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81079B - 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81079B
CN110981079B CN201911171684.0A CN201911171684A CN110981079B CN 110981079 B CN110981079 B CN 110981079B CN 201911171684 A CN201911171684 A CN 201911171684A CN 110981079 B CN110981079 B CN 1109810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ewage
sludge
sodium alginate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16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81079A (zh
Inventor
言红红
郑言
郑勇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ongxu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ongxu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ongxu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ongxu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716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810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81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1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81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1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02F3/348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r the form in which the microorganisms are added or do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Prepar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B1/00 - C08B35/00;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6Heteroglycans, i.e. polysaccharides having more than one sugar residue in the main chain in either alternating or less regular sequence; Gellans; Succinoglycans; Arabinogalactans; Tragacanth or gum tragacanth or traganth from Astragalus; Gum Karaya from Sterculia urens; Gum Ghatti from Anogeissus latifolia;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84Guluromannuronans, e.g. alginic acid, i.e. D-mannuronic acid and D-guluronic acid units linked with alternating alpha- and beta-1,4-glycosidic bond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algi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3/001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using granular carriers or supports for the microorganis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8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4NH3-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8PO4-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5/00Use of specific compound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5/06Nutrients for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属于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污水流入初次沉淀池进行初次沉淀以得到初次沉淀的污水;S2:经过步骤S1初次沉淀后的污水通过格栅过滤后流入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处理;S3:经过步骤S2中的颗粒化污泥池处理的污泥排入二次沉淀池内进行二次沉淀;S4:经过步骤S3中二次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水质指标合格的污水排出。本发明具有更高耐来水高低冲击能力,且不易产生污泥膨胀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水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1985年以来我国废水年排放量一直维持在350亿—400亿立方米左右。排放的这些废水中,仅10%的生活废水和70%的工业废水得到处理,且其中约有一半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出水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其余未经处理的废水则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致使我国的水环境遭受了严重污染和破坏;城镇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也随着城镇建设与发展而呈递增的趋势,近几年虽采取了大量的控制措施,但水体进一步变劣的趋势仍在继续。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18629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其公开了一种活性污泥处理废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废水与活性污泥在第一曝气池中充分混合,氧化代谢;上述处理后的混合液进入二沉池静置沉淀,上层净化水直接排放,活性污泥一部分回流至曝气池,另一部分收集起来并用于处理第二废水;处理完成后,收集沉淀池内的固体物质,经脱水、浓缩处理后填埋处理。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其使用普通的活性污泥,而普通的活性污泥一般通过丝状菌为骨架,由别的功能性菌种组成菌胶团。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种活性污泥耐来水高低冲击能力弱,且一旦丝状菌过度繁殖,丝状菌在数量上可能超过菌胶团,从而使污泥结构松散,质量变轻,沉降性下降,从而导致污泥膨胀,造成污泥出水水质下降。因此需要一种具有更高耐来水高低冲击能力,且不易产生污泥膨胀的活性污泥净水工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其具有更高耐来水高低冲击能力,且不易产生污泥膨胀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污水流入初次沉淀池进行初次沉淀以得到初次沉淀的污水;
S2:经过步骤S1初次沉淀后的污水通过格栅过滤后流入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处理,颗粒化污泥池内添加有颗粒化污泥,颗粒化污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菌剂20-30份,微生物载体110-130份;
S3:经过步骤S2中的颗粒化污泥池处理的污泥排入二次沉淀池内进行二次沉淀;
S4:经过步骤S3中二次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水质指标合格的污水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
步骤S1能够使污水经过初次沉淀池将污水中大尺寸、大密度的固体杂质沉淀。
步骤S2能够将经过初步过滤的污水中不易沉淀的固废进行初步过滤,随后流入颗粒化污泥池内,通过微生物载体附着菌剂形成颗粒化污泥,使活性污泥可获得更高的耐来水高低冲击能力。且由于颗粒化污泥中使用微生物载体作为骨架,因此菌剂中丝状菌的作用下降,则可降低菌剂中丝状菌的添加量,甚至可以不添加丝状菌,因此,可降低发生污泥膨胀的概率。
步骤S3和步骤S4通过二次沉淀池将污水和析出的污泥进行沉淀分离,则二次沉淀池中的上层污水可达到排放标准从而排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步骤S3中二次沉淀池内水质指标不合格的污水回流至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再次处理;
所述步骤S3中二次沉淀池内的中层污泥进入颗粒化污泥池前端,与所述步骤S1中经过初次沉淀的污水混合得到混合液,混合液再流入颗粒化污泥池内;
所述步骤S3中二次沉淀池内的下层污泥排出以进行下一步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次沉淀池内的污水水质指标不合格则回流至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再次处理,直到污水水质指标合格方可排放。
而将中层污水、污泥的混合物回流到颗粒化污泥池前端,则通过与步骤S1中经过初次沉淀的污水混合,能够使中层污泥的分布更均匀。而中层污泥中含有大量活性污泥悬浮物,其中包含大量经过驯化的有益菌种,将其回流到颗粒化污泥池内能够提高颗粒化污泥池的污水处理效率。
下层的污泥大部分是固态的污泥,可直接排出,进行下一步处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步骤S2中的微生物载体包括以下体积份数比的组分:
Figure BDA000228888356000004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物粉的特性导致其具有大量的纤维素,而纤维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且纤维素具有大量的微孔结构,因此,植物粉是菌剂的良好吸附材料。而陶瓷颗粒则可进一步形成强力的支撑,从而弥补纤维素强度不够的缺点,且植物粉能够分布在陶瓷颗粒上,从而增大孔隙度,此外,陶瓷颗粒还能够减缓载体的压实周期。活性炭作为重要的吸附材料,不但能够进一步提高载体对菌剂的吸附效果,还能够将纤维素更好的吸附在陶瓷颗粒上,从而提高载体的整体强度。
而添加步骤S2中二次沉淀池底层的污泥则是因为该污泥中本身就存在活性污泥,存在菌剂成分,且经过长时间的驯化,该污泥中常常含有对污水净化效果较强的菌株,从而可提高后续污水的处理效果。此外,将污泥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污泥的排放,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海藻酸钠作为一种常见的天然多糖类物质,作为常用的凝胶材料,而经过氧化得到的氧化海藻酸钠由于海藻酸钠中的部分糖醛酸单元的羟基被转化为醛基,能够在保持原有优良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降解性能。
因此,添加氧化海藻酸钠不但能够提高整个微生物载体的结合牢度,提高造粒后颗粒化污泥抗来水高低冲击的能力。此外,氧化海藻酸钠也存在于细菌的生物被膜中,则在微生物载体中添加氧化海藻酸钠能够使细菌获得更多产生生物被膜所需的营养成分,从而加快生物被膜的产生,以加快颗粒化污泥的造粒进程。
此外,由于微生物载体的存在,微生物载体即可作为颗粒化污泥的载体,菌剂中不需要添加丝状菌,因此也就不会发生污泥膨胀,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污泥膨胀的问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氧化海藻酸钠颗粒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取800-1200重量份蒸馏水,以2800-3200r/min的搅拌速度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入10-25重量份海藻酸钠,至固体海藻酸钠完全溶解得到海藻酸钠溶液;
步骤二:取步骤一中的海藻酸钠溶液,在避光的条件下加入10-25重量份高碘酸钠,搅拌使高碘酸钠溶解后得到反应物a;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反应物a避光反应12-24小时得到反应物b;
步骤四:在步骤三中的反应物b中滴加8-12重量份乙二醇,以终止反应,得到反应物c;
步骤五:在步骤四中的反应物c中加入2-4重量份氯化钙,搅拌使氯化钙溶解后得到反应物d;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反应物d进行沉淀,得到沉淀混合物;
步骤七:将步骤六中沉淀混合物通过透析袋进行透析,得到沉淀物,随后将沉淀物冻干研磨成粉即得到氧化海藻酸钠颗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
步骤一能够在高速搅拌下形成海藻酸钠水溶液;步骤二能够通过具有强氧化性的高碘酸钠对海藻酸进行氧化,由于高碘酸钠遇光分解,因此需要在避光的条件下加入高碘酸钠。
步骤三能够使高碘酸钠有充分时间对海藻酸钠进行氧化;步骤四加入乙二醇能够使高碘酸钠对海藻酸钠的氧化终止。
步骤五中加入氯化钙后,二价的钙离子能够与海藻酸的古洛糖醛酸上的羧基发生静电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凝胶;步骤六能够将氧化海藻酸进行沉淀,得到固液混合物。
步骤七通过透析袋进行透析,即可得到固态的氧化海藻酸钠,进一步通过冻干、研磨即可得到氧化海藻酸钠颗粒。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一之后还进行海藻酸钠溶液的静置,具体为,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海藻酸钠溶液静置28-32min,得到静置后的海藻酸钠溶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海藻酸钠的本身特性,海藻酸钠溶液中的海藻酸钠分子容易发生纠缠,且在步骤一中对其进行高速搅拌,因此海藻酸钠分子容易在离心力下发生盘绕,从而形成较为复杂的纠缠三维结构,不利于后续高碘酸钠对海藻酸钠进行氧化。而通过将海藻酸钠溶液进行静置,海藻酸钠分子能够充分舒展,解开相互之间的盘绕,从而提高海藻酸钠溶液中海藻酸钠的均匀性。使后续高碘酸钠更容易与海藻酸钠发生均匀的氧化反应。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六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a:在步骤五中的反应物d中加入200-250重量份乙醇,得到初次沉淀混合物;
步骤b:对步骤a中的初次沉淀混合物进行抽滤,将抽滤得到的产物加入到180-240重量份的蒸馏水中得到混合液;
步骤c:在步骤b中的混合液中加入200-250重量份乙醇,得到沉淀混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次沉淀、溶解,可对氧化海藻酸钠进行提纯,以提高氧化海藻酸钠的纯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2中的菌剂选自凝结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亚硝化单胞菌、亚硝化螺菌、亚硝化球菌、亚硝化叶菌、硝化刺菌、硝化球菌、地衣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水生异常球菌、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地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中的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种菌种的配合,能够形成多功能化的颗粒化污泥,从而对污水进行多元化的处理。且由于外界的氧气含量大于微生物载体内部的氧气含量,因此在自然选择下,能够形成内部厌氧菌、中层兼性菌、外层好氧菌的颗粒化污泥。则在颗粒化污泥对污水进行处理时,污水首先经过好氧菌层进行处理,再经过兼性菌层进行处理,最后经过厌氧菌层进行处理。从而不需要额外建设好氧菌处理池、厌氧菌处理池和兼性菌处理池等多个处理池,只需要一个颗粒化污泥池即可完成污水的处理,大大降低了占地面积,也缩短了处理流程。
且由于氧化海藻酸钠易于降解,而植物粉也会在嗜酸乳杆菌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作用下被降解。而陶瓷颗粒、活性炭不但是无毒无害固体,还能降低污泥的固化处理难度,因此,颗粒化污泥即使混合在最终得到的污泥中,也不会增加最终污泥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2中的菌剂还包括营养剂,所述营养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Figure BDA000228888356000008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营养剂可作为碳源、氮源、硫源、磷源、钾源等,为菌剂中的各类有益菌提供必需的营养,从而提高颗粒化污泥的造粒速度,且可以提高污水中各类有益菌的浓度,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碳源选自柠檬酸钠、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源能够提高菌剂中各类有益菌的繁殖速度,从而提高颗粒化污泥的造粒速度,并提高污水中各类有益菌的浓度,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污水处理工艺中设置添加有颗粒化污泥的颗粒化污泥池,污泥经过颗粒化后,具有更高的耐来水高低冲击能力,也不易发生污泥膨胀;
2.通过对二次沉淀池内的中层污泥回流不但可以提高污水处理质量,还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3.通过微生物载体吸附多种类的菌剂,在自然选择下,使颗粒化污泥内部为厌氧区,厌氧区外包覆有兼氧区,最外侧则是好氧区,从而在一个颗粒化污泥池中即可完成有机物,无机物,混合物,蜕化微生物,多种类毒素分解,实现硝化,反硝化,脱氮除磷等处理过程,使污水的处理流程大幅缩短;
4.通过在微生物载体中添加氧化海藻酸钠,提高微生物载体抗来水高低压冲击的能力,且能够加快细菌外生物被膜的形成,从而加速颗粒化污泥的造粒过程;
5.通过微生物载体可吸附各类不同功效的菌剂,以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且菌剂中的嗜酸乳杆菌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够将植物粉分解,氧化海藻酸钠也易于降解,因此微生物载体不会在最终的污泥中引入有害物质;
6.通过在菌剂中额外添加营养剂,能够提高菌剂中各类有益菌的繁殖速度,从而提高颗粒化污泥的造粒速度,并提高污水中有益菌的浓度,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污水流入初次沉淀池进行初次沉淀以得到初次沉淀的污水。
S2:经过步骤S1初次沉淀后的污水通过格栅过滤后流入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处理,颗粒化污泥池内添加有颗粒化污泥。
S3:经过步骤S2中的颗粒化污泥池处理的污泥排入二次沉淀池内进行二次沉淀。
二次沉淀池内的中层污泥则进入颗粒化污泥池的前端,与步骤S1中经过初次沉淀的污水混合得到混合液,混合液再流入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二次污水处理。
二次沉淀池内下层的污泥则直接排出,以进行后续的处理。
S4:经过步骤S3中二次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水质指标合格的污水排出,而二次沉淀池内水质指标不合格的污水则回流至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再次处理。
步骤S2中的,颗粒化污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菌剂20份,微生物载体110份;且微生物载体包括以下体积份数比的组分:
Figure BDA0002288883560000111
其中植物粉为秸秆粉。
微生物载体中的氧化海藻酸钠颗粒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取800重量份蒸馏水,以2800r/min的搅拌速度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入10重量份海藻酸钠,至固体海藻酸钠完全溶解得到海藻酸钠溶液。
将得到的海藻酸钠溶液静置28min,使海藻酸钠溶液中的海藻酸钠分子充分的舒展,以得到静置后的海藻酸钠溶液。
步骤二:取步骤一中经过静置的海藻酸钠溶液,在避光的条件下加入10重量份高碘酸钠,搅拌使高碘酸钠溶解后得到反应物a;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反应物a避光反应12小时得到反应物b;
步骤四:在步骤三中的反应物b中滴加8重量份乙二醇,以终止反应,得到反应物c;
步骤五:在步骤四中的反应物c中加入2重量份氯化钙,搅拌使氯化钙溶解后得到反应物d;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反应物d进行沉淀,得到沉淀混合物;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a:在步骤五中的反应物d中加入200重量份乙醇,得到初次沉淀混合物;
步骤b:对步骤a中的初次沉淀混合物进行抽滤,将抽滤得到的产物加入到180重量份的蒸馏水中得到混合液;
步骤c:在步骤b中的混合液中加入200重量份乙醇,得到沉淀混合物。
步骤七:将步骤六中沉淀混合物通过截留分子量为1400的透析袋进行透析,得到沉淀物,随后将沉淀物冻干研磨成粉即得到氧化海藻酸钠颗粒。
步骤S2中的菌剂则包括重量比相同的凝结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亚硝化单胞菌、亚硝化螺菌、亚硝化球菌、亚硝化叶菌、硝化刺菌、硝化球菌、地衣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水生异常球菌、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地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且上述各菌株重量之和占据菌剂总重的50%。
菌剂还包括重量百分比为50%的营养剂,且营养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Figure BDA0002288883560000121
Figure BDA0002288883560000131
而营养剂中的碳源则是重量份数相同的葡萄糖、乳糖和麦芽糖的混合物。
实施例2-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颗粒化污泥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计为下表:
Figure BDA0002288883560000132
实施例6-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微生物载体中各组分的体积份数比计为下表:
Figure BDA0002288883560000133
实施例10-1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氧化海藻酸钠制备工艺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计为下表:
Figure BDA0002288883560000141
实施例14-1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氧化海藻酸钠制备工艺中各参数计为下表:
Figure BDA0002288883560000142
实施例1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菌剂包括重量比相同的凝结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亚硝化单胞菌、亚硝化螺菌、地衣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水生异常球菌、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地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且上述各菌占菌剂总重的50%。
实施例1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菌剂包括重量比相同的凝结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亚硝化螺菌、亚硝化球菌、亚硝化叶菌、硝化刺菌、硝化球菌、地衣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水生异常球菌、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地芽孢杆菌,且上述各菌占菌剂总重的50%。
实施例20-2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营养剂各组分的重量份数计为下表:
Figure BDA0002288883560000151
Figure BDA0002288883560000161
实施例2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碳源为重量份数相同的柠檬酸钠、葡萄糖、甘露醇的混合物。
实施例2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碳源为重量份数相同的柠檬酸钠、葡萄糖、乳糖、甘露醇的混合物。
对比例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在颗粒化污泥池中加入颗粒化污泥。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进行颗粒化污泥的造粒,而是直接将菌剂、微生物载体投入到颗粒化污泥池内。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颗粒化污泥中未添加氧化海藻酸钠颗粒。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颗粒化污泥中未添加步骤S2中二次沉淀池底层的污泥。
对比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植物粉更换为塑料颗粒。
对比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氧化海藻酸钠更换为海藻酸钠。
对比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菌剂中未添加营养剂。
测试方法
取同一批次污水,分成八组,分别用对比例1-7和实施例1中的处理工艺对一组污水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7天。
取对比例1-7和实施例1中二次沉淀池排出的污水1L进行水质指标的检测。其中,
污水COD采用重铬酸钾法检测;
污水氨氮采用絮凝沉淀-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
污水总氮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
污水总磷采用过硫酸钾氧化-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检测。
污水水质指标的检测数据计为下表:
Figure BDA0002288883560000171
结论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对比可知,由于实施例1中并未添加颗粒化污泥,污水并未经过菌剂的处理,因此得到的水质指标与原污水中的水质指标接近,表示添加颗粒化污泥能够有效的提高处理后污水的水质。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2的对比可知,由于实施例2没有进行活性污泥的造粒,菌剂直接添加到颗粒化污泥中,则各类菌分散漂浮在污水中,其中有厌氧菌、好氧菌和兼性菌,其无法发生有效的协同,甚至在好氧菌将污水中的氧气消耗掉之前,厌氧菌无法很好的工作;当若污水中的氧气含量较低时,好氧菌又无法很好的工作。因此最终从得到的水质指标可看出,经过处理的污水水质较差。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3可知,由于未添加海藻酸钠,经过处理的污水水质指标较为优质,这是由于,虽然海藻酸钠可以加快造粒过程,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粘结能力提高颗粒化污泥的耐来水高低冲击能力,但是微生物载体的吸附能力和菌落总量上较高,仍然可以得到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4可知,由于未添加二次沉淀池中的污泥,而在二次沉淀池的污泥中往往存在经过驯化的高效菌株,因此颗粒化污泥对于污水的处理能力有略微下降。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5可知,由于将植物粉更换为塑料颗粒,而植物粉的吸附能力显然高于塑料颗粒,也就是说,微生物载体上的菌落总数变少,相对应的,颗粒化污泥对于污水的处理能力下降。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6可知,将氧化海藻酸钠更换为海藻酸钠后,经过处理的污水的水质指标几乎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在微生物载体中,氧化海藻酸钠和海藻酸钠所起作用近似。此外,由于氧化海藻酸钠易于降解,因此在最后污泥中的残留较少,排放后也可自行降解,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7可知,没有添加营养剂将影响菌剂在微生物载体上的繁殖速度,从而使微生物载体上的菌落总量下降,影响颗粒化污泥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污水流入初次沉淀池进行初次沉淀以得到初次沉淀的污水;
S2:经过步骤S1初次沉淀后的污水通过格栅过滤后流入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处理,颗粒化污泥池内添加有颗粒化污泥,颗粒化污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菌剂20-30份,微生物载体110-130份;
S3:经过步骤S2中的颗粒化污泥池处理的污泥排入二次沉淀池内进行二次沉淀;
S4:经过步骤S3中二次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水质指标合格的污水排出;
所述步骤S2中的微生物载体由以下体积份数比的组分组成:
植物粉 5-9份;
陶瓷颗粒 1-2份;
氧化海藻酸钠颗粒 1-2份;
活性炭 1-2份;
所述步骤S3 中二次沉淀池底层的污泥 1-2份;
所述氧化海藻酸钠颗粒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取800-1200重量份蒸馏水,以2800-3200r/min的搅拌速度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入10-25重量份海藻酸钠,至固体海藻酸钠完全溶解得到海藻酸钠溶液;
步骤二:取步骤一中的海藻酸钠溶液,在避光的条件下加入10-25重量份高碘酸钠,搅拌使高碘酸钠溶解后得到反应物a;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反应物a 避光反应12-24小时得到反应物b;
步骤四:在步骤三中的反应物b中滴加8-12重量份乙二醇,以终止反应,得到反应物c;
步骤五:在步骤四中的反应物c中加入2-4重量份氯化钙,搅拌使氯化钙溶解后得到反应物d;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反应物d进行沉淀,得到沉淀混合物;
步骤七:将步骤六中沉淀混合物通过透析袋进行透析,得到沉淀物,随后将沉淀物冻干研磨成粉即得到氧化海藻酸钠颗粒;
所述步骤一之后还进行海藻酸钠溶液的静置,具体为,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海藻酸钠溶液静置28-32min,得到静置后的海藻酸钠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中二次沉淀池内水质指标不合格的污水回流至颗粒化污泥池内进行再次处理;
所述步骤S3中二次沉淀池内的中层污泥进入颗粒化污泥池前端,与所述步骤S1中经过初次沉淀的污水混合得到混合液,混合液再流入颗粒化污泥池内;
所述步骤S3中二次沉淀池内的下层污泥排出以进行下一步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a:在步骤五中的反应物d中加入200-250重量份乙醇,得到初次沉淀混合物;
步骤b:对步骤a中的初次沉淀混合物进行抽滤,将抽滤得到的产物加入到180-240重量份的蒸馏水中得到混合液;
步骤c:在步骤b中的混合液中加入200-250重量份乙醇,得到沉淀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菌剂选自凝结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亚硝化单胞菌、亚硝化螺菌、亚硝化球菌、亚硝化叶菌、硝化刺菌、硝化球菌、地衣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水生异常球菌、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地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中的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菌剂还包括营养剂,所述营养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碳源 20-30份;
牛肉膏 5-10份;
蛋白胨 5-10份;
氯化钠 4-8份;
酵母膏 10-20份;
磷酸钾 4-8份;
蒸馏水 800-1200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选自柠檬酸钠、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911171684.0A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 Active CN110981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1684.0A CN110981079B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1684.0A CN110981079B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1079A CN110981079A (zh) 2020-04-10
CN110981079B true CN110981079B (zh) 2022-04-22

Family

ID=70086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1684.0A Active CN110981079B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810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0979A (zh) * 2021-11-25 2021-12-24 深圳市华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养殖污水微生物处理方法
CN117534204A (zh) * 2023-12-20 2024-02-09 武汉市仪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水凝胶球的sbr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9414C (zh) * 2004-02-10 2006-02-01 凌亮 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焦化废水的方法
CN101260160A (zh) * 2008-04-23 2008-09-10 海南大学 一种部分氧化海藻酸钠的方法
CN101362623A (zh) * 2008-08-18 2009-02-11 江苏省嘉庆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用硅藻精土协同生化作用处理污水的方法
CN103045578A (zh) * 2011-10-12 2013-04-17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氨氧化菌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4984402A (zh) * 2015-07-14 2015-10-21 青岛大学 一种羟乙基壳聚糖原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5130126A (zh) * 2015-09-14 2015-12-09 柴建中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的新方法
CN105859033A (zh) * 2016-05-09 2016-08-17 南京海益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CN106186292A (zh) * 2016-08-08 2016-12-07 孟祥娣 一种活性污泥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6630419A (zh) * 2016-12-20 2017-05-10 江苏绿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
CN109368926A (zh) * 2018-11-19 2019-02-22 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用微米载体及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10482715A (zh) * 2019-09-04 2019-11-22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9414C (zh) * 2004-02-10 2006-02-01 凌亮 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焦化废水的方法
CN101260160A (zh) * 2008-04-23 2008-09-10 海南大学 一种部分氧化海藻酸钠的方法
CN101362623A (zh) * 2008-08-18 2009-02-11 江苏省嘉庆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用硅藻精土协同生化作用处理污水的方法
CN103045578A (zh) * 2011-10-12 2013-04-17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氨氧化菌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4984402A (zh) * 2015-07-14 2015-10-21 青岛大学 一种羟乙基壳聚糖原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5130126A (zh) * 2015-09-14 2015-12-09 柴建中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的新方法
CN105859033A (zh) * 2016-05-09 2016-08-17 南京海益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CN106186292A (zh) * 2016-08-08 2016-12-07 孟祥娣 一种活性污泥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6630419A (zh) * 2016-12-20 2017-05-10 江苏绿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
CN109368926A (zh) * 2018-11-19 2019-02-22 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用微米载体及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10482715A (zh) * 2019-09-04 2019-11-22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1079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5220B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净化方法
CN101560486B (zh) 用于生物脱氮的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6630419B (zh) 一种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
CN110921850B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
CN111470714B (zh) 一种养殖废水的环保回收处理方法
CN110981079B (zh) 一种应用微生物载体的污水处理工艺
CN106676038B (zh) 一种脱氨氮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Rong et al. Towards advanced mariculture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bacterial-algal symbiosis system with different bacteria and algae inoculation ratios
Ren et al. Study on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of enhanced low-concentration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from low-temperature wastewater by iron-loaded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Ni et al. Application of basalt fibers in a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re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CN101659502A (zh) 利用高脱氮合建式奥鲍尔氧化沟处理垃圾渗液的方法
CN107473546A (zh) 一种河道底泥污染专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9081447B (zh) 一种小球藻-不动杆菌-假单胞菌联合去除养殖废水氮、磷的方法
Yang et al. Effect of electric current intensity on performance of polycaprolactone/FeS2-based mixotrophic biofilm–electrode reactor
CN109775933A (zh) 一种一次性丁腈手套生产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
CN103045578A (zh) 氨氧化菌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CN211813984U (zh) 一种生物催化氧化技术处理煤化工废水的系统
CN116693112A (zh) 一种低碳氮比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789179A (zh) 高原高寒地带污水处理方法
CN102465106B (zh) 一种短程反硝化脱氮菌株及其应用
CN114751520B (zh) 一种利用真菌微藻共生系统处理氨糖加工废水的方法
CN114751507B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有机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03826A (zh) 一种采用微生物治理污水的系统及其治理方法
CN113880223A (zh) 基于原料药产生污水的处理剂以及方法
CN102978145A (zh) 一株兼具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与除磷功能的喹啉降解菌qg6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