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9994B - 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9994B
CN110619994B CN201910531909.2A CN201910531909A CN110619994B CN 110619994 B CN110619994 B CN 110619994B CN 201910531909 A CN201910531909 A CN 201910531909A CN 110619994 B CN110619994 B CN 1106199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il component
magnetic core
magnetic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19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19994A (zh
Inventor
染谷秀平
大井康裕
御子神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557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22066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720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6782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19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9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19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9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64Winding non-flat conductive wires, e.g. rods, cables or co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017/0093Common mode choke coi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可以将卷绕于卷芯部的导线和安装基板不直接相对地进行安装,且可得到高的电感。该线圈部件具备卷绕有导线(W1、W2)的鼓型磁芯(10)、从z方向夹入磁芯(10)的板状的磁芯(20、30)、和与导线(W1、W2)连接的端子电极(E1~E4)。磁芯(10)的卷芯部(13)具有位于y方向上的一侧的表面(13a)、和位于y方向上的另一侧的表面(13d)。从z方向观察,端子电极(E1、E2)在x方向上沿着表面(13a)排列,且从z方向观察,端子电极(E3、E4)在x方向上沿着表面(13b)排列。根据本发明,通过以磁芯(20)夹在安装基板和卷芯部之间的方式进行安装,能够提高可靠性。另外,因为闭磁路的磁阻低,所以能得到高的电感。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部件,特别涉及一种作为噪声滤波器发挥作用的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作为噪声滤波器发挥作用的线圈部件,已知一种专利文献1及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部件具有卷绕两根导线的板状的磁芯、和粘接于板状的磁芯的E型磁芯,通过除去导线的端部的绝缘涂层,将导线的端部本身用作端子电极。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具有鼓型磁芯和C型磁芯,其中上述鼓型磁芯具有卷绕有两根导线的卷芯部及一对凸缘部,上述C型磁芯从三个方向覆盖卷芯部,并且该线圈部件具有如下结构:两根导线的一个端部与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的端子电极连接,且两根导线的另一端部与设置于第二凸缘部的端子电极连接。
但是,因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部件为导线的大部分露出的结构,所以难以确保高的可靠性。
另外,就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而言,因为卷绕于卷芯部的导线和安装基板直接相对,所以该部分的可靠性的降低成为问题。另外,因为设置于一个凸缘部的两个端子电极为输入侧,设置于另一凸缘部的两个端子电极为输出侧,所以需要以信号配线的延伸方向和线圈轴一致的方式进行安装。
与此相对,就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线圈部件而言,因为在鼓型磁芯的下方配置有板状的磁芯,所以卷绕于卷芯部的导线和安装基板不会直接相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54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057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03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就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线圈部件而言,在鼓型磁芯的凸缘部形成多个开口部,通过将导线穿过该开口部,将导线和端子电极连接。在此,因为设置于磁芯的凸缘部的开口部的与磁通流通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宽,所以很多磁通被切断且磁阻增大,其结果,存在电感降低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可以将卷绕于卷芯部的导线和安装基板不直接相对地进行安装,且可得到高的电感。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磁芯,其具有以第一方向为轴向的卷芯部、设置于卷芯部的第一方向上的一端的第一凸缘部、和设置于卷芯部的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的第二凸缘部;第二磁芯,其从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的一侧覆盖第一磁芯;第一及第二导线,其卷绕于第一磁芯的卷芯部;第一及第二端子电极,其分别连接于第一及第二导线的一端;第三及第四端子电极,其分别连接于第一及第二导线的另一端,第一磁芯的卷芯部具有位于与第一及第三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表面、和位于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表面,从第三方向观察,第一及第二端子电极在第一方向上沿着第一表面排列,从第三方向观察,第三及第四端子电极在第一方向上沿着第二表面排列。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第二磁芯以夹在基板和卷芯部之间的方式进行安装,能够提高可靠性。而且,因为两根导线的一个端部在第一方向上沿着第一表面排列,两根导线的另一个端部在第一方向上沿着第二表面排列,所以无需在第一磁芯的凸缘部设置开口部,由此,可得到高的电感。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第二磁芯具有覆盖第一磁芯的上表面、和位于上表面的相反侧的下表面,第一至第四端子电极被设置为覆盖第二磁芯的下表面。据此,可以将第二磁芯以夹在基板和卷芯部之间的方式进行安装。
本发明的线圈部件还可以具备从第三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第一磁芯的板状部件。据此,因为卷芯部从上下两个方向被覆盖,所以可以相对提高可靠性。另外,在安装工序中,因为能够使用拾取工具对板状部件进行吸附,所以线圈部件的处理变得容易。
板状部件也可以为构成第三磁芯的部件。据此,可以相对提高线圈部件的电感。在该情况下,第一磁芯的第一及第二凸缘部和第三磁芯也可以经由含有磁性材料的粘接剂相互粘接。因为由此而磁阻降低,所以可以进一步相对提高线圈部件的电感。或者,板状部件也可以为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部件。据此,通过使用薄的板状部件,可以使线圈部件相对低背化。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第一至第四端子电极以覆盖板状部件的方式设置。据此,可以将板状部件以介于安装基板和卷芯部之间的方式进行安装。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第一磁芯的卷芯部具有从第一方向上的中心观察位于第一凸缘部侧的第一卷绕区域、和从第一方向上的中心观察位于第二凸缘部侧的第二卷绕区域,第一线圈卷绕于第一卷绕区域,第二线圈卷绕于第二卷绕区域。据此,可以使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长度更加精确地一致。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第一磁芯的卷芯部具有设置于与第一方向上的中心重叠的位置的突起部。据此,可以根据突起部的高度对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差模下的耦合度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第一磁芯的第一及第二凸缘部和第二磁芯经由含有磁性材料的粘接剂相互粘接。因为由此而磁阻降低,所以可以相对提高线圈部件的电感。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第一及第二导线由扁方导线构成,第一至第四端子电极由从第三方向向第二方向弯折的第一及第二导线的端部构成。由此,无需另行设置端子电极。
发明效果
这样,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可以将卷绕于卷芯部的导线和安装基板不直接相对地进行安装,且可得到高的电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
图2是线圈部件1的大致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磁芯10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导线W1、W2的卷绕图案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导线W1、W2的卷绕图案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将线圈部件1搭载于安装基板8的状态的大致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磁芯10A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对导线W1、W2施加共模噪声的情况下产生的磁通的流通的示意图,表示使用第一变形例的磁芯10A的情况。
图9是用于说明在对导线W1、W2施加差模噪声的情况下产生的磁通的流通的示意图,表示使用第一变形例的磁芯10A的情况。
图10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磁芯10B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磁芯10C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磁芯10D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在第二及第三磁芯20、30分别设置突起部25、35的例子的示意性xz截面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A的结构的大致分解立体图。
图15(a)是表示线圈部件1中的导线W1、W2的卷绕图案的示意图,图15(b)是表示线圈部件1A中的导线W1、W2的卷绕图案的示意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2的结构的大致分解立体图。
图17是线圈部件2的示意性xz截面图。
图18是表示端子电极E1~E4的第一布局的仰视图。
图19是表示端子电极E1~E4的第二布局的仰视图。
图20是表示端子电极E1~E4的第三布局的仰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3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中使用的第二磁芯20和端子配件41~44的位置关系的大致俯视图。
图23是用于说明端子配件41~44的形状的大致立体图。
图24是用于说明将端子配件41固定于第二磁芯20的状态的大致截面图。
符号说明
1~3、1A……线圈部件
8……安装基板
10、10A~10D……第一磁芯
11……第一凸缘部
12……第二凸缘部
11a~11d、12a~12d……侧面
11i、12i……内侧面
11o、12o……外侧面
13……卷芯部
13A……第一卷绕区域
13B……第二卷绕区域
13a……第一表面
13b……第二表面
13c……第三表面
13d……第四表面
14……突起部
20……第二磁芯
21……上表面
22……下表面
23……第一侧面
24……第二侧面
25、35……突起部
26、27……槽部
30……第三磁芯
31……下表面
32……上表面
41~44……端子配件
51、52……粘接剂
60……固定部
61~63……平板部
70……板簧部
80……接线部
81、82……公片(tab)
E1~E4……端子电极
G1、G2……间隙
L1~L4……电源线
W1、W2……导线
W1a、W2a……一端
W1b、W2b……另一端
φ1~φ3……磁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另外,图2是线圈部件1的大致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为优选作为电源用共模滤波器或耦合电感使用的线圈部件,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鼓型的第一磁芯10、从下方覆盖第一磁芯10的第二磁芯20、从上方覆盖第一磁芯10的板状的第三磁芯30、一对导线W1、W2。
在鼓型的第一磁芯10上以线圈轴向为x方向卷绕有一对导线W1、W2。导线W1、W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端子电极E1、E2,导线W1、W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端子电极E3、E4。另外,第二磁芯20为从z方向上的一侧覆盖第一磁芯10的板状部件,第三磁芯30为从z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第一磁芯10的板状部件。由此,第一磁芯10被第二磁芯20及第三磁芯30从上下夹持。作为第一磁芯10、第二磁芯20及第三磁芯30的材料,可以使用铁氧体等磁导率高的磁性材料。
鼓型的第一磁芯10的形状如图3所示。如图3所示,第一磁芯10具有以x方向为轴向的卷芯部13、设置于卷芯部13的x方向上的一端的第一凸缘部11、和设置于卷芯部13的x方向上的另一端的第二凸缘部12。
第一凸缘部11具有与卷芯部13连接的内侧面11i、位于内侧面11i的相反侧的外侧面11o、和四个侧面11a~11d。其中,内侧面11i及外侧面11o构成yz面,侧面11a、11b构成xz面,侧面11c、11d构成xy面。同样,第二凸缘部12具有与卷芯部13连接的内侧面12i、位于内侧面12i的相反侧的外侧面12o、和四个侧面12a~12d。其中,内侧面12i及外侧面12o构成yz面,侧面12a、12b构成xz面,侧面12c、12d构成xy面。
卷芯部13具有构成xz面且与侧面11a、12a朝向相同方向的第一表面13a、构成xz面且与侧面11b、12b朝向相同方向的第二表面13b、构成xy面且与侧面11c、12c朝向相同方向的第三表面13c、和构成xy面且与侧面11d、12d朝向相同方向的第四表面13d。
第二磁芯20具有覆盖第一磁芯10的上表面21、位于上表面21的相反侧的下表面22、和彼此位于相反侧的第一及第二侧面23、24。第三磁芯30具有覆盖第一磁芯10的下表面31、和位于下表面31的相反侧的上表面32。
如果通过第二及第三磁芯20、30夹入第一磁芯10,则第一及第二凸缘部11、12的侧面11c、12c与第二磁芯20的上表面21相对,第一及第二凸缘部11、12的侧面11d、12d与第三磁芯30的下表面31相对。由此,导线W1、W2中的卷绕于卷芯部13的表面13c的部分被第二磁芯20覆盖,导线W1、W2中的卷绕于卷芯部13的表面13d的部分被第三磁芯30覆盖。与此相对,导线W1、W2中的卷绕于卷芯部13的表面13a、13b的部分露出而未被第二或第三磁芯20、30覆盖。
在第一磁芯10和第二或第三磁芯20、30相对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粘接剂,由此,第一磁芯10和第二及第三磁芯20、30被固定。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及第二凸缘部11、12和第三磁芯30经由粘接剂51粘接,第一及第二凸缘部11、12和第二磁芯20经由粘接剂52粘接。另外,如果使用含有磁性材料的粘接剂,则第一磁芯10和第二及第三磁芯20、30之间的磁阻降低,因此,可提高线圈部件1的电感。
端子电极E1、E2具有配置于第二磁芯20的上表面21的部分、配置于第二磁芯20的第一侧面23的部分、和配置于第二磁芯20的下表面22的部分,在x方向上沿着卷芯部13的表面13c排列。导线W1、W2的一端接线于端子电极E1、E2中的配置于第二磁芯20的上表面21的部分。同样,端子电极E3、E4具有配置于第二磁芯20的上表面21的部分、配置于第二磁芯20的第二侧面24的部分、和配置于第二磁芯20的下表面22的部分,在x方向上沿着卷芯部13的表面13d排列。导线W1、W2的另一端接线于端子电极E3、E4中的配置于第二磁芯20的上表面21的部分。端子电极E1~E4可以为由粘接于第二磁芯20的端子配件构成的电极,也可以为由被烧结在第二磁芯20的表面的导电性膏构成的电极。
图4是用于说明导线W1、W2的卷绕图案的一例的示意图。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从导线W1的一端W1a朝向另一端W1b的卷绕方向和从导线W2的一端W2a朝向另一端W2b的卷绕方向相同,因此,在使电流从导线W1的一端W1a朝向另一端W1b流通的情况下产生的磁通的方向、和在使电流从导线W2的一端W2a朝向另一端W2b流通的情况下产生的磁通的方向相同。在此,导线W1的一端W1a及另一端W1b分别连接于端子电极E1、E3,导线W2的一端W2a及另一端W2b分别连接于端子电极E2、E4。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作为以端子电极E1、E2为一对输入侧端子、并以端子电极E3、E4为一对输出侧端子的共模滤波器发挥作用。
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导线W1、W2的一端W1a、W2a位于第二凸缘部12侧,导线W1、W2的另一端W1b、W2b位于第一凸缘部11侧,但导线W1、W2的卷绕图案不限于此。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以导线W1的一端W1a及导线W2的另一端W2b位于第二凸缘部12侧、导线W1的另一端W1b及导线W2的一端W2a位于第一凸缘部11侧的方式将导线W1、W2卷绕。即,只要在使电流从导线W1的一端W1a朝向另一端W1b流通的情况下产生的磁通的方向、和在使电流从导线W2的一端W2a朝向另一端W2b流通的情况下产生的磁通的方向相同,就可以采用任意卷绕方法。例如,可以不将导线W1卷绕于第一凸缘部11侧、不将导线W2卷绕于第二凸缘部12侧而将导线W1、W2双线绕制,也可以以导线W1构成第一层、以导线W2构成第二层的方式将导线W1、W2重叠卷绕。在将导线W1、W2双线绕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相邻的导线间隔开空间来卷绕。
在图4所示的卷绕图案中,导线W1的图案形状和导线W2的图案形状相同,在图5所示的卷绕图案中,导线W1的图案形状和导线W2的图案形状成为对称形。其结果,因为导线W1和导线W2几乎不产生特性差,所以即使以z轴为中心使向安装基板的搭载方向旋转180°,特性也不会发生变化。即,可以提供一种没有方向性的线圈部件。
图6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搭载于安装基板8的状态的大致俯视图。
如图6所示,在安装基板8上形成有一对电源线L1、L2、一对电源线L3、L4。一对电源线中的一方为施加参考电位(例如,接地电位)的电源线,另一方为施加电源电位的电源线。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以端子电极E1~E4和电源线L1~L4分别连接的方式搭载于安装基板8。由此,彼此反方向的负荷电流在端子电极E1、E3间和端子电极E2、E4间流通。而且,例如,通过线圈部件1去除与一对电源线L1、L2重叠的共模噪声,并从一对电源线L3、L4输出去除了共模噪声的电源电压。由图6可知,就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而言,线圈轴(x方向)与电源线L1~L4的延伸方向(y方向)垂直。
图7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磁芯10A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
图7所示的磁芯10A中,在与卷芯部13的x方向上的中心重叠的位置设置有凸缘状的突起部14,这一点上与图3所示的磁芯10不同。卷芯部13以突起部14为边界被分割为位于第一凸缘部11侧的第一卷绕区域13A、和位于第二凸缘部12侧的第二卷绕区域13B。而且,第一导线W1卷绕于第一卷绕区域13A,第二导线W2卷绕于第二卷绕区域13B。
图8是用于说明在对导线W1、W2施加共模噪声的情况下产生的磁通的流通的示意图,表示使用了第一变形例的磁芯10A的情况。
如图8所示,如果对导线W1、W2施加共模噪声,则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会从导线W1、W2的各部分产生磁通φ1。由此,磁通φ2在由第一磁芯10A、第二磁芯20及第三磁芯30形成的闭磁路中流通。在此,因为导线W1和导线W2彼此沿相同方向卷绕,所以由导线W1产生的磁通φ2和由导线W2产生的磁通φ2彼此增强。由此,针对导线W1、W2中流通的电流的共模成分可得到高的阻抗。
从导线W1、W2的各部分产生的磁通φ1主要流向第一磁芯10A的卷芯部13,但在卷芯部13和第二磁芯20或第三磁芯30之间的间隙G1窄的情况下,磁通φ1的一部分也流向第二磁芯20或第三磁芯30,由此,可增强闭磁路中流通的磁通φ2。因此,通过使间隙G1窄,可相对提高相对于共模成分的阻抗。
图9是用于说明在对导线W1、W2施加差模噪声的情况下产生的磁通的流通的示意图,表示使用了第一变形例的磁芯10A的情况。
如图9所示,如果对导线W1、W2施加差模噪声,则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会从导线W1、W2的各部分产生磁通φ1。由此,磁通φ3在由第一磁芯10A、第二磁芯20及第三磁芯30形成的磁路中流通。磁通φ3经由设置于卷芯部13的突起部14。在此,因为由导线W1产生的磁通φ3和由导线W2产生的磁通φ3在突起部14沿相同方向流通,所以磁通φ3对导线W1、W2中流通的电流对差模成分的阻抗作出贡献。即,通过在卷芯部13设置突起部14,也可以去除与电源线重叠的差模噪声。
对差模成分的阻抗能够通过突起部14和第二磁芯20及第三磁芯30之间的间隙G2进行调整。即,通过改变突起部14的高度,可以调整相对于差模成分的阻抗。
在此,电源线L1~L4中流通的负荷电流也由差模成分构成,但电源线L1~L4中流通的负荷电流为直流或超低频。就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而言,因为相对于直流或超低频的差模成分的阻抗非常低,所以负荷电流的流通不会被线圈部件1阻碍。另外,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作为耦合电感的情况下,电源线L1~L4中流通的负荷电流由共模成分构成,但就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而言,因为相对于直流或超低频的共模成分的阻抗非常低,所以负荷电流的流通不会被线圈部件1阻碍。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突起部14遍及卷芯部13的周边设置,但也可以像图10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磁芯10B那样,仅在卷芯部13的表面13d设置突起部14,也可以像图11所示的第三变形例的磁芯10C那样,在卷芯部13的表面13c、13d设置突起部14。这样,通过改变突起部14的数量或位置,也能够调整相对于差模成分的阻抗。
另外,也可以像图12所示的第四变形例的磁芯10D那样,使卷芯部13的表面13d的突起部14的高度H1比表面13c的突起部14的高度H2高。即,突起部14的高度无需固定。
而且,即使在使用图3所示的不具有突起部14的磁芯10的情况下,则可以像图13所示的例子那样,在第二及第三磁芯20、30分别设置突起部25、35,且在该部分使卷芯部13和第二及第三磁芯20、30接近,则能够形成磁通φ3流通的路径,因此,可得到相对于差模成分的阻抗。此外,在将导线W1、W2双线绕制的情况或将导线W1、W2重叠卷绕的情况下,优选不具有突起部14的卷芯部13。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就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而言,因为第一磁芯10从上下方向被板状的第二及第三磁芯20、30夹持,所以可以形成磁阻小的闭磁路。由此,可得到针对共模成分的高阻抗。而且,因为无需将用于穿过导线W1、W2的开口部形成于第一磁芯10,所以可以防止在第一磁芯10上形成开口部导致的磁阻的增加。
另外,在线圈部件1中,因为导线W1、W2中的卷绕于卷芯部13的表面13c、13d的部分不露出而被第二磁芯20及第三磁芯30覆盖,所以也可以提高制品的可靠性。而且,因为各磁芯10、20、30均具有简单的形状,所以制造工序也不会复杂。特别是,因为第二磁芯20及第三磁芯30为简单的板状部件,所以制作非常容易。因此,可消减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三磁芯30作为板状部件,但也可以使用树脂等非磁性材料作为板状部件的材料。在该情况下,与使用第三磁芯30作为板状部件的情况相比,电感降低,并且向外部的漏磁增大。但是,在使用非磁性材料的情况下,因为能够使板状部件的厚度较薄,所以在安装工序中可以进行使用拾取工具的板状部件的吸附,同时可以使线圈部件更加低背化。另外,作为板状部件,只要使用在树脂中混合了磁性粉的复合材料,就可以在实现低背化的同时,抑制电感的降低及向外部的漏磁通。
图14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A的结构的大致分解立体图。
就图14所示的线圈部件1A而言,卷绕于磁芯10的导线W1、W2的卷绕方向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不同。即,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中,导线W1、W2从一端W1a、W2a朝向另一端W1b、W2b沿左向(逆时针方向)卷绕,与之相对,在图14所示的线圈部件1A中,导线W1、W2从一端W1a、W2a朝向另一端W1b、W2b沿右向(顺时针方向)卷绕。其结果,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中,如图15(a)所示,导线W1、W2的匝数为N+0.25匝(N为整数),与之相对,在图14所示的线圈部件1A中,如图15(b)所示,导线W1、W2的匝数为N+0.75匝(N为整数)。由此,因为匝数比上述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多0.5匝,所以可得到较大的电感。
<第二实施方式>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2的结构的大致分解立体图。
如图1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2中,使用了截面扁平的扁方导线W1、W2,并且省略了端子电极E1~E4,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不同。其它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相同,因此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扁方导线W1、W2的端部被弯折,该部分被直接用作端子电极。即,导线W1、W2的一端在z方向上沿着第二磁芯20的第一侧面23延伸后,在y方向上沿着第二磁芯20的下表面22被弯折。同样,导线W1、W2的另一端在z方向上沿着第二磁芯20的第二侧面24延伸后,在y方向上沿着第二磁芯20的下表面22被弯折。由此,在第二磁芯20的下表面22形成有由导线W1、W2的一端及另一端构成的四个端子电极E1~E4,可以进行向图6所示的安装基板8的搭载而不通过端子配件等另行形成端子电极E1~E4。
另外,也可以如线圈部件2的xz截面图即图17所示,将导线W1、W2分别多重卷绕于卷芯部13。成为端子电极的导线W1、W2的端部(端子电极E1~E4)的位置根据导线W1、W2的卷绕图案而发生变化。例如,在将导线W1、W2单层卷绕于卷芯部13,且使用了图4所示的卷绕图案的情况下,成为仰视图即图18所示的布局,在将导线W1、W2单层卷绕于卷芯部13,且使用了图5所示的卷绕图案的情况下,成为仰视图即图19所示的布局。在该情况下,在外观上产生方向性,但通过将安装基板8上的焊盘图案的形状最优化(例如,大型化),可以消除事实上的方向性。
另外,在如图17所示将导线W1、W2双层卷绕于卷芯部13的情况下,可以以导线W1、W2的端部(端子电极E1~E4)的位置为图20所示的布局。在该情况下,在外观上也可以消除制品的方向性。
<第三实施方式>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3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
如图21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3中,扁方导线W1、W2的端部沿第三磁芯30侧被弯折,在这一点上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2不同。其它的基本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2相同,因此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就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3而言,因为在第三磁芯30侧设置有作为导线W1、W2的端部的端子电极E1~E4,所以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2上下反转180°而搭载于安装基板8。像本实施方式示例的那样,对本发明的线圈部件的上下方向没有特别限定。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在第二磁芯20上设置两个槽部26、27,在槽部26、27固定了端子配件41~44。槽部26、27遍及第二磁芯20的上表面21、下表面22及侧面23、24设置。而且,端子配件41固定于槽部26中的与侧面23对应的部分,端子配件42固定于槽部26中的与侧面24对应的部分,端子配件43固定于槽部27中的与侧面23对应的部分,端子配件44固定于槽部27中的与侧面24对应的部分。这样,端子配件41、43在x方向上沿着侧面23排列,端子配件42、44在x方向上沿着侧面24排列。将槽部26、27的深度设为与端子配件41~44的厚度同等程度即可。在第二磁芯20上设置槽部26、27不是必须的,但通过设置槽部26、27,可以减小端子配件41~44的突出量。另外,槽部26、27也作为端子配件41~44的定位部发挥作用。
图23是用于说明端子配件41~44的形状的大致立体图。
如图23所示,端子配件41~44具有由平板部61~63构成的固定部60、与固定部60连接的板簧部70、由公片81、82构成的接线部80,能够通过在对由铜(Cu)等构成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后,进行弯折加工而制作。平板部61、62及板簧部70以xy面为主面,平板部63以xz面为主面。
构成固定部60的平板部61和平板部62相互平行,平板部61和平板部62的间隔与设置槽部26、27的部分中的第二磁芯20的厚度大致相同。平板部63为将平板部61和平板部62相连的部分,相对于平板部61、62垂直地延伸。板簧部70与固定部60的平板部62连接,与平板部61平行地延伸。板簧部70和平板部61的间隔比设置槽部26、27的部分中的第二磁芯20的厚度大。
通过该结构,例如,如果将端子配件41安装于第二磁芯20,则如部分yz截面即图24所示,平板部61与第二磁芯20的上表面21相接,且平板部62与第二磁芯20的下表面22相接。由此,端子配件41与第二磁芯20嵌合以夹入第二磁芯20。为了较牢固地固定端子配件41和第二磁芯20,也可以使粘接剂介于端子配件41和第二磁芯20之间。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通过粘接剂将平板部61和第二磁芯20的上表面21粘接,并且通过粘接剂将平板部63和第二磁芯20的侧面23粘接。据此,因为在相对面积大的部分设置有粘接剂,所以能够确保充分的粘接强度。在图24中仅示出了端子配件41,但其它的端子配件42~44也同样。
另外,如图24所示,板簧部70以在z方向上距第二磁芯20的下表面22规定距离的状态通过平板部62进行保持而不与第二磁芯20相接。板簧部70为经由焊锡与设置于图6所示的安装基板8的电源线的焊盘图案连接的部分。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部70与焊盘图案连接,由此,可以将弹簧性赋予安装基板8和线圈部件的机械连接,因此即使在安装基板8发生挠曲等变形的情况下,由此产生的应力也不会直接传播到第二磁芯20,而是经由具有弹簧性的端子配件41~44进行传播,因此施加到第二磁芯20的应力大幅减小。
构成接线部80的公片81、82可以向内侧弯折,在完全弯折前,将导线W1、W2的端部配置于由平板部63和公片81、82围成的区域内,在该状态下将公片81、82向内侧弯折,从而能够将导线W1、W2的端部夹入平板部63和公片81、82之间而固定于端子配件41~44。在将导线W1、W2的端部夹入平板部63和公片81、82之间后,也可以将导线W1、W2的端部和公片81、82进行焊接。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就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而言,虽然由铁氧体等构成的第二磁芯20构成安装面,但是固定于第二磁芯20的端子配件41~44具有弹簧性,因此,即使在使用容易破裂的材料作为第二磁芯20的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因安装基板8的变形导致的第二磁芯20的破损。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当然,这些变更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磁芯,其具有以第一方向为轴向的卷芯部、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的第一凸缘部、和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的第二凸缘部;
第二磁芯,其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的一侧覆盖所述第一磁芯;
板状部件,其从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所述第一磁芯;
第一及第二导线,其卷绕于所述第一磁芯的所述卷芯部;
第一及第二端子电极,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线的一端;和
第三及第四端子电极,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线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磁芯具有覆盖所述第一磁芯的第一上表面、和位于所述第一上表面的相反侧的第一下表面,
所述板状部件具有覆盖所述第一磁芯的第二下表面、和位于所述第二下表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上表面,
所述第一磁芯的所述卷芯部具有位于与所述第一及第三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表面、和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表面,
从所述第三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及第二端子电极以覆盖所述第二磁芯的所述第一下表面或所述板状部件的所述第二上表面的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着所述第一表面排列,
从所述第三方向观察,所述第三及第四端子电极以覆盖所述第二磁芯的所述第一下表面或所述板状部件的所述第二上表面的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着所述第二表面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件构成第三磁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芯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凸缘部和所述第三磁芯经由含有磁性材料的粘接剂相互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件由非磁性材料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芯的所述卷芯部具有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观察位于所述第一凸缘部侧的第一卷绕区域、和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中心观察位于所述第二凸缘部侧的第二卷绕区域,
所述第一导线卷绕于所述第一卷绕区域,所述第二导线卷绕于所述第二卷绕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芯的所述卷芯部具有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中心重叠的位置的突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芯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凸缘部和所述第二磁芯经由含有磁性材料的粘接剂相互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线由扁方导线构成,所述第一至第四端子电极由从所述第三方向向所述第二方向弯折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线的端部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至第四端子电极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二磁芯的固定部、和连接于所述固定部而不与所述第二磁芯相接的板簧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至第四端子电极的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二磁芯嵌合以夹入所述第二磁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至第四端子电极的所述固定部经由粘接剂粘接于所述第二磁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至第四端子电极还具有分别对所述第一或第二导线的一端或另一端进行接线的能够弯折的接线部,
所述第一或第二导线的一端或另一端被夹入弯折的所述接线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
CN201910531909.2A 2018-06-19 2019-06-19 线圈部件 Active CN1106199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6326 2018-06-19
JP2018-116326 2018-06-19
JP2018-155702 2018-08-22
JP2018155702A JP2019220665A (ja) 2018-06-19 2018-08-22 コイル部品
JP2019-072023 2019-04-04
JP2019072023A JP7167822B2 (ja) 2019-04-04 2019-04-04 コイル部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9994A CN110619994A (zh) 2019-12-27
CN110619994B true CN110619994B (zh) 2022-08-19

Family

ID=68840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1909.2A Active CN110619994B (zh) 2018-06-19 2019-06-19 线圈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521787B2 (zh)
CN (1) CN1106199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1182B (zh) * 2021-04-19 2022-04-11 聯寶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磁芯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4211A (ja) * 2002-02-12 2003-08-22 Tdk Corp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2015201613A (ja) * 2014-04-03 2015-11-12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CN105185510A (zh) * 2014-06-16 2015-12-23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线圈元器件
EP3104378A1 (en) * 2015-06-09 2016-12-14 Taiyo Yuden Co., Ltd. Common mode choke coil
CN107966671A (zh) * 2016-10-19 2018-04-27 Tdk株式会社 磁传感器用电感元件以及具备其的电流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2352A (en) * 1988-10-05 1989-06-27 Tdk Corporation Chip-like inductance element
JP3383922B2 (ja) 1992-06-09 2003-03-10 エヌイーシー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巻線形チップトランス
US6157283A (en) * 1998-11-24 2000-12-05 Taiyo Yuden Co., Ltd. Surface-mounting-type coil component
US6392523B1 (en) * 1999-01-25 2002-05-21 Taiyo Yuden Co., Ltd. Surface-mounting-type coil component
JP2001196239A (ja) * 2000-01-13 2001-07-19 Tdk Corp 低背チップ型コイル素子
JP2001326122A (ja) * 2000-03-10 2001-11-22 Murata Mfg Co Ltd 多層インダクタ
JP3695295B2 (ja) * 2000-07-21 2005-09-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チョークコイル
JP4654508B2 (ja) 2000-12-01 2011-03-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部品
JP2003017329A (ja) 2001-06-28 2003-01-17 Tabuchi Electric Co Ltd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3878535B2 (ja) 2002-10-31 2007-02-07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4532167B2 (ja) * 2003-08-21 2010-08-25 コーア株式会社 チップコイルおよびチップコイルを実装した基板
JP2005129585A (ja) * 2003-10-21 2005-05-19 Yun-Kuang Fan Smdの使用に供することが可能なフェライトコアコイル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90698B2 (ja) 2004-02-05 2010-06-30 コーア株式会社 チップコイル
JP2007165407A (ja) 2005-12-09 2007-06-28 Murata Mfg Co Ltd チョークコイル
JP4791270B2 (ja) 2006-06-28 2011-10-12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磁性素子
EP2172950B1 (en) * 2007-07-11 2014-07-0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mmon mode choke coil
JP5369293B2 (ja) * 2008-09-24 2013-12-18 コーア株式会社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84172B2 (ja) 2008-06-26 2012-07-25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6264805B2 (ja) * 2013-09-25 2018-01-24 Tdk株式会社 パルストランス
JP6589588B2 (ja) * 2014-12-02 2019-10-16 Tdk株式会社 パルストランス
US20160247627A1 (en) * 2015-02-24 2016-08-25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Low-profile coupled inductors with leakage control
US9899131B2 (en) * 2015-07-20 2018-02-20 Cyntec Co., Ltd. Structure of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an inductor
JP6642069B2 (ja) * 2016-02-09 2020-02-05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6830340B2 (ja) 2016-11-08 2021-02-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2018107306A (ja) * 2016-12-27 2018-07-05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6834865B2 (ja) * 2017-09-12 2021-02-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ドラム状コアおよびコイル部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4211A (ja) * 2002-02-12 2003-08-22 Tdk Corp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2015201613A (ja) * 2014-04-03 2015-11-12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CN105185510A (zh) * 2014-06-16 2015-12-23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线圈元器件
EP3104378A1 (en) * 2015-06-09 2016-12-14 Taiyo Yuden Co., Ltd. Common mode choke coil
CN107966671A (zh) * 2016-10-19 2018-04-27 Tdk株式会社 磁传感器用电感元件以及具备其的电流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21787B2 (en) 2022-12-06
CN110619994A (zh) 2019-12-27
US20190385783A1 (en) 2019-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474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EP1916676B1 (en) Noise filter
US20150287520A1 (en) Coil component
US10366823B2 (en) Coil component
US10123422B2 (en) Coil component and circuit board having the same
US10778177B2 (en) Common mode noise filter
US20230360842A1 (en) Coil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619994B (zh) 线圈部件
JPH1154336A (ja) チップ型分配トランス
JP2019220665A (ja) コイル部品
CN110619995B (zh) 线圈部件
US11811383B2 (en) Noise filter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CN115691965A (zh) 线圈部件
US11869704B2 (en) Coil device
JP4033852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7151268B2 (ja) コイル部品
JP4600638B2 (ja) コイル部品
JPH0831640A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及びトランス
JP7314615B2 (ja) コイル部品
TWM578002U (zh) 電感元件
JP2019212874A (ja) 複合インダクタ
US20210272745A1 (en) Coil device
CN116895436A (zh) 线圈部件
CN114121410A (zh) 电感器部件、以及电感器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12133540A (zh) 绕线型线圈部件以及使用该部件的直流电流叠加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