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4478B - 干燥装置及具备该干燥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干燥装置及具备该干燥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4478B
CN110834478B CN201811333303.XA CN201811333303A CN110834478B CN 110834478 B CN110834478 B CN 110834478B CN 201811333303 A CN201811333303 A CN 201811333303A CN 110834478 B CN110834478 B CN 1108344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plate frame
auxiliary
drying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333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4478A (zh
Inventor
井泽秀男
大山耕一
佐藤和茂
今秀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yakoshi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yakoshi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yakoshi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yakoshi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34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4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4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4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3/00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 B41F23/04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by heat drying, by cooling, by applying pow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du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heated plat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20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9/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at rest or with only local agitation; Domestic airing cupbo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3/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3/02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vection, i.e. heat being conveyed from a heat sourc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a gas or vapour, e.g.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装置及具备该干燥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该干燥装置不仅能高效地对打印体进行加热干燥,还能安全方便地进行维护。该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加热辊部,其能引导打印体并对该打印体的背面进行加热;热风吹送部,其用于向打印体的打印面吹送热风;腔室,其容纳有加热辊部及热风吹送部;第1板框及第2板框,其设置于腔室的两侧;供气用鼓风机,其用于向热风吹送部供应空气;排气用鼓风机,其用于排出腔室内的空气;以及平台部,其承载有供气用鼓风机及排气用鼓风机,腔室及平台部可在加热干燥位置与待命位置间滑动,该加热干燥位置位于第1板框与第2板框之间,该待命位置位于腔室使加热辊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位置。

Description

干燥装置及具备该干燥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燥装置及具备该干燥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不仅能高效地对打印体进行加热干燥,还能安全方便地进行维护的干燥装置及具备该干燥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对纸、薄膜、布帛等被打印体实施打印的打印装置。
上述打印中一般会向被打印体施加包含着色剂、水系溶剂的墨水而形成打印体。因此,刚刚打印后的打印体处于包含水系溶剂的潮湿状态,有必要从打印体去除该水系溶剂。
如上所述,有必要从刚刚打印后的打印体去除水系溶剂,但若去除水系溶剂需要时间时,可能产生一系列降低画质的问题,例如:墨水的干燥不足导致向被打印体渗墨、墨水凝集、与其他颜色墨水的混色、以及墨水转印至与打印面接触的部件又转印至被打印体等。因此,开发了一种将干燥装置搭载于打印装置以对刚刚打印后的打印体进行干燥的技术。
例如,一种可连续对卷筒纸的两面实施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记录头,其配设有多个;干燥机,其用于对被记录头记录过的卷筒纸进行干燥;以及引导辊,其用于引导卷筒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还已知有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行式记录头,其配设于卷筒纸的记录面侧;引导辊,其用于引导卷筒纸;吸引机构,其配设于卷筒纸的非记录面侧;以及干燥机,其用于对被行式记录头记录过的卷筒纸进行干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如上所述,一般情况下,会在干燥装置具备用于在引导打印体的同时进行加热的加热辊部。
由于在干燥装置中利用加热辊部使打印体干燥后,会有水系溶剂发生气化而悬浮,因此近年来开发了一种干燥装置,其以覆盖加热辊部的方式设置有腔室,避免气化了的水系溶剂泄漏到外部。
但是由于加热辊部为大型部件,若在其上设置腔室,会存在难以维护的缺点。
针对此,已知有一种干燥腔室可以移动的鼓式干燥机,其具备:干燥鼓、与干燥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对置设置的干燥腔室、以及容纳有干燥鼓及干燥腔室的干燥机主体,在干燥机主体上设置有沿轴线平行延伸的内部轨道部,以可安装和拆卸的方式配置有与内部轨道部连接设置且向内部轨道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外部轨道部,干燥腔室从内部轨道部向外部轨道部侧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根据上述鼓式干燥机,通过使干燥腔室移动,即可相对容易地对干燥鼓等进行维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160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3-182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2-133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及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鼓式干燥机中,干燥效率难言很出色。意即,加热辊部用于加热与该加热辊部接触的、打印体的没有被施加墨水的背面,因此存在打印面侧的干燥效率较低的缺点。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述的鼓式干燥机中,不具备热风吹送装置、供气用鼓风机、排气用鼓风机等具体的用于吹送空气的装置,因此不能说在有这些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容易地进行维护。
本发明即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高效地加热干燥打印体,还能安全且容易地进行维护的干燥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通过使干燥装置具备用于干燥打印体的加热辊部及热风吹送部,且将安装固定有热风吹送部的腔室与承载有供气用鼓风机及排气用鼓风机的平台部连接起来,使腔室与平台部可在加热干燥位置与待命位置间滑动,即可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方案1为,一种干燥装置,其用于在运送由打印部施加了墨水的长条状的打印体的同时对其进行干燥,其特征在于,具备:加热辊部,其能引导打印体并对该打印体的背面进行加热;热风吹送部,其以与加热辊部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设置,用于向打印体的打印面吹送热风;腔室,其容纳有加热辊部及热风吹送部;第1板框及第2板框,其以夹持腔室的方式设置于该腔室的两侧;供气用鼓风机,其用于经由设置在腔室上的供气口向热风吹送部供应空气;排气用鼓风机,其用于经由设置在腔室上的排气口排出腔室内的空气;以及平台部,其承载有供气用鼓风机及排气用鼓风机,热风吹送部安装固定于腔室中,在第2板框设置有可供腔室通过的缺口部,腔室与平台部沿打印体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且经由缺口部连接成为一体,在第1板框及第2板框上以横跨该第1板框及该第2板框并通过缺口部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向打印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轨道部,腔室及平台部可沿轨道部在加热干燥位置和待命位置间滑动,该加热干燥位置为腔室位于第1板框及第2板框之间的位置,该待命位置位于腔室使加热辊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位置。
本发明的方案2为,根据方案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用鼓风机具有歧管,在腔室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口,空气被分别从排气口经由配管输送至歧管,所汇集的空气被从歧管输送至排气管道。
本发明的方案3为,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腔室上安装有一对向打印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板,可相对于轨道部滑动的滑动部分别安装于板上。
本发明的方案4为,根据方案1~3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1板框及第2板框上设置有辅助轨道部,该辅助轨道部横跨该第1板框及该第2板框,且向打印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在腔室上安装有辅助板,该辅助板向打印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在辅助板上安装有辅助滑动部,该辅助滑动部可相对于辅助轨道部滑动,辅助轨道部设置于轨道部的上方,且比轨道部短。
本发明的方案5为,根据方案1~4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用于覆盖供气用鼓风机及排气用鼓风机的罩体,该罩体以可自由安装和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平台部。
本发明的方案6为,根据方案1~5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2板框上经由臂部连接固定有排气管道,当腔室及平台部位于加热干燥位置时,排气管道的导入口部与排气用鼓风机的排气口部抵接且彼此内部连通,当腔室及平台部不位于加热干燥位置时,导入口部与排气口部分离。
本发明的方案7为,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打印部,其用于在运送被打印体的同时进行打印;以及方案1~6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用于在运送由该打印部打印了的长条状的打印体的同时对其进行干燥,打印部由多个喷墨打印用记录头构成。
本发明的方案8为,根据方案7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干燥装置在上游侧和下游侧排列设置。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干燥装置中,由于加热辊部对打印体的背面进行加热,以与加热辊部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设置的热风吹送部向打印体的打印面吹送热风,因此能够高效地从两面对打印体进行干燥作业。
此外,通过将加热辊部及热风吹送部容纳于腔室中,能够将发生了气化而悬浮的介质封闭在腔室内。据此,能够防止发生了气化的介质悬浮而再次附着于打印体或附着于干燥装置。
而且,由于进一步具备供气用鼓风机和排气用鼓风机,因此不仅能向热风吹送部供应空气,还能将包含悬浮的介质的空气从腔室的排气口排出。据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
本发明的干燥装置中,通过将安装固定有热风吹送部的腔室与承载有供气用鼓风机及排气用鼓风机的平台部连接成为一体,并可使成为一体的腔室与平台部在加热干燥位置与待命位置间滑动,能够在腔室及平台部位于加热干燥位置时使打印体高效地干燥,并能够在腔室及平台部位于待命位置时安全容易地进行维护。意即,即使具有涉及空气吹送的热风吹送部、供气用鼓风机及排气用鼓风机,也能安全方便地进行维护。
此外,当腔室及平台部位于待命位置时,向干燥装置安装打印体或因打印体的破损或弯折等原因造成阻塞时(以下亦简称“塞纸”)的处理等也会比较容易。
本发明的干燥装置中,使排气用鼓风机具有歧管,将从设置在腔室上的多个排气口收集的空气从该歧管输送至排气管道,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将从干燥装置连通至外部的排气用配管合为1根,因此能够实现干燥装置本身的小型化。
此外,还具有能够避免腔室及平台部滑动时受到配管妨碍的优点。
本发明的干燥装置中,通过在腔室上安装板,能够加强腔室。
此外,通过利用该板安装滑动部,能够使腔室沿轨道部滑动。
本发明的干燥装置中,除了轨道部外,还设置有辅助轨道部,能够使腔室及平台部不仅沿轨道部滑动,而且沿辅助轨道部滑动。据此,能够使腔室及平台部流畅地滑动,避免摇晃。
此外,能够提高反复滑动的复原位置的精度。
此时,通过将辅助轨道部设置于轨道部的上方,且使辅助轨道部短于轨道部,能够避免进行维护时受到辅助轨道部的妨碍。
本发明的干燥装置中,通过利用罩体覆盖供气用鼓风机及排气用鼓风机,能够抑制噪音或热量向干燥装置的外部扩散。
此外,由于罩体以可自由安装和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平台部,因此可在加热干燥或使腔室及平台部一同滑动时安装罩体,可在进行维护时拆卸罩体。
本发明的干燥装置中,当腔室及平台部位于加热干燥位置时,由于排气管道的导入口部与排气用鼓风机的排气口部抵接,因此能够从排气管道排出空气。
另一方面,当腔室及平台部不位于加热干燥位置时,由于导入口部与排气口部分离,因此可将排气管道从腔室及平台部分开来。据此,即可在工厂内将排气管道固定于规定的位置。而且,当利用软质软管等连接了排气管道的导入口部与排气用鼓风机的排气口部时,存在滑动时会受到软质软管的妨碍的缺点。
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中,由于具备上述干燥装置,因此不仅能够高效地对由多个喷墨打印用记录头实施了打印的打印体进行加热干燥,而且能够安全容易地对干燥装置进行维护。
此外,通过在上游侧和下游侧排列设置干燥装置,能够充分延长对运送来的打印体进行干燥的时间。此时,即使温度比较低,也可以使打印体干燥,因此能够抑制打印体本身因为受热而发生卷曲或是在打印体上产生折纹或皱褶。
而且,即使排列设置了干燥装置,由于各干燥装置能够分别独立地向打印体的宽度方向滑动,因此在进行维护时不会互相干扰。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出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的、从一侧观察的透视侧视图。
图1(B)为示出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的、从另一侧观察的透视侧视图。
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加热辊部的水平剖视图。
图3(A)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热风吹送装置的透视立体图。
图3(B)为示出图3(A)所示的热风吹送装置的覆套式电热器的俯视图。
图3(C)为沿图3(A)所示的热风吹送装置沿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3(D)为图3(A)所示的热风吹送装置的仰视图。
图4为沿图1(B)的干燥装置中A箭头所指方向观察时的透视侧视图。
图5为沿图1(A)的B-B线剖切的透视俯视图。
图6(A)为在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中示出腔室的下游侧的轨道部及滑动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6(B)为在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中示出腔室的上游侧的轨道部及滑动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7(A)为示出使图4的干燥装置的腔室及滑动部滑动的状态的透视侧视图。
图7(B)为示出使图5的干燥装置的腔室及滑动部滑动的状态的透视俯视图。
图8为沿宽度方向剖切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冷却辊的垂直剖视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的透视侧视图。
图10为示出排列设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的例子的透视侧视图。
符号说明
1:第1板框
1a:第1门部
2:第2板框
2a:第2门部
10:加热辊部
10a:加热干燥位置
10b:待命位置
11:热风吹送部
12,41:鼓
13:加热圈
13a:电源端子
13b:热电偶
13c:恒温器
14:热风吹送装置
14a:吹送单元
14a1:覆套式电热器
14a2:喷嘴管
14a3:加热器罩
14a4:底板
15:腔室
15a:排气口
16:轴芯
16a:电源用旋转连接器
16b:信号用旋转连接器
40:冷却辊
41a:中空部
41b:圆柱部
41B2:外部流路
42:旋转接头
42a:往路管
42b:复路管
5:平台部
51:支柱
51a:脚部
52a:轨道基座
52b:辅助轨道基座
53a:板
53b:辅助板
55:罩体
61:供纸部
62:打印部
63:回收部
70:拉纸辊
71:张力辊
A:臂部
B1,B2:支架
D:排气管道
Da:导入口部
D1:供气用鼓风机
D2:排气用鼓风机
D2a:歧管
D2b:排气口部
G:磁体部
H:干燥装置
H1:最短距离
H2:宽度
I:喷墨打印装置
J1,J2:连接器具
K:缺口部
La,La1:轨道部
Lb,Lb1:辅助轨道部
M1:凸部
M2:凹部
N:喷嘴孔
R:肋部
RS:限位开关
S:狭缝
Sa:滑动部
Sb:辅助滑动部
SP:挡块
T:空隙
X:打印体
X1:被打印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需要,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理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而且,附图中对同一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若非有特别说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均基于附图中所示的位置关系。而且,附图的尺寸比例不限于图示的比例。
首先,对本发明的干燥装置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干燥装置为用于在运送通过打印部向被打印体施加了墨水的长条状的打印体的同时对其进行干燥的装置。
干燥装置既可以搭载于打印装置使用,也可以与打印装置排列设置连续使用。
此处,上述被打印体可采用长条状的纸、薄膜、布帛等。
虽不做特别限定,上述墨水可采用包含染料、颜料等的着色剂、水系溶剂、根据需要添加的公知的添加剂的墨水。
上述打印装置可采用喷墨打印装置、胶版打印装置、凹版打印装置、柔性打印装置、丝网打印装置等。
而且,本说明书中,所谓“上游侧”是指在打印体的运送路线的上游侧,“下游侧”是指在打印体的运送路线的下游侧。意即,相对于加热辊,以冷却辊侧为下游侧,以没有冷却辊的一侧为上游侧。
此外,所谓“打印面”是指打印体的被施加了墨水的一侧的面,所谓“背面”是指与打印面相反侧的面。
此外,所谓“宽度方向”是指垂直于打印体的运送方向的方向。
图1(A)为示出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的、从一侧观察的透视侧视图,图1(B)为示出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的、从另一侧观察的透视侧视图。而且,图1(A)为透视了第1板框1及腔室15的一部分的图,图1(B)为透视了罩体、第2板框2及腔室15的一部分的图。此外,图1(A)中,省略了排气管道D的图示,图1(B)中,省略了与排气口15a连接的配管的一部分的图示。
如图1(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具备:加热辊部10,其能够引导打印体X并对该打印体X进行加热;热风吹送部11,其以与加热辊部10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设置;腔室15,其容纳有加热辊部10及热风吹送部11;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其以夹持腔室15的方式设置于该腔室15的两侧;以及冷却辊40,其能够引导打印体X并对该打印体X进行冷却。
此外,在此基础上,如图1(B)所示,干燥装置H具备:供气用鼓风机D1,其用于经由设置在腔室15上的供气口向热风吹送部11供应空气;排气用鼓风机D2,其用于经由设置在腔室15上的多个排气口15a排出腔室15内的空气;排气管道D,其用于将通过该排气用鼓风机D2排出的空气释放至外部;平台部5,其承载有供气用鼓风机D1及排气用鼓风机D2;以及未图示的罩体,其用于覆盖供气用鼓风机D1及排气用鼓风机D2。
而且,干燥装置H中,腔室15与平台部5连接成为一体。
干燥装置H中,被未图示的打印部施加了墨水的打印体X依次被加热辊部10及冷却辊40引导。而且,被冷却辊40引导后的、经过干燥的打印体X被例如未图示的回收部引导,并在该回收部被以所谓卷绕方式或折叠方式回收。或者,被冷却辊40引导后的、经过干燥的打印体X被例如另外的打印装置的打印部引导,并再次对打印体的背面实施打印。
干燥装置H中,打印体X在被上述部件引导的同时,被加热辊部10及热风吹送部11加热,被冷却辊40冷却。
如上所述,干燥装置H中,打印体X的背面通过与加热辊部10接触而被加热、干燥,打印体X的打印面通过被热风吹送部11吹送热风而干燥,因此,能够从两面高效地使打印体X干燥。
此外,干燥装置H中,如后所述,由于腔室15与平台部5成为一体,且能在加热干燥位置与待命位置间滑动,因此即使具有涉及空气吹送的热风吹送部11、供气用鼓风机D1及排气用鼓风机D2,也能安全且容易地进行维护。
首先,被施加了墨水的打印体X被引导辊引导,以卷绕于加热辊部10的外周面的方式被该加热辊部10引导。意即,加热辊部10能够引导打印体X并对该打印体X的背面进行加热。
此时,优选打印体X相对于加热辊部10的卷绕角度θ为180度以上,更优选为270度以上。所谓卷绕角度θ是指,第1线与第2线形成的角度。该第1线是指,在加热辊部10的侧面连接打印体X与加热辊部10最初接触的点和加热辊部10的轴中心所形成的线。该第2线是指,在加热辊部10的侧面连接打印体X与加热辊部10最后接触的点和加热辊部10的轴中心所形成的线。此时,由于能够充分延长干燥时间,因此可利用较低的温度使打印体干燥。
干燥装置H中,加热辊部10为中空圆柱状,其外周面被加热。因此,打印体X通过与加热辊部10的外周面接触,即可被加热。而且,为防止打印体X摩擦而导致打印面的画质下降,优选使打印体X的背面与加热辊部10接触的方式配置加热辊部10。
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加热辊部的水平剖视图。而且,腔室15未图示。
如图2所示,加热辊部10具有:中空圆柱状的鼓12、用于加热鼓12的加热圈13、安装固定有鼓12的两侧的轴芯16。
加热辊部10中,鼓12由铝等金属构成。
此外,通过喷砂(sand blasting)、喷丸(shot blasting)、喷珠(bead blasting)等方式,对鼓12外周面实施了凹凸加工。据此,当打印体X的背面与加热辊部10(鼓12)的外周面接触时,即使有空气进入了其间,也能将该空气从凹凸面所产生的空隙释放,而且,还能通过提高抓握力(grip)来提高对鼓的贴合度。这样,能够抑制打印体X的干燥效率下降。
加热圈13呈环状,以沿鼓12的内周面的方式安装于鼓12的内部。
此外,加热圈13相对于鼓12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有3台。
在各加热圈13的内周面分别安装有电源端子13a、用于测定加热圈13的温度的热电偶13b、用于在异常加热时切断向加热器供电的恒温器13c。
因此,各加热圈13能够分别独立地设定温度和调节温度。
此外,例如,若打印体X的宽度较小时,也可将不使用的加热圈13的电源关闭。
此处,加热辊部10在使用时的设定温度为例如80℃~120℃。
若加热辊部10的设定温度不足80℃,则与设定温度处于上述范围内时比较,可能会因被打印体的材质不同而不能充分使打印体干燥。若加热辊部10的设定温度超过120℃,则与设定温度属于上述范围内时比较,可能会因被打印体的材质不同而使打印体因受热发生损伤。
轴芯16的两侧分别经由轴承支撑于支架B1,一侧的支架B1经由框架安装于干燥装置H的第1板框1上,另一侧的支架B1经由框架安装于干燥装置H的第2板框2上。因此,加热辊部10能够相对于支架B1自由转动。而且,加热辊部10通过打印体X的运送产生的摩擦力而转动,这样,能够与打印体X共同转动。
此外,在轴芯16的一端安装有电源用旋转连接器16a,在另一端安装有信号用旋转连接器16b。
而且,上述各电源端子13a经由线缆连接于电源用旋转连接器16a,上述各热电偶13b经由线缆连接于信号用旋转连接器16b。
回到图1(A),干燥装置H中,热风吹送部11以与加热辊部10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隔着打印体X设置。意即,以与打印体X的打印面保持一定间隔的方式,设置有热风吹送部11。
因此,打印体X的背面被加热辊部10加热,打印面被热风吹送部11加热。
热风吹送部11由沿着加热辊部10的周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热风吹送装置14构成。
作为热风吹送部11的多个热风吹送装置14均安装固定于腔室15上,且经由设置在腔室15上的供气口及安装在该供气口上的未图示的配管,与配置在腔室15的外侧的供气用鼓风机D1连通。因此,各热风吹送装置14能够通过来自供气用鼓风机D1的空气供应,向打印体X吹送热风。而且,虽然在腔室15上还设置有供气口,但因供气口的位置与热风吹送部11的位置重叠,因此未予图示。
此时,在打印体X的打印面与热风吹送装置14之间具有空隙,能够在该空隙由热风吹送装置14向打印体X的打印面吹送热风。据此,即可均匀地向打印体X吹送热风。此外,能够抑制打印体X产生局部干燥速度的差异,能够更均匀地进行干燥。
此处,优选加热辊部10的外周面与热风吹送装置14间的最短距离H1(参照图1(A))为5mm~10mm。
若上述最短距离H1不足5mm,与最短距离H1处于上述范围内时比较,打印体X可能与热风吹送装置14(底板14a4)发生接触,若最短距离H1超过10mm,与最短距离H1处于上述范围内时比较,热风吹送装置14的干燥效率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
图3(A)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热风吹送装置的透视立体图,图3(B)为示出图3(A)所示的热风吹送装置的覆套式电热器的俯视图,图3(C)为沿图3(A)所示的热风吹送装置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3(D)为图3(A)所示的热风吹送装置的仰视图。
如图3(A)所示,热风吹送装置14由2台吹送单元14a构成。
此外,各吹送单元14a以与加热辊部10的宽度大体一致的方式,呈向第1加热辊部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中空棱柱状。因此,从热风吹送装置14吹送的热风会遍及加热辊部10的整个宽度。
吹送单元14a由以下部件构成:底板14a4、配置于底板14a4上作为热源的覆套式电热器14a1、可向该覆套式电热器14a1吹送空气的喷嘴管14a2、以覆盖覆套式电热器14a1及喷嘴管14a2的方式设置的加热器罩14a3。
如图3(B)所示,覆套式电热器14a1俯视观察弯曲成U字形,在两侧的端部设置有电极。
由于覆套式电热器14a1具有螺旋状的肋部R,因此其表面积会变大。据此,能够在覆套式电热器14a1周边的较大范围内加热空气。
如图3(C)所示,由于覆套式电热器14a1如上所述呈U字形,因此沿图3(A)的A-A线剖切后可见在上游侧和下游侧各设置有一列。
而且,喷嘴管14a2设置于其两侧的覆套式电热器14a1之间的上方。
此外,喷嘴管14a2的内部可流通经过压缩的空气,在喷嘴管14a2的下侧具有沿两侧的覆套式电热器14a1设置的一对喷嘴孔N。而且,沿喷嘴管14a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上述喷嘴孔N(参照图3(A))。因此,从喷嘴孔N吹送的空气被覆套式电热器14a1加热。
此时,喷嘴孔N的直径随着远离喷嘴管14a2的空气流入口而逐渐缩小。意即,在距离喷嘴管14a2的空气流入口最远的进深侧部分,流入的空气的空气压力变大,在距离喷嘴管14a2的空气流入口较近部分,流入的空气的空气压力变小,因此,通过随着深入进深侧部而缩小喷嘴孔N的直径,能够将来自各喷嘴孔N的空气的吹送量调节均匀。
吹送单元14a中,覆套式电热器14a1及喷嘴管14a2容纳于由底板14a4以及与该底板14a4连接的加热器罩14a3形成的空间V中。因此,空间V被由覆套式电热器14a1加热的空气填充。
而且,在底板14a4设置有狭缝S,经过加热的空气即热风被从该狭缝S向打印体X吹送。
而且,基于吹送风量及风速的角度,优选上述狭缝S的宽度H2为0.5mm~1.0mm。
如图3(D)所示,吹送单元14a中,以沿底板14a4的长度方向(加热辊部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狭缝S。据此,能够向加热辊部10的整个宽度吹送热风。
回到图1(A),热风吹送部11中,在相邻的热风吹送装置14彼此之间,设置有空隙T。据此,能够将从热风吹送装置14的狭缝S向打印体X吹送的热风及气化了的水系溶剂从该空隙T向外部释放。这样,由于会产生所吹送的热风的对流,因此能够防止包含水系溶剂的热风在打印体X周边停滞。
而且,热风吹送装置14也可安装与上述恒温器或热电偶等同的部件。
此外,优选热风吹送装置14的设定温度为加热辊部10的设定温度以上的温度,具体而言,优选比加热辊部10的设定温度高0℃~20℃。
干燥装置H中,加热辊部10及热风吹送部11容纳于腔室15中。
腔室15呈箱状,其在前面(图1(A)的纸面近前侧的面)及后面(图1(A)的纸面进深侧的面)具有与鼓12对应的孔,该腔室15以不与加热辊部10及热风吹送部11干涉且覆盖加热辊部10及热风吹送部11的方式设置。而且,在腔室15滑动时,前面的孔会经过鼓12。
此外,腔室15以不妨碍打印体X的运送的方式在角部具有开口部。
干燥装置H中,即使通过加热辊部10及热风吹送部11的加热而使打印体X的水系溶剂发生了气化,也能充分将其关闭在腔室15内。
腔室15的内壁面被玻璃棉等其本身具有耐热性的未图示的隔热材料覆盖。因此,腔室15能够抑制加热辊部10及热风吹送部11发出的热量传递至腔室15外,意即能够发挥隔热效果。
如图1(B)所示,在腔室15的壁面设置有多个排气口15a。而且,各排气口15a经由安装在该排气口15a上的未图示的配管,与配置在腔室15的外侧的排气用鼓风机D2连通。
因此,通过使排气用鼓风机D2运转,腔室15内的空气能够经由排气口15a从外部的排气管道D排气。据此,即使有水系溶剂气化后悬浮在腔室15内,也能进行去除,因此能够防止悬浮的水系溶剂结露而再次附着于打印体X或附着于干燥装置H内造成污染。
图4为沿图1(B)的干燥装置中A箭头所指方向观察时的透视侧视图,图5为沿图1(A)的B-B线剖切的透视俯视图。而且,图4中省略了冷却辊40、排气用鼓风机D2、排气管道D及引导辊的图示,图5中省略了冷却辊40及引导辊的图示。
如图4及图5所示,干燥装置H中,以夹持腔室15的方式,在腔室15的两侧即所运送的打印体X的两侧设置有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
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为板状,以彼此平行的方式配置。而且,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支撑着加热辊部10、冷却辊40、其他的多个引导辊的两侧。
干燥装置H中,在第1板框1的内侧侧面与腔室15的近第1板框1侧的外侧侧面分别安装有可以彼此吸附的磁体部G。上述磁体部G通过彼此吸附,能够将腔室15暂时固定于对第1板框1与第2板框2之间的打印体X进行加热干燥的位置10a(以下简称“加热干燥位置”)。
此外,在第1板框1的内侧侧面设置有限位开关RS。干燥装置H中,仅在限位开关RS检测到磁体部G彼此吸附而腔室15位于加热干燥位置10a时,才能使干燥装置H运转。
干燥装置H中,在第2板框2设置有缺口部K。
上述缺口部K的尺寸为,能够保证腔室15及平台部5通过第2板框2(参照图1(A))。
此外,如后所述,在第2板框2的缺口部K周边安装有用于使腔室15滑动的轨道部
干燥装置H中,在第1板框1的与腔室15相反侧安装有第1门部1a,第1门部1a与第1板框1的各自的上端之间、及第1门部1a与第1板框1的各自的下端之间互相通过连接器具J1连接。
与此同样,在第2板框2的与腔室15相反侧,安装有第2门部2a,第2门部2a与第2板框2的彼各自的上端之间、及第2门部2a与第2板框2的各自的下端之间互相通过连接器具J2连接。
由于干燥装置H具有第1门部1a及第2门部2a,因此安全性能优异。此外,在进行维护等时,能够从第1门部1a及第2门部2a进入内部。
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通过向打印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支柱51连接。意即,支柱51以横跨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的方式,一端安装固定于第1板框1,另一端安装固定于第2板框2的缺口部K周边。而且,上述支柱51在腔室15的上游侧的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的缺口部K周边设置有上侧和下侧的2根,并在腔室15的下游侧的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的缺口部K周边设置有上侧和下侧的2根。
腔室15的下游侧的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中,在下侧的支柱51上安装有轨道基座52a。而且,轨道基座52a从第1板框1延伸至相当于平台部5的与腔室15相反侧(第2门部2a侧)的端部的位置,在轨道基座52a的第2门部2a侧的端部安装有向垂直方向延伸的脚部51a。意即,轨道基座52a被第1板框1、第2板框2及脚部51a支撑。
而且,在轨道基座52a上安装有轨道部La。即,在下侧的支柱51上经由轨道基座52a安装有轨道部La。
腔室15的下游侧的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中,在上侧的支柱51上安装有辅助轨道基座52b。而且,辅助轨道基座52b从第1板框1延伸至第2板框2。意即,辅助轨道基座52b被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支撑。
而且,在辅助轨道基座52b上安装有辅助轨道部Lb。意即,在上侧的支柱51上经由辅助轨道基座52b安装有辅助轨道部Lb。
基于上述结构,与支柱51同样地,轨道部La及辅助轨道部Lb横跨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
此处,上侧的支柱51、下侧的支柱51、轨道基座52a、辅助轨道基座52b、轨道部La及辅助轨道部Lb彼此平行,均为向打印体X的宽度方向(加热辊部的轴芯方向)延伸的结构。
干燥装置H中,辅助轨道部Lb短于轨道部La。意即,轨道部La从第1板框1通过缺口部K延伸至平台部5的与腔室15相反侧(第2门部2a侧)的端部,而辅助轨道部Lb从第1板框1延伸至第2板框2的缺口部K周边。
如上所述,由于辅助轨道部Lb设置于轨道部La的上方且短于轨道部La,因此具有维护时不会受到辅助轨道部Lb的妨碍的优点。
干燥装置H中,在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分别设置有一对轨道部La及辅助轨道部Lb,腔室15以能够相对于上述部件滑动的方式,经由后述的滑动部被支撑。
此外,平台部5以能够相对于轨道部La滑动的方式,经由后述的滑动部被支撑。
意即,腔室15的上游侧的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中,在与下游侧的轨道部La及辅助轨道部Lb对应的位置,轨道部La1及辅助轨道部Lb1分别安装于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的上游侧的缺口部K周边。
而且,上游侧的安装有轨道部La1的轨道基座52a及支柱51的结构,以及上游侧的安装有辅助轨道部Lb1的辅助轨道基座52b及支柱51的结构,均与下游侧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干燥装置H中,在轨道部La的中途设置有用于停止腔室15及平台部5的滑动的挡块SP。
干燥装置H中,通过使滑动部Sa与挡块SP抵接,而使腔室15及平台部5的滑动停止在腔室使加热辊部10的至少一部分漏出的位置10b(以下简称“待命位置”)(参照图7(A)及图7(B))。而且,可通过改变挡块SP的位置来适当设定待命位置10b。
此外,挡块SP能够从轨道部La拆装。因此,通过拆卸挡块SP,也可使腔室15及平台部5越过待命位置10b继续移动。而且,此时能够使加热辊部10全部露出。
干燥装置H中,在腔室15及平台部5的下游侧的外侧侧面,在与轨道部La对应的位置,安装有向打印体X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板53a。
与此同样,在腔室15的下游侧的外侧侧面,在与辅助轨道部Lb对应的位置,安装有向打印体X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辅助板53b。
据此,能够增强腔室15。
此外,在板53a上安装有多个例如轴承等的滑动部Sa。
与此同样,在辅助板53b上安装有多个例如轴承等的辅助滑动部Sb。
而且,滑动部Sa可相对于轨道部La滑动,辅助滑动部Sb可相对于辅助轨道部Lb滑动。
此处,板53a及辅助板53b彼此平行,均为向打印体X的宽度方向(加热辊部的轴芯方向)延伸的结构。
此时,辅助板53b安装于板53a的上方,且短于板53a。意即,板53a沿腔室15及平台部5的整个宽度延伸,而辅助板53b仅沿腔室15的整个宽度延伸。
如上所述,由于辅助板53b设置于板53a的上方,且短于板53a,因此维护时不会受到辅助板53b的妨碍。
干燥装置H中,在腔室15及平台部5的外侧侧面分别设置有一对板53a及辅助板53b。
意即,在腔室15的上游侧的外侧侧面,在与上游侧的轨道部La1对应的位置安装有板53a,在与上游侧的辅助轨道部Lb1对应的位置安装有辅助板53b。
而且,上游侧的板53a及辅助板53b的结构与下游侧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6(A)为在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示出腔室的下游侧的轨道部及滑动部的放大剖视图,图6(B)为在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示出腔室的上游侧的轨道部及滑动部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6(A)所示,干燥装置H中,腔室15的下游侧的轨道部La由在上表面及下表面具有连续的凸部M1的方形部件构成,滑动部Sa(例如轴承)为在周向具有凹部M2的圆柱状。
此外,滑动部Sa以夹持轨道部La的方式设置于轨道部La的上方和下方。
而且,滑动部Sa的凹部M2分别抵接于轨道部La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凸部M1,通过在该状态下使滑动部Sa转动,能够使腔室15在相对于打印体X的运送方向确定了位置的状态下沿宽度方向滑动。
而且,腔室15的下游侧的辅助轨道部Lb及辅助滑动部Sb也具有相同的结构。
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腔室15的上游侧的轨道部La1由不具有凸部的方形部件构成。
此外,滑动部Sa以夹持轨道部La1的方式设置于轨道部La1的上方和下方。
而且,通过滑动部Sa(例如轴承)转动,能够使腔室15及平台部5向宽度方向滑动。
此时,由于腔室15及平台部5并没有相对于打印体X的运送方向确定位置,因此能够吸收加工误差或热量导致的尺寸变化等。
而且,腔室15的上游侧的辅助轨道部Lb1及辅助滑动部Sb也具有相同的结构。
如上所述,干燥装置H中,除了轨道部La、La1之外还设置有辅助轨道部Lb、Lb1,不仅使腔室15及平台部5沿轨道部La、La1滑动,还使腔室15及平台部5沿辅助轨道部Lb、Lb1滑动。因此,能够使腔室15及平台部5流畅地滑动,避免摇晃。此外,能够提高反复滑动的复原位置的精度。
回到图4及图5,干燥装置H中,腔室15及平台部5经由安装在腔室15及平台部5的两侧的板53a上的滑动部Sa,支撑于安装在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上的轨道基座52a上,经由安装在腔室15的两侧的辅助板53b上的辅助滑动部Sb,支撑于安装在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上的辅助轨道基座52b上。
此外,腔室15与平台部5籍由缺口部K,沿打印体X的宽度方向直线排列。
而且,平台部5与腔室15连接,平台部5从腔室15通过缺口部K向第2门部2a侧突出。意即,腔室15与平台部5成为一体。
在平台部5的上表面沿打印体X的运送方向排列承载有供气用鼓风机D1及排气用鼓风机D2。
此外,在平台部5立设有支架B2,在该支架B2上安装固定有供气用鼓风机D1及排气用鼓风机D2。据此,能够防止平台部5滑动时供气用鼓风机D1及排气用鼓风机D2的位置错位或颠倒。
干燥装置H中,在平台部5安装有用于覆盖供气用鼓风机D1及排气用鼓风机D2的罩体55。据此,能够抑制噪音或热量扩散至罩体55的外部。
罩体55相对于平台部5可自由拆装。因此,加热干燥时,通过装上罩体55,即可发挥上述效果。此外,使腔室15及平台部5滑动时,通过装上罩体55,即可安全地滑动。此外,维护时,通过拆卸罩体55,即可容易地进行维护。
如上所述,供气用鼓风机D1为用于经由配管从设置在腔室15的壁面的多个供气口向热风吹送装置14供应空气的装置。
如上所述,排气用鼓风机D2为用于经由配管从设置在腔室15的壁面的多个排气口15a将腔室15内的空气排出的装置。
此处,排气用鼓风机D2具有歧管D2a。因此,空气被从多个排气口15a经由配管输送至歧管D2a,所汇集的空气从歧管D2a排气。据此,干燥装置H中,由于能够将从干燥装置H连通至外部的排气用的配管合为1根,因此能够实现干燥装置H本身的小型化。此外,还具有腔室15及平台部5滑动时不会受到配管的妨碍的优点。
腔室15内的空气从歧管D2a被输送至排气管道D。
上述排气管道D经由臂部A连接固定于第2板框2上。意即,排气管道D不滑动,与腔室15及平台部5分开独立。因此,能够在工厂内将排气管道D固定在规定的位置。而且,当利用软质软管等连接了排气管道D的导入口部Da与排气用鼓风机D2的排气口部D2b时,存在滑动时会受到软质软管的妨碍的缺点。
图7(A)为示出使图4的干燥装置的腔室及滑动部滑动的状态的透视侧视图,图7(B)为示出使图5的干燥装置的腔室及滑动部滑动的状态的透视俯视图。
而且,图7(A)中省略了冷却辊40、排气用鼓风机D2、排气管道D及引导辊的图示,图7(B)中省略了冷却辊40及引导辊的图示。
干燥装置H中,腔室15及平台部5可沿轨道部La、La1在加热干燥位置10a与待命位置10b间滑动,该加热干燥位置10a是指图4及图5所示的、腔室15位于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之间的位置,该待命位置10b是指图7(A)及图7(B)所示的、腔室15位于第2板框2的与第1板框1相反侧即外侧的位置。因此,当腔室15及平台部5位于加热干燥位置10a时,能够高效地使打印体X干燥,当腔室15及平台部5位于待命位置10b时,能够安全且容易地进行维护。此外,当腔室15及平台部5位于待命位置10b时,也能容易地将打印体X装入干燥装置H或进行打印体X发生塞纸时的处理等。
此处,干燥装置H中,当腔室15及平台部5位于加热干燥位置10a时,腔室15内的空气能够被排气用鼓风机D2经由歧管D2a输送至排气口部D2b,继而从排气口部D2b进入排气管道D的导入口部Da,并从排气管道D排出(参照图5)。意即,排气管道D的导入口部Da与排气用鼓风机D2的排气口部D2b抵接且内部互为连通。
此时,在排气用鼓风机D2的排气口部D2b的表面装有软质衬垫。另一方面,对排气管道D的导入口部Da实施了包合等处理,抵接的部分呈面状。因此,当互相抵接时,是衬垫与面抵接,能够防止空气泄漏。
干燥装置H中,当腔室15及平台部5不位于加热干燥位置10a时,由于平台部5滑动而排气管道D不滑动,因此,排气管道D的导入口部Da会与排气用鼓风机D2的排气口部D2b分离(参照图7(B))。而且,当腔室15及平台部5不位于加热干燥位置10a时,由于不对打印体X进行加热干燥,因此不会产生需进行排气的空气。
如上所述,此时仅仅是排气管道D的导入口部Da与排气用鼓风机D2的排气口部D2b间的衬垫与面的分离,因此不必使用工具即可使腔室15及平台部5滑动。
回到图1(A)及图1(B),由容纳于腔室15中的加热辊部10及热风吹送部11加热干燥过的打印体X,被冷却辊40冷却。
图8为沿宽度方向剖切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冷却辊的垂直剖视图。
如图8所示,冷却辊40均具有:中空圆柱状的鼓41、内置于该鼓41的中空部41a中的圆柱部41b、分别安装于该鼓41的两端上的旋转接头42、安装于一端侧的旋转接头42上的往路管42a、安装于另一端侧的旋转接头42上的复路管42b。
冷却辊40中,鼓41的中空部41a与两端的旋转接头42、往路管42a及复路管42b的内部连通。
冷却辊40中,冷却水经由旋转接头42向鼓41内流通。
具体而言,冷却辊40中,冷却水从往路管42a经由一端侧的旋转接头42被中空部41a的圆柱部41b的外部流路41B2引导,从该外部流路41B2经由另一端侧的旋转接头42流出至复路管42b。据此,冷却辊40能够得到充分冷却。
下面,对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进行说明。
图9为示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的透视侧视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I具备:供纸部61,其用于供应被打印体X1;打印部62,其用于在运送被打印体X1的同时进行打印;干燥装置H,其用于在运送由该打印部62实施了打印的长条状的打印体X的同时对其进行干燥;以及回收部63,其用于回收经过了干燥的打印体X。
喷墨打印装置I中,干燥装置H排列设置于上游侧和下游侧。
喷墨打印装置I中,打印部62由多个喷墨打印用记录头构成。而且,上述喷墨打印用记录头的方式既可以是行式记录头方式,也可以是串行式记录头方式。
此外,在各喷墨打印用记录头中,按照YMCK等色彩,分别装有上述墨水。
喷墨打印装置I中,通过使未图示的伺服电机带动拉纸辊70转动,来以任意速度运送打印体X。
此外,打印体X的张力由安装有使用负载单元等的未图示的张力传感器的张力辊71来检测,能够通过伺服电机调节拉纸辊70的转动量,以达到目标张力。
此外,打印部62下方的打印体X的运送路线呈拱形。据此,能够抑制打印体X的摇晃。
喷墨打印装置I中,由于具备上述干燥装置H,因此不仅能高效地对由多个喷墨打印用记录头实施了打印的打印体X进行加热干燥,而且能安全且容易地进行维护。
此外,由于在上游侧和下游侧排列设置干燥装置H,因此能充分延长对运送来的打印体X进行干燥的时间。此时,即使温度较低,仍可对打印体X进行干燥,因此能够抑制打印体X本身因受热而发生卷曲或是在打印体X上产生折纹或皱褶。
而且,即使干燥装置H排列设置,由于各干燥装置H能够分别独立地向打印体的宽度方向滑动,因此在进行维护时不会互相干扰。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也可将多个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排列设置使用。
图10为示出排列设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的例子的透视侧视图。
如图10所示,通过排列设置使用干燥装置H,能够充分延长对运送来的打印体进行干燥的时间。
此外,通过使下游侧的加热辊部10的设定温度高于上游侧的加热辊部10的设定温度,能够利用设定温度较低的上游侧的加热辊部10及热风吹送部11充分加热潮湿的打印体X,并利用设定温度较高的下游侧的加热辊部10及热风吹送部11向水系溶剂施加充分的气化能量。意即,由于能阶段性地对刚刚经过打印的潮湿的打印体X进行加热,因此不仅能切实使打印体X干燥,还能抑制打印体X本身发生卷曲或是在打印体X上产生折纹或皱褶。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中,加热辊部10具有中空圆柱状的鼓12、用于加热鼓12的加热圈13、安装固定有鼓12的两侧的轴芯16,但只要加热辊部10的外周面能够进行加热,其结构即不限于此。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中,对加热辊部10的鼓12的外周面实施了凹凸加工,但并非必须如此。
此外,也可以用在鼓12的表面设置细槽的方式代替凹凸加工。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中,作为热风吹送部11示出了排列设置的热风吹送装置14,但只要能够加热干燥打印体X的至少一面,即不限于该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中,具有板状的第1板框1及第2板框2,但也可以是这两个部件成为一体而成的箱体。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中,通过磁体部G彼此吸附,将腔室15暂时固定于加热干燥位置10a,但进行暂时固定的方法不限于此。
此外,并非必须设置限位开关RS。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中,在第1板框1设置有第1门部1a,在第2板框2设置有第2门部2a,但第1门部1a及第2门部2a并非必不可少。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中,通过使滑动部Sa与挡块SP抵接来使腔室15停止在待命位置10b,但也可通过使挡块SP与其他部位抵接来使腔室15停止在待命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中,只要能使腔室15及平台部5滑动,则不对轨道部及滑动部的结构做特别限定。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H中,冷却辊40具有:中空圆柱状的鼓41、内置于该鼓41的中空部41a中的圆柱部41b、分别安装在该鼓41的两端上的旋转接头42、安装在一端侧的旋转接头42上的往路管42a、安装在另一端侧的旋转接头42上的复路管42b,但只要冷却辊40能够冷却打印体X,则其结构不局限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干燥装置可以用作在运送由打印装置的打印部向被打印体施加了墨水的长条状的打印体的同时对其进行干燥的装置。根据上述干燥装置,不仅能够高效地加热干燥打印体,还能安全且容易地进行维护。
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可以用作通过向被打印体施加墨水来打印文字或图形的装置。根据上述喷墨打印装置,由于具备上述干燥装置,因此不仅能够高效地加热干燥打印体,还能安全且容易地对干燥装置进行维护。

Claims (19)

1.一种干燥装置,所述干燥装置用于在运送被打印部施加了墨水的长条状的打印体的同时对所述打印体进行干燥,其特征在于,
具备:
加热辊部,所述加热辊部能引导打印体并对该打印体的背面进行加热;
热风吹送部,所述热风吹送部以与所述加热辊部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设置,用于向所述打印体的打印面吹送热风;
腔室,所述腔室容纳有所述加热辊部及所述热风吹送部;
第1板框及第2板框,所述第1板框及所述第2板框以夹持所述腔室的方式设置于该腔室的两侧;
供气用鼓风机,所述供气用鼓风机用于经由设置在所述腔室上的供气口向所述热风吹送部供应空气;
排气用鼓风机,所述排气用鼓风机用于经由设置在所述腔室上的排气口排出所述腔室内的空气;以及
平台部,所述平台部承载有所述供气用鼓风机及所述排气用鼓风机,
所述热风吹送部安装固定于所述腔室中,
在所述第2板框设置有能够供所述腔室通过的缺口部,
所述腔室与所述平台部沿所述打印体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且经由所述缺口部连接成为一体,
在所述第1板框及第2板框上设置有一对轨道部,该一对轨道部以横跨该第1板框及该第2板框并通过所述缺口部的方式向所述打印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腔室及所述平台部能够沿所述轨道部在加热干燥位置和待命位置间滑动,该加热干燥位置为所述腔室位于所述第1板框及所述第2板框之间的位置,该待命位置位于所述腔室使所述加热辊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用鼓风机具有歧管,
在所述腔室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气口,
空气被分别从所述排气口经由配管输送至歧管,所汇集的所述空气被从所述歧管输送至排气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腔室上安装有一对向所述打印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板,
能够相对于所述轨道部滑动的滑动部分别安装于所述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腔室上安装有一对向所述打印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板,
能够相对于所述轨道部滑动的滑动部分别安装于所述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板框及所述第2板框上设置有辅助轨道部,该辅助轨道部横跨该第1板框及该第2板框,且向所述打印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所述腔室上安装有辅助板,该辅助板向所述打印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所述辅助板上安装有辅助滑动部,该辅助滑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辅助轨道部滑动,
所述辅助轨道部设置于所述轨道部的上方,且比所述轨道部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板框及所述第2板框上设置有辅助轨道部,该辅助轨道部横跨该第1板框及该第2板框,且向所述打印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所述腔室上安装有辅助板,该辅助板向所述打印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所述辅助板上安装有辅助滑动部,该辅助滑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辅助轨道部滑动,
所述辅助轨道部设置于所述轨道部的上方,且比所述轨道部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板框及所述第2板框上设置有辅助轨道部,该辅助轨道部横跨该第1板框及该第2板框,且向所述打印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所述腔室上安装有辅助板,该辅助板向所述打印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所述辅助板上安装有辅助滑动部,该辅助滑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辅助轨道部滑动,
所述辅助轨道部设置于所述轨道部的上方,且比所述轨道部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板框及所述第2板框上设置有辅助轨道部,该辅助轨道部横跨该第1板框及该第2板框,且向所述打印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所述腔室上安装有辅助板,该辅助板向所述打印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所述辅助板上安装有辅助滑动部,该辅助滑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辅助轨道部滑动,
所述辅助轨道部设置于所述轨道部的上方,且比所述轨道部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用于覆盖所述供气用鼓风机及所述排气用鼓风机的罩体,
该罩体以能够自由安装和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平台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用于覆盖所述供气用鼓风机及所述排气用鼓风机的罩体,
该罩体以能够自由安装和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平台部。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用于覆盖所述供气用鼓风机及所述排气用鼓风机的罩体,
该罩体以能够自由安装和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平台部。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用于覆盖所述供气用鼓风机及所述排气用鼓风机的罩体,
该罩体以能够自由安装和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平台部。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用于覆盖所述供气用鼓风机及所述排气用鼓风机的罩体,
该罩体以能够自由安装和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平台部。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用于覆盖所述供气用鼓风机及所述排气用鼓风机的罩体,
该罩体以能够自由安装和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平台部。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用于覆盖所述供气用鼓风机及所述排气用鼓风机的罩体,
该罩体以能够自由安装和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平台部。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用于覆盖所述供气用鼓风机及所述排气用鼓风机的罩体,
该罩体以能够自由安装和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平台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板框上经由臂部连接固定有排气管道,
当所述腔室及所述平台部位于所述加热干燥位置时,所述排气管道的导入口部与所述排气用鼓风机的排气口部抵接且彼此内部连通,
当所述腔室及所述平台部不位于所述加热干燥位置时,所述导入口部与所述排气口部分离。
18.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打印部,所述打印部用于在运送被打印体的同时进行打印;以及
权利要求1~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用于在运送由该打印部打印了的长条状的打印体的同时对打印体进行干燥,
所述打印部由多个喷墨打印用记录头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装置在上游侧和下游侧排列设置。
CN201811333303.XA 2018-07-25 2018-11-09 干燥装置及具备该干燥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 Active CN1108344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9837A JP6936997B2 (ja) 2018-07-25 2018-07-25 乾燥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18-139837 2018-07-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4478A CN110834478A (zh) 2020-02-25
CN110834478B true CN110834478B (zh) 2021-12-21

Family

ID=64270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33303.XA Active CN110834478B (zh) 2018-07-25 2018-11-09 干燥装置及具备该干燥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18558B1 (zh)
EP (1) EP3599100B1 (zh)
JP (1) JP6936997B2 (zh)
CN (1) CN110834478B (zh)
CA (1) CA30279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07462A1 (de) 2021-03-25 2022-09-29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Trocknungseinheit für eine Druckvorrichtung zum Bedrucken eines bahnförmigen Aufzeichnungsträgers mit Tint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8126A (zh) * 2002-02-14 2003-08-27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1648178A (zh) * 2009-09-10 2010-02-17 简甦 一种节能烘干方法及节能型烘箱盖
JP3187604U (ja) * 2013-09-25 2013-12-05 株式会社オリエント総業 乾燥装置
CN204414792U (zh) * 2014-12-05 2015-06-24 天津市侨阳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快速干燥装置
WO2016084245A1 (ja) * 2014-11-28 2016-06-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乾燥方法
JP2016107549A (ja) * 2014-12-09 2016-06-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塗布装置の構築方法、及び、液体塗布装置
EP3093148A1 (en) * 2015-05-15 2016-11-16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rinting apparatus
CN207466082U (zh) * 2017-11-20 2018-06-08 连江捷恒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烘干的全自动锡膏印刷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3138A (en) * 1996-08-23 1998-02-03 Research, Incorporated Coating dryer system
US6308626B1 (en) * 1999-02-17 2001-10-30 Macdermid Acumen, Inc. Convertible media dryer for a large format ink jet print engine
US6152030A (en) * 1999-02-19 2000-11-28 Fuqua; Rick Lee Curing apparatus for a multi-color screen printing system
JP4140149B2 (ja) * 1999-11-15 2008-08-27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塗布材の乾燥装置
JP2004106346A (ja) * 2002-09-18 2004-04-08 Mutoh Ind Ltd 記録装置における用紙乾燥方法及び装置
US20060096121A1 (en) * 2004-11-05 2006-05-11 Yugen Kaisha Advanced Engineering Ink drying device of web offset press
JP2010110926A (ja) * 2008-11-04 2010-05-20 Seiko Epson Corp 乾燥装置、記録装置、及びターゲットの乾燥方法
JP5470176B2 (ja) * 2010-07-02 2014-04-16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ドラム式乾燥機及びドラム式乾燥機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5556574B2 (ja) * 2010-10-19 2014-07-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5480114B2 (ja) * 2010-11-29 2014-04-23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8534825B2 (en) * 2011-02-11 2013-09-17 Xerox Corporation Radiant heater for print media
JP5658629B2 (ja) 2011-07-13 2015-01-28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4661825A (zh) * 2012-06-15 2015-05-27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将印刷液体间接施加到承印材料上的方法
JP6107265B2 (ja) * 2013-03-18 2017-04-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WO2015065446A1 (en) * 2013-10-31 2015-05-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on a media web
JP6225660B2 (ja) * 2013-11-20 2017-11-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464680B2 (ja) * 2014-11-05 2019-0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759569B2 (ja) * 2015-12-15 2020-09-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6570442B2 (ja) * 2015-12-16 2019-09-04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乾燥装置、印刷装置、および乾燥方法
CN107458081A (zh) * 2017-09-15 2017-12-12 湖州博润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品印花工作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8126A (zh) * 2002-02-14 2003-08-27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1648178A (zh) * 2009-09-10 2010-02-17 简甦 一种节能烘干方法及节能型烘箱盖
JP3187604U (ja) * 2013-09-25 2013-12-05 株式会社オリエント総業 乾燥装置
WO2016084245A1 (ja) * 2014-11-28 2016-06-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乾燥方法
CN204414792U (zh) * 2014-12-05 2015-06-24 天津市侨阳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快速干燥装置
JP2016107549A (ja) * 2014-12-09 2016-06-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塗布装置の構築方法、及び、液体塗布装置
EP3093148A1 (en) * 2015-05-15 2016-11-16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rinting apparatus
CN207466082U (zh) * 2017-11-20 2018-06-08 连江捷恒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烘干的全自动锡膏印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4478A (zh) 2020-02-25
JP2020015235A (ja) 2020-01-30
EP3599100B1 (en) 2020-07-29
US10518558B1 (en) 2019-12-31
JP6936997B2 (ja) 2021-09-22
CA3027952A1 (en) 2020-01-25
EP3599100A1 (en) 2020-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85207B2 (ja) 印字装置
US8220889B2 (en) Web flow path
US9550376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EP3599101B1 (en) Ink drying apparatus
EP3093149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KR102529355B1 (ko) 인쇄 장치, 인쇄 시스템 및 인쇄 방법
CN110834478B (zh) 干燥装置及具备该干燥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
JP201207622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11046094A (ja) 記録装置
CN110757965B (zh) 干燥装置及具备该干燥装置的喷墨打印装置
EP3715756A1 (en) Web drying apparatus and web drying method
US9085187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5227043A (ja) 画像記録装置、ニス付与装置及びニス付与方法
JP2011161737A (ja) ウェブ搬送装置及び印刷機
US10053323B2 (en) Sheet handling apparatus with rotary drum
JP2020168771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EP4238776A1 (en) Base-material drying device and printing device
WO2022070383A1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US6418289B1 (en) Dry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ying ink on a medium
JP6595946B2 (ja) 塗工装置
JP2021126862A (ja) 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