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4078A - 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4078A
CN111094078A CN201880060444.0A CN201880060444A CN111094078A CN 111094078 A CN111094078 A CN 111094078A CN 201880060444 A CN201880060444 A CN 201880060444A CN 111094078 A CN111094078 A CN 1110940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receiving surface
airbag device
diffuse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04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4078B (zh
Inventor
森田和树
本间圭祐
立和名竜之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liv Development AB
Original Assignee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liv Development AB filed Critical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ublication of CN111094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4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46Soft diffu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7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通过适当的控制安全气囊的展开形状,提高对乘员的约束性能。另一个课题在于降低对接近方向盘或仪表板的乘员的损伤。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具备:气体发生器,其产生膨胀气体;安全气囊,其通过所述膨胀气体膨胀展开来对乘员进行约束;扩散器,其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内部,控制所述膨胀气体的流动。并且,在将朝向所述乘员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时,所述扩散器具备:接受面,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气体发生器与所述安全气囊之间,接受从所述气体发生器放出的膨胀气体;多个带状连结构件,其一端与所述接受面的边缘相连结,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直接或间接的相连结。

Description

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安全气囊装置,尤其涉及在乘员前方展开的前置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为了在车辆发生事故时保护乘员,在车辆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具有诸如,从汽车的方向盘中心附近膨胀来保护驾驶员的所谓的驾驶员安全气囊,或者,在发生车辆横向撞击、翻倒、翻覆事故时在汽车车窗内侧朝下方展开而保护乘员的帘式安全气囊,以及在车辆发生横向撞击时,为了保护乘员而在乘员的侧部即座椅的侧部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等各种形态。
至于驾驶员安全气囊装置和用来保护副驾驶座的乘员的副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等所谓的前置安全气囊装置,要求通过安全气囊的快速展开来约束乘员,并减少进入到该安全气囊的乘员的损伤。
然而,诸如体格较小的驾驶员的情况下,根据驾驶姿势的不同,会有驾驶员接近方向盘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安全气囊从方向盘向驾驶员侧飞出展开时,有可能给驾驶员带来巨大的损伤。另外,由于方向盘和需要保护的驾驶员之间不能确保足够的空间,则存在安全气囊不能在与方向盘平行的面内迅速展开的情况。其结果可能会对驾驶员的胸部和头部的快速约束产生不良影响,伤害值恶化。这样的问题,在副驾驶座用的安全气囊装置中,对于接近仪表板而就座的乘员也有可能发生。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案的,其目的在于通过适当地控制安全气囊的展开动作、形状来提高乘员的约束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减少对接近方向盘或仪表板的乘员的损伤。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具备:气体发生器,其产生膨胀气体;安全气囊,其通过所述膨胀气体膨胀展开来对乘员进行约束;扩散器,其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内部,控制所述膨胀气体的流动。并且,在将朝向所述乘员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时,所述扩散器具备:接受面,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气体发生器与所述安全气囊之间,接受从所述气体发生器放出的膨胀气体;多个带状连结构件,其一端与所述接受面的边缘相连结,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直接或间接的相连结。
所述连结构件可以构成为限制所述接受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并将与所述接受面相接触的所述膨胀气体从形成于邻接的所述连结构件之间的开口引导至所述安全气囊内。由此,通过使所述开口的宽度比所述连结构件的宽度大,能够使扩散器具有与所谓的内部安全气囊不同的功能,容易调整气体的流向及流量。
“面向乘员的方向”的意思是指,例如在驾驶员安全气囊的情况下,包括垂直于包含方向盘的边缘的面的方向、以及从该垂直的方向稍微有倾斜的方向;在副驾驶座安全气囊的情况下则指,包括垂直于仪表板表面(安全气囊罩)的方向、以及从该垂直方向稍微有倾斜的方向。
另外,“与气体发生器直接或间接的”是指,包括通过螺栓等直接固定在气体发生器的保持器上的情况,或通过其他构件固定在气体发生器的保持器上的情况。当气体发生器工作时,需要以连结构件不会因膨胀气体而脱落的固定强度来固定连结构件。
从乘员侧面观察所述安全气囊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面内,将正上方作为时钟的12点,正下方作为时钟的6点时,所述开口形成于12点、3点、6点、9点的方向上,12点、6点方向的所述开口面积可以设定为大于3点、9点方向的所述开口面积。
这里,12点、3点、6点、9点的方向是指将方向盘比作钟表表盘时的位置。即,在车辆直行时的方向盘的方向上,将上面或行进方向作为12点,以该12点的位置为基准,顺时针旋转90度的位置作为3点,旋转180度的位置作为6点,旋转270度的位置作为9点。
另外,在本发明的扩散器中,接受面是通过带状的连结构件连结到气体发生器侧的结构,但是,这与所谓的内部气囊那样的袋状整流构件完全不同。从结构上来说,在本发明的情况下,从接受面的边缘部不存在壁状的区域,以降落伞状展开。这样,将扩散器比作降落伞,“接受面”相当于伞体,“连结构件”相当于吊绳或吊索。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在安全气囊装置工作时,从气体发生器放出的气体在填充到整个安全气囊之前接触于扩散器的接受面,然后流向连结构件的开口。由此,安全气囊在展开初期阶段在平面方向即与第一方向垂直的面的方向快速展开。因此,即使在乘员接近安全气囊装置即接近方向盘和仪表板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地使乘员的胸部和腹部进入安全气囊,可以在宽广的面积内约束乘员。
另外,由于膨胀的安全气囊,直接朝向乘员侧的压力暂且由扩散器的接受面接住,所以即使在乘员接近安全气囊装置即接近方向盘或仪表板的情况下,也能将对该乘员的伤害值抑制到最小限度。
所述接受面可以是圆形的。
在所述安全气囊展开时,所述扩散器的所述接受面如降落伞那样弯曲,并且可以构成为通过所述连结构件在所述接受面上形成有放射状延伸的凹凸。此时,由于气体沿着从接受面的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肋状凹凸槽流动,因此通过调整连结构件的粗细和与接受面的连结位置,能够更准确地控制膨胀气体的流动方向。
所述扩散器还具备基部,其包围所述气体发生器,将膨胀气体向所述第一方向引导,可以构成为所述连结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基部连结。这里,所述基部和所述连结构件能够一体成形。
可以进一步具备容纳所述安全气囊的外壳和相对于所述壳体保持所述气体发生器的保持器。并且,所述保持器可以构成为具有壁状部,该壁状部包围所述气体发生器并将膨胀气体向所述第一方向引导。此时,所述连结构件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保持器连结。
优选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面上,所述接受面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安全气囊的中心位置大致一致。由此,能够均匀分散由所述扩散器控制的气体,能够正确地控制安全气囊的展开动作即展开形状。
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安全气囊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的系绳,所述系绳的一端可以连结到所述安全气囊的乘员侧的面。这里,优选为,将所述系绳设为两条以上,这些两条以上的系绳在实质上不阻碍来自所述开口的气体流出的位置上与所述安全气囊连结。
另外,优选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面上,使所述接受面的中心位置与所述两条以上的系绳的虚拟的外接圆的中心位置大致一致。
如上所述,通过规定扩散器的接受面与相对于安全气囊的系绳的连结部之间的关系,安全气囊的展开动作即展开形状变得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展开状态的侧面示意图(截面图),表示驾驶员与方向盘保持通常的距离而落座的状态。图1(B)是示出方向盘的外观形状的平面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展开状态的侧面示意图(截面图),表示驾驶员与方向盘比通常更接近而落座的状态。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结构,其中(A)是接受面的平面图,(B)是包括基部的连结构件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展开状态即工作状态的照片,分别表示,(A)是从斜上方、(B)是从正上方、(C)是从下方(充气器侧)、(D)是从侧面观察到的情况。另外,在(C)中,省略充气器。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展开状态即工作状态的图,分别表示,(A)是从正上方、(B)是从侧面观察的情况。
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驾驶员安全气囊中采用的扩散器的结构及功能的截面图,(A)表示图5的A-A方向的截面,(B)表示图5的B-B方向的截面。
图7示出了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结构,(A)是接受面的平面图,(B)是包括基部的连结构件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设计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展开状态即工作状态的图,分别表示,(A)是从正上方、(B)是从侧面观察的情况。
图9示出了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结构,(A)是接受面的平面图,(B)是包括基部的连结构件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展开状态即工作状态的图,分别表示,(A)是从正上方、(B)是从侧面观察的情况。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结构,(A)是接受面的平面图,(B)是包括基部的连结构件的平面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优选方式,其中(A)是示出接受面与安全气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B)是示出相对于安全气囊的系绳的连结部与扩散器的接受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优选方式,其中(A)是示出安全气囊的展开状态的侧面示意图(截面图),(B)是示出相对于安全气囊的系绳的连结部与扩散器的接受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包括基部的连结构件的平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包括基部的连结构件的平面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结构,(A)是接受面的平面图,(B)是连结构件的平面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展开状态即工作状态的图,分别表示,(A)是从正上方、(B)从从侧方观察的情况。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所采用的扩散器的结构及功能的截面图,表示图17的A-A方向的截面。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所采用的保持器的结构的立体图(A)以及平面图(俯视图)(B)。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充气器周边的结构的截面图,(A)表示图19的A1-A1方向的截面,(B)表示图19的A2-A2方向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各图中显示的“前”表示车辆的前方即行进方向、“后”表示车辆的后方即与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
另外,“12点”、“3点”、“6点”、“9点”对应于从驾驶员侧观察方向盘(或与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垂直的面)时表示时钟时间的位置。
图1(A)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10的展开状态的侧面示意图(截面图),表示驾驶员P与方向盘14保持通常的距离而落座的状态。图1(B)是示出方向盘14的外观形状的平面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10的展开状态的侧面示意图(截面图),表示驾驶员P与方向盘14比通常更接近而落座的状态。
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10具备:气体发生器16,其产生膨胀气体;安全气囊12,其通过膨胀气体膨胀展开来对乘员P进行约束;扩散器20,其设置在安全气囊12的内部,控制膨胀气体的流动。并且,在将朝向乘员P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D1即垂直于包含方向盘14的边缘的方向时,扩散器20具备:接受面22,其在第一方向D1上配置在气体发生器16与安全气囊12之间,接受从气体发生器16放出的膨胀气体;多个带状连结构件24,其一端与接受面22的边缘相连结,另一端与气体发生器16直接或间接的相连结。
例如,连结构件20限制以与安全气囊12相同的布料成形为圆形的接受面22向第一方向Dl的移动,接触到接受面22的膨胀气体从连结构件24的间隙(开口)被引导至安全气囊12内。
(第1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20的结构,其中(A)是接受面22的平面图,(B)是包括基部的连结构件24的平面图。图4是示出扩散器20的展开状态即工作状态的照片,分别表示,(A)是从斜上方、(B)是从正上方、(C)是从下方(充气器16侧)、(D)是从侧面观察到的情况。另外,在图4(C)中,省略充气器16。图5是示出扩散器20的展开状态即工作状态的图,分别表示,(A)是从正上方、(B)是从侧面观察的情况。此外,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驾驶员安全气囊中采用的扩散器的结构及功能的截面图,(A)表示图5的A-A方向的截面,(B)表示图5的B-B方向的截面。
如图3(B)所示,扩散器20的连结构件24具有带状或部分为扇形的连结部24a、24b、24c、24d、24e、24f、24g、24h。各连结部24a~24h通过缝制等连结固定在接受面22的对应的字母a~h的部分。另外,连结部24a和24b、24c和24d、24e和24f分别沿着由相对的虚线表示的线50、52、54、56而相互被缝制。
从图3(A)的连结(缝制)位置a~h可知,连结部24a~24h与接受面22的缝制长度(a+b)、(c+d)、(e+f)、(g+h)比未缝制的部分的长度短,由此,较宽地确保了气体流出的开口(100、102、104、106)。特别是,位于12点方向的开口(未缝制长度)104和位于6点方向的开口(未缝制长度)100比3点和9点方向的开口(未缝制长度)106、102大。另外,通过使开口100、104的高度(深度)H1大于开口102、106的高度(深度)H2,从而使12点和6点方向的开口面积变大。
关于3点方向的开口106和9点方向的开口102,在开口的下方(充气器侧),且在基部28的上方形成有像立壁那样的区域A,通过变更该区域A的宽度W和高度H3,来变更开口102、106的面积,即可以调整排出的气体流量。另外,区域A也可以认知为基部28的延长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全气囊12的内部,在驾驶员的头部方向(12点)和腹部方向(6点)上会有很多气体流动,促进该方向的安全气囊12的展开。另外,与12点方向的开口104相比,也可以扩大6点方向的开口100,在这种情况下,在安全气囊12展开时,进一步促进从乘员的胸部到腹部方向的快速展开。
在连结构件24的中央设置有保持器40,该保持器40形成有用于插入充气器16的孔16a。此外,如图4~图6所示,沿垂直方向延伸的侧壁状的基部28以包围充气器16的周围的形式,与连结部24a~24h一体成形。通过沿着连结构件24的保持器40所包围的折线竖起上下左右的连结部24a~24f,以形成基部28。
充气器16是圆筒形,在其侧面形成有多个气体的排出口(未图示),从中心向放射方向放出气体。基部28将从这样的充气器16的侧壁放出的气体向上方即Dl方向,即朝向接受面22的方向引导。
另外,在本发明的扩散器中,接受面是通过带状的连结构件连结到气体发生器侧的结构,但是,这与所谓的内部气囊那样的袋状整流构件完全不同。从结构上来说,在本发明的情况下,从接受面的边缘部不存在壁状的区域,以降落伞状展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安全气囊装置10工作时,从充气器16放出的气体在填充到整个安全气囊12之前接触到扩散器20的接受面22。此时,如图4所示,扩散器20的接受面22如降落伞那样弯曲,并且通过连结部24a~24h在接受面22上形成放射状延伸的凹凸。在接受面22中连结部24a~24h未被缝制的地方,形成像鸟喙那样朝向斜下侧的开口(100、102、104、106)。然后,由接受面22反射的气体沿着从中心放射状延伸的槽状开口(100、102、104、106)流向安全气囊12的内部。
由此,安全气囊12在展开初期的阶段在平面方向即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面的方向迅速展开,即使在乘务员接近方向盘14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地使乘员的胸部和腹部进入到安全气囊12,在宽广的面积内约束乘员。另外,由于膨胀后的安全气囊12直接朝向乘员侧的压力,暂且由扩散器20的接受面22接住,所以能够将对该乘务员的伤害值抑制到最小限度。
(第2实施方式)
图7示出了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结构,(A)是接受面22的平面图,(B)是包括基部的连结构件124的平面图。另外,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扩散器的展开状态即工作状态的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功能上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2实施方式和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主要在于连结构件20的形状。如图7(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4条连结构件124a、124b、124c、124d配置在12点、3点、6点、9点的方向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将四条细长的连结部124a、124b、124c、124d连结到扩散器20的接受面22。因此,扩散器20的侧面像降落伞那样开得很大,与接受面22相接触的气体不会滞留在扩散器20内部,而是顺畅地被引导到安全气囊12内部。
(第3实施方式)
图9示出了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结构,(A)是接受面22的平面图,(B)是包括基部的连结构件224的平面图。另外,图10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扩散器的展开状态即工作状态的图,分别表示,(A)是从正上方、(B)是从侧面观察的情况。另外,对于与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功能上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构成在较多的部分上相通,不同点仅是连结构件20的配置。如图9(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4条连结构件224a配置在12点和3点的中间,将224b配置在3点和6点的中间,将224c配置在6点和9点的中间,将224d配置在9点和12点的中间。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乘员的头部和腹部方向上迅速展开安全气囊12。
(第4实施方式)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结构,(A)是接受面22的平面图,(B)是包括基部的连结构件224的平面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功能上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构成在较多的部分上相通,不同点仅是接受面322的形状。如图11(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受面322的形状不是圆形,而是八角形。这也可以说,是通过对正方形的四个角进行倒角而成形的。
(其他方式)
图12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优选方式,其中(A)是示出接受面22与安全气囊1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B)是示出相对于安全气囊12的系绳412U、412L的连结部与扩散器的接受面2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在图12(A)所示的状态中,在与第一方向Dl垂直的面上,扩散器20的接受面22的中心位置x构成为与安全气囊12的前面侧的中心位置x大致一致。由此,能够均匀地分散由扩散器20控制的气体的流动,能够稳定且准确地控制安全气囊12的展开动作即展开形状。
在图12(B)所示的状态中,设置两条系绳412U、412L,其限制安全气囊12向第一方向Dl的移动。并且,将系绳412U、412L的端部连结到安全气囊12的乘员侧的面上。在图12(B)的例子中,通过缝制将两条系绳412U、412L连结至安全气囊12的前面板的12点和6点的位置附近。
在图12(B)所示的例子中,从乘员侧观察安全气囊12的展开形状不是圆形,但使系绳412U、412L的虚拟外接圆120的中心位置x与扩散器20的接受面22的中心位置x为一致。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与图12(A)的情况同样,能够均匀地分散由扩散器20控制的气体的流动,能够正确地控制安全气囊12的展开动作即展开形状。
图13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其它状态,其中(A)是示出安全气囊12的展开状态的侧面示意图(截面图),(B)是示出相对于安全气囊12的系绳510R、510L的连结部和扩散器20的接受面2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在图13(A)、(B)所示的例子中,构成为在3点和9点的方向上连结系绳510R、510L的端部。另外,系绳并不一定限定于2条,但是其结构为,系绳避开12点和6点的方向进行连结。通过这样的结构,由扩散器20的接受面22反射的气体在12点和6点方向较多,并且迅速地被引导,从而安全气囊12在上下方向即在12点-16点方向上更迅速地展开。
(第5实施方式)
图14是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包括基部28的连结构件624的平面图。本实施方式是图3(B)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版本,基本结构相同。简单地说,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结构件624中,构成为省略了图3(B)所示的带状的连结构件24b、24c、24f、24g的结构。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作用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对于差异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扩散器的连结构件624具备带状且前端侧为扇形的连结部624a、624d、624e、624h。各连结部624a、624d、624e、624h在字母a、d、e、h的部分中,通过缝制等连结固定在接受面(22)对应的地方。另外,这些连结构件(624a、624d、624e、624h)的基部侧沿着虚线所示的线650、652、654、656相互缝制,形成立壁状的基部28。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12点方向和6点方向的开口600、604显著地变宽。其结果,在安全气囊12的内部,更多的气体流向驾驶员的头部方向(12点)和腹部方向(6点),促进该方向的安全气囊12的展开。另外,能够使6点方向的开口100更宽于12点方向的开口104。
另外,关于3点方向的开口606和9点方向的开口602,在开口的下方(充气器侧),且在基部28的上方形成有立壁般的区域A,通过变更该区域A的宽度W和高度H3,能够调整开口602、606的面积,即被排出的气体的流量。这样的区域A也可以认知为基部28的延长区域。
当然,可以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图13和图14所示的系绳。
(第6实施方式)
图15是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包括基部的连结构件724的平面图。以下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对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共通或对应的部分的结构或作用,省略重复的说明,以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2点、6点10点的方向上形成扩散器的开口700、702、704。如图15所示,扩散器的连结构件724具备带状且前端侧为扇形(圆弧状)的连结部724a、724b、724c、724d、724e、724f。各连结部在字母a~f的部分上,通过缝制等在接受面(22)对应的地方连结固定。
连结部724a和724f、724b和724c、724d和724e分别沿着由相对的虚线所示的线750、752、754相互缝制。其结果,在2点、6点10点的方向上形成有开口700、702、704。6点方向的开口702的高度(深度)H1大于2点、10点方向的开口700、704的高度(深度)H2,开口702的面积(气体流量)设定为与开口700和704的面积(气体流量)的合计为相同程度。其结果,安全气囊装置工作时,大量的气体流入安全气囊12的6点方向,快速向乘员的腹部方向展开。
另外,关于2点方向的开口700和10点方向的开口704,在这些开口的下方(充气器侧),且在基部28的上方形成有立壁般的区域A,通过变更该区域A的宽度W和高度H3,能够调整开口700、704的面积,即被排出的气体的流量。这样的区域A也可以认知为基部28的延长区域。
另外,毫无疑问,可以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图13和图14所示的系绳。
(第7实施方式)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结构,(A)是接受面22的平面图,(B)是连结构件824的平面图。图17是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扩散器的展开状态即工作状态的图,分别表示,(A)是从正上方、(B)是从侧方观察的情况。图18是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扩散器的结构及功能的截面图,表示图17的A-A方向的截面。图19是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器840的结构的立体图(A)以及平面图(俯视图)(B)。图20是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充气器周边的结构的截面图,(A)表示图19的A1-A1方向的截面,(B)表示图19的A2-A2方向的截面。
如图16(B)所示,扩散器的连结构件824具有带状或部分扇形的连结部824a、824b、824c、824d。各连结部824a~824d通过缝制等被连结固定在接受面22的相对应的字母a~d的部分上。
从图16(A)的连结(缝制)位置a~d可知,连结部824a~824d和接受面22之间的缝制长度a、b、c、d比未缝制的部分的长度短,由此,确保了气体流出的开口(800、802、804、806)较大。特别是,位于12点方向的开口(未缝制长度)804和位于6点方向的开口(未缝制长度)800大于3点和9点方向的开口(未缝制长度)806、80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全气囊12的内部,驾驶员的头部方向(12点)和腹部方向(6点)的气体流动较多,促进该方向的安全气囊12的展开。另外,能够将6点方向的开口800大于12点方向的开口804,在这种情况下,在安全气囊12展开时,进一步促进从乘员的胸部到腹部方向的快速展开。
在连结构件824的中央设置有保持器840,其形成有用于插入充气器16的孔16a。如图19所示,充气器16呈圆筒形,在其侧面形成有多个气体的排出口,从中心向放射方向放出气体。
保持器840包括大致矩形的基部841和设置在基部841的中央的大致圆筒形的环部842。在基部841的四个角形成有用于固定螺栓860(参见图20)贯穿的螺栓孔844。环部842成形为在充气器16的气体排出口附近从基部841竖立的壁状,反射从充气器16排出的气体,并将其引导到上方即Dl方向、接受面22的方向。也就是说,环部842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扩散器的基部28起到同样的作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实质上不需要扩散器的基部。
如图20所示,保持器840的环部842相对于充气器16的侧壁以φ1的角度向外侧倾斜。优选为,环部842的角度φ1或高度根据与接受面22的位置关系或尺寸适当地进行设定,例如,可以将φ1设定为0度~15度左右。并且,在图20中,符号17是充气器16的边缘,符号850是安全气囊装置的外壳。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安全气囊装置10工作时,从充气器16放出的气体在填充到安全气囊12之前与扩散器20的接受面22相接触。此时,如图17所示,扩散器20的接受面22如降落伞那样弯曲,并且通过连结部824a~824d在接受面22上形成放射状延伸的凹凸。在接受面22中,在连结部824a~824d未缝制的地方,形成像鸟喙那样朝向斜下方的开口(800、802、804、806)。然后,在接受面22反射的气体沿着从中心放射状延伸的槽状开口(800、802、804、806)流向安全气囊12的内部。
由此,安全气囊12在展开初期的阶段在平面方向即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面的方向迅速展开,即使在乘员接近方向盘14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地使乘员的胸部和腹部进入安全气囊12,以较宽的面积对乘员进行约束。并且,由于膨胀的安全气囊12,直接朝向乘员侧的压力暂且由扩散器20的接受面22接住,所以能将对该乘员的伤害值抑制到最小限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可以进行更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收容在方向盘中的驾驶员安全气囊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收容在仪表板中的副驾驶安全气囊装置等,在需要保护的乘员的正面展开的形式的安全气囊装置中。

Claims (15)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气体发生器,其产生膨胀气体;
安全气囊,其通过所述膨胀气体膨胀展开来对乘员进行约束;
扩散器,其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内部,控制所述膨胀气体的流动,
在将朝向所述乘员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时,所述扩散器具备:接受面,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气体发生器与所述安全气囊之间,接受从所述气体发生器放出的膨胀气体;多个带状连结构件,其一端与所述接受面的边缘相连结,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直接或间接的相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构件限制所述接受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并构成为与所述接受面相接触的所述膨胀气体从形成于邻接的所述连结构件之间的开口被引导至所述安全气囊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宽度比所述连结构件的宽度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乘员侧观察所述安全气囊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面内,将正上方作为时钟的12点,正下方作为时钟的6点时,
所述开口形成于12点、3点、6点、9点的方向上,
12点、6点方向的所述开口面积大于3点、9点方向的所述开口面积。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受面为圆形。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全气囊展开时,所述扩散器的所述接受面如降落伞那样弯曲,并且通过所述连结构件在所述接受面上形成放射状延伸的凹凸。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器进一步具备基部,其包围所述气体发生器,将膨胀气体向所述第一方向引导,
所述连结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基部连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和所述连结构件一体成形。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容纳所述安全气囊的外壳和相对于所述壳体保持所述气体发生器的保持器,
所述保持器具有壁状部,其包围所述气体发生器并将膨胀气体向所述第一方向引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持器连结。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面上,所述接受面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安全气囊的中心位置大致一致。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用于限制所述安全气囊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系绳,
所述系绳的一端连结在所述安全气囊的乘员侧的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绳为两条以上,
所述两条以上的系绳在实质上不阻碍来自所述开口的气体流出的位置上与所述安全气囊连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面上,所述接受面的中心位置与所述两条以上的系绳的虚拟的外接圆的中心位置大致一致。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安全气囊装置收容在汽车的方向盘中。
CN201880060444.0A 2017-10-05 2018-09-27 安全气囊装置 Active CN1110940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5185 2017-10-05
JP2017-195185 2017-10-05
JP2018-053694 2018-03-21
JP2018053694 2018-03-21
PCT/JP2018/036067 WO2019069796A1 (ja) 2017-10-05 2018-09-27 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4078A true CN111094078A (zh) 2020-05-01
CN111094078B CN111094078B (zh) 2024-02-13

Family

ID=65995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0444.0A Active CN111094078B (zh) 2017-10-05 2018-09-27 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5731B2 (zh)
JP (2) JP6876817B2 (zh)
CN (1) CN111094078B (zh)
WO (1) WO20190697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23596B2 (en) * 2018-08-13 2023-04-1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ir ba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11752964B2 (en) * 2019-04-25 2023-09-1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Driver airbag device
US11794681B2 (en) * 2019-09-17 2023-10-24 Autoliv Development Ab Driver seat airbag device
EP4063200A4 (en) * 2019-11-22 2023-12-0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DRIVER'S SEAT INFLATABLE SAFETY BAG TYPE DEVICE F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102416668B1 (ko) * 2020-07-16 2022-07-05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자동차의 운전석 에어백 장치
JP2023031802A (ja) 2021-08-25 2023-03-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6146A (en) * 1994-11-30 1996-05-14 Alliedsignal Inc. Fastenerless airbag mounting
JPH09263204A (ja) * 1996-03-29 1997-10-07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ためのバッ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687986A (en) * 1995-12-28 1997-11-18 Precision Fabric Group Attachment device for an inflatable protective cushion
WO1997047497A1 (fr) * 1996-06-12 1997-12-18 Autolive Japan Ltd. Procede de deploiement d'un airbag pour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des passagers, et deploiement proprement dit
JPH11321508A (ja) * 1998-03-18 1999-11-24 Denso Corp エアバッ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302433B1 (en) * 1998-10-23 2001-10-16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Co. Kg Gas bag for a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US20020005639A1 (en) * 2000-06-21 2002-01-17 Johannes-Alexander Varcus Airbag
US6361067B1 (en) * 1998-12-18 2002-03-2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irbag with interior deflection device
JP2002362274A (ja) * 2001-06-05 2002-12-18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416398A (zh) * 2000-03-07 2003-05-07 德尔菲技术公司 气囊模块
US20050116455A1 (en) * 2003-01-23 2005-06-02 Takata Corporation Airbag and airbag system
JP2010280253A (ja) * 2009-06-02 2010-12-16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1005923A (ja) * 2009-06-25 2011-01-1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1162012A (ja) * 2010-02-08 2011-08-25 Toyota Motor Corp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2774346A (zh) * 2011-05-12 2012-11-14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装置
CN103171511A (zh) * 2005-07-07 2013-06-26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装置
CN105818778A (zh) * 2016-04-19 2016-08-03 卢礼华 一种汽车坐垫安全气囊以及安装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2056B2 (ja) 1996-09-26 2002-06-1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11198750A (ja) * 1998-01-16 1999-07-27 Takata Kk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488249B2 (ja) 1998-09-14 2004-01-19 デルフィ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システムズ ソンウ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エアバッグ構造体
JP2001151061A (ja) 1999-11-26 2001-06-05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JP2002053000A (ja) * 2000-08-09 2002-02-19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
JP3870845B2 (ja) 2002-05-31 2007-01-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100129B2 (ja) * 2002-10-28 2008-06-11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134752B2 (ja) 2003-02-26 2008-08-20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648158B2 (en) 2003-04-03 2010-01-19 Takata Corporation Twin airbag
US7195279B2 (en) * 2003-09-04 2007-03-27 Autoliv Asp, Inc. Gas flow defl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irbag systems
US6926303B2 (en) 2003-10-06 2005-08-09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Inflatable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with inflation fluid deflector
US7556290B2 (en) 2006-09-27 2009-07-07 Autoliv Asp, Inc. Airbag cushion with a laced vent to optionally vent gas for out-of-position conditions
US7722080B2 (en) 2006-09-27 2010-05-25 Autoliv Asp, Inc. Airbag cushion with a flap vent to optionally vent gas for out-of-position conditions
US7614654B2 (en) 2005-12-07 2009-11-10 Autoliv Asp, Inc. Airbag cushion with diffuser with cinch tube to vent gas for out-of-position conditions
US7210702B2 (en) 2004-06-23 2007-05-01 Autoliv Asp, Inc. Airbag cushion with improved fabric deflector design
JP4281637B2 (ja) * 2004-07-09 2009-06-1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848141B2 (ja) 2005-06-08 2011-12-28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836494B2 (ja) 2005-06-08 2011-12-14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7230503A (ja) 2006-03-03 2007-09-13 Toyoda Gosei Co Ltd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618060B2 (en) * 2006-03-22 2009-11-17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ir bag module with an integral shield
JP4337850B2 (ja) 2006-08-25 2009-09-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597356B2 (en) 2007-06-05 2009-10-06 Autoliv Asp, Inc. Airbag cushions with gas deflectors and optional venting for out-of-position conditions
DE202007015431U1 (de) 2007-10-30 2008-12-24 Takata-Petri Ag Airbageinrichtung zum Schutz eines Fahrzeuginsassen
JP5109601B2 (ja) 2007-11-09 2012-12-2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883112B2 (en) 2008-05-27 2011-02-08 Autoliv Asp, Inc. Textile gas guide for inflatable curtain
KR101371621B1 (ko) 2008-12-05 2014-03-0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조수석 에어백 장치
JP2011126307A (ja) * 2009-12-15 2011-06-30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925962B2 (en) 2010-11-09 2015-01-0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Vehicle airbag structure
KR101241156B1 (ko) * 2010-11-23 2013-03-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무릎에어백
JP5883613B2 (ja) 2011-10-20 2016-03-15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878827B2 (ja) 2012-05-28 2016-03-08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インフレータ用ディフューザ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4065433A (ja) 2012-09-26 2014-04-17 Nippon Plast Co Ltd エアバッグ
US8764057B1 (en) 2013-01-17 2014-07-01 Autoliv Asp, Inc. Multi-chamber driver airbags
US8840139B1 (en) 2013-03-14 2014-09-23 Autoliv Asp, Inc. Airbag with deflector
JP5880489B2 (ja) 2013-06-25 2016-03-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9283921B2 (en) * 2013-11-21 2016-03-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river airbag module having multiple deployment paths
US9272685B2 (en) 2013-12-06 2016-03-01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ir bag with adaptive vent
JP6300505B2 (ja) * 2013-12-12 2018-03-28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14001781B4 (de) 2014-02-12 2020-08-2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assackmodul mit einer Steuereinrichtung
JP6102797B2 (ja) 2014-02-27 2017-03-2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422738B2 (ja) 2014-10-31 2018-11-14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84068B2 (ja) 2014-12-12 2019-10-02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7428308A (zh) 2015-04-11 2017-12-01 Am-安全公司 主动气囊排气系统
US9669794B2 (en) 2015-08-24 2017-06-06 Autoliv Asp, Inc. Airbag cushion stabilizers
US9676362B1 (en) 2016-04-15 2017-06-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chambered airbag with controlled pressure differentials
JP6726543B2 (ja) * 2016-07-01 2020-07-22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JP6783989B2 (ja) * 2017-06-28 2020-11-1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の折畳方法
CN110843718A (zh) 2018-07-30 2020-02-28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气囊
JP7043004B2 (ja) * 2018-09-27 2022-03-2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US11180103B2 (en) 2019-10-28 2021-11-23 Autoliv Asp, Inc. Frontal airbag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6146A (en) * 1994-11-30 1996-05-14 Alliedsignal Inc. Fastenerless airbag mounting
US5687986A (en) * 1995-12-28 1997-11-18 Precision Fabric Group Attachment device for an inflatable protective cushion
JPH09263204A (ja) * 1996-03-29 1997-10-07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ためのバッ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1997047497A1 (fr) * 1996-06-12 1997-12-18 Autolive Japan Ltd. Procede de deploiement d'un airbag pour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des passagers, et deploiement proprement dit
JPH11321508A (ja) * 1998-03-18 1999-11-24 Denso Corp エアバッ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302433B1 (en) * 1998-10-23 2001-10-16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Co. Kg Gas bag for a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US6361067B1 (en) * 1998-12-18 2002-03-2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irbag with interior deflection device
CN1416398A (zh) * 2000-03-07 2003-05-07 德尔菲技术公司 气囊模块
US20020005639A1 (en) * 2000-06-21 2002-01-17 Johannes-Alexander Varcus Airbag
JP2002362274A (ja) * 2001-06-05 2002-12-18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050116455A1 (en) * 2003-01-23 2005-06-02 Takata Corporation Airbag and airbag system
CN103171511A (zh) * 2005-07-07 2013-06-26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装置
JP2010280253A (ja) * 2009-06-02 2010-12-16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1005923A (ja) * 2009-06-25 2011-01-1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1162012A (ja) * 2010-02-08 2011-08-25 Toyota Motor Corp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2774346A (zh) * 2011-05-12 2012-11-14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装置
CN105818778A (zh) * 2016-04-19 2016-08-03 卢礼华 一种汽车坐垫安全气囊以及安装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98517A (ja) 2021-07-01
JP7054422B2 (ja) 2022-04-13
WO2019069796A1 (ja) 2019-04-11
CN111094078B (zh) 2024-02-13
JP6876817B2 (ja) 2021-05-26
JPWO2019069796A1 (ja) 2020-10-15
US20200331420A1 (en) 2020-10-22
US11235731B2 (en)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94078B (zh) 安全气囊装置
EP2263921B1 (en) Airbag device
US7681909B2 (en) Airbag device
US7213836B2 (en) Curtain air bag module
US20180354450A1 (en) Airbag device for passenger seat
CN106915324B (zh) 安全气囊装置
JP6574554B2 (ja) エアバッグ
US10093265B2 (en) Knee protecting air bag system
US20050189741A1 (en) Knee-bag and occupant leg protection apparatus
JP2005186891A (ja) 車両の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200029022A (ko) 승차인 보호 장치
KR20200003413A (ko)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JP5232422B2 (ja)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車両用シート
EP3363689B1 (en) Side airbag device
JP4460503B2 (ja) 衝突物保護装置
KR102609538B1 (ko) 드라이버 에어백 장치
KR101294985B1 (ko) 에어백 장치의 쿠션
JP6380064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1695234B1 (ko) 차량용 사이드 커튼 에어백
JP6754347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EP3514019B1 (en) Side airbag device
JP2013112300A (ja) エアバッグ
CN115702096A (zh) 步行者用安全气囊装置
KR101929553B1 (ko) 조수석 에어백 장치
KR20160032607A (ko) 동승석 에어백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