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1623A - 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1623A
CN110871623A CN201910802692.4A CN201910802692A CN110871623A CN 110871623 A CN110871623 A CN 110871623A CN 201910802692 A CN201910802692 A CN 201910802692A CN 110871623 A CN110871623 A CN 110871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arriage
supply port
wall portion
m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026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71623B (zh
Inventor
矢岛康司
古林広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71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1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71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1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在搭载于滑架上的副罐的油墨注入口处附着有不需要的油墨的情况下难以产生不需要的油墨的不良影响。其特征在于,具有:头(26),其具有喷出油墨(E)的喷嘴(27);罐主体部(72),其对向头(26)供给的油墨(E)进行贮留;滑架(30),其搭载有头(26)和罐主体部(72),并沿着引导轴(17)进行移动,滑架(30)具有左壁部(31),左壁部(31)相对于使罐主体部(72)的内部和罐主体部(72)的外部连通的供给口(74),而位于滑架进行移动的X轴方向中的+X方向侧,在从滑架(39)移动的X轴方向进行观察时,供给口(74)和左壁部(31)重叠。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使用喷出液滴的记录头的液体喷出装置。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打印机具备可移动的液滴喷出部、和贮留有油墨的贮留部,当液滴喷出部的移动方向发生变化时,液滴喷出部和贮留部相接,而从贮留部直接向液滴喷出部供给油墨。
详细而言,液体喷出部具备滑架、喷出油墨的记录头、将油墨向记录头供给的副罐,并能够进行移动。贮留部具备向副罐供给油墨的油墨注入部。当液滴喷出部移动至初始位置时,液滴喷出部的副罐和贮留部的油墨注入部连接,从而油墨直接被从油墨注入部向副罐供给。当液滴喷出部从初始位置起进行移动时,液滴喷出部的副罐和贮留部的油墨注入部分离,油墨不再从油墨注入部向副罐注入。
通过所涉及的机构,无需通过油墨软管等而将贮留部和液滴喷出部连接,从而能够使喷墨打印机小型化。
可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墨打印机中,反复实施连接和非连接,油墨被间歇地从油墨注入部注入至副罐中,有时会有不需要的油墨附着在副罐的油墨注入口。而且,由于油墨注入口被设置于副罐的侧面,因此,附着在油墨注入口的不需要的油墨有可能污染卷筒纸。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85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有:头,其具有喷出油墨的喷嘴;油墨贮留部,其对向所述头供给的所述油墨进行贮留;滑架,其搭载有所述头和所述油墨贮留部,并沿着引导部件进行移动,所述滑架具有第一壁部,所述第一壁部相对于使所述油墨贮留部的内部和所述油墨贮留部的外部连通的供给口,而位于所述滑架进行移动的方向中的第一方向侧,在从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供给口和所述第一壁部重叠。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具备:输送部,其对被喷出所述油墨的介质进行输送;控制部,其对所述滑架的移动进行控制,在从所述供给口向所述油墨贮留部供给所述油墨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滑架向油墨供给位置进行移动,在所述滑架位于所述油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介质能够通过的区域相对于喷嘴面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侧。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具备:输送部,其对被喷出所述油墨的介质进行输送;控制部,其对所述滑架的移动进行控制,在从所述供给口向所述油墨贮留部供给所述油墨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滑架向油墨供给位置进行移动,在所述滑架位于所述油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相对于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介质能够通过的区域,喷嘴面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侧。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所述滑架具有第二壁部,所述第二壁部位于所述滑架进行移动的方向中的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侧,在从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供给口和所述第二壁部重叠。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所述滑架具有罩部件,所述罩部件对所述供给口在铅直上方进行覆盖。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具备:控制部,其在从所述供给口向所述油墨贮留部供给所述油墨时,使所述滑架向油墨供给位置进行移动;打印机外壳,其在位于所述油墨供给位置的所述滑架的铅直上方具有开口部;打印机外罩,其被设置于所述打印机外壳上,并能够移动至覆盖所述开口部的封罩位置以及与所述封罩位置不同的开放位置,所述滑架具有罩部件,所述罩部件相对于所述供给口而位于铅直上方,在所述打印机外罩位于所述开放位置时,无论所述罩部件的状态如何,用户均能够接近所述供给口。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所述油墨贮留部在铅直方向上方的面上具有凸部,并在该凸部上设置有所述供给口,在从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凸部和所述第一壁部重叠,且所述凸部和所述第二壁部重叠。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所述油墨贮留部在铅直方向上方的面上具有凹部,并在该凹部上设置有所述供给口。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具备盖部件,所述盖部件被插入至所述供给口中,且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凹部突出,在从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盖部件中的从所述凹部突出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壁部重叠。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所述滑架具有第三壁部,所述第三壁部在与铅直方向以及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油墨贮留部相比靠一方侧处,所述第三壁部的铅直方向上方端部位于与所述第一壁部的铅直方向上方端部相比较低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为变形例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滑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并未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任意的变更。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将各层或各部位设为在附图上可进行识别的程度的大小,而使各层或各部位的比例尺与实际不同。
实施方式1
图1以及图4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作为喷墨打印机的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2为变形例所涉及的作为喷墨打印机的打印机1A的立体图。图3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剖视图。图5为表示滑架30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图1~图4中,打印机1作为被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装置而被图示。图3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并示意性地图示了打印机1的主体部2的状态。另外,在图1~图3中,图示了维护外罩14被闭合的状态、即维护外罩14位于封罩位置P1的情况下的状态。在图4中,图示了维护外罩14被打开的状态、即维护外罩14位于开放位置P2的情况下的状态。在图5中,针对前壁部33以及上壁部35描画了阴影,而为对其他的壁部31、32、34、36未描绘阴影。而且,在图5中,除了图示了滑架30之外,还图示了搭载于滑架30上的头26以及油墨罐71。图6为,沿着图4的B-B的剖视图,且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状态的示意图。
而且,在以后的说明中,将打印机1的宽度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打印机1的进深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打印机1的高度方向设为Z轴方向。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为沿着水平面的方向,Z轴方向为与水平面正交的铅直方向。
另外,X轴方向中的朝向一方的方向为+X方向,朝向另一方的方向为-X方向。Y轴方向中的朝向一方的方向为+Y方向,朝向另一方的方向为-Y方向。Z轴方向中的朝向一方的方向为+Z方向,朝向另一方的方向为-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X方向为左方向,-X方向为右方向,+Y方向为前方向,-Y方向为后方向,+Z方向为上方向,-Z方向为下方向。在附图中,+X方向、-X方向、+Y方向、-Y方向、+Z方向、以及-Z方向标记为X(+)、X(-)、Y(+)、Y(-)、Z(+)、以及Z(-)。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X轴方向为后述的滑架30进行移动的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X方向为,沿着滑架30进行移动的方向的方向中的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一方,-X方向为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另一方。另外,Y轴方向为与铅直方向以及滑架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Y轴方向的一方侧为+Y方向侧。如上所述,Z轴方向为铅直方向,+Z方向为铅直方向上方。
图1如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为能够在作为介质的纸张S上形成图像的打印机。打印机1为能够在作为纸张S的例如JIS标准的A0尺寸或B1尺寸等较大尺寸的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打印机。而且,打印机1被构成为,也能够在作为纸张S的A4尺寸等的单页纸上形成图像。
打印机1具备主体部2和排纸接受部3。主体部2被设置于支柱8的作为+Z方向侧的部分的上部,支柱8被竖立设置于基座9上。排纸接受部3具有纸张捕集部4。纸张捕集部4被设置于主体部2的下方,并接住从主体部2侧排出的纸张S。
并且,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也可以为,不具有排纸接受部3而仅由主体部2构成的打印机1A。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也可以为能够设置于桌子等上的桌上型的打印机1A。
如图1所示,主体部2具备大致长方体状的打印机外壳12。在打印机外壳12的+Z方向侧的面即上表面上,以可进行开闭的方式设置有位于-Y方向侧的供纸外罩13和位于+Y方向侧的作为打印机外罩的维护外罩14。在打印机外壳12的上表面中的维护外罩14的+X方向侧,设置有用于由用户实施打印机1的各种操作的操作面板15。而且,在打印机外壳12的+Y方向侧的侧面即前表面上,设置有排纸口16,排纸口16能够使在打印机外壳12内记录了图像的纸张S向+Y方向侧排出。在排纸口16的-Z方向侧,设置有对从排纸口16排纸的纸张S进行支承的排纸部100。
如图3所示,在打印机外壳12中配置有纸张S被卷叠成卷筒状而成的卷筒体R。卷筒体R以可旋转的方式通过在作为纸张S的宽度方向的X轴方向上延伸的轴18而被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轴18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从而使纸张S从卷筒体R上开卷。被开卷的纸张S通过输送部40而被输送,并穿过在打印机外壳12的前表面上开口的排纸口16,而被向打印机外壳12的外部排出。被开卷的纸张S通过输送部40而向排纸口16进行输送的路径为输送路径,图3中的从右向左的方向、即从-Y方向侧朝向+Y方向侧的方向成为通过输送部40输送的纸张S的输送方向。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输送方向是指,沿着输送路径的方向,并未被限定于直线的方向。
在打印机外壳12中设置有记录部20。记录部20具有:将例如油墨等液体向纸张S喷出的作为喷墨头的头26、油墨罐71、作为引导部件的引导轴17、以及滑架30。
而且,如图4所示,记录部20具有:提供使滑架30能够移动的驱动力的电机23、对滑架30的位置进行检测的编码器24、一对滑轮25、被绕挂在一对滑轮25上且其一部分被固定于滑架30上的同步带29。通过电机23被进行正反转驱动,从而使滑架30在X轴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并根据从编码器24输出的脉冲信号,而实施滑架30的速度控制以及位置控制。
如图3所示,引导轴17为在作为纸张S的宽度方向的X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形状。引导轴17通过设置于打印机外壳12内的框架19而被支承。
滑架30通过引导轴17而被支承,并能够沿着引导轴17进行移动。在滑架30上,搭载有头26和油墨罐71。而且,头26和油墨罐71能够与滑架30一起在X轴方向上进行移动。
头26相对于油墨罐71而位于-Z方向侧。头26包括形成有喷出油墨的喷嘴27的喷嘴面28。喷嘴面28为头26的-Z方向侧的面,并以从作为滑架30的-Z方向侧的壁部的下壁部36向-Z方向侧突出的方式配置。头26具有未图示的压力产生室、未图示的压电元件和喷嘴27。喷嘴27经由设置于头26中的未图示的流道而与油墨罐71连通。压电元件为,挠曲振动模式的压电致动器、或者纵振动模式的压电致动器。压电元件使形成压力产生室的一部分的振动板进行振动,并使压力产生室产生压力变动,且通过利用该压力变动,从而从喷嘴27向纸张S喷出油墨。
油墨罐71相对于头26而位于+Z方向侧。油墨罐71被收纳于滑架30中。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架30中收纳有四个油墨罐71。在四个油墨罐71中,贮留有由蓝绿色的油墨、品红色的油墨、黄色的油墨、以及黑色的油墨组成的四色的油墨中的某一种。即,在滑架30中,收纳了贮留有蓝绿色的油墨的油墨罐71C、贮留有品红色的油墨的油墨罐71M、贮留有黄色的油墨的油墨罐71Y、贮留有黑色的油墨的油墨罐71K。
并且,收纳于滑架30中的油墨罐71的数量既可以少于四个,也可以多于四个。另外,油墨的颜色的数量既可以少于四色,也可以多于四色。
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贮留于油墨罐71中的油墨称为油墨E。
如图3所示、油墨罐71具有作为油墨贮留部的罐主体部72、和盖部件75。
罐主体部72为中空的容器,并对油墨E进行贮留。在罐主体部72的+Z方向侧的面72a上设置有凹部73。在凹部73中,设置有贯穿面72a的供给口74。即,罐主体部72在+Z方向侧的面72a上具有凹部73,在凹部73中设置有供给口74。供给口74使罐主体部72的内部和罐主体部72的外部连通。
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具备滑架30,滑架30上搭载有具有喷出油墨E的喷嘴27的头26、和对向头26供给的油墨E进行贮留的罐主体部72,滑架30沿着引导轴17进行移动。而且,在罐主体部72上,设置有使罐主体部72的内部和罐主体部72的外部连通的供给口74。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罐主体部72在+Z方向侧的面72a上具有凹部73,在凹部73内设置有供给口74。
盖部件75被插入至供给口74中,以防止向在罐主体部72内贮留的油墨E的异物侵入以及油墨E的干燥。而且,在罐主体部72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大气连通孔,罐主体部72的内部被维持为大气压。
在盖部件75被插入至供给口74中的状态下,盖部件75的+Z方向侧的面从凹部73向+Z方向侧突出。即,油墨罐71具备盖部件75。而且,盖部件75被插入至供给口74,至少一部分从凹部73向+Z方向侧突出。
滑架30具有被配置在+Z方向侧的上壁部35,以作为罩部件,其详细情况将在后文叙述。上壁部35以+Y方向侧的端部为支点而至少能够在Z轴方向上进行转动。
在图3中,位于封罩位置P1的维护外罩14在图中用实线表示,位于开放位置P2的维护外罩14在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位于封罩位置P3的上壁部35在图中用实线表示,位于开放位置P4的上壁部35在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
而且,当用户关闭维护外罩14时,维护外罩14被配置于封罩位置P1上,当打开维护外罩14时,维护外罩14被配置在开放位置P2上。而且,当用户关闭上壁部35时,上壁部35被配置于封罩位置P3,当打开上壁部35时,上壁部35被配置于开放位置P4。
另外,当维护外罩14被配置于开放位置P2时,用户能够对主体部2的内部进行观察。而且,当维护外罩14被配置于开放位置P2、且上壁部35被配置于开放位置P4时,即,当维护外罩14以及上壁部35被打开时,用户能够接近并操作油墨罐71,并能够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即使在有油墨E残留于罐主体部72的内部的状态下,也能够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
罐主体部72为透明,用户能够观察被贮留于罐主体部72内的油墨E的状态。
当打印机1反复进行针对纸张S的图像的记录时,贮留于罐主体部72内的油墨E被消耗,贮留于罐主体部72内的油墨E变少。用户对贮留于罐主体部72内的油墨E的状态进行观察,在贮留于罐主体部72内的油墨E变少时,将维护外罩14从封罩位置P1变更为开放位置P2,而且,将上壁部35从封罩位置P3变更为开放位置P4,而使盖部件75以及供给口74露出。用户在使盖部件75以及供给口74露出的状态下,拆下盖部件75,并经由供给口74而将油墨E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
而且,用户在结束向罐主体部72的油墨E的供给之后,将上壁部35从开放位置P4变更为封罩位置P3,并将维护外罩14从开放位置P2变更为封罩位置P1。
贮留于罐主体部72内的油墨E为,颜色材料被分散或者溶解于水类介质中的水性油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颜色材料,而使用颜料。并且,颜色材料也可以为染料。
溶剂例如为水类介质,可使用离子交换水、超滤水、反渗透水、蒸馏水等纯水或超纯水。另外,当使用通过紫外线照射或添加过氧化氢等而被灭菌的水时,在油墨E被长期保存的情况下,可防止霉或细菌的产生。并且,溶剂例如也可以包含乙二醇或丙二醇等挥发性的水溶性有机溶剂。
而且,贮留于罐主体部72内的油墨E除了包含上述的颜色材料或溶剂之外,还可以包含碱性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叔胺、树脂类、pH调节剂、缓冲液、定影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螯合剂、氧吸收剂等。
第一支承部件21以及第二支承部件22通过板状的部件而被构成。第一支承部件21被配置于在输送方向上与第二支承部件22相比靠上游侧处,并将从卷筒体R开卷的纸张S向记录部20进行引导。第二支承部件22以与记录部20的头26对置的方式配置。
输送部40将从卷筒体R开卷的纸张S以沿着第一支承部件21以及第二支承部件22的方式从打印机外壳12内向排纸口16进行输送。输送部40具有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配置的第一输送辊对41、第二输送辊对42、第三输送辊对43和第四输送辊对44。第一输送辊对41位于与头26相比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处,并被配置于第一支承部件21和第二支承部件22之间的位置。其他的输送辊对42、43、44被配置于与头26相比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处。
输送辊对41、42、43、44具有能够通过未图示的电机而进行驱动旋转的驱动辊45、和能够相对于驱动辊45的旋转而进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46。输送辊对41、42、43、44通过在驱动辊45和从动辊46夹着纸张S的状态下进行旋转而对纸张S进行输送。驱动辊45以相对于纸张S而从-Z方向侧进行接触的方式被配置。从动辊46相对于纸张S而从+Z方向侧进行接触。即,输送辊对42、43、44中的从动辊46在对纸张S进行输送时相对于纸张S而与被喷出了液体的面进行接触。因此,输送辊对42、43、44中的从动辊46为了降低被记录于纸张S上的图像的质量的劣化,通过相对于纸张S而接触面积较小的星形轮等而被构成。输送辊对41、42、43、44在X轴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分别被配置多个。
在第三输送辊对43与第四输送辊对44之间,配置有切断机构50。由切断机构50切断的纸张S通过由第四输送辊对44进行输送,从而被从排纸口16排出。第四输送辊对44相对于切断机构50而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被配置于排纸口16的附近。通过第四输送辊对44被配置于排纸口16的附近,从而易于顺畅地将纸张S向排纸口16进行输送,并能够防止卡纸的产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用户无法将手指从排纸口16插入打印机外壳12内的程度,来设定排纸口16的Z轴方向的尺寸。
切断机构50具有用于对纸张S进行切断的切断刃51、和对切断刃51进行保持的保持体55。切断刃51由圆板状的驱动刃52和从动刃53构成。驱动刃52以及从动刃53在能够相对于保持体55而进行旋转的状态下被安装在保持体55上。驱动刃52以及从动刃53以在铅直方向上并排的方式设置。保持体55能够沿着X轴方向而进行往复移动。切断机构50通过保持体55沿着X轴方向而进行移动,而利用切断刃51将纸张S切断。即,通过使包含切断刃51的切断机构50在与纸张S的输送方向交叉的X轴方向上进行扫描,从而对纸张S进行切断。
并且,切断机构50既可以为通过电机等驱动源的驱动力而使切断机构50沿着X轴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结构,也可以为通过可与滑架30进行连结并使滑架30进行移动的电机等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沿着X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结构。
而且,在打印机外壳12的内部,设置有对滑架30的移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60。
控制部60具备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未图示的存储器等。CPU为用于实施打印机1整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为确保对CPU动作的程序进行存储的区域、动作的工作区域等的存储介质,并由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存储元件构成。
控制部60对记录部20和输送部40进行控制,以便交替地实施在使滑架30在X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同时从喷嘴27向纸张S喷出油墨E的动作、和使纸张S在输送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动作,从而在纸张S上记录图像。
接下来,参照图4以及图5,进一步对打印机1的主体部2以及打印机1的滑架30的状态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5所示、滑架30具有:被配置于+X方向侧的左壁部31、被配置于-X方向侧的右壁部32、被配置于+Y方向侧的前壁部33、被配置于-Y方向侧的后壁部34、被配置于+Z方向侧的上壁部35、以及被配置于-Z方向侧的下壁部36。
滑架30为,具有左壁部31、右壁部32、前壁部33、后壁部34、上壁部35和下壁部36的中空部件,在内部配置有头26和油墨罐71。即,作为第一壁部的左壁部31相对于被设置于油墨罐71的罐主体部72上的供给口74,而位于+X方向侧。另外,作为第二壁部的右壁部32相对于供给口74,而位于-X方向侧。而且,作为第三壁部的前壁部33相对于供给口74,而位于+Y方向侧。而且,上壁部35相对于供给口74,而位于+Z方向侧。另外,特别是,左壁部31、右壁部32以及上壁部35均为能够对飞散的油墨进行捕集的形状。
在滑架30中,在上壁部35与下壁部36之间,配置有左壁部31、右壁部32、前壁部33和后壁部34。左壁部31的Z轴方向尺寸、右壁部32的Z轴方向尺寸和后壁部34的Z轴方向尺寸相同。前壁部33的Z轴方向尺寸短于左壁部31、右壁部32、后壁部34的任意一个的Z轴方向尺寸。其结果为,前壁部33的+Z方向侧的端部33a位于与左壁部31的+Z方向侧的端部31a相比靠-Z方向侧处。
前壁部33的Z轴方向尺寸短于左壁部31、右壁部32、后壁部34的任一个的Z轴方向尺寸。另外,前壁部33的+Z方向侧的端部33a位于与左壁部31的+Z方向侧的端部31a相比较低的位置。在滑架30的+Y方向侧,在被左壁部31以及右壁部32支承的前壁部33与上壁部35之间形成有间隙。
用户能够经由该间隙而对收纳于滑架30内的油墨罐71的状态以及贮留于罐主体部72内的油墨E的状态进行观察。
在下壁部36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开口。头26在嵌入至下壁部36的开口中的状态下被固定于下壁部36上。当头26被嵌入至下壁部36的开口中时,头26的-Z方向侧的面、即形成有喷嘴27的喷嘴面28从下壁部36向-Z方向侧突出,并与被支承于第二支承部件22上的纸张S对置配置。
上壁部35对供给口74在+Z方向进行覆盖。即,在从+Z方向侧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时,上壁部35与罐主体部72的供给口74重叠。
油墨罐71在+Z方向上通过上壁部35而被保护,从而难以相对于供给口74而从+Z方向有多余的力作用在盖部件75上。
在+Y方向侧,上壁部35通过左壁部31以及右壁部32而被支承。详细而言,在+Y方向侧,上壁部35具有与左壁部31以及右壁部32进行接触的一对弯曲部。上壁部35通过该一对弯曲部而被支承于左壁部31以及右壁部32上,并能够以该一对弯曲部为支点而至少在Z轴方向上进行转动。即,上壁部35能够以+Y方向侧的端部为支点而至少在Z轴方向上进行转动,用户能够使上壁部35进行转动,从而将其配置于封罩位置P3或者开放位置P4上。
而且,上壁部35在+Y方向侧具有开口部35a。用户能够经由开口部35a而对被收纳于滑架30中的油墨罐71的状态、以及贮留于罐主体部72内的油墨E的状态进行观察。
在从X轴方向进行观察的平面视图中,罐主体部72的供给口74与左壁部31重叠。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中,在从作为滑架30的移动的方向的X轴方向进行观察时,罐主体部72的供给口74和左壁部31重叠。
油墨罐71具备盖部件75。盖部件75被插入至供给口74中。被插入至供给口74中的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从凹部73突出。在从X轴方向进行观察的平面视图中,盖部件75中的从凹部73突出的部分与左壁部31重叠。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中,在从作为滑架30移动的方向的X轴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盖部件75中的从凹部73突出的部分和左壁部31重叠。
而且,在从X轴方向进行观察的平面视图中,罐主体部72的供给口74与右壁部32重叠。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中,在从滑架30的移动的X轴方向进行观察时,罐主体部72的供给口74和右壁部32重叠。
而且,在从X轴方向进行观察的平面视图中,盖部件75中的从凹部73突出的部分与右壁部32重叠。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中,在从滑架30的移动的X轴方向进行观察时,盖部件75中的从凹部73突出的部分和右壁部32重叠。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轴方向进行观察是指,从沿着某个轴方向的方向的任一个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
在图4中,图示了在纸张S上未进行记录的打印机1的待机状态。
如图4所示,打印机1未在纸张S上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滑架30相对于纸张S可通过的区域SA,而在-X方向侧的初始位置HP处成为待机状态。即,在打印机1未在纸张S上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的滑架30的待机位置为初始位置HP。
如上所述,打印机1交替地实施在使滑架30在X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同时从喷嘴27向纸张S喷出油墨E的动作、和使纸张S在输送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动作,从而在纸张S上记录图像。
在打印机1要将图像记录到纸张S上的情况下,打印机1使位于初始位置HP的滑架30向+X方向进行移动,接下来,使纸张S向+Y方向进行移动。交替地反复实施这些滑架30的移动和纸张S的移动,并在纸张S上记录图像。
当滑架30被配置于初始位置HP时,在滑架30的-Z方向侧的位置上配置有维护装置56。维护装置56具备盖57。盖57相对于位于初始位置HP的滑架30的头26而被对置配置。盖57能够在Z轴方向上进行移动。在滑架30于初始位置HP处待机的情况下,盖57向+Z方向侧进行移动,并与喷嘴面28进行接触。盖57与喷嘴面28进行接触且盖57的边缘部包围喷嘴27的情况为由盖57实施的头26的压盖处理。通过压盖处理,而抑制了头26中的油墨E的增稠。另外,在打印机1要将图像记录到纸张S上的情况下,盖57向-Z方向侧进行移动。
而且,维护装置56实施使增稠的油墨E或混入了气泡的油墨E从头26中强制性地排出的冲洗处理、以及将附着在头26的喷嘴面28上的污物去除的擦拭处理等使头26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的维护处理。
这样,维护装置56实施压盖处理、使头26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的维护处理。而且,盖57在压盖处理、冲洗处理中在Z轴方向上进行移动。
图6为沿着图4的B-B的剖视图,且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6中,图示了在向罐主体部72供给油墨E时溢出的油墨E。
并且,在图6中,第二支承部件22、纸张S、滑架30、头26、油墨罐71和盖57被示意性地图示,省略了其他的结构要素的图示。滑架30、头26和油墨罐71在被配置于油墨供给位置RP的情况下用实线图示,在被配置于初始位置HP上的情况下用双点划线图示。
如图6所示,在X轴方向上,位于初始位置HP的滑架30的喷嘴面28位于与第二支承部件22不同的位置。如上所述,由于第二支承部件22能够对由输送部40输送的纸张S进行支承,因此,能够对纸张S进行支承的第二支承部件22所在的纸张配置区域SA为,由输送部40输送的纸张S所能够通过的区域。即,在滑架30位于初始位置HP的状态下,喷嘴面28与区域SA之外对置。
当贮留于罐主体部72中的油墨E变少,油墨E被从供给口74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时,控制部60使滑架30向油墨供给位置RP进行移动。用户在滑架30位于油墨供给位置RP的状态下向搭载于滑架30上的油墨罐71的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如图6所示,在滑架30位于油墨供给位置RP的状态下,喷嘴面28与区域SA之外对置。另外,滑架30位于油墨供给位置RP的状态下的喷嘴面28在X轴方向上,位于区域SA、与滑架30位于初始位置HP的状态下的喷嘴面28之间。即,在滑架30位于油墨供给位置RP的状态下,区域SA位于与喷嘴面28相比靠+X方向侧。因此,在滑架30进行移动的方向上,从供给口74朝向作为第一壁部的左壁部31的方向、和从位于油墨供给位置RP的滑架30的喷嘴面28朝向区域SA的方向相同。
详细而言,用户在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的情况下,对图4所示的操作面板15中的油墨供给的按钮进行选择,此后,将图4所示的维护外罩14配置在开放位置P2上。控制部60在选择了操作面板15中的油墨供给的按钮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而检测到维护外罩14被配置于开放位置P2的情况时,使滑架30向油墨供给位置RP进行移动。接下来,用户将上壁部35配置在开放位置P4上,并从供给口74拆下盖部件75。而且,用户使用填充有油墨E的供给容器,而从供给口74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
用户在结束了向罐主体部72的油墨E的供给时,将盖部件75安装在供给口74,并将上壁部35配置在封罩位置P3,将维护外罩14配置在封罩位置P1,并对操作面板15中的供给完毕的按钮进行选择。当在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而检测出维护外罩14已经被配置于封罩位置P1的情况的状态下,选择了操作面板15中的供给完毕的按钮时,控制部60使滑架30从油墨供给位置RP向初始位置HP进行移动,在滑架30(头26、油墨罐71)被配置于初始位置HP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向纸张S的记录。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0在操作面板15中的预定的按钮已经被选择的状态下检测到维护外罩14被配置于开放位置P2的情况时,使滑架30向油墨供给位置RP进行移动,但并未被限定于此,控制部60可以在存在伴随着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的情况的任何的动作的情况下,使滑架30向油墨供给位置RP进行移动。例如,也可以为,在操作面板15中的预定的按钮已被选择的情况下,控制部60使滑架30移动至油墨供给位置RP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为,控制部60在检测到维护外罩14被配置于开放位置P2的情况下,使滑架30向油墨供给位置RP进行移动的结构。而且,也可以为,在罐主体部72的内部的油墨E低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60使滑架30向油墨供给位置RP进行移动的结构。
如上所述,当滑架30位于油墨供给位置RP时的喷嘴面28在作为滑架30的移动方向的X轴方向上,位于纸张S能够通过的区域SA、与位于初始位置HP的滑架30的喷嘴面28之间。另外,当滑架30位于油墨供给位置RP时,通过用户而将油墨E从供给口74向罐主体部72进行供给。更加具体而言,用户使用填充有油墨E的供给容器,将该供给容器的顶端插入至供给口74之中,而向罐主体部72供给油墨E。即,在滑架30的移动方向上,在喷嘴面28位于与纸张S可通过的区域SA、和盖57均不同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用户而实施油墨E的供给。
在油墨E被向罐主体部72供给时,有可能从喷嘴27中漏出油墨E。假设在喷嘴面28与区域SA对置的状态下从喷嘴27漏出的油墨E下落时,在纸张S通过的第二支承部件22的部分、或者被支承于第二支承部件上的纸张S上附着油墨E,纸张S被污染。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喷嘴面28未与区域SA对置的状态下实施向罐主体部72的油墨E的供给,因此,减少了纸张S被污染的可能性。
另外,当油墨E被向罐主体部72进行供给时,通过用户所使用的供给容器而对罐主体部72向-Z方向侧进行按压,包括喷嘴面28的滑架30整体有可能被向-Z方向侧进行按压。假设,在滑架30位于初始位置HP时,换言之,在盖57与喷嘴面28对置时,如果实施向罐主体部72的油墨E的供给,则被向-Z方向侧进行按压的喷嘴面28会与盖57进行接触,而有可能将过度的负载施加于盖57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喷嘴面28未与盖57对置的状态、即滑架30未位于初始位置HP的状态下,实施向罐主体部72的油墨E的供给,因此,会减少过度的负载施加于盖57上的可能性。
在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的情况下,即,滑架30位于油墨供给位置RP的情况下,左壁部31相对于罐主体部72的供给口74而被配置在+X方向侧,右壁部32相对于罐主体部72的供给口74而被配置在-X方向侧。即,在滑架30的移动方向上,左壁部31被配置在纸张S与主体部72之间。
在结束油墨E向罐主体部72的供给并要再次开始针对纸张S的记录的情况下,即滑架30位于初始位置HP的情况下,左壁部31相对于罐主体部72的供给口74而被配置于+X方向侧,右壁部32相对于罐主体部72的供给口74而被配置于-X方向侧。因此,在从初始位置HP起实施第一次扫描的情况下,右壁部32相对于罐主体部72的供给口74而被配置于与该扫描中的滑架3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侧。
在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的情况下,当供给容器的顶端未被适当地插入至主体部72的供给口74中时,有时油墨E会从供给口74溢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主体部72的+Z方向侧的面72a上设置有凹部73,因此,从供给口74溢出的油墨E会被贮留于凹部73的内侧,难以向凹部73的外侧扩展。因此,难以产生如下的不良现象,即,收纳于打印机外壳12的内部的各种部件通过油墨E而被污染,并产生故障。
而且,在用户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的情况下,有可能因供给容器的顶端未被适当地插入至罐主体部72的供给口74中而导致油墨E从供给口74的附近飞散,此外,在向罐主体部72的油墨供给结束之后,有可能因供给容器的顶端从供给口74中被抽出而导致油墨E从供给口74的附近飞散。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滑架30的移动的方向的X轴方向中,相对于供给口74而在+X方向侧设置有左壁部31,相对于供给口74而在-X方向侧设置有右壁部32。而且,左壁部31以及右壁部32在从X轴方向进行观察时与供给口74重叠。因此,相对于供给口74,在沿着滑架30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中的任意方向处,设置有左壁部31或者右壁部32,因此,能够减少油墨E朝向沿着滑架30的移动方向的任意一个方向的飞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架30位于油墨供给位置RP时,在滑架30进行移动的方向上,从具有罐主体部72所连通的喷嘴27的喷嘴面28朝向区域SA的方向、和从供给口74朝向左壁部31的方向相同。因此,在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的情况下,由于在纸张S和罐主体部72之间配置有左壁部31,因此,从供给口74的附近飞散的油墨E会被左壁部31挡住,纸张S难以被污染。即,由于设置有相对于供给口74而位于+X方向侧、且在从X轴方向进行观察时与供给口74重叠的左壁部31,因此,即使在用户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时油墨E飞散的情况下,纸张S也难以通过油墨E而被污染。
在油墨E向罐主体部72的供给结束且要再次开始针对纸张S的记录的情况下,作为第一次的滑架30的扫描,位于初始位置HP的滑架30向区域SA侧进行移动。
当在油墨E被贮留于凹部73的内侧的状态下,实施使滑架30向作为区域SA侧的+X方向进行移动的第一次的扫描时,被贮留于凹部73的内部的油墨E易于向如下的方向飞散,所述方向为,与作为该第一次的扫描中的滑架30的移动方向的+X方向相反的-X方向侧,换言之,在滑架30进行移动的方向中从区域SA朝向位于油墨供给位置RP的滑架30的喷嘴面28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滑架30位于油墨供给位置RP时,在滑架30进行移动的方向上,从区域SA朝向具有罐主体部72所连通的喷嘴27的喷嘴面28的方向、和从供给口74朝向右壁部32的方向相同。在从作为滑架30进行移动的方向的X轴方向进行观察时,供给口74与右壁部32重叠。因此,由于设置有相对于供给口74而位于与第一次的扫描中的滑架3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且在从作为滑架30移动的方向的X轴方向进行观察的平面视图中与供给口74重叠的右壁部32,因此,即使在于第一次的滑架30的扫描中被贮留于凹部73的内部的油墨E飞散的情况下,飞散的油墨E也会通过相对于供给口74而特别地被设置于油墨E易于飞散的方向上的右壁部32而被挡住。其结果为,抑制了由油墨E而产生的污染,并难以产生被收纳于打印机外壳12的内部的各种部件的污染、以及纸张S的污染。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文所述,在作为滑架30的移动的方向的X轴方向中,相对于供给口74而在+X方向侧设置有左壁部31,相对于供给口74而在-X方向侧设置有右壁部32。因此,在滑架30的移动的方向上,相对于供给口74,而在与从供给口74朝向左壁部3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侧具有右壁部32。换言之,在滑架30的移动的方向上,相对于供给口74,而在与从供给口74朝向右壁部3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侧具有左壁部31。由此,减少了通过油墨E的飞散而使纸张S污染的可能性、以及在再次开始记录后的第一次的滑架30的扫描时由于凹部73内的油墨E飞散而使打印机外壳12内污染的可能性。
实施方式2
图7为与图3对应的图,且为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C和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打印机1中,设置于上壁部35上的开口部35a的位置不同。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C中,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打印机1相比,开口部35a被设置于上壁部35的-Y方向侧。这一点为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之间的主要的不同点。
以下,参照图7,以与实施方式1之间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C的概要进行说明。另外,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位,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7所示,在滑架30中,在上壁部35的-Y方向侧,设置有开口部35a。而且,在滑架30位于油墨供给位置RP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C具备位于处于油墨供给位置RP的滑架30的+Z方向的外壳开口部14a。
而且,维护外罩14能够移动至覆盖外壳开口部14a的封罩位置P1、和与封罩位置P1不同的开放位置P2。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C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打印机1同样地具备对喷出油墨E的纸张S进行输送的输送部40、和对滑架30的移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60。在从供给口74向罐主体部72供给油墨时,控制部60使滑架30向油墨供给位置RP进行移动。
在上壁部35位于封罩位置P3的情况下,在从+Z方向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时,罐主体部72的盖部件75以及供给口74、和上壁部35的开口部35a重叠。即,在上壁部35位于封罩位置P3的情况下,罐主体部72的盖部件75以及供给口74通过开口部35a而被露出。换言之,如果滑架30为用户能够从+Z方向进出的状态,则即使上壁部35位于封罩位置P3的状态,用户也能够接近并操作盖部件75以及供给口74。因此,当维护外罩14位于开放位置P2时,即,当维护外罩14被打开时,经由外壳开口部14a,而使罐主体部72的盖部件75以及供给口74露出,无论上壁部35是位于封罩位置P3还是位于开放位置P4,用户都能够接近并操作罐主体部72的盖部件75以及供给口74。
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C中,当维护外罩14位于开放位置P2时,无论上壁部35的状态如何,用户都能够接近并操作盖部件75以及供给口74。
当贮留于罐主体部72内的油墨E变少而要从供给口74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时,用户对操作面板15中的油墨供给的按钮进行选择,此后,将维护外罩14配置在开放位置P2上。控制部60在选择了操作面板15中的油墨供给的按钮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而检测到维护外罩14被配置于开放位置P2的情况时,使滑架30向油墨供给位置RP进行移动。接下来,用户从供给口74上拆下盖部件75,使用填充有油墨E的供给容器,而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
在油墨E向罐主体部72的供给结束时,用户将盖部件75安装在供给口74,并将维护外罩14配置在封罩位置P1,且对操作面板15中的供给完毕的按钮进行选择。当在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而检测出维护外罩14被配置在封罩位置P1上的情况的状态下选择了操作面板15中的供给完毕的按钮时,控制部60使滑架30从油墨供给位置RP向初始位置HP进行移动,从而再次开始向纸张S的记录。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维护外罩14被打开时,无论上壁部35的状态如何,用户均能够接近并操作罐主体部72的盖部件75以及供给口74。因此,用户仅通过打开维护外罩14,就能够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而且,当油墨E向罐主体部72的供给结束时,用户仅关闭维护外罩14即可。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的情况下仅打开维护外罩14既可,当结束油墨E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的供给时,仅关闭维护外罩14即可。
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中,在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的情况下,需要打开维护外罩14以及上壁部35这二者,而当油墨E向罐主体部72的供给结束时,需要关闭维护外罩14以及上壁部35这二者。
因此,在贮留于罐主体部72内的油墨E变少而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以不对上壁部35进行开闭,因此,与对上壁部35进行开闭的实施方式1相比,减轻了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的情况下的用户的负担。
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违反从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整体读取的发明的主旨或者思想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以下,列举变形例而进行说明。
变形例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对油墨E进行贮留的罐主体部72的+Z方向侧的面72a上设置有凹部73,在凹部73中设置有供给油墨E的供给口74。
相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对油墨E进行贮留的罐主体部72的+Z方向侧的面72a上设置凸部,并在该凸部中设置供给油墨E的供给口74。用户以该凸部为标记而易于掌握供给口74的位置,用户易于将供给油墨E的供给容器的顶端(供给口)适当地插入至罐主体部72的供给口74中。因此,当在凸部上设置有供给口74时,难以产生未适当地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的不良现象。
在从X轴方向进行观察的平面视图中,设置有供给口74的凸部、与左壁部31以及右壁部32重叠。即使在假设产生未适当地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的不良现象的情况下,从供给口74飞散的油墨E也会通过左壁部31或者右壁部32而被挡住,难以产生油墨E的飞散的不良影响(部件的污染、纸张S的污染等)。另外,即使在油墨E从供给口74溢出,且该溢出的油墨E通过主扫描而向X轴方向飞散的情况下,向X轴方向飞散的油墨E也会通过左壁部31或者右壁部32而被挡住,从而难以产生油墨E的飞散的不良影响。
这样,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在对油墨E进行贮留的罐主体部72的+Z方向侧的面72a上设置凸部,在该凸部上设置供给口74,在从X轴方向进行观察的平面视图中,设置有供给口74的凸部、和左壁部31以及右壁部32重叠的结构。
变形例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油墨罐71具有罐主体部72和盖部件75,盖部件75被插入至罐主体部72的供给口74中。
相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在罐主体部72的供给口74中设置防止油墨E的逆流或者外部气体侵入的阀门。
而且,也可以为在罐主体部72的供给口74中未设置有盖部件75的结构。例如,通过在油墨E中添加水溶性有机溶剂而使水分难以从油墨E中蒸发,从而能够省略盖部件75。例如,通过提高滑架30的气密性,而能够省略盖部件75。
变形例3
滑架30也可以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比省略了上壁部35、且具有被配置于+X方向侧的左壁部31、被配置于-X方向侧的右壁部32、被配置于+Y方向侧的前壁部33、被配置于-Y方向侧的后壁部34、被配置于-Z方向侧的下壁部36结构。
当省略了上壁部35时,在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的情况下,用户仅打开维护外罩14,就能够拆下盖部件75,并经由供给口74而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于是,与打开维护外罩14以及上壁部35这二者,然后拆下盖部件75并经由供给口74而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比,能够减轻向罐主体部72的内部供给油墨E的情况下的用户的负担。
变形例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引导轴17为在作为纸张S的宽度方向的X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形状。
例如,引导轴17也可以为具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部、和在与X轴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的结构。例如,引导轴17也可以为具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引导轴、和在X轴方向上以圆弧状延伸的圆弧状引导轴的结构。而且,引导轴17也可以为使头26在圆周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圆形形状。
以下,对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导出的内容进行记载。
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头,其具有喷出油墨的喷嘴;油墨贮留部,其对向所述头供给的所述油墨进行贮留;滑架,其搭载有所述头和所述油墨贮留部,并沿着引导部件进行移动,所述滑架具有第一壁部,所述第一壁部相对于使所述油墨贮留部的内部和所述油墨贮留部的外部连通的供给口,而位于所述滑架进行移动的方向的第一方向侧,在从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供给口和所述第一壁部重叠。
当在油墨贮留部的供给口附着有不需要的油墨且油墨贮留部与滑架一起进行移动的情况下,不需要的油墨有可能向滑架的移动的方向中的第一方向飞散,并污染介质。
由于滑架具有相对于供给口而位于第一方向侧的第一壁部,在从滑架的移动的方向进行观察时,供给口和第一壁部重叠,因此,向第一方向飞散的不需要的油墨通过第一壁部而被挡住,难以污染介质。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具备:输送部,其对被喷出所述油墨的介质进行输送;控制部,其对所述滑架的移动进行控制,在从所述供给口向所述油墨贮留部供给所述油墨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滑架向油墨供给位置进行移动,在所述滑架位于所述油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介质能够通过的区域相对于喷嘴面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侧。
当油墨被从头喷出,且油墨被消耗时,需要从供给口向油墨贮留部供给油墨。该油墨向油墨贮留部的供给在介质能够通过的区域之外的油墨供给位置处被实施,而介质未被配置于油墨供给位置。于是,在油墨供给位置上向油墨贮留部供给油墨时,即使油墨从供给口溢出、下落,也会由于介质未被配置于油墨供给位置,而使得从供给口溢出的油墨难以污染介质。
而且,在滑架位于油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当介质能够通过的区域位于与喷嘴面相比靠第一方向侧时,喷嘴面(油墨贮留部)、第一壁部和介质被依次配置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壁部被配置于油墨贮留部与介质之间。于是,在从供给口向供给油墨贮留部时,即使在油墨向第一方向飞散的情况下,向第一方向飞散的油墨也会通过第一壁部而被挡住,从而能够难以污染介质。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具备:输送部,其对被喷出所述油墨的介质进行输送;控制部,其对所述滑架的移动进行控制,在从所述供给口向所述油墨贮留部供给所述油墨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滑架向油墨供给位置进行移动,在所述滑架位于所述油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相对于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介质能够通过的区域,喷嘴面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侧。
当油墨被从头喷出且油墨被消耗时,需要从供给口向油墨贮留部供给油墨。该油墨向油墨贮留部的供给在介质能够通过的区域之外的油墨供给位置处被实施,而介质未被配置于油墨供给位置。于是,在油墨供给位置上向油墨贮留部供给油墨时,即使油墨从供给口溢出并下落,从供给口溢出的油墨也难以污染介质。
而且,在滑架位于油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当喷嘴面位于与介质能够通过的区域相比靠第一方向侧时,介质、喷嘴面(油墨贮留部)和第一壁部被依次配置在第一方向上。于是,当在油墨贮留部的供给口附着不需要的油墨,且油墨贮留部与滑架一起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向第一方向飞散的不需要的油墨会通过第一壁部而被挡住,难以污染介质。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所述滑架具有第二壁部,所述第二壁部位于所述滑架进行移动的方向中的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侧,在从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供给口和所述第二壁部重叠。
当在油墨贮留部的供给口附着有不需要的油墨,且油墨贮留部与滑架一起进行移动的情况下,不需要的油墨有可能向滑架的移动的方向中的第二方向飞散,并污染介质。
滑架具有相对于供给口而位于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侧的第二壁部,在从滑架的移动的方向进行观察时,供给口和第二壁部重叠,因此,向第二方向飞散的不需要的油墨会通过第二壁部而被挡住,难以污染介质。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所述滑架具有罩部件,所述罩部件对所述供给口在铅直上方进行覆盖。
相对于供给口而在铅直上方,使油墨贮留部通过罩部件而被覆盖,从而通过罩部件而被保护,因此,难以相对于供给口而从铅直上方有不需要的力作用于油墨贮留部上,异物难以侵入。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具备:控制部,其在从所述供给口向所述油墨贮留部供给所述油墨时,使所述滑架向油墨供给位置进行移动;打印机外壳,其在位于所述油墨供给位置的所述滑架的铅直上方具有开口部;打印机外罩,其被设置于所述打印机外壳上,并能够移动至覆盖所述开口部的封罩位置以及与所述封罩位置不同的开放位置,所述滑架具有罩部件,所述罩部件相对于所述供给口而位于铅直上方,在所述打印机外罩位于所述开放位置时,无论所述罩部件的状态如何,用户均能够接近所述供给口。
打印机外罩在封罩位置上以开口部被遮住的方式而成为被关闭的状态。打印机外罩在开放位置上以开口部露出的方式而成为被打开的状态。
而且,开口部在滑架位于油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被设置于滑架的铅直上方。在滑架具有对供给口在铅直上方进行覆盖的罩部件的情况下,即滑架具有覆盖铅直上方的罩部件的情况下,开口部被设置于罩部件上。而且,无论罩部件的状态如何,在以供给口露出的方式设置开口部时,用户在将打印机外罩设为被打开的状态时,能够接近供给口。
这样,在本申请中,当成为打印机外罩被打开的状态时,无论罩部件的状态如何,用户都能够通过开口部而接近供给口。
当油墨被从头喷出且油墨被消耗时,需要从供给口向油墨贮留部供给油墨。
当打印机外罩位于开放位置时,由于无论罩部件的状态如何,用户都能够接近供给口,因此,用户在将打印机外罩设为被打开的状态时就能够向油墨贮留部供给油墨。
假设,在未以供给口被露出的方式设置开口部而以覆盖供给口的方式设置了罩部件的情况下,当向油墨贮留部供给油墨时,用户需要将打印机外罩以及罩部件这二者设为被打开的状态。
在向油墨贮留部供给油墨的情况下,本申请仅将打印机外罩设为被打开的状态即可,与将打印机外罩以及罩部件这二者设为被打开的状态的情况相比,减轻了用户的负担。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所述油墨贮留部在铅直方向上方的面上具有凸部,并在该凸部上设置有所述供给口,在从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凸部和所述第一壁部重叠,且所述凸部和所述第二壁部重叠。
当在油墨贮留部的铅直方向上方的面上设置凸部,并在该凸部上设置供给口时,该凸部成为标识,易于知道供给口的位置。当易于知道供给口的位置时,易于适当地向油墨贮留部供给油墨。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所述油墨贮留部在铅直方向上方的面上具有凹部,并在该凹部上设置有所述供给口。
当在油墨贮留部的铅直方向上方的面上设置凹部,并在该凹部上设置供给口时,该凹部成为从供给口溢出的油墨的承接盘,从供给口溢出的油墨难以向凹部的外侧扩展。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具备盖部件,所述盖部件被插入至所述供给口中,且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凹部突出,在从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盖部件中的从所述凹部突出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壁部重叠。
当通过盖部件而将供给口关闭时,异物难以从供给口侵入油墨贮留部的内部。而且,当通过盖部件而将供给口关闭时,油墨的溶剂成分难以从供给口蒸发,油墨不容易干燥。
而且,从供给口溢出的油墨贮留于凹部,在该油墨与滑架一起移动并向第一方向飞散的情况下,向第一方向飞散的油墨会通过第一壁部而被挡住,难以污染介质。
在本申请的喷墨打印机中,优选为,所述滑架具有第三壁部,所述第三壁部在与铅直方向以及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油墨贮留部相比靠一方侧处,所述第三壁部的铅直方向上方端部位于与所述第一壁部的铅直方向上方端部相比较低的位置。
当设置位于与铅直方向以及滑架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方侧的第三壁部时,在一方侧,油墨贮留部成为通过第三壁部而被保护的状态,难以有不需要的力从一方侧起作用在油墨贮留部上,异物难以侵入。
而且,当将第三壁部的铅直方向上方端部配置在与第一壁部的铅直方向上方端部相比较低的位置时,在罩部件与第三壁部之间形成有间隙,用户能够经由该间隙而对搭载于滑架上的油墨贮留部的状态进行观察。
符号说明
1…打印机;2…主体部;4…纸张捕集部;21…第一支承部件;22…第二支承部件;26…头;27…喷嘴;30…滑架;31…左壁部;31a…左壁部的端部;32…右壁部;33…前壁部;33a…前壁部的端部;34…后壁部;35…上壁部;35a…开口部;36…下壁部;56…维护装置;57…盖;71…油墨罐;72…罐主体部;72a…Z(+)方向侧的面;72b…空间;73…凹部;74…供给口;75…盖部件。

Claims (10)

1.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头,其具有喷出油墨的喷嘴;
油墨贮留部,其对向所述头供给的所述油墨进行贮留;
滑架,其搭载有所述头和所述油墨贮留部,并沿着引导部件进行移动,
所述滑架具有第一壁部,所述第一壁部相对于使所述油墨贮留部的内部和所述油墨贮留部的外部连通的供给口,而位于所述滑架进行移动的方向中的第一方向侧,
在从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供给口和所述第一壁部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部,其对被喷出所述油墨的介质进行输送;
控制部,其对所述滑架的移动进行控制,
在从所述供给口向所述油墨贮留部供给所述油墨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滑架向油墨供给位置进行移动,
在所述滑架位于所述油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介质能够通过的区域相对于喷嘴面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部,其对被喷出所述油墨的介质进行输送;
控制部,其对所述滑架的移动进行控制,
在从所述供给口向所述油墨贮留部供给所述油墨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滑架向油墨供给位置进行移动,
在所述滑架位于所述油墨供给位置的状态下,相对于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介质能够通过的区域,喷嘴面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架具有第二壁部,所述第二壁部位于所述滑架进行移动的方向中的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侧,
在从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供给口和所述第二壁部重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架具有罩部件,所述罩部件对所述供给口在铅直上方进行覆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部,其在从所述供给口向所述油墨贮留部供给所述油墨时,使所述滑架向油墨供给位置进行移动;
打印机外壳,其在位于所述油墨供给位置的所述滑架的铅直上方具有开口部;
打印机外罩,其被设置于所述打印机外壳上,并能够移动至覆盖所述开口部的封罩位置以及与所述封罩位置不同的开放位置,
所述滑架具有罩部件,所述罩部件相对于所述供给口而位于铅直上方,
在所述打印机外罩位于所述开放位置时,无论所述罩部件的状态如何,用户均能够接近所述供给口。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贮留部在铅直方向上方的面上具有凸部,并在该凸部上设置有所述供给口,
在从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凸部和所述第一壁部重叠,且所述凸部和所述第二壁部重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贮留部在铅直方向上方的面上具有凹部,并在该凹部上设置有所述供给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盖部件,所述盖部件被插入至所述供给口中,且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凹部突出,
在从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盖部件中的从所述凹部突出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壁部重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架具有第三壁部,所述第三壁部在与铅直方向以及所述滑架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油墨贮留部相比靠一方侧处,
所述第三壁部的铅直方向上方端部位于与所述第一壁部的铅直方向上方端部相比较低的位置。
CN201910802692.4A 2018-08-31 2019-08-28 喷墨打印机 Active CN1108716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2586A JP7172297B2 (ja) 2018-08-31 2018-08-31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JP2018-162586 2018-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1623A true CN110871623A (zh) 2020-03-10
CN110871623B CN110871623B (zh) 2021-02-09

Family

ID=69640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2692.4A Active CN110871623B (zh) 2018-08-31 2019-08-28 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70525A1 (zh)
JP (1) JP7172297B2 (zh)
CN (1) CN1108716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94271S1 (en) * 2018-07-10 2020-08-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er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99533A2 (en) * 1994-09-02 1996-03-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6139135A (en) * 1997-03-03 2000-10-3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rinting with replaceable set of ink-related components (printhead/service module/ink supply) for each color of ink
US6390611B1 (en) * 1998-02-13 2002-05-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sub-tank unit adapted thereto, and ink droplet ejection capability recovery method
US6540321B1 (en) * 1999-05-31 2003-04-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ink-jet cartridge, ink-supplying apparatus,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ink
JP2003159813A (ja) * 2002-12-13 2003-06-03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583411A (zh) * 2000-01-31 2005-02-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JP2007237521A (ja) * 2006-03-07 2007-09-20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記録裁断複合装置
CN200970930Y (zh) * 2006-06-23 2007-11-07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及其墨水补充盒和墨水输运装置
CN102039734A (zh) * 2009-10-22 2011-05-04 株式会社理光 液体收容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42539A (zh) * 2013-12-27 2015-07-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9853B2 (ja) 2000-05-29 2004-03-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の充填装置
JP2003312000A (ja) 2002-04-25 2003-11-06 Canon Inc 液体吐出記録装置、および該液体吐出記録装置の記録液補給方法
JP2007083718A (ja) 2005-08-24 2007-04-05 Brother Ind Ltd 液滴噴射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00855544B1 (ko) 2006-03-18 2008-09-01 주식회사 잉크테크 프린터용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잉크충전방법
JP2016068510A (ja) 2014-10-01 2016-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6610068B2 (ja) 2015-08-06 2019-1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6805498B2 (ja) 2016-01-29 2020-12-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複合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99533A2 (en) * 1994-09-02 1996-03-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6139135A (en) * 1997-03-03 2000-10-3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rinting with replaceable set of ink-related components (printhead/service module/ink supply) for each color of ink
US6390611B1 (en) * 1998-02-13 2002-05-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sub-tank unit adapted thereto, and ink droplet ejection capability recovery method
US6540321B1 (en) * 1999-05-31 2003-04-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ink-jet cartridge, ink-supplying apparatus,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ink
CN1583411A (zh) * 2000-01-31 2005-02-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JP2003159813A (ja) * 2002-12-13 2003-06-03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237521A (ja) * 2006-03-07 2007-09-20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記録裁断複合装置
CN200970930Y (zh) * 2006-06-23 2007-11-07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及其墨水补充盒和墨水输运装置
CN102039734A (zh) * 2009-10-22 2011-05-04 株式会社理光 液体收容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42539A (zh) * 2013-12-27 2015-07-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72297B2 (ja) 2022-11-16
CN110871623B (zh) 2021-02-09
US20200070525A1 (en) 2020-03-05
JP2020032662A (ja) 2020-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94517A1 (en) Liquid ejecting device
CN107443909B (zh) 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8128034B (zh) 喷墨记录装置
JP202000664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22217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これに備えられ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04001369A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10871623B (zh) 喷墨打印机
JP2018016039A (ja) 印刷装置
CN107323094B (zh)
JP201706492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82216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03163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415476B (zh) 液体喷射头的清洁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07069597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2307727A (ja) ヘッド吐出特性維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H1079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CN110774757B (zh) 喷墨打印机
US10814631B2 (en) Inkjet printhead cap having rotatable panels
JP2018012256A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13211993B (zh) 液体消耗装置
JP2008149483A (ja) 記録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060011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5961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20230271419A1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JP20062642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