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4476B -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4476B
CN103434476B CN201310346760.3A CN201310346760A CN103434476B CN 103434476 B CN103434476 B CN 103434476B CN 201310346760 A CN201310346760 A CN 201310346760A CN 103434476 B CN103434476 B CN 1034344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rian
vehicle body
safety
safety pad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67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34476A (zh
Inventor
吕晓江
杨海燕
吕铖玮
王纯
王国荣
刘卫国
周大永
潘之杰
冯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4676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34476B/zh
Priority to CN201610281828.8A priority patent/CN1057747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34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4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34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44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安全系统,包括车身(100),其中,还包括第一传感器(200),用于检测是否发生事故,若发生则生成事故信号;安全垫,展开后形成平铺于地面上的减震层;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事故信号控制所述安全垫。在车辆的车身上安装行人保护安全垫,在人-车碰撞发生后,行人保护安全垫迅速平铺于地面上,在地面与行人头部之间形成保护,行人头部根据运动轨迹先与安全垫接触,通过安全垫的吸能缓冲作用达到降低行人头部伤害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安全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保护人头部的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在道路交通中,行人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每年由于撞到行人产生的事故占所有交通事故很大比例,受害人在损失经济利益的同时,身心也遭受巨大伤害,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汽车研究机构对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进行了有效的研究。
例如,申请(专利)号:CN200820219607.9;授权公告号:CN201325412;专利名称:行人保护气囊装置;摘要:一种行人保护气囊装置,包括一个安全气囊,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的安全气囊位于由上盖板和下端盖构成的盒体内且设在汽车发动机舱内位于引擎盖与发动机之间,上盖板固定在引擎盖内表面且与下端盖通过连接拉带连接在一起,引擎盖的后端两侧与车身分别通过多级铰链连接,在引擎盖的内表面设有多级铰链释放机构,多级铰链释放机构的一端与多级铰链连接、另一端与下端盖连接。优点是:通过安全气囊可以将引擎盖顶起,从而吸收碰撞的能量,并可实现在较大范围内吸收能量;同时当行人撞击到引擎盖时,引擎盖上无硬点,保护面积大,可以更大范围地保护行人不受到严重的伤害。
申请(专利)号:CN200880113577.6;申请公布号:CN101842272A;专利名称:行人保护用气囊装置;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行人保护用气囊装置。在该行人保护用气囊装置中,通过充气机产生的高压气体使前柱的前部外板和前部内板膨胀、展开,而构成封闭截面的气囊。由此,能够保护行人的头部免受因与前柱碰撞而导致的冲击。此外,通过展开后的气囊的塑性变形来发挥冲击吸收性能,因此只要在束缚行人之前完成气囊的展开,就不需要在之后进行气囊的内部压力控制,能够简化充气机的结构而谋求降低成本,同时,能够与碰撞时的车速、行人的体形无关地始终发挥有效的冲击吸收性能。
目前大多数车辆行人保护装置是考虑到车辆本身的行人保护效果,即假设行人撞击到车上时所产生伤害的防护,如上述两个行人安全气囊例子,但是在实际人-车交通事故中,由于行人与车辆碰撞时人的运动姿态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很多情况下行人发生碰撞时被抛出车外行人头部撞击到地面而死亡的恶性事故产生。本专利解决了人-车碰撞后被抛出车外对行人头部的防护的问题,对保障行人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存在如下不足:如果发生交通事故,现有的车用安全系统中,不能够有效地对跌落地面的人的头部形成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安全系统,解决了在人-车碰撞发生后,如何对行人头部进行保护的技术问题,达到降低行人头部伤害的技术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安全系统,包括车身,其中,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发生事故,若发生则生成事故信号;安全垫,展开后形成平铺于地面上的减震层;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事故信号控制所述安全垫。
可选地,所述安全垫设置在所述车身的侧面的下部。
可选地,所述安全垫设置在所述所述车身的底部或车身的前面的下部。
可选地,所述安全垫展开后的长度范围为1500mm~2500mm,所述安全垫展开后的宽度范围为1200mm~1800mm,所述安全垫展开后的高度范围为80mm~120mm。
可选地,所述安全垫展开后的长度为2000mm,所述安全垫展开后的宽度为1500mm,所述安全垫展开后的高度为100mm。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行人飘过,若有则形成行人飘过信号;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在车身前面弧面与车身侧面弧面的交界面或者交界线上,或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在车身后面弧面与车身侧面弧面的交界面或者交界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在前保险杠的后方,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在车身前面弧面与车身侧面弧面的交界面或者交界线上。
可选地,所述安全垫设置在前后车轮之间且靠近后车轮的位置处。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事故信号和所述行人飘过信号控制所述安全垫,当有事故信号,且有行人飘过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安全垫展开。
可选地,所述安装垫为安全气垫或海绵垫。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平铺于地面上的减震层,减少事故发生后对人的头部造成的巨大伤害;
2)通过合理设置安全垫的位置和尺寸,可对人的头部形成有效的保护,且使系统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3)通过设置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被撞行人飘过,展开合理位置的安全垫,防止展开不必要位置处的安全垫,影响事故的救援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安全气垫安装位置及展开形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安全气垫工作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车身100,第一传感器200,安全气垫300,充气管400,第二传感器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安全气垫安装位置及展开形式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用安全系统,包括车身100,第一传感器200,用于检测是否发生事故,若发生则生成事故信号;安全垫,展开后形成平铺于地面上的减震层,优选为安全气垫300或者海绵垫,本实施例采用安全气垫300;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事故信号控制所述安全垫。当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第一传感器200将事故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安全气垫300平铺于地面上。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工作过程为当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安装在前保险杠后方的第一传感器200将事故信号发送至安全气垫控制器,然后安全气垫300在行人头部落地前展开,从而达到保护作用。
根据人-车碰撞后运动轨迹,考虑到人-车碰撞后人体被抛出时人体头部落点区域(地面)对头部的伤害,因此本实施例在车辆的车身上安装行人保护安全垫,在人-车碰撞发生后,行人保护安全垫迅速平铺于地面上,在地面与行人头部之间形成保护,行人头部根据运动轨迹先与安全垫接触,通过安全垫的吸能缓冲作用达到降低行人头部伤害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安全垫采用安全气垫300,安全气垫300安装在车身100的两侧面的下部,尤其是靠近后车轮的位置处,通过充气管400进行充气。人-车碰撞后人体被抛出时人体头部落点区域(地面)的大部分区域是在车子的两侧,因此安装在两侧可以有效地对行人头部进行保护,且有效地降低成本。也可以形成全面的保护,设置在车身100的前面的下部、后面的下部、以及侧面的下部。同样地,也可以设置在车身100的底部,发生事故时,安全气垫300向车身100两侧平铺或者同时向车身100四周平铺。
通常情况下,考虑到人车碰撞之后人体被抛出时人体头部落地区域,选择安全气垫300展开后的长度范围为1500mm-2500mm,展开后的宽度范围为1200mm-1800mm,展开后的高度范围为80mm-120mm。最优地,安全气垫300展开后的长度为2000mm、宽度为1500mm、高度为100mm。需要说明的是,安全气垫300的宽度方向优选为沿着车身100长度的方向,安全气垫300距离车身100的侧面下部有一段间隔区。设计人根据三维碰撞模型的建立以及多次试验验证得到上述数据。当安全气垫的长宽范围过小,则有效保护面积的范围变小,被撞后具有较高概率落在安全气垫的外面,起不到保护作用,如果长宽范围过大,则展开不方便,出现展不开的情况,安全气垫不能全部展开,不能够形成对人的保护装置,同样也起不到保护作用;高度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若果高度不够,则人头碰撞之后很容易触地,同样也形成不了保护,高度太高,则需要的充其量就大,体积过大,对人头的弹力过大,会造成多次碰撞。因此设计人所采用的数值范围和最优值可保证95%以上的人头得到合理的保护,成功率很高,对人的伤害最低。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车用安全系统,还包括第二传感器500,用于检测是否有行人飘过,若有则形成行人飘过信号;第二传感器500安装在车身前面弧面与车身侧面弧面的交界面或者交界线上,或第二传感器500安装在车身后面弧面与车身侧面弧面的交界面或者交界线上,安装在两面的交界的地方,若检测到相关信号,则说明被撞行人已经离开被撞的第一面,被撞到车的与第一面相接的第二面上,则打开第二面下侧的安全垫可以形成保护,否则,不能形成有效的保护。若安装在其它位置,不能够准确判断被撞行人将要落地的位置。
安全垫设置在前后车轮之间且靠近后车轮的位置处,如第一传感器200安装在前保险杠的后方,第二传感器500装在车身前面弧面与车身侧面弧面的交界面或者交界线上,控制器根据事故信号和行人飘过信号控制安全垫,当有事故信号,且有行人飘过信号,控制器控制安全垫展开,具体地,若左侧有行人飘过信号,则展开左侧的安全垫,若右侧有行人飘过信号,则展开右侧的安全垫;若有事故信号,而没有行人飘过信号时,则安全垫不展开。同时也可以在车身100的前面的下部设置安全垫,当有事故信号,且有行人飘过信号,控制器控制侧面的安全垫展开,前面的安全垫不展开,若有事故信号,且没有行人飘过信号时,则侧面的安全垫不展开,展开前面的安全垫。
通过设置第二传感器500,展开合理位置处的安全垫,防止当发生事故时,所有的安全垫全部打开,占用较大的面积,影响救援人员的使用场地,造成救援工作的不利。
同上采用同一原理和控制思想,当第一传感器200设置在侧面或者后面或者四周时,当发生事故时,通过合理设置和合理控制,对人的头部形成安全有效的保护,同时不影响救援工作。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1、通过设置平铺于地面上的减震装置,减少事故发生后对人的头部造成的巨大伤害;
2、通过合理设置安全气垫的位置和尺寸,可对人的头部形成有效的保护,且使系统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3、通过设置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被撞行人飘过,展开合理位置的安全垫,防止展开不必要位置处的安全垫,影响事故的救援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车用安全系统,包括车身(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200),用于检测是否发生事故,若发生则生成事故信号;
第二传感器(500),用于检测是否有行人飘过,若有则形成行人飘过信号;
安全垫,展开后形成平铺于地面上的减震层;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事故信号和所述行人飘过信号控制所述安全垫,当有事故信号,且有行人飘过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安全垫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垫设置在所述车身(100)的两侧面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垫设置在所述车身(100)的底部或车身(100)的前面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车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垫展开后的长度范围为1500mm~2500mm,所述安全垫展开后的宽度范围为1200mm~1800mm,所述安全垫展开后的高度范围为80mm~12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垫展开后的长度为2000mm,所述安全垫展开后的宽度为1500mm,所述安全垫展开后的高度为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感器(500)安装在车身前面弧面与车身侧面弧面的交界面或者交界线上,
或所述第二传感器(500)安装在车身后面弧面与车身侧面弧面的交界面或者交界线上;
其中,若左侧有行人飘过信号,则展开左侧的安全垫,若右侧有行人飘过信号,则展开右侧的安全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200)安装在前保险杠的后方,所述第二传感器(500)安装在车身前面弧面与车身侧面弧面的交界面或者交界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垫设置在前后车轮之间且靠近后车轮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车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垫为安全气垫(300)或海绵垫。
CN201310346760.3A 2013-08-09 2013-08-09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Active CN1034344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6760.3A CN103434476B (zh) 2013-08-09 2013-08-09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CN201610281828.8A CN105774742B (zh) 2013-08-09 2013-08-09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6760.3A CN103434476B (zh) 2013-08-09 2013-08-09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1828.8A Division CN105774742B (zh) 2013-08-09 2013-08-09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4476A CN103434476A (zh) 2013-12-11
CN103434476B true CN103434476B (zh) 2016-04-27

Family

ID=49688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6760.3A Active CN103434476B (zh) 2013-08-09 2013-08-09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344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03437A1 (en) 2013-12-31 2015-07-09 Tk Holdings Inc. Active pedestrian protection system
CN105873801A (zh) * 2013-12-31 2016-08-17 Tk控股公司 主动式行人保护系统
CN107662574A (zh) * 2017-09-26 2018-02-06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的行人保护装置
CN116167173B (zh) * 2023-04-24 2023-09-0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气帘优化设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2516Y (zh) * 2006-12-18 2008-10-15 李冰 车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帘装置
CN202320190U (zh) * 2011-11-15 2012-07-11 黄有能 汽车碰撞紧急救护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1880B2 (ja) * 2006-03-22 2010-07-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JP4497125B2 (ja) * 2006-04-11 2010-07-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衝突検出装置
CN101367366B (zh) * 2008-09-08 2011-01-05 动力新跃(北京)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逃生安全气垫的校车
KR101731807B1 (ko) * 2011-07-01 2017-05-11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후드 에어백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2516Y (zh) * 2006-12-18 2008-10-15 李冰 车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帘装置
CN202320190U (zh) * 2011-11-15 2012-07-11 黄有能 汽车碰撞紧急救护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4476A (zh) 2013-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6435C (zh) 用于保护机动车外部的人员的装置
CN105599781B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蜂窝式排障吸能装置
CN103434476B (zh)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CN206900312U (zh) 一种多重防护高安全性汽车保险杠
CN203920652U (zh) 汽车保险杠
CN107878371A (zh) 一种汽车前梁缓冲防撞装置
CN208855579U (zh) 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
CN202641585U (zh) 一种行人安全气囊装置及应用其的汽车
CN206704143U (zh) 一种用于提高商用车碰撞安全性的主动控制装置
CN105774742B (zh)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CN106828400A (zh) 一种多角度保护行人和车辆的商用车主动控制防撞机构
CN204452311U (zh) 一种设置有碰撞传感器的保险杠
CN206336244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及汽车
CN201800790U (zh) 一种弹出式机罩系统
CN202429163U (zh)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
CN201777216U (zh) 保护行人和车上人员的新型汽车引擎盖
CN109969112A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103507742A (zh) 一种汽车领域中的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
CN206704134U (zh)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
KR101300611B1 (ko) 갈라진 도로 또는 터널입구의 차량 충돌 회피 구조
CN205871964U (zh) 一种双向防护的汽车前保险杠
CN108049344A (zh)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桥梁道路防撞装置
CN105922963A (zh) 一种汽车侧面防撞缓冲装置
CN203681456U (zh) 组合吸能块及前车身防撞总成
CN106809150A (zh) 一种蓄能式汽车保险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