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27271A - 红霉素软膏检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红霉素软膏检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27271A
CN110927271A CN201911207917.8A CN201911207917A CN110927271A CN 110927271 A CN110927271 A CN 110927271A CN 201911207917 A CN201911207917 A CN 201911207917A CN 110927271 A CN110927271 A CN 1109272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erythromycin
standard
impurity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079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东升
毕晓文
崔美艳
辛龙潭
闵祥纯
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xin Fodu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xin Fodu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xin Fodu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xin Fodu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079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272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27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72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6Signal analysis
    • G01N30/8624Detection of slopes or peaks; baseline correction
    • G01N30/8631Peaks
    • G01N30/8637Peak shap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2030/042Standards
    • G01N2030/047Standards extern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检验领域,尤其是红霉素软膏检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试验溶液;S2:量取灵敏度溶液100u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S3: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一号标准品溶液、二号标准品溶液各100u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S4:计算一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含量的含量:按外标法以一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峰面积计算供试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含量;S5:计算一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B和红霉素C的含量。利用该法能够时准确判定红霉素眼膏的品质和质量,很好地从实际上反应红霉素软膏的质量,从而有效地为红霉素软膏质量控制提供较好的分析方法、提高检验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红霉素软膏检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检验领域,尤其是红霉素软膏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红霉素软膏为红霉素与适量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制剂,其原料药红霉素由红霉素链霉菌发酵产生,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软膏的现行法定检测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标准中设置了性状、化学鉴别、装量、粒度、微生物限度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
仅从法定标准检验中,无法对红霉素软膏的质量进行全面比较,药品的当前实验人员选定的有关物质是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在红霉素软膏的质量测定时,其中红霉素与杂质的相对含量是判断其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但是,目前在使用现有的红霉素软膏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时通常不能很好的对其中红霉素的含量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因此在判定红霉素眼膏的品质和质量时不够准确,根据现有的检验方法所得出的检验结果不能很好地从实际上反应红霉素软膏的质量,因此如何为红霉素软膏质量控制提供较好的分析方法来提高检验可靠性是在红霉素软膏质量判定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红霉素软膏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试验溶液;
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红霉素软膏10g,加石油醚30ml振摇使完全溶解,精密加入萃取溶剂25ml,震荡萃取2min,静置分层,取下层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萃取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
灵敏度溶液:精密量取对照溶液适量,用萃取溶剂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ug的溶液,作为灵敏度溶液;
一号标准品溶液:精密称取红霉素标准品约40mg,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4ml使溶解,用上述PH8.0磷酸盐溶液稀释并摇匀,作为一号标准品溶液;
二号标准品溶液:精密量取一号标准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上述萃取溶剂稀释并摇匀,作为二号标准品溶液;
S2:量取灵敏度溶液100u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S3: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一号标准品溶液、二号标准品溶液各100u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S4:计算一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含量的含量:按外标法以一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峰面积计算供试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含量;
S5:计算一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B和红霉素C的含量:按外标法以二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峰面积计算供试品溶液中红霉素B和红霉素C的含量;
S6:检验样品中当前实验人员选定的有关物质并记录检验数据:将供试品溶液于4℃放置一定时间后进样,考察红霉素A、B、C及各杂质的检测结果。
所述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多种杂质峰:杂质C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3倍,杂质E与杂质F校正后的面积(乘以校正因子0.08)均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杂质D校正后的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2)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杂质A、杂质B及其他单个杂质的峰面积均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各杂质校正后的峰面积之和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比较,应符合规定。
所述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小于灵敏度溶液主峰面积的峰忽略不计。
S2中所述色谱图中的主成分色谱峰的信噪比应大于10。
所述萃取溶剂由质量比为3:2的PH8.0磷酸盐溶液与甲醇组成。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很好地对其中红霉素的含量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利用该法能够时准确判定红霉素眼膏的品质和质量,很好地从实际上反应红霉素软膏的质量,从而有效地为红霉素软膏质量控制提供较好的分析方法、提高检验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红霉素原料项下红霉素组分及当前实验人员选定的有关物质检验方法如下:
1.1.1红霉素组分:照高效液相色谱法(SOP-QM-013通则8)测定;
1.1.1.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XTerraRP C18柱,4.6mm*250mm,3.5um或效能相当的色谱柱);以乙腈-0.2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7.0)-水(35:5:60)为流动相A,以乙腈-0.2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7.0)-水(50:5:45)为流动相B;先以流动相A等度洗脱,待红霉素B洗脱完毕后立即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每分钟1.0ml;柱温65℃,波长为210nm。
精密称取红霉素标准品40mg,置于10ml量瓶中,加甲醇4ml使溶解,用当前实验人员选定的有关物质项下的PH8.0磷酸盐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量取10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红霉素A峰的拖尾因子应不大于2.0。
取红霉素系统适用性对照40mg,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4ml使溶解,用上述PH8.0磷酸盐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量取10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应与红霉素系统适用性对照品的标准图谱一致,红霉素A峰的保留时间约为23分钟,当前实验人员选定检验的物质:杂质A、杂质B、杂质C、杂质D、杂质E和杂质F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约为0.4、0.5、0.9、1.6、2.3和1.8,红霉素B和红霉素C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约为1.7和0.55,杂质B峰和红霉素C峰、红霉素B峰和杂质F峰之间的分离度应不小于1.2,杂质C峰和红霉素A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试验溶液;
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红霉素软膏10g,加石油醚30ml振摇使完全溶解,精密加入萃取溶剂25ml,震荡萃取2min,静置分层,取下层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萃取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
灵敏度溶液:精密量取对照溶液适量,用萃取溶剂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ug的溶液,作为灵敏度溶液;
一号标准品溶液:精密称取红霉素标准品约40mg,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4ml使溶解,用上述PH8.0磷酸盐溶液稀释并摇匀,作为一号标准品溶液;
二号标准品溶液:精密量取一号标准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上述萃取溶剂稀释并摇匀,作为二号标准品溶液;
S2:量取灵敏度溶液10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按外标法以一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红霉素A的含量,按无水物计,应符合规定。
按外标法以二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红霉素B和红霉素C的含量,按无水物计,应符合规定。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 100 0
tg 100 0
tg+2 0 100
tg+9 0 100
tg+10 100 0
tg+20 100 0
注:tg为红霉素B的保留时间。
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297328260000051
式中:S、S:分别为标准品、供试品溶液的峰面积;
W、W:分别为标准品、供试品的称重(g)。
根据需要选定检验有关物质:取本品约40mg,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4ml使溶解,用PH8.0磷酸盐溶液(取磷酸氢二钾11.5g,加水900ml使溶解,用10%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8.0,用水稀释成1000ml)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上述PH8.0磷酸盐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精密量取对照溶液适量,用PH8.0磷酸盐溶液-甲醇(3:2)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ug的溶液,作为灵敏度溶液。照红霉素组分检查项下的色谱条件,量取灵敏度溶液100u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主成分色谱峰的信噪比应大于10.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100u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杂质C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3倍(2.0%),杂质E与杂质F校正后的面积(乘以校正因子0.08)均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1.0%),杂质D校正后的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2)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1.0%),杂质A、杂质B及其他单个杂质的峰面积均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1.5%),各杂质校正后的峰面积之和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比较,应符合规定。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小于灵敏度溶液主峰面积的峰忽略不计。
Figure BDA0002297328260000061
Figure BDA0002297328260000062
式中:S:为对照溶液主峰面积;
S:为供试品溶液中已知待测杂质组分的峰面积或其他杂质峰面积或各杂质峰面积之和。
S3: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一号标准品溶液、二号标准品溶液各100u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S4:计算一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含量的含量:按外标法以一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峰面积计算供试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含量;
S5:计算一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B和红霉素C的含量:按外标法以二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峰面积计算供试品溶液中红霉素B和红霉素C的含量;
S6:检验样品中当前实验人员选定的有关物质并记录检验数据:将供试品溶液于4℃放置一定时间后进样,考察红霉素A、B、C及各杂质的检测结果。
所述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多种杂质峰:杂质C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3倍,杂质E与杂质F校正后的面积(乘以校正因子0.08)均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杂质D校正后的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2)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杂质A、杂质B及其他单个杂质的峰面积均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各杂质校正后的峰面积之和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比较,应符合规定。
检测结果:
取本公司生产的红霉素软膏6批检验上述物质,检验结果汇总如下:
批号 18011924 18011925 18011926 18011124 18011125 18011224
红霉素A% 105.0% 104.2% 104.7% 105.7% 108.3% 105.3%
红霉素B% 0.36% 0.38% 0.38% 0.36% 0.38% 0.36%
红霉素C% 1.16% 0.95% 1.13% 1.24% 1.28% 1.25%
杂质A% 0.76% 0.72% 0.72% 0.69% 0.80% 0.74%
杂质B% 1.06% 0.98% 0.80% 1.14% 1.17% 1.23%
杂质C% 0.93% 1.01% 0.98% 0.99% 1.01% 0.96%
杂质D% 0.36% 0.29% 0.25% 未检出 0.41% 0.41%
杂质E% 0.011% 0.081% 0.064% 0.027% 0.028% 0.025%
杂质F% 未检出 0.004% 0.006% 0.019% 0.021% 0.019%
单杂% 0.26% 0.10% 0.11% 0.85% 0.88% 0.80%
杂和% 3.47% 3.55% 3.22% 4.62 5.26% 5.05%
参考红霉素原料检验方法检验红霉素软膏当前实验人员选定的有关物质,因剂型特殊,样品基质成分较多,可溶于石油醚中,但只溶解无法直接进样,需使用溶剂进行萃取,因此本验证过程首先针对萃取溶剂及方法进行了选择优化。
样品提取方法选择及优化:
1.1萃取溶剂的选择:分别采用甲醇、pH7.0磷酸盐缓冲液-甲醇、pH7.8磷酸盐缓冲液-甲醇、pH8.0磷酸盐缓冲液-甲醇溶液作为溶剂进行萃取,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结论:甲醇对样品干扰较大,采用磷酸盐缓冲液-甲醇混合溶液作为萃取剂效果较好,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对杂质检测无太大影响。
1.2萃取溶剂的优化:进一步对萃取溶剂进行优化,比较pH7.0磷酸盐缓冲液-甲醇(1:1)、pH7.0磷酸盐缓冲液-甲醇(3:2)、pH8.0磷酸盐缓冲液-甲醇(1:1)和pH8.0磷酸盐缓冲液-甲醇(3:2)的萃取效果。根据红霉素A回收率得出结论:磷酸盐缓冲液-甲醇混合溶液的比例微小变化对红霉素A的回收率无明显影响,为与红霉素原料检验达成一致,选择pH8.0磷酸盐溶液-甲醇(3:2)作为萃取溶剂。(pH8.0磷酸盐溶液:取磷酸氢二钾11.5g,加水900ml使溶解,用10%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8.0,用水稀释成1000ml)。
1.3提取方法优化:考察样品1步提取和2步提取的回收率,以及石油醚的用量、萃取溶剂的用量、振摇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对提取方法进一步优化。根据红霉素A回收率确定提取方法:精密称取红霉素软膏10g,加石油醚30ml振摇使完全溶解,精密加入萃取溶剂25ml,震荡萃取2min,静置分层,取下层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
确定萃取溶剂后,本法进行了线性、检测限、专属性、重复性、回收率及耐用性验证,通过上述实验,认为该方法可行,可用于红霉素软膏质量评价,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地分析方法。
可以准确的进行红霉素软膏中有关物质的检测,在本实验室条件下适用于常规检验,并且由本公司车间提供样品,用该方法检验结果无异常。
所述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小于灵敏度溶液主峰面积的峰忽略不计。
S2中所述色谱图中的主成分色谱峰的信噪比应大于10。
所述萃取溶剂由质量比为3:2的PH8.0磷酸盐溶液与甲醇组成。
实施例:
在实验过程中所采用的样本具体为样品来源为:辰欣佛都药业(汶上)有限公司生产的红霉素软膏批号为:18011924、18011925、18011926、18011124、18011125、18011224的红霉素软膏。
试剂来源:红霉素标准品批号130307-201417,含量93.3%,来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红霉素系统适用性对照品批号130670-201501,来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红霉素原料批号ERY3-201706002M,来源: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黄凡士林批号20170804-2,来源:天津市宏发双盛凡士林有限公司;液状石蜡批号170507,来源:天津红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羊毛脂批号170707,来源:上海华亭羊毛脂厂有限公司;磷酸氢二钾批号20170106,来源: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磷酸二氢钾批号20110301,来源: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磷酸批号20130503,来源:莱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精细化工厂;甲醇批号10910807737,来源:默克股份两合公司;乙腈批号JAO59130,来源:默克股份两合公司。
本方案中用到的仪器为:
分析仪器:
Figure BDA0002297328260000091
Figure BDA0002297328260000101
测量仪器:
Figure BDA0002297328260000102
以上所用玻璃器具已由公司机械装备处进行鉴定,符合要求。
验证项目及限度:
1.5.1样品提取方法选择及优化
1.5.1.1萃取溶剂的选择:分别采用甲醇、pH7.0磷酸盐缓冲液-甲醇、pH7.8磷酸盐缓冲液-甲醇、pH8.0磷酸盐缓冲液-甲醇溶液作为溶剂进行萃取,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溶剂。
1.5.1.2萃取溶剂的优化:进一步对萃取溶剂进行优化,比较不同比例溶剂的萃取效果,根据红霉素A回收率选择最佳的提取溶剂。
1.5.1.3提取方法优化:考察样品1步提取和2步提取的回收率,以及石油醚的用量、萃取溶剂的用量、振摇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对提取方法进一步优化。
1.5.2线性: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溶液浓度与面积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
1.5.3定量限和检测限:取标准品溶液逐级稀释,测得信噪比为3:1时的浓度为最低检测限,信噪比为10:1时的浓度为最低定量限。
1.5.4专属性:分析系统、溶剂无干扰,取样品经酸、碱、高温、光照及氧化破坏后,产生的杂质峰与相邻色谱峰均能有效分离。
1.5.5重复性:称取6份样品,经处理后进样,计算红霉素A、B、C含量,6份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均不得大于2%。
1.5.6准确度:按照处方比例配制红霉素软膏,以红霉素原料为对照,计算红霉素A、B、C的回收率,红霉素A回收率应为98%~101%,红霉素B、C回收率应为92%~105%,9份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均不得大于5%。
1.5.7耐用性:分别采用不同仪器、不同品牌色谱柱,考察系统适用性。
1.5.8溶液稳定性:取供试品溶液置4℃放置,分别于0,2,4,8,15h进样,考察红霉素A、B、C及各杂质的稳定性。
验证结果汇总:
Figure BDA0002297328260000111
Figure BDA0002297328260000121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5)

1.红霉素软膏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试验溶液;
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红霉素软膏10g,加石油醚30ml振摇使完全溶解,精密加入萃取溶剂25ml,震荡萃取2min,静置分层,取下层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萃取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
灵敏度溶液:精密量取对照溶液适量,用萃取溶剂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ug的溶液,作为灵敏度溶液;
一号标准品溶液:精密称取红霉素标准品约40mg,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4ml使溶解,用上述PH8.0磷酸盐溶液稀释并摇匀,作为一号标准品溶液;
二号标准品溶液:精密量取一号标准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上述萃取溶剂稀释并摇匀,作为二号标准品溶液;
S2:量取灵敏度溶液100u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S3: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一号标准品溶液、二号标准品溶液各100u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S4:计算一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含量的含量:按外标法以一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峰面积计算供试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含量;
S5:计算一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B和红霉素C的含量:按外标法以二号标准品溶液中红霉素A的峰面积计算供试品溶液中红霉素B和红霉素C的含量;
S6:检验样品中当前实验人员选定的有关物质并记录检验数据:将供试品溶液于4℃放置一定时间后进样,考察红霉素A、B、C及各杂质的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霉素软膏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多种杂质峰:杂质C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3倍,杂质E与杂质F校正后的面积(乘以校正因子0.08)均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杂质D校正后的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2)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杂质A、杂质B及其他单个杂质的峰面积均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各杂质校正后的峰面积之和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比较,应符合规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霉素软膏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小于灵敏度溶液主峰面积的峰忽略不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霉素软膏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色谱图中的主成分色谱峰的信噪比应大于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霉素软膏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溶剂由质量比为3:2的PH8.0磷酸盐溶液与甲醇组成。
CN201911207917.8A 2019-11-30 2019-11-30 红霉素软膏检验方法 Pending CN1109272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7917.8A CN110927271A (zh) 2019-11-30 2019-11-30 红霉素软膏检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7917.8A CN110927271A (zh) 2019-11-30 2019-11-30 红霉素软膏检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7271A true CN110927271A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48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07917.8A Pending CN110927271A (zh) 2019-11-30 2019-11-30 红霉素软膏检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272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06432A (zh) * 2021-11-11 2023-05-12 上海正大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霉素药膏中主要物质及干扰物的测定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6578A1 (en) * 2004-05-06 2005-12-01 Gruenke Larry 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on of macrolides
CN101173912A (zh) * 2007-02-09 2008-05-07 广东省保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化妆品中红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6578A1 (en) * 2004-05-06 2005-12-01 Gruenke Larry 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on of macrolides
CN101173912A (zh) * 2007-02-09 2008-05-07 广东省保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化妆品中红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傅蓉 等: "红霉素眼膏中红霉素组分测定的研究", 《中国抗生素杂志》 *
兰福珍 等: "HPLC法测定红霉素软膏含量", 《中国药事》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年版 二部》", 30 June 2015 *
孙慧萍 等: "红霉素眼膏的稳定性研究", 《中国药业》 *
罗意文 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霉素眼膏的含量", 《中国实用医药》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06432A (zh) * 2021-11-11 2023-05-12 上海正大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霉素药膏中主要物质及干扰物的测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7230B (zh) 一种检测法匹拉韦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方法
CN105067724B (zh) 一种检测新利司他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方法
CN113009003B (zh) 一种盐酸伊托必利制剂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CN106033079B (zh) 甲磺酸达比加群酯起始物料f中有关物质咪唑的检测方法
CN111551645A (zh) 一种硫酸羟氯喹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CN111077232B (zh) 一种沙库比曲缬沙坦钠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
CN110927271A (zh) 红霉素软膏检验方法
CN117030773B (zh) 一种二叔丁基氯甲基磷酸酯的核磁定量检测方法
CN110220989B (zh) 一种检测盐酸法舒地尔及其9种有关物质的方法
CN110687223B (zh) 一种丙戊酸钠原料乙酰乙酸甲酯的含量测定方法
CN114414715B (zh) 头孢他啶残留溶剂中苯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15480020A (zh) 普罗碘铵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
CN114965749A (zh) 一种舒必利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CN110187021B (zh) 一种同时测定氯氰碘柳胺钠伊维菌素注射液中两种主药含量的方法
CN108414648B (zh) 一种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罗库溴铵中残留溶剂的方法
CN113092607A (zh) 一种劳拉替尼原料药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CN112034058B (zh) 一种长春胺中异构体杂质的检测方法
CN114577944B (zh) 一种5-溴-2-氯-4`-乙氧基二苯甲烷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CN114113395B (zh) 一种奥贝胆酸中对甲苯磺酸乙酯的检测方法
CN114441695A (zh) 头孢他啶残留溶剂中n,n-二甲基甲酰胺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19667043A (zh) 一种瑞司美替罗有关物质的分析检测方法
CN118443862A (zh) 一种头孢噻呋中间体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CN113092596A (zh) 奥兰替胃康片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的一测多评检测方法
CN118566384A (zh) 一种气质方式测定阿哌沙班中5-氯戊酸乙酯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方法
CN114414716A (zh) 头孢他啶中三乙胺与n,n-二乙基苯胺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