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7675A - 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7675A
CN110637675A CN201911007665.4A CN201911007665A CN110637675A CN 110637675 A CN110637675 A CN 110637675A CN 201911007665 A CN201911007665 A CN 201911007665A CN 110637675 A CN110637675 A CN 110637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fungus
bag
flammulina velutipes
produc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076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志雄
沈修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chuan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chuan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chuan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chuan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076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76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7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76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金针菇栽培技术领域的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配料和装袋:按重量组分将木屑70‑90份、麦麸10‑30份、玉米面5‑10份、大豆粉5‑10份、禽畜粪便3‑8份、蔗糖1‑2份、尿素1‑2份、维生素B0.5‑0.8份、碳酸钙0.3‑0.5份、硫酸镁0.2‑0.5份、磷酸二氢钾0.2‑0.5份和多菌灵0.1‑0.2份混合搅拌,本发明利用灯泡的间歇照射,可诱导金针菇成束地向着光源方向横生,以促使菇体延伸,将三十烷醇喷在配料上,刺激根金针菇发育,促进矿物质元素的吸收,进而加快植物吸收矿物质元素,进一步加快金针菇生长,与金针菇各阶段培养条件向结合,使得本发明能够大大缩短金针菇的生产效率,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增大了企业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针菇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别名冬菇、朴蕈、绒毛柄金钱菌等,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凉拌菜和火锅的上好食材,其营养丰富、清香扑鼻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大众的喜爱。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经常食用金针菇可防治溃疡病。
在申请公开号为CN107950291A、申请公开日为2018-04-24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金针菇生产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为解决金针菇货架寿命短、传统保鲜手法不健康效果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金针菇生产方法为:1)接种;2)温度控制在15℃-18℃,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湿度65-80%,培养20-22天;3)搔菌;4)调整生育室温度3℃-1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10000PPM,湿度85-99%,金针菇长至菌柄14.5-17厘米长,菌盖直径0.8-1厘米时,采收。使用上述方法最终实现了有效延长成菌货架寿命的效果,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生产的金针菇,在5~10℃的冷藏货架中,货架寿命可长达8-10天,且在8-10天内不发生褐变。
上述金针菇生产方法虽然能够提高金针菇成菌菌柄和菌盖内部的水分含量,以及有效延长成菌货架寿命,但是生产金针菇所采用的方法与传统的生产工艺大致相同,金针菇的生产效率较低,产量较少,减少了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传统金针菇的生产效率以及产量均有待提高。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具体为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金针菇生产工艺生产金针菇的效率较低,产量较少,减少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料和装袋:按重量组分将木屑70-90份、麦麸10-30份、玉米面5-10份、大豆粉5-10份、禽畜粪便3-8份、蔗糖1-2份、尿素1-2份、维生素B0.5-0.8份、碳酸钙0.3-0.5份、硫酸镁0.2-0.5份、磷酸二氢钾0.2-0.5份和多菌灵0.1-0.2份混合搅拌,并加入适量的水,制得含水量调节至65-70%的配料,然后将制好的配料装袋,得到菌袋;
步骤二、灭菌:将菌袋置于常压、温度100-120℃条件下,灭菌12-18小时;
步骤三、接种:灭菌后的菌袋趁热置入无菌室中,待温度冷却至30℃以下时进行两头接种;
步骤四、菌丝培养:将袋移入发菌室进行暗光培养,采用堆码的方式堆放菌袋,并覆盖报纸或黑色薄膜,室温保持20-23℃,相对湿度60-65%,期间每日通风1-2次,每次30-40分钟,经过10-12天菌丝可长满袋;
步骤五、搔菌:待菌袋两端出现棉花状菌丝或黄色水珠时,搔去老菌块;
步骤六、出蕾:在10-14℃、相对湿度80-90%的条件下,5-7天现蕾,子实体形成;
步骤七、抑菌处理:在4-5℃,相对湿度70-75%的条件下,适当通风,培养2-3天,使出菇整齐;
步骤八、出菇管理:将温度控制在8-10℃,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并用三十烷醇喷在配料上;
步骤九、采收:当金针菇长到15~18厘米时,即可进行采收,第一批采收后,搔去老菌块,整平料面,3~5天后再盖好报纸,按步骤六至步骤八再进行培养管理,可出第二茬菇;
其中,步骤六和步骤八中,室内吊装红灯泡,产生间歇照射的垂直光,且不对菌袋直接照射。
进一步的,所述禽畜粪便为鸡粪、鸭粪、鹅粪、猪粪、牛粪和羊粪中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装袋中袋子为17×33×0.05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袋。
进一步的,所述菌袋堆放的层数为3-5层。
进一步的,所述三十烷醇的浓度为0.2-0.3mg/L。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六每天12小时暗光培养、12小时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模式为5-7min/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八每天12小时暗光培养,12小时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模式为10-12min/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金针菇培养的配料中加入了禽畜粪便、碳酸钙、硫酸镁、磷酸二氢钾、蔗糖、尿素和维生素B,其中禽畜粪便中富含有有机质、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禽畜粪便、碳酸钙、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为金针菇生长提供了充分的矿质元素,麦麸、玉米面和大豆粉为金针菇生长提供淀粉、纤维素和木质素,蔗糖为金针菇生长提供碳水化合物,加入多菌灵提高金针菇的抗菌性;
生产步骤中采用堆码的方式堆叠菌袋,且菌袋为两头接种,使得菌袋的占用体积小,产量大;在步骤六和步骤八中的室内吊装红灯泡,产生间歇照射的垂直光,且不对菌袋直接照射,利用灯泡的间歇照射,可诱导金针菇成束地向着光源方向横生,以促使菇体延伸,加快金针菇生长,在步骤八中将三十烷醇喷在配料上,三十烷醇能够刺激根金针菇发育,促进矿物质元素的吸收,进而加快植物吸收矿物质元素,进一步加快金针菇生长,与金针菇各阶段培养条件向结合,使得本发明能够大大缩短金针菇的生产效率,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增大了企业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料和装袋:按重量组分将木屑75份、麦麸20份、玉米面7份、大豆粉10份、鸡粪3份、蔗糖11份、尿素2份、维生素B0.6份、碳酸钙0.3份、硫酸镁0.2份、磷酸二氢钾0.3份和多菌灵0.1份混合搅拌,并加入适量的水,制得含水量调节至68%的配料,然后用17×33×0.05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袋将制好的配料装袋,得到菌袋;
步骤二、灭菌:将菌袋置于常压、温度110℃条件下,灭菌15小时;
步骤三、接种:灭菌后的菌袋趁热置入无菌室中,待温度冷却至25℃时用金针菇苏6菌种进行两头接种;
步骤四、菌丝培养:将袋移入发菌室进行暗光培养,采用堆码的方式堆放菌袋,堆放3层,并覆盖报纸或黑色薄膜,室温保持20℃,相对湿度62%,期间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经过11天菌丝可长满袋;
步骤五、搔菌:待菌袋两端出现棉花状菌丝或黄色水珠时,搔去老菌块;
步骤六、出蕾:在12℃、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室内吊装红灯泡,产生间歇照射的垂直光,且不对菌袋直接照射,每天12小时暗光培养、12小时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模式为6min/h,培养6天现蕾,子实体形成;
步骤七、抑菌处理:在5℃,相对湿度72%的条件下,适当通风,培养2天,使出菇整齐;
步骤八、出菇管理:将温度控制在9℃,相对湿度控制在82%,并用0.2mg/L的三十烷醇喷在配料上,期间,室内吊装红灯泡,产生间歇照射的垂直光,且不对菌袋直接照射,每天12小时暗光培养、12小时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模式为11min/h;
步骤九、采收:当金针菇长到15厘米时,即可进行采收,第一批采收后,搔去老菌块,整平料面,5天后再盖好报纸,按步骤六至步骤八再进行培养管理,可出第二茬菇。
实施例2:
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料和装袋:按重量组分将木屑80份、麦麸15份、玉米面9份、大豆粉8份、鸭粪6份、蔗糖1份、尿素1份、维生素B0.7份、碳酸钙0.5份、硫酸镁0.5份、磷酸二氢钾0.3份和多菌灵0.2份混合搅拌,并加入适量的水,制得含水量调节至70%的配料,然后用17×33×0.05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袋将制好的配料装袋,得到菌袋;
步骤二、灭菌:将菌袋置于常压、温度100℃条件下,灭菌17小时;
步骤三、接种:灭菌后的菌袋趁热置入无菌室中,待温度冷却至22℃时金针菇FJ093菌种进行两头接种;
步骤四、菌丝培养:将袋移入发菌室进行暗光培养,采用堆码的方式堆放菌袋,堆放4层,并覆盖报纸或黑色薄膜,室温保持20℃,相对湿度65%,期间每日通风1次,每次40分钟,经过12天菌丝可长满袋;
步骤五、搔菌:待菌袋两端出现棉花状菌丝或黄色水珠时,搔去老菌块;
步骤六、出蕾:在12℃、相对湿度82%的条件下,室内吊装红灯泡,产生间歇照射的垂直光,且不对菌袋直接照射,每天12小时暗光培养、12小时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模式为5min/h,培养7天现蕾,子实体形成;
步骤七、抑菌处理:在5℃,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适当通风,培养3天,使出菇整齐;
步骤八、出菇管理:将温度控制在10℃,相对湿度控制在85%,并用0.3mg/L的三十烷醇喷在配料上,期间,室内吊装红灯泡,产生间歇照射的垂直光,且不对菌袋直接照射,每天12小时暗光培养、12小时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模式为10min/h;
步骤九、采收:当金针菇长到16厘米时,即可进行采收,第一批采收后,搔去老菌块,整平料面,3天后再盖好报纸,按步骤六至步骤八再进行培养管理,可出第二茬菇。
实施例3:
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料和装袋:按重量组分将木屑70份、麦麸30份、玉米面5份、大豆粉5份、鹅粪3份、蔗糖1份、尿素1份、维生素B0.5份、碳酸钙0.3份、硫酸镁0.2份、磷酸二氢钾0.2份和多菌灵0.1份混合搅拌,并加入适量的水,制得含水量调节至67%的配料,然后用17×33×0.05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袋将制好的配料装袋,得到菌袋;
步骤二、灭菌:将菌袋置于常压、温度120℃条件下,灭菌13小时;
步骤三、接种:灭菌后的菌袋趁热置入无菌室中,待温度冷却至20℃时金针菇FJ093菌种进行两头接种;
步骤四、菌丝培养:将袋移入发菌室进行暗光培养,采用堆码的方式堆放菌袋,堆放5层,并覆盖报纸或黑色薄膜,室温保持22℃,相对湿度60%,期间每日通风2次,每次35分钟,经过11天菌丝可长满袋;
步骤五、搔菌:待菌袋两端出现棉花状菌丝或黄色水珠时,搔去老菌块;
步骤六、出蕾:在14℃、相对湿度83%的条件下,室内吊装红灯泡,产生间歇照射的垂直光,且不对菌袋直接照射,每天12小时暗光培养、12小时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模式为7min/h,培养5天现蕾,子实体形成;
步骤七、抑菌处理:在4℃,相对湿度74%的条件下,适当通风,培养2天,使出菇整齐;
步骤八、出菇管理:将温度控制在10℃,相对湿度控制在85%,并用0.2mg/L的三十烷醇喷在配料上,期间,室内吊装红灯泡,产生间歇照射的垂直光,且不对菌袋直接照射,每天12小时暗光培养、12小时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模式为12min/h;
步骤九、采收:当金针菇长到17厘米时,即可进行采收,第一批采收后,搔去老菌块,整平料面,3天后再盖好报纸,按步骤六至步骤八再进行培养管理,可出第二茬菇。
实施例4:
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料和装袋:按重量组分将木屑85份、麦麸23份、玉米面7份、大豆粉6份、猪粪5份、蔗糖2份、尿素1份、维生素B0.7份、碳酸钙0.4份、硫酸镁0.3份、磷酸二氢钾0.5份和多菌灵0.1份混合搅拌,并加入适量的水,制得含水量调节至66%的配料,然后用17×33×0.05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袋将制好的配料装袋,得到菌袋;
步骤二、灭菌:将菌袋置于常压、温度113℃条件下,灭菌14小时;
步骤三、接种:灭菌后的菌袋趁热置入无菌室中,待温度冷却至28℃时金针菇苏6菌种进行两头接种;
步骤四、菌丝培养:将袋移入发菌室进行暗光培养,采用堆码的方式堆放菌袋,堆放4层,并覆盖报纸或黑色薄膜,室温保持20℃,相对湿度64%,期间每日通风2次,每次31分钟,经过10天菌丝可长满袋;
步骤五、搔菌:待菌袋两端出现棉花状菌丝或黄色水珠时,搔去老菌块;
步骤六、出蕾:在13℃、相对湿度83%的条件下,室内吊装红灯泡,产生间歇照射的垂直光,且不对菌袋直接照射,每天12小时暗光培养、12小时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模式为5min/h,培养6天现蕾,子实体形成;
步骤七、抑菌处理:在4℃,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适当通风,培养3天,使出菇整齐;
步骤八、出菇管理:将温度控制在9℃,相对湿度控制在82%,并用0.3mg/L的三十烷醇喷在配料上,期间,室内吊装红灯泡,产生间歇照射的垂直光,且不对菌袋直接照射,每天12小时暗光培养、12小时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模式为11min/h;
步骤九、采收:当金针菇长到18厘米时,即可进行采收,第一批采收后,搔去老菌块,整平料面,4天后再盖好报纸,按步骤六至步骤八再进行培养管理,可出第二茬菇。
实施例5:
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料和装袋:按重量组分将木屑73份、麦麸26份、玉米面9、大豆粉5份、牛粪4份、蔗糖1份、尿素2份、维生素B0.8份、碳酸钙0.2份、硫酸镁0.3份、磷酸二氢钾0.2份和多菌灵0.1份混合搅拌,并加入适量的水,制得含水量调节至69%的配料,然后用17×33×0.05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袋将制好的配料装袋,得到菌袋;
步骤二、灭菌:将菌袋置于常压、温度117℃条件下,灭菌13小时;
步骤三、接种:灭菌后的菌袋趁热置入无菌室中,待温度冷却至26℃时金针菇FJ093菌种进行两头接种;
步骤四、菌丝培养:将袋移入发菌室进行暗光培养,采用堆码的方式堆放菌袋,堆放3层,并覆盖报纸或黑色薄膜,室温保持22℃,相对湿度65%,期间每日通风2次,每次33分钟,经过11天菌丝可长满袋;
步骤五、搔菌:待菌袋两端出现棉花状菌丝或黄色水珠时,搔去老菌块;
步骤六、出蕾:在10℃、相对湿度86%的条件下,室内吊装红灯泡,产生间歇照射的垂直光,且不对菌袋直接照射,每天12小时暗光培养、12小时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模式为7min/h,培养5天现蕾,子实体形成;
步骤七、抑菌处理:在5℃,相对湿度73%的条件下,适当通风,培养2天,使出菇整齐;
步骤八、出菇管理:将温度控制在8℃,相对湿度控制在85%,并用0.3mg/L的三十烷醇喷在配料上,期间,室内吊装红灯泡,产生间歇照射的垂直光,且不对菌袋直接照射,每天12小时暗光培养、12小时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模式为12min/h;
步骤九、采收:当金针菇长到15厘米时,即可进行采收,第一批采收后,搔去老菌块,整平料面,5天后再盖好报纸,按步骤六至步骤八再进行培养管理,可出第二茬菇。
实施例6:
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料和装袋:按重量组分将木屑83份、麦麸17份、玉米面6份、大豆粉7份、羊粪3份、蔗糖1份、尿素2份、维生素B0.9份、碳酸钙0.4份、硫酸镁0.3份、磷酸二氢钾0.4份和多菌灵0.2份混合搅拌,并加入适量的水,制得含水量调节至68%的配料,然后用17×33×0.05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袋将制好的配料装袋,得到菌袋;
步骤二、灭菌:将菌袋置于常压、温度113℃条件下,灭菌16小时;
步骤三、接种:灭菌后的菌袋趁热置入无菌室中,待温度冷却至24℃时金针菇苏6菌种进行两头接种;
步骤四、菌丝培养:将袋移入发菌室进行暗光培养,采用堆码的方式堆放菌袋,堆放4层,并覆盖报纸或黑色薄膜,室温保持23℃,相对湿度64%,期间每日通风2次,每次36分钟,经过10天菌丝可长满袋;
步骤五、搔菌:待菌袋两端出现棉花状菌丝或黄色水珠时,搔去老菌块;
步骤六、出蕾:在13℃、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室内吊装红灯泡,产生间歇照射的垂直光,且不对菌袋直接照射,每天12小时暗光培养、12小时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模式为7min/h,培养7天现蕾,子实体形成;
步骤七、抑菌处理:在4℃,相对湿度73%的条件下,适当通风,培养2天,使出菇整齐;
步骤八、出菇管理:将温度控制在10℃,相对湿度控制在83%,并用0.2mg/L的三十烷醇喷在配料上,期间,室内吊装红灯泡,产生间歇照射的垂直光,且不对菌袋直接照射,每天12小时暗光培养、12小时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模式为12min/h;
步骤九、采收:当金针菇长到16厘米时,即可进行采收,第一批采收后,搔去老菌块,整平料面,3天后再盖好报纸,按步骤六至步骤八再进行培养管理,可出第二茬菇。
对上述实施例1-6生产出金针菇的采收时间以及每个菌包金针菇总产量的平均值进行记录,得到表1。
表1:
实施例组 第一次采收时间 第二次采收时间 产量
实施例1 第25天 第35天 642g
实施例2 第28天 第36天 683g
实施例3 第24天 第32天 705g
实施例4 第25天 第34天 654g
实施例5 第24天 第34天 691g
实施例6 第25天 第33天 678g
由表1可知实施例1-6所生产的金针菇在第一次采收的时间在25天左右,第二次采收的时间在35左右,且每个菌包的产量在640-710g之间,由此可知,本发明的这种金针菇生产方法大大缩短了金针菇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且产量有明显的增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料和装袋:按重量组分将木屑70-90份、麦麸10-30份、玉米面5-10份、大豆粉5-10份、禽畜粪便3-8份、蔗糖1-2份、尿素1-2份、维生素B0.5-0.8份、碳酸钙0.3-0.5份、硫酸镁0.2-0.5份、磷酸二氢钾0.2-0.5份和多菌灵0.1-0.2份混合搅拌,并加入适量的水,制得含水量调节至65-70%的配料,然后将制好的配料装袋,得到菌袋;
步骤二、灭菌:将菌袋置于常压、温度100-120℃条件下,灭菌12-18小时;
步骤三、接种:灭菌后的菌袋趁热置入无菌室中,待温度冷却至30℃以下时进行两头接种;
步骤四、菌丝培养:将袋移入发菌室进行暗光培养,采用堆码的方式堆放菌袋,并覆盖报纸或黑色薄膜,室温保持20-23℃,相对湿度60-65%,期间每日通风1-2次,每次30-40分钟,经过10-12天菌丝可长满袋;
步骤五、搔菌:待菌袋两端出现棉花状菌丝或黄色水珠时,搔去老菌块;
步骤六、出蕾:在10-14℃、相对湿度80-90%的条件下,5-7天现蕾,子实体形成;
步骤七、抑菌处理:在4-5℃,相对湿度70-75%的条件下,适当通风,培养2-3天,使出菇整齐;
步骤八、出菇管理:将温度控制在8-10℃,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并用三十烷醇喷在配料上;
步骤九、采收:当金针菇长到15~18厘米时,即可进行采收,第一批采收后,搔去老菌块,整平料面,3~5天后再盖好报纸,按步骤六至步骤八再进行培养管理,可出第二茬菇;
其中,步骤六和步骤八中,室内吊装红灯泡,产生间歇照射的垂直光,且不对菌袋直接照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禽畜粪便为鸡粪、鸭粪、鹅粪、猪粪、牛粪和羊粪中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袋中袋子为17×33×0.05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袋堆放的层数为3-5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十烷醇的浓度为0.2-0.3m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每天12小时暗光培养、12小时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模式为5-7min/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八每天12小时暗光培养,12小时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模式为10-12min/h。
CN201911007665.4A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 Pending CN1106376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7665.4A CN110637675A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7665.4A CN110637675A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7675A true CN110637675A (zh) 2020-01-03

Family

ID=69013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7665.4A Pending CN110637675A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767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86A (zh) * 1995-07-15 1996-04-17 张丙林 利用地道夏季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CN101366346A (zh) * 2008-07-31 2009-02-18 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白金针菇的培育方法
CN104620848A (zh) * 2013-11-08 2015-05-20 许超群 一种金针菇的快速高产栽培方法
CN106588290A (zh) * 2016-11-30 2017-04-26 广西炎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培养料
CN106631362A (zh) * 2016-10-28 2017-05-10 沈阳恒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金针菇菌糠的培养基及其在栽培猴头菇中的应用
CN109832092A (zh) * 2017-11-24 2019-06-04 樊德平 金针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86A (zh) * 1995-07-15 1996-04-17 张丙林 利用地道夏季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CN101366346A (zh) * 2008-07-31 2009-02-18 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白金针菇的培育方法
CN104620848A (zh) * 2013-11-08 2015-05-20 许超群 一种金针菇的快速高产栽培方法
CN106631362A (zh) * 2016-10-28 2017-05-10 沈阳恒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金针菇菌糠的培养基及其在栽培猴头菇中的应用
CN106588290A (zh) * 2016-11-30 2017-04-26 广西炎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培养料
CN109832092A (zh) * 2017-11-24 2019-06-04 樊德平 金针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潘洪玉等: "《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 31 March 2010,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郭成金: "《蕈菌生物学》", 31 October 2005,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7463B (zh) 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及其栽培培养料
CN104938211A (zh) 一种香菇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CN110122188B (zh) 食用菌栽培营养促进剂及其应用
CN107439224A (zh)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CN105330407A (zh) 一种提高大杯蕈产量的栽培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07829B (zh) 一种富硒双孢蘑菇栽培有机硒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7360858A (zh) 一种香菇食用菌的培育方法
CN104472214A (zh) 一种猴头菇的种植方法
CN106699308B (zh) 一种以木薯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榆黄蘑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5457B (zh) 一种提高袋栽杏鲍菇出菇品质的生产方法
CN106242824B (zh) 一种杏鲍菇栽培料及使用该栽培料生产杏鲍菇的种植方法
CN108770592B (zh) 一种柠檬鳞伞栽培用培养基及柠檬鳞伞的栽培方法
CN106962015A (zh) 一种金针菇的培养工艺
CN107787764A (zh) 高品质食用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KR101629207B1 (ko) 흰개미 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제조방법
KR100786744B1 (ko) 잿빛만가닥버섯 재배용 배지 및 이를 이용한잿빛만가닥버섯의 재배방법
KR100723068B1 (ko) 인삼 사포닌 성분이 함유된 팽이 버섯의 재배방법
Nikšić et al. Farming of Medicinal Mushrooms
CN110637675A (zh) 一种金针菇的高效生产方法
CN105110985B (zh) 一种蟹味菇培养料及制备方法
Sharma et al. Technologies Developed by ICAR-DMR for Commercial Use
CN113412759A (zh) 一种大球盖菇的室内种植方法
CN111386961A (zh) 一种猪肚菇人工种植方法
CN104938213A (zh) 一种杏鲍菇无公害栽培方法
KR20160033386A (ko) 꾸지뽕과 발아현미를 배지로 한 발효 상황버섯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