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27494A - 防护系统、约束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防护系统、约束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27494A
CN106427494A CN201510475989.6A CN201510475989A CN106427494A CN 106427494 A CN106427494 A CN 106427494A CN 201510475989 A CN201510475989 A CN 201510475989A CN 106427494 A CN106427494 A CN 1064274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rotection device
primary
protection
protec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59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27494B (zh
Inventor
杨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7598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274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27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27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27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274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系统、约束装置和车辆。其中,该防护系统用于车辆,该防护系统包括:一级防护装置;其中,一级防护装置安装于车辆的门外板和车辆的风窗玻璃之间。本发明在门外板和风窗玻璃原有的空隙内增设了一级防护装置,有效地利用了车辆内部的空间,加强了车辆侧向的强度。这样,当车辆发生碰撞导致车辆侧向受到冲击时,一级防护装置自身可以吸收一部分碰撞能量,以起到一定的缓和冲击的作用,以对乘员的侧向形成较好的保护,从而减小车辆乘员受到的碰撞能量,最终减小了乘员由于碰撞而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保证了乘员的生命安全。

Description

防护系统、约束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系统、约束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对于车辆的侧向来说,车辆的门外板1和风窗玻璃2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间隙,并且,门外板1一般较薄,其表面也非常光滑,故车辆的侧向强度较低。一旦车辆受到侧向撞击,门内板1很容易就会在撞击力的作用下向车身内部凹陷变形,从而威胁到车辆乘员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护系统,旨在提高车辆侧向的抗冲击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防护系统的约束装置和车辆。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系统,用于车辆,包括:一级防护装置;其中,一级防护装置安装于车辆的门外板和车辆的风窗玻璃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防护系统还包括:二级防护装置;其中,二级防护装置设置于车辆的门内板和车辆的门护板之间,二级防护装置与一级防护装置相连接;一级防护装置用于驱动二级防护装置顶开门护板。
进一步地,上述防护系统中,一级防护装置为内部充有气体的中空腔体;二级防护装置为中空的弹性件;并且,中空腔体内的气体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转移至弹性件内。
进一步地,上述防护系统还包括:连接管路;其中,中空腔体通过连接管路与弹性件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防护系统中,中空腔体与连接管路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单向阀。
进一步地,上述防护系统中,二级防护装置为气囊。
进一步地,上述防护系统中,一级防护装置与门外板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系统,用于车辆,包括:一级防护装置;其中,一级防护装置安装于车辆的门外板和车辆的风窗玻璃之间。本发明在门外板和风窗玻璃原有的空隙内增设了一级防护装置,有效地利用了车辆内部的空间,加强了车辆侧向的强度。这样,当车辆发生碰撞导致车辆侧向受到冲击时,一级防护装置自身可以吸收一部分碰撞能量,以起到一定的缓和冲击的作用,以对乘员的侧向形成较好的保护,从而减小车辆乘员受到的碰撞能量,最终减小了乘员由于碰撞而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保证了乘员的生命安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约束装置,包括约束系统和上述防护系统。
进一步地,上述约束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其中,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一级防护装置内的压力值,并将所检测的压力值传送给约束系统;约束系统接收压力值,并在压力值小于预设值时,触发约束系统中的防护组件。
由于防护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故设置有该防护系统的约束装置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设置有上述防护系统。
由于防护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故设置有该防护系统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系统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系统、约束装置和车辆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防护系统实施例:
参见图2、图3,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系统的一种优选结构。具体应用时,该防护系统可以用于车辆并作为车辆的侧向防护系统中的一部分,从而对车辆乘员的侧向形成保护。当然,该防护系统也可以应用于车辆内的其他位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下述实施例均以该防护系统作为车辆侧向防护系统中的一部分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一级防护装置3。其中,一级防护装置3可以安装于车辆的门外板1和车辆的风窗玻璃2之间。具体地,一级防护装置3置于门外板1和风窗玻璃2两者原有的间隙内。优选地,一级防护装置3可以为一弹性件,例如橡胶件,这样,在安装该防护系统时,该一级防护装置3可以较好地适应门外板1与风窗玻璃2两者之间间隙的形状,从而将该一级防护装置3可靠地安装在门外板1与风窗玻璃2之间,并且,弹性材料制成的一级防护装置3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变形来吸收较多的碰撞能量,以较好地保证乘员的生命安全。当然,一级防护装置3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具体实施时,一级防护装置3还可以与门外板1相连接,以保证一级防护装置3位置的可靠固定。具体实施时,一级防护装置3与门外板1之间可以为粘接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连接方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本实施例在门外板1和风窗玻璃2原有的空隙内增设了一级防护装置3,有效地应用了车辆内部的空间,加强了车辆侧向的强度。这样,当车辆发生碰撞导致车辆侧向受到冲击时,一级防护装置3自身可以吸收一部分碰撞能量,以起到一定的缓和冲击的作用,以对乘员的侧向形成较好的保护,从而减小车辆乘员受到的碰撞能量,最终减小了乘员由于碰撞而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保证了乘员的生命安全。
继续参见图2、图3,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二级防护装置4。具体实施时,二级防护装置4可以为气囊。当然,二级防护装置4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二级防护装置4设置于车辆的门内板5和车辆的门护板6之间。一般来说,门内板5与门护板6之间可以为可拆卸的连接。具体地,门护板6可以通过一卡扣与门内板5相卡接。二级防护装置4与一级防护装置3相连接。一级防护装置3用于驱动二级防护装置4顶开门护板6。具体实施时,一级防护装置3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驱动二级防护装置4。
当车辆发生碰撞导致二级防护装置4施加作用力在门护板6上时,门护板6会有两个方向的运动。一方面,二级防护装置4会向门护板6的上端施加一个作用力以顶开门护板6的上端,该过程会消耗一部分车辆的碰撞能量,并且,该过程还会增大乘员的缓冲空间。另一方面,二级防护装置4还会沿着乘员的侧向方向施加一个作用力在门护板6上,这时门护板6会产生一定的变形,门护板6的变形过程会吸收一部分碰撞能量,同时,门护板6将会向靠近乘员的方向产生一定的位移,最终导致门内板5和门护板6脱离开来,二级防护装置4解除门内板5和门护板6之间连接的过程也会消耗一部分碰撞能量。这样,在乘员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门护板6与乘员之间的距离减小了,故乘员在门护板6的作用下发生被动运动的时刻相对于现有技术提前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乘员受到的碰撞总能量不变的前提下,乘员所受的平均作用力与乘员做被动运动的位移成反比。由于本实施例中乘员发生被动运动的时刻提前了,相应地,乘员发生被动运动的时间将会更长,故乘员发生被动运动的位移也会更大,从而使乘员所受的平均作用力减小,这样,车辆碰撞对乘员造成伤害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地降低,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乘员的生命安全。
上述实施例中,一级防护装置3可以为内部充有气体的中空腔体。二级防护装置4可以为中空的弹性件,本实施例中,二级防护装置4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当然,二级防护装置4也可以由其他弹性材料制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中空腔体内的气体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转移至弹性件内。
这样,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中空腔体内的气体将逐渐转移到弹性件内。随着弹性件内气体量的增加,弹性件膨胀、体积增大,当弹性件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弹性件就会顶开门护板6的上端并使门护板6向靠近乘员的方向移动,以吸收车辆的碰撞能量,同时减小乘员所受的平均作用力,最终较好地保证了乘员的生命安全。
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包括:连接管路7。其中,中空腔体通过连接管路7与弹性件相连接。当然,中空腔体与弹性件也可以通过其他部件相连接,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车辆的侧面将会受到挤压,此时,置于门外板1和风窗玻璃2之间的中空腔体会受到挤压,中空腔体内的气体将会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从中空腔体内溢出并通过连接管路7进入弹性件内。当弹性件内的气体量增加到使其体积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弹性件就会驱动门护板6在两个方向上运动,以吸收车辆的碰撞能量,同时减小乘员所受的平均作用力,最终较好地保证了乘员的生命安全。本实施例中通过一连接管路7使中空腔体与弹性件相连接,可以看出,连接管路7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其成本也较为低廉。
上述实施例中,中空腔体和连接管路7的连接处可以设置有一单向阀。这样,当车辆发生碰撞使中空腔体受到挤压时,中空腔体内的气体的流向是确定的,即中空腔体内的气体只会通过连接管路7转移到弹性件内,而不会从弹性件回流到中空腔体内,故弹性件能够较为迅速地膨胀以对车辆的碰撞过程做出响应,最终更好地保证乘员的生命安全。
上述实施例中,中空腔体内可以充满气体。这样,只要车辆发生碰撞使中空腔体受到挤压,中空腔体内的气体就会很快地进入弹性件内,最终使该防护系统可以尽早对车辆的碰撞过程做出响应,以更好地保证乘员的生命安全。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系统可以加强车辆的侧向强度,并且,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减小乘员受到的碰撞能量,从而保证了乘员的生命安全。
约束装置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约束装置,包括约束系统和上述防护系统。其中,防护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约束系统可以包括一防护组件,该防护组件具体可以包括车辆的侧气帘或者侧气囊。
由于防护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故设置有该防护系统的约束装置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如图2、图3所示,上述约束装置还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8。其中,压力传感器8可以用于检测一级防护装置3内的压力值,并将所检测的压力值传送给约束系统。约束系统接收压力值,并在压力值小于预设值时,触发约束系统中的防护组件,具体可以触发约束系统中的侧气帘或者侧气囊,从而进一步对乘员的侧面形成保护。
当车辆发生碰撞后,一级防护装置3会受到挤压,这样一级防护装置3内的气体会通过连接管路7进入二级防护装置4内,故一级防护装置3内的气体量会逐渐减小,相应地,一级防护装置3内的压力也会逐渐减小,当一级防护装置3内的气体量减少到一定值时,一级防护装置3内的压力就会小于预设值,这时,约束系统的侧气帘或者侧气囊就会展开,从而对对乘员的侧面形成较好的保护。
当然,压力传感器8还可以与连接管路7或者二级防护装置4相连接,相应地,压力传感器8用来检测连接管路7或者二级防护装置4的压力值,并将所检测的压力值传送给约束系统。约束系统接收该压力值,并在压力值大于预设值时,触发约束系统中的侧气帘或者侧气囊,从而进一步对乘员的侧面形成保护。
车辆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上述防护系统。其中,防护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防护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故设置有该防护系统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护系统,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防护装置(3);其中,所述一级防护装置(3)安装于所述车辆的门外板(1)和所述车辆的风窗玻璃(2)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级防护装置(4);其中,
所述二级防护装置(4)设置于所述车辆的门内板(5)和所述车辆的门护板(6)之间,所述二级防护装置(4)与所述一级防护装置(3)相连接;
所述一级防护装置(3)用于驱动所述二级防护装置(4)顶开所述门护板(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防护装置(3)为内部充有气体的中空腔体;
所述二级防护装置(4)为中空的弹性件;并且,
所述中空腔体内的气体用于在所述车辆发生碰撞时转移至所述弹性件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路(7);其中;所述中空腔体通过所述连接管路(7)与所述弹性件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体与所述连接管路(7)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单向阀。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防护装置(4)为气囊。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防护装置(3)与所述门外板(1)相连接。
8.一种约束装置,包括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系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8);其中,
所述压力传感器(8)用于检测所述一级防护装置(3)内的压力值,并将所检测的压力值传送给所述约束系统;
所述约束系统接收所述压力值,并在所述压力值小于预设值时,触发所述约束系统中的防护组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系统。
CN201510475989.6A 2015-08-05 2015-08-05 防护系统、约束装置和车辆 Active CN1064274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5989.6A CN106427494B (zh) 2015-08-05 2015-08-05 防护系统、约束装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5989.6A CN106427494B (zh) 2015-08-05 2015-08-05 防护系统、约束装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27494A true CN106427494A (zh) 2017-02-22
CN106427494B CN106427494B (zh) 2018-11-09

Family

ID=58093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5989.6A Active CN106427494B (zh) 2015-08-05 2015-08-05 防护系统、约束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274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6864A (zh) * 2018-12-11 2020-07-07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碰安全装置、控制系统及汽车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5498A (zh) * 2001-12-06 2005-06-08 汽车系统实验室公司 外空气袋乘员保护系统
DE102009023433A1 (de) * 2009-05-29 2009-12-24 Daimler Ag Seitenaufprall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insassen
CN102529866A (zh) * 2012-01-13 2012-07-0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侧面保护装置
CN202429163U (zh) * 2011-10-21 2012-09-1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
CN103359043A (zh) * 2012-03-28 2013-10-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4417481A (zh) * 2013-09-05 2015-03-1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带有横向延伸胸室的车辆侧面撞击安全气囊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5498A (zh) * 2001-12-06 2005-06-08 汽车系统实验室公司 外空气袋乘员保护系统
DE102009023433A1 (de) * 2009-05-29 2009-12-24 Daimler Ag Seitenaufprall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insassen
CN202429163U (zh) * 2011-10-21 2012-09-1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
CN102529866A (zh) * 2012-01-13 2012-07-0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侧面保护装置
CN103359043A (zh) * 2012-03-28 2013-10-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4417481A (zh) * 2013-09-05 2015-03-1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带有横向延伸胸室的车辆侧面撞击安全气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6864A (zh) * 2018-12-11 2020-07-07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碰安全装置、控制系统及汽车
CN111376864B (zh) * 2018-12-11 2022-02-0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碰安全装置、控制系统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27494B (zh) 2018-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58531C2 (ru) Система для минимизации травм объекта при столкновении с транспортным средством
KR101356155B1 (ko) 차량용 외장에어백 장착장치
EP3403887B1 (en) Collision detection device for vehicle
JP6375978B2 (ja) 車両用衝突検知装置
CN108349453A (zh) 用于机动车的碰撞检测装置
EP2008879B1 (en) Three-chamber adaptive side airbag
US9517739B2 (en) Diagnose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pedestrian impact sensor
US20130091779A1 (en) Controlled collapse of car windshield
US20140339863A1 (en) Device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and reducing the backward displacement of a vehicle seat in the event of an accident
CN106573595B (zh) 至少使物质运动的装置和具有这种装置的车辆
WO2015194121A1 (ja) 車両用衝突検知装置
US20130076076A1 (en) Angled Front Hood Sealing Assembly
CN105128786A (zh) 汽车主动防碰撞缓冲装置
JP6375907B2 (ja) 車両用衝突検知装置
CN106427494B (zh) 防护系统、约束装置和车辆
JP6481475B2 (ja) 車両用衝突検知装置
JP2012111264A (ja) 車両用衝突検知装置
US8888127B2 (en) Protective device for protecting an occupant of a vehicle, a seat, and an associated vehicle
JP6432376B2 (ja) 車両用衝突検知装置
JP6512399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KR101316499B1 (ko) 자동차의 전면유리용 에어백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661667B1 (ko) 보행자 충돌감지장치
KR20080054895A (ko) 차량의 루프 완충장치
JP2010143555A (ja) 車両用ドア
EP3067241B1 (en) A vehicle impact sensor arran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17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31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Shahe,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Sha Yang Road, Lao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after: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