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55119U - 一种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及带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及带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55119U CN203255119U CN 201320220940 CN201320220940U CN203255119U CN 203255119 U CN203255119 U CN 203255119U CN 201320220940 CN201320220940 CN 201320220940 CN 201320220940 U CN201320220940 U CN 201320220940U CN 203255119 U CN203255119 U CN 2032551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bag
- automobile
- car body
- utricule
- safe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及带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包括气囊囊体,气囊囊体的后端设置有气囊进气孔,气囊囊体的前端上侧设置有保护垫,位于保护垫下方的气囊囊体上形成有人体包裹凹槽,位于人体包裹凹槽下方的气囊囊体上形成有防滑支撑槽,该汽车在车体的前端设置有气囊囊体,气囊囊体的外侧设置有可向下开启的护板,车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气囊囊体打开的气囊控制系统。气囊囊体可以有效避免撞伤车辆及行人,并且安装在汽车上的安全气囊是通过对车体运动状态的分析并在车体碰撞前打开安全气囊,进而避免了以往内置式安全气囊在碰撞后因气囊点火触发装置损坏而引起的气囊无法打开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及带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交通事故每年在全世界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迫使各国政府和汽车生产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事汽车安全性研究。
在我国,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和现代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等诸多因素导致近年来汽车安全事故的损失逐年上升,而且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关注程度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这些因素促使我们必须制定严格的汽车安全法规和重视对汽车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来促进汽车安全性的提高。安全气囊作为一种有效的碰撞损伤防护装置已广泛地应用在现代汽车中,但是,安全气囊在防止汽车乘员发生严重碰撞损伤和死亡的同时,由于气囊展开而导致的损伤事故以及因气囊质量而引发的纠纷仍有发生。
对比国内外的现状,目前国内不存在相类似的产品,只有目前全球通用的车内安全气囊系统,而目前的内置式安全气囊系统又存在以下缺陷,
1、在车体遇到事故的时候无法打开的情况屡见不鲜;
2.甚至还经常出现安全气囊在弹出时击伤车内乘员的情况;
3.对于车体本身来说碰撞事故往往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此维修费用高昂。
因为现有的安全气囊点火触发装置在车体发生碰撞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耗,所以安全气囊在遇到事故时无法及时打开的情况屡见不鲜。而且在遇到车体碰撞行人的时候往往车内人员安全的到了保障,被撞得行人却承受了很大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及带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能及时打开设置在汽车前端的安全气囊并有效保障行人的安全及避免车辆受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包括气囊囊体,所述气囊囊体的后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前置气囊高压泵的气囊进气孔,所述气囊囊体的前端上侧设置有用于保护行人头部防冲击的保护垫,位于保护垫下方的气囊囊体上形成有用于包裹人体的人体包裹凹槽,位于人体包裹凹槽下方的气囊囊体上形成有保护车辆的防滑支撑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囊囊体上分布有若干用于卸掉气囊囊体内气压的泄压保护孔。
一种带有安全气囊的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前端设置有气囊囊体,所述气囊囊体的外侧设置有可向下开启的护板,所述车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气囊囊体打开的气囊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护板与车体之间通过两根连杆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护板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车体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后端、车体左端和车体右端均设置有气囊囊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囊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计算汽车预碰撞距离的预碰撞数据采集器、ECU、以及用于开启气囊囊体的气囊触发模块,所述预碰撞数据采集器与ECU形成电路连通,所述气囊触发模块与ECU形成电路连通,
所述预碰撞数据采集器包括设置在汽车前端用于监测汽车与前车之间距离的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汽车内用于监测汽车速度的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汽车实时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查汽车驱动模式的驱动模式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囊控制系统还包括蜂鸣警示模块和自动刹车模块,所述蜂鸣警示模块和ECU形成电路连通,所述自动刹车模块与ECU形成电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距离传感器为超声波距离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ECU采集预碰撞数据采集器输出的预碰撞距离数据并与汽车的安全刹车距离分析后向蜂鸣警示模块或自动刹车模块或气囊触发模块发出工作指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安装在汽车上的安全气囊是通过对车体运动状态的分析并在车体碰撞前打开安全气囊。进而避免了以往内置式安全气囊在碰撞后因气囊点火触发装置损坏而引起的气囊无法打开的问题。
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前置式安全气囊上的泄压保护孔结构在碰撞的时候能够卸掉气囊在碰撞瞬间产生的巨大压力,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汽车碰撞时的冲击力。进而减轻车体碰撞对车内人员的伤害以及对车体本身的损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安全气囊的主示意图;
图2是安全气囊的左视图;
图3是护板在车体上的运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安全气囊上泄压保护孔的分布图;
图5是气囊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1、气囊囊体,2、气囊进气孔,3、保护垫,4、人体包裹凹槽,5、防滑支撑槽,8、车体,81、护板,11、泄压保护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包括气囊囊体1,气囊囊体1的后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前置气囊高压泵的气囊进气孔2,气囊囊体1的前端上侧设置有用于保护行人头部防冲击的保护垫3,位于保护垫3下方的气囊囊体1上形成有用于包裹人体的人体包裹凹槽4,位于人体包裹凹槽4下方的气囊囊体1上形成有保护车辆的防滑支撑槽5。
并且如图4所示,在气囊囊体1上分布有若干用于卸掉气囊囊体1内气压的泄压保护孔11。
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气囊囊体1打开,由于防滑支撑槽5上具有较大的受力面积,因此,通过气囊囊体1上的防滑支撑槽5有效保证汽车的稳定。
气囊囊体1的上部结构在打开后,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平铺在发动机罩上能够有效的将被因碰撞而延发动机罩向挡风玻璃上移的行人包裹在人体包裹凹槽4内从而起到保护行人的作用,行人最重要的头部能有效作用在保护垫3上,有效保护行人的头部安全。
并且通过气囊囊体1上的泄压保护孔11,在碰撞的时候能够卸掉气囊囊体1在碰撞瞬间产生的巨大压力,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汽车碰撞时的冲击力。进而减轻车体8碰撞对车内人员的伤害以及对车体8本身的损害。
一种带有上述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的汽车,包括车体8,车体8的前端设置有气囊囊体1,气囊囊体1的外侧设置有可向下开启的护板81,车体8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气囊囊体1打开的气囊控制系统。
如图3所示,护板81与车体8之间通过两根连杆连接,连杆的一端与护板81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车体8相铰接。平时正常行驶的时候护板81盖在车体8的前端,当发生车辆碰撞事故时,护板81通过两根连杆做向下运动,然后气囊囊体1打开。
为了能全方位的实现对车辆的保护,在车体8后端、车体8左端和车体8右端均设置有气囊囊体1,这样即使有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在出现追尾或者从侧面撞击过来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弹出的气囊囊体1对车辆进行保护;并且在车辆的四周都设置在气囊囊体1,当车辆出现落水的情况时,车辆通过重量传感装置和车体8运动模式的分析,打开汽车四周安全气囊依次延长车辆在水中下沉的时间,甚至能让汽车漂浮在水面上,依次让车内人员有更多的逃生时间。
如图5所示是气囊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气囊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计算车体8预碰撞距离的预碰撞数据采集器、ECU、以及用于开启气囊囊体1的气囊触发模块,预碰撞数据采集器与ECU形成电路连通,气囊触发模块与ECU形成电路连通。
预碰撞数据采集器包括设置在车体8前端用于监测车体8与前车之间距离的距离传感器、设置在车体8内用于监测车体8速度的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车体8实时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查汽车驱动模式的驱动模式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采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
为了能汽车在必要的情况能对驾驶人员发出蜂鸣警示的声音和对汽车实现自动刹车的功能,因此该气囊控制系统还包括蜂鸣警示模块和自动刹车模块,蜂鸣警示模块和ECU形成电路连通,自动刹车模块与ECU形成电路连通。
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监测车体8与前面车辆之间的距离,速度传感器监测车辆的形式速度,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汽车的实时加速度的数据,驱动模式传感器监测汽车的驱动模式,预碰撞数据采集器收集这些传感器所监测到的数据,然后将数据传给ECU(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ECU采集预碰撞数据采集器输出的预碰撞距离数据并根据汽车的安全刹车距离分析处理后向蜂鸣警示模块或自动刹车模块或气囊触发模块发出工作指令。
当ECU分析处理后的数据需要对车内驾驶员进行警示,则ECU向蜂鸣警示模块发出指令,则汽车内便会想起蜂鸣警示音;当ECU分析处理后的数据需要车辆紧急停车,则ECU便向自动刹车模块发出指令,使汽车立即自动刹车;当ECU分析处理后的数据需要打开外置的安全气囊,则ECU便向气囊触发模块发出指令,气囊触发模块控制与气囊囊体1相连通的气囊高压泵打开。
汽车在发生碰撞时,首先护板81向下打开,然后安全气囊打开,然后与其他车辆撞击,在撞击时,安全气囊上的防滑支撑槽5能有效降低对车辆的撞击,并且同时通过安全气囊上的保护垫3和人体包裹凹槽4对被撞到的行人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并且通过安全气囊上的泄压保护孔11,有效缓冲撞击所带来的巨大压强,减轻撞击对车体8、行人及车内人员的伤害。前置安全气囊可以解决汽车在碰撞时的巨大冲击,并在保护车内成员安全的前提下,还解决了车体8碰撞后受损严重维修费用高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汽车中气囊控制系统的点火方案可以替代以往的内置安全气囊的碰撞感应式点火触发装置。从而实现了在车体8发生碰撞前就能准确的打开安全气囊进而避免碰撞后安全气囊点火触发装置损坏、系统断电等因安全气囊控制系统损坏而导致的安全气囊无法打开的问题。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9)
1.一种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其特征是:包括气囊囊体(1),所述气囊囊体(1)的后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前置气囊高压泵的气囊进气孔(2),所述气囊囊体(1)的前端上侧设置有用于保护行人头部防冲击的保护垫(3),位于保护垫(3)下方的气囊囊体(1)上形成有用于包裹人体的人体包裹凹槽(4),位于人体包裹凹槽(4)下方的气囊囊体(1)上形成有保护车辆的防滑支撑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其特征是:所述的气囊囊体(1)上分布有若干用于卸掉气囊囊体(1)内气压的泄压保护孔(11)。
3.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中所述安全气囊的汽车,其特征是:包括车体(8),所述车体(8)的前端设置有气囊囊体(1),所述气囊囊体(1)的外侧设置有可向下开启的护板(81),所述车体(8)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气囊囊体(1)打开的气囊控制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其特征是:所述护板(81)与车体(8)之间通过两根连杆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护板(81)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车体(8)相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其特征是:所述车体(8)后端、车体(8)左端和车体(8)右端均设置有气囊囊体(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其特征是:所述的气囊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计算汽车预碰撞距离的预碰撞数据采集器、ECU、以及用于开启气囊囊体(1)的气囊触发模块,所述预碰撞数据采集器与ECU形成电路连通,所述气囊触发模块与ECU形成电路连通,
所述预碰撞数据采集器包括设置在汽车前端用于监测汽车与前车之间距离的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汽车内用于监测车体汽车速度的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车体实时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查汽车驱动模式的驱动模式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其特征是:所述的气囊控制系统还包括蜂鸣警示模块和自动刹车模块,所述蜂鸣警示模块和ECU形成电路连通,所述自动刹车模块与ECU形成电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距离传感器为超声波距离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其特征是:所述ECU采集预碰撞数据采集器输出的预碰撞距离数据并与汽车的安全刹车距离分析后向蜂鸣警示模块或自动刹车模块或气囊触发模块发出工作指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20940 CN203255119U (zh) | 2013-04-26 | 2013-04-26 | 一种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及带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20940 CN203255119U (zh) | 2013-04-26 | 2013-04-26 | 一种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及带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55119U true CN203255119U (zh) | 2013-10-30 |
Family
ID=49467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22094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55119U (zh) | 2013-04-26 | 2013-04-26 | 一种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及带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5511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59574A (zh) * | 2015-06-10 | 2015-08-26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客车被动安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0816465A (zh) * | 2018-08-08 | 2020-02-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保护装置 |
-
2013
- 2013-04-26 CN CN 201320220940 patent/CN20325511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59574A (zh) * | 2015-06-10 | 2015-08-26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客车被动安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0816465A (zh) * | 2018-08-08 | 2020-02-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保护装置 |
CN110816465B (zh) * | 2018-08-08 | 2022-04-1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保护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27069B (zh) | 一种车辆防追尾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4842923B (zh) | 一种防止行人二次伤害的主动式保护系统及其方法 | |
Nagatomi et al. | Development and full-scale dummy tests of a pop-up hood system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 |
CN107161100B (zh) | 一种行人安全保护方法和系统 | |
US20110282538A1 (en) | Control methodology of pedestrian kinematics using the active hood lift system | |
CN205242306U (zh) | 一种道路用限高报警及拦截装置 | |
CN208855579U (zh) | 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 | |
CN109591754A (zh) | 一种保护车人碰撞事故中人地碰撞损伤的方法 | |
CN100572150C (zh) | 行人保护装置 | |
ITUB20154077A1 (it) | Sistema e metodo di monitoraggio di un dispositivo di sicurezza stradale, per il rilevamento di un urto di un veicolo contro detto dispositivo di sicurezza stradale, e gruppo dispositivo di sicurezza stradale | |
CN203255119U (zh) | 一种前置式车载安全气囊及带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 | |
CN201056189Y (zh) | 触发式汽车相撞缓冲装置 | |
CN200995659Y (zh) | 外置式汽车安全气囊垫 | |
CN206155385U (zh) | 一种新型轿车车用安全装置 | |
CN206336244U (zh) |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及汽车 | |
CN109204200A (zh) |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 |
CN105774742B (zh) |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 |
CN204526986U (zh) | 一种车辆防追尾系统 | |
CN110080136B (zh) | 一种车辆侧翻智能防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1800790U (zh) | 一种弹出式机罩系统 | |
CN202358034U (zh) | 一种行人保护的汽车发动机罩升起装置 | |
CN202952941U (zh) | 汽车防碰撞装置 | |
CN102717785B (zh) | 一种汽车安全自动保护器及防止后车追尾的方法 | |
CN106515587B (zh) | 后视镜防撞测风装置的使用方法 | |
CN205905939U (zh) | 一种新型可拆卸安全气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