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9831B -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9831B
CN110869831B CN201880043010.XA CN201880043010A CN110869831B CN 110869831 B CN110869831 B CN 110869831B CN 201880043010 A CN201880043010 A CN 201880043010A CN 110869831 B CN110869831 B CN 1108698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e side
plastic lens
mold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30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9831A (zh
Inventor
神崎阳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69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9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9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9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01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e.g. toric 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7Mould cavity walls, i.e. the inner surface forming the mould cavity, e.g. lin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B29C45/401Ejector pin constructions or mou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432Auxiliary operations, e.g. machines for filling the 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48Mould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05/00Use of metals, their alloys or their compounds, as moul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11/00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prisms
    • B29L2011/0016Lens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对凸缘部以及凸缘部的涂墨加以考虑,能够制造歪曲更少的塑料透镜并保证凸缘部的涂墨状态具有适当的品质。塑料透镜成型工序中,在可动模(71)和固定模(72)关闭的状态下从浇口向模具(70)的内部注入树脂。可动模(71)和固定模(72)之间的边界(分模面)位于物体侧凸缘面(53)侧的端部附近。开模工序中可动模(71)与固定模(72)分离。顶出工序中,可动模(71)的顶出销(74)利用顶出销抵接部(64)顶出第二透镜(22)从而使其与可动模(71)分离。在分模面的对应位置形成有分模线(58a)。顶出销抵接部(64)的相向的位置是凸缘部(52)的物体侧凸缘面(53)。

Description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的制造方法,所述塑料用于具备多个透镜和保持这些透镜的镜筒的透镜单元,并被压入到镜筒中,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透镜单元中,有时会采用在径向外侧包围透镜面的外周部形成遮光膜(遮光层)从而防止多余的光的入射、反射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在使透镜保持于(镜头框)镜筒时,能够通过预先在透镜形成凸缘部从而容易地使透镜保持于镜头框。特别是通过成型一侧的透镜面的固定模和成型另一侧的透镜面的可动模注塑成型塑料透镜。因此,塑料透镜通常形成有上述的凸缘部。塑料透镜能够利用该凸缘部压入镜头框中并被固定。另一方面,由于形成有凸缘部,所以可能会出现射入凸缘部的多余的光与本来的有效光重叠等从而产生鬼影、眩光的担忧。
因此,存在在配置于最靠物体侧的第一透镜的凸缘面实施作为遮光膜的涂墨的结构。并且,在第二透镜以后(像侧)的各透镜也形成有凸缘部,虽然有可能因第二透镜以后的凸缘部产生鬼影等,但是却没有抑制产生因第二透镜以后的凸缘部引起的鬼影等的要求。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918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918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在近年来的相机市场中,车载用感应相机等的需求增大,需要更加高性能的相机。关于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要求阻止产生的鬼影等(在视场角85°、90°时产生的鬼影)也必须抑制其产生,在被认为是产生该鬼影的主要原因的第二透镜以后的凸缘部也需要实施涂墨。在这种情况下,在塑料透镜的制造阶段需要充分的精度。即,在塑料透镜的制造工序中,需要对凸缘部以及凸缘部的涂墨加以考虑。更具体地说,需要一种在塑料透镜的注塑成型时产生更少的歪曲的注塑成型技术,并且需要一种在注塑成型后的涂墨工序中保证凸缘部的涂墨状态具有合适的品质的技术。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在塑料透镜的制造工序中,对凸缘部以及凸缘部的涂墨加以考虑从而能够制造歪曲更少的塑料透镜,并且,保证附着于凸缘部的涂墨的状态具有合适的品质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所述塑料透镜从镜筒的物体侧向像侧压入并保持,并利用具备固定模以及可动模的模具成型,所述塑料透镜具备:透镜面;以及凸缘部,其包围所述透镜面,在所述凸缘部的像侧面具备涂墨部和形成于比所述涂墨部靠外周侧的外周部,该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具备:塑料透镜成型工序,在所述塑料透镜成型工序中,利用成型所述塑料透镜的物体侧透镜面的固定模和成型所述塑料透镜的像侧透镜面以及所述凸缘部的可动模来成型塑料透镜;开模工序,在所述塑料透镜成型工序后,使所述可动模移动从而进行开模;顶出工序,在所述开模工序时或者在所述开模工序后通过配置于所述可动模的顶出销将所述外周部顶出。通过在从模具取出塑料透镜时利用外周部(形成于比凸缘部的涂墨部靠外周侧的区域),能够在通过顶出销从模具顶出塑料透镜从而与模具分离时抑制塑料透镜(特别是透镜面)产生歪曲的情况。并且,能够防止对涂墨产生影响。例如,由于在被顶出销按压的部分形成有微小的凸部,所以存在如果在外周部实施涂墨则可能会产生刷痕、墨剥离的担忧,但是由于作为被顶出销按压的部分的外周部和作为实施涂墨的部分的涂墨部是不同的区域,所以能够防止产生那样的不良情况。
并且,可以将所述可动模和所述固定模之间的边界以比所述塑料透镜的向所述镜筒压入的部分靠物体侧的方式设定。
像侧透镜面以及凸缘部通过模具的可动模成型。因此,分模线形成于物体侧。由于该塑料透镜被从镜筒的物体侧向像侧压入,所以即使在分模线形成有微小的凸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压入时因凸部导致的不良情况(透镜的歪曲、轴偏移)。
并且,也可以所述外周部的供所述顶出销抵接的区域与所述凸缘部的物体侧面在光轴方向上至少局部相向。
供顶出销抵接的区域,即,与顶出销按压的部分相反的一侧不是物体侧透镜面,而是凸缘部的物体侧面,所以能够排除对物体侧透镜面的不良影响。
并且,也可以是在所述塑料透镜成型工序中,所述顶出销配置于比成型所述凸缘部的像侧面的像侧凸缘面成型模具的像侧凸缘面成型面靠像侧的位置的状态。
并且,也可以在所述外周部具备向像侧突出的多个定位面,在所述多个定位面中的相邻的定位面之间具备供所述顶出销抵接的所述区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对凸缘部以及凸缘部的涂墨加以考虑,能够制造歪曲更少的塑料透镜并且能够保证凸缘部涂墨状态具有适当的品质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整体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a)及图3(b)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透镜的立体图。
图4(a)及图4(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透镜的像侧的面的图。
图5(a)至图5(d)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透镜的凸缘部的截面构造的图。
图6(a)至图6(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透镜的成型工序的概要的图。
图7(a)及图7(b)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的第二透镜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透镜的像侧的面的图。
图9(a)及图9(b)是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像侧凸缘面内周部与像侧透镜面之间的边界部分放大的图。
符号说明
1 透镜单元
2 广角透镜
3 镜筒
4 透镜保持架
5 O形环
21 第一透镜
22、22a 第二透镜
22x~26x D形切口部
23 第三透镜
24 第四透镜
25 第五透镜
26 第六透镜
31 载置面
32 内周面
33、35 铆接部
34 槽部
36 遮光板
37 光圈
39 压入凸部
51 物体侧透镜面
52 凸缘部
53 物体侧凸缘面
54 像侧凸缘面
58 透镜侧面
58a 分模线
58b 垂直部
58c 锥形部
61 像侧凸缘面内周部
62 像侧凸缘面外周部
62a 凸缘面主体
63 定位面
64 顶出销抵接部
65 第三阶梯部
66 毛刺
69 像侧透镜面
70 模具
71 可动模
72 固定模
74 顶出销
77 像侧凸缘面成型模
78 像侧透镜面成型模
90、90a 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至图1(c)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1的整体,图1(a)是立体图,图1(b)是主视图,图1(c)是纵向剖视图。图2是透镜单元1的分解立体图。
透镜单元1是装入到车载周边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内部通话系统等中的透镜组件。另外,本发明的“物体侧L1”和“像侧L2”是指光轴L方向上的物体侧和像侧,“光轴方向”是与光轴L平行的方向。
(整体结构)
透镜单元1具备由多个透镜构成的广角透镜2和容纳广角透镜2的镜筒3。广角透镜2由沿光轴L从物体侧L1向像侧L2紧贴配置的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以及第六透镜26这六枚透镜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透镜22与三透镜23之间紧贴配置有用于防止光进入像侧的遮光板36。并且,在第三透镜23与第四透镜24(透镜保持架4)之间紧贴配置有光圈37。
构成广角透镜2的透镜中的第一透镜21配置于最靠物体侧L1的位置。第二透镜22位于第一透镜21的像侧L2。第三透镜23位于第二透镜22的像侧L2。第四透镜24位于第三透镜23的像侧。第四透镜24被压入树脂制的透镜保持架4而被固定,而且以利用粘接剂进行加强固定的状态配置于镜筒3。第五透镜25位于第四透镜24的像侧L2。第六透镜26位于第五透镜25的像侧L2。第五透镜25和第六透镜26是接合透镜。
从即使在最靠物体侧的第一透镜21的物体侧透镜面露出的情况下也不易损伤第一透镜21的物体侧透镜面的观点出发,第一透镜21使用玻璃透镜。从透镜的加工性和经济性优良这一点出发,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五透镜25以及第六透镜26使用塑料透镜。从透镜的面精度、对温度变化的折射率等光学特性优良的观点出发,第四透镜24使用玻璃透镜。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透镜单元1的广角透镜2由上述六枚透镜构成,但透镜的枚数不受限制,并且透镜的材质也不受限制,并且,也可以采用不具备接合透镜的结构。
镜筒3是树脂制的圆筒状透镜框架,并以沿着构成广角透镜2的各透镜的外周面朝向像侧的方式形成有内周面32。在内周面32上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朝向径向内部呈凸状(隆起的形状)的多个压入凸部39。构成广角透镜2的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透镜保持架4、第五透镜25被压入到压入凸部39中,并且,这些透镜通过其外周面被镜筒3的内周面32支承而在光轴L方向上被定位。
并且,形成于第五透镜25的像侧的表面的周缘的平坦部25a载置在环状的载置面31上,该载置面31在镜筒3的像侧朝周向内侧延伸。并且,第二透镜22的物体侧L1的表面的周缘锁止于铆接部35,该铆接部35设置于镜筒3的物体侧内周面的端部。
由此,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透镜保持架4(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以及第六透镜26在光轴L方向上被定位。而且,在将O形环5装入第一透镜21的外周部之后,装入有O形环5的第一透镜21被装入环状的槽部34。然后,第一透镜21的周缘锁止于设置在镜筒3的物体侧端部的铆接部33。通过该工序,第一透镜21在光轴L方向上被定位。
在此,从防止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透镜保持架4(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以及第六透镜26的插入顺序搞错的观点出发,越靠近像侧L2侧,透镜的外径越小,内周面32对应这些透镜形成得越窄。并且,在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透镜保持架4(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以及第六透镜26的图2的上侧区域形成有D形切口部22x至26x。
(第二透镜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具有特征结构的第二透镜22进行说明。图3(a)及图3(b)是第二透镜22的立体图,图3(a)表示第二透镜22整体,图3(b)是剖视立体图。图4(a)及图4(b)是表示第二透镜22的图,图4(a)是表示第二透镜22的像侧L2(图1(c)中第三透镜23侧的面)的表面的平面图。并且图4(b)表示在该面的一部分涂抹了墨90的结构。
在第二透镜22中,透镜面在物体侧L1具备凸出的物体侧透镜面51,在像侧L2具备凹陷的像侧透镜面69。在第二透镜22设置有包围透镜面的外周侧的凸缘部52。另外,凸缘部52的一部分成为D形切口部22x。
在凸缘部52中,物体侧L1是包围物体侧透镜面51的外周侧的物体侧凸缘面53,像侧L2是包围像侧透镜面69的像侧凸缘面54。即,将凸缘部52的物体侧L1的表面称作“物体侧凸缘面53”,将像侧L2的表面称作“像侧凸缘面54”。
像侧凸缘面54的内侧(即像侧透镜面69侧)呈阶梯状稍微凹陷。即,像侧凸缘面54具有环状的槽形状的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及其外侧的环状的像侧凸缘面外周部62(也简称为“外周部”)。像侧凸缘面外周部62具有后述的定位面63。换言之,凸缘部52的像侧凸缘面54具备形成于外周侧并且在光轴L方向上凸出的定位面63和比定位面63靠内周侧并且与定位面63相比在光轴L方向上(更具体而言朝向物体侧L1)凹陷的作为第一台阶部的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在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涂抹有墨90。即,对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实施涂墨。
像侧凸缘面外周部62具备:作为第二台阶部的凸缘面主体62a;以及以沿着外周的方式朝向像侧L2突出设置在凸缘面主体62a上的凸台状(或者凸状)的多个定位面63。定位面63紧贴(抵接)在配置于第二透镜22与第三透镜23之间的遮光板36的物体侧面上,在光轴L方向上对第二透镜22进行定位。另外,在此,定位面63等间隔地设置有六处。换言之,在作为第一台阶部的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的外周侧形成有高一级的作为第二台阶部的凸缘面主体62a,而且在凸缘面主体62a上形成有高一级的定位面63。另外,D形切口部22x的定位面63对应D形切口部22x的形状成为其它定位面63的一部分被切除的形状。
在作为第二阶梯部的凸缘面主体62a中的相邻的定位面63之间形成有顶出销抵接部64。在此,顶出销抵接部64形成为从凸缘面主体62a稍微凸台状(或者凸状)。但是,顶出销抵接部64的突出量比定位面63的突出量小。即,以不妨碍定位面63的作为基准面的功能的方式形成有顶出销抵接部64。如后文所述,在图6(a)至图6(c)中,在树脂成型时,顶出销74在与模具70分离时与顶出销抵接部64抵接。
在物体侧L1的与顶出销抵接部64相向的位置形成有物体侧凸缘面53。在此,以如下方式构成:与顶出销抵接部64的中心位置相向的位置是物体侧凸缘面53而不是物体侧透镜面51。另外,顶出销抵接部64也可以不是上述这种表明为凸状的结构,例如顶出销抵接部64也可以和作为第二阶梯部的凸缘面主体62a位于同一平面上,顶出销抵接部64也可以形成为比凸缘面主体62a凹陷的凹状。
图5(a)至图5(d)表示第二透镜22的凸缘部52的截面构造。在此,是从D形切口部22x朝向相向的位置进行剖切得到的结构。图5(a)表示涂抹墨90前的状态,图5(b)表示涂抹了墨90的状态,图5(c)将图5(a)的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放大表示,图5(d)将图5(b)的像侧透镜面69和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的边界区域Y放大表示。
像侧凸缘面内周面61比像侧凸缘面外周部62稍微向物体侧L1凹陷,如图4(b)、图5(b)所示,在像侧凸缘面内周面61涂抹有墨90。通过在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涂抹墨90而形成涂墨部,能够抑制由于第二透镜22的凸缘部52产生的鬼影。墨90通过黑色发挥防止光扩散的功能,并且通过墨90发挥将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与空气的边界面消除并降低内表面反射率的作用。
而且,在透镜侧面58的物体侧凸缘面53侧的端部附近(在此,与物体侧凸缘面53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分模线58a,该分模线58a是由于下文图6(a)至图6(c)中说明的模具70的可动模71与固定模72的分模面的位置而形成的。虽然最理想的是不形成该分模线58a,但在利用了可动模71和固定模72的所谓的注塑成型中,形成有微小的凸形状,即微小的凸部、毛刺。
在此,透镜侧面58具有从宽度方向(图示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至物体侧凸缘面53的垂直部58b和从大致中央部分至凸缘部52的锥形部58c。在第二透镜22从物体侧L1侧朝向像侧L2侧压入到镜筒3的内周面32时,从锥形部58c压入,压入至垂直部58b的中途。即,分模线58a位于比被压入的部分靠压入相反的一侧(物体侧)的位置。此时,由于分模线58a形成于物体侧凸缘面53和透镜侧面58之间的边界部分,所以不会被压入。即,能够防止因压入分模线58a导致第二透镜22歪斜、压入方向产生偏离、分模线58a(微小的凸部、毛刺)剥离而成为灰尘从而对光学性能产生影响的情况。
并且,如图5(c)所示,在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形成有细小的凹凸或咬花。特别是在第二透镜22为塑料透镜的情况下,会弹开墨90而不稳定或无法变薄,但是能够通过细小的凹凸防止被涂抹的墨90流动,从而能够在适当的区域涂抹适量的墨。
并且,主要如图5(d)所示,有时在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和像侧透镜面69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朝向像侧L2侧呈凸状的毛刺66。毛刺66在成型第二透镜22时形成。
图6(a)至图6(c)是表示第二透镜22的成型工序(截面工序图)的概要的图。第二透镜22借助具有可动模71和固定模72的模具70通过树脂成型而制造。如图6(a)的塑料透镜成型工序(注塑成型工序)所示,在图示右侧的可动模71和左侧的固定模72关闭的状态下,从浇口向模具70的内部注入树脂。
像侧透镜面69以及像侧凸缘面54侧与可动模71对应地配置,物体侧透镜面51以及物体侧凸缘面53侧与固定模72对应地配置。并且,可动模71和固定模72之间的边界为第二透镜22的透镜侧面58。更具体而言,可动模71和固定模72之间的边界,即分模面如上所述位于第二透镜22的透镜侧面58的物体侧凸缘面53侧的端部附近。通过该边界,如图6(c)的顶出工序(成型品分离工序)所示,形成有第二透镜22的分模线58a。并且,浇口位于透镜侧面58的D形切口部22x的部分。
如图6(b)的开模工序所示,在树脂固化的时刻,可动模71和固定模72分离。此时,第二透镜22与固定模72分离,并成为固定于可动模71的状态。之后,如图6(c)的顶出工序所示,设置于可动模71的顶出销74利用顶出销抵接部64将第二透镜22顶出,第二透镜22与可动模71分离。
此时,顶出销74抵住的位置(即顶出销抵接部64)的相对的位置是凸缘部52的物体侧凸缘面53。因此,不会因顶出销74对第二透镜22进行顶出的动作而对透镜面(特别是物体侧透镜面51)的形状造成产生歪曲等不良影响。并且,在塑料透镜成型工序时,处于顶出销74配置于比成型作为凸缘部52的像侧面的像侧凸缘面54等的像侧凸缘面成型模77的像侧凸缘面成型面靠像侧的位置的状态。也就是说,例如,在顶出销74配置于比像侧凸缘面成型模77的像侧凸缘面成型面靠物体侧的位置的状态(顶出销74的末端从像侧凸缘面成型面突出的状态)时,成型的第二透镜22的顶出销抵接部64呈凹形状。因此,在利用顶出销74将第二透镜22顶出的顶出工序时,顶出销74的末端保持为嵌入到凹形状的顶出销抵接部64的状态,第二透镜22难以与顶出销74(可动模71)分离。与此相对,通过形成顶出销74配置于比像侧凸缘面成型面靠像侧的位置的状态,能够防止第二透镜22难以与顶出销74(可动模71)分离的情况。
然而,在拆除第二透镜22的树脂成型时的模具70时,更具体而言,在借助顶出销74从可动模71拆除时,在像侧透镜面69和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之间的边界处,上述毛刺66形成为环状。该毛刺66是在成型像侧透镜面69的像侧透镜面成型模78和成型像侧凸缘面54等的像侧凸缘面成型模77之间通过注入树脂而形成的微小的环状凸部。通过该毛刺66,如图5(d)所示,能够在涂抹墨90时防止墨90向像侧透镜面69流动。另外,毛刺66的突出量是数μm左右。并且,为了不形成毛刺66,也可以致力于更高精度地配置像侧透镜面成型模78和像侧凸缘面成型模77。
并且,由于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以比定位面63靠光轴L方向物体侧的方式形成,因而不会发生因涂墨而形成的墨90的厚度导致第二透镜22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的情况。因此,不存在光学性能下降的担忧。另外,墨90的厚度最大为30μm左右。因此,从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至定位面63末端的距离只要设定为50μm左右即可,当然,可以根据涂抹的墨90的厚度来调整。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进行简单总结,如下所示所述。
通过从模具70取出第二透镜22时利用凸缘部52,能够抑制在通过顶出销74将第二透镜22从模具顶出并与模具分离时作为塑料透镜的第二透镜22(特别是透镜表面)歪曲的情况。并且,能够防止对涂墨的影响。例如,由于在被顶出销74按压的部分形成有微小的凸部,因此如果在外周部实施涂墨,则有产生刷痕、墨90剥离的担忧,但是由于分成作为被顶出销74按压的部分的外周部和作为实施涂墨的部分的涂墨部,所以能够防止产生那样的不良情况。
并且,可动模71和固定模72之间的边界以比第二透镜22的向镜筒3压入的部分靠压入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方式进行设定。因此,分模线58a形成为比压入部分靠物体侧L1的位置。第二透镜22从镜筒3的物体侧L1朝向像侧L2压入,所以即使在分模线58a形成有微小的凸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压入时因凸部导致的不良情况(第二透镜22歪曲、轴偏移)。
供顶出销74抵接的区域,即,顶出销74按压的部分的相反的一侧不是物体侧透镜面51而是凸缘部52的物体侧凸缘面53,所以能够排除对物体侧透镜面51的不良影响。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7(a)及图7(b)、图8、图9(a)及图9(b)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透镜22a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透镜22a中,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和像侧透镜面69的边界部分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相同的结构、功能适当地省略说明。图7(a)及图7(b)是第二透镜22a的立体图,图7(a)表示第二透镜22a整体,图7(b)是剖视立体图。图8是表示第二透镜22a的像侧L2的面的平面图。图9(a)及图9(b)是将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和像侧透镜面69之间的边界部分(图7(b)的区域Z)放大的图,图9(a)表示涂抹了墨90的状态,图9(b)表示在没有形成第三台阶部65的结构中涂抹了墨90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精确地形成上述模具70(特别是像侧透镜面成型模78和像侧凸缘面成型模77的配置)从而在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的边界没有形成毛刺66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和像侧透镜面69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向光轴方向物体侧凹陷的第三台阶部65。即,第三台阶部65呈环状的阶梯差向光轴方向物体侧下降一级并形成为凹状的形状。更具体而言第三台阶部65是从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以大致直角(90度)凹陷的阶梯差。
与图9(b)的在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和像侧透镜面69之间的边界部分没有形成第三台阶部的结构相比,在形成有图9(a)的第三台阶部65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和像侧透镜面69之间的边界部分带有角度。因此,墨90容易产生表面张力,能够防止如图9(b)那样在像侧凸缘面内周部61实施的墨90向像侧透镜面69扩展的情况(虚线的墨90a)。
以实施方式为基础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是例示性的,其各个构成要素的组合等存在各种变形例,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变形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料透镜从镜筒的物体侧向像侧压入并保持,并利用具备固定模以及可动模的模具成型,
所述塑料透镜具备:
透镜面;以及
凸缘部,其包围所述透镜面,
在所述凸缘部的像侧面具备涂墨部和形成于比所述涂墨部靠外周侧的外周部,
所述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具备:
塑料透镜成型工序,在所述塑料透镜成型工序中,利用成型所述塑料透镜的物体侧透镜面的固定模和成型所述塑料透镜的像侧透镜面以及所述凸缘部的可动模来成型塑料透镜;
开模工序,在所述塑料透镜成型工序后,使所述可动模移动从而进行开模;
顶出工序,在所述开模工序时或者在所述开模工序后通过配置于所述可动模的顶出销将所述外周部顶出,
所述外周部在与所述顶出销抵接的区域具备有向像侧突出的凸状的顶出销抵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可动模和所述固定模之间的边界以比所述塑料透镜的向所述镜筒压入的部分靠物体侧的方式设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部的供所述顶出销抵接的区域与所述凸缘部的物体侧面在光轴方向上至少局部相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塑料透镜成型工序中,使 所述顶出销配置于比成型所述凸缘部的像侧面的像侧凸缘面成型模的像侧凸缘面成型面靠像侧的位置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周部具备向像侧突出的多个定位面,
在所述多个定位面中的相邻的定位面之间具备供所述顶出销抵接的区域。
CN201880043010.XA 2017-06-29 2018-06-11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8698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7193A JP2019012112A (ja) 2017-06-29 2017-06-29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2017-127193 2017-06-29
PCT/JP2018/022175 WO2019003879A1 (ja) 2017-06-29 2018-06-11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9831A CN110869831A (zh) 2020-03-06
CN110869831B true CN110869831B (zh) 2022-01-04

Family

ID=64742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3010.XA Active CN110869831B (zh) 2017-06-29 2018-06-11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07188B2 (zh)
JP (1) JP2019012112A (zh)
CN (1) CN110869831B (zh)
WO (1) WO20190038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05451B2 (ja) * 2020-01-21 2022-07-25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レンズユニット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47683A1 (ja) * 2011-09-30 2013-04-0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14156503A1 (ja) * 2013-03-26 2014-10-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レンズ、成形型、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60256A (ja) * 2000-11-24 2002-06-04 Koito Mfg Co Ltd 合成樹脂製灯具構成部材の表面被膜形成方法および合成樹脂製灯具構成部材
JP2003202411A (ja) 2001-11-01 2003-07-18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樹脂正立レンズアレイ
JP4992105B2 (ja) * 2005-12-26 2012-08-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用金型及び光学素子製造方法
WO2008075724A1 (ja) * 2006-12-20 2008-06-26 Hitachi Maxell, Ltd.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光学素子成形型及び光学素子
JP2008213397A (ja) 2007-03-07 2008-09-18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樹脂成形用金型及び光学素子並びに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WO2009084377A1 (ja) 2007-12-28 2011-05-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素子成形金型
JPWO2009122862A1 (ja) 2008-03-31 2011-07-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光学素子成形金型、及び光学素子
WO2010035619A1 (ja) 2008-09-29 2010-04-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の成形金型、並びに、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
JP5479704B2 (ja) 2008-10-09 2014-04-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2色成形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21516A (ja) 2009-03-24 2010-10-0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成形金型、成形方法、及び光学素子
JP2010269532A (ja) 2009-05-22 2010-12-02 Panasonic Corp 樹脂レンズ成形方法および樹脂レンズ金型
JP2013205808A (ja) 2012-03-29 2013-10-07 Hitachi Maxell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13218116A (ja) 2012-04-09 2013-10-24 Sony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WO2014050602A1 (ja) 2012-09-29 2014-04-0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ンズ及び成形金型
CN105074527A (zh) 2013-04-04 2015-11-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组合透镜以及拍摄装置
JP6655881B2 (ja) 2015-03-31 2020-03-0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遮光層付き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6655882B2 (ja) 2015-03-31 2020-03-0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遮光層付きレンズの製造装置
JP2016215531A (ja) 2015-05-22 2016-12-2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光学部材の成形方法、成形装置および光学部材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47683A1 (ja) * 2011-09-30 2013-04-0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14156503A1 (ja) * 2013-03-26 2014-10-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レンズ、成形型、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07188B2 (en) 2022-08-09
US20200223164A1 (en) 2020-07-16
CN110869831A (zh) 2020-03-06
WO2019003879A1 (ja) 2019-01-03
JP2019012112A (ja) 2019-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3523B (zh) 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US809272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optical element
CN110095851B (zh) 透镜单元
US7684124B2 (en)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unit
CN110873937B (zh) 透镜单元及接合透镜
CN109975941B (zh) 镜头单元及模具的制造方法
US11249274B2 (en) Lens unit
CN108627941B (zh) 塑胶镜筒、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US7672064B2 (en)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unit
US20190004274A1 (en) Lens unit
TW201228812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maging lens unit
CN110869831B (zh)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CN209765130U (zh) 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
TWI542917B (zh) 攝像透鏡單元之製造方法、以及攝像透鏡單元
JPS62145201A (ja) プラスチツクレンズ
CN110858021B (zh) 透镜单元
CN210090781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014696U (zh) 接合透镜和透镜单元
JP2018040859A (ja) ホルダー付きレンズ、およびホルダー付き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H08309873A (ja) 樹脂成形光学部品およびその成形金型
US200803089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miniature lens
CN117805994A (zh) 透镜单元、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