割为(a)~(i)9张,并通过用圆圈包围的A~O表示连接的点。图14(a)~(c)所示的部分是型偏移检测装置3中的判定结果为没有型偏移的情况下的流程。首先,在Step1中,将上下铸型1、2的型偏移的尺寸(角点的偏移)的允许范围例如设定为0.5mm以下,并判定角点的偏移是否为允许范围以下。
型偏移的判定能够如以下那样进行。在上铸型1,通过第1距离测定单元4测定到点1a的距离S1,通过第2距离测定单元5测定到点1b的距离S2,并通过第3距离测定单元6测定到点1c的距离S3。根据测定出的距离S1、S2、S3计算上铸型1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位置和旋转角。
接下来,通过未图示的升降缸使型偏移检测装置3下降。其后,在下铸型2,通过第1距离测定单元4测定到点2a的距离S4,通过第2距离测定单元5测定到点2b的距离S5,并通过第3距离测定单元6测定到点2c的距离S6。在上下铸型1、2在间歇搬运中停止的期间进行该测定。根据测定出的距离S4、S5、S6,计算下铸型2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位置和旋转角。
接下来,根据上铸型1和下铸型2的中心位置和旋转角,计算矩形的4角的位置坐标。而且,计算上铸型1和下铸型2的相对的4角的水平坐标间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水平坐标间距离的允许范围设为0.5mm以下,在该情况下,所允许的范围为0~0.5mm。调查4角的偏移是否进入至该允许范围内来判定型偏移。在本实施方式中,若4角中的任意一个的偏移超过允许范围,则判定为型偏移。然而,例如也可以在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全部的偏移超过了允许范围时,判定为型偏移。或者也可以在4角的偏移的平均值、平方和平均值等超过了允许范围时判定为型偏移。或者也可以使用上铸型1和下铸型2的中心位置的偏移和旋转角的偏移来判定型偏移。
对于判定为没有型偏移的上下铸型1、2,在Step11中,将通过作为安装于推出板122的模接收板附着物测定单元的二维激光位移仪124测定该铸型1、2通过的模接收板210的附着物的大小的结果、即作为固有数据的附着物的大小(面积、高度)与允许范围比较。例如,首先关于允许范围,设定面积为25mm2,高度为5mm以下。在测定出的结果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直接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12(流程图的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附着物的大小的判定中,在面积与高度双方都在允许范围内时,判定为附着物的大小在允许范围内,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测定出的结果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从吹送装置160排出空气,除去模接收板210上的附着物。而且,在模推出缸120的回程(返程。气缸的收缩)时也测定模接收板210的附着物。当在回程中也残留有附着物的情况下(在测定结果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使用面板、显示灯等,向操作人员告知。即,仅通过吹气不能清扫附着物,因此要求由操作人员进行模接收板210的清扫。然后,进入至Step12。
在接下来的Step12中,将通过作为安装于推出板122的模交接板附着物测定单元的二维激光位移仪124测定该铸型1、2通过的模交接板110的附着物的大小的结果、即作为固有数据的附着物的大小(面积、高度)与允许范围比较。例如,首先,关于允许范围,设定面积为25mm2以下,高度为5mm以下。在测定出的结果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直接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13(流程图的下方)。在测定出的结果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从吹送装置160排出空气,从而除去模交接板110上的附着物。而且,在模推出缸120的回程(返程。气缸的收缩)时也测定模交接板110的附着物。当在回程也残留有附着物的情况下(在测定结果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使用面板、显示灯等,向操作人员告知。即,仅通过吹气不能清扫附着物,因此要求由操作人员进行模交接板110的清扫。然后,进入至Step13。
在接下来的Step13中,判定通过作为刮刀330的搬运单元附着物测定单元的触摸开关338测定平台推车310的附着物的结果、即作为固有数据的附着物的有无。在没有附着物的情况下(在触摸开关338关闭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接下来的Step14(流程图的下方)。在存在附着物的情况下(在触摸开关338打开的情况下),是即使通过刮刀330、清扫单元360清扫也没有除去附着物并残留的情况,因此使用面板、显示灯等,向操作人员告知,并要求由操作人员进行平台推车310的清扫。此外,附着物的有无也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清扫后的平台推车310的上表面来判定。
在存在附着物的情况下,还判定从浇注完成到铸型拆分的经过时间是否为通常的冷却时间的范围内。附着物、即型砂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变硬。然而,若在通常的冷却时间的范围内,应该能够通过刮刀330和清扫单元360除去。因此,当在该通常的冷却时间的范围内而不能除去附着物时,可推测为刮刀330、清扫单元360出现劣化。例如当在通常的冷却时间的范围内而不能除去附着物的情况累计或者连续地超过了5次时,通过面板、显示灯向操作人员告知确认刮刀330、清扫单元360的磨损状态。在从浇注完成到铸型拆分的经过时间不在通常的冷却时间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例如在从完成时间放置到开始时间的情况下,附着物也凝固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变更刮刀330的动作设定。此外,这里,对刮刀330进行了说明,但在清扫单元360中,也可以使旋转刷370的旋转速度加速,或使平台推车310通过清扫单元360的速度减慢。然后,进入至Step14。
在接下来的Step14中,将通过下压板附着物测定单元226测定下压板220的附着物的大小的结果、即作为固有数据的附着物的大小(面积、高度)与允许范围比较。例如,首先,关于允许范围,设定面积为25mm2以下,高度为5mm以下。在测定出的结果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直接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15(流程图的下方)。在测定出的结果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使用面板、显示灯等,向操作人员告知,并要求由操作人员进行下压板220的清扫。
在测定出的结果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判定作为由下压板220的温度计224测定出的温度、与由砂特性自动测量装置270测定出的型砂(造型砂)290的温度的温度差的固有数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例如,作为允许范围设为15℃以下。有时型砂290与下压板220的温度差变大,因此在下压板220表面产生结露,从而容易附着。因此,判定下压板220与型砂290的温度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在温度差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即使没有结露,型砂290也附着于下压板220,因此使用面板、显示灯等向操作人员告知进行型砂290的成分例如活性粘土成分和粉末成分的调整。
在温度差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在温度差变为允许范围内以前,判定是否中断造型。在中断造型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222加热下压板220,使得温度差变为允许范围内。若温度差变为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15。在不中断造型并且不通过加热器222加热下压板220的情况下,例如向型砂290喷射冷却空气,使型砂290的温度冷却至例如30℃的规定温度以下。若型砂290的温度变为规定温度以下,则返回至判定温度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步骤。在不通过加热器222加热下压板220并且也不进行型砂290的冷却的情况下,使用面板、显示灯等向操作人员告知在每个循环清扫下压板220。而且,进入至Step15。
在接下来的Step15中,对于在型偏移的判定中判定为在允许范围内,但在Step11~Step14中判定为附着物在允许范围外、或者存在附着物的项目,扩大允许范围。即,当即使是允许范围外的附着物也不产生型偏移的情况下,认为存在允许范围不当的可能性。使允许范围增大例如10%。这样,通过将型偏移的判定结果向允许范围反馈,从而实现允许范围的最佳化。
在Step15中,在附着物全部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什么都不做。若Step15结束,则为了接下来的上下铸型1、2的判定而返回至Step1。
当在Step1中判定为存在型偏移的情况下,进入至图14(d)所示的Step2。在Step2中,发生了型偏移,但判断是否向该上下铸型1、2实施了浇注。通常,该判断由操作人员进行,并向控制装置700输入。此外,也可以由控制装置700自动地判断。在浇注的情况下,以在检查生产线上精密地检查产品的方式发出指示。在未浇注的情况下,需要增加一个造型的上下铸型1、2的数量,因此发出造型计划变更指令。而且,进入至判定并去除型偏移的重要因素的工序。
接着,执行图14(d)~(f)所示的判定型偏移的重要因素的Step31~36。在Step31中,判定由推出板冲击测定单元128测定出的模推出缸120的推出方向的加速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这里测定的加速度是使模推出缸120伸缩的X方向的加速度。允许范围例如设为2G以下(G为重力加速度)。这里,若模推出缸120的加速度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32(流程图的下方)。若模推出缸120的加速度在允许范围外,则修正驱动模推出缸120的初速度设定。然后,进入至Step32。
在Step32中,判定由推出板冲击测定单元128测定出的推出板122的冲击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这里测定的冲击是在模推出缸120的伸缩方向(X方向)和上下方向(Z方向)上的冲击。在Step31中使用的推出板冲击测定单元128是三维加速度传感器,因此也能够用于X和Z方向的冲击的测定。若在推出上下铸型1、2的模接收板210或者模交接板110上存在附着物,或者存在模接收板210与模交接板110、或模交接板110与平台推车310的水平差,则在越过该附着物或者水平差时上下铸型1、2受到冲击,该冲击向推出板122传导。冲击显著地表现在推出方向(X方向)和上下方向(Z方向)。因此,推出板122的冲击表示有可能在模接收板210或者模交接板110上存在附着物或者有可能存在上述的水平差。这里冲击的允许范围例如设为2G以下。若推出板122的X和Z两个方向的冲击双方都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33(流程图的下方)。若推出板122的冲击的至少一个在允许范围外,则进入至图14(g)~(i)所示的Step41~48。Step41~48将在后文中叙述。此外,也可以还测定Y方向的冲击,并与允许范围比较。
在Step33中,判定下压板220的附着物的大小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若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34(流程图的下方)。Step33的判定与在Step14中说明的判定相同地进行。若附着物在允许范围外,则在进行与关于Step14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后,进入至Step34。
在Step34中,判定由模推出缸波形测定单元126测定出的驱动模推出缸120的流体压力的波形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例如,若搬运上下铸型1、2中的流体压力的波形的变动为正常时的±10%以内,则为允许范围内。若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35(流程图的下方)。若在模接收板210或者模交接板110上存在附着物,或者若存在模接收板210与模交接板110、或者模交接板110与平台推车310的水平差,则为了推出上下铸型1、2会受到与正常时不同的阻力,因此驱动的流体压力发生变动。因此,当流体压力的波形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推断为在由编码器130推算出的位置存在附着物、水平差,并向操作人员告知清扫、维护。而且,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35。此外,在模推出缸120的伸缩为电气式的情况下,代替流体压力的波形而使用电流值的波形,在为气压式的情况下,代替流体压力的波形而使用模推出缸120内的空气压的波形。
在Step35中,判定由模接收板冲击测定单元212测定出的模接收板210的冲击值是否处于允许范围内。这里测定的冲击是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的冲击。例如,将冲击值2G以下设为允许范围。若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36(流程图的下方)。如在图8的(a)中说明的那样,若在模接收板210与上下铸型1、2接触前通过模脱箱缸230经由铸型推出板232推出上下铸型1、2,则上下铸型1、2向模接收板210上落下,从而冲击作用于上下铸型1、2,容易产生型偏移。因此,在模接收板210的冲击值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调整脱箱动作。具体而言,自动或者手动地修正模接收板缸218与模脱箱缸230的工作时机,使得在模接收板210可靠地与下铸型2接触后,铸型推出板232与上铸型1接触并推出上下铸型1、2。然后,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36。
在Step36中,通过编码器130推算在Step31、Step32或者Step34中检测到冲击的部位或者流体压力的波形在允许范围内并且变大的部位,并缩窄该部位处的允许范围。即,若该部位是模接收板210,则缩窄模接收板210的附着物的大小的允许范围,若是模接收板210与模交接板110的阶梯差,则缩窄它们的水平差的允许范围,若是模交接板110,则缩窄模交接板110的附着物的大小的允许范围,若是模交接板110与平台推车310的阶梯差,则缩窄它们的水平差的允许范围。例如,若是Step31,则将2G以下缩窄为1.9G以下。这里冲击或者波形较大例如是指相对于允许范围为8成以上、或者9成以上的情况。或者也可以指测定出的固有数据相对于允许范围的比例最大的部位。若Step36结束,为了接下来的上下铸型1、2的判定而返回至Step1。
接着参照图14(g)~(i),对作为在Step32中模推出缸120的X和Z方向的冲击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的处理的Step41~48进行说明。在Step41中,若下压板220的附着物的大小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Step42(流程图的下方)。若下压板220的附着物的大小在允许范围外,则在进行与关于Step14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后,进入至Step42。
在Step42中,判定模接收板210的冲击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若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43(流程图的下方)。当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调整脱箱动作,并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43。在Step42中,执行与Step35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Step43中,与Step11相同,判定模接收板210的附着物的大小是否处于允许范围内,若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44(流程图的下方)。当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在进行与关于Step11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后,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44。
在Step44中,与Step12相同,判定模交接板110的附着物的大小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若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45(流程图的下方)。当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在进行与关于Step12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后,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45。
在Step45中,与Step13相同,判定平台推车310的附着物的有无,在没有附着物的情况下,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46(流程图的下方)。当存在附着物的情况下,在进行与关于Step13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后,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46。此外,也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清扫后的平台推车310的上表面来判定附着物的有无这一情况也与Step13相同。
在Step46中,判定由模接收板和模交接板水平差测定单元124测定出的模接收板210与模交接板110的水平差是否处于允许范围内。允许范围例如设为±0.3mm以下。若水平差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47(流程图的下方)。当水平差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使用面板、显示灯等向操作人员告知调节模接收板210的限位螺栓214,并调整模接收板210的下降时的等级。或者也可以调整使模接收板210升降的致动器218的动作等。此外,模交接板110通常被固定而不能调节水平高度。然后,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47。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代替由模接收板和模交接板水平差测定单元124测定模接收板210与模交接板110的水平差,在将上下铸型1、2从模接收板210向模交接板110推出时,测定被削减而掉落的型砂的重量,从而判定水平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即,若被推出而越过与水平差对应的阶梯差,则下铸型2被阶梯差磨削导致型砂的一部分从模接收板210与模交接板110的缝隙落下。根据将该型砂收集于容器并通过负载传感器等测定出的重量可知水平差。
在Step47中,判定由模交接板和搬运单元水平差测定单元140测定出的模交接板110与平台推车310的水平差是否处于允许范围内。允许范围例如设为±0.3mm以下。若水平差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48(流程图的下方)。当水平差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使用面板、显示灯等来向操作人员告知调整导轨320的高度。此外,对于模交接板110与平台推车310的水平差变大而言,因平台推车310的使用,平台推车310的辊子312、导轨320的磨损是主要的重要因素。因此,例如,在导轨320的下方插入隔离物(未图示),从而调整导轨320的等级。而且,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48。此外,与在Step46中说明的相同,也可以构成为:代替由模交接板和搬运单元水平差测定单元140测定模交接板110与平台推车310的水平差,在将上下铸型1、2从模交接板110向平台推车310推出时,测定被削减而掉落的型砂的重量,从而判定水平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在Step48中,判定在Step41~44、46~47中所有的固有数据是否在允许范围外。若全部都在允许范围内,则产生了与之无关的型偏移(在Step1中判定),因此缩窄与在模具推出中检测到冲击的部位有关的允许范围。例如,若是Step31,将2G缩窄为1.9G。此外,“在模具推出中检测到冲击的部位”例如是模接收板210上、模交接板110上、平台推车310上、或者它们的阶梯差。能够通过编码器130确定在模具推出中检测到冲击的部位。这样,确定可能成为型偏移的重要因素的部位,并缩窄该部位的允许范围,由此能够使允许范围向最佳的范围收敛。在Step41~44、46~47中,当即使一个固有数据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为了接下来的上下铸型1、2的判定而返回至Step1。
接着参照图15的流程图,对用于使用测定出的固有数据和在调整工序中最佳化后的固有数据的允许范围来在脱箱造型生产线100中预防型偏移的产生的预防工序的操作进行说明。此外,将一个流程图分割为(a)~(e)5张,并通过用圆圈包围的P~T来表示连接的点。
首先,在Step51中,判定由下压板附着物测定单元226测定出的下压板220的附着物的大小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下压板220在上一个循环的按压完成后,为了脱箱,框250、240(参照图8)旋转90°,由此前方空出,因此通过二维激光位移仪226或者图像识别装置(未图示)测定附着物的大小。使用测定出的作为固有数据的附着物的大小来判定是否应该在现循环中进行清扫。作为允许范围,例如在面积上为25mm2以下,在高度上为5mm以下,但允许范围也可以在调整工序中调整而变为其它的值。若面积和高度都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52(流程图的下方)。当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使用面板、显示灯等向操作人员告知进行附着物的清扫等,并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52。
接着,在Step52中,判定由下压板温度测定单元224测定出的下压板220、与由砂温度测定单元270测定出的通过输送机280搬运即欲进行造型的型砂290的温度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作为允许范围,例如为15℃以下,但允许范围也可以在调整工序中调整而变为其它的值。若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53(流程图的下方)。当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在温度差变为允许范围内以前中断造型。在中断造型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222加热下压板220。而且,若下压板220与型砂290的温度差变为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53。在不中断造型并且不通过加热器222加热下压板220的情况下,例如向型砂290喷射冷却空气,并冷却为型砂290的温度例如为30℃的规定温度以下。若型砂290的温度变为规定温度以下,则返回至判定温度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步骤。在不通过加热器222加热下压板220并且也不进行型砂290的冷却的情况下,进入至Step53。此外,即使下压板220与型砂290的温度差在允许范围外,在作业计划上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地进入至接下来的步骤。在因时间的制约而不能停止造型的情况下,在下一个循环的上下铸型1、2的造型中,有可能在下压板220存在附着物,但也存在能够进入至下一个步骤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下一个循环中,有可能在Step51中下压板220的附着物的大小变为允许范围外,并使用面板、显示灯等向操作人员告知进行附着物的清扫等。
接着,在Step53中,由脱箱造型机200对上下铸型1、2进行造型,除去分型板并将上下铸型1、2合型。
另外,在Step54中,判定由模接收板附着物测定单元124测定出的模接收板210的附着物的大小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此外,Step54基于在上一个循环(对于比在Step53中造型的上下铸型1、2靠前一次的循环中造型的上下铸型1、2的处理)中使模推出缸120收缩时(回程)测定出的数据。作为允许范围,例如在面积上设为25mm2以下,在高度上设为5mm以下,但允许范围也可以在调整工序中调整而变为其它的值。若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55(流程图的下方)。当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通过由吹送装置160进行的吹气除去附着物,或者使用面板、显示灯等向操作人员告知进行附着物的清扫等,并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55。
在Step55中,以与上下铸型1、2的底面接触的方式使模接收板210上升。接着在Step56中,通过模脱箱缸230而经由铸型推出板232将上箱250、下箱240内的上下铸型1、2向下方推压,使之脱箱。在Step57中通过模接收板冲击测定单元212测定作用于脱箱后的模接收板210的冲击。若载置有上下铸型1、2的模接收板210下降至下降端,则脱箱完成(Step58)。若脱箱完成,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59(流程图的下方)。
在Step59中,判定在上一个循环(对于在比在Step53中造型的上下铸型1、2靠前一次的循环中造型的上下铸型1、2的处理)中使模推出缸120收缩时通过模交接板附着物测定单元124测定出的模交接板110的附着物的大小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这里,作为允许范围,例如在面积上为25mm2以下,在高度上为5mm以下,但允许范围也可以在调整工序中调整而变为其它的值。若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60(流程图的下方)。当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通过由吹送装置160进行的吹气除去附着物,或者使用面板、显示灯等向操作人员告知进行附着物的清扫等,并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60。
在Step60中,例如如图9和图10所示,进行平台推车310的槽和上表面的清扫,但此时进行附着物的检测。若将平台推车310搬运至刮刀330的下方,则伴随着平台推车310的槽和上表面的清扫,检测附着物的有无(Step60)。若没有检测到附着物,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61(流程图的下方)。在检测到附着物的情况下,使用面板、显示灯等向操作人员告知进行附着物的清扫等,并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61。此外,伴随着平台推车310的清扫而进行附着物的检测,但例如也可以将其结果预先保存于控制装置700的存储装置,在该平台推车310进入至模具推出工序的时机获取附着物的检测的结果的数据,并判断是否需要向操作人员告知。另外,对通过刮刀330检测平台推车310的槽和上表面的附着物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清扫单元360来检测。
在Step61中,判定在上一个循环(对于比在Step53中造型的上下铸型1、2靠前一次的循环中造型的上下铸型1、2的处理)中使模推出缸120收缩时(回程)由模接收板和模交接板水平差测定单元124测定出的模接收板210与模交接板110的水平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这里,作为允许范围,例如是±0.3mm以下,但允许范围也可以在调整工序中调整而变为其它的值。若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62(流程图的下方)。当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使用面板、显示灯等来向操作人员告知进行模接收板210的限位螺栓214的调整、模接收板210的致动器即模接收板缸218(参照图8)的动作调整,并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62。
在Step62中,判定由模交接板和搬运单元水平差测定单元140测定出的模交接板110与平台推车310的上表面的水平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这里,作为允许范围,例如是±0.3mm以下,但允许范围也可以在调整工序中调整而变为其它的值。若在允许范围内,则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63(流程图的下方)。当在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与关于Step47说明的相同,使用显示灯等来向操作人员告知进行平台推车310的导轨320的高度调整,并进入至接下来的Step63。
在Step63中,将上下铸型1、2通过模推出缸120从模接收板210经由模交接板110向平台推车310上推出。此时,在Step54、59中的附着物或者Step61、62的水平差在允许范围内但接近阈值那样的情况下,以慢于通常速度的速度推出即可。这是因为在上下铸型1、2引起型偏移的危险变少。例如,在将允许范围设为10,将测定值为8~9的情况设为注意范围,并且所有判定都处于注意范围的情况下,使模推出缸120的速度变慢。
接着在Step64中,通过安装于模推出缸120前端的推出板122的推出板冲击测定单元128测量推出上下铸型1、2中的冲击(X和Z方向)。这里,将测量值与基于编码器130计算出的位置信息一起与铸型1、2相关联(建立关系)并在控制装置700中记录。
接着在Step65中,使用型偏移检测装置3检测型偏移,并判定型偏移的有无。例如,若4角中的某一个偏移超过允许范围,则判定为型偏移,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在Step1中说明的其他的方法来判定。允许范围例如设为0.5mm以下。若在允许范围内,则作为无异常并为了浇注而搬运上下铸型1、2(Step66),进入至下一个循环(Step67)。
若在允许范围外,则作为存在型偏移,并进行缩窄固有数据的允许范围的处理。在预防工序中,若在Step51、Step52、Step54、Step59、Step60、Step61以及Step62中存在附着物,则除去,若存在阶梯差,则向作业人员告知并去除型偏移的重要因素。与上述情况无关而产生了型偏移的情况可以认为允许范围不当。因此,确定在Step64中记录了冲击的场所(模接收板210、模接收板210与模交接板110的阶梯差、模交接板110、模交接板110与平台推车310的阶梯差)。能够通过编码器130确定在模具推出中检测到冲击的场所。或者若是在Step57中测定出的模接收板210的冲击值,则缩窄相对于该冲击的允许范围。另外,无论型砂290与下压板220的温度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当在下压板220存在附着物的情况下,都使用显示灯等来向操作人员告知调整型砂290的活性粘土成分和粉末成分。而且,在向型偏移的上下铸型1、2浇注的情况下,以在检查生产线中精密地检查产品的方式发出指示。在没有浇注的情况下,需要增加一个造型的上下铸型1、2的数量,因此发出造型计划变更指令。而且,进入至下一个循环。
接下来,参照图16,对使用图14进行了说明的调整工序、与使用图15进行了说明的预防工序的切换进行说明。首先执行调整工序。在初始时,调整工序的计数m设为零(0),将无型偏移的计数n设为零(0)。若进行调整工序,则在调整工序的计数m上加1。若在调整工序中没有产生型偏移,则在无型偏移的计数n上加1。接下来,判定调整工序的计数m是否超过了规定次数m0,或者无型偏移的计数n是否超过了规定次数n0。调整工序的计数的规定次数m0例如设为在统计上可以认为通过数据的积蓄进行了调整的7,000次。无型偏移的计数的规定次数n0例如设为100次。无型偏移的计数也可以设为连续的次数。此时,在无型偏移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将无型偏移的计数n设为零(0)。在调整工序的计数m超过了规定次数m0时,或者在无型偏移的计数n超过了规定次数n0时,或者在该二者都超过了时,切换为预防工序。或者,也可以在通过{(调整工序的计数m-无型偏移的计数n)和调整工序的计数m}推算的不良率不足规定的值时切换为预防工序。不良率是产生了型偏移的循环数相对于整个循环数的比例,例如在不足1%时切换为预防工序。不仅是不良率,也可以与调整工序的计数m超过了规定次数m0的情况组合来切换为预防工序。
在切换为预防工序时,将预防工序的计数q设为零(0),测定出的数据(固有数据)是允许范围,但将产生了型偏移的循环的计数p设为零(0)。若执行预防工序,则在计数q上加1。在预防工序中,在测定数据是允许范围内但产生了型偏移的情况下,在计数p上加1。在测定出的数据是允许范围,但产生了型偏移的循环的计数p超过了规定次数p0的情况下,或者在通过{测定出的数据是允许范围,但产生了型偏移的循环的计数p和预防工序的计数q}推算的不适当率超过了规定的值q0的情况下,切换为调整工序。规定次数p0例如设为5次。另外,相对于不适当率的规定的值(阈值)q0例如设为1%。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在脱箱造型生产线100的工作中推断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工序。根据本结构,通过采取适当的对策,能够降低型偏移的产生。还具有测定可能成为型偏移的产生的重要因素的部位的固有数据,并将用于根据该固有数据判定是否为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允许范围最佳化的工序。因此,能够基于数值数据可靠地判定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并且,在将允许范围最佳化后,在基于使用了该允许范围的判定的结果而找出了型偏移的重要因素时,进行去除重要因素的处理。因此,能够可靠地预防型偏移。另外,在判断为已将允许范围最佳化后,也边检查允许范围的适当性边进行作业,若判断为允许范围不当,则再度调整允许范围。因此,能够将允许范围保持在最佳的状态。
上述的说明中的处理各步骤的顺序能够适当地变更。在上述的说明中提及的允许范围也是例示,能够根据脱箱造型生产线进行变更。
以下汇总表示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使用的主要的附图标记。
1…上铸型;2…下铸型;3…型偏移检测装置;4、5、6…距离测量单元;7…升降框架;100…脱箱造型生产线;110…模交接板;120…模推出缸;122…推出板;124…二维激光位移仪(模接收板附着物测定单元、模交接板附着物测定单元、模接收板和模交接板水平差测定单元);126…模推出缸波形测定单元;128…三维加速度传感器(推出板冲击测定单元);130…编码器;140…激光位移仪(模交接板和搬运单元水平差测定单元);160…吹送装置;162…空气喷嘴;200…脱箱造型机;210…模接收板;212…三维加速度传感器(模接收板冲击测定单元);214…限位螺栓;218…模接收板缸(致动器);220…下压板;222…加热器;224…温度计(下压板温度测定单元);226…二维激光位移仪(下压板附着物测定单元);230…模脱箱缸;232…铸型推出板;240…下箱;250…上箱;270…砂特性自动测量装置(砂温度测定单元);272…砂分割装置;280…输送机;290…型砂;300…上下铸型的搬运单元;310…平台推车;312…辊子;320…导轨;330…刮刀;332…槽用刮刀;334…上表面用刮刀;336…修整用刮刀;338…触摸开关(搬运单元附着物测定单元);340…横行缸;342…台车;344…刮刀吊挂棒;350…框架柱;352…框架梁;360…清扫单元;362…橡胶刮刀;370…旋转刷;372…旋转轴;374…旋转驱动装置(马达);380…纵向框架;382…横向框架;384…橡胶刮刀用框架;386…支承台;390…推动器;391…缓冲件;392…转车台;400…套箱和铅锤移动放置装置;500…铸型拆分装置;700…控制装置;800…浇注机。

Claims (12)

1.一种降低由脱箱造型机造型、合型后的上下铸型的型偏移的产生的方法,其中,
所述方法具备:
测定在所述上下铸型的制造和搬出过程中可能成为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部位的固有数据的工序;
判定测定出的固有数据是否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的工序;以及
判定所述上下铸型的型偏移的有无的工序,
还具备根据所判定的所述型偏移的有无来调整所述固有数据的规定的允许范围的调整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还具备使用测定出的所述固有数据和在所述调整工序中调整后的允许范围来预防所述型偏移的产生的预防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选择性地实施所述调整工序和所述预防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
从所述调整工序向所述预防工序的切换以实施了所述调整工序的次数、或者没有产生型偏移的次数、或者不良率为基准进行,所述不良率为产生了型偏移的次数相对于实施了所述调整工序的次数之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
从所述预防工序向所述调整工序的切换以在所述预防工序中判定为没有所述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但在判定所述型偏移的有无的工序中判定为产生了型偏移的次数、或者不适当率为基准进行,所述不适当率是判定为没有所述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但在判定所述型偏移的有无的工序中判定为产生了型偏移的次数相对于实施了所述预防工序的次数之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判定为所述测定出的固有数据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外的情况下,进行用于消除所述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制造和搬出过程具备:向上箱和下箱填充型砂的工序、通过上压板和下压板按压填充至上箱和下箱的型砂的工序、通过模脱箱缸将所按压的上铸型和下铸型从上箱和下箱向模接收板上推出的工序、以及通过模推出缸将所述模接收板上的上下铸型向上下铸型的搬运单元推出的工序,
所述固有数据是下述项目中的至少一个,即:所述下压板的附着物的大小、所填充的所述型砂与所述下压板的温度差、所述模接收板的附着物的大小、所述搬运单元上的附着物的有无、驱动所述模推出缸的压力或者电流值的波形、作用于推压所述上下铸型的所述模推出缸的推出板的冲击、作用于所述模接收板的冲击、所述模接收板与所述搬运单元的水平差、从浇注完成到铸型拆分的经过时间、所述模推出缸的上下铸型的推出方向的加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
代替通过模推出缸将所述模接收板上的上下铸型向上下铸型的搬运单元推出的工序,而具备通过模推出缸将所述模接收板上的上下铸型向模交接板上推出,进而向上下铸型的搬运单元推出的工序,
所述固有数据是下述项目中的至少一个,即:所述下压板的附着物的大小、所填充的所述型砂与所述下压板的温度差、所述模接收板的附着物的大小、所述模交接板的附着物的大小、所述搬运单元上的附着物的有无、驱动所述模推出缸的压力或者电流值的波形、作用于推压所述上下铸型的所述模推出缸的推出板的冲击、作用于所述模接收板的冲击、所述模接收板与所述模交接板的水平差、所述模交接板与所述搬运单元的水平差、从浇注完成到铸型拆分的经过时间、所述模推出缸的上下铸型的推出方向的加速度。
9.一种脱箱造型生产线,其中,
所述脱箱造型生产线具备:
脱箱造型机,向上箱和下箱填充型砂并通过上压板和下压板按压,从而将上下铸型造型,并将在该造型后合型了的上下铸型从所述上箱和下箱向模接收板上推出;
上下铸型的搬运单元,将所述上下铸型从所述脱箱造型机经由从浇注机浇注的场所搬运至铸型拆分装置;
模推出缸,将所述模接收板上的所述上下铸型向所述上下铸型的搬运单元上推出;
测定单元,测定在所述上下铸型的制造和搬出过程中可能成为型偏移的产生重要因素的部位的固有数据;
控制装置,存储测定出的固有数据的规定的允许范围,并判定所述测定出的固有数据是否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以及
检测所述上下铸型的型偏移的型偏移检测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根据所判定的所述型偏移的有无调整所述固有数据的规定的允许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脱箱造型生产线,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使用测定出的所述固有数据和所述调整后的规定的允许范围,执行用于预防所述型偏移的产生的工序。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脱箱造型生产线,其中,
所述测定单元是以下测定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即:
下压板附着物测定单元,测定所述下压板的附着物的大小;
测定所填充的所述型砂的温度的砂温度测定单元和测定所述下压板的温度的下压板温度测定单元;
模接收板附着物测定单元,测定所述模接收板的附着物的大小;
搬运单元附着物测定单元,测定所述搬运单元上的附着物的有无;
模推出缸波形测定单元,测定驱动所述模推出缸的压力或者电流值的波形;
推出板冲击测定单元,测定作用于推压所述上下铸型的所述模推出缸的推出板的冲击;以及
模接收板冲击测定单元,测定作用于所述模接收板的冲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脱箱造型生产线,其中,
具备成为在所述模接收板与所述上下铸型的搬运单元之间搬运所述上下铸型的搬运路径的模交接板,并且具备测定模交接板的附着物的大小的模交接板附着物测定单元、或者测定模接收板与模交接板的水平差的模接收板和模交接板水平差测定单元、或者测定模交接板与搬运单元的水平差的模交接板和搬运单元水平差测定单元作为测定单元。
CN201880067462.1A 2017-10-19 2018-07-12 降低由脱箱造型机造型、合型后的上下铸型的型偏移的产生的方法和脱箱造型生产线 Active CN1112636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2337A JP6809433B2 (ja) 2017-10-19 2017-10-19 抜枠造型機で造型され、型合せされた上下鋳型の型ずれの発生を低減する方法および抜枠造型ライン
JP2017-202337 2017-10-19
PCT/JP2018/026282 WO2019077818A1 (ja) 2017-10-19 2018-07-12 抜枠造型機で造型され、型合せされた上下鋳型の型ずれの発生を低減する方法および抜枠造型ラ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3672A CN111263672A (zh) 2020-06-09
CN111263672B true CN111263672B (zh) 2022-01-11

Family

ID=66173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7462.1A Active CN111263672B (zh) 2017-10-19 2018-07-12 降低由脱箱造型机造型、合型后的上下铸型的型偏移的产生的方法和脱箱造型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4537B2 (zh)
JP (1) JP6809433B2 (zh)
CN (1) CN111263672B (zh)
DE (1) DE112018004591T5 (zh)
TW (1) TW201922376A (zh)
WO (1) WO20190778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5188B (zh) * 2021-01-28 2022-09-27 三鑫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发电用汽轮机外缸生产工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4886A (en) * 1986-11-25 1988-02-16 Selective Electronic, Inc. Mold cavity misalignment detection system
CN101242922A (zh) * 2005-08-10 2008-08-13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上下铸型的造型方法及造型装置
CN101553331A (zh) * 2006-12-06 2009-10-07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铸造上铸型和下铸型的铸型装置以及该装置的操作方法
CN101802733A (zh) * 2006-12-12 2010-08-11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诊断一种生产设备的工作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CN106040981A (zh) * 2016-08-16 2016-10-26 辽源市福源重型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砂型铸造浇注系统
WO2016193790A1 (en) * 2015-06-04 2016-12-08 Disa Industries A/S Sand mould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nd mould parts
WO2017122510A1 (ja) * 2016-01-12 2017-07-20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上下鋳型の型ずれ検知装置及び型ずれ検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84384A (zh) * 1967-08-18 1969-12-19
JP2772859B2 (ja) 1990-07-27 1998-07-09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無枠鋳型造型機
JPH04181003A (ja) * 1990-11-15 1992-06-29 Komatsu Ltd 油圧シリンダの駆動制御装置
JP3577450B2 (ja) * 2000-07-14 2004-10-13 メタル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鋳型造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928024B2 (ja) * 2001-04-27 2012-05-0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押出加工方法
JP5652349B2 (ja) 2011-07-25 2015-0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全天球型撮像装置
EP2777844B1 (en) * 2012-01-20 2017-06-14 Sintokogio, Ltd. Flaskless mold making device, flaskless mold making method, and sand receiving device
JP5995542B2 (ja) * 2012-06-08 2016-09-21 メタル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鋳型造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5008693A (ja) * 2013-06-28 2015-01-19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作業機
JP2017202337A (ja) 2017-07-18 2017-11-16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ナムコ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プログラム及びサー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4886A (en) * 1986-11-25 1988-02-16 Selective Electronic, Inc. Mold cavity misalignment detection system
CN101242922A (zh) * 2005-08-10 2008-08-13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上下铸型的造型方法及造型装置
CN101553331A (zh) * 2006-12-06 2009-10-07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铸造上铸型和下铸型的铸型装置以及该装置的操作方法
CN101802733A (zh) * 2006-12-12 2010-08-11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诊断一种生产设备的工作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WO2016193790A1 (en) * 2015-06-04 2016-12-08 Disa Industries A/S Sand mould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nd mould parts
WO2017122510A1 (ja) * 2016-01-12 2017-07-20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上下鋳型の型ずれ検知装置及び型ずれ検知方法
CN106040981A (zh) * 2016-08-16 2016-10-26 辽源市福源重型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砂型铸造浇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72756A (ja) 2019-05-16
CN111263672A (zh) 2020-06-09
JP6809433B2 (ja) 2021-01-06
WO2019077818A1 (ja) 2019-04-25
US20210187598A1 (en) 2021-06-24
US11364537B2 (en) 2022-06-21
DE112018004591T5 (de) 2020-07-16
TW201922376A (zh) 2019-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8997B (zh) 铸造设备及铸模造型数据和熔融金属状态数据的管理方法
US11130290B2 (en) Construction of a 3D printing device for producing components
WO2010146908A1 (ja) 自動注湯機への溶湯供給方法およびその設備
CN108348987B (zh) 上下铸型的错型检测装置以及错型检测方法
BR112012004528B1 (pt) Sistema para controlar máquinas de vazamento, equipamento para vazar metal fundido e método de vazamento
JP2004509768A (ja) 金属の鋳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1263672B (zh) 降低由脱箱造型机造型、合型后的上下铸型的型偏移的产生的方法和脱箱造型生产线
TW201832900A (zh) 鑄造設備之資訊顯示系統
CN104936726A (zh) 试件采集方法、试件数据管理方法以及试件模型
JP4399813B2 (ja) 鋳型鋳造設備
WO2018142977A1 (ja) 鋳造設備を構成する複数の装置の異常の原因を検出するシステム
CN111556798B (zh) 防止因型腔部的偏移而引起的不良的方法
JP5408797B2 (ja) 注湯設備
CN110072652B (zh) 铸造设备的工作方法以及工作装置
JP2019130546A (ja) 鋳型ばらし装置及び鋳型ばらし方法
JPWO2019064726A1 (ja) 鋳造ラインにおける動作不良の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US20230294165A1 (en) Molding system and molding method
US20230294164A1 (en) Molding system
JP2023128339A (ja) 鋳型切削用のサンドカッタ
CN113458420A (zh) 造型台及造型装置
PL150236B1 (pl) Urządzenie do opróżniania skrzynek formierski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