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60570U - 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60570U
CN210660570U CN201890000568.5U CN201890000568U CN210660570U CN 210660570 U CN210660570 U CN 210660570U CN 201890000568 U CN201890000568 U CN 201890000568U CN 210660570 U CN210660570 U CN 210660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inverter circuit
flow path
motor
mot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900005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片冈慈裕
小林喜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Powertrai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60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605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1/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machines or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Pumping installations
    • F04C11/008Enclosed motor pump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057Driving elements, brak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chines or pumps
    • F04C15/008Prime m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096Heating;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04C2/10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the two members rotating simultaneously around their respective a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2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rating in liquid or g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10/00Fluid
    • F04C2210/20Fluid liquid, i.e. incompressible
    • F04C2210/206Oi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20R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30Casings or 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40Electric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60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80Other components
    • F04C2240/808Electronic circuits (e.g. inverters) installed inside the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泵装置(1)具有:马达部(20),其具有沿中心轴线(J)配置的轴(41);泵部(30),其位于马达部(20)的轴向一侧,通过马达部(20)经由轴(41)而被驱动,从而排出油;以及逆变器电路(65),其驱动泵部(30)。马达部(20)具有收纳转子(40)与定子(50)的外壳(21)。泵部(30)具有安装于轴(41)的泵转子(35)、收纳泵转子(35)的泵体(31)以及将泵体(31)的轴向一侧的开口部封闭的泵罩(32)。泵罩(32)具有罩延长部(32c),该罩延长部(32c)从泵罩(32)的径向外侧缘部向外壳(21)的侧壁(21e)的外侧延伸。泵罩(32)设置为与逆变器电路(65)热接触。

Description

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变速器等中使用的电动油泵要求响应性。为了实现电动油泵的响应性,需要使电动油泵用的马达高输出。
在使电动油泵用的马达高输出的情况下,需要设计为用于驱动马达的逆变器也能够耐受高输出。也就是说,需要使用了能够耐受大电流的电子部件的逆变器。大电流在逆变器中流动时,电子部件发热,从而可能导致逆变器的温度上升。因此,为了抑制逆变器的温度上升,需要在电动油泵设置温度上升抑制构造。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电动泵单元,该电动泵单元在轴的一端侧固定马达转子,并将马达转子收纳于马达壳体内,在轴的另一端侧固定输入侧齿轮,并在封闭马达壳体的马达凸缘内收纳输入侧齿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2965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泵单元在马达的下方具有马达壳体与箱体,作为控制器的逆变器电路(电路板)收纳于该箱体内。因此,由于逆变器电路位于马达的下方,因此难以受到来自马达的热的影响。然而,在箱体中并没有用于释放从安装于逆变器电路的电子部件产生的热的手段。因此,热滞留于箱体内,从而可能导致逆变器电路温度上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装置,该泵装置能够抑制因从电子部件产生的热而导致逆变器电路温度上升的可能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一实用新型是泵装置,其具有:马达部,其具有被支承为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轴;泵部,其位于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一侧,通过所述马达部经由所述轴而被驱动,从而排出油;以及逆变器电路,其用于驱动所述泵部。所述马达部具有收纳转子和定子的外壳。所述泵部具有:泵转子,其安装于所述轴;泵体,其收纳所述泵转子;以及泵罩,其将在所述泵体的轴向一侧开口的开口部封闭。所述泵罩具有罩延长部,该罩延长部从所述泵罩的径向外侧缘部向所述外壳的侧壁的外侧延伸。所述泵罩设置为与所述逆变器电路热接触。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二实用新型是泵装置,其具有:马达部,其具有被支承为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泵部,其位于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一侧,通过所述马达部经由所述轴而被驱动,从而排出油;以及逆变器电路,其用于驱动所述泵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部具有收纳转子和定子的外壳,所述泵部具有:泵转子,其安装于所述轴;泵体,其收纳所述泵转子;以及泵罩,其将在所述泵转子的轴向一侧开口的开口部封闭,所述泵体具有主体延长部,该主体延长部从所述泵体的径向外侧缘部向所述外壳的侧壁的外侧延伸,所述泵体设置为与所述逆变器电路热接触。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的第一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泵装置,该泵装置能够抑制因从电子部件产生的热而导致逆变器电路温度上升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前侧的侧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泵装置进行说明。其中,作为实施方式所记载或者附图所示的结构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以及其相对配置等,仅是说明性示例,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定于上述内容。例如,“在某个方向上”、“沿某个方向”、“平行”、“垂直”、“中心”、“同心”或“同轴”等表示相对的或惟一的配置的表述,不仅仅是严格地表示这样的配置,也表示以公差或者能够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角度以及距离而相对移位的状态。例如,“相同”,“相等”以及“均质”等表示事物处于相等的状态的表述,不仅仅是严格地表示相等的状态,也表示存在公差或者能够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差的状态。例如,表示四边形状以及圆筒形状等形状的表述不仅表示在几何学上的严格意义上的四边形状以及圆筒形状等形状,也表示在获得相同效果的范围内,包括凹凸部以及倒角部等的形状。另一方面,“具有”、“含有”、“具备”、“包含”或者“有”一个结构要素的表述并不是排除其他结构要素的存在的排他性表述。
此外,在附图中,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适当示出XYZ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为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一个方向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为与图1所示的泵装置的短边方向平行的方向、即图1的上下方向。Y轴方向为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垂直的方向。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记为“前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Z侧)记为“后侧”。另外,后侧及前侧仅仅是用于说明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或方向。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仅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仅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 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θ方向)仅记为“周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沿轴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轴向(Z轴方向)延伸的情况以外,也包括沿着相对于轴向在不足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沿径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径向、即相对于轴向(Z轴方向) 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以外,也包括沿着相对于径向在不足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具有马达部20、泵部30以及逆变器电路 65。马达部20具有沿在轴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配置的轴41。泵部30位于马达部 20的轴向一侧,通过马达部20经由轴41而被驱动,从而排出油。也就是说,马达部20与泵部30沿轴向排列设置。以下,针对每个结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马达部20>
如图1所示,马达部20具有外壳21、转子40、轴41、定子50以及轴承55。
马达部20例如是内转子型的马达,转子40固定于轴41的外周面,定子50位于转子40的径向外侧。而且,轴承55配置于轴41的轴向后侧(-Z侧)端部,并将轴 41支承为能够旋转。
(外壳21)
如图1所示,外壳21为有底的薄壁圆筒状,并具有底面部21a、定子保持部21b、泵体保持部21c、侧壁部21d以及凸缘部24、25。底面部21a成为有底部分,定子保持部21b、泵体保持部21c以及侧壁部21d成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形状的侧壁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保持部21b的内径比泵体保持部21c的内径大。定子 50的外侧表面、即后述的铁芯背部51的外侧表面与定子保持部21b的内侧表面嵌合。由此,定子50收纳于外壳21。
凸缘部24从侧壁部21d的前侧(+Z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另一方面,凸缘部25从定子保持部21b的后侧(-Z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凸缘部24与凸缘部25彼此对置,并通过未图示的紧固单元而被紧固。由此,马达部20与泵部30 密封地固定于外壳21内。
作为外壳21的材质,例如能够使用锌铝镁系合金等,具体而言,能够使用镀熔融锌铝镁系合金的钢板和钢带。由于外壳21是金属制的,热传导率较大且表面积较大,因此散热效果较好。而且,底面部21a设置有用于保持轴承55的轴承保持部56。
(转子40)
转子40具有转子铁芯43与转子磁铁44。转子铁芯43沿绕轴方向(θ方向)包围轴41,并固定于轴41。转子磁铁44固定于转子铁芯43的沿绕轴方向(θ方向) 的外侧表面。转子铁芯43以及转子磁铁44与轴41一起旋转。
(定子50)
定子50沿绕轴方向(θ方向)包围转子40,并使转子40绕中心轴线J旋转。定子50具有铁芯背部51、齿部52、线圈53以及绕线架(绝缘件)54。
铁芯背部51的形状是与轴41同心的圆筒状。齿部52从铁芯背部51的内侧表面朝向轴41延伸。齿部52设置有多个,并在铁芯背部51的内侧表面的周向上以均等的间隔配置。线圈53设置于绕线架(绝缘件)54的周围,并通过卷绕导电线53a而构成。绕线架(绝缘件)54安装于各齿部52。
(轴承55)
轴承55配置于转子40与定子50的后侧(-Z侧),并保持于轴承保持部56。轴承55支承轴41。轴承55的形状、构造等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任何公知的轴承。
<泵部30>
泵部30位于马达部20的轴向一侧,详细而言位于前侧(+Z侧)。泵部30通过马达部20经由轴41而被驱动。泵部30是通过密闭的空间的容积扩大和缩小来排出油的容积型泵。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容积型泵使用摆线泵。泵部30具有泵转子35、泵体31以及泵罩32。以下,将泵罩32与泵体31记为泵壳体33。
(泵体31)
泵体31在马达部20的前侧固定于外壳21的前侧端部。泵体31具有向前侧(+Z 侧)开口并向后侧(-Z侧)凹陷从而收纳泵转子35的泵室34。泵体31是金属制的,并且从泵室34的轴向观察到的形状是圆形。泵体31由于是金属制的,因此热传导率较大且表面积较大,因此散热效果较好。
泵体31的轴向两端开口,供轴41通过,前侧的开口具有向泵室34开口的贯通孔31c。贯通孔31c的后侧的开口向马达部20侧开口。贯通孔31c作为将轴4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件发挥功能。
(泵转子35)
泵转子35安装于轴41。更详细而言,泵转子35安装于轴41的前侧的端部。泵转子35具有安装于轴41的内转子35a以及包围内转子35a的径向外侧的外转子35b。内转子35a为圆环状。内转子35a是在径向外侧表面具有齿的齿轮。
内转子35a固定于轴41。更详细而言,轴41的前侧的端部被压入内转子35a的内侧。内转子35a与轴41一起绕轴方向(θ方向)旋转。外转子35b是包围内转子 35a的径向外侧的圆环状。外转子35b是在径向内侧表面具有齿的齿轮。
内转子35a与外转子35b彼此啮合,并且通过内转子35a旋转从而外转子35b旋转。即,泵转子35通过轴41的旋转而旋转。换句话说,马达部20与泵部30具有相同的旋转轴线。由此,能够抑制电动油泵在轴向上大型化。而且,通过内转子35a与外转子35b旋转,内转子35a与外转子35b的啮合部分之间的容积发生变化。容积减少的区域为加压区域Ap,容积增加的区域为负压区域Ad。泵侧吸入口32a配置于泵转子35的负压区域Ad的轴向一侧。而且,泵侧排出口32b配置于泵转子35的加压区域Ap的轴向一侧。在这里,从泵侧吸入口32a吸入到泵室34内的油收纳于内转子35a与外转子35b之间的容积部分,并被送至泵侧排出口32b侧。然后,油从泵侧排出口32b排出。
(逆变器电路65)
逆变器电路65是将发热元件62安装于电路板61而形成的,其向马达部20的定子50的线圈53供给用于驱动的电力,同时控制马达部20的驱动、旋转、停止等动作。另外,使用未图示的包覆缆线等布线部件,将逆变器电路65与线圈53之间电连接,由此进行基于逆变器电路65与定子50的线圈53之间的电力供给以及电信号的通信。
电路板61输出马达驱动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面描述详细内容,在确保绝缘的基础上,电路板61直接配置于泵罩32的表面。电路板61的表面设置有未图示的印刷布线。而且,通过使用铜嵌体基板作为电路板61,发热元件62所产生的热容易通过泵罩32进行传递,从而冷却效率提高。
发热元件62安装于电路板61的前侧(+Z侧)的面上。发热元件62例如是电容器、微型计算机、功率IC以及场效应晶体管(FET)等。而且,发热元件62不限于两个,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逆变器罩63)
逆变器罩63设置于泵罩32的表面,并覆盖电路板61以及发热元件62。逆变器罩63具有顶板部63a与檐部63b。
顶板部63a与发热元件62的顶面接触,并沿轴向以及Y轴方向延伸。檐部63b 从顶板部63a的外缘突出。檐部63b的背侧的端面与后述的泵罩32的罩延长部32c 的表面接触。逆变器电路65的发热元件62与逆变器罩63的顶板部63a直接接触,由此发热元件62所产生的热能够从逆变器罩63散热。
逆变器罩63的檐部63b与泵罩32通过螺栓以及螺母等紧固单元64进行紧固,由此逆变器罩63固定于泵罩32。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所具有的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抑制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泵罩32所具有的罩延长部32c对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由此实现对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的抑制。
泵罩32安装于泵体31的前侧。由于泵罩32是金属制的,并且热传导率较大且表面积较大,因此散热效果较好。如图2所示,泵罩32具有板状的罩本体部32d。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罩本体部32d的一侧具有半圆形,另一侧具有四边形。罩本体部32d封闭泵室34的前侧的开口。
如图1与图2所示,泵罩32具有从泵罩32的径向外侧缘部32e向外壳21的侧壁21e的外侧延伸的罩延长部32c。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罩延长部32c从罩本体部 32d的另一侧缘部沿外壳21的定子保持部21b以及泵体保持部21c向马达部20的轴向另一侧(后侧)延伸。即,泵罩32具有罩本体部32d与罩延长部32c。因此,罩延长部32c的表面积较大,并且是金属制的从而热传导率较大。因此,通过罩延长部 32c,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在图1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罩延长部32c呈板状延伸。在侧视观察时,罩延长部32c具有长方形状,并从泵部30的前侧端向马达部20的后侧端的近前侧延伸。罩延长部32c以与泵部30的泵体31以及马达部20的外壳21具有间隙37的方式延伸。即,罩延长部32c不与泵体31以及外壳21接触。罩延长部32c上接触设置有逆变器电路65。
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向罩延长部32c以及罩本体部32d传热而进行散热。在这里,由于罩延长部32c从泵装置1的前侧向后侧延伸,因此泵罩32整体的表面积增大。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罩延长部32c有效地进行散热。因此,能够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而且,由于罩延长部32c沿外壳21延伸,因此罩延长部32c能够靠近外壳21配置,从而能够抑制泵装置1的大型化。
而且,泵部30随着泵转子35的旋转使从泵侧吸入口32a吸入的油通过泵室34 内而向泵侧排出口32b流动。因此,在泵部30内流动的油的温度比从逆变器电路65 产生的热低的情况下,传递至罩延长部32c与罩本体部32d的热被油吸收。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在泵部30内流通的油进一步有效地进行散热。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逆变器电路65设置于罩延长部32c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逆变器电路65也可以接触地设置于罩本体部32d上。在该情况下,逆变器电路65配置于避开泵侧吸入口32a以及泵侧排出口32b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由于罩本体部32d是金属制的,并且热传导率较大且表面积较大,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罩本体部32d以及罩延长部32c有效地进行散热。而且,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在泵部30内流通的油进一步有效地进行散热。因此,能够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而且,如图1所示,罩延长部32c具有与外壳21以及定子50在轴向上重叠的区域A1。而且,外壳21是金属制的,并且热传导率较大且表面积较大。因此,从定子 50产生的热经由外壳21进行散热,同时经由间隙37向罩延长部32c传递,从而从罩延长部32c进行散热。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以及从定子50产生的热经由罩延长部32c以及外壳21有效地进行散热。而且,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以及从定子50产生的热经由在泵部30内流通的油进一步有效地进行散热。因此,能够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泵装置的剖视图。在图3所示的泵装置1中,马达部20的外壳21与泵部30的泵体31的轴向另一侧端部接触并连接。而且,马达部 20的轴承保持部56设置为嵌合于外壳21的轴向另一侧端部内。
而且,在图1中,罩延长部32c以与外壳21具有间隙37的方式而配置,但如图 3所示,罩延长部32c与外壳21接触地配置。在该情况下,由于罩延长部32c为板状,并且泵体31与外壳21为圆筒状,因此罩延长部32c与泵体31以及外壳21呈直线状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罩延长部32c与泵体31以及外壳21线接触。另外,罩延长部32c也可以与泵体31以及外壳21面接触。
这样,由于外壳21与罩延长部32c都是金属制的,因此通过使外壳21与罩延长部32c接触,能够提高两者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因此,由于进一步抑制了马达部20 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经由罩延长部32c对逆变器电路65的热更有效地进行散热。而且,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在泵部30内流通的油进一步有效地进行散热。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而且,如图3所示,逆变器电路65也可以经由散热部件70而接触地设置于罩延长部32c上。散热部件70是硅酮橡胶等热传导率较高的热固性树脂、散热片、散热润滑脂等。通过在逆变器电路65与罩延长部32c之间设置散热部件70,逆变器电路 65与罩延长部32c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能够更有效地向罩延长部32c传递。
[第二实施方式]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剖视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仅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3)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同的形态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4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泵装置2的泵部30具有从泵体31的径向外侧缘部 31g沿外壳21的侧壁21e的外侧延伸的主体延长部31d。
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主体延长部31d从泵体31的径向外侧缘部31g沿外壳21的侧壁21e向马达部20的轴向另一侧(后侧)延伸。主体延长部31d为板状,并且在侧视观察时,主体延长部31d具有长方形状。主体延长部31d是金属制的,并且热传导率较大且表面积较大。主体延长部31d以与马达部20的外壳21具有间隙 38的方式延伸。即,主体延长部31d不与外壳21接触。
逆变器电路65设置为与主体延长部31d热接触。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电路65设置为与主体延长部31d接触。
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向主体延长部31d以及主体本体部31e传递而进行散热。而且,从定子50产生的热也向外壳21以及主体延长部31d传递而进行散热。在这里,由于主体延长部31d是从泵装置2的前侧向后侧延伸的板状,因此泵部 30整体的表面积増大。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主体延长部31d有效地进行散热。因此,能够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而且,当在泵部30内流动的油的温度比热的温度低的情况下,传递至主体延长部31d以及主体本体部31e的热被油吸收。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在泵部30内流通的油进一步有效地进行散热。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逆变器电路65 的温度上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逆变器电路65设置于主体延长部31d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4的双点划线所示,逆变器电路65也可以设置为逆变器电路 65与泵体31的主体本体部31e的侧表面接触。在该情况下,由于主体本体部31e以及主体延长部31d是金属制的,热传导率较大且表面积较大。因此,从逆变器电路 65产生的热向主体本体部31e以及主体延长部31d传递并有效地进行散热。而且,当在泵部30内流动的油的温度比热的温度低的情况下,热被油吸收。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在泵部30内流通的油进一步有效地进行散热。
而且,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主体延长部31d具有与外壳21以及定子50在轴向上重叠的区域A2。在这里,由于外壳21是金属制的,并且热传导率较大,因此从定子50产生的热经由外壳21进行散热,同时经由间隙38向主体延长部31d传递。另外,关于间隙38之间的传热,从定子50产生的热通过空气的对流而向主体延长部 31d传递。因此,从定子50产生的热能够经由主体延长部31d进行散热。因此,马达部20的温度上升被抑制,从而经由主体延长部31d的逆变器电路65的热的散热得到促进。因此,能够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图4中,主体延长部31d以与外壳21具有间隙38的方式而配置,但如图5 所示,主体延长部31d也可以与外壳21接触地配置。在该情况下,由于主体延长部 31d为板状,外壳21为圆筒状,因此主体延长部31d与外壳21线接触。另外,主体延长部31d也可以与外壳21面接触。因此,从定子50产生的热有效地从外壳21向主体延长部31d传递。因此,马达部20的温度上升被进一步抑制,从而经由主体延长部31d的逆变器电路65的热的散热得到促进。因此,能够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而且,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逆变器电路65与主体延长部31d或主体本体部31e直接接触地设置的情况,但如图5所示,逆变器电路65也可以经由散热部件70与主体延长部31d或主体本体部31e接触地设置。
通过逆变器电路65经由散热部件70设置于主体本体部31e或主体延长部31d,能够增大逆变器电路65与主体本体部31e或主体延长部31d的接触面积。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能够更有效地向主体本体部31e或主体延长部31d传递。
[第三实施方式]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泵装置3的剖视图。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仅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参照图3)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同的形态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一定温度(例如,120℃)以下的油在泵部30与马达部20 中流动,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油进行散热,从而实现了对逆变器电路 65的温度上升的抑制。
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泵体31设置有连接泵室34与马达部20内的送出孔 31f。该送出孔31f的泵部侧的开口位于泵转子35的加压区域Ap。因此,由泵部30 吸入的油经由送出孔31f被向马达部20内送出。另外,在泵罩32上未设置图3所示的泵侧排出口32b。
而且,与外壳21的后侧端部嵌合的轴承保持部56设置有能够将送出至马达部 20内的油排出的马达侧排出口56a。马达侧排出口56a向贯通轴承保持部56的贯通孔56b的轴向另一侧端开口。而且,定子50的内周面50a与转子40的外周面40a之间设置有能够供油流通的冷却流路27。进而,外壳21内的前侧设置有能够对从送出孔31f送出的油进行贮存的前侧的空间部36。而且,外壳21内的后侧设置有能够对从冷却流路27送出的油进行贮存的后侧的空间部39。因此,后侧的空间部39与贯通孔56b连通,从而马达部20内的油能够通过贯通孔56b从马达侧排出口56a排出。在这里,将马达部20内的油从马达侧排出口56a排出的流路记为第二流路58。
另一方面,泵部30具有随着泵转子35的旋转从泵侧吸入口32a吸入的油通过泵室34内而向送出孔31f流动的泵流路46。而且,一定温度(例如,120℃)以下的油在泵部30与马达部20中流动。
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电路65配置于与罩延长部32c以及泵流路46 在马达部20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
在该情况下,当泵装置3驱动时,从泵部30的泵侧吸入口32a被吸入的油在泵流路46中流动,并通过送出孔31f而被向马达部20内的前侧的空间部36送出。在这里,在送出孔31f中供油流动的流路记为第一流路47。被送出至前侧的空间部36 的油在冷却流路27中流动,并被向后侧的空间部39送出,从而从马达侧排出口56a 排出。当油在泵流路46中流动时,由于油的温度在一定温度(例如,120℃)以下,因此在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的温度比油的温度高的情况下,油吸收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从而对逆变器电路65进行冷却。而且,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罩本体部32d以及罩延长部32c进行散热。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通过在泵流路46中流动的油以及罩延长部32c被更有效地吸收。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而且,逆变器电路65也可以配置于与罩延长部32c以及冷却流路27在马达部 20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电路65配置于罩延长部32c 的后侧。
在该情况下,泵装置1驱动,从而在泵流路46中流动的油经由送出孔31f被向前侧的空间部36送出时,被送出至前侧的空间部36的油在冷却流路27中流动,从而被向后侧的空间部39送出。在这里,当油在冷却流路27中流动时,油吸收从定子 50产生的热,从而对定子50进行冷却,同时吸收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而进行冷却。而且,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罩延长部32c进行散热。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通过从罩延长部32c进行散热以及被油吸收,从而被更有效地吸收。因此,能够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而且,逆变器电路65也可以配置于与罩延长部32c、泵流路46以及冷却流路27 在马达部20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电路65横跨泵部 30与马达部20而配置于罩延长部32c。
在该情况下,当泵装置1驱动时,从泵部30的泵侧吸入口32a被吸入的油在泵流路46中流动,并经由送出孔31f而被向马达部20内送出,从而在冷却流路27中流动。在这里,当油在泵流路46中流动时,油吸收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从而对逆变器电路65进行冷却。而且,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罩本体部32d以及罩延长部32c进行散热。而且,当油在冷却流路27中流动时,油吸收从定子50产生的热,同时吸收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而且,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以及从定子50产生的热经由罩延长部32c进行散热。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通过在泵部30内以及马达部20内流动的油的吸热以及从罩延长部32c进行散热而被吸收。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油在送出孔31f中流动的流路为第一流路47 的情况,但第一流路47也可以是通过轴41与贯通孔31c之间的间隙48的流路,该轴41通过设置于泵体31的贯通孔31c。在该情况下,没有送出孔31f,从泵转子35 供给的油从贯通孔31c的泵转子35侧的开口流入间隙48内,在第一流路47中流动并流入马达部10内(空间部36)。通过使第一流路47为轴41与贯通孔31c之间的间隙48,能够进一步简化泵体31的结构,从而能够抑制泵部30的制造工序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大。
另外,第一流路47是轴41与贯通孔31c之间的间隙48。因此,在轴41经由设置于贯通孔31c内的轴承被支承的情况下,第一流路47可以在轴承中,也可以是轴承与轴41之间的间隙。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二流路58是供马达部10内的油从马达侧排出口56a排出的流路的情况,但第二流路58也可以是通过轴41与轴承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流路,该轴41通过设置于轴承保持部56的轴承部件。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轴承部件为轴承55。在该情况下,没有贯通孔56b以及马达侧排出口56a,从而在马达部20的转子40与定子50之间的冷却流路27中流动的油在流入至空间部39后,在轴41与轴承55之间的间隙59,即第二流路58中流动。因此,在第二流路58为轴41与轴承55之间的间隙59的情况下,不需要马达侧排出口56a,因此能够进一步简化马达部20的结构,从而能够抑制马达部20的制造工序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大。
[第四实施方式]
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仅对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参照图5)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同的形态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泵体31设置有连接泵室34与马达部20内的送出孔 31f。该送出孔31f的泵部侧的开口位于泵转子35的加压区域Ap。因此,由泵部30 吸入的油经由送出孔31f被向马达部20内送出。另外,在泵罩32上未设置图5所示的泵侧排出口32b。
而且,与外壳21的后侧端部嵌合的轴承保持部56设置有能够将送出至马达部 20内的油排出的贯通孔56b。在贯通孔56b的轴向另一侧端,马达侧排出口56a开口。而且,定子50的内周面50a与转子40的外周面40a之间设置有能够供油流通的冷却流路27。而且,外壳21内的前侧设置有能够对从送出孔31f送出的油进行贮存的前侧的空间部36。而且,外壳21内的后侧设置有能够对从冷却流路27送出的油进行贮存的后侧的空间部39。后侧的空间部39与马达侧排出口56a连接。在这里,将油在送出孔31f中流动的流路记为第一流路47。而且,将马达部20内的油从马达侧排出口56a排出的流路记为第二流路58。
逆变器电路65配置于与主体延长部31d以及泵流路46在马达部20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在该情况下,当泵装置4驱动时,从泵部30的泵侧吸入口32a被吸入的油在泵流路46中流动,并通过送出孔31f,从而在马达部20内的冷却流路27中流动。当油在泵流路46中流动时,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泵体31被在泵流路46 中流动的油吸收,从而被冷却。而且,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主体本体部31e 以及主体延长部31d进行散热。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通过在泵流路46 中流动的油以及具有主体延长部31d的泵体31而被更有效地吸收。因此,能够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而且,逆变器电路65也可以配置于与主体延长部31d以及冷却流路27在马达部 20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在该情况下,当泵装置4驱动时,经由送出孔31f被送出至前侧的空间部36的油在冷却流路27中流动。当油在冷却流路27中流动时,油吸收从定子50产生的热,从而对定子50进行冷却,同时吸收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而进行冷却。而且,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具有主体延长部31d的泵体31 而进行散热。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通过从具有主体延长部31d的泵体31 进行散热以及在冷却流路27中流动的油的吸收而更有效地被吸收。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进而,逆变器电路65也可以配置于与主体延长部31d、泵流路46以及冷却流路 27在马达部20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在该情况下,当泵装置1驱动时,从泵部30 的泵侧吸入口32a被吸入的油在泵流路46中流动,并通过送出孔31f被向马达部20 内送出,从而在冷却流路27中流动。当油在泵流路46中流动时,油吸收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从而对逆变器电路65进行冷却。而且,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具有主体延长部31d的泵体31而进行散热。而且,当油在冷却流路27中流动时,油吸收从定子50产生的热,从而对定子50进行冷却,同时吸收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而进行冷却。而且,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经由具有主体延长部31d的泵体31而进行散热。因此,从逆变器电路65产生的热通过在泵部30以及马达部20 内流动的油的吸热以及从具有主体延长部31d的泵体31进行散热而被吸收。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油在送出孔31f中流动的流路为第一流路47 的情况,但第一流路47也可以是通过轴41与贯通孔31c之间的间隙48的流路,该轴41通过设置于泵体31的贯通孔31c。该情况下的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故此处省略其说明。
而且,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二流路58是将马达部10内的油从马达侧排出口56a排出的流路的情况,但第二流路58也可以是通过轴41与轴承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流路,该轴41通过设置于轴承保持部56的轴承部件(轴承55)。该情况下的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故此处省略其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泵装置3(参照图6)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泵装置3的剖视图。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对逆变器电路65 进行了说明,逆变器电路65设置有发热元件62,发热元件62配置于与罩延长部32c 以及泵流路46在马达部20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
如图8所示,设置有发热元件62的逆变器电路65设置于罩延长部32c上。发热元件62例如是电解电容器、分流电阻等。在该情况下,从发热元件62产生的热从具有罩延长部32c的泵体31进行散热,同时被在泵部30中流动的油吸收。因此,从发热元件62产生的热被更有效地吸收。因此,能够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而且,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发热元件62也可以配置于与罩延长部32c以及冷却流路27在马达部20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在该情况下,从发热元件62产生的热从具有罩延长部32c的泵体31进行散热,同时被在马达部20的冷却流路27中流动的油吸收。因此,从发热元件62产生的热被更有效地吸收。因此,能够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而且,虽然未图示,但发热元件62也可以配置于与罩延长部32c、泵流路46以及冷却流路27在马达部20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在该情况下,从发热元件62产生的热从具有罩延长部32c的泵体31进行散热,同时被在泵部30的泵流路46中流动的油以及在马达部20的冷却流路27中流动的油吸收。因此,从发热元件62产生的热被更有效地吸收。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另外,如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第一流路47也可以是通过轴41与贯通孔31c之间的间隙48的流路,该轴41通过设置于泵体31的贯通孔31c。该情况下的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故此处省略其说明。
而且,如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第二流路58也可以是通过轴41与轴承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流路,该轴41通过设置于轴承保持部56的轴承部件(轴承55)。该情况下的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故此处省略其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的泵装置4(参照图7)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泵装置4的剖视图。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对逆变器电路65 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逆变器电路65设置有发热元件62,并且发热元件62配置于与主体延长部31d以及泵流路46在马达部20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
如图9所示,设置有发热元件62的逆变器电路65设置于主体延长部31d上。发热元件62例如是电解电容器、分流电阻等。在该情况下,从发热元件62产生的热从具有主体延长部31d的泵体31进行散热,同时被在泵流路46中流动的油吸收。因此,从发热元件62产生的热被更有效地吸收。因此,能够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而且,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发热元件62也可以配置于与主体延长部31d以及冷却流路27在马达部20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在该情况下,从发热元件62产生的热从具有主体延长部31d的泵体31进行散热,同时被在马达部20的冷却流路27中流动的油吸收。因此,从发热元件62产生的热被更有效地吸收。因此,能够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发热元件62也可以配置于与罩延长部32c、泵流路46以及冷却流路27在马达部20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在该情况下,从发热元件62产生的热从具有罩延长部32c的泵体31进行散热,同时被在泵部30的泵流路46中流动的油以及在马达部20的冷却流路27中流动的油吸收。因此,从发热元件62产生的热被更有效地吸收。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逆变器电路65的温度上升。
另外,如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第一流路47也可以是通过轴41与贯通孔31c之间的间隙48的流路,该轴41通过设置于泵体31的贯通孔31c。该情况下的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故此处省略其说明。
而且,如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第二流路58也可以是通过轴41与轴承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流路,该轴41通过设置于轴承保持部56的轴承部件(轴承55)。该情况下的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故此处省略其说明。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
标号说明
1、2、3、4:泵装置;5:轴;20:马达部;21:外壳;21e:侧壁;27:冷却流路;30:泵部;31:泵体;31c、56b:贯通孔;31d:主体延长部;31g、32e:径向外侧缘部;31h:泵侧排出口;32:泵罩;32c:罩延长部;35:泵转子;40:转子; 41:轴;46:泵流路;47:第一流路;48、59:间隙;50:定子;58:第二流路;62:发热元件;65:逆变器电路;70:散热部件;A1、A2:区域;J:中心轴线。

Claims (22)

1.一种泵装置,其具有:
马达部,其具有沿在轴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
泵部,其位于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一侧,通过所述马达部经由所述轴而被驱动,从而排出油;以及
逆变器电路,其用于驱动所述泵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部具有收纳转子和定子的外壳,
所述泵部具有:
泵转子,其安装于所述轴;
泵体,其收纳所述泵转子;以及
泵罩,其将在所述泵体的轴向一侧开口的开口部封闭,
所述泵罩具有罩延长部,该罩延长部从所述泵罩的径向外侧缘部向所述外壳的侧壁的外侧延伸,
所述泵罩设置为与所述逆变器电路热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延长部从所述泵罩的所述径向外侧缘部沿所述外壳的所述侧壁向所述马达部的轴向另一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电路设置为与所述罩延长部热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延长部具有与所述外壳以及所述定子在轴向上重叠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电路设置为经由绝缘性的散热部件而与所述泵罩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部具有供所述油在所述泵部内流动的泵流路,
所述马达部具有将在所述泵部内流动的所述油导入所述马达部内的冷却流路,
所述逆变器电路配置于与所述罩延长部以及所述泵流路在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部具有供所述油在所述泵部内流动的泵流路,
所述马达部具有将在所述泵部内流动的所述油导入所述马达部内的冷却流路,
所述逆变器电路配置于与所述罩延长部以及所述冷却流路在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部具有供所述油在所述泵部内流动的泵流路,
所述马达部具有将在所述泵部内流动的所述油导入所述马达部内的冷却流路,
所述逆变器电路配置于与所述罩延长部、所述泵流路以及所述冷却流路在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电路具有发热元件,
所述发热元件配置于与所述罩延长部以及所述泵流路在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电路具有发热元件,
所述发热元件配置于与所述罩延长部以及所述冷却流路在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
11.一种泵装置,其具有:
马达部,其具有被支承为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
泵部,其位于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一侧,通过所述马达部经由所述轴而被驱动,从而排出油;以及
逆变器电路,其用于驱动所述泵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部具有收纳转子和定子的外壳,
所述泵部具有:
泵转子,其安装于所述轴;
泵体,其收纳所述泵转子;以及
泵罩,其将在所述泵转子的轴向一侧开口的开口部封闭,
所述泵体具有主体延长部,该主体延长部从所述泵体的径向外侧缘部向所述外壳的侧壁的外侧延伸,
所述泵体设置为与所述逆变器电路热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延长部从所述泵体的所述径向外侧缘部沿所述外壳的所述侧壁向所述马达部的轴向另一侧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电路设置为与所述主体延长部热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延长部具有与所述外壳以及所述定子在轴向上重叠的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电路设置为经由绝缘性的散热部件而与所述泵体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部具有供所述油在所述泵部内流动的泵流路,
所述马达部具有冷却流路,该冷却流路将在所述泵部内流动的所述油导入所述马达部内,并能够通过所述油对所述马达部进行冷却,
所述逆变器电路配置于与所述主体延长部以及所述泵流路在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部具有供所述油在所述泵部内流动的泵流路,
所述马达部具有冷却流路,该冷却流路将在所述泵部内流动的所述油导入所述马达部内,并能够通过所述油对所述马达部进行冷却,
所述逆变器电路配置于与所述主体延长部以及所述冷却流路在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部具有供所述油在所述泵部内流动的泵流路,
所述马达部具有冷却流路,该冷却流路将在所述泵部内流动的所述油导入所述马达部内,并能够通过所述油对所述马达部进行冷却,
所述逆变器电路配置于与所述主体延长部、所述泵流路以及所述冷却流路在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
19.根据权利要求6~8、16~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部具有:
所述泵体,其与所述马达部对置配置,具有供所述轴通过的贯通孔;
泵侧送出口,其将所述油向所述马达部内送出;以及
第一流路,其通过所述泵部的加压将所述油从所述泵侧送出口向所述马达部内送出,
所述第一流路通过所述轴与所述贯通孔之间的间隙,所述轴通过所述贯通孔。
20.根据权利要求6~8、16~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部具有:
马达侧排出口,其设置于所述马达部;
第二流路,其将所述马达部内的所述油从所述马达侧排出口排出;以及
轴承部件,其保持于所述外壳的轴向另一侧端部,对所述轴进行支承,以使所述轴能够旋转,
所述第二流路通过所述轴与所述轴承部件之间的间隙。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电路具有发热元件,
所述发热元件配置于与所述主体延长部以及所述泵流路在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电路具有发热元件,
所述发热元件配置于与所述主体延长部以及所述冷却流路在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上重叠的区域。
CN201890000568.5U 2017-03-03 2018-02-23 泵装置 Active CN21066057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0567 2017-03-03
JP2017-040567 2017-03-03
PCT/JP2018/006611 WO2018159472A1 (ja) 2017-03-03 2018-02-23 ポン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60570U true CN210660570U (zh) 2020-06-02

Family

ID=63370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90000568.5U Active CN210660570U (zh) 2017-03-03 2018-02-23 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32457A1 (zh)
JP (1) JPWO2018159472A1 (zh)
CN (1) CN210660570U (zh)
WO (1) WO20181594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09772B2 (en) * 2017-07-10 2022-04-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air conditioner, vacuum clea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ic motor
IT201900014913A1 (it) * 2019-08-22 2021-02-22 Vhit Spa Pomp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57048U (zh) * 1976-05-24 1977-11-29
JPH0367087A (ja) * 1989-08-03 1991-03-22 Sei Okano 空冷式揺動型圧縮機のロータ支承軸軸受防熱及び冷却装置
US5181837A (en) * 1991-04-18 1993-01-26 Vickers, Incorporated Electric motor driven inline hydraulic apparatus
EP1940008B1 (de) * 2004-04-01 2017-04-12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Elektromotor und Baureihe von Elektromotoren
JP4900683B2 (ja) * 2006-09-13 2012-03-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油圧供給装置
JP2009097473A (ja) * 2007-10-18 2009-05-07 Calsonic Kansei Corp 電動コンプレッサ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動コンプレッサ
CN103314215B (zh) * 2011-01-04 2015-12-23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电动泵设备
WO2014067545A1 (en) * 2012-10-29 2014-05-08 Pierburg Pump Technology Gmbh Automotive electric liquid pump
JP6287394B2 (ja) * 2014-03-14 2018-03-0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JP2016039672A (ja) * 2014-08-06 2016-03-2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装置
JP5658414B2 (ja) * 2014-10-14 2015-01-28 株式会社フジタ Led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32457A1 (en) 2020-07-23
WO2018159472A1 (ja) 2018-09-07
JPWO2018159472A1 (ja) 2020-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77816U (zh) 泵装置
US20180254685A1 (en) Motor and electric oil pump
US9143019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EP3427370B1 (en) Motor assembly for driving a pump or rotary device, having power plane with multi-layer power and control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US7781926B2 (en) Electric motor and series of electric motors
JP4992287B2 (ja) モータ
CN211082246U (zh) 电动油泵
JP6621491B2 (ja) 回転電機
JP5893099B1 (ja) 電力供給ユニット一体型回転電機
JP6312093B2 (ja) 回転電機
US11333153B2 (en) Vacuum pump and control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vacuum pump
CN210660570U (zh) 泵装置
US20170317557A1 (en) Controller Integrate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11869057B (zh) 带电刷的旋转电机
US9570962B2 (en) Controller-integrate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JP7029437B2 (ja) 内部能動冷却機能付き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モータ内蔵ポンプアセンブリ
US11283330B2 (en) Integrated apparatus of water-cooled motor and driver
JP2014161209A (ja) 電動モータ及び電動ポンプ
JP2022044942A (ja) 回転電機
JP6207650B2 (ja) 回転電機
JP2017189052A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形回転電機
JP3774863B2 (ja) 回転電機
WO2018159474A1 (ja) ポンプ装置
CN112385123A (zh) 旋转电机
CN113141088B (zh) 旋转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