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5459B - 焊接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焊接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5459B
CN110605459B CN201910505131.8A CN201910505131A CN110605459B CN 110605459 B CN110605459 B CN 110605459B CN 201910505131 A CN201910505131 A CN 201910505131A CN 110605459 B CN110605459 B CN 1106054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output
current
switching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051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5459A (zh
Inventor
宫岛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h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h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hen Corp filed Critical Daih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05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5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5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5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10Othe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Protective circuits; Remote controls
    • B23K9/1006Power supply
    • B23K9/1043Power supply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ic circuit
    • B23K9/1056Power supply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ic circuit by using digital means
    • B23K9/1062Power supply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ic circuit by using digital means with compu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10Othe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Protective circuits; Remote controls
    • B23K9/1006Power supply
    • B23K9/1043Power supply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0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wave form or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using capacitors as storage or buffer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9Devices or circuits for detecting current in a conver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 Welding Control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输出电流的设定值较大时,也能抑制浪涌电压超过容许范围的焊接电源装置。在能够对焊炬B的电极与被加工物W之间施加交流电压的焊接电源装置A1中,包括:用于输出直流电力的直流电源电路(整流平滑电路1、逆变电路2、变压器3和整流平滑电路5);逆变电路7,包括开关元件Q1、Q2,且从直流电源电路被输入直流电力而输出交流电力;检测逆变电路7的输出电流的电流传感器91;和控制直流电源电路和逆变电路7的控制电路8。在切换输出极性时,控制电路8先抑制直流电源电路的输出,然后形成使开关元件Q1、Q2为ON的短路状态,当输出电流的瞬时值的绝对值为极性切换电流值I1以下时,使在短路状态前接通了的开关元件关断。

Description

焊接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流电弧焊接用的焊接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交流电弧焊接用的焊接电源装置。
图8是表示现有的交流电弧焊接用的焊接电源装置的一例的框图,表示焊接系统的整体结构。图8所示的焊接系统包括焊炬B和对焊炬B供给电力的焊接电源装置A100。焊接电源装置A100将从商用电源D输入的交流电力通过整流平滑电路1转换为直流电力,在逆变电路2转换为高频电力。然后,将该高频电力由变压器3进行变压,由整流平滑电路5转换为直流电力,由逆变电路7转换为交流电力并输出。控制电路800控制逆变电路2的开关,以进行反馈控制使得电流传感器91检测出的焊接电源装置A100的输出电流成为目标电流。此外,控制电路800为了切换焊接电源装置A100的输出极性,控制逆变电路7的开关。
在焊接电源装置A100中切换输出极性时,当将逆变电路7的开关元件Q1、Q2切换为OFF时,因负载和电缆的阻抗而产生感应电动势,作为浪涌电压施加到开关元件Q1、Q2。人们开发了抑制该浪涌电压的方法。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能够抑制浪涌电压的焊接电源装置。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焊接电源装置在切换输出极性时,使用于切换极性的逆变电路的开关元件这两者为接通(ON),设置使整流平滑电路5的输出短路的期间。以下,将该期间作为“短路期间”,将该短路的状态作为“短路状态”。利用图8的焊接电源装置A100进行说明,控制电路800在切换输出极性时,暂时使逆变电路7的开关元件Q1、Q2这两者接通(ON)而短路。然后,焊接电源装置A100的输出电流减少,在成为规定的极性切换电流值以下后,将开关元件Q1、Q2的一者OFF以使得成为切换后的极性。极性切换电流值预先设定为用于使将开关元件Q1、Q2切换为OFF时产生的浪涌电压收敛于容许范围的输出电流的阈值。此外,控制电路800通过在短路期间抑制逆变电路2的输出(使之降低或者停止),来快速减少输出电流。焊接电源装置A100在输出电流成为极性切换电流值以下后,将开关元件Q1、Q2的一者切换为OFF,因此能够使产生的浪涌电压收敛于容许范围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2355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当输出电流的设定值较大时,有时浪涌电压超过容许范围。施加到开关元件的浪涌电压的大小随着流过该开关元件的电流的大小而变化。在极性切换时的短路期间,流过开关元件的电流是输出电流与因短路而流过另一开关元件的电流相加而得的电流。因此,流过开关元件的电流大于输出电流。即使当输出电流成为极性切换电流值以下时使开关元件为关断(OFF),此时流过开关元件的电流大于输出电流。作为阈值的极性切换电流值以具有少许余量的方式来设定,因此即使流过开关元件的电流稍大于输出电流,浪涌电压也能够收纳在容许范围。然而,当流过开关元件的电流远大于输出电流时,有时浪涌电压超过容许范围。输出电流的设定值越大,输出电流达到极性切换电流值以下的时间越长,短路期间越长。因短路而流过另一开关元件的电流随着时间而增加,因此输出电流的设定值越大,在使开关元件关断(OFF)时流过该开关元件的电流变得越大。
在图8中,以从开关元件Q1为接通(ON)且开关元件Q2为关断(OFF)的正极性切换至开关元件Q1为关断(OFF)且开关元件Q2为接通(ON)的逆极性时为例,参照图9进行说明。在该极性切换时的短路期间,流过开关元件Q1的电流Ien是将输出电流Iout和流过开关元件Q2的电流Iep相加而得的电流。图9表示从正极性切换至逆极性时的输出电流Iout、电流Ien和电流Iep的时间变化。图9的(a)是表示输出电流的设定值较小时,图9的(b)表示输出电流的设定值较大时。
首先,对图9的(a)进行说明。直到时刻t1’为止,是控制为输出极性为正极性且输出电流Iout为设定值的状态。然后,在时刻t1’,为了切换极性,使开关元件Q2为接通(ON),而使整流平滑电路5的输出短路。由此,输出电流Iout减少。然后,在时刻t2’,输出电流Iout成为极性切换电流值I1以下,因此使开关元件Q1为关断(OFF)。由此,输出电流Iout急剧减少而电流的方向改变,并且其大小达到作为设定值的逆向的(负的)电流值。从时刻t1’至时刻t2’的期间为短路期间。在短路期间,流过开关元件Q2的电流Iep从“0”开始逐渐增加。流过开关元件Q1的电流Ien是输出电流Iout与电流Iep相加而得的电流,并且逐渐减少。此外,时刻t2’以后的电流Iep为负值时,为如下状态:在开关元件Q2中不流过电流,而在与开关元件Q2反向并联连接的二极管中流过电流,电流在箭头的相反方向上流动。
在图9的(b)中,与图9的(a)同样,输出电流的设定值较大,因此输出电流Iout达到极性切换电流值I1以下的时间变长。因此,短路期间(从时刻t1’至时刻t2’的期间)变长。由此,电流Iep一直增加直到时刻t2’,由此电流Iep与图9的(a)的情况相比变大。因此,时刻t2’时的电流Ien(=I1+Iep)与图9的(a)的情况相比也变大。
输出电流的设定值越大,使开关元件为关断(OFF)时流过该开关元件的电流变得越大(参照在图9的(a)、(b)的时刻t2’的电流Ien),与极性切换电流值I1相差(背离)越大。因此,当输出电流的设定值较大时,使开关元件为关断(OFF)时的浪涌电压有时超过容许范围。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输出电流的设定值较大时,也能够抑制浪涌电压超过容许范围的焊接电源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焊接电源装置是能够在焊接电极与被加工物之间施加交流电压的焊接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出直流电力的直流电源电路;从所述直流电源电路被输入直流电力而输出交流电力的逆变电路,该逆变电路具有多个开关元件;检测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电流的电流传感器;和控制所述直流电源电路和所述逆变电路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在切换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极性时,首先抑制所述直流电源电路的输出,然后,形成使所述多个开关元件全部为接通的短路状态,当所述输出电流的瞬时值的绝对值成为阈值以下时,使所述短路状态前接通了的开关元件关断。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直流电源电路包括第二逆变电路,所述控制电路通过使所述第二逆变电路的开关停止,而使所述直流电源电路的输出停止。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在抑制了所述直流电源电路的输出后,当所述输出电流的瞬时值的绝对值成为第二阈值以下时切换为所述短路状态。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的电压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输出电压使所述阈值变化。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阈值与所述阈值连动地变化。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被加工物从与所述焊接电极相比为高电位的正极性切换为低电位的逆极性的情况下和从逆极性切换为正极性的情况下,使所述阈值不同。
发明效果
依照本发明,控制电路在切换逆变电路的输出极性时,在形成短路状态前,设置抑制直流电源电路的输出的期间。在该期间内,由于未成为短路状态,因此是在极性切换前成为了关断(OFF)状态的开关元件中没有电流流过的状态,输出电流减少。之后,成为了短路状态,使在极性切换前成为了关断(OFF)状态的开关元件也变成接通(ON)而电流流过,不过该电流的增加与没有设置抑制直流电源电路的输出的期间的情况相比变小。因此,在极性切换前成为了接通(ON)状态的开关元件中流过的电流也变小。由此,即使在输出电流的设定值较大时,也能够减小使开关元件为关断(OFF)时流过该开关元件的电流,因此能够抑制浪涌电压超过容许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焊接电源装置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极性切换控制部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焊接电源装置中的输出极性的切换的图,是表示各信号和各电流的时间变化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焊接电源装置的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极性切换控制部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焊接电源装置的框图。
图8是表示现有的焊接电源装置的一例的框图。
图9是表示在现有的焊接电源装置中从正极性切换至逆极性时的的各电流的时间变化的时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
A1、A2、A3:焊接电源装置
1:整流平滑电路
2:逆变电路
3:变压器
3a:一次侧绕组
3b:二次侧绕组
3c:辅助绕组
4:连接线
5:整流平滑电路
6:电弧再触发电路
61:二极管
62:电弧再触发电容器
63:充电电路
63a:驱动电路
63b:开关元件
63c:整流平滑电路
63d:升压斩波器
64:放电电路
64a:开关元件
64b:限流电阻
64c:连接线
7:逆变电路
Q1~Q4:开关元件
71:连接线
8:控制电路
81:电流控制部
82:目标电流设定部
83:极性切换控制部
831:比较部
832:比较部
833:信号生成部
834:时钟部
835:停止部
836:阈值设定部
837:阈值设定部
85:放电控制部
86:充电控制部
91:电流传感器
92:电压传感器
a、b:输出端子
B:焊炬
D:商用电源
W:被加工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焊接电源装置的图。图1是表示焊接电源装置A1的框图,表示焊接系统的整体结构。图2的(a)是表示焊接电源装置A1的充电电路63的一例的电路图。图2的(b)是表示焊接电源装置A1的放电电路64的一例的电路图。图3是表示极性切换控制部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功能框图。图4是用于说明输出极性的切换的图,是表示各信号和各电流的时间变化的时序图。其中,为了便于理解,在本说明书中用于参照的各时序图的纵轴和横轴适当地进行了扩大或缩小,而且为了便于理解,所示的各波形也被简化、夸张或强调。
如图1所示,焊接系统包括焊接电源装置A1和焊炬B。该焊接系统是焊炬B为非消耗电极式的焊炬的交流TIG焊接系统。焊接电源装置A1将从商用电源D输入的交流电力转换后从输出端子a、b输出。一个输出端子a通过电缆与被加工物W连接。另一个输出端子b通过电缆与焊炬B的电极连接。焊接电源装置A1供给电力在焊炬B的电极的前端与被加工物W之间产生电弧。利用该电弧的热来进行焊接。焊炬B的电极对应于本发明的“焊接电极”。
焊接电源装置A1包括整流平滑电路1、逆变电路2、变压器3、整流平滑电路5、电弧再触发(电弧重燃、restrike of arc)电路6、逆变电路7、控制电路8和电流传感器91。
整流平滑电路1将从商用电源D输入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来输出。整流平滑电路1包括用于对交流电流进行整流的整流电路和用于使交流电流平滑的平滑电容器。另外,整流平滑电路1的结构没有限定。
逆变电路2例如为单相全桥式的PWM控制逆变器,具有4个开关元件。逆变电路2由从控制电路8输入的输出控制驱动信号来使开关元件开关,由此将从整流平滑电路1输入的直流电力转换为高频电力来输出。此外,逆变电路2能够将直流电力转换为高频电力即可,例如可以为半桥式的逆变电路,也可以为其他结构的逆变电路。逆变电路2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逆变电路”。
变压器3将逆变电路2输出的高频电压变压,输出到整流平滑电路5。变压器3包括一次侧绕组3a、二次侧绕组3b和辅助绕组3c。一次侧绕组3a的各输入端子分别与逆变电路2的各输出端子连接。二次侧绕组3b的各输出端子分别与整流平滑电路5的各输入端子连接。此外,在二次侧绕组3b,在2个输出端子以外另设有中间抽头。二次侧绕组3b的中间抽头通过连接线4与输出端子b连接。逆变电路2的输出电压根据一次侧绕组3a与二次侧绕组3b的匝数比被变压,输入到整流平滑电路5。辅助绕组3c的各输出端子分别与充电电路63的各输入端子连接。逆变电路2的输出电压根据一次侧绕组3a与辅助绕组3c的匝数比被变压,输入到充电电路63。二次侧绕组3b和辅助绕组3c相对于一次侧绕组3a是绝缘的,因此能够防止从商用电源D输入的电流流过二次侧的电路和充电电路63。
整流平滑电路5将从变压器3输入的高频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来输出。整流平滑电路5包括用于对高频电流进行整流的全波整流电路和用于使高频电流平滑的直流扼流圈(reactor)。此外,整流平滑电路5的结构没有限定。将整流平滑电路1、逆变电路2、变压器3和整流平滑电路5组合而成的电路对应于本发明的“直流电源电路”。
逆变电路7例如是单相半桥式的PWM控制逆变器,具有2个开关元件Q1、Q2。本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Q1、Q2是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此外,开关元件Q1、Q2也可以为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或者双极型晶体管等。开关元件Q1与开关元件Q2以开关元件Q1的发射极端子与开关元件Q2的集电极端子连接的方式串联连接。开关元件Q1的集电极端子与逆变电路7的正极侧的输入端子连接,开关元件Q2的发射极端子与逆变电路7的负极侧的输入端子连接。开关元件Q1和开关元件Q2的连接点,与逆变电路7的输出端子连接。开关元件Q1、Q2分别与二极管反并联连接。对开关元件Q1和开关元件Q2的栅极端子输入从控制电路8输出的开关驱动信号。逆变电路7的输出端子与输出端子a连接。逆变电路7利用从控制电路8输入的开关驱动信号来使开关元件Q1、Q2开关,由此将逆变电路7的输出端子的电位(输出端子a的电位)交替地切换为整流平滑电路5的正极侧的输出端子的电位和负极侧的输出端子的电位。由此,逆变电路7交替地切换正极性和逆极性,其中正极性为为输出端子a(与被加工物W连接)的电位高于输出端子b(与焊炬B的电极连接)的电位的状态,逆极性为输出端子a的电位低于输出端子b的电位的状态。即,逆变电路7将从整流平滑电路5输入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来输出。此外,逆变电路7能够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即可,也可以为其他结构的逆变电路。逆变电路7对应于本发明的“逆变电路”。
电弧再触发电路6配置于整流平滑电路5与逆变电路7之间,在切换焊接电源装置A1的输出极性时,对焊接电源装置A1的输出端子a、b间施加高电压。该高电压用于提高极性切换时的电弧再触发性,以下记为“电弧再触发电压”。从正极性切换至逆极性时容易发生电弧熄灭,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电弧再触发电路6仅在从正极性切换至逆极性时施加电弧再触发电压,从逆极性切换至正极性时不施加电弧再触发电压。电弧再触发电路6包括二极管61、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充电电路63和放电电路64。
二极管61与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串联连接,并且与逆变电路7的输入侧并联连接。二极管61的阳极端子与逆变电路7的正极侧的输入端子连接,阴极端子与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的一个端子连接。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的一个端子与二极管61的阴极端子连接,另一个端子与逆变电路7的负极侧的输入端子连接。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是规定的静电容量以上的电容器,能够充电用于施加到焊接电源装置A1的输出的电弧再触发电压。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由充电电路63进行充电,由放电电路64进行放电。此外,二极管61使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吸收逆变电路7的开关时的浪涌电压。即,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也作为用于吸收浪涌电压的缓冲电路(吸收电路)发挥作用。
充电电路63是用于对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充电电弧再触发电压的电路,与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并联连接。图2的(a)是表示充电电路63的一例的图。如图2的(a)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充电电路63包括整流平滑电路63c和升压斩波器63d。整流平滑电路63c包括用于对交流电压进行全波整流的整流电路和使交流电压平滑的平滑电容器,将从变压器3的辅助绕组3c输入的高频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此外,整流平滑电路63c的电路结构没有限定。
升压斩波器63d将从整流平滑电路63c输入的直流电压升压,并且将其输出到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升压斩波器63d构成为:在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将线圈与二极管串联连接(将线圈的一个端子与二极管的阳极端子连接,在输入端子侧配置线圈,在输出端子侧配置二极管),在其连接点并联连接有开关元件63b,在二极管的阴极端子并联连接有电容器。此外,升压斩波器63d的电路结构没有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63b为MOSFET。此外,开关元件63b也可以为IGBT或者双极型晶体管等。
升压斩波器63d包括用于驱动开关元件63b的驱动电路63a。驱动电路63a基于从后述的充电控制部86输入的充电电路驱动信号,输出用于驱动开关元件63b的脉冲信号。驱动电路63a在充电电路驱动信号为OFF(例如低电平信号)的期间,不输出脉冲信号。在此期间,开关元件63b持续为关断(OFF)状态。因此,将从整流平滑电路63c输入的直流电压保持原样地施加到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对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充电。另一方面,驱动电路63a在充电电路驱动信号为ON(例如高电平信号)的期间,将规定的脉冲信号输出到开关元件63b。由此,升压斩波器63d进行驱动,因此从整流平滑电路63c输入的直流电压升压,并施加到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被充电。即,充电电路63基于充电电路驱动信号,在将从整流平滑电路63c输入的直流电压保持原样地施加到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的状态与将该直流电压升压来施加的状态之间切换。此外,也可以不设置驱动电路63a,而充电控制部86将脉冲信号作为充电电路驱动信号直接输入到开关元件63b。此外,充电电路63的结构没有限定。充电电路63中,也可以代替升压斩波器63d而具有绝缘型正向转换器等。
放电电路64是用于将被充电至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的电弧再触发电压放电的电路,其连接在二极管61和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的连接点与连接二次侧绕组3b的中间抽头和输出端子b的连接线4之间。图2的(b)是表示放电电路64的一例的图。如图2的(b)所示,放电电路64包括开关元件64a和限流电阻64b。本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64a为IGBT。此外,开关元件64a也可以为双极型晶体管或者MOSFET等。开关元件64a与限流电阻64b串联连接,并与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串联连接。开关元件64a的集电极端子与限流电阻64b的一个端子连接,开关元件64a的发射极端子通过连接线64c与连接线4连接。此外,限流电阻64b也可以与开关元件64a的发射极端子侧连接。另外,从后述的放电控制部85将放电电路驱动信号输入到开关元件64a的栅极端子。开关元件64a在放电电路驱动信号为ON(例如高电平信号)的期间成为接通(ON)状态。由此,被充电至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的电弧再触发电压经由限流电阻64b放电。另一方面,开关元件64a在放电电路驱动信号为OFF(例如低电平信号)的期间成为关断(OFF)状态。由此,电弧再触发电压的放电停止。即,放电电路64基于放电电路驱动信号,在使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放电的状态与不放电的状态之间切换。此外,放电电路64的结构没有限定。
电流传感器91是用于检测焊接电源装置A1的输出电流Iout的传感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将逆变电路7的输出端子与输出端子a连接的连接线71。本实施方式中,将电流从逆变电路7流向输出端子a的情况设为正,将电流从输出端子a流向逆变电路7的情况设为负。电流传感器91检测输出电流的瞬时值并将其输入控制电路8。此外,电流传感器91的结构没有限定,只要能够从连接线71检测输出电流Iout即可。此外,电流传感器91的配置位置没有限定。例如,电流传感器91也可以配置在连接线4。
控制电路8是用于控制焊接电源装置A1的电路,能够由例如微型计算机等实现。从电流传感器91对控制电路8输入输出电流的瞬时值。并且,控制电路8分别对逆变电路2、逆变电路7、充电电路63和放电电路64输出驱动信号。控制电路8包括电流控制部81、目标电流设定部82、极性切换控制部83、放电控制部85和充电控制部86。
电流控制部81控制逆变电路2,以对焊接电源装置A1的输出电流Iout进行反馈控制。电流控制部81利用绝对值电路将从电流传感器91输入的输出电流的瞬时值信号转换为绝对值信号,基于该绝对值信号与从目标电流设定部82输入的输出电流的设定值之偏差,通过PWM控制来生成用于控制逆变电路2的开关元件的输出控制驱动信号,并输出到逆变电路2。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极性切换控制部83输入的停止信号为ON(例如高电平信号)的期间,电流控制部81停止输出控制驱动信号的输出。由此,逆变电路2停止开关元件的开关,停止高频电力的输出。
极性切换控制部83控制逆变电路7,以切换焊接电源装置A1的输出极性。极性切换控制部83生成用于控制开关元件Q1、Q2的脉冲信号即开关驱动信号并输出到逆变电路7,以切换输出极性。极性切换控制部83生成:开关驱动信号S1,其被输入到开关元件Q1来控制开关元件Q1的开关;和开关驱动信号S2,其被输入到开关元件Q2来控制开关元件Q2的开关。开关元件Q1在开关驱动信号S1为ON(高电平信号)时使发射极端子与集电极端子导通而变成接通(ON),在开关驱动信号S1为OFF(低电平信号)时使发射极端子与集电极端子断开而成为关断(OFF)。开关元件Q2在开关驱动信号S2为ON(高电平信号)时使发射极端子与集电极端子导通而成为接通(ON),在开关驱动信号S2为OFF(低电平信号)时使发射极端子与集电极端子断开而成为关断(OFF)。因此,在开关驱动信号S1为ON且开关驱动信号S2为OFF的情况下,输出端子a(被加工物W)与输出端子b(焊炬B)相比成为高电位(正极性)。此外,在开关驱动信号S1为OFF且开关驱动信号S2为ON的情况下,输出端子a(被加工物W)与输出端子b(焊炬B)相比成为低电位(逆极性)。本实施方式中,极性切换控制部83在切换输出极性时,通过使开关驱动信号S1、S2这两者为ON,来设置使开关元件Q1、Q2这两者为接通(ON)的短路期间。开关驱动信号S1、S2也被输出到放电控制部85和充电控制部86。
另外,极性切换控制部83生成停止信号并输出到电流控制部81,其中停止信号使电流控制部81停止输出控制驱动信号的输出。本实施方式中,极性切换控制部83在切换输出极性时,通过在短路期间前使停止信号为ON,使电流控制部81停止输出控制驱动信号的输出。
接着,对由极性切换控制部83进行的开关驱动信号S1、S2和停止信号的生成进行说明。
极性切换控制部83在切换输出极性时,首先停止逆变电路2的输出。具体而言,极性切换控制部83通过使停止信号为ON,使电流控制部81停止输出控制驱动信号的输出,从而停止逆变电路2的输出。由于逆变电路2的输出停止,因此输出电流的瞬时值的绝对值逐渐减小。然后,当输出电流的瞬时值的绝对值成为短路切换电流值以下时,极性切换控制部83形成使开关元件Q1、Q2这两者成为接通(ON)的短路状态。然后,当输出电流的瞬时值的绝对值为极性切换电流值以下时,使在短路状态前为接通(ON)了的开关元件成为关断(OFF)。极性切换电流值预先被设定为输出电流的阈值,其用于使在将开关元件Q1、Q2切换为关断(OFF)时产生的浪涌电压收敛在容许范围。此外,短路切换电流值是为了在输出电流的设定值较大的情况下使输出电流Iout降低一定程度而预先设定的阈值。极性切换电流值对应于本发明的“阈值”,短路切换电流值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阈值”。
短路切换电流值被设定为当输出电流的设定值为该短路切换电流值以下时,OFF时的浪涌电压收敛于容许范围内的电流值。极性切换电流值为例如200A的情况下,当输出电流的设定值为300A时,即使同时进行逆变电路2的输出停止和向短路状态的切换,OFF时的浪涌电压也收敛于容许范围内,但是当输出电流的设定值为500A时,若同时进行逆变电路2的输出停止和向短路状态的切换,则OFF时的浪涌电压超过容许范围。将即使同时进行逆变电路2的输出停止和向短路状态的切换,OFF时的浪涌电压也收敛于容许范围内的界限例如350A,设定为短路切换电流值。此外,上述数值均为例示,可以基于实验或者模拟来适当决定短路切换电流值。
图3是表示极性切换控制部83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功能框图。极性切换控制部83包括比较部831、832、信号生成部833、时钟部834和停止部835。
比较部831将输出电流的瞬时值(以下为“输出电流瞬时值”)与极性切换电流值I1相比较。输出电流Iout为交流电流,在逆向也能够流动,因此从电流传感器91输入的输出电流瞬时值也能成为负值。为了进行从短路状态向逆极性的切换,比较部831将输出电流瞬时值与极性切换电流值I1相比较,另外为了进行从短路状态向正极性的切换,比较部831将输出电流瞬时值与极性切换电流值I1的负值(-I1)相比较。比较结果被输出到信号生成部833、时钟部834和停止部835。
比较部832将输出电流瞬时值与短路切换电流值I2相比较。为了进行从正极性向短路状态的切换,比较部832将输出电流瞬时值与短路切换电流值I2相比较,另外为了进行从逆极性向短路状态的切换,比较部832将输出电流瞬时值与短路切换电流值I2的负值(-I2)相比较。比较结果被输出到信号生成部833。
信号生成部833基于由比较部831、832输入的比较结果,生成开关驱动信号S1、S2。具体而言,信号生成部833生成当输出电流瞬时值成为-I2以上时为ON并且当输出电流瞬时值成为极性切换电流值I1以下时为OFF的脉冲信号,将其作为开关驱动信号S1输出。此外,信号生成部833生成当输出电流瞬时值成为短路切换电流值I2以下时为ON并且当输出电流瞬时值成为-I1以上时为OFF的脉冲信号,将其作为开关驱动信号S2输出。
时钟部834计时规定时间T。时钟部834在输出电流瞬时值成为极性切换电流值I1以下时开始计时,当经过了规定时间T时,对停止部835输出时刻信号。此外,时钟部834当输出电流瞬时值成为-I1以上时开始计时,当经过规定时间T时,对停止部835输出时刻信号。
停止部835基于由比较部831输入的比较结果和由时钟部834输入的时刻信号,来生成停止信号。停止部835生成当由时钟部834输入了时刻信号时为ON、并且当输出电流瞬时值成为极性切换电流值I1以下时或者输出电流瞬时值成为-I1以上时为OFF的脉冲信号,将其作为停止信号输出。
此外,极性切换控制部83的内部结构不限于图3所示的结构。
图4是用于说明焊接电源装置A1中的输出极性的切换的图,是表示各信号和各电流的时间变化的时序图。该图的(a)表示停止部835输出的停止信号。该图的(b)表示信号生成部833生成的开关驱动信号S1,该图的(c)表示信号生成部833生成的开关驱动信号S2。该图的(d)表示电流传感器91检测的输出电流瞬时值(输出电流Iout的瞬时值)。该图的(e)表示流过开关元件Q1的电流Ien和流过开关元件Q2的电流Iep。其中,当电流Iep(电流Ien)为负值时,电流Iep(电流Ien)不表示流过开关元件Q2(Q1)的电流,而表示流过与开关元件Q2(Q1)反并联连接的二极管的电流(在图1所示的箭头的反方向上流动的电流)。
直到时刻t1为止,是输出极性为正极性且输出电流Iout被控制为设定值的状态(参照图4的(d))。然后,在时刻t1,停止信号从OFF切换至ON(参照图4的(a))。由此,逆变电路2停止高频电力的输出。因此,输出电流瞬时值减少,在时刻t2,成为短路切换电流值I2以下(参照图4的(d))。由此,开关驱动信号S2成为ON(参照图4的(c))。此外,开关驱动信号S1自时刻t1前就成为ON(参照图4的(b))。即,在时刻t2,开关驱动信号S1、S2这两者均成为ON而变成短路状态。从时刻t1至时刻t2的期间,逆变电路2的输出是停止的,但不是短路状态(开关元件Q1为接通(ON)且开关元件Q2为关断(OFF))。由于开关元件Q2为关断(OFF),因此流过开关元件Q2的电流Iep为“0”,流过开关元件Q1的电流Ien等于输出电流Iout(参照图4的(e))。
由于在时刻t2成为了短路状态,因此输出电流瞬时值进一步减少,在时刻t3成为极性切换电流值I1以下(参照图4的(d))。由此,开关驱动信号S1为OFF(参照图4的(b)),停止信号为OFF(参照图4的(a)),开始由时钟部834进行计时。从时刻t2至时刻t3的期间为短路期间。在短路期间,流过开关元件Q2的电流Iep从“0”逐渐增加。流过开关元件Q1的电流Ien是输出电流Iout与电流Iep相加而得的电流,并逐渐减少(参照图4的(e))。电流Iep在从时刻t1至时刻t2的期间不增加,而在从时刻t2至时刻t3的期间(短路期间)增加,因此若与从时刻t1至时刻t3增加的情况相比较,在时刻t3的电流Iep较小。换言之,在从时刻t1至时刻t2的期间,使输出电流瞬时值减少至短路切换电流值I2。在此期间,开关元件Q2为关断(OFF),因此电流Iep不增加。
在时刻t3,开关驱动信号S1为OFF,由此浪涌电压被施加到开关元件Q1,但是流过开关元件Q1的电流Ien不与极性切换电流值I1相差很大,因此能够使浪涌电压收敛在容许范围。
在时刻t3,开关驱动信号S1为OFF,由此输出极性成为逆极性,输出电流瞬时值急剧减少而电流的方向改变,达到大小为设定值的逆向的电流值(参照图4的(d))。当输出电流瞬时值为“0”时,由电弧再触发电路6来施加电弧再触发电压,因此提高电弧再触发性,能够抑制电弧熄灭的发生。
从时刻t3至时刻t4,是输出极性为逆极性且输出电流Iout被控制为设定值的负值的状态(参照图4的(d))。然后,在时刻t4,停止信号从OFF切换至ON(参照图4的(a))。由此,逆变电路2停止高频电力的输出。因此,输出电流瞬时值增加,在时刻t5成为-I2以上(参照图4的(d))。由此,开关驱动信号S1成为ON(参照图4的(b))。此外,开关驱动信号S2在时刻t5前就为ON(参照图4的(c))。即,在时刻t5,开关驱动信号S1、S2这两者成为ON而变成短路状态。从时刻t4至时刻t5的期间,逆变电路2的输出是停止的,不过没有成为短路状态(开关元件Q2为接通(ON)且开关元件Q1为关断(OFF))。由于开关元件Q1为关断(OFF),因此流过开关元件Q1的电流Ien为“0”,流过开关元件Q2的电流Iep等于输出电流Iout的绝对值(参照图4的(e))。
在时刻t5成为了短路状态,由此输出电流瞬时值进一步增加,在时刻t6成为-I1以上(参照图4的(d))。由此,开关驱动信号S2成为OFF(参照图4的(c)),停止信号成为OFF(参照图4的(a)),开始由时钟部834进行计时。从时刻t5至时刻t6的期间为短路期间。在短路期间,流过开关元件Q1的电流Ien从“0”逐渐增加。流过开关元件Q2的电流Iep是电流Ien减去输出电流Iout(将输出电流Iout的正负反转而得值与电流Ien相加)而得的电流,并逐渐减少(参照图4的(e))。电流Ien在从时刻t4至时刻t5的期间不增加,而在从时刻t5至时刻t6的期间(短路期间)增加,因此若与从时刻t4至时刻t6增加的情况相比较,在时刻t6的电流Ien较小。换言之,在从时刻t4至时刻t5的期间,使输出电流瞬时值增加至-I2。在此期间,开关元件Q1为关断(OFF),因此电流Ien不增加。
在时刻t6,开关驱动信号S2为OFF,由此浪涌电压被施加到开关元件Q2,不过流过开关元件Q2的电流Iep没有与极性切换电流值I1相差很大,因此能够使浪涌电压收敛在容许范围。
在时刻t6,开关驱动信号S2为OFF,由此输出极性为正极性,输出电流瞬时值急剧增加而电流的方向改变,达到设定值(参照图4的(d))。
回到图1,放电控制部85控制放电电路64。放电控制部85基于从极性切换控制部83输入的开关驱动信号,来生成用于控制放电电路64的放电电路驱动信号并将其输出到放电电路64。放电电路64在放电电路驱动信号为ON的期间,将被充电于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的电弧再触发电压放电。放电控制部85以当焊接电源装置A1的输出电流Iout从正变为负时成为ON的方式生成放电电路驱动信号。具体而言,放电控制部85生成脉冲信号并将其作为放电电路驱动信号输出,其中上述脉冲信号在开关驱动信号S1从ON切换为OFF时切换为ON,并且在切换为ON后经过规定时间后切换为OFF。规定时间以持续至完全超过输出电流Iout从正变为负的时刻的方式来设定。此外,放电控制部85生成放电电路驱动信号的方法不限于此。由于只要当输出电流Iout从正变为负时能够施加电弧再触发电压即可,因此放电电路驱动信号在输出电流Iout从正变为负前为ON,在输出电流Iout从正变为负后为OFF即可。
充电控制部86控制充电电路63。充电控制部86基于从极性切换控制部83输入的开关驱动信号和从未图示的电压传感器输入的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的端子间电压的瞬时值,来生成用于控制充电电路63的充电电路驱动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充电电路63。充电电路63在充电电路驱动信号为ON的期间对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充电。充电电路63在从放电电路64进行的放电完成至下一次放电的时刻为止需要将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充电成电弧再触发电压。此外,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被充电至目标电压的情况下,无需进行以上的充电。充电控制部86以从放电电路64进行的放电完成至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的端子间电压达到目标电压为止成为ON的方式生成充电电路驱动信号。具体而言,充电控制部86生成脉冲信号将其作为充电电路驱动信号输出,其中上述脉冲信号在开关驱动信号S1从ON切换至OFF后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切换为ON,在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的端子间电压成为目标电压时切换为OFF。此外,充电控制部86生成充电电路驱动信号的方法不限于此。充电电路驱动信号从放电电路64进行的放电完成至下一次放电的时刻为止的期间为ON,能够对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充电即可。
控制电路8可以由执行将各部模块化而成的程序的微型计算机来实现,也可以由包含逻辑电路的数字电路或者模拟电路来实现。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焊接电源装置A1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依照本实施方式,极性切换控制部83在切换输出极性时,首先停止逆变电路2的输出。在该期间,由于不成为短路状态,因此为在极性切换前成为了关断(OFF)的开关元件中没有电流流过的状态,输出电流减少。然后,极性切换控制部83在输出电流瞬时值的绝对值为短路切换电流值以下时,成为使开关元件Q1、Q2这两者为接通(ON)的短路状态。在短路状态下在极性切换前成为了关断(OFF)的开关元件也接通(ON)而电流流过,不过该电流的增加与在短路的同时停止逆变电路2的输出的情况相比变小。因此,流过在极性切换前成为了接通(ON)的开关元件的电流也变小。由此,即使在输出电流的设定值较大时,使开关元件为关断(OFF)时也能够减小流过该开关元件的电流,因此能够抑制浪涌电压超过容许范围。
另外,依照本实施方式,极性切换控制部83在切换输出极性时,通过使停止信号为ON以使电流控制部81进行的输出控制驱动信号的输出停止,来使逆变电路2的输出停止。由此,输出电流Iout快速变少,能够缩短极性的切换所耗费的时间。此外,极性切换控制部83在切换输出极性时设置有短路期间。由此,输出电流Iout能够更快变少,进一步缩短极性的切换所耗费的时间。
另外,依照本实施方式,极性切换控制部83在切换输出极性时,使逆变电路2的输出停止后,当输出电流瞬时值的绝对值为短路切换电流值以下时切换为短路状态。短路切换电流值被设定为即使同时进行逆变电路2的输出停止和向短路状态的切换,关断(OFF)时的浪涌电压也能够收敛在容许范围内的界限的电流值。因此,极性切换控制部83在输出电流瞬时值的绝对值成为短路切换电流值以下以前不切换为短路状态,由此浪涌电压能够收敛在容许范围,并且当输出电流瞬时值的绝对值变成短路切换电流值以下时切换为短路状态,由此能够尽可能缩短极性的切换所耗费的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切换输出极性时,对通过使电流控制部81进行的输出控制驱动信号的输出停止以使逆变电路2的输出停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极性切换控制部83使目标电流设定部82将输出电流的设定值改变为“0”,电流控制部81将输出电流Iout控制为“0”,由此降低逆变电路2的输出。此外,也可以使输出电流的设定值不为“0”,而变更为极性切换电流值I1或者短路切换电流值I2。另外,从快速减少输出电流Iout的观点出发,优选停止逆变电路2的输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极性切换控制部83为了进行从短路状态向正极性的切换而将输出电流瞬时值与极性切换电流值I1的负值(-I1)相比较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I1)以外的阈值作为极性切换电流值。即,也可以为在从短路状态向正极性切换的情况下与从短路状态向逆极性切换的情况下,极性切换电流值的绝对值不同。例如,也可以为通过使向正极性切换时的极性切换电流值的绝对值大于向逆极性切换时的极性切换电流值,来增大向正极性切换时的浪涌电压,促进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的充电。同样,也可以为在从逆极性向短路状态切换的情况下与从正极性向短路状态切换的情况下,短路切换电流值的绝对值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包括整流平滑电路1、逆变电路2、变压器3和整流平滑电路5的直流电源电路,不过不限于此。对逆变电路7供给直流电力的直流电源电路的结构没有限定。例如,可以为使来自商用电源D的交流电压通过变压器升压,也可以为使直流电压通过DC/DC转换器或升压斩波器升压。
图5~图7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中,在这些图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类似的要素,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5和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焊接电源装置A2的图。图5是表示焊接电源装置A2的框图,表示焊接系统的整体结构。图6是表示极性切换控制部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功能框图。焊接电源装置A2在与输出电压Vout相应地使极性切换电流值I1和短路切换电流值I2变更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焊接电源装置A1(参照图1和图3)不同。
如图5所示,焊接电源装置A2包括电压传感器92。电压传感器92是用于检测焊接电源装置A2的输出电压Vout的传感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输出端子a与输出端子b之间的电压。本实施方式中,使输出端子a的电位高于输出端子b的电位的情况为正,使输出端子a的电位低于输出端子b的电位的情况为负。电压传感器92检测输出电压Vout的瞬时值并将其输入控制电路8。此外,电压传感器92的结构没有限定,只要能够检测输出电压Vout即可。另外,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省略了说明,但实际上焊接电源装置A1也包括电压传感器92。
如图6所示,极性切换控制部83还包括阈值设定部836、837。阈值设定部836根据输出电压Vout来设定极性切换电流值I1。阈值设定部836被输入电压传感器92检测出的输出电压Vout的瞬时值(以下为“输出电压瞬时值”),计算输出电压Vout的平均值(以下为“输出电压平均值”)。通过将输出电压瞬时值的绝对值的规定时间的积分值除以规定时间,来计算出输出电压平均值。规定时间是与输出电压Vout的例如1周期对应的时间。此外,规定时间没有限定。此外,阈值设定部836也可以代替平均值而计算实效值。阈值设定部836将计算出的输出电压平均值与阈值V0相比较,当输出电压平均值为阈值V0以下时,在比较部831作为极性切换电流值I1设定I1H。另一方面,当输出电压平均值大于阈值V0时,作为极性切换电流值I1设定I1L(<I1H)。
在切换输出极性时,从短路状态将在短路状态前成为了接通(ON)的开关元件切换为关断(OFF)时,焊接电源装置A2的外部的负载的阻抗越大,流过该开关元件的电流越大。这是由于外部的负载的阻抗越大,因短路状态而再生的电流(流过在短路状态前成为了关断(OFF)的开关元件的电流)越大的缘故。因此,在外部的负载的阻抗较大的情况下,即使输出电流瞬时值的绝对值为极性切换电流值I1以下,也存在流过开关元件的电流较大,关断(OFF)时的浪涌电压超过容许范围的情况。为了抑制这种情况,本实施方式中,在外部的负载的阻抗较大的情况下,将极性切换电流值I1切换为较小的值。在外部的负载的阻抗较大的情况下,输出电压Vout变大,因此本实施方式中,阈值设定部836将输出电压平均值与阈值V0相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将在比较部831设定的极性切换电流值I1在I1H与I1L之间切换。
阈值设定部837也与阈值设定部836同样,根据输出电压平均值来设定短路切换电流值I2。阈值设定部837将输出电压瞬时值与阈值V0相比较,当输出电压平均值为阈值V0时,在比较部832作为短路切换电流值I2设定I2H。另一方面,当输出电压平均值大于阈值V0时,作为短路切换电流值I2设定I2L(<I2H)。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依照本实施方式,当输出电压平均值为阈值V0以下时,在阈值设定部836作为极性切换电流值I1设定I1H,当输出电压平均值大于阈值V0时,在阈值设定部836作为极性切换电流值I1设定I1L(<I1H)。因此,在外部的负载的阻抗较大的情况下,极性切换控制部83能够将极性切换电流值I1切换为较小的值(I1L)。由此,即使外部的负载的阻抗较大,因短路状态而再生的电流变大,极性切换控制部83也能够从输出电流瞬时值的绝对值成为I1L以下后使开关元件为关断(OFF),因此流过关断(OFF)时的开关元件的电流变小,能够抑制浪涌电压超过容许范围。另外,依照本实施方式,阈值设定部837与阈值设定部836同样,根据输出电压平均值来设定短路切换电流值I2。因此,极性切换控制部83能够设定与极性切换电流值I1连动的短路切换电流值I2。短路切换电流值I2与极性切换电流值I1连动地变化,因此极性切换控制部83能够使浪涌电压收敛在容许范围并且尽可能缩短极性的切换所耗费的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阈值设定部836将极性切换电流值I1在2个值之间切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阈值设定部836可以在3个以上的值之间进行切换,也可以根据输出电压平均值而使极性切换电流值I1线性地变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阈值设定部837将短路切换电流值I2在2个值之间切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阈值设定部837可以在3个以上的值之间进行切换,也可以根据输出电压平均值而使短路切换电流值I2线性地变化。另外,在阈值设定部836和阈值设定部837中,切换的方式可以不同。即,也可以为极性切换电流值I1与短路切换电流值I2不连动地变化。另外,也可以为使极性切换电流值I1能够切换,使短路切换电流值I2为固定值,也可以与之相反地设置。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焊接电源装置A3的框图,表示焊接系统的整体结构。其中,在图7中,省略了商用电源D的记载。焊接电源装置A3在逆变电路7为全桥逆变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焊接电源装置A1(参照图1)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逆变电路7是单相全桥式的PWM控制逆变器,具有4个开关元件Q1~Q4。将开关元件Q1与开关元件Q2以开关元件Q1的发射极端子与开关元件Q2的集电极端子连接的方式串联连接。开关元件Q1的集电极端子与逆变电路7的正极侧的输入端子连接,开关元件Q2的发射极端子与逆变电路7的负极侧的输入端子连接。同样,将开关元件Q3与开关元件Q4以开关元件Q3的发射极端子与开关元件Q4的集电极端子连接的方式串联连接。开关元件Q3的集电极端子与逆变电路7的正极侧的输入端子连接,开关元件Q4的发射极端子与逆变电路7的负极侧的输入端子连接。开关元件Q1和开关元件Q2的连接点通过连接线71与输出端子a连接。开关元件Q3和开关元件Q4的连接点通过连接线与输出端子b连接。开关元件Q1~Q4分别与二极管反并联连接。
将从控制电路8输出的开关驱动信号S1输入开关元件Q1和开关元件Q4的栅极端子。将从控制电路8输出的开关驱动信号S2输入开关元件Q2和开关元件Q3的栅极端子。当开关驱动信号S1为ON且开关驱动信号S2为OFF时,逆变电路7使开关元件Q1、Q4接通(ON)且开关元件Q2、Q3关断(OFF),成为输出端子a(与被加工物W连接)的电位高于输出端子b(与焊炬B的电极连接)的电位的正极性。另一方面,当开关驱动信号S1为OFF且开关驱动信号S2为ON时,使开关元件Q1、Q4关断(OFF)且开关元件Q2、Q3接通(ON),成为输出端子a(与被加工物W连接)的电位低于输出端子b(与焊炬B的电极连接)的电位的逆极性。此外,当开关驱动信号S1、S2这两者为ON时,使开关元件Q1~Q4全部为接通(ON)而成为短路状态。逆变电路7相当于本发明的“逆变电路”。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弧再触发电路6中,连接线64c与逆变电路7的正极侧的输入端子连接。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3中,在二次侧绕组3b没有设置中间抽头,而开关元件Q3和开关元件Q4的连接点通过连接线与输出端子b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依照本实施方式,连接线64c与逆变电路7的正极侧的输入端子连接,因此电弧再触发电路6不仅在从正极性切换至逆极性时能够施加电弧再触发电压,在从逆极性切换至正极性时也能够施加电弧再触发电压。此外,通过使切换至逆极性时的极性切换电流值为比切换至正极性时的极性切换电流值的绝对值大的值,使得切换至逆极性时的浪涌电压较大,则能够使电弧再触发电容器62的充电量增加,而能够应对切换至逆极性时的电弧熄灭。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将焊接电源装置A1~A3应用于TIG焊接系统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本发明的焊接电源装置也能够应用于其他半自动焊接系统。此外,本发明的焊接电源装置也能够应用于由机器人进行的全自动焊接系统,也能够应用于覆盖电弧焊接系统。
本发明的焊接电源装置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焊接电源装置的各部的具体的结构可变更为各种设计。

Claims (5)

1.一种在焊接电极与被加工物之间施加交流电压的焊接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输出直流电力的直流电源电路;
从所述直流电源电路被输入直流电力而输出交流电力的第一逆变电路,该第一逆变电路具有多个开关元件;
检测所述第一逆变电路的输出电流的电流传感器;
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的电压传感器;和
控制所述直流电源电路和所述第一逆变电路的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在切换所述第一逆变电路的输出极性时,首先抑制所述直流电源电路的输出,然后,形成使所述多个开关元件全部为接通的短路状态,当所述输出电流的瞬时值的绝对值成为第一阈值以下时,使所述短路状态前接通了的开关元件关断,
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输出电压使所述第一阈值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流电源电路包括第二逆变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通过使所述第二逆变电路的开关停止,而使所述直流电源电路的输出停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焊接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抑制了所述直流电源电路的输出后,当所述输出电流的瞬时值的绝对值成为第二阈值以下时切换为所述短路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接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阈值与所述第一阈值连动地变化。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焊接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被加工物从与所述焊接电极相比为高电位的正极性切换为低电位的逆极性的情况下和从逆极性切换为正极性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阈值不同。
CN201910505131.8A 2018-06-15 2019-06-12 焊接电源装置 Active CN1106054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4433A JP7106799B2 (ja) 2018-06-15 2018-06-15 溶接電源装置
JP2018-114433 2018-06-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5459A CN110605459A (zh) 2019-12-24
CN110605459B true CN110605459B (zh) 2022-08-02

Family

ID=66810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05131.8A Active CN110605459B (zh) 2018-06-15 2019-06-12 焊接电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81597A1 (zh)
EP (1) EP3581314B1 (zh)
JP (1) JP7106799B2 (zh)
CN (1) CN1106054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81805B2 (ja) * 2019-02-12 2022-12-01 株式会社三社電機製作所 半導体素子の過渡熱抵抗測定用電源回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35574A (ja) * 1989-03-08 1990-09-18 Daihen Corp 交流アーク溶接用電源装置
CN101683700A (zh) * 2008-09-25 2010-03-31 株式会社大亨 交流电弧焊接机
JP2010526671A (ja) * 2007-05-11 2010-08-05 イーエスエービー エービー 溶接用電源
CN102554409A (zh) * 2012-01-06 2012-07-11 广州市长胜焊接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良好焊接波形的数字化焊机
CN102615386A (zh) * 2011-01-27 2012-08-01 株式会社大亨 焊接用电源装置以及焊接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7516B2 (ja) * 1987-06-15 1996-09-25 日立精工 株式会社 ア−ク溶接用電源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SE9102961L (sv) * 1991-10-14 1993-04-15 Esab Ab Svetsstroemkaella foer vaexelstroemljusbaagsvetsning
US6111216A (en) * 1999-01-19 2000-08-29 Lincoln Global, Inc. High current welding power supply
JP4916759B2 (ja) * 2006-04-20 2012-04-18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消耗電極交流パルスアーク溶接の極性切換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35574A (ja) * 1989-03-08 1990-09-18 Daihen Corp 交流アーク溶接用電源装置
JP2010526671A (ja) * 2007-05-11 2010-08-05 イーエスエービー エービー 溶接用電源
CN101683700A (zh) * 2008-09-25 2010-03-31 株式会社大亨 交流电弧焊接机
CN102615386A (zh) * 2011-01-27 2012-08-01 株式会社大亨 焊接用电源装置以及焊接机
CN102554409A (zh) * 2012-01-06 2012-07-11 广州市长胜焊接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良好焊接波形的数字化焊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81597A1 (en) 2019-12-19
CN110605459A (zh) 2019-12-24
JP7106799B2 (ja) 2022-07-27
EP3581314B1 (en) 2021-03-17
EP3581314A1 (en) 2019-12-18
JP2019221010A (ja) 2019-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87136B2 (en) Arc-machining power supply with switching loss reducing element
US8450981B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WO2012105112A1 (ja) Dc/dcコンバータ
US2022002396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Welding Power
JP2019104040A (ja) 被覆アーク溶接システム、および、被覆アーク溶接用の溶接電源装置
JP5523508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9759677B (zh) 焊接电源装置
JP5403438B2 (ja) Dcdcコンバータ及びdcdcコンバータの制御方法
CN110605459B (zh) 焊接电源装置
JP5063731B2 (ja) 電源装置
EP3613528B1 (en) Welding power supply device
JP2019217544A (ja) 溶接電源装置
JP2015228760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6880436B2 (ja) 溶接電源装置
JP7004258B2 (ja) 溶接電源装置
JP2021061703A (ja) 補助電源回路、電源装置、および電源回路
JP6911253B2 (ja) 溶接電源装置
JP2018187645A (ja) 溶接電源装置
JP2018176169A (ja) 被覆アーク溶接システム、および、被覆アーク溶接用の溶接電源装置
JP2022177970A (ja) 電源装置
JP2017158281A (ja) 制御回路、インバータ装置、および、電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