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8720A - 中间转印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间转印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8720A
CN111208720A CN201911126699.5A CN201911126699A CN111208720A CN 111208720 A CN111208720 A CN 111208720A CN 201911126699 A CN201911126699 A CN 201911126699A CN 111208720 A CN111208720 A CN 111208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body
transfer belt
ferroelectric
fi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266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津川刊
坂本定章
滨口进一
小贺伊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208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87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04Main transfer electrode
    • G03G2215/1623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得到优质的图像品质的中间转印体以及具备该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以树脂材料为主成分的中间转印体的基材层中包含碳纳米管和强介电性填料(钛酸钡、钛酸锶、钛酸钙等),使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碳纳米管与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的合计值等处于规定的范围内,从而兼顾介电常数的提高和耐久性的提高。

Description

中间转印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间转印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的中间转印体以及具备该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过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以提高装置的寿命等为目的,不是采用使通过调色剂形成在感光鼓等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像直接定影在纸张等记录材料上的直接转印方式,而是大多采用将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像暂时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中间转印带)上并将其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之后进行定影的中间转印方式。
在这样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中,为了得到优质的图像品质,需要对中间转印带赋予导电性和介电性来提高作用于调色剂的电场强度。关于导电性的赋予,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是在电子照相装置的转印带、中间转印带、转印定影带或定影带的任一方所使用的聚酰亚胺管状物,相对于聚酰亚胺树脂100重量份,含有0.1~40重量份的碳纳米管,使体积电阻值处于1×106~1×1013Ω·cm的范围内。
另外,关于介电性的赋予,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将形成在第一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之后进一步转印到第二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该中间转印体含有将相对介电常数为5以上的强介电体粉末化成平均粒径0.1~100μm而成的物质。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将调色剂像从调色剂像承载体转印到纸张等转印材料时一边将所述转印材料承载于转印材料承载部件进行输送一边进行转印的图像形成方法中,所述转印材料承载部件采用使作为强介电体的电介质陶瓷在树脂中分散含有的结构,对所述转印材料承载部件施加转印偏压来转印所述调色剂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469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8-1527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231289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1那样,通过在导电性的赋予中使用碳纳米管,从而可以制作由环境引起的电阻变化少且容易控制在所希望的电阻值的中间转印带。另外,如专利文献2、3那样,通过在介电性的赋予中使用强介电体,从而可以提高介电常数,可以制作即便不施加较高的转印电压也可以得到高转印效率的中间转印带。
但是,近年来,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的高速化正在推进,需要比以前高的转印电压,尤其是,对于凹凸纸等具有槽的纸,采用上述以往的中间转印带时,存在无法得到足够的图像品质这种问题。针对该问题,可考虑增大强介电体的含有率来提高中间转印带的介电常数的方法,但是若强介电体的含有率变大,则中间转印带变脆,耐久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得到优质的图像品质的中间转印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中间转印体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其特征在于,在以树脂材料为主成分的基材层中包含碳纳米管和强介电性填料。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将承载于静电潜像承载体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后、将所述调色剂像从所述中间转印体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功能,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中间转印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如上所述的中间转印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中间转印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得到优质的图像品质。
其原因在于,在以树脂材料为主成分的中间转印体的基材层中包含碳纳米管和强介电性填料(钛酸钡、钛酸锶、钛酸钙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中间转印带、调色剂、纸张、二次转印带的四层模型的示意图。
图2(a)~(c)是对在树脂材料中添加了强介电性填料以及炭黑的情况和在树脂材料中添加了强介电性填料以及碳纳米管的情况进行比较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a)~(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说明介电常数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6(a)是说明实施例1~7的中间转印带的制作条件和评价结果的表格。
图6(b)是说明比较例1~4的中间转印带的制作条件和评价结果的表格。
附图标记说明
1 图像形成装置
10 控制部
11 CPU
12 ROM
13 RAM
20 存储部
30 网络I/F部
40 显示操作部
50 图像读取部
60 图像处理部
70 输送部
71 供纸装置
72 输送机构
73 排纸装置
80 图像形成部
81、81Y、81M、81C、81K 曝光装置
82、82Y、82M、82C、82K 显影装置
83、83Y、83M、83C、83K 感光鼓
84、84Y、84M、84C、84K 带电装置
85、85Y、85M、85C、85K 清洁装置
86、86Y、86M、86C、86K 一次转印辊
87 中间转印单元
87a 中间转印带
87b 支承辊
87c 二次转印辊
87d 中间转印清洁部
88 定影装置
88a 加热辊
88b 定影辊
88c 定影带
88d 加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示,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中,为了得到优质的图像品质,需要对中间转印带赋予导电性和介电性来提高作用于调色剂的电场强度,为此提出了各种材料。但是,由于近年来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的高速化而需要较高的转印电压,尤其是,对于凹凸纸等具有槽的纸,采用以往的中间转印带会产生无法得到足够的图像品质这种问题。
针对该问题,可考虑增大添加到树脂材料中的强介电体的含有率来提高中间转印带的介电常数的方法,但是,若强介电体的含有率变大,则中间转印带变脆,耐久性降低。
在此,如图1所示,在考虑中间转印带、调色剂、纸张、二次转印带的四层模型时,在将中间转印带的介电常数设为ε1、将调色剂层的介电常数设为ε2、将纸张的介电常数设为ε3、将中间转印带的厚度设为d1、将调色剂层的厚度设为d2、将纸张的厚度设为d3、将转印电压设为V时,作用于调色剂的电场E表示为
E=(ε1×ε3×V)/(ε1×ε3×d2+ε2×ε3×d1+ε1×ε2×d3)。
根据上述式子,通过提高中间转印带的介电常数ε1并使厚度d1变薄,从而可以在不提高转印电压V的情况下提高作用于调色剂的电场强度E,可以抑制放电并且提高转印效率。但是,如上所述,如果为了提高中间转印带的介电常数而增大强介电体的含有率,则中间转印带的耐久性降低。另外,若为了提高中间转印带的耐久性而使厚度变厚,则电场E变小,所需的电压变大,因此,转印效率不会提高。即,难以兼顾中间转印带的介电常数的提高和耐久性的提高。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着眼于为了对中间转印体(以下称为中间转印带)赋予导电性而添加的导电性材料,想到了并非通过增大强介电体的含有率来提高介电常数,而是利用导电性材料来提高介电常数的方法。通过采用该方法,从而可以极力减小强介电体的含有率,可以兼顾介电常数的提高和耐久性的提高。而且,使用各种导电性材料反复进行实验的结果发现,作为即便减小强介电体的含有率也可以得到足够的介电常数的导电性材料,碳纳米管是最佳的。
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2(a)是以往的强介电体(强介电性填料)与导电性材料(炭黑)的组合,图2(b)以及(c)是本发明的强介电体(强介电性填料)与导电性材料(碳纳米管)的组合。
如图2(a)所示,在强介电性填料与炭黑的组合中,强介电性填料彼此不连接,为了得到所希望的介电常数,需要大量添加强介电性填料,耐久性恶化。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在强介电性填料与碳纳米管的组合中,碳纳米管将强介电性填料连接(即,碳纳米管有助于介电常数的提高),因此,即便不大量添加强介电性填料,也可以得到所希望的介电常数,可以兼顾介电常数的提高和耐久性的提高。尤其是,如图2(c)所示,在使碳纳米管沿中间转印带的正反面方向取向的情况下,可以高效地连接强介电性填料,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可以兼顾介电常数的进一步提高和耐久性的进一步提高。即,碳纳米管将强介电性填料彼此连接,从而可以提高强介电性填料的极化作用(成为与增大了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时相同的状态),因此,可以提高介电常数,其结果是,可以减小用于得到所希望的介电常数的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可以提高耐久性。
需要说明的是,碳纳米管(以下简称为CNT)是指具有将石墨六边形网格平面(石墨烯片)卷成筒状的状态的结构的无缺陷的单层、或它们呈嵌套状层叠而成的多层的管状物质。另外,强介电体是电介质的一种,是即便在外部不存在电场,电偶极子也整齐排列,且偶极子的方向可以根据电场而变化的物质。
以下,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带的结构以及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带是在以树脂材料为主成分的基材层中包含导电性填料和强介电性填料(即,使导电性填料和强介电性填料分散在树脂材料中而成)的带。上述树脂材料可以使用各种材料,但优选聚酰亚胺(PI)、聚酰胺酰亚胺(PAI)、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等具有强度和耐久性的超级工程塑料。需要说明的是,以树脂材料为主成分是指具有可以满足中间转印带所要求的基本性能的比例的树脂材料,可以包含导电性填料、强介电性填料,还可以包含各种添加剂、涂覆材料等。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带所含有的导电性填料为CNT,CNT的直径优选为30nm以上且150nm以下,CNT的长度优选为5μm以上且12μm以下。通过使CNT的直径以及长度处于上述范围,从而可以对中间转印带赋予适当的导电性,并且可以高效地连接强介电性填料。
该CNT也可以根据需要使官能团共价键合。例如,通过对CNT进行强酸处理,从而生成在表面被导入了羧酸的氧化CNT,使氧化CNT与氯化亚砜反应后,与烷基醇等反应,从而可以生成溶解于有机溶剂的化学装饰CNT。通过使用这样的化学装饰CNT,从而可以使CNT均匀地分散在树脂材料中。另外,通过在使CNT分散在树脂材料中的状态下从外部施加电场,从而可以使CNT在所希望的方向上取向,可以提高中间转印带的介电常数。
另外,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带所含有的强介电性填料优选包含钛酸钡、钛酸锶、钛酸钙中的一种。通过将这些强介电性填料与CNT组合,从而可以提高中间转印带的介电常数。
强介电性填料相对于树脂材料的含有率优选为10体积%以上且30体积%以下(换算为质量比时,为50质量份以上且190质量份以下),CNT与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的合计值优选为12体积%以上且32体积%以下。通过与CNT组合,即便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为相同程度,也可以得到高介电常数,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降低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其结果是,可以提高中间转印带的耐久性。
另外,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带的相对介电常数(介电常数ε与真空的介电常数ε0之比)优选在频率1MHz时为30以上且60以下(优选为40以上且50以下)。介电常数越高,所需的转印电压越低,放电被抑制,转印效率提高,但若介电常数过高,则调色剂与中间转印带的附着力变大,转印效率降低。因此,中间转印带的相对介电常数优选为上述范围,通过将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或CNT与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的合计值)设定在上述范围,从而可以将相对介电常数调节为适当的值。
另外,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带的厚度优选为50~100μm。膜厚越薄,转印所需的电压越低,放电被抑制,转印效率提高,因此,优选为100μm以下,在50μm以上可以保持中间转印带的强度。因此,中间转印带的厚度优选为5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通过将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或CNT与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的合计值)设定在上述范围,从而可以将相对介电常数调节为适当的值,可以通过上述厚度的中间转印带将作用于调色剂的电场强度调节为适当的值。
另外,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带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优选为20%以上且100%以下。通过使拉伸断裂伸长率为20%以上,中间转印带的耐久性提高(能够不断裂地驱动),如果设为100%以下,则可以避免中间转印带被拉断而无法进行驱动控制。因此,中间转印带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优选为20%以上且100%以下,通过将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或CNT与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的合计值)设定在上述范围,从而可以将拉伸断裂伸长率调节为适当的值。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中间转印带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制造方法是例示,可以使用能够制造上述结构的中间转印带的任意方法。
首先,向聚酰胺酰亚胺清漆“HR-16NN”(东洋纺公司制)的树脂材料中添加5体积%的CNT(丸红LB101)、20体积%的钛酸钡“BT05”(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使用搅拌器进行混合,从而调制成基材层形成用涂敷液。接着,一边使不锈钢制的圆筒状模具以圆筒轴为中心旋转,一边使分配喷嘴在轴向上移动并且从该喷嘴排出基材层形成用涂敷液,从而在模具的外周面上呈螺旋状涂敷,形成上述基材层形成用涂敷液相连的涂膜。接着,一边使圆筒状模具旋转一边在100℃加热1小时,从而使大部分的溶剂挥发,此后,在250℃加热1小时,从而形成环形带状的基材层。通过上述方法形成的基材层的厚度为65μm。接着,对该基材层进行加工,从而制成CNT和强介电性填料被分散在整个树脂材料中的中间转印带。
需要说明的是,既可以仅使用通过上述方法制成的基材层来制作中间转印带,也可以将树脂层贴合于基材层来制作中间转印带。
接着,对具备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如图3所示,是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这四种颜色对应的作为感光体的感光鼓83Y、83M、83C、83K在中间转印带的行进方向上串联配置的串联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如图4(a)所示,该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1和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3等存储器等构成的控制部10;由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等构成的存储部20;由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调制解调器等构成的网络I/F部30;由触摸屏等构成的显示操作部40;由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供稿单元)和扫描仪等构成的图像读取部50;由RIP(RasterImage Processor:光栅图像处理器)等构成的图像处理部60;输送部70;以及图像形成部80等,在对从输送部70输送来的纸张进行处理的图像形成部80中,包括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带。
如图3所示,输送部70由供纸装置71、输送机构72、排纸装置73等构成。被收容于供纸装置71的纸张从最上部一张一张地送出,通过具备对齐辊等多个输送辊的输送机构72输送到图像形成部80。此时,通过配设有对齐辊的对齐部,修正所供给的纸张的倾斜并且调整输送时机。接着,利用图像形成部80形成有图像的纸张,通过具备排纸辊的排纸装置73被排出到机外的排纸托盘。
如图3以及图4(b)所示,图像形成部80由与不同的颜色成分Y、M、C、K对应地设置的曝光装置81(81Y、81M、81C、81K)、显影装置82(82Y、82M、82C、82K)、感光鼓83(83Y、83M、83C、83K)、带电装置84(84Y、84M、84C、84K)、清洁装置85(85Y、85M、85C、85K)、一次转印辊86(86Y、86M、86C、86K)、中间转印单元87、定影装置88等构成。以下,对各要素进行概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除去了Y、M、C、K的附图标记。
各颜色成分Y、M、C、K的感光鼓83是在由铝材构成的圆筒状的金属基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设置了作为保护层的外涂层的有机感光体层(OPC)的像承载体。感光鼓83在接地的状态下从动于中间转印带而沿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各颜色成分Y、M、C、K的带电装置84是电晕(scorotron)型,在使其长度方向沿着感光鼓83的旋转轴方向的状态下,与对应的感光鼓83接近配设,通过与调色剂相同极性的电晕放电,从而对该感光鼓83的表面施加均匀的电位。
各颜色成分Y、M、C、K的曝光装置81例如通过多面反射镜等与感光鼓83的旋转轴平行地进行扫描,基于图像数据在均匀带电的对应的感光鼓83的表面上进行像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
各颜色成分Y、M、C、K的显影装置82收容由对应的颜色成分的小粒径的调色剂和磁性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将调色剂输送到感光鼓83的表面,利用调色剂使承载于该感光鼓83的静电潜像显像化。
各颜色成分Y、M、C、K的一次转印辊86将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带压接于感光鼓83,将形成于对应的感光鼓83的各色调色剂像依次重叠而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
各颜色成分Y、M、C、K的清洁装置85回收在一次转印后残留在对应的感光鼓83上的残留调色剂。另外,在清洁装置85的感光鼓83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以邻接状态设置有未图示的润滑剂的涂敷机构,在对应的感光鼓83的感光面上进行润滑剂的涂敷。
中间转印单元87具备:作为被转印体的环形的中间转印带87a、支承辊87b、二次转印辊87c以及中间转印清洁部87d等,在多个支承辊87b上张设中间转印带87a而构成。在通过一次转印辊86Y、86M、86C、86K一次转印有各色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87a被二次转印辊87c压接于纸张时,通过基于中间转印带87a与二次转印辊87c之间的转印电压而作用于调色剂的电场,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到纸张上,并向定影装置88输送。中间转印清洁部87d具有与中间转印带87a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带清洁刮板。在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87a的表面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被带清洁刮板刮起而除去。
定影装置88具备作为热源的加热辊88a、定影辊88b、架设于加热辊88a和定影辊88b的定影带88c、以及加压辊88d等,加压辊88d隔着定影带88c压接于定影辊88b,该压接部构成夹持部。而且,利用被加热辊88a加热的定影带88c和各辊对通过夹持部的纸张进行加热加压,使形成于纸张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定影。
接着,调色剂像通过定影装置88被定影后的纸张,通过具备排纸辊的排纸装置73被排出到机外的排纸托盘。
在使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带87a的相对介电常数在频率1MHz时为30以上且60以下(优选为40以上且50以下),因此,与以往相比,可以降低所需的转印电压,可以抑制放电而良好地转印图像。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带87a通过添加CNT,从而可以降低为了实现上述相对介电常数而需要的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因此,与以往相比可以提高耐久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3以及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例,只要能够利用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带87a,则其构造或结构能够适当变更。
【实施例】
为了确认上述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带的效果,使用在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制造方法,制成使CNT和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变化的中间转印带(实施例1~7)。另外,为了进行比较,制成改变了导电性填料、强介电性填料的材料的中间转印带(比较例1~4)。
具体而言,在实施例1~4、6、7中,作为导电性填料而使用CNT,作为强介电性填料而使用钛酸钡,使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CNT与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的合计值、CNT的直径、CNT的长度、膜厚变化而制成中间转印带。另外,在实施例5中,作为强介电性填料而使用钛酸锶,使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制成中间转印带。
另外,在比较例1、3中,作为导电性填料而使用炭黑(CB),作为强介电性填料而使用钛酸钡,使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CB与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的合计值变化而制成中间转印带。另外,在比较例2中,作为导电性填料而使用CNT,添加氧化钛而制成中间转印带。另外,在比较例4中,作为导电性填料而使用CNT,不添加强介电性填料而制成中间转印带。
接着,对在实施例1~7和比较例1~4的条件下制成的中间转印带,进行了介电常数测定、拉伸断裂伸长测定、图像评价和耐久性评价。以下,对各评价的具体方法进行说明。
<介电常数测定>
如图5所示,在中间转印带87a的表面通过溅射等形成电阻为1位数的欧姆(Ω)的薄膜电极,使用
Figure BDA0002277058780000111
的模具进行剪切而制成测定试样,使用阻抗分析仪(SolartronAnalytical公司12608W型),在交流阻抗测定模式下,利用电极接触法在1Hz~1MHz测定相对介电常数。
<拉伸断裂伸长测定>
基于ISO527·JIS K7161,对中间转印带进行加工而制成哑铃状的试验片,使用能够以ISO9513 1级的精度测量标线间距离的变化的伸长计,从两侧拉伸试验片,对中间转印带断裂时的伸长率(伸长的长度相对于原来的状态的长度的比率)进行测定。
<图像评价>
作为凹凸纸而使用Leathac203g纸张,使用图像形成装置“bizhub PRESS C1100”(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在该Leathac203g纸张上形成规定的图像,对凹部的调色剂的转印状态按以下5个阶段进行排序。需要说明的是,评价环境为气温20℃、湿度50%,目标为等级4以上。
等级5:能够完全转印。
等级4:双层部遗漏数点。单色部没有问题。
等级3:双层部稀疏地遗漏。单色部没有问题。
等级2:单色部稀疏地遗漏。
等级1:单色部完全遗漏。
<耐久性评价>
使用图像形成装置“bizhub PRESS C1100”(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在以下4个阶段对1000K张纸张通过时和2000K张纸张通过时的中间转印带的破损状况进行了比较。需要说明的是,评价环境为气温20℃、湿度50%,目标是在○以上没有裂纹。
◎:在2000K张耐久试验中没有裂纹。
○:在1000K张耐久试验中没有裂纹。
△:在1000K张耐久试验中,在端部确认破损。
×:在1000K张耐久试验中,除端部之外在中央部确认破损。
图6(a)、(b)是汇总了实施例1~7和比较例1~4的中间转印带的制作条件和上述评价项目的评价结果的表格,根据作图的情况进行了分图。
图6(a)的实施例1~4、6、7是作为强介电性填料而使用钛酸钡、作为导电性填料而使用CNT的情况下的例子,图像评价的转印性等级为作为目标的等级4以上,由于耐久性评价为作为目标的○以上,因此可知实施例1~4、6、7作为中间转印带的制作条件是优选的。具体而言,可知优选为,强介电性填料相对于树脂材料的含有率为10体积%~30体积%,强介电性填料与CNT的含有率的合计值为12体积%~32体积%(CNT的含有率的优选范围为2体积%~4体积%),CNT的直径为30nm~150nm,CNT的长度为5μm~12μm,膜厚为50μm~100μm。另外,可知优选为,中间转印带的相对介电常数为30~60(尤其是,转印性等级为5的40~50),拉伸断裂伸长率为20%~100%。
另外,由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5进行比较的结果可知,即便在作为强介电性填料种类而使用钛酸锶的情况下,转印性等级也为5,耐久性也为◎,因此,作为强介电性填料,优选钛酸钡、钛酸锶。另外,虽然表格中未记载,但即便是作为强介电性填料而使用钛酸钙并使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而制成的中间转印带,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作为强介电性填料,钛酸钙也是优选的。
另外,如图6(b)的比较例1所示,在作为导电性填料种类而使用炭黑的情况下,为了使相对介电常数进入上述30~60的范围,需要增大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在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变大(在此设为50体积%)时,拉伸断裂伸长率变小(在此为2%),耐久性变差。另外,如比较例3所示,若为了增大拉伸断裂伸长率而减小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在此设为30体积%),则相对介电常数变小(在此为15),偏离实施例1~7的30~60的范围,转印性等级恶化(在此恶化到等级2)。因此,可知作为导电性填料而使用CNT很重要。
另外,如图6(b)的比较例2、4所示,即便在作为导电性填料种类而使用CNT的情况下,在未添加强介电性填料时,相对介电常数也变小(在比较例2中为20,在比较例4中为10),偏离实施例1~7的30~60的范围,转印性等级恶化(在比较例2中恶化到等级3,在比较例4中恶化到等级1)。因此,可知将CNT与强介电性填料组合很重要。
根据以上结果,如果作为导电性填料而使用CNT,作为强介电性填料而使用钛酸钡、钛酸锶、钛酸钙中的至少一种,将CNT与这些强介电性填料组合,将强介电性填料的含有率设定为10体积%~30体积%,将强介电性填料与CNT的含有率的合计值设定为12体积%~32体积%(CNT的含有率的优选范围为2体积%~4体积%),将CNT的直径设定为30nm~150nm,将CNT的长度设定为5μm~12μm,将膜厚设定为50μm~100μm来制作中间转印带,则中间转印带的相对介电常数成为30~60(优选为40~50),拉伸断裂伸长率成为20%~100%,可以使图像评价以及耐久性评价的结果良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其结构、控制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中,作为中间转印体例示了环形的中间转印带,但对于将形成在感光鼓等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二次转印)到纸介质等图像支承体上之前暂时转印(一次转印)的任意形态的中间转印体,能够同样地应用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中,作为强介电性填料,例示了钛酸钡、钛酸锶、钛酸钙,但也可以将它们组合使用,也可以使用通过与CNT组合而能够以较小的含有率得到所希望的介电常数的其他材料。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中,例示了作为导电性填料而使用CNT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用与CNT同样地能够赋予导电性并且能够将强介电性填料彼此连接而提高介电常数的其他材料。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所使用的中间转印体以及具备该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2)

1.一种中间转印体,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其特征在于,
在以树脂材料为主成分的基材层中包含碳纳米管和强介电性填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介电性填料相对于所述树脂材料的含有率为10体积%以上且30体积%以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纳米管与所述强介电性填料相对于所述树脂材料的含有率的合计值为12体积%以上且32体积%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纳米管的直径为30nm以上且150n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纳米管的长度为5μm以上且12μ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膜厚为5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频率1MHz时的所述中间转印体的相对介电常数为30以上且60以下。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频率1MHz时的所述中间转印体的相对介电常数为40以上且50以下。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为20%以上且100%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介电性填料包含钛酸钡、钛酸锶、钛酸钙中的任一种。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转印体具有环形带状的形状,由至少包含所述基材层在内的一层以上构成。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将承载于静电潜像承载体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后、将所述调色剂像从所述中间转印体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功能,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中间转印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体。
CN201911126699.5A 2018-11-21 2019-11-18 中间转印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12087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8023A JP2020086050A (ja) 2018-11-21 2018-11-21 中間転写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218023 2018-11-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8720A true CN111208720A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27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26699.5A Pending CN111208720A (zh) 2018-11-21 2019-11-18 中间转印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6568B1 (zh)
JP (1) JP2020086050A (zh)
CN (1) CN11120872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3323B2 (ja) * 2019-09-18 2023-05-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体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2759A (ja) * 1994-11-29 1996-06-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31289A (ja) * 1999-02-12 2000-08-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432598A (zh) * 2003-02-28 2003-07-30 清华大学 含有碳纳米管的高介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3246927A (ja) * 2002-02-26 2003-09-05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ポリイミド樹脂組成物、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ポリイミド管状物及び電子写真用管状物
US20100239764A1 (en) * 2009-03-19 2010-09-23 Fuji Xerox Co., Ltd. Resi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ransfer belt, transf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918495A (zh) * 2007-12-27 2010-12-1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导电性弹性体材料及由该材料构成的导电性薄片和导电性无接缝带状物
CN108205246A (zh) * 2016-12-19 2018-06-26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用带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1083B2 (ja) * 1994-06-17 2000-09-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59281A (ja) * 2009-09-08 2011-03-24 Sharp Corp 画像無効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507634B2 (en) * 2010-12-22 2013-08-13 Xerox Corporation Polyimide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US8647746B2 (en) * 2011-03-23 2014-02-11 Xerox Corporatio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JP2014130215A (ja) * 2012-12-28 2014-07-10 Ricoh Co Ltd シームレス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368656B2 (ja) * 2015-01-30 2018-08-0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ベルト
JP7006377B2 (ja) * 2018-02-28 2022-0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2759A (ja) * 1994-11-29 1996-06-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31289A (ja) * 1999-02-12 2000-08-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46927A (ja) * 2002-02-26 2003-09-05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ポリイミド樹脂組成物、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ポリイミド管状物及び電子写真用管状物
CN1432598A (zh) * 2003-02-28 2003-07-30 清华大学 含有碳纳米管的高介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18495A (zh) * 2007-12-27 2010-12-1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导电性弹性体材料及由该材料构成的导电性薄片和导电性无接缝带状物
US20100239764A1 (en) * 2009-03-19 2010-09-23 Fuji Xerox Co., Ltd. Resi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ransfer belt, transf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8205246A (zh) * 2016-12-19 2018-06-26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用带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59145A1 (en) 2020-05-21
US10656568B1 (en) 2020-05-19
JP2020086050A (ja)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008703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Belt,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Electrophotographic Belt, a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JP7110016B2 (ja) 中間転写ベルト、中間転写ベルト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91558B2 (en) Semiconductive resin composition, memb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1913376B (zh) 带、中间转印带和图像形成设备
US11131946B2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ody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866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導電性部材、画像形成装置用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57194B2 (ja) 樹脂成形体、管状体、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208720A (zh) 中间转印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678169B1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JP7413863B2 (ja) 中間転写体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831740B2 (ja) 電子写真用ベルト、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用ベルト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中間転写ベルト
EP2818939B1 (en) Belt assembly,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belt assembly
JP7354814B2 (ja) 中間転写体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7247756B2 (ja) 中間転写ベルト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54062A (ja) 電子写真用熱可塑性樹脂製エンドレスベルト、電子写真用熱可塑性樹脂製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を有する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用熱可塑性樹脂製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004029534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527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298253B2 (ja) 転写ベルト、転写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03281A (ja) 中間転写体、中間転写体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28296A (ja) 中間転写体の製造方法及び中間転写体
JP2022023261A (ja) 中間転写体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85886A (ja) 中間転写体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406741B1 (en) Method of making a polyimide layer containing fluorinated carbon material
JP2003005531A (ja) 中間転写体、中間転写体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30299A (ja) 半導電性樹脂組成物、電子写真用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