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1451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1451A
CN110861451A CN201910772990.3A CN201910772990A CN110861451A CN 110861451 A CN110861451 A CN 110861451A CN 201910772990 A CN201910772990 A CN 201910772990A CN 110861451 A CN110861451 A CN 110861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bead
ratio
height
ap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729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1451B (zh
Inventor
森一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61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14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14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14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4Bead cores
    • B60C15/05Bead cores multiple, i.e. with two or more cores in each b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2Protection against exterior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Abstract

提供耐久性及耐切割性优异的充气轮胎(2)。轮胎(2)在其侧面具有侧护部(50)。该轮胎(2)满足算式(1)、(2),R2>R1 (1);R2>R3 (2)在上述算式(1)中,R1表示侧面中的、侧护部(50)的半径方向内侧端的位置与轮胎(2)的高度的70%的位置之间的区域中的陆地部所占的比率。在上述算式(1)、(2)中,R2表示侧面中的、轮胎(2)的高度的70%的位置与轮胎(2)的高度的85%的位置之间的区域中的陆地部所占的比率。在上述算式(2)中,R3表示侧面中的、轮胎(2)的高度的85%的位置与轮胎(2)的高度的97%的位置之间的区域中的陆地部所占的比率。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的侧护部的改进。
背景技术
安装于四轮驱动车、卡车等的轮胎频繁地在差路行驶。对该轮胎要求耐切割性。采用了帘布的张数较多的胎体的轮胎耐切割性优异。另一方面,该轮胎的质量较大。该轮胎低燃料消耗性能较差。对于利用较多的帘布的张数来提高耐切割性是有限的。
胎壁的厚度较大的轮胎耐切割性优异。另一方面,该轮胎的质量较大。该轮胎低燃料消耗性能较差。对于利用厚度来提高耐切割性是有限的。
在安装于轮辋的轮胎中,胎圈的附近部分与轮辋嵌合。在车辆行驶时,对该胎圈附近施加较大的载荷。希望该胎圈的附近部分的耐久性提高。特别是在安装于四轮驱动车、轻型卡车等的轮胎中,提高耐久性是当务之急。
在日本特开2015-160490公报中,提出了采用具有内侧三角胶和外侧三角胶的胎圈的轮胎。在该轮胎中,胎体被内侧三角胶和外侧三角胶夹住。在该轮胎中,在受到载荷时变形集中的部位与胎体不一致。该轮胎耐久性优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0490公报。
发明内容
即使是采用了具有内侧三角胶和外侧三角胶的胎圈的轮胎,耐切割性也不充分。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久性和耐切割性优异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一对胎侧部、一对胎圈以及胎体。该轮胎在其侧面还具备至少一部分从该轮胎的轮廓突出并形成陆地部的侧护部。各个胎圈具有胎圈芯、从该胎圈芯朝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第一三角胶、以及位于比该第一三角胶靠轴向外侧的第二三角胶。胎体沿着胎面和胎侧部的内侧而架设在一方的胎圈与另一方的胎圈之间。胎体被第一三角胶与所述第二三角胶夹住。该轮胎满足下述算式(1)、(2)。
R2>R1(1)
R2>R3(2)
在该算式(1)中,R1表示侧面中的、侧护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端的位置与轮胎的高度的70%的位置之间的区域中的陆地部所占的比率。在上述算式(1)、(2)中,R2表示侧面中的、轮胎的高度的70%的位置与轮胎的高度的85%的位置之间的区域中的陆地部所占的比率。在该算式(2)中,R3表示侧面中的、轮胎的高度的85%的位置与轮胎的高度的97%的位置之间的区域中的陆地部所占的比率。
优选为,侧护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端的位置与轮胎的高度的55%的位置相同,或者比该位置靠半径方向外侧。
优选为,侧护部的半径方向外侧端的位置与轮胎的高度的97%的位置相同,或者比该位置靠半径方向内侧。
优选为,比率R2为60%以上。优选为,比率R3小于比率R1。
优选为,侧护部由多个槽分为多个部件。优选为,槽在周向上的最大宽度部分的中心角为隔着该槽存在的两个部件的俯仰角的20%以上且40%以下。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由于具有第一三角胶和第二三角胶,因此耐久性优异。对该轮胎不需要过量的胎体帘布张数,也不需要过量的胎壁的厚度。该轮胎由于具有满足上述算式(1)、(2)的侧护部,因此即使在胎体帘布张数及胎壁厚度不过量的情况下,耐切割性也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轮胎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轮胎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面的展开图。
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剖面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说明:2…充气轮胎;4…胎面;6…胎侧部;8…边口胶;10…胎圈;12…胎体;14…带束;16…束带;18…端束带;20…内衬;22…胎圈包布;24…橡胶带;32…胎圈芯;34…第一三角胶;36…第二三角胶;38…第一帘布;40…第二帘布;50…侧护部;52…部件;54…槽;56…凹陷部;58…陆地部;60…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并且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图1及2中示出充气轮胎2。在图1中,上下方向为轮胎2的半径方向,左右方向为轮胎2的轴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为轮胎2的周向。在图1中单点划线CL表示轮胎2的赤道面。该轮胎2的形状除胎面花纹以外,相对于赤道面对称。在图1中,实线BBL为胎圈基线。胎圈基线是规定供轮胎2安装的轮辋(未图示)的轮辋直径(参照JATMA)的线。该胎圈基线沿轴向延伸。在图1中,用箭头H示出的是轮胎2距胎圈基线BBL的高度。
该轮胎2具有:胎面4、一对胎侧部6、一对边口胶8、一对胎圈10、胎体12、带束14、束带16、一对端束带18、内衬20、一对胎圈包布22以及一对橡胶带24。该轮胎2为无内胎式轮胎。该轮胎2安装于小型载货卡车。
胎面4向半径方向外侧呈突出的形状。胎面4形成与路面接地的胎面。在胎面4刻有槽26。通过该槽26形成有胎面花纹。胎面4具有基底层28和胎冠顶层30。胎冠顶层30位于基底层28的半径方向外侧。胎冠顶层30层叠于基底层28。基底层28由粘接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胎冠顶层30由耐磨损性、耐热性以及抓地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
各个胎侧部6从胎面4的端部向半径方向大致内侧延伸。该胎侧部6由耐切割性以及耐候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该胎侧部6防止胎体12的损伤。
各个边口胶8位于胎侧部6的半径方向大致内侧。该边口胶8与胎侧部6的半径方向内侧端接合。边口胶8从胎侧部6的内侧端向半径方向大致内侧延伸。边口胶8在轴向上位于比胎圈10以及胎体12靠外侧。边口胶8由耐磨损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边口胶8与轮辋的凸缘抵接。
各个胎圈10位于比边口胶8靠轴向内侧。如图2所示,胎圈10具备胎圈芯32、第一三角胶34以及第二三角胶36。胎圈芯32为环状,包含卷绕的非伸缩性胎圈线。胎圈线的典型的材质是钢。
第一三角胶34从胎圈芯32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第一三角胶34朝半径方向外侧前端变细。第一三角胶34由高硬度的交联橡胶构成。第一三角胶34的复弹性模量优选为60MPa以上。复弹性模量为60MPa以上的第一三角胶34有助于胎圈10的刚性。该轮胎2耐久性优异。从该观点出发,复弹性模量特别优选为63MPa以上。复弹性模量优选为70MPa以下。复弹性模量为70MPa以下的第一三角胶34能够抑制轮胎2的纵向弹簧常数。在该轮胎2中维持良好的乘坐舒适性。从该观点出发,复弹性模量特别优选为67MPa以下。
第二三角胶36在轴向上位于比第一三角胶34靠外侧的位置。第二三角胶36在轴向上位于边口胶8与胎体12之间。第二三角胶36朝半径方向外侧前端变细。第二三角胶36朝半径方向内侧也前端变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三角胶36的外侧端在半径方向上位于比第一三角胶34的外侧端靠外侧的位置。第二三角胶36由高硬度的交联橡胶构成。第二三角胶36的复弹性模量优选为60MPa以上。复弹性模量为60MPa以上的第二三角胶36有助于胎圈10的刚性。该轮胎2耐久性优异。从该观点出发,复弹性模量特别优选为63MPa以上。复弹性模量优选为70MPa以下。复弹性模量为70MPa以下的第二三角胶36能够抑制轮胎2的纵向弹簧常数。在该轮胎2中,维持了良好的乘坐舒适性。从该观点出发,复弹性模量特别优选为67MPa以下。
第一三角胶34、第二三角胶36以及橡胶带24的复弹性模量按照“JISK 6394”的规定来测定。测定条件如下。
粘弹性光谱仪:岩本制作所的“VESF-3”
初期变形:10%
动变形:±1%
频率:10Hz
变形模式:拉伸
测定温度:70℃
胎体12由第一帘布38和第二帘布40构成。第一帘布38和第二帘布40架设在两侧的胎圈10之间,并沿着胎面4和胎侧部6。第一帘布38绕胎圈芯32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通过该折返,在第一帘布38形成有主部42和折返部44。第二帘布40绕胎圈芯32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通过该折返,在第二帘布40形成有主部46和折返部48。第一帘布38的折返部44的端部在半径方向上位于比第二帘布40的折返部的端部靠外侧。从图2可以看出,在第一三角胶34与第二三角胶36之间存在有胎体12。换言之,胎体12被第一三角胶34与第二三角胶36夹住。在本实施方式中,折返部44以及折返部48被第一三角胶34与第二三角胶36夹住。
各个胎体帘布由排列的多个帘线和贴胶构成。各个帘线相对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的绝对值为75°到90°。换言之,该胎体12具有子午线构造。帘线由有机纤维构成。作为优选的有机纤维例示出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人造丝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以及芳族聚酰胺纤维。胎体12可以由一张帘布形成。胎体12也可以由三张以上帘布形成。胎体帘布的优选张数为一张或者两张。具有由一张或者两张帘布构成的胎体12的轮胎2轻质。该轮胎2低燃料消耗性能优异。从耐切割性和低燃料消耗性能的观点出发,理想的胎体帘布的张数为2。
带束14位于胎面4的半径方向内侧。带束14与胎体12层叠。带束14对胎体12进行加强。带束14由内侧层47和外侧层49构成。从图1可以看出,在轴向上,内侧层47的宽度比外侧层49的宽度稍大。虽未图示,但内侧层47和外侧层49分别由排列的多个帘线和贴胶构成。各个帘线相对于赤道面倾斜。倾斜角度通常的绝对值为10°以上且35°以下。内侧层47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的倾斜方向与外侧层49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的倾斜方向相反。帘线的优选材质为钢。帘线也可以使用有机纤维。带束14的轴向宽度优选为轮胎2的最大宽度的0.7倍以上。带束14也可以具备3以上的层。
束带16位于带束14的半径方向外侧。在轴向上,束带16的宽度大于带束14的宽度。虽未图示,但该束带16由帘线和贴胶构成。帘线以螺旋状卷绕。该束带16具有所谓的无缝构造。帘线实质上沿周向延伸。帘线相对于周向的角度为5°以下。优选该角度为2°以下。利用该帘线对带束14进行束缚,因此抑制带束14的卷起。帘线由有机纤维构成。作为优选的有机纤维例示出尼龙纤维、聚酯纤维、人造丝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以及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带束14和束带16构成加强层。加强层对胎体12进行加强。也可以仅由带束14构成加强层。也可以仅由束带16构成加强层。
各个端束带18在带束14的半径方向外侧,并且位于带束14的端部附近。虽未图示,但该端束带18由帘线和贴胶构成。帘线以螺旋状卷绕。该束带16具有所谓的无缝构造。帘线实质上沿周向延伸。帘线相对于周向的角度为5°以下。优选该角度为2°以下。利用该帘线抑制带束14的端部,因此抑制带束14的卷起。帘线由有机纤维构成。作为优选的有机纤维例示出尼龙纤维、聚酯纤维、人造丝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以及芳族聚酰胺纤维。
内衬20位于胎体12的内侧。内衬20接合于胎体12的内表面。内衬20由空气遮蔽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内衬20的典型的基材橡胶为丁基橡胶或者卤化丁基橡胶。内衬20保持轮胎2的内压。
各个胎圈包布22位于胎圈10附近。从图1及2可以看出,胎圈包布22绕胎圈10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胎圈包布22的一端位于比胎体12靠轴向外侧。该一端在轴向上位于折返部与第二三角胶36之间。胎圈包布22的另一端位于比胎体12靠轴向内侧。该另一端在半径方向上位于比第一三角胶34的外侧端靠内侧。若将轮胎2装入轮辋,则该胎圈包布22与轮辋抵接。通过该抵接来保护胎圈10附近。在该实施方式中,胎圈包布22由布和浸渗于该布的橡胶构成。
各个橡胶带24在轴向上位于胎体12的两个主部42、46的外侧。橡胶带24从胎圈10沿着主部46向半径方向大致外侧延伸。橡胶带24的外侧端在半径方向上位于比边口胶8的外侧端靠外侧。橡胶带24的内侧端在轴向上位于主部46与第一三角胶34之间。橡胶带24由交联橡胶构成。橡胶带24不包含帘线。
橡胶带24的复弹性模量优选为60MPa以上。复弹性模量为60MPa以上的橡胶带24抑制胎圈10附近的局部的变形。从该观点出发,复弹性模量特别优选为63MPa以上。复弹性模量优选为70MPa以下。复弹性模量为70MPa以下的橡胶带24能够抑制轮胎2的纵向弹簧常数。在该轮胎2中维持良好的乘坐舒适性。从该观点出发,复弹性模量特别优选为67MPa以下。
图3是示出了图1的轮胎2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在图3中,从轮胎2的轴上的处于无限远的点观察轮胎2。在图3中用附图标记SL示出的是缝线。缝线SL对应于用于轮胎2的模制的分型线。
如图1以及图3所示的那样,该轮胎2在侧面具有侧护部50。侧面是指轮胎2的表面中的、从处于轮胎2的轴上的无限远的点观察的面。从图3可以看出,侧护部50为环状。该侧护部50有助于侧面的耐切割性。侧护部50由交联橡胶构成。从图1可以看出,侧护部50的一部分与胎面4为一体。侧护部50的另一部分与胎侧部6为一体。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面的展开图。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剖面的展开图。如图3~5所示,侧护部50具有多个部件52、多个槽54以及多个凹陷部56。部件52和槽54沿着周向交替地配置。因此,槽54的总数与部件52的总数相同。使一个凹陷部56的轴向两侧以及半径方向内侧被一个部件52包围。因此,凹陷部56的总数与部件52的总数相同。轮胎2也可以具备不具有槽54的侧护部50。轮胎2也可以具备不具有凹陷部56的侧护部50。
如图3所示,各个部件52以横跨缝线SL的方式存在。换言之,部件52的一部分位于比缝线SL靠半径方向外侧,部件52的其余部分位于比缝线SL靠半径方向内侧。
如图3所示,各个槽54以横跨缝线SL的方式存在。换言之,槽54的一部分位于比缝线SL靠半径方向外侧,槽54的其余部分位于比缝线SL靠半径方向内侧。
在图3~5中示出第一部件52a、第二部件52b、第三部件52c、第一槽54a、第二槽54b、第三槽54c、第一凹陷部56a、第二凹陷部56b以及第三凹陷部56c。在第一部件52a与第二部件52b之间存在有第二槽54b。第一部件52a与第二部件52b不连续。在第二部件52b与第三部件52c之间存在有第三槽54c。第二部件52b与第三部件52c不连续。同样地,遍布侧护部50的整周排列有不连续的多个部件52。该侧护部50由多个槽54分为多个部件52。一个侧面中的槽54的数量优选为12以上且60以下,特别优选为16以上且48以下。因此,一个侧面中的部件52的数量优选为12以上且60以下,特别优选为16以上且48以下。
如图1、4以及5所示,部件52从轮廓突出。换言之,侧护部50的一部分从轮胎2的轮廓突出。部件52具有陆地部58和壁60。另一方面,槽54的表面与轮廓一致。槽54的表面也可以从轮廓突出。在该情况下,槽54距轮廓的高度比部件52距轮廓的高度小。在本发明中,轮廓为轮胎2的外表面的外形。在其外表面具有突起、凹陷等凹凸的轮胎2中,假定为没有该凹凸的外形为轮廓。
在图3中用附图标记C1示出的是圆。为了方便,作为圆C1的一部分的圆弧在图3中示出。该圆C1经过部件52的半径方向内侧端62(侧护部50的半径方向内侧端)。该圆C1的中心与轮胎2的轴一致。
在图3中用附图标记C2示出的是另一个圆。为了方便,作为圆C2的一部分的圆弧在图3中示出。该圆C2经过其高度为轮胎2的高度H(也参照图1)的70%的位置。该圆C2的中心与轮胎2的轴一致。
在图3中用附图标记C3示出的是又一圆。为了方便,作为圆C3的一部分的圆弧在图3中示出。该圆C3经过其高度为轮胎2的高度H(也参照图1)的85%的位置。该圆C3的中心与轮胎2的轴一致。
在图3中用附图标记C4示出的是另一其他圆。为了方便,作为圆C4的一部分的圆弧在图3中示出。该圆C4经过其高度为轮胎2的高度H(也参照图1)的97%的位置。该圆C3的中心与轮胎2的轴一致。
在本发明中,比率R1通过下述的算式计算。
R1=(L1/S1)*100
在该算式中,S1表示侧面中的由圆C1与圆C2包围的第一区域Z1的面积,L1表示存在于该第一区域Z1的陆地部58的合计面积。面积S1以及L1是在从处于轮胎2的轴上的无限远的点观察侧面的状态下测定的。
在本发明中,比率R2通过下述的算式计算。
R2=(L2/S2)*100
在该算式中,S2表示侧面中的由圆C2与圆C3包围的第二区域Z2的面积,L2表示存在于该第二区域Z2的陆地部58的合计面积。面积S2和L2是在从处于轮胎2的轴上的无限远的点观察侧面的状态下测定的。
在本发明中,比率R3通过下述的算式计算。
R3=(L3/S3)*100
在该算式中,S3表示侧面中的由圆C3与圆C4包围的第三区域Z3的面积,L3表示存在于该第三区域Z3的陆地部58的合计面积。面积S3和L3是在从处于轮胎2的轴上的无限远的点观察侧面的状态下测定的。
该轮胎2满足下述算式(1)和(2)。
R2>R1 (1)
R2>R3 (2)
换言之,第二区域Z2中的陆地部58的比率R2比第一区域Z1中的陆地部58的比率R1大,并且比第三区域Z3中的陆地部58的比率R3大。
当轮胎2转动时,变形集中在第二区域Z2。在该第二区域Z2中的陆地部58的比率R2较大的轮胎2中,侧护部50能够大大有助于耐切割性。从耐切割性的观点出发,比率R2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特别优选为70%以上。从低燃料消耗性能以及乘坐舒适性的观点出发,比率R2优选为95%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特别优选为85%以下。
第一区域Z1的陆地部58的比率R1比第二区域Z2的陆地部58的比率R2小。因此,该轮胎2为轻质。该轮胎2低燃料消耗性能优异。从低燃料消耗性能的观点出发,比率R1优选为70%以下,特别优选为65%以下。从耐切割性的观点出发,比率R1优选为40%以上,特别优选为50%以上。
第三区域Z3的陆地部58的比率R3比第二区域Z2的陆地部58的比率R2小。因此,该轮胎2为轻质。此外该轮胎2的滚动阻力较小。该轮胎2低燃料消耗性能优异。从低燃料消耗性能的观点出发,比率R3优选为65%以下,特别优选为55%以下。从耐切割性的观点出发,比率R3优选为25%以上,特别优选为35%以上。
第三区域Z3接近胎面4。该第三区域Z3的比率R3优选为小于比率R2,且小于比率R1。该轮胎2的滚动阻力较小。该轮胎2低燃料消耗性能优异。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凹陷部56实现较小的比率R3。
比率R2与比率R1之差(R2-R1)优选为5%以上,特别优选为10%以上。差(R2-R1)优选为40%以下。
比率R2与比率R3之差(R2-R3)优选为10%以上,特别优选为15%以上。差(R2-R3)优选为45%以下。
比率R1与比率R3之差(R1-R3)优选为5%以上,特别优选为10%以上。差(R1-R3)优选为30%以下。
如前述那样,圆C1的位置是侧护部50的半径方向内侧端62的位置。优选从胎圈10基线至圆C1的高度与轮胎2的高度H的55%的位置相同,或者比该位置靠半径方向外侧。换言之,优选为在比轮胎2的高度H的55%的位置靠半径方向内侧不存在侧护部50。该轮胎2为轻质。因此该轮胎2低燃料消耗性能优异。
优选为,侧护部50的半径方向外侧端的位置与轮胎2的高度H的97%的位置相同,或者比该位置靠半径方向内侧。换言之,优选为在比轮胎2的高度H的97%的位置靠半径方向外侧不存在侧护部50。该轮胎2的滚动阻力较小。因此该轮胎2低燃料消耗性能优异。
在图3中用附图标记α示出的是槽54在周向上的最大宽度部分的中心角。在图3的例子中示出第二槽54b的中心角α。在图3中用附图标记β示出的是隔着该槽54存在的两个部件52的俯仰角。在图3的例子中,示出第一部件52a与第二部件52b的俯仰角β。中心角α相对于俯仰角β的比率优选为20%以上且40%以下。该比率为20%以上的轮胎2的滚动阻力较小。因此该轮胎2低燃料消耗性能优异。从低燃料消耗性能的观点出发,该比率特别优选为25%以上。该比率为40%以下的轮胎2耐切割性优异。从耐切割性的观点出发,该比率特别优选为35%以下。在角度α或者角度β非恒定的轮胎中,处于侧面的所有中心角的平均值为角度α,处于侧面的所有俯仰角的平均值为角度β。
在图4中用箭头T示出的是侧护部50的厚度。厚度T优选为1.0mm以上且5.0mm以下。厚度T为1.0mm以上的侧护部50能够有助于耐切割性。从该观点出发,厚度T更优选为1.5mm以上,特别优选为2.0mm以上。具有厚度为5.0mm以下的侧护部50的轮胎是轻质的。而且该轮胎的滚动阻力较小。从这些观点出发,厚度T更优选为4.5mm以下,特别优选为4.0mm以下。
侧护部50的硬度优选为40以上且80以下。硬度为40以上的侧护部50能够有助于耐切割性。从该观点出发,硬度更优选为50以上,特别优选为60以上。在具有硬度为80以下的侧护部50的轮胎中,滚动阻力较小。从该观点出发,硬度更优选为75以下,特别优选为70以下。硬度通过将JIS-A硬度计按压于图3所示的侧面来测定。测定时的温度为23℃。
在本发明中,在未特別提及的情况下,轮胎2的各部件的尺寸及角度是在轮胎2装入正规轮辋,且对轮胎2填充有空气以便成为正规内压的状态下测定的。在测定时,对轮胎2不施加载荷。在本说明书中,正规轮辋意味着在轮胎2依据的规格下确定的轮辋。JATMA规格中的“标准轮辋”,TRA规格中的“Design Rim”、以及ETRTO规格中的“Measuring Rim”为正规轮辋。在本说明书中,正规内压意味着在轮胎2依据的规格中确定的内压。JATMA规格中的“最高空气压”、TRA规格中的“TIRE LOAD LIMITS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以及ETRTO规格中的“INFLATION PRESSURE”为正规内压。在该轮胎2为乘用车用的情况下,在内压为180kPa的状态下测定尺寸及角度。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使本发明的效果更加清楚,但不应基于该实施例的记载来限定地解释本发明。
[实施例1]
得到具有图1~5所示的结构的充气轮胎。该轮胎的尺寸为LT265/70R17。该轮胎具有所谓的双型的三角胶。如图2所示,双型的三角胶由第一三角胶和第二三角胶构成。该轮胎的胎体帘布的张数为2。该轮胎具有侧护部。从胎圈基线至通过侧护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端的圆C1的高度相对于轮胎高度H的比率为40%。比率R1为60%,比率R2为70%,比率R3为50%。
[实施例2-8以及比较例1]
除了比率R1、R2以及R3如下述的表1和表2所示的那样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获得了实施例2-8以及比较例1的充气轮胎。
[实施例9和10]
除了从胎圈基线至圆C1的高度相对于轮胎高度H的比率如下述的表3所示的那样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获得了实施例9和10的充气轮胎。
[比较例2]
除了未设置侧护部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获得了比较例2的充气轮胎。
[比较例3]
除了未设置侧护部、将胎体帘布的张数设为3,并且使三角胶为单型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获得了比较例3的充气轮胎。该轮胎的胎圈具有一个三角胶。该三角胶被胎体的主部与折返部夹住。该轮胎具有与市售品同样的结构。
[耐久性]
将轮胎装入正规轮辋,并对该轮胎填充空气以使内压为550kPa。将该轮胎安装于鼓式行驶试验机,并对轮胎施加14.22kN的纵载荷。使该轮胎以100km/h的速度在半径为1.7m的鼓之上行驶。测定了直至在轮胎确认损伤为止的行驶距离。其结果作为指数示于下述的表1~3。数值越大、越优选。
[耐切割性]
将轮胎装入正规轮辋,并对该轮胎填充空气以使内压为550kPa。将该轮胎安装于四轮驱动车。使该四轮驱动车在瓦砾散乱的路面上行驶。行驶距离为1500km。对该轮胎的割伤的尺寸(长度×深度)进行了测定。计算出全部割伤的尺寸的合计值的倒数。其结果作为指数示于下述的表1~3。数值越大、越优选。
[低燃料消耗性能]
将轮胎装入正规轮辋,并对该轮胎填充空气以使内压为550kPa。将该轮胎安装于四轮驱动车。使该四轮驱动车在环状路线上以50km/h的时速行驶。计算出行驶距离为1000km时的、每单位燃料的行驶距离(km/L)。其结果作为指数示于下述的表1~3。数值越大、越优选。
[质量]
对轮胎的质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出该值的倒数。其结果作为指数示于下述的表1~3。数值越大、越优选。
[表1]
表1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2174163660000121
[表2]
表2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2174163660000131
[表3]
表3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2174163660000132
如表1~3所示,各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各性能优异。根据该评价结果,明确了本发明的优势。
本发明的轮胎能够安装于各种车辆。

Claims (7)

1.一种充气轮胎,是具备胎面、一对胎侧部、一对胎圈以及胎体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在其侧面还具备至少一部分从所述轮胎的轮廓突出并形成陆地部的侧护部,
各个胎圈具有:胎圈芯、从该胎圈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第一三角胶、以及位于比该第一三角胶靠轴向外侧的第二三角胶,
所述胎体沿着所述胎面和所述胎侧部的内侧而架设在一方的胎圈与另一方的胎圈之间,
所述胎体被所述第一三角胶与所述第二三角胶夹住,
并且满足下述算式(1)、(2),
R2>R1 (1)
R2>R3 (2)
在上述算式(1)中,R1表示所述侧面中的、所述侧护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端的位置与所述轮胎的高度的70%的位置之间的区域中的所述陆地部所占的比率,
在上述算式(1)、(2)中,R2表示所述侧面中的、所述轮胎的高度的70%的位置与所述轮胎的高度的85%的位置之间的区域中的所述陆地部所占的比率,
在上述算式(2)中,R3表示所述侧面中的、所述轮胎的高度的85%的位置与所述轮胎的高度的97%的位置之间的区域中的所述陆地部所占的比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护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端的位置与所述轮胎的高度的55%的位置相同,或者比该位置靠半径方向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护部的半径方向外侧端的位置与所述轮胎的高度的97%的位置相同,或者比该位置靠半径方向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率R2为6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率R3小于所述比率R1。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护部由多个槽分为多个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在周向上的最大宽度部分的中心角为隔着该槽存在的两个部件的俯仰角的20%以上且40%以下。
CN201910772990.3A 2018-08-28 2019-08-21 充气轮胎 Active CN1108614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8840A JP7091942B2 (ja) 2018-08-28 2018-08-28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8-158840 2018-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1451A true CN110861451A (zh) 2020-03-06
CN110861451B CN110861451B (zh) 2023-02-21

Family

ID=69641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72990.3A Active CN110861451B (zh) 2018-08-28 2019-08-21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9179B2 (zh)
JP (1) JP7091942B2 (zh)
CN (1) CN1108614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47024A (ja) * 2020-03-24 2021-09-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2023031458A (ja) * 2021-08-25 2023-03-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8518A (ja) * 1995-03-24 1996-10-08 Bridgestone Corp リム・ガード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3112505A (ja) * 2001-10-03 2003-04-1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09029088A1 (en) * 2007-08-24 2009-03-05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Tire having sidewall protection
CN101462469A (zh) * 2007-12-20 2009-06-24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3001283A (ja) * 2011-06-17 2013-01-07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CN103144501A (zh) * 2011-12-06 2013-06-12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子午线轮胎
CN103813914A (zh) * 2011-09-15 2014-05-2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跑气保用轮胎
JP2015160490A (ja) * 2014-02-26 2015-09-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522870A (zh) * 2014-10-20 2016-04-2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6165916A (ja) * 2015-03-09 2016-09-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020895A (zh) * 2016-01-21 2017-08-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7144799A (ja) * 2016-02-15 2017-08-2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7208862A1 (ja) * 2016-05-30 2017-12-0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80001707A1 (en) * 2016-06-30 2018-01-04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N108215667A (zh) * 2016-12-12 2018-06-2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4792A (en) * 1974-10-23 1977-07-12 Uniroyal Inc. Pneumatic tire
JPS62111205U (zh) * 1985-12-30 1987-07-15
JPH10278517A (ja) * 1997-02-07 1998-10-20 Bridgestone Corp サイド部を補強した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4202169B2 (ja) 2003-03-28 2008-12-2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12025280A (ja) 2010-07-23 2012-02-0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FR3007691B1 (fr) 2013-06-28 2016-11-04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a carcasse radiale ou croisee
CN106029404B (zh) 2014-02-26 2018-09-1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6797614B2 (ja) * 2016-09-07 2020-12-09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47293B1 (ja) 2017-01-17 2018-06-2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8518A (ja) * 1995-03-24 1996-10-08 Bridgestone Corp リム・ガード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3112505A (ja) * 2001-10-03 2003-04-1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09029088A1 (en) * 2007-08-24 2009-03-05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Tire having sidewall protection
CN101462469A (zh) * 2007-12-20 2009-06-24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3001283A (ja) * 2011-06-17 2013-01-07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CN103813914A (zh) * 2011-09-15 2014-05-2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跑气保用轮胎
CN103144501A (zh) * 2011-12-06 2013-06-12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子午线轮胎
JP2015160490A (ja) * 2014-02-26 2015-09-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522870A (zh) * 2014-10-20 2016-04-2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6165916A (ja) * 2015-03-09 2016-09-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020895A (zh) * 2016-01-21 2017-08-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7144799A (ja) * 2016-02-15 2017-08-2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7208862A1 (ja) * 2016-05-30 2017-12-0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80001707A1 (en) * 2016-06-30 2018-01-04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N108215667A (zh) * 2016-12-12 2018-06-2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田芳等: "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结构设计", 《橡塑资源利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79179B2 (en) 2022-03-22
US20200070593A1 (en) 2020-03-05
CN110861451B (zh) 2023-02-21
JP7091942B2 (ja) 2022-06-28
JP2020032771A (ja) 2020-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08924B2 (en) Pneumatic radial tire
US7712498B2 (en) Run flat tire
US20040211501A1 (en) Pneumatic tire
US10870318B2 (en) Pneumatic tire
US10328753B2 (en) Pneumatic tire
CN112770919B (zh) 充气轮胎
US11207927B2 (en) Pneumatic tire
US11618283B2 (en) Pneumatic tire
US11951772B2 (en) Pneumatic tire
CN111712388A (zh) 充气轮胎
CN110861451B (zh) 充气轮胎
US10596860B2 (en) Pneumatic tire
JP695911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2053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20180064419A (ko) 공기 타이어
JP506902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230256779A1 (en) Tire
EP3613613B1 (en) Pneumatic tire
US20220339975A1 (en) Tire
US20230014133A1 (en) Heavy duty tire
US20230382162A1 (en) Tire
JP200302581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21095357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16592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1110758A2 (en) Tire with large bead diame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