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29163U -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429163U CN202429163U CN201120404480XU CN201120404480U CN202429163U CN 202429163 U CN202429163 U CN 202429163U CN 201120404480X U CN201120404480X U CN 201120404480XU CN 201120404480 U CN201120404480 U CN 201120404480U CN 202429163 U CN202429163 U CN 2024291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bag
- door
- side impact
- automobile
- system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用于解决更有效的保护乘员问题,它包括系统模块和车门外板弱化线,所述系统模块由气囊模块安装板、气体发生器和折叠成型的气袋组成,所述气囊发生器和折叠成型的气袋相连,两者均安装在气囊模块安装板上,所述车门外板弱化线位于车门外板下部,系统模块与车门外板弱化线包围的区域相对应。本实用新型在发生车辆侧面碰撞前瞬间,气体发生器起爆,气囊将车门外板弱化线包围区域推开后弹出车外展开,一方面增加了被撞车辆的变形空间,另一方面改变了车体的侵入加速度及速度,对乘员缓冲、优化利用车辆内部侧气囊及乘员空间大有益处,从而更加有效的保护了乘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安全装置,尤其适用于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乘员的保护,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给道路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使得各种交通事故屡有发生。根据统计数据分析,除正面碰撞和追尾事故外,侧面碰撞也是交通事故常见的形式之一;造成重伤或致死的交通事故中侧碰事故占30%~ 40%。由此可见提高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刻不容缓。
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的安全性法规标准及NCAP(新车安全评价规程)中均有侧面碰撞相关条款,而其中美国IIHS(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侧面碰撞测试要求相对更为严格,是目前侧面约束系统所应对的最为恶劣的载荷条件。车辆侧面碰撞测试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极其有限的车体可变形空间,二是乘员缓冲空间很小,车体受力直接传递到假人脆弱的身体部位,即肋骨区域。因此车辆侧面碰撞保护系统应以增加被撞车辆的变形空间、有效降低对乘员胸部及骨盆的伤害为基本设计原则。现有侧面碰撞保护系统普遍采用安装在座椅或车门上的侧面气囊以及安装在车顶上的侧面气帘来缓冲车体传递给乘员的碰撞力,虽然减轻了侧面碰撞中对乘员的伤害,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在美国IIHS侧面碰撞测试中或更为恶劣的载荷条件下仍未能达到理想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它通过外部气囊的展开来改变侧面碰撞时车体的入侵速度及加速度,使内部可变形空间得到优化利用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乘员。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构成中包括系统模块和车门外板弱化线,所述系统模块由气囊模块安装板、气体发生器和折叠成型的气袋组成,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折叠成型的气袋相连,两者均安装在气囊模块安装板上,所述车门外板弱化线位于车门外板下部,系统模块与车门外板弱化线包围的区域相对应。
上述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构成中还包括车门防撞杆,所述车门防撞杆固定在车门内板上。
上述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构成中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一组系统模块安装支架和车门防撞杆安装支架,所述系统模块安装支架不少于两个,固定连接在气囊模块安装板和车门防撞杆之间,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固定连接在车门防撞杆与车门内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发生车辆侧面碰撞前瞬间,气体发生器起爆,气囊将车门外板弱化线区域推开后弹出车外展开,一方面增加了被撞车辆的变形空间,从而更加有效的保护乘员,另一方面改变了车体的侵入加速度及速度,对乘员缓冲、优化利用车辆内部侧气囊及乘员空间大有益处;系统模块,通过气囊安装板固定在车门内部防撞杆上,具有适应性及可调节性强等优势。特别是针对美国IIHS侧面碰撞测试,其技术进步效果在于:一、由于气囊处于车辆外侧下部的位置,初始的碰撞力被传递给被撞车辆时几乎不会通过车门对假人的胸部区域产生不良影响(即:侧碰测试时没有通过车门对假人胸部区域产生实质性侵入);二、通过预碰撞外部气囊的展开,使得被撞车辆与壁障车更快的接触起来,增加被撞车辆的变形空间,从而获得较好的碰撞波形,获取预期分数和评价结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系统模块示意图;
图3是外门板弱化线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对美国IIHS侧面碰撞测试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各标号为:1、系统模块,1-1、气囊模块安装板,1-2、气体发生器,1-3、折叠成型的气袋,2、车门内板,3、车门防撞杆,4-1、系统模块安装支架,4-2、车门防护杆安装支架,5、车门外板弱化线,6、假人,7、车内约束系统气囊,8、壁障车,9、车门外板,10、展开的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 1、图2、图3,本实用新型构成中包括系统模块1和车门外板弱化线5,所述系统模块1由气囊模块安装板1-1、气体发生器1-2和折叠成型的气袋1-3组成,所述气体发生器1-2和折叠成型的气袋1-3相连,两者均安装在气囊模块安装板1-1上,所述车门外板弱化线5位于车门外板9下部,系统模块1与车门外板弱化线包围的区域相对应。
参看图 1,本实用新型构成中还包括车门防撞杆3,所述车门防撞杆3固定在车门内板2上。
参看图 1,本实用新型构成中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一组系统模块安装支架4-1和车门防撞杆安装支架4-2,所述系统模块安装支架4-1不少于两个,固定连接在气囊模块安装板1-1和车门防撞杆3之间,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4-2固定连接在车门防撞杆3与车门内板2之间。
参看图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依照美国IIHS侧面碰撞测试标准,以1.5吨重壁障台车8作为撞击工具,在侧面碰撞测试中,壁障台车8以50km/h(13.88m/s)速度撞向被撞车辆,当两车间距为0.42m时,在系统模块1控制下,气体发生器1-2起爆,折叠成型的气囊完全展开,时间不超过30s,(因30s后壁障台车将与被撞车辆发生碰撞,13.88*30=420mm=0.42m)。选择这样的间隔距离,使得外部气囊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展开,并且对气囊大小和气体发生器1-2起爆时间的控制也在合理范围内。
气囊顶开位于车门外板9下半部分的车门外板弱化区域向车体外部方向展开,其展开后可以覆盖前车门腰线以下及B柱区域。通过预碰撞外部气囊的展开,使得被撞车辆与壁障车更快的接触起来,增加了被撞车辆的变形空间,从而产生更加优化的碰撞波形,并且降低了车门的侵入速度,减轻对假人的伤害。由于外部气囊处于车辆外侧下部的位置,初始的碰撞力主要传递到被撞车辆的地板及门槛梁等下部区域,因此通过车门对假人胸部区域造成的伤害可以明显降低。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匹配与原车辆内部约束系统(包括安装在座椅或车门上的侧面气囊以及安装在车顶上的侧面气帘)结合起来,从而更加有效的保护乘员,共同实现最优化乘员保护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在车辆前门门槛梁内外板空隙之间安装类似于侧面气帘式模块也可替代上述方案,其实施方式为:在侧面碰撞过程中,在车辆前门门槛梁内外板空隙之间的侧面气帘式模块向车体外部方向展开,以此实现改变侧面碰撞时车体的入侵速度及加速度,使内部可变形空间得到优化利用,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乘员。
Claims (3)
1.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系统模块(1)和车门外板弱化线(5),所述系统模块(1)由气囊模块安装板(1-1)、气体发生器(1-2)和折叠成型的气袋(1-3)组成,所述气体发生器(1-2)和折叠成型的气袋(1-3)相连,两者均安装在气囊模块安装板(1-1)上,所述车门外板弱化线(5)位于车门外板(9)下部,系统模块(1)与车门外板弱化线(5)包围的区域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其特征是,它还包括车门防撞杆(3),所述车门防撞杆(3)固定在车门内板(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一组系统模块安装支架(4-1)和车门防撞杆安装支架(4-2),所述系统模块安装支架(4-1)不少于两个,固定连接在气囊模块安装板(1-1)和车门防撞杆(3)之间,所述车门防撞杆支架(4-2)固定连接在车门防撞杆(3)与车门内板(2)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404480XU CN202429163U (zh) | 2011-10-21 | 2011-10-21 |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404480XU CN202429163U (zh) | 2011-10-21 | 2011-10-21 |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429163U true CN202429163U (zh) | 2012-09-12 |
Family
ID=46778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40448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29163U (zh) | 2011-10-21 | 2011-10-21 |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42916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91628A (zh) * | 2015-01-19 | 2015-06-10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弹出式汽车b柱、控制系统及汽车 |
CN106427494A (zh) * | 2015-08-05 | 2017-02-22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防护系统、约束装置和车辆 |
CN108528376A (zh) * | 2018-05-18 | 2018-09-14 |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车辆撞击安全系统、方法及车辆 |
CN111194280A (zh) * | 2017-10-04 | 2020-05-22 |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门装饰件的设计可断性 |
-
2011
- 2011-10-21 CN CN201120404480XU patent/CN20242916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91628A (zh) * | 2015-01-19 | 2015-06-10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弹出式汽车b柱、控制系统及汽车 |
CN106427494A (zh) * | 2015-08-05 | 2017-02-22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防护系统、约束装置和车辆 |
CN106427494B (zh) * | 2015-08-05 | 2018-11-09 | 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 | 防护系统、约束装置和车辆 |
CN111194280A (zh) * | 2017-10-04 | 2020-05-22 |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门装饰件的设计可断性 |
CN108528376A (zh) * | 2018-05-18 | 2018-09-14 |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车辆撞击安全系统、方法及车辆 |
CN108528376B (zh) * | 2018-05-18 | 2024-01-23 |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车辆撞击安全系统、方法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61092B1 (en) | Automotive frame bumper interface for discriminated deceleration response | |
CN103158777A (zh) | 用于改变车辆在偏置碰撞中的路线的偏转器 | |
CN102271972A (zh) | 乘员约束设备 | |
CN109017252A (zh) |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电池的可充气防护件 | |
CN202429163U (zh) |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 | |
CN201056189Y (zh) | 触发式汽车相撞缓冲装置 | |
CN106394457A (zh) | 一种主动保护装置 | |
GB2449539A (en) |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earing the crush space in a vehicle | |
CN104442649A (zh) | 气囊式撞车缓冲装置 | |
KR20100018747A (ko) | 차량용 프레임의 충격흡수 시스템 | |
CN108528376B (zh) | 车辆撞击安全系统、方法及车辆 | |
CN103253224A (zh) |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及汽车 | |
CN206544514U (zh) | 智能折叠式保险杠 | |
CN205871973U (zh) | 一种防撞汽车结构 | |
CN101992737A (zh) | 用于汽车安全保护的吸能装置 | |
CN202863350U (zh) | 一种安全防护装置 | |
CN110606037B (zh) | 一种前围上板结构及车辆 | |
CN206374708U (zh) | 一种汽车 | |
CN202641581U (zh) | 一种可控汽车外部安全气囊装置 | |
CN201432633Y (zh) | 带有双安全气囊的减轻碰撞损失汽车 | |
CN216034243U (zh) | 一种汽车前置式主动缓冲气囊装置 | |
CN101927741A (zh) | 保护汽车碰撞的方法和设备 | |
Goudswaard et al. | Truck front underrun protection | |
Niederer et al. | Compatibility considerations for low-mass rigid-belt vehicles | |
Kiuchi et al. | Air Bag System for Side Impact Occupant Protection 916020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