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80963B - 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80963B
CN110980963B CN201911172078.0A CN201911172078A CN110980963B CN 110980963 B CN110980963 B CN 110980963B CN 201911172078 A CN201911172078 A CN 201911172078A CN 110980963 B CN110980963 B CN 1109809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ewage
sodium alginate
modified sodium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20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80963A (zh
Inventor
郑勇生
郑言
言文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ongxu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ongxu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ongxu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ongxu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720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80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80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0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80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0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Prepar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B1/00 - C08B35/00;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6Heteroglycans, i.e. polysaccharides having more than one sugar residue in the main chain in either alternating or less regular sequence; Gellans; Succinoglycans; Arabinogalactans; Tragacanth or gum tragacanth or traganth from Astragalus; Gum Karaya from Sterculia urens; Gum Ghatti from Anogeissus latifolia;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84Guluromannuronans, e.g. alginic acid, i.e. D-mannuronic acid and D-guluronic acid units linked with alternating alpha- and beta-1,4-glycosidic bond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algi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3/001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using granular carriers or supports for the microorganis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8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4NH3-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8PO4-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5/00Use of specific compound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5/06Nutrients for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属于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污水经过格栅进行初步过滤;S2:经过所述步骤S1初步过滤后的污水进入调节池内进行调节;S3:经过所述步骤S2中的调节池调节后的污水通入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处理,所述颗粒化污泥池内添加有颗粒化污泥,且所述颗粒化污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载体100‑120份,菌剂20‑30份;S4:经过步骤S3中的颗粒化污泥池处理的污泥排入二沉池内进行沉淀,所述二沉池内检测合格的污水直接排放,所述二沉池内检测不合格的污水回流到所述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二次处理,所述二沉池内的下层污泥直接排出。本发明具有能够缩短污水处理流程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水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1985年以来我国废水年排放量一直维持在350亿—400亿立方米左右。排放的这些废水中,仅10%的生活废水和70%的工业废水得到处理,且其中约有一半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出水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其余未经处理的废水则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致使我国的水环境遭受了严重污染和破坏。城镇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也随着城镇建设与发展而呈递增的趋势,近几年虽采取了大量的控制措施,但水体进一步变劣的趋势仍在继续。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989669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其公开了一种深度脱除氮和COD的污水处理工艺,先采用反硝化深床生物滤池处理对含氮和COD的污水先进行脱氮处理,此处理单元使用反硝化菌;出水进入臭氧催化氧化单元,在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作用下,进行脱除COD;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是将重质油梯级分离萃余残渣于700~950℃、惰性气氛下热裂解0.5~2h,依次用二氯甲烷、乙醇和碱液分别浸泡处理,进行干燥、焙烧得到。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污水中的成分较为复杂,为了去除污水中的COD、氮和磷等主要的污染物,需要经过多个处理单元,整个污水处理过程时间长且污水处理建筑和设备占地面积大,从而导致污水的处理效率低,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缩短污水处理流程的污水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其具有能够缩短污水处理流程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污水经过格栅进行初步过滤;
S2:经过所述步骤S1初步过滤后的污水进入调节池内进行调节;
S3:经过所述步骤S2中的调节池调节后的污水通入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处理,所述颗粒化污泥池内添加有颗粒化污泥,且所述颗粒化污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载体100-120份,菌剂20-30份;
S4:经过步骤S3中的颗粒化污泥池处理的污泥排入二沉池内进行沉淀,所述二沉池内检测合格的污水直接排放,所述二沉池内检测不合格的污水回流到所述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二次处理,所述二沉池内的下层污泥直接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栅能够将污水中的大粒径杂质进行截留,而调节池能够将污水进行暂存,控制进入后续工序污水的流量波动。
颗粒化污泥通过载体吸附菌剂制得,则由于载体内部的氧含量低于外部环境的氧含量,因此,菌剂吸附在载体上并繁殖后,在自然选择下,载体内部为厌氧区,厌氧区外侧为兼氧区,兼氧区外侧则是好氧区。则将颗粒化污泥放入污水内后,污水首先经过好氧区,好氧区内的好氧菌对污水进行处理,与此同时,好氧菌将污水中的氧气进行消耗;随后污水经过兼氧区,兼氧区内的兼氧菌对污水进行处理,并进一步消耗污水中的氧气;经过好氧区和兼氧区的消耗,污水中溶氧量较低,并流经厌氧区进行处理,则厌氧菌对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即污水进入颗粒化污泥池后,在颗粒化污泥的处理下,污水中的COD、氮和磷等均被处理,大大简化了污水的处理流程,也降低了污水处理建筑和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经过颗粒化污泥池处理后的污泥则排入二沉池内进行沉淀处理,以将污水和析出的污泥进行分离。若二沉池内的污水水质指标合格即可直接排放,二沉池内的污水水质指标不合格则回流到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二次处理,以提高排放污水的水质指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4中二沉池内的中层污泥进入颗粒化污泥池前端。
二沉池内的中层污泥是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物,其中漂浮有较多经过驯化的菌种,因此将二沉池内中层的污泥进行回流,也能够将这些高效菌株回流到颗粒化污泥池内,从而提高颗粒化污泥池的污水处理效率。而将二沉池内的中层污泥回流到颗粒化污泥池的前端,则污泥通过与经过调节池调节后的污水混合,可使这些高效菌株均匀的分布在污水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3中的载体包括以下体积份数比的组分: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04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物粉的特性导致其具有大量的纤维素,而纤维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且纤维素具有大量的微孔结构,因此,植物粉是菌剂的良好吸附材料。而陶瓷颗粒则可进一步形成强力的支撑,从而弥补纤维素强度不够的缺点,且植物粉能够分布在陶瓷颗粒上,从而增大孔隙度,此外,陶瓷颗粒还能够减缓载体的压实周期。活性炭作为重要的吸附材料,不但能够进一步提高载体对菌剂的吸附效果,还能够将纤维素更好的吸附在陶瓷颗粒上,从而提高载体的整体强度。
而添加步骤S4中二沉池底层的污泥则是因为该污泥中本身就存在活性污泥,存在菌剂成分,且经过长时间的驯化,该污泥中常常含有对污水净化效果较强的菌株,从而可提高后续污水的处理效果。此外,将污泥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污泥的排放,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3中的菌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042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05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般的污水中COD是最主要的污染物,并辅以氮污染物和磷污染物,因此添加复合COD菌能够将污水中的COD进行处理去除,添加复合脱氮菌能够将污水中的氮污染物进行处理去除,添加复合聚磷菌能够将污水中的磷污染物进行处理去除。
而污水中的营养成分往往不足以让各处理菌株大量繁殖,从而影响菌株的密度,则通过添加营养剂能够提高菌株的繁殖量,以提高载体上负载的菌株数量,从而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
团聚助剂则能够帮助菌株团聚并负载在载体上,从而使载体上的菌株更集中,数量更多,以进一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COD菌选自凝结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复合脱氮菌选自亚硝化单胞菌、亚硝化螺菌、亚硝化球菌、亚硝化叶菌、硝化刺菌、硝化球菌、地衣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复合聚磷菌选自侧芽孢杆菌、水生异常球菌、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地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种菌株相互协同,可对污水中的多种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
如粗糙芽孢杆菌作为絮凝菌,能够产生生物被膜,从而将颗粒化污泥进行包覆,以使颗粒化污泥不易受有毒物质和抗菌物质等的侵害。而蜡样芽孢杆菌作为需氧菌,能够在颗粒化污泥的好氧区繁殖,并通过生物夺氧去除污水中的氧气。如短小芽孢杆菌可以产生外源性硝化酶,从而与复合聚磷菌配合,提高磷污染物的处理效率。且短小芽孢杆菌也可以通过生物夺氧去除污水中的氧气。嗜酸乳杆菌能够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因此其则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将载体中的植物粉进行降解,从而降低最终颗粒化污泥对最终污泥的影响。
如地衣芽孢杆菌作为兼性厌氧菌,能够在颗粒化污泥中的兼氧区繁殖,并通过产生活性蛋白酶处理污水中的氮污染物。如巨大芽孢杆菌不但可以处理污水中的磷污染物,还能够分泌多糖类的生物被膜,而这些多糖类的生物被膜具有较多的羧基和酰胺基等活性基团,这些基团可以失去质子从而使颗粒化污泥表面带有负电荷,从而吸附重金属离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营养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06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营养剂可作为碳源、氮源、硫源、磷源、钾源等,为菌剂中的各类有益菌提供必需的营养,从而提高颗粒化污泥的造粒速度,且可以提高污水中各类有益菌的浓度,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碳源选自柠檬酸钠、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源能够提高菌剂中各类有益菌的繁殖速度,从而提高颗粒化污泥的造粒速度,并提高污水中各类有益菌的浓度,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改性海藻酸钠的改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取100-110重量份数的二甲基亚砜,加入2-5重量份海藻酸,在50℃-60℃的温度下搅拌10-12小时,得到反应物a,并将反应物a冷却到室温;
步骤二:将1-3重量份胆固醇溶于90-110重量份三氯甲烷中得到胆固醇溶液,并将胆固醇溶液滴加到反应物a中,搅拌均匀,得到反应物b;
步骤三:取0.5-1.5重量份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0.1-0.5重量份4-二甲氨基吡啶溶于13-17重量份二甲基亚砜中得到催化剂;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催化剂滴加到反应物b中,常温下搅拌18-24小时,得到反应物c;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反应物c加入到80-100重量份的乙醇中,过滤干燥后得到粗改性海藻酸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颗粒化污泥外包覆有生物被膜,而细菌产生的生物被膜中本身就含有海藻酸钠成分,因此使用改性海藻酸钠能够加快成膜菌株在颗粒化污泥外形成完整生物被膜的速度,使颗粒化污泥的污水处理效率得到提高。
而通过改性工艺,在海藻酸钠上接枝胆固醇,使改性海藻酸钠具有双亲的效果。则菌株与改性海藻酸钠混合吸附后,能够降低菌株的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增加菌株之间的亲和力,使菌株间产生更强的连接,进而形成一个致密的结构,并促使菌株凝聚成团并附着在载体上。即改性海藻酸钠能够提高颗粒化污泥的形成效率,也能够提高颗粒化污泥表面的生物被膜的生成效率,从而提高颗粒化污泥的污水处理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五后还对粗改性海藻酸钠进行提纯,粗改性海藻酸钠的提纯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a:粗改性海藻酸钠加入到40-6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制得改性海藻酸钠溶液a;
步骤b:在改性海藻酸钠溶液a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5%-4.2%的碳酸氢钠溶液,至改性海藻酸钠溶液a的pH为中性,随后静置2.5-3.5小时得到改性海藻酸钠溶液b;
步骤c:将改性海藻酸钠溶液b溶液进行抽滤,得到改性海藻酸钠溶液c;
步骤d:将改性海藻酸钠溶液c使用透析袋进行透析,得到改性海藻酸钠溶液d;
步骤e:将改性海藻酸钠溶液d加入80-100重量份的乙醇中,过滤干燥后得到经过提纯的改性海藻酸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提纯的改性海藻酸钠能够提高菌剂外的改性海藻酸钠浓度,从而提高颗粒化污泥外生物被膜的产生速度,则颗粒化污泥的形成效率提高,从而提高颗粒化污泥的污水处理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添加有颗粒化污泥的颗粒化污泥池,减少污水的处理工序,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
2.通过对二沉池内中层污泥的回流,将二沉池内部分经过驯化的高效菌株回流到颗粒化污泥池内,以提高颗粒化污泥池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3.通过使用多种具有多微孔结构的材料作为载体,提高菌株在载体上的附着数量,从而提高菌株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4.通过添加复合COD菌、复合脱氮菌和复合聚磷菌能够对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处理后污水的水质指标;
5.通过在菌剂中额外添加改性海藻酸钠,则海藻酸钠本身可以提高菌株产生生物被膜的速度,而改性海藻酸钠则通过双亲性,使菌株之间的亲和力增强,并易于吸附在载体上,从而不但可以使颗粒化污泥的形成效率提高,还能使颗粒化污泥内的菌株数量提高,以提高颗粒化污泥的污水处理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污水经过格栅进行初步过滤;
S2:经过步骤S1初步过滤后的污水通入调节池内进行调节;
S3:经过步骤S2中的调节池调节后的污水进入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处理,颗粒化污泥池内添加有颗粒化污泥;
S4:经过步骤S3中的颗粒化污泥池处理的污泥排入二沉池内进行沉淀。且步骤S4中检测合格的污水直接排放,而步骤S4中二沉池内水质指标不合格的污水直接回流到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二次处理。步骤S4中二沉池内的中层污泥进入颗粒化污泥池前端与经过步骤S2中的调节池调节后的污水混合得到混合液,混合液再流入颗粒化污泥池内。步骤S4中二沉池内的下层污泥直接排出。
其中,步骤S3中的颗粒化污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载体100份,菌剂20份
载体包括以下体积份数比的原料: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101
其中植物粉为秸秆粉。
菌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102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111
菌剂中,复合COD菌为重量百分比相同的凝结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
复合脱氮菌为重量百分比相同的亚硝化单胞菌、亚硝化螺菌、亚硝化球菌、亚硝化叶菌、硝化刺菌、硝化球菌、地衣芽孢杆菌。
复合聚磷菌为重量百分比相同的侧芽孢杆菌、水生异常球菌、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地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
营养剂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112
营养剂中的碳源则为重量百分比相同的柠檬酸钠、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
改性海藻酸钠的改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取100重量份数的二甲基亚砜,缓慢加入2重量份海藻酸,在50℃的温度下搅拌10小时,得到反应物a,并将反应物a冷却到室温;
步骤二:将1重量份胆固醇溶于90重量份三氯甲烷中得到胆固醇溶液,并将胆固醇溶液滴加到反应物a中,搅拌均匀,得到反应物b;
步骤三:取0.5重量份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0.1重量份4-二甲氨基吡啶溶于13重量份二甲基亚砜中得到催化剂;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催化剂缓慢滴加到反应物b中,常温下搅拌18小时,得到反应物c;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反应物c加入到80重量份的乙醇中,过滤干燥后得到粗改性海藻酸钠。
随后再对制备得到的粗改性海藻酸钠进行提纯,且粗改性海藻酸钠的提纯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a:粗改性海藻酸钠加入到4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制得改性海藻酸钠溶液a;
步骤b:在改性海藻酸钠溶液a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5%的碳酸氢钠溶液,至改性海藻酸钠溶液a的pH为中性,随后静置2.5小时得到改性海藻酸钠溶液b;
步骤c:将改性海藻酸钠溶液b溶液进行抽滤,去除不溶杂质后得到改性海藻酸钠溶液c;
步骤d:将改性海藻酸钠溶液c使用截留分子量为1500的透析袋进行透析,并透析4天,得到改性海藻酸钠溶液d;
步骤e:将改性海藻酸钠溶液d加入80重量份的乙醇中,过滤干燥后得到经过提纯的改性海藻酸钠。
实施例2-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颗粒化污泥中的载体和菌体的重量份数比计为下表: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131
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对二沉池内的颗粒化污泥进行回流。
实施例7-10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载体中各组分的体积份数比计为下表: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132
实施例11-1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菌剂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为下表: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133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141
实施例1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复合COD菌为重量百分比相同的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短小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
实施例1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复合COD菌为重量百分比相同的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
实施例1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复合脱氮菌为重量百分比相同的亚硝化单胞菌、硝化刺菌、硝化球菌、地衣芽孢杆菌。
实施例1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复合脱氮菌为重量百分比相同的亚硝化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
实施例1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复合聚磷菌为重量百分比相同的水生异常球菌、巨大芽孢杆菌、高地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
实施例20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复合聚磷菌为重量百分比相同的侧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
实施例21-2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营养剂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计为下表: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142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151
实施例2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碳源为重量百分比相同的柠檬酸钠、葡萄糖、麦芽糖。
实施例2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碳源为葡萄糖。
实施例27-30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改性海藻酸钠的改性工艺和提纯工艺中,各组分的添加重量份数计为下表: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152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161
实施例31-3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改性海藻酸钠的改性工艺和提纯工艺中,各参数计为下表: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162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171
对比例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在颗粒化污泥池内添加颗粒化污泥。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只将菌剂添加到颗粒化污泥池内,而不通过载体吸附菌剂。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微生物载体中不添加植物粉。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微生物载体中不添加二沉池内排出的污泥。
对比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菌剂中不添加营养剂。
对比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菌剂中不添加改性海藻酸钠。
对比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对粗改性海藻酸钠进行提纯。
测试方法
取同一批次污水,分成九组,分别同对比例1-7和实施例1、实施例6中的工艺对一组污水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7天。
取对比例1-7和实施例1、实施例6中二沉池内排出的污水1L进行水质指标的检测。其中,
污水COD采用重铬酸钾法检测;
污水氨氮采用絮凝沉淀-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
污水总氮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
污水总磷采用过硫酸钾氧化-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检测。
污水水质指标的检测数据计为下表:
Figure BDA0002288988530000181
结论
通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6的对比可知,由于实施例6没有对二沉池内的中层污泥进行回流,因此,二沉池内经过驯化的高效菌株也就没有回流到颗粒化污泥池内,从而导致实施例6对于污水的处理能力下降。最终结果就是,实施例6中污水的水质指标要差于实施例1中污水的水质指标。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对比可知,由于对比例1中未添加颗粒化污泥,因此,颗粒化污泥池中不存在任何能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的菌株,只能依靠污水本身的自降解。最终结果就是,对比例1中污水的水质指标与原污水的水质指标相差不大,说明污水的自降解能力弱。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2的对比可知,由于没有通过载体吸附菌剂,那么菌剂就是散乱的漂浮在颗粒化污泥池中。若颗粒化污泥池内污水的含氧量过高,菌剂中的厌氧菌就会被抑制;若颗粒化污泥池内污水的含氧量过低,菌剂中的好氧菌又会被抑制。从而导致菌剂中的各菌株的污水处理能力下降,最终的结果就是,对比例2中污水的水质指标较差。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3的对比可知,由于对比例3中没有添加植物粉,因此,载体对于菌剂的吸附能力变差,从而导致最终颗粒化污泥上的菌株总数大幅下降,从而影响污水的处理能力。最终结果就是,对比例3中污水的水质指标相较于实施例1中污水的水质指标更差。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4的对比可知,由于对比例4中未添加二沉池排出的污泥,即未在颗粒化污泥中引入经过颗粒化污泥池驯化的高效处理菌株,因此,颗粒化污泥的污水处理能力下降。但是由于菌剂本身就存在较强的污水处理能力,因此,最终结果是,对比例4中污水的水质指标相较于实施例1中污水的水质指标略有下降,但是差别不大。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5的对比可知,由于对比例5中未添加营养剂,而污水中并不能提供足够多的营养成分,虽然菌剂中存在自养菌株,但是菌剂中还存在大量的异养菌株,因此菌剂中大量的异养菌株由于没有足够的营养而不能得到充分的繁殖,导致颗粒化污泥上的菌落总数下降,相对应的,污水处理能力下降。最终结果就是,对比例5中污水的水质指标相较于实施例1中污水的水质指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6的对比可知,由于对比例6中未添加改性海藻酸钠,则颗粒化污泥外生物被膜的生成时间延长,改性海藻酸钠作为菌剂团聚剂的效果也消失,因此颗粒化污泥上的菌落总数下降,相对应的,污水处理能力下降。最终结果就是,对比例6中污水的水质指标相较于实施例1中污水的水质指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7的对比可知,由于未对粗改性海藻酸钠进行提纯,从而导致最终颗粒化污泥上改性海藻酸钠的浓度下降,相对应的,颗粒化污泥外生物被膜的生成时间延长,改性海藻酸钠作为菌剂团聚剂的效果也降低。但是是否对粗改性海藻酸钠进行提纯对于改性海藻酸钠的浓度影响不是特别大,因此,最终结果就是,对比例7中污水的水质指标相较于实施例1中污水的水质指标只是略有下降。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污水经过格栅进行初步过滤;
S2:经过所述步骤S1初步过滤后的污水进入调节池内进行调节;
S3:经过所述步骤S2中的调节池调节后的污水通入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处理,所述颗粒化污泥池内添加有颗粒化污泥,且所述颗粒化污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载体100-120份,菌剂20-30份;
S4:经过步骤S3中的颗粒化污泥池处理的污泥排入二沉池内进行沉淀,所述二沉池内检测合格的污水直接排放,所述二沉池内检测不合格的污水回流到所述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二次处理,所述二沉池内的下层污泥直接排出;
所述步骤S3中的载体包括以下体积份数比的组分:
植物粉 5-9份;
陶瓷颗粒 1-2份;
活性炭 1-2份;
所述步骤S4中二沉池排出的污泥 1-2份;
所述步骤S3中的菌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复合COD菌 40-50%;
复合脱氮菌 2-6%;
复合聚磷菌 1-3%;
营养剂 40-50%;
改性海藻酸钠 3-5%;
所述改性海藻酸钠的改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取100-110重量份数的二甲基亚砜,加入2-5重量份海藻酸,在50℃-60℃的温度下搅拌10-12小时,得到反应物a,并将反应物a冷却到室温;
步骤二:将1-3重量份胆固醇溶于90-110重量份三氯甲烷中得到胆固醇溶液,并将胆固醇溶液滴加到反应物a中,搅拌均匀,得到反应物b;
步骤三:取0.5-1.5重量份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0.1-0.5重量份4-二甲氨基吡啶溶于13-17重量份二甲基亚砜中得到催化剂;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催化剂滴加到反应物b中,常温下搅拌18-24小时,得到反应物c;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反应物c加入到80-100重量份的乙醇中,过滤干燥后得到粗改性海藻酸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S4 中二沉池内的中层污泥进入颗粒化污泥池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复合COD菌选自凝结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复合脱氮菌选自亚硝化单胞菌、亚硝化螺菌、亚硝化球菌、亚硝化叶菌、硝化刺菌、硝化球菌、地衣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复合聚磷菌选自侧芽孢杆菌、水生异常球菌、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地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碳源 20-30份;
牛肉膏 5-10份;
蛋白胨 5-10份;
氯化钠 4-8份;
酵母膏 10-20份;
磷酸钾 4-8份;
蒸馏水 800-1200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选自柠檬酸钠、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后还对粗改性海藻酸钠进行提纯,粗改性海藻酸钠的提纯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a:粗改性海藻酸钠加入到40-6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制得改性海藻酸钠溶液a;
步骤b:在改性海藻酸钠溶液a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5%-4.2%的碳酸氢钠溶液,至改性海藻酸钠溶液a的pH为中性,随后静置2.5-3.5小时得到改性海藻酸钠溶液b;
步骤c:将改性海藻酸钠溶液b溶液进行抽滤,得到改性海藻酸钠溶液c;
步骤d:将改性海藻酸钠溶液c使用透析袋进行透析,得到改性海藻酸钠溶液d;
步骤e:将改性海藻酸钠溶液d加入80-100重量份的乙醇中,过滤干燥后得到经过提纯的改性海藻酸钠。
CN201911172078.0A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 Active CN110980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2078.0A CN110980963B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2078.0A CN110980963B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0963A CN110980963A (zh) 2020-04-10
CN110980963B true CN110980963B (zh) 2022-04-15

Family

ID=70087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2078.0A Active CN110980963B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80963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2386A (ja) * 2001-01-26 2002-10-08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水中の外因性内分泌攪乱化学物質の除去方法
JP2006334588A (ja) * 2005-05-06 2006-12-14 Inoac Corp 水処理用微生物担体集合体
JP2007049966A (ja) * 2005-08-19 2007-03-01 Bio Energy Kk 疎水性担体への菌体の固定化
CN102079571A (zh) * 2010-11-22 2011-06-01 兰州交通大学 纳米凹凸棒土复合聚乙烯醇缩醛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
CN102167469A (zh) * 2010-12-03 2011-08-31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
CN102583722A (zh) * 2012-03-12 2012-07-18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固定化培养方法
CN103525731A (zh) * 2013-10-15 2014-01-22 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缓释型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78341A (zh) * 2018-03-13 2018-06-19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微生物净化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51634A (zh) * 2019-08-22 2019-11-15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一种双亲性硅基生物载体及制备方法及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8995A (ja) * 1990-06-15 1992-02-18 Tosoh Corp 水処理方法
CA2221923A1 (en) * 1995-05-23 1996-11-28 Ebara Corporation Method of aerobically treating liquid-waste and treatment tank
KR20020063098A (ko) * 2001-01-26 2002-08-01 히다찌 플랜트 겐세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수중의 외인성 내분비교란화학물질의 제거방법
CN1230390C (zh) * 2004-03-26 2005-12-07 山东科技大学 生活小区污水处理回用系统
CN100469711C (zh) * 2007-05-28 2009-03-18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单级生物脱氮方法
CN101538083B (zh) * 2009-03-19 2011-07-27 常州华钛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高效生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1812A (zh) * 2010-04-02 2011-10-12 江苏爱东集团有限公司 污水治理层析载体新型反应器
CN103045578A (zh) * 2011-10-12 2013-04-17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氨氧化菌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2424482B (zh) * 2011-10-27 2013-04-17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光生物漂浮式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74561A (zh) * 2012-04-13 2013-10-30 南京科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化硝化细菌的制备及水处理使用方法
CN103408133B (zh) * 2013-08-18 2015-10-2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厌氧氨氧化污泥包埋固定化方法
CN105621601B (zh) * 2014-10-28 2019-03-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混合悬浮载体的生物膜法废水处理方法
CN105130126A (zh) * 2015-09-14 2015-12-09 柴建中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的新方法
CN105236589B (zh) * 2015-10-30 2017-06-09 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分散污水生物絮凝强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5347514A (zh) * 2015-12-10 2016-02-24 郭嘉川 一种污水处理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86162A (zh) * 2016-08-05 2018-02-13 南京霖恒彦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除磷脱氮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技术
CN106242053A (zh) * 2016-08-29 2016-12-21 湖州至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污染原水的生物预处理工艺
CN106366212A (zh) * 2016-11-01 2017-02-01 江南大学 一种抗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28833A (zh) * 2016-12-01 2018-06-08 王敏涛 电力系统生活废水的处理工艺
CN107459150B (zh) * 2017-09-21 2020-02-14 万嘉清水(厦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菌颗粒及其污水处理工艺
CN109775919B (zh) * 2017-11-10 2022-04-15 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有效治理黄原胶工业废水的生化环保工艺
CN108314268A (zh) * 2018-03-27 2018-07-24 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包埋压滤污泥的载体与流化床相结合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及系统
CN208454601U (zh) * 2018-05-25 2019-02-01 舒敏玉 一种污泥内循环利用污水处理装置
CN108589292A (zh) * 2018-06-26 2018-09-28 常州市蒽盗钟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紫外线纤维
CN109382075B (zh) * 2018-11-27 2021-08-27 武汉轻工大学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09609406A (zh) * 2018-12-27 2019-04-12 广州市金龙峰环保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缓释型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82961A (zh) * 2019-04-01 2019-08-30 黄山市益天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调节人工养殖池塘水质的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82715A (zh) * 2019-09-04 2019-11-22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2386A (ja) * 2001-01-26 2002-10-08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水中の外因性内分泌攪乱化学物質の除去方法
JP2006334588A (ja) * 2005-05-06 2006-12-14 Inoac Corp 水処理用微生物担体集合体
JP2007049966A (ja) * 2005-08-19 2007-03-01 Bio Energy Kk 疎水性担体への菌体の固定化
CN102079571A (zh) * 2010-11-22 2011-06-01 兰州交通大学 纳米凹凸棒土复合聚乙烯醇缩醛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
CN102167469A (zh) * 2010-12-03 2011-08-31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
CN102583722A (zh) * 2012-03-12 2012-07-18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固定化培养方法
CN103525731A (zh) * 2013-10-15 2014-01-22 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缓释型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78341A (zh) * 2018-03-13 2018-06-19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微生物净化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51634A (zh) * 2019-08-22 2019-11-15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一种双亲性硅基生物载体及制备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0963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u et al. Phosphorus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biological dephosphorization process in treating reclaimed water by 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IVCWs)
CN108793433B (zh) 一种高浊度水质应急处理技术
CN106754570A (zh) 一株施氏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Liang et al. Performances and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nular sludge for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from synthetic and mainstream domestic sewage
CN104911130A (zh) 一株具有脱氮能力的盐单胞菌及其应用
Hasan et al. Biosorption of manganese in drinking water by isolated bacteria
CN111470714B (zh) 一种养殖废水的环保回收处理方法
CN102465105B (zh) 一株亚硝酸型反硝化菌株及其应用
Wang et al. Synergistic ammonia and nitrate removal in a novel pyrite-driven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biofilter
Yan et al. Effect of Fe (II) on nitrogen removal of anammox under organic matter inhibition
Rong et al. Towards advanced mariculture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bacterial-algal symbiosis system with different bacteria and algae inoculation ratios
Ren et al. Study on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of enhanced low-concentration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from low-temperature wastewater by iron-loaded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Ni et al. Application of basalt fibers in a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re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Yang et al. Effect of electric current intensity on performance of polycaprolactone/FeS2-based mixotrophic biofilm–electrode reactor
CN110981079B (zh) 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
CN110980963B (zh) 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
CN103045578A (zh) 氨氧化菌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5984954A (zh) 一种含有微生物载体的人工湿地净化废水的方法
Jin et al. Insight into the roles of microalgae on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microalgal-bacterial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Nitrogen removal,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CN102978145B (zh) 一株兼具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与除磷功能的喹啉降解菌qg6及其应用
Hou et al. Microelectrolysis-integrated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sponge iron filler to simultaneously enhanc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Shi et al. Effects of biocarrier type and size on the performance of nitrification and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Ramzan et al. Microbial remediation of emerging pollutants from wastewater
Hassan et al. The removal performance of nitrates in the novel 3D-BERS with GAC and diversity of immobilized microbial communities treating nitrate-polluted water: Effects of pH and COD/NO 3--N ratio
CN110699350B (zh) 一种固定化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