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4073A - 包括辅助部的车辆用内饰材料 - Google Patents

包括辅助部的车辆用内饰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4073A
CN111094073A CN201880049074.0A CN201880049074A CN111094073A CN 111094073 A CN111094073 A CN 111094073A CN 201880049074 A CN201880049074 A CN 201880049074A CN 111094073 A CN111094073 A CN 111094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groove
interior material
hem
surfac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90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4073B (zh
Inventor
全鹤秀
金德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4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4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56Dashboard l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01General aspects dealing with the joint area or with the area to be joined
    • B29C66/05Particular design of joint configurations
    • B29C66/305Decorative or coloured j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B32B2605/003Interior finish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2013/0293Connection or positioning of adjacent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用内饰材料,能够包括:基材部,形成有沟槽;表层部,配备有通过主缝线(seam)进行缝合的折边部并被包裹(wrapping)在上述基材部中;辅助部,被嵌入到上述折边部与上述沟槽之间;以及,装饰缝线(seam),以与上述折边部平行的方式形成于上述表层部中;其中,能够配备将上述辅助部对齐到上述基材部中的第1引导部以及将上述装饰缝线对齐到上述辅助部中的第2引导部中的至少一个。

Description

包括辅助部的车辆用内饰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内部的车辆用内饰材料。
背景技术
车辆用内饰材料是指安装在车辆内部的仪表板、门饰板、控制台等的内饰部件。车辆用内饰材料包括基材、安装在基材上方的垫层、安装在垫层上方的表层。
基材以复杂的立体形状形成,而表层采用布料或柔软的板状形状。
当利用表层对具有复杂立体形状的基材进行包裹时,如果表层没有被平坦地贴紧到基材上而是出现鼓起或褶皱等现象,则车辆用内饰材料会被判定为不良品。
此外,当形成于表层中的双针缝线、单针缝线等装饰缝线与折边部之间没有按照一定的间隔形成,即因为倾斜而导致间隔不一定时,车辆用内饰材料也会被判定为不良品。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简单、装饰缝线整齐对齐的车辆用内饰材料。
解决课题的方案
作为一实施例,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包括:基材部,形成有沟槽;表层部,被包裹(wrapping)在上述基材部中,利用可自由弯曲的柔软的材质制成;折边部,将上述表层部沿着折边部中心线利用主缝线(seam)进行缝合而成;辅助部,被嵌入到上述折边部与上述沟槽之间,用于将上述折边部结合到上述沟槽中;以及,装饰缝线(seam),相对于上述折边部或上述折边部中心线以一定的间隔形成于上述表层部。
作为一实施例,在上述辅助部被嵌入到上述沟槽中时,上述辅助部以与上述沟槽的延长方向一致的方式弯曲,上述辅助部使得上述折边部的延长方向、上述折边部中心线的延长方向以及上述装饰缝线的延长方向中的至少一个与上述沟槽的延长方向一致,上述辅助部为了将上述折边部固定到上述沟槽的一定的位置而对上述折边部的弹性变形以及弯曲变形进行抑制,采用比上述表层部更坚固的材质制成。
作为一实施例,上述折边部借助于主缝线被结合到上述辅助部的特定位置,上述辅助部中配备有以可插入到上述沟槽中的方式突出形成的第1引导部,形成上述装饰缝线之前的上述辅助部的第1引导部的截面形状与形成上述装饰缝线之后的上述辅助部的第1引导部的截面形状实际上一致。
作为一实施例,上述折边部借助于主缝线被结合到上述辅助部的特定位置,通过上述折边部以及上述辅助部的锁结而使得上述表层部与上述辅助部结合,插入到上述沟槽中的上述辅助部的突出部分在上述辅助部被插入到上述沟槽之前和之后的形状相同,在上述辅助部的突出部分中配备有用于将上述辅助部收容到上述沟槽的特定位置中的折曲或倾斜面。
作为一实施例,在将上述辅助部被插入到上述沟槽中的方向定义为第2方向而将与上述第2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第3方向时,配备有在向上述第2方向按压上述辅助部时使得上述辅助部沿着上述第3方向被收容到上述沟槽的特定位置中的第1引导部,并配备有在向上述第2方向按压上述辅助部时在相对于上述沟槽的一定高度上对上述辅助部的移动进行阻止的阻挡部。
作为一实施例,上述第1引导部包括上述辅助部的第1倾斜面、上述辅助部的第2倾斜面、上述沟槽的第1内壁以及上述沟槽的第2内壁中的至少一个,上述阻挡部是上述辅助部的第1倾斜面以及第2倾斜面相交的部分或上述沟槽的第1内壁以及第2内壁相交的部分。
发明效果
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用内饰材料,能够包括被插入到基材部的沟槽中的辅助部。此时,能够包括第1引导部、第2引导部以及阻挡部中的至少一个。
通过配备第1引导部、第2引导部或阻挡部,能够将折边部组装到基材部的特定位置,并使得装饰缝线与折边部或折边部中心线以平行的状态维持一定间距。
因此,能够借助于辅助部、第1引导部、第2引导部或阻挡部中的至少一个,防止裸露在外部的装饰缝线参差不齐的不良现象。
而且,因为不良率较低且制造比较容易,因此能够大幅度地改善车辆用内饰材料的生产性。
此外,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用内饰材料能够通过准确对齐的装饰缝线而提供美丽的外观。
附图说明
图1是对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用内饰材料进行图示的斜视图。
图2是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用内饰材料的截面图。
图3是对比较实施例进行图示的车辆用内饰材料的截面图。
图4是作为比较实施例的理论上的沟槽的截面图。
图5是作为比较实施例的实际上的沟槽的截面图。
图6是对比较实施例的装饰缝线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图7是对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用内饰材料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图8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基材部截面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图9是对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用内饰材料的装饰缝线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图10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其他车辆用内饰材料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图11是对适用本发明的翼状切开部进行图示的部分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对车辆用内饰材料100进行图示的概要图,图2是车辆用内饰材料100的概要性截面图。
在附图中所图示的车辆用内饰材料100,能够包括基材部110以及表层部130。
基材部110能够形成车辆用内饰材料的骨架。车辆用内饰材料能够是如仪表板、控制台、门饰板、杂物箱(glove box)、填充装饰物等。在图1中作为基材部110的示例,对安装在车辆内部前侧的仪表板进行了图示。仪表板中能够配备形成于前方玻璃一侧并向前方玻璃吹出空气的第1吹气孔101,以及形成于侧面玻璃窗一侧并向侧面玻璃窗或车内吹出空气的第2吹气孔103。
基材部110是为车辆用内饰材料100提供刚性的构成部分,能够被安装在车辆中。
基材部110能够使用如聚丙烯、聚乙烯等合成树脂、木材、金属等作为材料制成。基材部110为了减少在发生碰撞时使用者受到的伤害并提供美丽的外观,能够以具有如曲面、屈曲面、凹凸面等的非平面型立体形状形成。
为了防止在碰撞到车辆用内饰材料时受到的伤害并改善触碰车辆用内饰材料时的触感,在基材部110与表层部130之间能够插入垫部150。
垫部150能够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体。作为一实例,垫部150能够包括相向配置的第1外皮151和第2外皮152以及被插入到第1外皮151与第2外皮152之间的纤维层153。纤维层153中能够包括细丝以规则或不规则的形态缠绕而成的棉花或编织物。纤维层153也能够利用如海绵、橡胶等形成。
第1外皮151和第2外皮153在防止形成纤维层153的部件外露的同时,还能够替代纤维层153结合到基材部110以及表层部153。作为一实例,第1外皮151能够被粘接到基材部110,而第2外皮152能够被粘接到表层部130。
接下来,在本说明书中为了说明的便利而排除了垫部150,但是垫部150能够在与表层部130结合的状态下与表层部130一起被折叠或与表层部130一起被包裹到基材部110中。包裹(wrapping)是指在将柔软的表层部130拉拽紧绷的同时将其以无褶皱以及无鼓起的状态覆盖到基材部110中。
表层部130用于提升质感、提升触感以及提供美丽的外观,包括天然皮革、人造皮革以及织物等,是能够自由弯曲的柔软的材质。
被包裹到基材部110上的表层部130的端部能够被折叠到基材部110末端的内侧,并与基材部110的底面或内侧壁面结合。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将表层部130的端部结合到基材部110的底面或内侧壁面,则可能会因为表层部130的伸缩性而导致在表层部130上形成褶皱。
在表层部130与基材部110之间能够介有粘接剂。在有垫部150存在的情况下,在垫部150具体来讲是在第1外皮151与基材部110之间能够介有粘接剂。
上述粘接剂能够是在常温状态下不具有粘接力,而只有在高于常温的特定设定温度范围内具有粘接力。在将表层部13包裹到基材部110上之后,能够将车辆用内饰材料100加热到粘接剂工作的设定温度。借助于被加热到设定温度的粘接剂,基材部110与表层部130能够被相互粘接。
在已经借助于粘接剂完成粘接之后就很难再去除表层部130上形成的褶皱,因此应尽可能地在包裹工程中去除褶皱或鼓起现象。
在被包裹到基材部110之前,表层部130能够以平面薄片形态制备。通过利用曲线的折边部230对平面薄片形态的多块表层部130进行缝合,表层部130能够形成与基材部110的外形匹配的立体形状。
表层部130能够以折边部230为基准,包括一侧的第1薄片131以及另一侧的第2薄片132。表层部130能够包括对基材部110的第1区域进行覆盖的第1薄片131以及对基材部110的第2区域进行覆盖的第2薄片132。
在表层部130的一侧面能够突出形成通过利用主缝线231(seam)对第1薄片131以及第2薄片132进行缝合的折边部230。
在基材部110上能够形成为了对表层部130的固定基准位置进行确定而供折边部230结合的沟槽118(trench)。
折边部230为了对表层部130相对于基材部110的对齐状态进行引导,或为了对以折边部230为基准向两侧拉拽紧绷表层部130时的力量提供支撑,必须被牢固地嵌入到沟槽118中以避免发生晃动。
图3是对不属于本发明的比较实施例的折边部230进行图示的截面图。在第1薄片131的边缘与第2薄片132的边缘的外侧面与外侧面相向重叠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利用主缝线231进行缝合而形成折边部230。主缝线231相当于在将第1薄片131的边缘与第2薄片132的边缘相互抵接的状态下进行缝合的绳或线。
通过向比较实施例的折边部230添加缝线垫250以及补充材料260,能够使折边部230形成水滴形状的弹性体。水滴形状的弹性体在被插入到沟槽118中之后将发生弹性变形,借助于被插入到沟槽118中的水滴形状的弹性力,能够使表层部130被临时固定。
缝线垫250(seam pad)能够包括以水滴形状对向基材部110突出的折边部230进行包裹的皮革、布等。
补充材料260能够是被插入到折边部230与缝线垫250之间并对折边部230的水滴形状进行强化的手段。
当折边部230被插入到沟槽118中时,补充材料260以及缝线垫250将发生弹性变形并对折边部230与沟槽118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从而形成位置固定力。
缝线垫250的一端能够借助于主缝线231被缝合到第1薄片131的边缘内侧面,而缝线垫250的另一端能够借助于主缝线231被缝合到第2薄片132的边缘内侧面。通过形成主缝线231的单次缝纫操作,能够一次性地对缝线垫250的一端以及另一端、第1薄片131的边缘、第2薄片132的边缘以及补充材料260完成缝合。
在表层部130中与折边部230相反的一面,能够因为第1薄片131与第2薄片132被卷入而形成折边部中心线240。
在折边部中心线240的两侧,能够形成包括双针缝线(stitch)或单针缝线的装饰缝线233(seam)。因为装饰缝线233以及折边部中心线240会裸露在外部,因此需要在相互之间维持一定的间隔,即需要以不歪曲的直线或曲线形成。
装饰缝线233能够以与折边部230或折边部中心线240维持一定间隔的状态平行地形成于表层部130。
当借助于缝线垫250或补充材料260形成水滴形状的折边部230被插入到沟槽118中并发生弹性变形时,能够形成表层部130的结合力。在借助于如上所述的弹性变形进行固定时,在对第1薄片131进行拉拽的力量F1作用时,可能会导致第2薄片132被拉动移位的问题发生。同理,在对第2薄片132进行拉拽的力量F2作用时,可能会导致第1薄片131被拉动移位的问题发生。因此,作业人员需要反复地执行用于对第1薄片131或第2薄片132上的褶皱进行去除的作业。
装饰缝线233需要与折边部230或折边部中心线240维持一定的距离d。如果被插入到沟槽118中的折边部230发生旋转、歪曲或相对于沟槽118的弹性变形量在延长方向上发生变动,如图6所示,装饰缝线233也必然会发生歪曲。
当折边部中心线240发生歪曲或装饰缝线233发生歪曲时,则作为车辆用内饰材料100可能会被判定为不良品。在表层部130借助于粘接剂被完全结合到基材部110中的状态下,单纯地缝线歪曲就有可能会导致车辆用内饰材料整体被判定为不良品的现象。
因为只有缝线垫250、折边部230、补充材料260以水滴形状弹性结合到沟槽118中,因此折边部230有可能会在沟槽118的内部发生直线移动或旋转移动。此时,因为折边部中心线240或装饰缝线233脱离规定的位置发生歪曲而导致的不良品问题,只能完全依赖于作业人员的反复作业而进行解决。
此外,因为被插入到沟槽118中的折边部230的移动而导致的装饰缝线233对齐不良的问题,还有可能会因为模具拔模角度
Figure BDA0002377288200000071
而进一步加剧。
图4作为比较实施例,是形成理论形状的沟槽118的基材部110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因为基材部110是3D立体形状,因此与基材部110的表面垂直的法向量能够根据沟槽118的位置朝向不同的方向。
在第1位置A上,基材部110能够具有向左侧倾斜的倾斜面。在第2位置B上,基材部110能够具有与地面水平的倾斜面。在第3位置C上,基材部110能够具有向右侧倾斜的倾斜面。四边形形状的沟槽118,能够以与基材部110的各个倾斜面垂直的状态形成。
在利用模具注塑形成合成树脂材质的基材部110时,在模具上能够配备有用于形成沟槽118的突出部或核心。将配备有突出部或核心的模具从基材部110脱离的方向应朝向一个方向,即因为模具拔模角度
Figure BDA0002377288200000072
无法同时考虑到第1位置至第3位置的特性,因此只能全部朝向同一个方向。
根据模具拔模角度
Figure BDA0002377288200000073
模具的核心在第2位置B的沟槽118上能够轻易地被拔出,但是因为会被第1位置A的沟槽118的侧壁或第3位置C的沟槽118的侧壁阻挡而无法从沟槽118中脱离。因此,在各个位置上的沟槽118被充分硬化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难以顺利拔出模具的问题发生。与此相反,在各个位置上的沟槽118没有被充分硬化的状态下,在强制拔出模具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对沟槽118的侧壁造成碾压的问题发生。
图5作为比较实施例,是实际上的沟槽118的截面图。考虑到模具的轻易脱离或模具的强制脱离,各个沟槽118的侧壁中的一个将变更为与模具拔模角度
Figure BDA0002377288200000074
相同的方向。
作为一实例,因为在第1位置A上的沟槽118的右侧壁阻碍模具的脱离,因此将其右侧壁变更为与模具拔模角度
Figure BDA0002377288200000081
相同的方向,而且因为第3位置C上的沟槽118的左侧壁阻碍模具的脱离,因此将其左侧壁变更为与模具拔模角度
Figure BDA0002377288200000082
相同的方向。
此时因为沟槽118具有按照模具拔模角度
Figure BDA0002377288200000083
进行变形的侧壁,因此折边部230脱离正确位置的现象会更加严重。被插入到沟槽118中的折边部230在沟槽118内部的弹性固定力会被削弱且其移动量会有所增加。其结果如图6所示,会导致折边部中心线240或装饰缝线233脱离预定的轨迹歪曲形成的不良品现象发生。
图7是对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用内饰材料100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图7的(a)和(b)对车辆用内饰材料100的截面进行了图示,图7的(a)是将表层部130安装到基材部110之前的状态。图7的(b)是将表层部130安装到基材部110之后的状态。图7的(c)是对辅助部300进行图示的斜视图。
为了防止装饰缝线233歪曲的不良品问题并改善因为折边部230与沟槽118之间的结合力削弱而导致的包裹不良问题,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用内饰材料100能够包括被嵌入到折边部230与沟槽118之间的辅助部300。借助于适用本发明的辅助部300以及沟槽118的结合,能够防止折边部230发生移动并确保装饰缝线233正确地追踪预定的轨迹。
作为一实施例,能够包括将辅助部300对齐到基材部110中的第1引导部310、将装饰缝线233对齐到辅助部300中的第2引导部320以及对辅助部300相对于沟槽118的锁结高度进行限制的阻挡部中的至少一个。
辅助部300能够沿着折边部230延长形成。能够按照在基材部110的表面沿着3维方向延长的沟槽118的轨迹,在3维方向上对折边部230进行缝合。辅助部300能够沿着与折边部230相同的轨迹弯曲并从沟槽118的起始点延长到终止点。因此,辅助部300能够采用可以沿着延长方向进行弯曲的合成树脂材质。
此外,与比较实施例不同,在本发明中能够对折边部230在沟槽118内部的移动进行抑制。与辅助部300按照沟槽118的形状发生弹性变形以及形状变化的比较实施例不同,适用本发明的辅助部300采用其截面形状维持设定形状的合成树脂材质。
在沟槽118上能够形成相向的第1内壁391以及第2内壁392。第1内壁391能够具有在将辅助部300插入到沟槽118中时通过物理性干涉使辅助部300向第2内壁392方向移动的屈曲或倾斜。第2内壁392能够具有在将辅助部300插入到沟槽118中时通过物理性干涉使辅助部300向第1内壁391方向移动的屈曲或倾斜。
第1引导部310包括第1内壁391的屈曲或倾斜、第2内壁392的屈曲或倾斜中的至少一个并将辅助部300收纳到沟槽118中的规定位置。沟槽118能够具有其直径向下逐渐变小的“V”字形形状的截面。
此外,第1引导部310也能够配备于辅助部300中。第1引导部310包括被插入到沟槽118中的辅助部300的突出部分,能够包括在辅助部300的一侧和另一侧形成的第1倾斜面311和第2倾斜面312中的至少一个。
第1倾斜面311能够具有在被插入到沟槽118中时通过物理性干涉使辅助部300向第2倾斜面312方向移动的屈曲或倾斜。第2倾斜面312能够具有在被插入到沟槽118中时通过物理性干涉使辅助部300向第1倾斜面311方向移动的屈曲或倾斜。第1倾斜面311能够以与沟槽118的第1内壁391平行的方式形成。第2倾斜面312能够以与沟槽118的第2内壁392平行的方式形成。
作为一实例,第1引导部310能够通过第1倾斜面311和第2倾斜面312具有“V”字形形状的截面。配备有第1引导部310的辅助部300能够具有倒三角形形状的截面。
通过配备第1引导部310,即使是辅助部300的端部f1在不是沟槽118的设定位置f0的任意方向上被插入到沟槽118中,也能够使辅助部300的端部f1沿着第1内壁391的屈曲或倾斜滑动并向第2内壁392一侧进行移动,从而被收纳到沟槽118的设定位置f0中。
当辅助部300的端部f1拟超过设定位置f0向第2内壁392一侧脱离,因为与第2内壁392相接的端部f1的移动会被第2内壁392的屈曲或倾斜阻止,因此能够被准确地对齐到沟槽118的设定位置f0中。
当辅助部300受到为了将其插入到沟槽118中而对辅助部300进行按压的垂直荷重作用时,为了生成用于将辅助部300收纳到沟槽118的设定位置f0中的水平分力而在辅助部300或沟槽118中形成的倾斜或屈曲就是第1引导部310。
此外,与第1内壁391相接的第1倾斜面311能够阻止辅助部300向第1内壁391一侧移动的现象,而与第2内壁392相接的第2倾斜面312能够阻止辅助部300向第2内壁392一侧移动的现象。因此,作业人员能够以被固定到沟槽118的规定位置上的折边部230为基准自由地对表层部130的两侧进行拖拽,从而大幅度地提升表层部130的包裹生产性。即使是在不使用粘接剂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利用标线压片将折边部中心线240强力压迫到沟槽118中的状态下自由地对表层部130进行拖拽。
此外,借助于屈曲或倾斜形成的第1内壁391以及第2内壁392,能够形成与模具拔模角度
Figure BDA0002377288200000101
无关的稳定地维持相同形状的沟槽118。
图8是配备有适用本发明的第1引导部310的沟槽118的截面图。适用本发明的沟槽118能够包括形成有屈曲或倾斜的第1内壁391以及第2内壁392。借此,与第1位置A、第2位置B以及第3位置C无关,能够防止因为模具拔模角度
Figure BDA0002377288200000102
而导致的沟槽118形状被碾压破坏的现象,并解决模具脱离困难的问题。其结果,适用本发明的沟槽118能够以与其位置无关的相同的形状形成。因此,能够利用与其位置无关的相同形状的辅助部300确保基材部110与折边部230的锁结位置的准确性,因此能够使装饰缝线233或折边部中心线240无歪曲地形成于正确的位置上。
重新参阅图7,在辅助部300的一侧面形成插入到沟槽118中的第1引导部310时,在辅助部300的另一侧面能够形成可供折边部230插入的第2引导部320。
第2引导部320能够包括配备于辅助部300的上侧面且可供折边部230插入的凹槽。作为一实例,当折边部230具有四边形的截面时,第2引导部320能够以四边形截面的凹槽形状形成。
当折边部230被插入到第2引导部320时,折边部230将被对齐到辅助部300,而且与折边部230对齐的装饰缝线233也将自然地对齐到辅助部300。因为折边部中心线240能够以对齐到标线压片(未图示)中的状态被按压且用于形成装饰缝线233的缝纫机的机针以与标线压片相隔一定间距的状态被固定,因此在将折边部240的中心线240对齐到标线压片时,装饰缝线233也将自然地以与折边部中心线240平行的状态以相同的间距形成。在折边部230被组装到辅助部300的正确位置时,装饰缝线233也能够在辅助部300的正确位置上形成。
即,辅助部300借助于第1引导部310被对齐到基材部110,而装饰缝线233以及折边部中心线240借助于第2引导部被对齐到辅助部300。阻挡部用于对辅助部300相对于沟槽118的结合高度进行限制。借此,装饰缝线233能够借助于辅助部300被对齐到基材部110的正确的位置上。
因为折边部中心线240借助于第1引导部310以及第2引导部320被准确地对齐到基材部110,因此与折边部中心线240相距间隔d的机针所形成的装饰缝线244也能够被准确地对齐到基材部110。
因此,借助于第1引导部310、第2引导部320以及阻挡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大幅度地改善折边部中心线240或装饰缝线233歪曲的不良品问题。此外,因为能够免去将折边部中心线240或装饰缝线233反复地矫正到与沟槽118的设定位置f0平行的位置上的包裹作业,因此还能够大幅度地改善生产性。
此外,因为只要作业人员通过折边部230单纯地将辅助部300按压到沟槽118中就能够使折边部230以及装饰缝线233维持正确的位置,因此还具有能够容易且快速地完成制造的优点。
图9是对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用内饰材料100的装饰缝线233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借助于辅助部300、第1引导部310以及第2引导部320,能够使折边部230被正确地插入到沟槽118中。因此,被对齐到折边部230中的折边部中心线240以及装饰缝线233将如图9所示,不会发生歪曲而是能够被准确地对齐到沟槽118以及基材部110上。
被准确地对齐到基材部110上的折边部中心线240以及装饰缝线233不仅能够提供美丽的外观,还能够解决不良品问题。
辅助部300能够通过装饰缝线233被缝合到表层部130上,或通过主缝线231被缝合到折边部230上。当在折边部230被插入到形成于辅助部300另一侧面的第2引导部320中的状态下进行缝合时,不仅能够保障辅助部300与表层部130/折边部230之间的稳固的结合,同时还能够使装饰缝线233被准确地对齐到辅助部300上。
作为一实例,在如图7所示的辅助部300中,能够配备通过装饰缝线233被缝合到表层部130中的第1翼部330。借助于第1翼部330,能够使装饰缝线233被准确地对齐到辅助部300上。
在基材部110中沟槽118入口的周边,能够形成对第1翼部330进行阻挡的断坎部381。断坎部381能够在以折边部230为基准对表层部130进行拖拽紧绷的工程中,防止辅助部300从沟槽118中发生脱离。此外,断坎部381还能够防止表层部130在基材部110的表面以与第1翼部330的厚度对应的高度鼓起的现象,从而使表层部130维持一定的粘贴高度。
图10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另一种车辆用内饰材料100进行图示的概要图。
在辅助部300中,还能够配备通过主缝线231被缝合到折边部230中的第2翼部340。借助于被缝合到折边部230中的第2翼部340,能够使折边部230被准确地对齐到辅助部300上。
因为装饰缝线233处于以一定的距离d对齐到折边部230上的状态,因此装饰缝线233也能够借助于折边部230被准确地排列到辅助部300上。
因此,即使是适用如图10所示的辅助部300,也能够得到如图9所示的装饰缝线233被准确地对齐到基材部110上的效果。
图11对适用本发明的辅助部300的另一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当沟槽118沿着3维轨迹延长时,辅助部300也将向延长方向弯曲并与沟槽118的轨迹保持一致,而为了使辅助部300在延长方向上的弯曲更加容易,能够配备翼状切开部332。翼状切开部332是通过对形成于辅助部300两侧面上的第1翼部330中的一部分进行切开而形成,能够使第1翼部330以无鼓起的状态良好地贴紧到沟槽118的周边。

Claims (20)

1.一种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部,形成有沟槽;
表层部,被包裹在上述基材部中,利用可自由弯曲的柔软的材质制成;
折边部,将上述表层部沿着折边部中心线利用主缝线进行缝合而成;
辅助部,被嵌入到上述折边部与上述沟槽之间,用于将上述折边部结合到上述沟槽中;以及,
装饰缝线,相对于上述折边部或上述折边部中心线以一定的间隔形成于上述表层部;
其中,在上述辅助部被嵌入到上述沟槽中时,上述辅助部以与上述沟槽的延长方向一致的方式弯曲,
上述辅助部使得上述折边部的延长方向、上述折边部中心线的延长方向以及上述装饰缝线的延长方向中的至少一个与上述沟槽的延长方向一致,
上述基材部中配备有用于对上述辅助部进行对齐的第1引导部,
上述第1引导部包括配备于上述辅助部上的第1倾斜面以及第2倾斜面和配备于上述沟槽上的第1内壁以及第2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部沿着上述折边部延长形成,
上述辅助部包括在沿着上述辅助部的延长方向弯曲时能够使截面形状维持设定形状的合成树脂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部沿着与上述折边部的延长方向、上述折边部中心线的延长方向、上述装饰缝线的延长方向以及上述沟槽的延长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一致的第1方向以具有相同截面形状的方式延长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沟槽中形成相向的上述第1内壁以及上述第2内壁,
在相对于上述沟槽对上述辅助部进行按压时,
上述第1内壁具有通过物理性干涉使上述辅助部向上述第2内壁移动的屈曲或倾斜,
上述第2内壁具有通过物理性干涉使上述辅助部向上述第1内壁移动的屈曲或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沟槽以及上述辅助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具有“V”字形形状的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辅助部的一侧面形成插入到上述沟槽中的上述第1引导部,
在上述辅助部的另一侧面形成可供上述折边部插入的上述第2引导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辅助部中配备有用于对上述装饰缝线进行对齐的第2引导部,
在上述折边部被插入到上述第2引导部中时,上述装饰缝线形成于上述辅助部的规定位置,
在上述第1引导部被插入到上述沟槽中时,上述辅助部被对齐到上述基材部,
上述装饰缝线借助于上述第1引导部以及上述第2引导部被对齐到上述基材部的规定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部借助于上述装饰缝线被缝合到上述表层部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部中配备有借助于上述装饰缝线被缝合到上述表层部中的第1翼部,
上述装饰缝线借助于上述第1翼部被对齐到上述辅助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辅助部的两侧面配备有第1翼部,
在上述基材部中上述沟槽的入口周围形成有用于插入上述第1翼部的断坎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辅助部的两侧面配备有第1翼部,
在上述第1翼部中配备有对上述第1翼部的一部分进行切开而形成的翼状切开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饰缝线在相对于上述折边部的固定位置形成,
上述装饰缝线借助于上述折边部以及上述辅助部的结合而被对齐到上述辅助部的规定位置,
在上述辅助部被插入到上述沟槽中时,上述装饰缝线以及上述折边部中心线形成一定的间隔并被对齐到上述基材部的一定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辅助部被插入到上述沟槽中的方向定义为第2方向而将与上述第2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第3方向时,
配备有在向上述第2方向按压上述辅助部时在相对于上述沟槽的一定高度上对上述辅助部的移动进行阻止的阻挡部,
上述阻挡部是上述辅助部的第1倾斜面以及第2倾斜面相交的部分或上述沟槽的第1内壁以及第2内壁相交的部分。
14.一种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部,形成有沟槽;
表层部,被包裹在上述基材部中,利用可自由弯曲的柔软的材质制成;
折边部,将上述表层部沿着折边部中心线利用主缝线进行缝合而成;
辅助部,被嵌入到上述折边部与上述沟槽之间,用于将上述折边部结合到上述沟槽中;以及,
装饰缝线,相对于上述折边部或上述折边部中心线以一定的间隔形成于上述表层部;
其中,在上述辅助部被嵌入到上述沟槽中时,上述辅助部以与上述沟槽的延长方向一致的方式弯曲,
上述辅助部使得上述折边部的延长方向、上述折边部中心线的延长方向以及上述装饰缝线的延长方向中的至少一个与上述沟槽的延长方向一致,
上述辅助部中配备有借助于上述主缝线被缝合到上述这边部中的第2翼部。
15.一种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部,形成有沟槽;
表层部,被包裹到上述基材部;
折边部,将上述表层部沿着折边部中心线利用主缝线进行缝合而成;
辅助部,被嵌入到上述折边部与上述沟槽之间,用于将上述折边部结合到上述沟槽中;以及,
装饰缝线,相对于上述折边部或上述折边部中心线以一定的间隔形成于上述表层部;
其中,在上述辅助部被嵌入到上述沟槽中时,上述辅助部以与上述沟槽的延长方向一致的方式弯曲,
上述辅助部使得上述折边部的延长方向、上述折边部中心线的延长方向以及上述装饰缝线的延长方向中的至少一个与上述沟槽的延长方向一致,
上述辅助部中配备有可供上述折边部插入的凹槽,
上述表层部包括在利用上述主缝线进行缝合之前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的第1薄片以及第2薄片,
在利用上述主缝线对上述第1薄片以及上述第2薄片进行缝合时,属于上述第1薄片的边缘的第1端部从上述第1薄片向被插入到上述辅助部的上述凹槽中的方向弯折,属于上述第2薄片的边缘的第2端部从上述第2薄片向被插入到上述辅助部的上述凹槽中的方向弯折,
裸露到外部的上述第1薄片的外侧面延长形成的上述第1端部的第1表面以及裸露到外部的上述第2薄片的外侧面延长形成的上述第2端部的第2表面,在形成上述主缝线之后以相向的状态接触并形成端部接触面,
上述第1端部的上述第1表面的相反面即第1背面以及上述第2端部的上述第2表面的相反面即第2背面,在形成上述主缝线之后位于以上述端部接触面为基准的对称位置并形成上述折边部的端部裸露面,
上述辅助部的凹槽由两侧壁以及上述两侧壁之间的底面形成,
上述端部裸露面在被插入到上述辅助部的凹槽中时与上述凹槽的上述两侧壁接触,
形成上述折边部的上述第1端部以及上述第2端部从上述主缝线向上述凹槽的上述底面方向延长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沟槽中形成相向的第1内壁以及第2内壁,
在相对于上述沟槽对上述辅助部进行按压时,
上述第1内壁具有通过物理性干涉使上述辅助部向上述第2内壁移动的屈曲或倾斜,
上述第2内壁具有通过物理性干涉使上述辅助部向上述第1内壁移动的屈曲或倾斜。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部借助于上述装饰缝线被缝合到上述表层部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部中配备有借助于上述装饰缝线被缝合到上述表层部中的第1翼部,
上述装饰缝线借助于上述第1翼部被对齐到上述辅助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辅助部的两侧面配备有第1翼部,
在上述第1翼部中配备有对上述第1翼部的一部分进行切开而形成的翼状切开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部中配备有借助于上述主缝线被缝合到上述这边部中的第2翼部。
CN201880049074.0A 2017-07-21 2018-07-04 包括辅助部的车辆用内饰材料 Active CN1110940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93033A KR101837964B1 (ko) 2017-07-21 2017-07-21 보조부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내장재
KR10-2017-0093033 2017-07-21
PCT/KR2018/007559 WO2019017624A1 (ko) 2017-07-21 2018-07-04 보조부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내장재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4073A true CN111094073A (zh) 2020-05-01
CN111094073B CN111094073B (zh) 2023-03-17

Family

ID=61660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9074.0A Active CN111094073B (zh) 2017-07-21 2018-07-04 包括辅助部的车辆用内饰材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39900A1 (zh)
EP (1) EP3656612A4 (zh)
KR (1) KR101837964B1 (zh)
CN (1) CN111094073B (zh)
WO (1) WO201901762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5279A (zh) * 2017-11-06 2020-06-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成型品单元及树脂成型品单元的成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03846B1 (ko) * 2018-10-31 2021-01-15 주식회사 서연이화 차량용 내장재의 스티치 구조체 및 이의 제작방법
FR3112513B1 (fr) * 2020-07-15 2022-07-22 Renault Sas Panneau intérieur de porte latéral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53435A (ja) * 2003-08-07 2005-03-03 Kasai Kogyo Co Ltd 加飾部品並びに自動車用内装部品
CN101010210A (zh) * 2004-09-09 2007-08-01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在表面装饰材料上进行了双十字形状针迹加工所制的车辆用内部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052537A (ja) * 2008-08-27 2010-03-11 Kanto Auto Works Ltd 表皮材、および内装品
CN102729914A (zh) * 2011-03-29 2012-10-17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车厢内用装饰树脂零件及其安装方法
DE102012203012A1 (de) * 2012-02-28 2013-08-29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innenverkleidungsteils sowie Fahrzeuginnenverkleidungsteil
KR20140128757A (ko) * 2013-04-29 2014-11-06 존슨콘트롤즈 오토모티브 인테리어 코리아 주식회사 스티치 라인 정렬가이드부를 갖는 자동차 도어트림의 암레스트
CN204109921U (zh) * 2013-10-04 2015-01-21 盟和产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内饰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4969B2 (en) * 2007-04-23 2010-01-12 Honda Motor Co., Ltd. Cover for interior trim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EP2230132B1 (de) * 2009-03-18 2016-05-25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Verbundteil zur Verkleidung von Kraftfahrzeuginnenräumen
JP2011194932A (ja) * 2010-03-17 2011-10-06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内装品
DE102014225944A1 (de) * 2014-12-15 2016-06-16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Formteil, Fahrzeuginnenverkleidungsteil sowi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Formteils bzw. des Fahrzeuginnenverkleidungsteils
KR101648092B1 (ko) * 2016-01-29 2016-08-24 존슨콘트롤즈 오토모티브 인테리어 코리아 주식회사 복수지점의 레이저 조사를 이용한 자동차 도어트림 암레스트의 스티치 라인 정렬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53435A (ja) * 2003-08-07 2005-03-03 Kasai Kogyo Co Ltd 加飾部品並びに自動車用内装部品
CN101010210A (zh) * 2004-09-09 2007-08-01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在表面装饰材料上进行了双十字形状针迹加工所制的车辆用内部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052537A (ja) * 2008-08-27 2010-03-11 Kanto Auto Works Ltd 表皮材、および内装品
CN102729914A (zh) * 2011-03-29 2012-10-17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车厢内用装饰树脂零件及其安装方法
DE102012203012A1 (de) * 2012-02-28 2013-08-29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innenverkleidungsteils sowie Fahrzeuginnenverkleidungsteil
KR20140128757A (ko) * 2013-04-29 2014-11-06 존슨콘트롤즈 오토모티브 인테리어 코리아 주식회사 스티치 라인 정렬가이드부를 갖는 자동차 도어트림의 암레스트
CN204109921U (zh) * 2013-10-04 2015-01-21 盟和产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内饰部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5279A (zh) * 2017-11-06 2020-06-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成型品单元及树脂成型品单元的成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17624A1 (ko) 2019-01-24
EP3656612A1 (en) 2020-05-27
EP3656612A4 (en) 2021-04-14
CN111094073B (zh) 2023-03-17
KR101837964B1 (ko) 2018-03-13
US20200139900A1 (en) 2020-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94073B (zh) 包括辅助部的车辆用内饰材料
JP4713998B2 (ja) 自動車用内装部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090285A1 (en) Method of sewing a decorative seam and trim component made by that method
JP4911582B2 (ja) ステッチラインを有する表皮の貼着方法
EP1698519A1 (en) Vehicular interior part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070193673A1 (en) Vehicular interior part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60032507A1 (en) Stitch line forming method
CN104943621B (zh) 具有覆皮的产品的末端部结构
CN107075764B (zh) 用于暗针缝制成形部件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由该方法形成的部件
US8293055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vehicular interior part
JP6693366B2 (ja) 内装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60484A (ja) 自動車用内装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自動車用内装品
JP6151117B2 (ja) ステッチ付表皮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5046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KR101929369B1 (ko) 보조부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내장재
JP2008012765A (ja) 車両用内装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76341A (ja) 表皮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008238B1 (ko) 패치부로 랩핑된 차량용 내장재
JP6750419B2 (ja) 表皮及び表皮の製造方法
JP5924274B2 (ja) 表皮付き製品の製造方法
JP7190274B2 (ja) 表皮材ステッチ構造および乗物用内装材の製造方法
JP5514588B2 (ja) 縫製装置用押さえ治具、表皮材縫製装置、表皮材および表皮材の製造方法
KR101992291B1 (ko) 캐릭터 라인이 구비된 차량용 내장재
JP6398852B2 (ja) ステッチ加飾付き内装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984911B1 (ko) 스킨부로 랩핑된 차량용 내장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