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8970B - 车辆的前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部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58970B CN110958970B CN201880049446.XA CN201880049446A CN110958970B CN 110958970 B CN110958970 B CN 110958970B CN 201880049446 A CN201880049446 A CN 201880049446A CN 110958970 B CN110958970 B CN 1109589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portion
- width direction
- support surface
- vehicle width
- vertical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前围板(1)具有:前纵板部(12),其沿车宽方向立起;侧纵板部(13),其从前纵板部(12)的车宽方向外端弯折并向后方延伸且立起;前横板部(14),其从前纵板部(12)的下端缘向前方延伸;以及侧横板部(15),其从侧纵板部(13)的下端缘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前围板(1)被配置于引擎罩(3)的后部下方。前围支承面(7)具有分别载置有前围板(1)的前横板部(14)和侧横板部(15)的前支承面(8)和侧支承面(9)。前支承面(8)的后端缘(8a)和侧支承面(9)的车宽方向内端缘(9a)界定向下方凹陷的凹状空间(10)。前纵板部(12)与侧纵板部(13)之间的弯折部(18)的下端从前围支承面(7)偏离而被配置于凹状空间(10)的上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引擎罩的后部下方配置有前围板的车辆的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构成为:在构成前部前围板梁(front cowl member)的构件的局部设置弱化部,在搭载有前部前围板梁的汽车与行人等接触且人体冲到引擎罩上时,通过前部前围板梁在弱化部折损并与引擎罩一起凹陷,从而能够缓和对人体的冲击;以及通过设有壁厚的局部的薄壁化或切口而形成弱化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3-1591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被配置于引擎罩的后部下方的前围板中,具有:前纵板部,其沿车宽方向立起;以及侧纵板部,其从前纵板部的车宽方向外端弯折并向后方延伸且沿前后方向立起,存在从下方支承前纵板部和侧纵板部的部件。在像这样的前围板中,在行人的头部从上方与引擎罩的前部碰撞的情况下,受到来自引擎罩的载荷从而前纵板部及侧纵板部开始压溃变形。但是,在前纵板部与侧横板部之间的弯折部处,针对载荷的刚性较高而难以变形。因此,像上述公报那样仅通过设置弱化部并不能将前围板充分地压溃,引擎罩的下降量被限制,针对行人的冲击缓和的效果有可能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具备将前纵板部与侧纵板部经由弯折部连续的前围板的车辆的行人保护性能。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的前部构造包括前围板和前围支承面。
前围板被构成为:被固定于车身侧,并具有前纵板部、侧纵板部、前横板部、以及侧横板部,该前纵板部沿车宽方向立起,该侧纵板部从前纵板部的车宽方向外端弯折并向后方延伸且立起,该前横板部从前纵板部的下端缘向前方延伸,该侧横板部从侧纵板部的下端缘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前围支承面被构成为:被固定于车身侧,并具有前支承面、以及侧支承面,该前支承面载置有前围板的前横板部并从下方支承前横板部,该侧支承面载置有前围板的侧横板部并从下方支承侧横板部。
前围支承面的前支承面的后端缘与侧支承面的车宽方向内端缘界定向下方凹陷的凹状空间。前围板的前纵板部与侧纵板部之间的弯折部的下端从前围支承面偏离而被配置于凹状空间的上方。
若行人的头部从上方与引擎罩的前部碰撞,前围板的前部受到从引擎罩向下方的载荷(碰撞载荷),则前纵板部及侧纵板部开始压溃变形,但前纵板部与侧纵板部之间弯折部针对碰撞载荷的刚性较高而难以变形。在本发明的车辆的前部构造中,考虑这样的高刚性的弯折部,未将弯折部的下端配置于前围支承面上,而配置于从前围支承面偏离的凹状空间的上方。因此,伴随前横板部及/或侧横板部的变形,弯折部向凹状空间下降。即,前围板的前端角部(前端侧且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变形并下降,从而允许引擎罩的下降。因此,针对行人的冲击缓和效果难以被弯折部限制,能够提高行人保护性能。
此外,从前围支承面起的凹状空间的深度不特别限定,能够设定为任意的深度,通过前围板以与设定的深度相对应的形态变形且下降,从而能够提高行人保护性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具备前纵板部与侧纵板部经由弯折部而连续的前围板的车辆的行人保护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宽方向外侧斜上前方观察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包括前围板的车辆的前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从车宽方向外侧斜上前方观察的图1的前围板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的图1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的图3的A-A剖面的侧视图。
图5是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的图3的A-A剖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部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图中的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UP表示上方,箭头IN表示车宽方向内侧。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是指车辆朝向前方的状态下的左右方向。此外,因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部构造大致左右对称地构成,所以以下主要对右侧的构成进行说明。
车辆是如乘用车或客货两用车那样具备机盖的类型的车辆。如图1~图5所示,在车辆的前部与上下方向交叉地设有将车厢前方的引擎室2的上方开闭自如地闭合的引擎罩3。在引擎罩3的后部下方配置有前围板1并被固定于车身侧,在前围板1的下方配置有车身面板4并被固定于车身侧。
前围板1具有:前围上壁部11;前围前壁部(前纵板部)12,其从前围上壁部11的前端缘向下方弯折并延伸;左右的前围侧壁部(侧纵板部)13,其从前围上壁部11的车宽方向两侧的侧端缘向下方弯折并延伸;前凸缘部(前横板部)14,其从前围前壁部12的下端缘向前方弯折并延伸;左右的侧凸缘部(侧横板部)15,其从左右的前围侧壁部13的下端缘向车宽方向外侧弯折并延伸;前端立起面部16,其从前凸缘部14立起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前端横面部17,其从前端立起面部16的上端缘向前方弯折并延伸,前围板的这些构件由树脂材料一体形成。
前围前壁部12沿车宽方向立起。前围侧壁部13从前围前壁部12的车宽方向外端弯折并向后方延伸,沿前后方向立起。前围前壁部12的车宽方向外端与前围侧壁部13的前端经由弯折部18而连续,前凸缘部14的车宽方向外端与侧凸缘部15的前端呈平坦面状地连续。
前围上壁部11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及前端横面部17的上表面,与闭合位置的引擎罩3的后端侧的下表面相对,在前端横面部17的上表面上,沿车宽方向配置并固定有与闭合位置的引擎罩3的下表面水密状地面接触的弹性的密封件(参照图4及图5)19。
前端立起面部16在与前围前壁部12之间界定形成从引擎罩3的前端侧向前围板1流下的雨水等能够流入的导水槽形状的水流通部20。水流通部20的底面(前凸缘部14的上表面)是从车宽方向的中央侧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并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状,在水流通部20的车宽方向外端部上设有:平板状的止水板部21,其将在水流通部20中向车宽方向外侧流动的水止水;以及排水孔22,其将水流通部20内的水向下方排出。止水板部21可以与前围板1一体形成,也可以单独形成并被安装。止水板部21在从弯折部18向车宽方向内侧分离的规定位置将前围前壁部12与前端立起面部16连结,在比止水板部21靠车宽方向外侧,前围前壁部12与前端立起面部16未连结。
车身面板4包含:内车身面板5,其被配置于车宽方向中央侧;以及左右的外车身面板6,其被配置于内车身面板5的车宽方向外侧,外车身面板6的后侧比内车身面板5的后端更向后方延伸。在外车身面板6上形成有铰链安装孔26,该铰链安装孔26供自由倾斜地支承引擎罩3的引擎罩铰链(省略图示)的固定用螺栓(省略图示)插通。
内车身面板5的前缘部的上表面构成载置前围板1的前凸缘部14并从下方支承前凸缘部14的前支承面8,外车身面板6的后侧的车宽方向内缘部的上表面构成载置前围板1的侧凸缘部15并从下方支承侧凸缘部15的侧支承面9,前支承面8及侧支承面9构成前围支承面7。前凸缘部14由前支承面8隔着弹性的密封件27(参照图4)支承。前围板1的前凸缘部14及侧凸缘部15未被固定于前围支承面7,前凸缘部14及侧凸缘部15相对于前围支承面7的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的移动未被直接限制。
前支承面8的后端缘8a与侧支承面9的车宽方向内端缘9a界定向下方凹陷的凹状空间10。前围前壁部12与前围侧壁部13之间的弯折部18的下端未载置于前围支承面7,而从前围支承面7偏离且被配置于凹状空间10的上方。即,弯折部18的下端被配置于比前支承面8的后端缘8a靠后方、且比侧支承面9的车宽方向内端缘9a靠车宽方向内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围前壁部12与前凸缘部14之间的弯折部23在车宽方向的大致全域上被从前支承面8偏离(比前支承面8的后端缘8a靠后方)地配置。另一方面,前围侧壁部13与侧凸缘部15之间的弯折部24中,前侧部分被从侧支承面9偏离(比侧支承面9的车宽方向内端缘9a靠车宽方向内侧)地配置,后侧部分被载置于侧支承面9(比侧支承面9的车宽方向内端缘9a靠车宽方向外侧地配置)。
在侧支承面9的车宽方向内端缘9a上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外侧局部地凹陷的凹部25。侧凸缘部15的车宽方向外端缘被形成为与侧支承面9的车宽方向内端缘9a的形状相应的凹凸形状,以使侧凸缘部15与侧支承面9的重叠宽度不大幅增减(重叠宽度在前后方向上大致均等)。
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等,若行人的头部从上方与引擎罩3的前部碰撞,前围板1的前部受到从引擎罩3向下方的载荷(碰撞载荷)F,则前围前壁部12及前围侧壁部13开始压溃变形,但前围前壁部12与前围侧壁部13之间的弯折部18针对碰撞载荷P的刚性较高而难以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高刚性的弯折部18,未将弯折部18的下端配置于前围支承面7上,而配置于从前围支承面7偏离的凹状空间10的上方。因此,伴随前凸缘部14及/或侧凸缘部15的变形及移动(前凸缘部14向后方的移动及/或侧凸缘部15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移动),弯折部18向凹状空间10下降。即,前围板1的前端角部(前端侧且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变形并下降,从而允许引擎罩3的下降。因此,针对行人的冲击缓和效果难以被弯折部18限制,能够提高行人保护性能。
另外,因为使止水板部21远离从弯折部18并设为平板状,且在比止水板部21靠车宽方向外侧处前围前壁部12与前端立起面部16不连结,所以前围板1的前端角部(弯折部18)的刚性不会被止水部或前端立起面部16等超过需要地强化,能够提高由前围板1的变形带来的冲击缓和效果。
进而,因为使侧凸缘部15的车宽方向外端缘形成为与侧支承面9的车宽方向内端缘9a的形状相应的凹凸形状,以使侧凸缘部15与侧支承面9的重叠宽度不大幅增减,所以能够避免侧凸缘部15的车宽方向外端缘的一部分残留在侧支承面9上而阻止前围板1的前端角部的下降的状态的发生,能够更可靠地提高行人保护性能。
此外,在单独形成止水板部21并安装于前围板1的情况下,也可以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止水板部21。通过由弹性材料形成止水板部21,前围板1的前端角部的刚性不会被止水板部21强化,能够进一步提高由前围板1的变形带来的冲击缓和效果。
另外,也可以将前凸缘部14及侧凸缘部15的板厚与前围前壁部12及前围侧壁部13的板厚相比薄壁地形成。由此,能够使前凸缘部14及侧凸缘部15进一步可靠地变形。
以上,对应用了本发明人们所完成的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的构成本发明的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及附图。即,基于该实施方式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等完成的其它实施方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等当然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本申请基于2017年07月27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7-144991),并将其内容作为参照援引至此。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具备前围板的各种车辆。
[附图标记说明]
1:前围板
2:引擎室
3:引擎罩
4:车身面板
5:内车身面板
6:外车身面板
7:前围支承面
8:前支承面
8a:前支承面的后端缘
9:侧支承面
9a:侧支承面的车宽方向内端缘
10:凹状空间
11:前围上壁部
12:前围前壁部(前纵板部)
13:前围侧壁部(侧纵板部)
14:前凸缘部(前横板部)
15:侧凸缘部(侧横板部)
16:前端立起面部
17:前端横面部
18:前围前壁部与前围侧壁部之间的弯折部
19、27:密封件
20:水流通部
21:止水板部
22:排水孔
23:前围前壁部与前凸缘部之间的弯折部
24:前围侧壁部与侧凸缘部之间的弯折部
25:侧支承面的车宽方向内端缘的凹部
26:铰链安装孔
Claims (2)
1.一种车辆的前部构造,包括:
前围板,其被构成为:被配置于引擎罩的后部下方,并具有前纵板部、侧纵板部、前横板部、以及侧横板部,所述前纵板部沿车宽方向立起,所述侧纵板部从所述前纵板部的车宽方向外端弯折并向后方延伸且立起,所述前横板部从所述前纵板部的下端缘向前方延伸,所述侧横板部从所述侧纵板部的下端缘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以及
前围支承面,其被构成为:被固定于车身侧,并具有前支承面、以及侧支承面,所述前支承面载置有所述前围板的所述前横板部并从下方支承所述前横板部,所述侧支承面载置有所述前围板的所述侧横板部并从下方支承所述侧横板部;
所述前围支承面的所述前支承面的后端缘与所述侧支承面的车宽方向内端缘界定向下方凹陷的凹状空间;
所述前围板的所述前纵板部与所述侧纵板部之间的弯折部的下端从所述前围支承面偏离而被配置于所述凹状空间的上方,
在所述侧支承面的车宽方向内端缘上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外侧局部地凹陷的凹部,
所述侧横板部的车宽方向外端缘被形成为与所述侧支承面的车宽方向内端缘的形状相应的凹凸形状,以使所述侧横板部与所述侧支承面的重叠宽度在前后方向上均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构造,其中,
所述弯折部的下端被配置在比所述前支承面的后端缘靠后方且比所述侧支承面的车宽方向内端缘靠内侧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44991A JP2019025981A (ja) | 2017-07-27 | 2017-07-27 | 車両の前部構造 |
JP2017-144991 | 2017-07-27 | ||
PCT/JP2018/027852 WO2019022122A1 (ja) | 2017-07-27 | 2018-07-25 | 車両の前部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58970A CN110958970A (zh) | 2020-04-03 |
CN110958970B true CN110958970B (zh) | 2022-06-21 |
Family
ID=65039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49446.XA Active CN110958970B (zh) | 2017-07-27 | 2018-07-25 | 车辆的前部构造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9025981A (zh) |
CN (1) | CN110958970B (zh) |
WO (1) | WO201902212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54677B (zh) * | 2022-06-29 | 2023-06-3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前挡风玻璃排水结构及车辆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45996A (ja) * | 2007-08-20 | 2009-03-05 | Suzuki Motor Corp | 四輪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
JP2009090787A (ja) * | 2007-10-05 | 2009-04-30 | Kanto Auto Works Ltd | カウル構造 |
CN104512228A (zh) * | 2013-09-27 | 2015-04-15 |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 前围上盖板 |
JP2015077900A (ja) * | 2013-10-17 | 2015-04-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カウルトップ構造 |
CN104903130A (zh) * | 2013-01-16 | 2015-09-09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
JP2015202840A (ja) * | 2014-04-16 | 2015-11-16 |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
JP2016064696A (ja) * | 2014-09-24 | 2016-04-28 |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 カウルカバー |
-
2017
- 2017-07-27 JP JP2017144991A patent/JP2019025981A/ja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7-25 WO PCT/JP2018/027852 patent/WO201902212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7-25 CN CN201880049446.XA patent/CN1109589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45996A (ja) * | 2007-08-20 | 2009-03-05 | Suzuki Motor Corp | 四輪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
JP2009090787A (ja) * | 2007-10-05 | 2009-04-30 | Kanto Auto Works Ltd | カウル構造 |
CN104903130A (zh) * | 2013-01-16 | 2015-09-09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
CN104512228A (zh) * | 2013-09-27 | 2015-04-15 |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 前围上盖板 |
JP2015077900A (ja) * | 2013-10-17 | 2015-04-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カウルトップ構造 |
JP2015202840A (ja) * | 2014-04-16 | 2015-11-16 |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
JP2016064696A (ja) * | 2014-09-24 | 2016-04-28 |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 カウルカバー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025981A (ja) | 2019-02-21 |
CN110958970A (zh) | 2020-04-03 |
WO2019022122A1 (ja) | 2019-0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329469B2 (ja) |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 |
EP3431371B1 (en) | Vehicle lower portion structure | |
US8888173B2 (en) | Vehicle side body structure | |
EP2163460B1 (en) | Front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hood | |
CN108859712B (zh) | 车身下部结构 | |
CN107284531B (zh) | 车辆用发动机罩 | |
KR101859890B1 (ko) | 차체 구조 | |
KR100844712B1 (ko) | 차량의 카울 사이드부 보강구조 | |
JP2004217144A (ja) |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 |
JP2009274622A (ja) | 車両用カウルトップ構造 | |
JP5711942B2 (ja) |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 |
JP5109350B2 (ja) | フェンダ支持部構造 | |
JP5016507B2 (ja) | 車両用フロントバンパ装置 | |
CN110958970B (zh) | 车辆的前部构造 | |
JP2009196584A (ja) | 自動車のフードストッパ構造 | |
JP6172111B2 (ja) |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 |
JP2011031701A (ja) | 車両のカウル部構造 | |
JP4962167B2 (ja) | 自動車のカウルルーバ | |
JP5863158B2 (ja) | カウルカバー構造 | |
JP5542082B2 (ja) | 車輌用フードパネル | |
US8042834B2 (en) |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 |
JP5317782B2 (ja)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
JP2009090787A (ja) | カウル構造 | |
JP4036219B2 (ja) | 自動車のエンジンフード構造 | |
JP2009045996A (ja) | 四輪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