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3722A -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固定化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固定化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83722A
CN102583722A CN2012100637082A CN201210063708A CN102583722A CN 102583722 A CN102583722 A CN 102583722A CN 2012100637082 A CN2012100637082 A CN 2012100637082A CN 201210063708 A CN201210063708 A CN 201210063708A CN 102583722 A CN102583722 A CN 102583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ation
aerobic
reactor drum
activated sludge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37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83722B (zh
Inventor
苏海佳
刘鑫
代雅洁
谭天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2100637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837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83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3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83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37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有机负荷波动性较强废水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方法。该方法通过先对活性污泥中多种微生物进行固定化培养得到初期的种子污泥,再经由外加团聚剂和/或优势菌群的方式促进颗粒的进一步快速长大这样一种特殊的培养工艺,在目标废水中,短期内成功培养得到了活性高、负荷波动耐受力强的好氧颗粒污泥。该好氧颗粒污泥适用于各种有机负荷波动较高的有机污水。

Description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固定化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生物处理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有机负荷波动性较强废水的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工业化生产的飞速发展,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已经逐渐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水污染的防控与处理技术应势而起,应用也日渐广泛。生物降解法是去除废水中有机物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其中活性污泥法应用最为广泛,但因存在着以下主要缺点而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1、由于絮状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差,曝气池中污泥浓度、容积负荷小,为了维持曝气池较高浓度的活性污泥,常常需要从二沉池中回流污泥,增加了污水处理的能耗;2、剩余污泥量大、污泥难以沉降,需要额外的沉降池和污泥浓缩池,构筑物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高、运行成本高,其中污泥处理成本占总运行成本的1/3~1/2;3、多数生物处理系统同时脱氮除磷效果差,需要采用SBR、A/A/O等工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长。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污水生物处理领域不断发展进步,涌现出大量高效的新兴技术。其中,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日益成为废水生物处理方法中的研究热点。相比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好氧颗粒化污泥技术具有生物致密、比重大、沉降速度快等特点,有利于反应器中固液相分离、可大大缩小或省去用于处理系统中污泥的二沉池,并且可使反应器中保持有较高的污泥浓度和容积负荷,同时保证了出水的水质。另外,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特点,在降解有机碳的同时,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功能。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应用可简化工艺流程、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容积和占地面积、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
好氧颗粒污泥的以上特性和优势引起了污水处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近20年来,国内外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形成机理、结构特性及降解功能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好氧颗粒污泥具有独特的外形及结构,因此其形成对于外界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各种针对反应器构型的研究也相继出现。专利CN101941760A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及其专用反应器、专利CN2725285Y用于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其研究的自动化序批式反应装置、专利CN201923881U一种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装置、专利CN201485326U固定化颗粒污泥好氧反应器和专利CN201520671U基于工程化应用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一体化方形装置,都是以序批式好氧反应器为雏形改造而成,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即均由进水系统、曝气系统、反应器主体、排水排泥系统和控制系统几部分所组成,利用序批式反应器自身运行特点实现对于沉降性能优异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筛选富集,然而缺点也是共同存在的,间歇式的操作运行方式使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配以额外的蓄水池以储存外界源源不断产生的大量废水。基于这一问题,专利CN101898850A一种用于黄连素制药废水处理的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则采用了连续流技术,可以实现对于废水的不间断处理,但其单一的处理对象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专利CN201386041Y一种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将生物处理方法中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与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进行了的结合,兼顾了两种技术的优势,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膜污染问题。
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不同的操作运行方式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专利CN101948168A一种分步进水运行模式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专利CN101928067A一种好氧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专利CN101468849A利用负荷调控技术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和专利CN101648746A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优化培养方法,均属于通过对系统操作工艺的调控以期实现针对污泥驯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分别进行控制的目的,但由于污泥自身成分复杂多样,而以上几种方法都只针对一种接种污泥进行了研究,无法证明其通用可行性。
此外,由于目前环境中存在的废水种类繁多,而为了得到针对性较强的处理工艺,人们还进行了由不同基质对于好氧颗粒污泥驯化的相关研究。专利CN101450829A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去除水中甲苯的方法、专利CN101935013A一种以2,4-二氯苯氧乙酸为替代碳源的降解氯酚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和专利CN1834029A一种硝基酚降解好氧污泥颗粒化方法分别对三种普遍存在于工业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为基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去除效果较好。但实际的废水除了成分较为复杂之外还存在着负荷波动难以预料的特点,上述方法均未涉及针对耐负荷波动工艺的研究。
Xian-yang Shi等(Operation of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forcultivating autotrophic nitrifying granules[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0,101(9):2960-2964.)研究了SBR中自养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在以氨氮作为唯一氮源的条件下,经过120天的培养后得到了平均粒径为0.32mm的好氧颗粒污泥,边缘清晰;并得出了100-250mg/L的氨氮是SBR培养硝化颗粒的最适浓度。Hanmin Zhang等人(Research oncharacteristics of aerobic granules treating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byacclimation and co-metabolism methods[J].Desalination,2011,279(1-3):69-74.)考察了好氧颗粒污泥对于在石化废水中的培养与性质,在培养167天后,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粒径逐渐由最初的0.06mm升至1.17mm。
从好氧颗粒污泥被首次发现至今,这个领域的研究时间不过20年,对于好氧颗粒污泥培养阶段的影响因素和运行条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很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并且对于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的研究更是罕有报道,对其影响的因素和条件是否与培养启动时相同也并不确定。
因此,针对目前存在的颗粒污泥培养时间长、有机废水负荷波动强等问题,需要开发一种所需培养时间短,且成本低廉的适用于负荷波动性环境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固定化培养方法。该方法通过特定的反应器构型以及运行工艺,短期内成功培养得到了活性高、波动耐受力强的好氧颗粒污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固定化培养方法,包括:
步骤A,将污泥接种到第一反应器中,经空载曝气培养、沉降及排出上清液获得好氧活性污泥;
步骤B:将好氧活性污泥及培养液放入第二反应器中,加入团聚剂和/或微粒载体,在曝气条件下,经固定化培养获得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微粒;
步骤C:对好氧活性污泥进行种子颗粒化培养,获得好氧颗粒污泥;
其中,所述种子颗粒化培养过程是将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及培养液加入载有好氧活性污泥的第一反应器中,进行曝气培养;所述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包括好氧颗粒污泥碎片和/或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微粒,其用量为反应器内所载有好氧活性污泥的10~50wt%。
在根据本发明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步骤C中所述种子颗粒化培养过程是将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及培养液加入载有好氧活性污泥的第一反应器中,加入团聚剂和/或污水处理优势菌群,进行曝气培养。其中,污水处理优势菌群是根据目标废水中所需去除的污水基质对好氧活性污泥进行定向富集培养,再经筛选、优化及组合获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目标废水中所需去除的污水基质进行优势菌群的选育与培养。所述定向富集培养过程是将好氧活性污泥放入反应器中,加入培养介质,通过曝气或摇床富集培养,获得混合菌液;所述培养介质为目标废水。所述曝气培养在第三反应器内进行,所述第三反应器的高径比为1~15∶1,所述曝气过程的曝气量控制在1~50L/h之内。所述摇床培养,摇床转速控制在10~200r/min之内。
所述筛选,例如,可以采用稀释法与平板筛选法分别从混合菌液中分离出纯度提高的单个菌株,组合后继续培养一定时间,获得复合优势菌群。
所述优化,例如,可以采用紫外线照射法实现,如,将混合菌液制备成菌悬液置于紫外灯下照射5~15s,对经紫外线处理后的菌悬液再进一步进行筛选及组合,获得复合优势菌群。
本发明中所称污水处理优势菌群是指生物絮凝能力较强或对目标废水中的污水基质具有较强去除能力的菌群。
根据本发明方法,步骤B和C中所述培养液包括模拟废水和/或营养元素。所述团聚剂包括絮凝剂和/或交联剂,其用量为0~100mg/L。所述微粒载体为多孔类材料,其粒径为1~500μm,用量为0~100mg/L。所述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微粒的粒径在0.5mm以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拟废水按照BOD∶TN∶TP为100∶(5~50)∶(1~5)的比例配制。所述营养元素包括金属元素和/或非金属元素。
所述絮凝剂为聚合三氯化铁、聚合氯化硫酸铁、聚磷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聚合磷酸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交联剂包括有机交联剂和/或无机交联剂;其中,有机交联剂选自壳聚糖、聚乙二醇、戊二醛中的一种或多种;无机交联剂选自硫酸铝、硼砂、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多孔类材料选自聚乙烯醇水凝胶、海藻酸钠水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大孔树脂、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元素选自以一种或多种价态存在的Zn、Fe、Mo、Co、Na、K、Cu、Ni、Mn、Ca、Al、Mg金属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非金属元素选自氯离子、醋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方法,步骤A中所述污泥接种量为5~15g/L,曝气量为25~2000L/h,曝气时间为3~72h,沉降时间为30~60min。该过程中,对污泥进行曝气可以将污泥中氨气、硫化氢等物质吹脱殆尽,例如,使污泥脱除异味,同时,培养污泥的好氧活性。
根据本发明方法,步骤B和C中的第一及第二反应器均按照进水-曝气-沉降-出水-闲置的方式自动运行,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为2~12h,其中,进水0.5~10min,曝气90~690min,沉降1~30min,出水0.5~5min,闲置1~10min,每天运行2~12个周期。
在步骤B和C中,模拟废水的初始加入量为反应器有效容积的30~70%,在之后的运行过程中,每个运行周期按照沉降过程反应器的容积交换率补充1次模拟废水,所述沉降过程反应器的容积交换率为30~70%,营养元素的添加是从第一个运行周期开始,按照1~50ml/L模拟废水的量,每5个运行周期添加一次,以此方式运行5~15天。
根据本发明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耐负荷波动性驯化的步骤D,步骤D以与步骤C相同的方式及条件运行,并采用缩短饥饿期时间的方法对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耐负荷波动性驯化。所述缩短饥饿期时间是通过一步、多步或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进行的,其初始曝气时间为90~690min,最终曝气时间为80~680min。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采用多步或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进行好氧颗粒污泥驯化的过程中,每一个曝气时间下的驯化期为1~12个运行周期。在采用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进行好氧颗粒污泥驯化的过程中,曝气时间递减梯度为1~60min/次。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活动、繁衍在运行周期中从时间上可以分为“饱食期”和“饥饿期”两个阶段:饱食期属于底物吸附、降解阶段,该阶段内,在运行周期初始阶段加入的底物主要在以下两个过程的作用下浓度持续降低,分别是①污泥自身的吸附作用;②污泥中微生物将底物合成中间贮能物质并进一步降解的作用,该阶段持续时间较短。
本发明中所述“饥饿期”属于营养匮乏阶段,该阶段内,反应器混合液中已无底物可用,微生物转而利用在“饱食期”合成的中间贮能物质。在“饥饿期”,一方面细菌疏水性变强,由此可促进细菌间的相互接触和粘连,有利于形成结构紧凑的颗粒污泥;但是另一方面,耐低营养等特点的丝状菌群的生成会在反应器内会占据优势,影响颗粒的紧密度、沉降性能和系统的稳定性。因此,通过一步、多步或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法将“饥饿期”时间缩短并控制在一个较佳的范围内,有利于稳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沉降性能,从而实现好氧颗粒污泥的耐负荷波动性驯化。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对于水力剪切力以及溶氧(DO)浓度具有很高的要求。保持反应器中有较高的剪切力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剪切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表面上升气流速度来表示,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气流速度越高,形成的颗粒外形越规则,结构更紧凑。溶解氧浓度是颗粒污泥生长的限制因素,溶解氧浓度过低,氧气传质受到影响,污泥内部将过早处于缺氧甚至厌氧状态而无法形成紧密稳定的核心,进而抑制污泥颗粒的进一步增大。
因此,在曝气过程中,所述骤B、C和D中所述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25~2000L/h。在所述各步骤中,第一及第二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0.7~6.0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1~9mg/L,pH为6.5~7.5。
根据本发明方法,所述第一及第二反应器高径比为1~15∶1。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反应器可以是独立的若干个相同或不同反应器,也可以是同一个反应器。
本发明中,各种水质指标检测方法均依照国家标准进行。其中,BOD(生化需氧量)的测定采用稀释与接种法;COD(化学需氧量)检测方法为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所用仪器为哈希DRB200快速消解器和哈希RD1010比色仪;氨氮检测方法为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所用仪器为Spectrum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总磷检测方法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颗粒粒径采用国家统一标准筛按照筛分法测定;污泥体积指数(SVI)根据其定义进行测定,即SVI=混合液30min静沉后污泥容积(mL)/污泥干重(g)。
本发明在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和稳定运行的影响因素和运行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以及颗粒污泥的物化性质等方面的差异,通过特定的反应器构型以及运行工艺,采用固定化及种子颗粒化培养方法在短期内成功培养得到了高活性好氧颗粒污泥,并进一步通过耐负荷波动性驯化获得波动耐受力强的好氧颗粒污泥。
本发明属于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占地面积小、处理能力强、剩余污泥少。采用其他工艺驯化得到好氧颗粒污泥通常需要2~4个月,而根据本发明方法可将普通活性污泥在一个月之内培养驯化成好氧颗粒污泥,大幅缩短了整个工艺的启动时间;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污泥体积指数(SVI)稳定在70以下,最低可以达到25,颗粒粒径较大,在0.5~3mm之间,可长时间处理不同COD的废水。
本发明方法的处理对象主要为发酵废水,如淀粉废水、柠檬酸废水、酿酒废水、味精废水等;市政废水,如餐厨废水、生活污水等。此外,还有医药废水、皮革废水、印染废水、高盐氨氮废水,以及石化企业生产废水等,其主要水质情况见表1。
表1废水主要水质情况
Figure BDA0000142466740000081
上述水质的废水,采用根据本发明方法培养获得的好氧颗粒污泥处理,COD和氨氮去除率均可达到80%以上,出水COD及氨氮浓度分别可以稳定在100mg/L和5mg/L以下,且耐负荷波动能力强,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基本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制得的好氧污泥颗粒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和附图仅起说明性作用,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实施例
实施例1:
(1)培养好氧活性污泥:
取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按照5g/L的量接种于高径比15∶1,有效容积4L的第一反应器中,空载曝气培养,曝气量为25L/h,曝气72h后,沉降30min,排放上清液,获得好氧活性污泥。
(2)配制培养液
配制BOD∶TN∶TP=100∶50∶1的模拟废水,其中COD为100mg/LBOD为90mg/L,TN含量为45mg/L,TP含量为0.9mg/L。
配制营养元素溶液,其组成见表2。
表2
Figure BDA0000142466740000091
(3)培养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微粒
取25wt%步骤(1)制得的好氧活性污泥,放入高径比15∶1,有效容积2L的第二反应器中,加入1.1L模拟废水和11ml营养元素,按照4mg/L的量加入聚合三氯化铁絮凝剂,按照4mg/L的量加入壳聚糖交联剂,按照1mg/L的量加入聚乙烯醇水凝胶微粒载体,曝气培养。
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25L/h,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0.2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1.0mg/L,pH为6.5。
培养过程中,反应器按照进水-曝气-沉降-出水-闲置的方式自动运行。一个运行周期为12h,其中:进水0.5min,曝气690min,沉降20min,出水0.5min,闲置9min,每天运行2个周期;每个运行周期按照55%的容积交换率补充1次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11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15天,获得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微粒。
(4)优势菌群的选育与培养
取15wt%步骤(1)制得的好氧活性污泥放入锥形瓶中,加入COD为300mg/L,BOD为250mg/L,氨氮浓度为35mg/L,TP含量为1.6mg/L的目标废水,放入摇床,摇床转速控制在10r/min,采用逐步提高氨氮浓度的方法富集培养硝化细菌,获得富含硝化细菌的混合菌液。
采用稀释法与平板筛选法分别从混合菌液中分离出纯度提高的单个硝化细菌菌株,组合后,继续培养48h,获得复合硝化菌群。
(5)培养好氧颗粒污泥
第一反应器中载有60wt%步骤(1)所制得的好氧活性污泥,按照20wt%反应器中好氧活性污泥的量将步骤(3)制得的种子微粒加入反应器中,加入2.2L模拟废水和22ml营养元素,按照20mg/L的量加入聚合三氯化铁絮凝剂,按照4mg/L的量加入壳聚糖交联剂,加入10ml步骤(4)所制得的复合硝化菌群,每个运行周期按照55%的容积交换率补充1次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22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曝气培养。该步骤的运行方式与步骤(3)的运行方式相同,以此方式运行15天,获得好氧颗粒污泥。
(6)好氧颗粒污泥的耐负荷波动性驯化
该步骤以与步骤(5)相同的方式运行,采用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缩短饥饿时间,曝气时间递减梯度为1min/次,每一个曝气时间下的驯化期为11个运行周期,共缩短10次,将曝气时间从690min缩短至680min,持续运行,获得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见图1。
将所获得的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用于处理COD为300mg/L,BOD为250mg/L,氨氮浓度为35mg/L,TP含量为1.6mg/L的废水,处理结果见表3;用国家统一标准筛按照筛分法测定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粒径,结果见表3。
实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无步骤(4),且
步骤(1)按照9g/L的量将活性污泥接种于高径比4∶1,有效容积6L的第一反应器;曝气量为1750L/h,曝气60h,沉降40min。
步骤(2)配制BOD∶TN∶TP=100∶25∶31的模拟废水,其中COD为300mg/L,BOD为270mg/L,TN含量为67.5mg/L,TP含量为2.7mg/L。
步骤(3)取40wt%步骤(1)制得的好氧活性污泥,放入高径比4∶1,有效容积3L的第二反应器中,加入1.05L模拟废水和10.5ml营养元素。不加絮凝剂,按照20mg/L的量加入硫酸铝交联剂,按照40mg/L的量加入海藻酸钠水凝胶微粒载体。
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1750L/h,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6.4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8.0mg/L,pH为6.8。
培养过程中,一个运行周期为3.53h,其中:进水2min,曝气200min,沉降5min,出水1min,闲置4min,每天运行6.8个周期;每个运行周期按照35%的容积交换率补充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10.5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15天。
步骤(5)按照25wt%反应器中好氧活性污泥的量将种子微粒加入第一反应器中,加入2.1L模拟废水和21ml营养元素,不加絮凝剂、交联剂及优势菌群,每个运行周期按照35%的容积交换率补充1次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21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14天。
步骤(6)曝气时间递减梯度为10min/次,每一个曝气时间下的驯化期为5个运行周期,共缩短6次,将曝气时间从200min缩短至140min,持续运行。
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并测定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粒径,结果见表3。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无步骤(4),且
步骤(1)按照7g/L的量将活性污泥接种于高径比6∶1,有效容积8L的第一反应器;曝气量为300L/h,曝气70h,沉降45min。
步骤(2)配制BOD∶TN∶TP=100∶5∶3的模拟废水,其中COD为500mg/L,BOD为450mg/L,TN含量为90mg/L,TP含量为54mg/L。
步骤(3)将2.8L模拟废水和28ml营养元素加入高径比6∶1,有效容积4L的第二反应器中,按照30mg/L的量加入聚合氯化硫酸铁絮凝剂,按照30mg/L的量加入戊二醛交联剂,按照20mg/L的量加入海藻酸钠水凝胶微粒载体。
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300L/h,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0.7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2.4mg/L,pH为6.7。
培养过程中,一个运行周期为8h,其中:进水1min,曝气460min,沉降9min,出水2min,闲置8min,每天运行3个周期;每个运行周期按照70%的容积交换率补充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28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6天。
步骤(5)按照35wt%反应器中好氧活性污泥的量将种子微粒加入第一反应器中,加入5.6L模拟废水和56ml营养元素,按照4mg/L的量加入聚合硫酸铝絮凝剂,按照20mg/L的量加入戊二醛交联剂,不加入优势菌群,每个运行周期按照70%的容积交换率补充1次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56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6天。
步骤(6)曝气时间递减梯度为30min/次,每一个曝气时间下的驯化期为4个运行周期,共缩短4次,将曝气时间从460min缩短至340min,持续运行。
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并测定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粒径,结果见表3。
实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步骤(1)按照10g/L的量将活性污泥接种于高径比12∶1,有效容积3L的第一反应器;曝气量为600L/h,曝气40h,沉降50min。
步骤(2)配制BOD∶TN∶TP=100∶20∶4的模拟废水,其中COD为1500mg/L,BOD为1350mg/L,TN含量为270mg/L,TP含量为54mg/L。
步骤(3)将0.75L模拟废水和7.5ml营养元素加入高径比12∶1,有效容积1.5L的第二反应器,按照20mg/L的量加入聚合氯化铝絮凝剂,不加交联剂,按照30mg/L的量加入活性炭微粒载体。
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600L/h,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7.2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4.7mg/L,pH为7.2。
培养过程中,一个运行周期为8.8h,其中:进水6min,曝气500min,沉降15min,出水2.5min,闲置5min,每天运行2.7个周期;每个运行周期按照50%的容积交换率补充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7.5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13天。
步骤(4)摇床转速控制在150r/min;加入COD为1700mg/L,BOD为1400mg/L,氨氮浓度为300mg/L,TP含量为60mg/L的目标废水,采用逐步提高氨氮浓度的方法富集培养硝化细菌。
步骤(5)按照40wt%反应器中好氧活性污泥的量将种子微粒加入第一反应器中,加入1.5L模拟废水和15ml营养元素,不加絮凝剂及交联剂,加入4ml步骤(4)所制得的复合硝化菌群,每个运行周期按照50%的容积交换率补充1次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15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12天。
步骤(6)曝气时间递减梯度为40min/次,每一个曝气时间下的驯化期为6个运行周期,共缩短2次,将曝气时间从500min缩短至420min,持续运行。
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并测定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粒径,结果见表3。
实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步骤(1)按照13g/L的量将活性污泥接种于高径比2∶1,有效容积1L的第一反应器;曝气量为1250L/h,曝气48h,沉降35min。
步骤(2)配制BOD∶TN∶TP=100∶35∶2的模拟废水,其中COD为1100mg/L,BOD为990mg/L,TN含量为346.5mg/L,TP含量为19.8mg/L。
步骤(3)将0.24L模拟废水和2.4ml营养元素加入高径比2∶1,有效容积0.5L的第二反应器,不加絮凝剂,按照90mg/L的量加入硫酸铝交联剂,按照50mg/L的量加入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微粒载体。
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1250L/h,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6.0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7.7mg/L,pH为7.1。
培养过程中,一个运行周期为10h,其中:进水5min,曝气550min,沉降30min,出水5min,闲置10min,每天运行2.4个周期;每个运行周期按照48%的容积交换率补充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2.4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13天。
步骤(4)摇床转速控制在200r/min;加入COD为1300mg/L,BOD为1050mg/L,氨氮浓度为420mg/L,TP含量为52mg/L的目标废水,采用逐步提高氨氮及磷浓度的方法富集培养硝化细菌和聚磷细菌。
步骤(5)按照10wt%反应器中好氧活性污泥的量将种子微粒加入第一反应器中,加入0.48L模拟废水和4.8ml营养元素,不加交联剂,按照80mg/L的量加入聚合氯化硫酸铁,加入20ml步骤(4)所制得的复合硝化菌群及聚磷菌群,每个运行周期按照48%的容积交换率补充1次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2.4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13天。
步骤(6)采用一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缩短饥饿时间,将曝气时间从550min缩短至490min,持续运行。
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并测定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粒径,结果见表3。
实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无步骤(4),且
步骤(1)按照11g/L的量将活性污泥接种于高径比9∶1,有效容积7L的第一反应器;曝气量为750L/h,曝气24h,沉降50min。
步骤(2)配制BOD∶TN∶TP=100∶15∶5的模拟废水,其中COD为1800mg/L,BOD为1620mg/L,TN含量为243mg/L,TP含量:81mg/L。
步骤(3)将1.4L模拟废水和14ml营养元素加入高径比9∶1,有效容积3.5L的第二反应器中,按照60mg/L的量加入聚合硫酸铝絮凝剂,按照60mg/L的量加入聚乙二醇交联剂,按照70mg/L的量加入大孔树脂微粒载体。
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750L/h,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2.7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5.1mg/L,pH为6.6。
培养过程中,一个运行周期为2h,其中:进水10min,曝气90min,沉降11min,出水3min,闲置6min,每天运行12个周期;每个运行周期按照40%的容积交换率补充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14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11天。
步骤(5)按照50wt%反应器中好氧活性污泥的量将种子微粒加入第一反应器,加入2.8L模拟废水和28ml营养元素,不加絮凝剂及优势菌群,按照40mg/L的量加入聚乙二醇交联剂,每个运行周期按照40%的容积交换率补充1次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28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7天。
步骤(6)曝气时间递减梯度为5min/次,每一个曝气时间下的驯化期为2个运行周期,共缩短2次,将曝气时间从90min缩短至80min,持续运行。
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并测定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粒径,结果见表3。
实例7:
实施例7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步骤(1)按照8g/L的量接种于高径比5∶1,有效容积5L的第一反应器,曝气量为1000L/h,曝气12h后,沉降55min。
步骤(2)配制BOD∶TN∶TP=100∶25∶4的模拟废水,其中COD为2300mg/L,BOD为2070mg/L,TN含量为517.5mg/L,TP含量为82.8mg/L。
步骤(3)将1.5L模拟废水和15ml营养元素加入高径比5∶1,有效容积2.5L的第二反应器中,不加微粒载体,按照80mg/L的量加入聚合氯化铝絮凝剂,按照80mg/L的量加入环氧氯丙烷交联剂。
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1000L/h,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3.0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5.9mg/L,pH为7.5。
培养过程中,一个运行周期为6h,其中:进水4min,曝气350min,沉降1min,出水3min,闲置2min,每天运行4个周期;每个运行周期按照60%的容积交换率补充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15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8天。
步骤(4)将好氧活性污泥放入第三反应器中,加入COD为2600mg/L,BOD为2140mg/L,氨氮浓度为570mg/L,TP含量为102mg/L的目标废水,曝气培养,曝气量为25L/h,采用逐步提高磷浓度的方法富集培养聚磷细菌。
步骤(5)按照15wt%反应器中好氧活性污泥的量将种子微粒加入第一反应器中,加入3L模拟废水和30ml营养元素,按照70mg/L的量加入聚合磷酸铝絮凝剂,按照30mg/L的量加入硫酸铝交联剂,加入15ml步骤(4)所制得的复合聚磷菌群,每个运行周期按照60%的容积交换率补充1次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30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8天。
步骤(6)曝气时间递减梯度为20min/次,每一个曝气时间下的驯化期为8个运行周期,共缩短5次,将曝气时间从350min缩短至250min,持续运行。
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并测定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粒径,结果见表3。
实例8:
实施例8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步骤(1)按照15g/L的量接种于高径比1∶1,有效容积2L的第一反应器;曝气量为2000L/h,曝气3h后,沉降60min。
步骤(2)配制BOD∶TN∶TP=100∶45∶5的模拟废水,其中COD为3000mg/L,BOD为2700mg/L,TN含量为1215mg/L,TP含量为135mg/L。
步骤(3)将0.3L模拟废水和3ml营养元素加入高径比1∶1,有效容积1L的第二反应器中,不加交联剂,按照100mg/L的量加入聚合磷酸铝絮凝剂,按照100mg/L的量加入活性炭微粒载体;
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2000L/h,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3.8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9mg/L,pH为7.0。
培养过程中,一个运行周期为3h,其中:进水8min,曝气140min,沉降27min,出水4min,闲置1min,每天运行8个周期;每个运行周期按照30%的容积交换率补充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3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5天。
步骤(4)将好氧活性污泥放入第三反应器中,加入COD为3000mg/L,BOD为2700mg/L,氨氮浓度为1000mg/L,TP含量为150mg/L的目标废水,曝气培养,曝气量为50L/h,采用逐步提高磷浓度的方法富集培养聚磷细菌。
步骤(5)按照30wt%反应器中好氧活性污泥的量将种子微粒加入第一反应器中,加入0.6L模拟废水和6ml营养元素,按照100mg/L的量加入聚合磷酸铝絮凝剂,按照100mg/L的量加入壳聚糖交联剂,加入7ml步骤(4)所制得的复合聚磷菌群,每个运行周期按照30%的容积交换率补充1次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6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5天。
步骤(6)曝气时间递减梯度为15min/次,每一个曝气时间下的驯化期为12个运行周期,共缩短3次,将曝气时间从140min缩短至95min,持续运行。
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并测定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粒径,结果见表3。
表3
  实施例   1   2   3   4   5   6   7   8
  颗粒粒径(mm)   0.5~1.1   0.5~0.9   0.7~1.9   0.6~1.3   0.6~1.4   1.1~2.3   1.5~2.2   1.2~3.0
  COD去除率(%)   83   81   86   82   92   82   85   88
  氨氮去除率(%)   91   86   89   90   96   88   86   92
  TP去除率(%)   46   42   52   48   57   55   67   6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容易地进行改变或变化,而这种改变或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固定化培养方法,包括:
步骤A,将污泥接种到第一反应器中,经空载曝气培养、沉降及排出上清液获得好氧活性污泥;
步骤B:将好氧活性污泥及培养液放入第二反应器中,加入团聚剂和/或微粒载体,在曝气条件下,经固定化培养获得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微粒;
步骤C:对好氧活性污泥进行种子颗粒化培养,获得好氧颗粒污泥;
其中,所述种子颗粒化培养过程是将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及培养液加入载有好氧活性污泥的第一反应器中,进行曝气培养;所述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包括好氧颗粒污泥碎片和/或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微粒,其用量为反应器内所载有好氧活性污泥的10~5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种子颗粒化培养过程是将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及培养液加入载有好氧活性污泥的第一反应器中,加入团聚剂和/或污水处理优势菌群,进行曝气培养;
其中,污水处理优势菌群是根据目标废水中所需去除的污水基质对好氧活性污泥进行定向富集培养,再经筛选、优化及组合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和C中所述培养液包括模拟废水和/或营养元素;
所述团聚剂包括絮凝剂和/或交联剂,其用量为0~100mg/L;
所述微粒载体为多孔类材料,其粒径为1~500μm,用量为0~100mg/L;
所述好氧活性污泥种子微粒的粒径在0.5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废水按照BOD∶TN∶TP为100∶(5~50)∶(1~5)的比例配制;
所述营养元素包括金属元素和/或非金属元素;
所述絮凝剂为聚合三氯化铁、聚合氯化硫酸铁、聚磷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聚合磷酸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交联剂包括有机交联剂和/或无机交联剂;其中,有机交联剂选自壳聚糖、聚乙二醇、戊二醛中的一种或多种;无机交联剂选自硫酸铝、硼砂、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多孔类材料选自聚乙烯醇水凝胶、海藻酸钠水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大孔树脂、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污泥接种量为5~15g/L,曝气量为25~2000L/h,曝气时间为3~72h,沉降时间为30~6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B和C中的第一及第二反应器均按照进水-曝气-沉降-出水-闲置的方式自动运行,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为2~12h,其中,进水0.5~10min,曝气90~690min,沉降1~30min,出水0.5~5min,闲置1~10min,每天运行2~12个周期;
在步骤B和C中,模拟废水的初始加入量为反应器有效容积的30~70%,在之后的运行过程中,每个运行周期按照沉降过程反应器的容积交换率补充1次模拟废水,所述沉降过程反应器的容积交换率为30~70%,营养元素的添加是从第一个运行周期开始,按照1~50ml/L模拟废水的量,每5个运行周期添加一次,以此方式运行5~15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耐负荷波动性驯化的步骤D,步骤D以与步骤C相同的方式及条件运行,并采用缩短饥饿期时间的方法对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耐负荷波动性驯化;
所述缩短饥饿期时间是通过一步、多步或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进行的,其初始曝气时间为90~690min,最终曝气时间为80~680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多步或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进行好氧颗粒污泥驯化的过程中,每一个曝气时间下的驯化期为1~12个运行周期;
在采用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进行好氧颗粒污泥驯化的过程中,曝气时间递减梯度为1~60min/次。
9.根据权利要求1、2、5~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骤B、C和D中所述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25~2000L/h;
在所述各步骤中,第一及第二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0.7~6.0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1~9mg/L,pH为6.5~7.5。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反应器高径比为1~15∶1。
CN201210063708.2A 2012-03-12 2012-03-12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固定化培养方法 Active CN1025837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3708.2A CN102583722B (zh) 2012-03-12 2012-03-12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固定化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3708.2A CN102583722B (zh) 2012-03-12 2012-03-12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固定化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3722A true CN102583722A (zh) 2012-07-18
CN102583722B CN102583722B (zh) 2014-03-26

Family

ID=46473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3708.2A Active CN102583722B (zh) 2012-03-12 2012-03-12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固定化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83722B (zh)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6169A (zh) * 2012-08-13 2012-11-14 广西宏业环保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带有生物催化元素的固定化活性细胞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6503A (zh) * 2013-02-26 2013-05-08 广东新大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Pact工艺、装置及其活性炭-微生物菌胶团培养方法
CN103525800A (zh) * 2013-10-18 2014-01-22 江苏辉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乙烯醇固定化酰化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936153A (zh) * 2014-04-15 2014-07-23 同济大学 聚磷颗粒污泥优势菌种的快速筛选方法
CN104528929A (zh) * 2015-01-05 2015-04-22 江南大学 一种低温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
CN105585112A (zh) * 2015-12-09 2016-05-18 复旦大学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制备方法
CN105800775A (zh) * 2016-05-20 2016-07-27 青岛辰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印染工业废水的脱色方法
CN105858873A (zh) * 2016-04-12 2016-08-17 江苏艾特克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浓度医药废水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CN106115908A (zh) * 2016-08-29 2016-11-16 武汉东川自来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诱导式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CN106190918A (zh) * 2016-07-28 2016-12-07 江苏科技大学 一株泡囊短波单胞菌及其在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吸附剂中的应用
CN106830300A (zh) * 2017-01-12 2017-06-1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通过添加铁离子调理回流污泥快速促进好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
CN107364955A (zh) * 2017-07-31 2017-11-21 山东中车华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填料的挂膜方法
CN107522272A (zh) * 2017-08-23 2017-12-29 沈阳建筑大学 促进好氧颗粒污泥化的混合絮凝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7531525A (zh) * 2015-03-31 2018-01-02 奥加诺株式会社 好氧颗粒的形成方法、好氧颗粒的形成装置、排水处理方法以及排水处理装置
CN107986432A (zh) * 2017-12-13 2018-05-04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
CN108675440A (zh) * 2018-06-14 2018-10-1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通过污泥聚集体制备促进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形成的方法
CN108996681A (zh) * 2018-09-30 2018-12-14 云南天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厌氧颗粒污泥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CN109182139A (zh) * 2018-09-25 2019-01-11 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作物用固体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9231745A (zh) * 2018-09-17 2019-01-18 知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速污泥颗粒化的方法
CN110208144A (zh) * 2019-06-12 2019-09-06 江苏新宜中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研究mbr中活性污泥物性的粘滞性模型
CN110845002A (zh) * 2019-10-30 2020-02-28 桂林理工大学 煤粉活性污泥法改善污水处理和污泥燃烧效果的方法
CN110980963A (zh) * 2019-11-26 2020-04-10 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
CN112607850A (zh) * 2020-12-08 2021-04-06 北京工业大学 强化内核及骨架的好氧颗粒污泥及其培养方法
CN112774570A (zh) * 2020-12-30 2021-05-11 博瑞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污泥颗粒化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36360A (ja) * 2005-11-18 2007-06-07 Sumitomo Heavy Ind Ltd 粒状微生物汚泥生成方法及び粒状微生物汚泥生成装置
CN101759289A (zh) * 2010-01-15 2010-06-30 杨国靖 一种处理城市污水生物营养物用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CN102010058A (zh) * 2010-09-29 2011-04-13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适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CN102219297A (zh) * 2010-04-16 2011-10-19 复旦大学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方法
JP2011206771A (ja) * 2011-07-20 2011-10-20 Sumitomo Heavy Ind Ltd 粒状微生物汚泥生成方法
JP2011224569A (ja) * 2011-07-20 2011-11-10 Sumitomo Heavy Ind Ltd 粒状微生物汚泥生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36360A (ja) * 2005-11-18 2007-06-07 Sumitomo Heavy Ind Ltd 粒状微生物汚泥生成方法及び粒状微生物汚泥生成装置
CN101759289A (zh) * 2010-01-15 2010-06-30 杨国靖 一种处理城市污水生物营养物用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CN102219297A (zh) * 2010-04-16 2011-10-19 复旦大学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方法
CN102010058A (zh) * 2010-09-29 2011-04-13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适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JP2011206771A (ja) * 2011-07-20 2011-10-20 Sumitomo Heavy Ind Ltd 粒状微生物汚泥生成方法
JP2011224569A (ja) * 2011-07-20 2011-11-10 Sumitomo Heavy Ind Ltd 粒状微生物汚泥生成方法

Cited B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6169A (zh) * 2012-08-13 2012-11-14 广西宏业环保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带有生物催化元素的固定化活性细胞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6503A (zh) * 2013-02-26 2013-05-08 广东新大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Pact工艺、装置及其活性炭-微生物菌胶团培养方法
CN103525800A (zh) * 2013-10-18 2014-01-22 江苏辉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乙烯醇固定化酰化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936153A (zh) * 2014-04-15 2014-07-23 同济大学 聚磷颗粒污泥优势菌种的快速筛选方法
CN103936153B (zh) * 2014-04-15 2015-10-28 同济大学 聚磷颗粒污泥优势菌种的快速筛选方法
CN104528929A (zh) * 2015-01-05 2015-04-22 江南大学 一种低温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
CN107531525B (zh) * 2015-03-31 2021-01-01 奥加诺株式会社 好氧颗粒的形成方法、好氧颗粒的形成装置、排水处理方法以及排水处理装置
CN107531525A (zh) * 2015-03-31 2018-01-02 奥加诺株式会社 好氧颗粒的形成方法、好氧颗粒的形成装置、排水处理方法以及排水处理装置
CN105585112A (zh) * 2015-12-09 2016-05-18 复旦大学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制备方法
CN105858873B (zh) * 2016-04-12 2019-05-10 江苏艾特克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浓度医药废水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CN105858873A (zh) * 2016-04-12 2016-08-17 江苏艾特克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浓度医药废水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CN105800775B (zh) * 2016-05-20 2019-02-15 浙江新三印印染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印染工业废水的脱色方法
CN105800775A (zh) * 2016-05-20 2016-07-27 青岛辰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印染工业废水的脱色方法
CN106190918A (zh) * 2016-07-28 2016-12-07 江苏科技大学 一株泡囊短波单胞菌及其在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吸附剂中的应用
CN106115908B (zh) * 2016-08-29 2019-05-31 武汉东川自来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诱导式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CN106115908A (zh) * 2016-08-29 2016-11-16 武汉东川自来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诱导式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CN106830300A (zh) * 2017-01-12 2017-06-1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通过添加铁离子调理回流污泥快速促进好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
CN107364955A (zh) * 2017-07-31 2017-11-21 山东中车华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填料的挂膜方法
CN107522272A (zh) * 2017-08-23 2017-12-29 沈阳建筑大学 促进好氧颗粒污泥化的混合絮凝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7986432A (zh) * 2017-12-13 2018-05-04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
CN108675440A (zh) * 2018-06-14 2018-10-1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通过污泥聚集体制备促进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形成的方法
CN108675440B (zh) * 2018-06-14 2021-05-1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通过污泥聚集体制备促进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形成的方法
CN109231745A (zh) * 2018-09-17 2019-01-18 知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速污泥颗粒化的方法
CN109182139A (zh) * 2018-09-25 2019-01-11 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作物用固体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8996681A (zh) * 2018-09-30 2018-12-14 云南天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厌氧颗粒污泥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CN110208144A (zh) * 2019-06-12 2019-09-06 江苏新宜中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研究mbr中活性污泥物性的粘滞性模型
CN110208144B (zh) * 2019-06-12 2021-10-26 江苏新宜中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研究mbr中活性污泥物性的粘滞性模型
CN110845002A (zh) * 2019-10-30 2020-02-28 桂林理工大学 煤粉活性污泥法改善污水处理和污泥燃烧效果的方法
CN110845002B (zh) * 2019-10-30 2024-02-06 桂林理工大学 煤粉活性污泥法改善污水处理和污泥燃烧效果的方法
CN110980963A (zh) * 2019-11-26 2020-04-10 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
CN110980963B (zh) * 2019-11-26 2022-04-15 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活性菌剂的污水处理工艺
CN112607850A (zh) * 2020-12-08 2021-04-06 北京工业大学 强化内核及骨架的好氧颗粒污泥及其培养方法
CN112774570A (zh) * 2020-12-30 2021-05-11 博瑞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污泥颗粒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3722B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3722B (zh)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固定化培养方法
Yang et al. Enhanced nitrogen removal using solid carbon source in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limited aeration
Tang et al. Effect of aeration rate on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algal-bacterial symbiosis system to treat domestic wastewater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Gao et al. Simultaneous nitrate an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effluent in a solid-phase denitrification biofilm reactor
Tan et al. Enhanced simultaneous organics and nutrients removal in tid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using activated alumina as substrate treating domestic wastewater
Zamalloa et al. Decentralized two-stage sewage treatment by chemical–biological flocculation combined with microalgae biofilm for nutrient immobilization in a roof installed parallel plate reactor
CN103739169B (zh) 污水生物处理脱氮除磷方法
CN102583721B (zh) 用于低浓度废水的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Shi et al. Performance of halophilic marine bacteria inocula on nutrient removal from hypersaline wastewater in an intermittently aerated biological filter
CN101831392B (zh) 一种自养异养共生氨氧化菌剂及用途
Han et 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 in partial nitrification biofilm system developed from marine sediments treating high salinity wastewater
Guadie et al.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from sewage using a novel combo system of fluidized bed reactor–membrane bioreactor (FBR–MBR)
CN105417727A (zh) 一种通过土著微生物的原位富集、固定化与驯化深度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方法
Sarvajith et al.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by halophilic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under hypersaline seawater conditions
Li et al. Fate of nitrogen in subsurface infiltration system for treating secondary effluent
Simon et al. A review on green technologies for the rejuvenation of polluted surface water bodies: Field-scale feasibility, challeng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Rajitha et al.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of halophilic microalgae-colonized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for treating seawater-based wastewater
Li et al. Aerobic granulation in a modified oxidation ditch with an adjustable volume intraclarifier
WO2022179146A1 (zh) 一种以潮间带沉积物为接种体系的高盐废水纯膜mbbr启动方法
Chen et al. Treatment of dairy wastewater by immobilized microbial technology using polyurethane foam as carrier
Benyoucef et al. Denitrification of groundwater using Brewer's spent grain as biofilter media
Zhang et al. Efficiency, granulation, and bacterial populations related to pollutant removal in an upflow microaerobic sludge reactor treating wastewater with low COD/TN ratio
Dong et al. Simultaneous ammonia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from micro-polluted water by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s with different media
CN101700952B (zh) 一种低碳高氮废水处理装置
Yuan et al. Multistage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for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Optimization and bacteria community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