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7583B - 低端羧基pbt树脂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低端羧基pbt树脂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7583B
CN111087583B CN201811235095.XA CN201811235095A CN111087583B CN 111087583 B CN111087583 B CN 111087583B CN 201811235095 A CN201811235095 A CN 201811235095A CN 111087583 B CN111087583 B CN 1110875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titanium
acid
catalyst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350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87583A (zh
Inventor
关震宇
王睿
章瑛虹
熊金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2350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875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87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7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87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7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3Terephtha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5Germanium, tin, lead,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or compound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端羧基PBT树脂的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PBT聚合过程中端羧基不易控制,导致切片粘度降低,颜色发黄,从而影响PBT树脂的品质的问题,通过采用一种低端羧基PBT树脂的制备方法,采用按照如下组成所述原料反应后得到的催化剂进行制备:(1)具有以下通式的钛化合物Ti(OR)4;(2)选自具有2~10个碳原子的二醇B;(3)选自元素周期表IIA中的一种金属化合物C;(4)选自有机酸中的至少一种脂肪族有机酸D,以精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为原料加入该催化剂,最终得到低端羧基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工业化生产中。

Description

低端羧基PBT树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端羧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是由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甲酯与丁二醇(BDO)缩聚而成的是热塑性聚酯,具有易加工、良好耐高温、耐湿、耐油等性能,已广泛用于汽车、机械、仪表、电子电气、家用电器、轻纺及民用等领域。
PBT的合成工艺主要有酯交换法和直接酯化法,而随着高纯度的PTA出现和直接酯化高效催化剂的开发,直接酯化法已成为当前PBT生产的主要方式。目前PBT合成常用的催化剂为有机钛酸酯类化合物,如钛酸四丁酯,钛酸四异丙酯等,使用传统催化剂制备的PBT也存在耐水解性差,色相随生产时间延长而变差的问题。这主要跟聚酯中端羧基(-COOH)的含量有关,其主要来源于未酯化的残存羧基和热降解、热氧化的降解等反应。酯化反应的程度和均匀性决定了产物中端羧基含量的高低。端羧基含量是衡量PBT树脂品质的重要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反映聚酯切片的热稳定性,影响PBT产品的纺丝质量和增粘效率。若端羧基值偏高,长链分子端基的反应活性将会增加,同时产生较多小分子物质,引起酯基的酸解副反应,使切片粘度降低,颜色发黄,从而影响PBT树脂的品质。
专利CN201610755418.2公开了通过酯化阶段采用更低负压及更长酯化停留时间,降低了后续反应熔体中端羧基含量;通过在终缩聚时控制反应时间以及熔体粘度,在液相增粘阶段加入端羧基扩链剂,实现了进一步降低熔体中端羧基含量,但由于其中掺杂了扩链剂等其他物质,在实际生产中会影响树脂的纺丝性和成塑性,同时采用强化工艺的方式,也会增加能耗,提高成本。
论文J.of App Poly.Sci Vol 45,371-73(1992)中公开了在聚合工艺中添加碱式盐的方式,然而其使用的催化剂是钛酸四丁酯,仍存在水解问题。
专利CN201210280340.5公开了一种抗水解PBT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PBT树脂、聚碳化二亚胺、抗氧剂共混即可。本发明制备的抗水解PBT树脂的抗水解性能优良,由于合成的聚碳化二亚胺中含有-NCO基团,其可与PBT树脂的端羧基发生反应,从而使得该耐水解稳定剂不易从树脂基体中迁移出来。但由于其中掺杂了抗氧剂等其他物质,在实际生产中会影响树脂的纺丝性和成塑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往PBT聚合过程中端羧基不易控制,导致切片粘度降低,颜色发黄,从而影响PBT树脂的品质的问题。较高的端羧基含量极易发生水解反应,导致产品分子量下降,力学性能损失严重。尤其是一些耐温需求的家电部件,若采用较高端羧基含量的PBT树脂,产品易于老化降解,表现出发脆、变黄的特征。因此,控制PBT树脂的端羧基含量,使其稳定并且维持较低的水平非常重要。以往在PBT聚合过程中通常采用强化工艺的做法,不仅提高了企业成本,更不利于环保,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可较好地控制端羧基含量,提高PBT耐水解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端羧基PBT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为原料,采用钛系聚酯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预聚物;然后进行熔融缩聚反应,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产物;所用的催化剂为包括以下原料物质的反应产物:
(1)具有以下通式的钛化合物A:
Ti(OR)4
R为选自1~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烷基;
(2)选自具有2~10个碳原子的二醇B;
(3)选自元素周期表IIA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C;
(4)选自有机酸中的至少一种脂肪族有机酸D;
其中,二醇B与钛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8)∶1;金属化合物C与钛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0.1~5)∶1;脂肪族有机酸D与钛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0.1~20)∶1。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对苯二甲酸优选为精对苯二甲酸。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钛化合物A优选具有式(I)所示的通式:
Figure GDA0003832331480000031
其中,R1至R4独立选自C1~C8的烃基。作为举例,所述钛化合物A例如可以是选自钛酸四甲酯、钛酸四乙酯、钛酸四乙基己酯、钛酸四丙酯、钛酸四异丙酯或钛酸四丁酯、钛酸四异辛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二醇B优选自于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乙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和二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化合物C选自醋酸镁、醋酸钙、碳酸镁、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钙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脂肪族有机酸D优选自乳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或草酸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基于熔融缩聚反应得到聚酯产物的重量,钛原子的重量为10~160ppmw。
上述技术方案中,二醇B与钛化合物A的摩尔比优选为(1~4)∶1;金属化合物C与钛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0.1~5)∶1;脂肪族有机酸D与钛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0.1~20)∶1。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酯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优选为230~280℃,反应压力优选为常压~0.5MPa。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熔融缩聚反应的反应温度优选为250~320℃,反应压力优选为小于150Pa。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产物的特性粘度大于1.0分升/克。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用的催化剂优选为以下原料物质在0~200℃反应0.5~10小时的反应产物:
(1)具有以下通式的钛化合物A:
Ti(OR)4
R为选自1~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烷基;
(2)选自具有2~10个碳原子的二醇B;
(3)选自元素周期表IIA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C;
(4)选自有机酸中的至少一种脂肪族有机酸D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化合物C选自醋酸镁、醋酸钙、碳酸镁、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脂肪族有机酸D优选自乳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或草酸中的两种以上,此时两种脂肪族有机酸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与金属化合物C相互作用,降低最终产物的端羧基含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制备聚酯催化剂的反应温度优选范围为10~180℃,反应时间优选范围为2~6小时。
本发明钛系聚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钛化合物A加入所需量的二元醇B进行反应,得到反应产物;然后将反应产物加入到丁二醇中,再加入金属化合物C、脂肪族有机酸D反应得到均相液态钛系聚酯催化剂。
聚酯的制备方法如下:
可以采用已知的聚酯制备方法,第一步由精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预聚物,反应温度为200~230℃,反应压力为常压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预聚物,然后在反应温度为230~250℃,反应压力为小于150Pa。钛系聚酯催化剂在酯化反应开始前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反应结束后进行切粒保存。
在本发明中,聚酯的特性粘度、色相等通过以下方法测试:
(1)特性粘度:苯酚-四氯乙烷混和液作溶剂,25℃的温度下用乌氏粘度计测定。
(2)色相:粒料样在135℃处理1小时后用BYK Gardner公司的color-view自动色差计测定其Hunter L值(亮度)、a值(红-绿的色相)和b值(黄-蓝的色相)。其中,L值越高,亮度越大;b值高则聚酯切片偏黄。对于本发明来说,希望追求高的L值,低的b值。
本发明人惊奇的发现,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得的PBT聚酯与采用钛酸四丁酯制得的PBT聚酯对比,端羧基含量较低,而且反应速度较快,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催化剂A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乙二醇12.4克(0.2摩尔),往反应器中缓慢滴入钛酸四异丙酯28.4克(0.1摩尔),析出白色沉淀物,在70℃下反应2小时,将产物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洗涤残留物3次,将产品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物质。
将干燥后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置于带有搅拌器、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1,4-丁二醇90克,一水柠檬酸63克(0.3摩尔),醋酸镁107克(0.5摩尔)在150℃反应温度下反应2小时,得到近无色均相液体,用丁二醇稀释至钛含量为3%,为催化剂A。
聚酯的制备
将600克对苯二甲酸和520克1,4-丁二醇及催化剂A(基于生成的聚酯的量,钛原子的重量为120ppmw),混和配成浆料,加入到聚合釜中,进行酯化反应,酯化温度为200~225℃,压力为常压,通过精馏装置排出反应生成的水和四氢呋喃。酯化结束后抽真空减压至体系压力低于100Pa,同时反应温度逐渐升至250℃,当搅拌功率达到要求后停止反应,之后将反应产物从聚合釜底部以条形连续挤出,冷却、切粒。
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除将催化剂A(基于生成的聚酯的量,钛原子的重量改为80ppmw)外,与实施例1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聚酯的制备。
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除将催化剂A(基于生成的聚酯的量,钛原子的重量改为100ppmw)外,与实施例1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聚酯的制备。
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除将催化剂A基于生成的聚酯的量,钛原子的重量改为150ppmw)外,与实施例1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聚酯的制备。
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5】
催化剂B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乙二醇12.4克(0.2摩尔),往反应器中缓慢滴入钛酸四异丙酯28.4克(0.1摩尔),析出白色沉淀物,在70℃下反应2小时,将产物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洗涤残留物3次,将产品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物质。
将干燥后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置于带有搅拌器、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1,4-丁二醇90克,一水柠檬酸21克(0.1摩尔),乳酸18克(0.2摩尔),醋酸镁107克(0.5摩尔)在150℃反应温度下反应2小时,得到近无色均相液体,用丁二醇稀释至钛含量为3%,为催化剂B。
与实施例1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聚酯的制备。
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6】
除了在实施例5中,将一水柠檬酸的量改为42克(0.2摩尔),乳酸的量改为9克(0.1摩尔)外,与实施例1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聚酯的制备。
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7】
催化剂C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乙二醇12.4克(0.2摩尔),往反应器中缓慢滴入钛酸四异丙酯28.4克(0.1摩尔),析出白色沉淀物,在70℃下反应2小时,将产物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洗涤残留物3次,将产品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物质。
将干燥后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置于带有搅拌器、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1,4-丁二醇90克,一水柠檬酸21克(0.1摩尔),乳酸18克(0.2摩尔),醋酸镁85.6克(0.4摩尔),碳酸钙10克(0.1摩尔)在150℃反应温度下反应2小时,得到近无色均相液体,用丁二醇稀释至钛含量为3%,为催化剂C。
与实施例1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聚酯的制备。
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8】
催化剂D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乙二醇12.4克(0.2摩尔),往反应器中缓慢滴入钛酸四异丙酯28.4克(0.1摩尔),析出白色沉淀物,在70℃下反应2小时,将产物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洗涤残留物3次,将产品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物质。
将干燥后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置于带有搅拌器、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1,4-丁二醇90克,乳酸27克(0.3摩尔),醋酸镁107克(0.5摩尔)在150℃反应温度下反应2小时,得到近无色均相液体,用丁二醇稀释至钛含量为3%,为催化剂D。
与实施例1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聚酯的制备。
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9】
催化剂F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乙二醇12.4克(0.2摩尔),往反应器中缓慢滴入钛酸四异丙酯28.4克(0.1摩尔),析出白色沉淀物,在70℃下反应2小时,将产物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洗涤残留物3次,将产品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物质。
将干燥后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置于带有搅拌器、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1,4-丁二醇90克,一水柠檬酸63克(0.3摩尔),醋酸镁85.6克(0.4摩尔),碳酸钙10克(0.1摩尔)在150℃反应温度下反应2小时,得到近无色均相液体,用丁二醇稀释至钛含量为3%,为催化剂E。
与实施例1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聚酯的制备。
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10】
催化剂G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乙二醇12.4克(0.2摩尔),往反应器中缓慢滴入钛酸四异丙酯28.4克(0.1摩尔),析出白色沉淀物,在70℃下反应2小时,将产物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洗涤残留物3次,将产品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物质。
将干燥后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置于带有搅拌器、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1,4-丁二醇90克,乳酸54克(0.6摩尔),醋酸镁85.6克(0.4摩尔),碳酸钙10克(0.1摩尔)在150℃反应温度下反应2小时,得到近无色均相液体,用丁二醇稀释至钛含量为3%,为催化剂G。
与实施例1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聚酯的制备。
测试结果见表1。
【比较例1】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催化剂A改为钛酸四丁酯(基于生成的聚酯的量,钛原子的重量为90ppmw)外,与实施例1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聚酯的制备。
测试结果见表1。
【比较例2】
催化剂E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乙二醇12.4克(0.2摩尔),往反应器中缓慢滴入钛酸四异丙酯28.4克(0.1摩尔),析出白色沉淀物,在70℃下反应2小时,将产物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洗涤残留物3次,将产品在70℃下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物质。
将干燥后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置于带有搅拌器、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1,4-丁二醇90克,一水柠檬酸21克(0.1摩尔),乳酸18克(0.2摩尔),醋酸钾49克(0.5摩尔)在150℃反应温度下反应2小时,得到近无色均相液体,用丁二醇稀释至钛含量为3%,为催化剂E。
与实施例1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聚酯的制备。
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Figure GDA0003832331480000091

Claims (6)

1.一种低端羧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为原料,采用钛系聚酯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预聚物;然后进行熔融缩聚反应,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产物;所用的催化剂为包括以下原料物质的反应产物:
(1)钛化合物A具有式(I)所示的通式:
Figure 782910DEST_PATH_IMAGE001
(I),
其中,R1至R4独立选自C1~C8的烃基;
(2) 选自具有2~10个碳原子的二醇B;
(3) 选自元素周期表IIA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C;金属化合物C选自醋酸镁、醋酸钙、碳酸镁、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钙中的至少一种;
(4) 选自有机酸中的至少一种脂肪族有机酸D;
其中,二醇B与钛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8)∶1;金属化合物C与钛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0.1~5)∶1;脂肪族有机酸D与钛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0.1~20)∶1;所述脂肪族有机酸D选自乳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中的两种以上;
所述钛系聚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钛化合物A加入所需量的二醇B,在70℃下反应2小时,得到反应产物;然后将反应产物加入到丁二醇中,再加入金属化合物C、脂肪族有机酸D,在150℃反应温度下反应2小时,得到均相液态钛系聚酯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端羧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生成的聚酯的量,钛原子的重量为10~160ppmw。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端羧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酯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30~280℃,反应压力为常压~0.5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端羧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缩聚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50~320℃,反应压力为小于150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端羧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产物的特性粘度大于1.0分升/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低端羧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化合物C选自醋酸镁、醋酸钙、碳酸镁、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钙中的两种以上。
CN201811235095.XA 2018-10-23 2018-10-23 低端羧基pbt树脂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0875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35095.XA CN111087583B (zh) 2018-10-23 2018-10-23 低端羧基pbt树脂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35095.XA CN111087583B (zh) 2018-10-23 2018-10-23 低端羧基pbt树脂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7583A CN111087583A (zh) 2020-05-01
CN111087583B true CN111087583B (zh) 2022-11-04

Family

ID=70391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35095.XA Active CN111087583B (zh) 2018-10-23 2018-10-23 低端羧基pbt树脂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875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1311B (zh) * 2020-06-15 2023-08-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聚酯制备方法
CN114479039A (zh) * 2020-10-26 2022-05-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水解聚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79040A (zh) * 2020-10-26 2022-05-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12A (zh) * 1996-06-11 1998-01-07 泰奥塞特殊品有限公司 酯化方法
CN1720216A (zh) * 2002-12-04 2006-01-11 约翰森·马瑟公开有限公司 催化剂与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2355A (ja) * 1993-09-14 1995-03-28 Toray Ind Inc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系重合体の製造法
JP5045216B2 (ja) * 2007-04-27 2012-10-1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重縮合用触媒の製造方法、該触媒を用いた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CN103772683A (zh) * 2012-10-25 201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生产可降解聚酯的含钛组合物
CN103772685B (zh) * 2012-10-25 2016-05-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端羧基钛系聚酯的生产方法
CN107964092B (zh) * 2016-10-18 2020-04-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55148B (zh) * 2016-10-18 2020-04-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12A (zh) * 1996-06-11 1998-01-07 泰奥塞特殊品有限公司 酯化方法
CN1720216A (zh) * 2002-12-04 2006-01-11 约翰森·马瑟公开有限公司 催化剂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7583A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22828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using a specific catalyst stabilizer system
KR0120326B1 (ko) 열가소성 생분해성 지방족 폴리에스테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864068B (zh)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11087583B (zh) 低端羧基pbt树脂的制备方法
US6472500B2 (en) Crystalline polyester resins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EP1384740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copolyesters of terephthalic acid, ethylene glycol, and 1,4-cyclohexanedimethanol exhibiting a neutral hue, high clarity and increased brightness
CN107964092B (zh) 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55142B (zh) 含有异山梨醇聚酯的制备方法
KR101372581B1 (ko) 내가수분해성 및 생분해성 지방족/방향족 코폴리에스테르수지 조성물
JP6036004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CN111087592A (zh)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66131B (zh)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3801311B (zh) 聚酯制备方法
CN107955148B (zh) 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55141B (zh)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1269404B (zh) 一种适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合成的复合催化剂及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制备方法
CN111087594A (zh) 抗紫外线钛系聚酯的合成方法
CN113185682A (zh) 一种改性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87593A (zh) 抑制thf生成及耐水解的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5729217B2 (ja)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6445610B2 (ja) 触媒、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含むポリエステル製造用の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る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H0563506B2 (zh)
JP2002030137A (ja) 改質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KR20190119112A (ko) 아연 촉매를 이용한 폴리(트리메틸렌 퓨란디카복실레이트) 제조 공정
CN107955149B (zh) 低环状二聚体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