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55579U - 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55579U
CN208855579U CN201821283725.6U CN201821283725U CN208855579U CN 208855579 U CN208855579 U CN 208855579U CN 201821283725 U CN201821283725 U CN 201821283725U CN 208855579 U CN208855579 U CN 208855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generating unit
gas generating
cavity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837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波
顾鹏云
吕晓江
胡帅帅
张海洋
杨震
周大永
林琳
管立君
陈佳军
吕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837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55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55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555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涉及汽车安全装置的技术领域。安全气囊装置包括碰撞传感器、车载控制单元、安全气囊及气体发生装置;多组碰撞传感器布置在汽车前保险杠上,碰撞传感器与车载控制单元连接;安全气囊与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气体发生装置与车载控制单元连接;常态下,安全气囊置于汽车前保险杠下侧;当发生碰撞后,碰撞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碰撞信息,并通过车载控制单元控制气体发生装置点爆,气体发生装置产生的气体快速充入安全气囊中,使安全气囊膨胀包裹在汽车前保险杠两侧以及汽车前方,用于承接被撞行人。一种汽车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安全装置不能对二次伤害、三次伤害起到良好保护效果的问题。

Description

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交通复杂,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混合行驶,存在安全问题,针对车辆与行人的碰撞,相关人员提出了一些被动安全装置,如行人保护气囊、主动式发动机罩、气囊式汽车防撞保险杠等。但这些安全装置只能降低车辆与行人碰撞造成的一次伤害,而被撞行人在车前部或者以碰撞速度相近的速度撞击路面,即造成的二次伤害并未得到减轻。
现有技术中的行人保护装置更多的是减轻行人的一次伤害,部分降低二次伤害的技术或实现困难或保护效果不佳,具体如下:
专利:一种防碾压行人的安全气囊装置(201621481053.0),专利:一种防止行人二次伤害的主动式保护系统及其方法(201510259951.5),专利:应用在汽车上的主动行人保护系统(201320343316.1),分别对行人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对缓解二次伤害效果不佳,对行人起不到很好的保护效果。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防行人二次伤害、三次伤害的安全气囊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安全装置不能对二次伤害、三次伤害起到良好保护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包括:碰撞传感器、车载控制单元、安全气囊以及气体发生装置;
其中,所述碰撞传感器设置为多组,分别布置在汽车前保险杠上,且所述碰撞传感器与所述车载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安全气囊的进气端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的出气端连通,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与所述车载控制单元连接;
正常状态下,所述安全气囊收置于汽车前保险杠下侧;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后,所述碰撞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碰撞信息,并通过所述车载控制单元控制气体发生装置点爆,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产生的气体快速充入所述安全气囊中,使安全气囊膨胀包裹在所述汽车前保险杠两侧以及汽车前方,用于承接被撞行人。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汽车前保险杠下侧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安全气囊的腔体,且所述腔体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一侧与所述腔体开口的一侧处转动连接,所述盖板的另一侧与所述腔体开口的另一侧处通过膨胀卡扣卡接;
当所述安全气囊充气膨胀时,所述安全气囊挤压所述盖板,能够使所述膨胀卡扣脱扣,使所述安全气囊能够从所述腔体中弹出。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盖板镶嵌在所述腔体的开口处,且所述盖板的各个边缘与所述腔体开口处的侧壁之间通过容易断裂的连接件固定连接;
当所述安全气囊充气膨胀时,所述安全气囊挤压所述盖板,能够使所述连接件断裂,使所述安全气囊能够从所述腔体中弹出。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安全气囊从所述腔体中弹出后,充气的所述安全气囊能够展开在所述汽车前保险杠的两侧以及汽车的前方。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安全气囊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充气气压的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车载控制单元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气体发生装置采用化学方式或者机械方式为所述安全气囊充气。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机械方式的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至少包括高压气泵和压力阀;
所述高压气泵与所述安全气囊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压力阀设置于所述管路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安全气囊采用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包括碰撞传感器、车载控制单元、安全气囊以及气体发生装置;其中,碰撞传感器设置为多组,分别布置在汽车前保险杠上,且碰撞传感器与车载控制单元连接;安全气囊的进气端与气体发生装置的出气端连接,气体发生装置与车载控制单元连接;常规状态下,安全气囊收置于汽车保险杠下侧,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后,碰撞传感器能够通过车载控制单元控制气体发生装置点爆,此时气体发生装置产生的气体快速冲入安全气囊中,使安全气囊膨胀并包裹在汽车前保险杠的两侧以及汽车前方,用于承接被撞行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气囊装置主要为了减小汽车与行人碰撞中,行人被撞倒地或行人撞击发动机罩后落地时的二次伤害,解决了对于车辆与行人碰撞产生二次伤害时如何进行主动式有效保护的问题。该安全气囊点爆后,在汽车前保险杠两侧和正前方形成一片区域,使得行人倒地或撞击发动机落地后能够落在安全气囊上,最大限度降低行人各个部位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由此,该汽车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包括上述安全气囊装置所达到的技术优势,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气囊装置点爆后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气囊装置点爆后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保险杠底部腔体处的第一种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保险杠底部腔体处的第二种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气囊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标:100-碰撞传感器;200-车载控制单元;300-安全气囊;400-气体发生装置;500-汽车前保险杠;510-腔体;520-盖板;530-膨胀卡扣;54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图5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包括碰撞传感器100、车载控制单元200、安全气囊300以及气体发生装置400;其中,碰撞传感器100设置为多组,分别布置在汽车前保险杠500上,且碰撞传感器100与车载控制单元200连接;安全气囊300的进气端与气体发生装置400的出气端连接,气体发生装置400与车载控制单元200连接;常规状态下,安全气囊300收置于汽车保险杠下侧,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后,碰撞传感器100能够通过车载控制单元200控制气体发生装置400点爆,此时气体发生装置400产生的气体快速冲入安全气囊300中,使安全气囊300膨胀并包裹在汽车前保险杠500的两侧以及汽车前方,用于承接被撞行人。
本实施例中,碰撞传感器100用于检测车辆发生碰撞时被撞局部的碰撞加速度信号,碰撞传感器100将发生碰撞的信号传递至车载控制单元200,车载控制单元200根据碰撞加速度信号确定是否需要点爆安全气囊300,当碰撞剧烈程度达到设定阈值,车载控制单元200将执行信号传递给执行单元,执行单元控制气体发生装置400点爆安全气囊300,可以承接被撞行人,缓解二次伤害,也可以防止行人被卷入车底造成碾压事故,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护行人。
本实施例提供的安全气囊装置主要为了减小汽车与行人碰撞中,行人被撞倒地或行人撞击发动机罩后落地时的二次伤害,解决了对于车辆与行人碰撞产生二次伤害时如何进行主动式有效保护的问题。该安全气囊300点爆后,在汽车前保险杠500两侧和正前方形成一片区域,使得行人倒地或撞击发动机落地后能够落在安全气囊300上,最大限度降低行人各个部位的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该安全气囊装置可与车辆原有的行人保护气囊(发动机罩下方)或者主动式发动机罩共用传感器和车载控制单元200,行人保护气囊或主动式发动机罩在车辆与行人碰撞事故中减轻一次伤害,而本实施例中的安全气囊装置可以减轻行人落地的二次伤害,以及行人落地后被车辆碾压的三次伤害等。
本实施例中的安全气囊装置除了保护行人落地时的头部伤害之外,还可以减小碰撞过程中前保险杠对行人腿部的伤害,安全气囊300在行人腿部和汽车前保险杠500接触的瞬间点爆,降低汽车前保险杠500撞击行人腿部造成的弯矩,保护行人下肢。
还需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安全气囊300底部与地面接触的材料摩擦系数很低,点爆后不会对车辆行驶造成太大的影响,也不会被卷入车底。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汽车前保险杠500下侧设置有用于容置安全气囊300的腔体510,且腔体510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520。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盖板520的一侧与腔体510开口的一侧处转动连接,盖板520的另一侧与腔体510开口的另一侧处通过膨胀卡扣530卡接;当安全气囊300充气膨胀时,安全气囊300挤压盖板520,能够使膨胀卡扣530脱扣,使安全气囊300能够从腔体510中弹出。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盖板520镶嵌在腔体510的开口处,且盖板520的各个边缘与腔体510开口处的侧壁之间通过容易断裂的连接件540固定连接;当安全气囊300充气膨胀时,安全气囊300挤压盖板520,能够使连接件540断裂,使安全气囊300能够从腔体510中弹出。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安全气囊300从腔体510中弹出后,充气的安全气囊300能够展开在汽车前保险杠500的两侧以及汽车的前方。
本实施例中,当安全气囊300为弹出时,容置在汽车前保险杠500底部的腔体510中,并通过盖板520盖合,盖板520的两端通过转轴和膨胀卡扣530连接,常规状态下,盖板520盖合在腔体510的开口处,并通过膨胀卡扣530进行卡接,当发生碰撞使安全气囊300充气时,瞬间高压将膨胀卡扣530顶开,使盖板520打开,从而安全气囊300能够从腔体510中弹出,并铺设在车辆前方以及汽车前保险杠500两侧处,用于减缓对行人的伤害。
另一种方案为:盖板520镶嵌在腔体510的开口处,且两者之间通过易断裂的连接件540固定连接,当安全气囊300充气后,挤压盖板520,而盖板520在承受压力后,在连接件540处发生断裂,以便于安全气囊300能够从腔体510中弹出,从而减小对行人的伤害。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安全气囊300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充气气压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车载控制单元200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气体发生装置400采用化学方式或者机械方式为安全气囊300充气。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机械方式的气体发生装置400至少包括高压气泵和压力阀;高压气泵与安全气囊300通过管路连通,压力阀设置于管路上,高压气泵可以由汽车蓄电池供电。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安全气囊300采用橡胶材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由此,该汽车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包括上述安全气囊装置所达到的技术优势,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碰撞传感器(100)、车载控制单元(200)、安全气囊(300)以及气体发生装置(400);
其中,所述碰撞传感器(100)设置为多组,分别布置在汽车前保险杠(500)上,且所述碰撞传感器(100)与所述车载控制单元(200)连接;
所述安全气囊(300)的进气端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400)的出气端连接,所述气体发生装置(400)与所述车载控制单元(200)连接;
正常状态下,所述安全气囊(300)收置于汽车前保险杠(500)下侧;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后,所述碰撞传感器(100)能够检测到碰撞信息,并通过所述车载控制单元(200)控制气体发生装置(400)点爆,所述气体发生装置(400)产生的气体快速充入所述安全气囊(300)中,使安全气囊(300)膨胀包裹在所述汽车前保险杠(500)两侧以及汽车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前保险杠(500)下侧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安全气囊(300)的腔体(510),且所述腔体(510)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5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20)的一侧与所述腔体(510)开口的一侧处转动连接,所述盖板(520)的另一侧与所述腔体(510)开口的另一侧处通过膨胀卡扣(530)卡接;
当所述安全气囊(300)充气膨胀时,所述安全气囊(300)挤压所述盖板(520),能够使所述膨胀卡扣(530)脱扣,使所述安全气囊(300)能够从所述腔体(510)中弹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20)镶嵌在所述腔体(510)的开口处,且所述盖板(520)的各个边缘与所述腔体(510)开口处的侧壁之间通过容易断裂的连接件(540)固定连接;
当所述安全气囊(300)充气膨胀时,所述安全气囊(300)挤压所述盖板(520),能够使所述连接件(540)断裂,使所述安全气囊(300)能够从所述腔体(510)中弹出。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300)从所述腔体(510)中弹出后,充气的所述安全气囊(300)能够展开在所述汽车前保险杠(500)的两侧以及汽车的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300)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充气气压的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车载控制单元(20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400)采用化学方式或者机械方式为所述安全气囊(300)充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械方式的所述气体发生装置(400)至少包括高压气泵和压力阀;
所述高压气泵与所述安全气囊(300)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压力阀设置于所述管路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300)采用橡胶材质。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
CN201821283725.6U 2018-08-09 2018-08-09 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 Active CN208855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83725.6U CN208855579U (zh) 2018-08-09 2018-08-09 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83725.6U CN208855579U (zh) 2018-08-09 2018-08-09 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55579U true CN208855579U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14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83725.6U Active CN208855579U (zh) 2018-08-09 2018-08-09 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5557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1075A (zh) * 2019-08-02 2019-10-25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主动行人腿部保护装置
CN112918424A (zh) * 2021-03-01 2021-06-08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汽车降低超低速事故中人地碰撞损伤的气囊
CN113511168A (zh) * 2020-04-10 2021-10-19 采埃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组件、提升车辆安全性能的方法、介质
CN113895390A (zh) * 2021-10-21 2022-01-07 宁波中骏森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前行人碰撞后的防护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1075A (zh) * 2019-08-02 2019-10-25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主动行人腿部保护装置
CN113511168A (zh) * 2020-04-10 2021-10-19 采埃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组件、提升车辆安全性能的方法、介质
CN112918424A (zh) * 2021-03-01 2021-06-08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汽车降低超低速事故中人地碰撞损伤的气囊
CN112918424B (zh) * 2021-03-01 2022-06-07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汽车降低超低速事故中人地碰撞损伤的气囊
CN113895390A (zh) * 2021-10-21 2022-01-07 宁波中骏森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前行人碰撞后的防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55579U (zh) 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
RU2658534C2 (ru) Подушка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4249632A (en) Safety devi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pedestrians
CN104608721B (zh) 一种汽车前端刚度自适应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129510B (zh) 一种防止行人小腿下潜的保护装置及方法
CN200995659Y (zh) 外置式汽车安全气囊垫
CN103434476B (zh)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CN105313816B (zh) 汽车驾驶员主动安全保护装置
CN108944776A (zh) 一种汽车外壳用保护气囊
CN206336244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及汽车
CN104602974B (zh) 用于机动车的安全装置
CN205149769U (zh) 客车防翻、滚撞或坠水自动保护装置
CN104791528A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泄气孔自动压力控制阀
CN105774742B (zh)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CN206049597U (zh) 一种行人保护系统及汽车
CN205871964U (zh) 一种双向防护的汽车前保险杠
CN1857946A (zh) 车外安全气囊
CN105922963A (zh) 一种汽车侧面防撞缓冲装置
CN106043194B (zh) 弹簧驱动打开的智能安全气囊
CN106515587B (zh) 后视镜防撞测风装置的使用方法
CN108995622A (zh) 防摔落行人保护气囊及汽车
CN107891836A (zh) 车辆及其安全座椅
CN207291917U (zh) 客车车头防撞装置
CN204109964U (zh) 一种汽车外用急救安全气囊装置
CN206446562U (zh) 一种汽车脚部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