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4222A -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4222A
CN111134222A CN201811308493.XA CN201811308493A CN111134222A CN 111134222 A CN111134222 A CN 111134222A CN 201811308493 A CN201811308493 A CN 201811308493A CN 111134222 A CN111134222 A CN 111134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an
lucid ganoderma
raw honey
parts
red d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084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凯
储静怡
杨敏
谢高波
吴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Dafuyi Human Health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Dafuyi Human Health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Dafuyi Human Health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Dafuyi Human Health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084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42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4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422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51Bifidobacterium
    • A23V2400/531Lacti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保健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成分按重量份计:红枣9份、山楂12.3份、桂圆8.6份、灵芝9.2份、原蜜8.8份、益生菌10.4份、纯净水90份;本发明通过在红枣、山楂、桂圆和灵芝作为原配方中加入益生菌发酵,益生菌发酵中的大大的提升了原配方的效用,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效果,同时增加了产品风味,促进健康消费;本发明通过添加有益菌的发酵,减少有害菌的介入,保证的配方物质的安全性,同时还大大降低或降解有害物质。

Description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富含功能性的发酵食品与饮料正成为全球一大消费趋势。有数据显示,益生菌的产值占世界功能性食品市场份额的65%,且这一数值仍在不断增长。在美国,益生菌类食品产值已超过750亿美元。而在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改善胃肠功能的发酵食品同样占据了功能性食品最大份额。
红枣,又名大枣,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鼠李目、鼠李科、枣属的植物。其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的功效。
灵芝,中药材名。本品为多孔蓖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全年可采,阴干或晒干。功能主治为:滋补强壮。用于健脑、消炎、利尿、益肾。
桂圆亦称龙眼,是一种水果,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有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
现在将红枣、桂圆和灵芝作为主料去制备一些茶饮料,但是简单组合并不能完全释放主料的生理活性物质,导致茶饮料利用效率低。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可最大化激发主料释放生理活性物质,提升茶饮料利用效率,使得茶饮料使用效果更加。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成分按重量份计:红枣9-11份、山楂7.6-12.3份、桂圆8.6-11.4份、灵芝9.2-10.8份、原蜜8.8-12.2份、益生菌9.6-10.4份、纯净水90-110份;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物料准备:将桂圆洗净剥壳去核,桂圆肉和壳留用,将红枣洗净沥干备用,灵芝用纯净水洗净沥干备用,山楂去核洗净沥干备用,足量发酵使用的纯净水、足量的益生菌、足量的原蜜、发酵罐清洗干净备用;
b、将桂圆壳、桂圆肉、红枣、去核山楂用1%的NaCl溶液进行浸泡,浸泡完成后用纯净水冲洗2遍,沥干备用;
c、将桂圆壳、桂圆肉、红枣、去核山楂、灵芝放入粉碎机中,加入发酵备用的纯净水适量,经粉碎机粉碎成混合浆液,将混合浆液倒入发酵罐,若粉碎机一次不能粉碎全部材料,可分多次粉碎,材料全部粉碎完后倒入发酵罐;
d、将足量益生菌、原蜜倒入发酵罐,盛放益生菌和原蜜的器皿可用剩余的纯净水反复冲洗并倒入发酵罐中,益生菌和原蜜加入完成后,将剩余足量的纯净水一并加入发酵罐中;
e、将发酵罐中的材料、益生菌、原蜜搅拌均匀后,密封发酵罐口,持续发酵5-7天,得到益生菌发酵液;
f、将益生菌发酵液进行过滤,经过巴氏灭菌后,即可得到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成品。
优选的,所述益生菌选用双歧杆菌类。
优选的,所述双歧杆菌类选用乳双歧杆菌。
优选的,所述乳双歧杆菌含量15-25亿/毫升。
优选的,所述步骤b浸泡时间为5-1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的纯净水重量为混合浆液重量的0.75-0.82倍。
优选的,所述步骤e中的发酵罐温度恒定在35-36℃。
优选的,所述步骤e中益生菌发酵时每隔24h搅拌一次。
优选的,所述搅拌时长为5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e中的益生菌发酵为厌氧发酵。
有益效果:
1、有效性:通过在红枣、山楂、桂圆和灵芝作为原配方中加入益生菌发酵,益生菌发酵中的大大的提升了原配方的效用,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效果,同时增加了产品风味,促进健康消费。
2、安全性:通过添加有益菌的发酵,减少有害菌的介入,保证的配方物质的安全性,同时还大大降低或降解有害物质;
3、利用率高:通过发酵技术,提纯了有效物质,减少了活性物质的损失;
4、方法简单:鲜汁制备、鲜汁提取液提取、混合浆液制备、益生菌发酵和制备成品作为制备的本发明基本步骤,使得制备方法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成分按重量份计:红枣9份、山楂12.3份、桂圆8.6份、灵芝9.2份、原蜜8.8份、益生菌10.4份、纯净水90份;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物料准备:将桂圆洗净剥壳去核,桂圆肉和壳留用,将红枣洗净沥干备用,灵芝用纯净水洗净沥干备用,山楂去核洗净沥干备用,足量发酵使用的纯净水、足量的益生菌、足量的原蜜、发酵罐清洗干净备用;
b、将桂圆壳、桂圆肉、红枣、去核山楂用1%的NaCl溶液进行浸泡,浸泡完成后用纯净水冲洗2遍,沥干备用;
c、将桂圆壳、桂圆肉、红枣、去核山楂、灵芝放入粉碎机中,加入发酵备用的纯净水适量,经粉碎机粉碎成混合浆液,将混合浆液倒入发酵罐,若粉碎机一次不能粉碎全部材料,可分多次粉碎,材料全部粉碎完后倒入发酵罐;
d、将足量益生菌、原蜜倒入发酵罐,盛放益生菌和原蜜的器皿可用剩余的纯净水反复冲洗并倒入发酵罐中,益生菌和原蜜加入完成后,将剩余足量的纯净水一并加入发酵罐中;
e、将发酵罐中的材料、益生菌、原蜜搅拌均匀后,密封发酵罐口,持续发酵5天,得到益生菌发酵液;
f、将益生菌发酵液进行过滤,经过巴氏灭菌后,即可得到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成品。
益生菌选用双歧杆菌类。
双歧杆菌类选用乳双歧杆菌。
乳双歧杆菌含量15亿/毫升。
步骤b浸泡时间为5min。
步骤c中的纯净水重量为混合浆液重量的0.75倍。
步骤e中的发酵罐温度恒定在35-36℃。
步骤e中益生菌发酵时每隔24h搅拌一次。
搅拌时长为5min。
步骤e中的益生菌发酵为厌氧发酵。
实施例2: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成分按重量份计:红枣9.3份、山楂7.6份、桂圆9.2份、灵芝10.8份、原蜜9.4份、益生菌9.6份、纯净水94份;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物料准备:将桂圆洗净剥壳去核,桂圆肉和壳留用,将红枣洗净沥干备用,灵芝用纯净水洗净沥干备用,山楂去核洗净沥干备用,足量发酵使用的纯净水、足量的益生菌、足量的原蜜、发酵罐清洗干净备用;
b、将桂圆壳、桂圆肉、红枣、去核山楂用1%的NaCl溶液进行浸泡,浸泡完成后用纯净水冲洗2遍,沥干备用;
c、将桂圆壳、桂圆肉、红枣、去核山楂、灵芝放入粉碎机中,加入发酵备用的纯净水适量,经粉碎机粉碎成混合浆液,将混合浆液倒入发酵罐,若粉碎机一次不能粉碎全部材料,可分多次粉碎,材料全部粉碎完后倒入发酵罐;
d、将足量益生菌、原蜜倒入发酵罐,盛放益生菌和原蜜的器皿可用剩余的纯净水反复冲洗并倒入发酵罐中,益生菌和原蜜加入完成后,将剩余足量的纯净水一并加入发酵罐中;
e、将发酵罐中的材料、益生菌、原蜜搅拌均匀后,密封发酵罐口,持续发酵6天,得到益生菌发酵液;
f、将益生菌发酵液进行过滤,经过巴氏灭菌后,即可得到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成品。
益生菌选用双歧杆菌类。
双歧杆菌类选用乳双歧杆菌。
乳双歧杆菌含量18亿/毫升。
步骤b浸泡时间为6min。
步骤c中的纯净水重量为混合浆液重量的0.77倍。
步骤e中的发酵罐温度恒定在35-36℃。
步骤e中益生菌发酵时每隔24h搅拌一次。
搅拌时长为5min。
步骤e中的益生菌发酵为厌氧发酵。
实施例3: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成分按重量份计:红枣9.6份、山楂8.4份、桂圆9.7份、灵芝9.4份、原蜜9.6份、益生菌9.8份、纯净水97份;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物料准备:将桂圆洗净剥壳去核,桂圆肉和壳留用,将红枣洗净沥干备用,灵芝用纯净水洗净沥干备用,山楂去核洗净沥干备用,足量发酵使用的纯净水、足量的益生菌、足量的原蜜、发酵罐清洗干净备用;
b、将桂圆壳、桂圆肉、红枣、去核山楂用1%的NaCl溶液进行浸泡,浸泡完成后用纯净水冲洗2遍,沥干备用;
c、将桂圆壳、桂圆肉、红枣、去核山楂、灵芝放入粉碎机中,加入发酵备用的纯净水适量,经粉碎机粉碎成混合浆液,将混合浆液倒入发酵罐,若粉碎机一次不能粉碎全部材料,可分多次粉碎,材料全部粉碎完后倒入发酵罐;
d、将足量益生菌、原蜜倒入发酵罐,盛放益生菌和原蜜的器皿可用剩余的纯净水反复冲洗并倒入发酵罐中,益生菌和原蜜加入完成后,将剩余足量的纯净水一并加入发酵罐中;
e、将发酵罐中的材料、益生菌、原蜜搅拌均匀后,密封发酵罐口,持续发酵7天,得到益生菌发酵液;
f、将益生菌发酵液进行过滤,经过巴氏灭菌后,即可得到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成品。
益生菌选用双歧杆菌类。
双歧杆菌类选用乳双歧杆菌。
乳双歧杆菌含量20亿/毫升。
步骤b浸泡时间为7min。
步骤c中的纯净水重量为混合浆液重量的0.79倍。
步骤e中的发酵罐温度恒定在35-36℃。
步骤e中益生菌发酵时每隔24h搅拌一次。
搅拌时长为5min。
步骤e中的益生菌发酵为厌氧发酵。
实施例4: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成分按重量份计:红枣10份、山楂10份、桂圆10份、灵芝10份、原蜜10份、益生菌10份、纯净水100份;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物料准备:将桂圆洗净剥壳去核,桂圆肉和壳留用,将红枣洗净沥干备用,灵芝用纯净水洗净沥干备用,山楂去核洗净沥干备用,足量发酵使用的纯净水、足量的益生菌、足量的原蜜、发酵罐清洗干净备用;
b、将桂圆壳、桂圆肉、红枣、去核山楂用1%的NaCl溶液进行浸泡,浸泡完成后用纯净水冲洗2遍,沥干备用;
c、将桂圆壳、桂圆肉、红枣、去核山楂、灵芝放入粉碎机中,加入发酵备用的纯净水适量,经粉碎机粉碎成混合浆液,将混合浆液倒入发酵罐,若粉碎机一次不能粉碎全部材料,可分多次粉碎,材料全部粉碎完后倒入发酵罐;
d、将足量益生菌、原蜜倒入发酵罐,盛放益生菌和原蜜的器皿可用剩余的纯净水反复冲洗并倒入发酵罐中,益生菌和原蜜加入完成后,将剩余足量的纯净水一并加入发酵罐中;
e、将发酵罐中的材料、益生菌、原蜜搅拌均匀后,密封发酵罐口,持续发酵6天,得到益生菌发酵液;
f、将益生菌发酵液进行过滤,经过巴氏灭菌后,即可得到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成品。
益生菌选用双歧杆菌类。
双歧杆菌类选用乳双歧杆菌。
乳双歧杆菌含量21亿/毫升。
步骤b浸泡时间为8min。
步骤c中的纯净水重量为混合浆液重量的0.8倍。
步骤e中的发酵罐温度恒定在35-36℃。
步骤e中益生菌发酵时每隔24h搅拌一次。
搅拌时长为5min。
步骤e中的益生菌发酵为厌氧发酵。
实施例5: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成分按重量份计:红枣10.4份、山楂9.2份、桂圆10.5份、灵芝10.3份、原蜜10.8份、益生菌10.1份、纯净水104份;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物料准备:将桂圆洗净剥壳去核,桂圆肉和壳留用,将红枣洗净沥干备用,灵芝用纯净水洗净沥干备用,山楂去核洗净沥干备用,足量发酵使用的纯净水、足量的益生菌、足量的原蜜、发酵罐清洗干净备用;
b、将桂圆壳、桂圆肉、红枣、去核山楂用1%的NaCl溶液进行浸泡,浸泡完成后用纯净水冲洗2遍,沥干备用;
c、将桂圆壳、桂圆肉、红枣、去核山楂、灵芝放入粉碎机中,加入发酵备用的纯净水适量,经粉碎机粉碎成混合浆液,将混合浆液倒入发酵罐,若粉碎机一次不能粉碎全部材料,可分多次粉碎,材料全部粉碎完后倒入发酵罐;
d、将足量益生菌、原蜜倒入发酵罐,盛放益生菌和原蜜的器皿可用剩余的纯净水反复冲洗并倒入发酵罐中,益生菌和原蜜加入完成后,将剩余足量的纯净水一并加入发酵罐中;
e、将发酵罐中的材料、益生菌、原蜜搅拌均匀后,密封发酵罐口,持续发酵5天,得到益生菌发酵液;
f、将益生菌发酵液进行过滤,经过巴氏灭菌后,即可得到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成品。
益生菌选用双歧杆菌类。
双歧杆菌类选用乳双歧杆菌。
乳双歧杆菌含量23亿/毫升。
步骤b浸泡时间为3min。
步骤c中的纯净水重量为混合浆液重量的0.81倍。
步骤e中的发酵罐温度恒定在35-36℃。
步骤e中益生菌发酵时每隔24h搅拌一次。
搅拌时长为5min。
步骤e中的益生菌发酵为厌氧发酵。
实施例6: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成分按重量份计:红枣11份、山楂11.1份、桂圆11.4份、灵芝9.7份、原蜜12.2份、益生菌10.3份、纯净水110份;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物料准备:将桂圆洗净剥壳去核,桂圆肉和壳留用,将红枣洗净沥干备用,灵芝用纯净水洗净沥干备用,山楂去核洗净沥干备用,足量发酵使用的纯净水、足量的益生菌、足量的原蜜、发酵罐清洗干净备用;
b、将桂圆壳、桂圆肉、红枣、去核山楂用1%的NaCl溶液进行浸泡,浸泡完成后用纯净水冲洗2遍,沥干备用;
c、将桂圆壳、桂圆肉、红枣、去核山楂、灵芝放入粉碎机中,加入发酵备用的纯净水适量,经粉碎机粉碎成混合浆液,将混合浆液倒入发酵罐,若粉碎机一次不能粉碎全部材料,可分多次粉碎,材料全部粉碎完后倒入发酵罐;
d、将足量益生菌、原蜜倒入发酵罐,盛放益生菌和原蜜的器皿可用剩余的纯净水反复冲洗并倒入发酵罐中,益生菌和原蜜加入完成后,将剩余足量的纯净水一并加入发酵罐中;
e、将发酵罐中的材料、益生菌、原蜜搅拌均匀后,密封发酵罐口,持续发酵7天,得到益生菌发酵液;
f、将益生菌发酵液进行过滤,经过巴氏灭菌后,即可得到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成品。
益生菌选用双歧杆菌类。
双歧杆菌类选用乳双歧杆菌。
乳双歧杆菌含量25亿/毫升。
步骤b浸泡时间为10min。
步骤c中的纯净水重量为混合浆液重量的0.82倍。
步骤e中的发酵罐温度恒定在35-36℃。
步骤e中益生菌发酵时每隔24h搅拌一次。
搅拌时长为5min。
步骤e中的益生菌发酵为厌氧发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成分按重量份计:红枣9-11份、山楂7.6-12.3份、桂圆8.6-11.4份、灵芝9.2-10.8份、原蜜8.8-12.2份、益生菌9.6-10.4份、纯净水90-110份;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物料准备:将桂圆洗净剥壳去核,桂圆肉和壳留用,将红枣洗净沥干备用,灵芝用纯净水洗净沥干备用,山楂去核洗净沥干备用,足量发酵使用的纯净水、足量的益生菌、足量的原蜜、发酵罐清洗干净备用;
b、将桂圆壳、桂圆肉、红枣、去核山楂用1%的NaCl溶液进行浸泡,浸泡完成后用纯净水冲洗2遍,沥干备用;
c、将桂圆壳、桂圆肉、红枣、去核山楂、灵芝放入粉碎机中,加入发酵备用的纯净水适量,经粉碎机粉碎成混合浆液,将混合浆液倒入发酵罐,若粉碎机一次不能粉碎全部材料,可分多次粉碎,材料全部粉碎完后倒入发酵罐;
d、将足量益生菌、原蜜倒入发酵罐,盛放益生菌和原蜜的器皿可用剩余的纯净水反复冲洗并倒入发酵罐中,益生菌和原蜜加入完成后,将剩余足量的纯净水一并加入发酵罐中;
e、将发酵罐中的材料、益生菌、原蜜搅拌均匀后,密封发酵罐口,持续发酵5-7天,得到益生菌发酵液;
f、将益生菌发酵液进行过滤,经过巴氏灭菌后,即可得到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选用双歧杆菌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歧杆菌类选用乳双歧杆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双歧杆菌含量15-25亿/毫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浸泡时间为5-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纯净水重量为混合浆液重量的0.75-0.82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的发酵罐温度恒定在35-3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益生菌发酵时每隔24h搅拌一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时长为5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的益生菌发酵为厌氧发酵。
CN201811308493.XA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 Withdrawn CN1111342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8493.XA CN111134222A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8493.XA CN111134222A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4222A true CN111134222A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15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08493.XA Withdrawn CN111134222A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342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8964A (zh) * 2021-02-04 2021-06-0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一种红枣饮料制备方法及精滤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8964A (zh) * 2021-02-04 2021-06-0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一种红枣饮料制备方法及精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1662A (zh) 一种利用葛根混合乳酸菌发酵制备功能饮料的方法
CN104928141B (zh) 一种黑果枸杞蜂蜜果酒的制备方法
CN106118999A (zh) 一种猕猴桃果酒的酿制方法
CN104877876A (zh) 一种桑葚黑米酒及其酿造方法
CN107142184A (zh) 枸杞多糖养生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86604A (zh) 一种八月瓜果酒的制备方法
CN103642641B (zh) 一种金银花柚子果酒
CN103184121A (zh) 一种猴头菇菠萝果酒的制作方法
CN106010877A (zh) 一种桑果果酒的酿制方法
CN104371882B (zh) 一种樱桃莲子保健酒的酿造方法
CN105969592A (zh) 一种黄皮百香果酒
CN107805583A (zh) 一种五果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23460A (zh) 一种黄酒的制备方法
CN107236643A (zh) 一种百香果酒的制备方法
CN111134222A (zh) 一种用益生菌原蜜发酵制备桂圆红枣灵芝的茶饮料方法
CN106010866A (zh) 一种雪梨绿茶发酵型茶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86274A (zh) 一种棯子杨梅酒及其制备工艺
CN104232430A (zh) 一种健肤防皱的嘉宝果红茶菌饮料
CN114181799A (zh) 一种人参鹿玉酒及其生产工艺
CN106901340A (zh) 含有植物酵素酸梅膏的制备方法
CN105876033A (zh) 一种竹荪荞麦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94297B (zh) 一种安神助眠醋饮料的生产方法
CN102626193A (zh) 一种具有滋补气血功效的醋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6190767A (zh) 一种鲜金银花醋饮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89726A (zh) 一种石榴综合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