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3265B - 涂敷装置及涂敷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涂敷装置及涂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3265B
CN110573265B CN201980002127.8A CN201980002127A CN110573265B CN 110573265 B CN110573265 B CN 110573265B CN 201980002127 A CN201980002127 A CN 201980002127A CN 110573265 B CN110573265 B CN 1105732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forming liquid
product
flow path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21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3265A (zh
Inventor
吉塚秀人
山本章仁
前川恒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a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73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3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3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32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7/00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inside of hollow work
    • B05C7/04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inside of hollow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flowing or being moved through the work; the work being filled wit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and empti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 B05C1/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eparate articles
    • B05C1/027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eparate articles only at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10Storage, supply or control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4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gases
    • B05D3/0406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gases the gas being air
    • B05D3/0413Heating with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12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效率高且快速地在产品上所形成的穿透孔的内壁、外周边缘端面涂敷膜形成液的涂敷装置;所述涂敷装置藉由载置所述产品的下模、覆盖所述产品的上模和所述产品形成与所述穿透孔内壁相接的膜形成液流路;所述上模具备将所述膜形成液导入至所述膜形成液流路的导入路、从所述膜形成液流路排出所述膜形成液的排出路、连接所述膜形成液流路之间的连接流路;使从所述导入路导入的膜形成液作为连续的流体、不间断地流经所述膜形成液流路以及所述连接流路,从所述排出路排出而形成所述连接流路。

Description

涂敷装置及涂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敷装置及涂敷方法,更具体地是关于用以在印刷配线基板等基板、板状树脂成型品、玻璃成形品等产品上形成的穿透孔的内壁、外周边缘端面上涂敷膜形成液的涂敷装置及涂敷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地、使用采用玻璃环氧材料、合成材料、纸苯酚材料等的印刷配线基板作为电子部件的安装用基板。玻璃环氧材料是在层叠了玻璃纤维布的材料上含浸环氧树脂的材料。合成材料是表面使用玻璃布、芯材使用纤维素纸、无纺布的材料。纸苯酚材料是在牛皮纸上含浸了苯酚树脂的材料。
对这些玻璃环氧材料、合成材料、纸苯酚材料施以切断加工时,会在切断部产生由环氧树脂或者玻璃纤维等构成的细小尘埃。这些细小尘埃成为引起基板线路接触不良、质量低下等的原因。因此对于基板切断时所产生的尘埃优选在制造印刷配线基板时就除去。
另外,即使暂且从印刷配线基板的切断部端面去掉了尘埃,由于印刷配线基板的端面部分很脆,故仍然有可能在除去后的使用中崩塌而产生更多的尘埃。
于是本发明的申请人提案了通过在包括基板端面的周向边缘部涂敷膜形成液,形成膜,从而能够防止端面部分崩坏的涂敷装置以及涂敷方法(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涂敷装置中,藉由使能够夹着基板端部的对向配置的一对涂敷滚轮沿着基板周向边缘移动,从而在包括基板端面的周向边缘部涂敷膜形成液。
进一步本发明的申请人还提案了一种通过喷墨方式,除了为基板周向边缘部端面外,还能够为基板内形成的孔的内壁也涂敷膜形成液的涂敷装置以及涂敷方法(专利文献2)。
此外也有对板状树脂成型品、玻璃成型品等产品的穿透孔内壁、外周边缘端面形成涂膜的需求。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无论是利用上述涂敷滚轮的方式还是利用上述喷墨方式的情形,使所述涂敷滚轮或者喷墨部沿着产品周向边缘移动需要时间,故发生不能充分应对大量需要处理的产品的状况。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5-33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8-0082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敷装置及涂敷方法,其能够效率良好且快速地在产品上形成的穿透孔的内壁、外周边缘端面涂敷膜形成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涂敷装置(1)是在产品上形成的穿透孔内壁涂敷膜形成液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载置所述产品的下模、覆盖所述产品的上模以及所述产品,形成与所述穿透孔内壁相接的膜形成液流路;
所述上模具备将所述膜形成液导入至所述膜形成液流路的导入路、将所述膜形成液从所述膜形成液流路排出的排出路以及连接所述膜形成液流路之间的连接流路;
使从所述导入路导入的膜形成液不间断地流经所述膜形成液流路以及所述连接流路,从所述排出路排出而形成所述连接流路。
根据上述涂敷装置(1),从所述导入路导入的所述膜形成液藉由所述连接流路,经过全部膜形成液流路,从所述排出路排出,故藉由膜形成液在所述产品的穿透孔内壁上不间断地流动,能够确实地、快速地涂敷膜形成液。
另外,由于所述产品上面被所述上模、下面被所述下模覆盖,故能够防止所述穿透孔的周向边缘的上面以及下面被涂敷上膜形成液。
此外,还能够确实地、快速地在板状树脂成型品、玻璃成型品等大型产品的穿透孔内壁涂敷膜形成液。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涂敷装置(2),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涂敷装置(1)中,还具备包围所述产品的外周边缘端面的框体,藉由所述下模、所述框体、所述上模,形成与所述产品的外周边缘端面相接的膜形成液流路。
根据所述涂敷装置(2),藉由构造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的装置,能够不仅在产品的穿透孔内壁,还能够在产品的外周边缘端面确实地、快速地涂敷膜形成液。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涂敷装置(3),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涂敷装置(1)或者(2)中,所述上模、在内部具备所述导入路、所述排出路以及作为所述连接流路的隧道型连接流路而构成。
根据上述涂敷装置(3),由所述导入路导入的所述膜形成液形成为藉由所述隧道型连接流路,经过全部膜形成液流路,从所述排出路排出,从而藉由膜形成液的不间断的流动,能够确实地、快速地在所述产品的穿透孔内壁或者所述产品的穿透孔内壁以及外周边缘端面上涂敷膜形成液。
另外,由于在所述上模内部设置有所述导入路、所述排出路以及所述隧道型连接流路,故能够容易地使用所述上模。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涂敷装置(4),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涂敷装置(1)或者(2)中,所述上模具备覆盖所述产品的上模基板、与该上模基板连接的作为所述导入路的管型导入路、作为所述排出路的管型排出路以及作为所述连接流路的管型连接流路而构成。
根据上述涂敷装置(4),膜形成液流经所述管型导入路、所述管型排出路以及所述管型连接流路内部,故所述上模内的膜形成液的流动流畅。另外,藉由在所述上模基板的穿透孔部分插入管的方法、在所述上模基板上粘结或者铜焊管的方法等能够容易地制造所述上模。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涂敷装置(5),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涂敷装置(1)或者(2)中,所述上模、在内部具有所述导入路以及所述排出路,进而在与所述产品相向的下面具备作为所述连接流路的沟型连接流路。
根据上述涂敷装置(5),所述上模的连接流路由所述沟型连接流路构成,该沟型连接流路的形成可以是在所述上模下面形成沟即可,从而能够容易地制造所述上模。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涂敷装置(6),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涂敷装置(1)~(5)的任一项中,所述下模或者所述上模在与所述产品穿透孔相对应的位置具备岛状部,在所述穿透孔内壁与所述岛状部之间形成所述膜形成液流路而构成。
根据上述涂敷装置(6),即使所述穿透孔的宽度很宽,由于沿着所述穿透孔内壁形成有具有合适宽度的膜形成液流路,故能够在所述产品的所述穿透孔内壁上确实地、快速地涂敷膜形成液。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涂敷装置(7),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涂敷装置(1)~(6)的任一项中,在所述上模与所述产品之间以及所述产品与所述下模之间具备垫圈,以防止所述膜形成液浸入所述产品的上面以及下面。
根据上述涂敷装置(7),能够确实地防止膜形成液浸入所述产品的下面以及上面。故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基板等所述产品的穿透孔周向边缘部、外周边缘部形成不要的涂膜。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涂敷装置(8),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涂敷装置(3)、(6)、(7)的任一项中,包括所述隧道型连接流路的所述上模是利用3D打印机制作的。
根据上述涂敷装置(8),能够利用3D打印机简单地制造包括所述隧道型连接流路的复杂构造的上模。另外,即使所述隧道型连接流路的位置、数量、形态等不同,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对应。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涂敷装置(9),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涂敷装置(3)、(6)、(7)的任一项中,包括所述隧道型连接流路的所述上模是由形成有所述隧道型连接流路的上侧一半部分的上部板、与形成有所述隧道型连接流路的下侧一半部分的下部板粘着在一起而形成的。
根据上述涂敷装置(9),不需要高端技术,而利用身边就有的电动工具等,就可以容易地制造包括所述隧道型连接流路的复杂构造的上模。还能够容易地应对设计变更,能够削减涂敷装置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涉及的涂敷方法(1),是使用上述(1)~(9)中任一种涂敷装置,为所述产品涂敷膜形成液的涂敷方法,其特征在于,藉由在所述排出路一侧吸引由所述导入路所导入的所述膜形成液,为所述产品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
根据上述涂敷方法(1),由于在涂敷装置内,膜形成液是以减压状态被导入的、故能够有效地防止膜形成液从所述膜形成液流路浸入所述产品上面以及下面。故能够有效地防止在所述产品的穿透孔周向边缘部、外周边缘部形成不要的涂膜。
另外,藉由膜形成液的不间断的流动,能够在所述产品的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故能够确实地快速地涂敷膜形成液。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涂敷方法(2),是使用上述(1)~(9)中任一种涂敷装置,为所述产品涂敷膜形成液的涂敷方法,其特征在于,藉由从所述导入路压入所述膜形成液、从所述排出路排出所述膜形成液,能够在所述产品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
根据上述涂敷方法(2),由于膜形成液是以压入状态被送入涂敷装置,故能够确实地为所述产品的端面涂敷所述膜形成液。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涂敷方法(3),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涂敷方法(1)或者(2)中,在所述产品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排出该膜形成液后,还向所述膜形成液流路中导入用以干燥膜形成液的空气。
根据上述涂敷方法(3),在涂敷·排出膜形成液后,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所述膜形成液流路内的所述膜形成液的除去·干燥。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涉及的作为涂敷对象的产品的一例的电子部件安装用的印刷配线基板的侧视图。
图2是显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的基本构成的侧视图,显示了在印刷配线基板的穿透孔内壁涂敷膜形成液的情形。
图3是显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的基本构成的侧视图,显示了在印刷配线基板的穿透孔内壁以及外周边缘端面涂敷膜形成液的情形。
图4是分开显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的上模以及下模的侧视图,(a)表示上模、(b)表示下模。
图5是显示在实施方式涉及的图4所示的涂敷装置上配置图1所示的印刷配线基板,以图3所示的状态,在印刷配线基板的穿透孔内壁以及外周边缘端面涂敷膜形成液时的膜形成液的流动的侧视图。
图6是沿图3的X-X线的截面图。
图7是沿图3的Y-Y线的截面图。
图8是显示由机械加工制造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的上模的方法的侧视图,(a)表示上模上半部分的仰视图,(b)表示下半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显示具备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的管型连接流路的上模的侧视图。
图10是从下方看具备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的沟型连接流路的上模的侧视图。
图11是显示在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上使用垫圈的实例的侧视图,(a)表示在上模和基板之间使用的垫圈、(b)表示在基板和下模之间使用的垫圈。
图12是显示利用了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的吸引式涂敷系统的一个实例的系统构成图。
图13是显示利用了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的压入式涂敷系统的另一个实例的系统构成图。
图14是显示在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上所配置的基板上连续涂敷膜形成液的实例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及涂敷方法。
图1是显示本发明涉及的作为涂敷对象的产品的一例的电子部件安装用的印刷配线基板(以下记为基板)的侧视图。
基板10上形成有4个穿透孔11、12、13、14,在这些穿透孔11、12、13、14的各自内壁11a、12a、13a、14a上涂敷膜形成液。另外,也有在基板10的外部周向边缘部15的端面15a涂敷膜形成液的情形。
图2是显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1的基本构成的侧视图,显示了在基板10的穿透穿透孔内壁涂敷膜形成液的情形。
涂敷装置1包括覆盖基板10的上模21和载置基板10的下模22,藉由上模21、基板10以及下模22,形成用以在基板10的穿透孔内壁11a、12a、13a、14a(图1)上流动膜形成液的膜形成液流路F,H~J、L~O、Q~T(图5)而构成。
另外关于上模21,为了便于理解其内部构造地进行图示,假定为透明体予以显示。
上模21具备将膜形成液导入至膜形成液流路F、H~J、L~O、Q~T的导入路23、以及排出膜形成液的排出路24、作为连接膜形成液流路F、H~J、L~O、Q~T间的连接流路的隧道型连接流路25b、25c、25d,从导入路23导入的膜形成液经过膜形成液流路F、H~J、L~O,Q~T以及隧道型连接流路25b、25c、25d,作为一连续流动,从排出路24排出而构成。
另外在与导入路23、排出路24连接的外部,安装有用以连接导入或者排出膜形成液的管等的连接管(未图示)。
图3是显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2的基本构成的侧视图。
涂敷装置2用于在基板10的穿透孔内壁11a~14a(图1)以及外周边缘端面15a(图1)上涂敷膜形成液的情形。与涂敷装置1相比,涂敷装置2的下模22上面还形成有与包围基板10的外周边缘端面15a的基板10相同厚度的框体28。故涂敷装置2为藉由上模21、下模22、基板10,形成用以在基板10的外周边缘端面15a上使膜形成液流动的膜形成液流路A~D(图5)而构成。
在图2、图3所示的侧视图中,因藉由上模21、下模22、基板10的穿透孔11、12、13、14所形成的膜形成液流路A~D、F、H~J、L~O、Q~T位在上模21的下部,故未图示。
以涂敷装置2为对象,就实施方式涉及的膜形成液的涂敷结构进行说明。
涂敷装置2中形成有膜形成液沿基板10的端面中涂敷膜形成液的端面、即外周边缘部15的端面15a以及穿透孔11、12、13、14的内壁11a、12a、13a、14a流动的膜形成液流路A~D、F、H~J、L~O、Q~T(图5)。通过在膜形成液流路A~D、F、H~J、L~O、Q~T上使膜形成液流动,能够在基板10的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由于基板10的上面由上模21覆盖,下面由下模22覆盖,故基板10的上面以及下面不会被涂上膜形成液。
另外膜形成液流体在膜形成液由导入路23被导入后,分别流经膜形成液流路A~D、F、H~J、L~O、Q~T以及连接流路E、G、K、P(图5),直至由排出路24排出,形成不间断流动。换言之,自导入路23起至排出路24止,藉由膜形成液流路A~D、F、H~J、L~O、Q~T以及连接流路E、G、K、P,形成为一笔就可以画出的流路。
图4是将涂敷装置2分为上模21以及下模22进行显示的侧视图,(a)表示上模21、(b)表示下模22。
下模22上形成有用以形成膜形成液流路A~D(图5)的框体28,其中所述膜形成液流路A~D用来为基板10的外周边缘端面15a涂敷膜形成液。
另外,下模22上形成有岛状部31a、31b、31c,所述岛状部31a、31b、31c是用来为宽幅宽的穿透孔12、13、14的穿透孔内壁12a、13a、14a确实地涂敷膜形成液;在这些岛状部31a、31b、31c上设有分别控制膜形成液流动的堤坝31ab、31bb、31cb。
在岛状部31a、31b、31c与、和这些岛状部31a、31b、31c相对应的穿透孔12、13、14的穿透孔内壁12a、13a、14a之间形成有间隙,藉由这些间隙形成膜形成液流路H~J、L~O、Q~T(图5)。
涂敷装置2的下模22上形成有框体28,在框体28的内侧设置有基板10。基板10置在下模22的状态时,图4(a)所示的上模21载置在基板10上面,基板10夹在下模22上面和上模21下面之间被固定。
另外,图4显示了岛状部31a、31b、31c形成在下模22的实例,但岛状部31a、31b、31c还可以形成在上模21。
作为上模21、下模22的构成材料,可以例举如ABS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丙烯树脂等,其中最优选ABS树脂。ABS树脂具有在耐药性、机械性能、耐热性、加工性、成形性等方面优异的优点。另外制造上模21时,作为利用3D打印机时的素材也是适合的。
图5是显示在涂敷装置2上设置基板10、在基板10的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时所形成的不间断流路的侧视图。涂敷装置2的情形下,膜形成液由导入路23(图4)导入,按照符号A、B、C、···、T的顺序流经膜形成液流路A~D、F、H~J、L~O、Q~T以及连接流路E、G、K、P,从排出路24(图4)排出。
以虚线表示的4支连接流路E、G、K、P由设在上模21的隧道型连接流路25a、25b、25c、25d(图4)形成。
藉由隧道型连接流路25a(连接流路E),导入路23与膜形成液流路F连接,藉由隧道型连接流路25b(连接流路G),膜形成液流路F与膜形成液流路H连接,藉由隧道型连接流路25c(连接流路K),膜形成液流路J与膜形成液流路L连接,藉由隧道型连接流路25d(连接流路P),膜形成液流路O与膜形成液流路Q连接。
由于形成了这些连接流路E、G、K、P,所以在由上模21、下模22和基板10的穿透孔12、13、14以及框体28构成的膜形成液流路A~D、F、H~J、L~O、Q~T以及连接流路E、G、K、P上生成不间断的膜形成液的流动,从而在基板10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
基板10的情形下,穿透孔11宽度窄,与此相对穿透孔12、13、14宽度宽。如穿透孔11那样,在其宽度窄的情形下,通过使膜形成液从长度方向的一方向另一方流动,从而能够容易地在穿透孔内壁11a上涂敷膜形成液。但如穿透孔12、13、14那样、宽度宽的情形下,在使膜形成液从长度方向的一方向另一方流动时,相对于在中心部的流动,在两侧部分的流动容易滞留,从而有可能不能确实地在两侧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
故关于宽度宽的穿透孔12、13、14,为了使膜形成液沿各内壁12a、13a、14a流动,而在涂敷装置2的下模22上形成岛状部31a、31b、31c(图4(b))以及堤坝31ab、31bb、31cb。堤坝31ab、31bb、31cb与基板10的各穿透孔12、13、14的内壁12a、13a、14a相接,遮断膜形成液的流动而构成。
如此,藉由形成岛状部31a、31b、31c以及堤坝部31ab、31bb、31cb,能够在各穿透孔12、13、14的内壁12a、13a、14a与岛状部31a、31b、31c之间,形成膜形成液流路H~J、L~O、Q~T。
故在各穿透孔12、13、14,膜形成液在各岛状部31a、31b、31c和内壁12b、13b、14b之间,绕岛状部31a、31b、31c一周顺畅流动,为各穿透孔12、13、14的内壁12a、13a、14a,确实地提供膜形成液。
如此,藉由膜形成液流路A~D,能够确实地在基板10的外周边缘端面15a提供膜形成液,藉由膜形成液流路F,能够确实地为透孔11的内壁11a提供膜形成液,藉由膜形成液流路H、I、J能够确实地为透孔12的内壁12a提供膜形成液,藉由膜形成液流路L、M、N、O能够确实地为透孔13的内壁13a提供膜形成液,藉由流路Q、R、S、T能够确实地为透孔14的内壁14a提供膜形成液。
另外,岛状部31a、31b、31c除了如上所述在下模22或者上模21上一体地形成之外,还可以是将成形为各自形状的部件粘着在下模22或者上模21的指定位置而形成。
另外,堤坝31ab、31bb、31cb也可以如上所述不是一体地作为岛状部31a、31b、31c的一部分形成在岛状部31a、31b、31c上,而是将块状的非一体部件作为堤坝31ab、31bb、31cb而形成。
根据基板不同有不需要在外周边缘部15的端面15a涂敷膜形成液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可以省略流路A~D,不需要框体28,利用涂敷装置1。
图6显示在图3的沿X-X线的截面图,图7显示在图3的沿Y-Y线的截面图。图6、图7中显示了利用后述的垫圈32、33(图11)的情形。
图6显示了藉由上述上模21的隧道型连接流路25a(连接流路E)。膜形成液流路D与膜形成液流路F相连接的情形。
图7显示了在基板10的外周边缘端面15a与框体28之间形成间隙,形成膜形成液流路B的情形,还显示了在岛状部31a与基板10的穿透孔内壁12a之间形成间隙、形成膜形成液流路H、J的情形。
作为具备隧道型连接流路25a、25b、25c、25d的上模21的制造方法,有如上所述利用3D打印机的方法。利用3D打印机制造上模21时,准备上模21的三维CAD数据,读出到3D打印机,提供ABS树脂等作为素材进行造型。故利用3D打印机的情况下,即使是具备隧道型连接流路25a、25b、25c、25d的上模21,也能够容易制造。
只是隧道型连接流路25a、25b、25c、25d有直径为1mm左右很小的情况,故为了使膜形成液的流动顺畅,优选尽可能平滑地加工隧道型连接流路25a、25b、25c、25的内面。因此优选减小由层压引起的高低差异的高精细条件下进行造型。
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关于具备隧道型连接流路25a、25b、25c、25d的上模21,还可以由机械加工进行制造。
图8是显示通过机械加工制造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的上模21的侧视图,(a)表示上模的上半部分,(b)表示上模的下半部分。
图8中显示了在隧道型连接流路25a、25b、25c、25d的水平部的中心线,将上下切断的平面,(a)是上模21的上半部分的上部板21a的仰视图,(b)是上模下半部分的下部板21b的俯视图。将第8(a)图所示的上部板21a颠倒过来,与下部板21b重合形成隧道型连接流路25a、25b、25c、25d。
上部板21a、下部板21b在上模21的隧道型连接流路25a、25b、25c、25d的水平部中心线,被切断为上和下。故在上部板21a、下部板21b的表面上,隧道型连接流路25a、25b、25c、25d的水平部的截面成为半圆形、角形等凹形。即凹形的沟状。
像这种半圆形等凹形沟状部,不必利用高级的机械装置,藉由利用木板加工机、滚边机等电动工具就可以容易地形成。
另外关在隧道型连接流路25a、25b、25c、25d中纵方向的流路以及导入路23、排出路24,可以由钻孔机开孔而形成。
由此,上部板21a、下部板21b可以藉由身边有的电动工具等机械加工而容易地制造。藉由使所制造的上部板21a和下部板21b面对面粘着,可以容易地制造具备隧道型连接流路25a、25b、25c、25d的上模21。
具备隧道型连接流路25a、25b、25c、25d的上模21除了利用3D打印机的方法外,还可以像这样藉由机械加工的方法容易地制造。
图9是显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的另外的上模21A的侧视图。上模21A包括覆盖基板10的上模基板21Aa、作为设置在上模基板21Aa上的导入路的管型导入路23a、作为排出路的管型排出路24a以及作为连接流路的管型连接流路26a、26b、26c、26d而构成。
这些管型导入路23a、管型排出路24a以及管型连接流路26a、26b、26c、26d由铝、钢、不锈钢等金属、ABS树脂、丙烯酸树脂等树脂的管形成。这些管型导入路23a、管型排出路24a以及管型连接流路26a、26b、26c、26d与上模基板21Aa,当两者为金属时藉由铜焊接合、当两者为树脂时,藉由粘着剂粘着接合。上模基板21Aa和管型导入路23a、管型排出路24a以及管型连接流路26a、26b、26c、26d接合时,优选在上模基板21Aa形成的穿透孔上插入管型导入路23a、管型排出路24a以及管型连接流路26a、26b、26c、26d来接合。
图10是显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上的、另外的上模21B的侧视图。图10中,显示了从下面看上模21B的侧视图。
上模21B在内部具备导入路23b,排出路24b,在与上模21B的基板10相向的下面形成有作为连接流路的沟型连接流路27a、27b、27c、27d而构成。连接流路与上模21的隧道型连接流路、上模21A的管型连接流路不同,为设置在上模21B下面的沟型连接流路27a、27b、27c、27d。沟型连接流路27a、27b、27c、27d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角形等与膜形成液的流动相对应的形状。
上模21B的情形时,连接流路形成在沟型连接流路27a、27b、27c、27d与基板10的上面之间。另外,使用垫圈(图11)时,形成在沟型连接流路27a、27b、27c、27d与垫圈的上面之间。
如上模21B那样,在上模21B上形成的连接流路为沟型连接流路27a、27b、27c、27d时,只要在上模21B下面形成截面形状为半圆形、角形等的沟即可。由于沟可以藉由铣床等容易地加工,故上模21B的制造很容易。
图11(a)(b)是显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中使用的垫圈的实例的侧视图,(a)表示上模与基板之间使用的垫圈,(b)表示基板与下模之间使用的垫圈。
如图11(a)所示,在上模21的下面所使用的垫圈32上除了通向导入路23的连接孔23c、通向排出路24的连接孔24c外,还形成有与隧道型连接流路25a、25b、25c、25d相对应的连接孔25aa、25ab、25ba、25bb、25ca、25cb、25da、25db。
另外,如图11(b)所示,在下模22上面使用的垫圈32A上形成有与图4(b)所示的岛状部31a、31b、31c相对应的岛状部孔33a、33b、33c。岛状部孔33a、33b、33c形成为分别与下模22的岛状部31a、31b、31c相同尺寸、相同形状。换言之,下模22的岛状部31a、31b、31c与垫圈32A的岛状部孔33a、33b、33c为恰好相嵌关系。垫圈32A的岛状部孔33a、33b、33c上还形成有与堤坝31ab、31bb、31cb(图4(b))相对应的凹部33aa、33ba、33ca。
关于垫圈32,显示了与图3、4等所示的上模21的关系,垫圈32与图9所示的上模21A以及图10所示的上模21B的关系与上模21的情形相同。即、关于上模21A以及上模21B也可以同样地使用垫圈32。
另外在下模22上面所使用的垫圈32A也可以与不同上模21、21A、21B中任一种共通使用。
垫圈32、32A可以采用天然橡胶、树脂是合成树脂等片材而形成。
在基板10的外周边缘端面15a上不涂敷膜形成液的涂敷装置1的情形、以及在基板10的外周边缘端面15a上涂敷膜形成液的涂敷装置2的情形的任一种情形下,都优选在基板10与上模21之间,下模22与基板10之间配置垫圈32、32A。
垫圈32、32A可以防止膜形成液浸入基板10上面或者下面。
将基板10置于涂敷装置1或者涂敷装置2时,按照下模22、垫圈32A、基板10以及垫圈32、上模21的顺序放置后,使各自之间不产生错位地紧紧地固定在上模21与下模22之间。该固定有用螺栓固定外周部的方法、以弹簧夹子、手钳固定的方法等,包括其他方法可以适宜地进行选择。
图12显示利用涂敷装置2构成涂敷系统的一个实例的系统构成图。
涂敷系统40采用吸引方式,涂敷系统40包括涂敷装置2、膜形成液罐41、吸气部42、三通开关43、吸收罐44、吸引装置45等而构成。
膜形成液罐41与三通开关43之间由软管46a连接,吸气部42与三通开关43之间,三通开关43与涂敷装置2之间,涂敷装置2与吸收罐44之间,吸收罐44与吸引装置45之间同样地,分别由软管46b、46c、46d、46e连接。
吸引装置45由真空泵构成。
由涂敷装置2的导入路23导入的膜形成液被吸引装置45吸引而导入涂敷装置2内,对涂敷装置2内收纳的基板10的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
膜形成液罐41中保存有膜形成液。吸气部42为大气吸入部,具备净化空气用的滤膜(未图示)。三通开关43用以切换输送给涂敷装置2的膜形成液和空气,吸收罐44具备气液分离功能,用以使膜形成液流入吸引装置45而吸收膜形成液。
为涂敷装置2中收纳的基板10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时,吸引装置45运转,将三通开关43置于吸气部42一侧,从而吸出系内尘埃等。接着,将三通开关43切换到膜形成液罐41一侧,将被吸引装置45吸引的膜形成液导入涂敷装置2内,使其流过涂敷装置2内各流路,由此为基板10的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
为了根据需要,对基板10各端面充分提供膜形成液而使膜形成液保持一定时间内流动的状态。还可以代替使膜形成液保持流动的状态,关闭三通开关43,保持膜形成液滞留在各流路的状态。
在使膜形成液遍及基板10各端面后,藉由将三通开关43切换到吸气一侧,吸引系统内的膜形成液,吸收在吸收罐44中。进而,藉由吸引装置45持续吸真空,能够将有可能残留的不要的膜形成液从涂敷装置2内排出,同时促进基板10的各端面上形成的涂膜的干燥。但在基板10的各端面上形成的涂膜粘附到各端面需要一定程度时间的情况时,在排出膜形成液后,最好隔一段时间后才再次抽真空。
由此藉由使涂敷系统40动作,能够将由导入路23导入的膜形成液从排出路24一侧排出,从而可以在图1所示的基板10的外周边缘端面15a、穿透孔内壁11a、12a、13a、14a涂敷膜形成液。
另外,涂敷膜形成液,排出膜形成液后,进一步藉由从吸气部42导入膜形成液干燥用空气,能够加快所涂敷的膜形成液的干燥。
图12中,仅显示了连接一个涂敷装置2的情形,还可以串联连接多个涂敷装置2,藉由一次处理,可以对多个基板10涂敷膜形成液。
图13是显示利用涂敷装置2构成的涂敷系统的另一个实例的系统构成图。
涂敷系统50采用压入方式,涂敷系统50包括涂敷装置2、膜形成液罐51、加压装置52、三通开关53、排液罐54、送气部55等而构成。
加压装置52与三通开关53之间藉由软管56a连接,三通开关53与膜形成液罐51之间、三通开关53与送气部55之间、膜形成液罐51与涂敷装置2之间、送气部55与涂敷装置2之间、涂敷装置2与排液罐54之间同样地分别由软管56b、56c、56d、56e、56f连接。
从涂敷装置2的导入路23导入的膜形成液被加压装置52压入而导入涂敷装置2内,对涂敷装置2内收纳的基板10的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
膜形成液罐51中保存有膜形成液。加压装置52为对膜形成液罐51内进行加压的装置,由压缩机构成,能够加压到将膜形成液输入涂敷装置2的程度。
加压装置52还起到藉由具备空气净化用滤膜(未图示)的送气部55,将空气送入涂敷装置2的作用。三通开关53用以切换向涂敷装置2导入膜形成液和导入空气,排液罐54用以储存从涂敷装置2排出的膜形成液。
对涂敷装置2中收纳的基板10的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时,加压装置52运转,将三通开关53置在送气部55一侧,从而排出系统内的尘埃等。接着将三通开关53切换至膜形成液罐51一侧,对膜形成液罐51内加压。将由加压而被压出的膜形成液导入涂敷装置2内,通过为涂敷装置2内各流路提供膜形成液而为基板10的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
为了根据需要对基板10各端面充分涂敷膜形成液而使膜形成液保持一定时间内流动的状态。还可以代替使膜形成液保持流动的状态,关闭三通开关53,保持膜形成液滞留在各流路的状态。
在膜形成液遍及基板10各端面后,藉由将三通开关切换到送气部55一侧,向涂敷装置2内各流路送入空气,排出流路内的膜形成液。进而藉由持续送气,促进在基板10的各端面上形成的涂膜的干燥。
作为加压将膜形成液导入涂敷装置2的方法可以不使用压缩机而利用管泵。从管泵的上游一侧提供膜形成液,在下游一侧与涂敷装置2的导入路23连接,藉由使流经涂敷装置2的各流路的膜形成液从排出路24一侧排出,能够为基板10的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
如上所述,利用涂敷装置2为基板10的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的方法有多种。优选考虑基板10大小、涂敷装置2内流路长度、所处理基板10数量等条件,进行适当地选择。
图14是显示对设置在多个涂敷装置2的基板10进行连续处理的实例的侧面图。在位置P1,将设有基板10的涂敷装置2载置到输送机等的搬运装置上。接着,将涂敷装置2搬运至位置P2。在位置P2,将涂敷头47的供给侧47a与涂敷装置2的连接管23d连接,将涂敷头47的排出测47b与涂敷装置2的连接管24d连接。在涂敷头47的供给测47a上连接膜形成液供给侧的软管46c(图12)或者软管56d(图13)。另外,在涂敷头47的排出测47b上连接膜形成液排出测的软管46d(图12)或者软管56f(图13)。
以该状态为基板10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后,将涂敷装置2移至位置P3,结束膜形成液的涂敷。
通过重复该操作能够连续地实施为设在多个涂敷装置2上的基板10端面涂敷膜形成液的处理。
由此除了移动涂敷装置2,涂敷膜形成液的外,关于在一个位置进行涂敷装置2组的组装以及膜形成液的涂敷等、通过涂敷装置2进行膜形成液的涂敷方法,优选与处理数量、产品形状、大小、其他的各种条件相配合进行适当的选择。
图14显示了涂敷装置2的连接管23d、24d自上模21(图3)上面突出而形成的情形。因为有导入路23(图3)、排出路24(图3)的流路的径小到1mm左右的情形,故优选连接管23d、24d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度。
关于连接管23d、24d,优选将管插入形成在上模21的穿透孔而固定。藉由将连接管23d固定在上模21,能够确实地连接软管46c、56d。藉由将连接管24d固定在上模21,能够确实地连接软管46d,56f。
图12~图14对利用涂敷装置2构成涂敷系统40、50的情形进行了举例说明,但将图12~图14中涂敷装置2置换为涂敷装置1,则同样地可以构成利用了涂敷装置1的涂敷系统。
以上将图1所示的基板10作为产品,对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装置以及涂敷方法进行了说明。关于产品,其大小、形状、穿透孔数量、形状等各种各样。另外,作为本发明对象的产品上,除了以玻璃环氧材料、合成材料、纸苯酚材料等作为材料而形成的印刷配线基板外,还包括树脂制、玻璃制、金属制的板状成形品等。
另外,小型产品的情况下,可以是在一组上模与下模之间,藉由垫圈,设置多个产品,针对多个产品,同时涂敷膜形成液。
在利用形成有连接流路的上模的涂敷装置的情形下,能够快速地确实且容易地为产品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上述涂敷装置包括具有连接流路的上模、由于涂敷装置的构造简单故可以廉价地制造。因此即使产品种类多也可以容易地对应。
另外,吸引方式的涂敷系统的情况下,涂敷装置的各流路内为减压状态。故涂敷膜形成液时,膜形成液难以从流路向产品上面、下面浸入,另外在涂敷·排出膜形成液后,向流路内导入空气,能够快速且有效地进行流路内的膜形成液的除去、干燥。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在使用印刷配线基板、金属基板、包装基板、玻璃基板等各种基板的电子器械产业等领域。
符号
1、2 涂敷装置
10 基板
11、12、13、14 穿透孔
11a、12a、13a、14a 穿透孔内壁
15 外周边缘部
15a 外周边缘端面
21、21A、21B 上模
21Aa 上模基板
21a 上部板
21b 下部板
22 下模
23、23b 导入路
23a 管型导入路
23c 连接孔
24、24b 排出路
24a 管型排出路
25a、25b、25c、25d 隧道型连接流路
25ab、25bb、25cb、25db 连接孔
26a、26b、26c、26d 管型连接流路
27a、27b、27c、27d 沟型连接流路
28 框体
28a、31ab、31bb、31cb 堤坝
31a、31b、31c 岛状部
32、32A 垫圈
33a、33b、33c 岛状部孔
33aa、33ba、33ca 凹部
40、50 涂敷系统
41、51 膜形成液罐
42 吸气部
43、53 三通开关
44 吸收罐
45 吸引装置
46a、46b、46c、46d、46e 软管
47 涂敷头
47a 导入测
47b 排出测
52 加压装置
54 排液罐
55 送气部
56a、56b、56c、56d、56e、56f 软管
A~D、F、H~J、L~O、Q~T 膜形成液流路
E、G、K、P 连接流路
P1、P2、P3 位置。

Claims (13)

1.一种涂敷装置,是用以对产品上所形成的穿透孔内壁涂敷膜形成液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载置所述产品的下模、覆盖所述产品的上模以及所述产品,形成与所述穿透孔内壁相接的膜形成液流路;
所述上模具备将所述膜形成液导入至所述膜形成液流路的导入路、从所述膜形成液流路排出所述膜形成液的排出路以及连接所述膜形成液流路之间的连接流路;
使从所述导入路导入的膜形成液作为连续的流体、不间断地流经所述膜形成液流路以及所述连接流路,从所述排出路排出而形成所述连接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敷装置还具备包围所述产品的外周边缘端面的框体,
藉由所述下模、所述框体和所述上模,形成与所述产品的外周边缘端面相接的膜形成液流路而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在内部具备所述导入路、所述排出路以及作为所述连接流路的隧道型连接流路而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备覆盖所述产品的上模基板以及与所述上模基板连接的、作为所述导入路的管型导入路、作为所述排出路的管型排出路、作为所述连接流路的管型连接流路而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在内部具备所述导入路以及所述排出路,进而在与所述产品相向的下面具备作为所述连接流路的沟型连接流路而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或者所述上模,在与所述产品的穿透孔相对应的位置具备岛状部,在所述穿透孔内壁与所述岛状部之间形成所述膜形成液流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与所述产品之间以及所述产品与所述下模之间,具备垫圈,以防止所述膜形成液浸入所述产品上面以及下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隧道型连接流路的所述上模是利用3D打印机制造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隧道型连接流路的所述上模是将形成有所述隧道型连接流路的上侧一半部分的上部板、与形成有所述隧道型连接流路的下侧一半部分的下部板粘在一起而形成的。
10.一种涂敷方法,是使用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涂敷装置,为产品涂敷膜形成液的涂敷方法,其特征在于,藉由在所述排出路一侧吸引由所述导入路所导入的所述膜形成液,为所述产品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
11.一种涂敷方法,是使用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涂敷装置,为产品涂敷膜形成液的涂敷方法,其特征在于,藉由从所述导入路压入所述膜形成液,从所述排出路排出所述膜形成液,为所述产品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涂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产品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排出所述膜形成液后,还向所述膜形成液流路导入用以干燥膜形成液的空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涂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产品的端面涂敷膜形成液、排出所述膜形成液后,还向所述膜形成液流路导入用以干燥膜形成液的空气。
CN201980002127.8A 2018-03-28 2019-03-19 涂敷装置及涂敷方法 Active CN1105732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1046 2018-03-28
JP2018061046 2018-03-28
PCT/JP2019/011445 WO2019188586A1 (ja) 2018-03-28 2019-03-19 塗布装置及び塗布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3265A CN110573265A (zh) 2019-12-13
CN110573265B true CN110573265B (zh) 2021-07-16

Family

ID=68058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2127.8A Active CN110573265B (zh) 2018-03-28 2019-03-19 涂敷装置及涂敷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727447B2 (zh)
KR (1) KR102191724B1 (zh)
CN (1) CN110573265B (zh)
TW (1) TWI712453B (zh)
WO (1) WO20191885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0220B (zh) * 2020-12-28 2022-07-08 飞旭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三防胶涂覆防护保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3679U (ja) * 1982-12-08 1984-06-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グリス塗布装置
US4740346A (en) * 1986-02-26 1988-04-26 The Budd Company Perimeter resin feeding of composite structures
US4724115A (en) * 1986-04-21 1988-02-09 The Budd Company Method of forming composite structures having sections extending in different diections
JP2551210Y2 (ja) * 1992-10-30 1997-10-22 トリニティ工業株式会社 塗装装置
JP3410154B2 (ja) * 1993-05-20 2003-05-26 大日本塗料株式会社 型内部分塗装方法
JPH07116579A (ja) * 1993-10-25 1995-05-09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への塗布液塗布装置
EP0767010A1 (en) * 1995-10-05 1997-04-09 Ryobi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liuid passage by negative pressure
EP2565007A1 (en) * 2004-02-17 2013-03-06 Toray Industries, Inc. Rtm molding method and device
KR100986727B1 (ko) * 2010-06-22 2010-10-08 주식회사 엠티마스타 섬유보강재 진공함침장치 및 방법
JP5735047B2 (ja) * 2013-06-21 2015-06-17 株式会社エナテック 塗布装置及び塗布方法
JP6656102B2 (ja) * 2016-07-13 2020-03-04 株式会社エナテック 塗布装置及び塗布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3116A (zh) 2020-01-16
CN110573265A (zh) 2019-12-13
WO2019188586A1 (ja) 2019-10-03
TWI712453B (zh) 2020-12-11
KR20190128203A (ko) 2019-11-15
KR102191724B1 (ko) 2020-12-16
JP6727447B2 (ja) 2020-07-22
JPWO2019188586A1 (ja) 2020-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3265B (zh) 涂敷装置及涂敷方法
KR20130030315A (ko) 강성 일회용 유로
IL28174A (en) Membrane separation unit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9689224A (zh) 层压槽模组件
JP2016190235A (ja) 液体処理装置および液体処理装置を製造する方法
JP2019089008A (ja) ノズルおよび塗布装置
EP1349641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a fluid, such as water
JP7050563B2 (ja) 塗布装置及び塗布方法
WO2023178853A1 (zh) 盲孔气泡消除设备及消除方法
CN107531052B (zh) 流体喷射设备
KR20180060361A (ko) 약액 탈기 장치
CN1721092A (zh) 用于面板处理系统的吸取单元组件
JP4310540B2 (ja) 合成樹脂製多孔流路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108497B (zh) 制造材料板的单层或多层压机
WO2019080376A1 (zh) 清洁装置、清洁系统和镀膜设备
CN1868733B (zh) 液力偶合器以及采用该偶合器排列的装置
KR20140002630U (ko) 회로기판 프레스 공정용 쿠션필름의 펄프지 박리장치
JPS61229730A (ja) 電子部品の汎用型バキユ−ムヘツド
CN220464430U (zh) 浸胶设备
CN215940008U (zh) 一种微型气液分离器件
JP7417774B1 (ja) 成形型、樹脂成形装置、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3919155B2 (ja) 磁気泳動型表示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システム
JP2023093121A (ja) 塗工装置及び塗工方法
JP2545204Y2 (ja) プリント基板の処理装置
JP2003185031A (ja) シール用治具及びシール装置、並びに把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