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70128B - 电梯的门控制装置及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门控制装置及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70128B
CN111170128B CN201911087299.8A CN201911087299A CN111170128B CN 111170128 B CN111170128 B CN 111170128B CN 201911087299 A CN201911087299 A CN 201911087299A CN 111170128 B CN111170128 B CN 1111701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ement
distance
side door
engaging
ac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872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70128A (zh
Inventor
小柳大辅
井上真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70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0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70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01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87Devices facilitating maintenance, repair or inspection tas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缩短卡合机构的卡合距离的确认作业及调整作业的所需时间的电梯的门控制装置。求出轿厢侧门(4)进行打开动作、或者进行关闭动作、从而轿厢侧门(4)的卡合构件(3)与层站侧门(5)的被卡合构件(2)卡合时的卡合构件(3)的实际卡合距离(La);基于该实际卡合距离(La)和预先决定的卡合构件(3)与被卡合构件(2)之间的规定的基准卡合距离(Lset)求出表示卡合构件(3)与被卡合构件(2)的接近程度的接近距离(ΔLa),在基于该接近距离(ΔLa)判断为卡合构件(3)与被卡合构件(2)接近规定距离以上时判断为处于异常状态,并且基于接近距离(ΔLa)求出用于调整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之间的实际卡合距离的调整量(ΔLajt)。

Description

电梯的门控制装置及门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门控制装置,尤其是涉及利用卡合机构连结轿厢侧门与层站侧门并进行开闭的电梯的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电梯中,为了使乘客上下电梯,在设置于建筑物的各楼层的电梯厅设置有上下口(以下表述为层站侧上下口)。同样,在轿厢也设置有用于乘客上下的上下口(以下表述为轿厢侧上下口)。而且,在上述的层站侧上下口或轿厢侧上下口分别设置有可开闭的门(以下表述为层站侧门以及轿厢侧门)。
轿厢侧门通过设置于轿厢的门开闭驱动机构来进行开闭,层站侧门通过轿厢侧门来间接地进行开闭。也就是说,在层站侧门以及轿厢侧门上设置有仅在各自的门开闭时卡合的卡合机构,通过轿厢的门开闭驱动机构使轿厢侧门进行开闭时,通过卡合机构,层站侧门与轿厢侧门联动地进行开闭。
使轿厢侧门与层站侧门联动地进行开闭的卡合机构由设置于轿厢侧门的卡合构件、以及设置于层站侧门的被卡合构件构成,在轿厢到达电梯厅并停止的状态下,轿厢侧门的卡合构件与层站侧门的被卡合构件卡合。而且,通过门驱动机构使轿厢侧门开闭时,通过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卡合来传递该开闭动作,其结果是层站侧门与轿厢侧门联动地进行开闭。
上述的电梯的门控制装置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12/093441号(专利文献1)等中被公开。在专利文献1中,包括:检测门开闭驱动机构的电动机的旋转的旋转检测单元、检测电动机的转矩的电流传感器、对将从旋转检测单元和电流传感器获得的时间序列数据在与层站侧门的卡合前后在统计上分离的识别线进行计算的单元、以及保存识别线的存储单元,利用通过重新开闭获得的旋转检测单元与电流传感器的输出以及识别线来检测与层站侧门卡合的情况。
因此,即使由于楼层或偏载重等导致产生轿厢侧门的卡合构件与层站侧门的被卡合构件之间的卡合距离的变动,也能快速地检测出轿厢侧门与层站侧门的卡合。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93441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轿厢以在各楼层间升降的方式在电梯井内行驶,因此,在行驶过程中轿厢侧门的卡合构件、以及层站侧门的被卡合构件具有规定的间隙,以使得各自不会接触。然而,在发生基于历时变化的建筑物的倾斜或基于用于使轿厢升降的绳索的延伸的轿厢的倾斜的情况下,会发生轿厢侧门的卡合构件与层站侧门的被卡合构件之间的间隙变窄的现象。
因而,有时会发生轿厢在电梯井中行驶时,设置于轿厢侧门的卡合构件与设置于层站侧门的被卡合构件接触从而使卡合机构破损这样的不希望的现象。因此,需要在设置于轿厢侧门的卡合构件与设置于层站侧门的被卡合构件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然而,该间隙是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卡合之前的间隙,以下表述为“卡合距离”。
在现有的电梯中,由维护人员定期地检查卡合机构并确认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之间的卡合距离,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之间的卡合距离小于所允许的距离时,将轿厢侧门的卡合构件与层站侧门的被卡合构件的卡合距离重新调整成所允许的距离。
而且,在建筑物的各楼层设置有电梯厅,因此需要在每个楼层确认并调整卡合机构的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之间的卡合距离,因此存在以下问题:由维护人员进行卡合机构的确认作业和调整作业花费较长的时间。
另外,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的电梯的门控制装置中,为了快速检测轿厢侧门与层站侧门的卡合并加速,而仅检测卡合位置,因此无法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缩短卡合机构的卡合距离的确认作业及调整作业的所需时间的电梯的门控制装置、以及门控制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求出轿厢侧门进行打开动作、或者进行关闭动作从而轿厢侧门的卡合构件与层站侧门的被卡合构件卡合时的卡合构件的移动距离即实际卡合距离,基于该实际卡合距离和预先决定的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之间的规定的基准卡合距离来求出表示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的接近程度的接近距离,在基于该接近距离判断为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接近规定距离以上时判定为处于异常状态。
此外,更优选为,基于接近距离来求出用于调整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之间的实际卡合距离的调整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自动判定轿厢侧门的卡合构件与层站侧门的被卡合构件之间的卡合距离是否收敛在允许距离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在未收敛在允许距离范围内时,自动求出该调整量并通知,因此能缩短由维护人员进行的卡合机构的卡合距离的确认作业及调整作业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轿厢到达电梯厅并停止的状态下的卡合机构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2是说明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门控制装置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图3是说明由图2所示的卡合偏差运算部执行的运算的考虑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执行的控制流程的前半部分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执行的控制流程的后半部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后半部分的控制流程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性概念中的各种变形例、应用例也包含于其范围内。
图1表示轿厢到达电梯厅并停止的状态下的卡合机构的位置关系。在图1中,轿厢侧门4、以及层站侧门5这一对门通过彼此靠近以及彼此分离,从而对轿厢侧上下口及层站侧上下口进行开闭。只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通过一扇门进行移动,从而使轿厢侧上下口及层站侧上下口开闭的结构。
而且,在轿厢1停止于任意的楼层时,安装于层站侧门5的“被卡合构件”即一对卡合滚轮2配置于安装在轿厢侧门4上的“卡合构件”即一对卡合件3之间。由此,设置一对卡合滚轮2与一对卡合件3是为了进行打开动作与关闭动作。另外,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的关系相反也没关系。
而且,通过门开闭驱动机构(未图示)对轿厢侧门4进行开闭时,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卡合,通过使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卡合,来解除设置于层站侧门5的锁定机构(未图示),成为可对层站侧门5进行开闭的状态。由此,层站侧门5与轿厢侧门4被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连结,彼此联动地进行开闭。
另外,由设置于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和设置于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构成卡合机构,但卡合机构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卡合件3和卡合滚轮2,彼此当然也可以使用平板状的卡合构件。此外,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构成为能调整相互的位置关系,因此,能由维护人员调整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彼此的卡合距离G。
而且,具有上述结构的轿厢侧门4与层站侧门5的开闭动作被图2所示的电梯的门控制装置所控制。接着,参照图2对门控制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表示控制轿厢侧门4及层站侧门5的开闭动作的对电梯的门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盘10以及驱动控制部(驱动控制单元)11的功能块。控制盘10设置于除了轿厢外的电梯井等,驱动控制部11设置于轿厢的顶面。另外,有时也会将驱动控制部11设置于电梯井。
通过使该驱动控制部11控制由电动机构成的驱动部,使轿厢侧门4、以及层站侧门5进行开闭动作。此外,驱动控制部11由电源电路、微机、以及输入输出电路等构成,但图2中,作为去除电源电路的功能块来表示。
驱动控制部11接受门开闭指令信号14并通过速度指令运算部15生成门开闭时的速度模式,基于速度模式由速度控制运算部16生成速度指令。由速度控制运算部16生成的速度指令利用电流控制运算部17生成电流指令,利用电压转换部18来实施用于驱动电动机19的功率转换。
通过来自电压转换部18的输出来使电动机19进行旋转,并利用旋转检测部20来检测此时的旋转信息。检测电动机19的旋转信息的旋转检测部20例如由旋转编码器等构成。
旋转检测部20设置于电动机19的驱动轴,并检测驱动轴的旋转。旋转检测部20所检测到的旋转信息被输入到驱动控制部11的脉冲运算部21。
为了计算出轿厢侧门4所移动的移动距离,通过将输入到脉冲运算部21的旋转信息乘以系数K1并运算来算出移动距离信息。位置运算部22将由脉冲运算部21算出的移动距离信息与系数K2相乘来算出轿厢侧门4的移动距离。
此外,为了检测轿厢侧门4的移动速度,在速度运算部23中对由脉冲运算部21算出的移动距离信息进行微分,从而算出轿厢侧门4的移动速度Va。该移动速度Va用于检测后述的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卡合的情况。
并且,速度指令运算部15利用由位置运算部22算出的轿厢侧门4的移动距离来生成开关门时的速度模式。同样地,速度指令运算部16利用由位置运算部23算出的轿厢侧门4的移动速度来生成速度指令。
电流检测部24检测用于驱动电动机19的电流值,电流控制运算部17利用由电流检测部24检测到的电流值来生成电流指令。
上述的结构由于是已众所周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即卡合部调整量判定部13的结构进行说明。
卡合部调整量判定部13的特征在于:求出轿厢侧门进行打开动作、或者进行关闭动作从而轿厢侧门的卡合构件与层站侧门的被卡合构件卡合时的卡合构件的移动距离即实际卡合距离,基于该实际卡合距离和预先决定的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之间的规定的基准卡合距离来求出表示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的接近程度的接近距离,在基于该接近距离判断为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接近规定距离以上时判断为处于异常状态,并且基于接近距离来求出用于调整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之间的实际卡合距离的调整量。
此外,卡合部调整量判定部13包括:卡合位置运算部25,该卡合位置运算部25将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卡合时的卡合件3的实际移动距离计算作为实际卡合距离(La);卡合偏差运算部28,该卡合偏差运算部28计算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之间的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以及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以及存储部27,该存储部27至少存储实际卡合距离(La)、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以及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
卡合位置运算部25检测在门开闭时通过驱动电动机19从而移动的轿厢侧门4所具备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门5所具备的卡合滚轮2接触并卡合时的轿厢侧门4的移动速度的降低,并推定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卡合的实际卡合距离(La=卡合件3的实际移动距离)。
以下,将实际卡合距离与实际移动距离作为等价来进行说明。
能通过比较由速度运算部23算出的轿厢侧门4的移动速度(Va)和用于判定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卡合情况的速度阈值(Vsh)来判定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卡合时的轿厢侧门4的移动速度的降低。或者,能检测并判定轿厢侧门4的移动速度的变化斜率变小的情况。总之,能检测出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卡合并且轿厢侧门4的移动速度变慢的情况即可。
并且,虽未举例示出,还能检测出电动机19的转矩值的变化或者电流值的变化,并检测出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卡合的情况。由此,通过检测表示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卡合的情况的状态量,能如后述那样求出轿厢侧门4的实际卡合距离(La)。
而且,卡合位置运算部25将判定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卡合的情况的速度阈值(Vsh)与轿厢侧门4的移动速度(Va)进行比较,在判定为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卡合时,由位置运算部22算出的轿厢侧门4的实际卡合距离(La)作为卡合位置输出至存储部27。
另外,该实际卡合距离(La)表示当前时刻的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之间的卡合距离。存储部27由可改写的存储元件构成,例如能使用电源备用RAM或EEPROM等。
这里,将楼层判别信号26输入至存储部27,对每个楼层存储基于接受到的楼层判别信号26求出的轿厢侧门4的卡合滚轮2的实际卡合距离(La)。由此,通过存储建筑物的全部楼层、或者特定的多个楼层的轿厢侧门4的卡合滚轮2的实际卡合距离(La),从而如后述那样,维护人员能高效地进行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之间的卡合距离的调整作业。
卡合偏差运算部28利用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之间的卡合距离即预先设定的基准卡合距离(初始标准值:Lset)、以及存储于存储部27的视为卡合位置的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的实际卡合距离(La),基于“ΔLa=Lset-La”的式子计算实际的卡合偏差量(ΔLa)。
这里,卡合偏差量(ΔLa)由于上述的锁定机构进行动作而产生稍许误差,但该误差可以反映到卡合偏差量(ΔLa),有时也可以无视。以下,作为能无视该误差的情况来进行说明。
这里,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能作为表示实际的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的接近程度的“接近距离信息”来进行处理。所算出的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也对于每个楼层存储于存储部27。
此外,基准卡合距离(Lset)是表示在设计阶段预先决定的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的卡合距离的标准值,但实际上可以在将电梯设置于建筑物后,将由设置初期的升降动作获得的实际卡合距离La作为基准卡合距离(Lset)。由此,能设定将建筑物的实际状况考虑在内的基准卡合距离(Lset)。
而且,根据由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以及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之间的基准卡合距离(Lset)预先决定的允许卡合偏差量即卡合偏差量阈值(ΔLsh)、与存储于存储部27的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的差分,基于“ΔLajt=ΔLa-ΔLsh”的式子计算并求出实际卡合距离(La)的调整作业所需要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将该实际卡合距离(La)的调整作业所需要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也针对每个楼层存储于存储部27。
图3示出由上述的卡合偏差运算部28所执行的运算的考虑方法。在图3(A)、图3(B)中,示出卡合件3及卡合滚轮2之间的基准卡合距离(Lset)、卡合偏差量阈值(ΔLsh)、实际卡合距离(La)、实际卡合偏差量(ΔL a)、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的关系。
另外,用虚线表示的卡合件3的位置表示实际卡合距离La发生变动的情况。
由图3(A)可知,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的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收敛在卡合偏差量阈值(ΔLsh)的范围内,因此不需要调整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以及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之间的卡合距离(La)的距离。
另一方面,在图3(B)中,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的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脱离卡合偏差量阈值(ΔLsh)的范围,因此需要将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以及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之间的卡合距离(La)的距离调整得较长。而且,该调整量为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
由此,基于“接近距离信息”即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能求出用于调整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之间的实际卡合距离La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 ajt)。
接着,异常判定部29根据由基准卡合距离(Lset)预先决定的卡合偏差量阈值(ΔLsh)和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求出卡合偏差差分(ΔLa-ΔLsh),在判定为该卡合偏差差分(ΔLa-ΔLsh)存在规定值以上的差分时执行后述的异常处理。
另外,该异常判定处理与上述的方法不同,利用掌握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的时间变化趋势的方法,也能判定实际卡合距离的异常的变动。用图6对该方法也进行简单说明。
这里,异常判定部29的异常判定处理至少根据“第一差分判定阈值”与“第二差分判定阈值”这两个差分判定阈值判定为异常,将第一差分判定阈值设为大于第二差分判定阈值的值。
也就是说,第一差分判定阈值用于进行如下判定:用于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过于接近,视作为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可能会接触,并立即进行异常处理的判定(=异常判定)。另外,该第一差分判定阈值在图5中记作为“异常检测阈值”。
此外,第二差分判定阈值用于进行如下判定:用于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虽然未接近,但在将来看会视作为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最终有可能(有预兆)会接触,而在判定为异常前促进调整作业的判定(=调整促进判定)。另外,该第二差分判定阈值在图5中记作为“预兆检测阈值”。
利用异常判定部29进行了“异常判定”、或者“调整促进判定”的判断的情况下,异常判定部29将运算部30与调整作业所需要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的信息发送至控制盘10,并且从控制盘10通知给管理中心32。到这里是由控制盘10、及驱动控制部11执行的功能。
另一方面,管理中心32从异常判定部29接受到通知信号30与调整作业所需要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的信息时,将维护人员的现场作业指示和调整作业所需要的每个楼层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的信息发送至维护人员所具备的作业用终端。
而且,维护人员基于来自作业用终端的信息,进行实际的电梯的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的卡合距离的调整作业。该情况下,由于预先发送应调整的门的调整量,因此维护人员根据该调整量进行调整。另外,也可不将上述的信息从控制盘10通知给管理中心32,而是直接通知到维护人员的作业用终端33。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门控制装置中,能自动确认由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构成的卡合机构的卡合状态,并且更优选为还能自动求出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的实际卡合距离(La)的调整量并发送至管理中心。因此,能使由位于现场的维护人员进行的轿厢侧门4与层站侧门5的卡合机构的确认作业、调整作业变得容易,还能缩短该作业花费的时间。
接着,用图4、图5,对调整作业所需要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 t)的计算、以及将对现场的维护人员的作业指示和调整作业所需要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的信息发送至管理中心为止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另外,该控制流程可以在电梯运行的期间的每个规定时间执行,也可以在电梯的运行开始时、或者运行停止时、或者检查作业时执行。
在每个规定时间执行的情况下,能利用内置于驱动控制部11的微机的计时功能的比较匹配中断来启动控制流程,在电梯的运行开始时、运行停止时、或者检查作业时执行的情况下,能利用开关信号等外部中断来启动控制流程。
以下,基于图4、图5,对轿厢侧门4以及层站侧门5的打开动作进行说明,但关闭动作实质上也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关闭动作的说明。
《步骤S10》
在步骤S10中,接受门开闭指令信号14使驱动部12的电动机19驱动,执行轿厢侧门4、以及层站侧门5的打开动作。若打开动作开始则转移至步骤S11。
《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通过将电动机19的驱动轴的旋转信息乘以系数K1来进行运算,从而算出移动距离信息,并且通过将移动距离信息乘以系数K2来进行运算,从而算出轿厢侧门4的移动距离。这里,轿厢侧门4的移动距离与设置于轿厢侧门的卡合件3的移动距离实质上等价。该步骤S11中,执行图2的脉冲运算部21与位置运算部22的功能块的动作。若算出轿厢侧门4的移动距离则转移至步骤S12。
《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通过对基于旋转信息算出的移动距离信息进行微分,从而算出轿厢侧门4的移动速度(Va)。当然,轿厢侧门4的移动速度(Va)与设置于轿厢侧门的卡合件3的移动速度实质上等价。该步骤S12中,执行图2的脉冲运算部21与速度运算部23的功能块的动作。若算出轿厢侧门4的移动速度则转移至步骤S13。
《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对在步骤S12中求出的轿厢侧门4的移动速度(Va)是否低于预先设定的速度阈值(Vsh)进行判断。另外,速度阈值(Vsh)设定为比速度指令运算部15的速度指令值更慢的速度。
进行该判断是对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相接触进行判定,因此进行该判断是利用若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相接触,则负载增大从而轿厢侧门4的移动速度(Va)变慢这一现象。
另外,该步骤S13的判断中,也能对轿厢侧门4的移动速度(Va)的速度变化量进行检测并判断。例如,检测每个规定时间的速度变化量,在速度变化量变小、或者成为负的变化量时,能判断为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相接触。该步骤S13中,执行图2的卡合位置运算部25的功能块的动作。
在步骤S13中,若判断为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不接触则再次返回步骤S11,若判断为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相接触则转移至步骤S14。
《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判断为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相接触,因此将此时的轿厢侧门4的实际移动距离推定作为实际卡合距离(La),将轿厢侧门4的实际卡合距离(La)作为卡合位置进行存储。并且,为了后述的运算,将该轿厢侧门4的实际卡合距离(La)存储于RAM的工作区域。
该步骤S14中,执行图2的卡合位置运算部25的功能块的动作。若求出轿厢侧门4的实际卡合距离La,则转移至步骤S15。
《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利用预先决定的基准卡合距离(Lset)和存储于RAM的工作区域的实际卡合距离(La),基于“ΔLa=Lset-La”的式子来对实际的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进行计算并存储。并且,为了后述的运算,将该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也存储于RAM的工作区域。此外,基准卡合距离(Lset)是在设计阶段决定的标准值,但实际上可以在将电梯设置于建筑物后,将由设置初期的升降动作获得的实际卡合距离(La)作为基准卡合距离(Lset)。
该步骤S15中,执行图2的卡合偏差运算部28的功能块的动作。另外,在后述的步骤S20为止的控制步骤中,执行图2的卡合偏差运算部28的功能块的动作。若求出轿厢侧门4的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则转移至步骤S16。
《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根据由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以及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之间的基准卡合距离(Lset)预先决定的允许卡合偏差量即卡合偏差量阈值(ΔLsh)与存储于RAM的工作区域的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的“卡合偏差差分”,基于“ΔLajt=ΔLa-ΔLsh”的式子对调整作业所需要的卡合偏差调整量进行计算并存储。并且,为了后述的运算,将该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也存储于RAM的工作区域。若求出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则转移至步骤S17。
《步骤S17》
在步骤S17中,接收楼层判别信号,并确定当前的楼层。由此,确定当前时刻的楼层的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3的卡合位置(实际卡合距离La)、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卡合偏差调整量(ΔL ajt)等。若完成楼层的确定,则转移至步骤S18。
《步骤S18》
在步骤S18中,将卡合位置(实际卡合距离La)、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等与在步骤S17确定的楼层相关联地存储于存储部27。因而,能按照每个楼层检索卡合位置(实际卡合距离La)、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等信息。若将卡合位置(实际卡合距离La)、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等存储于存储部27,则转移至步骤S19。
《步骤S19》
在步骤S19中,对是否在全部楼层、或者预先设定的多个楼层,完成上述的卡合机构的卡合位置(实际卡合距离La)、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等的测量进行判定。
在该步骤S19中,若判定为没有完成多个楼层的卡合机构的卡合位置(实际卡合距离La)、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卡合偏差调整量(ΔL ajt)等的测量,则再次返回步骤S10并执行上述的控制步骤。另一方面,若判定为完成多个楼层的卡合机构的卡合位置(实际卡合距离La)、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等的测量,则转移至步骤S20。
《步骤S20》
步骤S20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而追加的控制步骤,因此用虚线表示。因而,在不执行该步骤S20的情况下,之后的控制步骤对单独的每个楼层使用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
此外,在步骤S20中,对能统一适用于多个楼层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m)进行运算。该运算将多个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平均化并求出。此外,作为多个楼层,可以是“全部楼层”,此外,能选择“偶数层”、或“奇数层”、或“每个规定层数”、或“最下层、中间层、最上层”这样的楼层。因而,根据由此选择的多个楼层,对能统一适用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m)进行运算即可。若步骤S20结束,则转移至步骤S21。
如上所述,该步骤S20是作为变形例而追加的,因此在以下的控制步骤中,对每个楼层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的异常判定进行说明。另外,执行了步骤S20时的说明在后文中阐述。此外,步骤S21之后的控制步骤在图5中示出,因此下面用图5来进行说明。
《步骤S21》
在步骤S21中,对每个楼层将在步骤S16中求出的调整作业所需要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与异常检测阈值(第一差分判定阈值)进行比较。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越大,则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的实际卡合距离(La)越小,表示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越接近。因而,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接触的可能性变高。
另一方面,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越小,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的实际卡合距离(La)越大,表示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越远离。因而,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接触的可能性变低。
而且,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超过异常检测阈值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22,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未超过异常检测阈值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23。
《步骤S22》
由于在步骤S21中判定为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超过异常检测阈值,因此在步骤S22中,被视作为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异常大并判定为异常。由此,能由于在判定为异常时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接触的可能性较高,而发送使电梯停止的消息;或者还能由于陷入到发生异常的环境的可能性特别高,而设定为重点检查楼层并发送催促维护人员充分地检查确认的消息。
当然,该情况下也求出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因此若判定为异常,则还能进行设定使得附加检查楼层的优先顺序,并立即使调整作业优先。若判定为异常,则转移至步骤S26。
《步骤S23》
在步骤S23中,将在步骤S16中求出的调整作业所需要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与预兆检测阈值(第二差分判定阈值)进行比较。如上所述,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越大,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卡合滚轮2的实际卡合距离(La)越小,表示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越接近。因而,在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超过预兆检测阈值的情况下,视作为将来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接触的可能性较高。
另一方面,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越小,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卡合滚轮2的实际卡合距离(La)越大,表示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越远离。因而,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接触的可能性变低。
而且,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超过异常检测阈值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25,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未超过异常检测阈值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24。
《步骤S24》
由于在步骤S23中判定为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未超过预兆检测阈值,因此在步骤S24中,被视作为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在允许范围内并判定为正常。另外,若判定为正常,则能向维护人员发送正常这一意思的消息。若判定为正常,则转移至步骤S26。
《步骤S25》
由于在步骤S23中判定为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超过预兆检测阈值,因此在步骤S25中,被视作为实际卡合偏差量(ΔLa)将来会变大并判定为促进调整。
该情况下也求出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因此若判定为促进调整,则进行设定使得附加优先顺序,并使调整作业优先。另外,在该情况下,优先度比判定为异常的情况更低,可以不立即进行调整作业,还能向维护人员发送促使下次检查确认的消息,使得在下次的定期检查作业时实施。若判定为促进调整,则转移至步骤S26。
《步骤S26》
在步骤S26中,将步骤S22的异常判定、步骤S24的正常判定以及步骤S25的调整促进判定的结果作为通知信号30对每个楼层附加“正常”“异常”“调整促进”的信息发送至管理中心32,此外将需要调整作业的各楼层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作为卡合调整量31通知给管理中心32。
以上是由包含了控制盘10的驱动控制部11执行的控制流程。另外,还能够不将上述的信息通知给管理中心32,而是直接通知到维护人员的作业用终端33。
这里,在步骤S20中算出能统一适用的统一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 tm)的情况下,可以在步骤S21、步骤S23中,比较判定统一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m)来代替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而且,在步骤S26中,将统一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m)作为多个楼层的卡合偏差量进行发送。而且,维护人员基于该统一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m),进行各楼层的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的实际卡合距离(La)的调整。
《步骤S27》
在步骤S27中,表示管理中心32的控制步骤,管理中心32若接收到步骤S26的通知信号30或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或者统一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m)的信息,则将维护人员的现场作业指示与调整作业所需要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统一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 tm)的信息发送至维护人员所具备的作业用终端。
而且,维护人员基于来自作业用终端的信息,进行实际的电梯的轿厢侧门4的卡合件3与层站侧门5的卡合滚轮2的卡合距离的确认作业以及调整作业。
上述的控制流程是在全部所选择的楼层(包含全部楼层),在打开关闭轿厢侧门4以及层站侧门后进行异常判定动作,当然也能在对各个楼层的每个楼层打开关闭轿厢侧门4及层站侧门后进行判定动作。该情况下,作为对每个楼层执行的控制步骤,执行步骤S10~步骤S18、步骤S21~步骤S27即可。
接着,基于图6对图5所示的控制流程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6中,预先监视实际卡合距离(La)的时间变动,能在判定为异常前进行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的实际卡合距离(La)的确认作业、以及调整作业。
《步骤S28》
在执行图4的步骤S19后,在步骤S28中,判定是否距离上次的判定时期经过了规定的判定时间。该判定时间设定为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的实际卡合距离(La)有可能变动的时间。因而,该判定时间能由根据经验而得到的时间、通过仿真求得的实际卡合距离(La)发生变动的时间来设定,是较长的时间。若在步骤S28中判定为不超过判定时间,则再次返回至步骤S28,若在步骤S28中判定为超过判定时间,则转移至步骤S29。
《步骤S29》
在步骤S29中,判定在本次的判定时期求得的上次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1)与本次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c)的差分(ΔL ajtc-ΔLajt-1)是否大于在上次的判定时期中求得的上上次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2)与上次的卡合偏差调整量(ΔLajt-1)的差分(ΔLajt-1-ΔLajt-2)。
由此,在本步骤S29中,根据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的实际卡合距离(La)的变动趋势,推定变动趋势是维持现状、还是促进变动趋势。因此,根据该变动趋势的推定状态,能在将来发生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接触这样的异常前推定该预兆。
在该判定中,若判定为本次的卡合偏差调整量的差分较小则转移至步骤S24,若判定为本次的卡合偏差调整量的差分较大则转移至步骤S30。
《步骤S30》
在步骤S29中,判定为促进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的实际卡合距离(La)的变动趋势,因此在步骤S30中,与预兆检测差分阈值相比较,判定预兆的准确度。因而,若判定为本次的卡合偏差调整量的差分(ΔLajtc-ΔLajt-1)小于预兆检测差分阈值,则转移至步骤S24。另一方面,若判定为本次的卡合偏差调整量的差分(ΔLajtc-ΔLajt-1)大于预兆检测差分阈值,则转移至步骤S25。另外,步骤S24~步骤S27与图5所示的控制步骤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由此,图6所示的变形例中,预先监视实际卡合距离(La)的时间变动,能在判定为异常前掌握发生异常的预兆,并基于此进行卡合件3与卡合滚轮2的实际卡合距离(La)的确认作业、以及调整作业。
如上所述,本发明构成为:求出轿厢侧门进行打开动作、或者进行关闭动作从而轿厢侧门的卡合构件与层站侧门的被卡合构件卡合时的卡合构件的移动距离即实际卡合距离,基于该实际移动距离和预先决定的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之间的规定的卡合距离来求出表示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的接近程度的接近距离,在基于该接近距离判断为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接近规定距离以上时判断为处于异常状态,并且基于接近距离来求出用于调整卡合构件与被卡合构件之间的卡合距离的调整量。
由此,能自动判定轿厢侧门的卡合构件与层站侧门的被卡合构件之间的卡合距离是否收敛在允许距离范围内,并且在未收敛在允许距离范围内时,自动求出该调整量并通知,因此能缩短由维护人员进行的卡合机构的卡合距离的确认作业及调整作业所需的时间。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为了对本发明进行容易理解的说明而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并不一定局限于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的结构。此外,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替换成其他实施例的结构,此外也能将其他实施例的结构添加至某实施例的结构上。另外,关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也可以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替换。
标号说明
1 轿厢
2 卡合滚轮
3 卡合件
4 轿厢侧门
5 层站侧门
10 控制盘
11 驱动控制部
12 驱动部
13 卡合部调整量判定部
14 门开闭指令信号
15 速度指令运算部
16 速度控制运算部
17 电流控制运算部
18 电压转换部
19 电动机
20 旋转检测部
21 脉冲运算部
22 位置运算部
23 速度运算部
24 电流检测部
25 卡合位置运算部
26 楼层判别信号
27 存储部
28 卡合偏差运算部
29 异常判定部
30 通知信号
31 卡合部调整量
32 管理中心
33 作业用终端。

Claims (6)

1.一种电梯的门控制装置,该电梯包括:轿厢侧门,该轿厢侧门对电梯轿厢的上下口进行开闭;层站侧门,该层站侧门对各楼层的层站的上下口进行开闭;电动机,该电动机对所述轿厢侧门进行开闭驱动;卡合机构,该卡合机构设置于所述轿厢侧门和所述层站侧门之间,由与利用所述电动机的开闭驱动进行的所述轿厢侧门的开闭动作联动地使所述层站侧门进行开闭动作的设置于所述轿厢侧门的卡合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层站侧门的被卡合构件构成;以及驱动控制单元,该驱动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动机,所述电梯的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包括:
实际卡合距离计算单元,该实际卡合距离计算单元求出所述轿厢侧门进行打开动作、或者进行关闭动作从而设置于所述轿厢侧门的所述卡合构件与设置于所述层站侧门的所述被卡合构件卡合时的所述卡合构件的移动距离即实际卡合距离;
接近距离计算单元,该接近距离计算单元基于所述实际卡合距离和预先决定的所述卡合构件与所述被卡合构件之间的规定的基准卡合距离来求出表示所述卡合构件与所述被卡合构件的接近程度的接近距离;以及
异常判定单元,该异常判定单元在基于所述接近距离判断为所述卡合构件与所述被卡合构件接近规定距离以上时判定为处于异常状态,
所述驱动控制单元还包括调整量计算单元,该调整量计算单元基于所述接近距离来求出用于调整所述卡合构件与所述被卡合构件之间的所述实际卡合距离的调整量,
所述实际卡合距离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卡合构件开始移动到与所述被卡合构件接触时为止的所述卡合构件的移动距离来求出所述实际卡合距离,
所述接近距离计算单元从所述基准卡合距离减去所述实际卡合距离来求出所述接近距离,下面将所述接近距离表述为卡合偏差量,
所述异常判定单元将所述卡合偏差量和基于所述基准卡合距离来预先决定的允许卡合偏差量即卡合偏差量阈值的差分即卡合偏差差分与预先决定的差分判定阈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异常状态,
所述调整量计算单元将所述卡合偏差量与所述卡合偏差量阈值的差分即所述卡合偏差差分作为所述调整量即卡合偏差调整量来求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判定单元具有第一差分判定阈值、以及小于所述第一差分判定阈值的第二差分判定阈值作为所述差分判定阈值,
若所述卡合偏差差分大于所述第一差分判定阈值,则判定为处于异常状态,
若所述卡合偏差差分小于所述第一差分判定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差分阈值时,则判定为处于需要调整所述实际卡合距离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近距离计算单元的运算中使用的所述基准卡合距离是在设计阶段预先决定的卡合距离、或者是实际上将所述电梯设置于建筑物而由设置初期的升降动作获得的所述实际卡合距离。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单元至少将由所述异常判定单元判定的异常状态、由所述调整量计算单元求出的所述卡合偏差调整量发送至管理中心或维护人员的作业终端。
5.一种电梯的门控制装置方法,该电梯包括:轿厢侧门,该轿厢侧门对电梯轿厢的上下口进行开闭;层站侧门,该层站侧门对各楼层的层站的上下口进行开闭;电动机,该电动机对所述轿厢侧门进行开闭驱动;卡合机构,该卡合机构设置于所述轿厢侧门和所述层站侧门之间,由与利用所述电动机的开闭驱动进行的所述轿厢侧门的开闭动作联动地使所述层站侧门进行开闭动作的设置于所述轿厢侧门的卡合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层站侧门的被卡合构件构成;以及驱动控制单元,该驱动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动机,所述电梯的门控制装置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具备微机,所述微机
求出所述轿厢侧门进行打开动作、或者进行关闭动作从而设置于所述轿厢侧门的所述卡合构件与设置于所述层站侧门的所述被卡合构件卡合时的所述卡合构件的移动距离即实际卡合距离;
基于所述实际卡合距离和预先决定的所述卡合构件与所述被卡合构件之间的规定的基准卡合距离来求出表示所述卡合构件与所述被卡合构件的接近程度的接近距离;
在基于所述接近距离判断为所述卡合构件与所述被卡合构件接近规定距离以上时判定为处于异常状态;
基于所述接近距离来求出用于调整所述卡合构件与所述被卡合构件之间的所述实际卡合距离的调整量,
所述驱动控制单元
根据所述卡合构件开始移动到与所述被卡合构件接触时为止的所述卡合构件的移动距离来求出所述实际卡合距离;
从所述基准卡合距离减去所述实际卡合距离来求出所述接近距离,下面将所述接近距离表述为卡合偏差量;
将所述卡合偏差量和基于所述基准卡合距离来预先决定的允许卡合偏差量即卡合偏差量阈值的差分即卡合偏差差分与预先决定的差分判定阈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异常状态;
将所述卡合偏差量与所述卡合偏差量阈值的差分即所述卡合偏差差分作为所述调整量即卡合偏差调整量来求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门控制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至少将所述异常状态和所述卡合偏差调整量发送至管理中心或维护人员的作业终端。
CN201911087299.8A 2018-11-12 2019-11-08 电梯的门控制装置及门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1701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2111 2018-11-12
JP2018212111A JP7090529B2 (ja) 2018-11-12 2018-11-12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制御装置、及びドア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0128A CN111170128A (zh) 2020-05-19
CN111170128B true CN111170128B (zh) 2022-05-13

Family

ID=70651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87299.8A Active CN111170128B (zh) 2018-11-12 2019-11-08 电梯的门控制装置及门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90529B2 (zh)
CN (1) CN1111701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0651B1 (ja) * 2020-12-15 2021-09-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点検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911A (zh) * 2005-03-15 2007-05-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
CN101537960A (zh) * 2008-03-18 2009-09-2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门诊断装置
CN101823663A (zh) * 2009-03-03 2010-09-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门控制装置
CN102275802A (zh) * 2010-06-14 2011-12-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门的开闭装置和电梯门的开闭方法
CN102482057A (zh) * 2009-09-03 2012-05-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门装置
CN102963800A (zh) * 2011-08-31 2013-03-1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门装置
JP2014024657A (ja) * 2012-07-27 2014-02-06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制御装置
JP2014076870A (ja) * 2012-10-09 2014-05-01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点検装置
JP2015093770A (ja) * 2013-11-13 2015-05-18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係合装置の点検装置
CN204569105U (zh) * 2015-03-06 2015-08-19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双折门机的慢速门挂板防脱轨机构及防脱轨双折门机
JP2015147645A (ja) * 2014-02-06 2015-08-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05800433A (zh) * 2015-01-21 2016-07-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02350A (ja) 1999-06-23 2001-01-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制御装置
JP2002003116A (ja) 2000-06-23 2002-01-09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扉の制御装置
WO2008078135A1 (en) 2006-12-26 2008-07-03 Otis Elevator Company Car door locking device
JP2011121750A (ja) * 2009-12-11 2011-06-23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5585218B2 (ja) * 2010-06-01 2014-09-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制御装置
JP5804695B2 (ja) * 2010-11-30 2015-11-0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振動抑制装置
JP6029549B2 (ja) * 2013-07-19 2016-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ドアの診断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ドアの診断方法
KR20160138732A (ko) * 2015-05-26 2016-12-06 윤일식 엘리베이터 도어판의 보호판 체결장치
JP6692288B2 (ja) * 2016-12-27 2020-05-13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ドアロック確認システム、エレベータドアロック確認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ドアロック確認用カメラシステム
JP6297229B1 (ja) * 2017-01-18 2018-03-20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故障の遠隔復旧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故障の復旧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911A (zh) * 2005-03-15 2007-05-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
CN101537960A (zh) * 2008-03-18 2009-09-2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门诊断装置
CN101823663A (zh) * 2009-03-03 2010-09-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门控制装置
CN102482057A (zh) * 2009-09-03 2012-05-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门装置
CN102275802A (zh) * 2010-06-14 2011-12-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门的开闭装置和电梯门的开闭方法
CN102963800A (zh) * 2011-08-31 2013-03-1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门装置
JP2014024657A (ja) * 2012-07-27 2014-02-06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制御装置
JP2014076870A (ja) * 2012-10-09 2014-05-01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点検装置
JP2015093770A (ja) * 2013-11-13 2015-05-18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係合装置の点検装置
JP2015147645A (ja) * 2014-02-06 2015-08-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05800433A (zh) * 2015-01-21 2016-07-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门装置
CN204569105U (zh) * 2015-03-06 2015-08-19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双折门机的慢速门挂板防脱轨机构及防脱轨双折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90529B2 (ja) 2022-06-24
JP2020079126A (ja) 2020-05-28
CN111170128A (zh)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77035B2 (en) Elevator system which controls a value of overspeed
EP3366626B1 (en) Elevator safety system and method of monitoring an elevator system
EP3102522B1 (en) Brake operation management in elevators
EP3365260B1 (en) Elevator with a safety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 safe working space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elevator shaft
EP3438033B1 (en) Elevator system
EP3587323A1 (en) Elevator system
CN111170128B (zh) 电梯的门控制装置及门控制方法
JP2017214168A (ja) エレベータードア用敷居溝異物診断装置
CN110817631A (zh) 用于使用rfid监测电梯门的运动的装置和方法
CN113716406A (zh) 电梯诊断装置以及电梯诊断方法
CN109195897B (zh) 电梯
CN111620210A (zh) 电梯
CN110072792B (zh) 电梯控制系统
CN112010137B (zh) 电梯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78410B (zh) 电梯装置
CN110214122B (zh) 电梯故障的远程恢复系统及电梯故障的恢复系统
EP4219373A1 (en) Elevator systems with improved monitoring
CN109476450B (zh)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9562908B (zh) 安全监视装置
US20230073673A1 (en) Multi-car elevator control device
CN110603220A (zh) 电梯装置
CN113508087B (zh) 电梯系统
CN114104911A (zh) 电梯系统
JP2022002994A (ja) エレベ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