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7548A - 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7548A
CN110697548A CN201910819382.3A CN201910819382A CN110697548A CN 110697548 A CN110697548 A CN 110697548A CN 201910819382 A CN201910819382 A CN 201910819382A CN 110697548 A CN110697548 A CN 110697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ing arm
vertical strip
shock absorber
car body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93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97548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NSHE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张正周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张正周 filed Critical 张正周
Priority to CN2019108193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975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97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7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97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75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6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imbalance, e.g. passengers on the same side
    • B66B11/0266Passive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包括轿厢体、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所述轿厢体的四个角落处均设置有减震轮,所述减震轮均与轿厢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均与减震轮紧贴,所述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均呈L型设置,所述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分别位于轿厢体四个角落的一侧,所述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均通过减震轮与轿厢体滑动连接,所述轿厢体上面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与轿厢体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引轮;该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梯轿厢体是轿顶轮轴直接通过抱箍刚性地直接连接在轿厢体的上梁上的。在轿厢体从运动转向停止时,会因为轿厢体的惯性而产生较大振动,使乘坐的乘客相当的不舒服,严重时,将造成轿箱的高频振动,产生比较大的噪音,而且,这样的振动对电梯的寿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的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包括轿厢体、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所述轿厢体的四个角落处均设置有减震轮,所述减震轮均与轿厢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均与减震轮紧贴,所述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均呈L型设置,所述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分别位于轿厢体四个角落的一侧,所述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均通过减震轮与轿厢体滑动连接,所述轿厢体上面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与轿厢体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引轮,所述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引轮均与减震装置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装置包含有连接座、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所述连接座与轿厢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与连接座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与第一曳引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与第二曳引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一避震器,所述第二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二避震器,通过设置有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因惯性而产生振动时,避震器受到挤压变形吸收振动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避震器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铰接连接,所述第二避震器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呈平行分布,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具有良好的活动能力,有利于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作出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匀第一连接板为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与第二连接板为一体式设置,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以使得相邻的连接臂实现联动,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三避震器,所述第三避震器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铰接连接,通过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三避震器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缓冲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构成八字状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构成八字状设置,八字状的设计可以使得连接臂可以良好的活动和收拢,同事可以有效的防止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引轮撞击到轿厢体。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自动收线器和第二自动收线器,所述第一自动收线器和第二自动收线器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绳和第二限位绳,所述第一限位绳和第二限位绳末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自动收线器和第二自动收线器,可以通过修改配置的限位绳的总长度来调整连接臂的收拢程度,防止因惯性太大而导致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轮存在相互撞击的风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由于轿厢体的四个角落分别与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滑动连接,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可以有效的减少轿厢体横向摆动幅度,同时通过配置有减震轮,横向的振动能可以有效的被减震轮消耗掉,同时避震器受到连接臂挤压变形吸收惯性产生的振动能,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此外,减震装置包含有连接座、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所述连接座与轿厢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与连接座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与第一曳引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与第二曳引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一避震器,所述第二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二避震器,通过设置有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因惯性而产生振动时,避震器受到挤压变形吸收振动能。第一避震器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铰接连接,所述第二避震器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呈平行分布,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具有良好的活动能力,有利于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作出变形。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匀第一连接板为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与第二连接板为一体式设置,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以使得相邻的连接臂实现联动,提升结构的稳定性。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三避震器,所述第三避震器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铰接连接,通过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三避震器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缓冲性能。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构成八字状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构成八字状设置,八字状的设计可以使得连接臂可以良好的活动和收拢,同事可以有效的防止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引轮撞击到轿厢体。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自动收线器和第二自动收线器,所述第一自动收线器和第二自动收线器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绳和第二限位绳,所述第一限位绳和第二限位绳末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自动收线器和第二自动收线器,可以通过修改配置的限位绳的总长度来调整连接臂的收拢程度,防止因惯性太大而导致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轮存在相互撞击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的减震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
1、轿厢体;2、第一立条;3、第二立条;4、第三立条;5、第四立条;6、减震轮;7、减震装置;8、第一曳引轮;9、第二曳引轮;10、连接座;11、第一连接臂;12、第二连接臂;13、第三连接臂;14、第四连接臂;15、第一避震器;16、第二避震器;17、第一连接板;18、第二连接板;19、第三避震器;20、第一自动收线器;21、第二自动收线器;22、第一限位绳;23、第二限位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另外,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或粘合固定,或铆接固定等常规方式,因此,在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包括轿厢体1、第一立条2、第二立条3、第三立条4和第四立条5,所述轿厢体1的四个角落处均设置有减震轮6,所述减震轮6均与轿厢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立条2、第二立条3、第三立条4和第四立条5均与减震轮6紧贴,所述第一立条2、第二立条3、第三立条4和第四立条5均呈L型设置,所述第一立条2、第二立条3、第三立条4和第四立条5分别位于轿厢体1四个角落的一侧,所述第一立条2、第二立条3、第三立条4和第四立条5均通过减震轮6与轿厢体1滑动连接,所述轿厢体1上面设置有减震装置7,所述减震装置7与轿厢体1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装置7上设置有第一曳引轮8和第二曳引轮9,所述第一曳引轮8和第二曳引轮9均与减震装置7滑动连接。
所述减震装置7包含有连接座10、第一连接臂11、第二连接臂12、第三连接臂13和第四连接臂14,所述连接座10与轿厢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11、第二连接臂12、第三连接臂13和第四连接臂14均与连接座10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11和第二连接臂12均与第一曳引轮8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13和第四连接臂14均与第二曳引轮9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11和第三连接臂13之间设置有第一避震器15,所述第二连接臂12和第四连接臂14之间设置有第二避震器16,通过设置有第一避震器15和第二避震器16,因惯性而产生振动时,避震器受到挤压变形吸收振动能。
所述第一避震器15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臂11和第三连接臂13铰接连接,所述第二避震器16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臂12和第四连接臂14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避震器15和第二避震器16呈平行分布,第一避震器15和第二避震器16具有良好的活动能力,有利于第一避震器15和第二避震器16作出变形。
所述第一连接臂11和第二连接臂1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7,所述第一连接臂11和第二连接臂12均匀第一连接板17为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三连接臂13和第四连接臂1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8,所第三连接臂13和第四连接臂14均与第二连接板18为一体式设置,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7和第二连接板18,可以使得相邻的连接臂实现联动,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连接板17和第二连接板18之间设置有第三避震器19,所述第三避震器19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7和第二连接板18铰接连接,通过在第一连接板17和第二连接板18之间设置有第三避震器19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缓冲性能。
所述第一连接臂11和第三连接臂13构成八字状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臂12和第四连接臂14构成八字状设置,八字状的设计可以使得连接臂可以良好的活动和收拢,同事可以有效的防止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引轮撞击到轿厢体。
所述连接座10上设置有第一自动收线器20和第二自动收线器21,所述第一自动收线器20和第二自动收线器2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绳22和第二限位绳23,所述第一限位绳22和第二限位绳23末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臂11和第四连接臂1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自动收线器20和第二自动收线器21,可以通过修改配置的限位绳的总长度来调整连接臂的收拢程度,防止因惯性太大而导致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轮存在相互撞击的风险。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轿厢体的四个角落分别与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滑动连接,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可以有效的减少轿厢体横向摆动幅度,同时通过配置有减震轮,横向的振动能可以有效的被减震轮消耗掉,同时避震器受到连接臂挤压变形吸收惯性产生的振动能,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此外,减震装置包含有连接座、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所述连接座与轿厢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与连接座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与第一曳引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与第二曳引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一避震器,所述第二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二避震器,通过设置有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因惯性而产生振动时,避震器受到挤压变形吸收振动能。第一避震器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铰接连接,所述第二避震器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呈平行分布,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具有良好的活动能力,有利于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作出变形。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匀第一连接板为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与第二连接板为一体式设置,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以使得相邻的连接臂实现联动,提升结构的稳定性。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三避震器,所述第三避震器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铰接连接,通过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三避震器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缓冲性能。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构成八字状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构成八字状设置,八字状的设计可以使得连接臂可以良好的活动和收拢,同事可以有效的防止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引轮撞击到轿厢体。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自动收线器和第二自动收线器,所述第一自动收线器和第二自动收线器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绳和第二限位绳,所述第一限位绳和第二限位绳末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自动收线器和第二自动收线器,可以通过修改配置的限位绳的总长度来调整连接臂的收拢程度,防止因惯性太大而导致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轮存在相互撞击的风险。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包括轿厢体1、第一立条2、第二立条3、第三立条4和第四立条5,所述轿厢体1的四个角落处均设置有减震轮6,所述减震轮6均与轿厢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立条2、第二立条3、第三立条4和第四立条5均与减震轮6紧贴,所述第一立条2、第二立条3、第三立条4和第四立条5均呈L型设置,所述第一立条2、第二立条3、第三立条4和第四立条5分别位于轿厢体1四个角落的一侧,所述第一立条2、第二立条3、第三立条4和第四立条5均通过减震轮6与轿厢体1滑动连接,所述轿厢体1上面设置有减震装置7,所述减震装置7与轿厢体1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装置7上设置有第一曳引轮8和第二曳引轮9,所述第一曳引轮8和第二曳引轮9均与减震装置7滑动连接。
所述减震装置7包含有连接座10、第一连接臂11、第二连接臂12、第三连接臂13和第四连接臂14,所述连接座10与轿厢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11、第二连接臂12、第三连接臂13和第四连接臂14均与连接座10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11和第二连接臂12均与第一曳引轮8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13和第四连接臂14均与第二曳引轮9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11和第三连接臂13之间设置有第一避震器15,所述第二连接臂12和第四连接臂14之间设置有第二避震器16,通过设置有第一避震器15和第二避震器16,因惯性而产生振动时,避震器受到挤压变形吸收振动能。
所述第一避震器15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臂11和第三连接臂13铰接连接,所述第二避震器16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臂12和第四连接臂14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避震器15和第二避震器16呈平行分布,第一避震器15和第二避震器16具有良好的活动能力,有利于第一避震器15和第二避震器16作出变形。
所述第一连接臂11和第二连接臂1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7,所述第一连接臂11和第二连接臂12均匀第一连接板17为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三连接臂13和第四连接臂1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8,所第三连接臂13和第四连接臂14均与第二连接板18为一体式设置,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7和第二连接板18,可以使得相邻的连接臂实现联动,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连接板17和第二连接板18之间设置有第三避震器19,所述第三避震器19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7和第二连接板18铰接连接,通过在第一连接板17和第二连接板18之间设置有第三避震器19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缓冲性能。
所述第一连接臂11和第三连接臂13构成八字状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臂12和第四连接臂14构成八字状设置,八字状的设计可以使得连接臂可以良好的活动和收拢,同事可以有效的防止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引轮撞击到轿厢体。
所述连接座10上设置有第一自动收线器20和第二自动收线器21,所述第一自动收线器20和第二自动收线器2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绳22和第二限位绳23,所述第一限位绳22和第二限位绳23末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臂11和第四连接臂1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自动收线器20和第二自动收线器21,可以通过修改配置的限位绳的总长度来调整连接臂的收拢程度,防止因惯性太大而导致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轮存在相互撞击的风险。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轿厢体的四个角落分别与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滑动连接,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可以有效的减少轿厢体横向摆动幅度,同时通过配置有减震轮,横向的振动能可以有效的被减震轮消耗掉,同时避震器受到连接臂挤压变形吸收惯性产生的振动能,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此外,减震装置包含有连接座、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所述连接座与轿厢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与连接座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与第一曳引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与第二曳引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一避震器,所述第二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二避震器,通过设置有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因惯性而产生振动时,避震器受到挤压变形吸收振动能。第一避震器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铰接连接,所述第二避震器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呈平行分布,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具有良好的活动能力,有利于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作出变形。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匀第一连接板为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与第二连接板为一体式设置,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以使得相邻的连接臂实现联动,提升结构的稳定性。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三避震器,所述第三避震器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铰接连接,通过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三避震器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缓冲性能。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构成八字状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构成八字状设置,八字状的设计可以使得连接臂可以良好的活动和收拢,同事可以有效的防止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引轮撞击到轿厢体。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自动收线器和第二自动收线器,所述第一自动收线器和第二自动收线器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绳和第二限位绳,所述第一限位绳和第二限位绳末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自动收线器和第二自动收线器,可以通过修改配置的限位绳的总长度来调整连接臂的收拢程度,防止因惯性太大而导致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轮存在相互撞击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体、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所述轿厢体的四个角落处均设置有减震轮,所述减震轮均与轿厢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均与减震轮紧贴,所述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均呈L型设置,所述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分别位于轿厢体四个角落的一侧,所述第一立条、第二立条、第三立条和第四立条均通过减震轮与轿厢体滑动连接,所述轿厢体上面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与轿厢体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引轮,所述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引轮均与减震装置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含有连接座、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所述连接座与轿厢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与连接座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与第一曳引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与第二曳引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一避震器,所述第二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二避震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震器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铰接连接,所述第二避震器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避震器和第二避震器呈平行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匀第一连接板为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与第二连接板为一体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三避震器,所述第三避震器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铰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构成八字状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构成八字状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自动收线器和第二自动收线器,所述第一自动收线器和第二自动收线器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绳和第二限位绳,所述第一限位绳和第二限位绳末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固定连接。
8.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轿厢体因为惯性而产生振动;
2)第一避震器受到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挤压变形吸收振动能,同样第二避震器吸收振动能,使乘坐舒适。
CN201910819382.3A 2019-08-31 2019-08-31 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Active CN1106975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9382.3A CN110697548B (zh) 2019-08-31 2019-08-31 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9382.3A CN110697548B (zh) 2019-08-31 2019-08-31 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7548A true CN110697548A (zh) 2020-01-17
CN110697548B CN110697548B (zh) 2021-04-06

Family

ID=69193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9382.3A Active CN110697548B (zh) 2019-08-31 2019-08-31 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97548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1263A (ja) * 2000-03-17 2001-09-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振装置
JP2003104661A (ja) * 2001-09-28 2003-04-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427798A (zh) * 2000-05-01 2003-07-02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有安装在一起的载荷测量装置的缆索电梯的承载装置
WO2005047161A1 (ja) * 2003-11-17 2005-05-2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5575322U (zh) * 2016-03-22 2016-09-14 盐城市创颖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降噪型电梯轿顶轮
CN107720483A (zh) * 2017-09-06 2018-02-23 郑州琼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使电梯减震降噪的方法
CN207121319U (zh) * 2017-04-29 2018-03-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一种阻止电梯轿厢振动的减振系统
CN108458023A (zh) * 2018-05-10 2018-08-28 江苏兴达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承压减震装置
CN208022550U (zh) * 2018-01-15 2018-10-30 江西上菱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无对重曳引电梯
CN208394573U (zh) * 2018-04-04 2019-01-18 法斯特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新型载货电梯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1263A (ja) * 2000-03-17 2001-09-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振装置
CN1427798A (zh) * 2000-05-01 2003-07-02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有安装在一起的载荷测量装置的缆索电梯的承载装置
JP2003104661A (ja) * 2001-09-28 2003-04-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05047161A1 (ja) * 2003-11-17 2005-05-2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5575322U (zh) * 2016-03-22 2016-09-14 盐城市创颖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降噪型电梯轿顶轮
CN207121319U (zh) * 2017-04-29 2018-03-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一种阻止电梯轿厢振动的减振系统
CN107720483A (zh) * 2017-09-06 2018-02-23 郑州琼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使电梯减震降噪的方法
CN208022550U (zh) * 2018-01-15 2018-10-30 江西上菱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无对重曳引电梯
CN208394573U (zh) * 2018-04-04 2019-01-18 法斯特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新型载货电梯
CN108458023A (zh) * 2018-05-10 2018-08-28 江苏兴达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承压减震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7548B (zh)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35417B2 (ja) 複数支持点独立懸架装置
CN107264560A (zh) 一种转向架及具有该转向架的轨道车辆
CN110697548B (zh) 一种阻止电梯轿厢体振动的减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1592938U (zh) 一种电梯轿厢减震装置
CN106347060B (zh) 一种平衡悬架和汽车
CN203713459U (zh) 一种扭杆弹簧安装支座
CN104139694B (zh) 一种用于悬置支架的悬置软垫结构及悬置支架总成
CN216268536U (zh) 板簧结构、悬架结构
CN102490564A (zh) 一种汽车单纵臂式的独立前悬架
CN112026467B (zh) 一种车辆减震装置
CN209938247U (zh) 新型大扭力汽车横向稳定装置
CN209321124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车车架
CN217672915U (zh) 一种基于油气悬挂的多功能履带平台
CN206552043U (zh) 一种弹性支撑装置
CN221068353U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减震连杆结构
CN207267505U (zh) 一种重力汽车牵引横梁
CN105216884A (zh) 一种滑块导向型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15059079U (zh) 一种多功能机车后减震器
CN217294176U (zh) 一种钢板弹簧悬架支撑结构
CN213676285U (zh) 一种控制臂安装结构
CN205168523U (zh) 一种轨道车辆牵引装置
CN213954241U (zh) 一种改进型汽车减震器
CN109279486A (zh) 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主轴制动器
CN209959775U (zh) 一种减震支架的防转式橡胶衬套
CN214776378U (zh) 一种具有动能收集功能的电动车悬挂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8

Address after: No. 258, Yuet Road,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City,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HANS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56000 No.88 longtouhe village, Kaili City, Qiandongnan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Guizho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ang Zhengzhou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vibration reduction system and its working method for preventing elevator car body vibratio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6

Pledgee: 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 Shanghai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HANSHEN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1000012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