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3262A - 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3262A
CN111033262A CN201880052143.3A CN201880052143A CN111033262A CN 111033262 A CN111033262 A CN 111033262A CN 201880052143 A CN201880052143 A CN 201880052143A CN 111033262 A CN111033262 A CN 111033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wer
dispenser head
unit
positioning
disp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21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3262B (zh
Inventor
山下太一郎
大草武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33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3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2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9/00Supporting devices; Hold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18Plate elements with several rows of samples
    • G01N2035/0422Plate elements with several rows of samples carried on a linear convey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18Plate elements with several rows of samples
    • G01N2035/0425Stacks, magazines or elevators for pl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6General conveyor features
    • G01N2035/0465Loading or unloading the convey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96Other details
    • G01N2035/0498Drawers used as storage or dispensing means for vessels or cuvet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包括:经由前表面开口在开位置与闭位置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可水平移动地被支承的抽屉;能够将分析中使用的消耗品或处理单元载置在所述抽屉中的载置台;和移动方向变换单元,其在使所述抽屉从开位置向后方移动至闭位置的期间中,水平移动直至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的消耗品或处理单元从前方向后方通过所述前表面开口,在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的消耗品或处理单元通过了所述前表面开口之后,与所述抽屉的向后方的水平移动联动地使所述载置台向上方移动。由此能够简单且可靠地进行分注头架的更换作业。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血液、尿等的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是对血液及其他生物学样本自动地进行分析并输出结果的装置,在医院和医疗检查设施中是必需的装置。这些自动分析装置要求用更短时间进行更多种多样的检查。
自动分析装置在装填于装置内的试剂、或作为消耗品的样本分注头和反应容器即将不足时,对操作人员发出试剂或消耗品不足的警告,提示进行与填充的新的试剂的更换、或载置了多个样本分注头或反应容器的分注头架的装填。
进行试剂的更换作业时,操作人员先使自动分析装置停止再打开安全罩进行作业,因此要求试剂的更换作业简单且可靠、能够用短时间进行更换的结构。
进而,因为作为消耗品的样本分注头和反应容器的消耗频率高,所以需要频繁地进行分注头架的装填。于是每次装填分注头架时都使自动分析装置停止后打开安全罩,这会导致处理能力降低,因此不好,希望能够保持关闭安全罩且驱动自动分析装置的状态地装填分注头架。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自动分析器(自动分析装置)构成为:“可用完即弃的移液操作头如图7所示,能够在操作头分隔区中进行保存、处理。操作头分隔区包括:标准的可用完即弃的分注头盒(530)(能够从Axygen、Qiagen或Raininn获取);和能够收纳用于已使用的移液操作头的可拆装的废弃物容器(540)的一个或多个单独的抽屉(520)用的壳体(510)(段落0075)”。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自动分析器(自动分析装置)构成为:“能够在运送装置40上载置多列的分层堆叠状态的架13,运送装置40是从投入口9b将以分层堆叠状态供给的架13向以下说明的升降机构43移送的架运送单元,并且也兼用作在从投入口9b到升降机构43的区间中存放架13的架存放部。(段落0032)”。以及“在运送装置40的运送端部,配置有具有升降器44的升降机构43。升降器44利用升降机构43在头安装台16的下方升降,被运送装置40移送至规定位置后的架13,在头安装台16的下方被升降器44从下方支承,向头安装台16上升(段落003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004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334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中,能够通过抽屉的开闭将分注头盒放置在壳体内,但是并未公开与抽屉联动地使分注头盒升降的结构。
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结构中,包括具有用于使架电动地升降的升降器的升降机构,并未公开与抽屉的开闭动作联动地使架上下移动的结构。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结构简单且能够小型化,能够保持关闭安全罩的状态且无需使装置停止地,仅通过使抽屉前后开闭就能够经由前表面开口将分注头架向外部抽出,因此能够简单且可靠地进行分注头架的更换作业。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经由前表面开口在开位置与闭位置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可水平移动地被支承的抽屉;能够将分析中使用的消耗品或处理单元载置在所述抽屉中的载置台;和移动方向变换单元,其在使所述抽屉从开位置向后方移动至闭位置的期间中,水平移动直至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的消耗品或处理单元从前方向后方通过所述前表面开口,在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的消耗品或处理单元通过了所述前表面开口之后,与所述抽屉的向后方的水平移动联动地使所述载置台向上方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结构简单且能够小型化,能够保持关闭安全罩的状态而无需使装置停止地、仅通过使抽屉前后开闭就经由前表面开口将分注头架向外部抽出,因此能够简单且可靠地进行分注头架的更换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立体图(使抽屉关闭的状态)。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立体图(使抽屉打开的状态)。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立体图(将分注头架卸下后的状态)。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平面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A-A截面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B-B截面图。
图9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设置的、分注头架移动方向转换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A-A截面图(抽屉的全开状态)。
图10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A-A截面图(抽屉的中途状态)。
图10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A-A截面图(在抽屉关闭的中途,分注头架开始上升的状态)。
图11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A-A截面图(在抽屉关闭的中途,分注头架进一步上升的状态)。
图11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A-A截面图(在抽屉关闭的中途,分注头架进一步上升的状态)。
图11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A-A截面图(在抽屉关闭的中途,分注头架进一步上升的状态)。
图12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A-A截面图(在抽屉关闭的中途,分注头架进一步上升并且向后方减速的状态)。
图12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A-A截面图(抽屉即将关闭,分注头架上升至最高位置而位于上止点的状态)。
图12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A-A截面图(抽屉的全闭状态)。
图13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使抽屉关闭时的分注头架的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移动量的特性的曲线图。
图14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移动方向转换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第二引导辊位于分支部的外部时)。
图14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移动方向转换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第二引导辊位于分支部近前时)。
图14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移动方向转换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第二引导辊位于分支部内时)。
图15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移动方向转换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第二引导辊正在从分支部向反转部移动时)。
图15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移动方向转换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第二引导辊位于反转部内时)。
图15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移动方向转换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第二引导辊位于分支部时)。
图1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背面图。
图17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分注头架定位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7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分注头架定位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分注头架定位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分注头架定位单元的结构的概略截面图。
图20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分注头架定位单元的动作的部分截面图。
图20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分注头架定位单元的动作的部分截面图。
图20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分注头架定位单元的动作的部分截面图。
图20D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分注头架定位单元的动作的部分截面图。
图2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分注头架定位单元的结构和动作的概略图。
图21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分注头架定位单元的结构和动作的概略图。
图21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分注头架定位单元的结构和动作的概略图。
图22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旋转凸轮的结构和使抽屉关闭时的旋转凸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22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旋转凸轮的结构和使抽屉关闭时的旋转凸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22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旋转凸轮的结构和使抽屉关闭时的旋转凸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2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背面图。
图2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B-B截面图。
图25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注头架推压单元的结构的上面图。
图25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注头架推压单元的结构的E-E截面图。
图2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B-B截面图。
图2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A-A截面图。
图28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的减速单元的结构的F-F截面图。
图28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的减速单元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8C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的减速单元的结构的G-G截面图。
图29A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概略平面图(全闭状态)。
图29B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概略平面图(开闭中途状态)。
图29C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概略平面图(全开状态)。
图30A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打开动作的概略平面图(全闭状态)。
图30B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打开动作的概略平面图(打开中途状态)。
图30C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打开动作的概略平面图(全开状态)。
图31A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关闭动作的概略平面图(全开状态)。
图31B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关闭动作的概略平面图(关闭中途状态)。
图31C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关闭动作的概略平面图(全闭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图1至图22A~图22C涉及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包括试剂盘(以下有时称为试剂容器保持架或筒)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自动分析装置的立体图。
图3、图4、图5示出了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立体图,图6示出了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平面图,图7示出了图3中的A-A截面图。图8是图3中的B-B截面图,图9是表示在分注头架装填单元中设置的分注头架移动方向转换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0A~图10C、图11A~图11C和图12A~图12C是说明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动作的概略A-A截面图。
另外,以下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后的方向以图1和图2中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向为基准。
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1中,沿着被可绕铅垂轴旋转地支承的圆筒形的试剂盘2的外周壁的内侧,收纳多个试剂容器(以下有时称为试剂容器、试剂瓶、或者简称为瓶),具有从各试剂瓶3用分注移液器吸引规定量的规定试剂、供给到分注至反应容器的血液和尿等生物样本而进行分析的功能。
自动分析装置1中,例如设置有以能够向后方用铰链开闭的方式被支承的、覆盖可动部分的安全罩4。安全罩4中设置有未图示的例如由螺线管等构成的所谓联锁,是在自动分析装置1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对螺线管通电而将闩插入、保持为使安全罩4关闭的状态的结构。在自动分析装置1停止的期间中通过解除对螺线管的通电而能够打开安全罩4,因此操作者能够更换试剂瓶3。
首先,对于进行分析的样本的运送路径进行说明。
进行分析的样本5a通过输送带或样本架处理机等样本运送单元5在自动分析装置1内移动,被运送至具有分注样本的分注移液器的样本分注单元6而被分注。
多个样本分注头和反应容器,在载置在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供给单元7(此后有时称为分注头架)的状态下被供给至自动分析装置1内。
自动分析装置1包括样本架装填单元22,样本架装填单元22具有以经由在前表面设置的前表面开口20、能够从关闭位置水平移动至全开位置的方式被支承的、能够载置1个或多个分注头架7的抽屉21。在抽屉21的全开位置将分注头架7载置在分注头架载置台24上之后,将抽屉21推向后方使其关闭,由此能够经由前表面开口20对自动分析装置1供给分注头架7。此处,从关闭位置直到全开位置的打开量例如是400mm至500mm程度,在抽屉21全开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载置的分注头架7的取出、安装。
反应容器从分注头架7被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逐一握持后上升,向培养器9(有时称为培养盘)移动。样本分注头10从分注头架7被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逐一握持后上升,移动至样本分注头缓冲部11。
为了能够进行这样的移动,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构成为能够在X轴(左右方向)、Y轴(前后方向)和Z轴(上下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作为其移动范围,构成为能够在反应容器废弃孔12、样本分注头缓冲部11、反应溶液搅拌单元13、分注头架7和培养器9的一部分的上方的范围中移动。
样本分注头缓冲部11是暂时性地载置多个样本分注头10的缓冲部,样本分注单元6移动至样本分注头缓冲部11的上部,握持样本分注头10中的某一个。
以可绕铅垂的中心轴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的圆板状的培养器9,是将多个反应容器14卡止在外周附近的圆周上的结构,通过使培养器9旋转,能够使各反应容器14移动至规定位置。
接着,样本分注单元6移动至样本的上部区域,将样本吸引至样本分注头10的内部之后,向培养器9上的反应容器14的上部区域移动,将样本从样本分注头10内部排出至反应容器14内。之后,样本分注单元6移动至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废弃孔12的上部区域,使样本分注头10落下至孔的内部而废弃。
接着,说明对反应容器14内的样本添加的试剂的运送路径。
可绕铅垂的中心轴旋转地被轴支承的圆筒状、且内侧为空洞的试剂盘2中,沿着内侧空洞的外周壁形成了辐射状地保持多个试剂瓶3的槽,通过使试剂盘2旋转,使各试剂瓶3移动至圆周上的规定位置。另外,在试剂瓶3的一部分中,也包括含有大量用于搅拌的磁性颗粒的试剂。为了将试剂瓶3控制为一定的温度,试剂盘2具有隔热功能。
在试剂盘2的上表面,设置有进行试剂瓶3对试剂盘2内的载置、以及从试剂盘2的取出的试剂瓶装填口23。另外,在试剂瓶装填口23设置有未图示的开闭式的试剂瓶装填口盖,进而设置有使用未图示的螺线管等的联锁,与安全罩4同样,采用在自动分析装置1工作中是被锁定关闭的状态、在自动分析装置1停止中解除而能够开闭的结构。
试剂分注移液器15以能够吸引试剂瓶3内的试剂后移动至规定位置的方式,构成为可移动的。首先,试剂分注移液器15移动至试剂盘2上的规定种类的试剂的上部区域而吸引规定量的试剂之后,移动至培养器9上的规定的反应容器14的上部区域,将试剂排出至反应容器14内。
在试剂盘2的上部,设置有试剂的搅拌单元16。在该搅拌单元16中,设置有能够绕铅垂轴旋转的磁性颗粒搅拌臂(也称为搅拌器)。该磁性颗粒搅拌臂移动至装入有包含磁性颗粒的要搅拌的试剂的试剂瓶3的上部区域,使在磁性颗粒搅拌臂的下端设置的例如桨状或螺旋状的磁性颗粒搅拌单元下降至试剂内,通过使该磁性颗粒搅拌单元旋转而搅拌磁性颗粒溶液。为了使溶液内的磁性颗粒不会自然沉淀,磁性颗粒搅拌臂在即将分注试剂时搅拌磁性颗粒。搅拌后,磁性颗粒搅拌臂上升至试剂瓶3的上部之后,移动至装有清洗液的清洗单元17的上部区域,下降至清洗液内之后,使磁性颗粒搅拌单元旋转,除去在该搅拌单元上附着的磁性颗粒。
对样本和规定试剂进行分注后经过了规定的反应时间之后,形成反应溶液。用反应溶液吸引嘴18从反应容器14中吸引该反应溶液,进而向检测单元19供给。该检测单元19对反应溶液进行分析。
接着,分析后的反应溶液被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移动至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废弃孔12的上部区域,将样本分注头10废弃至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废弃孔12内。
装置的这一系列动作,被作为控制单元的主计算机200控制。
该自动分析装置组合或者反复进行上述动作,由此能够关于多个分析项目对多个样本高效率地进行分析。
实施例1
图3至图5是分注头架装填单元22的立体图。
<分注头架形状>
分注头架7是大致长方体且底面开放的薄厚度结构,在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样本分注头和反应容器能够载置在规定位置的小孔,是样本分注头和反应容器能够逐一向上方拔出的结构。分注头架7的开口的底面的四周是薄厚度的边缘向外侧凸出的凸缘部25。
在上表面与凸缘部25之间设置的左表面、右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以越接近上表面则间隔越窄的方式形成为前端变细的锥状,是用树脂使分注头架7成形时的脱模锥形。
分注头架装填单元22包括箱体33,箱体33包括:具有上表面开口26的上板27;具有前表面开口20的前板28;和右侧板29、左侧板30、底板31、后板32。分注头架装填单元22的前表面是构成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开闭的抽屉21的前表面的门体34,整体上构成为一个模块。
抽屉21被在箱体33的左右侧面的内侧设置的一对可伸缩的抽屉轨道35支承,以能够在全开位置与全闭位置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支承。
门体34中设置有未图示的例如由螺线管等形成的所谓联锁,是在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的工作中通过对螺线管通电而能够将闩插入、保持为使门体34关闭的状态的结构。
在抽屉21中,设置有载置分注头架7的分注头架载置台24,其以能够相对于抽屉21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支承,是与抽屉21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联动地上下动作的结构,详情在后文中叙述。
图3示出了装填了分注头架7的状态。图4示出了从分注头架装填单元22中将门体34向前方拉出、使抽屉21全开的状态。如图4所示,分注头架7构成为,在将门体34拉出时从在箱体33的前表面设置的前表面开口20利用设置于抽屉21的分注头架载置台24被抽出,使用者能够如图5所示地更换分注头架7。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设置于抽屉21的分注头架载置台24在前后方向上载置2套分注头架7。
从图3所示的关闭抽屉21的状态起将抽屉21向前方打开时,分注头架7与抽屉21的打开动作联动地从上表面开口26下降,在分注头架7上载置的多个样本分注头和反应容器的上端下降至比前表面开口20的上端低的位置之后,与抽屉21一同从前表面开口20向前方被抽出而达到图4所示的全开状态。
对于图4所示的抽屉21使抽屉21从全开状态起向后方关闭时,分注头架7与抽屉21一同被从前表面开口20推入至箱体33内部。
之后,分注头架7与抽屉21的向后方关闭的动作联动地上升,在分注头架7的上表面载置的多个样本分注头和反应容器的上端从上表面开口26露出、或上升至比上表面开口26高的位置后,进行定位、载置。
从而,能够获得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易于可靠地握持样本分注头和反应容器并将其运送至上方、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即,因为分注头架7与在前后方向上手动地使抽屉21移动而开闭的动作联动地,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以操作者仅使抽屉2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即可,不需要为了使分注头架7上下动作而进行特别的操作,进而也不需要用于使分注头架7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特别的移动机构,因此能够提供结构简单、操作性良好的自动分析装置。
因为抽屉21是从前表面开口20出入的结构,所以对抽屉21进行开闭操作而更换分注头架7时也可以保持关闭安全罩4的状态,只要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没有进行工作,自动分析装置1就可以在工作状态中。
此处,样本分注头和反应容器的一例是直径5~6mm左右的树脂制的轻量的部件,因此在关闭抽屉而载置分注头架7时被施加冲击的话,存在样本分注头和反应容器弹起而从分注头架7弹出的情况。从而,关闭抽屉21时,希望不是急剧地关闭、而具有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都逐渐减速并且平滑地停止的移动特性。
进而,供给分注头架7时,在打开抽屉21将分注头架7载置在分注头架载置台24上之后关闭抽屉21。进而,在使抽屉21全开时,也希望进行减速而减少冲击。
但是,在关闭抽屉21并将分注头架7定位到了规定位置时也保持分注头架7载置在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状态的话,在工作中使用者想要操作抽屉21而推拉门体34施加了振动的情况下,该振动会经由分注头架载置台24被传递至分注头架7。从而,优选在分注头架7被定位到了规定位置时,分注头架7离开设置于抽屉21的分注头架载置台24,被设置于箱体33的定位单元支承的结构。
在自动分析装置1的主体安装的箱体33由底板31、固定在底板31的左右边的左侧板30和右侧板29、固定在底板31和左侧板30和右侧板29的后边的后板32、固定在底板31和左侧板30和右侧板29的前边的前板28、固定在左侧板30和右侧板29和后板32和前板28的上面的形成箱体33的上个面的上板27,形成大致箱体。
在前板28,设置有用于供载置了分注头架7的抽屉2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前表面开口20。前表面开口20设置在比在自动分析装置1的主体上表面设置的上表面开口26低的位置。
在上板27,在抽屉21的全闭位置,设置有用于将在分注头架7的上表面载置的多个样本分注头和反应容器向上方拾取的开口、即上表面开口26。
沿着上表面开口26的左边,按每个分注头架7在前后方向上设置有一对定位轴承36,是在抽屉21被关闭、分注头架7配置在规定高度时,分注头架7的左边与其抵接从而获得规定的位置精度的结构。
沿着上表面开口26的右边,按每个分注头架7设置有对右边中央部向左方即定位轴承36推压的、被板簧37支承的定位相对轴承38。
是通过将分注头架7定位在规定高度,分注头架7经由定位轴承36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精度良好地定位在规定位置的结构。
在左侧板30和右侧板29的内侧,与底板31靠近地设置有具有固定部和能够相对于固定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可动部的一对抽屉轨道35。通过将抽屉轨道35的固定部固定在左侧板30或右侧板29上、将可动部固定在构成抽屉21的抽屉底板39上,能够使抽屉2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规定的移动量。
在左侧板30和右侧板29的内侧,沿着抽屉轨道35的内侧和抽屉轨道35的上部,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导轨40、40。在各导轨40、40的彼此相对的内侧的面,分别设置有在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槽、即第一引导槽41和第二引导槽42。
在导轨40、40的上部,按各个分注头架7设置有左右一对定位部件43。在定位部件43,设置有用于在抽屉21的全闭位置,与2个分注头架7的凸缘部25抵接而使分注头架7设置在规定高度的抵接部、即高度基准边44。对于其详情在后文中叙述。
在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后方与后板32之间,设置有定位驱动单元45,详情后述。定位驱动单元45是驱动在前后方向上贯通高度定位部件43并转动的左右一对定位驱动轴46,经由定位弹簧47使分注头架7从下侧与定位部件43的高度基准边44抵接的结构。对于其详情在后文中叙述。
接着,对于抽屉21的结构和动作,用图3至图15A~图15C进行说明。
在箱体33设置的一对抽屉轨道35的可动侧被抽屉底板39连结,进而在抽屉底板39的前表面设置有门体34。
门体34是经由抽屉轨道35与抽屉底板39一同相对于箱体33在前后方向上可开闭地被支承、在关闭抽屉21时堵塞箱体33的前表面开口20的结构。在门体34的前表面,设置有打开抽屉21时、用于操作者将手指插入的凹部、即把手48。
在把手48的内侧上部设置有:跨门体34的左右方向的大致整个宽度可摆动地被轴支承的手柄轴49;与手柄轴49一体地设置的手柄50;和在手柄轴49的左右两端与手柄轴49一体摆动的一对锁定杆51。
在左右一对锁定杆51各自的后侧,设置有朝向上方的爪即锁定爪52。
另一方面,在设置在箱体33左右的一对导轨40,设置有在抽屉21全闭时与锁定杆51的锁定爪52卡合的爪承接部53。即,在抽屉21全闭时,是门体34经由锁定杆51被锁定于箱体33而不能打开的结构。
此处,将手指插入把手48中并将手柄50拉向前方时,锁定杆51与手柄50一同绕手柄轴49转动,锁定爪52与爪承接部53的卡合脱开,因此能够使抽屉底板39与门体34一同沿着抽屉轨道35向前方打开。
相反,从抽屉21的开状态起关闭门体34时,锁定爪52与爪承接部53在全闭位置卡合,因此抽屉21经由门体34被锁定于箱体33。
进而,通过在锁定爪52与爪承接部53在全闭位置卡合的状态下,使未图示的螺线管工作,能够以施加所谓联锁(interlock)而不能打开抽屉21的方式进行操作。
根据以上结构,仅通过将设置于门体34的手柄50拉向跟前侧,就能够从在自动分析装置1的前表面设置的前表面开口20打开抽屉21,将能够载置分注头架7的分注头架载置台24从自动分析装置1中容易地抽出。通过在将载置了消耗品的分注头架7载置在分注头架载置台24之后关闭抽屉21,能够对自动分析装置1内供给消耗品。
或者,能够将消耗品耗尽的分注头架7取出。
另外,进而,因为关闭抽屉21时锁定爪52与爪承接部53卡合,所以能够使抽屉21可靠地在规定位置关闭。
另外,进而,因为能够施加联锁,所以在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工作、不能卸下分注头架7的期间中,能够禁止抽屉21的打开动作。
在抽屉底板39的上表面,经由间隔物54固定有抽屉座55,与抽屉底板39一体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抽屉座55大致设置在载置分注头架7的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下部的范围。抽屉座5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抽屉底板39小,抽屉座55的左边和右边的前端附近和后端附近的一部分向上方弯折,形成在侧面视图中上端向后方延伸的大致L字形状的第一抽屉臂56和第二抽屉臂57。在第一抽屉臂56和第二抽屉臂57的大致L字形状的前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轴孔58和第二支轴孔59。
第一连结轴60可旋转地在第一支轴孔58中贯通,第二连结轴61可旋转地在第二支轴孔59中贯通。第一连结轴60和第二连结轴61的左右宽度比左右的导轨40、40的彼此相对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小。
在第一连结轴60固定有带齿滑轮62a,其与第一连结轴60一同旋转。在第二连结轴61固定有与带齿滑轮62a相同齿数的带齿滑轮62b,其与第二连结轴61一同旋转。在带齿滑轮62a与带齿滑轮62b之间架设有带齿传动带63,是第一连结轴60和第二连结轴61经由带齿滑轮62a、带齿传动带63和带齿滑轮62b彼此同步地向同一方向旋转同一角度的结构。可旋转地被支承的圆筒状的惰轮64为了对带齿传动带63施加适度的张力,与带齿传动带63的一个面抵接。
在第一连结轴60的两端,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与第一连结轴60一体地旋转的、一对第一转动臂65和第二转动臂66。第一转动臂65的一端被旋转固定在第一连结轴60,在另一端的靠近导轨40的一侧设置有可旋转的第一引导辊67,在另一端的离开导轨40的一侧,与第一引导辊67同轴地设置有第三支轴71。第二转动臂66的一端被旋转固定在第一连结轴60,在另一端的靠近导轨40的一侧设置有可旋转的第二引导辊68。
第二转动臂66的另一端与第一连结轴60相比进一步向相反侧延长,成为引导端69,详情在后文中叙述。
第一转动臂65和第二转动臂66在左右方向的侧面视图中,形成为彼此略微张开角度的大致L字形状。另外,第一转动臂65和第二转动臂66也可以是一体的。
在第二连结轴61的两端,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与第二连结轴61一体地旋转的、一对第三转动臂70。
第三转动臂70的一端被旋转固定在第二连结轴61,另一端设置有向靠近导轨40的一侧凸出的第四支轴72。
被旋转固定在第一连结轴60上的第一转动臂65和被旋转固定在第二连结轴61上的第三转动臂70,以相互平行且朝向同一方向的方式,通过经由带齿滑轮62a、62b架设带齿传动带63而连结。因为是第一连结轴60与第二连结轴61相互同步地旋转同一角度的结构,所以第一转动臂65和第三转动臂70以相互平行且朝向同一方向的方式同步地旋转。
分注头架载置台24通过使上表面成为水平而能够稳定地载置分注头架7。作为进行载置各分注头架7时的定位的引导部件,在载置有分注头架7时的内侧的前边附近、后边附近、左边附近、右边附近,分别具有向上方凸出的具有大致L字形截面的分注头架引导部73。
分注头架引导部73的大致L字形的截面中,上端以与下侧相比朝向分注头架7的内侧的方式弯曲为锐角,进行将分注头架7从上方设置于分注头架载置台24时的引导。是将分注头架7设置在分注头架载置台24上时,使分注头架7的内侧与分注头架引导部73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例如具有1mm左右的间隙的结构。
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前端附近和后端附近的一部分向下方延伸,形成为在侧面视图中下端向前方延伸的大致L字形状的、第一支承臂74和第二支承臂75。第一支承臂74和第二支承臂75左右对称地设置在左边附近和右边附近。
在第一支承臂74和第二支承臂75的大致L字形状的前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三支轴孔76和第四支轴孔77。
在第一转动臂65设置的第三支轴71可旋转地与第三支轴孔76嵌合。
在第三转动臂70设置的第四支轴72可旋转地与第四支轴孔77嵌合。
在分注头架载置台24设置的第三支轴孔76与第四支轴孔77的前后方向的间隔、与在抽屉座55设置的第一支轴孔58与第二支轴孔的前后方向的间隔相等。使第一转动臂65、第二转动臂66绕第一支轴孔58转动时,第三转动臂70经由第一连结轴60、带齿滑轮62a、带齿传动带63、带齿滑轮62b、第二连结轴61同步地维持与第一转动臂65平行地旋转。从而,分注头架载置台24是能够在使上表面维持水平的状态下,沿着第三支轴71、第四支轴72的圆弧轨迹移动的结构。
在抽屉座55设置的第一抽屉臂56和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第一支承臂,以即使第三支轴71位于第一连结轴60的正下方也不会相互干涉的方式分别形成为大致L字形状。
在抽屉座55设置的第二抽屉臂57和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第二支承臂,以即使第四支轴72位于第二连结轴61的正下方也不会相互干涉的方式分别形成为大致L字形状。
接着,对于在第一转动臂65设置的第一引导辊67、在第二转动臂66设置的第二引导辊68、在导轨40设置的第一引导槽41和第二引导槽42以及抽屉21的开闭动作,使用图10A~图10C、图11A~图11C和图12A~图12C,而且适当参考图8、图9进行说明。
如图8、图9所示,在左侧板30和右侧板29的内侧,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一对导轨40、40。在该一对导轨40、40的彼此相对的内侧的面,分别设置有从导轨40、40的前端向后方水平地延伸、并且在导轨40、40的后端附近弯曲的第一引导槽41和第二引导槽42。
在从导轨40、40的前端向后方水平地延伸的范围中,第二引导槽42与第一引导槽41相比位于上方且平行地设置。
第一引导槽41在导轨40、40的后端附近向上方逐渐弯曲,在后端成为方向改变为铅垂上方的铅垂槽部78。
第二引导槽42具有从水平向上方弯曲而将方向改变为上方之后、将方向改变为大致铅垂下方的反转部79,进而形成从反转部79向后下方弯曲的形状。
进而,在反转部79的正下方,具有第二引导槽42分支的分支部80。进而,在比反转部79、分支部80更靠后方的位置,具有第一引导槽41与第二引导槽42交叉的交叉部81。
第一引导辊67可滑动地与第一引导槽41嵌合,第二引导辊68可滑动地与第二引导槽42嵌合。是抽屉座55因抽屉21的开闭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第一引导辊67沿着第一引导槽41滑动、第二引导辊68沿着第二引导槽42滑动的结构。
靠近反转部79地在反转部79的后方,设置有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弯曲的引导突起82,使靠近反转部79的面为凹面的引导面83。对于该引导面83的作用在后文中叙述。
接着,对于关闭抽屉21时的动作,使用图10A~图10C、图11A~图11C和图12A~图12C进行说明。此处,对于分注头架7被载置在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状态用点划线表示、对于门体34和抽屉底板39用虚线表示、且对于箱体33也将概略形状用点划线表示,分别仅图示外形。
图10A是表示抽屉21的全开状态的概略图。图10A中,抽屉21打开至抽屉轨道35的最大打开量。从全闭状态直到全开状态,第一连结轴60和第二连结轴61与抽屉21一同在前后方向上仅水平地移动。
第二引导辊68是位于第二引导槽42的前端附近的状态,第一引导辊67是位于比第一引导槽41的前端更靠前方的位置、嵌合脱开的状态。此处,第二转动臂66被第一连结轴60和第二引导辊68支承,不转动,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分注头架载置台24,增大打开量。第一转动臂65相对于第一连结轴60朝向大致铅垂下方,第一引导辊67位于相对于第一连结轴60下降至最低的位置。
如此前所说明的,第三转动臂70是维持与第一转动臂65平行的同时旋转的结构,因此第三转动臂70相对于第二连结轴61朝向大致铅垂下方,第四支轴72位于相对于第二连结轴61下降至最低的位置。
分注头架载置台24是被与第一引导辊67同轴地设置的第三支轴71和第四支轴72支承的结构,因此在图10A所示的抽屉的全开状态中位于下降至最低的位置。此处,如果设定为设置于分注头架7的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10、14的上端的高度比设置于箱体33的前表面的前表面开口20的上边低,则使抽屉21开闭时,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10、14不会与前表面开口20接触而导致脱落或受损,因此优选。
图10B示出了关闭抽屉21的中途状态。后方的分注头架7已经从前表面开口20插入箱体33内,前方的分注头架7正在通过前表面开口20。
第二引导辊68与第二引导槽42水平地延伸的区间嵌合,第一引导辊67与第一引导槽41水平地延伸的区间嵌合。从而,分注头架载置台24位于下降至最低的位置,因此设置于分注头架7的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10、14不会与前表面开口20的上边接触。
图10C示出了抽屉21被进一步关闭、分注头架7通过前表面开口20后进入了箱体33的内部的状态。
第二引导辊68在第二引导槽42从水平部分向上方弯曲的部分逐渐移动,因为第二引导辊68开始向上方移动,所以第二转动臂66和第一转动臂65绕第一连结轴60开始图示顺时针地转动。
第一引导辊67虽然也在上下方向上略微移动,但开始相对于第一连结轴60向后方移动。即,载置了分注头架7的分注头架载置台24也一同开始相对于第一连结轴60向后方移动。
图11A示出了抽屉21被进一步关闭、第二引导辊68接近第二引导槽42的反转部79的状态。
在第二转动臂66的前端部设置的引导端69沿着引导突起82的前面侧的引导面83向大致上方移动。因为第二引导辊68进一步向上方移动,所以第二转动臂66和第一转动臂65绕第一连结轴60进一步图示顺时针地转动。第一引导辊67与第一引导槽41向上方弯曲的部分配合,相对于第一连结轴60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并且也向上方移动,载置了分注头架7的分注头架载置台24也上升。
图11B示出了抽屉21被进一步关闭、第二引导辊68与第二引导槽42的反转部79嵌合的状态。
第二引导辊68沿着反转部79向大致上方移动,第二转动臂66和第一转动臂65绕第一连结轴60进一步图示顺时针地转动。第一引导辊67与第一引导槽41向上方弯曲的部分配合,相对于第一连结轴60进一步向后方移动距离x,并且也向上方移动,载置了分注头架7的分注头架载置台24也略微上升高度h。
此处,分注头架载置台24向后方移动距离x表示的是,与抽屉21的关闭动作产生的移动量相比,分注头架载置台24向后方领先地移动了距离x,因此,换言之,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向后方的速度比抽屉21的关闭速度大,分注头架载置台24相对于抽屉向后方加速。
图11C示出了抽屉21被进一步关闭、第二引导辊68与第二引导槽42的反转部79嵌合的状态。
第二引导辊68沿着反转部79进一步向上方移动,在前后方向上几乎不移动。第二转动臂66和第一转动臂65绕第一连结轴60进一步图示顺时针地转动。第一引导辊67与第一引导槽41向上方弯曲的部分配合,相对于第一连结轴60向后方移动距离x,并且也向上方移动高度h,载置了分注头架7的分注头架载置台24也上升高度h。
图12A中,抽屉21被进一步关闭,第二引导辊68逐渐从第二引导槽42的反转部79下降,第一引导辊67位于靠近第一引导槽41的铅垂槽部78的位置。第二转动臂66和第一转动臂65绕第一连结轴60进一步图示顺时针地转动。第一引导辊67向后方移动距离x,并且也向上方移动高度h,载置了分注头架7的分注头架载置台24也上升高度h。
此处,第一引导辊67与抽屉21相比向后方领先的移动距离x的最大值,在图11C与图12A之间、第一引导辊67位于与第一连结轴60相同的高度时产生,其大小与第一转动臂65的长度、即第一引导辊67与第一连结轴60的距离相等。
图12B中,抽屉21被进一步关闭,第二引导辊68位于第二引导槽42的交叉部,第一引导辊67与第一引导槽41的铅垂槽部78嵌合,位于第一连结轴60的正上方,第一转动臂65位于朝向正上方的顶点。当然,在该位置,分注头架载置台24成为上升至最高的最大值hmax的位置。
此处,从图12A到图12B,第一引导辊67仅在第一引导槽41的铅垂槽部78中向上方移动,因此分注头架载置台24是在前后方向上停止的速度0的状态。因为第一引导辊67位于第一连结轴60的正上方,所以此处距离x=0,抽屉21追上了向后方领先的分注头架载置台24。
图12C表示抽屉21的全闭状态。第一引导辊67保持位于第一引导槽41的铅垂槽部78中的状态,第一连结轴60与抽屉21一同位于与第一引导辊67相比向后方距离x的位置,因此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高度h比最大值hmax小,分注头架7成为与图12B所示的最大值相比略微下降的位置。
第二引导辊68位于第二引导槽42向后下方弯曲的后端附近。
此处,具有在第一引导辊67与第一引导槽41的铅垂槽部78嵌合的范围中,即使使抽屉2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分注头架载置台24也不会前后移动的特征。
另外,进而,图12B中,第一转动臂65位于朝向正上方的顶点,因此即使使抽屉2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也是微小的。作为一个例子,设第一转动臂65的半径为r=25mm,抽屉21的前后方向的移动量为a=2mm,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Δh仅有Δh=r-[√(r2-a2)]=0.08mm即1/25,即使a=5mm的情况下也仅有Δh=0.5mm即1/10。
即,本实施方式中,在抽屉的关闭位置的附近,与支承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第三支轴71同轴的第一引导辊67位于第一连结轴60的正上方,且第一引导辊67与第一引导槽41的铅垂部嵌合,由此即使在抽屉21产生了前后方向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分注头架也保持在前后方向上停止的状态,进而也能够减少上下方向的移动量。因此,即使在抽屉21的全闭位置产生偏差、或使抽屉21前后摇晃的情况下,分注头架载置台24也不会前后移动,具有能够稳定且精度良好地载置分注头架7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是支承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第三支轴71与第一引导辊67同轴,第一引导辊67沿着第一引导槽41移动的结构,因此抽屉21的开闭动作中分注头架载置台24移动的动作轨迹与第一引导槽41的形状相同。
仅通过抽屉21的从全开状态起关闭的水平方向的动作,就能够进行使载置于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分注头架7经由前表面开口20向后方水平地移动而移动至箱体33的内部之后、逐渐上升的联动动作,在全闭位置能够将载置于分注头架7的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10、14供给至上升至比上表面开口26高的位置。
另外,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关闭抽屉21时的动作,但也能够可逆地进行向反方向的动作,打开抽屉21时的动作是反方向的动作。
接着,对于用图10A~图10C、图11A~图11C和图12A~图12C说明的抽屉21的关闭动作和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前后(X方向)和上下(Y方向)的位移特性,使用图13进行说明。
图13是横轴为抽屉21的从全闭位置起的水平方向的打开量、纵轴为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水平移动量和上升量的曲线图。左端是全闭位置,右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直至打开200mm的位置。比200mm大的范围中,第一引导槽41与第二引导槽42是水平的,抽屉21的打开量与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移动量是1:1。本实施方式是将第一转动臂65的长度设为25mm的情况的一例,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上升量最大为50mm。
图13的从右向左的动作是关闭方向,从左向右的动作是打开方向。实线是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前后(X方向)的移动量,虚线是上下(Y方向)的移动量。记载为一定速度假想线的点划线是假设地表示分注头架载置台24与抽屉21一体时的X方向移动量的直线,为了与X方向的移动特性进行比较而示出。纵轴为0时,横轴不是0而是通过约10mm的点,是因为在图12B的位置到达Y方向的顶点。从(b)到(j)是与图10B、图10C、图12A~图12C分别对应的符号,(a)因为比曲线图的右端更靠右方,所以并未记载。
图13的曲线图上端记载的X方向的动作和下端记载的Y方向的动作示出了关闭动作时的动作,在打开动作时,减速与增速相反,上升成为下降。
因为是关闭动作的情况,所以从全开即右方起进行说明,从未图示的全开状态(a)起经由(b)直至到达(c)的附近,分注头架载置台24与抽屉21一体地水平移动,因此X方向上是与一定速度假想线重合的直线状的特性,Y方向保持为0。
从(c)到(f),第一转动臂65从朝向铅垂下方的位置起绕第一连结轴60向后方转动,第一引导辊67转动90°直至朝向第一连结轴60的水平后方的范围,在X方向上是分注头架载置台24与抽屉21相比增速而领先的区间。
在该区间中,分注头架载置台24在Y方向上升。从(f)与(g)之间直到(h)、即第一转动臂65从朝向后方的位置起绕第一连结轴60进一步旋转直到朝向上方的90°转动范围,在X方向上是分注头架载置台24与抽屉21相比减速并停止的区间。在该区间中,分注头架载置台24在Y方向上升并在(h)到达顶点,到达最大上升位置。
进而,从(h)到(j)是越过顶点之后的超出(overrun)区间,是为了确保后述的分注头架7的定位单元的动作区域而设置的。
接着,使用图14A~图14C和图15A~图15C,对于用于使第二引导辊68可靠地通过在第二引导槽42中设置的反转部79和分支部8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4A~图14C和图15A~图15C是表示第二引导辊68通过反转部79附近时的结构和动作的概略图。
即,第二引导槽42在反转部79的下部具有使槽分支为两股的分支部80。在分支部80,如图14A的阴影线所示,形成下侧的槽宽度扩大为约2倍的大致扇形的槽形状,因此第二引导辊68从反转部79下降后通过分支部80时会发生松动而不能引导。于是,需要用于使第二引导辊68与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相应地向分支为两股的槽中的所需的槽可靠地前进的结构。
图14A示出了在关闭动作中,第二引导辊68沿着第二引导槽42向后方移动、进入分支部80之前的状态。第二引导辊68与第二引导槽42嵌合,稳定地移动。
设置于第二转动臂66的前端的引导端69不与设置于导轨40的引导突起82的朝向前方的引导面83接触。
图14B示出了第一连结轴60进一步向后方移动了的状态,在第二引导辊68即将进入分支部时,引导端69与引导面83抵接。
图14C示出了第一连结轴60进一步向后方移动、第二引导辊68已进入分支部80的状态,引导端69与引导面83抵接。此处,用虚线表示作为引导突起82的一个面的引导面83不存在时的第一转动臂65和第二转动臂66的动作。因为第二引导辊68已进入分支部80,所以不能对第二引导辊68的位置精度良好地进行引导。另外,即使第一转动臂65和第一引导辊67如虚线所示地转动,第一引导辊67的移动方向也与第一引导槽41的切线方向大致相同,所以不能阻止第一转动臂65的转动。即,能够通过引导突起82、引导面83、引导端69使第二转动臂66维持在规定位置。
图15A示出了第二引导辊68开始从分支部80进入反转部79的状态,引导端69与引导面83抵接。
图15B示出了第二引导辊68进入反转部79、引导端69与引导面83的上端相比进一步向上方移动、离开引导面83的状态。即使引导端69离开引导面83,只要反转部79为与第二引导辊68可滑动地配合的槽宽度,则第二引导辊68就不会松动,第二转动臂66能够维持在规定位置。
图15C中,第一连结轴60进一步向后方移动,第一转动臂65和第二转动臂66图示顺时针地转动,第二引导辊68从反转部79下降,位于分支部80。
此时,第一引导辊67沿着第一引导槽41向后上方移动,被精度良好地引导,因此即使第二引导辊68位于分支部80,第一转动臂65和第二转动臂66也能够绕第一连结轴60地维持在规定位置。
以上示出了使抽屉21从打开的状态起关闭时的动作,打开抽屉21时的动作是与以上内容相反的从(f)到(a)的顺序,第一连结轴60和第一转动臂65和第二转动臂66从后方向前方移动。
此处,引导面83不存在的情况下,在打开抽屉21的中途成为图14C的状态时,存在第二引导辊68进入分支部80而成为虚线所示的状态的情况。
第二引导辊68为了继续进行抽屉21的打开动作,需要在朝向第二引导槽42的向前方延伸的水平部分分支的方向上前进,但是相反会在第二引导槽42的朝向交叉部81向下方分支的方向上前进。这时,第二引导辊68挂在位于分支部80的下端的具有锐角的朝向上方的前端的尖角部84上,抽屉21不能打开。
即,靠近反转部79的后方地设置的引导突起82的引导面83和第二转动臂66的前端即引导端69,是以可靠地防止第二引导辊68挂在尖角部84上的方式构成的。因为这样构成,所以第二引导辊68能够稳定地通过反转部79和分支部80,进行抽屉21的开闭动作。
此处,第一引导辊67和第二引导辊68不是固定销式而是旋转式的引导辊,因此沿着第一引导槽41和第二引导槽42移动时的摩擦阻力是微小的,具有能够进行流畅的开闭动作的效果。
另外,采用了使第一引导辊67和第二引导辊68沿着彼此交叉的第一引导槽41和第二引导槽42滑动而使第一转动臂65和第二转动臂66转动的结构,因此能够稳定地引导第一引导辊67,使第一转动臂65相对于第一连结轴60从朝向下方起转动约180°直至朝向上方。
进而,因为构成为从打开抽屉的状态直到全闭,第一转动臂65相对于第一连结轴60从朝向下方起转动约180°直至朝向上方,所以对于第一转动臂65的半径的分注头架7的上升量hmax最大,具有实现机构的小型化的效果。另外,第一转动臂65从打开抽屉的状态起直到全闭在所谓上止点与下止点之间转动,因此能够提供不易产生分注头架7的上升量的误差的、高精度且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
关闭抽屉21时,分注头架7与分注头架载置台24一同上升,使配置于分注头架7的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10、14从在箱体33的上表面设置的上表面开口26露出。
之后,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10、14被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逐一握持,向上方移动。
从而,为了可靠地用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握持,需要在使分注头架7上升之后高精度地进行定位。或者,优选在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动作中时,对抽屉21的门体34施加联锁进行锁定、使得抽屉21不会意外打开,而工作中使用者要操作抽屉21而推拉门体34施加了振动时,该振动不传递至分注头架7。
对于这样的定位结构的一例,以下使用图16至图22进行说明。
图16是分注头架装填单元22的背面图,不显示箱体的后板32地示出了定位驱动单元45,图17A和图17B是表示对分注头架7的高度进行定位的分注头架定位单元118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和动作的部分概要图。图18和图19是表示将分注头架7从下方向定位部件43推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0A~图20D和图21A~图21C是表示使分注头架7从下方与定位部件43的高度基准边44抵接进行定位的动作的部分截面图。图22A~图22C是表示用于与抽屉21的开闭动作联动地驱动定位驱动单元45进行定位动作的、圆筒凸轮的结构和动作的立体图。
在左右一对导轨40的上表面,与在分注头架载置台24上前后纵向排列地载置的2个分注头架7的右边和左边对应地,分别设置有左右一对定位部件43、43。定位部件43、43中靠近分注头架7地延伸的部分的前端下边,是与分注头架7的凸缘部25的上表面抵接、将分注头架7定位在规定高度的高度基准边44。
圆盘状的凸轮板85可绕沿着前后方向设置的圆筒凸轮中心86转动地被轴支承,第五支轴87和第六支轴88从外周向远离圆筒凸轮中心86的方向突出。
凸轮板85的一部分成为向下方突出的限动件89,限动件89的左端侧与固定的限动件承接部90抵接,由此限制凸轮板85的旋转角度范围。
限动件承接部90的一部分延伸至隔着旋转凸轮中心的相反侧,成为第一弹簧支点91。
凸轮板85的另一部分成为向外周突出的第二弹簧支点92,利用将拉伸弹簧93架设在第一弹簧支点91与第二弹簧支点92之间时的拉力,绕圆筒凸轮中心86地在凸轮板85产生图16中图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转矩,通过拉伸弹簧93的拉力而施加使限动件89与限动件承接部90抵接的方向的作用力。
左右一对定位驱动轴46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定位部件43,绕前后方向的旋转轴可转动地配置。
定位驱动轴46的上下方向高度配置在比高度基准边44略低的位置,定位驱动轴46的左右方向位置设置在设置于分注头架7的下边的周围的凸缘部25的外周的外侧、且处于左右侧板29、30的内侧。
在右侧的第一定位驱动轴46a的后端,设置有将一端旋转固定在第一定位驱动轴46a、使另一端成为第七支轴94的第三连杆臂95。
在左侧的第二定位驱动轴46b的后端,设置有将一端旋转固定在第二定位驱动轴46b、使另一端成为第八支轴96的第四连杆臂97。
第一连杆臂98的一端可旋转地被设置于凸轮板85的第五支轴87轴支承,另一端可旋转地被设置于第三连杆臂95的第七支轴94轴支承。
第二连杆臂99的一端可旋转地被设置于凸轮板85的第六支轴88轴支承,另一端可旋转地被设置于第四连杆臂97的第八支轴96轴支承。
如果凸轮板85绕圆筒凸轮中心86旋转,则第五支轴87和第六支轴88移动,第三连杆臂95经由第一连杆臂98转动,第四连杆臂97经由第二连杆臂99转动。
接着,对于定位驱动轴46和定位弹簧47以及定位部件43的结构,使用图17A、图17B和图18进行说明。
图17A是表示定位驱动轴46和定位弹簧47、以及定位部件43的结构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17B是C-C截面图。定位弹簧47是在定位驱动轴46的外周设置的、前后方向上线圈部形成为圆筒状的扭力弹簧,在前后方向的两端,分注头架7载置完成时与分注头架7的凸缘部25的下表面抵接的推压部100向靠近分注头架7的方向延伸。该推压部100为了在推压分注头架7时不会造成损伤,优选为前端部带有弧度的形状。
定位弹簧47从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的卡止部101起的前方是顺时针卷绕、后方是逆时针卷绕,像这样使卷绕方向对称。定位弹簧压制部102被中央和两端的共计3根螺纹件(螺钉)卡止于定位驱动轴46。是中央的固定螺纹件104将定位弹簧47的卡止部101卡止于定位驱动轴46、卡止部101与定位驱动轴46一同旋转的结构。
在定位弹簧压制部102的两端附近,设置有向推压部100的方向延伸的推压部压制部103,在推压部压制部103的更外侧设置有两端的固定螺纹件104而卡止于定位驱动轴46。
图17B是C-C截面图,表示推压部压制部103的位置处的截面。是在推压部压制部103与定位驱动轴46之间设置比定位弹簧47的线径大的间隙、并且利用推压部压制部103仅允许推压部100的向箭头方向的扭转位移的结构。
图18是表示定位驱动轴46、定位弹簧47、定位部件43、分注头架7、定位轴承36、定位相对轴承38的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D-D截面图。
分注头架7经由分注头架载置台24上升,通过凸缘部25的上表面与高度基准边44的抵接而被规定高度。
此处,进而,如果定位驱动轴46进而以推压部100对分注头架7的凸缘部25从下方向高度基准边44推压的方式转动,则分注头架7从分注头架载置台24向上方离开、并且凸缘部25与高度基准边44抵接,能够可靠且精度良好地确保分注头架7的高度。
进而,分注头架7被定位在规定高度时,通过使定位轴承36与在分注头架7的左上的边设置了2处的V形槽、即定位V形槽105抵接,如图19所示地从右方向左方,用被板簧37支承的定位相对轴承38进行预压,由此能够对分注头架7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都精度良好地定位。
因为采用了上述定位结构,所以关闭抽屉21而载置了分注头架7时,分注头架7从包括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抽屉21离开,因此来自抽屉21的振动等不会传递至分注头架7,并且具有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都能够精度良好地定位的效果。
接着,对于分注头架7的上升动作和定位弹簧47的转动动作的时序,使用图20A~图20D、图21A~图21C和图22A~图22C进行说明。
图20A~D顺序示出了与抽屉21的关闭动作联动地,分注头架7以接近高度基准边44的方式上升,并且定位驱动轴46转动,直到分注头架7的凸缘部25利用推压部100与高度基准边44抵接的过程,是图19中的左侧的定位驱动轴46附近的放大图。
图20A中,分注头架7处于与抽屉21的关闭动作联动地上升的途中,定位驱动轴46位于以定位弹簧47的推压部100略微朝向下方的方式转动了的位置。存在将该状态称为“退避位置”或“退避状态”的情况。凸缘部25上升至比推压部100的下端高的位置。
在打开抽屉21、分注头架7下降的区间中,定位弹簧47保持“退避状态”直至到达抽屉21的全开位置。
图20B中,分注头架7进一步上升,凸缘部25的高度大致位于定位驱动轴46的中心轴的位置。此时,定位驱动轴46向推压部100从下侧接近凸缘部25的方向逐渐转动。存在将该状态称为“转动状态”的情况。
图20C中,定位驱动轴46进一步转动,推压部100与凸缘部25的下表面抵接而将分注头架7举起,分注头架7离开分注头架载置台24,凸缘部25的上表面与定位部件43的高度基准边44抵接,分注头架7被定位在规定高度。即,规定高度指的是比分注头架7上升最大hmax后的位置更高的位置。
图20D中,定位驱动轴46进一步转动角度δ时,定位弹簧47的扭转位移与该角度相应地增大,推压部100从下侧推压凸缘部25的力增加,是能够对分注头架7可靠地进行定位的结构。存在将该状态称为“定位位置”或“定位状态”的情况。
打开抽屉21而取出分注头架7时的动作中,与以上叙述相反地按照图20D、图20C、图20B、图20A的顺序,定位驱动轴46旋转,推压部100从凸缘部下降,且分注头架7下降。
接着,对于与抽屉21的关闭动作联动的定位驱动单元45的结构使用图21A~图21C进行说明。
图21A是凸轮板85因拉伸弹簧93的拉力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至极限,限动件89与限动件承接部90抵接的状态。此时,关于定位驱动轴46,定位弹簧47是图20A所示的“退避状态”。
打开抽屉21而分注头架7下降的区间中,定位弹簧47保持“退避状态”直至到达抽屉21的全开位置。
图21B示出了凸轮板85与抽屉21的关闭动作联动地、抵抗因拉伸弹簧93的拉力而产生的旋转转矩地、图示顺时针地旋转了
Figure BDA0002382066170000291
的状态。
第五支轴87和第六支轴88与凸轮板85一同转动,第一连杆臂98和第二连杆臂99向箭头方向移动,因此第三连杆臂95和第一定位驱动轴46a经由第七支轴94向箭头方向转动θ1,同时,第四连杆臂97和第二定位驱动轴46b经由第八支轴96向与第一定位驱动轴46a相反的箭头方向也转动θ1。
即,推压部100、100也均以对于分注头架7的下表面凸缘部25从下方接近的方式转动θ1,这是图20B所示的“转动状态”。
图21C示出了凸轮板85进而图示顺时针地旋转了最大旋转角度
Figure BDA0002382066170000292
Figure BDA0002382066170000293
的状态。此处,第一定位驱动轴46a和第二定位驱动轴46b分别转动θ2,推压部100、100也均以对于分注头架7的下表面凸缘部25从下方推压的方式转动θ2,这是图20D所示的“定位状态”。此处,将第五支轴87与第七支轴94的位置关系以及第六支轴88与第八支轴96的位置关系适当设定为例如
Figure BDA0002382066170000294
θ2≈90°。
接着,对于与抽屉21的关闭动作联动地使凸轮板85适当地旋转动作的结构,用图22A~图22C、进而适当参考图21A~图21C和图20A~图20D进行说明。
优选下述结构:在关闭抽屉21的动作中,直到关闭至从全开位置起例如到关闭位置是40mm左右的、大致图12A的位置,如图20A所示,分注头架7的下表面凸缘部25上升至比处于“退避状态”的推压部100高的位置,定位驱动轴46不转动而是维持“退避状态”,凸轮板85保持图21A所示的位置且不转动。
接着继续进行抽屉21的关闭动作,打开量减少至40mm以下时,凸轮板85向图21B~图21C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推压部100经由“转动状态”成为“定位状态”。
即,抽屉21的从关闭位置到全开位置的打开量例如是400mm至500mm程度,与此相对,凸轮板85旋转的范围被限于关闭位置附近的40mm程度的范围。
对于这样的仅在抽屉21的动作范围中的有限范围中旋转驱动凸轮板85的结构的一例,根据图22A~图22C、也适当使用图7、图8进行说明。
图22A~图22C中,与凸轮板85同轴地圆筒状地延伸的中空的圆筒凸轮106是被固定在抽屉座55的后端附近、与抽屉21的开闭动作一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结构。在圆筒凸轮106的圆筒面上、沿着圆筒面设置有多条贯通内周和外周的螺旋状的螺旋槽107,螺旋槽107在圆筒凸轮106的前端和后端之间以规定角度扭转。该规定角度是与图21A~图21C中说明的凸轮板的旋转角度相等的
Figure BDA0002382066170000301
例如是60°左右。
从凸轮板85向前方圆筒状地延伸的旋转凸轮108与凸轮板85一体地,绕与圆筒凸轮中心86同轴的旋转凸轮轴109可转动地被支承。在旋转凸轮108的靠近圆筒凸轮106一侧的前端附近,设置有多个从旋转凸轮108的圆筒状的表面辐射状地凸出的圆筒状的凸轮销110。本实施方式中,是凸轮销110例如每隔角度120°地设置有3个、各凸轮销110与设置于圆筒凸轮106的螺旋槽107嵌合并滑动的结构。
在抽屉21从全开位置直到在全闭位置的附近打开量接近40mm程度的范围中,圆筒凸轮106与旋转凸轮108远离,如图22A和图21A所示,凸轮板85中,因为由拉伸弹簧93的拉力产生的旋转转矩,限动件89与限动件承接部90抵接,定位弹簧47保持“退避状态”。
抽屉21进一步被关闭、打开量小于40mm时,在圆筒凸轮106设置的螺旋槽107与在旋转凸轮108设置的凸轮销110嵌合。抽屉21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时,凸轮销110沿着螺旋槽107移动,因此旋转凸轮108绕旋转凸轮轴109转动。因为凸轮板85与旋转凸轮108一同转动,所以定位驱动轴46如图21B所示地转动,推压部100如图20B所示地从下方接近分注头架7的下表面凸缘部25。
进而,抽屉21到达全闭位置时,旋转凸轮108被插入圆筒凸轮106的内部,凸轮销110滑动至螺旋槽107的前端附近。具有凸轮销110的旋转凸轮108与螺旋槽107的扭转角度相应地绕旋转凸轮轴109旋转
Figure BDA0002382066170000311
即,是设置于旋转凸轮108的凸轮销110沿着设置于圆筒凸轮106的螺旋槽107滑动、由此旋转凸轮108和凸轮板85旋转的结构。从而,如果使圆筒凸轮106和旋转凸轮108的前后长度变长,则能够使旋转凸轮108开始转动的抽屉21的打开量增大。或者,如果增大在圆筒凸轮106设置的螺旋槽107的扭转角度,则能够使旋转凸轮108的转动角度
Figure BDA0002382066170000312
增大。
但是,使螺旋槽107的扭转角度过大时,旋转凸轮108要急剧地转动,螺旋槽107与凸轮销110之间产生的压接力增大,摩擦力增加,旋转凸轮108难以流畅地旋转,因此扭转角度例如设为45°以下,优选设为35°以下。
因为定位驱动单元45配置在箱体33的后表面与抽屉21的后表面之间,所以使用者不会误用手触碰,因此安全性高。
接着,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用图23进行说明。图23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22的背面图。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定位驱动单元45中,代替与旋转凸轮108一同旋转的凸轮板85而设置了第一带齿滑轮111,代替使定位驱动轴46a、46b转动的第三连杆臂95和第四连杆臂97,而在第一定位驱动轴46a设置有第二带齿滑轮112、在第二定位驱动轴46b设置有第二齿轮113。
第二实施方式还具有与第二齿轮113啮合的第一齿轮114、与第一齿轮114一体地旋转的第三带齿滑轮115、架设在第一带齿滑轮111和第二带齿滑轮112和第三带齿滑轮115上的带齿传动带116、和对带齿传动带116施加适当的张力的可旋转的惰轮117。旋转凸轮108转动时,第二带齿滑轮112向同一方向旋转而使第一定位驱动轴46a转动,第三带齿滑轮115也向与旋转凸轮108相同的方向旋转。因为第二齿轮113向与第一齿轮114相反的方向旋转,所以第一齿轮114向与旋转凸轮108相反的方向旋转,结果使第二定位驱动轴46b向与第一定位驱动轴46a相反的方向旋转。
关于相对于旋转凸轮108的旋转角度的、定位驱动轴46的旋转角度,如果适当地设定带齿滑轮111、112、115的齿数和齿轮113、114的齿数则能够得到。
接着,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用图24、图25A和图25B进行说明。图24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22的与图8同样的B-B截面图,图25A是表示分注头架推压单元的结构的上面图,图25B是E-E截面图。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具有定位驱动单元45、定位驱动轴46、定位弹簧47,而在分注头架载置台24设置有对分注头架7从下方向上方推压的分注头架推压单元119(上升单元)。
分注头架推压单元119被配置在从下方与分注头架7的下表面四角抵接的位置,在分注头架载置台24,具有上表面开口的有底的框架部120。进而,在框架部120的内侧设置有具有适度的间隙地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地被支承的推压部件121,例如是作为压缩弹簧的施力部件122对推压部件121从下方向上方施力。销123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固定于推压部件121,销123具有间隙地贯通于设置于框架部120的上下方向上较长的槽124中,推压部件121是能够在销123可沿着槽124移动的范围内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结构,因此推压部件121位于销123与槽124的上端抵接的状态。
在推压部件121的上表面设置了有底的外周孔125,在外周孔125的底面与外周孔125同心地贯穿设置有例如直径1mm程度的中心孔126。在外周孔125中,较松地插入比外周孔125的直径小的推压球127,推压球127在中心孔126的边缘,稳定地载置在与外周孔125在整周上例如具有0.5mm至1mm程度的适度间隙的同心位置。推压球127如果承受外力则在与外周孔125的间隙的范围内能够滚动,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则移动成载置在中心孔126的边缘,因此相对于外周孔125返回同心位置。
另外,进而,也可以为了使推压球127不会弹出,而在外周孔125的上缘设置未图示的防脱限动件。
使得施力部件122产生的向上方的作用力比分注头架7的自重更大。即,使得即使抽出分注头架载置台24而使分注头架7沿着分注头架引导部73载置在推压球127的上表面,销123也在保持与槽124的上端相接的状态下上升至最高的位置。
接着,进行图10A~图10C、图11A~图11C和图12A~图12C中说明的一系列抽出关闭动作而使分注头架7上升时,在到达图12B所示的分注头架载置台24上升至最高的顶点位置之前例如比其低1mm程度的位置,成为分注头架7的凸缘部25的上表面从下侧与定位部件43的基准边44抵接的位置关系。
即,在如图12C所示地抽屉被关闭的状态下,如图24至图25B所示,分注头架7的凸缘部25的上表面从下侧与定位部件43的基准边44抵接而定位之后,分注头架载置台24进一步上升例如1mm程度,因此施力部件122被压缩,销123离开槽124的上端。即,因为分注头架7的凸缘部25因为施力部件122产生的作用力而维持经由推压部件121和推压球127向上方对定位部件43抵接的状态,所以即使在抽屉被关闭的状态下分注头架载置台24的高度产生了误差,分注头架7也与定位部件43抵接,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定位。
推压球127位于与外周孔125在整周上例如具有0.5mm至1mm程度的适度间隙的位置,分注头架7是使凸缘部25的四角载置于推压球127的结构,因此是在推压球127在与外周孔125的间隙的范围内滚动移动的范围内、分注头架7可以以微小的滚动摩擦自由地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结构。分注头架7的移动量与推压球127上表面的移动量相等,所以是推压球127中心的移动量的2倍,能够移动外周孔125与推压球127的外周间隙的2倍、例如1mm至2mm程度。
另一方面,如果将抽屉抽出之后卸下分注头架7,则推压球127滚动而载置在中心孔126的边缘,返回与外周孔125同心的位置。
在关闭抽屉、用分注头架推压单元119对分注头架7向定位部件43的高度基准边44施力的状态下,分注头架7处于被定位轴承36定位的状态。此处,例如对门体34从外部施加了振动且该振动被传递至分注头架载置台24时,因为是在与分注头架载置台24一体的框架部120与推压部件121之间存在间隙、进而推压球127在分注头架7的凸缘部25的下表面与推压部件121的外周孔125底面之间滚动的结构,所以振动不会从分注头架载置台24传递至分注头架7、外力也不会从分注头架载置台24传递至分注头架7,能够稳定且高精度地对分注头架7进行定位。
进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将定位相对轴承38'的旋转轴方向设为前后方向,而是使其与定位轴承36同样地设置为大致上下方向,以越靠上方越靠近分注头架7的方式倾斜地配置,进而使轴承的轴在轴向上延长,定位相对轴承38'配置为能够沿着轴移动。进而,定位轴承36也使轴承的轴在轴向上延长而配置为能够沿着轴移动。
通过这样使定位轴承36、38'配置为能够沿着轴移动,分注头架7的上边与定位轴承36或定位相对轴承38'接触之后,分注头架7上升至与定位部件43抵接的过程中,定位轴承36或定位相对轴承38'能够沿着轴上升、并且在分注头架7的前后方向上自由旋转,因此分注头架7的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摩擦阻力轻微。如之前所说明的,即使分注头架7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也由于推压球127滚动,分注头架7承受的摩擦阻力是轻微的,具有能够相对于被固定在规定位置的定位轴承36精度良好地进行定位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推压部件12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施力部件122是压缩弹簧,但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推压部件也可以是在一端具有旋转支轴的摆动臂,施力部件也可以是绕支轴设置的扭力弹簧。另外,也可以使推压球125与推压部件121一体地形成,例如可以用聚缩醛树脂或氟树脂等低摩擦树脂材料成形,或者也可以是将它们组合而成的结构。
接着,对于第四实施方式用图26至图29A~图29C进行说明。图2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B-B截面图,图27是A-A截面图,图28A是表示减速单元的结构的F-F截面图,图28B是平面图,图28C是G-G截面图。图29是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概略平面图,表示全闭状态,图29B表示开闭中途状态,图29C表示全开状态。
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抽屉21与底板31之间具有减速单元128,在抽屉21与底板31之间设置了施加粘性阻力的所谓缓冲器129。通过设置减速单元128,具有能够抑制使抽屉21开闭时的速度、减少全开时和全闭时的冲击的效果。
以下,对于减速单元的结构的一例进行说明。在图26至图28A~图28C中,在构成抽屉21的一部分的抽屉座55,在向底板31接近的方向上,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齿条131。在底板31,在向抽屉座55接近的方向上,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齿条132和导轨133。
缓冲器129具有可旋转的缓冲器轴130,在缓冲器129内部例如内封有粘性流体。是使缓冲器轴130旋转时,在缓冲器129内设置的未图示的转子与缓冲器轴130一同旋转,与缓冲器129的内部之间发生粘性流体的剪切变形,因剪切变形时产生的剪切力而在缓冲器轴130产生粘性阻力转矩的结构。粘性阻力具有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倾向,因此具有缓冲器轴130的旋转速度越大,则产生越大的粘性阻力转矩的特性。
滑块134设置为沿着导轨133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在滑块134,第一齿轮支轴135和第二齿轮支轴136向接近抽屉座55的方向延伸地设置,进而缓冲器129被旋转固定,缓冲器轴130设置在接近抽屉座55的方向上。
是在第一齿轮支轴135可旋转地设置有第一齿轮137,第一齿轮137与第一齿条131在第一啮合部140啮合的结构。是在第二齿轮支轴136可旋转地设置有第二齿轮138(以下有时称为惰轮),其与第一齿轮137啮合的结构。
是在缓冲器轴130设置有第三齿轮139(以下有时称为缓冲器齿轮),缓冲器齿轮139与缓冲器轴130一同旋转的结构。即,缓冲器齿轮139旋转时产生粘性阻力转矩。是缓冲器齿轮139与惰轮138啮合、进而缓冲器齿轮139与第二齿条132在第二啮合部141啮合的结构。
是第一啮合部140和第二啮合部141在前后方向上相隔距离S的结构,该距离S与第一齿轮137与缓冲器齿轮139各自中心的前后方向的距离相等。
使抽屉21向前方移动而进行打开动作时,在抽屉座55设置的第一齿条131向前方移动,经由第一啮合部140使第一齿轮137向图28B的平面图中的图示顺时针方向旋转。惰轮138因为与第一齿轮137啮合,所以相反地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与惰轮138啮合的缓冲器齿轮139顺时针地旋转,因为缓冲器齿轮139与第二齿条132啮合,第一齿轮137和惰轮138和缓冲器齿轮139被载置在滑块134上,所以滑块134伴随缓冲器齿轮139的旋转向前方移动。此处,作为一个例子,如果使第一齿轮137的齿数与缓冲器齿轮139的齿数相等,则滑块134向前方移动第一齿条131的向前方的移动量的1/2。如之前所说明的,因为采用了缓冲器齿轮139旋转时缓冲器轴130一同旋转而产生粘性阻力转矩的结构,所以如果使抽屉21向前方移动则缓冲器轴旋转而产生粘性阻力,能够在打开抽屉21时施加阻力。
关闭抽屉21时第一齿条131向后方移动,因此图28B所示的各齿轮的旋转方向反向,但因为缓冲器轴130旋转,所以产生粘性阻力,在关闭抽屉21时也能够施加阻力。
用图29A~图29C对于抽屉21的打开动作时的减速单元128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29A所示的全闭状态下,第一齿条131的后端位于抽屉座55的后端附近,第一齿轮137与第一齿条131之间的第一啮合部140位于第一齿条131的前端附近。并且第一啮合部140位于与箱体33或抽屉座55的前后方向中央相比的略微前方。第二齿条132的前端位于箱体33的前表面开口20附近或与前表面开口20相比的略微后方,缓冲器齿轮139与第二齿条132之间的第二啮合部141位于第二齿条132的后端附近。第二啮合部141位于第一啮合部140的后方距离S的位置,位于第二齿条132的后端附近。并且第二啮合部141位于与箱体33或抽屉座55的前后方向中央相比的略微后方。
使抽屉21向前方移动时成为图29B所示的开闭中途状态。因为第一齿条131与抽屉21一同向前方移动,所以第一齿轮137、惰轮138、缓冲器齿轮139旋转,滑块134向前方移动抽屉21的移动量的1/2。
使抽屉21进一步向前方移动而达到图29C所示的全开状态时,抽屉座55的后端移动至箱体33的前表面开口20的前方,在抽屉座21载置的分注头架7移动至比前表面开口20靠前方的位置,因此容易进行空的分注头架7的取出和载置了消耗品的分注头架7的装填。此处,因为第一啮合部140与第二啮合部141在前后方向上相隔距离S,所以即使全开时处于抽屉座55的后端在箱体33的前表面开口20的前方比距离S小的范围中移动的状态,也能够同时维持第一齿轮137与第一齿条131的啮合、第二齿轮138与第二齿条132的啮合。即,从抽屉21的全闭状态起直至达到全开状态,使抽屉2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缓冲器齿轮139旋转而产生粘性阻力转矩,能够对抽屉21的开闭动作施加阻力,所以能够抑制抽屉21的开闭速度、减少全开时和全闭时的冲击,因此优选。
接着,对于第五实施方式用图30A~图30C和图31A~图31C进行说明。图30A是说明分注头架装填单元的打开动作的概略平面图,表示全闭状态,图30B表示打开中途状态,图30C表示全开状态,图31A是说明关闭动作的概略平面图,表示全开状态,图31B表示关闭中途状态,图31C表示全闭状态。
第五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抽屉21与底板31之间具有第二减速单元142,在抽屉21与底板31之间设置了施加粘性阻力的所谓缓冲器129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第三齿条143。通过设置第二减速单元142,具有能够抑制使抽屉21开闭时的速度、减少全开时和全闭时的冲击的效果。
以下,对于第二减速单元142的结构的一例进行说明。图30A~图30C和图31A~图31C中,在构成抽屉21的一部分的抽屉座55,在接近底板31的方向上固定缓冲器129,在设置于缓冲器129的可旋转的缓冲器轴130,设置有可与缓冲器轴130一同旋转的第四齿轮144(以下有时称为缓冲器齿轮)。第三齿条143相对于箱体33和抽屉座55在前后方向上可滑动地被支承。第三齿条143的后端在左右方向上宽度增大而成为齿条后端限动件145。在箱体33中,在第三齿条143移动至最前方的位置处与齿条后端限动件145抵接的限动部146与第三齿条143邻接地设置。
第三齿条143的齿条后端限动件145能够利用在抽屉座55的后端设置的空隙147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第三齿条143移动至最后方时,齿条后端限动件145的后端与箱体33的后板32抵接,第三齿条143移动至最前方时,齿条后端限动件145的前端与限动部146抵接,第三齿条143在该范围中在前后方向上可滑动地被支承。
是第三齿条14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与第三齿条143啮合的第四齿轮144旋转,由此缓冲器129发挥作用,产生粘性阻力的结构。
接着,对于具有第二减速单元142的抽屉21的打开动作,用图30A~图30C进行说明。在图30A所示的全闭位置,第三齿条143位于最后方,齿条后端限动件145与箱体33的后板32抵接。使抽屉21从全闭位置向前方移动时,缓冲器129与抽屉座55一同向前方移动,第三齿条143承受缓冲器129产生的粘性阻力,因此与抽屉21一同向前方移动。即,第四齿轮144不旋转,使抽屉21向前方移动时粘性阻力不发挥作用。
使抽屉21进一步向前方移动时,如图30B所示,例如在全闭位置与全开位置的中间附近,齿条后端限动件145与箱体33的限动部146抵接。从图30B的状态起进一步使抽屉21向前方移动时,因为齿条后端限动件145与限动件146抵接,所以第三齿条143不能向前方移动。另一方面,缓冲器129和第四齿轮144与抽屉座55一同向前方移动,所以直至到达图30C所示的全开位置,第四齿轮144都沿着第三齿条143旋转,缓冲器129产生粘性阻力而对于抽屉21打开的力产生阻力。
即,从全闭位置直至到达全开位置地打开抽屉21时,从全闭位置起直到齿条后端限动件145与限动部146抵接之前,缓冲器129都不发挥作用,而从齿条后端限动件145与限动部146抵接后直到全开位置,缓冲器129产生的粘性衰减力发挥作用,具有减小打开速度而减少全开时的冲击的效果。
接着,对于具有第二减速单元142的抽屉21的关闭动作用图31A~图31C进行说明。图31A所示的全开位置是与图30C相同的状态,抽屉21位于全开位置,第三齿条143位于最前方,齿条后端限动件145与在箱体33设置的限动部146抵接。使抽屉21从全开位置起向后方移动时,第三齿条143承受缓冲器129产生的粘性阻力,因此与抽屉21一同向后方移动。即,第四齿轮144不旋转,使抽屉21向后方移动时粘性阻力不发挥作用。
使抽屉21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时,如图31B所示,例如在全开位置与全闭位置的中间附近,齿条后端限动件145的后端与箱体33的后板32抵接。从图31B的状态起进一步使抽屉21向后方移动时,因为齿条后端限动件145与后板32抵接,所以第三齿条143不能向后方移动。另一方面,因为缓冲器129和第四齿轮144与抽屉座55一同向后方移动,所以直至到达图31C所示的全闭位置,第四齿轮144都沿着第三齿条143旋转,缓冲器129产生粘性阻力而对于抽屉21的关闭的力产生阻力。
即,从全开位置直至到达全闭位置地关闭抽屉21时,从全开位置起直至齿条后端限动件145与后板32抵接,缓冲器129不发挥作用,而从齿条后端限动件145与后板32抵接后直到全闭位置,缓冲器129产生的粘性衰减力发挥作用,具有减小关闭速度而减少全闭时的冲击的效果。
即,在具有第二减速单元142的抽屉21中,在全开时和全闭时,缓冲器129产生的粘性衰减力发挥作用,具有减少全开时和全闭时的冲击的效果。
如之前所说明的,粘性阻力具有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倾向,因此抽屉越是被高速地抽出则产生越大的阻力,抽屉21的减速效果增大,冲击减少效果增大,因此优选。
另外,此处,对于缓冲器129施加粘性阻力转矩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粘性阻力转矩,也可以是产生摩擦阻力转矩的结构。
<效果>
仅通过将设置于门体34的手柄50拉向近侧,就能够从设置于自动分析装置1的前表面的前表面开口20打开抽屉21,将能够载置分注头架7的分注头架载置台24从自动分析装置1中抽出。通过将载置了消耗品的分注头架7载置在分注头架载置台24上之后关闭抽屉21,能够对自动分析装置1内容易地供给消耗品。或者,另外,也能够容易地取出消耗品耗尽的分注头架7,因此具有能够提供分注头架7的更换作业容易的自动分析装置1的效果。
另外,进而,因为关闭抽屉21时锁定爪52与爪承接部53卡合,所以具有能够使抽屉21可靠地在规定的位置关闭的效果。
另外,进而,因为能够对门体34或抽屉21施加联锁,所以具有在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正在工作、不能卸下分注头架7的期间中,能够禁止抽屉21的打开动作的效果。
因为分注头架7与使抽屉2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并开闭的动作联动地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以操作者仅使抽屉2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即可,无需为了使分注头架7上下动作而进行特别的操作,另外,进而,也不需要用于使分注头架7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特别的移动机构,所以能够提供结构简单、操作性良好的自动分析装置。
因为分注头架载置台24采用了使上表面保持水平地平行移动的结构,所以抽屉21的开闭动作和定位时分注头架7的姿态稳定,具有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分注头架载置台24中,抽屉21在关闭位置时,分注头架7与抽屉21的向后方关闭的动作联动地上升,在分注头架7的上表面载置的多个样本分注头和反应容器的上端从上表面开口26露出、或上升至比上表面开口26高的位置被定位、载置。从而,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8易于可靠地握持样本分注头或反应容器并将其运送至上方,具有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因为抽屉21是从前表面开口20出入的结构,所以对抽屉21进行操作而更换分注头架7时也可以保持关闭安全罩4的状态,只要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没有进行工作,自动分析装置1即使在工作中也可以对抽屉21进行操作,因此具有能够提高自动分析装置1的分析通过量的效果。
因为具有关闭抽屉21时,分注头架载置台24不是与抽屉21一体地动作地关闭,而是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都逐渐减速地同时平滑地停止的特性,所以关闭抽屉21时,在分注头架7载置的多个样本分注头和反应容器不会因冲击而振动或弹出,能够提供可靠性高且操作性良好的自动分析装置。
采用了下述结构:关闭抽屉21对分注头架7进行定位时,分注头架7离开分注头架载置台24,被弹力夹持在用定位驱动单元45驱动的定位弹簧47的推压部100与固定于箱体33的定位部件43之间,而在高度方向上定位。于是,分注头架7被高精度地定位,并且不会受到来自抽屉21的振动等的影响,因此具有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采用了下述结构:通过将分注头架7定位在规定高度,分注头架7经由定位轴承36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精度良好地被定位在规定位置,因此,只要关闭抽屉21,则分注头架7在上下、前后、左右精度良好地被定位,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运送单元8易于可靠地握持在分注头架7的上表面载置的多个样本分注头和反应容器并将其运送至上方,具有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在分注头架载置台24在前后方向上纵向排列地配置了2套分注头架7的情况下,分注头架定位单元118也被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地设置的定位驱动轴46联动地驱动,因此具有凸轮、连杆的定位驱动单元45是一套即可,具有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提供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另外,因为定位驱动单元45被设置在箱体33的后表面附近,所以使用者不会误用手触碰,因此具有安全性高的效果。
分注头架定位单元118构成为在分注头架7上升至接近定位部件43之后直到抽屉21关闭的期间中,设置于旋转凸轮108的凸轮销110与圆筒凸轮106的螺旋槽107嵌合。之后旋转凸轮108旋转,使定位驱动轴46转动,使得定位弹簧47的推压部100从分注头架7的凸缘部25的下表面抵接,因此,分注头架定位单元118与分注头架7的上升动作时机一致地驱动,因此动作是可靠的,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
因为具有使分注头架7从下方与定位部件43抵接而对分注头架7进行定位的分注头架推压单元119,所以能够相对于被固定在规定位置的定位轴承36精度良好地进行定位,进而,从分注头架载置台24不会将振动传递至分注头架7,外力也不会传递至分注头架7,能够提供能够稳定且高精度地对分注头架7进行定位的、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
在具有减速单元128、第二减速单元142的抽屉21中,在全开时和全闭时,缓冲器129产生的粘性衰减力发挥作用,具有能够抑制抽屉21的开闭速度、减少全开时和全闭时的冲击的效果。
<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有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能够将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在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上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添加、删除、置换其他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 自动分析装置
2 试剂盘
3 试剂瓶
4 安全罩
5 样本运送单元
6 样本分注单元
7 分注头架(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供给单元)
8 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运送单元
9 培养器
10 样本分注头
11 样本分注头缓冲部
12 样本分注头/反应容器废弃孔
13 反应溶液搅拌单元
14 反应容器
15 试剂分注移液器
15a 试剂分注位置
16 搅拌单元
16a 试剂搅拌位置
17 清洗单元
18 反应溶液吸引嘴
19 检测单元
20 前表面开口
21 抽屉
22 分注头架装填单元
23 试剂瓶装填口
24 分注头架载置台
25 凸缘部
26 上表面开口
27 上板
28 前板
29 右侧板
30 左侧板
31 底板
32 后板
33 箱体
34 门体
35 抽屉轨道
36 定位轴承
37 板簧
38 定位相对轴承
39 抽屉底板
40 导轨
41 第一引导槽
42 第二引导槽
43 定位部件
44 高度基准边
45 定位驱动单元
46 定位驱动轴
46a 第一定位驱动轴
46b 第二定位驱动轴
47 定位弹簧
48 把手
49 手柄轴
50 手柄
51 锁定杆
52 锁定爪
53 爪承接部
54 间隔物
55 抽屉座
56 第一抽屉臂
57 第二抽屉臂
58 第一支轴孔
59 第二支轴孔
60 第一连结轴
61 第二连结轴
62a 带齿滑轮
62b 带齿滑轮
63 带齿传动带
64 惰轮
65 第一转动臂
66 第二转动臂
67 第一引导辊
68 第二引导辊
69 引导端
70 第三转动臂
71 第三支轴
72 第四支轴
73 分注头架引导部
74 第一支承臂
75 第二支承臂
76 第三支轴孔
77 第四支轴孔
78 铅垂槽部
79 反转部
80 分支部
81 交叉部
82 引导突起
83 引导面
84 尖角部
85 凸轮板
86 圆筒凸轮中心
87 第五支轴
88 第六支轴
89 限动件
90 限动件承接部
91 第一弹簧支点
92 第二弹簧支点
93 拉伸弹簧
94 第七支轴
95 第三连杆臂
96 第八支轴
97 第四连杆臂
98 第一连杆臂
99 第二连杆臂
100 推压部
101 卡止部
102 定位弹簧压制部
103 推压部压制部
104 固定螺纹件
105 定位V形槽
106 圆筒凸轮
107 螺旋槽
108 旋转凸轮
109 旋转凸轮轴
110 凸轮销
111 第一带齿滑轮
112 第二带齿滑轮
113 第二齿轮
114 第一齿轮
115 第三带齿滑轮
116 带齿传动带
117 惰轮
118 分注头架定位单元
119 分注头架推压单元
120 框架部
121 推压部件
122 施力部件
123 销
124 槽
125 外周孔
126 中心孔
127 推压球
128 减速单元
129 缓冲器
130 缓冲器轴
131 第一齿条
132 第二齿条
133 导轨
134 滑块
135 第一齿轮支轴
136 第二齿轮支轴
137 第一齿轮
138 第二齿轮(惰轮)
139 第三齿轮(缓冲器齿轮)
140 第一啮合部
141 第二啮合部
142 第二减速单元
143 第三齿条
144 第四齿轮
145 齿条后端限动件
146 限动部
147 空隙
200 主计算机。

Claims (6)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剂容器容纳部,其能够保持多个试剂容器;
分析单元,其对作为分析对象的样本和试剂进行分注而进行规定的分析;和
消耗品供给单元,其供给每个所述样本的分析中使用的消耗品,
所述消耗品供给单元还具有:经由前表面开口在开位置与闭位置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可水平移动地被支承的抽屉;能够将分析中使用的消耗品(或处理单元)载置于所述抽屉中的载置台;和移动方向变换单元,其在使所述抽屉从开位置向后方移动至闭位置的期间中,水平移动直至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的消耗品(或处理单元)从前方向后方通过所述前表面开口,在载置在所述载置台上的消耗品或处理单元通过了所述前表面开口之后,与所述抽屉的向后方的水平移动联动地使所述载置台向上方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置台能够载置在上表面载置有多个吸引嘴头部的1个或多个分注头架(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置台能够载置包括具有清洗液容器的所述吸引嘴头部的清洗单元的预洗机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耗品供给单元具有箱体和在所述箱体中将所述分注头架定位在规定位置的定位单元,
所述定位单元还具有所述分注头架的上升单元,
所述分注头架在从所述载置台向上方离开之后被定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方向变换单元具有相互平行地同步旋转而对所述载置台进行旋转支承的、
第一臂,其在靠近所述抽屉的后部设置的第一支点被轴支承;和
第二臂,其在与所述第一支点相比设置在前方的第二支点被轴支承,
还具有从所述第一支点向与所述第一臂不同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臂一同转动的第三臂;
设置在所述第一臂的前端的第一引导支点单元;
设置在所述第三臂的前端的第二引导支点单元;和
具有与所述抽屉的开闭动作一起,引导所述第一引导支点单元的第一引导槽和引导所述第二引导支点单元的第二引导槽的导轨,
所述第一引导槽与所述第二引导槽在所述抽屉的全开位置与全闭位置之间交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耗品供给单元还具有减速单元,该减速单元在使所述抽屉在开位置与闭位置之间移动时,对所述抽屉施加操作阻力。
CN201880052143.3A 2017-09-13 2018-06-26 自动分析装置 Active CN1110332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5332 2017-09-13
JP2017175332A JP6850227B2 (ja) 2017-09-13 2017-09-13 自動分析装置
PCT/JP2018/024172 WO2019054002A1 (ja) 2017-09-13 2018-06-26 自動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3262A true CN111033262A (zh) 2020-04-17
CN111033262B CN111033262B (zh) 2023-05-02

Family

ID=65723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2143.3A Active CN111033262B (zh) 2017-09-13 2018-06-26 自动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933800B2 (zh)
EP (2) EP4187251A1 (zh)
JP (1) JP6850227B2 (zh)
CN (1) CN111033262B (zh)
WO (1) WO201905400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7325A (zh) * 2017-09-27 2019-04-02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医用耗材存储盒加载装置的扫描检测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5106B2 (ja) * 2019-04-11 2023-03-2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インターロック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分析装置
WO2020208919A1 (ja) * 2019-04-11 2020-10-15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CN110058033A (zh) * 2019-05-31 2019-07-26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血液分析仪
EP3901633B1 (en) 2020-04-22 2022-08-17 Roche Diagnostics GmbH A laboratory sample vessel distribution system,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nd an in-vitro diagnostic system
CN111856050B (zh) * 2020-07-04 2024-03-29 欧亚先锋生物技术投资(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全自动免疫印迹仪及检测方法
WO2023141123A1 (en) * 2022-01-24 2023-07-27 Beckman Coulter, Inc. Methods of installation and service of a module in a laboratory workstatio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7970A (en) * 1972-08-24 1977-07-26 Neotec Corporation Optical analyzer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US4040747A (en) * 1972-08-24 1977-08-09 Neotec Corporation Optical analyzer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WO2001069263A1 (fr) * 2000-03-15 2001-09-20 Hitachi, Ltd. Analyseur automatique et dispositif d'alimentation en pieces servant a l'analyseur
JP2002333451A (ja) * 2001-05-10 2002-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分注装置
CN101470124A (zh) * 2007-12-28 2009-07-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自动分析装置及其分注方法
WO2011118835A1 (ja) * 2010-03-26 2011-09-29 株式会社湯山製作所 分注装置
CN103998939A (zh) * 2011-12-22 2014-08-2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JP2016114610A (ja) * 2014-12-17 2016-06-23 株式会社東芝 自動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2703B2 (en) * 1999-05-03 2005-06-07 Ljl Biosystems, Inc. Integrated sample-processing system
JP3675746B2 (ja) * 2001-09-11 2005-07-27 アロカ株式会社 検体前処理装置
JP4808193B2 (ja) * 2007-08-02 2011-11-0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EP2172780A1 (en) * 2008-10-01 2010-04-07 Bayer Technology Services GmbH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analyses
CA2769380C (en) 2009-07-27 2020-08-25 Meso Scale Technologies, Llc Assay apparatuses, consumables and methods
JP5930958B2 (ja) * 2010-03-30 2016-06-08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US9164114B2 (en) * 2011-04-19 2015-10-20 Roche Molecular Systems, Inc. Supply unit for continuous loading
GB2514185A (en) * 2013-05-17 2014-11-19 Stratec Biomedical Ag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Disposable Tips to a Pipetting System
US11285486B2 (en) * 2017-03-24 2022-03-29 Gen-Probe Incorporated Cover assembly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EP3388840B1 (en) * 2017-04-10 2020-02-12 Roche Diagnostics GmbH Drawer assembly for a laboratory instrument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7970A (en) * 1972-08-24 1977-07-26 Neotec Corporation Optical analyzer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US4040747A (en) * 1972-08-24 1977-08-09 Neotec Corporation Optical analyzer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WO2001069263A1 (fr) * 2000-03-15 2001-09-20 Hitachi, Ltd. Analyseur automatique et dispositif d'alimentation en pieces servant a l'analyseur
JP2002333451A (ja) * 2001-05-10 2002-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分注装置
CN101470124A (zh) * 2007-12-28 2009-07-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自动分析装置及其分注方法
WO2011118835A1 (ja) * 2010-03-26 2011-09-29 株式会社湯山製作所 分注装置
CN103998939A (zh) * 2011-12-22 2014-08-2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JP2016114610A (ja) * 2014-12-17 2016-06-23 株式会社東芝 自動分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7325A (zh) * 2017-09-27 2019-04-02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医用耗材存储盒加载装置的扫描检测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63423A1 (en) 2021-03-04
CN111033262B (zh) 2023-05-02
US20240183874A1 (en) 2024-06-06
EP3683582A4 (en) 2021-05-19
US11933800B2 (en) 2024-03-19
EP3683582A1 (en) 2020-07-22
JP6850227B2 (ja) 2021-03-31
WO2019054002A1 (ja) 2019-03-21
EP3683582B1 (en) 2023-01-11
EP4187251A1 (en) 2023-05-31
JP2019052860A (ja)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3262A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3381034B2 (ja) カセット内で分類されたチューブ内の血液を移動,撹拌,及び採取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11051893B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6837362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WO2013143406A1 (zh) 用于血细胞分析仪的进样取样装置
JP3710563B2 (ja) プローブチップトレイの装填装置
JP7022855B2 (ja) 自動分析装置、消耗品供給装置および消耗品供給方法
WO2022085353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WO2022244380A1 (ja) 容器廃棄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分析装置、並びに自動分析装置での使用済み反応容器の廃棄方法
EP3346276B1 (en) An automatic container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15110264A (ja) 把持装置、搬送装置、及び分析装置
CN215339911U (zh) 输送轨道及反应杯传输机构
CN215945992U (zh) 顶升筛杯件及自动进杯装置
CN215339910U (zh) 调度盘及反应杯传输机构
WO2020262359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216004490U (zh) 杯仓结构及自动进杯装置
CN215339909U (zh) 反应杯传输机构
CN215665974U (zh) 杯仓结构及自动进杯装置
WO2020262362A1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その試薬容器蓋開閉機構
WO2020262363A1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試薬収容ユニット
US10393764B2 (en) Solid waste removal
US20200150139A1 (en) Receptacle terminal
JP2015111116A (ja) 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