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21024A - 电池柱端子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池柱端子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21024A
CN110521024A CN201880016709.7A CN201880016709A CN110521024A CN 110521024 A CN110521024 A CN 110521024A CN 201880016709 A CN201880016709 A CN 201880016709A CN 110521024 A CN110521024 A CN 1105210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e end
battery
terminal component
flange
tapered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67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21024B (zh
Inventor
S·里奇
W·奥尔金
J·P·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ma Usa
Original Assignee
Ema U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a Usa filed Critical Ema Usa
Publication of CN110521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1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21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10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28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 H01R11/281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for connections to batteries
    • H01R11/282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for connections to batteries compris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e.g. quick releas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28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 H01R11/281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for connections to batteries
    • H01R11/283Bolt, screw or threaded ferrule parallel to the battery pos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01R4/308Conductive members located parallel to axis of screw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5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am, wedge, cone or ball also combined with a screw
    • H01R4/5083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am, wedge, cone or ball also combined with a screw using a wedge
    • H01R4/5091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am, wedge, cone or ball also combined with a screw using a wedge combined with a screw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柱端子组件包括导电带和夹持机构。导电带包括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导电带限定用于接收电池的电池柱的孔。夹持机构包括楔形构件,楔形构件在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限定凹部。凹部具有开口端和比开口端窄的封闭端。第一表面是凸形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定位在所述凹部中。第一自由端能够沿着第一表面朝着封闭端运动以通过第一表面朝着第二自由端运动,从而围绕电池柱紧固导电带。

Description

电池柱端子组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2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5/429,901(现在的美国专利9,774,110)的优先权和权益,该美国申请的整个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连接器,特别是用于电池柱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应用中的电池端子组件将车辆电池与各种电气系统电联接。更具体地说,电池端子组件被配置成联接到电池柱(例如,正极电池柱和负极电池柱)。然而,虽然都根据公共规范配置,但不同电池的电池柱形状可能大不相同。例如,具有9:1锥度的电池柱可只要求具有特定的上直径和下直径,而在这两者之间的区域差异很大(如角度、表面轮廓等),并且仍然满足设计规范。此外,虽然电池端子通常使用水平驱动机构(例如,垂直于电池柱的轴线延伸的螺钉)进行紧固,但这种水平驱动机构在汽车装配线环境中可能在人体工程学上是不利的。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联接到各种形状的电池柱上并采用一种替代驱动机构的电池端子组件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电池柱端子组件的实施方案。在一种实施方案中,电池柱端子组件包括导电带和夹持机构。导电带包括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导电带限定用于接收电池的电池柱的孔。夹持机构包括楔形构件,楔形构件在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限定凹部。凹部具有开口端和比开口端窄的封闭端。第一表面是凸形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定位在所述凹部中。第一自由端能够沿着第一表面朝着封闭端运动以通过第一表面朝着第二自由端运动,从而将导电带紧固在电池柱周围。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电池柱端子组件包括导电构件和联接机构。导电构件形成孔以接收电池的电池柱。导电构件包括通过间隙隔开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联接机构包括楔形构件、与楔形构件联接的螺纹柱、螺纹地附接到螺纹柱的螺母以及可滑动地接收在螺纹柱上的间隔构件。楔形构件限定倾斜凹部,导电构件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接收在倾斜凹部中。间隔构件能够由螺母沿着螺纹柱驱动以将导电构件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压入倾斜凹部来减小所述间隙。间隔构件能够相对于螺纹柱倾斜。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电池柱端子组件包括电池柱附接部分、驱动部分和引线附接部分。电池柱附接部分能够围绕电池的电池柱紧固。使用具有面向彼此的凸形表面的U形楔形构件和可倾斜驱动构件,驱动部分紧固电池柱附接部分。引线附接部分联接到电池柱附接部分并能够连接到电引线。
附图说明
当与附图一起阅读时,从以下详细描述中最佳理解本发明。需要强调的是,根据惯例,这些附图的各个特征不是按比例绘制的。相反,为了清晰起见,可任意扩大或缩小各个特征的维数。
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电池柱端子组件的上、前、左透视图。
图2是图1的电池柱端子组件的左侧正视图,其中电池的多个部分以虚线显示。
图3是图1的电池柱端子组件的俯视平面图。
图4是图1的电池柱端子组件的仰视平面图。
图5A是沿着图3中的线5A-5A截取的电池柱端子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5B是图1所示的电池柱端子组件的楔形构件的俯视图。
图5C是图5B中所示的楔形构件的前视图。
图5D是从图5C中的框5D截取的细节图。
图6是沿着图3中的线6-6截取的电池柱端子组件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电池柱端子组件100(例如,端子组件或单元)被配置为联接到电池10(图2中以虚线所示)的电池柱12(例如,端子)。端子组件100另外提供引线附接柱180(例如,螺柱),用于电引线14(例如,导线)到端子组件100并最终到电池10的电池柱12的组合的物理附接和电气联接。正如下面详细讨论的,端子组件100被配置为符合电池柱12(不同电池10的电池柱12的形状不同),同时提供高联接强度和耐久性。此外,端子组件100被配置成使用竖直驱动器(例如,竖直布置的旋转驱动器)联接到电池柱12上,这可为在装配线环境中进行附接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优点。通过提供可以联接到任何合适的电引线14而不是永久性地连接到导线上的引线附接柱180,电池柱端子组件100可以被认为是模块化的。
如图1所示,端子组件100总地包括电池附接部分110(例如,电池柱或中心部分、区域或区段)、驱动部分120(例如,夹持或前端区域、区段或子组件)和引线附接部分130(例如,电联接或后端区域、区段或子组件)。电池附接部分110被配置为接收并联接电池10的电池柱12。驱动部分120被配置为将电池附接部分110固定到电池10的电池柱12。引线附接部分130被配置成联接到电引线14,电引线14又可联接到车辆的一个或多个系统(例如,起动器、交流发电机以及车辆的各种电控和/或动力系统,像动力系控制模块、信息娱乐系统等)。
端子组件100总地包括本体构件140(例如,端子、端子本体、导电或带构件、结构、冲压件等)、夹持机构160(例如,夹持或联接机构或组件)和引线附接柱180(例如,螺柱)。本体构件140在中心区域形成电池附接部分110;本体构件140与夹持机构160协同形成驱动部分120;本体构件140与引线附接柱180协同形成引线附接部分130。电池附接部分110定位于端子组件100的驱动部分120和引线附接部分130之间。
本体构件140形成电池附接部分110并被配置为在其中接收电池柱12,而夹持机构160能够操作以围绕电池柱12周向紧固本体构件140。本体构件140是由黄铜(例如,镀锡的)、铜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的冲压成型部件。
本体构件140包括上部142和下部144。参照图2-4,在电池附接部分110中,本体构件140的上部142和下部144分别形成上带142a(例如,第一导电带或上导电带)和下带144a(例如,第二导电带或下导电带)。上带142a和下带144a被配置为接收(例如,基本上外接(circumscribe))电池柱12并绕其紧固,以便将端子组件100联接到电池柱12。上带142a与下带144a之间间隔有竖向间隙。彼此间隔开并物理分离的上带和下带142a、144a可以独立地符合并由此更牢固地联接到不规则形状的电池柱12。不同电池的电池柱12可以各自被配置有标准的9:1锥度,但可在其上端和下端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仍符合规范(例如,行业标准)。例如,电池柱12可通过具有歪斜轴线、不规则或弯曲的外周表面以及/或不同的表面纹理而不同。此外,电池柱12通常由相对较软的金属(例如,铅)制成,在使用后其形状可能会进一步变化(例如,当附接到端子时,柱的金属会流动,并且/或在清洗过程中材料会去除)。本文描述的端子组件100的变型可只包括单个带(例如,具有夹持机构160但不同的本体构件140)。
参考图3,本体构件的上带142a包括第一侧142b(例如,右侧、构件或区段)和第二侧142c(例如,左侧、构件或区段),两者由间隙142d(例如,空间)分开并协同限定上孔142e(例如,基本圆形的孔、容座或洞)。上孔142e的尺寸被设定成将电池柱12接收在其中并使上带142a绕其紧固。更特别地,上带142a的第一侧142b和第二侧142c能够相对于电池柱12沿基本切向朝着彼此运动,以减小上孔142a的大小(例如,减小周长)并围绕电池柱12紧固。
再次参照图2,上带142a包括沿轴向延伸的上环形凸缘142f(例如,区段)。上环形凸缘142f形成上孔142e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与电池柱12接合。上环形凸缘142f还可包括径向凹入上环形凸缘142f中的一个或多个轴向延伸槽142g(例如,凹部,如图3所示)。在上带142a紧固在电池柱12周围时和/或在这之后,电池柱12的材料可流入槽142g,这可机械地抵抗端子组件100相对于电池柱12的旋转。
上带142a可另外包括上区段142h。上区段142h基本上为平面的(例如,水平),上环形凸缘142f从上区段向下轴向伸出。例如,上环形凸缘142f和上孔142e可以在一次或多次冲压操作中形成。
参照图2和图4,本体构件140的下带144a类似于上带142a配置。下带144a的与上带142a的特征相似的特征用相似的后缀表示(例如,下带144a的第一侧144b与上带142a的第一侧142b相似)。与上带142a相似,下带144a包括第一侧144b和第二侧144c,第一侧144b和第二侧144c被间隙144d隔开并协同限定下孔144e。下带144a还包括下环形凸缘144f,该凸缘在上环形凸缘142f下方的位置与电池柱12接合并且可包括槽144g。下带144a还可以包括下区段144h,下环形凸缘144f从下区段144h轴向向上伸出。上环形凸缘142f和下环形凸缘144f可以,单独和/或协同地,配置为与标准设计的电池柱12(例如,具有9:1锥度的正极或负极电池柱12)形状互补。应该注意,一组(例如,一对)端子组件100可以配置不同的尺寸(如直径),这样每对(如正负端子组件100)的每个端子组件100对应正负极电池柱12的标准尺寸。
上环形凸缘142f的内表面具有9:1锥度,或其他锥度,与为电池柱12指定的锥度相匹配。因此,当上带142a紧固在电池柱12周围时,可使上带142a的上环形凸缘142f与电池柱12的外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此外,通过匹配电池柱12的9:1锥度,上环形凸缘142f的内表面被配置成基本均匀地紧固到电池柱12(例如,周向围绕电池柱12并轴向沿着上环形凸缘142f的高度)。通过将上环形凸缘142f的接触面积最大化和/或将上环形凸缘142f基本上均匀地紧固到电池柱12,可以改善端子组件100和电池柱100之间的相对运动(例如,旋转和/或轴向的)的保持和防止。替代地,上环形凸缘142f可被配置用于其下端(例如,边缘)以首先接合和/或紧固到电池柱12,且上环形凸缘142f的上部后接合和/或紧固到电池柱12(例如,因为电池柱12和/或上带142符合彼此)。
下环形凸缘144f的内表面也可以具有9:1锥度,或其他锥度,该锥度与为电池柱12指定的锥度相匹配。因此,当下带144a紧固在电池柱12周围时,可使下带144a的下环形凸缘144f与电池柱12的外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此外,通过匹配电池柱12的9:1锥度,下环形凸缘144f的内表面被配置为基本均匀地紧固到电池柱12(例如,周向围绕电池柱12并轴向沿着下环形凸缘144f的高度)。通过将下环形凸缘144f的接触面积最大化和/或将下环形凸缘144f基本上均匀地紧固在电池柱12上,可以改善端子组件100和电池柱100之间的相对运动(例如,旋转和/或轴向的)的保持和防止。替代地,下环形凸缘144f可被配置用于其上端(例如,边缘)以首先接合和/或紧固到电池柱12,而下环形凸缘144f的下部后接合和/或紧固到电池柱12(例如,因为电池柱12和/或下带144a符合彼此)。
此外,上带的上环形凸缘142f和下带144a的下形环凸缘144f可以配置协同的(如连续的)9:1锥度,或其他锥度,该锥度与为电池柱12指定的锥度相匹配。例如,下孔144e的直径可比上孔142e的大,以解释上面提到的电池柱12的锥形形状。通过单独地和协同地形成9:1锥度,上带142a的上环形凸缘142f和下带144a的下环形凸缘144f被配置为基本均匀地紧固到电池柱12(例如,基本同时并以类似的速度紧固和/或接合)。替代地,上环形凸缘142f可配置为以连续的方式接合和/或紧固在电池柱12周围(例如,上环形凸缘142f首先接合和/或紧固至电池柱12,下环形凸缘144f后接合和/或紧固至电池柱12)。
如上面提到的,不同电池的不同电池柱12虽然根据公共规范制造,但形状和/或表面处理可不同。偏差也可出现在端子组件的本体构件110和电池柱12之间。虽然电池柱12有这种变化及与端子组件110的偏差,仍可实现任何给定电池柱12和端子组件100之间的可靠连接,例如通过符合端子组件100的电池柱12和/或符合电池柱12的端子组件100的上带142a和/或下带144a,如下文进一步详细讨论的。
如下面进一步详细讨论的,本体构件140包括第一自由端143b和第二自由端143c,它们通过夹持机构160压向彼此,以将上带142a和下带144a紧固到电池柱12。
上带142a的第一侧142b和第二侧142c在本体构件140的靠近附接柱180的一端处彼此连续。类似地,下带144c的第一侧144b和第二侧144c在本体构件140的靠近附接柱180的一端处彼此连续。
在本体构件140的靠近夹持机构16的另一端处,上带142a的第一侧142b和第二侧142c彼此独立(例如,可自由地或彼此独立地运动),如同上带144a的第一侧144b和第二侧144c彼此独立一样。此外,上带142a的第一侧142b联接到下带144a的第一侧144b以形成本体构件140的第一自由端143b(例如,第一或右端、组合端或自由端)。例如,如图1和5A所示,下带144a的第一侧144b的端部部分可围绕上带142a的第一侧142b的另一端部部分的外侧折叠以形成第一自由端143b。第一自由端143b基本是平面的(例如,包括基本上平面的上带和下带142a、144a的第一侧142b、144b的端部部分)并且也可以是名义上水平的(即,在由夹持机构160按压之前)。类似地,上带142a的第二侧142c联接到下带144a的第二侧144c以形成本体构件140的第二自由端143c(例如,第二或左端、组合端或自由端)。下带144a的第二侧144c的端部部分可围绕上带142a的第二侧142c的另一端部部分的外侧折叠以形成第二自由端143c。第二自由端143c也可以是基本平面的和/或名义上水平的(例如,具有基本上平面和/或名义上水平的上带和下带142a、144a的第二侧142c、144c的端部部分)。替代地,下带144a的端部部分可围绕上带142a的端部部分的内侧折叠,并且/或者上带142a的端部部分可围绕下带144a的端部部分的内侧和/或外侧折叠。
如图2所示,第一自由端143b和第二自由端143c竖直定位在上带142a和下带144a的上区段142h和下区段144h之间。例如,上带和下带142a、144a的端部部分可包括位于上下孔142e、144e和夹持机构160之间的基本竖直区段,这也可起到防止夹持机构160相对于本体构件140旋转的作用。
第一自由端143b和第二自由端143c可另外包括从其外边缘延伸的突起143n。突起143n例如可起相对于夹持机构160定位本体构件140的作用(如下面进一步详细讨论的)。突起143n可例如由本体构件140的下部144形成。
如图4所示,间隙143d位于第一自由端143b和第二自由端143c之间。间隙143d从位于上带142a和下带144a之间的间隙142d、144d延伸。间隙143d另外包括孔(未示出,或者加宽区域)以在轴向上可滑动地接收夹持机构160(下面讨论)的螺纹螺柱166(例如,螺纹柱或螺栓)。然而,间隙143d在螺柱166的任一侧上具有比螺柱166的直径小的最大宽度,以防止螺柱166沿径向移除。
整体参考图1-6,夹持机构160和自由端143b、143c协同形成端子组件100的驱动部分120。如上面提到的,夹持机构160被配置成围绕电池柱12紧固上带142a和下带144a,以将端子组件100联接到电池柱12。夹持机构160接收本体构件140的第一自由端143b和第二自由端143c以围绕电池柱12同时紧固上带142a和下带144a。
夹持机构160总地包括楔形构件162(例如,楔子、夹具或斜坡构件或结构)、间隔构件164(例如,间隔件、驱动器、压具或负载分散构件、间隔件、垫片、轴承或结构)、螺纹螺柱166(例如,螺栓)和螺母168。楔形构件162是U形结构,其限定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斜面162b的凹部162a(例如,形成斜凹部,见图1和5)。斜面162b从凹部162a的相对宽的开口端162c延伸到相对窄的封闭端162d。间隔构件164被螺母168沿着螺纹螺柱166驱动,将本体构件140的第一自由端143b和第二自由端143c从开口端162c朝封闭端162d沿着斜面162b按压(例如,均匀地按压,像利用均匀的力)入凹部162a。斜面162b同时将本体构件140的第一自由端143b和第二自由端143c朝彼此按压(例如,沿切向)以闭合间隙142d、143d、144d并围绕电池柱12紧固上下带142a、144a。例如,围绕上带142a的第一和第二侧142b、142c的端部部分的外侧折叠的下带144a的第一和第二侧142a、144a的那些端部部分也接合并沿着斜面162b向下滑动。楔形构件162、间隔构件164、螺纹螺柱166和螺母168的进一步的细节在下文进一步详细讨论。
夹持机构160的楔形构件162是一体部件,例如冲压成型钢部件(例如,镀钢、例如镀镍锌的)。替代地,楔形构件162可由不同的材料和/或制造方法(例如,锻造、机加工、液体注射金属等)形成。楔形构件162包括基部部分162e(例如,基部或底部)和两个凸缘部分162f(例如,第一和第二凸缘或延伸部)。基部部分162e是基本平面的。两个凸缘部分162f也是基本平面的并从基部162e的两侧基本彼此平行地延伸(例如,相对于基部162e以大约90度)。凸缘部分162f间隔开以在其间形成间隙162g(例如,通道或槽)。本体构件140的第一自由端143b、143c的突起143n可接收在间隙162g内,以相对于本体构件140定位和/或保持楔形构件162。每个凸缘部分162f包括一组(例如,一对)相对的斜面162b(例如,形成4个斜面162b),其限定两者之间的凹部162a以及凹部162a的开口端162c和封闭端162d。凸缘部分162f可被认为形成单独的凹部162a或协同形成跨过凸缘部分162f之间延伸的凹部162a。如图5D所示,每个斜面162b具有从凹部162a的开口端162c延伸到封闭端162d的凸形轮廓。更特别地,斜面162b朝凹部162a的封闭端162d移动而越来越陡。即,与凹部162a的开口端162c相比,斜面162b在更靠近封闭端162d具有更大的倾角(例如,更陡的角),倾角相对于与本体构件140的端部143b、143c插入凹部162a的方向垂直的平面(例如,与轴166平行)测量。例如,开口端162c处较小的倾角最初至少部分地闭合间隙142d、143d、144d,而较大的倾角可以将上下带142a、144a固定在电池柱12周围。假设螺母168的旋转速度恒定,斜面162b的凸形轮廓还导致间隙143d在螺母168被紧固时最初更加快地闭合(例如,用于最初使自由端143b、143c更靠近在一起),而在之后不那么快地闭合(例如,用于使本体构件140靠岸到电池柱12)。斜面162b在凹部162a的每侧上和在间隙162g的每侧上可以是相同的(例如,镜像重复)(即,得到具有相同形状的四个斜面162b)。
更特别地,斜面162b的凸形轮廓可具有第一倾斜区域162b’(例如,上区域)和第二倾斜区域162b”(例如,下区域),第一倾斜区域在凹部162a的开口端附近以较小的倾角直地延伸,第二倾斜区域在凹部162a的封闭端附近以较大的倾角直地延伸。例如,第一倾斜区域162b’的倾角可比第二倾斜区域162b”的倾角小2至15度(例如,在4至8度之间,例如大约5度)。第一倾斜区域162b’的倾角可在大约60到75度之间,例如在大约67到72度之间(例如,大约69度)。第二倾斜区域162b”的倾角可以在大约65至80度之间,例如在大约72至77度之间(例如,大约74度)。斜面162b可包括位于第一倾斜区域162b’与第二倾斜区域162b”之间的渐变(例如弯曲)过渡。
螺纹螺柱166与楔形构件162的基部部分162e联接。例如,螺纹螺柱166可以是钢(例如镀钢,如镀镍锌的)。螺纹螺柱166总地包括头部166a(例如,头部部分)和螺纹轴166b(例如,轴部分)。螺纹轴166b通过位于基部162e中心的孔(未标记)延伸(例如,大约在凸缘部分162f之间的中间位置和在其斜面162b之间的中间位置)。头部166a承靠基部162e的面向与凸缘部分162f远离基部162e延伸的方向(例如,向上)相反的方向(例如,向下)的表面。头部166a可以是细长的,以便沿着基部162e的所述表面延伸并承靠该表面。通过是细长的,与方形或圆形的情况相比,头部166a可承靠基部162e的更大表面面积,同时又保持相对窄的宽度以适应电池柱12和不同电池10的相邻结构之间的不同空隙。例如,头部166a的长度可比其宽度长,都小于楔形构件162的长度和宽度。
头部166a也可联接(例如,焊接或粘)到基部162e,这防止两者之间的旋转,也使用头部166a来加强楔形构件162抵抗弯曲(例如,在自由端143b、143c被压靠斜面162b时),并由此可改善端子组件100的夹持或保持强度。替代地,头部166a可接收在楔形构件162的基部162e的凹部中,这机械地防止螺纹螺柱166相对于楔形构件162的旋转。螺纹轴166b向上延伸(例如,基本平行于电池柱12)并被配置为将螺母168(例如,钢,像镀镍锌钢)螺纹地接收在其上(例如,被竖直地驱动)。
间隔构件164被配置为将本体构件140的第一自由端143b和第二自由端143c压入楔形构件162的凹部162a中。更具体地,间隔构件164接收在螺纹螺柱166的螺纹轴166b上,并由螺母168沿轴166b轴向移动。间隔构件164横跨本体构件140的自由端143b和143c。
间隔构件164也能够相对于轴166b倾斜(例如,是可倾斜的驱动构件),从而基部部分164a不垂直于轴166b。例如,通过在间隔构件164的大于轴166b的直径的孔中接收轴166b,间隔构件164与轴166b之间的空隙允许间隔构件164倾斜。通过允许间隔构件164相对于轴166b倾斜,间隔构件164可以均匀地按压(例如,施加基本上相等的轴向力)到本体构件140的自由端143b、143c。这允许单一设计的端子组件100能够更好地将上下带142a、144a紧固到不同电池10的电池柱12上,尽管这些电池柱12的形状不规则。
更特别地,电池柱12的不规则性(例如,异形,像不规则形状、尺寸和/或表面纹理)和/或本体构件140与电池柱12之间的偏差可能导致楔形构件162与本体构件140之间的运动。例如,这些不规则性和/或偏差可能导致本体构件140和楔形构件162相对彼此倾斜。此外,这些不规则性和/或偏差可能导致上带142a和下带144a和/或第一侧142b、144b和第二侧142c、144c以不同的方式(例如,用不同大小、高度和/或侧面的力)与电池柱12接合。这种不同等的接合可导致本体构件140的自由端143b、143c相对于楔形构件162的不同等运动。通过允许间隔构件164相对于楔形构件162(包括轴166b)倾斜,间隔构件164可更加均匀地压靠自由端143b、143c(例如,施加更加均匀的力),这造成上带142a和下带144a与电池柱12更加均匀的接合(例如,竖向和/或周向)。随着螺母168被驱动到柱166b上以向下驱动间隔构件164更靠近楔形构件162,本体构件140和楔形构件162可被带至更靠近一致(例如,楔形构件162在与延伸通过自由端143b、143c的平面平行的平面和/或由上带142a的上区段142h限定的平面中对准),虽然有前述的不规则性和/或偏差。
例如,随着第一自由端143b和第二自由端143c沿着斜面162b被驱动到凹部162a中,上下带142a、144a的第一侧142b、144b和第二侧142c、144c可在不同的高度接合和联接(例如,约束或锁定)到电池柱12。因此,本体构件140的第一自由端143b和第二自由端143c类似地在不同高度处定位在凹部162a内,但仍保持由间隔构件164接合。相反,如果一构件(比如,螺母)要相对于楔形构件162保持在固定角度关系,该构件可能不均匀地接合本体构件140的两自由端143b、143c,这可造成上带142a和下带144a之间的紧固(例如,接触面积和/或力)不那么均匀(例如,竖直和/或从左到右),并由此造成端子组件100和电池柱12之间的相对运动的保持和/或防止较差。
间隔构件164是单一构件,例如冲压钢部件(例如,镀钢构件,如镀镍锌钢构件)。间隔构件164包括基部部分164a(例如,中心部分或区域),并可另外包括两个凸缘164b(例如,凸缘部分或区段)。基部部分164a是基本上平面的,包括中心孔(未标记),通过该中心孔接收螺纹螺柱166的轴166b。基部部分164a的内表面(如下表面)接合本体构件140的第一自由端143b和第二自由端143c,以便将第一自由端143b和第二自由端143c均匀地驱动到楔形构件162,如上所述。基部部分164a的外表面(例如,上表面)由螺母168接合。凸缘164b从基部部分164a的两侧向外和向下延伸。间隔构件164的凸缘164b接收在形成于楔形构件162的两个凸缘部分162f之间的间隙162g内,以防止间隔构件164相对于楔形构件162旋转(例如,在螺母168紧固在螺纹螺柱166上时)。凸缘164b的宽度可以小于基部部分164a的宽度,宽度在从轴166b的轴线朝着电池柱12的轴线的方向测量。间隔构件164b是细长的(即,其长度大于其宽度),以便完全跨越本体构件140的自由端143b、143c的协同宽度(例如,基部部分164a单独或与两个凸缘164b结合)。间隔构件164由此接合并按压自由端143b、143c,这与自由端143b、143c直接由跨越自由端143b、143c的协同宽度的螺母接合的情况(即,由于所得到螺母的直径,端子组件100的前后长度会更长)相比,提供明显更小的包装。
当间隔构件164的凸缘164b接收在位于楔形构件162的凸缘部分162f之间的间隙162内时,间隔构件164和楔形构件162协同地外接本体构体140的第一和第二自由端143b、143c。此外,螺纹螺柱166和螺母168可协同地配置为防止螺母168移动到一轴向位置,在该轴向位置,间隔构件164和楔形构件162不协同地外接本体构件140的第一和第二自由端143b、143c(例如,通过在轴166b上具有变形的螺纹)。螺纹螺柱166可被立桩(staked)(例如具有变形的螺纹),以防止螺母168从螺纹螺柱166意外去除,例如在端子组件100的运输过程中和/或在车辆装配之前(例如,在端子组件联接到电池10的柱12的过程中)。螺柱166的立桩可仍然允许特意移除螺母168,以替换其并重新使用螺柱166。
本文描述的本体构件140和联接机构160的布置有利地提供高且持久的保持强度。例如,虽然规范可规定12N-m的旋转保持力,但测试已表明这种保持力在重新紧固到具体尺寸为19.5毫米(正极柱)和17.9毫米(负极柱)的电池柱12的电池柱端子组件100的大于50个周期上维持。
引线附接部分130由本体构件140和引线附接柱180协同形成。引线附接部分130相对于电池附接部分110与驱动部分120基本相对定位。引线附接部分130被配置为联接到电引线14,例如,以向客车、其他车辆或其他应用的系统供电。例如,引线附接柱180可以例如由钢(例如,镀钢,如镀锡钢)制成。
更具体地说,引线附接柱180与本体构件140联接并从其突出(例如,竖直地和/或与电池柱12和/或柱166平行)。引线附接柱180总地包括头部180a(例如,基部)和从其向上延伸的螺纹轴180b。螺纹轴180b可以设置成不同尺寸,以用于被配置用于正极和负极的电池柱12的端子组件100中。例如,正负端子组件可包括分别具有M8和M6标准螺栓配置的螺纹轴180b。
将本体部件140围绕头部180a的相对侧(可以是直线和/或平面的)折叠,以将引线附接柱180固定在本体构件140上。例如,本体构件140的上部142的上端区段142j包括围绕头部180a的相对侧折叠并与头部180a的下侧接合的凸缘142k(例如突片)。本体构件140的下部144的下端区段144j包括相对的凸缘144k,其接合引线附接柱180的头部180a的相对竖侧和/或形成在其中接收引线附接柱180的头部180a的凹部。下端区段144j的下侧与头部180a的上侧接合,使得头部180a被保持或压缩在下端区段144j的下侧与上端区段142j的凸缘142k之间。
本体构件140的上部142和下部144的上端区段142j和下端区段144j可被认为协同形成本体构件140的端部区段143j(例如,连结的或一体的端部)。端部区段143j可以基本上是平面的(例如,上端区段142j和/或下端区段144j是平面的)和/或水平的。上端区段142j的下侧可以直接与下端区段144j的上侧接合。端部区段143j可另外包括折叠区段143k,该折叠区段互连本体构件140的上部142和下部144(例如,使得本体构件140是一体的单件部件)。
本体构件140的端部区段143j竖直定位于上下带142a、144a的上区段142h与下区段144h之间。上端区段142j和下端区段144j可包括位于上下孔142e、144e和夹持机构160之间的基本上竖直区段,这也可起到防止电引线14相对于端子组件100旋转的作用(例如,如果电引线14包含互补的平端部的话)。
端部区段143j可另外包括与驱动部分电池柱12相对定位的上突起143m(例如,形成于上端区段142j中)。例如,上突起143m可例如与电引线14的表面或配合特征接合,以防止两者之间的相对旋转。例如,上突起143m可以定位在折叠区段143k之间。
在某些应用中,端部区段143j可以不被涂覆以提供与引线附接的裸裸金属接触,而本体构件140的其余部分是被电镀的(如上文所述的,镀锡的)。
虽然已经结合某些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意欲覆盖包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型和等同布置,所述范围被给予最广泛的解释以包括法律所允许的所有这些修改和等效结构。
实施例
1、一种电池柱端子组件,包括:
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的导电带,其中所述导电带限定用于接收电池的电池柱的孔;和
夹持机构,其具有楔形构件,楔形构件限定位于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凹部,其中所述凹部具有开口端和比所述开口端窄的封闭端,所述第一表面是凸形的;
其中,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定位在所述凹部中,并且所述第一自由端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表面朝着所述封闭端运动以通过所述第一表面朝着所述第二自由端运动,从而将所述导电带紧固在所述电池柱周围。
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包括本体构件,该本体构件将所述导电带形成为上带并形成在所述上带下方间隔开的下带,其中所述上带和下带的第一侧联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第一自由端,并且所述上带和下带的第二侧联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是基本上平面的;
其中,所述凹部进一步限定在楔形构件的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间隔开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之间;且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各自接合一个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并具有凸形轮廓,具有直线延伸的上部和以比所述上部陡的角度直线延伸的下部。
3、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表面是凸形的。
4、根据实施例3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凹部进一步限定在所述楔形构件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之间,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是凸形的;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自由端接合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自由端接合所述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
5、根据实施例4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楔形构件是一体部件,包括基部、从基部延伸的第一凸缘、平行于所述第一凸缘并与第一凸缘间隔开地从基部延伸的第二凸缘,其中,所述第一凸缘形成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凸缘形成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
6、根据实施例5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夹持机构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朝着所述封闭端压入所述凹部的间隔构件,所述间隔构件在形成于所述楔形构件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间隙内滑动。
7、根据实施例6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间隔构件和所述楔形构件限定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
8、根据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包括邻近所述开口端的上部和邻近所述封闭端的下部,其中所述上部直线延伸且所述下部以比所述上部陡的角度直线延伸。
9、根据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是基本上平面的。
10、根据实施例9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是名义上水平的。
11、根据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包括本体构件,该本体构件将所述导电带形成为上带并形成在所述上带下方间隔开的下带,其中所述上带和下带的第一侧联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第一自由端,并且所述上带和下带的第二侧联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第二自由端。
12、根据实施例11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下带的所述第一侧围绕所述上带的所述第一侧折叠并接合所述楔形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并且所述下带的第二侧围绕所述上带的第二侧折叠并接合所述楔形构件的第二表面。
13、根据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还包括联接到所述导电带并与所述夹持机构大体相对定位的引线附接柱。
14、根据实施例13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包括形成所述导电带的本体构件,其中所述引线附接柱包括基部和螺纹轴,所述本体构件围绕所述基部折叠并且所述螺纹轴经过所述基部伸出。
15、一种电池柱端子组件,包括:
导电构件,其形成孔以接收电池的电池柱并具有通过间隙隔开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和
联接机构,其具有楔形构件、与所述楔形构件联接的螺纹柱、螺纹地附接到所述螺纹柱的螺母以及可滑动地接收在所述螺纹柱上的间隔构件,其中所述楔形构件限定倾斜凹部,所述导电构件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接收在所述倾斜凹部中;
其中,所述间隔构件能够由所述螺母沿着所述螺纹柱驱动以将所述导电构件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压入所述倾斜凹部来减小所述间隙,并且所述间隔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螺纹柱倾斜。
16、根据实施例15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楔形构件和所述间隔构件协同地外接限定所述导电构件的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
17、根据实施例15或16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楔形构件包括两个凸缘,所述两个凸缘限定所述凹部并平行于彼此延伸以限定槽,所述间隔构件在所述槽内滑动并在被所述螺母驱动时通过所述两个凸缘来防止旋转。
18、根据实施例17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包括在位于楔形构件的所述两个凸缘之间的所述槽内滑动的突起。
19、根据实施例15或者实施例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还包括联接到所述导电构件的引线附接柱。
20、一种电池柱端子组件,包括:
电池柱附接部分,其能够围绕电池的电池柱紧固;
驱动部分,其使用U形楔形构件和可倾斜驱动构件紧固所述电池柱附接部分,所述楔形构件具有面对彼此的凸形表面;以及
引线附接部分,其联接到所述电池柱附接部分并能够连接到电引线。

Claims (15)

1.一种电池柱端子组件,包括:
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的导电带,其中所述导电带限定用于接收电池的电池柱的孔;和
夹持机构,其具有楔形构件,楔形构件限定位于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凹部;
其中,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定位在所述凹部中,并且所述第一自由端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表面运动进入所述凹部以通过所述第一表面朝着所述第二自由端运动,从而将所述导电带紧固在所述电池柱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凹部具有开口端和比所述开口端窄的封闭端,所述第一表面是凸形的,所述第一自由端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表面朝着所述封闭端运动以通过所述第一表面朝着所述第二自由端运动,从而将所述导电带紧固在所述电池柱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表面是凸形的。
4.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包括邻近所述开口端的上部和邻近所述封闭端的下部,其中所述上部直线延伸且所述下部以比所述上部陡的角度直线延伸。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凹部进一步限定在所述楔形构件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是凸形的;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自由端接合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自由端接合所述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楔形构件是一体部件,包括基部、从基部延伸的第一凸缘、平行于所述第一凸缘并与第一凸缘间隔开地从基部延伸的第二凸缘,其中,所述第一凸缘形成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凸缘形成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夹持机构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压入所述凹部的间隔构件,所述间隔构件在形成于所述楔形构件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间隙内滑动并通过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来防止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包括在位于楔形构件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间隙内滑动的突起。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所述楔形构件、与所述楔形构件联接的螺纹柱、螺纹地附接到所述螺纹柱的螺母以及可滑动地接收在所述螺纹柱上的间隔构件,其中所述楔形构件的所述凹部是倾斜凹部;
其中,所述间隔构件能够由所述螺母沿着所述螺纹柱驱动以将所述导电带的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压入所述凹部来减小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之间的间隙,并且所述间隔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螺纹柱倾斜。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包括本体构件,该本体构件将所述导电带形成为上带并形成在所述上带下方间隔开的下带,其中所述上带和下带的第一侧联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第一自由端,并且所述上带和下带的第二侧联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第二自由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其中,所述下带的所述第一侧围绕所述上带的所述第一侧折叠并接合所述楔形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并且所述下带的第二侧围绕所述上带的第二侧折叠并接合所述楔形构件的第二表面。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柱端子组件,还包括联接到所述导电带并与所述夹持机构大体相对定位的引线附接柱。
14.一种电池柱端子组件,包括:
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的导电带,其中所述导电带限定用于接收电池的电池柱的孔;和
夹持机构,其具有楔形构件,楔形构件限定位于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凹部,其中所述凹部具有开口端和比所述开口端窄的封闭端,并且所述第一表面是凸形的;
其中,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定位在所述凹部中,并且所述第一自由端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表面朝着所述封闭端运动以通过所述第一表面朝着所述第二自由端运动,从而将所述导电带紧固在所述电池柱周围。
15.一种电池柱端子组件,包括:
导电构件,其形成孔以接收电池的电池柱并具有通过间隙隔开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和
联接机构,其具有楔形构件、与所述楔形构件联接的螺纹柱、螺纹地附接到所述螺纹柱的螺母以及可滑动地接收在所述螺纹柱上的间隔构件,其中所述楔形构件限定倾斜凹部,所述导电构件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接收在所述倾斜凹部中;
其中,所述间隔构件能够由所述螺母沿着所述螺纹柱驱动以将所述导电构件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压入所述倾斜凹部来减小所述间隙,并且所述间隔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螺纹柱倾斜。
CN201880016709.7A 2017-02-10 2018-02-12 电池柱端子组件 Active CN1105210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429,901 2017-02-10
US15/429,901 US9774110B1 (en) 2017-02-10 2017-02-10 Battery post terminal assembly
PCT/US2018/017788 WO2018148641A1 (en) 2017-02-10 2018-02-12 Battery post terminal assembl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1024A true CN110521024A (zh) 2019-11-29
CN110521024B CN110521024B (zh) 2024-01-23

Family

ID=59886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6709.7A Active CN110521024B (zh) 2017-02-10 2018-02-12 电池柱端子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774110B1 (zh)
EP (1) EP3580792A4 (zh)
KR (1) KR102142603B1 (zh)
CN (1) CN110521024B (zh)
WO (1) WO20181486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UA20164795A1 (it) * 2016-06-30 2017-12-30 Mta Spa Morsetto per un terminale maschio.
DE102016112434A1 (de) * 2016-07-06 2018-01-11 Leukert Gmbh Elektrischer Hochleistungskontakt
US9774110B1 (en) * 2017-02-10 2017-09-26 Ema-Us, Inc. Battery post terminal assembly
IT201800003963A1 (it) * 2018-03-26 2019-09-26 Mta Spa Morsetto per un terminale maschio di una sorgente di energia elettrica.
CN108749577B (zh) * 2018-06-29 2020-07-2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蓄电池接头盖罩组件
IT201800009615A1 (it) * 2018-10-19 2020-04-19 Mta Spa Morsetto per un terminale maschio.
US11239534B2 (en) * 2018-12-11 2022-02-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mpression clamp battery connection system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4389A (ja) * 2000-12-18 2002-06-28 Yazaki Corp 上締バッテリプレス成形端子
JP2002367597A (ja) * 2001-06-04 2002-12-20 Yazaki Corp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JP2004176883A (ja) * 2002-11-29 2004-06-24 Wakamiya Kogyo Kk 衝撃吸収ブラケット
JP2004186096A (ja) * 2002-12-05 2004-07-02 Yazaki Corp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JP2004186093A (ja) * 2002-12-05 2004-07-02 Yazaki Corp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JP2005335491A (ja) * 2004-05-26 2005-12-08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CN202712324U (zh) * 2012-08-16 2013-01-30 温州丰迪接插件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式蓄电池端子
US20150147921A1 (en) * 2013-11-26 2015-05-28 Hyundai Motor Company Clamp for connecting battery terminals
WO2016070173A1 (en) * 2014-10-31 2016-05-06 Diebold Self-Service Systems Division Of Diebold, Incorporated Modular systems for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ransac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45033A (en) 1926-08-27 1927-10-11 James J Witkowski Battery connecter
US1746514A (en) 1927-05-20 1930-02-11 Baunach August Battery terminal
US3116100A (en) 1962-06-08 1963-12-31 Walter J Hunter Battery terminal connector
DE1640002B1 (de) * 1968-01-05 1971-01-14 Amp Inc Batterieklemme
US3568139A (en) * 1968-11-12 1971-03-02 Jacob J Delzer Battery cable connector
US3613053A (en) * 1969-10-08 1971-10-12 Orrin H Thomas Battery terminal connector
ES2071144T3 (es) 1990-04-07 1995-06-16 Hausen Auto Kabel Gmbh & Co Kg Borne de conexion para acumulador o similar.
JP2574235Y2 (ja) 1992-06-09 1998-06-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JP2587000Y2 (ja) 1992-09-10 1998-12-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US5558544A (en) 1992-12-07 1996-09-2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Battery terminal
JP2600044Y2 (ja) 1993-01-07 1999-09-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JPH0688050U (ja) * 1993-05-31 1994-12-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DE4408622C1 (de) 1994-03-15 1995-05-04 Daimler Benz Ag Klemme, insbesondere Autobatterie-Polklemme
JPH08222200A (ja) * 1995-02-14 1996-08-30 Yazaki Corp バッテリーポスト用ターミナルの締付け構造
JPH08222280A (ja) 1995-02-15 1996-08-30 Fujikura Ltd Na−S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冷却構造
GB9626641D0 (en) 1996-12-21 1997-02-12 Lucas Ind Plc Vehicle battery post terminal clamp
US6234849B1 (en) * 1999-06-02 2001-05-22 Etco Incorporated Battery terminal connector
JP3648437B2 (ja) * 2000-08-07 2005-05-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ターミナル
DE10050217B4 (de) 2000-10-11 2008-10-02 Volkswagen Ag Polanschlußklemme
US20060003627A1 (en) 2004-07-01 2006-01-05 Erik Freitag Fused battery terminal connector
FR2902937B1 (fr) * 2006-06-23 2010-08-27 Cml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Systeme de connexion rapide pour raccorder des cables electriques sur une batterie
KR100900314B1 (ko) * 2007-08-14 2009-06-02 주식회사 유라코퍼레이션 다각도로 체결이 가능한 배터리 단자
JP6037196B2 (ja) 2011-01-17 2016-12-0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5009327B (zh) 2013-02-20 2017-12-08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蓄电池极柱端子的固定结构
JP2016100098A (ja) * 2014-11-19 2016-05-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端子
US9774110B1 (en) * 2017-02-10 2017-09-26 Ema-Us, Inc. Battery post terminal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4389A (ja) * 2000-12-18 2002-06-28 Yazaki Corp 上締バッテリプレス成形端子
JP2002367597A (ja) * 2001-06-04 2002-12-20 Yazaki Corp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JP2004176883A (ja) * 2002-11-29 2004-06-24 Wakamiya Kogyo Kk 衝撃吸収ブラケット
JP2004186096A (ja) * 2002-12-05 2004-07-02 Yazaki Corp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JP2004186093A (ja) * 2002-12-05 2004-07-02 Yazaki Corp バッテリーターミナル
JP2005335491A (ja) * 2004-05-26 2005-12-08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CN202712324U (zh) * 2012-08-16 2013-01-30 温州丰迪接插件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式蓄电池端子
US20150147921A1 (en) * 2013-11-26 2015-05-28 Hyundai Motor Company Clamp for connecting battery terminals
WO2016070173A1 (en) * 2014-10-31 2016-05-06 Diebold Self-Service Systems Division Of Diebold, Incorporated Modular systems for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ransac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80792A4 (en) 2020-12-30
US20200014135A1 (en) 2020-01-09
KR102142603B1 (ko) 2020-08-11
WO2018148641A1 (en) 2018-08-16
US11264740B2 (en) 2022-03-01
US9774110B1 (en) 2017-09-26
EP3580792A1 (en) 2019-12-18
KR20190124726A (ko) 2019-11-05
CN110521024B (zh)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1024A (zh) 电池柱端子组件
US11296475B2 (en) Connector housings, use of, and method therefor
KR101554770B1 (ko) 전기 접속기 조립체
KR100950703B1 (ko) 전기 커넥터 그리드 앵커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458862B2 (en) Canted coil spring power terminal and sequence connection system
US4045868A (en) Method of fabrication and assembly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874338A (en) Receptacle box terminal with improved contact area
US7712949B2 (en) Ceiling lamp holder to accept a non-incandescent lamp
US4188715A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n insulator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035208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06127829A2 (en) Canted coil spring power terminal and sequence connection system
EP0813354A1 (en)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 adapter
US5449304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tacts
CN113826285B (zh) 端子间连接结构
JP2003059332A (ja) Led照明器具
CN107017480B (zh) 电池端子
JP2004031313A (ja) 双曲面の電機的な接触部材
US426946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insulator
US5261838A (en) Automotive cigar lighter plug with stopper
US5823829A (en) Connection body's fitting connection structures and sockets structures to hold an electric bulb
WO2007141236A2 (de) Lampensockel und lampe mit einem lampensockel sowie beleuchtungssystem
GB2155253A (en) Fuse holder contact mounting
US4653826A (en) High current connector
EP0854528A1 (de) Alkalischer Akkumulator in Form einer Knopfzelle
US20230111837A1 (en) Battery connec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