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9861B - 车身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身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9861B
CN110719861B CN201780091747.4A CN201780091747A CN110719861B CN 110719861 B CN110719861 B CN 110719861B CN 201780091747 A CN201780091747 A CN 201780091747A CN 110719861 B CN110719861 B CN 1107198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inflection point
hood
width direction
vehicl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17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9861A (zh
Inventor
佐佐木真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19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9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9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9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8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means for lifting bonn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车身前部结构具备将前发动机罩支承为开闭自如的发动机罩铰链。发动机罩铰链具备铰链下部和铰链上部。铰链下部安装于车身,铰链上部安装于前发动机罩。铰链上部具备上表面和侧面。上表面沿前后方向且沿车宽方向延伸。侧面从上表面的车宽方向外缘朝向下方延伸。上表面的第一拐点与侧面的第二拐点在铰链上部的长度方向上一致。

Description

车身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车身前部结构,近年来,公知一种如下的结构,即,为了缓和车辆碰撞到的行人的二次碰撞的冲击,将车辆的前发动机罩的后端部抬起,从而增大由行人的二次碰撞导致的前发动机罩的变形量。该车身前部结构为了将前发动机罩抬起并保持而具备机动车用安全装置。
该机动车用安全装置采用了由气缸及活塞杆构成的直动型致动器,通过使气缸内部产生高压气体,由此使活塞杆上升,将前发动机罩抬起。致动器是上下较长的装置。致动器的下端部在行人的二次碰撞后向下方位移。
另外,在车身前部结构之中公开有如下的结构,即,为了将前发动机罩的后端部抬起,在前发动机罩的铰链设置切槽,以切槽为起点将铰链弯折。通过以切槽为起点将铰链弯折,由此能够将前发动机罩的后端部抬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9346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车身前部结构中,切槽沿着铰链(即,前发动机罩)的开闭方向延伸。由此,在前发动机罩的通常的开闭时,作用有以切槽为起点将铰链弯折的力。因此,为了在前发动机罩的通常的开闭时铰链不弯折,需要实施增大铰链的板厚尺寸等对策。
于是,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设置使铰链的刚性在前发动机罩的通常的开闭时变得不足的较大切槽的情况下使铰链变形的车身前部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身前部结构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车身前部结构具备将发动机罩支承为开闭自如的弹起用的发动机罩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具备安装于车身的铰链下部和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罩的铰链上部,所述铰链上部具备沿前后方向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上表面和从该上表面的车宽方向一缘部朝向下方延伸的侧面,在所述上表面的车宽方向一缘部相对于该上表面而向外侧凸出的第一拐点与在所述侧面向上侧凹陷的第二拐点在所述铰链上部的长度方向上一致。
(2)在上述(1)的方案的车身前部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侧面具备:第一部,其设置在轴支承于所述铰链下部的轴部侧;第二部,其从所述上表面伸出的伸出尺寸比所述第一部小;以及倾斜部,其从所述第一部的下端朝向所述第二部的下端倾斜,并将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连接,所述第二拐点设置于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第二部的交叉部。
(3)在上述(2)的方案的车身前部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二拐点在所述铰链上部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铰链上部的弯折部一致,所述上表面在与所述车宽方向一缘部相反的一侧的缘部具备第三拐点,所述弯折部设置在连结所述第一拐点与所述第三拐点的线上。
(4)在上述(3)的方案的车身前部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上表面具备:窄幅部,其位于比所述第三拐点靠所述轴部侧的位置;以及宽幅部,其车宽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该窄幅部的车宽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大,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三拐点而设置在与所述窄幅部相反的一侧,在所述宽幅部设置有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罩的发动机罩安装部和由致动器顶起的致动器抵接部。
(5)在上述(4)的方案的车身前部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发动机罩安装部设置于在车宽方向上比所述第三拐点靠所述窄幅部侧的位置,所述致动器抵接部设置于在车宽方向上比所述第三拐点靠与所述窄幅部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6)在上述(5)的方案的车身前部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发动机罩具备向下侧凸出的骨架部,在上下方向上与该骨架部的纵壁重叠的位置设有所述致动器抵接部。
(7)在上述(3)~(6)中任一项的方案的车身前部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弯折部沿车宽方向延伸。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1)的方案,在铰链上部的上表面的车宽方向一缘部设有凸出的第一拐点。另外,在铰链上部的侧面设有凹陷的第二拐点。此外,使第一拐点及第二拐点在铰链上部的长度方向上一致。由此,在利用致动器使铰链上部从连结第一拐点及第二拐点的线上沿上下方向弯折时,能够使铰链上部的侧面向车宽方向弯折。
由此,即使不在发动机罩铰链设置刚性在前发动机罩的通常的开闭时变得不足那样的较大的切槽,也能够利用致动器使发动机罩铰链变形。
根据上述(2)的方案,在侧面的长度尺寸较大程度发生变化而应力集中的交叉部设有第二拐点。由此,能够将侧面在第二拐点适当地弯折,能够将发动机罩铰链以稳定的状态从第二拐点(即,从连结第一拐点及第二拐点的线上)弯折。
根据上述(3)的方案,在连结第一拐点及第三拐点的线上设有弯折部。由此,能够将铰链上部从连结第一拐点及第三拐点的线上(即,弯折部)弯折。由此,能够使铰链上部的弯折点稳定,能够使发动机罩铰链的变形模式稳定。
根据上述(4)的方案,在上表面设有宽幅部,在宽幅部设有发动机罩安装部和致动器抵接部。由此,能够提高设置发动机罩安装部和致动器抵接部时的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通过在上表面设置宽幅部,由此宽幅部的刚性提高。在刚性较高的宽幅部设有致动器抵接部。由此,能够防止上表面在从致动器受到的顶起力的作用下在比弯折部靠宽幅部侧的位置弯折。
根据上述(5)的方案,发动机罩安装部在车宽方向上设置于窄幅部侧。由此,能够利用轴部高效地承受通常的发动机罩的开闭时的力。
另外,致动器抵接部在车宽方向上设置在与窄幅部相反的一侧。致动器抵接部是在通常的发动机罩的开闭时不受影响的部位。另外,通过在为了提高刚性而扩展的部位设置致动器抵接部,能够提高设置致动器抵接部时的布局的自由度。
根据上述(6)的方案,发动机罩具备骨架部,在与骨架部的纵壁重叠的位置设有致动器抵接部。由此,不仅利用发动机罩铰链承受致动器的顶起力,还能够利用发动机罩的骨架部承受致动器的顶起力,能够抑制发动机罩的变形。
根据上述(7)的方案,弯折部沿车宽方向延伸,由此,在铰链上部从弯折部弯折时,能够防止在轴部产生车宽方向上的位移。由此,能够在不阻碍铰链上部的旋转的情况下将发动机罩顶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的发动机罩铰链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在图1的III-III线处剖切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1的发动机罩铰链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4的铰链上部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的发动机罩铰链在弯折部弯折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利用致动器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的前发动机罩抬起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箭头FR指向车辆的前方,箭头UP指向车辆的上方,箭头LH指向车辆的左侧方。
需要说明的是,车身前部结构10是大致左右对称的结构。由此,以下,对左侧的结构进行说明并省略对右侧的结构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车身前部结构10具备前发动机罩(发动机罩)12、发动机罩铰链14以及机动车用安全装置16。前发动机罩12的左后端部12a支承于发动机罩铰链14。通过使前发动机罩12以发动机罩铰链14为支点而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利用前发动机罩12开闭动力单元室23的上方。在动力单元室23收纳有发动机-变速箱、马达等动力单元。
在前发动机罩12关闭的状态下,在前发动机罩12的车身后方设有前玻璃18。另外,在前发动机罩12的车身外侧设有前挡泥板19。
如图3所示,前发动机罩12具备外板21、内板22以及骨架部24。外板21配置成与车外26侧对置。内板22配置成与动力单元室23对置。
外板21及内板2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例如前发动机罩12的周缘12b通过折边加工而连结成一体。在外板21和内板22之间安装有骨架部24。
骨架部24具有底部31、外侧纵壁32、内侧纵壁33、外侧凸缘34以及内侧凸缘35。
底部31安装于内板22。外侧纵壁32从底部31的外边立起。内侧纵壁33从底部31的内边立起。骨架部24利用底部31、外侧纵壁32及内侧纵壁33形成为向下侧凸出的剖面U字状。
外侧凸缘34从外侧纵壁32的上边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内侧凸缘35从内侧纵壁33的上边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由此,骨架部24利用底部31、外侧纵壁32、内侧纵壁33、外侧凸缘34及内侧凸缘35形成为剖面帽状。即,骨架部24是刚性较高的构件。
由此,通过将骨架部24安装于内板22,由此内板22(即,前发动机罩12)被骨架部24加强。
返回图1、图2,在前发动机罩12的左后端部12a安装有发动机罩铰链14。前发动机罩12借助发动机罩铰链14开闭自如地支承于车身11。发动机罩铰链14是弹起用的发动机罩铰链。
具体而言,发动机罩铰链14具备铰链下部37、铰链上部38以及止挡件39。铰链下部37具备基部41和支承部42。
基部41具有前倾斜部44和后水平部45。后水平部45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前倾斜部44从后水平部45的前端部以随着朝向车身前方去而下坡的倾斜度延伸。后水平部45的后端部45a和前倾斜部44的前端部44a利用螺栓47、螺母安装于车身11的左侧部11a。
车身11的左侧部11a是设置于动力单元室23且刚性较高的部位。由此,基部41利用螺栓47、螺母牢固地安装于车身11的左侧部11a。支承部42从基部41中的外侧边41a向上方立起。
支承部42从后水平部45的外侧边45b和前倾斜部44的外侧边44b的后半部向上方立起。铰链上部38的后端部38a借助支承轴(轴部)51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支承部42的上端部42a。支承轴51沿车宽方向延伸。在支承部42的车宽方向外侧支承有铰链上部38。
如图4、图5所示,铰链上部38具备上表面53和侧面54。铰链上部38通过上表面53及侧面54形成为剖面L字状。上表面53在前发动机罩12关闭的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且沿车宽方向延伸。
上表面53具有第一拐点56、第三拐点58以及弯折部61(用假想线表示)。第一拐点56设置于上表面53的车宽方向内缘(车宽方向一缘部)53a。第一拐点56以相对于上表面53向外侧(箭头A方向)凸出的方式突出。第三拐点58设置于上表面53的车宽方向外缘(与车宽方向一缘部相反的一侧的缘部)53b。
弯折部61设置于连结第一拐点56及第三拐点58的线上。在此,第一拐点56及第三拐点58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连结第一拐点56及第三拐点58的线上设有弯折部61。由此,能够从连结第一拐点56及第三拐点58的线上(即,弯折部61)将铰链上部38弯折。
由此,能够使铰链上部38的弯折点稳定,能够使发动机罩铰链14的变形模式稳定。
另外,弯折部61以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不倾斜的方式沿车宽方向延伸。由此,在铰链上部38从弯折部61弯折时,能够防止在支承轴51产生车宽方向上的位移。即,能够在不阻碍铰链上部38的旋转的情况下将铰链上部38从弯折部61弯折,从而将前发动机罩12顶起。
上表面53具备窄幅部64和宽幅部65。窄幅部64从与支承轴51相当的部位延伸至第一拐点56。即,窄幅部64位于比第三拐点58靠支承轴51侧的位置。
宽幅部65从第一拐点56在窄幅部64的延长线上延伸。即,宽幅部65相对于第三拐点58设置在与窄幅部64相反的一侧。另外,宽幅部65的车宽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形成为比窄幅部64大。宽幅部65设有发动机罩安装部67和致动器抵接部68。
发动机罩安装部67是安装于前发动机罩12的内板22(参照图3)的部位。发动机罩安装部67设置于在车宽方向上比第三拐点58靠窄幅部64侧的位置。具体而言,发动机罩安装部67设置于比第三拐点58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发动机罩安装部67利用一对螺栓71、螺母72(参照图3)安装于前发动机罩12的内板22。即,铰链上部38利用一对螺栓71、螺母72安装于前发动机罩12。
致动器抵接部68是通过由机动车用安全装置16的致动器73上升而抵接,由此被致动器73顶起的部位。致动器抵接部68设置于在车宽方向上比第三拐点58靠与窄幅部64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具体而言,致动器抵接部68设置于比第三拐点58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这样,在上表面53设置有宽幅部65,在宽幅部65设有发动机罩安装部67和致动器抵接部68。由此,能够提高设置发动机罩安装部67和致动器抵接部68时的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通过在上表面53设置宽幅部65,由此宽幅部65的刚性提高。在刚性较高的宽幅部65设有致动器抵接部68。由此,能够防止上表面53在从致动器73受到的顶起力的作用下在比弯折部61靠宽幅部65侧的位置弯折。
此外,发动机罩安装部67在车宽方向上设置于窄幅部64侧。由此,能够利用支承轴51高效地承受通常的前发动机罩12的开闭时的力。
另外,致动器抵接部68在车宽方向上设置在与窄幅部64相反的一侧。致动器抵接部68是在通常的前发动机罩的开闭时不受影响的部位。通过在为了提高刚性而扩展的部位设置致动器抵接部68,能够提高设置致动器抵接部68时的布局的自由度。
如图3所示,致动器抵接部68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与骨架部24的外侧纵壁32重叠的位置。由此,能够利用前发动机罩12的骨架部24承受致动器73的顶起力F1,能够抑制内板22(即,前发动机罩12)的变形。
侧面54从上表面53的车宽方向内缘53a向下方延伸(伸出)。
如图4所示,侧面54具有第一部81、第二部82、倾斜部83以及第二拐点57。第一部81的后端部81a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支承轴51。第一部81的从上表面53的车宽方向内缘53a到下端81b的伸出尺寸(长度尺寸)形成为T1。
第二部82的从上表面53的车宽方向内缘53a到下端82a的伸出尺寸(长度尺寸)形成为T2。第二部82的伸出尺寸T2设定得比第一部81的伸出尺寸T1小。
倾斜部83从第一部81的前侧下端(下端)81c朝向第二部82的后侧下端(下端)82b(向上方)倾斜。即,第一部81的前侧下端81c和第二部82的后侧下端82b通过倾斜部83连接。
第二拐点57设置于倾斜部83与第二部82的下端82a的交叉部(拐角)。即,第二拐点57是在侧面54向上侧凹陷的部位。
这样,侧面54在第一部81的伸出尺寸T1和第二部82的伸出尺寸T2较大程度发生变化而应力集中的第二拐点57(即,交叉部)设有弯折部61。由此,能够适当地将侧面54弯折,能够使发动机罩铰链14的铰链上部38以稳定的状态从弯折部61的位置弯折。
在此,第二拐点57和第一拐点56配置在与铰链上部38的弯折部61在铰链上部38的长度方向上一致的位置。换言之,第二拐点57配置于在俯视时与第一拐点56、弯折部61重叠的位置。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在铰链上部38的上表面53的车宽方向一缘部设有凸出的第一拐点56。此外,在铰链上部38的侧面54设有凹陷的第二拐点57。而且,第一拐点56及第二拐点57与铰链上部38的弯折部61一致。由此,在利用致动器73使铰链上部38从弯折部61沿上下方向弯折时,能够使侧面54沿车宽方向弯折。
由此,即使不在发动机罩铰链14设置刚性在前发动机罩12的通常的开闭时变得不足那样的较大的切槽,也能够利用致动器73使发动机罩铰链14变形。
另外,在铰链上部38设有止挡件39。止挡件39从铰链上部38的窄幅部64及第一部81以朝向相对于宽幅部65向下方离开的方向倾斜的状态延伸。
止挡件39是用于将前发动机罩12保持在由致动器73抬起后的位置的止挡件。即,在利用致动器73使发动机罩铰链14变形并将前发动机罩12抬起时,使止挡件39的顶端部39a抵接于前发动机罩12,将前发动机罩12保持在抬起后的位置(也参照图7)。
如图2、图6所示,机动车用安全装置16具备例如G传感器、致动器73以及控制部。G传感器设置于例如车辆的前保险杠86(参照图7)。致动器73设置于发动机罩铰链14的附近。
通过机动车用安全装置16,利用例如G传感器和车速的信息,在受到与规定重量的障碍物91以设定值以上的车速与前发动机罩12碰撞时同等、或在其之上的冲击的情况下,致动器73进行工作。
作为致动器73,采用例如由气缸87及活塞杆88构成的直动型致动器。通过致动器73,在气缸87的内部产生高压气体,由此使活塞杆88上升。活塞杆88上升并抵接于致动器抵接部68,利用活塞杆88将致动器抵接部68顶起。
在此,弯折部61沿车宽方向延伸。由此,在铰链上部38从弯折部61弯折时,能够防止在支承轴51产生车宽方向上的位移。由此,能够在不阻碍铰链上部38的旋转的情况下将前发动机罩12顺畅地顶起。
如图3所示,致动器抵接部68设置成在骨架部24的外侧纵壁32的下方与外侧纵壁32重叠。由此,不仅利用发动机罩铰链14承受活塞杆88的顶起力F1,还能够利用前发动机罩12的骨架部24承受活塞杆88的顶起力F1。由此,抑制前发动机罩12的变形,前发动机罩12的左后端部12a(参照图7)被活塞杆88顺畅地抬起。
如图7所示,发生障碍物91从上方碰撞前发动机罩12的二次碰撞。前发动机罩12的左后端部12a保持为被活塞杆88抬起后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前发动机罩12从障碍物91受到朝下的载荷F2。
由于前发动机罩12从障碍物91受到朝下的载荷F2,从而在朝下的载荷F2的作用下前发动机罩12如箭头B那样向下方变形。由此,能够缓和施加于障碍物91的冲击从而保护障碍物9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将第一拐点56设置于上表面53的车宽方向内缘53a、将第三拐点58设置于上表面53的车宽方向外缘53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
作为其他例子,例如也可以将第一拐点56设置于上表面53的车宽方向外缘(与车宽方向一缘部相反的一侧的缘部),将第三拐点58设置于上表面53的车宽方向内缘(车宽方向一缘部)。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倾斜部83与第二部82的下端82a的交叉部设有第二拐点57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在第二拐点57设置凹口程度的切槽(即,凹陷程度的切槽)。切槽形成为从第二拐点57向第一拐点56延伸。由此,能够更适当地将侧面54(即,弯折部61)弯折,能够使发动机罩铰链14的铰链上部38以更稳定的状态从弯折部61的位置弯折。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将致动器抵接部68设置成与骨架部24的外侧纵壁32重叠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作为其他例子,例如也可以将致动器抵接部68设置成与骨架部24的内侧纵壁33重叠。
除此之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替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另外,还可以将上述的各变形例适当组合。
工业实用性
根据上述的车身前部结构,能够适用于具备发动机罩等的机动车。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身前部结构
11……车身
12……前发动机罩(发动机罩)
14……发动机罩铰链
24……骨架部
32……外侧纵壁(纵壁)
33……内侧纵壁
37……铰链下部
38……铰链上部
51……支承轴(轴部)
53……上表面
53a…车宽方向内缘(车宽方向一缘部)
53b…车宽方向外缘(与车宽方向一缘部相反的一侧的缘部)
54……侧面
56……第一拐点
57……第二拐点
58……第三拐点
61……弯折部
64……窄幅部
65……宽幅部
67……发动机罩安装部
68……致动器抵接部
73……致动器
81……第一部
81b…第一部的下端
81c…第一部的前侧下端(第一部的下端)
82……第二部
82a…第二部的下端
82b…第二部的后侧下端(第二部的下端)
83……倾斜部。

Claims (5)

1.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具备将发动机罩支承为开闭自如的弹起用的发动机罩铰链,该车身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具备安装于车身的铰链下部和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罩的铰链上部,
所述铰链上部具备沿前后方向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上表面和从该上表面的车宽方向一缘部朝向下方延伸的侧面,
在所述上表面的车宽方向一缘部相对于该上表面而向外侧凸出的第一拐点与在所述侧面向上侧凹陷的第二拐点在所述铰链上部的长度方向上一致,
所述侧面具备:
第一部,其设置在轴支承于所述铰链下部的轴部侧;
第二部,其从所述上表面伸出的伸出尺寸比所述第一部小;以及
倾斜部,其从所述第一部的下端朝向所述第二部的下端倾斜,并将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连接,
所述第二拐点设置于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第二部的交叉部,
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二拐点在所述铰链上部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铰链上部的弯折部一致,
所述上表面在与所述车宽方向一缘部相反的一侧的缘部具备第三拐点,
所述弯折部设置在连结所述第一拐点与所述第三拐点的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表面具备:
窄幅部,其位于比所述第三拐点靠所述轴部侧的位置;以及
宽幅部,其车宽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该窄幅部的车宽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大,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三拐点而设置在与所述窄幅部相反的一侧,
在所述宽幅部设置有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罩的发动机罩安装部和由致动器顶起的致动器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罩安装部设置于在车宽方向上比所述第三拐点靠所述窄幅部侧的位置,
所述致动器抵接部设置于在车宽方向上比所述第三拐点靠与所述窄幅部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罩具备向下侧凸出的骨架部,
在上下方向上与该骨架部的纵壁重叠的位置设有所述致动器抵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部沿车宽方向延伸。
CN201780091747.4A 2017-07-07 2017-07-07 车身前部结构 Active CN1107198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24945 WO2019008739A1 (ja) 2017-07-07 2017-07-07 車体前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9861A CN110719861A (zh) 2020-01-21
CN110719861B true CN110719861B (zh) 2022-03-04

Family

ID=64949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1747.4A Active CN110719861B (zh) 2017-07-07 2017-07-07 车身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9861B (zh)
WO (1) WO20190087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96054B2 (en) 2019-10-03 2024-02-13 Ramadhan FATHURIZKI Electronic evaporator to transfer medicine or nicotine with perforated heating coil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61181A (ja) * 1989-07-31 1991-03-15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フード構造
CN1330007A (zh) * 2000-06-15 2002-01-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引擎盖铰链结构
CN1672988A (zh) * 2004-03-22 2005-09-2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发动机罩的弹起装置
CN101016060A (zh) * 2006-02-10 2007-08-1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一种铰链装置
JP6137204B2 (ja) * 2015-01-16 2017-05-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JP2017100678A (ja) * 2015-12-04 2017-06-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JP6260518B2 (ja) * 2014-11-21 2018-01-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71982U (zh) * 1989-11-02 1991-07-19
DE10239882A1 (de) * 2002-08-29 2004-04-2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Anordnung einer Frontklappe
JP3962315B2 (ja) * 2002-11-11 2007-08-22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ードヒンジ構造
JP4824444B2 (ja) * 2006-03-16 2011-11-30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フード持ち上げ構造を有する自動車
JP5951315B2 (ja) * 2012-03-27 2016-07-13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の衝撃吸収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61181A (ja) * 1989-07-31 1991-03-15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フード構造
CN1330007A (zh) * 2000-06-15 2002-01-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引擎盖铰链结构
CN1672988A (zh) * 2004-03-22 2005-09-2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发动机罩的弹起装置
CN101016060A (zh) * 2006-02-10 2007-08-1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一种铰链装置
JP6260518B2 (ja) * 2014-11-21 2018-01-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JP6137204B2 (ja) * 2015-01-16 2017-05-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JP2017100678A (ja) * 2015-12-04 2017-06-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08739A1 (ja) 2019-01-10
CN110719861A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10822B2 (ja)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CN110344692B (zh) 机罩铰链
JP4407755B2 (ja)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4410823B2 (ja)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EP2380801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167362B2 (en) Vehicular hood hinge arrangement structure
JP6151853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4251221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KR101376024B1 (ko) 차량용 후드
CN108071285B (zh) 机罩铰链
EP2946987A1 (en) Vehicle hood structure
JP2010173403A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CN110719861B (zh) 车身前部结构
JP5267430B2 (ja) ドアロック構造
JP2011230644A (ja)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JP5151495B2 (ja) 自動車のフードストッパ構造
JP4010234B2 (ja) 自動車のボンネット支持構造
JP5644742B2 (ja)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JP4884407B2 (ja)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JP2014108651A (ja) 車両用ポップアップフード装置
CN110958970B (zh) 车辆的前部构造
JP6919521B2 (ja) ドアチェック装置の取付構造
JP6588073B2 (ja) 車体構造
JP6656765B2 (ja) ヒンジ構造
JP5939030B2 (ja) 車両のフード跳ね上げ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