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05994A - 透镜单元、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镜单元、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05994A
CN117805994A CN202311200533.XA CN202311200533A CN117805994A CN 117805994 A CN117805994 A CN 117805994A CN 202311200533 A CN202311200533 A CN 202311200533A CN 117805994 A CN117805994 A CN 117805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holder
optical axis
glass
lens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005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岛知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Instrument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Instruments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Instrument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805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059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在具有玻璃透镜固定于树脂材料制的透镜保持件并组装于镜筒的结构的透镜单元中,高精度地保持玻璃透镜和镜筒的位置关系。第五透镜从上侧插入透镜收纳孔,第五透镜的外周以与图中左侧的抵接面抵接的状态被固定。在图7的(b)中,由图中的第五透镜体的外周面与镜筒(透镜固定用肋)抵接的部位(外侧抵接部)和透镜保持件的抵接面与第五透镜的外周面抵接的部位(内侧抵接部)的位置关系的精度来确定。该透镜保持件通过使用了模框(模具)的树脂成型来制造时,以分型线为边界,在上下方向上被划分为同时包括抵接面及外周面的第一部分和同时不包括抵接面及外周面的第二部分。

Description

透镜单元、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个透镜和收纳、固定这些透镜的镜筒的透镜单元、该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在装设于汽车、监控摄像头等的摄像装置中使用的光学系统,使用在从物体侧到像侧(摄像元件侧)之间沿光轴(摄像装置的光轴)方向配置有多个透镜的透镜单元。该透镜单元被设计成使利用可见光的物体的图像良好地成像在摄像元件上。因此,要求以高精度固定各透镜间的位置关系、各透镜与镜筒间、该透镜单元与摄像元件间的位置关系,并且不对各透镜施加大的负荷。
一般,镜筒由树脂材料制成,而作为所使用的透镜的材质,有树脂材料和玻璃这两种。前者虽然机械强度低但价格低,与此相对,后者虽然机械强度高但价格高。另外,例如在将透镜的形状设为非球面形状的情况下,前者尤其比后者廉价。另外,由于后者的热膨胀系数小,因此,在热膨胀尤其在光学上产生不良影响的透镜的情况下,优选后者。另外,从在温度变化时不使透镜或镜筒变形或透镜相对于镜筒的位置精度劣化的观点出发,优选镜筒的热膨胀系数与透镜的热膨胀系数接近,因此优选树脂材料制透镜。考虑到这一点,确定将多个透镜中的哪一个设为玻璃制还是设为树脂材料制。
关于这样将树脂材料制的透镜和玻璃制的透镜混合使用的透镜单元,例如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在该透镜单元中,从物体侧向像侧使用多个透镜,对其中的位于中央且靠近光圈的透镜要求高的位置精度,因此该透镜由玻璃制成。另一方面,在物体侧、像侧与该透镜相邻的透镜为树脂材料制。但是,该玻璃制的透镜(玻璃透镜)以固定在树脂材料制的透镜保持件上的形式,与相邻的树脂材料制的透镜一起固定在镜筒内。由此,该玻璃透镜与镜筒等之间的热膨胀差的影响也被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549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这样将玻璃透镜固定在树脂材料制的透镜保持件上而使用的透镜单元中,要求高精度地维持透镜保持件与镜筒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玻璃透镜相对于透镜保持件的位置关系。为此,在制造时,设置将玻璃透镜以期望的位置关系稳定地固定在透镜保持件上的各种结构,在此基础上,对这样的透镜保持件要求高的形状精度。
这种树脂材料制的透镜保持件通过使用模具的树脂成型来制造。在透镜保持件中设置有上述那样的各种构造的情况下,作为该情况下的模具,将多个模具组合使用的情况较多,在该情况下不容易得到高的形状精度。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在成型后的透镜保持件中,特别是在与模具的边界对应的部分,容易产生毛刺。该毛刺有时会对玻璃透镜相对于透镜保持件的位置精度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具有将玻璃透镜固定在树脂材料制的透镜保持件上并组装到镜筒中的结构的透镜单元中,希望高精度地保持玻璃透镜和镜筒的位置关系。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将玻璃透镜固定在树脂材料制的透镜保持件上并组装到镜筒中的结构的透镜单元中,高精度地保持玻璃透镜和镜筒的位置关系。
本发明的透镜单元具备:沿光轴方向配置的多个透镜;以及在从所述光轴观察的外侧保持多个所述透镜的镜筒,其中,所述透镜中的一个是玻璃制的玻璃透镜,通过该玻璃透镜的从所述光轴观察的外侧支撑于树脂材料制的透镜保持件,且该透镜保持件固定于作为形成于所述镜筒的空洞的透镜收纳部,所述玻璃透镜相对于所述镜筒固定,所述透镜保持件具备:透镜收纳孔,所述透镜收纳孔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上收纳所述玻璃透镜;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在所述透镜收纳孔的内表面侧,以与所述玻璃透镜的外周抵接而使所述玻璃透镜相对于所述透镜收纳孔固定的方式,在绕所述光轴的周向上形成于三个部位以上;以及外周面,在向所述镜筒固定时,所述外周面与所述透镜收纳部的内表面抵接而将所述透镜保持件固定于所述透镜收纳部,所述透镜保持件具备如下结构: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包括所述抵接面及所述外周面的第一部分和同时不包括所述抵接面、所述外周面的第二部分由分割线划分,所述分割线与对所述透镜保持件进行成型时的两个模具的边界部分对应。
在该结构中,透镜保持件中的尤其是抵接面与外周面的位置关系的精度由成型透镜保持件时使用的多个模具中的仅一个模具的形状精度确定。因此,尤其能够提高绕光轴的径向上的镜筒与玻璃透镜之间的经由透镜保持件的位置关系的精度。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透镜保持件的沿着所述光轴方向的一侧,在所述周方向上设有所述抵接面的部位各自的比所述抵接面更靠从所述光轴观察的径向外侧处,形成有浇口周围凹部,该浇口周围凹部是所述透镜保持件的所述一侧的面局部地朝向另一侧下挖而成的,在该浇口周围凹部中,形成有与对所述透镜保持件进行成型时的浇口对应的浇口痕迹。在该结构中,在成型透镜保持件时,能够使浇口和抵接面对应地接近设置。由此,能够使成型时的抵接面和与其接近的外周面之间的树脂材料的流动状态均匀,因此,尤其能够提高抵接面与外周面之间的透镜保持件的形状、尺寸的精度。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透镜保持件的沿着所述光轴方向的所述另一侧,在所述周向上未设置所述抵接面的部位,以与所述透镜收纳孔连结的方式形成有粘接剂收纳槽,该粘接剂收纳槽是所述透镜保持件的所述另一侧的面局部地朝向一侧下挖而成的。
在该结构中,能够容易地使固化前的粘接剂从粘接剂收纳槽流入透镜收纳孔的内表面与玻璃透镜的外周之间的空隙,由此,容易用粘接剂将玻璃透镜相对于透镜保持件牢固地固定。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粘接剂收纳槽的底面,形成有该底面朝向所述透镜收纳孔进一步下挖而成的阶梯部。
由此,尤其容易使固化前的粘接剂流入上述空隙中。另外,容易抑制粘接剂附着于玻璃透镜的透镜面。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抵接面及所述浇口痕迹在所述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各抵接面所在的部位同等地实现使成型时的抵接面和与其相邻的外周面之间的树脂材料的流动状态均匀的状态。因此,能够提高透镜保持件整体的形状精度。此时,浇口痕迹也不会在透镜保持件相对于镜筒的固定时产生不良影响。
在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中,将所述玻璃透镜沿着所述光轴从所述透镜保持件的设有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朝向设有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压入到所述透镜收纳孔中,从而将所述玻璃透镜安装于所述透镜保持件。
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形成在分割线上的毛刺形成在比抵接面更靠与装入玻璃透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处,因此,在固定玻璃透镜时能够抑制该毛刺带来不良影响。
在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透镜收纳孔的内表面侧,除了所述抵接面以外,所述玻璃透镜与所述透镜保持件设为非接触,在所述玻璃透镜压入所述透镜收纳孔后,向所述粘接剂收纳槽给予粘接剂。
在该结构中,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进行使用粘接剂收纳槽或进而使用阶梯部将玻璃透镜固定于透镜保持件的作业。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将玻璃透镜固定在树脂材料制的透镜保持件上并组装在镜筒中的结构的透镜单元中,能够高精度地保持玻璃透镜和镜筒的位置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的剖视图。
图2是在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中使用的镜筒的剖视图(a)、立体图(b)。
图3是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的分解组装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中的第五透镜体的从物体侧(a)、像侧(b)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中的透镜保持件的从物体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中的透镜保持件的从物体侧观察的俯视图(a)、从像侧观察的仰视图(b)。
图7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中将玻璃透镜固定于透镜保持件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其一)。
图8是通过树脂成型制造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中的透镜保持件时的工序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在透镜保持件上存在毛刺的情况下的玻璃透镜的组装状况的剖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通过树脂成型制造现有的透镜保持件时的状况的图。
图1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中将玻璃透镜固定于透镜保持件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其二)。
(符号说明)
1透镜单元
10镜筒
10A第一收纳部
10B第二收纳部(透镜收纳部)
10B1透镜固定用肋
11第一载置部
11A O形环收纳槽
12第二载置部
13第一透镜卡止部
14第二透镜卡止部
15光学滤光器卡止部
20光圈
21遮光板
22光学滤光器
30O形环
51透镜保持件
51A透镜收纳孔
51B抵接面
51C粘接剂收纳槽
51C1粘接剂收纳槽阶梯部(阶梯部)
51E浇口周围凹部
51F中间部分
100A、100B、200A、200B模具
101、201浇口
110空洞
120、220固态物
100摄像元件
A光轴
G浇口痕迹
J毛刺
Im像(侧)
L1第一透镜
L1A第一透镜下表面
L1B第一透镜外周面
L2第二透镜
L2A第二透镜上表面
L2B第二透镜下表面
L2C第二透镜外周面
L3第三透镜
L3A第三透镜上表面
L3B第三透镜下表面
L3C第三透镜外周面
L4第四透镜
L4A第四透镜上表面
L4B第四透镜下表面
L4C第四透镜外周面
L5第五透镜(玻璃透镜)
L6第六透镜
L6A接合透镜上表面
L6B接合透镜下表面
L6C、L7A台阶部(卡合结构)
L6D第六透镜外周面
L7第七透镜
L50第五透镜体(玻璃透镜体)
L50A物体侧凸部
L50B像侧凸部
L50C第五透镜体外周面(外周面)
L60接合透镜
Ob物体(侧)
PL分型线(分割线)
R1第一表面
R2第二表面
S粘接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1的沿光轴A的剖视图。在此,物体(Ob)侧为图中上侧,像(Im)侧为图中下侧,摄像元件100位于图中最下部。透镜L1~L7分别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镜筒10上。在图1中,主要记载了主要用于对各透镜或各透镜与镜筒10之间进行固定的结构。实际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摄像元件100和镜筒10的位置关系进行固定的结构,但省略其记载。
摄像元件100是二维CMOS图像传感器,各像素(日文:画素)在与光轴A垂直的面内二维排列。在图1中,构成具有第一透镜L1至第7透镜L7的透镜单元1。透镜单元1构成为使摄像对象的可见光的图像以期望的视野、期望的形态成像在摄像元件100上(像面)。
在图1中,设置在最靠物体侧(图中上侧)处的第一透镜L1是鱼眼透镜,主要由其确定摄像装置的视野等。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依次配置在比上述第一透镜L1靠摄像元件100侧(像侧)处。各透镜具有围绕光轴A大致对称的形状。另外,用于限制光束的光圈20设置在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之间。另外,用于除去不需要的光的薄膜状的遮光板也适当地设置在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之间,但在图1中省略其记载。
另外,图2的(a)是仅镜筒10的沿光轴A的剖视图,图2的(b)是从图1的斜上侧(物体侧)观察镜筒10的立体图,图3是该透镜单元1的分解立体图。在该镜筒10的物体侧(图中上侧)设有内周面为大致圆筒形状的空洞部即第一收纳部10A,第一收纳部10A的像侧的底面是与第一透镜L1抵接的第一载置部11。在从光轴A观察的第一载置部11的外侧,形成有作为圆环状的槽的O形环收纳槽11A,该O形环收纳槽11A朝向像侧下挖而收纳O形环30。
另外,在比第一载置部11更靠像侧(图中下侧)处设置有与第一收纳部10A同轴且直径比第一收纳部10A小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空洞部即第二收纳部(透镜收纳部)10B,第二收纳部10B的像侧的底面是与接合透镜L60(后述的像侧透镜)抵接的第二载置部(载置面)12。第一收纳部10A、第二收纳部10B的中心轴是共用的,与光轴A等同。另外,如图2的(a)所示,实际上第二收纳部10B的内周面从物体侧向像侧逐渐变小。因此,如图3所示,能够从物体侧依次将各透镜等组装并固定于镜筒10。
另外,如图2的(b)所示,在第二收纳部10B的内周面,沿光轴A延伸且局部地朝向光轴A侧突出的透镜固定用肋10B1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12个(在图2的(b)中仅示出其中的五个)。因此,在将各透镜固定在镜筒10上时,各透镜等与镜筒10实际抵接的部分成为该透镜固定用肋10B1,各透镜在与光轴A垂直的方向(径向)上的位置被透镜固定用肋10B1限制。
在图1中,各透镜的物体侧、像侧的透镜面(形成图像的光所通过的面)被适当地加工成曲面(凸曲面、凹曲面),以使透镜单元1带来期望的成像特性。以下,将各透镜中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称为第一表面R1,将像侧的透镜面称为第二表面R2。另外,作为透镜面的形状(凸曲面或凹曲面),对于第一表面R1的形状意味着从物体侧观察的形状,对于第二表面R2的形状意味着从像侧观察的形状。
一般来说,作为构成这种小型摄像装置中的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和树脂材料这两种。前者虽然机械强度高但价格高,后者虽然机械强度低但价格低。另外,由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比树脂材料小,所以由高温时的热膨胀引起的形状或位置的细微变化对成像特性(焦点位置的变化等)的影响大的透镜优选为玻璃制的透镜。因此,为了使透镜单元1高性能且廉价,优选的是,仅将优选玻璃制的透镜设为玻璃制,将其他透镜设为树脂材料制。
从该观点出发,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最靠近物体侧处的第一透镜L1位于使用了该透镜单元1的摄像装置的最表面,因此,设为不易损伤的玻璃制。另外,与光圈20相邻的透镜(第四透镜L4及第五透镜L5)的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焦点距离的变化显著,因此,任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五透镜L5)设为玻璃制。作为其他透镜,使用廉价的树脂材料制的透镜。
作为镜筒10的材料,优选使用耐候性优异的结晶性塑料(聚乙烯、聚酰胺、聚四氟乙烯)。另一方面,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由作为透镜的性能(透光性、成型性)优良的非晶性塑料(聚碳酸酯等)构成。另外,透镜保持件51由与第四透镜L4等相同的非晶性塑料构成,因此,第五透镜L50整体上能够作为与第四透镜L4等同样的塑料透镜来处理。如上所述,第一透镜L1、第五透镜L5设为玻璃制。
第一透镜L1是其物体侧的透镜面L1R1为凸曲面、其像侧的透镜面L1R2为凹曲面的负透镜。在第一透镜L1的上表面侧,透镜面L1R1大致占据整体。在第一透镜L1的下表面侧(像侧),在透镜面L2R2的外侧设有由与光轴A垂直的平面构成的第一透镜下表面L1A。另外,第一透镜L1的最外周部构成以光轴A为中心轴的圆筒形状的第一透镜外周面L1B。这些面中,光学上使用的是透镜面L1R1、L1R2,其他面用于将第一透镜L1固定在镜筒10上。
在图1中,镜筒10的上端侧形成为朝向光轴A(中心)侧弯曲的第一透镜卡止部13,以限制第一透镜L1向物体侧的移动。另外,第一透镜下表面L1A与镜筒10的第一载置部11抵接。因此,第一透镜L1相对于镜筒10在光轴A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在物体侧(图中上侧)由第一透镜卡止部13确定,在像侧(图中下侧)由第一载置部11确定。此时,由于在第一透镜下表面L1A的像侧如上所述设置有O形环30,因此,第一透镜L1与镜筒10之间被密封。另外,如上所述的第一透镜卡止部13的形状是为了将第一透镜L1固定在镜筒10上而加工后的形状,固定前的镜筒10的上端部侧的形状如图2的(a)所示,形成为能够从上侧将第一透镜L1如图1所示那样插入镜筒10内的形状。
另外,第一透镜外周面L1B与镜筒10中的第一收纳部10A的内周面抵接。由此,确定第一透镜L1和镜筒10在与光轴A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即,通过上述结构,第一透镜L1相对于镜筒10被固定。
第二透镜L2是其物体侧的透镜面L2R1为凸曲面、其像侧的透镜面L2R2为凹曲面的负透镜。在第二透镜L2的物体侧(图1中的上侧),在透镜面L2R1的外侧设置有与光轴A垂直且位于比透镜面L2R1靠像侧(图1中的下侧)处的平面即第二透镜上表面L2A,在第二透镜L2的像侧(图1中的下侧),在比透镜面L2R2靠外侧处设置有与光轴A垂直的大致平面即第二透镜下表面L2B。构成第二透镜L2的最外周的第二透镜外周面L2C与第二收纳部10B的内周面(准确地说是所述透镜固定用肋10B1)抵接。
与上述的第一透镜L1和镜筒10中的第一透镜卡止部13的关系相同,第二透镜L2的光轴A方向的物体侧的位置通过第二透镜上表面L2A与设置在镜筒10侧的第二透镜卡止部14卡止而确定。
第三透镜L3是其物体侧的透镜面L3R1为凹曲面、其像侧的透镜面L3R2为凸曲面的正透镜。在第三透镜L3的物体侧(图中的上侧),在透镜面L3R1的外侧设有与光轴A垂直且位于比透镜面L3R1更靠物体侧(图1中的上侧)处的大致平面即第三透镜上表面L3A,在第三透镜L3的像侧(图1中的下侧),在比透镜面L3R2更靠外侧处设有与光轴A垂直的大致平面即第三透镜下表面L3B。构成第三透镜L3的最外周的第三透镜外周面L3C与第二收纳部10B的内周面(准确地说是所述透镜固定用肋10B1)抵接。
虽然在图1中省略了记载,但如图3所示,遮光板21设置在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之间。此时,环状的遮光板21被第二透镜L2的第二透镜下表面L2B和第三透镜L3的第三透镜上表面L3A夹持。
第四透镜L4是其物体侧的面L4R1为凸曲面、其像侧的面L4R2为凸曲面的正透镜。在第四透镜L4的物体侧(图中上侧),在透镜面L4R1的外侧设有与光轴A垂直且位于比透镜面L4R1靠物体侧(图1中上侧)处的大致平面即第四透镜上表面L4A,在第四透镜L4的像侧(图1中下侧),在比透镜面L4R2靠外侧处设有与光轴A垂直的大致平面即第四透镜下表面L4B。构成第四透镜L4的最外周的第四透镜外周面L4C与第二收纳部10B的内周面(准确地说是所述透镜固定用肋10B1)抵接。
在上述的例子中,通过第二透镜L2的第二透镜下表面L2B与第三透镜的第三透镜上表面L3A抵接来确定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的沿着光轴A方向的位置关系,通过第三透镜L3的第三透镜下表面L3B与第四透镜L4的第四透镜上表面L4A抵接来确定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的沿着光轴A方向的位置关系。此时,也可以不使这些面为平面,而适当设计用于使相互的面彼此卡合的微细的凹凸结构(卡合结构)。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该卡合结构来固定相邻的透镜彼此在径向上的位置关系,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像上述那样使第二透镜L2~第四透镜L4的全部的外周面与固定用肋10B1抵接。
如上所述,第五透镜(玻璃透镜)L5是玻璃制的,是其物体侧的面L5R1为凸曲面、其像侧的面L5R2为凸曲面的正透镜。然而,与其它透镜不同,第五透镜L5以被压入并固定于树脂材料制的透镜保持件51而设置成一体化的第五透镜体(玻璃透镜体)L50的状态收纳在镜筒10中。即,第五透镜L5在成为第五透镜体L50的状态下,与树脂材料制的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同样地作为透镜来处理。
在第五透镜体L50的物体侧(图中的上侧),在第五透镜L5外侧的透镜保持件51上设置有物体侧凸部L50A,该物体侧凸部L50A向第四透镜L4的第四透镜下表面L4B侧(物体侧)突出。此外,在第五透镜体L50的像侧(图中的下侧),在比第五透镜L5靠外侧的透镜保持件51中,设置有朝向像侧突出并且与第六透镜L6抵接的像侧凸部L50B。实际上,物体侧凸部L50A、像侧凸部L50B分别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关于它们的结构将在后面叙述。第五透镜体L50和第四透镜L4在光轴A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由物侧凸部L50A确定,并且第五透镜体L50和第六透镜L6在光轴A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由像侧凸部L50B确定。
此外,构成第五透镜体L50的最外周的面即第五透镜体外周面(外周面)L50C与第二收纳部10B的内周面(准确地说是所述透镜固定用肋10B1)抵接。由此,确定了第五透镜体L50(第五透镜L5)和镜筒10在垂直于光轴A的方向上的位置关系。
光圈20设置于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体L50之间。此时,环形的光圈20被夹持在第四透镜L4的第四透镜下表面L4B和第五透镜体L50的物体侧凸部L50A之间。
第6透镜L6是其物体侧的面L6R1为凹曲面、其像侧的面L6R2为凹曲面的负透镜。第7透镜L7是外径比第6透镜L6小、其物体侧的面L7R1为凸曲面、其像侧的面L7R2为凸曲面的正透镜。另外,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被设定为,通过使相对的透镜面嵌合并由薄的粘接剂层接合,构成位于最靠像侧处的接合透镜(像侧透镜)L60。即,实质上成为最靠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透镜形成为,第六透镜L6的像侧的透镜面L6R2与第七透镜L7的物体侧的透镜面L7R1嵌合并接合的接合透镜L60。
在接合透镜L60(第六透镜L6)的物体侧(图中的上侧),在透镜面L6R1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五透镜体L50的像侧凸部L50B抵接的平面即接合透镜上表面L6A。另外,在接合透镜L60(第六透镜L6)的像侧(图中下侧),在比透镜面L7R2靠外侧处设置有作为与光轴A垂直的平面的接合透镜下表面L6B。接合透镜下表面L6B与第二载置部(载置面)12抵接。另外,在接合透镜下表面L6B中的比第二载置部12靠内侧处,设有朝向物体侧呈凹形状的台阶部(卡合结构)L6C。与此对应,在第7透镜L7上设有向物体侧呈凸形状的台阶部(卡合结构)L7A,台阶部L6C与台阶部L7A卡合。即,在接合透镜L60中,通过在第六透镜L6的透镜面L6R2、台阶部L6C与第七透镜L7的透镜面L7R1、台阶部L7A分别嵌合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来确定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在光轴A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关系。
另外,构成接合透镜L60(第六透镜L6)的最外周的面即第六透镜外周面L6D与第二收纳部10B的内周面(准确地说是所述透镜固定用肋10B1)抵接。第六透镜外周面L6D形成为绕光轴A的内径朝向像侧逐渐变小的大致圆锥面形状。因此,接合透镜L60在沿着光轴A的方向上的位置在像侧被镜筒10(第二载置部12)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五透镜体L50(像侧凸部L50B)在像侧与接合透镜L60卡止,所以第五透镜体L50在沿着光轴A的方向上的位置在像侧经由接合透镜L60被第二载置部12(镜筒10)限制。由于第四透镜L4的第四透镜下表面L4B与第五透镜体L50(透镜保持件51)的物体侧凸部L50A抵接,因此第四透镜L4在沿着光轴A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置也在像侧被第二载置部12限制,结果,第二透镜L2~第四透镜L4、透镜保持件51、接合透镜L60在沿着光轴A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置在像侧被第二载置部12限制。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第二透镜L2的光轴A方向的物体侧的位置通过第二透镜上表面L2A与设置在镜筒10侧的第二透镜卡止部14卡止而确定。因此,其结果是,根据上述的结构,第二透镜L2~第四透镜L4、透镜保持件51、接合透镜L60在沿着光轴A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置确定。
另外,如图1、图3所示,在镜筒10中的最靠像侧安装有板状的光学滤光器22。光学滤光器22通过光学滤光器卡止部15固定在镜筒10上,该光学滤光器卡止部15具有与上述第一透镜卡止部13、第二透镜卡止部14同样的形态,但以与它们反向地朝向像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第五透镜体L50中的透镜保持件51在镜筒10中的位置或者透镜保持件51与其它透镜之间的位置关系被高精度地确定,并且第五透镜L5相对于透镜保持件51的位置关系被高精度地确定,则所有透镜之间的位置关系被高精度地确定。在该透镜保持件50中,透镜保持件51相对于镜筒10的位置关系和将第五透镜L5安装在透镜保持件51上时的位置关系尤其被高精度地控制。这一点将在以下进行说明。以下,将光轴A方向的物体侧设为上侧,将像侧设为下侧。
图4是第五透镜体L50的从上侧(a)、下侧(b)观察的立体图,图5是透镜保持件51单体(未安装第五透镜L5)的从上侧观察的立体图。另外,图6是透镜保持件51的俯视图(a)、仰视图(b)。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后述的粘接剂层的记载。第五透镜L5被压入并固定于透镜保持件51。此时,设定为在第五透镜L5和透镜保持件51之间也形成狭窄的空隙,通过在该空隙中导入固化前的粘接剂并固化,将两者之间固定。采用能够容易且再现性良好地进行这样的固定的构造。在此,如上所述,第五透镜L5是玻璃制的,与此相对,透镜保持件51是树脂材料制的,因此成型加工容易。因此,用于进行这种固定的各种结构主要形成在透镜保持件51侧,第五透镜L5形成为主要具有光学功能的比较简单的形状。
在图4的(a)、图5、图6的(a)中,如上所述,在透镜保持件51的上侧,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在八个部位设置有物体侧凸部L50A,该物体侧凸部L50A局部地朝向上侧突出并与第四透镜L4的第四透镜下表面L4B抵接。另外,在图4的(b)、图6的(b)中,在透镜保持件51的下侧,局部地朝向下侧突出的像侧凸部L50B在径向上的不同位置各设置三个。其中,径向上的外侧的三个像侧凸部L50B在图1中与接合透镜L60的接合透镜上表面L6A抵接,由此确定第五透镜L5和接合透镜L60在光轴A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另外,内侧的三个像侧凸部L50B在将第五透镜L5从物体侧组装于透镜保持件51时,作为将透镜保持件151固定于载物台时的脚部使用。
如图5所示,在该透镜保持件51上形成有透镜收纳孔51A,该透镜收纳孔51A被设置成沿光轴A贯穿该透镜保持件51并收纳第五透镜L5。第五透镜L5通过与构成透镜收纳孔51A且和光轴A大致平行的内表面抵接而确定相对于透镜保持件51的径向的位置关系。与上述镜筒10中的透镜固定用肋10B1同样地,在该透镜保持件51中,也设定为实际上在透镜收纳孔51A的内表面与第五透镜L5抵接的部分是局部的,以使图6中在周方向上等间隔(相位差120°)地设置在三个部位的抵接面51B与第五透镜L5的外周面抵接的方式,从上侧压入透镜收纳孔51A。抵接面51B的法线为从光轴A观察的径向。另一方面,在透镜收纳孔51A的内表面中的抵接面51B以外的部位,在第五透镜L5与透镜保持件51之间形成空隙,通过该空隙内的粘接剂,能够将第五透镜L5与透镜保持件51之间机械地固定。
在图4的(a)、图5中,在透镜收纳孔51A的周围,在透镜保持件51的物体侧(图中上侧)的表面,以与透镜收纳孔51A连结的方式在周向上等间隔(相位差60°)地形成有六个朝向像侧下挖的槽即粘接剂收纳槽51C。粘接剂收纳槽51C在周向上形成在未设置抵接面51B的部位,如后所述,通过向粘接剂收纳槽51C内投入固化前的粘接剂,能够向上述那样的空隙内导入该粘接剂。
在图1中的比光轴A靠左侧处,示出了第五透镜体L50的外周面与镜筒10(透镜固定用肋10B1)抵接、且透镜保持件51的抵接面51B与第五透镜L5的外周面抵接的部位的剖面。图7的(a)、(b)是在图1中的剖面的部位示出将第五透镜L5安装于透镜保持件51(透镜收纳孔51A内)时的状况的图,该剖面为图6的(a)中的B-B方向的剖面。
在此,如图7的(a)所示,第五透镜L5从上侧插入透镜收纳孔51A,如图7的(b)所示,第五透镜L5的外周以与图中左侧的抵接面51B抵接的状态被固定。在图7中,仅示出了与一个抵接面51B相关的部分,但实际上该状况在所有三个抵接面51B中都相同,由此第五透镜L5相对于透镜保持件51被固定。
在图7的(b)中,也示出了相对于该状态下的镜筒10的位置关系。在该情况下,第五透镜L5相对于镜筒10在径向上的位置关系的精度由该图中的第五透镜体L50的外周面L50C与镜筒10(透镜固定用肋10B1)抵接的部位(外侧抵接部S1)和透镜保持件51的抵接面51B与第五透镜L5的外周面抵接的部位(内侧抵接部S2)的位置关系的精度确定。
因此,要求高精度地确定透镜保持件51的外周面L50C与抵接面51B之间的位置关系。透镜保持件51通过使用了模框(模具)的树脂成型来制造时,在该制造方法中,能够使用提高这些精度的方法,以下对该方法进行说明。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该制造工序的工序剖视图。在此,仅记载了与图7中的透镜保持件51的左侧区域对应的部分。如图8的(a)所示,组合使用两个模具(模具100A、100B),如图8的(b)所示,在它们之间形成的空洞110的形状与上述透镜保持件51的形状对应。在下侧的模具100A上形成有用于使流动状态的树脂材料流入该空腔110内的浇口101。然后,如图8的(c)所示,通过从浇口101使树脂材料流入并固化,在空洞110中形成固态物120。另外,在此,为了使透镜保持件51的形状与图7中的形状相同而在下侧设置浇口101,但实际上,图8所示的方式中的上下方向被适当设定,以使树脂成型无空隙且高精度地进行。
然后,如图8的(d)所示,如果将模具100B从模具100A分离,则能够取出固态物120。如图8的(e)所示,该固态物120具备将具有上述透镜保持件51的形状的部分和与浇口101对应的部分结合的形状。如果将该固态物120中的与浇口101对应的部分切断而除去,则如图8的(f)所示,能够得到透镜保持件51。
在此,如图8的(c)所示,上述外周面L50C和抵接面51B均由模具100B形成。因此,外周面L50C与抵接面51B的位置关系的精度仅由模具100B的形状精度确定。与此相对,在外周面L50C、抵接面51B分别由不同的模具形成的情况下,该精度不仅依赖于各模具的形状精度,还依赖于两者的组合的位置精度,因此不容易稳定地提高该精度。即,通过这样由共用的模具形成外周面L50C和抵接面51B,能够高精度地确定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另外,在图8的(c)中,在与空洞110相邻且模具100A、100B抵接的区域X1、X2,树脂材料有时会进入这些微小的间隙中,由于该树脂材料硬化,如图8的(e)、(f)所示,毛刺J有时会残留在固态物120上,进而残留在透镜保持件51上。在这种情况下,毛刺J形成在固态物120和透镜保持件51的表面上的与模具100A和模具100B之间的边界对应的线(分型线(分割线)PL)上。如果在压入第五透镜L5时在第五透镜L5的外周面和抵接面51B之间存在这样的毛刺J,则会对第五透镜L5和透镜保持件51的径向上的位置精度产生不良影响。
在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了这样在透镜保持件51上存在毛刺J的情况下压入第五透镜L5时的形态。在图8的情况下,由于与抵接面51B对应的部位设置在上侧的模具100B上,因此毛刺J形成在抵接面51B的下侧。图9的(a)示意性地示出该情况下的状况,由于第五透镜L5从上侧被压入透镜收纳孔51A,因此在压入时毛刺J进入第五透镜L5的外周面与抵接面51B之间的情况得以抑制,毛刺J对第五透镜L5相对于透镜保持件51的径向上的位置精度带来的不良影响得以抑制。
与此相对,在与抵接面51B对应的部位设置于下侧的模具100A的情况下,分型线PL、毛刺J形成于抵接面51B的上侧。图9的(b)示意性地示出该情况下的状况,由于第五透镜L5从上侧压入透镜收纳孔51A,因此,在压入时毛刺J容易进入第五透镜L5的外周面与抵接面51B之间。从该观点出发,图8所示的模具的结构也是有效的。
另外,如图8的(f)所示,在上述结构中,在透镜保持件51的外周面L50C的下侧也容易形成毛刺J。如上所述,由于第五透镜体L50从上侧安装于镜筒10,所以在该部分容易成为与图9的(b)相同的状况,该毛刺J容易进入透镜固定用肋10B1与外周面L50C之间。然而,如上所述,第五透镜体L50在镜筒10内的位置不仅通过第五透镜体(透镜保持件51)和透镜固定用肋10B1直接抵接来确定,还能够通过与在第五透镜体L50的上下相邻的第四透镜L4、接合透镜L60之间的位置关系来确定。因此,形成在外周面L50C上的毛刺J对第五透镜体L50相对于镜筒10的径向位置精度的不良影响与毛刺J存在于上述抵接面51B的上侧的情况相比较小。
因此,通过使用利用图8所示的模具制造的透镜保持件51,能够提高第五透镜L5在镜筒10内的位置精度。在该情况下,该透镜保持件51的分型线PL在透镜收纳孔51A的内侧存在于抵接面51B的下侧,并且在比分型线PL靠上侧的区域(由模具100B成型的区域)中包括抵接面51B和外周面L50C。因此,该透镜保持件51以分型线PL为边界,在上下方向上被划分为:同时包括抵接面51B和外周面L50C的第一部分;以及同时不包括抵接面51B和外周面L50C的第二部分。
另外,在图8的(b)、(c)中,示出了外周面L50C和抵接面51B所在的部位的剖面,而为了提高它们之间的位置精度,优选在该图所示的范围内树脂的流动状态良好且均匀。因此,优选使浇口101与外周面L50C、抵接面51B之间的距离近。如上所述,由于抵接面51B在周向上形成有三个,因此优选与抵接面51B对应地在模具100A中也分散设置三个浇口101。由此,在与所有的抵接面51B对应的区域中,能够提高外周面L50C与抵接面51B的位置关系的精度,并且能够降低毛刺J的不良影响。
在使用这样的模具的情况下,如图4的(b)、图6的(b)所示,在透镜保持件51的下表面侧,与该浇口101对应的浇口痕迹G在周向上形成在与抵接面51B相同的部位(三个部位)。另外,浇口痕迹G的周围,以不对与接合透镜L60之间的位置关系造成不良影响的方式,设置成比像侧凸部L50B更向上侧充分地下挖的浇口周围凹部51E。即,通过这样在周向上等间隔地与抵接面51B对应地设置浇口101,能够尤其高精度地维持外周面L50C与抵接面51B的位置关系。
另外,如图6所示,上述透镜保持件51的从光轴A方向观察的外形为圆形。与此相对,例如在日本特开2021-56385号公报中也记载了类似结构的透镜单元、第五透镜体,但在该情况下使用的第五透镜体(透镜保持件)的外形不是圆形,而是圆周的一部分被除去的D切割形状。该情况下的制造方法中的与图8的(c)对应的图是图10的(a)。在该情况下使用的下侧的模具200A中不设置浇口,在上侧的模具200B中,通过在图中左侧形成用于从水平方向将树脂材料导入到空洞中的浇口201来形成固态物220。图10的(b)对应于透镜保持件整体地在俯视下示意性示出该情况的状况。图10的(a)是图10的(b)中的E-E方向的剖面。
在这种情况下,浇口201存在于固态物120的周向上的一部分,浇口痕迹形成于透镜保持件的外周部。外周部的具有浇口痕迹的部分不能作为与镜筒(透镜固定用肋)抵接的部分使用,因此,与此对应的圆弧部分被除去而成为D切割形状。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为了提高透镜保持件的形状精度,优选分散设置多个浇口,但为此,例如在图10中,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浇口201,这样应除去的部分增多,因此,对于将外周部用于定位的透镜保持件,难以适用。即,如图8所示,通过不是在横侧而是在下侧设置多个浇口,能够提高透镜保持件51的形状精度,并且能够在使透镜保持件51的外形为圆形的状态下使用,能够高精度地维持透镜保持件相对于镜筒10的径向的位置关系。
接着,对将第五透镜L5压入透镜保持件51后的固定进行说明。如上所述,为此使用粘接剂,为此使用图4的(a)、图5中的粘接剂收纳槽51C。图11是用于说明该工序的工序剖视图,该剖面对应于图6的(a)中的C-C方向的剖面,是与图7在光轴A周围相差90°的部位的剖面,在此,粘接剂收纳槽51C在左右的任一方都存在。
图11的(a)示出第五透镜L5刚被压入透镜保持件51后的状态。由于在周向上设置有粘接剂收纳槽51C的部位与设置有抵接面51B的部位不同,因此,这里在第五透镜L5与透镜收纳孔51A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隙,但如上所述,实际上抵接面51B与第五透镜L5的外周面抵接,因此第五透镜L5相对于透镜保持件51被固定。
在该状态下,如果将固化前的粘接剂投入到粘接剂收纳槽51C中,则如图11的(b)所示,能够包含上述空隙地形成粘接剂层S,在粘接剂固化后能够使第五透镜L5与透镜保持件51牢固地接合。此时,通过使用这样的局部的凹部即粘接剂收纳槽51C,也能够抑制固化前的粘接剂附着于作为第五透镜L5的透镜面的L5R1、L5R2。
在图11的(a)中,粘接剂收纳槽51C比其周围更向下侧下挖地形成,而在粘接剂收纳槽51C的底面,形成有朝向光轴A侧(第五透镜L5所在侧)进一步下挖的粘接剂收纳槽阶梯部(阶梯部)51C1。由此,使粘接剂流入上述空隙变得更容易。
另外,在上述那样的透镜保持件51的构造中,例如,透镜收纳孔51A的内表面侧的抵接面51B、粘接剂收纳槽51C以外的部位的构造可以适当设定。例如,在图5、图6的(a)中,在构成透镜收纳孔51A的内表面设置有三个抵接面51B、六个粘接剂收纳槽51C,但该内表面的未设置抵接面51B、粘接剂收纳槽51C中的任一个的部位(三个中间部分51F)的形状只要不妨碍第五透镜L5的安装,就可以适当设定。例如,也可以使中间部分51F朝向上侧局部地变厚,并且以在光轴A方向的周围由三个中间部分51F构成的空洞的内径从下侧朝向上侧变大的方式,使中间部分51F的剖面形状为锥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该中间部分51F作为将第五透镜L5压入透镜保持件51时的引导件。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第五透镜L5从物体(上)侧组装到透镜保持件51的透镜收纳孔51A中,与此对应,透镜保持件51的抵接面51B和外周面L50C位于比分型线PL更靠物体(上)侧处。然而,很明显,它们的上下关系也可以全部相反。另外,如果不存在图9中的毛刺J,则也可以是,如图9的(b)所示,从上侧装入第五透镜L5,且抵接面51B和外周面L50C位于比分型线PL靠下侧处。
另外,在即使没有粘接剂收纳槽阶梯部51C1或粘接剂收纳槽51C,也能够用粘接剂将玻璃透镜牢固地固定在透镜保持件上的情况下,不需要粘接剂收纳槽阶梯部51C1或粘接剂收纳槽51C。或者,在上述的例子中,它们设置在装入玻璃透镜的一侧(上侧),但也可以将它们设置在下侧。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特征)
将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简单地总结如下。
(1)该透镜单元1具备:沿光轴A方向配置的多个透镜(L1~L7);以及在从光轴A观察的外侧保持多个透镜的镜筒10。透镜中的一个是玻璃制的玻璃透镜L5,玻璃透镜L5的从光轴A观察的外侧被树脂材料制的透镜保持件51支撑,透镜保持件51固定在形成于镜筒10的空洞即透镜收纳部10B中,由此,玻璃透镜L5相对于镜筒10被固定。透镜保持件51具备:透镜收纳孔51A,其在沿着光轴A方向的方向上收纳玻璃透镜L5;抵接面51B,其在透镜收纳孔51A的内表面侧,以与玻璃透镜L5的外周抵接而使玻璃透镜L5相对于透镜收纳孔51A固定的方式,在绕光轴A的周向上形成于三个部位以上;以及外周面L50C,在向镜筒10固定时,上述外周面L50C与透镜收纳部10B的内表面抵接而将透镜保持件51固定于透镜收纳部10B。透镜保持件51具备如下结构:在光轴A方向上,包括抵接面51B及外周面L50C的第一部分和同时不包括抵接面51B、外周面L50C的第二部分由分割线PL划分,上述分割线PL与对透镜保持件51进行成型时的两个模具(100A、100B)的边界部分对应。
在该结构中,透镜保持件51中的尤其是抵接面51B与外周面L50C的位置关系的精度由仅一方的模具100B的形状精度确定。因此,能够尤其使绕光轴A的径向上的镜筒10与玻璃透镜L5之间的经由透镜保持件51的位置关系的精度变高。
(2)另外,在透镜保持件51的沿着光轴A方向的一侧即像(Im)侧,在周向上设置有抵接面51B的部位各自的比抵接面51B更靠从光轴A观察的径向外侧处,形成有浇口周围凹部51E,该浇口周围凹部51E是透镜保持件的像(Im)侧的面局部地朝向另一侧即物体(Ob)侧下挖而成的,在浇口周围凹部51E中,形成有与对透镜保持件进行成型51时的浇口101对应的浇口痕迹G。
在该结构中,在对透镜保持件51进行成型时,能够使浇口101和抵接面51B对应地接近设置。由此,能够使成型时的抵接面51B和与其接近的外周面L50C之间的树脂材料的流动状态均匀,因此能够尤其提高抵接面51B和外周面L50C之间的透镜保持件51的形状、尺寸的精度。
(3)在透镜保持件51的沿着光轴A方向的物体(Ob)侧,在周向上未设置抵接面51B的部位,透镜保持件51的物体(Ob)侧的面局部地朝向像(Im)侧下挖而成的粘接剂收纳槽51C形成为与透镜收纳孔51A连结。
在该结构中,能够容易地使固化前的粘接剂从粘接剂收纳槽51C流入到透镜收纳孔51A的内表面与玻璃透镜L5的外周之间的空隙中,由此,容易利用粘接剂将玻璃透镜L5牢固地固定于透镜保持件51。
(4)在粘接剂收纳槽51C的底面,形成有底面朝向透镜收纳孔51A进一步下挖而成的阶梯部51C1。
由此,尤其容易使固化前的粘接剂流入上述空隙中。另外,容易抑制粘接剂附着于玻璃透镜L5的透镜面。
(5)抵接面51B及浇口痕迹G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各抵接面51B所在的部位同等地实现使成型时的抵接面51B和与其相邻的外周面L50C之间的树脂材料的流动状态均匀的状态。因此,能够提高透镜保持件51整体的形状精度。此时,浇口痕迹G在透镜保持件51相对于镜筒10固定时也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6)在该透镜单元1的制造方法中,将玻璃透镜L5沿着光轴A从透镜保持件51的设置有第一部分的一侧朝向设置有第二部分的一侧压入透镜收纳孔51A,从而安装于透镜保持件51。
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形成在分割线PL上的毛刺J形成在比抵接面51B更靠与组装玻璃透镜L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像(Im)侧处,因此,在固定玻璃透镜L5时能够抑制该毛刺J带来不良影响。另外,即使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所在侧以及玻璃透镜L5压入的方向翻转,也是同样的。
(7)在该透镜单元1的制造方法中,在透镜收纳孔51A的内表面侧,除了抵接面51B以外,玻璃透镜L5与透镜保持件51设为非接触,在玻璃透镜L5压入透镜收纳孔51A后,向粘接剂收纳槽51C给予粘接剂。
在该结构中,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进行使用粘接剂收纳槽51C或进而使用阶梯部51C1将玻璃透镜L5固定于透镜保持件51的作业。
另外,透镜系统中的上述玻璃透镜(玻璃透镜体)或与其相邻的其他透镜以外的透镜的数量、构成是任意的。
以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为基础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该实施方式是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些各构成要素的组合等可以有各种变形例,并且这样的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具备:
沿光轴方向配置的多个透镜;以及
在从所述光轴观察的外侧保持多个所述透镜的镜筒,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中的一个是玻璃制的玻璃透镜,
通过该玻璃透镜的从所述光轴观察的外侧支撑于树脂材料制的透镜保持件,且该透镜保持件固定于作为形成于所述镜筒的空洞的透镜收纳部,所述玻璃透镜相对于所述镜筒固定,
所述透镜保持件具备:
透镜收纳孔,所述透镜收纳孔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上收纳所述玻璃透镜;
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在所述透镜收纳孔的内表面侧,以与所述玻璃透镜的外周抵接而使所述玻璃透镜相对于所述透镜收纳孔固定的方式,在绕所述光轴的周向上形成于三个部位以上;以及
外周面,在向所述镜筒固定时,所述外周面与所述透镜收纳部的内表面抵接而将所述透镜保持件固定于所述透镜收纳部,
所述透镜保持件具备如下结构: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包括所述抵接面及所述外周面的第一部分和同时不包括所述抵接面、所述外周面的第二部分由分割线划分,所述分割线与对所述透镜保持件进行成型时的两个模具的边界部分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保持件的沿着所述光轴方向的一侧,
在所述周方向上设有所述抵接面的部位各自的比所述抵接面更靠从所述光轴观察的径向外侧处,形成有浇口周围凹部,该浇口周围凹部是所述透镜保持件的所述一侧的面局部地朝向另一侧下挖而成的,在该浇口周围凹部中,形成有与对所述透镜保持件进行成型时的浇口对应的浇口痕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保持件的沿着所述光轴方向的所述另一侧,
在所述周向上未设置所述抵接面的部位,以与所述透镜收纳孔连结的方式形成有粘接剂收纳槽,该粘接剂收纳槽是所述透镜保持件的所述另一侧的面局部地朝向一侧下挖而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粘接剂收纳槽的底面,形成有该底面朝向所述透镜收纳孔进一步下挖而成的阶梯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面及所述浇口痕迹在所述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
6.一种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将所述玻璃透镜沿着所述光轴从所述透镜保持件的设有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朝向设有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压入到所述透镜收纳孔中,从而将所述玻璃透镜安装于所述透镜保持件。
7.一种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透镜收纳孔的内表面侧,除了所述抵接面以外,所述玻璃透镜与所述透镜保持件设为非接触,
在所述玻璃透镜压入所述透镜收纳孔后,向所述粘接剂收纳槽给予粘接剂。
CN202311200533.XA 2022-09-30 2023-09-18 透镜单元、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78059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57731A JP2024051518A (ja) 2022-09-30 2022-09-30 レンズユニット、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22-157731 2022-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05994A true CN117805994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24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00533.XA Pending CN117805994A (zh) 2022-09-30 2023-09-18 透镜单元、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51518A (zh)
CN (1) CN11780599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51518A (ja) 2024-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3523B (zh) 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95851B (zh) 透镜单元
US6710945B1 (en) Injection molded lens-barrel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lens-barrel and mount assemblies
US9632277B2 (en) Image pickup lens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975941B (zh) 镜头单元及模具的制造方法
JP4789564B2 (ja) レンズブロック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治具
US20210302805A1 (en) Lens unit
US20190004274A1 (en) Lens unit
JP2012083439A (ja) 光学装置、撮像装置、及び当該光学装置に備わるレンズ同士の調芯及び固定方法
CN110320629B (zh) 透镜单元
TW201228812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maging lens unit
CN111722344B (zh) 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JP2002148501A (ja) ホルダ付きモールドレンズ
CN110320630B (zh) 透镜单元
CN117805994A (zh) 透镜单元、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JP5637215B2 (ja)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21005019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CN110858021B (zh) 透镜单元
JP7359625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7201543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597575B (zh) 透镜单元
JP2020154121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US20170023776A1 (en) Wafer level lens system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19203906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24060827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