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3721B - 用于低浓度废水的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低浓度废水的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83721B CN102583721B CN2012100625899A CN201210062589A CN102583721B CN 102583721 B CN102583721 B CN 102583721B CN 2012100625899 A CN2012100625899 A CN 2012100625899A CN 201210062589 A CN201210062589 A CN 201210062589A CN 102583721 B CN102583721 B CN 1025837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eration
- reactor
- time
- aerobic
- particle mu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低浓度废水的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该方法通过特定的反应器构型以及运行工艺,在低浓度废水中,短期内成功培养得到了活性高、负荷波动耐受力强的好氧颗粒污泥。该好氧颗粒污泥适用于有机负荷较低的污水,且可以克服其负荷波动性强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生物处理领域,涉及一种用于低浓度废水的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工业化生产的飞速发展,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已经逐渐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水污染的防控与处理技术应势而起,应用也日渐广泛。生物降解法是去除废水中有机物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其中活性污泥法应用最为广泛,但因存在着以下主要缺点而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1、由于絮状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差,曝气池中污泥浓度、容积负荷小,为了维持曝气池较高的浓度的活性污泥,常常需要从二沉池中回流污泥,增加了污水处理的能耗;2、剩余污泥量大、污泥难以沉降,需要额外的沉降池和污泥浓缩池,构筑物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高、运行成本高,其中污泥处理成本占总运行成本的1/3~1/2;3、多数生物处理系统同时脱氮除磷效果差,需要采用SBR、A/A/O等工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长。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污水生物处理领域不断发展进步,涌现出大量高效的新兴技术。其中,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日益成为废水生物处理方法中的研究热点。相比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好氧颗粒化污泥技术具有生物致密、比重大、沉降速度快等特点,有利于反应器中固液相分离、可大大缩小或省去用于处理系统中污泥的二沉池,并且可使反应器中保持有较高的污泥浓度和容积负荷,同时保证了出水的水质。另外,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特点,在降解有机碳的同时,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功能。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应用可简化工艺流程、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容积和占地面积、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
好氧颗粒污泥的以上特性和优势引起了污水处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近20年来,国内外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形成机理、结构特性及降解功能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好氧颗粒污泥具有独特的外形及结构,因此其形成对于外界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各种针对反应器构型的研究也相继出现。专利CN101941760A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及其专用反应器、专利CN2725285Y用于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其研究的自动化序批式反应装置、专利CN201923881U一种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装置、专利CN201485326U固定化颗粒污泥好氧反应器和专利CN201520671U基于工程化应用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一体化方形装置,都是以序批式好氧反应器为雏形改造而成,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即均由进水系统、曝气系统、反应器主体、排水排泥系统和控制系统几部分所组成,利用序批式反应器自身运行特点实现对于沉降性能优异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筛选富集,然而缺点也是共同存在的,间歇式的操作运行方式使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配以额外的蓄水池以储存外界源源不断产生的大量废水。基于这一问题,专利CN101898850A一种用于黄连素制药废水处理的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则采用了连续流技术,可以实现对于废水的不间断处理,但其单一的处理对象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专利CN201386041Y一种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将生物处理方法中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与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进行了的结合,兼顾了两种技术的优势,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膜污染问题。
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不同的操作运行方式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专利CN101948168A一种分步进水运行模式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专利CN101928067A一种好氧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专利CN101468849A利用负荷调控技术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和专利CN101648746A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优化培养方法,均属于通过对系统操作工艺的调控以期实现针对污泥驯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分别进行控制的目的,但由于污泥自身成分复杂多样,而以上几种方法都只针对一种接种污泥进行了研究,无法证明其通用可行性。
此外,由于目前环境中存在的废水种类繁多,而为了得到针对性较强的处理工艺,人们还进行了由不同基质对于好氧颗粒污泥驯化的相关研究。专利CN101450829A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去除水中甲苯的方法、专利CN101935013A一种以2,4-二氯苯氧乙酸为替代碳源的降解氯酚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和专利CN1834029A一种硝基酚降解好氧污泥颗粒化方法分别对三种普遍存在于工业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为基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去除效果较好。但实际的废水除了成分较为复杂之外还存在着负荷波动难以预料的特点,上述方法均未涉及针对耐负荷波动工艺的研究。
从好氧颗粒污泥被首次发现至今,这个领域的研究时间不过20年,对于好氧颗粒污泥培养阶段的影响因素和运行条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很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并且对于低负荷下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研究更是罕有报道,对其影响的因素和条件是否与培养启动时相同也并不确定。
专利CN201010297458.X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补料运行和低负荷运行两个阶段,首先将絮状活性污泥接种到反应器中,补充易降解碳源,在COD(化学需氧量)为600~800mg/L的条件下,采用进水-曝气-沉淀-排水的序批式运行模式培养活性污泥至半成熟或成熟状态的好氧颗粒污泥后,再采用进水-曝气-沉淀-闲置-排水的序批式运行模式以COD为140~350mg/L低浓度生活污水继续进行低负荷驯化和培养。该方法低负荷运行阶段COD与补料阶段COD相差较大,过程相对较为繁琐。此外,采用该方法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时间为50~70天,且需要外加葡萄糖、蔗糖、淀粉和乙酸钠等易降解碳源,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针对目前存在的低浓度有机废水负荷波动强等问题,需要开发一种所需培养时间短,且成本低廉的适用于低浓度污水的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低浓度废水的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该方法通过特定的反应器构型以及运行工艺,在低有机质浓度废水条件下,短期内成功培养得到了活性高、波动耐受力强的好氧颗粒污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低浓度废水的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包括:
步骤A,将污泥接种到反应器中,经空载曝气培养、沉降及排放上清液,获得好氧活性污泥;
步骤B,将培养液加入载有好氧活性污泥的反应器,曝气培养,获得好氧颗粒污泥;
步骤C,对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耐负荷波动性驯化,获得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
其中,步骤B中所述培养液的COD为100~500mg/L。
根据本发明,步骤B所述培养液包括模拟废水和/或营养元素。其中,所述模拟废水按照BOD∶TN∶TP(BOD:生化需氧量;TN:总氮;TP:总磷)为100∶(5~50)∶(1~5)的比例配制。所述营养元素包括金属元素和/或非金属元素。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元素选自以一种或多种价态存在的Zn、Fe、Mo、Co、Na、K、Cu、Ni、Mn、Ca、Al、Mg金属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非金属元素选自氯离子、醋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方法,步骤B包括初运行阶段和颗粒形成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反应器均按照进水-曝气-沉降-出水-闲置的方式自动运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初运行阶段中,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为2~12h,其中,进水0.5~10min,曝气90~690min,沉降1~30min,出水0.5~5min,闲置1~10min,每天运行2~12个周期;模拟废水的初始加入量为反应器有效容积的30~60%,在之后的运行过程中,每个运行周期按照沉降过程反应器的容积交换率补充1次模拟废水,此阶段沉降过程反应器的容积交换率为30~60%;营养元素的添加是从第一个运行周期开始,按照1~50ml/L模拟废水的量,每5个运行周期添加一次,以此方式运行5~15天。
在所述颗粒形成阶段中,将初运行阶段的沉降过程中反应器容积交换率调整至40~70%,此阶段沉降时间设定为0.4~20min,以此方式运行5~15天。
沉淀时间不同意味着反应器对微生物水力选择压不同,缩短沉降时间有利于将沉淀性能较差的絮状污泥淘洗出去,实现颗粒污泥的选择性培养。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中,伴随着初运行阶段颗粒污泥的出现,污泥的沉降性能逐渐改善,进入颗粒形成阶段后,缩短沉降时间的同时,通过增加沉降过程中的反应器容积交换率来调整沉降高度,从而进一步富集筛选得到的颗粒污泥。
在对步骤B中所获得的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耐负荷波动性驯化过程中,步骤C以与步骤B的颗粒形成阶段相同的方式及条件运行,并采用缩短饥饿期时间的方法对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耐负荷波动性驯化。所述缩短饥饿期时间是通过一步、多步或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进行的,其初始曝气时间为90~690min,最终曝气时间为80~680min。
根据本发明方法,在采用多步或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进行好氧颗粒污泥驯化的过程中,每一个曝气时间下的驯化期为1~12个运行周期。在采用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进行好氧颗粒污泥驯化的过程中,曝气时间递减梯度为1~60min/次。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活动、繁衍在运行周期中从时间上可以分为“饱食期”和“饥饿期”两个阶段:饱食期属于底物吸附、降解阶段,该阶段内,在运行周期初始阶段加入的底物主要在以下两个过程的作用下浓度持续降低,分别是①污泥自身的吸附作用;②污泥中微生物将底物合成中间贮能物质并进一步降解的作用,该阶段持续时间较短。
本发明中所述“饥饿期”属于营养匮乏阶段,该阶段内,反应器混合液中已无底物可用,微生物转而利用在“饱食期”合成的中间贮能物质。在“饥饿期”,一方面细菌疏水性变强,由此可促进细菌间的相互接触和粘连,有利于形成结构紧凑的颗粒污泥;但是另一方面,耐低营养等特点的丝状菌群的生成会在反应器内占据优势,影响颗粒的紧密度、沉降性能和系统的稳定性。因此,通过一步、多步或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法将“饥饿期”时间缩短并控制在一个较佳的范围内,有利于稳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沉降性能,从而实现好氧颗粒污泥的耐负荷波动性驯化。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对于水力剪切力以及溶氧(DO)浓度具有很高的要求。保持反应器中有较高的剪切力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剪切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表面上升气流速度来表示,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气流速度越高,形成的颗粒外形越规则,结构更紧凑。溶解氧浓度是颗粒污泥生长的限制因素,溶解氧浓度过低,氧气传质受到影响,污泥内部将过早处于缺氧甚至厌氧状态而无法形成紧密稳定的核心,进而抑制污泥颗粒的进一步增大。
因此,在曝气过程中,步骤B和步骤C中所述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25~2000L/h。在步骤B和步骤C中,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0.1~8.6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1~9mg/L,pH为6.5~7.5。
根据本发明方法,在步骤A中,污泥接种量为5~15g/L,曝气量为25~2000L/h,曝气时间为3~72h,沉降时间为30~60min。该过程中,对污泥进行曝气可以将污泥中氨气、硫化氢等物质吹脱殆尽,例如,使污泥脱除异味,同时,培养污泥的好氧活性。
根据本发明方法,所述反应器的高径比为1~15∶1。
本发明中,各种水质指标检测方法均依照国家标准进行。其中,BOD的测定采用稀释与接种法;COD检测方法为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所用仪器为哈希DRB200快速消解器和哈希RD1010比色仪;氨氮检测方法为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所用仪器为Spectrum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总磷检测方法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颗粒粒径采用国家统一标准筛按照筛分法测定;污泥体积指数(SVI)根据其定义进行测定,即SVI=混合液30min静沉后污泥容积(mL)/污泥干重(g)。
本发明在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和稳定运行的影响因素和运行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以及颗粒污泥的物化性质等方面的差异,通过特定的反应器构型以及运行工艺在短期内成功培养得到了活性高、波动耐受力强的好氧颗粒污泥。
本发明属于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占地面积小、处理能力强、剩余污泥少。采用其他工艺驯化得到好氧颗粒污泥通常需要2~4个月,而根据本发明方法可将普通活性污泥在一个月之内驯化成好氧颗粒污泥,大幅缩短了整个工艺的启动时间;培养出的好氧颗粒具有良好的沉降性,污泥体积指数(SVI)稳定在70以下,最低可以达到25,颗粒粒径较大,在0.5~3mm之间,可长时间处理COD1000mg/L以下的低浓度废水。
本发明方法的处理对象主要为市政废水,如餐厨废水、生活污水等;发酵废水,如淀粉废水、柠檬酸废水、酿酒废水、味精废水等;此外,还有医药废水、皮革废水、印染废水、高盐氨氮废水,以及石化企业生产废水等,其主要水质情况见表1。
表1废水主要水质情况
COD(mg/L) | 氨氮浓度(mg/L) | TP含量(mg/L) |
50~1000 | ≤300 | 1~100 |
上述水质的废水,采用根据本发明方法培养获得的好氧颗粒污泥处理,COD和氨氮去除率均可达到80%以上,出水COD及氨氮浓度分别可以稳定在100mg/L和5mg/L以下,且耐负荷波动能力强,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基本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制得的好氧污泥颗粒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和附图仅起说明性作用,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实施例
实施例1:
(1)培养好氧活性污泥:
取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按照5g/L的量接种于高径比4∶1,有效容积3L的反应器中,空载曝气培养,曝气量为25L/h,曝气72h后,沉降30min,排放上清液,获得好氧活性污泥。
(2)配制培养液
配制BOD∶TN∶TP=100∶50∶5的模拟废水,其中COD为100mg/L,BOD为90mg/L,TN含量为45mg/L,TP含量为4.5mg/L;
配制营养元素溶液,其组成见表2。
表2
(3)培养好氧颗粒污泥
将0.9L模拟废水和9ml营养元素加入载有好氧活性污泥的反应器中,曝气培养,曝气量为25L/h,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0.1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1mg/L,pH为6.5。
反应器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初运行阶段和颗粒形成阶段均按照进水-曝气-沉降-出水-闲置的方式自动运行。初运行阶段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为12h,其中,进水0.5min,曝气690min,沉降20min,出水5min,闲置4.5min,每天运行2个周期,每个运行周期按照30%的容积交换率补充1次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9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
按上述条件运行7天后,出水SS和污泥SVI大幅降低,沉降性能明显好转;在颗粒形成阶段,在两天内,将体系容积交换率逐步增加至40%,同时将沉降时间缩短至15min,运行10天后获得好氧颗粒污泥。
(4)好氧颗粒污泥的耐负荷波动性驯化
该步骤以与步骤(3)的颗粒形成阶段相同的方式及条件运行,采用一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缩短饥饿时间,将曝气时间从690min缩短至680min,以此方式持续运行11.75h,获得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见图1。
将所获得的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用于处理COD为100~1000mg/L,氨氮浓度为5~200mg/L,TP含量为1~100mg/L的废水,处理结果见表3;用国家统一标准筛按照筛分法测定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粒径,结果见表3。
实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步骤(1)按照11g/L的量将活性污泥接种于高径比15∶1,有效容积2L的反应器;曝气量为750L/h,曝气48h,沉降50min。
步骤(2)配制BOD∶TN∶TP=100∶20∶1的模拟废水,其中COD为250mg/L,BOD为225mg/L,TN含量为45mg/L,TP含量为2.25mg/L。
步骤(3)加入1.0L模拟废水和10ml营养元素,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750L/h,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8.6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3.2mg/L,pH为7.0。
初运行阶段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为7.33h,其中:进水4min,曝气420min,沉降1min,出水5min,闲置10min,每天运行3.27个周期;每个运行周期按照50%的容积交换率补充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10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5天。
在颗粒形成阶段,在两天内,将体系容积交换率逐步增加至60%,同时将沉降时间缩短至0.9min,运行15天。
步骤(4)将曝气时间缩短至360min,运行12个周期,再将曝气时间缩短至300min,持续运行。
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并测定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粒径,结果见表3。
实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步骤(1)按照7g/L的量将活性污泥接种于高径比8∶1,有效容积5L的反应器;曝气量为1300L/h,曝气36h,沉降38min。
步骤(2)配制BOD∶TN∶TP=100∶5∶3的模拟废水,其中COD为350mg/L,BOD为315mg/L,TN含量为15.75mg/L,TP含量为9.45mg/L。
步骤(3)加入3.0L模拟废水和30ml营养元素,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1300L/h,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5.4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6mg/L,pH为7.5。
初运行阶段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为3h,其中:进水7.5min,曝气160min,沉降10min,出水0.5min,闲置2min,每天运行8个周期;每个运行周期按照60%的容积交换率补充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30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15天。
在颗粒形成阶段,在两天内,将体系容积交换率逐步增加至70%,同时将沉降时间缩短至8min,运行5天。
步骤(4)采用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缩短饥饿时间,曝气时间递减梯度为5min/次,每一个曝气时间下的驯化期为1个运行周期,共缩短4次,将曝气时间从160min缩短至140min,持续运行。
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并测定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粒径,结果见表3。
实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步骤(1)按照15g/L的量将活性污泥接种于高径比1∶1,有效容积8L的反应器;曝气量为2000L/h,曝气3h,沉降60min。
步骤(2)配制BOD∶TN∶TP=100∶35∶4的模拟废水,其中COD为500mg/L,BOD为450mg/L,TN含量为157.5mg/L,TP含量为18mg/L。
步骤(3)加入4.4L模拟废水和44ml营养元素,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2000L/h,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1.5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9mg/L,pH为7.5。
初运行阶段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为2.23h,其中:进水10min,曝气90min,沉降30min,出水3min,闲置1min,每天运行10.75个周期;每个运行周期按照55%的容积交换率补充模拟废水,每5个运行周期按照44ml的量补充1次营养元素,以此方式运行10天。
在颗粒形成阶段,在两天内,将体系容积交换率逐步增加至65%,同时将沉降时间缩短至20min,运行7天。
步骤(4)采用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缩短饥饿时间,曝气时间递减梯度为1min/次,每一个曝气时间下的驯化期为6个运行周期,共缩短10次,将曝气时间从90min缩短至80min,持续运行。
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并测定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粒径,结果见表3。
表3
实施例 | 1 | 2 | 3 | 4 |
颗粒粒径(mm) | 0.7~1.3 | 0.9~1.8 | 1.1~2.1 | 1.5~3.0 |
COD去除率(%) | 91 | 89 | 95 | 96 |
氨氮去除率(%) | 94 | 93 | 95 | 93 |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容易地进行改变或变化,而这种改变或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用于低浓度废水的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包括:
步骤A,将污泥接种到反应器中,经空载曝气培养、沉降及排放上清液,获得好氧活性污泥;
步骤B,将培养液加入载有好氧活性污泥的反应器,曝气培养,获得好氧颗粒污泥;
步骤C,对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耐负荷波动性驯化,获得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
其中,步骤B中所述培养液的COD为100~500mg/L;
步骤C以与步骤B的颗粒形成阶段相同的方式及条件运行,并采用缩短饥饿期时间的方法对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耐负荷波动性驯化;所述缩短饥饿期时间是通过一步、多步或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进行的,其初始曝气时间为90~690min,最终曝气时间为80~68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多步或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进行好氧颗粒污泥驯化的过程中,每一个曝气时间下的驯化期为1~12个运行周期;
在采用逐步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进行好氧颗粒污泥驯化的过程中,曝气时间递减梯度为1~60min/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培养液包括模拟废水和/或营养元素;其中,所述模拟废水按照BOD:TN:TP为100:(5~50):(1~5)的比例配制;所述营养元素包括金属元素和/或非金属元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包括初运行阶段和颗粒形成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反应器均按照进水-曝气-沉降-出水-闲置的方式自动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初运行阶段中,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为2~12h,其中,进水0.5~10min,曝气90~690min,沉降1~30min,出水0.5~5min,闲置1~10min,每天运行2~12个周期;模拟废水的初始加入量为反应器有效容积的30~60%,在之后的运行过程中,每个运行周期按照沉降过程反应器的容积交换率补充1次模拟废水,此阶段沉降过程反应器的容积交换率为30~60%;营养元素的添加是从第一个运行周期开始,按照1~50ml/L模拟废水的量,每5个运行周期添加一次,以此方式运行5~15天;
在所述颗粒形成阶段中,将初运行阶段的沉降过程中反应器容积交换率调整至40~70%,此阶段沉降时间设定为0.4~20min,以此方式运行5~15天。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和步骤C中所述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25~2000L/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和步骤C中,反应器内的表面气速为0.1~8.6cm/s,系统的溶氧浓度维持在1~9mg/L,pH为6.5~7.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污泥接种量为5~15g/L,曝气量为25~2000L/h,曝气时间为3~72h,沉降时间为30~6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的高径比为1~15: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625899A CN102583721B (zh) | 2012-03-12 | 2012-03-12 | 用于低浓度废水的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625899A CN102583721B (zh) | 2012-03-12 | 2012-03-12 | 用于低浓度废水的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83721A CN102583721A (zh) | 2012-07-18 |
CN102583721B true CN102583721B (zh) | 2013-08-21 |
Family
ID=46473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625899A Active CN102583721B (zh) | 2012-03-12 | 2012-03-12 | 用于低浓度废水的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8372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36153B (zh) * | 2014-04-15 | 2015-10-28 | 同济大学 | 聚磷颗粒污泥优势菌种的快速筛选方法 |
CN104803478A (zh) * | 2015-05-01 | 2015-07-29 | 浙江大学 | 节能降耗好氧颗粒污泥强化稳定运行装置及方法 |
CN105776524B (zh) * | 2016-05-24 | 2018-09-18 | 杭州普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好氧颗粒污泥强化启动及稳定运行方法 |
CN106348432A (zh) * | 2016-11-02 | 2017-01-25 | 西华大学 | 一种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方法 |
CN106495317A (zh) * | 2016-11-28 | 2017-03-15 | 华东交通大学 | 一种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和用途 |
CN107364955B (zh) * | 2017-07-31 | 2021-04-30 | 江苏中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填料的挂膜方法 |
CN108439601A (zh) * | 2018-03-13 | 2018-08-24 | 佛山市金净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利用大型溞进行水产养殖场水体净化的方法 |
CN108996681B (zh) * | 2018-09-30 | 2021-12-07 | 云南天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厌氧颗粒污泥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
CN115259355B (zh) * | 2022-07-14 | 2024-09-24 | 清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连续好氧颗粒污泥筛选工艺及用于该工艺的装置 |
CN115557598B (zh) * | 2022-09-30 | 2024-10-22 | 西安工程大学 | 降解偶氮染料同步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59289A (zh) * | 2010-01-15 | 2010-06-30 | 杨国靖 | 一种处理城市污水生物营养物用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
CN102010058A (zh) * | 2010-09-29 | 2011-04-13 | 北京师范大学 | 一种适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
CN102219297A (zh) * | 2010-04-16 | 2011-10-19 | 复旦大学 |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71065B2 (ja) * | 2005-11-18 | 2010-10-27 |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 粒状微生物汚泥生成方法及び粒状微生物汚泥生成装置 |
-
2012
- 2012-03-12 CN CN2012100625899A patent/CN1025837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59289A (zh) * | 2010-01-15 | 2010-06-30 | 杨国靖 | 一种处理城市污水生物营养物用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
CN102219297A (zh) * | 2010-04-16 | 2011-10-19 | 复旦大学 |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方法 |
CN102010058A (zh) * | 2010-09-29 | 2011-04-13 | 北京师范大学 | 一种适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JP特开2007-136360A 2007.06.07 |
刘绍根等.城市污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及其降解特性.《中国给水排水》.2011,第27卷(第15期), |
城市污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及其降解特性;刘绍根等;《中国给水排水》;20110831;第27卷(第15期);第96页左栏第14行-第98页右栏第1行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83721A (zh) | 2012-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83721B (zh) | 用于低浓度废水的耐负荷波动性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 |
CN102583722B (zh) |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固定化培养方法 | |
CN107162184B (zh) | 一种利用厌氧氨氧化-硫自养反硝化耦合脱氮的ubf反应器及其系统和脱氮方法 | |
CN102010058B (zh) | 一种适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 |
Lu et al. | Assessment of the treatment of domestic sewage by a vertical-flow artificial wetland at different operating water levels | |
Wang et al. | Treatment of dyeing wastewater by MIC anaerobic reactor | |
Abyar et al. | Kinetic evaluation and process analysis of COD and nitrogen removal in UAASB bioreactor | |
CN102092846B (zh) | 一种同步脱氮除碳好氧颗粒污泥的连续培养方法 | |
Chen et al. | Treatment of dairy wastewater by immobilized microbial technology using polyurethane foam as carrier | |
Lu et al. | Treatment of hypersaline wastewater by a combined neutralization–precipitation with ABR-SBR technique | |
CN104973685A (zh) |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 |
CN105417727A (zh) | 一种通过土著微生物的原位富集、固定化与驯化深度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方法 | |
CN105923795A (zh) | 一种快速培养厌氧氨氧化菌的方法 | |
Qian et al. | Semi-starvation fluctuation driving rapid partial denitrification granular sludge cultivation in situ by microorganism exudate metabolites feedbacks | |
Sabba et al. | Impact of operational strategies on a sidestream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S2EBPR) reactor in a carbon limited wastewater plant | |
CN103112948B (zh) | 低基质浓度高上升流速快速培养自养脱氮颗粒污泥的方法 | |
Yu et al. | Increasing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surface-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in macrophyte-dominant seasons by adding artificial macrophytes | |
Zhang et al. | Mechanism of purification of low-pollution river water using a modified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 |
CN108383239B (zh) | 间歇曝气模式下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同时除磷的一体化生物处理工艺 | |
CN102776140B (zh) | 一株耐冷假单胞菌Den-05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 |
CN107032501B (zh) | 一种模拟生态净化富营养化河水的方法及设施 | |
CN110171904B (zh) | 基于连续流aao除磷及部分脱氮串联复合式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自养脱氮装置和方法 | |
Mojiri et al. | A review on anaerobic digestion, bio-reactor and 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and landfill leachate by bio-reactor | |
Chang et al. | Greenhouse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baffled subsurface-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supplemented with flower straws as carbon source in different modes | |
CN105110562A (zh) | 一种农田废水的处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