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6373A -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06373A CN110506373A CN201780089425.6A CN201780089425A CN110506373A CN 110506373 A CN110506373 A CN 110506373A CN 201780089425 A CN201780089425 A CN 201780089425A CN 110506373 A CN110506373 A CN 1105063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charge part
- gas
- cabinet
- electric
- discharge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22—Ionisa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活性基的产生效率的放电装置。被施加电压而放电的放电部(12)从箱体(20)突出。放电部(12)配置在气体流动的管道内。上游支柱(52)是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中,在比放电部(12)上游侧,以与放电部(12)不重叠的的方式配置。上游支柱(52)从箱体(20)比放电部(12)更大地突出。上游支柱(52)包含连接到箱体(20)的基端部(54)。基端部(54)包含配置在管道内,且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向放电部(12)侧突出的加宽部(5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本发明基于在2017年4月10日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即特愿2017-077421号主张优先权。所述日本特许申请记载的全部的记载内容通过参照而引用在本说明书。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进行室内的空气的净化、杀菌或者除臭,利用离子产生装置。一般而言,离子产生装置包括通过放电使离子产生的放电电极。
在特开2015-538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以保护通过放电使离子产生的针状电极的电极保护部从箱体比针状电极的前端突出而设置,包含在针状电极的两侧互相地隔著间隔而对向的第一保护部以及第二保护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第2015-53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通过放电使离子等的活性基(active species)产生的放电装置中,谋求使施加了相同电压时的活性基的产生量增加,提升活性基的产生效率。
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活性基的产生效率的放电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箱体、被施加电压而放电的放电部、以及突出部的放电装置。放电部从箱体突出。放电部配置在气体流动的管道内。突出部是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中,在比放电部上游侧,不与放电部重叠地配置。突出部从箱体比放电部更大地突出。突出部包含连接到箱体的基端部。基端部包含配置在管道内,且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向放电部侧突出的加宽部。
在上述的放电装置中,放电部包含多个线状的导电体、以及束起导电体的基部。
在上述的放电装置中,向气流的流动方向观察时,导电体从基部突出的侧的基部的端部与突出部的最短距离比导电体从基部突出的长度大。
在上述的放电装置中,加宽部比导电体从基部突出的侧的基部的端部更配置在箱体的附近。
在上述的放电装置中,突出部的表面从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直到面向放电部的侧,朝向外以凸状弯曲。
在上述的放电装置中,基端部包含:第二加宽部,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向与放电部相反侧突出。
上述的放电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突出部,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使放电部介于与突出部之间而配置,从箱体比放电部更大地突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放电装置,能够提升活性基的产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适用的空气清净机的构成的概略的剖面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2所示的放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放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放电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放电装置的、放大表示放电部附近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放电装置的构成的电路图。
图8是图4所示的放电装置的、放大表示放电部附近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2的放电装置的、放大表示放电部附近的侧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3的放电装置的、放大表示放电部附近的侧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4的放电装置的、放大表示放电部附近的俯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5的放电装置的、放大表示放电部附近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式并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部件以及相当部件赋予相同的参照号码,有不重复重复的说明的情况。
(实施方式1)
(空气清净机100)
图1是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所适用的空气清净机100的构成的概略的剖面图。空气清净机100包括成为空气清净机100的外观的外部壳体1。图1中的左侧是空气清净机100的正面侧、或者外部壳体1的正面侧。图1中的右侧是空气清净机100的背面侧、或者外部壳体1的背面侧。
在外部壳体1的内部,管道2沿着上下方向而形成。在图1中所示的空心箭头是表示流过管道2的气体,典型而言是空气的流动方向。在外部壳体1的上部,形成有第一吹出口3与第二吹出口4。第一吹出口3形成在外部壳体1的上部的前面。第二吹出口4形成在外部壳体1的上部的背面。第一吹出口3与第二吹出口4设置在管道2的上端。第一吹出口3与第二吹出口4设置在管道2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端。管道2是在第一吹出口3以及第二吹出口4中,向外部壳体1的外部开口。
在管道2的上游端的开口部,配置有送风装置5。送风装置5设置在外部壳体1的下部。送风装置5配置在管道2的下端的开口部。送风装置5将从吸入口6吸入的气体向管道2内送出。虽然送风装置5,例如,是横流风扇,但不特别限定为此。
在外部壳体1的下部的背面,形成有吸入口6。在吸入口6,设置有树脂制的格子状的格栅7(grille)。在格栅7的内侧,贴设有网格状的薄的过滤器8。在过滤器8的里侧(外部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风扇罩9。风扇罩9配置在吸入口6与送风装置5之间。风扇罩9以异物不进入至送风装置5的方式设置。管道2的、管道2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端是介隔风扇罩9,面向吸入口6而配置。
在管道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放电装置10。放电装置10配置在管道2的上端与下端之间。放电装置10安装在管道2的背面侧的壁面。放电装置10配置在管道2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与下游端之间即可,不限定为安装在图1所示的管道2的背面侧的壁面的配置。放电装置10例如也可以安装在管道2的前面侧的壁面,也可以安装在管道2的侧面侧的壁面。
放电装置10包含详细于后述的放电部11、12、箱体20(参照图2等)。放电装置10的箱体20被固定在管道2的壁面,并配置在管道2的外部。放电部11、12配置在管道2的内部。两个放电部11、12在与管道2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1中为纸面进深方向)排列而配置。
在空气清净机100的动作时,送风装置5以及放电装置10接受电力的供给而动作。放电部11、12是被施加电压而放电,产生离子、电子、自由基、以及臭氧等的活性基。放电部11、12产生的离子也可以仅是正离子,也可以仅是负离子,或者也可以是正离子与负离子的两者。
通过送风装置5动作,气体从吸入口6吸入至外部壳体1的内部,而流入管道2内。气体是从下方朝向上方流过管道2内,而通过放电装置10。在放电装置10产生的活性基与气体一起朝向管道2的上端流动,在第一吹出口3以及第二吹出口4,从管道2流出,而向空气清净机100的外部送出。气体与活性基从第一吹出口3朝向空气清净机100的正面送出。气体与活性基从第二吹出口4朝向空气清净机100的斜后方送出。
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可适用于空气清净机100以外的各种的电气设备。例如,也可以在离子产生机、空气调节装置(包含车辆搭载用)、换气装置、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烘干机、加湿机、除湿机、吹风机、陶瓷电暖器(ceramic fan heater)、或者电风扇等适用放电装置10。
(放电装置10)
图2是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的立体图。图3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2所示的放电装置10的立体图。图4是图2所示的放电装置10的俯视图。图5是图2所示的放电装置10的侧视图。
放电装置10包括放电部11、12、以及箱体20。放电部11、12从箱体20突出而设置。放电部11、12是沿着放电部11、12从箱体20突出的方向而延伸。
放电部11、12包含多个线状的导电体15。在线状中,包含丝状、纤维状、金属丝状。导电体15以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导电体15也可以是例如金属、碳纤维、导电性纤维、或者导电性树脂制。导电体15包含靠近箱体20侧的基端部、以及从箱体20分离侧的前端部。多个导电体15的前端部形成为刷状。
导电体15的每一个的外径为5μm以上30μm以下。将导电体15的粗细设为5μm以上,藉此确保导电体15的机械性的强度,并且抑制导电体15的电气磨耗。将导电体15的粗细设为30μm以下,藉此形成如头发般地挠曲的导电体15,导电体15的拓展以及摇动变得容易发生。
导电体15也可以是例如外径7μm的碳纤维,或者,也可以是外径12μm或者25μm的SUS(不锈钢)制的导电性纤维。
放电部11、12包含束起多个导电体15的基部16。
基部16具有筒状,典型而言是圆筒状的外形。基部16是包围多个导电体15的基端部而被凿密,在基端部支撑多个导电体15。基部16将导电体15的基端部捆扎。
当导电体15从基部16突出的长度为小,导电体15变得难以挠曲,导电体15的拓展以及摇动变小。为了提升放电部11、12的放电的效率,导电体15从基部16突出的长度为3mm以上。导电体15也可以从基部16突出4.5mm以上。
放电部11、12包含支撑基部16的支撑部17。支撑部17具有平板状的形状。支撑部17是被支撑在未图示的基板。支撑部17是例如穿过形成在基板的孔,使用焊料而被固定在基板。放电部11、12是相对于基板垂直地设置,并被固定在基板。基板支撑放电部11、12。放电部11、12也可以被支撑在相同的基板,也可以被支撑在个别的基板。放电部11、12的支撑部17均在从箱体2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分离的侧中接触筒状的基部16。
放电部11、12的长度方向是放电部11、12从箱体20突出的方向。放电部11、12是包含将从箱体20突出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多个线状的导电体15与束起导电体15的基部16的、刷状的电极。
箱体20以绝缘性的树脂形成。箱体20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箱形的外形。箱体20是在图4所示的俯视中大致矩形状。箱体20包含从箱体20的表面突出的方筒状的壁部21。壁部21具有在图4所示的俯视中大致矩形框状的形状,且箱体20的长度方向与壁部21的长度方向一致(图4中的左右方向)。放电部11配置在箱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端部。放电部12配置在箱体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端部。
由壁部21包围的空间构成收容部。在收容部,填充有树脂22。作为树脂22,例如,使用环氧树脂、聚氨酯(urethane)树脂等的绝缘材料。箱体20包含外部连接用的连接器23。
树脂22将支撑放电部11、12的基板、以及形成在基板上的对向电极绝缘密封。对向电极是用以在与放电部11、12之间形成电场的电极。基板配置在箱体20内。基板以及对向电极设为由树脂22覆盖整体,不向外部露出的构造。放电部11、12是相对于树脂22的表面垂直地设置。放电部11、12从树脂22的表面突出。放电部11、12从箱体20突出。
(电极保护部30)
放电装置10包括保护放电部11、12的前端的电极保护部30。电极保护部30是为了防止放电装置10的外部的物体直接接触到放电部11、12,与放电部11、12相邻而设置。电极保护部30是与箱体20一体地成形,并从箱体20的表面突出。电极保护部30是比放电部11、12,从箱体20的表面更大地突出。电极保护部30包含对应于放电部11的第一保护部31以及第二保护部41、对应于放电部12的第三保护部51以及第四保护部61。
第一保护部31与第二保护部41在箱体20的长度方向排列,互相地隔著间隔而配置。在图4中所示的空心箭头是,表示与图1相同的、通过放电装置100而流动的气体的流动方向。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放电部11介于第一保护部31与第二保护部41之间。第一保护部31与第二保护部41夹著放电部11。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放电装置10时,在第一保护部31与第二保护部41之间,可视觉辨认放电部11。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中,在放电部11的上游与放电部11的下游形成开口,设为不妨碍向放电部11的气体的流动的构成。
第三保护部51与第四保护部61在箱体20的长度方向排列,互相地隔著间隔而配置。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放电部12介于第三保护部51与第四保护部61之间。第三保护部51与第四保护部61夹著放电部51。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放电装置10时,在第三保护部51与第四保护部61之间,可视觉辨认放电部12。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中,在放电部12的上游与放电部12的下游形成开口,设为不妨碍向放电部12的气体的流动的构成。
在放电部11、12的下游形成开口,藉此抑制即便细长形状的附着物附着在放电部11、12,放电部11、12与周围的构造物经由附着物接触而发生漏电的事态。因此在放电装置10中,抑制随着时间经过的放电性能的降低。由于电极保护部30不设为覆盖隐蔽放电部11、12的配置,在异物附着在放电部11、12时,可通过棉棒等的清扫用具容易地清扫。
第一保护部31包含上游支柱32、下游支柱33、以及梁部37。上游支柱32以及下游支柱33相对于箱体20的表面垂直地突出。上游支柱32以及下游支柱33的延伸方向是与放电部11的延伸方向平行。上游支柱32,在通过放电装置10而流动的气体的流动方向,配置在比放电部11上游。下游支柱33比放电部更配置在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上游支柱32以及下游支柱33,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中配置在不与放电部11重叠的位置。
梁部37沿着气体的流动方向而配置。在梁部37的、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端,结合上游支柱32的前端。在梁部37的、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端,结合下游支柱33的前端。上游支柱32以及下游支柱33的、从箱体20突出的前端,比放电部11的前端从箱体20进一步分离。
上游支柱32以及下游支柱33,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中隔著间隔而配置。第一保护部31形成为拱形状。向箱体20的长度方向(图4、5中的左右方向)观察第一保护部31,形成由上游支柱32、下游支柱33以及梁部37三者包围的开口,并且可通过此开口而视觉辨认放电部11。
上游支柱32包含基端部34。基端部34构成在箱体20附近侧的上游支柱32的端部。基端部34连接到箱体20。上游支柱32,在基端部34,连接到箱体20。上游支柱32与箱体20的壁部21连接。下游支柱33也相同,包含基端部34。
如图4所示,上游支柱32包含弯曲面38。弯曲面38构成上游支柱32的表面的、从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直到面向放电部11的一部分。弯曲面38朝向外以凸状弯曲。
第二保护部41包含与第一保护部31相同的构成。第二保护部41包含上游支柱42、下游支柱43、以及梁部47,并且形成为拱形状。上游支柱42以及下游支柱43包含连接到箱体20的基端部44。上游支柱42包含弯曲面48。
第三保护部51包含与第一保护部31相同的构成。第三保护部51包含上游支柱52、下游支柱53、以及梁部57,并且形成为拱形状。上游支柱52以及下游支柱53包含连接到箱体20的基端部54。上游支柱52包含弯曲面58。
第四保护部61包含与第一保护部31相同的构成。第四保护部61包含上游支柱62、下游支柱63、以及梁部67,并且形成为拱形状。上游支柱62以及下游支柱63包含连接到箱体20的基端部64。上游支柱62包含弯曲面68。
图6是图5所示的放电装置10的、放大表示放电部12附近的侧视图。在图6,从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观察的图表示放电部12、将放电部12夹于其间而配置的第三保护部51以及第四保护部61。
如图6所示,第三保护部51的上游支柱52的基端部54包含向放电部12侧突出的加宽部55。设置加宽部55,藉此基端部54的与放电部12对向的侧的表面相对于箱体20的表面不在垂直的方向延伸,而相对于所述垂直的方向倾斜。基端部54的与放电部12对向的侧的表面以随着接近箱体20而接近放电部12的方式倾斜。
基端部54还包含向与放电部12为相反侧突出的加宽部56。设置加宽部56,藉此基端部54的不与放电部12对向的侧的表面相对于箱体20的表面不在垂直的方向延伸,而相对于所述垂直的方向倾斜。基端部54的不与放电部12对向的侧的表面以随着接近箱体20而离开放电部12的方式倾斜。
形成加宽部55,藉此基端部54比上游支柱52的基端部54以外的部分,宽度变宽。基端部54向气体的的流动方向观察,具有梯形状的形状。典型而言,形成加宽部55、56,藉此基端部54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具有等腰梯形状的形状。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时的基端部54的宽度随着接近箱体20,逐渐变大。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由于基端部54的宽度向两侧变宽,上游支柱52的强度提升。
在已将放电装置10安装在空气清净机100的图1所示的配置中,基端部54的加宽部55、56配置在管道2的内部。
以图6以及其他图所示的虚线描绘的圆表示放电部12的导电体15的可动范围。所述圆是以基部16的、从箱体20的表面分离的侧的前端18作为中心,将从基部16突出的导电体15的长度设为半径的圆。基部16的前端18是导电体15从基部16突出的侧的、基部16的端部。导电体15从基部16突出的长度,比由基部16以及支撑部17构成的构造物从树脂22的表面突出的长度小。
基端部54的加宽部55以不干扰导电体15的可动范围的程度,朝向放电部12而突出。具体而言,包含加宽部55的上游支柱52的整体于图6中的圆所示的导电体15的可动范围外。如图6所示般地在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放电装置10时,基部16的前端18与上游支柱52的最短距离,比导电体15从基部16突出的长度大。
由此,即便在对放电部12施加电压时电的排斥力向导电体15作用而刷状的前端成为张开的形状,也能够防止导电体15接触到加宽部55。由于能够防止在导电体15接触到上游支柱52的接触部中产生异常放电以及漏电流,可确实地抑制活性基的产生效率的降低。
基部16的前端18、和加宽部55、56的从箱体20分离的侧的前端(基端部64的前端)在相对于箱体20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中,配置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在相对于箱体20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中,在比基部16的前端18靠近箱体20的范围,设置有加宽部55、56。加宽部55、56配置在比基部16的前端18靠近箱体20的附近。
第三保护部51的下游支柱53包含与上游支柱52相同的构成。下游支柱53包含基端部54。下游支柱53的基端部54包含向放电部12侧突出的加宽部、以及向与放电部12为相反侧突出的加宽部。
第四保护部61包含与第三保护部51相同的构成。第四保护部61的上游支柱62包含基端部64。基端部64包含向放电部12侧突出的加宽部65、以及向与放电部12为相反侧突出的加宽部66。第四保护部61的下游支柱63包含基端部64。下游支柱63的基端部64包含向放电部12侧突出的加宽部、以及向与放电部12为相反侧突出的加宽部。
第一保护部31以及第二保护部41包含与第三保护部51相同的构成。第一保护部31的上游支柱32与下游支柱33包含基端部34。第二保护部41的上游支柱42与下游支柱43包含基端部44。基端部34、44包含向放电部11侧突出的加宽部、以及向与放电部11为相反侧突出的加宽部。
(电气电路)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放电装置10的构成的电路图。放电装置10除了包括放电部11、12,还包括在与放电部11、12之间形成电场的对向电极13、14、电源端子T1、接地端子T2、二极管95、96以及升压变压器94等。图7所示的电路中,放电部11、12以外的构成在其他图中省略图示。
在电源端子T1以及接地端子T2,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以及负极。在电源端子T1施加直流电源电压(例如+12V或者+15V),接地端子T2接地。电源端子T1以及接地端子T2,经由电源电路93,连接到升压变压器94。
升压变压器94包含一次线圈94a以及二次线圈94b。二次线圈94b的一方端子连接到对向电极13、14,并且另一方端子连接到二极管96的阳极以及二极管95的阴极。二极管96的阴极连接到放电部11,并且二极管95的阳极连接到放电部12。
(放电装置10的动作)
接着,对放电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当在电源端子T1以及接地端子T2之间施加直流电源电压,则电荷充电至包含于电源电路93的电容器(不图示)。对电容器充电的电荷经由升压变压器94的一次线圈94a而放电,在一次线圈94a产生脉冲电压。
当在一次线圈94a产生脉冲电压,则在二次线圈94b正以及负的高电压脉冲一边交互地衰减一边产生。正的高电压脉冲经由二极管96而施加至放电部11,负的高电压脉冲经由二极管95而施加至放电部12。由此,在放电部11、12的导电体15产生电晕放电(Coronadischarge)。
放电部11也可以是例如用以使正离子产生的放电电极。放电部12也可以是例如用以使负离子产生的放电电极。放电部11被施加高电压而放电,藉此产生正离子。放电部12被施加高电压而放电,藉此产生负离子。
正离子是在氢离子(H+)的周围多个水分子已成簇的簇离子,表达为H+(H2O)m(m为0以上的任意的整数)。负离子是在氧离子(O2 -)的周围多个水分子已成簇的簇离子,表达为O2 -(H2O)n(n为0以上的任意的整数)。当正离子以及负离子送出至室内,则两离子包围浮游在空气中的霉菌、病毒的周围,在其表面上互相地引起化学反应。通过在此时生成的活性基的氢氧化自由基(·OH)的作用,除去浮游霉菌等。
图8是图4所示的放电装置10的、放大表示放电部12附近的俯视图。在图8中所示的箭头是表示向放电装置10流动的气体的流动。
在比放电部12为气体的流动的上游中,配置有第三保护部51的上游支柱52。上游支柱52从箱体20比放电部12更大地突出。上游支柱5 2具有作为配置在比放电部12为上游侧且比放电部12从箱体20更大地突出的、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的功能。上游支柱52的基端部54包含向放电部12侧突出的加宽部55。通过此加宽部55,气体的流动被整流,以通过图8中的弯曲了的箭头所示的方式,气体朝向放电部12而流动。基端部54的宽度变宽,藉此能够在导电体15的可动范围将气体集中而流动。
由此,能够将由放电部12产生的负离子通过气体的流动有效率地输送。由于已产生的负离子能够早期地扩散,能够抑制因正离子与负离子的中和的离子浓度的减少,又,能够抑制因已产生的离子接触到管道2(图1)的壁面的离子浓度的减少。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能够提升离子等的活性基的产生效率。
如参照图6进行说明般地,加宽部55配置在比基部16的前端18靠近箱体20的附近。在比基部16的前端18为靠近箱体20的表面的范围中,在图6中以虚线的圆所示的导电体15的可动范围与上游支柱52的距离变小。由此,能够将朝向导电体15的可动范围外流入的气体通过加宽部55整流,朝向导电体15的可动范围内流动。因此,能够将气体集中至导电体15的可动范围而流动,能够提升离子等的活性基的产生效率。
如图8所示,上游支柱52包含从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直到朝向放电部12的侧,朝向外以凸状弯曲的弯曲面58。通过将上游支柱52倒角而形成为没有角的形状,减低作用于以图8中的弯曲了的箭头作为流道而朝向放电部12流动的气体的流动的压力损失。由此,由于能够将更多量的气体朝向放电部12流动,能够更提升离子等的活性基的产生效率。
在比放电部12为气体的流动的上游中,配置有第四保护部61的上游支柱62。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放电部12介于第三保护部51的上游支柱52与第四保护部61的上游支柱62之间。上游支柱62从箱体20比放电部12更大地突出。上游支柱62具有作为配置在比放电部12为上游侧且比放电部12从箱体20更大地突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突出部的功能。
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将第三保护部51的上游支柱52与第四保护部61的上游支柱62以夹著放电部12的方式配置,藉此如由图8中的弯曲了的箭头所示般地,相对于放电部12从第三保护部51的设置侧与第四保护部61的设置侧的两方,气体朝向放电部12流动。由此,由于能够将更多量的气体朝向放电部12流动,能够更提升离子等的活性基的产生效率。
上游支柱62的基端部64包含向放电部12侧突出的加宽部65。除了加宽部55之外,也通过加宽部65整流气体的流动。由此,由于能够将更多量的气体朝向放电部12流动,能够进一步提升离子等的活性基的产生效率。
第三保护部51的下游支柱53具有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与上游支柱52相同的形状。下游支柱53包含基端部54,并且基端部54包含向放电部12侧突出的加宽部。第四保护部61的下游支柱63具有向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与上游支柱62相同的形状。下游支柱63包含基端部64,并且基端部64包含向放电部12侧突出的加宽部。
为了得到将气体的流动整流,通过放电部12流过更多量的气体的效果,至少在第三保护部51的上游支柱52,设置向放电部12侧突出的加宽部55即可,在第四保护部61的上游支柱62也设置加宽部65为更优选。配置在比放电部12下游的下游支柱53、63也可以不一定要具有与上游支柱52、62相同的形状。但是,通过将下游支柱53、63设为与上游支柱52、62相同的形状,可将向管道2(图1)的放电装置10的安装方向反转。
在使图1所示的放电装置10上下反转的情况,下游支柱53、63配置在比放电部12为气体的流动的上游。在下游支柱53、63形成加宽部,藉此即便将放电装置10上下反转,也同样地能够得到将气体的流动整流而向放电部12流过多量的气体的效果。因此,能够提升空气清净机100的设计的自由度。
(实施方式2)
图9是实施方式2的放电装置10的、放大表示放电部12附近的侧视图。在实施方式2中,虽然第三保护部51的上游支柱52的基端部54包含向放电部12侧突出的加宽部55,但不包含向与放电部12为相反侧突出的加宽部。虽然第四保护部61的上游支柱62的基端部64包含向放电部12侧突出的加宽部65,但不包含向与放电部12为相反侧突出的加宽部。
如在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般地,在上游支柱52的基端部54设置加宽部55、56而将基端部54的宽度向两侧变宽,藉此能够提升上游支柱52的强度。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即便设为不设置加宽部56、66的构成,也能够通过加宽部55、65形成朝向放电部12而流动的气体流动。因此,能够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得到通过将气体集中至放电部12而流,从而能够提升离子等的活性基的产生效率的效果。由于与实施方式1比较,不设置向与放电部12为相反侧突出的加宽部,能够减低电极保护部30的形成所必需的材料,能够将放电装置10轻量化。
(实施方式3)
图10是实施方式3的放电装置10的、放大表示放电部12附近的侧视图。在实施方式3中,在第三保护部51的上游支柱52,除了在基端部54设置加宽部55之外,也设置有上方加宽部59。在第四保护部61的上游支柱62,除了在基端部64设置加宽部65之外,也设置上方加宽部69。上方加宽部59、69在比基部16的前端18更从箱体20的表面分离的位置中,向放电部12侧突出。
形成上方加宽部59、69,藉此在比基部16的前端18为从箱体20的表面更远的范围中,图6中以虚线的圆所示的导电体15的可动范围与上游支柱52的距离变小。能够将朝向导电体15的可动范围外流入的气体通过加宽部55与上方加宽部59整流,从而朝向导电体15的可动范围内而流。因此能够通过将更多量的气体集中至导电体15的可动范围而流,能够提升离子等的活性基的产生效率。
(实施方式4)
图11是实施方式4的放电装置10的、放大表示放电部12附近的俯视图。在实施方式1~3中,在第三保护部51的梁部57以及第四保护部61的梁部67在箱体20的宽度方向延伸。在实施方式4中,梁部57、67相对于箱体20的宽度方向倾斜而延伸。具体而言,梁部57是以在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中在从梁部67更远的位置,在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中在更靠近梁部67的位置的方式,倾斜而配置。梁部57、67是以在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中互相的间隔变得更大,随着朝向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互相的间隔渐渐变小的方式,倾斜而配置。
这样,如图11所示在俯视放电装置10时,梁部57、67形成缩小管道状的形状。由此,由于能够将更多量的气体朝向放电部12而流,能够更提升离子等的活性基的产生效率。
如上所述,由于加宽部55形成为收在导电体15的可动范围外的形状即可,将上游支柱52、62配置在从放电部12更分离的位置,藉此可将加宽部55、65向放电部12侧突出的尺寸增加。这样,能够进一步将多量的气体朝向放电部12而流。
(实施方式5)
图12是实施方式5的放电装置10的、放大表示放电部12附近的侧视图。在实施方式1~4中,放电部11、12是包含线状的导电体15的刷状的构成。在实施方式5中,针状电极构成放电部12。实施方式5的放电部12包含柱状部71、锤状部72、尖端部73。柱状部71被固定在基板。在放电部12施加高电压,藉此在尖端部73中产生放电,产生离子。
即便以放电部12设为针状电极,将放电部12夹在其间而配置的第三保护部51以及第四保护部61的上游支柱52、62的基端部54、64设为包含向放电部12侧突出的加宽部55、65的构成,藉此能够形成朝向放电部12而流动的气体流动。因此,能够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得到通过将气体集中至放电部12而流,从而能够提升离子等的活性基的产生效率的效果。
放电部11、12除了刷状或者针状之外,也可以包含棒状、线状、纤维状或者面状的任一的形状的电极。
虽然如以上般地对于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将各实施方式适当组合。又,本次所揭示的实施方式是以所有的点举例说明而不应被认为是限制者。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以上述的说明而是通过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意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外部壳体;2...管道;3...第一吹出口;4...第二吹出口;5...送风装置;6...吸入口;7...格栅;8...过滤器;9...风扇罩;10...放电装置;11、12...放电部;13、14...对向电极;15...导电体;16...基部;17...支撑部;18...前端;20...箱体;21...壁部;22...树脂;23...连接器;30...电极保护部;31...第一保护部;32、42、52、62...上游支柱;33、43、53、63...下游支柱;34、44、54、64...基端部;37、47、57、67...梁部;38、48、58、68...弯曲面;41...第二保护部;51...第三保护部;55、56、65、66...加宽部;59、69...上方加宽部;61...第四保护部;71...柱状部;72...锤状部;73...尖端部;93...电源电路;100...空气清净机。
Claims (8)
1.一种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放电部,从所述箱体突出,配置在气体流动的管道内,被施加电压而放电;以及
突出部,在所述气体的流动方向中,在比所述放电部为上游侧,不与所述放电部重叠地配置,从所述箱体比所述放电部更大地突出;
所述突出部包含基端部,所述基端部连接到所述箱体;
所述基端部包含加宽部,所述加宽部配置在所述管道内,且向所述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向所述放电部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部包含多个线状的导电体、以及束起所述导电体的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时,所述导电体从所述基部突出的侧的所述基部的端部与所述突出部的最短距离比所述导电体从所述基部突出的长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宽部比所述导电体从所述基部突出的侧的所述基部的端部更配置在所述箱体的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的表面从所述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直到面向所述放电部的侧,朝向外以凸状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部包含:第二加宽部,向所述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向与所述放电部为相反侧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突出部,向所述气体的流动方向观察,使所述放电部介于与所述突出部之间而配置,从所述箱体比所述放电部更大地突出。
8.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以及
向所述放电装置送出气体的送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77421 | 2017-04-10 | ||
JP2017-077421 | 2017-04-10 | ||
PCT/JP2017/030553 WO2018189928A1 (ja) | 2017-04-10 | 2017-08-25 | 放電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06373A true CN110506373A (zh) | 2019-11-26 |
CN110506373B CN110506373B (zh) | 2021-08-17 |
Family
ID=63792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89425.6A Active CN110506373B (zh) | 2017-04-10 | 2017-08-25 |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76996B2 (zh) |
JP (1) | JP6936850B2 (zh) |
CN (1) | CN110506373B (zh) |
TW (1) | TWI645141B (zh) |
WO (1) | WO201818992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52894A (zh) * | 2020-07-21 | 2022-01-21 | 李辉雄 | 减容或有机物分解反应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45293B (zh) * | 2017-07-27 | 2022-12-27 | 尔森私人有限公司 | 离子产生装置 |
US20200330640A1 (en) * | 2017-11-28 | 2020-10-2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on generator, apparatus, method for providing climate-controlled space, method of stress reduction, method of improving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and method of improving degree of comfort |
SE543657C2 (sv) * | 2019-10-04 | 2021-05-18 | Renluftsteknik I Goeteborg Ab | Förfarande för framställning av en joniseringsstav, samt joniseringsstav framställd enligt förfarandet |
JP2023074240A (ja) * | 2021-11-17 | 2023-05-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放電装置 |
KR102683936B1 (ko) * | 2023-04-20 | 2024-07-12 | (주)보성알앤디 | 플라즈마 발생 장치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08810A (zh) * | 2013-06-20 | 2016-02-03 | 夏普株式会社 | 离子发生装置和使用其的电气设备 |
WO2016035700A1 (ja) * | 2014-09-04 | 2016-03-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オン発生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WO2017022256A1 (ja) * | 2015-08-05 | 2017-02-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
CN106410614A (zh) * | 2013-08-20 | 2017-02-15 | 夏普株式会社 | 离子发生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30150B2 (ja) * | 2007-09-11 | 2013-07-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消臭・脱臭方法 |
JP4644744B2 (ja) * | 2009-04-21 | 2011-03-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オン発生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JP2009216379A (ja) * | 2009-04-28 | 2009-09-24 | Panasonic Corp | セパレート型空気調和機 |
JP2013225383A (ja) * | 2012-04-20 | 2013-10-31 | Sharp Corp |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
JP6004525B2 (ja) * | 2012-08-02 | 2016-10-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
JP2015039392A (ja) * | 2013-08-20 | 2015-03-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イオン発生装置 |
US10320160B2 (en) * | 2014-03-31 | 2019-06-1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on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
JP6628583B2 (ja) * | 2015-01-09 | 2020-01-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オン発生装置 |
JP6595823B2 (ja) * | 2015-07-10 | 2019-10-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ブラシ電極の製造方法 |
JP6612084B2 (ja) * | 2015-08-05 | 2019-11-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
JP6526525B2 (ja) * | 2015-09-02 | 2019-06-0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オン発生装置、イオン発生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機器 |
SG11201801358UA (en) * | 2016-03-28 | 2018-10-30 | Sharp Kk | Ion gener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on generating device |
US11458223B2 (en) * | 2017-05-09 | 2022-10-0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charge device and electric machine |
-
2017
- 2017-08-25 WO PCT/JP2017/030553 patent/WO201818992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8-25 CN CN201780089425.6A patent/CN110506373B/zh active Active
- 2017-08-25 JP JP2019512177A patent/JP6936850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8-25 US US16/500,087 patent/US1157699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8-29 TW TW106129412A patent/TWI645141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08810A (zh) * | 2013-06-20 | 2016-02-03 | 夏普株式会社 | 离子发生装置和使用其的电气设备 |
CN106410614A (zh) * | 2013-08-20 | 2017-02-15 | 夏普株式会社 | 离子发生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
WO2016035700A1 (ja) * | 2014-09-04 | 2016-03-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オン発生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WO2017022256A1 (ja) * | 2015-08-05 | 2017-02-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52894A (zh) * | 2020-07-21 | 2022-01-21 | 李辉雄 | 减容或有机物分解反应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37381A (zh) | 2018-10-16 |
CN110506373B (zh) | 2021-08-17 |
US20210128775A1 (en) | 2021-05-06 |
US11576996B2 (en) | 2023-02-14 |
JPWO2018189928A1 (ja) | 2020-02-20 |
TWI645141B (zh) | 2018-12-21 |
JP6936850B2 (ja) | 2021-09-22 |
WO2018189928A1 (ja) | 2018-10-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06373A (zh) |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 |
JP6612084B2 (ja) |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 |
CN110574248B (zh) | 放电装置及电气设备 | |
US9922792B2 (en) | Ion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same | |
WO2015151309A1 (ja) |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 |
CN107559965B (zh) |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 |
US20180169665A1 (en) | Air cleaner for air conditioner | |
JP5805483B2 (ja) | 除電装置 | |
JP6591823B2 (ja) |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 |
JP4653650B2 (ja) | イオン発生素子、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電気機器 | |
JP2009026492A (ja) | イオン発生素子、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 |
KR20160032617A (ko) | 전기집진장치 | |
KR20200070216A (ko) | 전기 집진 장치 | |
JP5985304B2 (ja) | 空調機 | |
JP6766158B2 (ja) | 放電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 |
JP2016091714A (ja) | イオン発生装置 | |
JP2017195196A (ja) | 放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