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16465B - 车辆用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16465B
CN110816465B CN201910729650.2A CN201910729650A CN110816465B CN 110816465 B CN110816465 B CN 110816465B CN 201910729650 A CN201910729650 A CN 201910729650A CN 110816465 B CN110816465 B CN 1108164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d
bulkhead
vehicle
upper member
pedestri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96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16465A (zh
Inventor
郡司泰明
梅泽真辉
浅沼宏幸
伊藤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16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16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16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16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6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air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8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means for lifting bonn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60R21/0134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responsive to imminent contact with an obstacle, e.g. using radar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r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for ensuring comfort, stability and safety or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ropelling or retarding the vehicle
    • B60W30/08Active safety systems predicting or avoiding probable or impending collision or attempting to minimise its consequences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用保护装置当行人等保护对象物与车辆碰撞时,有效地吸收保护对象物所受到的冲击,不会使发动机罩与动力单元抵接。车辆用保护装置(1)是保护与车辆(C)碰撞的保护对象物的装置,其具有在上部配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隔板上构件(21)的隔板(2)、和配置于隔板上构件的上部的发动机罩(11),并具有:使隔板上构件以及发动机罩上升的隔板弹起装置(4);和能够使隔板上构件以及发动机罩向前方移动的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当保护与车辆碰撞的保护对象物时,通过隔板弹起装置使隔板上构件以及发动机罩上升,然后通过发动机罩可动装置使隔板上构件以及发动机罩向前方移动。

Description

车辆用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保护装置,其缓和车辆与行人等保护对象物碰撞时的冲击来对保护对象物进行保护。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车辆与保护对象物(行人)的碰撞时通过使发动机罩上升来接住保护对象物而减轻冲击的车辆用保护装置,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2所述的升起式发动机罩等。
专利文献1所述的升起式发动机罩具有致动机构,其安装于隔板(散热器支撑件)的上部,用于在碰撞时使发动机罩上升来缓冲行人所受到的冲击。
专利文献2所述的发动机罩弹起装置在隔板上设有在碰撞时使发动机罩弹起的气囊装置、和吸收向发动机罩输入的能量吸收机构,缓和对骑到发动机罩上的保护对象物的冲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98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51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2所述的车辆用保护装置通过设在发动机罩的前端部下侧的隔板上的致动机构、或者气囊装置使发动机罩上升,来吸收与车辆碰撞的保护对象物的碰撞能量。
但是具有如下的问题点:当由发动机罩接住了保护对象物时,为了不使发动机罩与发动机等动力单元抵接,不得不增大能量吸收所必需的气囊等的容量。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保护装置,其当行人等保护对象物与车辆碰撞时,能够有效地吸收保护对象物所受到的冲击,不会使发动机罩与动力单元抵接。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保护装置保护与车辆碰撞的保护对象物,其具有在上部配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隔板上构件的隔板、和配置于所述隔板上构件的上部的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具有:使所述隔板上构件以及所述发动机罩上升的隔板弹起装置;和能够使所述隔板上构件以及所述发动机罩向前方移动的发动机罩可动装置,当保护与所述车辆碰撞的所述保护对象物时,通过所述隔板弹起装置使所述隔板上构件以及所述发动机罩上升,然后通过所述发动机罩可动装置使所述隔板上构件以及所述发动机罩向前方移动。
发明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保护装置,其当行人等保护对象物与车辆碰撞时,能够有效地吸收保护对象物所受到的冲击,不会使发动机罩与动力单元抵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护装置的一例的主要部分概略立体图,并表示通常时的车辆的状态。
图2是表示保护对象物与车辆碰撞时的车辆用保护装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车辆用保护装置的一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车辆用保护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A是表示平常时的车辆用保护装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B是表示隔板弹起装置使隔板上构件以及发动机罩上升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C是表示发动机罩可动装置使隔板上构件以及发动机罩向前方移动,且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使外观件下构件向前方移动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D是表示气囊装置使气囊展开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E是表示使气囊展开、使隔板上构件以及发动机罩上升以及向前方移动准备保护对象物的碰撞的车辆用保护装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F是表示保护对象物与车辆碰撞并通过气囊展开来限制保护对象物的摔倒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G是表示发动机罩可动装置使隔板上构件以及发动机罩向后方移动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H是表示由发动机罩接住保护对象物来吸收冲击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用保护装置
2 隔板
3 气囊装置
4 隔板弹起装置
5 发动机罩可动装置
6 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
7 碰撞预测装置
11 发动机罩
16 外观件下构件
21 隔板上构件
22 隔板侧构件
31 气囊
C 车辆
H 行人(保护对象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5H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护装置1的一例。
此外,将车辆C的行进方向作为“前”,将后退方向作为“后”,将垂直上方侧作为“上”,将垂直下方侧作为“下”,将车宽方向作为“左”、“右”来适当说明。
首先,在说明车辆用保护装置1之前,说明车辆用保护装置1所适用的车辆C。
《车辆》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车辆用保护装置1所适用的车辆C只要是在车身前侧具有发动机罩11的发动机罩类型的车辆即可,可以为乘用车也可以为作业车,车型没有特别限定。以下,以在车身前部具有发动机室R的乘用车为车辆C的一例来进行说明。
车辆C具有发动机罩11、挡泥板12、后视镜13、保险杠外观件14、发动机罩格栅15、外观件下构件16、连杆部件17(参照图2)、隔板2、和车辆用保护装置1等。
发动机罩11是当保护对象物与车辆C碰撞时能够弹性地接住保护对象物来缓冲冲击的发动机罩面板。发动机罩11的构成例如具有设置于发动机室R的上侧的发动机罩蒙皮、和固定于该发动机罩蒙皮的发动机室R内侧的发动机罩框架。发动机罩蒙皮希望由具有柔软性和弹性的板材形成,该柔软性和弹性的程度为:当以规定以上的荷载按压时板材弯曲变形,使得当碰撞时行人H(参照图5E)骑到发动机罩11上时能够柔软地接住。如图2所示,在发动机罩11的下部具有在发动机室R的左右侧壁的前后分别配置的连杆部件17、和在发动机罩11的下表面前部配置的连结部件18。
如图1所示,挡泥板12是在发动机罩11的左右设在前轮的上方的挡泥板面板。
后视镜13是设在车室内的上部前端的室内镜。
保险杠外观件14是配置于保险杠横梁(省略图示)的前方并将保险杠横梁(省略图示)的前方覆盖的树脂制的部件。
发动机罩格栅15是用于从车辆前端部取入外部空气并将其向散热器(省略图示)引导的部件。发动机罩格栅15是将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大致板状的导风板隔着适当的间隔在上下方向上排列设置而成的。在发动机罩格栅15的后侧周围配置有隔板2。
外观件下构件16是由配置于保险杠外观件14的中央部下侧并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树脂制的部件形成的。此外,为了当行人H与车辆C碰撞时缓冲对行人H脚部的冲击,外观件下构件16也可以由软质性树脂等的缓冲材料形成。
如图2所示,连杆部件17是将发动机罩11相对于车身在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移动自如地支承的支承部件。连杆部件17的构成具有将上端部轴支承于发动机罩11的连杆17a、和与形成于连杆17a的长孔17c滑动自如地卡合并固定于车身的支承销17b。
连结部件18是将发动机罩11和隔板上构件21的上部能够转动地连结的部件。
此外,与发动机罩11连结的连杆部件17以及连结部件18通过解开锁定部件(省略图示)而将与发动机罩11的连结状态恰当地解放,能够由发动机罩11将发动机室R的开口部开闭地构成。
<隔板>
如图1所示,隔板2由在上部具有隔板上构件21,并从正面观察以大致四边形的框状配置的骨架部件构成。隔板2是也被称为前隔板、核心支撑件(core support)、或者散热器支撑件的部件。隔板2的构成具备:具有隔板弹起装置4的柱塞42的隔板上构件21;将隔板弹起装置4的驱动部41内置的左右一对隔板侧构件22;和载设有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的驱动部主体51的隔板下构件23。
如图2所示,隔板上构件21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车身架。在隔板上构件21的左右端部的下表面,分别接合有隔板弹起装置4的柱塞42的上端。由此,隔板上构件21配置为,当隔板弹起装置4动作时,相对于左右的隔板侧构件22向上方上升。
左右的隔板侧构件22是起到将柱塞42进退自如地支承的驱动部41功能的车身架。即,在左右的隔板侧构件22内设有用于使柱塞42进退的驱动部41。左右的隔板侧构件22的下端部能够沿前后方向转动地分别轴支承于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
如图1所示,隔板下构件23是隔着间隙G(参照图2)配置于左右的隔板侧构件22的下方、并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车身架。隔板下构件23的左右端部与前侧车架(省略图示)的前端部侧面等焊接而连结。
《车辆用保护装置》
如图2所示,车辆用保护装置1是保护与车辆C碰撞的保护对象物的装置。车辆用保护装置1具有通过当预测到行人H(参照图5E)等保护对象物会车辆C碰撞时上升以及向前方移动的发动机罩11、和展开的气囊31来接住行人H的功能、和防止接住了行人H的发动机罩11与动力单元PW抵接的功能。
如图3所示,车辆用保护装置1具有气囊装置3、隔板弹起装置4、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6、碰撞预测装置7、车速传感器8、和控制装置9。
<保护对象物>
如图5E~图5H所示,与车辆C碰撞时所保护的保护对象物是行人H、行人H以外的人、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的人等。以下,作为保护对象物的一例来说明行人H的情况。
<车速传感器>
图3所示的车速传感器8是检测车辆C的速度的传感器。车速传感器8例如探测车轮的旋转来检测车速。车速传感器8与控制装置9的判断部94电连接。
<碰撞预测装置>
如图1所示,碰撞预测装置7是取得用于检测如下内容的数据的装置,该内容包括行人H的探测、从车辆C的前部到行人H的距离、行人H的速度、和车辆C的速度与行人H的速度之差(相对速度)等(参照图5E)。碰撞预测装置7是具有摄像头71、毫米波雷达72等的障害物检测用雷达装置、发送接收超声波或者激光束的障害物检测传感器、或者具有摄像头71和雷达装置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而构成的。碰撞预测装置7(摄像头71以及毫米波雷达72)与控制装置9电连接。
以下,说明作为碰撞预测装置7的一例而具有摄像头71和毫米波雷达72的情况。
<摄像头>
如图1所示,摄像头71是取得用于探测行人H(参照图5E)的图像数据的装置。摄像头71是为了判断会进行碰撞的碰撞物是否为行人H等的人而取得车辆前方的图像数据的撮像机构。摄像头71由拍摄车辆C前方的红外线摄像头、CCD摄像头装置等构成。摄像头71例如以能够取得车辆前方、以及前挡风玻璃的前方的图像数据的方式安装于后视镜13附近、或者后视镜13的前表面。摄像头71与控制装置9电连接,由摄像头71取得的图像数据向控制装置9发送。
此外,摄像头71也可以为,在后视镜13的基础上还在发动机罩格栅15、和车门后视镜等多个部分设有多个。此外,摄像头71通过设为红外线摄像头,而在周围昏暗的夜间等也能够鲜明地拍摄车辆C的前方。
<气囊装置>
气囊装置3是通过来自后述的控制装置9的判断部94的动作信号而使气囊31从发动机罩11的下侧向前方展开来保护与车辆C碰撞的行人H的装置。若具体说明,则气囊装置3当通过隔板弹起装置4而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上升,并通过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向前方移动时,使气囊31从发动机罩11的前端部下侧向前方展开。气囊装置3具有气囊31和充气机(省略图示),例如架设于左右的隔板侧构件22的上部前表面。气囊装置3当从碰撞预测装置7基于图像数据由判断部94预测到行人H会与车辆C碰撞时,使气囊31展开。
如图5E~图5H所示,气囊31是通过充气机(省略图示)而展开来吸收行人H与车辆C碰撞时的冲击的气囊袋体。气囊31在沿横长折叠的状态下配置于左右的隔板侧构件22的前侧。气囊31在展开时具有以从发动机罩11的前部上方到保险杠外观件14的前方的范围内覆盖的方式展开的宽阔度、和能够柔软地接住与车辆C碰撞的行人H的厚度。气囊31以在展开后能够恰当地收缩的方式形成有空气排放用的透孔(省略图示)等。
充气机是用于使气囊31展开的装置。充气机在由判断部94(参照图3)预测到会碰撞时,由从判断部94发送的动作信号而动作。充气机由气体发生装置构成,该气体发生装置例如具有与判断部94(参照图3)电连接的未图示的点火装置、由叠氮化钠等组成的气体发生剂、和将它们收纳的壳体。充气机具有点火装置根据来自判断部94(参照图3)的动作信号而将气体发生剂瞬间点燃、来产生高压的氮素气体而使气囊31瞬间膨胀的功能。充气机为了使气囊31顺畅地大幅展开,而与气囊31的形状匹配地沿车宽方向形成得长。
<隔板弹起装置>
如图2所示,隔板弹起装置4是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上升的装置。隔板弹起装置4当由判断部94(参照图3)预测判断为行人H会与车辆C碰撞时,通过来自判断部94的动作信号而动作,并使发动机罩11与隔板上构件21一同瞬间上升,由此能够增加发动机罩11的行程。此时,隔板弹起装置4使发动机罩11的前端部上升至行人H的腰的高度,由此以使行人H顺畅地倾倒至发动机罩11上的方式引导,提高冲击吸收性。
另外,隔板弹起装置4当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上升时,在发动机罩11与发动机罩格栅15的上端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G。该间隙G利用为使气囊31展开的开口。隔板弹起装置4的构成例如具有分别设在左右的隔板侧构件22内的驱动部41、和通过驱动部41进退的柱塞42。
驱动部41只要是能够使柱塞42进退的装置即可,由通过基于碰撞预测装置7发出的来自判断部94的碰撞预测信号而产生高压气体的气体发生装置构成。
柱塞42由通过该气体发生装置的高压气体被推起而使隔板上构件21上升的活塞状部件构成。
<发动机罩可动装置>
如图2所示,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是用于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沿前后方向移动的装置。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例如由通过使左右一对的隔板侧构件22沿前后方向转动而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电动马达齿轮装置构成。
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载设于隔板下构件23,在平常时垂直地支承左右一对的隔板侧构件22。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当由判断部94(参照图3)预测判断为行人H会与车辆C碰撞时,借助隔板侧构件22而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向前方移动。另外,当气囊31展开之后,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借助隔板侧构件22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后退。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通过这样地使发动机罩11沿前后方向移动,而当行人H与发动机罩11碰撞时起到对行人H倒下的方向进行引导并且提高碰撞时的冲击吸收性的功能。
<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
如图2所示,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6是能够使外观件下构件16沿前后方向移动的装置。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6是当碰撞预测装置7预测到与行人H(参照图5E)的碰撞时,用于使外观件下构件16以向前方推出的方式移动来将行人H绊倒使其向车辆侧倾倒而使行人H骑到发动机罩11上的装置。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6的构成例如具有分别设在外观件下构件16的左右端部的驱动部61、和通过驱动部61进退的柱塞42。
<控制装置>
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9具有存储部90、处理部91、距离特定部92、行人特定部93、和判断部94,例如由CPU、ROM以及RAM等构成。
例如,存储部90预先存储了由摄像头71拍摄到的拍摄数据、和对于判断行人H所必需的信息等。作为对于判断行人H所必需的信息,例如是将作为保护对象物的行人H的轮郭形状作为特征的行人模板。存储部90与距离特定部92、行人特定部93以及判断部94分别电连接。
处理部91将由摄像头71取得的图像信息、由毫米波雷达72取得的信息、以及由车速传感器8取得的车辆C的速度信息,与存储于存储部90的基准数据比较来进行处理。处理部91的构成具有距离特定部92、行人特定部93和判断部94。
距离特定部92特定车辆C与行人H之间的距离(相对位置)。距离特定部92例如能够分析由摄像头71拍摄到的视差图像来特定离行人H的距离。此外,在单孔摄像头的情况下,由激光雷达或毫米波雷达测定车辆C与行人H之间的距离。
行人特定部93具有根据由摄像头71拍摄到的图像所含的对象来特定行人H的功能。例如,行人特定部93通过参照行人模板而将与行人模板近似的轮郭形状的对象特定为行人H。
判断部94基于来自摄像头71、毫米波雷达72、车速传感器8以及距离特定部92的信息,例如计算TCC(碰撞时间;Time To Collision)来判断车辆C与行人H是否碰撞。判断部94当判断为车辆C与行人H会碰撞时,使气囊装置3、隔板弹起装置4、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以及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6动作。另外,判断部94例如在判断为即使通过自动制动功能进行减速也不能避免与行人H的碰撞的情况下,预测会与行人H碰撞。另外,判断部94在由距离特定部92特定与行人H的距离成为零的情况下判断为与行人H发生了碰撞。该判断部94与气囊装置3、隔板弹起装置4、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和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6分别电连接。
《车辆用保护装置的作用》
接着,以图4为主,参照图1~图5H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护装置1的作用。
如图2以及图5A所示,平常时,隔板弹起装置4处于使与隔板上构件21接合的柱塞42下降的状态。另外,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处于将隔板侧构件22支承为垂直状态的状态。由此,隔板2处于图1所示的平常时的状态。发动机罩11处于下降而后退的位置状态,维持了将发动机室R的开口部封闭的状态。
另外,如图5A所示,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6处于使与外观件下构件16连结的柱塞62后退的状态。
通过将点火开关(省略图示)启动,图3所示的摄像头71、毫米波雷达72以及车速传感器8驱动为可监视状态。由此,车辆用保护装置1变得能够监视行人H(保护对象物)与车辆C碰撞,车辆用保护装置1启动。
首先,通过摄像头71以及毫米波雷达72取得车辆前方的图像信息以及距离信息(步骤S1)。
接着,通过控制装置9的行人特定部93,将摄像头71的图像信息、与行人H的身高、体积、重心位置、或形状等的存储部90的行人模板进行比较,进行图像是否为行人H的判断(步骤S2)。
在由行人特定部93判断为摄像头71的保护对象物的图像信息为行人H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3。当由行人特定部93判断为摄像头71的图像信息不是行人H时,返回至步骤S1,再次进行步骤S1~步骤S2的处理。
接着,通过车速传感器8进行车速信号的取得(步骤S3)。即,检测车轮的旋转来检测车辆C的车速。
接着,通过距离特定部92分析由摄像头71或者毫米波雷达72拍摄到的图像,特定车辆C与行人H之间的距离(相对位置)(步骤S4)。
接着,对步骤S3中的速度信号、步骤S4中的从车辆C到行人H的距离信号、和存储部90的数据进行比较而通过判断部94来预知(预测)判断行人H是否与车辆C碰撞(步骤S5)。
在由判断部94判断为行人H会与车辆C碰撞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6。如图5B所示,判断部94向隔板弹起装置4的驱动部41发送动作信号而使其动作(步骤S6)。驱动部41通过将柱塞42推起而使隔板上构件21、连杆17a以及发动机罩11上升。这样地,隔板弹起装置4仅以预先设定的行程量而使发动机罩11瞬间弹起地上升。
接着,如图5C所示,判断部94(参照图3)向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发送动作信号而使其动作,使隔板侧构件22向前侧转动,并使发动机罩11向前侧移动(步骤S7)。与此同时地,判断部94(参照图3)使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6的驱动部61动作而将柱塞62推出,使与柱塞62连结的外观件下构件16向前方移动(步骤S7)。
接下来,如图5D所示,判断部94(参照图3)使气囊装置3的充气机(省略图示)动作,使气囊31从发动机罩11与发动机罩格栅15之间向前方展开(步骤S8)。若具体说明,充气机(省略图示)使气体发生剂高速燃烧而产生高压气体。该高压气体被送至折叠的气囊31,瞬间使气囊31向车身前方展开。
这样地,如图5E所示,气囊31向发动机罩11、发动机罩格栅15以及保险杠外观件14的前方展开为接受行人H的态势,准备与行人H的碰撞。
并且,当行人H与车辆C碰撞时,如图5F所示,气囊31将行人H弹性地接住并吸收冲击。另外,由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6向前方推出的外观件下构件16绊倒行人H,如图5G所示地使其向车辆侧倾倒。此时,发动机罩11通过隔板弹起装置4上升至行人H的腰的高度,由此,如图5H所示,能够以使行人H顺畅地倾倒至发动机罩11上的方式引导。另外,如图5G所示,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使隔板侧构件22向后侧转动,并使发动机罩11以及隔板上构件21向后侧移动,由此吸收冲击,同时使发动机罩11后退至行人H的头部等会碰撞的区域。
这样地,如图5H所示,行人H摔倒至上升的发动机罩11上并由发动机罩11整体弹性地接住。发动机罩11一边后退一边由具有柔软性的发动机罩蒙皮将行人H弹性地接住,因此能够提高冲击吸收性。
如图5B~图5H所示,隔板弹起装置4在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上升之后,维持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上升后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发动机罩11下降而与动力单元PW抵接(结束)。
本发明的车辆用保护装置1通过使发动机罩11上升的隔板弹起装置4、使发动机罩11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和绊倒行人H(图5H参照)的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6而构成为提高基于发动机罩11得到的行人H的冲击缓冲性,以使行人H倾倒至发动机罩11上的规定位置的方式引导,并且使气囊31向前方展开的构造。由此,能够使气囊31小型化。
这样地,如图1或者图2所示,本发明的车辆用保护装置1保护与车辆C碰撞的行人H(保护对象物),其具有将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隔板上构件21配置于上部的隔板2、和配置于隔板上构件21的上部的发动机罩11,其特征在于,具有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上升的隔板弹起装置4、和能够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向前方移动的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当保护与车辆C碰撞的行人H时,通过隔板弹起装置4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上升,然后通过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向前方移动。
由此,车辆用保护装置1当行人H(参照图5F)与车辆C碰撞时,通过隔板弹起装置4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上升,并且通过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向前方移动,而能够由发动机罩11接住行人H。由此,能够有效地吸收行人H所受到的冲击。另外,发动机罩11在上升并向前侧移动的状态下接住行人H,因此能够防止与配置于发动机罩11的下方的动力单元PW抵接。
另外,优选为,隔板弹起装置4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上升之后,维持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上升的状态。
由此,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通过隔板弹起装置4维持上升的状态,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发动机罩11与动力单元PW抵接。
另外,优选为,具有保护与车辆C碰撞的所述保护对象物的气囊装置3,气囊装置3当通过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向前方移动之后,使气囊31从发动机罩11的前端部下侧向前方展开。
由此,气囊31从通过隔板弹起装置4上升并通过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向前方移动了的发动机罩11、与隔板上构件21之间向前方展开,因此能够使气囊31小型化。
另外,优选为,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使从隔板上构件21的左右端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隔板侧构件22能够沿前后方向转动地构成,当气囊31展开之后,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后退。
由此,发动机罩11通过在气囊31展开之后后退,而能够缓冲接住的行人H所受到的冲击。
另外,优选为,在车辆C的前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外观件下构件16、能够使外观件下构件16向前方移动的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6、和预测行人H(保护对象物)与车辆C的碰撞的碰撞预测装置7,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6当碰撞预测装置7预测到与行人H的碰撞时,使外观件下构件16向前方移动。
由此,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6当预测到行人H会与车辆C碰撞时,使外观件下构件16向前方移动,能够绊住行人H的脚部。外观件下构件16通过以向前方推出的方式移动,而推压处于比行人H的重心低的位置的脚部。由此,能够提高行人H倾倒至车身前部的发动机罩11上的绊倒性,缓冲行人H所受到的冲击。
[变形例]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造以及变更,本发明当然也包括进行了这些改造以及变更的发明。
例如,隔板弹起装置4的驱动部41至少为能够使柱塞42上升的装置即可,其构造没有特别限定。驱动部41也可以为,例如通过使用电动马达的电动马达齿轮装置、利用基于弹簧的弹力的装置、通过基于压缩机的压缩空气而使柱塞42弹起的装置、和活塞缸装置等,使柱塞42上下运动。
另外,隔板弹起装置4也可以为,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阶段性地或者可变地动作。
由此,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能够阶段性地或者可变地上升来接住行人H。
另外,隔板弹起装置4也可以为,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上升,并且当气囊31展开之后,维持使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以规定时间上升的状态,然后,与气囊31的收缩配合地弹性下降。
由此,隔板上构件21以及发动机罩11当气囊31的展开后,通过隔板弹起装置4维持以规定时间上升的状态之后,与气囊31的收缩配合地弹性下降,因此能够通过发动机罩11缓冲接住的行人H所受到的冲击。
另外,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6的驱动部61也可以为,与上述的隔板弹起装置4同样地,为使用电动马达的电动马达齿轮装置、利用基于弹簧的弹力的装置、通过基于压缩机的压缩空气而使柱塞62弹起的装置、和活塞缸装置等。
另外,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在实施方式中举出使左右的隔板侧构件22向前后方向转动并使发动机罩11向前后方向移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其构造没有特别限定。发动机罩可动装置5也可以为,例如将驱动部主体51设于发动机室R的开口部内壁,为通过电动马达齿轮装置使发动机罩11进退的装置、通过由压缩空气动作的柱塞而使发动机罩11进退的装置、通过活塞缸装置而使发动机罩11进退的装置、或使用电磁力的电磁装置等。
另外,车辆用保护装置1可以相对于动物和动物以外的异物等所有保护对象物而动作,也可以根据由摄像头71取得的图像判别人或自行车等两轮车而动作。
另外,外观件下构件16也可以为,设置于保险杠外观件14的下侧整体,在车身前部的下部整个范围配置。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保护装置,其保护与车辆碰撞的保护对象物,并具有在上部配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隔板上构件的隔板、和配置于所述隔板上构件的上部的发动机罩,所述隔板具有从所述隔板上构件的左右端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的隔板侧构件,所述车辆用保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罩的下表面前部、且将所述发动机罩和所述隔板上构件的上部以能够转动以及能够开放的方式连结的连结部件;
通过动作而使所述隔板上构件、所述连结部件以及所述发动机罩相对于所述隔板侧构件向上方上升的隔板弹起装置;和
能够使所述隔板上构件、所述连结部件以及所述发动机罩向前方移动的发动机罩可动装置,
所述发动机罩可动装置在平常时垂直地支承左右一对的所述隔板侧构件,
当保护与所述车辆碰撞的所述保护对象物时,通过所述隔板弹起装置使所述隔板上构件以及所述发动机罩上升,然后通过所述发动机罩可动装置使所述隔板上构件以及所述发动机罩向前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保护与所述车辆碰撞的所述保护对象物的气囊装置,
所述气囊装置架设于所述隔板侧构件,在由所述发动机罩可动装置使所述隔板上构件以及所述发动机罩向前方移动之后,作为开口而利用当使所述发动机罩的前端部向上方上升时形成的间隙,来使气囊从所述发动机罩的前端部下侧向前方展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罩可动装置以能够使左右一对的所述隔板侧构件在前后方向上转动的方式构成,在所述气囊展开之后,使所述隔板上构件以及所述发动机罩后退。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弹起装置使所述隔板上构件以及所述发动机罩阶段性地或者可变地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弹起装置在使所述隔板上构件以及所述发动机罩上升之后,维持使所述隔板上构件以及所述发动机罩上升后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的前部具有:
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外观件下构件;
能够使所述外观件下构件向前方移动的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和
预测所述保护对象物与所述车辆的碰撞的碰撞预测装置,
所述外观件下构件可动装置在所述碰撞预测装置预测到与所述保护对象物的碰撞时,使所述外观件下构件向前方移动。
CN201910729650.2A 2018-08-08 2019-08-08 车辆用保护装置 Active CN1108164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9338 2018-08-08
JP2018149338A JP6990631B2 (ja) 2018-08-08 2018-08-08 車両用保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16465A CN110816465A (zh) 2020-02-21
CN110816465B true CN110816465B (zh) 2022-04-19

Family

ID=69405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9650.2A Active CN110816465B (zh) 2018-08-08 2019-08-08 车辆用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8105B2 (zh)
JP (1) JP6990631B2 (zh)
CN (1) CN1108164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09440B2 (ja) * 2017-09-19 2021-07-28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歩行者保護装置
JP7008582B2 (ja) * 2018-06-08 2022-0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11203318B2 (en) * 2018-06-18 2021-12-21 Waymo Llc Airbag extension system
JP7008589B2 (ja) * 2018-07-17 2022-0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7061085B2 (ja) * 2019-02-22 2022-04-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JP7049287B2 (ja) * 2019-03-11 2022-04-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CN113511168B (zh) * 2020-04-10 2022-10-11 采埃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组件、提升车辆安全性能的方法、介质
KR20210138289A (ko) * 2020-05-12 2021-11-1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보행자 보호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1959429A (zh) * 2020-07-21 2020-11-20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前盖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车辆
KR20220052170A (ko) * 2020-10-20 2022-04-2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외장 에어백 장치
CN112606833B (zh) * 2020-12-21 2022-02-25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防护人地碰撞损伤的智能车运动控制方法
KR20230005556A (ko) * 2021-07-01 2023-01-10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충돌 경고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차량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81052A (ja) * 2001-09-10 2003-03-19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フード構造
CN1576115A (zh) * 2003-07-09 2005-02-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冲撞对象保护装置的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JP2006096223A (ja) * 2004-09-30 2006-04-13 Nippon Plast Co Ltd 非乗員保護装置
CN2880602Y (zh) * 2005-09-16 2007-03-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行人保护装置的限力机构
KR20070062221A (ko) * 2005-12-12 2007-06-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범퍼 에어백 구조
CN203255119U (zh) * 2013-04-26 2013-10-30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及带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
CN104960491A (zh) * 2015-07-27 2015-10-0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前保险杠底部弹出装置
CN207291917U (zh) * 2017-09-29 2018-05-01 南充天龙特种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客车车头防撞装置
JP2018094997A (ja) * 2016-12-09 2018-06-21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3055B2 (ja) * 1999-01-29 2007-08-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歩行者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312692B2 (ja) * 1999-07-09 2002-08-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装置
JP2004074972A (ja) * 2002-08-21 2004-03-11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衝突物保護装置
JP4107103B2 (ja) * 2003-02-21 2008-06-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フトアップフード
JP2005067519A (ja) * 2003-08-27 2005-03-1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可動式バンパ構造
US7997375B2 (en) * 2009-04-17 2011-08-16 Tony Shaw Vehicle hood apparatus
KR101261921B1 (ko) * 2011-07-18 2013-05-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액티브 후드 장치
JP5910370B2 (ja) * 2012-07-09 2016-04-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ード跳上装置
JP6036637B2 (ja) * 2013-10-10 2016-11-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JP5907193B2 (ja) * 2014-02-17 2016-04-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ロント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JP7011985B2 (ja) * 2018-07-17 2022-0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2020023235A (ja) * 2018-08-07 2020-0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保護装置および車両
JP2020029118A (ja) * 2018-08-21 2020-02-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保護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81052A (ja) * 2001-09-10 2003-03-19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フード構造
CN1576115A (zh) * 2003-07-09 2005-02-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冲撞对象保护装置的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JP2006096223A (ja) * 2004-09-30 2006-04-13 Nippon Plast Co Ltd 非乗員保護装置
CN2880602Y (zh) * 2005-09-16 2007-03-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行人保护装置的限力机构
KR20070062221A (ko) * 2005-12-12 2007-06-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범퍼 에어백 구조
CN203255119U (zh) * 2013-04-26 2013-10-30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及带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
CN104960491A (zh) * 2015-07-27 2015-10-0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前保险杠底部弹出装置
JP2018094997A (ja) * 2016-12-09 2018-06-21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CN207291917U (zh) * 2017-09-29 2018-05-01 南充天龙特种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客车车头防撞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88105B2 (en) 2021-04-27
CN110816465A (zh) 2020-02-21
JP6990631B2 (ja) 2022-01-12
JP2020023281A (ja) 2020-02-13
US20200047709A1 (en) 2020-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16465B (zh) 车辆用保护装置
US11242022B2 (en) Pedestrian protecting device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including same
US11040693B2 (en) Vehicular protection device and vehicle
US6415883B1 (en) Deployable A-pillar covers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JP7011985B2 (ja) 車体構造
JP2004284440A (ja) 車両用衝突物保護装置
US11077821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JP2008526619A (ja) 安全装置
US20020092693A1 (en) Combined airbag inflation and occupant displacement enab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1807714A1 (en) System for sensing impending collision and adjusting deployment of safety device
EP2262667B1 (en) Vision system for deploying safety systems
US20170282845A1 (en) Cyclist protec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JP2020032898A (ja) 車両用保護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JP2004074971A (ja) 車両用衝突物保護装置
US11338763B2 (en) Pedestrian protection device for vehicle
JP2023521547A (ja) 差し迫った衝突に際して衝撃吸収のために自動車部品を拡張させるシステム
JP3932183B2 (ja) 衝突物保護装置
JP2019217876A (ja) 車両用保護装置
JP2020157839A (ja) エアバック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JP4201258B2 (ja) 歩行者保護装置
JP2019217877A (ja) 車両用保護装置
JP2022139525A (ja) 衝突安全保護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2168414A (ja) 衝突緩和装置
JP2020032800A (ja) 車両用保護装置
JP2022152103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