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7842A - 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7842A
CN110637842A CN201910956044.4A CN201910956044A CN110637842A CN 110637842 A CN110637842 A CN 110637842A CN 201910956044 A CN201910956044 A CN 201910956044A CN 110637842 A CN110637842 A CN 110637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wheel
belt
transmission belt
workpiec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60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7842B (zh
Inventor
邱木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AWSHENG FOOD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AWSHENG FOO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AWSHENG FOOD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AWSHENG FOO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5604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784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095604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06378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7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7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7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7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1BAKING; EDIBLE DOUGHS
    • A21BBAKERS' OVENS; MACHINES OR EQUIPMENT FOR BAKING
    • A21B5/00Baking apparatus for special goods; Other baking apparatus
    • A21B5/02Apparatus for baking hollow articles, waffles, pastry, biscuit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1BAKING; EDIBLE DOUGHS
    • A21BBAKERS' OVENS; MACHINES OR EQUIPMENT FOR BAKING
    • A21B3/00Parts or accessories of ove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Tunnel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第三传动带、驱动装置、第一上转轮、第一下转轮、第二上转轮和第二下转轮,第一传动带依次绕过第一下转轮和第一上转轮,以使得第一传动带的一端与待升降的工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传动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依次绕过第二下转轮和第二上转轮,以使得第二传动带的一端与待升降的工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传动带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第三传动带连接,用于驱动第三传动带转动并通过第三传动带带动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同时传动。本发明能够非常方便且平稳地对工件进行提升和下降操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当工件为隧道炉的保温罩时,使得隧道炉用途多、适用性广。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升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隧道炉通常用于食品生产加工,例如生产各种饼干、月饼等食品。食品在隧道炉的生产传送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对隧道炉内的食品进行操作,例如对月饼进行刷蛋、翻饼等操作,而由于隧道炉通常是被隧道炉上的工件盖住的,例如保温罩(工件之一)将食品盖合在隧道炉内,以便对食品进行保温。当需要对被保温罩盖住的隧道炉内的食品进行操作时,需要打开保温罩,因此需要升降机构,以便需要对食品进行操作时,提升保温罩,操作完成后,又下降保温罩。
而目前保温罩是直接固定在隧道炉上的,无法对保温罩进行提升和下降操作,如果需要对隧道炉内的食品进行刷蛋、翻饼等操作,则只能设置对应的专门的刷蛋或翻饼生产线,需要额外增设生产线,增加生产产品,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其能够解决方便对隧道炉的工件提升和下降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第三传动带、驱动装置、第一上转轮、第一下转轮、第二上转轮和第二下转轮,第一传动带依次绕过第一下转轮和第一上转轮,以使得第一传动带的一端与待升降的工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传动带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带依次绕过第二下转轮和第二上转轮,以使得第二传动带的一端与待升降的工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传动带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与第三传动带连接,用于驱动第三传动带转动并通过第三传动带带动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同时传动。
进一步地,第一上转轮和第一下转轮位于同一竖直线,第二上转轮和第二下转轮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带与工件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传动带与第三传动带的连接点至第一连接点的连接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传动带与工件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传动带与第三传动带的连接点至第二连接点的连接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相同。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转轮、转动轴、第四转轮,第四转轮设置在转动轴上,所述第三传动带为包括上带和下带连接而成的环形传动带,第一传动带的另一端与上带连接,第二传动带的另一端与下带连接,第三传动带的一端绕设在第二转轮上,第三传动带的另一端绕设在第四转轮上,驱动装置与转动轴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四传动带、转动轮和第三转轮,转动轮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第三转轮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第四传动带的一端绕设转动轮上,另一端绕设在第三转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带的另一端与第三传动带的下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的另一端与第三传动带的上带固定连接。第三传动带的下带和上带位于相异侧,即上带位于第二转轮的上侧,下带位于第二转轮的下侧,需要注意的是,上带和下带只是相对位置的描述,并不限制其实际使用时的具体位置。因此,第一传动带的另一端与第三传动带的连接点和第二传动带的另一端与第三传动带的连接点位于第三传动带的相异侧,从而可以通过第三传动带同时带动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传动,以便能够更平稳地将工件提升和下降。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五传动带、第六传动带、第五上转轮、第五下转轮、第六上转轮和第六下转轮,
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转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六上转轮连接,第一传动杆横跨工件,第六传动带的一端绕设在第六上转轮上,另一端绕设在第六下转轮上,第六传动带与工件固定连接,第六传动带与工件的连接点为第四连接点,第四连接点位于第六上转轮与第六下转轮之间,
第二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转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五上转轮连接,第二传动杆横跨工件,第五传动带的一端绕设在第五上转轮上,另一端绕设在第五下转轮上,第五传动带与工件固定连接,第五传动带与工件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点,第三连接点位于第五上转轮与第五下转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上转轮与第六下转轮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五上转轮与第五下转轮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转动杆、轮齿长板、固定座块、轴承和把手,把手设置在转动杆的一端,转动杆通过轴承固定在固定座块上,转动杆上设置有与轮齿长板啮合的转动齿轮,转动齿轮和轴承分设在固定座块的两侧,
固定座块上设置有导向凹槽和边条,边条设置在导向凹槽的一侧,轮齿长板设置在导向凹槽上,轮齿长板的一侧与凹槽一侧的边条相互卡合,以防止轮齿长板从导向凹槽内脱落。
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装置和控制器,定位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均与控制器连接,定位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传动带到达右行极限位置的定位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隧道炉包括固定机架和安装在固定机架上的所述工件,固定机架包括前炉体和后炉体,工件位于前炉体和后炉体之间,前炉体、工件和后炉体依次连接,所述工件为保温罩,
所述第一上转轮和第一下转轮安装在前炉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二上转轮和第二下转轮安装在后炉体的同一侧,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介于前炉体和后炉体之间的固定机架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能够非常方便且平稳地对工件(例如保温罩)进行提升和下降操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得能够同在一条隧道炉生产线上,实现对不同食品的烘烤加工,既能满足需要打开保温罩而操作隧道炉内的食品,又能满足关闭保温罩无需操作隧道炉内的食品,实现一条隧道炉生产线的多种用途,无需增设额外的生产线,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面的结构示意图之一(保温罩未升起);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正面的结构示意图之二(保温罩升起);
图7为图6中A1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1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6中C1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D1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背面的结构示意图之一(保温罩未升起);
图12为图11中A2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B2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背面的结构示意图之二(保温罩未升起);
图15为图14中A3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背面的结构示意图之三(保温罩未升起);
图17为图16中B3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8为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传动带、2-第三传动带、3-驱动装置、4-第二传动带、5-轮齿长板、6-转动杆、61-把手、62-转动齿轮、63-轴承、7-第五传动带、8-第二传动杆、9-保温罩、10-第六传动带、11-第一传动杆、12-第一上转轮、13-第一下转轮、14-固定板、15-第二转轮、16-第三转轮、17-第四传动带、18-第五上转轮、19-第五下转轮、20-固定座块、201-导向凹槽、202-边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18所示,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传动带1、第二传动带4、第三传动带2、驱动装置3、第一上转轮12、第一下转轮13、第二上转轮和第二下转轮,第一上转轮12和第一下转轮13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同一竖直线是指第一上转轮12的圆心和第一下转轮13的圆心在竖直方向同处一条直线上,第一传动带1依次绕过第一下转轮13和第一上转轮12,以使得第一传动带1的一端与待升降的保温罩9连接,第一传动带1的一端与保温罩9为固定连接,保温罩9为隧道炉上的用于保温的保护罩,第一传动带1的一端与待升降的保温罩9连接处为第一连接节点,第一传动带1的另一端与第三传动带2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带4依次绕过第二下转轮和第二上转轮,以使得第二传动带4的一端与待升降的保温罩9连接,第二传动带4的一端与保温罩9为固定连接,第二传动带4的一端与待升降的保温罩9连接处为第二连接节点,第二传动带4的另一端与第三传动带2固定连接,同样的,第二上转轮和第二下转轮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所述第一传动带1的一端通过固定板14与保温罩9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4的一端通过另一个固定板14与保温罩9为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板14分别设置在保温罩9的同一侧的相对两端。
所述驱动装置3与第三传动带2连接,用于驱动第三传动带2转动并通过第三传动带2带动第一传动带1和第二传动带4同时传动,从而将所述保温罩9提升或下降,驱动装置3可以为电机。
优选地,由于第一上转轮12和第一下转轮13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因此,位于第一上转轮12和第一下转之间的第一传动带1的部分与位于第一上转轮12和第一连接节点之间的第一传动带1的部分平行设置,也即此两部分均竖直设置。同样的,位于第二上转轮和第二下转轮之间的第二传动带4的部分与位于第二上转轮和第二连接节点之间的第二传动带4的部分平行设置。上述第一传动带1和第二传动带4的两处平行设置,能够以更少的作用力且更平稳地提升和下降所述保温罩9。
所述第三传动带2为包括上带和下带连接而成的环形传动带,第三传动带2的一端与第二转轮15连接,第三传动带2的一端绕设在第二转轮15上,第三传动带2的另一端与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第三转轮16和第四转轮(图中未示出),第三传动带2的另一端绕设在第四转轮上,从而使得第三传动带2能够在第二转轮15和第四转轮上转动。驱动装置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转动轮(图中未示出),设置在输出轴的转动轮可以为齿轮,第四传动带17的一端绕设在输出轴上的转动轮上,另一端绕设在第三转轮16,从而使得驱动装置3通过第四传动带17与第三转轮16连接,由于第三转轮16和第四转轮设置在同一个转动轴上,进而使得驱动装置3与第三传动带2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三传动带2转动,进而通过第三传动带2驱动第一传动带1和第二传动带4同时传动,以便将保温罩9提升和下降。
所述第一传动带1的另一端与第三传动带2的下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4的另一端与第三传动带2的上带固定连接。第三传动带2的下带和上带位于相异侧,即上带位于第二转轮15的上侧,下带位于第二转轮15的下侧,需要注意的是,上带和下带只是相对位置的描述,并不限制其实际使用时的具体位置。因此,第一传动带1的另一端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和第二传动带4的另一端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位于第三传动带2的相异侧,从而可以通过第三传动带2同时带动第一传动带1和第二传动带4传动,以便能够更平稳地将保温罩9提升和下降。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带1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至第一传动带1与保温罩9的连接点(第一连接点)的连接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传动带4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至第二传动带4与保温罩9的连接点(第二连接点)的连接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相同,从而使得第一连接点从下行极限位置至上行极限位置的第一行程和第二连接点从下行极限位置至上行极限位置的第二行程相同,从而使得第一传动带1提升或下降后保温罩9的左侧高度与第二传动带4提升或下降后保温罩9的右侧高度保持一致,保证保温罩9提升或下降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平位置,从而使得平稳提升和下降保温罩9。
如图3和图4所示,保温罩9未提升(即保温罩9盖合在隧道炉上而处于闭合的初始状态),第一连接点处于下行极限位置,第一传动带1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到达左行极限位置,也即第一传动带1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不能跨过左行极限位置再继续往左侧移动,此时,第一传动带1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位于第二转轮15的右侧,靠近第二转轮15且远离第三转轮16。对应的,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点处于下行极限位置,第二传动带4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到达右行极限位置,也即第二传动带4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不能跨过右行极限位置再继续往右侧移动,此时,第二传动带4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远离第二转轮15且靠近第三转轮16,第二传动带4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位于第三转轮16的左侧。
如图7和图9所示,第一连接点处于上行极限位置,第一传动带1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到达右行极限位置,也即第一传动带1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不能跨过右行极限位置再继续往右侧移动,此时,第一传动带1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位于第二转轮15的右侧,远离第二转轮15且靠近第三转轮16。对应的,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连接点处于上行极限位置,第二传动带4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到达左行极限位置,也即第二传动带4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不能跨过左行极限位置再继续往左侧移动,此时,第二传动带4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点位于第二转轮15的右侧,靠近第二转轮15且远离第三转轮16。
驱动装置3(例如电机)正向转动,则驱动第三传动带2按第一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第一传动带1由左行极限位置向右行极限位置方向运动、第二传动带4由右行极限位置向左行极限位置方向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工件处于上升阶段,当第一传动带1到达右行极限位置时,工件到达上行极限位置(也即完全被提升起来),并使得第一传动带1到达右行极限位置时,第二传动带4同步到达左行极限位置;反之,驱动装置3反向转动,则驱动第三传动带2按第二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异,第三传动带2带动第一传动带1由右行极限位置向左行极限位置方向运动、第二传动带4由左行极限位置向右行极限位置方向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工件处于下降阶段,当第一传动带1到达左行极限位置时,工件到达下行极限位置(也即完全下降而盖合在隧道炉上),并使得第一传动带1到达左行极限位置时,第二传动带4同步到达右行极限位置。其中,为了防止工件到达上行极限位置时,驱动装置3仍继续正向转动而驱动第一传动带1和第二传动带4提升工件,需要准确获得第一传动带1是否到达右行极限位置,为此,还包括定位装置和控制器,定位装置和驱动装置3均与控制器连接,定位装置用于判断出第一传动带1是否到达右行极限位置,当第一传动带1到达右行极限位置,定位装置向控制器发送定位信号,控制器接收到定位信号后,则控制驱动装置3停止运行,从而使得第一传动带1一旦到达右行极限位置,驱动装置3随即停止运行,避免工件到达上行极限位置后,第一传动带1和第二传动带4仍然提升工件。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发送模块设置在第一传动带1与第三传动带2的连接处,接收模块设置在第一传动带1的右行极限位置处的正上方或正下方,接收模块可以直接安装在隧道炉上而正好处于第一传动带1的右行极限位置处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当发送模块跟随第一传动带1到达右行极限位置,接收模块刚好对准发送模块从而获得第一传动带1到达右行极限位置的定位信号,反之,当发送模块跟随第一传动带1还未到达右行极限位置,则接收模块无法接收到发送模块的信号,从而无法获得定位信号。定位装置可以为光电感应式定位装置或RFID(射频识别)感应定位装置。
所述升降机构应用于隧道炉,所述隧道炉包括输送带、固定机架和安装在固定机架上的所述保温罩9,固定机架包括前炉体和后炉体,保温罩9位于前炉体和后炉体之间,前炉体、保温罩9和后炉体依次连接,用于传输食品的输送带设置在固定机架内,以使得输送带上的食品依次经过前炉体、保温罩9和后炉体,完成食品的烘烤生产。
所述第一上转轮12和第一下转轮13安装在前炉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二上转轮和第二下转轮安装在后炉体的同一侧,如图1所示,安装有第一上转轮12和第一下转轮13前炉体的一侧与安装有第二上转轮和第二下转轮后炉体的一侧为同一侧,所述驱动装置3安装在介于前炉体和后炉体之间的固定机架上,由于保温罩9位于前炉体和后炉体之间,驱动装置3通过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和第三传动带,能够驱动保温罩9从前炉体和后炉体之间的位置进行提升和下降,如图1、图6、图11、图14和图16所示。
优选地,为了能够更平稳地提升和下降保温罩9,还包括第一传动杆11、第二传动杆8、第五传动带7和第六传动带10。
第一传动杆11的一端与第一上转轮12固定连接,第一传动杆11跨过所述保温罩9,以使得第一传动杆11的另一端与第六上转(图中未示出)轮连接,第六上转轮与第六传动带10的一端连接,第六传动带10的另一端绕设在第六下转轮(图中未示出),第六传动带10通过固定板14与所述保温罩9固定连接,第六传动带10与保温罩9的连接点为第四连接点,第四连接点位于第六上转轮与第六下转轮之间,也即第六传动带10与保温罩9的连接点的上行极限位置未跨过第六上转轮,下行极限位置未跨过第六下转轮,第六上转轮与第六下转轮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第一传动带1带动第一上转轮12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上转轮12带动第一传动杆11转动,第一传动杆11带动第六传动带10转动,进而可以通过第六传动带10带动保温罩9上升和下降,其中,第六传动带10、第六上转轮和第六转轮组成的整体结构相当于起到导轨的作用,使得保温罩9能够沿着导轨平稳第提升和下降。由于第六传动带10和第一传动带1位于保温罩9的相对侧,能够以更省力地平稳提升和下降保温罩9。
第二传动杆8的一端与第二上转轮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8跨过所述保温罩9,以使得第二传动杆8的另一端与第五上转轮18连接,第五上转轮18与第五传动带7的一端连接,第五传动带7的另一端绕设在第五下转轮19,第五传动带7通过固定板14与所述保温罩9固定连接,第五传动带7与保温罩9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点,第三连接点位于第五上转轮18与第五下转轮19之间,也即第五传动带7与保温罩9的连接点的上行极限位置未跨过第五上转轮18,下行极限位置未跨过第五下转轮19,第五上转轮18与第五下转轮19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其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保温罩9未提升而到达下行极限位置(即保温罩9盖合在隧道炉上而处于闭合的初始状态),第三连接点靠近第五下转轮19而远离第五上转轮18;如图16和17所示,保温罩9被提升而到达上行极限位置,第三连接点靠近第五上转轮18而远离第五下转轮19,但第三连接点始终处于第五上转轮18和第五下转轮19之间。
同样的,保温罩9未提升而到达下行极限位置(即保温罩9盖合在隧道炉上而处于闭合的初始状态),第四连接点靠近第六下转轮而远离第六上转轮;如图16和17所示,保温罩9被提升而到达上行极限位置,第四连接点靠近第六上转轮而远离第六下转轮,但第四连接点始终处于第六上转轮和第六下转轮之间。
第二传动带4带动第二上转轮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二上转轮带动第二传动杆8转动,第二传动杆8带动第五传动带7转动,进而可以通过第五传动带7带动保温罩9上升和下降。由于第五传动带7和第二传动带4位于保温罩9的相对侧,能够以更省力地平稳提升和下降保温罩9。
为了使得被提升后的保温罩9能够进一步被支撑住而不掉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优选地,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转动杆6、轮齿长板5、固定座块20、轴承63和把手61,把手61设置在转动杆6的一端,通过把手61便于转动转动杆6,转动杆6通过轴承63固定在固定座块20上,固定座块20直接设置在隧道炉上,通过固定座块20以防止转动杆6产生位移,转动杆6上设置有转动齿轮62,转动齿轮62和轴承63分设在固定座块20的两侧。固定座块20上设置有导向凹槽201和边条202,边条202设置在导向凹槽201的一侧,轮齿长板5设置在导向凹槽201上,轮齿长板5的一侧与凹槽一侧的边条202相互卡合,以使得轮齿长板5在导向凹槽201内运动,防止轮齿长板5从导向凹槽201内脱落。轮齿长板5上设置有与转动齿轮62配合的齿条,以使得转动齿轮62与轮齿长板5啮合,从而使得转动杆6能够驱动轮齿长板5朝靠近保温罩9和远离保温罩9的方向移动,从而驱动轮齿长板5到达所述工件的下方位置而支撑住保温罩9,以及从保温罩9的下方脱离,对应远离保温罩9的方向移动,从而保温罩9能够下降。
当保温罩9被提升后,手动等方式操作把手61而转动转动杆6,进而驱动轮齿长板5朝靠近保温罩9方向移动,以使得轮齿长板5位于保温罩9的下方并支撑住保温罩9,防止保温罩9掉落,反之,当保温罩9需要下降后,通过转动杆6驱动轮齿长板5远离保温罩9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保温罩9不会由于被轮齿长板5支撑而不能下降。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装置分别设置在保温罩9的相对侧,例如,将支撑装置分别设置在保温罩9的前后两侧。支撑装置的转动齿轮62设置在转动杆6的两侧,以使得配合转动齿轮62的轮齿长板5刚好分别位于保温罩9的四个角,便于更好支撑保温罩9。当然,实际使用时,也可以将转动齿轮62设置在转动杆6的中间,轮齿长板5刚好分别位于保温罩9的中间位置,也是一样可以达到支撑保温罩9目的。
第一传动带1、第二传动带4、第三传动带2、第四传动带17、第五传动带7、第六传动带10中的任一个或多个为链条,优选为金属链条。
第一上转轮12、第一下转轮13、第二上转轮、第二下转轮、第三转轮16、第四转轮中的任一个或多个为齿轮,优选为金属齿轮。第一上转轮12、第一下转轮13、第二上转轮、第二下转轮、第三转轮16、第四转轮中的轮齿数量和齿轮直径均相同。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单方面特征的一个例证,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其他任何功能等效的实施例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第三传动带、驱动装置、第一上转轮、第一下转轮、第二上转轮和第二下转轮,第一传动带依次绕过第一下转轮和第一上转轮,以使得第一传动带的一端与待升降的工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传动带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带依次绕过第二下转轮和第二上转轮,以使得第二传动带的一端与待升降的工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传动带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与第三传动带连接,用于驱动第三传动带转动并通过第三传动带带动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同时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上转轮和第一下转轮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第二上转轮和第二下转轮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带与工件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传动带与第三传动带的连接点至第一连接点的连接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传动带与工件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传动带与第三传动带的连接点至第二连接点的连接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转轮、转动轴、第四转轮,第四转轮设置在转动轴上,所述第三传动带为包括上带和下带连接而成的环形传动带,第一传动带的另一端与上带连接,第二传动带的另一端与下带连接,第三传动带的一端绕设在第二转轮上,第三传动带的另一端绕设在第四转轮上,驱动装置与转动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传动带、转动轮和第三转轮,转动轮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第三转轮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第四传动带的一端绕设转动轮上,另一端绕设在第三转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五传动带、第六传动带、第五上转轮、第五下转轮、第六上转轮和第六下转轮,
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转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六上转轮连接,第一传动杆横跨工件,第六传动带的一端绕设在第六上转轮上,另一端绕设在第六下转轮上,第六传动带与工件固定连接,第六传动带与工件的连接点为第四连接点,第四连接点位于第六上转轮与第六下转轮之间,
第二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转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五上转轮连接,第二传动杆横跨工件,第五传动带的一端绕设在第五上转轮上,另一端绕设在第五下转轮上,第五传动带与工件固定连接,第五传动带与工件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点,第三连接点位于第五上转轮与第五下转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上转轮与第六下转轮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五上转轮与第五下转轮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转动杆、轮齿长板、固定座块、轴承和把手,把手设置在转动杆的一端,转动杆通过轴承固定在固定座块上,转动杆上设置有与轮齿长板啮合的转动齿轮,转动齿轮和轴承分设在固定座块的两侧,转动杆,用于驱动轮齿长板分别到达所述工件的下方位置和脱离所述工件的下方位置,
固定座块上设置有导向凹槽和边条,边条设置在导向凹槽的一侧,轮齿长板设置在导向凹槽上,轮齿长板的一侧与凹槽一侧的边条相互卡合,以防止轮齿长板从导向凹槽内脱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装置和控制器,定位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均与控制器连接,定位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传动带到达右行极限位置的定位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炉包括固定机架和安装在固定机架上的所述工件,固定机架包括前炉体和后炉体,工件位于前炉体和后炉体之间,前炉体、工件和后炉体依次连接,所述工件为保温罩;
所述第一上转轮和第一下转轮安装在前炉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二上转轮和第二下转轮安装在后炉体的同一侧,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介于前炉体和后炉体之间的固定机架上。
CN201910956044.4A 2019-10-09 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 Active CN110637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6044.4A CN110637842B (zh) 2019-10-09 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6044.4A CN110637842B (zh) 2019-10-09 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7842A true CN110637842A (zh) 2020-01-03
CN110637842B CN110637842B (zh) 2024-06-07

Family

ID=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34947A1 (en) * 2006-12-08 2008-06-12 Ho-Kuei Huang Feeding door of heat treatment furnace
CN101795571A (zh) * 2007-05-25 2010-08-04 瑞典烘焙股份公司 燃气隧道炉
CN103416441A (zh) * 2013-08-09 2013-12-04 晋中市喜蓉食业有限公司 一种以导热油为热源的隧道式太谷饼蒸烤机组
CN204335648U (zh) * 2014-12-18 2015-05-20 河南省豫阳光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新型油炸机
CN105432700A (zh) * 2016-01-06 2016-03-30 郏县尔康园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油过滤装置的油炸机
CN208779943U (zh) * 2018-08-24 2019-04-23 平顶山东方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石墨焙烧炉炉门
CN209210878U (zh) * 2018-11-05 2019-08-06 开平市吕鑫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时效炉的自动升降门结构
CN211064845U (zh) * 2019-10-09 2020-07-24 广州浩胜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34947A1 (en) * 2006-12-08 2008-06-12 Ho-Kuei Huang Feeding door of heat treatment furnace
CN101795571A (zh) * 2007-05-25 2010-08-04 瑞典烘焙股份公司 燃气隧道炉
CN103416441A (zh) * 2013-08-09 2013-12-04 晋中市喜蓉食业有限公司 一种以导热油为热源的隧道式太谷饼蒸烤机组
CN204335648U (zh) * 2014-12-18 2015-05-20 河南省豫阳光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新型油炸机
CN105432700A (zh) * 2016-01-06 2016-03-30 郏县尔康园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油过滤装置的油炸机
CN208779943U (zh) * 2018-08-24 2019-04-23 平顶山东方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石墨焙烧炉炉门
CN209210878U (zh) * 2018-11-05 2019-08-06 开平市吕鑫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时效炉的自动升降门结构
CN211064845U (zh) * 2019-10-09 2020-07-24 广州浩胜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47166U (zh) 一种卸笼机
CN211186065U (zh) 用于制鞋的烘烤装置
CN105994468B (zh) 一种自动醒蒸一体机
CN111876565B (zh) 一种铁件自动热处理装置
CN211064845U (zh) 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
CN112407783A (zh) 冷冻食品流水线
CN110637842A (zh) 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
US3198309A (en) Transfer apparatus
CN204362812U (zh) 电热煎制传送机
CN112075465B (zh) 一种用于制备山楂粉的真空低温焙烤设备
CN110637842B (zh) 一种用于隧道炉的升降机构
CN219112102U (zh) 一种托辊式隧道加热装置
CN107348451B (zh) 一种油炸花生装置
CN210952231U (zh) 一种可使物料均匀受热的烘干装置
CN213770137U (zh) 冷冻食品转运架及冷冻食品传送装置
CN107697535A (zh) 一种全自动下盘传送机
CN214140410U (zh) 箱体翻转机
US3101143A (en) Dough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5168604A (ja) 食品加熱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食品加熱方法
CN215905364U (zh) 一种面包自动上下盘装置
CN206288899U (zh) 一种月饼生产加工用抬升装置
CN210582231U (zh) 一种自动烘烤装置
CN214358741U (zh) 一种用于移动方形烤盘的运输装置
CN220519318U (zh) 一种排盘机
CN210929908U (zh) 烘箱工作站之烘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