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2746B - 电动机、空气调节机、电动吸尘器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空气调节机、电动吸尘器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2746B
CN110832746B CN201780092520.1A CN201780092520A CN110832746B CN 110832746 B CN110832746 B CN 110832746B CN 201780092520 A CN201780092520 A CN 201780092520A CN 110832746 B CN110832746 B CN 1108327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heat
conductive sheet
held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25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2746A (zh
Inventor
桶谷直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32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2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2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2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24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2Mountings for motor fan assembl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47L9/2889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systems, e.g. for prevention of motor over-heating or for protection of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alient poles or claw-shaped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02K7/08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 H02K9/223Heat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电动机(1)具有定子(3)和与定子(3)接触的框架(4)。定子(3)具有:第1齿部(19)、第2齿部(19)、以集中绕组的方式卷绕于第1齿部(19)的周围的第1绕组(18)、以集中绕组的方式卷绕于第2齿部(19)的周围的第2绕组(18)、以及被保持在第1绕组(18)与第2绕组(18)之间的导热片(20)。导热片(20)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框架(4)与第1绕组(18)之间。

Description

电动机、空气调节机、电动吸尘器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动机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的推进,作为输出相对于电动机的质量之比的输出密度提高。由于输出密度提高,电动机的温度上升。随着电动机的温度上升,例如绕组的电阻上升,铜损增加,使电动机的效率降低。作为永久磁铁同步马达所使用的永久磁铁而使用含有Nd-Fe-B(钕-铁-硼)的稀土类磁铁或含有Sm-Fe-N(钐-铁-氮)的稀土类磁铁的情况下,随着电动机的温度上升,永久磁铁的磁力和矫顽力下降,永久磁铁的退磁耐力和电动机的效率降低。并且,若电动机的温度上升,则绕组的表面(具体而言,绝缘涂层)和使定子绝缘的绝缘体受到损伤,由此可能产生电动机的质量不良。
电动机的全部发热中,由铜损引起的来自绕组的热和由铁损引起的来自定子铁芯的热是支配性的。来自定子铁芯的热被传导至覆盖定子的框架,向电动机的外部排出。另一方面,绕组虽然与使定子电绝缘的绝缘体接触,但由于绝缘体的散热效果低,因此来自绕组的热难以向电动机的外部排出。
因此,与来自定子铁芯的热相比,来自绕组的热难以向电动机的外部排出,与定子铁芯相比,绕组的温度容易上升。若绕组的温度上升,则绕组的电阻上升,铜损增加,因此引起绕组的温度进一步上升这样的恶性循环。
因此,提出了如下方法:通过使作为传导热的导热片的树脂片与线圈端部接触,使来自绕组的热向作为散热部的框架传导,将该热向电动机的外部排出(例如,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743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导热片与绕组接触的部分小、冷却性能不充分的问题。并且,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在电动机的制造工序中,导热片容易从绕组脱落,难以在使导热片与绕组接触的状态下装配定子。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高电动机的冷却性能,并且容易地以简易的结构在使导热片与绕组接触的状态下装配定子。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动机具备定子和与所述定子接触的金属部件,所述定子具有:第1齿部;第2齿部;第1绕组,其以集中绕组的方式卷绕于所述第1齿部的周围;第2绕组,其以集中绕组的方式卷绕于所述第2齿部的周围;第1导热片,其被保持在所述第1绕组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并且将所述第1绕组的热传导至所述金属部件;以及第2导热片,其被保持在所述第1绕组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并且将所述第2绕组的热传导至所述金属部件,所述第1导热片卷绕于所述第1绕组的周围,所述第2导热片卷绕于所述第2绕组的周围,所述第1导热片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所述金属部件与所述第1绕组之间,所述第2导热片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所述金属部件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电动机的冷却性能,并且能够容易地以简单的结构在使导热片与绕组接触的状态下装配定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定子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多个分割铁芯连结的状态的图。
图4是沿着图1中的线A4-A4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电动机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电动机的制造工序的步骤S2中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导热片的配置方法的另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导热片的配置方法的又一例的图。
图9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的图。
图10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动吸尘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的构造的剖视图。
在各图所示的xyz直角坐标系中,z轴方向(z轴)表示与电动机1的轴10的轴线A1(即,转子2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也称为“转子2的轴向”或者简称为“轴向”),x轴方向(x轴)表示与z轴方向(z轴)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表示与z轴方向和x轴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
电动机1例如是内转子型的IPM(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内嵌式永磁体)马达,但不限于此。例如,电动机1也可以是SPM(Surface Permanent Magnet;表面式永磁体)马达。电动机1例如被用作风扇马达或鼓风机马达。
电动机1具备转子2、定子3、作为金属部件的金属框架即框架4、轴承5a、轴承5b以及压缩弹簧6。以下,将图1中的上侧称作A侧(也称作第1侧),将下侧称作B侧(也称作第2侧)。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A侧为负载侧,B侧为负载相反侧,也可以是B侧为负载侧,A侧为负载相反侧。
轴承5a和轴承5b将转子2支承为旋转自如。轴承5a固定于框架4的A侧(具体而言,框架部4a),轴承5b固定于框架4的B侧(具体而言,框架部4b)。
框架4覆盖定子3。框架4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到电动机1的外部。框架4由铁或铝等金属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4由框架部4a和框架部4b构成。具体而言,框架4在与转子2的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分割为两个框架(即,框架部4a和框架部4b)。框架部4a和框架部4b分别形成为杯状。
框架4具有形成于轴向的一端侧(图1所示的A侧)的内侧表面41a(第1内侧表面)和形成于轴向的另一端侧(图1所示的B侧)的内侧表面41b(第2内侧表面)。
框架部4a具有形成于开口侧(图1所示的B侧)的凸缘部42a和内侧表面41a。框架部4a经由轴承5a支承转子2的A侧。
框架部4b具有形成于开口侧(图1所示的A侧)的凸缘部42b、内侧表面41b以及有底部分42c。框架部4b经由轴承5b支承转子2的B侧。在框架部4b内固定有定子3。
框架部4a的凸缘部42a与框架部4b的凸缘部42b接触,框架部4a的凸缘部42a例如通过粘接剂、螺钉或焊接固定于框架部4b的凸缘部42b。
压缩弹簧6配置在框架部4b的有底部分42c与轴承5b之间。压缩弹簧6对轴承5b施加预压。由此,也对轴承5a施加预压。作为压缩弹簧6,例如使用波形垫圈等。
转子2具有转子铁芯7、永久磁铁8、端板9a、端板9b以及轴10。转子2插入到定子3的内侧。
转子铁芯7例如通过将冲裁成预先设定的形状的多个电磁钢板在轴向上层叠而形成。转子铁芯7的截面形状(与轴向正交的平面形状)为圆形。在转子铁芯7形成有轴孔11和磁铁插入孔12。
轴孔11是在轴向上形成的贯通孔。在轴孔11中插入有轴10。定子3的径向(以下,也简称为“径向”)上的轴孔11的中心与转子铁芯7的径向上的中心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磁铁插入孔12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定子3的周向(以下,简称为“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在转子铁芯7上。磁铁插入孔12是在轴向上形成的贯通孔。各磁铁插入孔12形成在比轴孔11靠近转子铁芯7的外周面的位置。在各磁铁插入孔12中插入有永久磁铁8。
永久磁铁8例如是稀土类磁铁。永久磁铁8的形状例如是长方体。
端板9a和端板9b分别闭塞磁铁插入孔12的A侧和B侧的开口部。由此,防止永久磁铁8从磁铁插入孔12脱落。
轴10的截面形状(与轴向正交的平面形状)例如为圆形。轴10被轴承5a和轴承5b支承为旋转自如。
图2是概略地表示定子3的构造的俯视图。图2中的箭头D1表示定子3的周向。
定子3具有形成为圆环状的定子铁芯17、使定子铁芯17绝缘的绝缘体16、隔着绝缘体16卷绕于定子铁芯17的绕组18、传导热的导热片20、以及槽部21。定子3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周向上形成为圆环状。定子3(具体而言,定子铁芯17)由框架4(具体而言,框架部4b)保持。在定子3的内侧旋转自如地设置有转子2。
定子3具有至少一个分割铁芯14。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3由多个分割铁芯14(具体而言,九个分割铁芯14)形成。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多个分割铁芯14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周向上排列成圆环状,由此形成定子3。定子3通过压入或焊接等方法固定在框架4(具体而言,框架部4b)内,定子铁芯17的外周面与框架部4b的内侧接触。
定子铁芯17例如通过将冲裁成预先设定的形状的多个电磁钢板在轴向上层叠而形成。定子铁芯17具有至少一个轭部15(也称为铁芯背部)和朝向径向上的内侧突出的多个齿部19。定子铁芯17由多个分割的定子铁芯17a(以下,也称为“分割定子铁芯17a”)形成。因此,各分割定子铁芯17a具有轭部15和齿部19。
如图2所示,多个齿部19以轴线A1为中心排列成放射状,这些齿部19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由两个轭部15和两个齿部19包围的区域是槽部21。齿部19的径向内侧的前端面向转子2。在齿部19的前端与转子2之间形成有气隙。
但是,定子3也可以不由多个分割定子铁芯17a形成。例如,定子铁芯17也可以通过层叠圆环状的多个材料(例如非晶金属等非晶材料或电磁钢板)而形成。
图3是表示多个分割铁芯14连结的状态的图。
各分割铁芯14具有分割定子铁芯17a、绕组18以及使分割定子铁芯17a绝缘的绝缘体16。绝缘体16由绝缘材料形成。
定子3(具体而言,定子铁芯17)具有连结部13。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13是周向上的轭部15的两端侧的薄壁部分。如图3所示,作为第1分割铁芯的分割铁芯14(在图3中最上方的分割铁芯14)通过连结部13能够旋转地与作为与第1分割铁芯相邻的第2分割铁芯的分割铁芯14连结。具体而言,分割定子铁芯17a的轭部15在连结部13能够旋转地与相邻的其他分割定子铁芯17a的轭部15连结。
多个分割铁芯14也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连结部13以外的构造相互连结。例如,也可以是形成在第1分割铁芯(例如,图3中最上方的分割铁芯14)的轭部15的在轴向上突出的凸部能够旋转地嵌合于形成在与第1分割铁芯相邻的第2分割铁芯的轭部15的凹部。
绕组18隔着绝缘体16卷绕于定子铁芯17,形成产生旋转磁场的线圈。具体而言,绕组18以集中绕组的方式卷绕于齿部19的周围。隔着绝缘体16卷绕于定子铁芯17的绕组18(即,线圈)中的轴向上的A侧端部的部分是线圈端部18a。隔着绝缘体16卷绕于定子铁芯17的绕组18(即,线圈)中的轴向上的B侧端部的部分是线圈端部18b。
如上所述,绕组18的绕线方式是集中绕组。例如,如图3所示,能够在将多个分割铁芯14排列成圆环状之前的状态(例如,多个分割铁芯14排列成直线状的状态)下,将绕组18卷绕于分割定子铁芯17a。卷绕有绕组18的分割定子铁芯17a(即,分割铁芯14)被折叠成圆环状,并通过焊接等固定。
导热片20卷绕于绕组18的周围。由此,导热片20与绕组18接触。但是,也可以不将导热片20卷绕于所有绕组18。导热片20例如由含有硅酮的材料形成。导热片20也可以由含有硅酮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例如含有丙烯酸树脂的材料形成。导热片20的厚度例如为1mm至3mm。但是,导热片20的厚度可以比1mm薄,也可以比3mm厚。
图4是沿着图1中的线A4-A4的剖视图。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作为第1绕组的绕组18(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为左侧的绕组18)隔着绝缘体16以集中绕组的方式卷绕于作为第1齿部的齿部19(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为左侧的齿部19)的周围。同样,作为第2绕组的绕组18(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为右侧的绕组18)隔着绝缘体16以集中绕组的方式卷绕于作为第2齿部的齿部19(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为右侧的齿部19)的周围。
导热片20卷绕于绕组18的周围。即,在将导热片20卷绕于绕组18的状态下,定子3配置于框架部4b的内部,框架部4a与框架部4b组合。由此,导热片20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框架4与绕组18之间。具体而言,作为导热片20的一部分的第1部分20a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线圈端部18a与框架部4a之间,作为导热片20的其他一部分的第2部分20b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线圈端部18b与框架部4b之间。
导热片20与框架4的框架部4a和框架部4b接触,因此来自绕组18的热通过导热片20传导至框架4的框架部4a和框架部4b。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片20的变形是弹性变形。即,导热片20以弹性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框架4与绕组18之间。导热片20被保持在框架4与至少一个线圈端部(即,线圈端部18a或线圈端部18b)之间即可。并且,多个导热片20中的一个导热片20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框架4与任一个绕组18(例如,第1绕组)之间即可。
并且,在槽部21内,导热片20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相互相邻的两个齿部19(具体而言,相互相邻的两个绕组18)之间。换言之,导热片20的第3部分20c以变形的状态被夹持在相互相邻的两个齿部19(具体而言,相互相邻的两个绕组18)之间,由此被固定。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两个导热片20被保持在作为第1绕组的绕组18(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为左侧的绕组18)与作为第2绕组的绕组18(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为右侧的绕组18)之间。相互相邻的两个导热片20相互接触。并且,至少一个导热片20与框架4接触。由此,导热片20将来自绕组18的热传导至框架4,来自绕组18的热向电动机1的外部排出。
导热片20的变形也可以是塑性变形。在该情况下,导热片20以塑性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框架4与绕组18之间。例如,导热片20的第1部分20a以塑性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线圈端部18a与框架部4a之间,导热片20的第2部分20b以塑性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线圈端部18b与框架部4b之间,导热片20的第3部分20c以塑性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相互相邻的两个齿部19(具体而言,相互相邻的两个绕组18)之间。
下面,对电动机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电动机1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流程图。电动机1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说明的步骤。
在步骤S1中,制作多个分割铁芯14。例如,通过在轴向上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形成定子铁芯17。然后,在定子铁芯17的轭部15和齿部19的侧面配置绝缘体16。通过隔着绝缘体16在各齿部19的周围以集中绕组的方式卷绕绕组18,能够制作多个分割铁芯14。
图6是表示电动机1的制造工序的步骤S2中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在步骤S2中,在将多个分割铁芯14排列成圆环状之前的状态(例如,如图3所示,多个分割铁芯14排列成直线状的状态)下,将导热片20配置在绕组18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各分割铁芯14的绕组18的周围卷绕导热片20。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作为第1绕组的绕组18(图6中为左侧的绕组18)的周围卷绕作为第1导热片的导热片20(图6中为左侧的导热片20),在作为第2绕组的绕组18(图6中为右侧的绕组18)的周围卷绕作为第2导热片的导热片20(图6中为右侧的导热片20)。
在多个分割铁芯14排列成直线状的状态下,在相互相邻的两个齿部19之间形成有间隙G,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导热片20卷绕于绕组18的周围。间隙G的长度设定为在装配出定子3的状态下导热片20能够变形的范围即可。
在步骤S3中,将多个分割铁芯14折叠成圆环状,并通过焊接等将两端的分割铁芯14固定。具体而言,将多个分割铁芯14折叠成圆环状,以使在槽部21内,导热片2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第3部分20c)被保持在相互相邻的两个齿部19(具体而言,相互相邻的两个绕组18)之间。由此,在槽部21内,导热片20(具体而言,导热片20的第3部分20c)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相互相邻的两个齿部19(具体而言,相互相邻的两个绕组18)之间。由此,形成定子3。
在步骤S4中,将定子3(即,多个分割铁芯14和多个导热片20)固定在框架4内。具体而言,通过压入或焊接等方法将定子3固定在框架部4b内。在将定子3固定于框架部4b内时,以导热片20与框架4接触的方式将定子3配置于框架部4b内。具体而言,在将定子3固定于框架部4b内时,将定子3配置于框架部4b内,以使导热片2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第2部分20b)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绕组18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线圈端部18b)与框架4(具体而言,框架部4b)之间。
在步骤S5中,制作转子2。例如,将轴10插入到形成于转子铁芯7的轴孔11中,得到转子2。也可以将形成磁极的永久磁铁8预先安装于转子铁芯7。
在步骤S6中,将轴10插入到轴承5a和轴承5b中。
步骤S1至步骤S6的顺序不限于图5所示的顺序。例如,步骤S1至步骤S4的步骤和步骤S5能够相互并行地进行。步骤S5也可以比步骤S1至步骤S4的步骤先进行。
在步骤S7中,在框架部4b的有底部分42c配置压缩弹簧6,将转子2与轴承5a和轴承5b一起插入到定子3的内侧。
在步骤S8中,装配框架4。具体而言,将框架部4a与框架部4b组合,以使导热片20的第1部分20a被保持在线圈端部18a与框架部4a之间,从而装配框架4。由此,导热片20的第1部分20a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线圈端部18a与框架部4a之间,导热片20的第2部分20b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线圈端部18b与框架部4b之间。但是,也可以在框架4与至少一方的线圈端部(即,线圈端部18a或线圈端部18b)之间保持导热片20。
通过以上说明的工序装配出电动机1。
变形例1
图7是表示导热片20的配置方法的另一例的图。
也可以如图7所示将导热片20配置于定子3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导热片20的配置方法。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一张导热片20在周向上与内侧表面41a和内侧表面41b交替地接触。换言之,导热片20以在周向上位于第1位置P1、槽部21以及第2位置P2的顺序的方式设置于定子3。第1位置P1是A侧的框架4(具体而言,框架部4a的内侧表面41a)与A侧的绕组18(具体而言,线圈端部18a)之间的位置。第2位置P2是B侧的框架4(具体而言,框架部4b的内侧表面41b)与B侧的绕组18(具体而言,线圈端部18b)之间的位置。
导热片20的一部分在第1位置P1处被保持在框架4与绕组18之间,导热片20的其他一部分在槽部21处被保持在相互相邻的两个齿部19(具体而言,相互相邻的两个绕组18)之间,导热片20的其他一部分在第2位置P2处被保持在框架4与绕组18之间。
变形例2
图8是表示导热片20的配置方法的又一例的图。
也可以如图8所示将多个导热片20配置于定子3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导热片20的配置方法。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各导热片20以在周向上位于第1位置P1、槽部21以及第2位置P2的顺序的方式设置于定子3。各导热片20也可以以在周向上位于第2位置P2、槽部21以及第1位置P1的顺序的方式设置于定子3。
导热片20的一部分在第1位置P1处被保持在框架4与绕组18之间,导热片20的其他一部分在槽部21处被保持在相互相邻的两个齿部19(具体而言,相互相邻的两个绕组18)之间,导热片20的其他一部分在第2位置P2处被保持在框架4与绕组18之间。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包括各变形例)和电动机1的制造方法的效果。
通常,在电动机驱动的期间的电动机的全部发热中,来自绕组的热(具体而言,由铜损产生的热)以及来自定子铁芯的热(具体而言,由铁损产生的热)是支配性的。在电动机中,除了绕组和定子铁芯以外,还从转子铁芯(具体而言,由铁损产生的热)、永久磁铁(具体而言,由涡流损失产生的热)以及轴承(具体而言,由机械损失产生的热)产生热,但比来自绕组和定子铁芯的热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3配置在框架4(具体而言,框架部4b)内,定子铁芯17与框架4(具体而言,框架部4b)接触。由此,定子铁芯17的热传导至框架4,能够将定子铁芯17的热向电动机1的外部排出。
通常,绕组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因此与绝缘体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小。并且,通常,绝缘体的导热系数低。因此,来自绕组的热难以传导至绝缘体。并且,在绕组与定子铁芯之间的温度差小时,从绕组传导至绝缘体的热难以传导至定子铁芯。结果,来自绕组的热难以向电动机的外部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端部18a与框架部4a之间配置有导热片20,导热片20与线圈端部18a和框架部4a紧贴。由此,绕组18的热从线圈端部18a经由导热片20传导至框架部4a,能够将绕组18的热向电动机1的外部排出。
并且,在线圈端部18b与框架部4b之间配置有导热片20,导热片20与线圈端部18b和框架部4b紧贴。由此,绕组18的热从线圈端部18b经由导热片20传导至框架部4b,能够向电动机1的外部排出。
导热片20在槽部21内以弹性变形的状态或塑性变形的状态与相邻的绕组18紧贴。由此,与导热片20仅与线圈端部18a和线圈端部18b接触的构造相比,导热片20的接触面积变大,绕组18的热更迅速地向导热片20传导。结果,能够提高电动机1的冷却性能。
导热片20在槽部21内保持于相互相邻的两个绕组18,因此能够防止导热片20从定子3脱落。
并且,通过使用具有高弹性模量的导热片20,即使在因温度变化而使电动机1的部件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导热片20变形来吸收电动机1的部件的变形,因此能够维持与框架4的接触以及与绕组18的接触。
在电动机1的制造工序中,即使存在电动机1的部件的尺寸的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导热片20变形来吸收尺寸的偏差。由此,能够使导热片20与绕组18和框架4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绕组18的热通过导热片20传导至框架4,并向电动机1的外部排出。但是,绕组18的热也可以传导至框架4以外的金属部件,并向电动机1的外部排出。即,金属部件只要能够将绕组18的热向电动机1的外部排出,金属部件就不限于框架4。在该情况下,与导热片20接触的金属部件例如是散热片。在使用该散热片的情况下,散热片的一端侧与导热片20接触,另一端侧露出到电动机1的外部。由此,即使在使用了框架4以外的金属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绕组18的热向电动机1的外部排出。
在定子3由多个分割铁芯14形成的情况下,在电动机1的制造工序中,能够容易地在使导热片20与绕组18接触的状态下装配定子3。例如,在上述的电动机1的制造工序的步骤S2至步骤S3中,能够在各分割铁芯14的绕组18的周围卷绕导热片20,将多个分割铁芯14折叠成圆环状。由此,能够在槽部21内利用两个齿部19(具体而言,两个绕组18)保持导热片20。结果,能够容易地装配定子3,能够减少电动机1的生产成本。
定子铁芯17的轭部15在连结部13能够旋转地与相邻的其他定子铁芯17的轭部15连结。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多个分割铁芯14折叠成圆环状。
在连结部13为薄壁的情况下,连结部13容易变形,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多个分割铁芯14折叠成圆环状。并且,由于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因此能够减少电动机1的生产成本。
在变形例1的电动机中,一张导热片20在周向上与内侧表面41a和内侧表面41b交替地接触。在该情况下,不需要使用较多的导热片20,因此能够减少电动机的生产成本。
实施方式2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50进行说明。
图9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50的结构的图。
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50(例如制冷空调装置)具备作为送风机(第1送风机)的室内机51、制冷剂配管52、以及作为通过制冷剂配管52与室内机51连接的送风机(第2送风机)的室外机53。
室内机51具有电动机51a(例如,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通过由电动机51a驱动而进行送风的送风部51b、以及覆盖电动机51a和送风部51b的外壳51c。送风部51b例如具有由电动机51a驱动的叶片。
室外机53具有电动机53a(例如,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送风部53b、压缩机54、以及热交换器(未图示)。送风部53b通过由电动机53a驱动而进行送风。送风部53b例如具有由电动机53a驱动的叶片。压缩机54具有电动机54a(例如,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由电动机54a驱动的压缩机构54b(例如,制冷剂回路)、以及覆盖电动机54a和压缩机构54b的外壳54c。
在空气调节机50中,室内机51和室外机53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动机1(包括变形例)。具体而言,作为送风部的驱动源,电动机51a和电动机53a中的至少一方应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动机1。并且,作为压缩机54的电动机54a,也可以使用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动机1(包括变形例)。
空气调节机50例如能够进行从室内机51吹送冷空气的制冷运转、或者吹送热空气的制热运转等运转。在室内机51中,电动机51a是用于驱动送风部51b的驱动源。送风部51b能够吹送调整后的空气。
根据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50,在电动机51a和电动机53a中的至少一方应用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动机1(包括变形例),因此能够得到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由此,能够防止以电动机的热为起因的空气调节机50的故障。并且,通过在空气调节机50中使用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动机1,能够减少空气调节机50的生产成本。
并且,通过使用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包括变形例)作为送风机(例如,室内机51)的驱动源,能够得到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由此,能够防止因电动机的发热而引起的送风机的故障。
并且,通过使用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包括变形例)作为压缩机54的驱动源,能够得到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由此,能够防止因电动机的发热而引起的压缩机54的故障。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动机1除了空气调节机50以外,还能够搭载于换气扇、家电设备或机床等具有驱动源的设备。
实施方式3
图10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动吸尘器90(也简称为“吸尘器”)的侧视图。
电动吸尘器90具有主体91、集尘部92、管道93、吸嘴94以及把持部95。
主体91具有电动送风机91a和排气口91b,所述电动送风机91a产生吸引力(吸引风)并向集尘部92送入尘埃。电动送风机91a具有风扇(未图示)和使风扇旋转的电动机1。
集尘部92安装于主体91。但是,集尘部92也可以设置于主体91的内部。例如,集尘部92是具有将尘埃与空气分离的过滤器的容器。吸嘴94安装于管道93的前端。
当接通电动吸尘器90的电源时,电力被供给至电动送风机91a,能够驱动电动送风机91a。在电动送风机91a驱动的期间,通过由电动送风机91a产生的吸引力而从吸嘴94吸引尘埃。从吸嘴94吸引的尘埃通过管道93,收集到集尘部92。从吸嘴94吸引的空气通过电动送风机91a,从排气口91b向电动吸尘器90的外部排出。
实施方式3的电动吸尘器90具有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动机1,因此具有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并且,根据实施方式3的电动吸尘器90,由于具有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动机1,因此能够防止以电动机的热为起因的电动吸尘器90的故障。并且,通过在电动吸尘器90中使用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动机1,能够减少电动吸尘器90的生产成本。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机;2转子;3定子;4框架(金属部件);5a、5b轴承;14分割铁芯;15轭部;16绝缘体;17定子铁芯;17a分割定子铁芯;18绕组;19齿部;20导热片;50空气调节机;51室内机;52制冷剂配管;53室外机;90电动吸尘器;91a电动送风机;92集尘部。

Claims (14)

1.一种电动机,其中,具备:
定子;以及
与所述定子接触的金属部件,
所述定子具有:
第1齿部;
第2齿部;
第1绕组,其以集中绕组的方式卷绕于所述第1齿部的周围;
第2绕组,其以集中绕组的方式卷绕于所述第2齿部的周围;
第1导热片,其被保持在所述第1绕组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并且将所述第1绕组的热传导至所述金属部件;以及
第2导热片,其被保持在所述第1绕组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并且将所述第2绕组的热传导至所述金属部件,
所述第1导热片卷绕于所述第1绕组的周围,
所述第2导热片卷绕于所述第2绕组的周围,
所述第1导热片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所述金属部件与所述第1绕组之间,
所述第2导热片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所述金属部件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
所述第1导热片和所述第2导热片相互接触,
所述第1导热片和所述第2导热片由所述第1绕组和所述第2绕组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定子具有第1分割铁芯和第2分割铁芯,
所述第1分割铁芯具有:
所述第1齿部;以及
卷绕于所述第1齿部的所述第1绕组,
所述第2分割铁芯具有:
所述第2齿部;以及
卷绕于所述第2齿部的所述第2绕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定子具有连结部,
所述第1分割铁芯通过所述连结部能够旋转地与所述第2分割铁芯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第1导热片以弹性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所述金属部件与所述第1绕组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第1导热片以塑性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所述金属部件与所述第1绕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第1导热片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所述第1绕组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第2导热片以弹性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所述第1绕组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第2导热片以塑性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所述第1绕组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金属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到所述电动机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金属部件具有:
第1内侧表面,其形成于轴向上的一端侧;以及
第2内侧表面,其形成于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侧,
所述第1导热片在周向上与所述第1内侧表面和所述第2内侧表面交替地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金属部件是覆盖所述定子的金属框架。
12.一种空气调节机,具备:
室内机;以及
与所述室内机连接的室外机,
所述室内机和所述室外机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电动机,
所述电动机具有:
定子;以及
与所述定子接触的金属部件,
所述定子具有:
第1齿部;
第2齿部;
第1绕组,其以集中绕组的方式卷绕于所述第1齿部的周围;
第2绕组,其以集中绕组的方式卷绕于所述第2齿部的周围;
第1导热片,其被保持在所述第1绕组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并且将所述第1绕组的热传导至所述金属部件;
第2导热片,其被保持在所述第1绕组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并且将所述第2绕组的热传导至所述金属部件,
所述第1导热片卷绕于所述第1绕组的周围,
所述第2导热片卷绕于所述第2绕组的周围,
所述第1导热片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所述金属部件与所述第1绕组之间,
所述第2导热片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所述金属部件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
所述第1导热片和所述第2导热片相互接触,
所述第1导热片和所述第2导热片由所述第1绕组和所述第2绕组保持。
13.一种电动吸尘器,其中,具备:
集尘部;以及
电动送风机,其产生吸引力,向所述集尘部送入尘埃,
所述电动送风机具有电动机,
所述电动机具有:
定子;以及
与所述定子接触的金属部件,
所述定子具有:
第1齿部;
第2齿部;
第1绕组,其以集中绕组的方式卷绕于所述第1齿部的周围;
第2绕组,其以集中绕组的方式卷绕于所述第2齿部的周围;
第1导热片,其被保持在所述第1绕组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并且将所述第1绕组的热传导至所述金属部件;
第2导热片,其被保持在所述第1绕组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并且将所述第2绕组的热传导至所述金属部件,
所述第1导热片卷绕于所述第1绕组的周围,
所述第2导热片卷绕于所述第2绕组的周围,
所述第1导热片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所述金属部件与所述第1绕组之间,
所述第2导热片以变形的状态被保持在所述金属部件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
所述第1导热片和所述第2导热片相互接触,
所述第1导热片和所述第2导热片由所述第1绕组和所述第2绕组保持。
14.一种电动机的制造方法,所述电动机具备具有第1绕组的第1分割铁芯、具有第2绕组的第2分割铁芯、覆盖所述第1分割铁芯和所述第2分割铁芯的金属部件、传导热的第1导热片、以及传导热的第2导热片,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制作所述第1分割铁芯和所述第2分割铁芯的步骤;
在所述第1绕组的周围卷绕所述第1导热片,在所述第2绕组的周围卷绕所述第2导热片的步骤;
折叠所述第1分割铁芯和所述第2分割铁芯,以使所述第1导热片和所述第2导热片被保持在所述第1绕组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的步骤;以及
将所述第1分割铁芯和所述第2分割铁芯配置在所述金属部件内,以使所述第1导热片和所述第2导热片以变形的状态与所述金属部件接触的步骤,
所述第1导热片和所述第2导热片相互接触,
所述第1导热片和所述第2导热片由所述第1绕组和所述第2绕组保持。
CN201780092520.1A 2017-07-10 2017-07-10 电动机、空气调节机、电动吸尘器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8327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25113 WO2019012574A1 (ja) 2017-07-10 2017-07-10 電動機、空気調和機、及び電気掃除機、並びに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2746A CN110832746A (zh) 2020-02-21
CN110832746B true CN110832746B (zh) 2021-11-30

Family

ID=6500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2520.1A Active CN110832746B (zh) 2017-07-10 2017-07-10 电动机、空气调节机、电动吸尘器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09772B2 (zh)
JP (1) JP6710334B2 (zh)
CN (1) CN110832746B (zh)
WO (1) WO20190125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4338A1 (ja) * 2019-08-05 2021-02-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6974760B2 (ja) * 2019-11-29 2021-12-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組立体、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7279680B2 (ja) * 2020-04-10 2023-05-2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圧縮機
TWI768689B (zh) * 2021-01-29 2022-06-21 朝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馬達結構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44A (zh) * 1995-06-07 1997-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机定子及其制作方法
JP2002369449A (ja) * 2001-06-07 2002-12-20 Hitachi Ltd 電動機
JP2003018796A (ja) * 2001-06-28 2003-01-17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機の冷却装置
JP2009118572A (ja) * 2007-11-02 2009-05-28 Nissan Motor Co Ltd 電動機
CN101669267A (zh) * 2007-06-06 2010-03-10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旋转电机以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233374A (ja) * 2009-03-27 2010-10-14 Canon Inc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CN103095031A (zh) * 2011-10-27 2013-05-08 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电动机
WO2016156886A1 (en) * 2015-04-02 2016-10-06 Oxford University Innovation Limited Winding construction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comprising a heat exchange mem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3412B2 (ja) * 1992-02-21 1998-11-1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冷却装置
JPH10174371A (ja) 1996-12-13 1998-06-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機の冷却装置
EP0874444A1 (en) * 1997-04-22 1998-10-2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eat conducting means for electric motor or generator
JPH1118369A (ja) * 1997-06-24 1999-01-22 Fuji Electric Co Ltd 全閉内冷形の回転電機
US6259347B1 (en) * 1997-09-30 2001-07-1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Electrical power cooling technique
KR100384980B1 (ko) * 1998-04-03 2003-06-02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회전 브러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기 기구
JP2000116063A (ja) * 1998-10-05 2000-04-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モータ
JP2001144689A (ja) 1999-11-11 2001-05-25 Sony Corp 光軸補正装置とボイスコイル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08206302A (ja) 2007-02-20 2008-09-0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ステータ
JP5093918B2 (ja) 2007-04-27 2012-12-1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集中巻きステータ
JP2011139555A (ja) 2009-12-28 2011-07-14 Hitachi Ltd 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51110B2 (ja) * 2013-03-21 2016-07-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固定子、電動機、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EP3070815A1 (de) * 2015-03-19 2016-09-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ator mit thermischer Anbindung von Kühlrohren
CN210660570U (zh) * 2017-03-03 2020-06-02 日本电产东测有限公司 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44A (zh) * 1995-06-07 1997-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机定子及其制作方法
JP2002369449A (ja) * 2001-06-07 2002-12-20 Hitachi Ltd 電動機
JP2003018796A (ja) * 2001-06-28 2003-01-17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機の冷却装置
CN101669267A (zh) * 2007-06-06 2010-03-10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旋转电机以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118572A (ja) * 2007-11-02 2009-05-28 Nissan Motor Co Ltd 電動機
JP2010233374A (ja) * 2009-03-27 2010-10-14 Canon Inc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CN103095031A (zh) * 2011-10-27 2013-05-08 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电动机
WO2016156886A1 (en) * 2015-04-02 2016-10-06 Oxford University Innovation Limited Winding construction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comprising a heat exchange memb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09772B2 (en) 2022-04-19
WO2019012574A1 (ja) 2019-01-17
JPWO2019012574A1 (ja) 2019-11-07
CN110832746A (zh) 2020-02-21
JP6710334B2 (ja) 2020-06-17
US20200227981A1 (en) 2020-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2746B (zh) 电动机、空气调节机、电动吸尘器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N110915103A (zh)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WO2020129123A1 (ja) 回転子、電動機、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機、並びに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US9667106B2 (en) Motor housing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WO2019073509A1 (ja)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6895996B2 (ja) 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並びに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2023168510A (ja) 電動機、圧縮機、送風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CN109417320B (zh)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压缩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8071616A (zh) 送风机
CN113474975A (zh) 电动机、送风机、空调装置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JP2010130832A (ja) 整流子電動機及び送風機及び電気掃除機
CN112204853B (zh)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及空气调节装置
WO2021171476A1 (ja) 電動機、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機
JPWO2018235157A1 (ja) 電動機、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並びに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7063916B2 (ja) ロータ、電動機、圧縮機、空気調和機、及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1373631B (zh) 电动机、压缩机、空调机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US20240030756A1 (en) Electric motor,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JP2014158341A (ja) 電動機及び電動送風機、この電動送風機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JPWO2020044420A1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機並びに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0200467A (ja) 整流子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送風機,電気掃除機,電気機器
WO2021171474A1 (ja) コンシクエントポール型ロータ、電動機、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機
US20220376568A1 (en) Rotor, electric motor,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WO2022193609A1 (zh) 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5135934A (zh) 室外机及空调装置
JPWO2020261418A1 (ja) 回転子、電動機、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