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83364B - 丁形深口双膜立体培养代料桑黄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丁形深口双膜立体培养代料桑黄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83364B
CN110583364B CN201910842270.XA CN201910842270A CN110583364B CN 110583364 B CN110583364 B CN 110583364B CN 201910842270 A CN201910842270 A CN 201910842270A CN 110583364 B CN110583364 B CN 1105833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gus
greenhouse
phellinus
bag
phellinus igniari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422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83364A (zh
Inventor
武传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8422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833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83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3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83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3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30Accessories for use before inoculation of spawn, e.g. sterilis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40Cultivation of spaw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50Inoculation of spaw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70Harves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桑黄培育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丁形深口双膜立体培养代料桑黄的方法,本发明在缩短桑黄栽培周期,实现桑黄子实体采收期提前;提高子实体单产的同时,培养场地单平方利用率高,通过特殊设计的丁字形开口,可以以面作为中心,引导桑黄子实体向丁字形开口的外部面型延伸发育成长,丁字形开口设计对桑黄子实体不具有约束能力,任由桑黄子实体自身发育成长,最终产品必然外观饱满美观,产量高。

Description

丁形深口双膜立体培养代料桑黄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桑黄培育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丁形深口双膜立体培养代料桑黄的方法。
背景技术
桑黄隶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桑黄属Sanghuangporus,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药性论》、《本草纲目》等均对桑黄及其药效有明确记载。传统中医认为,桑黄味微苦、性寒,多用于治疗痢疾、盗汗、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闭经、脾虚泄泻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保肝、降血脂、抑制尿酸和抗过敏等作用。最新研究表明,桑黄具有独特的抗癌功效,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抗癌天然产品中最有效的一种药用真菌,已成为国内外医药制剂和保健品行业研究开发的热点。
由于受生理状态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制约,桑黄在自然界中形成子实体稀少,特别是形成可用子实体需要多年。天然野生桑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原始森林地区,部分省份只有零星分布,产量十分有限,且近年来随着出口量剧增造成资源日益匮乏。野生桑黄资源已经极其稀少,近乎绝迹。因此,研究桑黄人工栽培技术已迫在眉睫。现有栽培技术普遍存在子实体形成难,成品率低,生产周期长等问题,导致产业化进展缓慢。
中国专利申请201811465768.0公开了一种桑黄栽培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在大棚内再搭建小的培养室,将桑黄菌包割口后放在培养室中进行出菇培养,培养室内湿度保持85-90%,割口后10-15天内不通风,桑黄菌丝体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培养室中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使培养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培养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低于5000ppm,促使桑黄子实体快速形成,且子实体形成率可达95%以上,缩短桑黄栽培周期,实现桑黄子实体采收期提前;提高子实体单产;获得的子实体较厚实,商品性好。但该方法大棚的地面上设置小棚,大棚里面的小棚是单层摆放,培养场地单平方利用率较低;且采用弧形割口,虽然从申请文本的图2中可以看出长出的桑黄子实体较厚实,但是弧形开口,是以线型作为中心向外延伸,弧形开口引导桑黄子实体朝着弧形开口的两侧分散成长,但同时由于弧形开口的长度尺寸为8-10cm也束缚着桑黄子实体发育成长,并不是最理想的培育桑黄的方法。另外,采用弧形割口的方式,在桑黄生长过程中,会对木段培养袋中浇水或者木段培养袋内由于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容易在桑黄生长处存水,这样会影响桑黄生长效率和桑黄质量;而且弧形割口的口子不太容易把控好,如果相对较窄较浅,会导致桑黄不容易撑出袋外,桑黄生长过程中容易形成硬皮菌丝,导致种植失败;如果相对较宽较深,又会导致多处生出桑黄,很难形成一个整块的桑黄,从而反而降低了产量。弧形割口不容易把控好割口的均匀度,如果割口不均匀,则容易形成菌皮,导致桑黄生长缓慢。在批量种植桑黄的时候,通过人工尽可能开设均匀的弧形割口,效率降低,人工工作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丁形深口双膜立体培养代料桑黄的方法,在缩短桑黄栽培周期,实现桑黄子实体采收期提前;提高子实体单产的同时,由于本发明的小棚里面设置摆袋架子,菌丝体菌袋立体式多层摆放,层数多,种植的多,则培养场地单平方利用率高,通过特殊设计的丁字形开口,可以以面作为中心,引导桑黄子实体向丁字形开口的外部面型延伸发育成长,丁字形开口设计对桑黄子实体不具有约束能力,任由桑黄子实体自身发育成长,最终产品必然外观饱满美观,产量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丁形深口双膜立体培养代料桑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桑黄培养基的配制:
按照如下质量分数配料:0.5-0.8cm的颗粒状柞木屑85%、麦麸或米糠或其混合物10%、豆粉4%和石膏1%,将上述混合物干拌均匀,再加入水搅拌均匀,保证水分含量为58~60%;用10%NaOH或稀盐酸调节pH值至7-7.5得到分散均匀的桑黄培养基;
0.5-0.8cm的颗粒状柞木屑可以提高最终桑黄颗粒的大小,过细或者过粗的颗粒都会影响桑黄生长,豆粉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可以促进菌种的生长,使得最终产物更健康壮大,同时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能够延长桑黄生长周期,从而进一步地让桑黄生长地更大,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2)将分散均匀的桑黄培养基用自动装袋机装入菌袋内,每个菌袋内装入培养基的重量为1-2kg;所述的菌袋尺寸为16.2×36或16.2×38,菌袋重量为7.5g/个。
(3)灭菌:
对步骤(2)得到的菌袋采用高压灭菌或者常压灭菌,所述的高压灭菌为保持温度为121~126℃,压力0.05-0.1Mpa,灭菌4.5~5h;所述的常压灭菌为保持温度为102℃,常压灭菌18~20h;
(4)接菌:
灭菌后待菌袋料温降低至30℃以下,采用接种箱或无菌接种器将桑黄母菌接种到菌袋内,每个菌袋内接种15-20g桑黄母菌,得到接菌好的桑黄菌包。
桑黄母菌的制作方法是:对采自长白山区野生桑黄子实体进行表面消毒处理,钩取一小块桑黄子实体放于斜面母种培养基上;置于27℃-30℃恒温箱内培养,待子实体组织块周围长出乳黄色菌丝,在菌落边缘挑取先端菌丝体移植到新的试管移植母种培养基斜面上,27℃-30℃恒温培养,10天菌丝即可长满试管,如此反复移植2-3次,所得菌株作为母菌;所述的母菌培养基是:葡萄糖20g,大豆蛋白胨2g,琼脂18g,磷酸二氢钾0.46g,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0.5g,水1000ml。
(5)菌丝体培养:
将上述接菌好的桑黄菌包转移至菌室的菌架或者菌筐中发菌,所述菌室至少3.5m高,所述的菌室的均容积量为≤250袋菌包/平方米;所述菌室内的温度按照以下条件控制:5~10天温度为26℃,10~20天温度为25℃,20~35天温度为22~24℃,待菌丝体长满后温度为18~22℃;所述的菌室的湿度为45-50%,前10天每天中午通风半小时,之后延长通风时间到1小时,直至菌丝体长满菌袋,再保持19~20℃菌室温度培养至少20天;
(6)子实体培养:
搭建培养大棚,在培养大棚内再搭建小棚,大棚内用遮阳网或草帘子覆盖遮光70%以上,所述的大棚采用钢结构高拱,长20-30米,宽8-10米,高3-3.5米,大棚外侧桑柱高2米以上,所述的小棚高度不超过1.2米,小棚内安装摆袋架子,将步骤(5)最后得到的菌丝体菌袋置于架子上,按照每平方米放50袋的密度排布,在每袋的袋体中部通过“丁”型模具刀刺穿袋体开设“丁”字形口,其中“丁”字形口的尺寸为:水平长度为5-6cm,垂直长度为4-5cm,口深为1.5-2cm,口宽0.5-0.7cm;开口后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18-28℃,湿度保持在85-95%,并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散射光,保持地面存有水迹象,每天向小棚喷水3-5次,每天上午7点前、下午5点后开小棚通风换气,小棚内温度高时喷水降温或开大棚降温;
“丁”形模具刀为带有手柄的截面呈“丁”字的镐头,当“丁”形模具刀作用力压到菌袋上,就可以在菌袋上割开“丁”字形口,菌袋上的“丁”字形口的尺寸为:水平长度为5-6cm,垂直长度为4-5cm,口深为1.5-2cm,口宽0.5-0.7cm。
(7)采收桑黄
在开口后8-12天形成桑黄,桑黄在18-22天长出口外,34-38天形成菌盖,持续培养至菌盖颜色由浅黄变成黄褐色,菌盖边缘浅黄变为黄色时,菌盖开始革质化,菌盖背面弹射黄褐色雾状孢子,此时采收桑黄。
采收桑黄的方法是:桑黄采收之前的7-10天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小棚内地面上铺设用来收集散发的孢子粉的薄膜;采收桑黄时,从柄基部摘除,并清理掉附着在柄基部的培养基,然后40℃烘干或者晒干至含水量不超过12%,置于密封袋内储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丁形深口双膜立体培养代料桑黄的方法,在缩短桑黄栽培周期,实现桑黄子实体采收期提前;提高子实体单产的同时,采用立体架子摆放菌袋,培养场地单平方利用率高,通过特殊设计的丁字形开口,可以以面作为中心,引导桑黄子实体向丁字形开口的外部面型延伸发育成长,丁字形开口设计对桑黄子实体不具有约束能力,任由桑黄子实体自身发育成长,最终产品必然外观饱满美观,产量高。
通过本发明特殊设计的“丁”形模具刀在菌袋上开设“丁”形口,开设效率高,而且开设的“丁”形口尺寸均一,能够达到提高破化度的目的,桑黄的培养主要就是菌丝纽结而成,破坏越大,越容易出桑黄,则桑黄长得越好,最终长出的桑黄高效质优。在桑黄生长过程中,由于对菌袋内培养基进行浇水或者由于菌袋内的温度过高产生的水汽会沿着“丁”型开口的垂直方向往下顺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弧形开口容易存水的问题,这样更进一步保证最终产量增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丁字形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桑黄子实体长出开口时的形态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采收前桑黄子实体形态图;
图4为“丁”型模具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手柄,2为水平长度,3为口宽,4为垂直长度,5为口深;
图5为本发明子实体形成率可达100%的照片示意图,照片中为了防止子实体长大后粘连在一起,因此相邻两个袋体开口方向相反,并非同一方向放置未出子实体;
图6为对比例1中采收前桑黄子实体形态图;
图7为对比例2中采收前桑黄子实体形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桑黄培养基的配制:
按照如下质量分数配料:锯末屑85%、麦麸10%、豆粉4%和石膏1%,将上述混合物干拌均匀,再加入水搅拌均匀,保证水分含量为58~60%;用10%NaOH或稀盐酸调节pH值至7-7.5得到分散均匀的桑黄培养基;锯末屑为0.5-0.8cm的颗粒状柞木屑。
(2)将分散均匀的桑黄培养基用自动装袋机装入菌袋内,每个菌袋内装入培养基的重量为1kg;菌袋尺寸为16.2×36,菌袋重量为7.5g/个。
(3)灭菌:
对步骤(2)得到的菌袋采用高压灭菌,高压灭菌为保持温度为121~126℃,压力0.05-0.1Mpa,灭菌4.5h;
(4)接菌:
灭菌后待菌袋料温降低至30℃以下,采用接种箱将桑黄母菌接种到菌袋内,每个菌袋内接种15g桑黄母菌,得到接菌好的桑黄菌包;
桑黄母菌的制作方法是:对采自长白山区野生桑黄子实体进行表面消毒处理,钩取一小块桑黄子实体放于斜面母种培养基上;置于27℃-30℃恒温箱内培养,待子实体组织块周围长出乳黄色菌丝,在菌落边缘挑取先端菌丝体移植到新的试管移植母种培养基斜面上,27℃-30℃恒温培养,10天菌丝即可长满试管,如此反复移植2-3次,所得菌株作为母菌;所述的母菌培养基是:葡萄糖20g,大豆蛋白胨2g,琼脂18g,磷酸二氢钾0.46g,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0.5g,水1000ml。
(5)菌丝体培养:
将上述接菌好的桑黄菌包转移至菌室的菌架中发菌,菌室为3.5m高,菌室的均容积量为≤250袋菌包/平方米;菌室内的温度按照以下条件控制:5~10天温度为26℃,10~20天温度为25℃,20~35天温度为22~24℃,待菌丝体长满后温度为18~22℃;菌室的湿度为45-50%,前10天每天中午通风半小时,之后延长通风时间到1小时,直至菌丝体长满菌袋,再保持19~20℃菌室温度培养20天;
(6)子实体培养:
搭建培养大棚,在培养大棚内再搭建小棚,大棚内用遮阳网或草帘子覆盖遮光70%以上,大棚采用钢结构高拱,长20米,宽8米,高3米,大棚外侧桑柱高2米以上,小棚高度为1米,小棚内安装摆袋架子,将步骤(5)最后得到的菌丝体菌袋置于架子上,按照每平方米放50袋的密度排布,在每袋的袋体中部通过“丁”型模具刀刺穿袋体开设“丁”字形口,其中“丁”字形口的尺寸为:水平长度2为5-6cm,垂直长度4为4-5cm,口深5为1.5-2cm,口宽3为0.5-0.7cm;开口后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18-28℃,湿度保持在85-95%,并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散射光,保持地面存有水迹象,每天向小棚喷水3-5次,每天上午7点前、下午5点后开小棚通风换气,小棚内温度高时喷水降温或开大棚降温;“丁”形模具刀为带有手柄1的截面呈“丁”字的镐头,当“丁”形模具刀作用力压到菌袋上,就可以在菌袋上割开“丁”字形口。
(7)采收桑黄
在开口后8天形成桑黄,桑黄在18天长出口外,34天形成菌盖,持续培养至菌盖颜色由浅黄变成黄褐色,菌盖边缘浅黄变为黄色时,菌盖开始革质化,菌盖背面弹射黄褐色雾状孢子,此时采收桑黄。采收桑黄的方法是:桑黄采收之前的7天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采收桑黄时,从柄基部摘除,并清理掉附着在柄基部的培养基,然后40℃烘干或者晒干至含水量不超过12%,置于密封袋内储存。小棚内地面上铺设用来收集散发的孢子粉的薄膜。
整个过程中,菌袋割口后桑黄子实体初期形态形成时间不超过4d,且子实体形成率可达100%,子实体生产速度快,从菌袋割口到采收共65-77d,单产(干)45~65g,子实体生长趋势:子实体形成突起,表面光滑(如图3所示),商品性佳。
实施例2:
(1)桑黄培养基的配制同实施例1;
按照如下质量分数配料:锯末屑85%、米糠10%、豆粉4%和石膏1%,将上述混合物干拌均匀,再加入水搅拌均匀,保证水分含量为58~60%;用10%NaOH或稀盐酸调节pH值至7-7.5得到分散均匀的桑黄培养基;锯末屑为0.5-0.8cm的颗粒状柞木屑。
(2)将分散均匀的桑黄培养基用自动装袋机装入菌袋内,每个菌袋内装入培养基的重量为1.5kg;菌袋尺寸为16.2×38,菌袋重量为7.5g/个。
(3)灭菌:
对步骤(2)得到的菌袋采用高压灭菌,高压灭菌为保持温度为121~126℃,压力0.05-0.1Mpa,灭菌5h;
(4)接菌:
灭菌后待菌袋料温降低至30℃以下,采用无菌接种器将桑黄母菌接种到菌袋内,每个菌袋内接种20g桑黄母菌,得到接菌好的桑黄菌包;
桑黄母菌的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
(5)菌丝体培养:
将上述接菌好的桑黄菌包转移至菌室的菌架中发菌,菌室为4m高,菌室的均容积量为≤250袋菌包/平方米;菌室内的温度按照以下条件控制:5~10天温度为26℃,10~20天温度为25℃,20~35天温度为22~24℃,待菌丝体长满后温度为18~22℃;菌室的湿度为45-50%,前10天每天中午通风半小时,之后延长通风时间到1小时,直至菌丝体长满菌袋,再保持19~20℃菌室温度培养24天;
(6)子实体培养:
搭建培养大棚,在培养大棚内再搭建小棚,大棚内用遮阳网或草帘子覆盖遮光70%以上,大棚采用钢结构高拱,长30米,宽10米,高3.5米,大棚外侧桑柱高2米以上,所述的小棚高度为1.2米,小棚内安装摆袋架子,将步骤(5)最后得到的菌丝体菌袋置于架子上,按照每平方米放50袋的密度排布,在每袋的袋体中部通过“丁”型模具刀刺穿袋体开设“丁”字形口,其中“丁”字形口的尺寸为:水平长度2为5-6cm,垂直长度4为4-5cm,口深5为1.5-2cm,口宽3为0.5-0.7cm;开口后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18-28℃,湿度保持在85-95%,并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散射光,保持地面存有水迹象,每天向小棚喷水3-5次,每天上午7点前、下午5点后开小棚通风换气,小棚内温度高时喷水降温或开大棚降温;“丁”形模具刀为带有手柄1的截面呈“丁”字的镐头,当“丁”形模具刀作用力压到菌袋上,就可以在菌袋上割开“丁”字形口。
(7)采收桑黄
在开口后12天形成桑黄,桑黄在22天长出口外,38天形成菌盖,持续培养至菌盖颜色由浅黄变成黄褐色,菌盖边缘浅黄变为黄色时,菌盖开始革质化,菌盖背面弹射黄褐色雾状孢子,此时采收桑黄。采收桑黄的方法是:桑黄采收之前的10天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采收桑黄时,从柄基部摘除,并清理掉附着在柄基部的培养基,然后40℃烘干或者晒干至含水量不超过12%,置于密封袋内储存。小棚内地面上铺设用来收集散发的孢子粉的薄膜。
整个过程中,菌袋割口后桑黄子实体初期形态形成时间不超过4d,且子实体形成率可达100%,子实体生产速度快,从菌袋割口到采收共65-77d,单产(干)45~65g,子实体生长趋势:子实体形成突起,表面光滑(如图3所示),商品性佳。
实施例3:
(1)桑黄培养基的配制:
按照如下质量分数配料:锯末屑85%、麦麸5%、米糠5%、豆粉4%和石膏1%,将上述混合物干拌均匀,再加入水搅拌均匀,保证水分含量为58~60%;用10%NaOH或稀盐酸调节pH值至7-7.5得到分散均匀的桑黄培养基;锯末屑为0.5-0.8cm的颗粒状柞木屑。
(2)将分散均匀的桑黄培养基用自动装袋机装入菌袋内,每个菌袋内装入培养基的重量为1.2kg;菌袋尺寸为16.2×38,菌袋重量为7.5g/个。
(3)灭菌:
对步骤(2)得到的菌袋采用常压灭菌,常压灭菌为保持温度为102℃,常压灭菌18h;
(4)接菌:
灭菌后待菌袋料温降低至30℃以下,采用接种箱将桑黄母菌接种到菌袋内,每个菌袋内接种18g桑黄母菌,得到接菌好的桑黄菌包;
桑黄母菌的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
(5)菌丝体培养:
将上述接菌好的桑黄菌包转移至菌室的菌筐中发菌,菌室为3.8m高,菌室的均容积量为≤250袋菌包/平方米;菌室内的温度按照以下条件控制:5~10天温度为26℃,10~20天温度为25℃,20~35天温度为22~24℃,待菌丝体长满后温度为18~22℃;菌室的湿度为45-50%,前10天每天中午通风半小时,之后延长通风时间到1小时,直至菌丝体长满菌袋,再保持19~20℃菌室温度培养为20天;
(6)子实体培养:
搭建培养大棚,在培养大棚内再搭建小棚,大棚内用遮阳网或草帘子覆盖遮光70%以上,大棚采用钢结构高拱,长25米,宽8米,高3.5米,大棚外侧桑柱高2米以上,所述的小棚高度为1米,小棚内安装摆袋架子,将步骤(5)最后得到的菌丝体菌袋置于菌筐内,按照每平方米放50袋的密度排布,在每袋的袋体中部通过“丁”型模具刀刺穿袋体开设“丁”字形口,其中“丁”字形口的尺寸为:水平长度2为5-6cm,垂直长度4为4-5cm,口深5为1.5-2cm,口宽3为0.5-0.7cm;开口后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18-28℃,湿度保持在85-95%,并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散射光,保持地面存有水迹象,每天向小棚喷水3-5次,每天上午7点前、下午5点后开小棚通风换气,小棚内温度高时喷水降温或开大棚降温;“丁”形模具刀为带有手柄1的截面呈“丁”字的镐头,当“丁”形模具刀作用力压到菌袋上,就可以在菌袋上割开“丁”字形口。
(7)采收桑黄
在开口后10天形成桑黄,桑黄在20天长出口外,35天形成菌盖,持续培养至菌盖颜色由浅黄变成黄褐色,菌盖边缘浅黄变为黄色时,菌盖开始革质化,菌盖背面弹射黄褐色雾状孢子,此时采收桑黄。采收桑黄的方法是:桑黄采收之前的7天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采收桑黄时,从柄基部摘除,并清理掉附着在柄基部的培养基,然后40℃烘干或者晒干至含水量不超过12%,置于密封袋内储存。小棚内地面上铺设用来收集散发的孢子粉的薄膜。
整个过程中,菌袋割口后桑黄子实体初期形态形成时间不超过4d,且子实体形成率可达100%,子实体生产速度快,从菌袋割口到采收共65-77d,单产(干)45~65g,子实体生长趋势:子实体形成突起,表面光滑(如图3所示),商品性佳。
实施例4:
步骤(1)(2)同实施例3;
(3)灭菌:
对步骤(2)得到的菌袋采用常压灭菌,常压灭菌为保持温度为102℃,常压灭菌20h;
(4)接菌:
灭菌后待菌袋料温降低至30℃以下,采用无菌接种器将桑黄母菌接种到菌袋内,每个菌袋内接种17g桑黄母菌,得到接菌好的桑黄菌包;
桑黄母菌的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
(5)菌丝体培养:
将上述接菌好的桑黄菌包转移至菌室的菌架中发菌,菌室为3.6m高,菌室的均容积量为≤250袋菌包/平方米;菌室内的温度按照以下条件控制:5~10天温度为26℃,10~20天温度为25℃,20~35天温度为22~24℃,待菌丝体长满后温度为18~22℃;菌室的湿度为45-50%,前10天每天中午通风半小时,之后延长通风时间到1小时,直至菌丝体长满菌袋,再保持19~20℃菌室温度培养为22天;
(6)子实体培养:
搭建培养大棚,在培养大棚内再搭建小棚,大棚内用遮阳网或草帘子覆盖遮光70%以上,大棚采用钢结构高拱,长30米,宽10米,高3米,大棚外侧桑柱高2米以上,所述的小棚高度为1米,小棚内安装摆袋架子,将步骤(5)最后得到的菌丝体菌袋置于架子上,按照每平方米放50袋的密度排布,在每袋的袋体中部通过“丁”型模具刀刺穿袋体开设“丁”字形口,其中“丁”字形口的尺寸为:水平长度2为5-6cm,垂直长度4为4-5cm,口深5为1.5-2cm,口宽3为0.5-0.7cm;开口后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18-28℃,湿度保持在85-95%,并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散射光,保持地面存有水迹象,每天向小棚喷水3-5次,每天上午7点前、下午5点后开小棚通风换气,小棚内温度高时喷水降温或开大棚降温;“丁”形模具刀为带有手柄1的截面呈“丁”字的镐头,当“丁”形模具刀作用力压到菌袋上,就可以在菌袋上割开“丁”字形口。
(7)采收桑黄
在开口后12天形成桑黄,桑黄在18天长出口外,38天形成菌盖,持续培养至菌盖颜色由浅黄变成黄褐色,菌盖边缘浅黄变为黄色时,菌盖开始革质化,菌盖背面弹射黄褐色雾状孢子,此时采收桑黄。采收桑黄的方法是:桑黄采收之前的10天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采收桑黄时,从柄基部摘除,并清理掉附着在柄基部的培养基,然后40℃烘干或者晒干至含水量不超过12%,置于密封袋内储存。小棚内地面上铺设用来收集散发的孢子粉的薄膜。
整个过程中,菌袋割口后桑黄子实体初期形态形成时间不超过4d,且子实体形成率可达100%,子实体生产速度快,从菌袋割口到采收共65-77d,单产(干)45~65g,子实体生长趋势:子实体形成突起,表面光滑(如图3所示),商品性佳。
对比例1:
1、桑黄菌种分离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从经过鉴定的桑黄子实体中挑取5mm×5mm大小左右的组织块接种至装有PDA培养基的9cm培养皿上,在26±2℃避光培养7-10d,对萌发的菌丝提纯3次后再进行桑黄母种制作。
2、桑黄母种制作:
从纯化后的桑黄菌丝体中挑取5mm×5mm大小左右的菌丝块接种至PDA斜面培养基上,再将试管放置于26±2℃培养箱里避光培养,至菌丝长满斜面即得到桑黄母种。
3、桑黄原种制作:
原种配方为杂木屑80%,麸皮18%,石膏1%,石灰1%,基质含水量65-68%。将原材料充分搅拌均匀后,将基质装入750ml玻璃瓶,用棉花将瓶口塞紧,121℃灭菌90min,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将母种菌丝块接种至原种瓶内,将原种瓶置于培养室中避光培养,每隔7d进行检查,将污染的原种剔除,经40-45d菌丝满瓶。
4、桑黄栽培种制作:
栽培种配方为杂木屑60%,桑枝屑20%,麸皮18%,石膏1%,石灰1%,基质含水量65-68%。将原材料充分搅拌均匀后,用装袋机将基质装入17cm×38cm聚丙烯塑料袋中,在袋口盖好套圈及套盖,121℃灭菌120min,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原种接入袋口,再将菌袋置于培养室中避光培养,每隔7d进行检查,将杂菌感染或者菌丝不健壮的栽培袋剔除,经45-50d菌丝满袋,即为桑黄栽培种。
5、桑黄菌包制作:
桑黄菌包配方为杂木屑40%,桑枝屑40%,麸皮18%,石膏1%,石灰1%,基质含水量65-68%。将材料充分搅拌均匀后,用装袋机将基质装入17cm×38cm聚丙烯塑料袋中,在袋口盖好套圈及套盖,121℃灭菌120min,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将栽培种接入袋口,再将菌袋置于培养室中避光培养,每隔7d进行检查,将杂菌感染或者菌丝不健壮的栽培袋剔除,经45-50d菌丝满袋,即完成桑黄菌包的生产制作。
6、菌包割口及出菇管理:
当环境气温稳定在25±1℃时,且菌包后熟期达60±5d可进行割口出菇。菌包进入大棚(菇棚)前一周,先用石灰水对大棚进行一次清洗。菌包进棚时,先将棚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5-95%。在此条件下进行割口,割口方式采用弧形割口,割口大小为8-10cm。割口后,将割口处上方的塑料薄膜上翻,使割口处的菌丝露出。将割口的菌包按小区整齐排列在大棚内,每个小区4-5个菌包一排,每一列上菌包的个数根据培养室的长度进行安排。
菌包摆放完成后,每个小区迅速搭建培养室,即大棚内套搭小的培养室,培养室沿大棚长度方向设置,宽度为0.5~1.0m,高度0.5~1.0m,相邻培养室之间具有人行通道,人行通道供人员行走通过。每个大棚内根据大小一般设置3~6个培养室。培养室搭建在大棚的地面上,通过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拱形支撑杆支撑,拱形支撑杆上覆盖有密封用的薄膜。
每天在大棚内地面洒水,保持地面湿润,湿度维持在85%-90%,但严禁向菌包喷水。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8±2℃,并尽量保持稳定。每天培养室内光照强度保持50-100lux,每天光照时间10-12hr。割口后10d之内不揭膜通风,提高小拱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达5000ppm以上。
7、出菇后管理:
割口覆膜后3-5d后,割口处会形成鲜黄色突起,厚度为5mm左右,即子实体初期形态。经10-15d,子实体厚度达1cm左右时,其表面会分泌出透明水珠,此时每天中午先将大棚两侧的薄膜掀开20-40cm,以便新鲜空气进入大棚,再将培养室的两侧薄膜掀起10-15cm,使新鲜空气缓慢进入培养室内,5-10min后将大棚和培养室两侧的薄膜重新覆盖。
当子实体厚度达3-4cm时,每天通气时间延长至15-20min,同时保持棚内湿度至85%-90%。
待桑黄子实体厚度达5-7cm,长度为10-13cm,子实体由鲜黄色转为暗黄时,将大棚两侧薄膜掀起50cm,培养室两侧薄膜掀起离地面20cm,持续通风,使大棚内湿度降至65%左右便可以进行采收。
采收时机主要根据桑黄子实体的生长趋势,子实体从鲜黄色转为暗黄,子实体组织变得紧密,生产速度逐渐变慢并弹射孢子,表明子实体已经达到生理成熟。此时,采取通风使棚内湿度下降后,可以紧接着就采收,也可以待湿度降至65%以下,让子实体表面风干1-2d后再统一采收。
采收前的子实体形态结构如图5所示。
整个过程中,菌袋割口后桑黄子实体初期形态形成时间为3-5d,且子实体形成率可达95%以上,子实体生产速度快,从菌袋割口到采收共80-90d,单产(干)14~26g,平均单包干品重量可达17.8g,子实体生长趋势:子实体形成突起,表面光滑,商品性佳。
对比例2:
各步骤方法同对比例1,桑黄菌包配方也同对比例1,但直接大棚出菇管理,不在大棚内搭建培养室,出菇后管理方式有所不同。
出菇后管理:
割口覆膜后7~12d后,割口处会形成鲜黄色突起,厚度为5mm左右,即子实体初期形态。由于没有小的培养室,大棚中氧气充足,子实体较少会有分泌出水珠的情况发生,不需要通风处理。保持棚内湿度至85%-90%,湿度下降时在大棚的地面上洒水以提高湿度。
采收是根据出菇菌包的质量以及桑黄边缘停止向周围延伸来判断,从割口到菌包变松软,子实体不再扁平生长平均需要100d左右,比大棚内搭建培养室栽培生长要慢。采收前的子实体形态结构如图6所示。
整个过程中,桑黄子实体形成时间为7~12d,子实体形成率60-75%,子实体生长速度慢,从菌袋割口到采收共90-110d,单产(干)10~12g,平均单包干品重量可达10.65g。子实体生长趋势:偏平生长,商品性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丁形深口双膜立体培养代料桑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桑黄培养基的配制:
按照如下质量分数配料:锯末屑85%、麦麸10%、豆粉4%和石膏1%,将上述混合物干拌均匀,再加入水搅拌均匀,保证水分含量为58~60%;用10%NaOH或稀盐酸调节pH值至7-7.5得到分散均匀的桑黄培养基;
(2)将分散均匀的桑黄培养基用自动装袋机装入菌袋内,每个菌袋内装入培养基的重量为1~1.5kg;
(3)灭菌:
对步骤(2)得到的菌袋采用高压灭菌或者常压灭菌,所述的高压灭菌为保持温度为121~126℃,压力0.05-0.1Mpa,灭菌4.5~5h;所述的常压灭菌为保持温度为102℃,常压灭菌18~20h;
(4)接菌:
灭菌后待菌袋料温降低至30℃以下,采用接种箱或无菌接种器将桑黄母菌接种到菌袋内,每个菌袋内接种15-20g桑黄母菌,得到接菌好的桑黄菌包;
(5)菌丝体培养:
将上述接菌好的桑黄菌包转移至菌室的菌架或者菌筐中发菌,所述菌室至少3.5m高,所述的菌室的均容积量为≤250袋菌包/平方米;所述菌室内的温度按照以下条件控制:5~10天温度为26℃,10~20天温度为25℃,20~35天温度为22~24℃,待菌丝体长满后温度为18~22℃;所述的菌室的湿度为45-50%,前10天每天中午通风半小时,之后延长通风时间到1小时,直至菌丝体长满菌袋,再保持19~20℃菌室温度培养至少20天;
(6)子实体培养:
搭建培养大棚,在培养大棚内再搭建小棚,大棚内用遮阳网或草帘子覆盖遮光70%以上,所述的大棚采用钢结构高拱,长20-30米,宽8-10米,高3-3.5米,大棚外侧桑柱高2米以上,所述的小棚高度不超过1.2米,小棚内安装摆袋架子,将步骤(5)最后得到的菌丝体菌袋置于架子上,按照每平方米放50袋的密度排布,在每袋的袋体中部通过“丁”型模具刀刺穿袋体开设“丁”字形口,其中“丁”字形口的尺寸为:水平长度为5-6cm,垂直长度为4-5cm,口深为1.5-2cm,口宽0.5-0.7cm;开口后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18-28℃,湿度保持在85-95%,并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散射光,保持地面存有水迹象,每天向小棚喷水3-5次,每天上午7点前、下午5点后开小棚通风换气,小棚内温度高时喷水降温或开大棚降温;
(7)采收桑黄:
在开口后8-12天形成桑黄,桑黄在18-22天长出口外,34-38天形成菌盖,持续培养至菌盖颜色由浅黄变成黄褐色,菌盖边缘浅黄变为黄色时,菌盖开始革质化,菌盖背面弹射黄褐色雾状孢子,此时采收桑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锯末屑为0.5-0.8cm的颗粒状柞木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麦麸由米糠或者麦麸与米糠的混合物代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菌袋尺寸为16.2×36或16.2×38,菌袋重量为7.5g/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桑黄母菌的制作方法是:对采自长白山区野生桑黄子实体进行表面消毒处理,钩取一小块桑黄子实体放于斜面母种培养基上;置于27℃-30℃恒温箱内培养,待子实体组织块周围长出乳黄色菌丝,在菌落边缘挑取先端菌丝体移植到新的试管移植母种培养基斜面上,27℃-30℃恒温培养,10天菌丝即可长满试管,如此反复移植2-3次,所得菌株作为母菌;所述的母菌培养基是:葡萄糖20g,大豆蛋白胨2g,琼脂18g,磷酸二氢钾0.46g,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0.5g,水1000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丁”形模具刀为带有手柄的截面呈“丁”字的镐头,当“丁”形模具刀作用力压到菌袋上,就可以在菌袋上割开“丁”字形口,菌袋上的“丁”字形口的尺寸为:水平长度为5-6cm,垂直长度为4-5cm,口深为1.5-2cm,口宽0.5-0.7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的采收桑黄的方法是:桑黄采收之前的7-10天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采收桑黄时,从柄基部摘除,并清理掉附着在柄基部的培养基,然后40℃烘干或者晒干至含水量不超过12%,置于密封袋内储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小棚内地面上铺设用来收集散发的孢子粉的薄膜。
CN201910842270.XA 2019-09-06 2019-09-06 丁形深口双膜立体培养代料桑黄的方法 Active CN1105833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2270.XA CN110583364B (zh) 2019-09-06 2019-09-06 丁形深口双膜立体培养代料桑黄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2270.XA CN110583364B (zh) 2019-09-06 2019-09-06 丁形深口双膜立体培养代料桑黄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3364A CN110583364A (zh) 2019-12-20
CN110583364B true CN110583364B (zh) 2021-05-14

Family

ID=68857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42270.XA Active CN110583364B (zh) 2019-09-06 2019-09-06 丁形深口双膜立体培养代料桑黄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833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7318A (zh) * 2020-06-01 2020-08-25 延边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缩短桑黄发菌菌包培养的方法和栽培桑黄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5322A (zh) * 2013-12-26 2014-04-02 上林县明山菌业有限责任公司 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桑黄菌丝体产品及其生产方法
CN107996288A (zh) * 2017-12-29 2018-05-08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林下仿野生生态栽培桑黄的方法
CN109220526A (zh) * 2018-10-12 2019-01-18 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桑黄规模化栽培方法
CN109496692A (zh) * 2018-11-28 2019-03-2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桑黄培养基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5322A (zh) * 2013-12-26 2014-04-02 上林县明山菌业有限责任公司 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桑黄菌丝体产品及其生产方法
CN107996288A (zh) * 2017-12-29 2018-05-08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林下仿野生生态栽培桑黄的方法
CN109220526A (zh) * 2018-10-12 2019-01-18 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桑黄规模化栽培方法
CN109496692A (zh) * 2018-11-28 2019-03-2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桑黄培养基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桑黄人工椴木栽培技术;李希政;<食用菌>;20160323(第2期);57-5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3364A (zh) 2019-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2592B (zh) 一种桑黄栽培方法
CN102318505B (zh) 一种灵芝盆景的栽培方法
CN104838884A (zh) 一种优质花菇的栽培方法
CN102835248A (zh) 一种利用桑枝条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06190862B (zh) 菌渣发酵基质、羊肚菌菌种培养基质及其制法
CN107466672A (zh) 一种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3416225A (zh) 一种优质灵芝培养料的配制方法
CN105237090B (zh) 桑黄固态菌种转液态培养基的培育方法
CN102613001A (zh) 利用修剪的芒果枝叶为主要原料在芒果树低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3583225A (zh) 一种利用木薯杆栽培优质高产秀珍菇的方法
CN110249912B (zh) 一种桑黄工厂化瓶栽的方法
CN103563644A (zh)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2771316A (zh) 一种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79186C (zh) 双孢蘑菇栽培方法
CN108684440A (zh) 一种利用大米栽培粗毛纤孔菌的方法
CN106941928A (zh) 一种桑黄的种植方法
CN106718045A (zh) 一种香菇栽培方法
CN106576905A (zh) 一种香菇栽培方法
CN110583364B (zh) 丁形深口双膜立体培养代料桑黄的方法
CN111788988B (zh) 一种高效人工培育灵芝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125266A (zh) 银耳短段木熟料层架栽培新方法
CN104737819A (zh) 一种半脱袋栽培松杉灵芝方法
CN104620860A (zh) 利用桑枝种植白灵菇的方法
CN108142204B (zh) 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
KR101018145B1 (ko)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배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