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9675A - 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9675A
CN110539675A CN201910354914.0A CN201910354914A CN110539675A CN 110539675 A CN110539675 A CN 110539675A CN 201910354914 A CN201910354914 A CN 201910354914A CN 110539675 A CN110539675 A CN 110539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headrest
bolster
respect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49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9675B (zh
Inventor
近藤圭一
井上圭一郎
岩崎圭太
金山修
铃木政登
吉田健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539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9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9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9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38Tiltable
    • B60N2/853Til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justing mechanisms, e.g. electric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5Head-rests provided with side-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0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0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 B60N2/812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king devices
    • B60N2/818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king devices with stepwise positio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0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 B60N2/82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justing mechanisms, e.g. electric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0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 B60N2/832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or stowed position
    • B60N2/835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or stowed posi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ar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65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providing a fore-and-aft movement with respect to the occupant's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002/899Head-res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05/00General mechanical or structural details
    • B60N2205/30Seat or sea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comprising plural parts or pie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所述头枕具有:上枕部,其构成上部前侧,并从座椅后方侧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下枕部,其构成下部前侧,并且被配置于所述上枕部的座椅下方侧,且被设为通过围绕被配置于上缘侧的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对相对于该上枕部的前后位置进行调节,且通过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相对于座椅宽度方向的中间部而围绕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延伸的轴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对相对于该中间部的向座椅前方侧的突出量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5-305127号公报中,头枕的头枕主体经由头枕支柱(杆)而与座椅靠背连结,在该头枕主体的下方侧设置有从后方对乘员的颈部进行支承的颈支撑件部。颈支撑件部通过被配置于头枕主体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面的转动臂而被支承,并相对于头枕主体部而以能够向前方侧移动的方式被安装。由此,在该车辆用座椅中设为,能够根据需要而适当地对乘员的颈部进行支承。
另外,为了提高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舒适性,优选为,从下方侧对乘员的头部的较宽的范围进行支承,以减轻由头部的重量而造成的颈部的负担。关于这一点,在上述结构的头枕中,能够通过头枕主体而从后方侧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并且,能够通过颈支撑件部而从后方对乘员的颈部进行支承。因此,能够期待通过该颈支撑件部而从下方侧对头部进行支承的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由于颈部为与头部相比横向宽度较窄的部位,因此,在单纯通过颈支撑件部而从后方对颈部进行支承的情况下,与颈支撑件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在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提高乘员的舒适性的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具有:上枕部,其构成上部前侧,并从座椅后方侧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下枕部,其构成下部前侧,并且被配置于所述上枕部的座椅下方侧,通过围绕被配置于上缘侧的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对相对于该上枕部的前后位置进行调节,且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通过相对于座椅宽度方向的中间部而围绕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延伸的轴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对相对于该中间部的向座椅前方侧的突出量进行调节。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具有:上枕部,其构成上部前侧,并从座椅后方侧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下枕部,其构成下部前侧,并且被配置于所述上枕部的座椅下方侧。该下枕部通过围绕被配置于上缘侧的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对相对于该上枕部的前后位置进行调节。由此,由于能够调节前后位置以将下枕部调节到沿着乘员的颈部的位置,因此,能够使下枕部移动到乘员的头部通过下枕部而从座椅下方侧被支承的位置。
而且,下枕部被设为,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通过相对于座椅宽度方向的中间部而围绕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延伸的轴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对相对于该中间部的向座椅前方侧的突出量进行调节。因此,能够以枕部的两侧部沿着乘员的颈部的侧部的方式对两侧部相对于中间部向座椅前方侧的突出量进行调节。其结果为,能够从座椅下方侧对乘员的头部的较宽的范围进行支承,并能够减轻由于头部的重量而造成的颈部的负担,进而能够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为,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所述下枕部被设为,能够对相对于所述上枕部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由于下枕部能够对相对于上枕部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因此,能够对上下位置进行调节以将下枕部调节到沿着乘员的颈部的位置上。由此,即使在落座时的颈部的上下位置因乘员的体格而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下枕部准确地向乘员的头部通过下枕部而从座椅下方侧被支承的位置进行移动。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为,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具备支撑件面板部,所述支撑件面板部在所述下枕部的座椅上方侧以该下枕部位于上方位置的状态而被收纳于所述上枕部的内部,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下枕部位于与所述上方位置相比靠座椅下方侧的状态下被配置于所述上枕部与所述下枕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在下枕部的座椅上方侧具备支撑件面板部。该支撑件面板部以下枕部位于上方位置的状态而被收纳于上枕部的内部,且至少一部分在下枕部位于与上方位置相比靠座椅下方侧的状态下被配置于上枕部与下枕部之间。由此,支撑件面板部作为对下枕部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时的把手而发挥功能,并能够容易地实施下枕部相对于上枕部的上下位置的调节。另外,在下枕部位于与上方位置相比靠座椅下方侧的状态下产生车辆的突然加速或后面碰撞的情况下,作为对由于惯性力而欲向座椅后方侧进行移动的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的部件而发挥功能。由此,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对从乘员的头部至颈部的较宽的范围进行支承。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为,在第一至第三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述的头枕中,从沿着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的两端部起延伸出向座椅上方侧延伸的一对滑动轴,该一对滑动轴以可滑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一对滑动引导部上,该一对滑动引导部以座椅上下方向为轴向而被配置于所述上枕部的骨架部件上。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从沿着成为下枕部的旋转轴的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的两端部起而延伸出向座椅上方侧延伸的一对滑动轴。另外,该滑动引导轴以可滑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一对滑动引导部上,该一对滑动引导部以座椅上下方向为轴向而被配置于所述上枕部的骨架部件上。由此,由于下枕部的旋转轴和滑动轴由一个部件构成,因从,下枕部相对于上枕部的前后位置调节以及上下位置的调节被设为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为,在第一至第四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述的头枕中,在所述上枕部的座椅下方侧形成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从上部后侧向座椅下方侧延伸出,并从座椅后方侧对位于后方位置的所述下枕部进行支承。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在上枕部的座椅下方侧形成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从头枕的上部后侧向座椅下方侧延伸出,并从座椅后方侧对位于后方位置的下枕部进行支承。由此,在产生车辆的突然加速或后面碰撞的情况下,即使被输入有使下枕部向座椅后方侧进行移动的较大的载荷,也由于下枕部被延长部支承从而被限制了向与后方位置相比靠座椅后方侧进行移动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为,在第一至第五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述的头枕中,所述下枕部被设为,通过利用摩擦铰链而相对于沿着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进行铰链结合,从而能够围绕沿着该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而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无阶段地进行调节。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下枕部被设为,通过利用摩擦铰链而相对于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进行铰链结合,从而能够围绕沿着该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而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无阶段地进行调节。因此,该下枕部通过相对于下枕部而被施加有预先设定的值以上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外力,从而围绕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进行转动。而且,在产生车辆的突然加速或后面碰撞的情况下,即使被输入有使下枕部向座椅后方侧进行移动的较大的载荷,下枕部也能够沿着乘员的颈部而向座椅后方侧进行移动。其结果为,在车辆的突然加速时或后面碰撞时,能够避免过度的反作用力从下枕部作用于颈部的情况,并能够同时实现乘员的舒适性的提高、和后面碰撞等的乘员的颈部保护性能的提高。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具备:坐垫以及座椅靠背;被配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上方侧的第一至第六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述的的头枕。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由于被配置于座椅靠背的座椅上方侧的头枕为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枕,因此,可实现前述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为,在第七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所述下枕部被设为,通过使该下枕部沿着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前表面而进行滑动,从而能够对相对于所述上枕部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在该下枕部位于下方位置的状态下,该下枕部通过该座椅靠背的前表面上部的座椅承受面而从座椅后方侧被支承。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被设为,通过使头枕的下枕部沿着座椅靠背的座椅前表面而进行滑动,从而能够对相对于上枕部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另外,在该下枕部位于下方位置的状态下,该下枕部通过该座椅靠背的前表面上部的座椅承受面而从座椅后方侧被支承。由此,能够使下枕部在沿着乘员的颈部的位置上对上下位置进行调节,并且,下枕部能够通过座椅靠背的前表面上部的座椅承受面而获取反作用力。其结果为,即使在乘员落座时的颈部的上下位置由于乘员的体格而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下枕部而从下方侧稳定地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由于设为上述结构,因此,能够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述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的座椅靠背的上端部以及头枕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该头枕的下枕部位于上方位置且前方位置的状态的与图1相对应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该头枕的下枕部位于下方位置、且下枕部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相对于座椅宽度方向的中间部而向座椅前方侧突出的状态的与图1相对应的立体图。
图4为以从座椅左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座椅靠背的上端部以及头枕的状态进行表示且用于对下枕部的前后位置相对于上枕部的调节进行说明的概要纵剖视图。
图5为用于对该头枕的下枕部的上下位置相对于上枕部的调节进行说明的概要纵剖视图。
图6为概要性地表示沿着图4的6-6线切断的状态且用于对下枕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中间部与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延伸的轴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概要剖视图。
图7为以从座椅斜前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头枕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8A为表示图1所示的头枕的上下调节机构、前后调节机构、以及侧调节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主视图。
图8B为表示沿着图8A的B-B线切断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的座椅靠背的上端部以及头枕的立体图。
图10为以从座椅斜前方侧观察图9所示的头枕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1~图8B,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10进行说明。并且,各图中适当表示的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标记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上方。另外,在各图中,有时出于易于观察附图的原因而省略了一部分的符号。并且,在图1~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了外壳部28的图示。另外,在图4~图5中,省略了刃角62的图示。
(整体结构)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10具备座椅靠背12、和配置于该座椅靠背12的上方侧的头枕14。座椅靠背12以可倾倒的方式而与对乘员P的臀部以及大腿部进行支承的未图示的坐垫的后端部连结,并对落座于坐垫上的乘员P或乘员Q的背部B进行支承。该车辆用座椅10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与车辆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一致。另外,图4以及图6所示的乘员P被设为例如AM50(美国成年人男性的50%)的假人,图5所示的乘员Q被设为JF50(日本国成年人女性的50%)的假人。
上述的座椅靠背12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在作为骨架部件的座椅靠背框架16上覆盖了作为缓冲材料的座椅靠背衬垫(省略图示),并且,该座椅靠背衬垫的表面通过作为表皮材料的装饰罩18而被覆盖。在椅靠背框架16的上端部,安装有用于对头枕14进行连结的左右一对头枕支撑件(省略图示)。
头枕14经由上述一对头枕支撑件而与座椅靠背框架16的上端部连结。另外,该头枕14由头枕主体部22和颈枕部24构成,头枕主体部22对乘员P或乘员Q的头部H进行支承,颈枕部24对被支承于头枕主体部22上的乘员的后颈部支承区域N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支承。该头枕14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大致与座椅靠背12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一致,如图1~图6所示,在座椅靠背12立起的状态下,大致与车辆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一致。以下,在仅利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进行说明的情况下设为,表示头枕14的方向。
作为补充说明,如图4以及图5所示,后颈部支承区域N为,构成乘员P或乘员Q的后颈部的上部(后头部的下方侧)的区域。具体而言,被设为乘员P或乘员Q的后颈部,即,在侧视观察时从乘员P或乘员Q的头部H的重心G1延伸出的曲线S1和后颈部的接点N1、与在侧视观察时从乘员P或乘员Q的头盖骨的下端G2延伸出的曲线S2和后颈部的接点N2之间的区域。在此,曲线S1为在侧视观察时使乘员P或乘员Q的头部H的重心G1以颈部的旋转中心G3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旋转轨迹。另外,曲线S2为,在侧视观察时使乘员P或乘员Q的头盖骨的下端G2以颈部的旋转中心G3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旋转轨迹。并且,在图4、图5中,通过虚线L而图示了乘员P或乘员Q的头盖骨的大致的轮廓。
(头枕主体部22)
如图7所示,头枕主体部22由作为框架(骨架部件)的支柱组件26、收纳有支柱组件26的上部侧的外壳部28、作为缓冲材料的衬垫材料34、作为表皮材料的装饰罩36(参照图1~图5、在图7中省略图示)构成。
支柱组件26由头枕支柱38、上部托架40、中间部托架42、下部托架44构成。头枕支柱38通过例如金属制的管被弯曲加工成大致U字形状而被形成,并由向下方侧延伸的左右一对脚部38A、和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对这些脚部38A的上端部进行连结的上部38B构成。一对脚部38A在座椅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被弯折,与该中间部相比靠上方侧的部位在侧视观察时向座椅前方侧倾斜。另外,一对脚部38A经由左右一对头枕支撑件(省略图示)而与座椅靠背框架16的上端部连结。而且,成为如下的结构,即,通过形成于一个脚部38A上的多个缺口39的任意一个与头枕支撑件的未图示的卡合部进行卡合,从而限制了头枕支柱38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16的上下移动。由此而设为,头枕主体部22相对于座椅靠背12的上下位置能够进行多级的调节。
如图4所示,上部托架40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而被形成。上部托架40具备在侧视观察时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延伸的前壁部40A、从前壁部40A的下端部起向座椅后方延伸的中间壁部40B、以及从中间壁部40B的后端部向座椅下方延伸的后壁部40C,且在侧视观察时成为大致曲轴状。前壁部40A的前表面且下部通过焊接等方法而被固定于头枕支柱38的上部38B上。另外,前壁部40A的上部在主视观察时向上部38B的座椅上方侧突出,在该上部处形成有左右一对贯穿孔46(参照图7)。
中间部托架42以及下部托架44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而被形成为长条的板体,并以座椅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而被配置。中间部托架42在头枕支柱38的上端部附近被架设在左右一对脚部38A之间,并通过焊接等方法而被固定于头枕支柱38上。而且,中间部托架4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在主视观察时向一对脚部38A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在该两端部处分别形成有贯穿孔48。
另外,在中间部托架42的下方侧配置有下部托架44。下部托架44也与中间部托架42同样地被架设在头枕支柱38的左右一对脚部38A之间,并通过焊接等方法而被固定于头枕支柱38上。另外,在下部托架4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处分别形成有贯穿孔50。
上述构成的支柱组件26的上部侧被外壳部28覆盖。外壳部28通过例如树脂的注射成形而被形成,并通过在座椅前后方向上被分割且在周缘部上被相互结合的前外壳30和后外壳32而被构成。
前外壳30具备第一支撑件部56和第二支撑件部58,第一支撑件部56被形成于外壳上部处,第二支撑件部58被一体形成于该第一支撑件部56的下方侧。第一支撑件部56被形成为向座椅后方侧开放的箱状,并在主视观察时形成大致梯形形状。另外,将第一支撑件部56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切断的截面形状被设为,通过沿着略座椅上下方向延伸的前表面部56A、和从前表面部56A的下端部向座椅后方延伸的下表面部56B而被向座椅上方且后方开放的大致L字形状。另外,在下表面部56B上,形成有在座椅上下方向上贯穿的开口部60。形成框体的刃角62通过爪嵌合等而被嵌装于该开口部60的周缘部上。如图4所示,在第一支撑件部56的内侧配置有上部托架40,上部托架40被配置于支柱组件26的上端部处。另外,在该状态中,上部托架40和形成于下表面部56B上的开口部60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对置配置。
而且,在下表面部56B的后端部处,沿着座椅下方侧且略微座椅后方侧延伸的第二支撑件部58被与第一支撑件部56一体形成。该第二支撑件部58在主视观察时被形成为以座椅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形状,并呈向座椅后方侧开放的浅底的盘状。
在上述结构的前外壳30中,在前外壳30的除去下端部之外的周缘部上形成有凸缘部64。在该凸缘部64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孔(省略符号),该安装孔与形成于支柱组件26的上部托架40、中间部托架42以及下部托架44上的贯穿孔46、48、50相对应。另外,在前外壳30的内侧面上,一体形成有格子状的肋材(省略符号)。
另一方面,后外壳32在主视观察时被构成为呈大致梯形形状的板体。另外,在后外壳32的内侧面上,与前外壳30同样地,一体形成有格子状的肋条(省略符号)。在该后外壳32的除去下端部之外的周缘部上形成有凸缘部66,在该凸缘部66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孔(省略符号)。该安装孔与被形成于支柱组件26的上部托架40、中间部托架42以及下部托架44上的贯穿孔46、48、50相对应,并通过未图示的结合件而使前外壳30和后外壳32经由上部托架40、中间部托架42以及下部托架44而被结合在一起。由此,外壳部28被支承于支柱组件26上。
上述构成的外壳部28被设为,前外壳30的一部分被作为缓冲材料的衬垫材料34覆盖。具体而言,如图4、图5、图7所示,衬垫材料34被安装于前外壳30的除了下端部之外的外周缘和第一支撑件部56的座椅前方侧。该衬垫材料34由例如聚氨酯泡沫等的发泡体构成。
而且,外壳部28和衬垫材料34通过作为表皮材料的装饰罩36而被覆盖了表面。该装饰罩36以例如由布材料、皮革或合成皮革等构成的多个的表皮片被缝制成袋状的方式而形成。
在上述结构的头枕主体部22中,成为如下的结构,即,通过构成头枕14的上部的第一支撑件部56、和配置于第一支撑件部56的座椅前方侧的衬垫材料34而使乘员P的头部H被从座椅后方侧支承。这样构成的头枕14的上部前侧(由第一支撑件部56支承的部位)被设为上枕部68。另外,形成于第一支撑件部56的下方侧的第二支撑件部58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延长部”。
(颈枕部24)
如图4、图7以及图8A、图8B所示,颈枕部24将上下调节机构70、下枕部72和支撑件面板部74作为主要部分而构成。
上下调节机构70由一对滑动引导部76和颈枕支柱80构成,一对滑动引导部76被支承于头枕主体部22的支柱组件26上,颈枕支柱80以可滑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一对滑动引导部76上。一对滑动引导部76通过金属材料而被形成为长条的大致方体状,并以座椅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而被配置在与上述头枕支柱38焊接的上部托架40的左右两侧。该一对滑动引导部76被构成为左右对称。在各滑动引导部76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边缘处设置有上下一对安装托架82。在一对安装托架82上分别形成有与上部托架40对应的安装孔(省略符号)。而且,通过被插穿于各安装孔中的螺栓和螺母等结合件(省略图示),从而将一对滑动引导部76结合固定在上部托架40上。由此,滑动引导部76被支承于作为头枕14的框架(骨架部件)的支柱组件26上。
另外,在滑动引导部76的内侧,设置有对后述的颈枕支柱80进行卡止的卡止部84(参照图8A、图8B)。卡止部84由支承部件86和板簧部88构成,支承部件86被支承于滑动引导部76上,板簧部88被卡止于该支承部件86的下端部上。作为一个示例,支承部件86被形成为长条的圆筒状,并同轴地被配置于滑动引导部76的内侧。板簧部88具备基端部88A和一对夹持部88B,基端部88A被卡止于支承部件86的前表面上,一对夹持部88B从基端部88A的座椅宽度方向两端部起向座椅后方侧延伸,且板簧部88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U字形状(参照图8B)。另外,夹持部88B相互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小于颈枕支柱80的脚部80A的外径。因此,当颈枕支柱80的脚部80A被插入至一对夹持部88B之间时,各夹持部88B向相互分离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由此,一对夹持部88B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被施力。
颈枕支柱80通过作为一个示例的金属制的管被弯曲加工成大致U字形状而被形成,并由向上方侧延伸的左右一对脚部80A、和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对这些脚部80A的下端部进行连结的下部80B构成。另外,在一对脚部80A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部处,以沿着座椅上下方向而隔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形成有被形成为槽状的多个缺口90。并且,上述一对脚部80A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滑动轴”。
颈枕支柱80的一对脚部80A穿过上述的前外壳30的开口部60,而被从座椅下方侧插入至形成为筒状的滑动引导部76的内侧。当使脚部80A沿着滑动引导部76的长度方向而进行滑动时,在卡止部84中,脚部80A滑动于支承部件86的内侧。此时,当脚部80A的缺口90要穿过板簧部88时,一对夹持部88B将恢复弹性而被卡合于缺口90。由此,限制了脚部80A相对于滑动引导部76的滑动。
而且,在预先设定的力以上的座椅上下方向的外力被施加于脚部80A的情况下,一对夹持部88B进一步向相互分离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从而板簧部88能够跨过缺口90。由此,能够再次使脚部80A相对于滑动引导部76而在座椅上下方向上进行滑动。也就是说,颈枕支柱80相对于滑动引导部76的上下位置被设为,能够通过使缺口90和板簧部88的卡合位置任意变更而阶段性地进行调节。
另一方面,下枕部72将作为框架(骨架部件)的颈枕组件92、作为缓冲材料的衬垫材料94、以及作为表皮材料的装饰罩96(参照图1~图6,在图7中,省略图示)作为主要部分而构成。颈枕组件92由主框架98、被设置于主框架98的上端部上的前后调节机构100、以及左右一对侧调节机构102(参照图6、图8A)而构成。
主框架98通过例如树脂的注射成形而被形成,并被构成为在主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板体。主框架98的上端部与构成前后调节机构100的托架部100A的下端部连接。托架部100A被构成为长条的板体,且在侧视观察时呈向座椅上方侧且前方侧开放的大致L字形状。另外,托架部100A的上端部与上述的颈枕支柱80的下部80B经由构成前后调节机构100的摩擦铰链部100B而被连结。
摩擦铰链部100B为,具有以构成颈枕支柱80的下部80B为旋转轴而使主框架98围绕下部80B进行转动的功能的部件,并构成已知的摩擦铰链机构。由此,该摩擦铰链部100B被构成为,相对于下部80B而以预定的转动角度被保持。另外,当在摩擦铰链部100B上被施加有预先设定的值以上的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外力时,摩擦铰链部100B被设为,能够克服与下部80B的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围绕下部80B向座椅前后方向进行旋转。并且,构成前后调节机构100的托架部100A以及摩擦铰链部100B通过由树脂或布材料构成的遮盖部件(省略符号)而被覆盖了周围。
在主框架98的左右两侧,配置有作为左右一对侧调节机构102的结构部件的左右一对轴部104、左右一对铰链部106和左右一对侧框架108。并且,左右一对侧调节机构102除了被设为左右对称之外,被设为相同的结构。
左右一对轴部104被形成为长条的圆柱状,并以主框架98的上下方向为轴向而被配置。该一对轴部104被固定于主框架98的座椅宽度方向两侧部处。
一对侧框架108通过例如树脂的注射成形而被形成,并被构成为在主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板体。侧框架108经由铰链部106而与轴部104连结。铰链部106为,具有将轴部104作为旋转轴而使侧框架108围绕该轴部104进行转动的功能的部件,且与上述的摩擦铰链部100B同样地构成已知的摩擦铰链机构。由此,侧框架108被设为,能够通过预定的值以上的载荷而围绕轴部104进行相对旋转。另外被构成为,侧框架108通过周面的摩擦力而相对于轴部104而以预定的转动角度被保持。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颈枕组件92上安装有衬垫材料94。衬垫材料94由例如聚氨酯泡沫等的发泡体形成。另外,该衬垫材料94被装饰罩96覆盖。装饰罩96例如以由布材料、皮革或合成皮革等构成的多个表皮片被缝制成袋状的方式而形成。
上述结构的下枕部72的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与沿着座椅上下方向的尺寸相比而较大,并且,上述结构的下枕部72的沿着座椅前后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与沿着座椅上下方向的尺寸以及沿着宽度方向的尺寸相比而足够小。另外设为,通过上述的上下调节机构70、前后调节机构100以及侧调节机构102,从而能够根据需要而从后方侧对乘员P的后颈部支承区域N进行支承。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如图3以及图5所示,通过上下调节机构70,从而能够对下枕部72相对于上枕部68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参照图5的箭头标记Y)。具体而言,下枕部72被设为,能够在从作为上方位置的图5中用实线表示的最上方位置至作为下方位置的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最下方位置之间阶段性地进行调节。
另外,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通过前后调节机构100,从而能够对下枕部72相对于上枕部68的前后位置进行调节(参照图4的箭头标记X)。具体而言,在下枕部72位于最上方位置的状态下,下枕部72被配置于上枕部68的座椅下方侧、且座椅靠背12的上方侧,下枕部72相对于上枕部68的前后位置被设为,能够在从图4中用实线表示的最前方位置、与图4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最后方位置之间无阶段地进行调节。
另外,在下枕部72位于最上方位置、且最后方位置的状态下,下枕部72被配置于上枕部68的下方侧,并被构成为,上枕部68和下枕部72呈一体的外观(参照图4的双点划线)。另外,下枕部72的后面72C与一体形成于前外壳30上的第二支撑件部58抵接,从而下枕部72向座椅后方侧的移动通过第二支撑件部58而被限制。
另外,当下枕部72被向最下方位置进行移动时,首先,通过前后调节机构100而使被设定于最上方位置的下枕部72向座椅前方侧进行转动。接下来,下枕部72沿着座椅靠背12的前表面上部12A而向座椅下方侧进行滑动。因此,在下枕部72向与最上方位置相比靠座椅下方侧进行了移动的状态下,下枕部72从后方侧被支承于座椅靠背12的前表面上部12A上(参照图5)。
并且,如图4所示,在乘员P(AM50的假人)以标准姿态而落座于车辆用座椅10上的情况下,优选为,设为使下枕部72位于最上方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使下枕部72向与最后方位置相比靠座椅前方侧进行移动时,能够进行调节以使在侧视观察时下枕部7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沿着乘员P的后颈部支承区域N的位置处。由此,乘员P的头部H通过下枕部72而从下方侧被支承。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与乘员P相比体型较小的乘员Q(JF50的假人)以标准姿态而落座于车辆用座椅10的情况下,优选为,设为使下枕部72位于最下方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在侧视观察时下枕部72的至少一部分以沿着乘员Q的后颈部支承区域N的方式被配置,从而乘员Q的头部H通过下枕部72而从下方侧被支承。
而且,下枕部72被设为,通过左右一对侧调节机构102,从而使下枕部72的座椅宽度方向两侧部72B能够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中间部72A而围绕左右一对轴部104进行转动(参照图6的箭头标记W)。由此被设为,能够对两侧部72B相对于中间部72A向前方侧的突出量进行调节。具体而言,两侧部72B的位置能够在从图6中用实线表示的突出位置至图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通常位置之间无阶段地进行调节。由此,下枕部72的两侧部72B被设为,能够沿着乘员P或乘员Q的后颈部支承区域N的侧部进行配置(能够以与侧部面接触的状态进行支承)。
在此,如图7所示,上下调节机构70和下枕部72被连结在一起的部位通过支撑件面板部74而被覆盖了周围。支撑件面板部74通过例如树脂的注射成形而被形成为扁平的筒状,且沿着座椅前后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与沿着座椅上下方向的尺寸以及沿着宽度方向的尺寸相比而足够小。而且,支撑件面板部74的前表面通过未图示的夹片等而被固定于构成颈枕支柱80的一对脚部80A的下端部处。由此,支撑件面板部74被设为如下的结构,即,被上下调节机构70所支承,并且在下枕部72进行了滑动移动时可一体地在座椅上下方向上运动。
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在头枕14的下枕部72位于最上方位置的状态下,支撑件面板部74被配置于构成上枕部68的前外壳30的内侧。而且,如图3以及图5所示,在使下枕部72向与最上方位置相比靠座椅下方侧进行滑动的状态下,支撑件面板部74的至少一部分穿过设置于上枕部68的下表面上的开口部60而被露出于外部,并被配置于上枕部68与下枕部72之间的空间内。
上述结构的支撑件面板部74在通常时,构成在以使下枕部72向座椅下方侧进行滑动的状态下使用时的外观设计面,并且,作为对下枕部72进行滑动操作时的把手而发挥功能。另外,在以使下枕部72向座椅下方侧进行滑动的状态下产生了车辆的突然加速或后面碰撞等的情况下,作为对由于惯性力而欲向座椅后方侧移动的乘员P的头部H进行支承的部件而发挥功能。
(作用以及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10中,在座椅靠背12的座椅上方侧配置有头枕14。该头枕14具有上枕部68和下枕部72,上枕部68构成头枕14的上部前侧,并从座椅后方侧对乘员P或乘员Q的头部进行支承,下枕部72构成头枕14的下部前侧,并被配置于上枕部68的座椅下方侧。该下枕部72以可围绕被配置于头枕14的上缘侧的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下部80B而进行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并被设为,能够对相对于上枕部68的前后位置进行调节。由此,能够对前后位置进行调节以将下枕部72的至少一部分向沿着乘员P的后颈部支承区域N的位置进行调节。其结果为,能够使下枕部72向乘员P的头部H从下方侧被下枕部72支承的位置进行移动。
而且,下枕部72被设为,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72B通过相对于座椅宽度方向的中间部72A而围绕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延伸的轴部104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对两侧部72B相对于中间部72A向座椅前方侧的突出量进行调节。由此,能够以下枕部72的两侧部72B沿着乘员P的后颈部支承区域N的侧部的方式对两侧部72B向座椅前方侧的突出量进行调节,并能够从下方侧对乘员P的头部H的较宽的范围进行支承。其结果为,能够减轻因头部H的重量而造成的后颈部的负担,进而能够提高乘员P的舒适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14中的下枕部72被设为在侧视观察时沿着座椅靠背12的座椅前表面进行滑动的结构,并被设为,能够对相对于上枕部68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由此,能够对上下位置进行调节以将下枕部72的至少一部分向沿着乘员P或乘员Q的后颈部支承区域N的位置进行调节。其结果为,即使在体型各异的乘员P或乘员Q分别落座于车辆用座椅10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下枕部72准确地向乘员P或乘员Q的头部H从下方侧被下枕部72支承的位置进行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14中的下枕部72的上方侧,安装有被形成为板状的支撑件面板部74。而且,该支撑件面板部74被设为如下的结构,即,在下枕部72位于最上方位置的状态下被收纳于上枕部68的内部,在下枕部72位于与最上方位置相比靠座椅下方侧的状态下,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上枕部68与下枕部72之间。由此,支撑件面板部74作为实施下枕部72的滑动操作时的把手而发挥功能,并能够容易地实施下枕部72的上下位置的调节。另外,在下枕部72位于与最上方位置相比靠座椅下方侧的状态下产生车辆的突然加速或后面碰撞的情况下,作为对由于惯性力而欲向座椅后方侧移动的乘员P或乘员Q的头部H进行支承的部件而发挥功能。由此,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对从乘员P或乘员Q的头部H至颈部的较宽的范围进行支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14中,颈枕支柱80的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下部80B被设为下枕部72的旋转轴。另外,从下部80B的两端部向座椅上方侧延伸的一对脚部80A被延伸出。该一对脚部80A以可滑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一对滑动引导部76上,该一对滑动引导部76以座椅上下方向为轴向而被配置于上枕部68的骨架部件上。由此,由于下枕部72的旋转轴和滑动轴由一个部件构成,因此被设为,下枕部相对于上枕部的前后位置调节以及上下位置的调节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而实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14中,在上枕部68的下方侧,形成有从头枕14的上部后侧向座椅下方侧延伸出的第二支撑件部58,第二支撑件部58从座椅后方侧对位于最后方位置的下枕部72进行支承。由此,在产生车辆的突然加速或后面碰撞的情况下,即使被输入有使下枕部72向座椅后方侧进行移动的较大的载荷,下枕部72也会被第二支撑件部58支承从而被限制向与最后方位置相比靠后方侧进行移动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14中,下枕部72通过摩擦铰链部100B而相对于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颈枕支柱80的下部80B进行铰链结合。因此被设为,能够相对于该下部80B而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无阶段地进行调节。另外,下枕部72通过相对于下枕部72而被施加有预先设定的值以上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外力,从而围绕下部80B进行转动。而且,在产生车辆的突然加速或后面碰撞的情况下,即使被输入有使下枕部72向座椅后方侧进行移动的较大的载荷,也能够使下枕部72沿着乘员P或乘员Q的后颈部支承区域N而向座椅后方侧进行移动。其结果为,在车辆的紧急加速时或后面碰撞时,避免了过度的反作用力从下枕部作用于后颈部支承区域N上的情况,从而能够同时实现乘员P或乘员Q的舒适性的提高、和后面碰撞等中的颈部保护性能的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10中被设为,通过使头枕14的下枕部72沿着座椅靠背12的前表面上部12A而进行滑动,从而能够对相对于上枕部68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另外,在下枕部72向与最上方位置相比靠座椅下方侧进行了移动的状态下,下枕部72将座椅靠背12的前表面上部12A作为座椅承受面而从座椅后方侧被支承。由此,能够对上下位置进行调节以将下枕部72的至少一部分向沿着乘员Q的后颈部支承区域N的位置进行调节,并且,下枕部72能够通过座椅靠背12的前表面上部12A而获取反作用力。其结果为,即使在与乘员P相比体格较小的乘员Q落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下枕部72而从下方侧稳定地对乘员Q的头部H进行支承。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9以及图10,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200中,在无法对头枕202的下枕部72相对于上枕部68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并且,对于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结构以及作用,标记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9中,通过概要性的立体图而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200的座椅靠背12的上端部以及头枕202。另外,在图10中,通过概要性的分解立体图图示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202。并且,在图9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了外壳部28的图示。另外,在图10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了装饰罩36、96的图示。
如这些图所示,作为头枕主体部22的骨架部件的支柱组件204由头枕支柱206和安装托架208构成。头枕支柱206通过例如金属制的管被弯曲加工成大致U字状而被形成,并由向下方侧延伸的左右一对脚部206A、和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将这些脚部206A的上端部连结在一起的上部206B而构成。而且,该头枕支柱206的上部被弯折,并在侧视观察时向座椅前方侧倾斜。
在头枕支柱206的上端部(上部206B)上,向座椅上方侧立起设置有安装托架208。该安装托架208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而被形成,并在主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形状。另外,在安装托架208的下端部处设置有左右一对凸缘部208A,该凸缘部208A和头枕支柱206的上部206B通过焊接等方法而被连结在一起。另外,在该安装托架208的上端部处,形成有与覆盖支柱组件204的上部的外壳部28相对应的贯穿孔(省略图示),通过螺栓等结合件(省略图示)而使外壳部28被固定于安装托架208上。
另外,在上述安装托架208的左右一对凸缘部208A之间,设置有构成下枕部72的前后调节机构100。前后调节机构10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托架部100A和摩擦铰链部100B。该摩擦铰链部100B将头枕支柱206的上部206B作为旋转轴而以可相对于头枕支柱206进行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由此,下枕部72被设为,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对相对于上枕部68的前后位置无阶段地进行调节。
在该实施方式中,沿着头枕主体部22的头枕支柱206的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上部206B作为下枕部72的旋转轴而发挥功能。因此,与由另外的部件构成下枕部72的旋转轴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简化结构的同时提高头枕的舒适性。而且,由于减少了部件的件数,因此,能够实现生产时的成本降低。
以上,示出了几个实施方式而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另外,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当然并未被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滑动引导部76也可以不限于大致方体状,也可以构成为圆筒状。另外,从轴向观察的截面也可以为C字状或U字状等开放截面状。即,只要颈枕支柱80的脚部80A能够插入至滑动引导部的内侧即可。
另外,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设为如下的结构,即,通过使滑动引导部76的卡止部84与颈枕支柱80的缺口90卡合从而有阶段性地限制了下枕部72相对于上枕部68的上下位置,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下枕部72相对于上枕部68的上下位置被无阶段地限制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的结构,即,在滑动引导部76与颈枕支柱80之间产生摩擦力,并通过在颈枕支柱80上被施加有预先设定的力以上的座椅上下方向的外力,从而解除限制。另外,也可以设为能够通过电动机等的驱动源而使头枕支柱38在座椅上下方向上进行滑动的结构,例如也可以被设为如下的结构,即,通过对设置于车辆用座椅上的操作部(开关等)进行操作,从而对下枕部72相对于上枕部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
另外,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头枕14、202中,设为通过外壳部28来覆盖头枕支柱38、206上部的结构,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不具备外壳部28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在头枕14、202的骨架部件上保持有衬垫材料的结构,也可以在该衬垫材料的中心形成凹部,并在其内侧配置上下调节机构70及前后调节机构100。
另外,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设为如下的结构,即,在形成于前外壳30上的第一支撑件部56的下方侧形成第二支撑件部58,并使第一支撑件部56和第二支撑件部58一体形成,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不具备第二支撑件部58的结构。

Claims (9)

1.一种头枕,具有:
上枕部,其构成上部前侧,并从座椅后方侧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
下枕部,其构成下部前侧并且被配置于所述上枕部的座椅下方侧,并被设为通过围绕被配置于上缘侧的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而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对相对于该上枕部的前后位置进行调节,且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通过相对于座椅宽度方向的中间部而围绕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延伸的轴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对相对于该中间部的向座椅前方侧的突出量进行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其中,
所述下枕部被设为,能够对相对于所述上枕部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其中,
具备支撑件面板部,所述支撑件面板部在所述下枕部的座椅上方侧以该下枕部位于上方位置的状态而被收纳于所述上枕部的内部,且所述支撑件面板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下枕部位于与所述上方位置相比靠座椅下方侧的状态下被配置于所述上枕部与所述下枕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枕,其中,
从沿着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的两端部起延伸出向座椅上方侧延伸的一对滑动轴,
该一对滑动轴以可滑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一对滑动引导部上,该一对滑动引导部以座椅上下方向为轴向而被配置于所述上枕部的骨架部件上。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枕,其中,
在所述上枕部的座椅下方侧形成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从上部后侧向座椅下方侧延伸出,并从座椅后方侧对位于后方位置的所述下枕部进行支承。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枕,其中,
所述下枕部被设为,通过利用摩擦铰链而相对于沿着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进行铰链结合,从而能够围绕沿着该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轴而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无阶段地进行调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其中,
所述下枕部被设为,构成作为所述上枕部的骨架部件的头枕支柱的上端部,并且,通过以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上部为轴而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对相对于该上枕部的前后位置进行调节。
8.一种车辆用座椅,具备:
坐垫以及座椅靠背;
被配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上方侧的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枕。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下枕部被设为,通过使该下枕部沿着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前表面而进行滑动,从而能够对相对于所述上枕部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
在该下枕部位于下方位置的状态下,该下枕部通过该座椅靠背的前表面上部的座椅承受面而从座椅后方侧被支承。
CN201910354914.0A 2018-05-28 2019-04-29 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Active CN1105396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1833A JP7106988B2 (ja) 2018-05-28 2018-05-28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2018-101833 2018-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9675A true CN110539675A (zh) 2019-12-06
CN110539675B CN110539675B (zh) 2022-10-14

Family

ID=68615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4914.0A Active CN110539675B (zh) 2018-05-28 2019-04-29 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3607B2 (zh)
JP (1) JP7106988B2 (zh)
CN (1) CN11053967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1122A (zh) * 2019-12-26 2020-04-28 厦门乔氏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汽车护枕
CN111071121A (zh) * 2019-12-26 2020-04-28 厦门乔氏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多角度多方位调节的汽车座椅护颈枕
CN111231794A (zh) * 2020-01-20 2020-06-05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汽车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
CN112977215A (zh) * 2021-04-15 2021-06-18 东莞市尚昊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架乘人员辅助工具
CN113183841A (zh) * 2020-01-14 2021-07-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头枕、车辆用座椅和车辆
CN114619933A (zh) * 2020-12-11 2022-06-14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头枕以及头部支撑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22808B4 (de) * 2018-09-21 2023-05-17 Adient Us Llc Träger für eine Kopfstütze und Kopfstütze
US11124101B2 (en) * 2019-03-15 2021-09-21 Eric B. Fromer Safe landing headrest
CN111169346A (zh) * 2020-02-27 2020-05-19 深圳市惠盟商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头枕
CN111823987A (zh) * 2020-07-27 2020-10-27 盐城工学院 一种汽车座椅靠枕调节装置
CN113291215A (zh) * 2021-06-28 2021-08-2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手动调节及自动调节汽车座椅头枕
US11939063B2 (en) * 2022-04-26 2024-03-26 Gulfstream Aerospace Corporation Reclining seat
US11939064B2 (en) 2022-06-15 2024-03-26 Gulfstream Aerospace Corporation Reclining sea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3440A1 (en) * 2004-03-23 2005-11-17 Toyo Seat Co., Ltd. Headrest-attached vehicle seat
CN201333956Y (zh) * 2009-01-06 2009-10-28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头枕
CN101583514A (zh) * 2006-12-11 2009-11-18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汽车座椅的头枕和设有这种头枕的汽车座椅
KR20100132402A (ko) * 2009-06-09 2010-12-17 이창민 자동차의 편익형 헤드레스트
CN101973221A (zh) * 2010-11-09 2011-02-16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头枕
CN103732441A (zh) * 2011-08-10 2014-04-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装置
CN203623439U (zh) * 2013-12-19 2014-06-04 周建平 一种无级调节颈枕
WO2014180467A1 (de) * 2013-05-08 2014-11-13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20160046218A1 (en) * 2013-01-09 2016-02-18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Seat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CN205632202U (zh) * 2015-01-16 2016-10-1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头枕
CN205836596U (zh) * 2016-07-14 2016-12-28 大唐南京发电厂 一种客车座椅人体工学u型头枕
CN205871803U (zh) * 2016-08-08 2017-01-11 李涛 一种多用可变形汽车绕颈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4549U (ja) * 1993-02-24 1994-09-13 アラコ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DE29504287U1 (de) * 1995-03-13 1995-05-11 Bonke Christoph Dr Individuell anpaßbare Kopfstütze für Sitze mit Rückenlehne
DE10066239B4 (de) * 2000-02-05 2006-07-2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Kopfstütze an einem Fahrzeugsitz
DE10128651B4 (de) * 2000-06-15 2007-11-1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Kopfstütze
US7040705B2 (en) * 2000-09-20 2006-05-09 Robert Clough Seat headrest
US7364239B2 (en) * 2000-09-20 2008-04-29 Robert Clough Seat headrest
DE10208620C1 (de) * 2002-02-27 2003-07-24 Itw Automotive Prod Gmbh & Co Kopfstütze für Automobilsitze
DE102004030933B3 (de) * 2004-06-25 2005-08-11 Grammer Ag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gastsitz
JP4559309B2 (ja) 2005-06-22 2010-10-06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ヘッドレスト
WO2012135245A2 (en) * 2011-03-28 2012-10-04 Weber Aircraft Llc Adjustable head rest
DE102011121120B3 (de) * 2011-12-14 2013-06-13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Kopfstütze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JP5903941B2 (ja) 2012-03-12 2016-04-1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ネックサポート装置
SG2013026190A (en) * 2013-04-08 2014-11-27 Singapore Tech Aerospace Ltd Headrest structure, headrest cushion and passenger seat
US9102255B2 (en) * 2013-10-04 2015-08-11 Ami Industries Headrest assembly for an aircraft seat
US10220752B2 (en) 2016-01-13 2019-03-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djustable headrest assembly with neck support feature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3440A1 (en) * 2004-03-23 2005-11-17 Toyo Seat Co., Ltd. Headrest-attached vehicle seat
CN101583514A (zh) * 2006-12-11 2009-11-18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汽车座椅的头枕和设有这种头枕的汽车座椅
CN201333956Y (zh) * 2009-01-06 2009-10-28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头枕
KR20100132402A (ko) * 2009-06-09 2010-12-17 이창민 자동차의 편익형 헤드레스트
CN101973221A (zh) * 2010-11-09 2011-02-16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头枕
CN103732441A (zh) * 2011-08-10 2014-04-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装置
US20160046218A1 (en) * 2013-01-09 2016-02-18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Seat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WO2014180467A1 (de) * 2013-05-08 2014-11-13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203623439U (zh) * 2013-12-19 2014-06-04 周建平 一种无级调节颈枕
CN205632202U (zh) * 2015-01-16 2016-10-1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头枕
CN205836596U (zh) * 2016-07-14 2016-12-28 大唐南京发电厂 一种客车座椅人体工学u型头枕
CN205871803U (zh) * 2016-08-08 2017-01-11 李涛 一种多用可变形汽车绕颈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1122A (zh) * 2019-12-26 2020-04-28 厦门乔氏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汽车护枕
CN111071121A (zh) * 2019-12-26 2020-04-28 厦门乔氏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多角度多方位调节的汽车座椅护颈枕
CN113183841A (zh) * 2020-01-14 2021-07-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头枕、车辆用座椅和车辆
CN113183841B (zh) * 2020-01-14 2023-11-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头枕、车辆用座椅和车辆
CN111231794A (zh) * 2020-01-20 2020-06-05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汽车座椅头枕及汽车座椅
CN114619933A (zh) * 2020-12-11 2022-06-14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头枕以及头部支撑构件
CN112977215A (zh) * 2021-04-15 2021-06-18 东莞市尚昊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架乘人员辅助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59105A1 (en) 2019-11-28
US10843607B2 (en) 2020-11-24
JP7106988B2 (ja) 2022-07-27
JP2019206229A (ja) 2019-12-05
CN110539675B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9675B (zh) 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US9873360B2 (en) Flexible seatback system
US8727374B1 (en) Vehicle seatback with side airbag deployment
US8905431B1 (en) Side airbag assembly for a vehicle seat
US6616235B1 (en) Seat assembly with integral head/neck rest
US9302643B2 (en)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with side airbag deployment
US8807653B2 (en) Adjustable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for vehicle seats
US10040415B2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side-impact airbag deployment mechanism
CN107472184B (zh) 侧安全气囊能量管理系统
JP6598615B2 (ja)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US9789789B2 (en) Vehicular seat
US6957858B2 (en) Dynamic flip-up head restraint
US10576860B2 (en) Vertically adjustable head restraint
US6065810A (en) Cover assembly for a telescoping tower of a vehicular seat
US5673972A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KR102017614B1 (ko) 목받침 헤드레스트
EP3176028A1 (en) Multi-directional translational head restraint
WO2018076230A1 (en) Headrest assembly
US10703241B2 (en) Vertically adjustable head restraint
JP2006224847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S6328818B2 (zh)
US11192482B2 (en) Headrest assembly including locking arrangement reducing BSR
KR0138569Y1 (ko) 자동차용 프론트시이트의 조수석
KR200346887Y1 (ko) 자동차용 헤드레스트
KR20050021979A (ko) 일체형 헤드(head)/네크(neck) 레스트를 가진시트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