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5820B - 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5820B
CN110545820B CN201880019117.0A CN201880019117A CN110545820B CN 110545820 B CN110545820 B CN 110545820B CN 201880019117 A CN201880019117 A CN 201880019117A CN 110545820 B CN110545820 B CN 1105458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mor
group
kelimycin
cancer
hum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91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5820A (zh
Inventor
姜恩鸿
夏明钰
姜勋雷
姜勋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Fuy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Fuy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Fuy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Fuy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45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5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5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5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4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7048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oxy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leucoglucosan, hesperidin, erythromycin, nystatin, digitoxin or digox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2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leukem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4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metastas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所述的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乳腺癌、肝癌、肺癌、肾癌、脑瘤、宫颈癌、前列腺癌、胰腺癌、食管癌、胃腺癌、结肠癌、淋巴瘤或白血病等多种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MDA‑MB‑231,人肝癌细胞HepG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大细胞肺癌H460及H1299,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786‑O,人肾细胞腺癌细胞769‑P,人胶质瘤细胞U251等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Description

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肿瘤 药物方面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是一类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机体组织细胞在内外各种致瘤因素长期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失去对其生长和分化的正常调控,引起克隆性异常增生和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或赘生物。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又细分为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癌、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肉瘤和癌肉瘤三类。通常人们所说的“癌症”是泛指所有的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恶性疾病之一,是目前全球人口的第一死因,最新数据统计,2007年,全球有约790万人死于各类癌症,占死亡总数的13%,有超过1200万个肿瘤病例被确诊,其中72%以上肿瘤患者和致死病例都发生在不发达国家,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15年,全球肿瘤致死人数增至900万人,预计2030年将超过1200万人;目前,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280万,死亡人数超过40万人,位列我国各类疾病致死原因之首,并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以及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肿瘤发病率和死亡人数正逐年增长,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高发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也是困扰全球的重大社会问题,癌症的治疗和预防始终是全球范围内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目前,化学药物治疗是抗击肿瘤的主要手段,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常引起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等副反应,使患者难以坚持治疗,并且化疗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耐药性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之一。近年来,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呈快速增长态势,据美国FDA统计数据,全球抗癌药物市场销售总额由2004年的240亿美元,激增至2007年的396亿美元。虽然全球每年都不断有新型抗肿瘤药物问世,但至今人类仍然没有一种有效的手段战胜癌症,同时不断发现新的癌症种类,以及肿瘤抗/耐药性的产生和增强,使得对发现新型有效抗癌药物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
可利霉素(Carrimycin)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碳霉素产生菌的4”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团(4”-o-acyl-transferase)克隆至螺旋霉素产生菌中,定向酰化螺旋霉素4”-OH,在4”位加入异戊酰基侧链所形成的以4”位异戊酰基螺旋霉素为主要组分的新型抗生素。
可利霉素是由多种螺旋霉素衍生物组成,主要活性成分异戊酰螺旋霉素(I+II+III)总含量不低于60%,于药学上是一种可接受的药物组合物。中心结构为16元内酯环,与一分子福洛胺糖、一分子碳霉胺糖和一分子碳霉糖连接而成,其主要成分异戊酰螺旋霉素I、II、III与螺旋霉素结构不同之处在于碳霉糖4”位上连接的基团为异戊酰基而不是羟基。该药由沈阳同联等共同申报1.1类新药。
可利霉素主成分的化学结构,如式(1)所示: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031
其中,当R=H,R′=COCH2CH(CH3)2时为异戊酰螺旋霉素I;
当R=COCH3,R′=COCH2CH(CH3)2时为异戊酰螺旋霉素II;
当R=COCH2CH3,R′=COCH2CH(CH3)2时为异戊酰螺旋霉素III;
可利霉素属于16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活性基团羧基、烷氧基、环氧基、酮基和醛基以及一对共轭的C=C,分子量约为884~982。由于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可利霉素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很多共性:易溶于酯类、丙酮、氯仿、醇类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石油醚,难溶于水;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二甲胺基而呈弱碱性,易溶于酸性水溶液;具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负溶解度”性质。由于可利霉素主要组分异戊酰螺旋霉素4”位碳链较长,亲水性差,其水中溶解度比螺旋霉素及4”-乙酰螺旋霉素小。
可利霉素是一种白色非结晶粉末,略有引湿性,比旋度约为-80.8°,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31~232nm,本身带有弱荧光发色基团,遇浓硫酸或盐酸呈紫色反应,产生强紫色荧光,在231~232nm处有最大吸光值。
该药具有亲脂性好,组织渗透能力强,口服吸收快,体内维持时间长,有持续的抗生素后效应。根据药效与化学构象的关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4”位酰化后,其亲脂性和体内活性提高,体内抗菌活性与临床治疗效果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抗生素在体内的稳定性随着4”羟基酯的碳链增长而增强,即异戊酰螺旋霉素>丁酰螺旋霉素>丙酰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初步体内外药效学试验表明,该药不仅对多数G+菌有较好抗菌活性,对部分G-菌也有一定作用,各项技术指标明显优于阿奇霉素、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尤其对肺炎支原体的抗菌活性最强,对红霉素耐药菌、淋球菌、肺炎球菌、金葡菌、绿脓假单胞菌、流感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脆弱拟杆菌、军团菌、多行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也有一定抗菌活性,对临床耐红霉素的金葡球菌仅有极少交叉耐药性。可利霉素将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并可能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等。
本申请人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在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MDA-MB-231,人肝癌细胞HepG2或鼠肝癌细胞H2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Lewis肺癌细胞、人大细胞肺癌H460及H1299,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786-O,人肾细胞腺癌细胞769-P,人胶质瘤细胞U251,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A172,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胰腺癌细胞PANC-1,人食管癌细胞TE-1,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人结肠癌细胞HT-29,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对可利霉素进行的体外抗增殖活性评价中发现样品对所测试细胞均显示了良好的抗增殖活性,表明可利霉素有望成为治疗肿瘤的新的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中,所述的肿瘤包括实体瘤和非实体瘤。
具体地说,所述的实体瘤包括良性实体瘤和恶性实体瘤;
所述的非实体瘤为淋巴瘤或白血病。
进一步的,所述的恶性实体瘤为乳腺癌、肝癌、肺癌、肾癌、脑瘤、宫颈癌、前列腺癌、胰腺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
所述的脑瘤为胶质瘤或脑膜瘤,所述的胃癌为胃腺癌。
本发明中,所述的药物可以为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的各种剂型。
本发明中,所述的药物也可以为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抗肿瘤药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的各种剂型。
本发明中,可以将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与现有技术中的抗肿瘤药物如奥沙利铂等一起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各种复方制剂。
本发明中,所述的药物还可以为含有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第一药剂与含有抗肿瘤药物的第二药剂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的抗肿瘤药物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抗肿瘤药物,在治疗肿瘤时,可以将含有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第一药剂与这些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在联合治疗肿瘤时,可以先使用含有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第一药剂,也可以先使用含有现有技术已知的抗肿瘤药物的第二药剂,还可以两者同时使用。
本发明中,所述的抗肿瘤药物为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或免疫治疗药物。
本发明表明,含有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第一药剂对包括肺癌、肝癌、宫颈癌等多种癌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将含有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第一药剂与含有现有技术已知的抗肿瘤药物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消瘤芥、环己亚硝脲、噻替派、白消安、顺氯氨铂等联合使用,可以达到协同作用,对肿瘤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反复接受放、化疗、手术、免疫制剂的治疗,受到各种侵入性操作和抗肿瘤药物等多重打击,身体免疫力整体下降,成为医院感染高危人群,极易导致各种感染的发生。分析发现,肿瘤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全院同期出院病人的医院感染率,引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长期住院、侵入性操作和放化疗等,其中放化疗是肿瘤病人免疫力受损的重要特殊因素。由于老年患者机体的组织器官退行性变化,机体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抵抗力差,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较易发生医院感染。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互为因果关系,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增加感染机会。
所有感染中,合并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是皮肤感染,胃肠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血行感染较少见,但较凶险,死亡率高。肿瘤发生部位与感染率的关系:肺部、胃部和血液肿瘤发病率虽高,感染率却不算最高,为20%左右,胰腺、食道、肝胆、耳鼻喉等类型肿瘤中,患者较少,但感染率较高,占40%以上。乳腺癌、甲状腺等均在10%左右。感染率最低的是泌尿系统肿瘤,只有5%左右。
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45%-55%左右)和真菌(30%以上)感染为主(以咽拭子、痰标本等为主要标本的结果),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部分医院真菌感染甚至居首位,可能是由于恶性肿瘤本身为一种消耗性疾病,加之放化疗及侵入性操作抑制了骨髓造血功能,削弱了机体单核细胞吞噬系统的防御能力和破坏了机体免疫屏障。另外,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可影响人体蛋白代谢,甚至可造成对肝肾及骨髓等组织功能的损害,为真菌躲避或干扰宿主的防御提供了可能,这些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真菌等感染的重要原因。
而本发明的可利霉素具有优良的抗感染效果,有利于帮助患者清除感染,恢复机体免疫功能,从而使其与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时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中,含有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第一药剂为可利霉素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如片剂、胶囊、肠溶制剂、注射剂等。
所用到的辅料及各剂型的制备方法可参照现有技术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的药物的剂量为5~1500mg;优选50~1000mg;更优选100~400mg。
或者,所述的第一药剂的剂量为5~1500mg;优选50~1000mg;更优选100~400mg。
本发明通过试验表明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于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MDA-MB-231,人肝癌细胞HepG2或鼠肝癌细胞H2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大细胞肺癌H460及H1299,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786-O,人肾细胞腺癌细胞769-P,人胶质瘤细胞U251,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A172,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胰腺癌细胞PANC-1,人食管癌细胞TE-1,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人结肠癌细胞HT-29,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均显示了良好的抗增殖活性,从而证实了可利霉素可用于这些细胞引起的肿瘤或癌症疾病的治疗。
本发明进一步通过体内试验表明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于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MDA-MB-231、人肝癌细胞HepG2或鼠肝癌细胞H2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大细胞肺癌H460及H1299、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786-O、人肾细胞腺癌细胞769-P、人胶质瘤细胞U251、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A172、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胰腺癌细胞PANC-1、人食管癌细胞TE-1、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人结肠癌细胞HT-29、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同时经多名患有各种肿瘤或癌症的患者试用,表明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肺癌、宫颈癌、子宫癌等多种肿瘤或癌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中,所述的药物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制备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各种剂型、如片剂、胶囊等。
本发明中,所述的可利霉素是由多种螺旋霉素衍生物组成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和III,其异戊酰螺旋霉素(I+II+III)应不低于60%。
进一步,本发明的可利霉素中,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应不低于30%;
更进一步本发明的可利霉素中酰化螺旋霉素总含量应不少于80%,
更进一步的,其他未知组分的总和应不大于5.0%。
再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可利霉素中螺旋霉素III的量应不大于1.0%。
在可利霉素典型的色谱图中,除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和III外,还包括至少包括(异)丁酰螺旋霉素II和/或(异)丁酰螺旋霉素III峰。
优选可利霉素典型的色谱图中还包括选自螺旋霉素III、单乙酰螺旋霉素II、单乙酰螺旋霉素III、丙酰螺旋霉素II、丙酰螺旋霉素III、(异)丁酰螺旋霉素II、(异)丁酰螺旋霉素III峰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证明了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尤其对乳腺癌、肝癌、肺癌、肾透明细胞腺癌、肾细胞腺癌、脑瘤、宫颈癌、前列腺癌、胰腺癌、食管癌、胃腺癌、结肠癌、淋巴瘤或白血病等多种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不仅为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可利霉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的体内试验中各给药组肿瘤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可利霉素是由多种螺旋霉素衍生物组成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和III,其异戊酰螺旋霉素(I+II+III)应不低于60%。
进一步,本发明的可利霉素中,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应不低于30%;
更进一步本发明的可利霉素中酰化螺旋霉素总含量应不少于80%,
更进一步的,其他未知组分的总和应不大于5.0%。
再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可利霉素中螺旋霉素III的量应不大于1.0%。
在可利霉素典型的色谱图中,除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和III外,还包括至少包括(异)丁酰螺旋霉素II和/或(异)丁酰螺旋霉素III峰。
优选可利霉素典型的色谱图中还包括选自螺旋霉素III、单乙酰螺旋霉素II、单乙酰螺旋霉素III、丙酰螺旋霉素II、丙酰螺旋霉素III、(异)丁酰螺旋霉素II、(异)丁酰螺旋霉素III峰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不同批次的可利霉素也进行了下述试验,其获得的结果相似。
实施例1、可利霉素片
规格:200mg/350mg
片芯处方: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081
包衣液处方:
欧巴代II 21g
蒸馏水 适量
制成 105ml
制备工艺:
片芯的制备:主药和辅料分别过100目筛,将处方量可利霉素、微晶纤维素与1/2处方量的羧甲淀粉钠混合均匀,然后加入5%聚维酮K30水溶液制软材,以18目筛制粒,湿颗粒在60℃通风条件下干燥2h;干燥后以18目筛整粒,再加入1/2处方量的处方量羧甲淀粉钠与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后,用直径11mm的浅凹冲模压片,制得片重350mg、硬度6.5kg的含药片芯。
包衣液的配制:称好所需的欧巴代II(白色)在配液容器中加入所需量的水,分次加入,待全部加入后,降低搅拌速度,使蜗旋消失,继续搅拌30min,即得。
薄膜包衣片的制备:将片芯置包衣锅内,确定包衣条件,主机速度为20r/min,进风温度40℃,出风温度30℃,喷雾压力0.02Mpa,喷浆流量为1ml/min进行包衣,恒定后持续喷包1.5h,至片粒表面光滑、色泽均匀,符合薄膜衣检验标准为合格。包衣增重5%左右。
实施例2、可利霉素素片(按10000片计算)
处方: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091
制备工艺:称取适量淀粉,稀释至15%浓度,加热至糊状,制成粘合剂;主料可利霉素、辅料淀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分别过100目筛,按处方量,称取所需主料和辅料;可利霉素、淀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充分混合均匀后,用15%淀粉浓度的淀粉糊制成软材,14目筛制粒,50-60℃干燥,水份控制在3-5%,14目筛整粒,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混合,测定颗粒含量;根据颗粒含量,计算片重,压片(Φ9mm浅凹冲头),检测片重差异;经检验合格后进行包装。
实施例3、可利霉素胶囊剂(按10000粒计算)
处方: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01
制备工艺:将主料可利霉素、辅料药用淀粉按工艺配方量分别称取后,装入混合器充分混合后1.5-2小时;取样检测含量所得数据应和理论数据基本一致(每粒胶囊所装重量约为0.105g),将经检验合格的药用3号胶囊及混合好的待装原料按全自动胶囊机操作要求,分别填入装料器进行填充,将填充好的胶囊进行差异检验(±10%以内,<0.3g),溶出度符合要求,将检验后符合要求的胶囊,放入打光机内加入液体石蜡进行15-20分钟的打光,然后取出进行成品包装盒检验。
实施例4、可利霉素干糖浆(按10000袋计算)
处方: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02
制备工艺:可利霉素原粉,柠檬酸、蔗糖分别用高速气流粉碎机粉碎成颗粒85%通过300目,15%通过180目,然后将粉碎后的细粉按处方量称取后充分混合1-1.5小时,测其含量,计算装量(理论装量为每袋500mg),然后将混合物装入袋装机中,装好铝箔纸,按分装机操作要求分装,装量差异在±5%以内,装好后进行检验合格后外包装。
实施例5、可利霉素颗粒剂(按10000袋计算)
处方: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03
制备工艺:可利霉素原粉、糖粉、糊精过120目筛,按处方量称取可利霉素、糖粉、糊精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上述物料用5%PVP-K30胶浆制成软材,摇摆式颗粒机制粒70℃干燥、整粒,送检合格后分装。
实施例6、可利霉素冻干粉针剂
称取可利霉素原粉500mg与等摩尔的丙二醇混合均匀后溶解于5ml水中,得到淡黄色澄明溶液,pH在4.6-5.6之间。再加入甘露醇40mg作为冻干支撑剂,低温快速冷冻9h后,冷冻干燥,获得淡黄色疏松块状物,使用前用10ml无菌水溶解。
试验例1、抗肿瘤活性的生物测定
所测定的目的是评价被测试样品的体外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或细胞毒活性。
细胞株:
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MDA-MB-231,人肝癌细胞HepG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大细胞肺癌H460及H1299,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786-O,人肾细胞腺癌细胞769-P,人胶质瘤细胞U251,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A172,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胰腺癌细胞PANC-1,人食管癌细胞TE-1,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人结肠癌细胞HT-29,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
试剂:
RPMI1640培养液、MEM培养液、DMEM低糖培养液、胎牛血清购于美国Gibco公司,胰蛋白酶、谷氨酰胺、青霉素、链霉素、二甲基亚砜(DMSO)、四甲基偶氮唑(MTT)购于美国Sigma公司。
仪器:
二氧化碳培养箱(Sanyo,Japan)、酶联免疫分析仪(Tecan,Austria)、96孔培养板(Corning,USA)、倒置显微镜(Motic,China)。
操作步骤如下:
贴壁细胞:
MCF-7,MDA-MB-231,HepG2,A549,H460,H1299,786-O,769-P,U251,A172,HeLa,PC3,PANC-1,TE-1,SGC7901,HT-29为贴壁细胞,选用对数生长期的贴壁肿瘤细胞,用胰酶消化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配成4~5×104/ml的细胞悬液,接种在96孔培养板中,每孔100μL,37℃,5%CO2培养24h。实验组更换新的含不同浓度被测样品可利霉素的培养液,对照组则更换含等体积溶剂的培养液,每组设3个平行孔,37℃,5%CO2培养48h。弃去上清液,用PBS小心洗3次,每孔加入100μL新鲜配制的含0.5mg/ml MTT的培养基,37℃继续培养4h。小心弃去上清,并加入150μL DMSO,用微型振荡器混匀10min后,用酶标仪在492nm处测定光密度值。
悬浮细胞:
U937、HL-60为悬浮细胞,选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配成2×105/ml的细胞悬液,接种在96孔培养板中,每孔50μL,37℃,5%CO2培养24h。实验组加入含不同浓度被测样品可利霉素的培养液50μL,对照组则加入含等体积溶剂的培养液,每组设3个平行孔,37℃,5%CO2培养48h,每孔加入10μL新鲜配制的含5mg/ml MTT的培养基,37℃继续培养4h。用三联液(SDS 10g,10M HCl 0.1mL,异丁醇5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100μL溶解结晶,37℃孵育12h。用酶标仪在492nm处测定光密度值。
结果评定:
按下式计算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A492(阴性对照)-A492(加药组)]/A492(阴性对照)×100%
从中求出样品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结果:
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MDA-MB-231,人肝癌细胞HepG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细胞肺癌H460及H1299,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786-O,人肾细胞腺癌细胞769-P,人胶质瘤细胞U251,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A172,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胰腺癌细胞PANC-1,人食管癌细胞TE-1,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人结肠癌细胞HT-29,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
对样品进行的体外抗增殖活性评价结果如下表1:
表1、可利霉素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31
现有结果显示,样品对所测试细胞均显示了良好的抗增殖活性。
试验例2、体内试验
一、可利霉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图1,表2、表3)。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4.46%、66.07%和75.89%。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54.55%、45.57%和29.21%。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2、可利霉素对裸鼠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4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4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3、可利霉素对裸鼠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4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44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二、可利霉素对人乳腺癌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4、表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1.73%、25.13%和45.5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57.37%、47.65%和33.46%。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4、可利霉素对裸鼠人乳腺癌MCF-7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5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5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5、可利霉素对裸鼠人乳腺癌MCF-7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5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54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三、可利霉素对人淋巴瘤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U937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6、表7)。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1.08%、65.94%和70.50%。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52.37%、47.31%和39.9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6、可利霉素对裸鼠人淋巴瘤U937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6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6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7、可利霉素对裸鼠人淋巴瘤U937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7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7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四、可利霉素对人宫颈癌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8、表9)。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8.75%、46.28和56.18。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61.04、53.27和40.40。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8、可利霉素对裸鼠人宫颈癌HeLa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8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8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9、可利霉素对裸鼠人宫颈癌HeLa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8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84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五、可利霉素对人前列腺癌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PC3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10、表11)。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5.92%、34.67%和60.32%。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55.93%、43.45%和30.02%。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10、可利霉素对裸鼠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9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9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11、可利霉素对裸鼠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9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194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六、可利霉素对人结肠癌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HT-29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12、表13)。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0.55%、60.68%和73.16%。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49.31%、42.30%和30.96%。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12、可利霉素对裸鼠人结肠癌HT-29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0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0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13、可利霉素对裸鼠人结肠癌HT-29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0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04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七、可利霉素对人白血病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14、表1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0.26%、70.92%和83.3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58.63%、49.26%和38.33%。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14、可利霉素对裸鼠人白血病HL-60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2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2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15、可利霉素对裸鼠人白血病HL-60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2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24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八、可利霉素对人肝癌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16、表17)。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7.79%、51.92%和61.11%。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65.55%、53.58%和39.33%。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16、可利霉素对裸鼠人肝癌HepG-2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3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3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17、可利霉素对裸鼠人肝癌HepG-2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3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34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九、可利霉素对人乳腺癌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18、表19)。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6.96%、58.88%和72.5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59.42%、48.69%和35.78%。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18、可利霉素对裸鼠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4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4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19、可利霉素对裸鼠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4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44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十、可利霉素对人大细胞肺癌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H460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20、表21)。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7.79%、51.92和61.11%。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73.83%、61.83%和49.82%。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20、可利霉素对裸鼠人大细胞肺癌H460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6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6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21、可利霉素对裸鼠人大细胞肺癌H460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6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64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十一、可利霉素对人大细胞肺癌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H1299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22、表23)。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9.57%、49.58%和59.6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78.57%、63.62%和49.71%。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22、可利霉素对裸鼠人大细胞肺癌H1299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7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7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23、可利霉素对裸鼠人大细胞肺癌H1299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7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74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十二、可利霉素对人肾透明细胞腺癌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786-O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24、表2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0.32%、47.24%和63.71%。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80.81%、67.16%和42.82%。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24、可利霉素对裸鼠人肾透明细胞腺癌786-O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8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8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25、可利霉素对裸鼠人肾透明细胞腺癌786-O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9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29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十三、可利霉素对人肾细胞腺癌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769-P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26、表27)。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8.40%、53.67%和69.53%。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62.29%、43.16%和31.34%。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26、可利霉素对裸鼠人肾细胞腺癌769-P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0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0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27、可利霉素对裸鼠人肾细胞腺癌769-P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0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04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十四、可利霉素对人胶质瘤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U251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28、表29)。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6.51%、79.59%和81.82%。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84.81%、56.30%和35.90%。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28、可利霉素对裸鼠人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1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1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29、可利霉素对裸鼠人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1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14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十五、可利霉素对人胶质母细胞瘤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A172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30、表31)。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6.95%、66.84%和76.26%。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68.62%、55.91%和38.53%。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30、可利霉素对裸鼠人胶质母细胞瘤A172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2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2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31、可利霉素对裸鼠人胶质母细胞瘤A172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2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24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十六、可利霉素对人胰腺癌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PANC-1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32、表33)。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6.27%、62.66%和75.94%。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74.10%、47.01%和35.5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32、可利霉素对裸鼠人胰腺癌PANC-1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3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3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33、可利霉素对裸鼠人胰腺癌PANC-1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4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4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十七、可利霉素对人食管癌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TE-1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34、表3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6.71%、61.48%和70.41%。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64.79%、46.03%和37.02%。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34、可利霉素对裸鼠人食管癌TE-1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5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5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35、可利霉素对裸鼠人食管癌TE-1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5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54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十八、可利霉素对人胃腺癌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台盼蓝抗染实验示活细胞>9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去上清,用matrigel调细胞浓度至1×107/ml,将细胞接种与裸鼠右腋窝皮下0.2ml/只,并记为接种第1天。待肿瘤长至≥100mm3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可利霉素12.5、25及50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给药体积为20ml/kg。停药次日处死小鼠,检测指标。从给药开始到处死裸鼠期间,每隔2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及体重。
瘤体积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的计算
每隔2d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的长径(a)、短径(b),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肿瘤体积(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其中V=a×b2/2;RTV=V/V0(V0为给药前肿瘤体积,V为处死前肿瘤体积),T/C(%)=治疗组RTV/模型对照组RTV×100%。
瘤生长抑制率的计算
小鼠称重后处死,完整剥离肿瘤,去除血污、脂肪等非肿瘤组织称瘤体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作为疗效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表36、表37)。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2.51%、68.92%和74.49%。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肿瘤体积及相对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69.12%、47.88%和38.35%。
可利霉素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动物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表36、可利霉素对裸鼠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移植瘤抑制率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6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6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表37、可利霉素对裸鼠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移植瘤瘤体积变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6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64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
十九、对小鼠H22肝癌及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小鼠实体瘤模型的建立:
取液氮冻存H22细胞株于昆明种小鼠体内复苏,3代后取腹水,置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10ml 0.9%生理盐水,1000rpm室温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10ml 0.9%生理盐水,吹打混匀,计数后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106个活细胞/ml。置于冰水中保存,75%乙醇消毒小鼠右腋下皮肤。迅速接种于昆明种小鼠右前肢腋下皮下,每只接种0.2ml。
Lewis肺癌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0.25%的胰酶消化,收集细胞,离心去上清,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两次,将细胞悬浮于生理盐水中,台盼蓝染色细胞活力测定大于95%,并进行细胞计数。将Lewis细胞浓度调至1×107/mL,置于冰水中保存。75%乙醇消毒小鼠右腋下皮肤,迅速接种于C57BL/6小鼠右腋部皮下注射0.2mL。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H22肝癌模型中,接种次日,将接种肿瘤的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包括: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环磷酰胺对照组(CTX,26mg/kg),可利霉素13、26及53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7天,给药体积为20ml/kg。
Lewis肺癌模型中,接种次日,将接种肿瘤的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包括: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环磷酰胺对照组(CTX,30mg/kg),可利霉素13、26及52mg/kg 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15天,给药体积为20ml/kg。
计算抑瘤率:
将荷瘤小鼠于最后一次给药后次日称重后处死,解剖皮下瘤块并称重,分别计算各组的平均瘤重,计算抑瘤率。
抑瘤率=(1-T/C)×100%
T:给药组平均瘤重;C:空白对照组平均瘤重。
结果:
1.可利霉素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由表38结果可见,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对昆明种小鼠H22肝癌的抑瘤率为47.25%。可利霉素26及52mg/kg对小鼠H22肝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50.67%和79.50%,可利霉素52mg/kg剂量组抑瘤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
阳性药环磷酰胺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体重略有下降。可利霉素各给药组动物体重与给药前相比均有所增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区别。
表38、可利霉素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8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82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环磷酰胺组相比
2.可利霉素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由表39结果可见,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瘤率为49.14%。可利霉素13、26及52mg/kg对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50.30%、55.88%和76.23%,可利霉素52mg/kg剂量组抑瘤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可利霉素各给药组动物体重与给药前相比均有所增加,且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区别。
表39、可利霉素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8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384
*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环磷酰胺组相比
二十、可利霉素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1、对荷瘤小鼠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的影响
荷瘤小鼠处死后,取脾脏及胸腺称重,计算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
2、对荷瘤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
2.1脾淋巴细胞的制备
在平皿中放入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置于冰上,无菌取脾,用无菌载玻片将脾轻轻磨碎,制成单细胞悬液。用双层无菌纱布过滤,用无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洗2次,1500rpm离心5min,去上清液。加入2mL红细胞裂解液,静置2min,加入8mL RPMI 1640培养液,1500rpm离心5min,去上清液,用RPMI 1640培养液洗两次。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活细胞>95%。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
2.2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测定
取脾细胞悬液,将细胞密度调整为1×107/mL。每只鼠设:A.对照孔:加100μL RPMI1640培养液;B.刀豆蛋白A(ConA)刺激孔:加刀豆蛋白A(ConA)溶液100μL(10mg/L);C.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孔:加细菌内毒素(LPS)溶液100μL(20mg/L)。将上述细胞加入至96孔板中,然后以上各孔均加100μL脾细胞悬液。将培养板移入体积分数为5%CO2、37℃、饱和湿度条件下孵育72h后,各孔加入MTT溶液(5g/L)10μL,同样条件继续孵育4h后终止培养。加入三联液(SDS 10g,10M HCl 0.1mL,异丁醇5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100μl,振荡10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570nm处测各孔吸光度(OD)值,并计算淋巴细胞增殖率。淋巴细胞增殖率(%)=[(T-C)/C]×100%,式中T为刺激孔吸光度值,C为对照孔吸光度值。
2.3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测定
取脾细胞悬液,将细胞密度调整为1×107/mL(效应细胞)。制备K562细胞混悬液,细胞密度1×105/mL(靶细胞)。每只鼠设:A.效应细胞:靶细胞孔(数量比为20∶1),加20μL脾细胞悬液和100μL K562细胞悬液;B.效应细胞对照孔,加100μL脾细胞悬液和100μL RPMI1640培养液;C.靶细胞对照孔,加100μL K562细胞悬液和100μL RPMI 1640培养液。将上述细胞加入至96孔板中,将培养板移入体积分数为5%CO2、37℃、饱和湿度条件下孵育22h后,各孔加入MTT溶液(5g/L)10μL,同样条件继续孵育4h后终止培养。加入三联液(SDS 10g,10MHCl 0.1mL,异丁醇5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100μl,振荡10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490nm处测各孔吸光度值,并计算NK细胞活性。NK细胞活性(%)=[TO-(S-E)]/TO×100%,式中TO为靶细胞对照孔吸光度值,S为效应细胞对照孔吸光度值,E为效应细胞吸光度值。
结果
1、对H22肝癌荷瘤小鼠胸腺指数与脾指数的影响
由表40结果可见,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组动物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下降(P<0.01)。可利霉素13、26及52mg/kg组动物胸腺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52mg/kg组动物脾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加(P<0.05)。
表40、可利霉素对H22肝癌荷瘤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w)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40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402
**p<0.01与对照组相比
2、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胸腺指数与脾指数的影响
由表41结果可见,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组动物脾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下降(P<0.01)。可利霉素13、26及52mg/kg组动物脾指数及胸腺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
表41、可利霉素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w)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40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404
**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
3、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由表42结果可见,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组动物NK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可利霉素13、26mg/kg组动物NK细胞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加(P<0.01)。
表42、可利霉素对Lewis肺癌荷瘤NK细胞活性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411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412
**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
4、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由表43结果可见,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组动物淋巴细胞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5)。可利霉素13、26mg/kg组动物淋巴细胞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加(P<0.05,P<0.01)。
表43、可利霉素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肿瘤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413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414
*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对照组相比;
5、对A549肺癌荷瘤小鼠脾指数的影响
由表44结果可见,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组动物脾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下降(P<0.01)。可利霉素13、26及52mg/kg组动物脾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
表44、可利霉素对A549肺癌荷瘤小鼠脾指数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415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416
**p<0.01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例3、临床试验
本发明收集多起临床病例,有的患者患有乳腺癌,疼痛症状重。后配合服用可利霉素片(实施例1制备)2个疗程(30天为1个疗程,口服,每日2片)后,主治医师诊断其肿块见小。患者本人也感觉疼痛减轻,精神状况很好。
有的患者患有肾透明细胞腺癌,拍片子诊断肾部阴影,肾部肿瘤占左肾面积的三分之二,病理结果是肾透明细胞腺癌,早期。后配合服用可利霉素片(实施例1制备)2个疗程(30天为1个疗程,口服,每日2片)后,主治医师诊断其肾部肿瘤面积减小,有明显好转。
有的患者患有胶质瘤,诊断脑组织浸润破坏,周围脑水肿亦显著,有头痛,视力减退等症状。后配合服用可利霉素片(实施例1制备)2个疗程(30天为1个疗程,口服,每日2片)后,主治医师诊断其水肿减轻,患者也感觉症状减轻,有明显好转。
有的患者患有淋巴瘤,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似枣大,中等硬度,比较丰满。后配合服用可利霉素片(实施例1制备)3个疗程(30天为1个疗程,口服,每日2片)后,主治医师诊断其淋巴结肿大减轻,变为黄豆大,患者也感觉症状减轻,不再感觉很硬,有明显好转。
有的患者患有结肠癌,诊断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后配合服用可利霉素片(实施例1制备)1个疗程(30天为1个疗程,口服,每日2片)后,主治医师诊断其肿块减轻,患者感觉有明显好转。
有的患者患有白血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后配合服用可利霉素片(实施例1制备)3个疗程(30天为1个疗程,口服,每日2片)后,主治医师诊断其症状减轻,患者感觉有明显很好转。
有的患者患有胃腺癌,感觉胃在隐隐作痛,胃里好像有东西在发酵一样,很胀,而且胃酸水偶尔还会冲上喉咙,使得喉间火辣辣的很恶心,身体发热冒冷汗,去医院检查得了胃腺癌。后配合服用可利霉素片(实施例1制备)3个疗程(30天为1个疗程,口服,每日2片)后,主治医师诊断其症状减轻,患者感觉有明显好转。
有的患者患有食管癌,食管钡餐X线片可见食管狭窄,壁管不光滑,黏膜破坏,患者感觉进行性咽下困难。后配合服用可利霉素片(实施例1制备)2个疗程(30天为1个疗程,口服,每日2片)后,主治医师诊断其症状减轻,患者感觉有明显好转。
有的被诊断为患有胰腺癌,四肢乏力、食欲不振还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后配合服用可利霉素片(实施例1制备)2个疗程(30天为1个疗程,口服,每日2片)后,主治医师诊断其症状减轻,患者感觉有明显好转。
有的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逐渐增大的前列腺腺体压迫患者尿道引起进行性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细、射程短、尿流缓慢、尿流中断、尿后滴沥、排尿不尽、排尿费力,此外,还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甚至尿失禁。肿瘤压迫直肠可引起大便困难或肠梗阻。后配合服用可利霉素片(实施例1制备)2个疗程后,主治医师诊断其症状减轻,患者感觉有明显好转。
有的患者肺癌、肝癌、转移至骨癌晚期,因呕吐、咳嗽、骨头疼入院,后服用可利霉素片(实施例1制备)4盒,经检查发现肺片肿瘤钙化、肺肿瘤消失。
有的患者患有肺癌,右肺上叶周围型占位病变,因呼吸困难,剧烈咳嗽就诊。CT检查:右肺上叶周围性病变,4.3*4.6类圆形团块影;而后又做增强CT:团块4.0*4.4,其他变化不大。后服用可利霉素,可利霉素2片(实施例1制备)/日*14天,以后1片/天至今;辅助小牛胸腺肽6粒/日。后经CT检查,类圆形团块影见明显减小,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无不适感。
有的患者患有宫颈癌,已转移至肺、骨、肠其他部位,CT检查肺部有胸积液及多个结节,呼吸困难,发烧,已做化、放疗治疗,后服用可利霉素片(实施例1制备)两个疗程以后,CT复查胸积液消失,结节变小。
试验例4、毒理学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
1.1试验目的
测定犬一次灌服可利霉素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死亡情况和半数致死量LD50,为长期毒性试验提供参考。
1.2受试药物:
名称:可利霉素
效价:927U/mg
配制方法:称取适量研磨成粉末,加适量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继续搅拌混匀,口服给药配成100mg/ml。
溶剂: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
1.3动物:犬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动物饲养场
种属:杂种
合格证号:京动管犬字(96)第024号
体重:15-20公斤
性别:雄性
禁食时间:12小时
每组动物数:1-2只
1.4试验方法
经初步预试,犬口服灌胃2000mg/kg和3000mg/kg未见动物死亡,也未见严重毒性反应。按新药指导原则,增加50%药量,即增至4500mg/kg,按体重称取可利霉素用量,与0.5%CMC充分混悬,用胃管灌胃口服给药(试验前禁食过夜),给药后观察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一周。
1.5犬口服急性毒性
1.5.1毒性反应
在预试验剂量为2000mg/kg和3000mg/kg,一次灌胃给药,仅呈现短暂呕吐反应,吐出药液残渣、胃液和食物残渣。除呕吐反应外,未见其他方面毒性反应。正式试验时两只犬分别口服4500mg/kg,呈现毒性反应仍是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未见腹泻或稀便,且呕吐反应后,未见明显其他毒性症状。
1.5.2半数致死量
经两次预试灌胃剂量为2000mg/kg和3000mg/kg,仅呈现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根据新药审批指导原则,按50%递增法要求,正式试验剂量为4500mg/kg。经灌胃给药后的两只犬,均呈现呕吐反应,未见其他毒性反应。犬口服给药可利霉素的LD50>4500mg/kg。
表45、犬口服可利霉素急性毒性(LD50)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451
2、可利霉素对啮齿类动物微核试验
2.1试验目的
检测药物对哺乳动物体细胞的致突变潜力,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2.2受试药物
名称:可利霉素
含量:效价927U/mg
配制方法:按剂量大小称取适量的可利霉素细粉在研钵中研磨,加入适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制成混悬液,置4℃冰箱中保存。阴性对照用等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阳性对照称取适量的注射用环磷酰胺,临用时溶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60mg/kg的溶液。
溶剂、赋形剂:生理盐水、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
对照品:阳性对照:60mg/kg环磷酰胺溶液
阴性对照:0.5%羧甲基纤维素钠
2.3动物
选用性成熟雄性NIH小鼠,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2.4试验方法
每组6只小鼠。预实验选出剂量、给药次数、骨髓采样时间。
表46、可利霉素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预试结果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461
剂量以1/2LD50为标准递减,给药次数为一次,根据预试结果骨髓采样时间选定为24小时采样。
2.4.1剂量
至少三个剂量组,分别为:2000mg/kg、1000mg/kg、500mg/kg
剂距:0.5
给药次数:一次性口服给药。
2.4.2途径
口服(灌胃)给药。
2.4.3骨髓采样时间:给药后24小时。
2.4.4标本制作:处死动物、涂片、固定、染色。
2.4.5方法:
颈椎脱臼法处死动物,取胸骨,剔净肌肉,用纱布擦净附着物。采用骨髓直接涂片,将胸骨体剪断,露出骨髓腔,挤出骨髓于事先放有一滴小牛血清的载波片上混匀推片。晾干后放入甲醇中固定10分钟,晾干之后,进行Giemsa染色。每只小鼠镜检观察1000个左右红细胞轮廓完整的多染红细胞,计数微核出现的频率及多染红细胞占红细胞的比率。
2.5可利霉素对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见下表
2.5.1多染红细胞微核出现率
表47、多染红细胞微核出现率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471
2.5.2多染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比率
表48、多染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比率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472
2.5.3可利霉素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影响
表49、可利霉素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影响
Figure GPA0000273722470000473
*P/N正常红细胞/多染红细胞**P<0.01
Heddle等报道16种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自发率为3.1%,在本发明研究中,阴性对照组的平均值是2.63‰,可利霉素药物的三个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无明显增加(P>0.05)。嗜多染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比率无明显减少,波动在正常范围。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有非常显著的增加(P<0.01),其微核率为阴性对照组的16.85倍。
2.6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可利霉素不是一个染色体断裂剂。在所用剂量下,不影响细胞的正常有丝分裂和对骨髓无抑制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发明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可利霉素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所述的肿瘤包括实体瘤和非实体瘤,所述的实体瘤包括良性实体瘤和恶性实体瘤;所述的非实体瘤为淋巴瘤或白血病;所述的恶性实体瘤为乳腺癌、肝癌、肺癌、肾癌、脑瘤、宫颈癌、前列腺癌、胰腺癌、食管癌、胃癌或结肠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脑瘤为胶质瘤,所述的胃癌为胃腺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可利霉素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的各种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的剂量为5~1500mg。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的剂量为50~1000mg。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的剂量为100~400mg。
CN201880019117.0A 2017-04-06 2018-04-05 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Active CN1105458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21415 2017-04-06
CN2017102214155 2017-04-06
PCT/CN2018/082072 WO2018184587A1 (zh) 2017-04-06 2018-04-05 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5820A CN110545820A (zh) 2019-12-06
CN110545820B true CN110545820B (zh) 2023-01-10

Family

ID=63712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9117.0A Active CN110545820B (zh) 2017-04-06 2018-04-05 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077126B2 (zh)
EP (1) EP3607952B1 (zh)
JP (1) JP6959355B2 (zh)
KR (1) KR102327332B1 (zh)
CN (1) CN110545820B (zh)
AU (1) AU2018247555B2 (zh)
CA (1) CA3058935A1 (zh)
MX (1) MX2019011973A (zh)
RU (1) RU2746047C1 (zh)
WO (1) WO20181845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9027A (zh) * 2017-07-04 2020-03-06 沈阳福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和/或iii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和药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1678B (zh) * 2018-01-19 2022-02-18 沈阳福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用途
CN110051679B (zh) * 2018-01-19 2022-02-22 沈阳福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延缓衰老和/或延长寿命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US11413302B2 (en) 2018-01-19 2022-08-16 Shenyang Fuy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Use of carrimycin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US11351185B2 (en) 2020-03-11 2022-06-07 Asclea Corporation Use of isovalerylspiramycins as anti-cancer agents to inhibit metastasis
CN113577086B (zh) * 2020-04-30 2023-05-02 沈阳福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异戊酰螺旋霉素类化合物或其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免疫失调的药物中的应用
WO2021228146A1 (zh) * 2020-05-12 2021-11-18 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 一种lsd1抑制剂的用途
CN116925918A (zh) * 2023-07-26 2023-10-2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一种基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肺癌类器官培养模型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82551D1 (de) * 1986-06-06 1992-12-17 Imcera Group Inc Verfahren zum bekaempfen von schweinedysenterie.
JPH0725894A (ja) * 1993-07-08 1995-01-27 Meiji Seika Kaisha Ltd 新規16員環マクロリド誘導体
CN1405299A (zh) * 2002-11-19 2003-03-26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必特螺旋霉素的基因工程菌株螺旋霉素链霉菌wsj-195
CN1554355A (zh) * 2003-12-23 2004-12-15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必特螺旋霉素及其在抗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CN101568343A (zh) * 2006-06-12 2009-10-28 雷蒙特亚特特拉维夫大学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癌症的方法
CN102229634A (zh) * 2010-05-25 2011-11-02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左旋异戊酰螺旋霉素i、其制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247396A (zh) * 2010-05-25 2011-11-23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左旋可利霉素、其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260308A (zh) * 2010-05-25 2011-11-30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左旋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其制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311471A (zh) * 2010-05-25 2012-01-11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左旋异戊酰螺旋霉素ii、其制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481342A (zh) * 2009-06-24 2012-05-30 S·伊万斯-弗里克 使用促皮质素释放因子治疗癌症的方法
CN103142520A (zh) * 2013-03-15 2013-06-12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利霉素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7053A (zh) * 2015-12-31 2016-04-20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可利霉素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27578A1 (en) * 1993-07-08 1995-01-09 Keiichi Ajito 16-membered macrolide derivativ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58295C (zh) 1997-06-03 2000-11-08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造生技霉素的方法
JP2004049100A (ja) 2002-07-19 2004-02-19 Meiji Seika Kaisha Ltd ミデカマイシンの生合成遺伝子
CN101649325B (zh) 2009-07-03 2011-09-0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提高基因工程异戊酰螺旋霉素主组分含量的基因串连技术
CN102115757B (zh) 2010-12-14 2015-10-2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台勾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其应用
CN103820474A (zh) 2012-11-16 2014-05-28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一种多烯多醇大环内脂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
WO2016192680A1 (en) * 2015-06-03 2016-12-08 Triastek, Inc. Dosage forms and use thereof
CN105505954B (zh) 2015-12-31 2019-01-22 沈阳福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可利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82551D1 (de) * 1986-06-06 1992-12-17 Imcera Group Inc Verfahren zum bekaempfen von schweinedysenterie.
JPH0725894A (ja) * 1993-07-08 1995-01-27 Meiji Seika Kaisha Ltd 新規16員環マクロリド誘導体
CN1405299A (zh) * 2002-11-19 2003-03-26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必特螺旋霉素的基因工程菌株螺旋霉素链霉菌wsj-195
CN1554355A (zh) * 2003-12-23 2004-12-15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必特螺旋霉素及其在抗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CN101568343A (zh) * 2006-06-12 2009-10-28 雷蒙特亚特特拉维夫大学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癌症的方法
CN102481342A (zh) * 2009-06-24 2012-05-30 S·伊万斯-弗里克 使用促皮质素释放因子治疗癌症的方法
CN102229634A (zh) * 2010-05-25 2011-11-02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左旋异戊酰螺旋霉素i、其制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247396A (zh) * 2010-05-25 2011-11-23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左旋可利霉素、其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260308A (zh) * 2010-05-25 2011-11-30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左旋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其制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311471A (zh) * 2010-05-25 2012-01-11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左旋异戊酰螺旋霉素ii、其制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142520A (zh) * 2013-03-15 2013-06-12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利霉素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7053A (zh) * 2015-12-31 2016-04-20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可利霉素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ti-tumor effect of carrimycin o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Liang Si-yuan,等;《Translational Oncology》;20210318;第14卷(第06期);第101074页 *
Anti-Tumor Effects of Carrimycin and Monomeric Isovalerylspiramycin I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Vitro and in Vivo.;Yong Jin,等;《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0211126;第12卷;第774231页 *
Astonishing diversity of natural surfactants:2.Polyether glycosidic ionophores and macrocyclic glycosides;DEMBITSKY U M,等;《Lipids》;20050228;第40卷(第03期);第219-248页 *
Circumven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Human Carcinoma Kb Cells by Polyether Antibiotics;MANABU KAWADA,等;《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19920430;第45卷(第04期);第556-562页 *
Production of a hybrid macrolide antibiotic in Streptomyces ambofaciens and Streptomyces lividans by introduction of a cloned carbomycin biosynthetic gene from Streptomyces thermotolerans;Janet K.Epp,等;《Gene》;20030115;第85卷(第02期);第293-301页 *
可利霉素体外抗结肠癌活性的研究;刘娟娟,等;《药物分析杂志》;20220731;第42卷(第07期);第1142-1152页 *
可利霉素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梁思源,等;《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00715;第18卷(第04期);第308-313页 *
同联正式发布可利霉素(必特)为肿瘤感染病人带来生命希望;北方网;《https://news.fh21.com.cn/hyzx/shws/qita/6627170_2.html》;20200924;第1页 *
微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李志香;《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1201;第23卷(第06期);第114-118页 *
生技霉素的组分研究;金文藻,等;《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1230(第12期);第705-708页 *
生技霉素药效学研究;余兰香,等;《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80815(第03期);第30页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9027A (zh) * 2017-07-04 2020-03-06 沈阳福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和/或iii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和药物
CN110869027B (zh) * 2017-07-04 2023-09-08 沈阳福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和/或iii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和药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058935A1 (en) 2018-10-11
WO2018184587A1 (zh) 2018-10-11
AU2018247555A1 (en) 2019-11-21
EP3607952A4 (en) 2020-04-15
KR102327332B1 (ko) 2021-11-17
US11077126B2 (en) 2021-08-03
EP3607952A1 (en) 2020-02-12
US20200030351A1 (en) 2020-01-30
CN110545820A (zh) 2019-12-06
EP3607952B1 (en) 2022-07-06
JP6959355B2 (ja) 2021-11-02
RU2746047C1 (ru) 2021-04-06
MX2019011973A (es) 2019-11-08
JP2020516609A (ja) 2020-06-11
AU2018247555B2 (en) 2024-04-18
KR20190130037A (ko) 2019-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5820B (zh) 可利霉素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CN110869027B (zh) 异戊酰螺旋霉素i、ii和/或iii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和药物
US20120149656A1 (en) WATER SOLUTION OF 20(R) - GINSENOSIDE Rg3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THEREOF
JP5945868B2 (ja) レボイソバレリルスピラマイシンi、ii又はiiiとその製剤、調製方法及び応用
EP2749276B1 (en) Use of patchouli alcohol in preparation of drug 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
CN104825570B (zh) 一种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475698B (zh) 丹酚酸l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14344338A (zh) 脆弱拟杆菌和/或其两性离子荚膜多糖的新应用
KR101002672B1 (ko) 크로몰린 함유 페길화된 리포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21533144A (ja) 疼痛及び/又は発熱を予防及び/又は治療するための薬物、組成製品及びその応用
CN112138066B (zh) 龙葵或龙葵提取物在增加抗生素或抗肿瘤药物敏感性中的应用
CN109350620B (zh) 一种治疗卵巢癌的药物及其用途
CN102504013B (zh) 一种靶向抗癌转移化学药物padm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434461A (zh) 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霉素腙的β-环糊精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808051A (zh) 日蟾毒它灵在制备治疗铂耐药型卵巢癌中的应用
JP2022509476A (ja) ファイトケミカル-フラクトオリゴ糖結合体、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用途
CN108992672A (zh) 一种治疗肿瘤病的汉黄芩素药物组合物
CN103655540A (zh) 杨梅素晶体化合物用于神经抑制剂的药物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