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4639B - 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4639B
CN111204639B CN201911022848.3A CN201911022848A CN111204639B CN 111204639 B CN111204639 B CN 111204639B CN 201911022848 A CN201911022848 A CN 201911022848A CN 111204639 B CN111204639 B CN 1112046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pressure
air
air pressure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228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4639A (zh
Inventor
宫前真贵
井上真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04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4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4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46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即使最高速度发生变更,也能够在最高速度时刻得到内外气压差以减少来自轿厢外的泄漏声音,并且诱导乘客进行吞咽以消除耳胀的不适感。具备:吸气排气部;气压测量装置;以及控制部,其以使由气压测量装置测量出的内外气压差接近对应于电梯的运行而预先设定的模式的方式对吸气排气部进行控制,在模式中,不仅在从轿厢的升降开始至到达目的楼层的升降结束为止的升降时间中,使内外气压差阶段性变化,而且在比升降时间的一半更靠近升降开始的时间点,针对轿厢进行确定为负压或正压的第一增压,并且根据需要进行与第一增压相反的第二增压,从而在升降即将结束之前抵消第一增压以与轿厢外气压一致。

Description

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及其方法,尤其涉及用于改善乘用舒适度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用于高层建筑等的具有在长行程中高速升降的轿厢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中,容易发生轿厢内的急剧的气压变化,由此有可能使乘客发生耳胀而感觉不舒适。为了改善上述那样的不良情况,以往提出了各种对策。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那样的电梯气压控制部:在简化了控制部的结构以及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诱导乘客进行吞咽来消除耳胀的不适感。具体而言,在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中,在第一运转期间(前半部分)执行加压控制,以使轿厢的内部气压在比轿厢的外部气压高的正压的范围内阶段性变化,并在第二运转期间(后半部分)执行减压控制,以使内部气压在外部气压低的负压的范围内阶段性变化。此外,设定比从升降运转的运转开始时刻开始至运转结束时刻为止的运转时间短的轿厢内气压控制区间,在轿厢内气压控制区间之中执行加压控制和减压控制。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那样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在超高层建筑用的电梯中,通过使轿厢内的气压配合着轿厢的升降而阶段性变化,从而可靠地诱导轿厢内的乘客进行吞咽,防止或缓和耳朵的异常感。在专利文献2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中设置有增压调整装置,该增压调整装置具有分别对轿厢内外的气压进行检测的气压检测器、进行轿厢内的增压的增压装置、以及对该增压装置进行控制的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具备对轿厢内外的气压进行比较的比较单元的功能、以及根据比较结果来控制增压装置的增压控制单元的功能,从轿厢的起动(运转开始)开始至停止(运转结束)为止,使轿厢内的气压以规定值的幅度阶段性(台阶状)变化。在专利文献2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中,通过使电梯的轿厢内气压台阶状地变化,从而乘客能够认识到气压变化,从而能够通过可靠地进行吞咽来缓和耳朵的异常感。根据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提出的气压控制方法,由于给予乘客吞咽时间,因此耳胀可消除。
此外,虽然在引用文献中并未公开,但还存在如下构思:通过基于轿厢的行驶时间来控制轿厢内的气压变化模式,即通过在时间T轴的方向上调整轿厢内的气压变化模式,从而减少来自轿厢外的泄漏声音。更具体而言,基于所指定的目的楼层以及朝向该目的楼层的轿厢的行驶时间来预测最高速度时刻,并以使得在该最高速度时刻,在轿厢内外产生气压差的方式,按照预先设定的气压模式来进行控制。这样,得到如下构思(以下,也称作“差压利用静音轿厢构思”):通过利用对轿厢的内的气压进行控制而得到的内外气压差来进行轿厢的气密保持的阀结构(以下,也称作“差压气密阀结构”),填塞轿厢的间隙以减少来自轿厢外的泄漏声音。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2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7-112879号公报
然而,上述的差压利用静音轿厢构思的着眼点为基于时间T轴的控制。即,由于通过检测或预测电梯运行中的最高速度来控制轿厢的内外气压差P,因此若达到该最高速度的时间T轴产生偏差,则无法实现控制的目的。例如,存在如下课题:在由于某些理由而减速运转的情况下,最高速度、时间T轴产生偏差,因此无法减少来自轿厢外的泄漏声音。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用于执行按照模式的控制的基准不限定在时间T轴上,而是唯一地捕捉确保内外气压差,还考虑气压变化轴(以下,也称作“气压Y轴”或简称为“Y轴”),从而即使在最高速度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能够在最高速度时刻得到内外气压差以减少来自轿厢外的泄漏声音,并且能够诱导乘客进行吞咽以消除耳胀的不适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其具备利用内侧与外侧的内外气压差对电梯的轿厢进行气密保持的阀结构,其中,所述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具备:吸气排气部,其通过对所述轿厢的内侧进行吸气排气来任意地增减该内侧的气压;气压测量装置,其能够一边辨别内外哪一侧的气压高一边测量所述内外气压差;以及控制部,其以使由所述气压测量装置测量出的所述内外气压差接近对应于所述电梯的运行而预先设定的模式的方式对所述吸气排气部进行控制,在所述模式中,不仅在从所述轿厢的升降开始至到达目的楼层的升降结束为止的升降时间T中,使所述内外气压差阶段性变化,而且,在比所述升降时间的一半更靠近升降开始的时间点,针对所述轿厢进行确定为负压或正压的第一增压,并且根据需要进行与所述第一增压相反的第二增压,从而在升降即将结束之前抵消所述第一增压以与乘用轿厢外气压一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根据该装置,即使在最高速度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最高速度时刻得到内外气压差以减少来自轿厢外的泄漏声音,并且诱导乘客进行吞咽以消除耳胀的不适感。
上述内容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以下,也称作“本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本装置中所采用的气压控制模式的代表例(以下,也称为“代表模式”)的曲线图,将第一增压设为正压,在最高速度时刻成为正压,将第二增压设为负压。
图3是示出利用图1的本装置执行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方法(以下,也称为“本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图2的代表模式的变形例的曲线图,为将第一增压设为正压、在最高速度时刻成为弱负压、且不需要第二增压的初期正压模式。
图5是示出图2的代表模式的变形例的曲线图,为将第一增压设为负压、在快达到最高速度之前将第一增压从负压切换为正压、后半为正压以适当进行第二增压的前阴后阳模式。
图6是示出将图4以及图5的模式组合而成的变形例的曲线图,为将第一增压设为负压、在最高速度之后将该第一增压从负压切换为弱正压、且不需要第二增压的前阴后弱阳模式。
附图标记说明:
1…轿厢;2…吸气排气部(鼓风机);3…气压测量装置;4…配管;5…控制部;10…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本装置);N…基于负压得到的内外气压差;P…基于正压得到的内外气压差;T…升降时间;Y…气压;yd…基于负压的第一增压;ys…升降开始时的大气压;yu…基于正压的第一增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系统以及本方法进行说明。根据本系统以及本方法,在具备差压气密阀结构的轿厢的超高速以及长行程的电梯中,升降时的轿厢在最高速度时刻得到内外气压差P(参照图2),从而闭塞轿厢门等的间隙以减少来自轿厢外的泄漏声音,并且诱导乘客进行吞咽以消除耳胀的不适感。
上述的“差压气密阀结构”是指如下那样的阀结构:利用在轿厢的内外产生的气压差来将密封构件按压于门等的间隙,从而对轿厢进行气密保持。与此相关的上述的“差压利用静音轿厢构思”是指如下那样的构思:闭塞差压气密阀结构的轿厢内间隙以减少来自轿厢外的泄漏声音。该构思具体如下。在超高速以及长行程的电梯中,以接近预先设定的模式的方式来控制轿厢的内外气压差。根据该模式控制,如果控制为升降时的轿厢在最高速度时刻得到内外气压差P,则针对在最高速度时刻产生的来自轿厢外的泄漏声音,能够通过闭塞轿厢内间隙来减少该来自轿厢外的泄漏声音。其结果是,轿厢内的乘客得到静音。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以下,也称作“本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装置10包括:轿厢1;一台或多台吸气排气部(鼓风机)2,其进行轿厢1内的加压或减压;配管4,其将轿厢1与吸气排气部2连结;一台或多台气压测量装置3,其对轿厢1内的气压或轿厢1内外的差压进行测量;以及控制部5,其对吸气排气部2进行控制。配管4将轿厢1与吸气排气部2连通,吸气排气部2经由配管4对轿厢1供给或排除空气,从而对轿厢1内进行加压或减压。
在本装置10中,控制部5以使轿厢1的内外气压差P接近对应于电梯的运行而预先设定的模式的方式对吸气排气部2进行控制。在该模式中,存在以第一、第二示出的两个目的。第一目的为,在从轿厢1的升降开始至到达目的楼层的升降结束为止的升降时间T之中,通过使内外气压差阶段性变化,从而诱导乘客进行吞咽以消除耳胀的不适感。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第二目的,在本装置10中,通过附设于轿厢1的门的阀结构、即利用门的内侧与外侧的内外气压差P来进行气密保持的阀结构(差压气密阀结构),以闭塞轿厢1内间隙来减少来自轿厢外的泄漏声音的方式发挥作用。关于该差压气密阀结构,虽省略详细的图示,但为利用内外气压差P将密封构件按压于门的间隙以将该间隙闭塞从而进行气密保持的阀结构。关于内外气压差P,使用图2后述。在此,也将轿厢1的内侧的气压称作乘用轿厢内气压、或内部气压。另外,也将与轿厢1相同的高度且紧邻外侧的大气压称作乘用轿厢外气压、或外部气压,或简称为大气压。
关于第二目的,在轿厢1外,在最高速度时刻产生最大的来自轿厢外的泄漏声音,因此控制部5以在最高速度时刻得到内外气压差P来进行密闭的方式控制吸气排气部2的模式。此时,气压测量装置3能够一边辨别轿厢1的内外哪侧的气压高,一边测量内外气压差P。控制部5以使由气压测量装置3测量出的内外气压差接近对应于电梯的运行而预先设定的模式的方式对吸气排气部2进行控制。
图2是示出图1的本装置中所采用的气压控制模式的代表例(以下,也称为“代表模式”)的曲线图,将第一增压(以下,也称为“补偿”)设为正压,在最高速度时刻成为正压,将第二增压(这也称为“补偿”)设为负压。在图2的曲线图中,纵轴表示气压Y以及轿厢1的速度,横轴表示时间T,示出了电梯(轿厢1)上升时的乘用轿厢外气压(平缓的S字的细线)与乘用轿厢内气压(粗的弯折线)的时间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将图2的倾斜上下翻转而得到电梯(轿厢1)下降时的情况,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周知的因此省略说明。
乘用轿厢外气压从升降开始时的大气压ys=1010hPa(例如,一层为标高28m)起至最后Y轴上的0=990hPa(例如,最顶层的40层为标高203m)为止,沿着平缓的S字的下降线变化。若不使本装置10工作,轿厢1相对于外气不为密封状态且也不产生内外气压差,而乘用轿厢内气压与乘用轿厢外气压同等的话,则沿着平缓的S字的下降线。针对导致该状况的近年的高速电梯中的气压变化的速度,为了消除对乘客的耳部的不适感,需要采取某些对策。
与此相对,为了上述的第一目的,使本装置10工作,从而使乘用轿厢内气压折线状地发生阶段性的时间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对应于使用电梯在数十秒内在40层建筑的上下方向上进行升降时的高度变化而大气压发生变化的程度,使用1010hPa~990hPa的数值进行了例示,但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数值而仅说明变化。
另外,为了上述的第二目的,针对轿厢1的速度(梯形的粗虚线)而设定的内外气压差P的关系也能够从该曲线图直接读出。为了该第二目的,针对轿厢1,在比升降时间T的一般靠近升降开始的时间点,确定是以负压还是正压来进行第一增压。在横轴上以T1、T2示出的上升时间T的中程,以能够内外气压差P或者N的方式进行模式设定。在以下说明的图2、图4、图5以及图6的曲线图中,将乘用轿厢内气压比大气压高的差压设为P,将乘用轿厢内气压比大气压低的差压设为N,区分开来以容易进行显示。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内外气压差P、N,在将与后述的阈值y的关系设为P≥y、N≤(-y)并满足该条件时,得到超过阈值的内外气压差P、N。
在图2的Y轴上,在乘用轿厢内气压与升降开始时的大气压ys相同处,使本装置10工作,作为第一增压施加正压直至yu水平。由此,在时间T1~T2的时机,在乘用轿厢内外以补偿P的正压得到压力差。其结果是,实现使得在最高速度时刻不会使在轿厢1外产生的最大的噪声侵入至轿厢1之中的第二目的。即,使通过内外气压差P来将密封构件按压于门的间隙以闭塞该间隙由此进行气密保持的阀结构,以闭阀的方式工作。
在图2中,描绘近似山形的梯形的粗虚线是轿厢1的速度。关于该速度,首先,如梯形的左腰所示那样,以恒定的加速度提升速度直至时间T1。接着,在梯形的上底所示的时间T1~T2的期间,维持最高速度。接着,如梯形的右腰所示那样,在时间T2~T的期间,以负的恒定加速度减慢速度并在时间T停止。在搭载乘客的绝大多数的高速移动体中,为了确保安全,与上述情况大致地进行速度控制。这并不局限于图2,在图4、图5以及图6所示的类似的曲线图中也大致相同,因此省略相同内容的说明,在后文仅对于各图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利用图1的本装置执行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方法(以下,也称为“本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电梯(轿厢1)的运行控制由未图示的电梯运行控制部进行。附设于该电梯且具有追加功能的另外的控制部5作为执行主体来执行图3所示的本方法。以下,在没有主语的说明中,控制部5为执行主体。本方法包括图3所示的各步骤S1~S11。
首先,确认电梯的门是否已关闭(步骤S1)。如果没有关闭(S1中为否),则继续确认直至关闭。如果在S1中为是,则前进至S2,确认电梯是否已开始行驶(步骤S2)。如果还未开始行驶(S2中为否),则继续确认直至开始行驶。
如果在S2中为是,则前进至S3,开始气压控制(步骤S3)。关于气压控制,以接近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第二目的而预先设定的模式的方式,在后文使用图2、图4、图5以及图6所示的曲线图进行说明。接着,确认是否结束气压无控制期间(步骤S4)。如果还未结束(S4中为否),则继续确认直至结束。如果在S4中为是则前进至S5,将气压模式控制在负压侧或者正压侧(步骤S5)。
接着,确认气压模式是否以超过阈值y的方式发生了偏移(步骤S6)。如果为超过(S6中为否),则继续确认直至超过阈值y。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阈值y,虽未进行精确图示,但如下那样定义。即,在此的阈值y为为了以实用水平实现第二目的而需要的最小限度的内外气压差,该第二目的为,在最高速度时刻T1~T2,使得在轿厢1外产生的最大的噪声不侵入轿厢1之中。换句话说,只要以乘客能够实际感到静音性的程度来封闭轿厢1的间隙便足够。需要说明的是,因此省略使用了数值的说明。
这样,为了模式的第二目的,针对轿厢1,在比升降时间T的一半靠近升降开始的时间点、即时间T0~T1的期间,进行确定为负压或正压的第一增压。能够通过该第一增压输入,来设置相对于乘用轿厢外气压的差压。通过该差压,在最高速度时刻也气密保持阀结构。其结果是,在最高速度时刻产生的最大的来自轿厢外的泄漏声音不会侵入轿厢1之中,因此轿厢1的乘客在到达目的楼层的期间可在静音中度过。如果在S6中为是则前进至S7,阶梯状地控制气压模式(步骤S7)。S7为了上述的第一目的。
接着,确认是否轿厢1的内外气压差为零且结束阶梯模式(步骤S8)。如果还未结束(S8中为否),则继续确认直至结束。在图2中的时间T时,为了乘客的上下而打开轿厢1的门。此时,为了不对人体造成不适感,重要的是使内外气压差缓慢地接近于零。
相反,如果在到达目的楼层时,残留有由于第一增压得到的差压,则在打开了轿厢1的门时,会瞬间消除差压,因此该情况下的气压变化较大,有可能对乘客造成不适感。虽然也取决于残留的差压的程度,但如果必要的话,也可以在打开轿厢1的门之前,即在升降即将结束之前,进行与第一增压相反的第二增压。由此,抵消第一增压,使乘用轿厢内气压与乘用轿厢外气压一致,因此通过瞬间消除差压的气压变化,也可缓和对乘客的耳部造成伤害的不适感。
如果出于第一目的被控制为阶梯状的气压模式、和出于第二目的内外气压差的补偿P、N均将内外气压差消除为零(S8中为是),则前进至S9,结束气压控制而为无控制区间(步骤S9)。
图4是示出图2的代表模式的变形例的曲线图,为将第一增压设为正压、在最高速度时刻成为弱负压、且不需要第二增压的初期正压模式。如上所述,关于内外气压差P、N,在将与后述的阈值y的关系设为P≥y、N≤(-y)并满足该条件时,能够得到超过阈值的内外气压差P、N从而实现第二目的。图4相对于图2的不同点在于,在电梯行驶达到最高速度的时间T1~T2中所维持的补偿是正压还是负压,该补偿是较强的正压还是较弱的负压,是否需要用于抵消第一增压的第二增压。
在图2的代表模式中,维持较强的第一增压直至时间T1~T2,但在图4的模式中不维持。在图4中,该较强的第一增压在时间T1之前为了第一目的而被控制为阶梯状,其结果是,气压模式维持着整体上微微下移的补偿状态(N≤(-y))到达时间T1~T2。这样,在较弱的补偿状态下,乘用轿厢内气压以相对于大气压的S字线略微重复上下关系的方式到达目的楼层近前。在此,在打开门之前,由于已经成为不存在内外气压差的状态,因此不需要用于特意在规定时间内将补偿状态缓慢抵消的第二增压。
图5是示出图2的代表模式的变形例的曲线图,为将第一增压设为负压、在快达到最高速度之前将第一增压从负压切换为正压、后半为正压以适当进行第二增压的前阴后阳模式。在图5中,存在使乘用轿厢内气压与大气压的S字线的上下关系反转的时机。期望以该上下反转时机避开电梯行驶达到最高速度的时间T1~T2的方式进行模式设定。
由于在该上下反转时机,内外气压差成为零,因此阀结构进行开阀动作,无法遮蔽从轿厢1的外部向内部泄漏的泄漏声音。如果使得该上下反转时机很可能在时间0~T中的任一时刻发生,则以避开时间T1~T2的方式进行模式设定并不那么困难。为此,如果设定图5的模式,则在电梯行驶为最高速度且产生最大的噪声的时间T1~T2中,阀结构进行闭阀动作,从而能够遮蔽从轿厢1的外部向内部泄漏的泄漏声音。需要说明的是,将该上下反转时机设定在时间T2~T的范围内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因此在图6中进行了例示。
图6是示出将图4以及图5的模式组合而成的变形例的曲线图,为将第一增压设为负压、在最高速度之后将该第一增压从负压切换为弱正压、且不需要第二增压的前阴后弱阳模式。如图6所示,在将第一增压设为负压而直至超过最高速度的峰值的T2的过程中,维持为乘用轿厢内气压相对于大气压的S字线被补偿为较大的负压的状态。接着,在从最高速度T2减速的过程中,使乘用轿厢内气压相对于大气压的S字线反转上下关系。在该情况下,本装置10的控制部5以接近将乘用轿厢内气压从负压升压至正压那样的控制模式的方式对吸气排气部2进行控制。
根据图6所示的控制模式,在时间0~T2中,赋予有基于负压的较强的第一增压。该较强的第一增压被维持至时间T2之前。因此,时间T1~T2中的较大的噪声由于阀结构闭阀而被遮蔽,从而无法向轿厢1侵入。另外,在从经过了最高速度的峰值的T2进行减速的过程中,为将乘用轿厢内气压从负压向正压相对缓慢地升压的倾向。在该倾向之中,为了第一目的而控制为阶梯状,其结果是,乘用轿厢内气压以相对于大气压的S字线略微重复上下关系的方式到达目的楼层近前。在此,在打开门之前,由于已经成为不存在内外气压差的状态,因此不需要用于特意在规定时间内将补偿状态缓慢抵消的第二增压。关于这点,图6的模式与图4的模式相似。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并不一定限定于具备所有的结构的方式。另外,可以针对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以下,基于专利请求范围来说明本发明的要点。
[1]本装置10优选为附设于电梯并对轿厢1内的气压进行控制,该电梯具备对电梯的轿厢1利用内侧与外侧的内外气压差P、N来进行气密保持的阀结构。本装置10具备吸气排气部2、气压测量装置3以及控制部5。吸气排气部2针对轿厢1的内侧进行吸气排气来任意地增减内侧的气压。气压测量装置3能够一边辨别内外哪一侧的气压高一边对内外气压差P、N进行测量。控制部5以使由气压测量装置3测量出的内外气压差P、N接近对应于电梯的运行而预先设定的模式的方式对吸气排气部2进行控制。
在本装置10中,控制部5以使轿厢1的内外气压差P、N接近对应于电梯的运行而预先设定的模式的方式对吸气排气部2进行控制。在该模式中,存在以第一、第二示出的两个目的。第一目的为,在从轿厢1的升降开始至到达目的楼层的升降结束为止的升降时间T中,通过使内外气压差P、N阶段性变化,从而诱导乘客进行吞咽以消除耳胀的不适感。
作为该模式的第二目的为如下那样的目的:在轿厢1外,由于在最高速度时刻产生最大的噪声,因此将轿厢1的内外密闭,以使得来自轿厢外的泄漏声音不会侵入轿厢1之中。因此,关于利用内侧与外侧的内外气压差P、N来进行气密保持的阀结构,在最高速度时刻得到内外气压差P、N来进行密闭。
为了模式的第二目的,在比升降时间T的一半更靠近升降开始的时间点,针对轿厢1进行确定为负压或正压的第一增压。能够通过该第一增压输入,来设置相对于乘用轿厢外气压的差压。通过该差压,在最高速度时刻也气密保持阀结构。其结果是,在最高速度时刻产生的最大的来自轿厢外的泄漏声音不会侵入轿厢1之中,因此轿厢1的乘客在到达目的楼层的期间可在静音中度过。
此外,如果在到达目的楼层时,残留有由于第一增压得到的差压,则在打开了轿厢1的门时,会瞬间消除差压,因此该情况下的气压变化较大,有可能对乘客造成不适感。虽然也取决于残留的差压的程度,但如果必要的话,也可以在打开轿厢1的门之前,即在升降即将结束之前,进行与第一增压相反的第二增压。由此,抵消第一增压以与乘用轿厢外气压一致,因此也可缓和瞬间进行差压消除的不适感。
[2]优选的是,在模式中,在包含经过了升降时间T的一半的半程经过时间点且为该半程经过时间点的前后的规定时间T1~T2内,以阀结构进行气密保持的方式设定有内外气压差P、N。
[3]优选的是,模式设定为,在规定时间T1~T2内,在轿厢1的内侧和外侧,各侧的气压的变化率一致。
[4]优选的是,模式设定为,在规定时间T1~T2内,将内外气压差P、N保持为大致恒定。
根据[2]~[4]的主要条件,在经过了升降时间T的一半的半程经过时间点,在轿厢1的速度为最高时,气密保持阀结构。其结果是,可得到不会使在该最高速度时刻产生的最大的噪声侵入轿厢1之中的效果。
[5]优选的是,模式设定为,在轿厢1的一个行驶行程中在规定时间T1~T2以外的时间,在轿厢1的内侧和外侧使负压与正压仅反转一次。然而,如上所述,该模式的第一目的为如下目的:在轿厢1的升降时间T之中,使内外气压差P、N阶段性变化,从而诱导乘客进行吞咽以消除耳胀的不适感。
另一方面,通过阶段性发生变化,从而若负压与正压的关系反转的时机包含于规定时间T1~T2以内,则有可能在反转时内外差压变为零。此时,阀结构消除气密保持,因此会使较大的噪声侵入轿厢1之中。为了实现避开上述那样的不期望的现象的第二目的,优选的是,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模式,在轿厢1的一个行驶行程中,在规定时间T1~T2以外的时间,在轿厢1的内侧和外侧使负压与正压仅反转一次。
[6]本方法是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附设于轿厢1的吸气排气部2对轿厢1的内侧进行吸气排气来增减为任意的气压,该轿厢1具备利用内侧与外侧的内外气压差P、N来进行气密保持的阀结构。在本方法中,控制部5通过如下步骤来对吸气排气部2进行控制(步骤S3~S5)。
控制部5基于气压测量装置3一边辨别轿厢1的内外哪一侧的气压高一边对内外气压差P、N进行测量而得结果,对吸气排气部2进行控制,以使得接近对应于电梯的运行而预先设定的模式(步骤S3~S5)。首先,在该模式中,在比一个行驶行程所需的升降时间T的一半更靠近升降开始的时间点,针对轿厢1确定为负压或正压来进行第一增压(步骤S6)。
接着,在该模式中,在轿厢1在升降开始后到达目的楼层而升降结束为止的升降时间T中,使内外气压差P、N阶段性变化(步骤S3~S5)。最后,在该模式中,若在升降即将结束之前,在轿厢1的内侧残留有第一增压的影响,则通过与第一增压相反的第二增压来抵消第一增压,以与乘用轿厢外气压一致(步骤S8~S9)。根据本方法,可得到与上述[1]所示的通过本装置10得到的作用效果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Claims (10)

1.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其具备利用内侧与外侧的内外气压差对电梯的轿厢进行气密保持的阀结构,其中,
所述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具备:
吸气排气部,其通过对所述轿厢的内侧进行吸气排气来任意地增减该内侧的气压;
气压测量装置,其能够一边辨别内外哪一侧的气压高一边测量所述内外气压差;以及
控制部,其以使由所述气压测量装置测量出的所述内外气压差接近对应于所述电梯的运行而预先设定的模式的方式对所述吸气排气部进行控制,
在所述模式中,
不仅在从所述轿厢的升降开始至到达目的楼层的升降结束为止的升降时间中,使所述内外气压差阶段性变化,而且,在比所述升降时间的一半更靠近升降开始的时间点,针对所述轿厢进行确定为负压或正压的第一增压,作为所述第一增压施加负压或正压直至规定水平并将该规定水平的所述第一增压持续第一规定时间,
并且根据需要进行与所述第一增压相反的第二增压,从而在升降即将结束之前抵消所述第一增压以与乘用轿厢外气压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其中,
在所述模式中,在包含经过了所述升降时间的一半的半程经过时间点且为该半程经过时间点的前后的第二规定时间内,以所述阀结构进行所述气密保持的方式设定所述内外气压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其中,
在所述模式中,在所述第二规定时间内,在所述轿厢的内侧和外侧,各侧的气压的变化率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其中,
在所述模式中,在所述第二规定时间内,将所述内外气压差保持为大致恒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其中,
在所述模式中,在所述轿厢的一个行驶行程中,在所述第二规定时间以外的时间,在所述轿厢的内侧和外侧使负压与正压仅反转一次。
6.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能够通过附设于轿厢的吸气排气部对所述轿厢的内侧进行吸气排气来增减为任意的气压,所述轿厢具备利用内侧与外侧的内外气压差来进行气密保持的阀结构,其中,
所述吸气排气部由控制部控制,使得基于气压测量装置一边辨别所述轿厢的内外哪一侧的气压高一边对所述内外气压差进行测量而得的结果接近对应于所述电梯的运行而预先设定的模式,
在所述模式中,
在比一个行驶行程所需的升降时间的一半更靠近升降开始的时间点,针对所述轿厢进行确定为负压或正压的第一增压,作为所述第一增压施加负压或正压直至规定水平并将该规定水平的所述第一增压持续第一规定时间,
在所述轿厢升降开始后到达目的楼层而升降结束为止的升降时间中,使所述内外气压差阶段性变化,
在升降即将结束之前,如果在所述轿厢的内侧残留有所述第一增压的影响,则通过与该第一增压相反的第二增压来抵消所述第一增压,以与乘用轿厢外气压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模式中,在包含经过了所述升降时间的一半的半程经过时间点且为该半程经过时间点的前后的第二规定时间内,以所述阀结构进行所述气密保持的方式设定所述内外气压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模式中,在所述第二规定时间内,在所述轿厢的内侧和外侧,使各侧的气压的变化率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模式中,在所述第二规定时间内,将所述内外气压差保持为大致恒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模式中,在所述轿厢的一个行驶行程中,在所述第二规定时间以外的时间,在所述轿厢的内侧和外侧使负压与正压仅反转一次。
CN201911022848.3A 2018-11-22 2019-10-25 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Active CN1112046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9762A JP2020083544A (ja) 2018-11-22 2018-11-22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内気圧制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2018-219762 2018-1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4639A CN111204639A (zh) 2020-05-29
CN111204639B true CN111204639B (zh) 2021-10-01

Family

ID=70785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2848.3A Active CN111204639B (zh) 2018-11-22 2019-10-25 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83544A (zh)
CN (1) CN1112046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0226B (zh) * 2020-08-14 2021-11-16 安徽迅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采集的电梯内部环境调节系统
CN113063195B (zh) * 2021-03-05 2023-03-24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换气装置
CN113104690B (zh) * 2021-03-16 2022-08-30 嘉兴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 用于检测高速电梯轿厢内气压的检测装置和检测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2879A (ja) * 1993-10-18 1995-05-02 Shimizu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H1171077A (ja) * 1997-08-29 1999-03-16 Toshiba Elevator Kk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内気圧制御装置
JP2005119882A (ja) * 2004-11-10 2005-05-12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とエレベータ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建造物
JP2006008286A (ja) * 2004-06-23 2006-01-12 Taisei Corp 高層建築物における冬季ドラフト対策システム
CN102066223A (zh) * 2008-06-13 2011-05-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装置
JP2012218931A (ja) * 2011-04-14 2012-1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
CN103863914A (zh) * 2012-12-13 2014-06-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内部压力的控制方法
CN105270948A (zh) * 2014-07-16 2016-01-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
JP2016117573A (ja) * 2014-12-22 2016-06-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気圧制御方法
CN106395567A (zh) * 2015-07-27 2017-02-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及电梯的气压控制方法
WO2018122942A1 (ja) * 2016-12-27 2018-07-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30723B2 (ja) * 1994-09-09 2005-03-23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装置および建造物
JP4339451B2 (ja) * 1999-07-07 2009-10-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装置
JP3783523B2 (ja) * 2000-05-11 2006-06-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270917B2 (ja) * 2003-03-17 2009-06-0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内気圧制御装置
JP5225286B2 (ja) * 2007-11-09 2013-07-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気圧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2879A (ja) * 1993-10-18 1995-05-02 Shimizu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H1171077A (ja) * 1997-08-29 1999-03-16 Toshiba Elevator Kk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内気圧制御装置
JP2006008286A (ja) * 2004-06-23 2006-01-12 Taisei Corp 高層建築物における冬季ドラフト対策システム
JP2005119882A (ja) * 2004-11-10 2005-05-12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とエレベータ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建造物
CN102066223A (zh) * 2008-06-13 2011-05-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装置
JP2012218931A (ja) * 2011-04-14 2012-1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
CN103863914A (zh) * 2012-12-13 2014-06-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内部压力的控制方法
CN105270948A (zh) * 2014-07-16 2016-01-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
JP2016117573A (ja) * 2014-12-22 2016-06-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気圧制御方法
CN106395567A (zh) * 2015-07-27 2017-02-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及电梯的气压控制方法
WO2018122942A1 (ja) * 2016-12-27 2018-07-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4639A (zh) 2020-05-29
JP2020083544A (ja)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04639B (zh) 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KR101228249B1 (ko) 엘리베이터 제어 장치 및 엘리베이터 장치
KR101221204B1 (ko) 엘리베이터 기압 제어 장치
JP558558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27216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りかご内気圧制御装置
CN106081766B (zh) 电梯轿厢内部压力的控制方法
JP395316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02387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内気圧制御装置
JP4659460B2 (ja) エレベータ
JP669407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325186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08850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の乗りかご内の気圧制御方法
JP363072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および建造物
JP427091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内気圧制御装置
JP2005119882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とエレベータ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建造物
JPH06312890A (ja) エレベータ乗りかご
JP502356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9151484A (ja) 気圧制御パターンの設定方法、および、気圧調整装置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
JP2998979B2 (ja) 鉄道車両
WO2000073192A1 (en) Elevator control method
JP6289220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H1149453A (ja) 空気圧式エレベータ
JPH0977428A (ja) エレベータ
JPH0725337A (ja) 車両用換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