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3870A - 苗栽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苗栽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3870A
CN111133870A CN202010076647.8A CN202010076647A CN111133870A CN 111133870 A CN111133870 A CN 111133870A CN 202010076647 A CN202010076647 A CN 202010076647A CN 111133870 A CN111133870 A CN 111133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roller
support
rail
plan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66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3870B (zh
Inventor
田部智也
小林鉴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33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3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3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3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苗栽种装置,在构成为支撑部件具有辊且载苗台沿支撑部件(辊)而在左右方向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的情况下,可适当地配置辊及苗取出量变更部。该苗栽种装置中,沿多个栽种传动箱(8)而在左右方向上具有支撑部件(24),支撑部件(24)具有对载苗台(12)的下部进行支撑的辊(支撑单元40)。所述苗栽种装置具有苗取出量变更部(28a),苗取出量变更部(28a)通过对支撑部件(24)的位置进行上下变更而对栽种臂(10)所取出的苗的数量进行变更。苗取出量变更部(28a)配置在栽种传动箱(8)的左右一方的横侧部,辊(支撑单元40)配置在栽种传动箱(8)的左右另一方的横侧部。

Description

苗栽种装置
本申请是下述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申请号:201510148696.7
申请日:2015年03月31日
发明名称:苗栽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乘坐式插秧机或步行式插秧机所装备的苗栽种装置中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的载苗台的支撑构造。
背景技术
关于苗栽种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在沿左右方向配置的支撑部件(专利文献1的图5及图15中的标号30)上,具有辊(专利文献1的图5及图15中的标号32),载苗台的下部支撑在辊上,且载苗台沿支撑部件(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
由此,随着载苗台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栽种臂就通过支撑部件的苗取出口而取出苗并将所述苗栽种到田地中。
关于苗栽种装置,在专利文献2中,载苗台(专利文献2的图6中的标号8)的下部支撑在沿左右方向配置的支撑部件(专利文献2的图6中的标号52)上,随着载苗台沿支撑部件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栽种臂就通过支撑部件的苗取出口而取出苗并将所述苗栽种到田地中。
在专利文献2中,将导向部(专利文献2的图6中的标号57、58)沿支撑部件的长度方向而配置在多个部位,该导向部将支撑部件导向成沿上下方向位置变更自如,将苗取出量变更部(专利文献1的图6中的标号62)配置在各个导向部的附近,该苗取出量变更部对支撑部件进行支撑且将支撑部件的位置沿导向部予以上下变更。
由此,通过苗取出量变更部而将支撑部件(载苗台)的位置沿导向部予以上下变更,从而栽种臂对支撑部件通过苗取出口的上下宽度进行变更,栽种臂对取出的苗的数量进行变更。
关于苗栽种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在沿左右方向配置的苗栽种装置的固定部(专利文献1的图5及图15中的标号30),具有第1辊(专利文献1的图13及图15中的标号32)及第2辊(专利文献1的图13及图15中的标号72),在载苗台的下部,具有第1轨道(专利文献的1的图13及图15中的标号29a(33))及第2轨道(专利文献1的图13及图15中的标号29b))。
由此,使第1辊和第1轨道接触,使第2辊和第2轨道接触来支撑载苗台,载苗台利用第1辊及第2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
在这种情况下,第1轨道其截面构成为コ字状,第1辊成为进入第1轨道的状态,利用第1辊及第1轨道,在与苗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抑制载苗台的松动。
关于苗栽种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在沿左右方向配置的苗栽种装置的固定部(专利文献1的图5及图15中的标号30),具有支撑辊(专利文献1的图13及图15中的标号32)及抑制辊(专利文献1的图5及图15中的标号70),在载苗台的下部,具有支撑轨道(专利文献1的图13及图15中的标号29a(33))及抑制轨道(专利文献1的图13及图15中的标号29a(33))。
由此使支撑辊和支撑轨道接触来支撑载苗台,载苗台利用支撑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在载苗台因振动等而要上浮的情况下,利用抑制辊和抑制轨道的接触,来抑制载苗台的上浮。
关于苗栽种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具有辊(专利文献1的图5及图15中的标号32),在载苗台的背面沿左右方向设置的轨道(专利文献1的图13及图15中的标号29a(33))载放在辊上,载苗台的下部支撑在辊上,载苗台利用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
由此,随着载苗台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栽种臂就通过支撑部件的苗取出口而取出苗并将所述苗栽种到田地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080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84839号公报
在苗栽种装置中,由于栽种臂以一定的轨迹被旋转驱动,因此,通过对支撑部件(载苗台)的位置进行上下变更,从而栽种臂对支撑部件通过苗取出口的上下宽度进行变更,并且栽种臂具有对取出的苗的数量进行变更的苗取出量变更部(当将支撑部件(载苗台)的位置变更到上方时,栽种臂所取出的苗的数量就少,当将支撑部件(载苗台)的位置变更到下方时,栽种臂所取出的苗的数量就多)(参照专利文献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苗栽种装置,其构成为,在支撑部件具有辊且载苗台沿支撑部件(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的情况下,可适当配置辊及苗取出量变更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苗栽种装置,其构成为,在支撑部件具有辊且载苗台沿支撑部件(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可由苗取出量变更部适当地支撑载苗台的重量。
在专利文献2中,导向部及苗取出量变更部沿支撑部件的长度方向而配置在多个部位,由苗取出量变更部而支撑部件(载苗台)的重量。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支撑部件具有比载苗台的横宽大的横宽(长度),因此,支撑部件成为从位于最横向外侧的导向部伸出到横向外侧的状态,由此在加强支撑部件这一方面产生了改进的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构成为这样的结构:适当地加强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将载苗台的下部支撑成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
在专利文献1中,在第1辊进入第1轨道的状态下,第1辊的载苗台侧的横向部分成为与第1轨道的后壁部(侧面看时在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第1轨道的平面部中,从第1轨道的平面部的载苗台侧的端部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后壁部)接触的状态,因载放在载苗台上的苗的重量,第1辊的载苗台侧的横向部分与第1轨道的后壁部成为互相按压的状态。
由此,随着载苗台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第1辊的载苗台侧的横向部分和第1轨道的后壁部成为容易磨损的状态,因此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构成为这样的结构:在载苗台利用第1辊及第2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驱动的情况下,抑制第1辊和第1规定的磨损。
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抑制辊和抑制轨道始终是接触的状态,因此,抑制辊的直径是比支撑辊小的小径,随着载苗台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抑制辊和抑制轨道成为容易磨损的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构成为这样的结构:在载苗台利用支撑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载苗台的上浮由抑制辊抑制的情况下,对抑制辊和抑制轨道的磨损进行抑制。
在专利文献1中,辊的下侧、前及后侧、左右横侧由壳体覆盖(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4及图15中的标号67、68、69)。由此,在保护辊这一方面是较佳的结构,但是,成为泥土等容易堆积在覆盖辊的壳体上的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构成为这样的结构:在支持部件具有辊、载苗台利用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的情况下,泥土等难以堆积在辊附近。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I]
(构成)
本发明的第1特征是,苗栽种装置如下那样构成。
沿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具有在后部设有栽种臂的多个栽种传动箱,遍及多个所述栽种传动箱而在左右方向上具有支撑部件,
为使载苗台沿所述支撑部件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对所述载苗台的下部进行支撑的辊,
所述栽种臂构成为,以规定的轨迹被旋转驱动,并通过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件的苗取出口而取出苗并将所述苗栽种到田地中,
所述苗栽种装置具有苗取出量变更部,该苗取出量变更部通过对所述支撑部件进行支撑并对所述支撑部件的位置进行上下变更,而对所述栽种臂通过所述苗取出口的位置进行上下变更,从而对所述栽种臂所取出的苗的数量进行变更,
将所述苗取出量变更部配置于所述栽种传动箱的左右一方的横侧部,将所述辊配置于所述栽种传动箱的左右另一方的横侧部。
(作用及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在沿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具有在后部设有栽种臂的多个栽种传动箱的苗栽种装置中,通过将苗取出量变更部配置于栽种传动箱的左右一方的横侧部,从而苗取出量变更部可沿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且可将支撑部件沿左右方向而适当地予以支撑,可利用苗取出量变更部而对支撑部件的位置进行上下变更,可适当地变更栽种臂所取出的苗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在上述结构中支撑部件具有辊的情况下,由于在栽种传动箱的左右另一方的横侧部配置辊,因此,辊沿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载苗台可沿支撑部件而适当地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
由于辊较大,因此,通过将辊配置在苗取出量变更部的相反侧即在中传动箱的左右另一方的横侧部,从而辊与苗取出量变更部不会互相干涉,可紧凑地配置。
[II]
(构成)
本发明的第2特征是,苗栽种装置如下那样构成。
所述苗栽种装置具有沿左右方向配置的支撑部件,为使载苗台沿所述支撑部件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对所述载苗台的下部进行支撑的辊,
所述苗栽种装置具有栽种臂,该栽种臂以规定的轨迹被旋转驱动,并通过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件的苗取出口而取出苗并将所述苗栽种到田地中,
所述苗栽种装置具有苗取出量变更部,该苗取出量变更部通过对所述支撑部件进行支撑并对所述支撑部件的位置进行上下变更,而对所述栽种臂通过所述苗取出口的位置进行上下变更,从而对所述栽种臂所取出的苗的数量进行变更,将所述苗取出量变更部沿所述支撑部件的长度方向而配置在多个部位,
所述辊沿所述支撑部件的长度方向而配置在所述苗取出量变更部的附近。
(作用及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苗栽种装置中通过将苗取出量变更部沿支撑部件的长度方向而配置在多个部位,而可将支撑部件沿左右方向而适当地予以支撑,可利用苗取出量变更部而对支撑部件的位置进行上下变更,可适当地变更栽种臂所取出的苗的数量。
在上述的结构,当支撑部件具有辊时,载苗台的重量集中施加于辊。
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由于将辊沿支撑部件的长度方向而配置在苗取出量变更部的附近,因此,在载苗台的重量集中施加于辊的情况下,载苗台的重量不会无益地从辊(支撑部件)施加于辊附近的苗取出量变更部,载苗台的重量由苗取出量变更部适当地支撑。
[III]
(构成)
本发明的第3特征是,苗栽种装置如下那样构成。
所述苗栽种装置具有: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沿左右方向配置并对载苗台的下部进行支撑;以及栽种臂,该栽种臂以规定的轨迹被旋转驱动,并通过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件的苗取出口而取出苗并将所述苗栽种到田地中,
沿所述支撑部件的长度方向而在多个部位配置将所述支撑部件导向成沿上下方向位置变更自如的导向部,
所述苗栽种装置具有苗取出量变更部,该苗取出量变更部通过对所述支撑部件进行支撑并对所述支撑部件的位置沿所述导向部进行上下变更,而对所述栽种臂通过所述苗取出口的位置进行上下变更,从而对所述栽种臂所取出的苗的数量进行变更,将所述苗取出量变更部配置在各个所述导向部的附近,
在与多个所述导向部中位于最横向外侧的所述导向部的横向外侧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具有辅助支撑部,该辅助支撑部对所述支撑部件进行支撑,并与所述苗取出量变更部联动而对所述支撑部件的位置进行上下变更。
(作用及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苗栽种装置中通过将导向部及苗取出量变更部沿支撑部件的长度方向而配置在多个部位,从而可将支撑部件沿左右方向而适当地予以支撑,可利用苗取出量变更部对支撑部件的位置进行上下变更,适当地变更栽种臂所取出的苗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上述结构中在支撑部件成为从位于最横向外侧的导向部且从横向外侧伸出的状态的情况下,从位于最横向外侧的导向部且从横向外侧伸出的支撑部件的部分由辅助支撑部支撑,支撑部件由辅助支撑部加强。
由于辅助支撑部构成为,对支撑部件进行支撑,并与苗取出量变更部联动而对支撑部件的位置进行上下变更,因此,如上所述,在利用苗取出量变更部对支撑部件的位置进行上下变更的情况下,可利用苗取出量变更部及辅助支撑部而适当地变更栽种臂所取出的苗的数量。
[IV]
(构成)
本发明的第4特征是,在本发明的第3特征的苗栽种装置中,如下那样构成。
沿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具有在后部设有所述栽种臂的多个栽种传动箱,遍及多个所述栽种传动箱而在左右方向具有支撑部件,
构成为,在所述栽种传动箱的左右一方的横侧部配置所述导向部及所述苗取出量变更部,以对所述支撑部件进行支撑,
在位于右方或左方的最横向外侧的所述栽种传动箱中、所述导向部及所述苗取出量变更部配置在苗栽种装置的左右中央侧的所述栽种传动箱,所述辅助支撑部配置在作为左右另一方的苗栽种装置的横向外侧。
(作用及发明的效果)
在沿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具有在后部设有栽种臂的多个栽种传动箱的苗栽种装置中,在沿栽种传动箱而在左右方向具有支撑部件的情况下,有时构成为,在栽种传动箱的左右一方的横侧部配置有导向部及苗取出量变更部,对支撑部件进行支撑。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位于右方或左方的最横向外侧的栽种传动箱中,在导向部及苗取出量变更部配置在苗栽种装置的左右中央侧的栽种传动箱中,从栽种传动箱向横向外侧(导向部及苗取出量变更部的相反侧)伸出的支撑部件的部分长。
根据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上述的栽种传动箱中,由于将辅助支撑部配置在作为左右另一方的苗栽种装置的横向外侧(导向部及苗取出量变更部的相反侧),因此,即使从栽种传动箱向横向外侧(导向部及苗取出量变更部的相反侧)伸出的支撑部件的部分长,也可利用辅助支撑部将该支撑部件的部分予以适当地支撑。
[V]
(构成)
本发明的第5特征是,在本发明的第4特征的苗栽种装置中,如下那样构成。
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对所述载苗台的下部进行支撑的辊,该辊沿所述支撑部件的长度方向而配置在多个部位,以使所述载苗台沿所述支撑部件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
在与所述辅助支撑部相邻的所述导向部及所述苗取出量变更部与所述辅助支撑部之间,配置有多个所述辊中的一个。
(作用及发明的效果)
在苗栽种装置中,构成为:辊沿支撑部件的长度方向而配置在多个部位,通过辊而将载苗台的下部支撑于支撑部件,载苗台沿支撑部件(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参照专利文献1)。
根据本发明的第5特征,在导向部及苗取出量变更部配置在苗栽种装置的左右中央侧、辅助支撑部配置在导向部及苗取出量变更部的相反侧的栽种传动箱中,导向部及苗取出量变更部与辅助支撑部之间配置有辊中的一个,可有效利用导向部及苗取出量变更部与辅助支撑部之间的空间,可紧凑配置辊。
[VI]
(构成)
本发明的第6特征是,在苗栽种装置中,如下那样构成。
苗栽种装置的固定部或载苗台中的一方具有:绕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芯旋转自如的第1辊;以及绕沿苗的纵向进给方向的方向的轴芯旋转自如的第2辊,
苗栽种装置的所述固定部或所述载苗台中的另一方具有沿左右方向的第1轨道及第2轨道,
将所述第1轨道的截面形状构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コ字状: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平面部;从所述平面部的所述载苗台侧的端部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后壁部;以及从所述平面部的与所述载苗台相反一侧的端部向与所述后壁部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前壁部,
所述第1辊进入所述第1轨道的前壁部和后壁部之间,所述第1轨道的平面部与所述第1辊接触,
所述第2辊的位置设定成,所述第2辊与所述第2轨道从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接触,从而使所述第1辊的载苗台侧的横向部分与所述第1轨道的后壁部隔开规定间隔,
构成为,随着所述载苗台利用所述第1辊及第2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栽种臂通过所述载苗台的下部的苗取出口而取出苗并将所述苗栽种到田地中。
(作用及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6特征,在第1辊进入第1轨道的前壁部和后壁部之间、第1轨道的平面部与第1辊接触、且第2辊与第2轨道接触的状态下,载苗台利用第1辊及第1轨道、第2辊及第2轨道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
在上述的状态下,根据本发明的第6特征,通过在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第2辊与第2轨道进行接触(支撑),从而第1辊的载苗台侧的横向部分与第1轨道的后壁部隔开规定间隔(离开)。
由此,可防止第1辊的载苗台侧的横向部分与第1轨道的后壁部互相按压的状态,可抑制载苗台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所产生的第1辊的载苗台侧的横向部分的磨损,可抑制载苗台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所产生的第1轨道的后壁部的磨损。
[VII]
(构成)
本发明的第7特征是,在本发明的第6特征的苗栽种装置中,如下那样构成。
在所述第1轨道的平面部中的所述第1辊所接触的部分,具有耐磨损性优异的更换自如的板,
在所述第2轨道中的所述第2辊所接触的部分,具有耐磨损性优异的更换自如的板。
(作用及发明的效果)
随着载苗台利用第1辊及第2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第1辊及第2辊成为在第1轨道及第2轨道上进行滚动的状态,因此,被认为第1辊及第2辊所接触的第1轨道及第2轨道的部分产生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第7特征,在第1轨道的平面部中的第1辊所接触的部分,具有耐磨损性优异的更换自如的板,在第2轨道中的第2辊所接触的部分,具有耐磨损性优异的更换自如的板,由此,可抑制第1辊及第2辊所接触的第1轨道及第2轨道的部分磨损,可根据需要而更换板。
[VIII]
(构成)
本发明的第8特征是,在苗栽种装置中,如下那样构成。
苗栽种装置的固定部或载苗台中的一方具有:绕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芯旋转自如的支撑辊;以及绕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芯旋转自如的抑制辊,
苗栽种装置的所述固定部或所述载苗台中的另一方具有沿左右方向的支撑轨道及抑制轨道,
使所述支撑辊与所述支撑轨道从沿苗的纵向进给方向的方向接触,
所述支撑辊及抑制辊的位置设定成,所述抑制辊与所述抑制轨道在沿苗的纵向进给方向的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
构成为,随着所述载苗台利用所述支撑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栽种臂通过所述载苗台的下部的苗取出口而取出苗并将所述苗栽种到田地中。
(作用及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8特征,在支撑辊和支撑轨道接触的状态下,载苗台利用支撑辊和支撑轨道而支撑成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在该状态下,抑制辊和抑制轨道在侧面看时,在载苗台的沿放苗面的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离开)。
由此,可抑制载苗台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所产生的抑制辊和抑制轨道的磨损,在载苗台因振动等而上浮的情况下,利用抑制辊和抑制轨道的接触,来抑制载苗台的上浮。
[IX]
(构成)
本发明的第9特征是,在本发明的第8特征的苗栽种装置中,如下那样构成。
将所述支撑辊及抑制辊上下配置,
将所述支撑轨道及抑制轨道一体形成并设在所述支撑辊和抑制辊之间。
(作用及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9特征,在支撑辊和支撑轨道(抑制轨道)接触的状态下,载苗台利用支撑辊和支撑轨道(抑制轨道)而支撑成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在载苗台因振动等而要上浮的情况下,通过抑制轨道(支撑轨道)从下侧与抑制辊接触(通过抑制辊从下侧与抑制轨道(支撑轨道)接触),而抑制载苗台的上浮。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第9特征,由于支撑轨道和抑制轨道一体形成,因此,可实现构造的简单化。
[X]
(构成)
本发明的第10特征是,在本发明的第9特征的苗栽种装置中,如下那样构成。
在所述支撑轨道中的所述支撑辊所接触的部分,具有耐磨损性优异的更换自如的板。
(作用及发明的效果)
随着载苗台利用支撑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支撑辊成为在支撑轨道上滚动的状态,因此,被认为支撑辊所接触的支撑轨道的部分产生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第10特征,在支撑轨道中的支撑辊所接触的部分,具有耐磨损性优异的更换自如的板,因此,可抑制支撑辊所接触的支撑轨道的部分磨损,可根据需要而更换板。
[XI]
(构成)
本发明的第11特征是,在苗栽种装置中,如下那样构成。
所述苗栽种装置具有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具有绕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芯旋转自如的辊,
将在载苗台的背面沿左右方向而设置的轨道,从沿苗的纵向进给方向的方向的上侧载放在所述辊上,
构成为,随着所述载苗台沿所述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栽种臂通过所述载苗台的下部的苗取出口而取出苗并将所述苗栽种到田地中,
所述支撑单元具有:支撑轴,该支撑轴沿所述轴芯且将所述辊支撑成旋转自如;所述辊,该辊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所述支撑轴;后壁部,该后壁部对所述支撑轴的所述载苗台侧的部分进行支撑;前壁部,该前壁部对所述支撑轴的与所述载苗台相反一侧的部分进行支撑;以及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所述前壁部和后壁部的上部,
所述辊的下侧被开放,所述辊的右横侧和左横侧被开放。
(作用及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1特征,在利用支撑单元而将载苗台支撑成沿左右方向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的情况下,由于支撑单元(辊)的下侧被开放,支撑单元(辊)的右侧部和左侧部被开放,因此,即使泥土等进入支撑单元的内部,也可从支撑单元(辊)的下侧和右侧部及左侧部予以除去并落下到下方,泥土等难以堆积在支撑单元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11特征,由于支撑单元具有前壁部和后壁部,因此,能避免其它物体从苗栽种装置的前侧和后侧与支撑单元的辊接触的状态,能避免损伤支撑单元的辊。
附图说明
图1是乘坐式插秧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乘坐式插秧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苗栽种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苗栽种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载苗台附近的左视图。
图6是载苗台附近的右视图。
图7是支撑部件及支撑单元附近的纵剖侧视图。
图8是支撑部件及支撑单元附近的纵剖主视图。
图9是支撑部件、轨道及支撑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第1轨道及支撑单元的第1辊附近的纵剖侧视图。
图11是支撑部件及抑制部件附近的纵剖侧视图。
图12是抑制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实施发明的另外第1方式的支撑部件及支撑单元附近的纵剖侧视图。
图14是实施发明的另外第3方式的支撑部件及支撑单元附近的纵剖侧视图。
图15是实施发明的另外第3方式的支撑部件及支撑单元附近的纵剖主视图。
图16是实施发明的另外第3方式的支撑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8 栽种传动箱
10 栽种臂
12 载苗台
24 支撑部件、苗栽种装置的固定部
24a 苗取出口
25、26 导向部
28a 苗取出量变更部
28c 辅助支撑部
31 辊、第1辊、支撑辊
32 辊
33 支撑单元的前壁部
33a、34a 支撑单元的连接部
34 支撑单元的后壁部
36 支撑单元的支撑轴
40 支撑单元
41 第1轨道、轨道
41a 第1轨道的平面部、支撑轨道、抑制轨道
41b 第1轨道的后壁部
41c 第1轨道的前壁部
42 第2轨道
44 板
45 板
48 抑制辊
A1 苗的纵向进给方向
B1 规定间隔
B5 规定间隔
P1 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芯
P2 沿苗的纵向进给方向的轴芯
P3 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芯
具体实施方式
[1]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具有左右的前轮1、和左右的后轮2的机体的后部,具有连杆机构3及使螺杆机构3进行升降驱动的液压缸4,在连杆机构3的后部支撑有八行栽培型式的苗栽种装置5,构成水田作业机一例子即乘坐式插秧机。
如图1、图2、图3所示,苗栽种装置5包括:一个供料箱6;与供料箱6连接并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撑框架7;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与支撑框架7连接并向后方延伸的四个栽种传动箱8;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栽种传动箱8后部的右侧部及左侧部的旋转箱9;设在旋转箱9两端的一对栽种臂10;接地镘刀11以及载苗台12等。
如图1及图3所示,设于机体前部的发动机13的动力通过传动轴14而传递到供料箱6,供料箱6的动力通过传动轴15而传递到栽种传动箱8,且旋转箱9被旋转驱动。由此,如后述的[2]所述,随着载苗台12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旋转箱9就被旋转驱动,栽种臂10从载苗台12交替地取出苗并将所述苗栽种到田地中。
如图1及图2所示,分别在载苗台12的八个放苗面12a上设有带式纵向进给机构16。如后述的[2]所述,在载苗台12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的途中,纵向进给机构16停止工作并对载苗台12的苗进行支撑,以使载苗台12的苗不落下到下方。当载苗台12达到往复横向进给驱动的行程末端时,纵向进给机构16被旋转驱动规定角度并将载苗台12的苗送到下方。
[2]
下面,对载苗台12的往复横向进给驱动的构造、以及纵向进给机构16的驱动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5所示,横向进给轴17从供料箱6向左横向外侧延伸,在与支撑框架7连接的托架18上支撑有横向进给轴17的端部,外嵌于横向进给轴17的进给部件19与载苗台12的背侧部连接。横向进给轴17利用传递到供料箱6的动力而被旋转驱动,进给部件19沿横向进给轴17的外表面而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载苗台12利用进给部件19而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
如图3、图4、图6所示,沿纵向进给机构16的下部而连接有一根驱动轴20,输入臂21通过单向离合器(未图示)而外嵌于驱动轴20。纵向进给轴22从供料箱6向右横向外侧延伸,在与支撑框架7连接的托架23上支撑有纵向进给轴22的中间部及端部,纵向进给轴22利用传递到供料箱6的动力而被旋转驱动。在纵向进给轴22上具有两个臂22a,输入臂21位于纵向进给轴22的臂22a之间。
如图3及图4所示,当载苗台12利用以上的构造而被往复横向驱动时,输入臂21在纵向进给轴22的臂22a之间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这期间纵向进给机构16停止工作。
当载苗台12达到往复横向进给驱动的行程末端时,输入臂21达到纵向进给轴22的一方臂22a的位置,输入臂21利用纵向进给轴22的臂22a而被旋转驱动规定角度并返回到原来位置。由此,纵向进给机构16通过输入臂21及驱动轴20而被旋转驱动规定角度并将载苗台12的苗送到下方。
[3]
下面,对支撑载苗台12下部的支撑部件24(相当于苗栽种装置5的固定部)进行说明。
如图2、图3、图4所示,支撑部件24具有比载苗台12整个宽度长的长度,且沿四个栽种传动箱8而沿左右方向配置。如图4及图6所示,在栽种传动箱8的右横侧部(横侧面),斜方连接有将板材折弯成コ字状而成的导向部件25(相当于导向部)。
如图4及图6所示,在导向部件25上方的支持部件24的部分,利用铆接螺母(未图示)而连接有导向杆26(相当于导向部)且该导向杆26向斜后方下方延伸,将板材折弯成コ字状而成的卡合部件27,与导向部件25上方的支持部件24的部分连接。导向杆26插入导向部件25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的开口部,支持部件24支撑成沿导向部件25而向上下方向位置变更自如。
如图3、图5、图6所示,在四个栽种传动箱8的上部形成有轴承部8a,一根操作轴28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四个栽种传动箱8的轴承部8a上,在与卡合部件27对应的操作轴28的部分连接有操作臂28a(相当于苗取出量变更部),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插入到卡合部件27。
如图3所示,苗取出量变更杆29与操作轴28的中间部连接并向斜前方上方延伸,苗取出量变更杆29插入到与支撑框架7连接的杆导向件30。
通过使苗取出量变更杆29与杆导向件30卡合并固定,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的姿势得到固定,且支撑部件24(载苗台12)支撑于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通过将苗取出量变更杆29的固定位置沿杆导向件30予以变更,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的姿势向上下变更,随此,支撑部件24(载苗台12)的位置向上下变更。
如图3、图5、图6所示,栽种臂10以规定的轨迹被旋转驱动,栽种臂10通过形成于支撑部件24的缺口状的苗取出口24a,栽种臂10从支撑部件24的苗取出口24a取出苗并将所述苗栽种到田地中。
如图3、图5、图6所示,当利用苗取出量变更杆29将支撑部件24(载苗台12)的位置向上方变更时,栽种臂10通过支撑部件24的苗取出口24a的上下宽度变小,栽种臂10所取出的苗的数量变少。当将支撑部件24(载苗台12)的位置向下方变更时,栽种臂10通过支撑部件24的苗取出口24a的上下宽度变大,栽种臂10所取出的苗的数量变多。
如图3、图4、图5所示,支撑部件24连接有位于栽种传动箱8的左横侧部的支撑单元40,且支撑单元40位于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的附近。如图7、图8、图9所示,支撑单元40具有第1辊31(相当于辊)及第2辊32(相当于辊),在载苗台12的下部沿左右方向连接有轨道38,载苗台12的轨道38支撑在第1辊及第2辊31、32上。
(相当于将苗取出量变更部(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配置在栽种传动箱8的左右一方的横侧部、将辊(第1辊及第2辊31、32)配置在栽种传动箱8的左右另一方的横侧部的状态)。
(相当于将辊(第1辊及第2辊31、32)沿支撑部件24的长度方向而配置在苗取出量变更部(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的附近的状态)。
由此,支撑单元40沿载苗台12的放苗面12a而位于纵向进给机构16的下方,载苗台12利用第1辊及第2辊31、32而沿支撑部件24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
在这种情况下,在支撑部件24的长度方向上,即使载苗台12位于左方的行程末端,右方的最横向外侧的支撑单元40也不会向右横侧脱离载苗台12,即使载苗台12位于右方的行程末端,左方的最横向外侧的支撑单元40也不会向左横侧脱离载苗台12。
如图7及图9所示,在支撑部件24中,在苗取出口24a与苗取出口24a之间,利用小螺钉50而沿支撑部件24的长度方向安装有多个不锈钢制等的耐磨损性优异的板39。
由此,当载苗台12沿支撑部件24而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时,即使在苗与支撑部件24接触的状态下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也可利用板39来防止支撑部件24磨损,在板39产生了磨损的情况下,可取下小螺钉50而对板39进行更换。
[4]
下面,对支撑部件24(载苗台12)的左端部侧的支撑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位于左方的最横向外侧的栽种传动箱8中,导向部件25及导向杆26、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位于苗栽种装置5的左右中央侧(右横侧部)。
如图3及图4所示,操作轴28的左端部向左横向外侧延伸并形成有延伸部28b,与操作臂28a相同形状的辅助臂28c(相当于辅助支撑部)与操作轴28的延伸部28b连接,辅助臂28c贴在支撑部件24的下表面上。
如图3、图5、图6所示(参照前项[3]),通过使苗取出量变更杆29与杆导向件30卡合并固定,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的姿势得到固定,操作轴28的辅助臂28c的姿势也得到固定。由此,支撑部件24(载苗台12)由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支撑,支撑部件24(载苗台12)的左端部侧由操作轴28的辅助臂28c支撑。
如图3、图5、图6所示(参照前项[3]),通过将苗取出量变更杆29的固定位置沿杆导向部30进行变更,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及辅助臂28c的姿势向上下变更,相伴于此,支撑部件24(载苗台12)的位置向上下变更。
(相当于这样的状态:在多个导向部(导向部件25及导向杆26)中位于最横向外侧的导向部(导向部件25及导向杆26)的横向外侧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具有辅助支撑部(操作轴28的辅助臂28c),该辅助支撑部对支撑部件24进行支撑并与苗取出量变更部(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联动而对支撑部件的位置进行上下变更)。
如图3及图4所示,支撑部件24连接有支撑单元40,该支撑单元在位于左方的最横向外侧的栽种传动箱8中位于左横侧部,在操作轴28的辅助臂28c与相邻的导向部件25、导向杆26及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之间,配置有支撑单元40。
[5]
下面,说明支撑单元40。
如图7、图8、图9所示,具有平板状的前壁部33、后壁部34及上壁部35,并具有前壁部33的上部的右折弯部33a及左折弯部33a(相当于连接部)、后壁部34的上部的右折弯部34a及左折弯部34a(相当于连接部)、和上壁部35的下部的右折弯部35a及左折弯部35a,前壁部33、后壁部34及上壁部35的折弯部33a、34a、35a被重叠地连接。
如图7、图8、图9所示,沿前壁部及后壁部33、34连接有支撑轴36,且支撑有绕支撑轴36的第1轴芯P1(相当于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交叉的方向的轴芯)旋转自如的第1辊31,第1辊31从前壁部33及后壁部34、上壁部35的折弯部33a、34a、35a之间向上方突出。
如图7、图8、图9所示,在支撑单元40中,由于在第1辊31的下侧、右横侧及左横侧没有部件,因此,第1辊31的下侧被开放,第1辊31的右横侧及左横侧被开放。
如图7所示,所谓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是指在侧面看时沿载苗台12的放苗面12a的斜下方的方向。
如图7、图8、图9所示,在上壁部35的上部的折弯部35b上连接有托架37,并支撑有绕托架37的第2轴芯P2(相当于沿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的方向的轴芯)旋转自如的第2辊32。如图7所示,在侧面看时,第2辊32位于第1辊31的上侧,且在侧面看时成为第1轴芯P1和第2轴芯P2正交的状态。
如图3、图7、图8、图9所示,在栽种传动箱8的左横侧部的位置,在支撑部件24上形成有开口部24b,在开口部24b的右方和左方安装有铆接螺母51。
由此,将支撑单元40配置在支撑部件24的下表面,以使第2辊32位于支撑部件24的上侧、第1辊31进入支撑部件24的开口部24b,利用螺栓52将前壁部33、后壁部34及上壁部35的折弯部33a、34a、35a与支撑部件24的铆接螺母51连接,由此支撑单元40与支撑部件24连接。
[6]
下面,说明轨道38。
如图7、图8、图9所示,轨道38具有第1轨道41、第2轨道42及第3轨道43且截面形成为コ字状,并沿左右方向与载苗台12的下部连接。
如图7、图9、图10所示,将第1轨道41的截面形状构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朝下的コ字状: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交叉的方向的平面部41a;从平面部41a的载苗台12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后壁部41b;以及从平面部41a的与载苗台12相反一侧的端部向与后壁部41b相同的下方延伸的前壁部41c。
第2轨道42从第1轨道41的后壁部41b向上方延伸,第2轨道42顺沿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第3轨道43从第2轨道42的上部向后方延伸,且第3轨道43的方向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交叉。
如图7及图10所示,第1辊31从下侧进入第1轨道41的前壁部及后壁部41b、41c之间,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与第1辊31在沿着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的方向上接触。
第2辊32进入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和第3轨道43之间,第2辊32与第2轨道42从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交叉的方向接触。
利用以上的构造,载苗台12的轨道38被支撑在第1辊及第2辊31、32上,载苗台12被支撑在支撑部件24上,通过第1辊及第2辊31、32沿第1轨道及第2轨道41、42旋转,载苗台12沿支撑部件24被往复进给驱动。
如图7及图10所示,第2辊32的位置设定成,第1辊31的载苗台12侧的横向部分和第1轨道41的后壁部41b隔开规定间隔B1,且第1辊31的与载苗台12相反一侧的横向部分和第1轨道41的前壁部41c隔开规定间隔B2。
如图7、图8、图9、图10所示,在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中的第1辊31所接触的部分,利用小螺钉53而沿支撑部件24的长度方向安装有多个不锈钢制的耐磨损性优异的板44。当板44产生磨损时,可取下小螺钉53来更换板44。
在第2轨道42中的第2辊32所接触的部分,利用小螺钉54而沿支撑部件24的长度方向安装有多个不锈钢制的耐磨损性优异的板45。当板45产生磨损时,可取下小螺钉54来更换板45。
[7]
下面,对抑制载苗台12上浮的构造进行说明
板44、45不是沿支撑部件24整个宽度的一根长的部件,而是分割成多个。如图3及图4所示,在轨道38中,在相邻的板45与板45之间、以及右方最外侧的板44、45的右横侧部、左方的最外侧的板44、45的左横侧部,安装有抑制载苗台12上浮的抑制部件46。
如图3及图4所示,当载苗台12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时,抑制部件46就与载苗台12一起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抑制部件46在接近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辅助臂28c)的位置、和接近支撑单元40的位置之间移动,抑制部件46不与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辅助臂28c)及支撑单元40接触。
如图11及图12所示,抑制部件46利用合成树脂而构成为一体,且具有:内装有螺母46c的安装部46a;以及从安装部46a延伸出的爪部46b。
使抑制部件46的安装部46a在轨道38中进入第1、第2、第3轨道41、42、43之间,使抑制部件46的安装部46a贴在第2轨道及第3轨道42、43上,使抑制部件46的爪部46b进入支撑部件24的下侧,从第3轨道43的上侧将螺栓47与抑制部件46的安装部46a的螺母46c紧固来固定抑制部件46。
如图11及图12所示,当载苗台12利用纵向进给机构16而被送到下方时(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即使来自苗的朝上的反作用力施加于载苗台12而使载苗台12要上浮,因抑制部件46的爪部46b与支撑部件24卡合,载苗台12的上浮也会被抑制。
当载苗台12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时,即使载苗台12因振动等而要上浮,因抑制部件46的爪部46b与支撑部件24卡合,载苗台12的上浮也会被抑制。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及图11所示,在第1辊31与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板44)接触的状态下,构成为,抑制部件46的爪部46b的上表面从支撑部件24的下表面向下方隔开规定间隔B3,抑制部件46的爪部46b通常不与支撑部件24接触。
[实施发明的另外第1方式]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支撑单元40中,如图13所示,前壁部33的右部及左部具有折弯部33b,前壁部33的下部具有折弯部33c,在支撑单元40中,也可构成为将第1辊31的下侧、右横侧及左横侧封闭。
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在前壁部33、而是在后壁部34的右部、左部及下部具有折弯部(未图示),在支撑单元40中,也可构成为将第1辊31的下侧、右横侧及左横侧封闭。
[实施发明的另外第2方式]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发明的另外第1方式]的支撑单元40及轨道38中,也可将支撑单元40与载苗台12连接,将支撑轨道38与支撑部件24连接。
当如此构成时,在第1辊31及第1轨道41中,将第1辊31配置在上侧,将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配置在下侧。将第1轨道41的截面形状构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朝上的コ字状: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交叉的方向的平面部41a;从平面部41a的载苗台12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后壁部41b;以及从平面部41a的与载苗台12相反一侧的端部向与后壁部41b相同的上方延伸的前壁部41c。
[实施发明的另外第3方式]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发明的另外第1方式]和[实施发明的另外第2方式]中,也可去除图3、图4、图11、图12所示的抑制部件46,而将支撑单元40如下所示地构成。
如图14、图15、图16所示,支撑单元40与图7、图8、图9所示的支撑单元40相同,具有前壁部33、后壁部34、上壁部35、支撑轴36和第1辊31(相当于支撑辊),第1辊31的下侧被开放,且第1辊31的右横侧及左横侧被开放。
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4、图15、图16所示的支撑单元40中,如上述的[实施发明的另外第1方式]那样(参照图13),在支撑单元40中,也可构成为将第1辊31的下侧、右横侧及左横侧封闭。
如图14、图15、图16所示,在上壁部35的折弯部35b连接有托架37,第2辊32支撑成绕托架37的第2轴芯P2旋转自如。在托架37的朝上的折弯部37a与第1轴芯P1平行地连接有支撑轴49,第3辊48(相当于抑制辊)支撑成绕支撑轴49的第3轴芯P3旋转自如。在这种情况下,第1辊31与第3辊48之间的间隔被设定得比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板44)的上下宽度大。
如图14及图15所示,第1辊31从下侧进入第1轨道41的前壁部和后壁部41b、41c之间,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相当于支撑轨道)的下表面(板44)与第1辊31在沿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的方向上接触,第2辊32进入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和第3轨道43之间,第2辊32与第2轨道42(板45)从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交叉的方向接触。
在上述的状态下,第3辊48与第1轨道31的平面部41a(相当于抑制轨道)的上表面隔开规定间隔B5,第3辊48与第3轨道43的下表面隔开规定间隔B6。
(相当于这样的状态:从沿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的方向,使支撑辊(第1辊41)与支撑轨道(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的下表面(板44))接触,抑制辊(第3辊48)与抑制轨道(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的上表面)在沿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的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B5)。
(相当于这样的状态:将支撑辊及抑制辊(第1辊及第3辊31、48)沿上下配置,将支撑轨道及抑制轨道(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一体形成,并设于支撑辊和抑制辊(第1辊和第3辊31、48)之间)。
根据以上构造,如图14及图15所示,即使因为载苗台12的苗利用纵向进给机构16而被送到下方时(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或载苗台12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时的振动等,而使得载苗台12要上浮,也可通过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的上表面接触第3辊48来抑制载苗台12上浮。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3辊48与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的上表面隔开规定间隔B5,第3辊48与第3轨道43的下表面隔开规定间隔B6,因此,第3辊48通常不与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的上表面及第3轨道43的下表面接触。
在图14、图15、图16所示的支持单元40中,也可以构成为在第1辊31的下侧具有第3辊48。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也可在第3辊48的上侧(第1辊31的下侧)具有与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相当于支撑轨道)分体的抑制轨道(未图示)。
在第1辊31的下侧具有第3辊48的情况下,也可将图14、图15、图16所示的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配置在第1辊和第3辊31、48之间,并将第1辊31载放在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的上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的上表面成为支撑轨道,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的下表面成为抑制轨道。
在图14、图15、图16所示的支撑单元40及轨道38中,也可构成为,将支撑单元40与载苗台12连接,将支撑轨道38与支撑部件24连接。
当如此构成时,在支撑单元40中,第1辊31位于上侧,第3辊48位于下侧,并将与载苗台12连接的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配置在第1辊和第3辊41、48之间。第1辊31从上侧载放在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的上表面,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的上表面与第1辊31成为在沿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的方向上接触的状态,第3辊48与第1轨道41的平面部41a的下表面成为隔开规定间隔B5的状态。
在图14、图15、图16所示的支撑单元40中,也可将托架37的折弯部37a构成为较大,且在托架37的折弯部37a上形成第3辊48能够通过的程度的开口部(缺口部)。
当如此构成时,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将支撑单元40与支撑部件24(载苗台12)连接的状态下,可以从载苗台12的相反侧(图14的纸面左侧),将第3辊48和支撑轴49从支撑单元40取下,将新的第3辊48和支撑轴49安装于支撑单元40。
[实施发明的另外第4方式]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发明的另外第1方式]~[实施发明的另外第3方式]中,在操作轴28的右端部也可具有向右横向外侧延伸的右延伸部28b,且将辅助臂28c与操作轴28的右延伸部28b连接。
也可不是如上述那样在操作轴28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具有延伸部28b并连接辅助臂28c,而是构成为使辅助臂28c支撑于位于右方和左方的最横向外侧的栽种传动箱8。
[实施发明的另外第5方式]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发明的另外第1方式]~[实施发明的另外第3方式]中,也可将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配置于栽种传动箱8的左横侧部,将支撑单元40配置于栽种传动箱8的右横侧部。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情况下,操作轴28的右端部具有向右横向外侧延伸的右延伸部28b,并将辅助臂28c与操作轴28的右延伸部28b连接。
由此,在位于右方最横向外侧的栽种传动箱8中,在支撑部件24上连接有位于右横侧部的支撑单元40,在操作轴28的辅助臂28c、与相邻的导向部件28、导向杆26及操作轴28的操作臂28a之间,配置支撑单元40。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轴28的左端部也可具有向左横向外侧延伸的左延伸部28b,并将辅助臂28c与操作轴28的左延伸部28b连接。
也可不是如上述那样在操作轴28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具有延伸部28b并连接辅助臂28c,而是构成为使辅助臂28c支撑于位于右方和左方的最横向外侧的栽种传动箱8。
[实施发明的另外第6方式]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发明的另外第1方式]~[实施发明的另外第5方式]中,对于第1轴芯P1和第3轴芯P3,可以不设定在以90度的角度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交叉的方向上,而设定在以小于90度的角度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交叉的方向上,也可以设定在以少许大于90度的角度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交叉的方向上。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发明的另外第1方式]~[实施发明的另外第5方式]中,也可将第2轴芯P2设定在相对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而少许倾斜的方向,而不是设定在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A1平行的方向。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不仅可适用于八行栽培型式的苗栽种装置,而且也可适用于六行栽培式(三个栽种传动箱)或四行栽培式(两个栽种传动箱)、十行栽培式(五个栽种传动箱)的苗栽种装置。
本发明不仅可适用于旋转箱两端具有一对栽种臂的旋转式苗栽种装置,而且也可适用于没有旋转箱的具有曲柄式栽种臂的苗栽种装置。

Claims (6)

1.一种苗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苗栽种装置的固定部或载苗台中的一方具有:绕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芯旋转自如的第1辊;以及绕沿苗的纵向进给方向的方向的轴芯旋转自如的第2辊,
所述苗栽种装置的所述固定部或所述载苗台中的另一方具有沿左右方向的第1轨道及第2轨道,
将所述第1轨道的截面形状构成为具有如下部分的コ字状: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平面部;从所述平面部的所述载苗台侧的端部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后壁部;以及从所述平面部的与所述载苗台相反一侧的端部向与所述后壁部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前壁部,
构成为,所述第1辊进入所述第1轨道的前壁部和后壁部之间,所述第1轨道的平面部与所述第1辊接触,
所述第2辊的位置设定成,所述第2辊与所述第2轨道从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接触,从而使所述第1辊的载苗台侧的横向部分与所述第1轨道的后壁部隔开规定间隔,
构成为,随着所述载苗台利用所述第1辊及第2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栽种臂通过所述载苗台的下部的苗取出口而取出苗并将所述苗栽种到田地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轨道的平面部中的所述第1辊所接触的部分,具有耐磨损性优异的更换自如的板,
在所述第2轨道中的所述第2辊所接触的部分,具有耐磨损性优异的更换自如的板。
3.一种苗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苗栽种装置的固定部或载苗台中的一方具有:绕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芯旋转自如的支撑辊;以及绕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芯旋转自如的抑制辊,
所述苗栽种装置的所述固定部或所述载苗台中的另一方具有沿左右方向的支撑轨道及抑制轨道,
使所述支撑辊与所述支撑轨道从沿苗的纵向进给方向的方向接触,
所述支撑辊及抑制辊的位置设定成,所述抑制辊与所述抑制轨道在沿苗的纵向进给方向的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
构成为,随着所述载苗台利用所述支撑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栽种臂通过所述载苗台的下部的苗取出口而取出苗并将所述苗栽种到田地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苗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支撑辊及抑制辊上下配置,
将所述支撑轨道及抑制轨道一体形成并设在所述支撑辊和所述抑制辊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苗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轨道中的所述支撑辊所接触的部分,具有耐磨损性优异的更换自如的板。
6.一种苗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苗栽种装置具有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具有绕与苗的纵向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芯旋转自如的辊,
将在载苗台的背面沿左右方向而设置的轨道,从沿苗的纵向进给方向的方向的上侧载放在所述辊上,
构成为,随着所述载苗台沿所述辊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栽种臂通过所述载苗台的下部的苗取出口而取出苗并将所述苗栽种到田地中,
所述支撑单元具有:支撑轴,该支撑轴沿所述轴芯且将所述辊支撑成旋转自如;所述辊,该辊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所述支撑轴;后壁部,该后壁部对所述支撑轴的所述载苗台侧的部分进行支撑;前壁部,该前壁部对所述支撑轴的与所述载苗台相反一侧的部分进行支撑;以及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所述前壁部和后壁部的上部,
所述辊的下侧被开放,所述辊的右横侧和左横侧被开放。
CN202010076647.8A 2014-04-21 2015-03-31 苗栽种装置 Active CN1111338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7437A JP6272722B2 (ja) 2014-04-21 2014-04-21 苗植付装置
JP2014-087437 2014-04-21
CN201510148696.7A CN104996043A (zh) 2014-04-21 2015-03-31 苗栽种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8696.7A Division CN104996043A (zh) 2014-04-21 2015-03-31 苗栽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3870A true CN111133870A (zh) 2020-05-12
CN111133870B CN111133870B (zh) 2022-11-08

Family

ID=543691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6647.8A Active CN111133870B (zh) 2014-04-21 2015-03-31 苗栽种装置
CN201510148696.7A Pending CN104996043A (zh) 2014-04-21 2015-03-31 苗栽种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8696.7A Pending CN104996043A (zh) 2014-04-21 2015-03-31 苗栽种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72722B2 (zh)
CN (2) CN1111338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21846B2 (ja) * 2015-11-24 2019-05-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苗植付装置
CN106961896A (zh) * 2017-05-12 2017-07-21 新疆农业大学 一种温室用花卉穴盘苗移栽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0939A (zh) * 2005-09-16 2007-03-21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机
JP2007209276A (ja) * 2006-02-10 2007-08-23 Yanmar Co Ltd 田植機の苗載装置
JP2011206010A (ja) * 2010-03-30 2011-10-20 Mitsubish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移植機
JP2013208081A (ja) * 2012-03-30 2013-10-10 Kubota Corp 田植機の苗載台分割構造
JP2013208082A (ja) * 2012-03-30 2013-10-10 Kubota Corp 田植機の苗載台支持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91114A (en) * 1980-11-29 1982-06-07 Sato Zoki Co Ltd Apron adjusting device of rice transplanter
JP2583673B2 (ja) * 1991-01-17 1997-02-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田植機用の苗植付装置
JPH08238008A (ja) * 1995-03-03 1996-09-17 Kubota Corp 乗用型田植機の苗のせ台構造
JP3116021B2 (ja) * 1997-07-29 2000-12-11 株式会社クボタ 苗植付装置の苗押え構造
JP3335332B2 (ja) * 1999-10-22 2002-10-15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乗用田植機
JP3490054B2 (ja) * 2000-09-18 2004-01-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乗用型田植機
JP2003102222A (ja) * 2002-09-25 2003-04-08 Kubota Corp 田植機の苗植付装置
CN103518443A (zh) * 2012-07-05 2014-01-22 杨永生 一种宽窄行水稻插秧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0939A (zh) * 2005-09-16 2007-03-21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机
JP2007209276A (ja) * 2006-02-10 2007-08-23 Yanmar Co Ltd 田植機の苗載装置
JP2011206010A (ja) * 2010-03-30 2011-10-20 Mitsubish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移植機
JP2013208081A (ja) * 2012-03-30 2013-10-10 Kubota Corp 田植機の苗載台分割構造
JP2013208082A (ja) * 2012-03-30 2013-10-10 Kubota Corp 田植機の苗載台支持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3870B (zh) 2022-11-08
CN104996043A (zh) 2015-10-28
JP6272722B2 (ja) 2018-01-31
JP2015204786A (ja) 2015-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3870B (zh) 苗栽种装置
CN101796905A (zh) 苗箱有宽隔板的宽窄行手扶插秧机
CN104411155A (zh) 履带行进装置和收割机
CN101803502B (zh) 苗箱隔板不等距的宽窄行手扶插秧机
CN106879288B (zh) 移植机
KR101790764B1 (ko) 이앙기
CN111108871B (zh) 苗栽种装置
JP2009017798A (ja) 乗用型田植機
CN201639972U (zh) 一种有宽隔板苗箱的宽窄行手扶插秧机
CN107027398B (zh) 秧苗插植装置
CN110476559B (zh) 苗栽种装置
CN110313279B (zh) 水田作业机
JP5706245B2 (ja) 田植機
JP5718739B2 (ja) 水田作業機の整地装置
JP2011254781A (ja) 苗植付装置における縦送りベルト用の夾雑物除去構造
CN201639973U (zh) 一种不等距隔板苗箱的宽窄行手扶插秧机
JP4801519B2 (ja) 乗用型田植機の苗のせ台支持構造
JP2019110854A (ja) 苗植付装置
JP2017023086A (ja) 苗植付装置
CN201797731U (zh) 一种水稻宽窄行密植手扶插秧机
CN101933422B (zh) 跨行行走的宽窄行密植手扶插秧机
JP7113738B2 (ja) 作業機
CN110199634B (zh) 乘坐型作业机
JP4036811B2 (ja) 苗植付装置の苗のせ台
CN115666219A (zh) 水田作业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