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7497A - 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7497A
CN111117497A CN201911317795.8A CN201911317795A CN111117497A CN 111117497 A CN111117497 A CN 111117497A CN 201911317795 A CN201911317795 A CN 201911317795A CN 111117497 A CN111117497 A CN 111117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arts
acrylate
structural adhesive
methacry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177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晨凤
罗善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omens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omens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omens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omens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177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174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17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74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4/00Adhesive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adhesive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J183/00 - C09J183/16
    • C09J4/06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other than an unsaturated polymer of groups C09J159/00 - C09J187/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4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8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该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并且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0∶1配合使用;其中,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35~70份、增韧剂10~45份、稳定剂0.1~2份、促进剂1~10份、还原剂0.4~3份、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3~15份、环氧改性丙烯酸酯1~10份,助剂1~5份;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氧化剂25~70份、环氧树脂10~25份、增塑剂7~20份、增韧剂8~25份、助剂0.1~5份。本发明不仅可以对PET薄膜等难粘材料做到不经处理即可实现稳定粘接,而且具备较优异的耐热效果,在100℃下可以长期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粘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种类繁多,这些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对于金属、一般塑料、工程塑料等材质具备良好的粘接能力,而且使用方便,固化迅速,应用广泛。但是针对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表面能较低的材质,常见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粘接并不理想,这严重的限制了这类胶粘剂的应用。
PET/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等材质由于其质轻、绝缘性好、表面光泽、外观美观,同时具备良好的加工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电池、光伏、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其良好的加工性能使得此类材质可以完美的加工成各类工件,并承担相应的功能。然而此类材质通常结晶度高、表面活性基团少,难以有效的胶接,特别是当此类材质拉成薄膜后,由于材料内高分子链取向程度的提升,导致其表面能进一步降低,这使得胶粘剂难以在基材表面有效的浸润及粘附。为了解决类似材料的粘接问题,目前常用底涂、电晕、等离子处理等方法先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然后再使用胶粘剂对其进行粘接,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会增加工艺步骤、增加成本,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而且经过处理后胶粘剂对于材质的粘接力依然不如人意。因此急需一款可以不经过处理即可对PET薄膜等难粘接材料进行有效粘接的丙烯酸酯结构胶,同时为了适应电池、光伏等行业的粘接特点,该丙烯酸酯结构胶最好可以具备一定的耐热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不仅可以对PET薄膜等难粘材料做到不经处理即可实现稳定粘接,而且具备较优异的耐热效果,在100℃下可以长期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该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并且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0∶1配合使用;其中,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35~70份、增韧剂10~45份、稳定剂0.1~2份、促进剂1~10份、还原剂0.4~3份、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3~15份、环氧改性丙烯酸酯1~10份,助剂1~5份;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氧化剂25~70份、环氧树脂10~25份、增塑剂7~20份、增韧剂8~25份、助剂0.1~5份。
优选地,A组分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酸酯、甲基丙烯酸四氢呋喃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羟乙酯、甲氧基聚二乙醇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环乙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二乙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二乙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二乙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二乙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A组分中,所述增韧剂采用丁腈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酯橡胶、MBS、ABS、SBS、SEBS、天然橡胶、聚硫橡胶、氯磺化聚乙烯、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聚醋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B组分中,所述增韧剂采用MBS、ABS、SBS、SEBS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A组分中,所述稳定剂采用对苯二酚、对苯醌、2,6-二叔丁基对甲酚、苯醌、1,4-萘醌,EDTA-4Na盐、EDTA-2Na盐、4-甲氧基酚、蒽醌、硬脂酸、对羟基苯甲醚、草酸、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A组分中,所述促进剂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Glymo A-187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锌、二甲基丙烯酸锌、磷酸酯类促进剂、三苯基膦、环烷酸铁、异辛酸铜、异辛酸钴、乙氧化甲乙酮、高锰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A组分中,所述还原剂采用N,N—二甲基对甲苯胺、N,N—二乙基对甲苯胺、N,N—二甲基邻甲苯胺、邻苯磺酰亚胺、N,N-二甲基苯胺、四甲基硫脲、三丁胺、2-硫醇基苯丙噻唑、正丁醛-苯胺缩合物、三乙烯二胺、二正丁胺、N,N-二羟乙基对甲苯胺、2-甲基咪唑、1-乙烯基-2-硫脲、N-丙烯酰硫脲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A组分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采用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或聚醚型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
优选地,A组分中,所述环氧改性丙烯酸酯采用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化大豆油丙烯酸酯、酚醛类环氧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A组分中,所述助剂采用颜料、气相白炭黑、蜡助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B组分中,所述助剂采用颜料、气相白炭黑、蜡助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B组分中,所述氧化剂采用过氧化苯甲酰、过苯甲酸叔丁酯、偶氮二异丁腈、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甲乙酮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B组分中,所述环氧树脂采用环氧树脂E-51、环氧树脂E-44、环氧树脂AG-80、环氧树脂8111、环氧双酚F树脂862、R-35柔性环氧树脂、711环氧树脂、环氧树脂170、环氧树脂4901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B组分中,所述增塑剂采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己二酸二辛脂、壬二酸二辛脂、癸二酸二辛脂、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辛酯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上述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选取各原料;
A组分的制备:
将(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与增韧剂混合,并高速搅拌分散至增韧剂完全溶解,然后加入稳定剂、促进剂、还原剂、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环氧改性丙烯酸酯和助剂,并在高速分散下搅拌6~8h,再真空脱泡10~20min,从而制得A组分;
B组分的制备:
将氧化剂、环氧树脂、增塑剂、增韧剂、助剂混合,然后高速分散2~5h,再真空脱泡20~30min,从而制得B组分;
将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0∶1配合使用,即组成上述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对组成配方和制备方法进行调整,从而使制得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不仅可以对PET薄膜等难粘材料做到不经处理即实现稳定粘接,而且具备较优异的耐热效果,在100℃下可以长期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该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并且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0∶1配合使用。
其中,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35~70份、增韧剂10~45份、稳定剂0.1~2份、促进剂1~10份、还原剂0.4~3份、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3~15份、环氧改性丙烯酸酯1~10份,助剂1~5份。优选地,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45~60份、增韧剂15~35份、稳定剂0.2~0.8份、促进剂2~5份、还原剂0.7~2份、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5~7份、环氧改性丙烯酸酯3~5份,助剂1~5份。
其中,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氧化剂25~70份、环氧树脂10~25份、增塑剂7~20份、增韧剂8~25份、助剂0.1~5份。优选地,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氧化剂30~55份、环氧树脂12~20份、增塑剂10~15份、增韧剂10~20份、助剂0.3~2份。
具体地,该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可以包括以下实施方案:
(1)A组分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低级酯或(甲基)丙烯酸高级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最好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酸酯、甲基丙烯酸四氢呋喃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羟乙酯、甲氧基聚二乙醇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环乙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二乙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二乙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二乙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二乙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2)A组分中,所述增韧剂包括高分子弹性体、预聚体、齐聚物以及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增韧剂最好采用丁腈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M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A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天然橡胶、聚硫橡胶、氯磺化聚乙烯、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聚醋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3)A组分中,所述稳定剂最好采用对苯二酚、对苯醌、2,6-二叔丁基对甲酚、苯醌、1,4-萘醌,EDTA-4Na盐、EDTA-2Na盐、4-甲氧基酚、蒽醌、硬脂酸、对羟基苯甲醚、草酸、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4)A组分中,所述促进剂包括附着力促进剂、固化速度促进剂、偶联剂等。优选地,所述促进剂最好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Glymo A-187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锌、二甲基丙烯酸锌、磷酸酯类促进剂、三苯基膦、环烷酸铁、异辛酸铜、异辛酸钴、乙氧化甲乙酮、高锰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5)A组分中,所述还原剂包括氨类促进剂、咪唑促进剂、硫脲促进剂等。优选地,所述还原剂最好采用N,N—二甲基对甲苯胺、N,N—二乙基对甲苯胺、N,N—二甲基邻甲苯胺、邻苯磺酰亚胺、N,N-二甲基苯胺、四甲基硫脲、三丁胺、2-硫醇基苯丙噻唑、正丁醛-苯胺缩合物、三乙烯二胺、二正丁胺、N,N-二羟乙基对甲苯胺、2-甲基咪唑、1-乙烯基-2-硫脲、N-丙烯酰硫脲中的至少一种。
(6)A组分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最好采用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或聚醚型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
(7)A组分中,所述环氧改性丙烯酸酯最好采用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化大豆油丙烯酸酯、酚醛类环氧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8)A组分中,所述助剂最好采用颜料、气相白炭黑、蜡助剂中的至少一种。
(9)B组分中,所述氧化剂包括有机氧化物及无机氧化物。优选地,所述氧化剂最好采用过氧化苯甲酰、过苯甲酸叔丁酯、偶氮二异丁腈、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甲乙酮中的至少一种。
(10)B组分中,所述环氧树脂包括双酚A类环氧树脂或双酚F类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最好采用环氧树脂E-51、环氧树脂E-44、环氧树脂AG-80、环氧树脂8111、环氧双酚F树脂862、R-35柔性环氧树脂、711环氧树脂、环氧树脂170、环氧树脂4901中的至少一种。
(11)B组分中,所述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脂肪族二元醇类增塑剂、磷酸酯类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增塑剂最好采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己二酸二辛脂、壬二酸二辛脂、癸二酸二辛脂、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辛酯中的至少一种。
(12)B组分中,所述增韧剂包括高分子共聚物。优选地,所述增韧剂最好采用MBS、ABS、SBS、SEBS中的至少一种。
(13)B组分中,所述助剂最好采用颜料、气相白炭黑、蜡助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该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上述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选取各原料。
(2)A组分的制备:将(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与增韧剂混合,并高速搅拌分散至增韧剂完全溶解,然后加入稳定剂、促进剂、还原剂、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环氧改性丙烯酸酯和助剂,并在高速分散下搅拌6~8h,直至各原料溶解成均匀、连续的胶液,再真空脱泡10~20min,从而制得A组分。在实际应用中,当A组分中的增韧剂采用橡胶类增韧剂时,可以先将增韧剂使用双辊机薄通,大辊距薄通3~5次,小辊距薄通6~8次,然后切片,再将(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与增韧剂混合。
(3)B组分的制备:将氧化剂、环氧树脂、增塑剂、增韧剂、助剂混合,然后高速分散2~5h,直至各原料溶解成均匀、连续的胶液,再真空脱泡20~30min,从而制得B组分。
(4)将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按照体积比10∶1配合使用,即组成上述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在实际应用中,当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按照体积比10∶1混合配胶后,待胶液充分固化即可得到良好的粘接效果。
与现有技术中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至少具备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对于PET、PP类基材具备一定的粘接强度,特别适用于粘接相应的薄膜类材料,在胶水固化后可达到理想的剪切、剥离强度。
(2)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储存稳定性优异,常温储存时间可达12个月以上。
(3)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具备较优异的耐温效果,在100℃下可以长期的使用。
(4)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操作时间可调,可在3~30分钟内调整,同时固化迅速,可以节约工艺时间。
(5)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操作工艺方便,具备良好的触变性,可以进行斜面、立面、顶面的施胶。
综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不仅可以对PET薄膜等难粘材料做到不经处理即可实现稳定粘接,而且具备较优异的耐热效果,在100℃下可以长期使用。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及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各原料按重量份计):
A组分的制备:向反应釜中加入52.8份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甲基丙烯酸、5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18份SEBS,并高速搅拌分散5h,直至SEBS完全溶解,然后依次加入0.5份EDTA-4Na盐、0.1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0.2份对苯醌、1.2份N,N—二乙基对甲苯胺、2.2份二甲基丙烯酸锌、2份磷酸酯类促进剂、6份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5份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和2份蜡助剂,在高速分散下搅拌7h,再真空脱泡15min,从而制得A组分。
B组分的制备:向反应釜中加入57.8份过氧化苯甲酰、15份环氧树脂E-51、1.2份颜料、13份己二酸二辛脂和16份MBS,高速分散3h,再真空脱泡20min,从而制得B组分。
将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0∶1配合使用,即组成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
实施例2
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各原料按重量份计):
A组分的制备:将丁腈橡胶使用双辊机薄通,大辊距薄通3次,小辊距薄通7次,然后切片备用。向反应釜中加入36.7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1份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5份甲基丙烯酸月桂酸酯、1.3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7份薄通后的丁腈橡胶和15份ABS树脂,并高速搅拌分散4h,直至丁腈橡胶和ABS树脂完全溶解,然后依次加入0.2份1,4-萘醌、0.2份4-甲氧基酚、1.2份N,N—二甲基对甲苯胺、0.8份N,N-二甲基邻甲苯胺、1.1份二甲基丙烯酸锌、1.5份磷酸酯类促进剂、0.2份环烷酸铁、7份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5份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2份蜡助剂和1.7份气相白炭黑,在高速分散下搅拌8h,再真空脱泡20min,从而制得A组分。
B组分的制备:向反应釜中加入54.3份过氧化苯甲酰、14.5份环氧树脂E-44、1份颜料、11.5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18.7份MBS,然后高速分散3h,再真空脱泡20min,从而制得B组分。
将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按照体积比10∶1配合使用,即组成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
实施例3
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各原料按重量份计):
A组分的制备:向反应釜中加入34.4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3份甲基丙烯酸、2.7份丙烯酸正丁酯、1.9份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5份丙烯酸羟乙酯、15份SBS、19份氯丁橡胶,并高速搅拌分散6h,直至SBS和氯丁橡胶完全溶解,然后依次加入0.5份EDTA-2Na盐、0.3份草酸、0.15份对苯二酚、1份N,N-二乙基对甲苯胺、0.2份三丁胺、0.5份邻苯磺酰亚胺、1.2份甲基丙烯酸锌、0.8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5份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份聚醚型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5份酚醛类环氧丙烯酸酯、1.3份蜡助剂和2.2份气相白炭黑,在高速分散下搅拌7h,再真空脱泡15min,从而制得A组分。
B组分的制备:向反应釜中加入35.6份过氧化苯甲酰、15.9份叔丁基过氧化氢、15.7份环氧树脂170、1.5份颜料、13.1份磷酸三苯酯、15.2份SEBS和3份气相白炭黑,高速分散5h,再真空脱泡30min,从而制得B组分。
将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0∶1配合使用,即组成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
实施例4
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各原料按重量份计):
A组分的制备:向反应釜中加入37.9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2份甲基丙烯酸、5.4份甲基丙烯酸月桂酸酯、3.7份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5份丁苯橡胶和17份MBS,并高速搅拌分散7h,直至丁苯橡胶和MBS完全溶解,然后依次加入0.1份对苯醌、0.15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0.15份4-甲氧基酚、0.1份硬脂酸、0.7份N,N-二乙基对甲苯胺、0.5份N,N-二甲基对甲苯胺、0.4份N,N-二甲基邻甲苯胺、0.5份异辛酸钴、0.3份乙氧化甲乙酮、1.4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6份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5份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和2.5份蜡助剂,在高速分散下搅拌6.5h,再真空脱泡20min,从而制得A组分。
B组分的制备:向反应釜中加入38.9份过氧化苯甲酰、12份过苯甲酸叔丁酯、12.3份环氧树脂E-51、1.3份颜料、17.5份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和18份ABS,高速分散4h,再真空脱泡30min,从而制得B组分。
将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0∶1配合使用,即组成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
性能检测
对上述本发明实施例1至4所制得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进行以下性能检测:
(1)放热时间测试方法:使用热电偶测试混合好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在23℃环境下不同时间的温度,并绘制放热曲线,其曲线的最高点出现时间即为胶水的放热时间,可以反应胶水的固化速度。
(2)剪切强度测试方法:将各类基材裁切成尺寸25mm*100mm的标准剪切片,而后将混合好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涂抹于标准剪切片上,搭接,形成12.5mm*25mm的粘接区域。施加一定外力作用后在23℃环境下固化24h。在胶水完全固化后,使用拉力试验机夹紧待测样件两端,以5mm/min速度测试样件的拉伸剪切强度。
(3)T剥离强度测试方法:将金属薄片或PET薄膜裁切成25mm*200mm的标准剥离片。而后将混合好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涂抹于标准剥离片上,对接,形成25mm*150mm的粘接区域。施加一定外力作用后在23℃环境下固化24h。在胶水完全固化后,将固化好的T剥离样件一侧掰开成T型,使用拉力试验机夹紧待测T型样件两端,以100mm/min速度测试样件的拉伸剪切强度。
(4)热剪切强度测试:制样方法同剪切强度测试方法,测试时使用拉力试验机自带的热烘箱将夹具及样件加热到100℃,而后将样件夹持在夹具上,关闭烘箱门,再加热30min,保证夹具、样件温度达到指定温度后,再进行剪切强度的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1至4所制得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的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力学性能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放热时间/min 5 9 3 11
铝剪切强度/MPa 25 23 26 27
不锈钢剪切强度/MPa 25 24 25 28
碳钢剪切强度/MPa 27 26 25 26
PP剪切强度/MPa 基材破坏 基材破坏 基材破坏 基材破坏
PVC剪切强度/MPa 基材破坏 基材破坏 基材破坏 基材破坏
PET剪切强度/MPa 基材破坏 基材破坏 基材破坏 基材破坏
PET膜剪切强度/MPa 基材破坏 基材破坏 基材破坏 基材破坏
铝剥离强度/N/mm 5.3 5.7 6.1 5.2
PET膜剥离强度/N/mm 基材破坏 基材破坏 基材破坏 基材破坏
铝热强度/MPa 13 14 13 12
PET热强度/MPa 8.4 7.3 8.3 7.1
PET膜热强度/MPa 4.3 4.6 4.1 4.2
由上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至4所制得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对于金属、PP、PET及PET膜材料均具备较高的剪切强度、剥离强度和热剪切强度,而且固化速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可以满足电池、光伏等行业不同的粘接需求。
综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不仅可以对PET薄膜等难粘材料做到不经处理即可实现稳定粘接,而且具备较优异的耐热效果,在100℃下可以长期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该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并且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0∶1配合使用;其中,
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35~70份、增韧剂10~45份、稳定剂0.1~2份、促进剂1~10份、还原剂0.4~3份、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3~15份、环氧改性丙烯酸酯1~10份,助剂1~5份;
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氧化剂25~70份、环氧树脂10~25份、增塑剂7~20份、增韧剂8~25份、助剂0.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A组分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酸酯、甲基丙烯酸四氢呋喃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羟乙酯、甲氧基聚二乙醇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环乙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二乙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二乙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二乙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二乙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A组分中,所述增韧剂采用丁腈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酯橡胶、MBS、ABS、SBS、SEBS、天然橡胶、聚硫橡胶、氯磺化聚乙烯、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聚醋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B组分中,所述增韧剂采用MBS、ABS、SBS、SEBS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A组分中,所述稳定剂采用对苯二酚、对苯醌、2,6-二叔丁基对甲酚、苯醌、1,4-萘醌,EDTA-4Na盐、EDTA-2Na盐、4-甲氧基酚、蒽醌、硬脂酸、对羟基苯甲醚、草酸、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A组分中,所述促进剂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Glymo A-187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锌、二甲基丙烯酸锌、磷酸酯类促进剂、三苯基膦、环烷酸铁、异辛酸铜、异辛酸钴、乙氧化甲乙酮、高锰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A组分中,所述还原剂采用N,N—二甲基对甲苯胺、N,N—二乙基对甲苯胺、N,N—二甲基邻甲苯胺、邻苯磺酰亚胺、N,N-二甲基苯胺、四甲基硫脲、三丁胺、2-硫醇基苯丙噻唑、正丁醛-苯胺缩合物、三乙烯二胺、二正丁胺、N,N-二羟乙基对甲苯胺、2-甲基咪唑、1-乙烯基-2-硫脲、N-丙烯酰硫脲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
A组分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采用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或聚醚型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
A组分中,所述环氧改性丙烯酸酯采用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化大豆油丙烯酸酯、酚醛类环氧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A组分中,所述助剂采用颜料、气相白炭黑、蜡助剂中的至少一种;
B组分中,所述助剂采用颜料、气相白炭黑、蜡助剂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B组分中,所述氧化剂采用过氧化苯甲酰、过苯甲酸叔丁酯、偶氮二异丁腈、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甲乙酮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B组分中,所述环氧树脂采用环氧树脂E-51、环氧树脂E-44、环氧树脂AG-80、环氧树脂8111、环氧双酚F树脂862、R-35柔性环氧树脂、711环氧树脂、环氧树脂170、环氧树脂4901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B组分中,所述增塑剂采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己二酸二辛脂、壬二酸二辛脂、癸二酸二辛脂、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辛酯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选取各原料;
A组分的制备:
将(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与增韧剂混合,并高速搅拌分散至增韧剂完全溶解,然后加入稳定剂、促进剂、还原剂、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环氧改性丙烯酸酯和助剂,并在高速分散下搅拌6~8h,再真空脱泡10~20min,从而制得A组分;
B组分的制备:
将氧化剂、环氧树脂、增塑剂、增韧剂、助剂混合,然后高速分散2~5h,再真空脱泡20~30min,从而制得B组分;
将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按照体积比10∶1配合使用,即组成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
CN201911317795.8A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11174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7795.8A CN111117497A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7795.8A CN111117497A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7497A true CN111117497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00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17795.8A Pending CN111117497A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7497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2654A (zh) * 2020-07-23 2020-09-15 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操作时间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78953A (zh) * 2020-12-31 2021-05-11 道生天合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剥离强度环氧改性双组份甲基丙烯酸酯胶粘剂
CN112852309A (zh) * 2021-02-24 2021-05-28 东莞市博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铝塑膜的胶粘剂及其加工工艺
CN112876997A (zh) * 2021-01-19 2021-06-01 合肥美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ab胶的生产工艺
CN113072889A (zh) * 2021-05-13 2021-07-06 芜湖徽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电池专用厚度溶胀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31189A (zh) * 2022-01-13 2022-03-25 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分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05944A (zh) * 2022-03-31 2022-06-10 太仓斯迪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52308A (zh) * 2022-03-10 2022-07-15 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双组分丙烯酸酯结构胶
CN115651473A (zh) * 2022-12-28 2023-01-31 优美特(北京)环境材料科技股份公司 一种环氧型丙烯酸粉末涂料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948459A (zh) * 2023-08-24 2023-10-27 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无机片材的高性能低温油墨及制备、使用方法
WO2024050683A1 (en) * 2022-09-06 2024-03-14 Henkel Ag & Co. Kgaa Two-part curable adhesive composition
CN117801726A (zh) * 2023-12-28 2024-04-02 浙江凯越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双组分丙烯酸酯胶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8963A (zh) * 2012-10-18 2013-01-30 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13543A (zh) * 2016-04-28 2016-06-29 烟台泰盛精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冲击性好的丙烯酸酯结构胶
CN110205081A (zh) * 2019-06-19 2019-09-06 烟台泰盛精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酯双组份胶粘剂
CN110218547A (zh) * 2019-06-17 2019-09-10 广州正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分高强度及优异稳定性的丙烯酸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8963A (zh) * 2012-10-18 2013-01-30 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13543A (zh) * 2016-04-28 2016-06-29 烟台泰盛精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冲击性好的丙烯酸酯结构胶
CN110218547A (zh) * 2019-06-17 2019-09-10 广州正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分高强度及优异稳定性的丙烯酸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05081A (zh) * 2019-06-19 2019-09-06 烟台泰盛精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酯双组份胶粘剂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2654A (zh) * 2020-07-23 2020-09-15 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操作时间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78953A (zh) * 2020-12-31 2021-05-11 道生天合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剥离强度环氧改性双组份甲基丙烯酸酯胶粘剂
CN112876997A (zh) * 2021-01-19 2021-06-01 合肥美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ab胶的生产工艺
CN112852309A (zh) * 2021-02-24 2021-05-28 东莞市博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铝塑膜的胶粘剂及其加工工艺
CN113072889A (zh) * 2021-05-13 2021-07-06 芜湖徽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电池专用厚度溶胀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72889B (zh) * 2021-05-13 2022-06-07 芜湖徽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电池专用厚度溶胀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31189A (zh) * 2022-01-13 2022-03-25 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分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31189B (zh) * 2022-01-13 2023-11-17 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分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52308A (zh) * 2022-03-10 2022-07-15 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双组分丙烯酸酯结构胶
CN114752308B (zh) * 2022-03-10 2024-02-20 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双组分丙烯酸酯结构胶
CN114605944A (zh) * 2022-03-31 2022-06-10 太仓斯迪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50683A1 (en) * 2022-09-06 2024-03-14 Henkel Ag & Co. Kgaa Two-part curable adhesive composition
CN115651473A (zh) * 2022-12-28 2023-01-31 优美特(北京)环境材料科技股份公司 一种环氧型丙烯酸粉末涂料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948459A (zh) * 2023-08-24 2023-10-27 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无机片材的高性能低温油墨及制备、使用方法
CN116948459B (zh) * 2023-08-24 2024-01-05 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无机片材的高性能低温油墨及制备、使用方法
CN117801726A (zh) * 2023-12-28 2024-04-02 浙江凯越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双组分丙烯酸酯胶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17497A (zh) 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67080B (zh) 表面保护片
CN111662654A (zh) 一种长操作时间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7639B (zh) 耐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酯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TWI596186B (zh) 丙烯酸泡沫粘結帶及適用該丙烯酸泡沫粘結帶的平板顯示器
CN109628026B (zh) 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及粘合片
JP2009267020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用粘着シート、該粘着シートを用いてなる太陽電池パネルおよび該粘着シート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WO2012108348A1 (ja) 粘接着剤
CN112778953B (zh) 一种高剥离强度环氧改性双组份甲基丙烯酸酯胶粘剂
JP2014129491A (ja) シート状粘着剤、粘着積層体及び可撓性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6008289A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及び物品
KR101250921B1 (ko) 테이프
JP5164316B2 (ja) 接着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る部材の仮固定方法
CN109536083B (zh) 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KR20150092509A (ko) 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패널용 유전 점착필름
JP2012180507A (ja) 粘接着剤
JP3797628B2 (ja) 感圧接着剤及びその接着シート
JP2019051681A (ja) 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11040646A (zh) 一种室温快固化低收缩杂化体系的丙烯酸酯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52271B (zh) 粘合片
KR102518118B1 (ko) 점착 시트 및 전자 기기
CN114181637B (zh) 一种高性能缓冲隔热阻燃泡棉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005681A (ko) 장식 패널용 점착제 조성물, 점착 시트 및 장식 패널
WO2022038926A1 (ja) 接合体の分離方法
KR102274506B1 (ko) 상온 경화형 아크릴계 접착제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