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0723B - 蓄光性转印片、喷墨用蓄光性转印片的转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蓄光性转印片、喷墨用蓄光性转印片的转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0723B
CN110730723B CN201880012547.XA CN201880012547A CN110730723B CN 110730723 B CN110730723 B CN 110730723B CN 201880012547 A CN201880012547 A CN 201880012547A CN 110730723 B CN110730723 B CN 1107307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ransfer sheet
light
pigment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25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30723A (zh
Inventor
左成胜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toshoj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toshoj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toshoj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toshoj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30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07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30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07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11Pre-treatment or treatment during printing of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heating,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Dry transfer
    • B44C1/1704Decalcomanias provided with a particular decorative layer, e.g. specially adapted to allow the formation of a metallic or dyestuff layer on a substrate unsuitable for direct de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Dry transfer
    • B44C1/1712Decalcomanias applied under heat and pressure, e.g. provided with a heat activable adhesive
    • B44C1/1716Decalcomanias provided with a particular decorative layer, e.g. specially adapted to allow the formation of a metallic or dyestuff layer on a substrate unsuitable for direct de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Dry transfer
    • B44C1/1712Decalcomanias applied under heat and pressure, e.g. provided with a heat activable adhesive
    • B44C1/1725Decalcomanias applied under heat and pressure, e.g. provided with a heat activable adhesive using an intermediate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Dry transfer
    • B44C1/1733Decalcomanias applied under pressure only, e.g.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 B44C1/1737Decalcomanias provided with a particular decorative layer, e.g. specially adapted to allow the formation of a metallic or dyestuff on a substrate unsuitable for direct de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Dry transfer
    • B44C1/1733Decalcomanias applied under pressure only, e.g.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 B44C1/1745Decalcomanias applied under pressure only, e.g.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using an intermediate support

Landscapes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支承层形成粘合层的粘合层形成工序、在粘合层形成树脂层的树脂层形成工序、在树脂层形成含红外线吸收剂的红外线吸收层的红外线吸收层形成工序、在红外线吸收层形成微胶囊分散的微胶囊层的微胶囊层形成工序、在微胶囊层形成含蓄光性颜料的颜料分散层的颜料分散层形成工序,其中微胶囊包含:通过由红外线吸收层所给予的热可逆地反复进行固化和熔化的热熔化性内容物、和被覆热熔化性内容物的胶囊材料。

Description

蓄光性转印片、喷墨用蓄光性转印片的转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蓄光性转印片、喷墨用蓄光性转印 片的转印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能够高亮度且长时间发光的蓄光性转印 片的制造方法、蓄光性转印片、喷墨用蓄光性转印片的转印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在暗处实现可视性,开发了含蓄光性颜料的转印片(专利 文献1)。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转印片由基材、对于该基材可剥离且含有热熔粘 接性颗粒及蓄光性颜料的转印层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121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就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转印片而言,蓄光性颜料产生的发光不充分, 而且发光时间短。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亮度 且长时间发光的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蓄光性转印片和喷墨用蓄光性转印 片的转印方法。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涉及的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 是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支承层形成粘合层的粘合层形成工序、 在上述粘合层形成树脂层的树脂层形成工序、在上述树脂层形成含红外线吸收 剂的红外线吸收层的红外线吸收层形成工序、在上述红外线吸收层形成微胶囊
此外,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涉及的蓄光性转印片为包含 蓄光性颜料的蓄光性转印片,包括支承层、在上述支承层上形成的粘合层、在 上述粘合层上形成的树脂层、在上述树脂层上形成的、含红外线吸收剂的红外 线吸收层、在上述红外线吸收层上形成的、微胶囊分散的微胶囊层、在上述微 胶囊层上形成的、含蓄光性颜料的颜料分散层,上述微胶囊由通过从上述红外 线吸收层所给予的热可逆地反复固化和熔化的热熔化性内容物、和被覆上述热 熔化性内容物的胶囊材料构成。
此外,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涉及的喷墨用蓄光性转印片 的转印方法为包含蓄光性颜料的蓄光性转印片的转印方法,其包括:在(8)中 所述的蓄光性转印片的上述保护层上采用喷墨记录方式形成喷墨图像的图像形 成工序,以覆盖上述喷墨图像的方式推压粘合性剥离膜、然后剥离上述支承层 而露出上述粘合层的支承层剥离工序,通过在被转印物压接已露出的上述粘合 层、然后剥离上述粘合性剥离膜来在上述被转印物上转印上述喷墨图像的转印 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支承层的示 意性侧视图。
图2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在支承层上形成了粘 合层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在粘合层上形成了树 脂层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在树脂层上形成了红 外线吸收层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在红外线吸收层上形 成了微胶囊层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在微胶囊层上形成了 颜料分散层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在转印片的颜料分散 层应用粘合性剥离膜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8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用于说明剥离了支承 层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9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第一变形例)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在颜 料分散层上形成了保护层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0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第二变形例)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在树 脂层和红外线吸收层之间形成了潜热蓄热剂层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
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下文中, 也称为转印片的制造方法)。本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粘合层形 成工序、树脂层形成工序、红外线吸收层形成工序、微胶囊层形成工序和颜料 分散层形成工序。在下文中逐个进行说明。
(粘合层形成工序)
粘合层形成工序是在支承层形成粘合层的工序。图1是在本实施方案的转 印片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支承层1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在本实施方案的转 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在支承层1上形成粘合层2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支承层1
对支承层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支承层1的实例为树脂片、纸、布、橡 胶片、发泡体片、金属箔等。作为树脂片,可例示聚烯烃系树脂片,如聚乙烯 (PE)、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酯系树脂片,如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 等;氯乙烯树脂片;醋酸乙烯酯树脂片;聚酰亚胺树脂片;聚酰胺树脂片;氟 树脂片;赛璐玢等。作为纸,可例示日本纸、牛皮纸、玻璃纸、上等纸、合成 纸、面涂纸等。作为布,可例示通过各种纤维状物质的单独或混纺等形成的织 布、无纺布等。作为橡胶片,可例示天然橡胶片、丁基橡胶片等。作为发泡体 片材,可例示发泡PE片等发泡聚烯烃片、发泡聚酯片、发泡聚氨酯片,发泡聚 氯丁二烯橡胶片等。作为金属箔的实例,可例示铝箔、铜箔等。其中,由于物 理特性(例如尺寸稳定性、厚度精度、加工性和拉伸强度)、经济性(成本)等 原因,优选支承层1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
对支承层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支承层1的厚度为约25-100μm。
·粘合层2
粘合层2由表现出粘合性的树脂制成。在该实施方案中,粘合层2可以是 在常温下表现出粘合性的树脂,也可以是通过加热而表现出粘合性的热熔树脂。
作为在常温下表现出粘合性的树脂,可例示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 有机硅系树脂等。作为热熔树脂,可例示聚氨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烯烃 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等。
作为聚氨酯系树脂,可例示通过二异氰酸酯成分和二醇成分的反应获得的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等。作为二异氰酸酯成分,可例示芳族二异氰酸酯、芳族 脂族二异氰酸酯、脂环式二异氰酸酯、脂族二异氰酸酯等。作为二醇成分,除 了低分子量二醇如脂族二醇、脂环式二醇、芳族二醇等之外,还可例示聚醚二 醇、聚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等。另外,作为聚氨酯系树脂,可例示聚酯型聚 氨酯系树脂、聚碳酸酯型聚氨酯系树脂、聚醚型聚氨酯系树脂等聚氨酯系树脂、 聚氨酯脲树脂等。
作为聚酰胺系树脂,可例示聚酰胺6、聚酰胺46、聚酰胺66、聚酰胺610、 聚酰胺612、聚酰胺11、聚酰胺12、通过二聚酸和二胺的反应生成的聚酰胺树 脂、聚酰胺系弹性体等。
作为烯烃系树脂,可例示乙烯、丙烯、1-丁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 丁烯、1-己烯和1-辛烯等α-烯烃(特别是α-C2-10烯烃)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烯 烃系弹性体等。
作为聚酯系树脂,可例示至少使用了脂肪族二醇或脂肪族二羧酸的均聚酯 树脂或共聚酯树脂、聚酯系弹性体等。
热熔树脂的软化点为约70~180℃。而且,热熔树脂的熔点约为50~250℃。
当被转印物为衣服等织物时,在上述那些物质中,从层间粘接性等粘接性、 柔软性以及手感这些方面出发,热熔树脂优选为聚氨酯系树脂、烯烃系树脂等。
对粘合层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粘合层2的厚度为约20~100μm。 这种厚度的粘合层2例如在被转印物上推压时不容易从端部溢出,而且易于向 所得的转印片提供耐候性。
对在支承层1上形成粘合层2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粘合层2可以 通过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等通用印刷方法或者辊涂机法等在支承层1上形 成。
(树脂层形成工序)
树脂层形成工序是在粘合层2形成树脂层的工序。图3是在本实施方案的 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在粘合层2上形成了树脂层3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树脂层3
对构成树脂层3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制。作为构成树脂层3的树脂,可例示 丙烯酸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乙烯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 聚碳酸酯系树脂或它们的部分交联树脂等。其中,从柔软性优异且易处理的方 面出发,树脂层3优选为聚酯制。
对树脂层3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树脂层3的厚度为约10-40μm。这 种厚度的树脂层3在将转印片转印至被转印物后,被转印物本身的颜色容易被 遮蔽,例如在转印片上设置喷墨图像的情况下,易于清楚地表现喷墨图像。
此外,对树脂层3的透光性的程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了降低透光性, 可以将树脂层3的颜料分散。作为这样的颜料,可例示白色颜料等。
作为白色颜料,除了氧化钛、氧化锌之外,可例示二氧化硅、氧化铝、粘 土、滑石、碳酸钙或硫酸钡等无机填料;丙烯酸系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 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并胍胺树脂、氟树脂或有机硅树脂等的树脂 颗粒(塑料颜料)。当树脂层3包含颜料(例如,白色颜料)时,本实施方案的 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在形成下述喷墨图像时,能够提高形成的喷墨图像的鲜明性。
当颜料分散在树脂层3中时,树脂和颜料的混合比例为例如颜料:树脂 =1:1~1:10左右。
对形成树脂层3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树脂层3可以通过凹版印刷 法、丝网印刷法等通用印刷方法或者辊涂机法等在粘合层2上形成。
(红外线吸收层形成工序)
红外线吸收层形成工序是在树脂层3形成包含红外线吸收剂的红外线吸收 层4的工序。图4是在本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在树脂层3上形成了 红外线吸收层4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红外线吸收层4
红外线吸收层4是含有红外线吸收剂的层并形成在树脂层3上。对红外线 吸收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红外线吸收剂为炭黑、氧化铜、二氧化锰、活性 炭、非磁性铁氧体、磁铁矿等黑色颜料、其他各种无机材料和有机色素。无机 材料优选为金属氧化物,更优选氧化锑锡(ATO)、氧化铟锡(ITO)等。有机 色素是花青色素、酞菁色素、部花青色素、方酸色素、鎓化合物、假吲哚花青、 吡喃鎓盐、硫醇镍络合物等,优选花青色素、酞菁色素、部花青色素、方酸色 素等。其中,从价格低、易处理、发挥优异的红外线吸收能力的方面出发,红 外线吸收剂优选为炭黑。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红外线是指700nm~1mm的波 长范围的光。
当红外线吸收剂是炭黑时,炭黑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炭黑的尺寸 (粒径)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1μm以上。此外,炭黑的粒径优选为15μm 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下。通过炭黑的粒径在上述范围内,炭黑易于均匀地分 散在红外线吸收层4中。
红外线吸收剂在分散或溶解在树脂中的状态下在树脂层3上形成。用以分 散或溶解红外线吸收剂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制。这种树脂例如为聚酯系树脂、丙 烯酸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和聚碳酸酯系树脂。 在这些树脂中,树脂优选为透明性、耐热性、耐溶剂性优异的丙烯酸系树脂。
红外线吸收层4中的红外线吸收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红外线吸 收剂优选为树脂中的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另外,红外线吸 收剂优选为树脂中的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下。当红外线吸收剂 的含量低于15质量%时,存在无法充分加热后述的蓄光性颜料的趋势。另一方 面,红外线吸收剂的含量超过30质量%时,存在过度加热超过必要水平的趋势。
此外,红外线吸收剂除了可分散在上述树脂中外,也可以分散在适当的有 机溶剂中。作为这样的有机溶剂,可例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 醇、十三烷醇、环己醇、2-甲基环己醇等醇类;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聚乙 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甘油等二醇类;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 二醇单丁醚、二甘醇单甲醚、二甘醇单乙醚、二甘醇丁醚、乙二醇单甲醚乙酸 酯、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二甘醇单甲醚乙酸酯、二甘 醇单乙醚乙酸酯、二甘醇单丁醚乙酸酯等二醇醚类;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 乙酸正丁酯等酯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环戊酮、异佛尔 酮、双丙酮醇等酮类。
红外线吸收层4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红外线吸收层4的厚度约为 10~30μm。具有该厚度的红外线吸收层4通过暴露于阳光等而容易适度地加热。
形成红外线吸收层4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红外线吸收层4可以通 过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等通用的印刷方法或者辊涂机法等在树脂层3上形 成。
在本实施方案中,在例如周围的温度为20℃时,通过在阳光下暴露约30分 钟,由于光热转换作用,红外线吸收层4发热约2至20℃。而且,在这种条件 下,红外线吸收层4的发热维持约5分钟至30分钟。通过这样的发热和后述的 微胶囊层5的保温效果,使后述的颜料分散层6中的蓄光性颜料61长时间被加 热,从而能维持优秀的发光。再有,通过持续暴露于太阳光等,从而可维持红 外线吸收层4被加热的状态。另外,所暴露的光源不限于太阳光。光源可以是 荧光灯、LED光源、黑光等。
(微胶囊层形成工序)
微胶囊层形成工序是在红外线吸收层4形成分散有微胶囊的微胶囊层5的 工序。图5是本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在红外线吸收层4上形成了微 胶囊层5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微胶囊层5
微胶囊层5是微胶囊51分散的层,在红外线吸收层4上形成。微胶囊51 由通过从红外线吸收层4所提供的热可逆地反复固化和熔化的热熔化性内容物、 和被覆热熔化性内容物的胶囊材料形成。
热熔化性内容物在常温下为固体状~半固体状,并且具有利用来自红外线吸 收层4的热而熔化的性质。热熔化性内容物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热熔化性内 容物为液体石蜡、正十八烷、正十六烷为主原料的正链烷烃、无机水合盐(氯 化钙六水合物、十水合硫酸钠等)、脂肪酸类(棕榈酸、肉豆蔻酸)、芳族烃化 合物(苯、对二甲苯等)、酯化合物(棕榈酸异丙酯、硬脂酸丁酯等)、醇类(硬 脂醇等)、聚亚烷基二醇等。其中,从价格、容易获得出发,热熔化性内容物优 选液体石蜡。
利用来自上述红外线吸收层4的热使热熔化性内容物熔化。通过成为这样 的熔化状态,热熔化性内容物长时间保持所提供的热,将热持续提供给后述颜 料分散层6中的蓄光性颜料61,使其在高亮度下发光。
胶囊材料只要能够包封上述热熔化性内容物并且具有不会因从红外线吸收 层4所提供的热而熔化等的性质即可。胶囊材料例如为聚氨酯、聚酰胺、三聚 氰胺树脂、尿素树脂、海藻酸盐、聚丙烯酸系树脂、明胶、阿拉伯树胶等。其 中,从优异的耐热性以及耐溶剂性出发,胶囊材料优选为三聚氰胺树脂和聚氨 酯树脂。
微胶囊51的尺寸优选为2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此外,微胶囊的 尺寸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下。当微胶囊51的尺寸小于5μm时, 能够保持的热趋于过度变少。另一方面,当微胶囊51的尺寸大于10μm时,微 胶囊层5的表面性状趋于变得不均匀。
将微胶囊51在分散或溶解在树脂中的状态下在红外线吸收层4上形成。用 于分散或溶解微胶囊51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这样的树脂为聚酯系树脂、 丙烯酸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和聚碳酸酯系树 脂。这些树脂中,树脂优选为透明性、耐热性和耐溶剂性优异的丙烯酸系树脂。
微胶囊层5中的微胶囊51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微胶囊51在树脂 中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此外,微胶囊51在树脂中优 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5质量%以下。当微胶囊51的含量小于5质量% 时,具有不能充分加热后述蓄光性颜料的趋势。另一方面,当微胶囊51的含量 超过50质量%时,具有过度加热超过必要水平的趋势。
微胶囊层5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微胶囊层5的厚度为约20~40μm。 这样的厚度的微胶囊层5易于保持从红外线吸收层4传递的热并易于将保持的 热传递到颜料分散层6。
形成微胶囊层5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通过利用凹版印刷法、丝 网印刷法等通用印刷方法或辊涂机法等将包含微胶囊51的熔融树脂涂布在红外 线吸收层4上涂布而形成微胶囊层5。
(颜料分散层形成工序)
颜料分散层形成工序是在微胶囊层5形成包含蓄光性颜料61的颜料分散层 6的工序。图6是本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在微胶囊层5上形成了颜料 分散层6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蓄光性颜料61
蓄光性颜料61是吸收光能暂时蓄积后,以磷光的形式逐渐释放该能量的颜 料。蓄光性颜料61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蓄光性颜料61为硫化钾、硫化锌和 硫化锌镉等硫化物荧光体;含有锶、铕、镝的铝酸盐荧光体等。作为铝酸盐荧 光体,以MAl2O4所示的化合物中M由选自钙、锶、钡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 组成的化合物为母晶体,适当地包含作为活化剂的铕、铈、镨、钕、钐、铽、 镝、钬、铒、铥、镱、镥等。
在该实施方案中,从能够更高亮度且长时间发光的方面出发,蓄光性颜料 61优选为含有锶的蓄光性颜料61,更优选含有铝酸锶作为主要组分并添加了铕、 镝等活化剂的蓄光性颜料61。这种蓄光性颜料61具体地可例示SrAl2O4:Eu,Dy、 Sr4Al14O25:Eu,Dy等。
此外,蓄光性颜料61例如与日本专利第5729698号公报中描述的蓄光颜料 相同地,表面可用无定形二氧化硅被覆。而且,该日本专利第5729698号公报 中描述的蓄光颜料作为本实施方案中最优选使用的蓄光性颜料之一例示。
蓄光性颜料61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20μm以上。此外, 蓄光性颜料61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0μm以下。当蓄光性颜料61的平均粒径小 于10μm时,具有不能获得充分发光的趋势。另一方面,当蓄光性颜料61的平 均粒径大于100μm时,具有处理性降低的倾向。应予说明,蓄光性颜料61的平 均粒径是50%平均粒径(D50),其可以通过使用例如SLD-3100(由株式会社岛 津制作所制造)测量来计算。
此外,蓄光性颜料61的发光程度因温度而异。即,温度越高(例如,约200℃), 蓄光性颜料61的发光强度增加。然而,当被转印物是衣服等时,将其加热到这 样的高温是不合适的。如上所述,例如,通过在20~23℃的环境下暴露于阳光约30分钟,红外线吸收层4中的红外线吸收剂产生热量。另外,这样的来自红外 线吸收层4的热量传递到上述微胶囊层5并熔化微胶囊51中的热熔化性内容物。 热熔化性内容物通过成为熔融状态而长时间保持所提供的热量。因此,通过给 予来自红外线吸收层4和微胶囊层5的热量持续加热,蓄光性颜料61能够持续 地获得适度的发光。而且,除了阳光以外,通过持续暴露于其它光源(荧光灯等),维持颜料分散层6的发光。因此,通过维持加热的状态,蓄光性颜料61 能够高亮度且长时间发光。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通过上述红 外线吸收层4和微胶囊层5对颜料分散层6中的蓄光性颜料61进行加热,因此 与以往的没有形成红外线吸收层、微胶囊层的情形相比,可以更高亮度和更长 时间地发光。
蓄光性颜料61以分散或溶解在树脂中的状态在微胶囊层5上形成。用于分 散或溶解蓄光性颜料61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这样的树脂为聚酯系树脂、 丙烯酸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 聚碳酸酯系树脂。这些树脂中,从透明度高的方面出发,树脂优选为聚酯系树 脂、环氧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
颜料分散层6中的蓄光性颜料61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蓄光性颜料 61在树脂中优选为10质量%以上。此外,蓄光性颜料61优选在树脂中为50质 量%以下。当蓄光性颜料61的含量小于10质量%时,具有难以获得充分的发光 的趋势。另一方面,当蓄光性颜料61的含量大于50质量%时,蓄光性颜料61 具有难以溶解在树脂中的倾向。
颜料分散层6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颜料分散层6的厚度为约 50~200μm。该厚度的颜料分散层6具有这样的优点:由红外线吸收层4和微胶 囊层5给予的热易于充分地转移至蓄光性颜料61,蓄光性颜料61容易发光。
根据包括上述工序的本实施方案的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制作包含支 承层1、在支承层1上形成的粘合层2、在粘合层2上形成的树脂层3、在树脂 层3上形成并含有红外线吸收剂的红外线吸收层4、在红外线吸收层4上形成并 且微胶囊51分散在其中的微胶囊层5、在微胶囊层5上形成并且含有蓄光性颜 料61的颜料分散层6的蓄光性转印片。根据该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以及所 得到的蓄光性转印片,通过红外线吸收剂产生的光热转换作用,红外线吸收层4 发热。由此,微胶囊层5的微胶囊51的热熔化性内容物在微胶囊51内熔化并 保持热量,同时对颜料分散层6的蓄光性颜料61进行加热。因此,蓄光性颜料61易于高亮度发光。而且,通过红外线吸收层4的发热以及被熔融状态的热熔 化性内容物保持的热,易于维持对蓄光性颜料61的加热状态。因此,蓄光性颜 料61的发光容易长时间维持。另外,热熔化性内容物在微胶囊51内熔化,不 会泄露至胶囊外部。因而热熔化性内容物难以消失,而且不会污染周围环境。 因此,所得到的蓄光性转印片可以长期反复使用,不易劣化且性能不易下降。
更具体地,作为本实施方案的蓄光性颜料61含有例如日本专利第5729698 号公报中描述的蓄光颜料的颜料分散层6以从厚度为30μm的微胶囊层5(含有 30质量%的由作为热熔化性内容物的液体石蜡(熔点:30℃)和由三聚氰胺、 聚酯制的胶囊材料(尺寸:5μm)形成的微胶囊51)的顶视图来看覆盖90%的 方式设置,以使干燥后的厚度成为100μm,并且,该微胶囊层5在含有20质量% 炭黑作为红外线吸收剂的红外线吸收层4(厚度:20μm)上形成的片材暴露在 阳光下20分钟的情况下,发光强度在处理后10分钟后为111(mcd/m2)以上, 处理后20分钟后为53(mcd/m2)以上,处理后30分钟后为34(mcd/m2)以上, 处理后40分钟后为25(mcd/m2)以上,处理后50分钟后为20(mcd/m2)以上, 处理后60分钟后为16(mcd/m2)以上发光,超过JIS JB级的标准(30分钟后 30(mcd/m2),60分钟后15(mcd/m2)),可高亮度发光。另外,当未设置微胶 囊层5时,处理后60分钟后的发光强度为15(mcd/m2)以下。
另外,同样地,当颜料分散层6的厚度变为200μm时,发光强度在处理后 10分钟后为209(mcd/m2)以上,处理后20分钟后为109(mcd/m2)以上,处 理后30分钟后为72(mcd/m2)以上,处理后40分钟后为53(mcd/m2)以上, 处理后50分钟后为42(mcd/m2)以上,处理后60分钟后为34(mcd/m2)以上 发光,远远超过JIS JC级的标准(30分钟后62(mcd/m2),60分钟后30(mcd/m2)), 高亮度地发光。另外,当未设置微胶囊层5时,处理后60分钟后的发光强度为30(mcd/m2)以下。
进一步地,在通过该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获得的蓄光性转印片中,将 粘合性剥离膜(再粘贴膜)压靠片材,然后能够剥离支承层1并露出粘合层2。 图7是在本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在转印片的颜料分散层6应用粘合 性剥离膜7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 制造方法中剥离了支承层1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就采用本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获得的转印片而言,将通过剥离支 承层1而露出的粘合层2压接(或热转印)于被转印物,然后剥离粘合性剥离 膜7,从而能够在被转印物上进行转印。
被转印物不受特别限制。例如,被转印物为用纤维、纸、木材、塑料、陶 瓷和金属等各种材料形成的二维或三维结构物。
<关于本实施方案的变形例(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如图7中所示,示出了在颜料分 散层6上压靠粘合性剥离膜7的情形。取而代之,本实施方案(第一变形例) 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还可包括保护层形成工序。
(保护层形成工序)
保护层形成工序是在颜料分散层6形成保护层8的工序。而且,保护层8 主要是为了给转印片提供耐候性而设置的。另外,例如在其上形成喷墨图像时, 保护层8用作墨水接收层。图9是在本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在颜料 分散层6上形成了保护层8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保护层8没有特别限制。 例如,保护层8可以是主要由亲水性粘结剂构成的所谓的树脂系油墨接收层, 也可以是在记录层中具有由颜料产生的空隙的颜料系油墨接收层。
树脂系油墨接收层为通过涂覆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水溶性纤维 素衍生物、明胶等水溶性树脂的水溶液,干燥而形成的。树脂系油墨接收层的 透明性高,光泽也高。
保护层8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保护层8的厚度为约50~150μm。这 种厚度的保护层8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并且易于在保护层8上形成图像。
在这样的保护层8中,通过如下所述采用喷墨记录方式可形成喷墨图像。 此外,形成有喷墨图像的保护层8,如上所述,通过压靠粘合性剥离膜7(再粘 贴膜),然后剥离支承层1露出粘合层2,在被转印物压接(或者热转印),能够 在被转印物上转印喷墨图像。转印的喷墨图像有效地发挥蓄光性颜料61的发光 作用,即使在暗处也表现出优异的可视性。因此,本实施方案中获得的转印片 适用于特别是期望在暗处的装饰效果的用途、用于为了对于车辆、人等唤起注 意的交通相关设备、在工厂、工地现场等所用的设备等。而且,这种转印片可 以通过与文字或符号、图形等形状同时转印而获得使显示介质显眼的效果。另 外,转印片可以作为走廊、楼梯等的指示标志转印。此外,转印片通过被转印 于照明器具的罩或者光源自身,从而也用作一种应急灯。
<本实施方案的变形例(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如图7中所示,对于在树脂层3 形成红外线吸收层4的情形进行了例示。取而代之,本实施方案(第二变形例) 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还可包括潜热蓄热剂层形成工序。
(潜热蓄热剂层形成工序)
潜热蓄热剂形成工序是在树脂层3形成包含潜热蓄热剂的潜热蓄热剂层9 的工序。图10是本实施方案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在树脂层3和红外线吸收层 4之间形成了潜热蓄热剂层9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潜热蓄热剂层9
潜热蓄热剂层9是包含潜热蓄热剂的层。潜热蓄热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 潜热蓄热剂为正十八烷、正十六烷为主原料的正链烷烃、无机水合盐(氯化钙 六水合盐和硫酸钠十水合盐等)、脂肪酸类(棕榈酸、肉豆蔻酸等)、芳族烃化 合物(苯、对二甲苯等)、酯化合物(棕榈酸异丙酯、硬脂酸丁酯等)、醇类(硬 脂醇等)、聚亚烷基二醇等。其中,从价格、容易获得出发,潜热蓄热剂优选石 蜡。
潜热蓄热剂以分散或溶解在树脂中的状态在树脂层3上形成。用于分散或 溶解潜热蓄热剂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这样的树脂为聚酯系树脂、丙烯 酸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碳 酸酯系树脂。这些树脂中,从透明度高的方面出发,树脂优选为聚酯系树脂、 环氧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
潜热蓄热剂层9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潜热蓄热剂层9的厚度为约 10~50μm。这样的厚度的潜热蓄热剂层9能够适度地蓄热,易于提高蓄光性颜料 61的发光强度。
当潜热蓄热剂分散在树脂中时,树脂和潜热蓄热剂的配合比例为例如潜热 蓄热剂:树脂=3:10~5:10左右。
形成潜热蓄热剂层9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凹版印刷法、 丝网印刷法等通用印刷方法或者辊涂机法等在树脂层3上形成潜热蓄热剂层9。
采用具有这样的潜热蓄热剂层9的转印片,适度地对蓄光性颜料61加热。 因此,蓄光性颜料61易于以高亮度发光。而且,由于红外线吸收层4的发热和 微胶囊层5的保温效果,蓄光性颜料61易于维持加热状态。因此,蓄光性颜料 61的发光易于长时间维持。
<本实施方案的变形例(第三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案(第二变形例)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如图10中所示, 例示了在树脂层3上形成潜热蓄热剂层9的情形。替代地,本实施方案(第三 变形例)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可在树脂层3中配合潜热蓄热剂。因此,通过树 脂层3中的潜热蓄热剂,经由在树脂层3上形成的红外线吸收层4,加热蓄光性 颜料61。因此,蓄光性颜料61易于以高亮度发光。另外,通过红外线吸收层4 的发热以及微胶囊层5的保温效果,蓄光性颜料61易于维持加热状态。因此, 蓄光性颜料61的发光易于长时间维持。
当在树脂层3中混合潜热蓄热剂时,混合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相对于 100质量份树脂,可混合30~50质量份的潜热蓄热剂。
<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四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案(第二变形例)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中,如图10中所示, 例示了在树脂层3上形成潜热蓄热剂层9的情形。替代地,本实施方案(第四 变形例)的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可在红外线吸收层4和微胶囊层5之间形成潜热 蓄热剂层9。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潜热蓄热剂层9中的潜热蓄热剂,借助于 红外线吸收层4以及微胶囊层5,加热蓄光性颜料61。因此,蓄光性颜料61易 于以高亮度发光。另外,通过红外线吸收层4的发热以及微胶囊层5的保温效 果,蓄光性颜料61易于维持加热状态。因此,蓄光性颜料61的发光易于长时间维持。
<蓄光性转印片的转印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蓄光性转印片的转印方法(下文中也称为转印方 法)为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制作的蓄光性转印片形成了保护层8以及喷墨图像后 在被转印物上转印的方法。即,本实施方案的转印方法主要包括图像形成工序、 支承层剥离工序、转印工序。
(图像形成工序)
图像形成工序为在上述蓄光性转印片的保护层8上采用喷墨记录方式形成 喷墨图像的工序。喷墨记录方式中的条件(打印条件)没有特别限制。就打印 条件而言,为了在保护层8上形成期望的喷墨图像,适当地选择诸如喷墨打印 装置的喷嘴直径、施加电压、脉冲宽度、驱动频率、分辨率、墨水供应量等。
(支承层剥离工序)
支承层剥离工序是以覆盖喷墨图像的方式将粘合性剥离膜7(再粘贴膜)压 靠,然后剥离支承层1以使粘合层2露出的工序。即,本工序中,对于喷墨图 像,将粘合性剥离膜7压靠。
(转印工序)
转印工序是将露出的粘合层2压接于被转印物,然后通过剥离粘合性剥离 膜7从而将喷墨图像转印到被转印物上的工序。被转印物没有特别限制。例如, 被转印物为由纤维、纸、木材、塑料、陶瓷、金属等各种材料形成的二维或三 维结构物。
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转印方法,有效发挥蓄光性颜料61的发光作用,即使长 时间在暗处,转印的喷墨图像也显示出优异的可视性。因此,本实施方案的转 印方法适用于特别是期望在暗处的装饰效果的用途、用于唤起注意的交通相关 设备、在工厂、工地现场等所用的设备等。而且,采用转印方法,通过与文字 或符号、图形等形状同时转印,从而获得使显示介质显眼的效果。进一步地, 转印方法可以将转印片作为走廊、楼梯等的指示标志转印。此外,转印方法通 过将转印片转印于照明器具的罩、光源自身,从而用作一种应急灯。
以上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而 且,上述实施方案是具有以下构成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
(1)一种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包括:粘合层形成工序,即在支承层 上形成粘合层;树脂层形成工序,即在该粘合层上形成树脂层;红外线吸收层 形成工序,即在该树脂层上形成含红外线吸收剂的红外线吸收层;微胶囊层形 成工序,即在该红外线吸收层上形成微胶囊分散的微胶囊层;和颜料分散层形 成工序,即在该微胶囊层上形成含蓄光性颜料的颜料分散层;其中,该微胶囊 为由通过该红外线吸收层提供的热反复可逆地固化和熔化的热熔化性内容物以 及被覆该热熔化性内容物的胶囊材料形成。
通过这样的构成,红外线吸收层通过红外线吸收剂的光热转换效应而发热。 利用这种热量,微胶囊层的微胶囊的热熔化性内容物在微胶囊内熔化,持续保 持热量,并对颜料分散层的蓄光性颜料加热。因此,蓄光性颜料易于高亮度发 光。而且,红外线吸收层的发热和由熔融状态下的热熔化性内容物中保持的热 量,易于维持蓄光性颜料的加热状态。因此,蓄光性颜料的发光易于长时间维 持。此外,热熔化性内容物在微胶囊内熔化并且不会泄漏到胶囊外部。因此, 所得的蓄光性转印片能够长期反复使用,不易老化且性能不易下降。
(2)根据(1)中描述的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包括保护层形成工序, 即在上述颜料分散层上形成保护层。
通过这样的构成,例如当在保护层上形成喷墨图像时,所形成的喷墨图像 可高亮度长时间清晰地发光。
(3)根据(1)或(2)中描述的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红 外线吸收剂为炭黑。
通过这样的构成,红外线吸收剂价格低廉且容易处理,可发挥优异的红外 线吸收能力。因此,蓄光性颜料易于更高亮度且长时间地发光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描述的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热熔化性内容物为液体石蜡。
通过这样的构成,热熔化性内容物易于通过热量熔化且易于保持热量。因 此,蓄光性颜料易于更长时间发光。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描述的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红外线吸收层形成工序是在上述树脂层上形成含潜热蓄热剂的潜热蓄热剂 层后,形成含上述红外线吸收剂的红外线吸收层的工序。
通过这样的构成,所得的蓄光性转印片在树脂层和红外线吸收层之间具有 潜热蓄热剂层。此类潜热蓄热剂层可以加热微胶囊中的热熔化性内容物和蓄光 性颜料。因此,蓄光性颜料易于以更高亮度发光。而且,蓄光性颜料易于更长 时间地维持加热状态。因此,蓄光性颜料的发光易于维持更长时间。
(6)根据(1)至(4)中任一项描述的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微胶囊层形成工序是在上述红外线吸收层上形成含潜热蓄热剂的潜热蓄热 剂层后,形成上述微胶囊分散的微胶囊层的工序。
通过这样的构成,所得的蓄光性转印片在红外线吸收层和微胶囊层之间具 有潜热蓄热层。此类潜热蓄热剂层可以加热微胶囊中的热熔化性内容物和蓄光 性颜料。因此,蓄光性颜料易于以更高亮度发光。而且,蓄光性颜料易于更长 时间地维持加热状态。因此,蓄光性颜料的发光易于维持更长时间。
(7)一种含有蓄光性颜料的蓄光性转印片,包括:支承层;在上述支承层 上形成的粘合层;在上述粘合层上形成的树脂层;在上述树脂层上形成的含红 外线吸收剂的红外线吸收层;在上述红外线吸收层上形成的微胶囊分散的微胶 囊层;和在上述微胶囊层上形成的含蓄光性颜料的颜料分散层;其中,上述微 胶囊由通过上述红外线吸收层提供的热反复可逆地固化和熔化的热熔化性内容 物以及被覆上述热熔化性内容物的胶囊材料形成。
通过这样的构成,红外线吸收层通过红外线吸收剂的光热转换效应而发热。 利用这种热量,微胶囊层的微胶囊的热熔化性内容物在微胶囊内熔化,持续保 持热量,并对颜料分散层的蓄光性颜料加热。因此,蓄光性颜料易于高亮度发 光。而且,红外线吸收层的发热和由熔融状态下的热熔化性内容物中保持的热 量,易于维持蓄光性颜料的加热状态。因此,蓄光性颜料的发光易于长时间维 持。此外,热熔化性内容物在微胶囊内熔化并且不会泄漏到胶囊外部。因此, 所得的蓄光性转印片能够长期反复使用,不易老化且性能不易下降。
(8)根据(7)中描述的蓄光性转印片,其中,在上述颜料分散层上形成 保护层。
通过这样的构成,例如当在保护层上形成喷墨图像时,所形成的喷墨图像 可高亮度长时间清晰地发光。
(9)根据(8)或(9)中描述的蓄光性转印片,其中,上述红外线吸收剂 为炭黑。
通过这样的构成,红外线吸收剂价格低廉且容易处理,可发挥优异的红外 线吸收能力。因此,蓄光性颜料易于更高亮度且长时间地发光
(10)根据(7)至(9)中任一项描述的蓄光性转印片,其中,所述热熔 化性内容物是液体石蜡。
通过这样的构成,热熔化性内容物易于通过热量熔化且易于保持热量。因 此,蓄光性颜料易于更长时间发光。
(11)根据(7)至(10)中任一项描述的蓄光性转印片,其中,在所述树 脂层和所述红外线吸收层之间形成含潜热蓄热剂的潜热蓄热剂层。
通过这样的构成,所得的蓄光性转印片在树脂层和红外线吸收层之间具有 潜热蓄热剂层。此类潜热蓄热剂层可以加热微胶囊中的热熔化性内容物和蓄光 性颜料。因此,蓄光性颜料易于以更高亮度发光。而且,蓄光性颜料易于更长 时间地维持加热状态。因此,蓄光性颜料的发光易于维持更长时间。
(12)根据(7)至(10)中任一项描述的蓄光性转印片,其中,在所述红 外线吸收层和所述微胶囊层之间形成含潜热蓄热剂的潜热蓄热剂层。
通过这样的构成,所得的蓄光性转印片在红外线吸收层和微胶囊层之间具 有潜热蓄热层。此类潜热蓄热剂层可以加热微胶囊中的热熔化性内容物和蓄光 性颜料。因此,蓄光性颜料易于以更高亮度发光。而且,蓄光性颜料易于更长 时间地维持加热状态。因此,蓄光性颜料的发光易于维持更长时间。
(13)一种喷墨用蓄光性转印片的转印方法,包括:图像形成工序,即在 根据(8)所描述的蓄光性转印片的上述保护层上通过喷墨记录的方式形成喷墨 图像的工序;支承层剥离工序,即以覆盖上述喷墨图像的方式推压粘合性剥离 膜,然后剥离上述支承层使上述粘合层露出的工序;以及转印工序,即在被转 印物上压接露出的上述粘合层,然后通过剥离上述粘合性剥离膜将上述喷墨图 像转印在上述被转印物上的工序。
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以有效地蓄光性颜料的发光作用,即使长时间在暗处 转印的喷墨图像也显示出优异的可视性。因此,本发明的转印方法适用于特别 是期望在暗处的装饰效果的用途、用于为了对于车辆或人等唤起注意的交通相 关设备、在工厂、工地现场等所用的设备等。而且,转印方法能够通过与文字 或符号、图形等形状同时转印而获得使显示介质显眼的效果。进一步地,转印 方法可以转印走廊、楼梯的指示标志。此外,转印方法可以通过照明器具的罩 或者光源自身进行转印而用作一种应急灯。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支承层
2 粘合层
3 树脂层
4 红外线吸收层
5 微胶囊层
51 微胶囊
6 颜料分散层
61 蓄光性颜料
7 粘合性剥离膜
8 保护层
9 潜热蓄热剂层。

Claims (13)

1.一种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支承层形成粘合层的粘合层形成工序;
在所述粘合层形成树脂层的树脂层形成工序;
在所述树脂层形成含红外线吸收剂的红外线吸收层的红外线吸收层形成工序;
在所述红外线吸收层形成微胶囊分散的微胶囊层的微胶囊层形成工序;和
在所述微胶囊层形成含蓄光性颜料的颜料分散层的颜料分散层形成工序;
所述微胶囊包含热熔化性内容物和被覆所述热熔化性内容物的胶囊材料,其中所述热熔化性内容物通过由所述红外线吸收层所给予的热而可逆地反复进行固化和熔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所述颜料分散层形成保护层的保护层形成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剂为炭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热熔化性内容物为液体石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层形成工序是在所述树脂层形成含潜热蓄热剂的潜热蓄热剂层后形成所述含红外线吸收剂的红外线吸收层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光性转印片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微胶囊层形成工序是在所述红外线吸收层形成含潜热蓄热剂的潜热蓄热剂层后形成所述微胶囊分散的微胶囊层的工序。
7.一种蓄光性转印片,是含有蓄光性颜料的蓄光性转印片,包括:
支承层;
在所述支承层上形成的粘合层;
在所述粘合层上形成的树脂层;
在所述树脂层上形成的、含红外线吸收剂的红外线吸收层;
在所述红外线吸收层上形成的、微胶囊分散的微胶囊层;和
在所述微胶囊层上形成的、含蓄光性颜料的颜料分散层,
所述微胶囊由通过从所述红外线吸收层所给予的热可逆地反复固化和熔化的热熔化性内容物以及被覆所述热熔化性内容物的胶囊材料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光性转印片,其中,在所述颜料分散层上形成有保护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蓄光性转印片,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剂为炭黑。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蓄光性转印片,其中,所述热熔化性内容物是液体石蜡。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蓄光性转印片,其中,在所述树脂层和所述红外线吸收层之间形成有含潜热蓄热剂的潜热蓄热剂层。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蓄光性转印片,其中,在所述红外线吸收层和所述微胶囊层之间形成有含潜热蓄热剂的潜热蓄热剂层。
13.一种喷墨用蓄光性转印片的转印方法,是包含蓄光性颜料的蓄光性转印片的转印方法,包括:
图像形成工序,其中,在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光性转印片的所述保护层上通过喷墨记录方式形成喷墨图像;
支承层剥离工序,其中,以覆盖所述喷墨图像的方式推压粘合性剥离膜,然后剥离所述支承层而使所述粘合层露出;以及
转印工序,其中,在被转印物压接露出的所述粘合层,然后通过剥离所述粘合性剥离膜而将所述喷墨图像转印在所述被转印物上。
CN201880012547.XA 2018-05-01 2018-05-25 蓄光性转印片、喷墨用蓄光性转印片的转印方法 Active CN1107307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8437A JP6345898B1 (ja) 2018-05-01 2018-05-01 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転写方法
JP2018-088437 2018-05-01
PCT/JP2018/020174 WO2019211919A1 (ja) 2018-05-01 2018-05-25 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転写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0723A CN110730723A (zh) 2020-01-24
CN110730723B true CN110730723B (zh) 2021-10-01

Family

ID=62635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2547.XA Active CN110730723B (zh) 2018-05-01 2018-05-25 蓄光性转印片、喷墨用蓄光性转印片的转印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79916A1 (zh)
EP (1) EP3613607B1 (zh)
JP (1) JP6345898B1 (zh)
CN (1) CN110730723B (zh)
TW (1) TWI715845B (zh)
WO (1) WO20192119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5898B1 (ja) * 2018-05-01 2018-06-20 三登商事株式会社 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転写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9004A (ja) * 1997-11-06 1999-05-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記録受像体
CN1453143A (zh) * 2002-04-24 2003-11-05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转印片材
CN204129247U (zh) * 2014-10-22 2015-01-28 苏州百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长效高亮型反光片
CN105924608A (zh) * 2016-06-24 2016-09-07 安徽省思维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夜光蓄能保温聚氨酯硬泡材料的制备方法
JP2017202597A (ja) * 2016-05-10 2017-11-16 三登商事株式会社 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蓄光性転写シート、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転写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90306A (en) 1976-01-26 1977-07-29 Canon Kk Thermoodeveloping photoosensitive material for electrostatic printing master
JP3163251B2 (ja) * 1995-05-15 2001-05-08 森井 壽▲ひろ▼ 熱転写用積層体
WO2007017927A1 (ja) * 2005-08-08 2007-02-15 Masuda, Tsuyomi 装飾用パネル、装飾用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装飾用パネルの照明装置
CN101555401B (zh) * 2008-04-10 2011-12-21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有机相变储能材料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JP6114857B1 (ja) * 2016-05-10 2017-04-12 三登商事株式会社 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蓄光性転写シート、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転写方法
JP6345898B1 (ja) * 2018-05-01 2018-06-20 三登商事株式会社 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転写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9004A (ja) * 1997-11-06 1999-05-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記録受像体
CN1453143A (zh) * 2002-04-24 2003-11-05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转印片材
CN204129247U (zh) * 2014-10-22 2015-01-28 苏州百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长效高亮型反光片
JP2017202597A (ja) * 2016-05-10 2017-11-16 三登商事株式会社 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蓄光性転写シート、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転写方法
CN105924608A (zh) * 2016-06-24 2016-09-07 安徽省思维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夜光蓄能保温聚氨酯硬泡材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13607B1 (en) 2021-04-21
TWI715845B (zh) 2021-01-11
EP3613607A4 (en) 2020-07-29
EP3613607A1 (en) 2020-02-26
WO2019211919A1 (ja) 2019-11-07
JP2019193985A (ja) 2019-11-07
TW201945211A (zh) 2019-12-01
US20210379916A1 (en) 2021-12-09
CN110730723A (zh) 2020-01-24
JP6345898B1 (ja) 2018-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09382B1 (ja) 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蓄光性転写シート、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転写方法
CN101039800A (zh) 辨识装置及方法
JP2004163561A (ja) 表示フィルム
CN110831777A (zh) 热转印片
CN110730723B (zh) 蓄光性转印片、喷墨用蓄光性转印片的转印方法
JPWO2007046157A1 (ja) 反射材
JP2007034034A (ja) 再帰反射シート
CN1105031C (zh) 热敏孔版原纸的穿孔方法及所用的热敏孔版原纸和组合物
JP4906063B2 (ja) 再帰反射シート
KR100693217B1 (ko) 내수 광택성 축광코팅시트
JP6114857B1 (ja) 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蓄光性転写シート、蓄光性転写シートの転写方法
KR101800126B1 (ko) 인쇄시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1587154U (zh) 一种单向观察膜
JP2019174782A (ja) ラベル基材及びラベル
CN208440552U (zh) 一种功能性发光膜
JP3139629U (ja) 転写シート
JP2013014094A (ja) 転写箔
CN210826024U (zh) 一种胶带
CN205788987U (zh) 一种发光喷绘膜
JP2002132157A (ja) 紫外線発光ステッカー
JPH11139004A (ja) 記録受像体
JPWO2015178378A1 (ja) レーザー転写マーキング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レーザーマーキング品
JPH11321068A (ja) インク受容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09572271A (zh) 印刷片及其制备方法
JP2013022850A (ja) レーザーマーキング用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レーザーマーキン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328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