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3631B - 电动机、压缩机、空调机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压缩机、空调机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3631B
CN111373631B CN201780097130.3A CN201780097130A CN111373631B CN 111373631 B CN111373631 B CN 111373631B CN 201780097130 A CN201780097130 A CN 201780097130A CN 111373631 B CN111373631 B CN 1113736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otor
core
stator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71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3631A (zh
Inventor
桶谷直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73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3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3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3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02K1/165Shape, form or location of the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4Ro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Variable reluctance r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电动机(1)具有转子(2)以及定子(3)。转子(2)具有转子芯(7)、第1转子端部(71)以及第2转子端部(72)。定子(3)具有定子芯(17)、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第1板(19)以及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第2板(20)。第1板(19)具有与转子芯(7)相向的第1相向部(19b)以及第1基体部(19a)。第2板(20)具有与转子芯(7)相向的第2相向部(20b)以及第2基体部(20a)。第1相向部(19b)以及第2相向部(20b)在周向上隔着间隙地相邻。

Description

电动机、压缩机、空调机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为了将电动机小型化,采用了设计成在轴向上使定子比转子短的电动机。在形成磁极的永磁铁被固定于转子的场合,通过来自转子的磁通流入定子,在电动机内形成磁气回路。从转子流入定子的磁通的量对电动机效率有影响。因此,如上所述,对于设计成在轴向上使定子比转子短的电动机,与转子相向的定子的面积减小,从转子流入定子的磁通的量减少。其结果,存在电动机的电动机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设计成将与转子相向的定子的面积增大的电动机(例如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951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定子,在形成定子的板状体上,通过冲裁加工而形成有用于减小涡电流的槽。但是,对于冲裁加工,难以形成比板状体的厚度小的槽。因此,对于具有通过冲裁加工而形成在1个板状体上的槽的定子,存在槽相对于与转子相向的定子表面所占的比例变大这样的问题。其结果,从转子流入定子的磁通的量减少,存在电动机的电动机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电动机的电动机效率。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电动机具备:定子,该定子具有定子芯、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第1板以及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第2板,该定子芯具有位于轴向上的第1侧的第1芯端部和位于上述轴向上的上述第1侧的相反侧即第2侧的第2芯端部;以及转子,该转子具有转子芯、位于上述转子芯的上述第1侧的第1转子端部以及位于上述转子芯的上述第2侧的第2转子端部,上述转子配置在上述定子的内侧,上述转子芯在上述轴向上比上述定子芯长,上述第1转子端部定位成在上述轴向上从上述第1芯端部向外侧离开,上述第1板以及上述第2板配置在上述定子芯的上述第1侧,上述第1板具有:第1相向部,该第1相向部与上述转子芯相向;以及第1基体部,该第1基体部设在上述定子芯的上述第1侧,上述第2板具有:第2相向部,该第2相向部与上述转子芯相向;以及第2基体部,该第2基体部设在上述定子芯的上述第1侧,上述第1相向部以及上述第2相向部在周向上隔着间隙地相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改进电动机的电动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第1板的一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在图1所示的箭头A3的方向观看的第1板、第2板以及定子芯的结构的图。
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线C4-C4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定子的其他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电动机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电动机的制造工序中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意性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电动机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9是示出相对于第1板的第1相向部的宽度的加工成本以及涡流损耗的大小的图。
图10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1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在各图所示的xyz正交坐标系中,z轴向(z轴)表示与电动机1的轴10的轴线A1(即转子2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也称为“转子2的轴向”或者也简称为“轴向”),x轴向(x轴)表示与z轴向(z轴)正交的方向,y轴向表示与z轴向以及x轴向双方都正交的方向。
电动机1例如是内转子型的IPM(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嵌入磁铁型)马达。
电动机1具备转子2、定子3、作为金属部件的金属框架即框架4、轴承5a、轴承5b和压缩弹簧6。以下,将图1中的上侧(即+z侧)称为第1侧(也称为A侧),将下侧(即-z侧)称为第2侧(也称为B侧)。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1侧为电动机1的负荷侧,第2侧为电动机1的负荷相反侧,但也可以是第2侧为负荷侧而第1侧为负荷相反侧。
轴承5a以及轴承5b将转子2支撑成自由旋转。轴承5a被固定在框架4的第1侧(具体是框架部4a),轴承5b被固定在框架4的第2侧(具体是框架部4b)。
框架4覆盖定子3。框架4的至少一部分向电动机1的外部露出。框架4由铁或铝等金属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4由框架部4a以及框架部4b构成。具体来讲,框架4由与转子2的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分割成2个框架(即框架部4a以及框架部4b)。框架部4a以及框架部4b分别形成为杯状。
框架4具有形成在轴向上的一端侧(图1所示的第1侧)的内侧表面41a(第1内侧表面)和形成在轴向上的另一端侧(图1所示的第2侧)的内侧表面41b(第2内侧表面)。
框架部4a具有形成在开口侧的凸缘部42a和内侧表面41a。框架部4a经由轴承5a而对转子2的第1侧进行支撑。
框架部4b具有形成在开口侧的凸缘部42b、内侧表面41b和有底部分42c。框架部4b经由轴承5b对转子2的第2侧进行支撑。在框架部4b内固定有定子3。
框架部4a的凸缘部42a与框架部4b的凸缘部42b接触,框架部4a的凸缘部42a通过例如粘接剂、螺钉或者焊接而被固定在框架部4b的凸缘部42b。
压缩弹簧6配置在框架部4b的有底部分42c与轴承5b之间。压缩弹簧6对轴承5b施加预定压力。由此,也对轴承5a施加预定压力。作为压缩弹簧6,例如使用波形垫圈等。
转子2具有转子芯7、永磁铁8、端板9a、端板9b和轴10。转子2被配置在定子3的内侧。
转子芯7具有位于转子芯7的第1侧的第1转子端部71和位于转子芯7的第2侧的第2转子端部72。转子芯7例如通过将被冲裁成预定形状的多个电磁钢板在轴向上层叠而形成。转子芯7的剖面形状(即与轴向正交的平面形状)是圆形。在转子芯7上形成有轴孔11以及磁铁插入孔12。
轴孔11是在轴向形成的贯通孔。在轴孔11中插入有轴10。转子2的径向(也称为“定子3的径向”或者简称为“径向”)上的轴孔11的中心与径向上的转子芯7的中心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子芯7上,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转子2的周向(也称为“定子3的周向”或者简称为“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磁铁插入孔12。磁铁插入孔12是在轴向形成的贯通孔。各磁铁插入孔12相比轴孔11而形成在转子芯7的外周面的附近。在各磁铁插入孔12中插入有永磁铁8。
永磁铁8例如是稀土类磁铁。永磁铁8的形状例如是长方体。
端板9a以及端板9b分别将磁铁插入孔12的第1侧以及第2侧的开口部封闭。由此,能够防止永磁铁8从磁铁插入孔12脱落。
轴10的剖面形状(即与轴向正交的平面形状)例如是圆形。轴10由轴承5a以及轴承5b支撑成自由旋转。
定子3具有形成为圆环状的定子芯17、将绕组18绝缘的绝缘体16、绕组18、第1板19以及第2板20,该绕组18经由绝缘体16、第1板19以及第2板20被卷绕在定子芯17上。定子3在周向形成为圆环状。定子3(具体是定子芯17)由框架4(具体是框架部4b)保持。在定子3的内侧自由旋转地设有转子2。
定子3通过压入或者焊接等方式被固定在框架4(具体是框架部4b)内,定子芯17的外周面与框架部4b的内侧接触。
定子芯17通过将被冲裁成预定形状的多个电磁钢板在轴向层叠而形成。定子芯17例如具有至少1个轭部(也称为芯背部)和朝径向上的内侧突出的多个齿部。在该场合,多个齿部以轴线A1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这些齿部在周向以等间隔排列。齿部的径向内侧的末端与转子2相向。在齿部的末端与转子2之间形成有气隙。
定子芯17具有第1芯端部17a和第2芯端部17b。第1芯端部17a位于轴向上的第1侧。第2芯端部17b位于轴向上的第1侧的相反侧即第2侧。
转子芯7在轴向上比定子芯17长。转子芯7的两端部之中的至少一方定位成在轴向上从定子芯17的一端部向外侧离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转子端部71定位成在轴向上从定子芯17的第1芯端部17a向外侧离开。也可以替代第1转子端部71,而是第2转子端部72定位成在轴向上从定子芯17的第2芯端部17b向外侧离开。
第1板19以及第2板20配置在定子芯17的第1侧。第2板20在轴向与第1板19重叠。
图2是示意性示出第1板19的一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第2板20的结构与第1板19的结构相同。
第1板19例如由电磁钢板形成。第1板19形成为L字形剖面。换言之,如图1所示那样,zy平面上的剖面形状形成为L字形。第1板19的xy平面上的形状例如形成为与定子芯17的齿部的xy平面上的形状相同的形状。
第1板19具有第1基体部19a、至少1个第1相向部19b和至少1个第1狭缝19c。
第1基体部19a设在定子芯17的第1侧(具体是第1芯端部17a)。也可以在定子芯17的第1侧设有多个第1板19。第1相向部19b与转子芯7相向。第1相向部19b在轴向上延伸。
第1狭缝19c在2个第1相向部19b之间在径向形成。换言之,第1狭缝19c形成在第1基体部19a的径向内侧。即,第1狭缝19c在径向延伸。由此,在相互邻接的2个第1相向部19b之间,形成有在轴向贯通的间隙。
第2板20例如由电磁钢板形成。第2板20形成为L字形剖面。换言之,如图1所示那样,zy平面上的剖面形状形成为L字形。第2板20的xy平面上的形状例如形成为与定子芯17的齿部的xy平面上的形状相同的形状。第1板19以及第2板20的材料也可以相互不同。
第2板20具有第2基体部20a、至少1个第2相向部20b和至少1个第2狭缝20c(图3)。
第2基体部20a设在定子芯17的第1侧。具体来讲,第2基体部20a在轴向上与第1基体部19a重叠。也可以在定子芯17的第1侧设有多个第2板20。第2相向部20b与转子芯7相向。第2相向部20b在轴向上延伸。
第2狭缝20c在2个第2相向部20b之间在径向形成。换言之,第2狭缝20c形成在第2基体部20a的径向内侧。即,第2狭缝20c在径向延伸。由此,在相互邻接的2个第2相向部20b之间,形成有在轴向贯通的间隙。
图3是示意性示出在图1所示的箭头A3的方向观看的第1板19、第2板20以及定子芯17的结构的图。
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线C4-C4的剖视图。
第1相向部19b的一部分位于第2板20的第2狭缝20c内。由此,如图3所示那样,第1相向部19b以及第2相向部20b在周向上隔着间隙地相邻。如图4所示那样,第1相向部19b以及第2相向部20b与在轴向上向定子芯17的外侧延伸的转子芯7的一部分相向。
第1相向部19b、第2相向部20b以及径向上的定子芯17的内侧表面形成与转子2相向的定子3的内侧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板19具有多个第1相向部19b,第2板20也具有多个第2相向部20b。因此,如图3所示那样,第1相向部19b以及第2相向部20b在周向上隔着间隙地交替排列。周向上的多个间隙的宽度也可以相互不同。
在轴向上,第1相向部19b的端部、第2相向部20b的端部以及第1转子端部71相互一致。
当将轴向上的第1基体部19a的厚度设为t1,将周向上的第1相向部19b的宽度设为w1时,t1以及w1的关系满足w1≥(2/3)×t1。同样,当将轴向上的第2基体部20a的厚度设为t2,将周向上的第2相向部20b的宽度设为w2时,t2以及w2的关系满足w2≥(2/3)×t2。
进而,t1以及w1的关系优选满足t1≥w1。同样,t2以及w2的关系优选满足t2≥w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相向部19b的宽度w1等于第2相向部20b的宽度w2(即w1=w2)。但是,宽度w1以及w2也可以相互不同,厚度t1以及t2也可以相互不同。
图5是示出定子3的其他结构的剖视图。
定子3也可以具有树脂23来替代绝缘体16。树脂23使第2板20与第1板19形成一体。即,第2板20利用树脂23而与第1板19形成一体。由此,树脂23使第2相向部20b与第1相向部19b形成一体。树脂23设在第1板19与绕组18之间。同样,树脂23也设在第2板20与绕组18之间。树脂23例如是将第1板19以及第2板20绝缘的材料。
接下来,对电动机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电动机1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流程图。电动机1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说明的步骤。
在步骤S1中,形成定子芯17。例如,通过将多个电磁钢板在轴向上层叠,形成定子芯17。
在步骤S2中,将第1板19固定于定子芯17。具体来讲,以第1板19的第1相向部19b与转子芯7相向的方式,将第1板19的第1基体部19a配置在定子芯17的第1侧(具体是第1芯端部17a)。例如,利用粘接剂将第1基体部19a固定于第1芯端部17a。
图7是示出电动机1的制造工序的步骤S3中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在步骤S3中,将第2板20与第1板19组合。具体来讲,如图7所示那样,以第2板20的一部分(即第2相向部20b)在周向上隔着间隙地与第1板19的一部分(具体是第1相向部19b)相邻的方式且以与转子芯7相向的方式,将第2板20与第1板19组合。例如利用粘接剂将第2板20的第2基体部20a固定于第1板19的第1基体部19a。
在步骤S4中,在第1板19以及第2板20的第1侧配置绝缘体16,在定子芯17的第2侧也配置绝缘体16。
在步骤S5中,经由绝缘体16、第1板19以及第2板20而将绕组18卷绕于定子芯17。由此,能够制作出定子3。
在步骤S6中,将定子3固定在框架4内。具体来讲,通过压入或者焊接等方式将定子3固定在框架部4b内。
在步骤S7中,制作转子2。例如在形成于转子芯7的轴孔11中插入轴10,制得转子2。也可以将形成磁极的永磁铁8预先安装于转子芯7。
在步骤S8中,将轴10插入于轴承5a以及轴承5b。
步骤S1至步骤S8的顺序并不限于图6所示的顺序。例如,能够使步骤S1至步骤S6的步骤与步骤S7相互并行地进行。步骤S7也可以先于步骤S1至步骤S6的步骤来进行。
在步骤S9中,在框架部4b的有底部分42c配置压缩弹簧6,将转子2连同轴承5a以及轴承5b一起插入到定子3的内侧。具体来讲,以转子芯7的第1转子端部71定位成在轴向上从定子芯17的第1芯端部17a向外侧离开的方式,将转子2插入到定子3的内侧。
在步骤S10中,通过将框架部4a与框架部4b组合,组装框架4。
通过以上说明的工序,组装出电动机1。
变形例.
图8是示意性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电动机1a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变形例所涉及的电动机1a中的定子3a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1中的定子3的结构不同。具体来讲,定子3a除了定子芯17、绝缘体16、绕组18、第1板19以及第2板20之外还具有第3板21以及第4板22。进而,转子2的第2转子端部72定位成在轴向上从定子芯17的第2芯端部17b向外侧离开。除了这些点以外,电动机1a与电动机1相同。
第3板21以及第4板22配置在定子芯17的第2侧。第4板22在轴向上与第3板21重叠。进而,绝缘体16在轴向上与第4板22重叠。
第3板21以及第4板22的结构与第1板19的结构相同。即,第3板21形成为L字形剖面。换言之,如图8所示那样,zy平面上的剖面形状形成为L字形。第3板21的xy平面上的形状例如形成为与定子芯17的齿部的xy平面上的形状相同的形状。
与图2所示的第1板19同样地,第3板21具有基体部(也称为第3基体部)、至少1个相向部(也称为第3相向部)和至少1个狭缝(也称为第3狭缝)。第3板21的基体部设在定子芯17的第2侧。也可以在定子芯17的第2侧设有多个第3板21。第3板21的相向部与转子芯7相向。第3板21的相向部在轴向上延伸。
第3板21的狭缝在第3板21的2个相向部之间在径向上形成。换言之,第3板21的狭缝形成在第3板21的基体部的径向内侧。即,第3板21的狭缝在径向延伸。由此,在第3板21中,在相互邻接的2个相向部之间,形成有在轴向贯通的间隙。
第4板22形成为L字形剖面。换言之,如图8所示那样,zy平面上的剖面形状形成为L字形。第4板22的xy平面上的形状例如形成为与定子芯17的齿部的xy平面上的形状相同的形状。
与图2所示的第1板19同样地,第4板22具有基体部(也称为第4基体部)、至少1个相向部(也称为第4相向部)和至少1个狭缝(也称为第4狭缝)。第4板22的基体部设在定子芯17的第2侧。具体来讲,第4板22的基体部在轴向上与第3板21的基体部重叠。也可以在定子芯17的第2侧设有多个第4板22。第4板22的相向部与转子芯7相向。第4板22的相向部在轴向上延伸。
第4板22的狭缝在第4板22的2个相向部之间在径向上形成。换言之,第4板22的狭缝形成在第4板22的基体部的径向内侧。即,第4板22的狭缝在径向延伸。由此,在第4板22中,在相互邻接的2个相向部之间,形成有在轴向贯通的间隙。
第3板21的相向部的一部分位于第4板22的狭缝内。由此,与图3所示的第1板19以及第2板20同样地,第3板21的相向部以及第4板22的相向部在周向上隔着间隙地相邻。第3板21的相向部以及第4板22的相向部与在轴向上朝定子芯17的外侧延伸的转子芯7的一部分相向。
第3板21的相向部、第4板22的相向部以及径向上的定子芯17的内侧表面形成与转子2相向的定子3的内侧表面。
第3板21具有多个相向部,第4板22也具有多个相向部。第3板21的相向部以及第4板22的相向部在周向上隔着间隙地交替排列。
在轴向上,第3板21的相向部的端部、第4板22的相向部的端部以及第2转子端部72相互一致。
如上所述,第4板22相对于第3板21的位置关系与第2板20相对于第1板19的位置关系相同。
轴向上的第3板21的基体部的厚度与周向上的第3板21的相向部的宽度的关系跟第1板19的第1基体部19a的厚度t1与第1板19的第1相向部19b的宽度w1的关系相同。同样,第4板22的基体部的厚度与周向上的第4板22的相向部的宽度的关系跟第2板20的第2基体部20a的厚度t2与第2板20的第2相向部20b的宽度w2的关系相同。周向上的第3板21的相向部的宽度等于周向上的第4板22的相向部的宽度。
以下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1(包括变形例)以及电动机1的制造方法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电动机1中,第1转子端部71定位成在轴向上从定子芯17的第1芯端部17a向外侧离开。因此,在轴向上,定子芯17比转子芯7短。由此,由于能够缩短绕组18的长度,所以能够降低绕组18的成本,并且能够降低铜损。进而,能够将电动机1小型化。但是,一般来讲,在轴向上定子芯比转子芯短的场合,从转子芯流入定子的磁通减少,故而电动机效率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相向部19b以及第2相向部20b与转子芯7相向。即,与转子芯7相向的定子3的面积增加。因此,除了流入定子芯17之外,来自转子芯7的磁通也流入第1板19以及第2板20,流入定子3的磁通增加。由此,能够改进电动机1的电动机效率。
在第1相向部19b与第2相向部20b之间不存在间隙的场合,容易在第1相向部19b以及第2相向部20b发生涡流损耗。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相向部19b以及第2相向部20b在周向上隔着间隙地交替排列。由此,能够降低定子3中的涡流损耗,能够改进电动机效率。
进而,由于第2板20与第1板19组合,所以容易调整第1相向部19b与第2相向部20b之间的间隙。与在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1个板上加工间隙或槽而得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大与转子芯7相向的定子3的面积,可容易地改进电动机效率。进而,与在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1个板上加工间隙或槽的方法相比,能够降低加工成本。
例如在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1个板上通过冲裁加工来形成槽的场合,难以形成比板的厚度窄的槽。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组合第2板20与第1板19,可容易地在第1相向部19b与第2相向部20b之间形成窄的间隙。由此,能够降低定子3中的涡流损耗,能够改进电动机效率。
在轴向上,在第1相向部19b的端部、第2相向部20b的端部以及第1转子端部71相互一致时,能够降低来自转子芯7的磁通的泄漏。即,即便在定子3被小型化的场合,也会有大量的磁通从转子芯7流入定子3。由此,能够改进电动机1的电动机效率。
第1基体部19a的厚度t1以及第1相向部19b的宽度w1的关系满足w1≥(2/3)×t1。同样,第2基体部20a的厚度t2以及第2相向部20b的宽度w2的关系满足w2≥(2/3)×t2。由此,可容易地通过压力加工(例如冲裁加工)来成形第1板19以及第2板20。其结果,与切削加工相比能降低加工成本,能够提高加工精度。
图9是示出相对于第1板19的第1相向部19b的宽度w1的加工成本以及涡流损耗的大小的图。图9所示的第1轴(即左侧的纵轴)表示加工成本的大小,第2轴(即右侧的纵轴)表示产生于第1板19的涡流损耗的大小。即,曲线L1表示相对于宽度w1的加工成本的大小,曲线L2表示相对于宽度w1的涡流损耗的大小。
例如通过采用精密冲裁加工,能够以满足t1≥w1≥(2/3)×t1的方式加工第1板19。但是,在宽度w1接近(2/3)×t1的范围,由于需要提高模具的精度,所以如图9所示那样加工成本较大。随着宽度w1变大,加工成本降低。
如图9所示那样,在宽度w1为(2/3)×t1以上时,可有效地降低加工成本。但是,在w1>t1的范围,由于模具的精度缓和,所以降低加工成本的效果较小。另一方面,第1板19中的涡流损耗的大小与宽度w1的平方成比例地增加。因此,如图9所示那样,随着宽度w1变大,第1板19中的涡流损耗增加。
如图9所示那样,在第1基体部19a的厚度t1以及第1相向部19b的宽度w1的关系满足t1≥w1≥(2/3)×t1时,可降低第1板19的加工成本,同时可降低第1板19中的涡流损耗。第2板20具有与图9所示的第1板19的特性相同的特性。因此,在第2基体部20a的厚度t2以及第2相向部20b的宽度w2的关系满足t2≥w2≥(2/3)×t2时,与第1板19同样地,可降低第2板20的加工成本,同时可降低第2板20中的涡流损耗。
进而,在第1基体部19a的径向内侧形成有第1狭缝19c,在第2基体部20a的径向内侧形成有第2狭缝20c。由此,在将第2板20与第1板19组合的状态下,在相互邻接的第1相向部19b与第2相向部20b之间,可形成在轴向贯通的间隙。其结果,能够降低定子3中的涡流损耗,能够改进电动机效率。
通过利用树脂23将第2板20与第1板19形成一体,能够防止第1板19以及第2板20的错位。进而,在树脂23设在第1板19与绕组18之间以及第2板20与绕组18之间的场合,不使用绝缘体16就能将第1板19以及第2板20绝缘。在该场合,树脂23是将第1板19以及第2板20绝缘的材料。因此,通过使用树脂23替代绝缘体16,可削减部件数以及部件成本,能够防止第1板19以及第2板20的错位。
根据变形例所涉及的电动机1a,转子2的第2转子端部72定位成在轴向上从定子芯17的第2芯端部17b向外侧离开。即,轴向上的转子芯7的两侧定位成在轴向上向定子芯17的外侧离开。因此,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1相比,由于能够缩短绕组18的长度,所以能够降低绕组18的成本,并且能够降低铜损。进而,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1相比,能够将电动机1a小型化。
在变形例中,第3板21的相向部以及第4板22的相向部与转子芯7相向。由此,能够防止从转子芯7流入定子3a的磁通的减少,能够改进小型化的电动机1a的电动机效率。
根据电动机1的制造方法,通过将第2板20与第1板19组合,能够使与转子芯7相向的定子3的面积增加,容易调整周向上的第1板19(具体是第1相向部19b)与第2板20(具体是第2相向部20b)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降低定子3中的涡流损耗,能够改进电动机效率。进而,如上所述,与在1个板加工间隙的方法相比,能够降低加工成本,容易在第1板19与第2板20之间形成窄的间隙。
实施方式2.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50进行说明。
图10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50的构成的图。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50(例如制冷空调装置)具备作为送风机(第1送风机)的室内机51、制冷剂配管52、以及利用制冷剂配管52与室内机51连接的作为送风机(第2送风机)的室外机53。
室内机51具有电动机51a(例如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1)、通过由电动机51a驱动而进行送风的送风部51b、以及将电动机51a以及送风部51b覆盖的壳体51c。送风部51b具有例如由电动机51a驱动的叶片51d。例如,叶片51d被固定在电动机51a的轴(例如轴10)上,生成气流。
室外机53具有电动机53a(例如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1)、送风部53b、压缩机54和热交换器(未图示)。送风部53b通过由电动机53a驱动,进行送风。送风部53b具有例如由电动机53a驱动的叶片53d。例如,叶片53d固定在电动机53a的轴(例如轴10)上,生成气流。压缩机54具有电动机54a(例如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1)、由电动机54a驱动的压缩机构54b(例如制冷剂回路)、以及将电动机54a以及压缩机构54b覆盖的壳体54c。
在空调机50中,室内机51以及室外机53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电动机1(包括变形例)。具体来讲,作为送风部的驱动源,在电动机51a以及电动机53a中的至少一方应用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电动机1。进而,作为压缩机54的电动机54a,也可以使用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电动机1(包括变形例)。
空调机50例如能够进行从室内机51吹送冷空气的制冷运转或者吹送热空气的制热运转等运转。在室内机51中,电动机51a是用于驱动送风部51b的驱动源。送风部51b能够吹送经过调整的空气。
根据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50,由于在电动机51a以及电动机53a中的至少一方应用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电动机1(包括变形例),所以能获得与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由此,能够改进空调机50的效率。
进而,作为送风机(例如室内机51)的驱动源,使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1(包括变形例),由此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由此,能够改进送风机的效率。具有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1和由电动机1驱动的叶片(例如叶片51d或者叶片53d)的送风机能够作为送风的装置单独使用。该送风机也能够应用于空调机50以外的设备。
进而,作为压缩机54的驱动源,通过使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1(包括变形例在内),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由此,能够改进压缩机54的效率。
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电动机1除了可搭载于空调机50之外,还可以搭载于换气扇、家电设备或者工作机械等具有驱动源的设备。
以上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以及变形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适当组合。
附图标记的说明
1、51a、54a电动机;2转子;3定子;4框架;5a、5b轴承;6压缩弹簧;7转子芯;16绝缘体;17定子芯;17a第1芯端部;17b第2芯端部;18绕组;19第1板;19a第1基体部;19b第1相向部;19c第1狭缝;20第2板;20a第2基体部;20b第2相向部;20c第2狭缝;21第3板;22第4板;23树脂;50空调机;51室内机;53室外机;54压缩机;54b压缩机构;71第1转子端部;72第2转子端部。

Claims (15)

1.一种电动机,其中,该电动机具备:
定子,该定子具有定子芯、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第1板以及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第2板,该定子芯具有位于轴向上的第1侧的第1芯端部和位于上述轴向上的上述第1侧的相反侧即第2侧的第2芯端部;以及
转子,该转子具有转子芯、位于上述转子芯的上述第1侧的第1转子端部以及位于上述转子芯的上述第2侧的第2转子端部,上述转子配置在上述定子的内侧,
上述转子芯在上述轴向上比上述定子芯长,
上述第1转子端部定位成在上述轴向上从上述第1芯端部向外侧离开,
上述第1板以及上述第2板配置在上述定子芯的上述第1侧,
上述第1板具有:
第1相向部,该第1相向部与上述转子芯相向;以及
第1基体部,该第1基体部设在上述定子芯的上述第1侧,
上述第2板具有:
第2相向部,该第2相向部与上述转子芯相向;以及
第2基体部,该第2基体部设在上述定子芯的上述第1侧,
上述第2板在上述轴向上与上述第1板重叠,且上述第1板的每个第1相向部与上述第2板的每个第2相向部在周向上隔着间隙交替地相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在上述轴向上,上述第1相向部的端部的位置、上述第2相向部的端部的位置以及上述第1转子端部的位置相互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当将上述轴向上的上述第1基体部的厚度设为t1,将上述周向上的上述第1相向部的宽度设为w1时,
满足w1≥(2/3)×t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满足t1≥w1。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当将上述轴向上的上述第2基体部的厚度设为t2,将上述周向上的上述第2相向部的宽度设为w2时,
满足w2≥(2/3)×t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满足t2≥w2。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当将上述周向上的上述第1相向部的宽度设为w1,将上述周向上的上述第2相向部的宽度设为w2时,
满足w1=w2。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上述第1板具有形成在上述第1基体部的径向内侧的第1狭缝。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上述第2板具有形成在上述第2基体部的径向内侧的第2狭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上述第1相向部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第2狭缝内。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上述定子具有:
绕组;以及
树脂,该树脂使上述第2相向部与上述第1相向部形成一体,
上述树脂设置在上述第1板与上述绕组之间以及上述第2板与上述绕组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上述第2转子端部定位成在上述轴向上从上述第2芯端部向外侧离开,
上述定子具有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第3板以及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第4板,
上述第3板以及上述第4板配置在上述定子芯的上述第2侧,
上述第3板具有:
第3相向部,该第3相向部与上述转子相向;以及
第3基体部,该第3基体部设在上述定子芯的上述第2侧,
上述第4板具有:
第4相向部,该第4相向部与上述转子相向;以及
第4基体部,该第4基体部设在上述定子芯的上述第2侧,
上述第4板在上述轴向上与上述第3板重叠,且上述第3板的每个第3相向部与上述第4板的每个第4相向部在上述周向上隔着间隙交替地相邻。
13.一种压缩机,其中,该压缩机具备:
电动机;以及
压缩机构,该压缩机构由上述电动机驱动,
上述电动机具备:
定子,该定子具有定子芯、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第1板以及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第2板,该定子芯具有位于轴向上的第1侧的第1芯端部和位于上述轴向上的上述第1侧的相反侧即第2侧的第2芯端部;以及
转子,该转子具有转子芯、位于上述转子芯的上述第1侧的第1转子端部以及位于上述转子芯的上述第2侧的第2转子端部,上述转子配置在上述定子的内侧,
上述转子芯在上述轴向上比上述定子芯长,
上述第1转子端部定位成在上述轴向上从上述第1芯端部向外侧离开,
上述第1板以及上述第2板配置在上述定子芯的上述第1侧,
上述第1板具有:
第1相向部,该第1相向部与上述转子芯相向;以及
第1基体部,该第1基体部设在上述定子芯的上述第1侧,
上述第2板具有:
第2相向部,该第2相向部与上述转子芯相向;以及
第2基体部,该第2基体部设在上述定子芯的上述第1侧,
上述第2板在上述轴向上与上述第1板重叠,且上述第1板的每个第1相向部与上述第2板的每个第2相向部在周向上隔着间隙交替地相邻。
14.一种空调机,其中,该空调机具备:
室内机;以及
室外机,该室外机与上述室内机连接,
上述室内机以及上述室外机中的至少一方具备电动机,
上述电动机具备:
定子,该定子具有定子芯、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第1板以及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第2板,该定子芯具有位于轴向上的第1侧的第1芯端部和位于上述轴向上的上述第1侧的相反侧即第2侧的第2芯端部;以及
转子,该转子具有转子芯、位于上述转子芯的上述第1侧的第1转子端部以及位于上述转子芯的上述第2侧的第2转子端部,上述转子配置在上述定子的内侧,
上述转子芯在上述轴向上比上述定子芯长,
上述第1转子端部定位成在上述轴向上从上述第1芯端部向外侧离开,
上述第1板以及上述第2板配置在上述定子芯的上述第1侧,
上述第1板具有:
第1相向部,该第1相向部与上述转子芯相向;以及
第1基体部,该第1基体部设在上述定子芯的上述第1侧,
上述第2板具有:
第2相向部,该第2相向部与上述转子芯相向;以及
第2基体部,该第2基体部设在上述定子芯的上述第1侧,
上述第2板在上述轴向上与上述第1板重叠,且上述第1板的每个第1相向部与上述第2板的每个第2相向部在周向上隔着间隙交替地相邻。
15.一种电动机的制造方法,该电动机具备定子以及转子,该定子具有定子芯、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第1板以及形成为L字形剖面的第2板,该定子芯具有位于轴向上的第1侧的第1芯端部和位于上述轴向上的上述第1侧的相反侧即第2侧的第2芯端部,该转子具有在上述轴向上比上述定子芯长的转子芯、位于上述转子芯的上述第1侧的第1转子端部以及位于上述转子芯的上述第2侧的第2转子端部,
其中,上述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步骤:
以与上述转子芯相向的方式,将上述第1板配置到上述第1芯端部的步骤;
以上述第2板的一部分与上述第1板的一部分在周向上隔着间隙交替地相邻的方式且以与上述转子芯相向的方式,将上述第2板在上述轴向上与上述第1板重叠的步骤;以及
以上述第1转子端部定位成在上述轴向上从上述第1芯端部向外侧离开的方式,将上述转子插入到上述定子的内侧的步骤。
CN201780097130.3A 2017-11-29 2017-11-29 电动机、压缩机、空调机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373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42789 WO2019106751A1 (ja) 2017-11-29 2017-11-29 電動機、圧縮機、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3631A CN111373631A (zh) 2020-07-03
CN111373631B true CN111373631B (zh) 2022-04-08

Family

ID=66665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7130.3A Active CN111373631B (zh) 2017-11-29 2017-11-29 电动机、压缩机、空调机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2956B2 (zh)
JP (1) JP6899919B2 (zh)
CN (1) CN111373631B (zh)
WO (1) WO2019106751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48347U (zh) * 1978-09-26 1980-03-29
CN101154849A (zh) * 2006-09-27 2008-04-02 日本电产芝浦株式会社 转子单元、转子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转子单元的马达以及泵
JP2009095130A (ja) * 2007-10-09 2009-04-30 Panasonic Corp モータと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1809845A (zh) * 2007-11-15 2010-08-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CN102577030A (zh) * 2009-09-30 2012-07-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伦德尔型旋转机械
CN202524269U (zh) * 2011-02-04 2012-11-07 美蓓亚马达株式会社 无刷电机
DE102012212775A1 (de) * 2012-07-20 2014-01-23 Robert Bosch Gmbh Rotoranordn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CN103973053A (zh) * 2013-01-28 2014-08-06 阿斯莫株式会社 电动机、磁性板的制造方法、定子的制造方法
CN204481593U (zh) * 2014-04-16 2015-07-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2869B2 (ja) 2005-10-03 2010-03-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WO2009063617A1 (ja) * 2007-11-15 2009-05-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5546169B2 (ja) * 2009-07-07 2014-07-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と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WO2015166532A1 (ja) * 2014-04-28 2015-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ロータ、永久磁石埋込型電動機および圧縮機
JP2016136812A (ja) 2015-01-23 2016-07-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48347U (zh) * 1978-09-26 1980-03-29
CN101154849A (zh) * 2006-09-27 2008-04-02 日本电产芝浦株式会社 转子单元、转子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转子单元的马达以及泵
JP2009095130A (ja) * 2007-10-09 2009-04-30 Panasonic Corp モータと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1809845A (zh) * 2007-11-15 2010-08-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CN102577030A (zh) * 2009-09-30 2012-07-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伦德尔型旋转机械
CN202524269U (zh) * 2011-02-04 2012-11-07 美蓓亚马达株式会社 无刷电机
DE102012212775A1 (de) * 2012-07-20 2014-01-23 Robert Bosch Gmbh Rotoranordn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CN103973053A (zh) * 2013-01-28 2014-08-06 阿斯莫株式会社 电动机、磁性板的制造方法、定子的制造方法
CN204481593U (zh) * 2014-04-16 2015-07-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81961A1 (en) 2020-12-03
US11462956B2 (en) 2022-10-04
CN111373631A (zh) 2020-07-03
JP6899919B2 (ja) 2021-07-07
WO2019106751A1 (ja) 2019-06-06
JPWO2019106751A1 (ja) 2020-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2393B (zh)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制冷空调装置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US11394260B2 (en) Rotor, motor, fan,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0931155B2 (en) Rotor, electric motor, compressor,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ic motor
CN108886276B (zh) 电动机、送风机、压缩机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10832746B (zh) 电动机、空气调节机、电动吸尘器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N109417320B (zh)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压缩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11373631B (zh) 电动机、压缩机、空调机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N109155551B (zh)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送风机和空气调节机
KR20210046744A (ko) 로터, 모터, 압축기 및 냉동 공조 장치
EP3767794B1 (en) Electric motor, compressor, blower, and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
CN115136457A (zh) 电动机、风扇以及空气调节机
JP7063916B2 (ja) ロータ、電動機、圧縮機、空気調和機、及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1903038A (zh) 电动机、压缩机及空气调节装置
WO2021171474A1 (ja) コンシクエントポール型ロータ、電動機、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15039320A (zh)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以及空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