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65278A - 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65278A
CN110965278A CN201910161272.2A CN201910161272A CN110965278A CN 110965278 A CN110965278 A CN 110965278A CN 201910161272 A CN201910161272 A CN 201910161272A CN 110965278 A CN110965278 A CN 1109652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hing
water
magnet
detergent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12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65278B (zh
Inventor
今成正雄
金子智则
川村圭三
松井康博
千叶浩司
北慎勇希
井上益明
曾我丈
黑田隆
立山卓也
山本凉平
林祐太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965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5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65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52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2Devices for adding soap or other washing agents
    • D06F39/022Devices for adding soap or other washing agents in a liquid st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洗衣机,其能够不容易受到作为测量对象的液面的变动的影响地进行稳定的液面检测。洗衣机具有:贮存洗涤液的盒;收纳盒的盒收纳部;和检测洗涤液的剩余量的剩余量检测部,剩余量检测部包括:具有磁铁的浮动件;和设置在盒的盒底背侧且位于盒收纳部底部的磁传感器,磁传感器以磁铁与磁传感器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磁铁来检测洗涤液的剩余量,浮动件通过与盒连接的铰链而能够随着洗涤液的液面移动,磁铁构成为在浮动件处于可动范围的最下部的状态下,磁铁的磁极中的任一极成为面对磁传感器侧。

Description

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衣物等的洗涤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小家庭化早已确定,最近随着少子老龄化,家庭的构成人员从一人至几代人的大家庭,分类越来越多。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有喜欢亲近自然与日历同步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式,也有不局限于昼夜的区别,按照重视兴趣、实际利益的时间间隔生活的方式。
另一方面,很少有人过着不进行洗衣这样的家务事的生活,反而许多人根据各种污染设计巧妙的洗涤方法。但是很少有人喜欢洗涤过程本身,存在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和精力、重视去污的结果的要求/需求上升这样的趋势。
洗衣机中的洗涤剂自动投放机构是可节省时间和精力的一种技术。尤其是最近液体洗涤剂急速地普及,即使是仅限于液体洗涤剂的自动投放机构,对其要求度也较高。为了搭载洗涤剂自动投放机构,需要可检测剩余的洗涤剂量的技术。如果在洗涤剂剩余量不足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多次洗涤,则不仅不能去污,如果污物沉积在布上,则之后即使使用洗涤剂,也会导致极其不容易去污的状态。因此,如果洗涤剂的剩余量少,则在进行下一次洗涤之前需要告知用户。
作为检测洗涤剂盒内的剩余量的方式,检测与剩余量相关的质量、液面高度等物理量的方式简便且有效。其中,检测液面的方式大致有2个。
一个方式是,设置与液面高度的变化相应地发生位移的可动部,进而直接读取该位移或将该位移转换为信号进行判断的方法。
一个方式是,对与液面高度相应的发生变化的物理量进行检测,从而进行判断的方法。
关于前一个方式,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包括:内置有引线开关9的支柱11;磁性体浮动件12,其配置在支柱11的周围,根据液面上下移动,使内部的引线开关9接通/断开;和设置在支柱11的下部的配重部13”的内容,还记载了“设置在盒内的浮动件开关,其支柱以至少下部沉浸在盒内的液体中成为载置于盒部的底面的状态的方式形成,并且从支柱将引线引出至盒外”的内容。
关于后一个方式,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电动洗衣机,其设置具有热敏电阻的液面检测部,根据热敏电阻的电特性的变化检测容器内的液体洗涤剂的位移”的内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765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342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面检测装置中,在支柱浸水后浮动件下降时,液体充满支柱与浮动件的间隙,在包含挥发成分的液体洗涤剂中,随着挥发成分挥发而粘着。如果使浮动件不浸水而总在液面高度付近浮动,则不得不增大支柱与浮动件的滑动高度范围,因此为了将磁性体的磁力传递给支柱中内置的引线开关,不能充分地打开滑动部的间隙,容易粘合。相反如果缩小浮动件的滑动高度范围,则仅能够在某液面高度检测,在盒中有足够的液体的状态(与浮动件的上限高度相比,液面完全处于上方的状态)下,浮动件以淹没在液体中的状态达到上限高度,容易粘合。通过缩小浮动件的滑动高度范围,磁性体总存在盒的底面付近,来自磁性体的磁力线对壳体内的其他电器产品造成影响。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热敏电阻方式中,在能够将洗涤剂盒从主体卸下加以洗净的情况下,需要拆装对热敏电阻供给电源的电缆。使用便利性差,需要确定有无通电的安全对策。
一般而言,盒的内部容积决定了能够填充液体洗涤剂的实际容积,盒内充满液体时优选检测部的占有容积较小,在使用了浮动件的情况下也优选较小。相反,在将浮动件的高度变化用于检测的情况下,也需要浮动件相对于液面变动的稳定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洗衣机,其能够不易受到作为测量对象的液面的变动的影响地进行稳定的液面检测。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洗衣机具有:贮存洗涤液的盒;收纳盒的盒收纳部;和检测洗涤液的剩余量的剩余量检测部,剩余量检测部包括:具有磁铁的浮动件;和设置在盒的盒底背侧且位于盒收纳部底部的磁传感器,磁传感器以磁铁与磁传感器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磁铁来检测洗涤液的剩余量,浮动件通过与盒连接的铰链而能够随着洗涤液的液面移动,磁铁构成为在浮动件处于可动范围的最下部的状态下,磁铁的磁极中的任一极成为面对磁传感器侧。
此外,本发明的洗衣机具有:贮存洗涤液的盒;收纳盒的盒收纳部;和检测洗涤液的剩余量的剩余量检测部,剩余量检测部包括:具有磁铁的浮动件;和与浮动件非接触地设置的多个磁传感器,磁传感器通过检测磁铁来检测洗涤液的剩余量,浮动件利用与盒连接的铰链能够随着洗涤液的液面以规定的轨迹移动,多个磁传感器各自配置成相对于磁铁的轨迹与磁铁的磁极相对的方式排列。
发明的効果
依照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洗衣机,其能够不易受到作为测量对象的液面的变动的影响地进行稳定的液面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内部结构的右侧面的概略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对第1实施方式例的洗衣机的洗涤运转的运转工序进行说明的工序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例的洗衣机中的洗涤剂自动投放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例的洗衣机中的洗涤剂盒的截面图。
图7是从上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例的洗衣机中的盒收纳部时的立体图。
图8是从主体正面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例的洗衣机中的外槽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洗涤剂盒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例的洗衣机中的洗涤剂自动投放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例的洗衣机中的洗涤剂盒与柔软剂盒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301 洗涤剂自动投放单元
302 盒收纳部
303 洗涤剂盒
304 柔软剂盒
305 浮动件
306 漂浮部
307 臂
308 铰链部
309 磁铁
310 磁传感器
311 盖
312 投放门
314 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关于洗涤工序,滚滚筒洗衣机也好,用于投放洗涤物的筐篮的投放取出口设置在上方、旋转电动机收纳在下方,使筐篮的旋转主轴相对于设置面大致垂直的所谓的立式洗涤干燥机(下面,称为立式洗涤干燥机)也好,基本上都是相同工序,因此,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使用滚筒洗涤干燥机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滚筒洗涤干燥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滚筒洗涤干燥机的内部结构的右侧面的概略截面图。
首先,对外观和概略结构进行简单的说明。在底座1h的上部,组合主要由钢板和树脂成形品制作的侧板1a和加强件(未图示)而构成主体,进一步在其上安装前面盖1c、下部前面盖1f和上面盖1e而形成壳体1。在前面盖1c设置有用于投放取出洗涤物207的门9,在背面安装有背面盖1d。
在图1所示的壳体1的内侧,如图2所示那样,在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外槽2。外槽2被下部的多个减振部件5支承。打开门9将洗涤物207投放到可旋转地设置在外槽2的内侧的筒3。门9自身构成为,在门框9b固定有门玻璃9a,通过铰链9c安装于壳体(参照图1)。在可旋转的筒3的开口部的外周,设置有用于降低在脱水时因洗涤物207的不均衡引起的振动的流体平衡器208。此外,在筒3的内侧设置有举起洗涤物207的多个升降器209。可旋转的筒3经与金属制凸缘210连结的主轴211,与筒驱动用的电动机M10a直接连接。在外槽2的开口部安装有由弹性体构成的橡胶制的波纹管10。该橡胶制的波纹管10,起到维持外槽2内与门9的水密性的作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防止在洗涤、漂洗和脱水时漏水。可旋转的筒3,在作为侧壁的圆筒部具有用于离心脱水和通风的大量的小孔(未图示)。
用于将洗涤水抽吸至外槽2的上部,向筒3内的洗涤物207撒水的循环泵18,固定在与外槽2相比靠下部的壳体的底座1h侧。洗涤水从设置在外槽下部的接水部54的排水口21,通过棉绒过滤器222进入循环泵18的吸入口侧,在循环泵18升压后,从撒水喷嘴223朝筒3内撒水。在接水部54的底部设置的排水用的排水口21,经棉绒过滤器222和排水阀V1,与排水软管26连通,能够排出接水部54内的水。
另一方面,溢流软管205安装在外槽的前部,在排水阀V1跟前与来自排水口21的连结软管(未图示)汇合。即,如果排水阀V1打开,则溢流软管205与排水软管26连通。在相比于水密性更重视对于水压上升的安全性的情况下,即在相比于安装溢流软管205的规定水位水量增加了的情况下,为了使得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够强制地排水,也可以使溢流软管205在比排水阀V1靠下游侧的位置与排水软管26连通,这当然也是可以的。
将气流引导至筒3内的洗涤物207的送风管道29和作为送风机构的送风风扇20,与外槽2分开地固定于壳体1(未图示)。吹风喷嘴203在外槽2固定于从洗涤干燥机正面看时比可旋转的筒3的中心轴靠上侧的位置,而从洗涤干燥机侧面看时固定于靠正面的前侧的位置。所述吹风喷嘴203与暖风加热器213的出口,由柔软结构的橡胶制的波纹管212连接来吸収外槽2的振动,该波纹管212以长度伸缩方向相对于外槽2大致垂直的方式配置。在排水口21、送风风扇20的吸气口(未图示)和排出口(未图示)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未图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加热单元之一的暖风加热器213,可根据必要用于调节送风温度。
接着,简单地说明洗涤~干燥工序。图3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例的滚筒洗涤干燥机中的洗涤运转(洗涤~漂洗~脱水)的运转工序的工序图。另外,图4是表示控制洗涤干燥运转的控制装置100的结构的框图。
控制装置100(运转控制单元),控制电动机M10a和供水单元15,能够根据设定控制洗涤剂自动投放单元301,执行洗涤运转,并且根据由电导率检测部4检测到的外槽2内的液体的电导率进行电导率的计算、液体内是否含有柔软剂的判断(对基准浓度进行的判断)、脱水工序的缩短的判断、漂洗工序的缩短的判断等。图4所示,控制装置100包括微型计算机(下面称为“微机”)110、驱动电路、操作开关12、13、电导率检测部4和来自各种传感器的输入电路等。微机110接收使用者的操作、洗涤工序、干燥工序的各种信息信号。微机110经驱动电路与电动机M10a、供水电磁阀16、排水阀V1、送风风扇20等连接,控制它们的开闭、旋转、通电。此外,为了对使用者告知关于滚筒式洗衣机的信息,控制显示器14、蜂鸣器(未图示)等。
当选择洗涤或洗涤干燥行程开始运转时,如果所投放的洗涤剂或洗涤剂自动投放被设定,则投放与进行感测而判断的负荷相应的洗涤剂,从洗涤工序开始。利用洗涤剂自动投放单元301投放的洗涤剂量,根据作为压缩机的供给泵237的每单位时间的排出量和供给泵237的工作时间评估。
具体而言,工序控制部112驱动电动机M10a使筒3旋转,并且衣物重量计算部114计算注水前的洗涤物207的重量(布量)。电导率测量部115对供给的水的电导率(硬度)进行检测。此外,利用设置在外槽2的下部(例如,排水口21)的温度传感器T1,检测所供给的水的温度。洗涤剂量·洗涤时间决定部116,基于检测到的布量、在电导率测量部115使用来自电导率检测部4的检测値求得的水的电导率(硬度)、水的温度,通过映射检索,决定要投放的洗涤剂量和运转时间。而且,工序控制部112将所决定的洗涤剂量·运转时间显示于显示器14。此时,如果选择了洗涤剂自动投放,则自动投放作为规定量的洗涤液的洗涤剂。下面,以有洗涤剂自动投放设定为前提进行说明。
洗涤工序在本实施例中基本上被大致划分为洗涤剂溶解工序、前洗涤工序、主洗涤工序,主洗涤工序分为第1主洗涤工序和接着的第2主洗涤工序,但是在运转过程中各个工序即使不被明确地区别在功能上也没有问题,并且,即使省略后述的工序中的动作的一部分,洗涤工序整体的功能也没有变化。
洗涤剂溶解工序是这样的工序:提示与通过洗涤开始时的布量感测判断的负荷相应的洗涤剂投放量,用水将从外部投放的或自动投放的洗涤剂溶解,撒向筒3内的洗涤物207。
从外部投放用的洗涤剂投放部7经洗涤剂自动投放单元301的盒收纳部302供给至投放路径317(参照图2)的水,被混入来自自动投放单元301的洗涤液例如洗涤剂后,被引导至位于筒3底部的接水部54。当驱动循环泵18时,接水部54的水从排水口21经棉绒过滤器222进入循环泵18的吸入口(未图示)。由循环泵18升压后的洗涤水,从与循环泵18的出口连通的循环排出口被再次送回接水部54(洗涤剂溶解工序的循环路径)。通过反复进行该循环,能够用较少的水生成溶解了洗涤剂的高浓度洗涤剂液。一边使筒3旋转将洗涤物207攪拌,一边利用循环泵18均匀地撒布该高浓度洗涤剂液。
图5是洗涤剂自动投放单元的立体图。洗涤剂自动投放单元301主要包括:洗涤剂盒303;柔软剂盒304;经止回阀313与它们连接的盒收纳部302;在盒收纳部302的底部外侧相对于各个盒设置的磁传感器310;和将从止回阀313流出的洗涤液、即洗涤剂和柔软剂送入投放路径的供给泵237。
图6是洗涤剂盒303的截面图。其中,由于洗涤剂或柔软剂的供给动作以外的基本结构、控制动作等,在洗涤剂盒303和柔软剂盒304为共通的,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作为代表以洗涤剂盒303为中心进行叙述。在洗涤剂盒303内收纳有浮动件305,该浮动件305在洗涤剂盒内部相对于旋转轴314可旋转地安装,该浮动件305包括:内置有磁铁309的漂浮部306;支承浮动件305的旋转轴314的铰链部308;和将铰链部308与漂浮部306连接的臂307。
漂浮部306在填充了液体的状态下以具有沉入部分(例如7mm)的方式调节成浮动的质量,当漂浮部306浮动时在磁铁309的底面(洗涤剂盒和柔软剂盒的底背侧)和盒收纳部302的底部,磁铁309与非接触地设置的磁传感器310的距离确定,根据磁传感器310受到的磁通密度获得磁传感器310输出。即,由于根据液面高度而使磁铁309的底面的位置确定,因此如果液面稳定则磁传感器310输出也稳定。另外,由于根据磁通密度的变化检测漂浮部306相对于液面的高度,因此以液体与磁传感器310不接触的方式进行测量。因此,在从盒收纳部302进行洗涤剂盒303和柔软剂盒304的拆装时,不用同时进行电配线的拆装。浮动件305内的磁铁309的配置是,在浮动件305位于工作范围的最下部的状态下,S极或N极的磁极朝向在收纳洗涤剂盒303和柔软剂盒304的盒收纳部302的底部设置的磁传感器310侧。
其中,关于磁极的选择,与磁传感器310的特性相应地选择,但是浮动件305的基本动作不变。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旋转轴314方向上磁传感器310与磁铁309之间的位置发生偏离,磁极也能够基本上维持朝向磁传感器310侧的配置,能够将磁传感器310受到的磁通密度的变动抑制得较小,减小对磁传感器310输出的影响。进而根据需要,将磁铁309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如图5的洗涤剂盒303的浮动件305的磁铁309那样相对于旋转轴314的轴向较长,由此相对于旋转轴314方向上的磁铁309与磁传感器310的位置偏离,也能够确保更稳定的磁传感器310输出。
随着使用洗涤剂,与浮动件305的沉入深度相比液面变浅,漂浮部306与洗涤剂盒303底面接触。所谓的触底的状态是磁铁309与磁传感器310最靠近的状态,当在此状态下填充液体时,漂浮部306以铰链部308为中心轴在洗涤剂盒303内描绘弧形,成为随着描绘弧形的轨迹而浮起的状态。因此,从盒收纳部302向其周围(壳体内)的磁通影响变大,是在漂浮部306为触底状态时(磁铁309的磁极最靠近洗涤剂盒303的内壁的状态),在这以外的状态下,磁铁309由于描绘出从洗涤剂盒303的侧壁、底壁向内侧收回一定程度的轨道,因此能够将对于盒收纳部302周围的电气部件等的磁通影响抑制得较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洗涤剂盒303的底部相对于洗涤剂盒303高度方向设置倾斜部,尤其是在液面低的区域相对于液体的减少状况使液面高度变化较大。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剩余洗涤剂变少时,能够增大磁铁309相对于液体的减少状况的移动幅度,因此能够增大相对于磁传感器310的磁通密度的变化比例。
此外,关于浮动件305的漂浮部306的形状,使浮动件305的旋转轴314方向上的浮动件305的宽度为该方向上的盒宽度的70%以上,或者,使浮动件305的宽度相对于浮动件305绕旋转轴314的圆运动中的周向长度、即浮动件305的长度为0.7倍以上。在液面上升的状态下浮动件305的漂浮部306的沉入深度深,但是在液面下降时沉入量变浅(沉入的容积大致相同)。此时,如果如上所述确保浮动件305的宽度,则在由浮动件305的底面与液面形成的沉入的角度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减小沉入深度的变化量。通过使浮动件305的漂浮部306的宽度为长度的0.7倍以上,相对于伴随液面下降而发生的漂浮部306的沉入变化,能够抑制浮动件305的上下方向的变动,使该变动稳定。
例如,关于需要沉入容积7mL的漂浮部306,在长度为50mm、宽度为20mm(长度的0.4倍)时沉入角度从45度变化到了30度的情况下,沉入深度从35mm成为30.3mm,发生了4.7mm的深度变化。另一方面,在长度为50mm、幅为35mm(长度的0.7倍)时,沉入深度从20mm成为17.3mm,抑制为2.3mm的变化。
通过使浮动件305的宽度为洗涤剂盒303的宽度的70%以上,即使因外部干扰而发生了液面变动,也能够将自由液面的幅度抑制在30%,因此能够使其不容易受到液面变动的影响,能够使浮动件305的移动更稳定。
如上所述,漂浮部306的形状优选形成为,相对于配置于洗涤剂盒303的底部侧的磁传感器310,能够抑制外部干扰对磁通密度变化的影响,基于本来的液面高度变化而发生的漂浮部306在高度方向上的变化比例也平滑的变化。
但是,由于磁传感器310的输出可能受到液面的变动等的影响,因此关于测量,优选根据通过与过去的测量值的比较而获得的推测使用量和基于供给泵237的可动时间的推测排出量,估算本次的使用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磁传感器310的输出作为与液面高度的变化相应的变化而能够读取的模拟型。
在模拟型的情况下,通常为了不使S极与N极反转地进行输出,多改为使0mT转变至施加电压的中间电压値的输出。例如在施加电压5V的情况下,未施加磁通的0mT时的设定输出为2.5V,实际上由于产品偏差,也存在偏离的情况。于是,通过使未施加磁通的状态下的输出为2.5V这样实施电路上的校正,能够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
进而,为了消除磁铁309的磁通密度的差异,进一步提高精度,优选对浮动件305位于最下点时的磁传感器310输出和上述的0mT时的磁传感器310输出这2点进行测量来校正。具体而言,以2点间的输出差为基准的相对于磁传感器310的2点间的输出差得出怎样的程度(比率)的水平,按照该比率,当每次都对所测量的磁传感器310输出进行校正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精度。
图7是从上侧观看洗涤剂自动投放单元301的盒收纳部302时的立体图。由于磁传感器310的输出变化相对于磁通密度的变化的测量是非接触的,因此在将洗涤剂盒303从盒收纳部302卸下进行清扫时,不需要进行电气配线的拆装等,能够减轻用户的负担。进而在采用非接触方式的情况下,虽然测量面的污垢对测量有影响,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使进行洗涤剂供给时的供水的一部分通过经外部投放的洗涤剂投放部7和盒收纳部302对外槽底部供水的通水路径318,进而使供水的一部分或供给泵237及其周围配管(未图示)的剩余水通过取入口315从流水路径316流过磁传感器310安装部周边。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得盒收纳部302内表面总能洗净,能够保持形成磁传感器310与磁铁309相对的间隙的内壁的清洁性。通过通水路径316后的水被供给至外槽2的供水口2a(参照图2、图8)。其中,磁传感器310配置在洗涤剂盒的长度方向中央附近,相对于铰链308的设置位置,设置在与洗涤剂盒的投放门312的洗涤液投放口相反一侧的位置。
铰链部308设置在即使填充了规定量的洗涤剂时也不被液面浸渍的洗涤剂盒303上部。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将具有承受旋转轴314的轴承部的铰链部308架设在盒侧面之间,固定在侧面上部。因此,即使在卸下盖311要填充洗涤剂时,也能够形成浮动件305的漂浮部306收纳在盒内的状态,因此洗涤剂不会流淌至周围。此外,通过使与磁传感器310相对的面即浮动件305的漂浮部306底面、浮动件305不在外部露出所需以上的部分,能够使对磁通造成影响的铁质等不附着在漂浮部306的底面。
在填充洗涤剂的情况下,能够一边通过目视确认浮动件305的漂浮部306的沉入容积的量,一边进行填充,因此在填充后关上盖311时,不用担心万一使洗涤剂溢出。此外,在卸下盖311时,还能够确认洗涤剂从铰链部308滴落的状况,在为有色洗涤剂的情况下还能够确认洗涤剂飞溅至铰链部308的痕迹,因此还能够容易地判断是否需要擦拭清理、以及调节洗涤剂填充量。
循环泵18的输出设计成,能够足以将与最大洗涤负荷相应的洗涤水抽吸至设置在外槽2的上方的撒水喷嘴223。因此,如果在上述的洗涤剂溶解工序的循环路径中进行循环,则循环泵18所需要的动力最终变为热能,使高浓度洗涤剂液的温度上升。所生成的高浓度洗涤剂液,在之后的工序中被抽吸至设置在外槽2的上方的撒水喷嘴223,撒向筒3内的洗涤物207。此时,在循环泵18的出口需要引导至外槽2上方的路径和如上所述那样不撒水地送回接水部54的路径,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循环泵18的壳外周预先设置与各个路径相连的排出口(参照图2),通过改变循环泵18的旋转方向,并与旋转方向相应地从最初连通的排出口侧排出,切换路径。或者使循环泵18的排出口为一处,在其下游侧分支而切换流路,即使采用这样的结构功能上也完全没有问题。
在前洗涤工序中,通常在外槽2内存在渗入了洗涤剂液的洗涤物207,并且在外槽2底部的接水部54存在少量的洗涤剂液。当通过使筒3旋转,持续进行基于将洗涤物207举起至筒3上部后、利用重力使其下落至底部的翻滚动作的拍打洗涤时,渗入洗涤物207中的洗涤剂液被挤出来,因此根据需要间歇地驱动循环泵18,再次向洗涤物207撒洗涤剂液。在此动作中,当提高洗涤水和洗涤物的所谓的洗净温度时,能够提高洗净性能。
与洗涤的行程相应地,将来自送风风扇20的气流利用暖风加热器213加热后吹至撒有高浓度洗涤剂液的洗涤物207,一边将洗涤物207加热一边将其洗净。由于洗涤物207处于保持由高浓度洗涤剂液的状态,因此与空气占据洗涤物207的纤维间隙的情况相比热传递优良,能够高效地加热。此外,通过使温度上升,能够降低所保持的高浓度洗涤剂液的表面张力。进而当洗涤物207的温度上升时,纤维中的空气使纤维膨胀,因此能够更加促进高浓度洗涤剂液向纤维的浸透。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更多的污垢与纤维分离。由于分离了的污垢在保持的高浓度洗涤剂液内迅速地分散,所以能够防止其再次结合而再次附着。
此外,根据污垢,存在撒向洗涤物207的洗涤水的水量较少(洗涤剂浓度大)时污垢容易脱落的情况,以及与此相反的、洗涤水的水量较多(洗涤剂浓度小)时污垢容易洗掉的情况。对两者作用的洗掉污垢的原动力不同,下面对此进行解释。作为洗涤剂的一个主成分的界面活性剂有这样的作用:促进纤维润湿,进而将污垢、布的表面电位拉至界面活性剂的负极性,由此使其带负电。这样能够获得增加从洗涤物浮上来的污垢彼此之间以及纤维与污垢之间的排斥力的効果。因此,在对主要因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而付着的固形污垢进行洗净时,界面活性剂的浓度越大,越能够增强与范德华力对抗的上述的排斥力。因此,对于固形污垢等,一般而言,界面活性剂浓度越大越容易洗掉。
另一方面,容易溶解在水、洗涤水中的所谓的水溶性的污垢,根据作为溶质的污垢相对于作为溶剂的洗涤水的浓度,溶解速度发生变化。在污垢的浓度小的液体中溶解速度大,在浓度大的液体中溶解速度降低。因此,如果预先降低分散在洗涤物207保持的洗涤水中的污垢的浓度,则污垢更容易从洗涤物207洗掉。换言之,对于洗涤物207保持的洗涤水,需要进行将其置换成污垢的浓度极低的洗涤水或降低污垢的浓度的处置。即,关于界面活性剂对于这种污垢的作用,将从洗涤物207洗掉的污垢分散保持,防止聚集、再次付着的作用较大,如果满足一定程度的洗涤剂浓度,则洗掉污垢对洗涤剂浓度的依赖性小。
此外,对于任一种污垢,提高洗净温度在结果上都能够增加洗净能力。对于前者,通过提高温度,能够促进洗涤水中的分子扩散,因此能够使更多的界面活性剂付着在布表面、污垢表面,增强排斥力。对于后者,也能够增强界面活性剂在洗涤剂溶液中的扩散,促进布表面变得湿润。进而还能够使分离了的污垢有效地扩散。
此外,也可以另外设置与循环泵18相比为小流量的循环泵(未图示),从接水部54抽吸而在送风风扇20出口附近撒向暖风内,使液滴与暖风混合,撒布于洗涤物207。在洗涤工序的中途,当追加供水至能够确保通常的循环量水平,利用循环泵18进行撒布时,洗涤物207的温度急剧下降,但是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少量的循环水承载在暖风中一起撒布,则能够均匀地(遍布地)且每次少量地逐步地替换洗涤物207中包含的水,因此能够抑制洗涤物207的急剧的温度下降,能够进一步提高洗净性能。
在之后的主洗涤工序中,在前洗涤工序结束的时刻追加供水,增加接水部54的水量,提高水位。关于该水位,利用循环泵18从接水部54抽吸洗涤水,保持为足以从外槽上部的撒水喷嘴223连续地进行撒布的水位。关于根据负荷、水硬度计算得到的投放洗涤剂量,也可以在所述洗涤剂溶解工序和主洗涤工序中分开投放。例如,优选进行如下运转:对于在洗净中与洗涤剂浓度相比洗净温度更有效的污垢,在少的洗涤水量时高效地提高水温来洗掉污垢,之后投放规定量中的剩余的洗涤剂并追加水,水温虽然比前半低,但是洗涤剂浓度比前半提高,由此重点地洗掉洗涤剂浓度的影响较大的污垢。
此外,在全洗涤工序中,也可以设置将分开投放的累积的洗涤剂投放量相比于规定量增加,整体上提高洗涤剂浓度的特别行程。从撒水喷嘴223进行的撒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歇的。具体而言,在洗涤物207的里侧等还附着大量污垢期间,通过连续地撒布并促进洗涤水的搅拌,能够将洗涤物207保持的洗涤水替换成污垢浓度总是较低的洗涤水。之后,在污垢几乎全部洗掉后,以拍打洗涤的机械力为主体洗掉残余的污垢时洗净効率好。因此,后半的撒布优选以不妨碍机械力的方式进行间歇撒布。
此外,由于通过使循环泵18的驱动力为间歇的,能够抑制消耗电力量,因此从节能方面而言优选。其中,撒水喷嘴223构成为在外槽2固定于从洗涤干燥机正面看时与可旋转的筒3的中心轴相比位于上侧的位置、并且是从洗涤干燥机侧面看时靠正面的前侧的位置,使从撒水喷嘴223起的喷出范围相对于筒3的半径方向为广角地进行撒布的结构。在该主洗涤工序中,在进行广范围的撒布,并且通过筒3的旋转举起积存在筒3内的下方的洗涤物207,使洗涤物207从筒3内的上方落下,由此对洗涤物207施加机械力进行拍打洗涤。筒径越大,越能够获得广范围的撒布和拍打洗涤的协作効果,缩短主洗涤工序的时间。在该工序中,即使为了提高洗涤物和洗涤水的洗净温度而如前洗涤工序那样使用暖风,本质上也没有变化。暖风吹出喷嘴203和撒水喷嘴223,在从正面看洗涤干燥机时,相对于中心轴相对地配置。通过提高筒3内的水位,相对于相同的转速即使增加循环泵的循环水量,也能够抑制暖风导致的水滴的随伴以及与水流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发泡。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主洗涤工序执行第1主洗涤工序和在第1主洗涤工序后执行的第2主洗涤工序。在第1主洗涤工序结束时供水以使第2主洗涤工序的水量多于第1主洗涤工序的水量,第2主洗涤工序的循环泵18的循环流量大于第1主洗涤工序中的循环泵18的循环流量。进而,使第2主洗涤工序的筒驱动的电动机M10a的转速小于第1主洗涤工序的电动机M10a的转速。
主洗涤工序主要是为了使在水量少的前洗涤工序中难以洗涤的衣物的内侧、口袋中等的污垢从洗涤物207分离而进行的。因此,为了洗掉各种污垢,优选如上所述那样采用改变了水量和筒驱动的电动机M10a的转速的至少2个以上的工序的组合。在第1主洗涤工序中,为了提高筒3的转速,随着筒3的旋转而被举起至上方的洗涤物207不会全部下落至下方,大半在因离心力而粘在筒3的内壁上的状态与筒3一起旋转。由于从循环泵18对该处撒布洗涤水,因此加快洗涤水向洗涤物207的贯通流速。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使污垢容易从洗涤物207溶解出。
接着的第2主洗涤工序是这样的工序,即:使筒3的转速比第1主洗涤工序小,减弱离心力,极力抑制上述的洗涤物207粘在筒3上的情况,重视将洗涤物207从筒3的上方向下方拍打的拍打洗涤。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使机械力作用于洗涤物207,主要能够容易地洗掉疏水性的污垢。在将洗涤物207从筒3的上方向下方拍打时,通过提高停留在筒3的下方的洗涤水的水位,并且增加循环水量,能够防止洗涤物207以超过必要程度地彼此直接相互撞击,压迫纤维。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第1主洗涤工序与第2主洗涤工序的组合,为抑制洗涤物207的着黑(污染)、发硬的运转程序,下面以其机理为中心进行说明。在第1主洗涤工序之后进行第2主洗涤工序,第2主洗涤工序的水位WL2高于第1主洗涤工序的水位WL1(WL1<WL2)。即,通过增加外槽2内的洗净水的水量,能够使从洗涤物207洗掉的污垢分散在洗净水中,能够抑制从洗涤物207洗掉的污垢再次附着于洗涤物207而产生“洗涤物的着黑”。
此外,第2主洗涤工序的筒3的转速DR2小于第1主洗涤工序的筒3的转速DR1(DR1>DR2)。通过使筒3的转速DR2小于转速DR1,在利用筒3的旋转将积存在筒3内的下方的洗涤物207举起并从筒3内的上方使其落下时,开始落下的位置变低。即,能够抑制对拍打洗涤的洗涤物207施加的落下冲撞(机械力),抑制“洗涤物的变硬”。
此外,通过提高水位WL2,也能够抑制落下冲撞(机械力),抑制“洗涤物的变硬”。另一方面,关于筒3的转速DR1,直至因离心力而粘在筒3内壁上的洗涤物207被举起至上方为止,筒3以比因重力而全部剥落落下快的转速旋转(离心力>重力),对于所有的洗涤物,即使是不产生拍打洗涤这样的落下的运转,也没有问题。即,也可以是,通过一边极力抑制拍打洗涤,一边使比通常的洗涤运转多的循环量通过洗涤物207,进行洗净的运转。
但是,存在拍打洗涤产生的洗净性能下降的问题,对此,通过使第2主洗涤工序的循环泵18的流量PF2大于第1主洗涤工序的循环泵18的流量PF1(PF1<PF2),能够确保水流产生的洗净性能。例如优选循环泵18的循环流量为30L/min以上80L/min以下。此外,关于第1主洗涤工序的运转时间(T1)与第2主洗涤工序的运转时间(T2),优选设定为第2主洗涤工序的运转时间(T2)长于第1主洗涤工序的运转时间(T1)(T1<T2)。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加抑制“洗涤物的变硬”。
另外,在进行主洗涤工序时的控制时,主要使用浑浊度判断部117和阈值存储部118,如下所述的进行控制。这里,浑浊度判断部117具有基于电导率测量部115测量得到的电导率,判断衣物的污垢状况(下面,称为“浑浊度”)的功能。阈值存储部118具有存储浑浊度判断部117在判断衣物的污垢状况(浑浊度)时使用的阈值的功能。在第1主洗涤工序的前后,利用电导率测量部115测量洗净水的电导率EC1。在测量电导率时,优选利用供水电磁阀16对外槽2的供水、基于循环泵18的循环、利用电动机M10a使筒3进行的旋转被停止。
在浑浊度判断部117中判断在第1主洗涤工序的前后测量得到的电导率EC1之差是否为阈值存储部118中存储的阈值以上。如果为否(小于阈值),则判断污垢少,如果为是,则判断污垢多,前进至之后的第2主洗涤工序。
第2主洗涤工序如上所述,是与第1主洗涤工序相比提高水位,进而循环泵18的循环流量也增多了的拍打洗涤。即,防止在洗涤物207被举起至筒3上方、拍打至下方时,洗涤物207彼此碰撞,压迫纤维。但是,存在该工序越长而洗涤物207的变硬越增强的倾向。因此,在污垢比较少的情况下,极力缩短第2主洗涤工序。于是,在判断为污垢少的情况下,将第2主洗涤工序的运转时间调节得较短。其中,浑浊度的判断还能够用于重新评估其他工序间的切换定时、各工序的运转时间。
在漂洗工序中,在打开排水阀V1,排出洗涤水后,关闭排水阀V1,向外槽2内供给漂洗水直至为规定的水位。如果设定了柔软剂的自动投放,则在漂洗工序中的最后的漂洗工序中与洗涤剂自动投放同样地投放。供给至手动柔软剂投放部和盒收纳部的水,在混入来自洗涤剂自动投放单元301的柔软剂后,被引导至位于筒3底部的接水部54。之后,使筒3旋转,将洗涤物207与漂洗水搅拌而进行漂洗。
在自动投放后,对洗涤剂和柔软剂双方均进行剩余量检测。作为检测的定时,以使得不出现对磁传感器310的电噪声、伴随液面的振动而发生的浮动件305的漂浮部306的变动或能够进行校正的程度的定时进行。
对洗涤工序和漂洗工序时的供水、工序内的洗涤水和漂洗水的电导率测量中使用的供水路径50和电导率检测部4进行说明。图8是从主体正面侧看外槽2时的立体图。外槽2具有外周壁51和底壁52。在外槽2的底壁52的背面53(内表面),形成有用于将包含水、洗涤剂、漂白剂等的液体从供水口2a引导至外槽2的下方部分的供水路径50(槽55)。这里,从外周壁51至底壁52的圆筒形状的外周壁51的内径逐渐减少的连接部分,包含在底壁52中。
供水路径50是以使供给至外槽2内的上部的水流动至形成在外槽2的内底部的接水部54的方式进行引导的路径。该供水路径50例如包括:形成在外槽2的上部的、向外槽2内供给液体的供水口2a;形成在外槽2的底壁52的、用于将液体从供水口2a引导至外槽2的下方部分的槽55;和覆盖槽55的下端部以外的部分而形成管路的盖部件61。其中,也可以不设置盖部件61。
槽55包括:从供水口2a向铅垂方向下方延伸、朝向外槽2的下方部分平缓地形成为弯曲的大致圆弧形状的流路(供水路径50)。槽55形成为在纵截面中为コ字状,从供水口2a供给至外槽2内的水,在矩形截面的进深侧角部付近流动,不会从槽55内溢出至外槽2内。
盖部件61是与槽55的形状对应地在平面上弯曲的带状板体,作为盖部件61的材质,例如与外槽2同样地使用PP(聚丙烯)。在外槽2的槽55的两侧部,形成有与背面53相比退避到更靠后方的台阶部(省略图示),在该台阶部(省略图示)上配置有盖部件61,由此盖部件61的上表面(前面)相比于背面53不会突出至前方。盖部件61,在设置于该带状板体的两侧部的多处的螺钉孔中利用螺钉部件(省略图示)等固定于外槽2,形成供水路径50的管路。
电导率检测部4设置在从供水口2a供给的水最初接触的位置。即,设置在从供水口2a供给的水从槽55下流至接水部54的位置。因此,电导率检测部4在供给水道水的情况下,能够正确地测量水的电导率。在供给洗涤剂、柔软剂的情况下,电导率检测部4也能够检测水中包含的洗涤剂、柔软剂的情况。此外,电导率检测部4由于配置在接水部54的内部,因此在上述的洗涤剂溶解工序中,能够检测溶解了洗涤剂的水的电导率。
另外,电导率检测部4是用于检测洗涤前的水道水、洗涤运转(洗涤,漂洗,脱水)时的洗涤水的电导率的传感器,在合成树脂制的传感器底座设置有一对电极(未图示)。电极通过形成为例如平板形状,与棒状电极相比能够宽广地確保电极面积,能够进行稳定的电导率的检测。如果使用电导率检测部4,则能够判断洗涤水、漂洗水内有无洗涤剂、柔软剂,因此还还能够一并用于确认洗涤剂自动投放单元301进行的洗涤剂或柔软剂的投放水平。
具体而言,对基于根据供给泵237的驱动时间估算的洗涤剂量的洗净水浓度与由电导率检测部4检测得到的浓度是否相符进行监视并加以存储。例如如果以大幅偏离的状态连续运转了多次,则判断从洗涤剂自动投放单元301进行的洗涤剂供给不好,要告知使用者。
在脱水工序中,打开排水阀V1排出外槽2内的漂洗水后,使筒3旋转对洗涤物207进行离心脱水。关于脱水转速,只要不会发生洗涤物207失去均衡、电动机M10a的电流值超过上限等不好的状况,使脱水转速上升至与负荷相应的设定转速。即使脱水水的一部分被扬起至送风管道29侧,也由于在将外槽20背面部与送风管道29下部连接的波纹软管215以及外槽侧安装部18,设置有从送风管道29朝向外槽20背面部的下降倾斜部,因此能够迅速地送回外槽侧。当提高脱水转速,旋转筒3高速旋转时,振动传递至外槽20,外槽20自身也稍微振动。
由于送风管道29固定于壳体1,因此连结外槽20背面部与送风管道29下部的波纹软管215连动,吸收振动的一部分。进而伴随旋转筒3的高速旋转,振动也传递至门9侧,利用风扇出口管道的橡胶制的波纹管212,能够吸收并防止振动向送风风扇20的传递。
在干燥工序的前半,如图2所示,利用送风风扇20使因隔热压缩而升温了的空气通过吹风喷嘴部203向旋转筒3内送风,与洗涤物207进行热交换,并且使水分从洗涤物207蒸发。使包含蒸发了的水分而成为了高湿的空气通过送风管道29引导至送风风扇20的吸入口,再次升压后,向旋转筒3内送风。吸气阀204形成送风管道29的壁面的一部分,形成为送风管道29的内外隔离的全封闭状态。旋转筒3出口的高湿的空气,在通过外槽2和送风管道29时,与外槽2和送风管道29还进行热交换,如果为露点温度以下,则使饱和蒸气压下降的量相应的水分在外槽2和送风管道29的壁面凝缩。在送风管道29内凝缩的水分,最终从送风管道29的下部积存在波纹软管215,由于设置有从送风管道29朝向外槽2的背面部的下降倾斜部,因此凝缩水也能够经外槽2移送至排水口39付近。如果在增加凝缩量而实现干燥时间的缩短的情况下,在送风管道29内上部设置冷却水撒水部(未图示),向送风管道29内撒水将空气强制地冷却至露点以下,进行除湿,这样的方式也没有问题(与水冷除湿方式一并使用)。
在干燥工序的后半,打开吸气阀204和排水阀V1。图2表示干燥工序后半的洗涤干燥机内的空气流。将位于送风风扇20吸入侧的吸气阀204以向送风管道29的内侧(风路内)折弯的方式打开。开度θ,相对于以大致堵塞(忽视泄漏水平)送风管道29的风路的方式打开的全开状态θT,在本实施例中大致打开一半(0<θ<θT)。从吸气阀204吸入送风管道29外的壳体内空气,与循环空气的一部分混合,向旋转筒3内送风。从旋转筒3挤出的空气,经排水孔通过排水软管26,被排出至排水口21。在一般的排水疏水阀202的情况下,由于水封高度为50~80mm左右,因此在该工序的开始,使吸气阀204全开,提高筒内压力打破水封。为了打破水封,排水软管26侧的压力需要为约1000Pa以上,因此优选适当地提高送风风扇20的转速进行升压。此外,随着干燥不断进展,产生凝缩水,积存与排水疏水阀202。因此,以一定间隔进行打破上述水封的动作。
关于从旋转筒3进行的排气,通过从排水孔至排水阀V1的连接软管和溢流软管205进行排气。另一方面,关于主要从壳体底部吸入壳体内的吸气,在至壳体上部的吸气阀204之间,由于通过旋转筒驱动用电动机M10和风扇电动机214的周围,因此成为高温而从吸气阀204被吸入送风管道29内。因此,通常,设置在送风风扇20出口的某暖风加热器213没有必要通电。在从旋转筒3通过溢流软管205从排水阀V1排气的排气路径内,包括外槽2背面部的外槽侧安装部和波纹软管215,从外槽2背面部相对于送风管道29成为上升倾斜部,排气流入送风管道29的流入角,成为比90度大的钝角,能够减轻排气路径的风路损失。
关于干燥判断,在干燥开始时或某运转开始起的规定时间中,利用排水温度传感器T1测量外槽下部排水口温度T1a、和利用外气温度传感器T4测量外气温度T4a(初始温度的设定)。之后,在经过与负荷相匹配的规定时间后测量用于结束判断的外槽下部排水口温度T1b和外气温度T4b,分别求取初始温度与结束判断温度之差(ΔT1=T1a-T1b,ΔT2=T2a-T2b),进而确认它们的温度差(ΔT1-ΔT2)是否在规定温度以上,判断干燥结束。
在干燥结束后,一边利用排水口21侧的压力将排水软管26侧的压力保持得较高,一边降低送风风扇20的转速至不打破水封的压力水平,打开供水电磁阀(未图示)使水流动,恢复排水疏水阀202的水封,结束干燥工序。
这样,在干燥结束后,一边将排水软管26侧的压力保持在规定以上的压力,一边经排水软管26对排水孔供水,由此,能够在抑制来自排水孔的臭气的同时恢复排水疏水阀202的水封。此外,关于该排水疏水阀202的恢复,如果将排水软管26侧的压力保持得较高,则也可以在(排水软管排气的)干燥运转的最后或干燥运转结束后任一者进行。
本实施例的洗涤干燥运转中的剩余量检测的定时,基本上优选在能够可靠地避免因壳体的振动而引起的液面变动以及因构成设备的移动而引起的电噪声的干扰的、紧接着主电源的刚接通后。在此时刻如果没有剩余量则告知。根据需要,在投放洗涤剂、柔软剂后,在没有对构成设备接通电源或对剩余量检测没有影响的定时,进行有无剩余量的判断。在洗涤运转后立刻进行剩余量的确认,如果没有剩余量,则在此时刻告知。进而在为洗涤干燥运转的情况下,优选在干燥结束时刻(洗涤干燥运转结束后)也确认剩余量,如果没有剩余量则告知。
图9是表示本发明中使用的洗涤剂盒303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浮动件305,将3个磁传感器310在盒的高度方向上错开地配置。具体而言,由于浮动件305相对于旋转轴314,以经由一定长度的臂307描绘弧的方式移动,因此在盒内部设置有沿着弧的轨道的凹部,在凹部的外表面改变高度地设置磁传感器310。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与浮动件305的高度变化相应地,各个磁传感器310的输出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在大范围内检测盒内液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磁传感器的数量为3个,但是由于根据盒的形状、浮动件305的漂浮部306的可动范围设置磁传感器,因此数量没有限制。
图1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洗涤剂自动投放单元301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为搭载在立式洗涤干燥机的前面盖1c侧的结构。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洗涤剂盒303和柔软剂盒304相对于盒收纳部302的拆装。图11是第2实施例的洗涤剂盒303和柔软剂盒304的截面图。洗涤剂盒303和柔软剂盒304采用在盒内的浮动件305面向的方向上排列盒的结构。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盒的设置空间极力地抑制得较小,进而还能够将伴随浮动件305的漂浮部306的磁铁309的移动而发生的磁通对盒收纳部302周围的影响抑制得较小。

Claims (6)

1.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贮存洗涤液的盒;
收纳所述盒的盒收纳部;和
检测所述洗涤液的剩余量的剩余量检测部,
所述剩余量检测部包括:具有磁铁的浮动件;和设置在所述盒的盒底的背面且位于所述盒收纳部底部的磁传感器,
所述磁传感器以所述磁铁与所述磁传感器非接触的方式检测所述磁铁来检测所述洗涤液的剩余量,
所述浮动件通过与所述盒连接的铰链而能够随着所述洗涤液的液面移动,
所述磁铁构成为在所述浮动件处于可动范围的最下部的状态下,所述磁铁的磁极中的任一极成为面对所述磁传感器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传感器配置在所述盒的长度方向中央附近,相对于所述铰链的设置位置,设置在与所述盒的洗涤液投放口相反一侧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件相对于所述铰链的设置位置,仅能够向所述洗涤液投放口侧的相反侧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件包括:伴有沉入地漂浮的漂浮部;和从所述铰链向所述漂浮部延伸的臂,
所述漂浮部具有所述磁铁,
所述铰链将所述臂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盒的上部,使得即使在填充了所规定的最大量的洗涤剂量的情况下,所述臂的另一端也不浸水。
5.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贮存洗涤液的盒;
收纳所述盒的盒收纳部;和
检测所述洗涤液的剩余量的剩余量检测部,
所述剩余量检测部包括:具有磁铁的浮动件;和与所述浮动件非接触地设置的多个磁传感器,
所述磁传感器通过检测所述磁铁来检测所述洗涤液的剩余量,
所述浮动件利用与所述盒连接的铰链能够随着所述洗涤液的液面以规定的轨迹移动,
所述多个磁传感器各自配置成相对于所述磁铁的所述轨迹与所述磁铁的磁极相对的方式排列。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件相对于所述铰链的旋转轴能够依照规定的轨迹移动,
所述磁铁的截面形状为,所述旋转轴方向的长度比沿着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描绘的轨迹的方向的长度长的形状。
CN201910161272.2A 2018-10-01 2019-03-04 洗衣机 Active CN1109652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6336A JP2020054552A (ja) 2018-10-01 2018-10-01 洗濯機
JP2018-186336 2018-10-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5278A true CN110965278A (zh) 2020-04-07
CN110965278B CN110965278B (zh) 2022-02-25

Family

ID=70028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1272.2A Active CN110965278B (zh) 2018-10-01 2019-03-04 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54552A (zh)
CN (1) CN110965278B (zh)
TW (1) TWI72628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2373A (zh) * 2022-06-27 2022-08-12 苏州三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洗衣液自动加液器的洗衣机
WO2023029460A1 (zh) * 2021-08-30 2023-03-09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器盒、分配器组件、洗涤剂投放装置及洗涤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73915B2 (ja) 2020-07-30 2024-04-24 青島海爾洗衣机有限公司 洗濯機
JP7241320B1 (ja) 2021-09-30 2023-03-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洗濯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6639A (zh) * 2007-09-04 2008-05-14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餐具清洗机的水位感应装置
CN101858772A (zh) * 2009-04-10 2010-10-13 陈进钿 液体检测装置
CN205443676U (zh) * 2015-12-22 2016-08-10 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竖直方向抽取储存盒的进水盒组件及其洗衣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59411A1 (en) * 2000-02-08 2001-08-16 Keller John W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liquid level in a container
JP6553550B2 (ja) * 2016-07-19 2019-07-31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洗濯機
CN207484136U (zh) * 2017-09-27 2018-06-12 东保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蒸气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6639A (zh) * 2007-09-04 2008-05-14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餐具清洗机的水位感应装置
CN101858772A (zh) * 2009-04-10 2010-10-13 陈进钿 液体检测装置
CN205443676U (zh) * 2015-12-22 2016-08-10 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竖直方向抽取储存盒的进水盒组件及其洗衣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9460A1 (zh) * 2021-08-30 2023-03-09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器盒、分配器组件、洗涤剂投放装置及洗涤设备
CN114892373A (zh) * 2022-06-27 2022-08-12 苏州三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洗衣液自动加液器的洗衣机
CN114892373B (zh) * 2022-06-27 2023-10-31 苏州三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洗衣液自动加液器的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5278B (zh) 2022-02-25
TW202014571A (zh) 2020-04-16
JP2020054552A (ja) 2020-04-09
TWI726286B (zh) 2021-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65278B (zh) 洗衣机
CN102260981B (zh) 洗衣机
CN109750443B (zh) 洗衣干燥机
KR101492498B1 (ko) 세탁기
JP7195225B2 (ja) 洗濯機
JP6666666B2 (ja) 洗濯機
JP7078513B2 (ja) 洗濯機
JP2011055980A (ja) 洗濯機
TWI718482B (zh) 洗衣機
JP2016202775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JP6890440B2 (ja) 洗濯乾燥機
JP6040091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6623038B2 (ja) 洗濯乾燥機
JP2011041586A (ja) 洗濯機
JP6890403B2 (ja) 洗濯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JP2013052055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15204927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2013052054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909390B2 (ja) 洗濯機
JP2017158650A (ja) 洗濯機
JP2024007293A (ja) 洗濯機
JP6153843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2021146143A (ja) 洗濯機
JP5588916B2 (ja) 洗濯機
JP2019042187A (ja) 洗濯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